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矿山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矿山管理办法

第1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组织提出了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全环保效益显著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城市钢厂搬迁等。组织研究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困难行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

二是加大行业发展指导和监管力度。组织研究编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稀土、建材、新材料等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化肥行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方案》,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等。联合住建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严格稀土指令性计划管理,开展稀土投资项目核准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提出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推进稀有金属立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符合要求的水泥、平板玻璃建成项目,认定符合要求的在建项目;就钢铁、电解铝项目清理情况征求国土资源、环保部门意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加快项目备案工作。印发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办法、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制修订煤制烯烃、对二甲苯(PX)、钢铁、钨、锡等行业规范条件。开展轮胎企业符合规范条件审核,公告第二批铝和铜规范企业名单、第八批水泥和第七批平板玻璃生产线名单等。推进稀土大集团实质性组建,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南方稀土已完成集团资产评估。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立项工作。利用技术改造资金、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组织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加快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研究制定首批次应用重点产品目录,推动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社会资本投资、用户选用新材料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扩大碳纤维在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作计划,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大电子材料进口替代工作力度。

五是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研究建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和水泥、陶瓷智能工厂技术条件,在轮胎、陶瓷等行业积极实施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在稀土行业建设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研究化肥、农药开展电子商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启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为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牵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2016年的工作思路为:

一是研究落实稳增长措施。密切跟踪和掌握原材料行业生产运行态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分析困难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需求,研究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调整进出口税率等对策措施。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困难行业扭亏增盈、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加快推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改造、城区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重大工程。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对地方备案项目产能置换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僵尸企业”退出和低效产能削减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跨区域兼并与区域内兼并相结合,打破资产所有制界限,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2016年,要完成大型稀土集团实质性组建,督促6家集团尽快落实组建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力争2016年6月底前整合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切实抓好稀土应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加快智能绿色升级改造。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做法。继续做好原材料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资电商发展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开展建筑陶瓷行业“机器代人”工作试点。针对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开展主要生产工序对标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量。

四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新材料创新中心,重点做好新材料中试及工程化开发,突破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建立新材料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夯实新材料行业管理基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条件成熟的关键材料,加快重点铝合金牌号开发应用;落实石墨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石墨烯低成本化和工业化首批次示范应用;组织钢铁企业研发生产高铁、汽车、核电、船舶和海洋工程、机械、圆珠笔头等所需关键钢材。

五是加强行业引导监管。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我声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整顿规范稀土行业秩序,严格控制新设稀土采矿权,制定出台稀土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继续完善稀土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列入2016年国务院Ⅰ类立法计划,修订《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

“十三五”期间,原材料工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工作中心,以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产能,加快存量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业,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物流、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鼓励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间耦合化,推进原材料工业基地化、园区化发展,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

三是加快工艺技术创新升级。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目标,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清洁安全、高效高质、数字智能生产。

四是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用装备和重点品种,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新材料创新能力水平,着力实现材料先行。

第2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地环院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什么举措?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院党委书记李永平。

记者:作为专业的地质环境研究单位,请问贵院在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核心工作有哪些?

李永平:近年来,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部署,我院重点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负责编制《全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参与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综合研究工作。负责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出资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二是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编制《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三是努力完成地下水动态监测任务。每年度编制《地下水水情通报》和《地质环境监测报告》,负责编制《全区矿泉水开发利用规划》并进行矿泉水企业年检换证工作;四是组织实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编制《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全区地质遗迹图集》,起草《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章程》,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参与地质公园建设;五是广泛开展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工作。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地质环境专题研究,并与中国地科院水环所合作开展《河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研究》,与自治区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研究》,分别与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矿山地面塌陷发育规律与治理模式》和《矿山地质环境动态遥感监测及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工作;六是编制和全区年度地质环境公报。按照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由我院负责全区地质环境管理、项目实施、动态监测等方面的资料汇总、数据采集、综合分析工作,并编制出版《地质环境公报》,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让全社会了解地质环境状况,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为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请问今年以来,贵院在地质环境防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永平:第一,开展了应急调查、现场演练和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现已完成63个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628处,并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第二,对地下水实施了动态监测。已开展呼市、包头、乌兰察布、赤峰、通辽、乌海、鄂尔多斯等7个主要城市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及泉流量的动态监测工作,监测孔总数为365个(其中国家级50个,自治区级315),监测控制总面积为4293km2。第三,组织实施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承担并完成的国家、自治区下达的基础性、公益性水环项目60余项,成果报告优良率达93%以上。同时,利用我院技术、资质优势,为社会提供地质环境技术服务,完成了600余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设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等工作。第四,组织实施了“矿政管理基础数据库及应用系统”地质环境管理方面7个子系统的建设任务。已完成全区63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4个主要城市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全区1∶50万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记者:请问“十二五”时期,贵院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李永平:首先,加快构建多部门联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雨情汛情、群测群防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善自治区地质灾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积极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应急技术培训和应急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快速反应、防范处置能力,为各级领导在紧急处置突发地质灾害过程中,安全、及时、准确地获取现场信息进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其次,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遗迹保护体系。结合“和谐矿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在我区典型生态类型地区,如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区、鄂尔多斯高原区等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技术研究。协助主管部门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和地质环境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地质遗迹及古生物化石调查和保护工作,组建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和管理机构,承担全区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管理保护的日常工作。

第3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黑色产业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以建设“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尽”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为目标,着力构建“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多元驱动、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工业格局,努力实现产业低耗能,废物零排放,固废再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现将2020年主要节能环保工作情况和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等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一、2020年度节能环保指标完成情况

(一)节能减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基本完成了预期节能环保工作目标。2020年总能源消费量为19.8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了2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4883tce/万元,同比下降1.4%,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3.5688kgce/t,供电煤耗为426克标煤/kwh,二氧化硫排放量2554.4t,COD和NH3-N排放量为0t,NOX排放量为554.56t,未发生任何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其中供电煤耗未达到指标要求值,原因为第四季度xxx电厂不再添加助燃剂,因此入炉煤量发热量有所增加,致使全年供电煤耗上升到426gce/kwh。

(二)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0.9758tce/万元,万元增加值能耗(可比价)1.1163tce/万元,采区回采率为72.2%,原煤入洗率43.32%,煤矸石综合利用率8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70.6%,废水综合利用率100%,煤矿塌陷土地治理率78%。

二、2020年基础管理工作情况

(一)组织机构人员情况

建立健全了节能环保管理领导组和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组。成立了以董事长和总经理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节能管理领导组,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定期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公司专门成立了节能环保部,专职人员3人,负责节能减排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及能源统计、汇总、分析工作。下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组和办公室,组长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专管节能的副经理担任副组长。

(二)计量、监测、统计情况

公司根据行业分布、用能品种、方式、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不同特点,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17167-2015)要求,编制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对主要耗能设备的计量器具进行了合理的配备和管理。目前,能源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90%以上,其中一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98%,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83%,基本满足了对各用能环节消耗的煤炭、电力、蒸汽、汽柴油、水等能源种类计量的需要,为开展能源统计工作提供了准确的计量依据。

公司主要设备(装备)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燃煤装备,包括电站锅炉、煤矿工业锅炉、热风炉等;第二类为用电设备,包括风机、水泵、油泵、皮带机、破碎机、照明灯具、矿热炉等;第三为用油装备,主要包括各类车辆。从今年节能监测和污染物监测整体情况上各项污染物监测数据均在达标范围内,用电设备也基本正常,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煤矿工业锅炉二氧化硫在线监测装置配备不齐全,个别监测装置已经损坏而未及时维护,下一步将重点解决。

公司制定了《XXX公司统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分部门、分单位负责管理。企业管理部统计组负责公司各项统计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定期对各二级企业报送的统计报表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各二级单位均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三)考核奖惩情况

根据年度与各二级单位签订的责任书,参照《节能考核实施细则》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奖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公司2020年考核情况如下:

1、X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65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2.58kgce/t,采取回采率为72.6%,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4%,未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x煤矿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均已完成,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情况优秀,但未能及时取得环评批复,此项自动列入2020年考核责任目标中,考核结果:良好。

2、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05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3.55kgce/t,采区回采率为65%,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8%,已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煤矿各项责任目标均已完成,考核结果:优秀。

3、XXX煤矿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518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3.37kgce/t,采区回采率为76%,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7%,已取得环评批复,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煤矿各项责任目标均已完成,考核结果:优秀。

4、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保手续和排污许可证,考核结果:优秀。

5、XX中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6488tce/万元,洗煤单耗29.32kgce/t,金龙输煤专线项目已通过环保竣工验收并取得了排污许可证,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洗运中心由于洗煤厂改扩建,各环保手续需要重新故此项自动列入2020年责任目标中,考核结果:优秀。

6、XX电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5.476tce/万元,供电煤耗426gce/kwh,厂用电率11.9%,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均在省内考核控制范围内,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完成率90%,没有发生对公司造成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事件。

