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物联网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联网;市场的需求;就业前景;重要意义
一、引言
物联网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有效互连,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在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性重要作用的物联网领域中,我国目前已居于世界领先行列。无论是在政策、技术还是产业链上,我国的物联网发展都拥有显著优势,具备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物联网的定义
1.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
2.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三、技师学院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可行性
物联网虽说是新兴高科技产业,但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的技师学院开设物联网专业,培养物联网技能人才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物联网是实实在在的,既不要把物联网神秘化,更不能把物联网虚拟化。任何新专业的开发,都是由浅入深、逐步建立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可取,简单否定的做法也不可取。我们只要认识物联网的真实属性和本质,就能大力推进物联网专业的发展。
作为连续9年位居中国软件百强之首的华为有46%的人力集中在研发,33%的人力集中在市场,生产、管理和行政合计只占21%。生产主要是作业员、品管员、物料员等市场主要是销售工程师、渠道经理等,管理主要是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等行政主要是文员、行政经理、食堂宿舍管理员等
由此可见专业技能型人才是物联网的建立与发展产业链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下技师学院应面向大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为物联网专业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给出了一条新的思路,即以大型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初、中级实用型专业人才。
四、物联网专业建立的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物联网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新的突破方向,物联网成长潜力大、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不仅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而且能够有力地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物联网,将为我国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物联网专业开设的现状
1.2010年,教育部批准40所高校办学2011年初,第二批批准27所高校2012年2月,教育部批准80所高校办学。目前,共有147所学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还有在其他专业下开设(物联网方向)的办学模式,约200所高职高专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估计近500所高校已办或准备开办物联网专业。
2.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总体与世界同步。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基本成型,西部的贵州、甘肃、四川、重庆等省市积极布局物联网产业。截至2012年6月底,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慧城。
3.目前物联网开设的主要课程:
《RFID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M2M技术》、《物联感知与终端(嵌入式)技术》、《物联网组成原理》、《物联网综合实训》、《短距无线与异构组网技术》、《物联网安全》、《云计算》、《物联网工程与平台综合技术》、《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系统调控方法》
六、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
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表示,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对软件产业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开放式创新、产业链垂直整合、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软件发展的重要特点。
1.2012年07月-12月深圳物联网预定人才需求数量
2.深圳IT企业招聘研发岗位的领域和方向
(1)华为中兴及其外包系列(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易思博、华胜天成、文思创新、软通动力、东南融通等);
(2)对日软件外包系列(鹏开信息、东洋网篮等);
(3)嵌入式类软件企业(凯立德、元证科技、茁壮网络等);
(4)对香港软件外包系列(大展信息、香港永泰、香港志鸿、新华南方、中联信息等);
(5)应用软件开发企业(联软科技、金蝶软件、腾讯等);
(6)民营电子产品企业的自主研发―为制造型大国走向创造性大国而努力!
3.深圳软件名企
(1)华为技术――中国软件百强之首、世界通讯行业亚军;
(2)中兴通讯――世界专利申请冠军、中国软件百强亚军;
(3)腾讯科技――世界第一互联网公司;
(4)迅雷科技――中国最大的下载软件平台;
(5)金证科技――中国证券行业软件冠军;
(6)长城股份――中国软件企业百强、上市公司;
(7)创维数码――中国软件企业百强、香港上市公司;
(8)长亮科技――中国小型商业银行软件冠军、创业板上市公司;
(9)宇龙科技――中国国产智能手机之冠(酷派);
(10)金蝶软件――中国中间件第一名、香港上市公司、
4.物联网朝阳产业
2011年中国实现软件产值18500亿元。增长32.4%,国家GDP增长9.2%,按照中国软件从业人员产值80万元计算,现有软件从业人员231万人。2015年中国将实现软件产值4万亿元。到2015年物联网相关产值将达到1万亿,平均年增长29.1%,是中国GDP增长速度的4倍。
七、深圳软件园订单定岗高端就业
就业案例:
1.毕业生2010年11月入职:深圳融创天下公司毕业前薪资:3900元,工作地址:深圳市南山高新区国家软件园。
2.姓名:宋亚楠,性别:女,培训毕业时间:2011年6月,培训专业:深圳软件园J2EE开发,就业时间:2011年3月入职深圳融创天下,毕业前薪资:3500元。
3.姓名:王杰,性别:男,学历: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毕业时间:应该于2011年6月,培训专业:深圳软件园J2EE/Android开发,就业时间:2011年4月入职深圳鹏开信息,毕业前薪资:3400元+(注:该披露,该生挂科17课,目前仍未拿到证书)。
总之,物联网的发展对学校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深圳分校应充分发挥身处深圳的特殊地域优势,就业市场广阔,人才需求量大等特点开设物联网并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灵活的办学机制、有效的教学手段、可行的实训计划来开设新型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2012年7月22-23日,《全国物联网教学与专业建设研讨会》会议纪要.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物联网产品; 物联网;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9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2-70-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ternet of thing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 independent college
Zou Xiaohua1, Zhou Mei2, Fang Xuanjie3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NCHU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ngxi, Nanchang 330034, China;
2. Jiangxi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3. Nanchang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networking profess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demand and the IOT pos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network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namely the public compulsory module, 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module and specialized compulsory module. Aiming at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expert in production, manufacture, maintenance and applying networking products, the abilities of students are ensured.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rnet of things; products; Internet of things; training objectives
0 引言
物联网概念于1999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针对物联网的国家战略以及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1]。据统计,目前国内已经开设近200个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各类高校竞相开设的专业之一,研究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有关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目前,世界各国都把物联网提到很高的战略层面并付诸了实际行动。国内各地物联网联盟的成立,标志着物联网产品产业链将发挥各自优势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目的是深入研究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内涵和外延,分析产业人才培养需求,制定正确的人才目标,提出专业建设方法和途径的战略性建议,建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认知基础”,并进一步指导专业规范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独立学院来说,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主要是吸收和学习计算机类专业规范研制过程中的经验,构建出以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形式呈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本科人才,发展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
