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

第1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海水养殖;水温;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S932.5 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08

Abstract: Respond to the urgent need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 from aquaculture in Binhai New Area, the real-time data from August to November, of water in mariculture ponds of shrimp bas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water temperature of three layers in the pond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air, the water temperature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varied from 20 to 28 ℃, which favored the growth of white shrimp(Penaeus vanamei). From October, the water temperature gradually declined against growth of shrimp. In overcast and cloudy Days, the temperature of lower layer water was higher than the upper, which caused water turbulence. So,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guard against the pond hypoxia disasters, and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pond was established,which can real-time forecast 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pond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best breeding, feeding, harvest and other activities of aquaculture.

Key words:mariculture; water temperature; weather condition

滨海新区大港地区有着广阔的海水养殖面积,是滨海新区水产养殖的主要地区,共有露天养殖面积2.4万余hm2。水产养殖基本上是露天作业,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成败息息相关。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大港水产养殖业走上了高效养殖的道路,对气象条件更加敏感,对气象灾害更加脆弱。气象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殖对象生长速度、繁殖时间、成活率、病害情况等,还决定了苗种放养、饲料投放时间及投放量、捕捞上市时间和产品运输方式等,影响水产养殖的丰歉、品质和成本的高低,甚至可能导致养殖业的巨大损失。气象因素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等引起的严重洪涝或风暴潮造成的“硬杀伤”。如2012年7月25―26日的特大暴雨天气,造成大港古林街海水对虾养殖损失严重。二是温度、盐度等变化引发水生物适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生理不适应造成的“软杀伤”。一场低温寒潮天气可导致海水养殖的鱼虾大面积死亡。特别是高密度养殖采用高投饲料密集养殖,天气突变造成浮头泛塘已成为水产养殖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损失严重。

因此,对露天海水养殖水环境进行观测预报,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损失,增减养殖户收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观测养虾池设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古林街马棚口二村的对虾高密度养殖示范区。示范区(N39°19′、El17°46′)年平均气温12.6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3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8 ℃;平均年降水量522.2 mm,雨量集中在7―8月;年日照时数在2 700 h左右。本园区海水池塘养殖面积共266 680 m2,每个池塘6 667 m2,共40口池塘。晒水池在园区南侧,紧邻池塘,面积6 667 m2。养殖水产品为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养殖示范区如图1所示,观测仪器分别安装在40#池塘和晒水池2。

1.2 测定项目及仪器

项目采用雨研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水产养殖气象监测显示系统。每套包括4种要素,距水面1.0 m深度溶氧量(±1%)、盐度(±1%)和pH值(±0.1),距水面0.5,1.0和1.5 m 3层深度水体温度(精度±0.1 ℃),监测数据通过GPRS模块实时传送到气候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

1.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观测数据绘制图表,以直观地反映海水养殖条件下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所取得的数据使用数理统计相关知识和统计软件SPSS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水露天养殖池塘池水温变化特征

该养殖区引灌海水进行养殖。海水在晒水池中晒15~20 d,引入养殖池塘。本文主要研究8―11月水温时空变化特征。

2.1.1 海水露天虾池池水温的时间变化 (1)平均水温变化特征。观测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8月6日―2013年11月30日。

如表1、表2所示,从时间变化分析,8月至11月,虾池平均水温逐月降低,从空间分布分析,虾池3层水温从上层到下层逐渐降低。与气温比较,各月3层水温平均值均高于同期气温平均值。蓄水池和虾池水温差异不显著。

(2)水温变化趋势。虾池水温的变化主要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由水温、气温变化曲线图1和图2可以看出,水温、气温的秋季变化均呈波浪形,其走向基本一致,但水温变化幅度远低于气温,主要是由于水的比热较空气大造成的。随着时间推移,水温呈下降趋势。从变化时段看,虾池8月6日―9月1日水温达到最大值,其中8月31日12点至9月1日上午9点,3层水温保持29~30 ℃持续45 h。之后水温呈阶梯式下降,9月25日至29日和10月25至11月5日两个阶段水温下降速率最大。蓄水池与虾池水温变化趋势一致。

2.1.2 不同天气类型水温变化特征 为了分析不同天气类型水环境变化规律,分阴天、晴天和多云3种天气进行分析,按照日照百分率小于20%,20%~60%和大于60%划分为阴天、多云和晴天。

除季节变化外,池塘水温昼夜变化也是生产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不同天气类型水温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和日较差均不相同,特别是阴天和多云天气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