考核意见:xxx电厂供电煤耗没有完成年初考核指标,公司考虑由于xxx电厂在考核期内入炉煤及助燃剂发生变化,故给予考核结果为合格。

三、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公司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抓节能环保责任目标落实入手,确保完成了国家和省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2020年初,省市联合组织的节能工作目标评估考核组对公司执行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情况、健全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情况、能源消耗管理制度建立情况、实施重点节能工程项目情况和节能量完成等情况,开展了评价考核。通过综合考评,公司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和2019年度节能量目标任务。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从强化节能环保基础工作入手,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管理水平。结合集团公司“质量年”和建设“绿色xxx”活动的开展,通过认真调研,先后修订完善了《节能考核实施细则》、《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节能工作管理办法》、《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实施细则》、《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等六个节能环保管理办法。管理制度的修订,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用能管理,完善了企业节能环保管理体系,保证了企业节能环保有章可循,规范了企业节能环保实际操作程序。

(三)从抓节能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入手,推动节能环保审批手续的完备,不断提高项目的合法合规水平。集团公司下达环保整改问题完成情况:

已经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

1、XX电厂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2、XX电厂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3、XXX洗煤一厂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4、XX输煤专线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5、由于XX输煤归入洗运中心,经省环保厅同意,已经与洗运中心排污许可证合并,现只需一个排污许可证即可,已经下发;

6、XX中心第二洗煤厂改扩建项目,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7、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取得排污许可证;

8、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

9、公司环保管理人员已经补充完毕;

10、公司已经制定环保考核、环保设施运行等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度;

11、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补充完毕;

12、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3、台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4、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15、XX煤业有限公司已经取得环评批复;

未完成整改的环保问题

1、XX中心第二洗煤厂项目,由于改扩建,需重新办理手续,预计在年底前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并取得排污许可证;

2、XX矿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已核定下发,正在办理环评批复;

3、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4、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5、XX矿拟改露天开采,环评需重新做。

(四)从抓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入手,推动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的实施。公司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经过中期调整后为18项,计划投资3527.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173.8万元,投资完成率为90%。其中节能项目7项,计划投资753.7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84.2万元,投资完成率78%;环保项目3项,计划投资114.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4.6万元,投资完成率74%;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项目8项,计划投资2659万元,实际完成投资2505万元,投资完成率为95%。

(五)进一步推动我公司地面企业技术管理、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公司领导指示,我部门先后对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和电厂生产经营状况级能源管理状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聘请专家组对目前两家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运行现状进行了一次详细透彻的诊断,就诊断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六)根据集团对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为准确掌握公司用能情况,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圆满完成“xxx”国家和省市下达的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先后对XX中心、XX电厂、新型墙体材料公司、XXX煤业、XX煤业、XX煤业等六家企业开展了节能诊断与评价工作。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深入的开展,公司节能环保工作的形势更加严竣,特别是节能减排与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及结构调整等一系列矛盾更加突出,节能环保工作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同时公司节能环保工作与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个别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至今对节能环保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部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环保审批手续滞后,集团公司要求整改的突出环保问题,部分问题没有按期完成整改。三是企业节能环保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成为当前制约节能环保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尤其是节能管理基础工作严重滞后,基层从业人员业务知识匮乏,专业知识水平亟待提高,能源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监测体系不健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完善等等;四是节能环保资本支出计划项目实施工作滞后,国家和省市给予的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等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并加以解决。

四、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节能环保工作按照“xxx”节能环保规划总体部署,结合我公司实际,圆满完成xxx集团公司和省市下达的全年各项节能减排目标,使节能环保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再上新水平。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黑色产业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以建设“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净”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为目标,着力构建“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多元驱动、科学发展”的循环经济工业格局,实现产业低能耗,推进工业废物低排放,零排放,全力为把公司打造成xxx集团航母级旗舰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总体目标。力争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于0.574tce/万元;原煤生产单位综合能耗低于3.57kgce/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高于337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2305吨以内;化学需氧量继续保持零排放;氨氮排放量达到零排放。严格按照公司《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要求,用好用足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杜绝重大节能环保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节能环保管理体系和各类规章制度,圆满完成集团公司和省市下达的各项节能环保目标任务。

按照节能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2013年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全力确保2013年全年节能环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各企业对节能环保工作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节能环保工作,明确职责,将节能环保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工队)和个人;建立节能环保目标责任长效机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严格考核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抓不懈;加快完善节能环保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科学合理调整各项节能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节能环保指标的考核;节能环保目标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绩效挂钩,实行节能环保目标“一票否决”和严格的问责制。

2、继续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不断推进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价值,以最低的环境代价谋求最好的发展质量。公司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产生,实现资源投入最小化和最少的废弃物排放。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建设发电、共伴生资源利用、固废利用及矿井水综合利用产业,全面提高各类资源利用的质量和层次,优化产业链结构,促进工艺革新、产品升级、物料替代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努力使企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3、2021年要进一步加强公司生态恢复和建设,强化环境安全防范意识。以土地生态系统和地表水系统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为重点,通过评估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方案,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用好用足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为生态恢复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明年开始建立矿区资源档案,及时掌握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制定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方案,为编制矿区资源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目标和保护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加强环境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高度重视可能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废水池(库)、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废水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尤其要落实洗煤废水、矸石堆放处置的风险防范措施。

4、加强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两轮驱动,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加大节能环保科技研发和投入力度,形成研发与引进推广并重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大力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废和余热余压等,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加快解决现有及新出现的节能环保突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严格规范项目审批手续,力争做到新建、在建和扩建项目节能环保手续合法合规。

第4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2020年)

2020年以来,大柳行金矿在金创集团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集团、事业部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坚定“双零”目标不动摇,不断提高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执行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意识,深入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高机械化、自动化使用水平,开展“三废”达标治理、标准化巷道改造等各类专项活动,同时,全力以赴推进奄口矿区安全设施建设,补充完善各类基础资料,为安全验收打好基础。为了不断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更好地做好下步安全工作,现将2020年安全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层层落实责任 夯实安全基础

1.责任指标完成情况:

1-12月份,生产安全责任工亡事故为零,突发环境事件为零,重大设备和交通事故为零,实现了安全环保双零目标。

2.管理指标完成情况:

(1)管理体系方面: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并根据情况变化对设立及人员配备文件进行更新下发。

(2)基础管理方面:及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单位规章制度、生产工艺等变化对规章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等进行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对安全环保责任状进行了分解签订,共签订责任状463份,签状率100%。

(3)安全会议方面:每月由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工作会议,均留存会议记录。

(4)教育培训方面:2020年1月份制定下发了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五类关键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率达到100%。1-12月份根据培训计划组织了各类安全环保培训,累计培训6127人次(外委施工2215人次)。组织参加烟台黄金技校各类安全培训班203人次。

(5)安全检查方面: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每月组织一次全矿安全环保大检查,1-12月份累计查处隐患1256条,罚款16余万元,安全奖励15万元。

(6)较大隐患整改方面:“较大隐患整改”指标中,“进一步摸清矿山周边不明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项目内容暂时无法开展相应工作;土屋尾矿库后期坝坡比问题暂时未彻底解决,按照当前筑坝方式,待达到设计坝高时,后期坝总坡比可达到1:3.5,但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值1:4.0。

(7)专项整治方面:根据集团要求编制了局部通风专项整治方案,正在按照方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目前正在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开展岩石质量分级及支护措施方面的研究,支护设计随采掘工程设计一起设计、一起会签、一起施工和验收,截止2020年12月份,支护投入355.3895万元;2020年新增电瓶车2.5T2台,铲运机3台,扒渣机2台,现保有铲运机22台,电机车5台,电瓶车15台,扒装机20台;装运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根据集团要求编制了局部通风专项整治方案,正在按照方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采掘工程顶帮支护再治理活动,对以前的支护欠账进行补账,自6月以来没有产生新的欠账。

(8)安全环保投入方面:1-12月份安全投入完成形象进度1266.18万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53.85%,环保投入完成形象进度284.1万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00.39%。

(9)安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暂无创新项目。

(10)“三同时”手续办理方面:

奄口矿区改扩建项目进入试运行与整改阶段,预计明年6月底验收。7月份,完成了燕山矿区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经过专家审查,已在网上录入相关登记信息。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非营业性)顺利延续。

(1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方面:

不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有效运行,5月份燕山矿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通过了省应急管理厅组织的评估认定。9月份,重新对土屋尾矿库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在平台上公示。

(12)绿色矿山建设方面: 燕山矿区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分数955分,实地核查评估975分,因为生态红线原因,未进入绿色矿山名录。奄口矿区将在取得安全许可证后,立即着手准备绿色矿山建设评估工作,2020年在地面硬化、绿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13)生态环保方面:

“三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固废综合处置率达100%在矿部建立了符合环保要求的危险废物储存间。4月21日,取得排污许可登记回执,有效期至2025年4月20日。