1 独立学院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专家座谈和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岗位设置、工作任务性质及职能要求等进行调研,确定了独立学院物联网方向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2]。物联网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物联网领域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物联网系统设计、运营、技术支持和设备研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物联网软硬件系统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应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独立学院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行业技术,掌握应用技能,不强调学生具备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但需要学生会生产制造、使用和维护物联网产品,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同时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平台,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体系的构建采用贯通式课程设计思想,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强化基础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了培养目标,突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网络工程赛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2 物联网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吸收和学习计算机类专业规范研制过程中的经验,构建出以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形式呈现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本科人才,发展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以符合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3]。
2.1 整合课程内容,优化体系结构
把建立和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物联网工程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物联网工程知识要求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研究对象。物联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具有“拓展基础、注重应用、提倡创新”的特点,以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物联网专业设置的优点。针对社会需求和独立学院办学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好课程模块,按需教学、按需培养。重视案例教学,加强物联网实用技术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重技能、懂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RFID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培养目标,强化系统设计和编程调试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竞争力。采用“递进式项目驱动法”来设计实践环节,所设计的实践环节基于项目引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采用实验作业,综合练习,课程设计,面向应用和开发服务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综合”和“实践、理论、实践”的逐步深入中,实践理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企事业部门(含校内)的一个实际开发课题,做到毕业实践与企业生产、就业相结合。
2.3 物联网课程体系的定位
根据企业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需要大量生产、制造、维护和使用物联网产品的人员,其课程体系的搭建应符合现有教学条件和企业用人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针对以上目标,提出解决方法。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和教学水平,根据企业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大量培养生产、制造、维护和使用物联网产品的人员。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和独立学院的特点,找准定位,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使课程体系以强化感知层为突破口,重点打造传感器、嵌入式系统、无线传输网络、大规模数据处理理论体系,如何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知识与技能,确保人才的专长和优势。需要规避专业设置的风险,避免课程设置过多、过乱,导致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无序化,以确保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强化工程能力培养,如何走“产、学、研”合作的教育途径,加强校企合作,以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实现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以解决独立学院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人手与项目相对不足的问题,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按照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方针,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整个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体现了培养目标,即培养从事物联网系统研究、开发和运行维护工作的物联网领域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就业岗位群[4],依据其能力需求来组建课程结构,以使学生综合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根据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分析,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必修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和专业必修模块,如图1所示。其中,公共必修模块主要有大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体育、概论等课程;学科基础模块主要有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专业必修模块是各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数字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JAVA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安全、中间件技术原理及应用、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操作系统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电工实习、电子实习、高级网络调试与故障维护、JAVA程序课程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这三个模块可以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全面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物联网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巨大[5]。传统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人才能力需求。我们已经制定好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将优质的课程体系付诸实践才能够促进独立学院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培养出具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执行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物联网人才。为强化工程能力培养,我们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教育途径,加强校企合作,以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增加学生工程实践的机会,实现社会教学资源的共享,以解决独立学院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人手与项目相对不足的问题,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
子学报,2010.11.
[2] 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
[3] 罗洛阳,田立伟.探索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
用,2012.1.
[4] 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81-02
0 引 言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自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期间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物联网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1 高职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之路
科技发展,人才是基石,物联网这个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去为它创造和服务。2010年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目前有100多所高校院系获批了包括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三个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全国物联网相关人才缺口量在18万以上,所以物联网工程、传感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1.1 物联网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按照图1所示的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可以将感知、传输、应用按物联网产业分为感知产品制造业、传输产品制造业、应用产品制造业和系统集成四大类。
对应的具体企业大致有如下四个子产业:一是传感器与RFID 的生产制造与测试;二是传感器节点与嵌入式软硬件无线网关设计、生产与测试;三是物联网应用软件设计与测试;四是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网络服务。
图1 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
支撑企业的岗位需求大致有以下五类:
(1)集成电路制造业,包括物联网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的PCB板的辅助设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封装、测试与管理和生产设备的管理维护等岗位;
(2)电子产品制造业,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辅助设计、生产、工艺、封装、测试与管理、贴片机等设备的管理维护;
(3)网络通信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包括3G和4G通信服务、无线通信技术服务(WiFi、GPRS、Zigbee等)、有线网络通信服务、GPS或北斗卫星通信服务;
(4)数据库/中间件服务业,包括物联网数据库/中间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
(5)软件服务外包业,包括物联网传输层通信软件开发、物联网应用层软件开发等。
1.2 物联网企业对高职院毕业生的要求
根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周志德教授的物联网企业调研分析数据可以看出,物联网企业在大专高职院校的学生需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生产、测试、运维、销售和项目管理等岗位。表1所列是物联网企业工作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表。
2 物联网专业群建设
物联网技术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综合体。所以物联网技术专业也不是一种专业技术所能覆盖,而必定是一个专业群才能支撑。物联网技术是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交叉结合技术。笔者考查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机构设置,觉得很有创新价值和指导意义。表2所列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物联网专业机构设置。
这种设置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系和电子信息系合并,从而实现了教师、实验实训室的共享,打破了教师资源、硬件资源的分割,解决了硬件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问题。集中力量打造出拿得出、叫得响的拳头专业。
3 以项目为导向、实践为纲的培养模型
高职办学的生命就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就是要培养为物联网企业和行业服务的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这两样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大量的项目实践锻炼,所以高职院校不可能走脱离实际、只讲书本理论的老路,必须在基本理论够用、适用的情况下有大量的实训实践项目做支撑。
以物联网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实训实践项目的开展就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2)传感器等感知元件辅助设计、生产工艺、封装、测试、维护和管理;
(3)嵌入式应用网关等产品辅助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维护和管理;
(4)物联网应用软件编写、文档书写、软件测试、软件维护与数据库管理;
(5)智能楼宇弱电项目施工管理,弱电设备与自控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与维护。
所以,开展的实训可以分为基础模块实训和综合模块实训。基础模块实训如电子工艺实训、PCB实训、电子产品制作实训、物联网项目综合布线实训、传感节点实训、数据通信实训、应用程序实训等。综合模块实训如物联网项目综合实训、物联网项目规划实施实训等。
在基础模块实训注重一步步围绕专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动手基础,并且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点。在综合模块要模拟工厂环境或者研发企业环境,从熟悉工程项目招投标、预决算、设备采购到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协调资源并按计划推进项目实施。这些角色由项目经理负责协调指挥。硬件小组负责硬件原理图绘制、PCB图设计、元器件选型、焊接测试。软件小组负责底层开发、应用层开发等。最后,项目所有成员进行统调测试,编写项目技术要求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等技术性文档。
4 结 语
在校企合作上,最好是企业能够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供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题目或设计任务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教师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项目等。这样,教师通过合作科研、提供咨询、参与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开发,服务于企业;学生通过实习、实践项目,完成毕业论文。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使物联网这样的朝阳产业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档、不断层,最终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郑小发. 物联网工程专业中高职院校教学课程实验体系研究[J]. 物联网技术, 2012,2(2): 83-85.
[2]陈志峰,施连敏. 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特色资源库建设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31-33.
[3]程远东 .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考[J]. 物联网技术, 2012,1(2): 47-49.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创新
1引言
把“物物相连,相互相通”的网络叫做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就是在平常的现实社会中终端通过运用传感器再配合网络以达到具有感知能力、执行能力、计算能力和传输能力目的的一个网络,主要是通过嵌入的方式在芯片和软件中实现整体网络的功能,以达到智慧世界的目标,它通过网络设施进行信息传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相互通信。在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概念如今得已实现并且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给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实现物到物(ThingtoThing,T2T)、人到物(HumantoThing,H2T)、人到人(HumantoHuman,H2H)之间的互联。它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一个相互交叉的领域,如今的物联网已走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代名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2物联网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起的作用
物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颠覆了很多传统思维,它适应于各行各业,能加快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提升社会的服务水平,物联网具有如此作用来源于拥有三大关键技术:第一,全面的感知力,就是利用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在无须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射频信号,自动、方便而准确地识别目标对象,并能迅速获取所需的相关数据,它对环境的要求极低,常被运用于超市、快运、安检、智能交通、电力、智能家居与智慧农业等工作场所,它具有操作快捷方便、能频繁使用、准确迅速的特点;第二,传递准确而可靠,信息的传递可以是专线也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即通过Internet网络,不管是哪种传输方式都能准确将物体的信息实时传递出去;第三,处理智能化,即在处理数据时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先进计算技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收集、分析和处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一般的网络分为七层,而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传感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最底层,也是传输与识别的重要层次,它的功能主要是收集与采集原始数据;网络层是中间层,它的功能是传输数据,在传输数据时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安全;应用层是整个数据链中的最顶层,它的功能主要是负责表征内容信息,也就是数据的各种应用体现。物联网技术是科技的必然产物,它结合了网络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它的本质是一种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技术,其核心构成部件仍然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用户端是进行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的。物联网技术所涉及的技术有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域名技术、无线网络传感技术等,物联网的网络层主要依赖于现有的移动通讯网和传统的互联网,通过各种硬件的接入设备与移动通讯网进行相连,实现相互通信。目前全国各高校都设置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课程有物联网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无线传感网络、TCP/IP网络协议、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M2M与中间件技术等。目前各个高校侧重点不同,而在不同的地方就业前景也是不一样的,但就目前这种状况,在教学方面仍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创新