(14)领导下井带班方面: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下井带班记录台账。1-12月份主要负责人累计下井24次,安全总监下井带班48次。

(15)职业卫生方面:

健全完善职业卫生各项规章制度;对全矿所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共建立完善了304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含离退休人员);每月定期对井下作业面进行粉尘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2020年8月委托淄博圆通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年度检测,各项指标正常。9月下旬委托山东黄金职防院对全矿所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进行健康查体,共317人次;组织外委施工单位人员体检570人次,接害人员体检全覆盖。

(16)标准化建设方面:958竖井7中、10中开展了标准化巷道建设,现已完成,并通过了烟台事业部的初步查验,下步将参加集团内部评比。同时,事业部也检查了958提升班组、选矿厂车间等“双体系”示范班组(车间)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12月27-28日,组织专家对燕山矿区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了评审,最终得分84.1分,符合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标准。目前完成了选厂、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自评报告,近期将提交烟台市应急局,审核通过后报至省应急厅待组织评审。

(17)应急救援方面: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去年9月修订一次应急预案,由于新的《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已下发,在2020年11月份组织应急预案修订,正在组织备案。

在矿部和尾矿库设置有应急物资库,各分矿在仓库内储存有应急物资,定期对应急物资库内的应急物资进行盘点和检查,及时进行维护和补充。

2020年1月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并留有培训记录;于六月份组织奄口矿区突水应急救援演练,定期进行演练,留有演练记录,演练采取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8)行政处罚方面:1-12月份,未受到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及卫生部门的行政处罚。

(二)深入开展矿井通风和顶板支护专项治理

一是对通风系统进行梳理,对一些废旧巷道和采场出矿穿进行封堵,降低风流紊乱状况。二是对局部通风状况进行摸排,建立通风设备设施台账。三是购置了风速、温度检测仪器,定期对井下通风情况和温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建立了检测台账。四是专门对局部通风进行设计,计算作业面需风量,合理选择风机型号和安装位置。五是在巷道规格允许的情况下对距离较长的掘进巷道更换大功率风机,用直径600mm风筒代替原来400mm风筒,增加通风量。至2020年12月,大柳行金矿正常运行的主扇风机2台;辅扇6台;局扇16台,通风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2020年6月份开始,按照集团关于开展《关于开展顶帮支护再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了采掘工程顶帮支护再治理专项活动,一是对以前的采掘工程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欠账清单,制定补欠计划,根据计划进行补充支护,填补欠账。二是完善支护设计,支护作业必须与工程设计同时设计、同时会签、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及时工程岩石变化调整支护设计。三是根据每月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支护计划,严格按照支护设计和支护计划对采掘顶帮进行支护作业。四是完善支护台账,每月末各分矿将支护台账报送生产技术部和安全生产部,将汇总后形成全矿当月的支护台账。截止至2020年12月份,全年累计完成锚杆支护22720根;网片14943㎡,穿带2835条,喷浆185.768m3,浇筑182.87m3,投入资金309万余元,保证了采掘工程顶帮安全。

(三)丰富多样,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月活动

6月份,按照集团、事业部及金创公司安全月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矿实际,制订了《大柳行金矿安全月活动方案》,召开了动员会,发动全员大力开展安全月活动,宣扬“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活动主题与安全理念。期间,我们开展了教育培训、张贴悬挂宣传资料、安全演讲比赛、安全大检查大整改、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无小事建言献策等各种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预案演练过程中,蓬莱市副市长及应急、国土部门等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导、点评,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提出了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与建议。

(四)强化汛期隐患排查与治理

1.矿部成立了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检查小组,研究制订全矿防治水方案及防透水预防措施,检查、指导、督促全矿防治水工作。

2.汛期前,分管设备领导组织机电技术人员对全矿井下排水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公示,责令责任单位按规程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满足排水需求。同时,委托淄博鸿德安全检测有限公司对各矿井50余台水泵进行了定期检测,针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3.制订下发了《探放水管理规定》和《关于开展水害防治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井下采掘作业面必须配备探放水设备设施,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超前探水眼,保持水沟畅通,通讯完好,防堵水材料配备到位。

4.安全、保卫部组织人员对地表废弃井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巡查,发现一处封堵一处,防止地表水流入井下。

5.安全、生产技术人员对井下空区、废川、废巷进行了排查,特别是与其他矿山矿井的贯通情况进行了详细排查,及时充填、封堵,防止积水。

(五)定期全面开展设备设施检验检测工作

3月份,委托检测提升机(绞车)16台、防坠器13台;5月份,委托检测排水泵52台、空压机25台;11月份,委托检测罐笼18台,对空压机储气罐进行了全面检验检测与压力试验,对燕山、奄口矿区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测与鉴定。提升钢丝绳在更换悬挂前均进行了检测试验。

(六)加强尾矿库现场安全管理

土屋尾矿库已堆筑11级后期子坝,安全运行8年。今年在十级子坝设置了坝体浸润线人工难测设施和干滩长度、坡度在线监测设施,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坝体运行情况进行日常、实时监测,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

(七)切实做好冬季“四防”防范工作

第5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一)强化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一是制定了20*年食品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5项工作方案和规划;二是扎实细致地开展了以节日市场、食品安全为主的各类市场的专项整治16次执法行动。没收假冒伪劣商品7大类,3700件,价值7万余元,严厉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57件;三是强化商标广告监管,积极开展打击违法虚假广告和侵犯商标专用权执法行动;四是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截止20*年6月底,全县应检各类企业396户,实检382户,年检率达96.5%,其中私营企业应检127户,已检120户,年检率达94.5%;内资企业269户,已检262户,年检率97.4%。在企业年检中,特别是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种子、矿山、石油、建筑等十七种重点行业进行严格审查。对重点行业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许可经营项目进行认真核对,同时对新登记的企业进行了回访。

(二)发挥“12315”网络作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3.15权益日活动共出动车辆5台次,人员41人次,悬挂横幅11条,标语30条,展板7副,发宣传资料3000份,通过电视台宣传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及举报电话;二是召开消协会员代表及社会代表座谈会,共商维权大计;三是积极受理调解投诉举报案件,半年来,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44起,其中举报9起,调查处理9起,调解35起,结案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四是为20*年省级“诚信单位”的三个公司举行了授牌仪式,促进企业“诚信·维权”建设。

(三)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强化系统执法人员的自身的培训学习,半年来,组织集中培训学习3次,考试测验5次,为进一步规范工商系统行政执法行为,县局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执法办案操作规程(试行)》、《*县工商系统错案追究办法(试行)》,修订完善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暂扣、罚没物品管理办法》;二是在全县组织大型法律法规宣传活动2次,印发宣传材料1万余份,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案件审核确保质量,半年来,共审核一般程序案件57件,无错案和诉讼案件发生。

(四)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推行一个窗口服务,严格执行企业登记审核责任制、行为规范制、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做到办事程序、岗位责任、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社会监督五公开,实施“阳光作业”,开辟“绿色通道”。半年来,全县新登记国有企业1户,集体企业1户,公司6户,共计新注册8户,新增注册资金4297万元;现累计国有企业74户,集体企业106户,股份合作企业4户,公司68户,共计252户,注册资金累计24358万元。私营企业新注册14户,累计141户,注册资金7680万元;个体工商户新注册239户,累计2314户,注册资金1132万元,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851人,个体从业3218人,安置下岗职工66人,减免各种登记费用0.3万元,个体管理费16万余元,有力地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执法力度,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1、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市场巡查动态监管。2、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是: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广告以及互联网虚假广告。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广告监管体制。3、加大农资、成品油、文化等主要市场的监管,努力维护社会稳定。4、坚决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违法违章经营活动。5、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中心积极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和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凤镇街道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坚决整治城镇占道、店外经营、市容市貌脏乱差局面。

(二)创造良好服务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继续推进首办责任制,一审一核制,坚持“阳光作业”,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拓宽投资领域和渠道,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6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林区是江河之源、生态之源、水土保持之源。认真研究“林业、林区、林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深入双牌、江华、金洞等林区县(场)的部分乡镇,走访了近百户林农,直接听取了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和林农对加强林区国土资源管理的意见。调查情况表明,林区地质灾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耕地保护、移民安置用地、旅游项目开发用地等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林区社会稳定,林农增产增收。因此,加强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是解决林业、林区、林农“三林”问题的迫切要求和紧迫任务。一、林区国土资源的基本特征

1、林地集中连片,面积宽广。我市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越城岭,西中都宠岭——阳明山,南部萌诸岭——九嶷山及其余脉山丘地带。越城岭余脉舜皇山、牛头寨山等矗立于我市西北境地,呈陡峭的自然阶梯向东南湘江河谷低降,构筑成我市的北部林区。都宠岭虎居我市西部湘桂边陲,其支脉紫金山、阳明山横贯我市中部,山体蜿蜒达两百多公里,构成我市中部林区。萌诸岭、九嶷山屹立在我市南疆,构成我市南部林区。我市重点林区乡镇68个,占乡镇总数的36.2,林区总面积达136.4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1.1,人平土地面积19.49亩,比农区人平土地面积高33.1。

2、耕地零星分散,质量不高。我市林区耕地大都分布在山间溪流边,也有小部分“挂”在坡度相对较缓的山坡上,成梯形状。耕地零星分散,质量不高。据统计,我市林区土地中,耕地占36.7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32亩。特别是江华、东安、宁远、道县等部分林区人均耕地不足0.2亩。林区的耕地中,坡度大于20度的梯田占林区耕地总面积的71.2,且大多是望天田、旱地和菜地,平均产量低。山间耕地因日照时间较短,绝大多数只能种一季水稻,能种两季的耕地少。江华县林区10个乡镇,粮食能基本维持自给自足的,仅有3个乡镇,大多数林农靠销售木材换取粮食。

3、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基础性矿种和富矿少。我市地处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部,境内地层出露较齐全,构造发育良好,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到20__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地119处,矿种57种,矿产潜在价值1318亿元。优势矿产有:锰、稀土、铷、锂、锡、铅、锌、锑、银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较偏避的林区。北部以非金属水泥灰岩、煤、锰为特色,主要分布在东安、冷水滩、芝山、祁阳林区;南部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土为特色,主要分布在江华、蓝山、道县、宁远林区。林区矿产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资源构成存在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小矿多,大矿少等问题。目前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矿业企业规模偏小,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矿山所在的林区植被破坏较严重,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截止20__年底,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占用土地和破坏土地植被面积近112106亩。其中,林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80305亩,占总面积的71.6,近几年恢复林区植被面积1909亩,土地还绿率仅为8.6。

二、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宜林地面积宽广,但难以开发利用的比重大。我市林业用地面积大,宜林地面积达1446万亩,占山地总面积62。多年来,经封山育林和建设高效林业基地,特别是近几年限额采伐,林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加快,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但林区难利用土地比重仍然较大。全市林区有紫色土和溶淋石灰性土等“三难地”14.5万公顷;还有草甸土和风口土1.1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紫色土土层微薄,岩石浅露,开发利用难度大。由于土地贫瘠和管理粗泛,全市疏林地面积达4.0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11.1。

2、耕地资源珍贵,但保护的难度大。在林区耕地普遍偏少,特别是水田少,且大多耕地分布零散,山高坡陡,不适于机械作业。林区人平的0.32亩耕地是林农粮食自给的保命田,对于交通运输极不方便的林区来说,这点有限的耕地尤为珍贵。调查表明,大部分林农缺粮6个月左右,人平均购粮200公斤以上。保护林区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林区耕地质量和单产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林区大部分林农外出务工经商,林区有限的耕地仍有抛荒弃耕的现象。同时,部分林农为减少建新房的成本,有的把房屋建在冲口平坦的耕地上,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由于林区汛期降水集中,山洪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损毁部分耕地,而林区由于受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制约,开发耕地成本高,难度大,林区耕地保护任重道远。

3、矿产开发利用粗放、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林区受交通、电力等各方面基础条件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对矿业“三废”治理力度不够,土地复垦率、还绿率低,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等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矿山、个体私营矿山,既无水土保持方案、矿山污染整治计划,又无 环保设施,随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随着采矿权有偿出让的力度加大,对林区采矿区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将带来新的挑战。

4、地质灾害频繁,治理难度大。我市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62,属全省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20__年,全市发生大小地质灾害835处,因灾死亡3人,伤87人,毁坏农田324亩,房屋218间,公路2280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467万元。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期间。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江华、双牌、宁远、道县、蓝山、金洞等林区。双牌县林区的永江乡共有9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每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至少有45个自然村。去年,该乡的盘家洞村八公里自然村因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损毁耕地157亩,57户林农被迫搬迁至3公里之外安置。由于地质灾害面广、点多、交通不便,治理难度大。目前,我市林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林农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淡薄,大部分林农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多地质灾害预防、识别、避险、救护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仅依靠当地乡镇临时紧急通知后,才匆忙撤离和疏散,没有形成群测群防。二是林区地质灾害防治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防治工作十分被动。三是林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不健全,仅靠乡镇国土资源所几个国土员很难完成调查、监测、预警以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估、勘查等工作。四是防治技术力量不足,资金匮乏。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和资金需求量大。而国家和省里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还不够,特别是每年下拨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十分有限。20__年,我市上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2个,需防治资金2500万元,国家和省里仅下拨40万元,20__年下拨42万元,防治经费缺很大。由于目前我市市、县财力都不强,专项用于防治地质灾害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有的县几乎没有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双牌县是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仅近两年灾后移民的搬迁、安置、灾毁治理至少需要20__万元,而国家、省、市仅下拨治理资金249万元,缺口资金1000多万元。

5、非农建设用地增加,用地矛盾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大,非农建设用地逐年增多。前些年,林区除少量农民建房用地外,大的工程用地极少。近几年来,林区非农建设用地猛增,加剧了用地矛盾。一是在林区大力开发水电站,修建水库,林区有限的耕地变成水淹区,林农粮食自给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占用量锐减,人地矛盾更为突出。据统计,1990年林区人平耕地为0.65亩,20__年下降到0.43亩,20__年仅0.32亩。二是占用耕地建住宅的林农越来越多。过去,林农分散在林区山上建房的多,现在在交通较方便的公路沿线两旁建房的多。同时,由于开山凿石平整宅基地的投入较大,一些林农在平坦的耕地上毁田建房。仅20__年,全市林农使用耕地建房就达639户,占用耕地143.7亩。三是因地质灾害,林农搬迁安置困难。由于林区长期较闭塞,林农“土生土长”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意异地搬迁移民。特别是因修建水库、水电站等公益性建设需要搬迁的,林农更不愿意移民他乡,他们对拆迁房屋和征用土地补偿标准的意见很难统一,对安置生产、生活用地的数量、质量等顾虑重重。

我市林区自然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旅游项目建设用地越来越难。旅游用地属经营性用地,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仅要依法征用,而且必须进市场公开招拍挂出让。况且,旅游项目用地面积一般都较大,用地涉及的地类多样,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号文件,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较高,报批土地应交纳的税费较多,开发建设成本增加,影响了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如,宁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商开发建设舜帝陵旅游项目,需征地120亩,按《土地管理法》和市政府[20__]9号文件计算,需补偿被征地群众225万元,到省政府报批这些土地需交各种税费150多万元。仅旅游用地这一项开发商就必须承担375万元的开发成本。

三、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

林区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重大,人平土地占用面积优势明显。积极挖掘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对于加快林区致富步伐意义重大。归纳起来,我市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优势。耕地资源是保障林农粮食自给的基础,对于交通不便的林区来讲粮食自给意义格外重大。林区有广阔的山地,非农建设包括公益事业和林农个人建房应禁止使用耕地,鼓励林农利用山地就近搞非农建设。同时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调查中发现,林区自给能力强的乡村,主要开发利用山谷平地和溪流两岸做耕地。1990年,江华、双牌两县以补助的形式发动林农自发开垦耕地每年达1000亩以上。由于当地政府补助资金的有限,有许多可以开发耕地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据初步统计分析,我市林区可开发为耕地的零星小块资源在3万亩以上。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优势。我市林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属初始阶段,已探明的矿种和储量优势比较明显。以江华大竹源铁矿为例,现有资料证实该矿山的铁矿储量达4500万吨左右,开采总价值评估价可达40多亿元。林区的矿产资源,通过利用山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矿产资源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3、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我市北缘的四月山,西北界的越城岭,西中部的都宠岭——阳明山,南部的萌诸岭——九嶷山等中山、中低山、低山其总面积98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3.9,地质构造属加里东——燕山运动构造褶皱上升区,地貌类型复杂,坡高谷深,脉络清楚。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千家洞、金洞是天然的地质公园,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国内外颇有知名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并加以配套开发,林区的旅游产业将会更加光辉灿烂,同时还会促进林区农副产品和民间艺术、手工业的开发利用。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信息流、科技流和物流将会不断加快,林区经济将会得到更快、更大的发展。

4、矿泉水资源开发优势。我市林区矿泉水资源极为丰富,溪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没有污染,具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从已开发的小量饮用矿泉水看,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林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1、实行战略性保护。一要在林区加大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湖南省林地保护管理办法》、《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政策的 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力度,坚持对征占用林地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和林地使用许可证制度,对占用林业用地的要坚决按规定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要科学制订和严格实施林业用地开发利用规划,能集中的不分散审批,能少征的不多审批,可以不征的坚决不审批,在林区开采砂石、取土的,要及时复垦,恢复地力,永久改变林业用地用途的,要异地择地恢复森林植被。有偿使用林业用地的收益,要尽量用于营造、经营其他林业用地,或用于林业用地复垦及地力恢复。同时,要充分发挥乡镇基层国土资源所的作用,加强对林区林业用地的动态巡查,依法查处违法征占用林业用地的案件,确保林业用地不受损害,为切实解决“三林”问题夯实物质基础。