3.1增加IPV6教学内容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原来的IPV4已不能满足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物联网时代,网络所面对的对象分为两大类:智能小物体和智能终端。智能小物体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小、能量低、运算能力弱的特点,例如终端的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具有自由度比较高、操作方便、准确度比较高、没有智能小物体的约束特点,如生活中的无线POS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电控等。以上的对象虽然操作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对象数量比较多而杂,对网络提出了特定的需求,需要巨大的地址空间支持。现在使用的IPV4通信网络协议的地址位数为32位,也就是最多有2的32次方的电脑可以同时上网。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IPV6在Windows7及以上系统中增加了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Flow-control),为多媒体的长远发展和服务质量(QoS)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configuration)的支持,它通过改进和扩展DHCP协议,使得网络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尤其是局域网)。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增强了网络安全。在物联网时代,基于以上原因,物联网由于所面对的对象的数量多,对地址的需求量大,对数据的处理质量和空间的需求要求都比较高,而如今的互联网技术IPV4是主流网络基石,它不能满足物联网时代的网络高需求,不能更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制约着科技向前发展,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所以,在高校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引入IPV6的教学内容,它适应时代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紧贴生活、紧贴科技,符合当前物联网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要求。
3.2适当加大无线网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通信载体以公共无线网络为主,同时也用3G、4G网络,还有的采用固定光纤等。利用公共无线网进行通信虽然使用方便,但信息的保密性不好,可靠性及稳定性也不足;利用3G、4G网络传输数据时可靠性与保密性也不高;固定光纤接入具有传输速率高、传输信息量大、成本及费用高、稳定性与保密性好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通信载体,以达到成本与性能最佳比。无线传输分为近距离与远距离两种,常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802.11b、Bluetooth、802.15.4(ZigBee)、UWB、IrDAR、FID等。在传输距离短、功耗需求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选择ZigBee是一种不错的选择,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一种低功耗局域网协议,它具有距离短、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网络容量大、安全的特点,是一种双向无线通信技术,自身的一个完整的协议栈只有32KB,但它可以嵌入各种设备中与其他设备同时工作,是目前近距离无线传感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鉴于无线网络具有上述特性,应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中加大无线网技术内容的比重,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时全面准确掌握各种无线RF通讯技术与标准,比如ZigBee、蓝牙、Wi-Fi、GPRS、CDMA、3G、4G、5G等,使学生在校能学到新知识,走向社会就能直接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推动现有科技向前发展。
4结语
作为信息产业新方向的物联网,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个科技创新产物。高等学校是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的场所,应把握科技时代的脉搏,跟随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和制定合理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以此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2]刘兴伟.EPC物联网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
[3]李卢一.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
[4]由.浅谈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10(4):55-57.
[5]何德明.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J].技术与市场,2011,18(4):103.
[6]蒲红梅.浅谈物联网技术[J].科技资讯,2010(2):191.
[7]向明尚,刘兴伟.EPC物联网在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
【关键词】就业困难;IT技能培训;利弊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巨大,计算机一时间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专业人数位列各专业人数之首。然而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却遇到了困难,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评定为就业红牌专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何在呢?
首先,IT行业是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都相当迅速的产业,同时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而高校教育更注重的基础的打造和思想的培养,固然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但不符合大部分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的要求。
其次,由于前些年计算机专业就业热门,造成相当部分的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把目光锁定在发达地区大城市,大型国企、外企和事业单位,期盼高薪及优厚待遇,却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和当前就业环境的变迁。
经过本世纪初IT技术全面迅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需求已趋于饱和,IT人才短缺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
再次,就是毕业生缺乏客观完备的职业规划,不能合理应用就业技能。
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就业前景却相当广阔。随着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应用面越来越广,专业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只是暂时的。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下,高校、学生和整个社会都在摸索前进的道路和改进的方法。而近年来悄然兴起的IT技能培训以其极其火爆的市场号召力在计算机就业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IT技能培训兴起及高校运作模式
IT技能培训的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超高速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全面应用,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IT行业一直以来又是高薪酬行业。市场需求为IT培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越来越多的求职者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为自己增加一技之长,不惜花费高昂的学费和宝贵的时间接受IT培训,近年来甚至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
IT培训机构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招生模式,通常是在学生二、三年级时进行招生宣传,有些机构提供短期的免费试训,而后签署正式的培训协议,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约定,主要是培训的专业方向、时间、地点、费用、支付方式,学员需要遵守的规定,以及培训完成后推荐就业的地点、公司规模和薪酬待遇等等。目前,主要的培训方向包括移动互联平台,大数据,嵌入式等;时间多为3-5个月;费用从五千到两万不等,费用的支付方式有一次付清、分期付款,还有找到工作后每月工资返还,极个别公司存在政府补贴;承诺的工作地点一般是江浙一带的经济开发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薪酬待遇也是从三千到八千不等。
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选择IT培训机构,进行再培训、再学习,对于高校教育,这究竟是一种补充还是一种浪费。为此,笔者针对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300多名在校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三、四年级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后形成以下调研结论。
三、IT培训的优势
调查中,83%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认为IT技能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近10%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认为没有帮助或者帮助很小的学生只占受访比例的7%。大学生选择IT实训的原因何在?经过调查,IT实训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操技能和专业素养
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来讲,不把所学的知识赋予实际操练是不可能学会的。如果只学习理论知识,只用纸上谈兵的方法进行专业学习,就会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有信心。IT实训机构在理论教学之外,格外注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授课内容,及时有效地开展实验课,通过教师学员一对一指导操练、学员分小组完成开发项目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员的动手能力。
(二)把握市场紧缺技术资源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知识的持续使用时间变得越来越短。IT培训机构依托IT行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能够为学生带来学校里没有开设的新课程、新技术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开拓更新更广的领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学习氛围浓厚,模拟正式就业环境
较之高校的课程设计,IT技能培训在课程的安排上更加紧凑、集中,培训机构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参培人员也由于明确的目标性和大量资金、精力的投入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故此,IT培训机构的学习氛围更加紧张浓厚。同时,学员可以直接接触中小型开发项目,并根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从而使得学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对未来的工作有了详细的了解和适应过程。
(四)与用人单位联系紧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就业
IT培训机构与本行业许多用人公司联系紧密,它们大多有自己固定的推荐工作单位对象,有些就是依托IT公司成立,如英特尔、IBM下属的培训机构,或者由IT公司和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如北大青鸟、科大讯飞等等。因此,培训机构对IT就业市场的具体需求了如指掌,根据市场的需求,他们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培训,并且有的放矢地推荐就业。而由于有固定的推荐对象,学员只要达到一定的培训标准,即可保证就业。
四、IT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肯定了IT培训的积极作用,但同时高达87.6%的学生都认为目前IT培训市场存在着各种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费用高昂
调查显示,大部分IT培训机构其收费标准都在一万元以上,此外学生每个月还要承担一千元左右的食宿、交通、通讯等费用,以3-5个月实习期限来看,学生一个周期的培训总费用最少在一万五千元左右。而参加IT培训的大多数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加上求职费用和学校的学费、食宿费,大四一年参加培训的学生人均费用将达到两万五千左右。这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许多家庭贫困、无力全款付清培训费用的学生,选择贷款支付,工作初期,除了要支付大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还要还款培训费用,经济压力很大。
(二)培训效果一般,与承诺不符
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在招生时,都会以高薪、包找工作、学不会免费重修或者达不到培训效果全额退款等承诺吸引学生报名,但在兑现过程中不少培训机构却存在着欺诈的行为。承诺直接推荐就业和高薪的往往采取先推荐到一些低薪的实习岗位,或者虽然进入一些知名公司,而后以各种原因遭到解聘;或者机构不断提供就业信息,但是质量不高,让学员自己去面试,直到学员自己厌烦为止。而对于希望重学和不满意培训效果的学员,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在宿舍、实验器材、课程安排等方面设立重重借口和障碍,让学员不得不放弃重学的想法。总之,利用种种圈套,培训机构表面上遵守了承诺,而学生也只能自认倒霉,有苦说不出。
(三)机构资质良莠不齐,培训管理不规范
培训市场需求大,准入门槛较低,巨大的利润空间引诱了众多的培训机构和组织投身其中,培训市场鱼龙混杂,管理相对混乱。在利益和竞争面前,不少培训机构在师资、培训设施、培训场地、服务、管理软硬件各方面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导致培训质量下滑;还有的为了扩充生源,不惜向学生虚假承诺,做出欺骗甚至不法的行为。
(四)培训安排与学校课程冲突
针对高校学生的IT技能培训,大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而这段时间正是在校生专业课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时间。奔波于培训学校和高校之间,既耗费了学生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又大大影响了专业课学习和培训质量。特别是部分学业困难的学生,本来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选择参加IT培训,终究却因为时间冲突和精力有限,既耽误了学业,也没有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五、IT技能培训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对高校而言,IT技能培训的兴起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首先,IT技能培训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素养、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推动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燃眉之急,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就业参加IT技能培训,高校教育的质量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不少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身影响,招生时不断宣扬高校教育无用论。而与培训机构浓厚紧张的学习、实践氛围相比,不少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上机、实验、实习都是走过场,没有落到实处,部分任课老师亦不认真对待,导致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动手能力较差。
事实上,并非所有大学生都需要“回炉”以掌握职业技能。许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未经任何职业培训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优的工作岗位。
在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之后,学生还要花高额的费用和额外的精力、时间参加技能培训,以求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于学生及其家庭是一种浪费,对高校教育也是一种警醒。
六、高校计算机专业应对策略
计算机专业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吴文虎教授曾经说过,行业特点决定了IT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来考虑教学,要让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能够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调整教学结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教育绝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转变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强化实践,更要注重学生的手脑结合,高校拥有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拥有一流、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重要的是要提高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创建良好的教风和学风,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
(二)以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课题为契机,广泛吸纳学生参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
国家和省级的各类教育机构每年举行许多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要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此外广泛吸纳学生以助手、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各项科研课题。参加这些竞赛和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荣誉和奖励,更扩展和提高了他们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对专业学习燃起了更加浓厚的热情和兴趣。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借助企业力量,了解市场,提高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资金为基础,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实验室、师资等高校有利资源,不断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局面。同时专业教师在校企合作的交流和学习中,也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师德修养。校企合作也并不仅局限于有人才需求的IT企业,实力雄厚、资质优良的IT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好的合作伙伴。学校通过调查、资质验证,向有培训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推荐优秀的培训机构,并且与这些培训机构制订长期的合作计划,通过学校的介入和监督,提升高校自身的培养能力,尽可能降低学生的培训成本,如向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和设施,使学生在校参培等,保证学生的培训、就业质量,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安全管理。
(四)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环节的教育。要增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观念教育,增强学生就业信心,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同时树立理想、实际的就业目标和完备可行的职业规划;增加学生对社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了解,从而结合实际,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外,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让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脱颖而出。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岗位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和学生个人都必须意识到就业市场的广阔性、复杂性和严峻性,不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改进就业理念,客观规划职业道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金彤,毕鑫,曹原.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良措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5):3743-3744.