2、强化林区耕地保护工作。我市林区耕地十分珍贵,用林农的话说“宁愿少种10亩林,不愿损毁一分田”。针对林区地广人稀,耕地分布零散的特点,应建立健全乡镇驻村干部、基层国土员、村组干部,耕地保护联防联管机制。应聘请部分责任心强,敢于负责任的林农担任耕地保护信息员、监察员,把监管网络延伸到林区村组和林农群众之中。要积极引导林农珍惜十分有限的耕地,建房搭棚等非农建设尽量不占用耕地。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林区耕地,必须占用的,不仅要严格依法报批,交齐税费,而且必须实施“占一补一”政策,保质保量补充林区耕地。要积极向上争取耕地开发整理项目,特别是要加大对林区耕地整理的力度。要通过加固耕地护坡、平整土地、规整地块、复垦废弃地、整治河溪、改善水利灌溉、拓宽道路等各方面整理和改造,完善林区耕地的沟、渠、路等配套设施,提高林区土地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对因开矿采石、修路、建水库水电站等挖损、塌陷、压占及各种污染、地质灾害、山洪冲刷等造成破坏、废弃的林区农用地,要采取工程和生物整治等措施,恢复生产耕作,增加林农收入。

3、严格规范林区矿业秩序。应根据林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适时修编《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矿产资源特点、环境破坏程度,及时调整矿业结构。应全力推进矿业权的资产化管理和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矿产资源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建立全市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体系,坚决依法查处非法采矿、转让采矿权、乱采滥挖等行为,促进林区矿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应严格限制在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多发区等开采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有不可恢复的影响,在国家和省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旅游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所在地,应禁止开采矿产资源。应严禁大矿小开、一矿不开、乱采滥挖,应淘汰和关停并转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的小矿山。建立比较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政策体系、监督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整治经费保障体系。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破坏治理率要达到3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矿山应提高拟建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环境破坏(“三废”污染、损毁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等)进行危险性评估与预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应包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并在开采过程中切实施行。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应与矿山生产设施同时设计、施工、使用。采矿权人应按规定交足环保基金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闭坑或停产矿山应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废水废渣处置、土地复垦等工作。市、县应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通过法律结合和行政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及时治理恢复,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合谐统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保护林农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林区全民防灾治灾意识。应在林区广泛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知识,增强林农对地质灾害的判别能力和防灾意识,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县区、乡镇、村组干部防灾、避灾、抗灾、治灾调度水平和林农的快速避灾技能。二是利用编制和严格实施市、县地质灾害整治规划。三是科学实施退耕还林,加强生态建设。对坡度大于25度的低产坡耕地,应科学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快植树造林和生态工程建设步伐,让茂密的森林改变区域气候和脆弱的地质环境,抵御、遏制、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四是规范人类工程建设活动,避免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兴建大中型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确认没有地质灾害隐患,方能破土动工。在进行采矿,抽排地下水、岩土工程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予以规范,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五是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网络。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的林区,建立和完善乡、村、组主要负责人负责的监测机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定点、定桩、定人、定时监测。林区应把准确到乡、村、组、点的地质灾害的监测实行网络化、网点化管理,发现异常及早启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实施紧急避灾疏散,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六是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基金。依据《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初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确定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七是建议国家和省里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和资金方面应加大对我市林区的倾斜和扶持力度。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林区经济落后,财力弱,防治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必须依靠国家和省里的关心支持,在技术力量上,建议派出专家组深入林区灾点勘查、规划和指导防治工作。在资金上,建议调整矿业权出让收入的分成比例,把5:2:3分成,调整为3:2:5,即:矿业权出让收入省占30,市占20,县占50,把矿业权出让收入大头给县区用于治理地质灾害。同时,建议林区县每年上缴的矿补费,全额返给林区县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第7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一)脱硫脱硝项目

检查是否部署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和球团生产设备、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及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进行脱硫改造;对燃煤机组、新型干法水泥窑进行脱硝改造,对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进行除尘改造;是否制定淘汰10蒸吨以下的燃煤小锅炉、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燃煤锅炉整治工作方案。

(二)重点工业企业

重点检查火电、焦化、水泥、钢铁、矿山等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煤场、料堆、渣场防尘措施落实情况;企业自行监测制度实施情况;汽油储运销售业油气污染治理情况。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情况,未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督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对经过限期整改污染物排放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对超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电力企业,一律按规定扣减环保电价,对偷排偷放、擅自停运脱硫脱硝设施、自动监控设施数据弄虚作假的,要依法处罚、追缴排污费。

(三)机动车尾气污染

检查市5个经省环保厅认证的尾气检测线检测情况;对无环保绿色标识的车辆采取限期治理;对尾气检测不合格的车辆不予年检。

(四)流域重污染行业水污染

集中整治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以及医药制造行业水污染,加大对水环境污染严重区域的工业园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停产整治企业,要严格验收标准,未经验收不得擅自恢复生产;对生产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和危险废物转移的监管;对在建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是否同步建设检查,达不到环评要求的一律不得(试)生产。

(五)规划建设项目和污染减排项目

督促纳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纳入国家和省责任书的污染减排项目建设。按要求该完工的要在规定时限内完工,该验收的进行验收,该开工的要开工建设。

(六)污水处理设施

对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企业生产污水处理厂加强运行监管。排查主要河流沿岸的涉水企业,是否办理《排污许可证》,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在线监控设施运行情况,打击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

(七)重金属行业

检查污染物防治设施实际处理能力是否满足治污要求,是否做到稳定达标,是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是否办理《排污许可证》及按证排污等情况;加强涉重金属企业的生产全过程监管,防止环境污染事件。

(八)医疗机构和医药制造行业

检点医疗机构自备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运行是否存在擅自拆除或停运情况,是否存在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排等违法行为。促进区、区的医疗机构与市循环经济园区医疗废物处置厂签订集中处置合同,扩大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范围。制药行业是否履行环保手续,污染处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排放。

(九)矿山行业

检查矿山企业履行环保手续情况,建设过程中是否按照环评批复内容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破坏严重,污染防治措施未落实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对通过环评审批的矿山采选项目超过5年未建设的进行调查摸底;检查尾矿坝是否有环保审批手续,是否存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情况,环境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十)木材加工和造纸行业

检查加工筷子、压舌板、牙签、再生纸等企业是否履行环保手续的情况,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按规定运行使用,是否办理《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要求进行排放。

(十一)辐射安全隐患

进一步落实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制度,对未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超期存贮放射源且未办理许可证延续的,放射源暂停使用但已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手续的单位要依法监管,确保放射源安全。

(十二)危险废物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

重点检查有实验室的医疗机构、学校等单位。检查是否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处置方案、落实处置经费,是否存在废弃化学药品(分析废液)超期贮存的问题,是否将废弃化学药品安全转移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十三)自然保护区

检查《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落实执行情况。排查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否存在从事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行为;排查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实验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保护地带建设是否存在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环境质量的项目及从事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

(十四)畜禽养殖污染

检查《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落实执行情况。是否在畜禽禁养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江河流域)建设各类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是否进行环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有无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贮存设施;是否有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设施。

(十五)饮用水源地

检查已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是否设立规范化的保护区标志;清理集中式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排污企业及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关停二级保护区内未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的建设项目。

(十六)城镇洗浴、餐饮业油烟和噪声

检查洗浴行业是否环保手续健全。检查浴池锅炉是否使用散煤,应使用型煤作为燃料,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对发现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处理。对餐饮业聚集经营区及油烟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群众反复投诉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集中整治,坚决取缔城区露天烧烤。

(十七)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

检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环评审批项目的建设进展情况;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未落实环保设施的、逾期未验收的、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正式生产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行政处罚。

二、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5日至7月31日)

各地、市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辖区、本行业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于2014年7月31日前,将动员部署情况、实施方案及负责信息调度的联系人、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以文件及电子邮件方式报送市环境保护局。

(二)排查和整治阶段(7月31日至9月10日)

各地、市成员单位要按照本方案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和要求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检查,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整治一批污染企业。

(三)督查阶段(8月—10月)

2014年9月底前,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对本辖区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10月底前,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适时组成督查组对各地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及重点区域的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督查。

(四)总结和信息公开阶段(11月5日前)

2014年11月5日前,各县(市)、区环保专项行动办公室和市成员单位按任务分工向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总结报告及相关材料(文件及电子邮件),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有关信息,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副管局长为副组长的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住建局、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安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资源林政局、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卫生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局长兼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环保投入,保证环保专职人员,履行环保职责。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坚持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制度,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二)强化部门职能和协作