[2] 王桂香.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甘肃科技,2012(13):68-69.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软件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16-02
1 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毕业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最初的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教育一样,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应用能力。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高职教育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各地的高职院校依托本地经济建设与社会的需求,对高职教育进行了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年来,配合我市的城市建设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我院计算机工程系根据以IT行业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行了多方位、多维度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3,4,5]。
2 软件开发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国,IT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发展前景巨大,就业前景广阔。通过人才市场和企业调查研究发现,软件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有较大缺口,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对IT人才的需求量每年至少在40万人。2012招聘市场调查报告显示IT人才仍是就业的主角。随着IT业的升温,用人企业对IT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尽管目前IT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各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众多,但是在供需两旺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这都反映了高校教育的问题。
根据人才市场调查,软件开发行业需要多种技术人才,根据软件开发的流程,可以分为数据库管理员、界面设计师、网页美工、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根据软件开发人才需求分析,软件开发课程应培养具有行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特别强调项目的开发能力。
3 高职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现状
软件开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讲授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出现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其中应用较多的是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师团队:很多高校教师是直接来自高校,没有企业软件开发的工作经历,动手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类课程往往一门课程综合了几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老师有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多教师只会教授几门专业基础课程,不愿意学习新知识,授课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中的理论进行进行理论讲解,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脱节;高校招聘对学历和职称的门槛要求过高,难以从企业引进人才;
2)教材:内容陈旧、质量差,很多都是互相复制,目前软件开发类的教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强调理论,一味罗列知识点,一些过时甚至不用的技术在教材中占了大量篇幅,重点不突出,完全没有实际的项目应用;另外一类是只有应用项目,没有理论介绍,整本书就几个虚拟的项目,项目设置简单,与实际的应用项目还有一定的差距。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够系统,没有很好的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和本科教育区别不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就业能力的课程很少,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毕业后专业不够扎实,与企业需求脱节,未能突出高职特色。
4)教学方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采用项目化教学,但是教学项目和情景设计不合理、不够完善、过于简单。教学项目没有采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离实际应用的项目还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4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4.1 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目前的软件基本上都是B/S模式,目前主流的WEB的软件开发技术有JSP、、PHP,其中JSP、的应用较多,学习相对简单,具有开发周期短,对于高职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课程。本节以开发为例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如表1为的课程设置。
从表1可以看出,第1、2学期为软件面设计知识学习阶段,学习PS、FLASH、CSS、JS等WEB界面设计的课程,培养界面设计师;第3学期为软件开发的先行课,学习C#和数据库,培养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第4学期软件开发课程基础,第5学期为软件开发的技能提升课程,《企业软件开发》采用实际的企业项目,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
4.2 教学团队培养
师资质量,直接决定培养学生的质量,软件开发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需要熟练掌握与运用网页美工、数据库、软件开发等多门技术,并具有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教师的培养应作为重中之重。
1)需要引进企业开发项目让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教师可以下企业进行锻炼,同时到企业聘请具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进行教师的培训与实训,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形成企业和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到高校和高校教师到企业的双向互动的机制和模式。
2)教学团队定期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发挥各自的长处,以彼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综合开发实力。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对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并到达一定指标的老师,聘请为双师并给予一定的待遇,鼓励教师进行下企业。
4.3 校企共建教材开发
教材选择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的好坏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纯理论化教材不能适用于高职教育。教材的开发应该既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并且实践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软件开发课程教材采用校企共建的项目化教材,以项目的开发为主线,把一个实际应用项目的分成若干个任务,分散到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去,首先进行本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完成对应的任务,教材中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实际的项目应用,学生学到了知识又知道知识运用在哪些地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摒弃了传统教材一味罗列知识点的缺点,并且对于不常用或过时的技术不纳入教材的章节中,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为保证教材中项目的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应由有丰富企业项目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和教师共同完成教材的编写,教学项目应选择难度适中的企业实际应用项目。
4.4 校企合作与实训
为凸显“就业能力为导向”这根主线,除课堂的教学之外,我们还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训室建设:按照软件开发的需要,分别建设开发实验室、JAVA开发实验室,实训室分别安装美工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相应的开发软件,并配置相应的开发环境,对实训室中的电脑进行分组,模拟企业开发场景,分别设置需求与数据库设计组、软件美工组、软件开发组、软件测试组并贴上相应的标签,并张贴各组人员职责,营造企业氛围。
2)实训课程设置:实训课程采用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根据企业提供的实际项目,教师首先进行需求分析讲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又分别设置项目经理、数据库管理员、界面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岗位,模拟企业开发,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实训完成后由各组根据规定的指标进行互评、打分,优秀的收集到项目库中,以备以后的教学或实训使用。
3)软件开发工作室建设:建立软件开发工作室,让学生进行管理,从学校招聘一些有一定基础并热衷于软件开发的学生进入到工作室,老生负责给新生定期授课,形成以老生带新生的模式。教师定期进行指导并做统筹安排,除此之外,教师负责从企业接一些企业或学校的一些应用项目,指导学生分组开发,最后选择开发最好的一组,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开发热情。
5 结束语
软件开发人才需求量大,人才招聘难,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研究,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大量的IT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腾旭,查玉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4).
[2] 张元惠,赵燕.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事件教学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3).