环境保护部门要充分履行牵头负责和综合协调职责,结合各部门职能细化任务分工,联合相关部门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发展改革、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价格主管部门负责落实燃煤机组环保电价有关工作,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燃煤发电机组扣减环保电价;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淘汰燃煤小锅炉工作力度,控制煤碳消耗总量,推广清洁能源,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燃油品质;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推进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围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镇居民供热计量、建筑垃圾清运处理,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巩固减排成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建筑施工扬尘控制、垃圾露天禁烧、城市噪声和露天烧烤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提升部门监管合力;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深化非煤矿山采矿、选矿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能源监管部门负责对地方政府及授权部门确定需要关闭或停产整顿的违法排污企业,依法采取停电、限电等措施;公安部门负责对放射源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交通、公安交警部门负责污染严重的机动车路查路管工作,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检测工作管理,严禁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制定实施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计划;卫生部门负责医疗行业监督管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使用审批、资源使用恢复等的监管;资源林政部门负责使用林地资源的审核与管理和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对畜禽养殖业的规划、指导和管理,督查《市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新闻部门和媒体做好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

(三)强化责任追究

建立执法责任制,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对排查不到位、整治工作没有实质进展的,要公开点名批评,约谈地方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环境违法案件没有查处、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的,设置“中、梗、阻”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县区、部门实行区域限批,对未完成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的进行约谈,对环保工作不达标的坚决追究责任。

(四)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行为,严厉打击环保设施擅自闲置、不正常运行等行为,严格纠正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擅自投产、久拖不验的问题,该处罚的一律处罚,该停产的一律停产,该取缔的一律取缔,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创新工作机制,坚持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和交叉执法三个机制,实行明查与暗查、日常巡查与突击检查、昼查与夜查、工作日查与节假日查、晴天查与雨天查五个结合,对重点污染源和问题突出企业实行驻厂监督、挂牌督办。

第8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城市能力驱动的视角”(编号:7097312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资源—资产—资本理论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编号:CXLX12_0971)。

① 2010年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认真研究土地、矿产的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新属性特点,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摘要 矿山废弃地高效再利用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资源管理观的提出为分析与构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归纳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再利用特征,认为矿山废弃地具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再利用是矿山废弃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并从法律法规建设、复垦利用实践、交易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了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的现实基础;然后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并分析探讨了其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以期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下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后文章从加强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以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建立和完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有关的服务机构、继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引导三方面提出了促进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建议。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再利用;价值实现路径;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11-0157-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23

随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矿山废弃地的高效可持续再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1年9月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启动十省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许多资源型城市,如徐州市、唐山市、淮南市等,相继提出了“向矿山废弃地要资源”“盘活矿山废弃地”的理念,积极进行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为推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国内学者从矿山废弃地资产化、资本化运作的角度对提高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矿山废弃地利用最佳效益等进行了一些探讨[1-4],但还未对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研究。“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资源管理观①,是一种新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它的提出为构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提供了清晰思路。本文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归纳总结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及其再利用特征,并分析了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的现实基础,然后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并对其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为实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加速矿山废弃地流转提供借鉴。

1 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及其再利用特征

1.1 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

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矿山废弃地主要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及资本三种属性认识。①环境问题属性。矿山废弃地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典型复合现象,是以土地资源破坏为核心的次生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5-7]。②资源属性。矿山废弃地是矿区复兴的潜在资源[8]。别青城[9]提出了矿山二次资源的概念,黄敬军等[10]提出了“将开山采石作为资源第一次开发,对废弃宕口的利用作为资源第二次开发”的观点。将矿山废弃地视为新的资源类型进行开发重建,成为土地开发利用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增量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11-12]。③资产及资本属性。随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矿山废弃地成为后矿业经济发展的资本,也具有资产、资本的属性。孙乐为[1]提出了塌陷土地的资产化,以使废弃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蒋正举等[2]从土地资源稀缺性、具有使用价值、产权可以市场化配置三方面分析了矿山废弃地资产属性,并提出了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经营途径;孙京海等[3]、王鑫等[4]从供给稀缺性、资产性和增殖性三方面分析了采煤塌陷区土地产权的资本属性,并阐述了资本化的条件和资本运作模式。可见,矿山废弃地除了是一种环境问题外,还具有资源、资产、资本的属性。矿山废弃地资源、资产、资本属性认识及其资产化、资本化研究,为进行“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1.2 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特征

矿山废弃地一方面处于采矿活动的终点,另一方面又是新的经济活动的起点,其再利用是集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于一体的重大复杂工程,与一般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单纯的生态环境治理有区别[13-14]。首先,普通土地利用投资和效益的年际分布一般比较均匀,而矿山废弃地使用级别较低,再利用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整治,使矿山废弃地资源化。其次,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可提高土地的级别,带来土地的增值,存在着资源的二次利用,可以获取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与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着显著区别。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具有直接的投入-产出效应。如图1所示,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整治投资是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过程,其初级产品是复垦土地(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若将复垦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可以获得产品或服务,不论是复垦土地,还是产品或服务,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因此,矿山废弃地再利用是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但由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的公共性以及难以量化性,导致一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效益不显著,这也促使政府要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创新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

2 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现实基础

2.1 法律法规建设基础

1989年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确定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标志着我国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走上了法制化道路。2006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出台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机制逐渐建立起来。转型中国环境治理之道存在着“由政府规制的环境治理模式向市场手段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变”的倾向[15]。在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中我国也开始尝试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2009年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提出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等国土资源领域”。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主体盘活利用国有建设用地;民间资本投资主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依法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同时,《土地管理法》中“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基本制度的提出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的另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了法律法规基础。矿山废弃地是增加耕地来源的潜在途径,其所具有的复垦指标,也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进行有偿转让。2013年3月实施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由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对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国家对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的重视以及市场化运作引导,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

2.2 复垦利用实践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再利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以农业利用为主,特别是复垦为耕地。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东部平原煤矿塌陷复垦土地上进行建筑、种植和养殖,土地复垦内涵逐步扩展,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类型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疏排式、平整式、挖深垫浅、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等复垦模式,对复垦土地的利用因地制宜,恢复为农业用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用地),或改造为休养和娱乐场所,或为工业和建筑业所用,不仅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且也注重经济效益。矿山废弃地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大都可以复垦为耕地、林地、牧地、建设用地或水产养殖地[7]。郭利刚[16]测算出我国1987-2009年间煤、金属矿区损毁土地复垦为耕、林草、建设用地的潜力分别为627.80、72904、15076万亩,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和建设用地紧张局面。这些丰富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显化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3 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江苏省《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可根据废弃矿山区位、山体资源、废弃地利用方向,实行谁治理、谁投资、谁得益,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机制确定治理者的治理权和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在实践中,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运作已经有成功的范例。江苏省镇江市将矿山废弃地平整后,进行土地拍卖;盱眙县将北大山矿山废弃地交由民营企业开发,变矿山为公园;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政府利用西区姚家山矿区紧邻蔡甸城区的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治理并建起了工业产业园区;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沈村废弃矿山吸引个人投资者进行旅游开发;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园区经营权承包给该村村民使用等。另一方面,在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结合《土地管理法》中“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基本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以及《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指标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进行买卖。2010年12月湖南省株洲市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指标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复垦指标必须通过公开交易有偿取得,2012年重庆市、河南省巩义市、浙江省杭州市等也出台了复垦指标有偿使用的规定。可见矿山废弃地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而规范有序的矿山废弃地交易市场是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3 “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构建

“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管理观,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资源-资产-资本”理论中,资源、资产、资本是资源的三种属性,“资源”强调的是自然属性,是实物量;“资产”强调的是经济属性,是资源的价值,是实物量的货币化;“资本”是流动的资产,是资产价值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源、资产、资本三者是递进关系,有转化的条件。资源资产化是指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中,把资源作为资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并建立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以确保资源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资源保值增值,增加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17-18];资产资本化是指有明确权属的资产进入市场交换,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19],其实质是资产产权的市场化配置。资源价值核算和产权明晰是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已被应用于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中[20]。

由于矿山废弃地与矿产资源、一般土地资源不同,不仅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初始状态还是环境问题,资源价值很低或者理解为负值(主要是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因此它首先需要经过资源化,将矿山废弃地转化为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当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预期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且产权明晰时,矿山废弃地资源可以成为资产。当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可以在市场中流转,实现市场化配置时,矿山废弃地资产就成为资本。矿山废弃地由于可以带来收益、土地具有稀缺性且产权可以明晰因而具有资产特征,如果存在矿山废弃地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使其参与流转并增值的话,就可以实现矿山废弃地资本化。矿山废弃地经过资源化成为矿山废弃地资源,经过资产化成为矿山废弃地资产,再经过资本化形成矿山废弃地资本,矿山废弃地经过这三个过程,实现价值,将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将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资源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图2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描述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转换、价值实现路径及其价值转化。“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就是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加速矿山废弃地流转。

4 “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分析

4.1 资源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是使受到采矿破坏的土地,经过治理,能作为合格的自然资源再度具有资源价值的过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土地复垦发展到今天,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方向日益多样化,由最初恢复为农业用地,到现在的矿山公园,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丰富。在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方向选择,将矿山废弃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渔业用地)、旅游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等,提高其资源价值。二是进行矿山废弃地资源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为主,把矿山废弃地仅仅作为一种资源物质,从物质形态上进行管理,它包括矿山废弃地的权属管理,存量管理,增量管理等。在资源化责任主体管理上,我国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以确保资源化责任主体能按时保质的完成矿山废弃地复垦任务。土地复垦、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生态环境补偿等理论可以为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提供理论支撑。

4.2 资产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产化意味着将矿山废弃地作为一种资产,根据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际,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并建立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矿山废弃地从物质形态上的管理转化为以价值形态的管理。矿山废弃地资源转化为资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稀缺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产权明晰[21]。随着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矿山废弃地复垦土地的稀缺性也日益凸显。

4.2.1 价值分析与核算

大量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表明矿山废弃地具有价值。矿山废弃地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增量建设用地主要来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12];作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用地以及发展水产养殖水面,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22-23]。随着生态修复、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等的引入,矿山废弃地成为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矿业文明和人类技术发展历程的承载,其所蕴含的巨大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逐渐被社会探索与发现,以矿山废弃地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生态湿地公园、休闲娱乐公园、矿山公园、地质公园等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4-25]。在实际运作中,还要对矿山废弃地资产进行经济价值核算,并根据资产盈利情况将矿山废弃地资产划分为公益性、半盈利性与盈利性三种类型,针对不同资产类型采用不同的融资机制和经营管理策略,为选择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方式奠定基础。

4.2.2 产权明晰

产权明晰是进行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的必然要求。矿山废弃地产权明晰有两层内涵:一是治理权明晰,二是使用权及其它产权的明晰。①治理权明晰。治理权明晰是矿山废弃地顺利实现资源化的前提,也是矿山废弃地成为资产的前提。为了高效的实现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要按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确定矿山废弃地治理权主体,明确其所具有的义务和权利,保证矿山废弃地资源化顺畅。②使用权及其它产权(如矿山废弃地发展权)的明晰。由于矿山废弃地形成的时间不同、矿业用地取得方式不一样,矿山废弃地治理权的安排不同,以及资源化方向不同,导致矿山废弃地使用权也没有统一的安排。清楚地界定矿山废弃地治理权、使用权及其它产权,明确矿山废弃地产权拥有者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确保资产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4.3 资本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是指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拥有者将矿山废弃地资产用来出让、转让、出租、置换或者作为股份进行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的市场化配置,主要有利用市场和创建市场两种方式。

4.3.1 利用市场

利用市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废弃地产权能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自发的实现流转,进行市场化配置,社会资本能自发地被吸引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中,主要是指出让、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作为股份进行投资等。当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收益能达到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时,主要是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资产以及在政府支持下的半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资产,矿山废弃地资产能自发进行流转,进行矿山废弃地产权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价值。利用市场自发地实现矿山废弃地产权的市场化配置是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最理想的方式。但由于矿山废弃地的环境问题属性,在一些情况下现存的市场机制失灵,因此还需要借助政府权力创建市场。

4.3.2 创建市场

创建市场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构造的市场,使矿山废弃地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入经济系统,形成一定的经济产出或者经济收入,引导投资者再利用矿山废弃地,主要是针对一些再利用经济效益低、无法自发形成交易市场的矿山废弃地。现阶段下有两种创建市场机制可以参考。一是在“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下形成的土地置换机制和复垦土地指标有偿交易机制。在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少、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复垦土地指标将成为一种商品,明确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指标权利,建立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土地复垦指标交易制度,激活矿山废弃地产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二是区域性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打包资本化。将能够强烈受益于区域性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而增值的相关资产(如房地产、旅游等)和具有强烈外部性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市场化经营运作[26],首先将该资产整体通过市场机制流转给特许经营商,特许经营商在约定的经营范围内,可再次通过市场竞标机制选择专业经营公司(如生态修复、旅游等)进行二级发包承包,从而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

4.4 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经历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个过程,但这里需要说明几点。首先,这三个过程只是表明了矿山废弃地属性和价值的转化过程,并不表明它们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如具有良好区位的、无治理权责任人的矿山废弃地,可以直接将土地治理权和土地使用权一同出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安排可在同一时间完成;而对于那些由矿山企业负责复垦、然后交还给农民、农民再流转土地使用权的矿山废弃地,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其次,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这三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是矿山废弃地资产化、资本化的物质基础,资源化效益高的矿山废弃地比较容易实现资产化和资本化;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是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矿山废弃地再利用融资实现过程,矿山废弃地资本化为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提供资金,矿山废弃地资本化程度影响着资源化的深度和广度。最后,现阶段下并不是所有的矿山废弃地都能实现资本化,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分析表明,矿山废弃地具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再利用是矿山废弃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矿山废弃地市场化运作的引导、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实践对其价值的显化以及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进行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经历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个过程,现阶段下并不是所有的矿山废弃地都能实现资本化,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资源-资产-资本”角度深入探索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是可行与必要的。结合本文所构建的“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为顺利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强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

矿山废弃地属于潜在资源,积极探索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将潜在价值显化,是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要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其开发利用方式至关重要。如果只是将矿山废弃地恢复生态环境,则矿山废弃地资源价值较低;如果能利用矿山废弃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发展会展、商务、旅游,则可以显著提高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虽然我国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技术研究比较成熟,再利用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集约化、高附加值化还有待提高。通过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的示范推广,逐渐提高矿山废弃地开发利用程度和经营方式,充分显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

5.2 建立和完善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有关的服务机构

产权明晰与价值评估是“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核心。将矿山废弃地当作资产或资本来管理,就要评估其资产价值,同时在资本化过程中,矿山废弃地产权的交易还需要交易机构。因此,要完善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相关的服务机构,顺畅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一是依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矿山废弃地流转中涉及的产权确认、价值计量、凭证登记备案等工作进行规范;二是建立矿山废弃地流转管理机构,加强对矿山废弃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妥善处理矿山废弃地流转纠纷;三是建立健全矿山废弃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依法成立或委托相关服务中介,为矿山废弃地出让、转让、出租、入股、置换等多种资本化方式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5.3 继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引导

一是政府要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发挥其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科学地界定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补偿的形式与标准,顺畅资源化过程;二是对于半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政府要通过经费补贴、政策优惠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其能吸引投资者进行开发利用;三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进行运作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政府要采用强制和引导的管理手段创造对这项工作的需求,形成市场,使矿山废弃地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入经济系统,实现价值,促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乐为.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困境与发展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170-174. [Sun Lewei.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Analysis of the Asset Feasibility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Tailings Resource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7): 170-174. ]

[2]蒋正举,刘金平. 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经营初探[J]. 中国煤炭,2011,37(7):29-31.[Jiang Zhengju, Liu Jinping. Preliminary Study on Capitalized Operation of Abandoned Mine Lands[J]. China Coal, 2011, 37(7): 29-31.]

[3]孙京海,朱学义. 煤炭开采塌陷区土地资本化运作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09,(2) :29-30. [Sun Jinghai, Zhu Xueyi. Research on Capitalization of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s[J]. Coal Economic Research, 2009, (2): 29-30.]

[4]王鑫,孟陈栋,朱学义. 衰老矿区的资本化运作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 : 61-62.[Wang Xin, Meng Chendong, Zhu Xueyi. Research on Capitalization of Exhausted Mining Areas[J]. Friends of Accounting (First Tenday Periodical), 2010, (8): 61-62.]

[5]舒俭民,王家骥,刘晓春. 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72-75.[Shu Jianmin, Wang Jiaji, Liu Xiaochu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Wasted Lands[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1998, 8(3): 72-75.]

[6]白中科,赵景奎. 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导报,2001,(9):49-52.[Bai Zhongke, Zhao Jingkui. Land Reclam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eas of Mining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2001, (9): 49-52.]

[7]刘亮. 矿山环境效应影响评价系统的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Liu Liang.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of Evaluation on the Minerals Environmental Effect Influence[D].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8]常江,汤鉴君,冯姗姗. 工业废弃地:矿区复兴的潜在资源[J]. 城市建筑,2008, (9):20-22. [Chang Jiang, Tang Jianjun, Feng Shanshan. The Industrial Abandoned Land: Potential Resources of Mining Region Revival[J].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2008, (9): 20-22.]

[9]别青城. 矿山二次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5.[ Bie Qingcheng. The Study on Industrialization for Reutilization of the Mines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D].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5.]

[10]黄敬军,倪红升,华建伟. 江苏省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示范模式[J]. 地质通报,2004,23(11):1113-1118.[Huang Jingjun, Ni Hongsheng, Hua Jianwei. Demonstration Model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Mines and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bandoned Mining Areas[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4, 23(11): 1113-1118.]