[3] 蒋琴雅,赵燕.以就业为导向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
随着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人才培养机制必然会随之改革,尤其是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而言,更加需要结合时展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因此,本文将对基于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对目前网络教学背景下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问题展开分析,促进计算机人才的创新化培养。
关键词:
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机制;分析研究
引言
软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其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学校加强对软件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该技能人才的社会竞争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化发展。在这样的发展需求之下,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网络教学,来促进软件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改革网络教学的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展开详细分析,促进软件人才的科学培养。
一、进行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在网络教学模式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学校也需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做出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因此本文对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在学校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影响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所以本文对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就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促进网络教学背景下的软件人才的科学培养。
二、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办学思想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关系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如果学校的办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展的潮流,该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不会有所提升,更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根据目前的部分学校的办学情况来看,这些学校的计算机软件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师讲授的模式,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的创新改革。尤其是在网络教学部分,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网络教学的意识和理念,导致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面对网络教学日益发展的现状,学校软件开发课程如果不进行办学理念的革新,只会限制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传播,并且严重阻碍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教师队伍缺乏网络教学的实践素质。教师是网络教学视角下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过程的关键,而且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的高低关系着软件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由于网络教学发展与传播速度之快,使得学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具体表现在教师缺乏相应的网络教学经验,并且缺乏对网络教学课程体系的认知。要知道无论教学模式如何改革,教师始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性的执行人物。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缺乏网络教学的实践素质,对学校网络教学视角下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将严重阻碍软件人才的培养素质和培养效率。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而言,必须要解决教师队伍缺乏网络教学的实践素质的问题现状。
3.软件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编写不科学。软件开发课程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着与社会发展实际不符合的内容,而且缺乏先进的软件开发理念。由此可见,软件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编写不科学,并且存在与软件市场发展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学校软件课程在教材编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不一致而造成的,也就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与用人企业的沟通,从而忽视了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学校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一般会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内容的设置;相反,企业更加看重学校对人才的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样二者的需求目标就是不一致的。人才培养主体的目标需求不一致,这样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就会出现与实际人才培养不符合的课程教材。
4.网络教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法不科学。网络教学视角下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网络教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教学锻炼,促进学生基本的学习素质的提高。但是部分学校在培养软件人才的时候,依然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网络教学的新模式,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降低,影响软件人才的培养效率。在网络教学的视角下,学校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革,毕竟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互联网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过多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软件人才的培养,只会让学生失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人才的社会化。面对部分学校网络教学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法不科学的问题现状,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促进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进步。
三、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发展策略
1.创新学校办学思想,逐步与市场发展接轨。为了促进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发展,学校需要改变办学思想,尤其是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思想,通过改革与创新使软件开发课程的办学思想逐步与市场发展接轨,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市场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具体来说,学校课程负责人,需要结合软件市场的发展需要以及就业前景,来进行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使办学宗旨更加符合软件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借助网络教学的发展背景,通过借鉴网络教学的目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想进行改革,促进软件开发相关人才的基本素质的提升。只有学校不断坚持创新学校办学思想,才可以逐步与市场发展接轨,实现软件人才培养的高效化、科学化。
2.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团队。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团队,是解决网络视角下软件开发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首先,学校要引进专业的网络教学人才,采用聘任制度,严格把关。学校在进行软件教学教师聘任的时候,不仅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以及科学的网络教学方法。
3.校企共建教材开发,保证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在网路教学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软件工程侧重于实践教学,对此学校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注意理论和实践学习的结合,并且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学校就必须要加强校企合作,达成学校和企业一致的办学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开展软件教材的编写工作。例如,在软件教材编写的时候,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案例的设计,可以参照企业的软件开发要求,并且以这个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这样学生既可以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熟悉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具体的能力要求,促进学校软件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4.完善网络教学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视角下,学校的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网络化教学的一个突出的教学特点就是可以更加科学地模拟实际操作过程,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有性质,将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方法,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方法。结语:网络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利用网络教学模式推进学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文中对网络教学视角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都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希望可以为网络教学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提供一定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房大明.论新时代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45-50.
[2]杨进.新教改背景下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程改革探讨才智[J].时代农机,2012,(21):34-40.
[3]耿永利.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革新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4):23-30.
[4]滕文.论新时代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J].华章,2014,(3):45-49.
[5]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4,(18):56-60.
关键词: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 自己英语课堂教学尝试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已成为重中之重,各个学校都在不断加强英语教学方式的探讨,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式,而“自己”英语课堂英语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英语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本文对“自己”英语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者对某学校高二班级的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采用了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调查有四个选项,分别为A(never我从不这样)、B(rarely我很少这样)、C(usually我通常这样)、D(always我总是这样)。通过统计结果发现,5.1%的学生选择了A选项,61.9%的学生选择了B选项,25%的学生选择了C选项,其余学生则选择了D选项。这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不是很高,缺乏英语自主学习动力。其主要原因是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滞后,英语课堂教学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有待改进。学者为了调查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设置,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独立性,大多数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目标,而目标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没有目标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成绩将不能得到提升。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环境因素方面:在学生方面,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独立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方面,教学模式的滞后是英语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大多数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却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目标单一,教育目标层次性不强,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另外,在环境因素方面,由于课程资源单一,不能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料和实施设备,如报刊杂志、音像设备、图书馆等。英语学习不仅要加强课堂内容的教学,课外辅助资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前提,甚至大多数学校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知,改变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可采用“自己”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英语自主学习范型。
二、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范型――“自己”英语课堂教学