[11]黄敬军,陈晓峰,蒋波. 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矿业,2009,18(2):51-53. [Huang Jingjun, Chen Xiaofeng, Jiang B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Land Reclamation in Mining Wasteland[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9, 18(2): 51-53.]

[12]黄敬军. 加速江苏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4):38-41.[Huang Jingjun.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on Promotion of Marketing for 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of Mining Abandoned Land Resource in Jiangsu Province[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2005, 16(4): 38-41.]

[13]赵玉霞,杨居荣. 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环境经济分析:以开滦煤矿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2000,2(20):213-218.[Zhao Yuxia, Yang Jurong.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alysis in Reclamation of Subsided and Subsiding Land Aroused by Coal Mine: A Case Study from Kailuan Coal Mine in Tangshan City[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0, 2(20): 213-218.]

[14]王陶,杜国银. 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投资机制研究[J]. 中国矿业,2001,10(6):61-64.[Wang Tao, Du Guoyin. Study of Investment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Min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1, 10(6): 61-64.]

[15]谢慧明. 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2.[Xie Huiming. Research on Economization Institutions of Ecological Resources[D].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2012.].

[16]郭利刚. 我国煤矿、金属矿损毁土地复垦潜力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Guo Ligang. Study on Reclamation Potential of Destruction Land of Coal and Metal Mine in China[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11.]

[17]姜文来. 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J]. 资源科学,2000,22(1):5-8.[Jiang Wenlai. Several Problems on Natural Resources Capitalization Management[J]. Resources Science, 2000, 22(1):5-8.]

[18]何承耕. 评资产化与资源化管理[J]. 生态经济,2002,(6):38-41.[He Chenggeng. A Comment on Both the Asset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J]. Ecological Economy, 2002,(6):38-41.]

[19]何琳,祝建民,刘莉红. 资产资本化:农户融资路径创新的必然选择[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9-80.[He Lin, Zhu Jianmin, Liu Lihong. Asset Capitalization: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Farmer Innovating Financial Path[J].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2009, (1): 79-80.]

[20]仲冰. “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D].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Zhong Bing. Research on Value Rea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AssetsCapital’ [D].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11.]

[21]严立冬,谭波,刘加林. 生态资本化: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3-8.[Yan Lidong, Tan Bo, Liu Jialin. Ecocapitaliz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Resources[J]. Journal of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2009, (2): 3-8.]

[22]宋成君. 徐州市青山泉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Song Chengjun.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Mining Subsidence Land of Qingshanquan Town in Xuzhou City[D].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2011.]

[23]冯少茹.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模式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Feng Shaoru. Study on Ecorehabilitation Pattern of Coal Mine Subsidence Land in Huaibei C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cycle Economy[D]. Hefei: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

[24]沈瑾,赵铁政. 棕地与绿色空间网络: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区空间再利用[J]. 建筑学报,2006,(8):28-30. [Shen Jin, Zhao Tiezheng. Brown Land and Green Space Network: Utilization of the Nanhu Coal Mining Settlement Area of Tangshan[J]. Architecture Journal, 2006, (8): 28-30. ]

第9篇: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范文

__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和镇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以打造全国休闲旅游名镇和长沙市浏阳河生态经济重镇为目标,进一步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强镇、旅游兴镇、工业富镇、农业稳镇的总体思路,突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民生民利,更加注重开拓创新,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抓住浏阳构筑新型城镇体系的新机遇,为我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__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财政税收4500万元,实现地方收入1600万元,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00元,达到13011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5%。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十件实事: 1、抓好山水世界项目建设,推进大吉烟花建成投产,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2、推进矿山整合,实现资源有序开发,环境有效保护;3、推进荷石公路全线维修,改善群众出行条件;4、完成集镇自来水厂投产经营,实现全面通水;5、做好5000亩低产田改造,提升农业效益;6、做好南枫、新建、太坪3000亩土地整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7、完成__中学学生宿舍、教师廉租房建设,提升办学条件;8、完成石湾大桥维修改造项目;9、完成小溪河集镇段综合治理;10、如期如质完成一批危房的改造,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需求。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实现,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加注重转型发展,优化格局,提升效益,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 我们的发展绝不以牺牲__的好山好水为代价,不欠环境帐、不吃子孙饭。因此,要逐步实现将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的增长方式转变为生态为本、和谐发展上来。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我们直面转型的阵痛,需要我们今天暂时付出发展速度、财税压力的代价,但为了明天更具爆发力的、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只有勇担责任承受压力,坚定转型的决心,才能取得转型的成功。 一是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充分利用我镇山水资源和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发展我镇生态低碳型产业。目前,我镇“山水世界”项目已被纳入__年浏阳市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镇旅游接待容量,是带动周边小景点同步发展的引擎。镇村两级要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建设环境,严厉打击无理取闹、损害项目建设的行为。要从加大宣传、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提升旅游景点品味等处着手,将我镇古风洞、浏阳湖、天涯寨、白羊山等景点培养成近城旅游的亮点品牌、精品线路。要做好小溪河沿河两岸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逐步退出养猪产业。积极争取、认真实施好改水改厕项目,以三水厂上游水源保护区为重点,稳步推进沿线居民改水改厕,努力实现居民生活污水零排放。同时,要加大对河道内淤积垃圾的清理力度,营造干净整洁的沿河环境,保护好母亲河。沿河各村要加大环保宣传,自觉保护生态,严格管理村组住户,今年将出台相关制度,从严处理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是整合发展传统工业。继续鼓励和推动现有花炮企业走机械化、信息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做强做精花炮产业。组建花炮协会,制定章程,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形成企业批量进原材料,镇域内花炮原材料合作联营机制,切实降低生产成本;鼓励花炮企业共享市场,真正形成全镇花炮企业团结共进,抱团发展的氛围。紧扣政策,结合历史传统及消费市场,提质改良现有花炮品种,打造__花炮的独特品牌。加快大吉烟花、东方红燃放等大型花炮企业建设进程,积极培育一批新的税源。加快矿山整合进度,倡导绿色矿山开发理念,切实强化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实现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是提质发展现代农业。当前我镇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以生态农业为目标,按照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思路,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绿色农业基地。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培育经营大户。突出抓好黑山羊、小水果、特种养殖、绿色蔬菜基地建设,力争创建1-2个绿色品牌,打开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局面,为我镇增添新的现代农业发展亮点。启动实施5000亩低产林改造,落实好封山育林政策,切实加大林政执法力度,确保林政秩序取得根本性好转。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应急机制建设,镇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力争实现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加强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强化农村聚餐管理制度,创建食品安全先进乡镇。

(二)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多方投入,建管并重,大力改善镇村人居环境 一是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村镇。近年来,国家提出建设资源[文秘站:]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浏阳市正实施“生态美城”的环境战略部署,我们要切实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功能提升,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村镇。要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环卫设施,健全工作机制,严控环境污染。进一步完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稳定保洁员队伍,形成月检查、季评比、年总结的长效机制。继续巩固“庭院三包”“门前三包”工作,每季创建一批新的环境卫生整治示范庭院和示范屋场,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提质量、上水平。加大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着力实行整村推进,实现太坪、__社区等村治理的新突破,争创环境卫生“十佳”乡镇。 二是持续提升集镇建管水平。一直以来,集镇建设管理是我镇的一个难题。要进一步完善__、石湾集镇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和宜居水平。完善排污设施,启动集镇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工程,实现自来水厂建设竣工并投入运营,增强集镇配套功能。稳妥推进集镇开发建设,继续搞好东一路建设。加强和提升集镇管理,实行日常劝导、月度检查等机制,规范商户经营秩序。 三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荷石公路翻修工程,完成石湾大桥维修改造及涧山大桥新建工程。加大村级道路硬化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在加大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道路治超、道路养护、道路安全和水上安全管理。加强水利项目建设,做好2013年冬修水利扫尾工作,实施好低产田改造项目,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改善水利条件,保障农业生产。

(三)更加注重民生民利,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确保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促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落实。继续开创民政工作规范有序、救助阳光的新局面。加强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疫病防控、殡葬改革等工作,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医疗、教育、卫生、民族宗教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在职能范围内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改善办学条件,完成__中学宿舍楼、太坪小学教师公租房、冷水塘小学和潭花完小维修、中心完小公共幼儿园等建设项目,启动我镇教育强镇申报工程。制定廉租房入住方案和管理制度,实现应住尽住。全面铺开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工作,减轻农民负担。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深化平安__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打击涉黑、涉恶行为、重点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重点打击无故阻挠重点项目建设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大问题实行跟踪督办、限期办结。杜绝非法上访,对出现非法上访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实行村为主和“一票否决”不动摇。加大打击非法生产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积分管理,力争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凝聚社会力量。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部门、各村(社区)要凝聚一切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将大家的力量凝聚到__发展的事业上来,都来当__人、做__事,共同关注、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共同支持推进__发展,提升社会正能量,形成精诚团结、风雨同舟的发展劲头。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