“自己”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也称为英语自主学习范型。“自己”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有两种深层含义:第一,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自主英语教学,将英语教学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从而实现一种新的英语教学观念。在“自己”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强调英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自己”英语教学是实现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的主要渠道,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通过教学与生活的内外联系,实现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间有效融合的英语教学体系。而另一层含义是指在自主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创新的英语教学方式,总得来说,“自己”英语是指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跨学科学习,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英语教学更注重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首先需要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最后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价评估。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造性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网络主体探究的“自己”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自己”英语自主学习教学中,首先需要设计一种问题解决式英语教学活动。在设计英语问题上,设计的问题应足够吸引学生并具有争议,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活动中,使学生努力去探寻问题的解决答案,从而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What is the computer evolved?”计算机是当代人们经济、生活的主要工具,但是计算机的演变过程是复杂的,通过设计复杂性的问题,可使学生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问题设计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构建问题人物框架,任务框架是探索问题的思路,学生可以按照任务框架的基本结构进行资源的查找和探索。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动导航仪,也给学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找到有效的信息资源。例如围绕“computer”进行研究,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关于计算机演变的资源,并动脑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为何而来。学生可以对计算机的几个发展阶段逐步地进行了解,如“第一代电子晶体管计算机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transistor computer”、“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 computer”,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计算机进行探索,使学生具备了一种自我学习能力,同时规范了自己的网络行为。在英语自主学习范型中,不仅学生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知识,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也是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根据自己提出的探究主题,教师应列出一系列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步骤,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如何应对不同的问题挑战,让学生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都是来自于真实生活。例如学习“computer”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讲解计算机的某部作品,如Multi-Media多媒体,通过讲解多媒体知识,使学生深入认识到计算机的演变历程和发展。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任务的选定,通过小组协作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在探索任务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计算机相关网络给学生,如“”,从而充分搜寻了解计算机知识。英语问题主题探究完成后,需要进行辩论竞赛等活动,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问题主题的答辩,其他学生或教师需要对答辩的学生做出评价。英语辩论赛可以在报告厅举行,这样就为英语辩论赛提供了有效的资源。
三、结语
“自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并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凯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范型初探――“大有”英语课堂教学尝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210。
[2]陆卫琴 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唐芳 CALL环境下高中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质量保障
引言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信息产业规模扩大,软件人才需求旺盛。虽然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但培养的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地方院校受师资、教学资源、财力等的影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着部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是通过培训才能上岗的情况,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生源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二是人才培养方案缺少特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师本身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不是很强,加之他们受评职方面的影响,重科研轻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并且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教学环节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不完善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而且培养出来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与行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软件工程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特别是对其工程能力的培养。针对企业实际要求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推广实施了“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学生为中心,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从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架构研究角度出发,以加强学生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能力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建立了“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年多的应用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一核心、两平台、三层次、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依据理实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原则,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平台,突出职业的导向作用,注重交叉融合、建立校内外、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依据递进式原则建立三层次提升能力计划。一核心: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两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三层次:基础实验、认知实习、专业基本素养训练;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模拟训练、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毕业综合训练、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全过程:实践教学、思政教育、编程能力和英语能力训练四年不间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全面体现对学生关键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形成理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一体的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能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更好地适应企业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通过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凭借个人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尊严、体面地进入社会工作。
1.校内外实践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进行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可以遴选优秀企业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弥补学校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和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建立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平台,以及仿真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项目,指导学生慢慢从模仿编程到自己能创新开发编程。校企合作方式一是“请进来”,即邀请本地的企业专家和工程师进校交流,如给学生上课,开展技术讲座,召开座谈会、招聘会等;二是“送出去”,即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专业实习、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高校可以通过校外行业专家引入行业企业优秀工程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新软件技术,从而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要求之间的差距。整合专业资源,按照专业大类进行机房建设,优化校内教学资源,购置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建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办公自动化实训室、计算机组网实验室、单片机实训室、Web开发实训室、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这些实验室或实训室在完成相关课程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承担一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通过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校内实践平台还开设了学科竞赛、社会调查和创新创业项目等,循序渐进地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校外实践平台可以零距离接触企业,利用企业平台来提升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是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推进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保证。专业教育与认知实习应合二为一,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精英介绍国家软件扶持政策和就业前景,建立学生的专业热爱度。虽然学校也可以开展课程实训,但相较于企业而言,企业结合真实项目改造的课程实训子项目更具有实战性。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展,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极大的帮助。
2.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项目驱动,能力递进,创新培养”的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了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和阶梯性。三层次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式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形成了基础层、提高层和创新层。基础层侧重操作,提高层注重技术应用,创新层强调综合实践,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的应用。基础层对应程序设计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实现。对应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提高层对应程序系统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功能设计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内实验、大作业、课程设计实现。对应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创新层对应项目开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项目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通过课程实训、专业设计、技术讲座等环节实现。对应JavaEE框架、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HTML5应用开发等课程。上面三个层次多种实践环节,贯穿并融合于技术讲座、科研训练、素质拓展、专业竞赛、创新训练、创业教育等课外实践教学之中。体现出了软件工程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素养的阶梯型培养。
3.全过程实践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要做到四年不间断,这不仅体现在课内,更体现在课外。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西安翻译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按照“专业+外语+现代技能”模式进行复合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在四年时间里,学校一定要抓好学生的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编程能力训练、英语口语训练等。
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和考核评价
1.组织保障由学院教务处教学实践科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推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学院教学院长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成立由教学督导、学业导师等组成的实践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对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评价。实践教学考核应以学院领导、教师(包括企业指导师)和学生为主体,涵盖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内容。
2.管理制度推出成系列的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践指导书、实训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督导制度、实训过程管理制度、实训基地遴选制度、实训管理制度、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
3.考核评价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侧重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实验技能、工程设计与实现能力、评审与测试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过程管理与控制能力、面向领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以及编码规范、面向领域的编程能力、软件工具使用与应用技能、软件设计文档与编写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的考核,用过程性考核取代传统笔试考核,实现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