晴天时选取连续晴天(9月4―5日,日照百分率0.81~0.89),0.5,1.0,1.5 m 深度逐时水温监测资料。结果表明,3个深度水温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图3),各层日最低水温平均出现在8:00左右,日最高水温出现在15:00―16:00左右,比大港气象站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均推迟2 h左右;水温的日较差较小,0.5,1.0,1.5 m 深度的水温日较差分别为1.6,2.2和2.3 ℃,而同期大港气象站气温的日较差为10.8 ℃,这与水体热容量大有关。垂直方向,各深度逐时水温差异不超过2.5 ℃,按照0.5,1.0,1.5 m顺序水温依次降低,详见图4。

阴天时选取连续阴天(8月30―9月1日,日照百分率0),0.5,1.0,1.5 m 深度逐时水温监测资料。结果表明,1.0 m和1.5 m两个深度水温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图4),日最低水温平均出现在8:00左右,日最高水温出现在15:00―16:00左右,比大港气象站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均推迟2 h左右,与晴天实况相似,1.0,1.5 m 深度的水温日较差分别为0.5,1.0 ℃,比晴天水温日较差明显偏小。而0.5 m深度的水温维持在29.7 ℃基本无变化,而且8月30日12:00―31日1:00和8月31日12:00―9月1日0:00及9月1日14:00―19:00,0.5 m水温均低于1.0 m水温,个别时段甚至低于1.5 m水温,垂直方向出现逆温层,造成深层水体向上层流动混合,水体内部形成乱流,详见图4。

多云天时选取连续阴天(9月9日―9月10日,日照百分率0.5~0.6),0.5,1.0,1.5 m深度逐时水温监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温日变化和垂直变化介于晴天和阴天之间,1.0 m和1.5 m两个深度水温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图5),日最低水温平均出现在8:00左右,日最高水温出现在15:00―16:00左右,比大港气象站的日最低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均推迟2 h左右,1.0和1.5 m 深度的水温日较差分别为0.7,1.2 ℃,介于晴天和阴天之间。而0.5 m深度的水温变化与阴天类似,垂直方向下午至晚上出现水温上低下高的逆温层,造成深层水体向上层流动混合,水体内部形成乱流,这也是高温季节池塘浮头泛塘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水体溶氧量变化分析

溶氧量是水中生物在水中生存的重要指标之一,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压力、水温、水中其他溶质(如其他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自然条件下水中的饱和溶氧与大气压呈正相关关系,阴雨天气大气压降低,影响水体溶氧量;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观测虾池内有一台增氧机,溶氧减少时会启动增氧机增氧,因此观测的溶氧量为人工干预后的结果。溶氧量观测数据分析结果为,观测期内池塘水体溶氧量在12.0~4.0 mg・L-1之间波动,溶氧量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每天至少有16 h以上大于4.0 mg・L-1,没有出现低于3.0 mg・L-1情况。

2.3 水体pH值变化分析

虾池水体酸碱度维持在7.8~8.8之间,很稳定,水体属于弱碱性,能满足养殖虾类的生长发育需要。

2.4 盐度分析

高密度养殖时虾适应低盐度能力较差,观测表明:虾池盐度维持在19‰~31‰,盐度整体适宜,未出现低于7‰的情况,虾池环境利于虾类发育。

2.5 池内水温与气温的关系

采用3层水温逐时资料与大港气象站同步逐时平均气温资料,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虾池水温与气象站气温间关系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水温预报。

秋季虾池各层水温与大港气象站气温的统计模式如表3。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大港露天海水养殖池塘水的温度、溶氧、盐度、pH值等进行观测分析,并建立了秋季各月逐层水温与气温的关系模式。

(1)8―11月,观测池塘3层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8―9月水温在20~28 ℃之间,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10月以后水温逐渐下降,适宜度降低。

(2)阴天和多云天气,出现下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的情况,形成水体乱流,应特别防范翻塘浮头灾害出现。

(3)建立池塘水温与气温关系模型,预报池塘水温,可为鱼塘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曹顺仙,王国聘,于建华,等.基于不同池塘养殖模式的WebGIS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3(10):102-106.

[2] 蒙珍金,覃盈盈,何祥英,等.珍珠湾海水增养殖区2004~2008年丰水季节的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1):25-28.

[3] 李秀荣.浅谈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327-328.

[4] 周建忠,吴伟.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J].天津农业科学,2015(5):23-27.

[5] 尤宏争,武宝岭,郑艳坤,等.海水池塘设施化养虾技术初步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0):7-9.

[6] 张树林,邢克智,陈斌.重碳酸盐型盐碱虾池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J].华北农学报,2008(1):145-148.

[7] 杨治国,闫慎飞,胡安华.混养青虾鱼池生态环境的调节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7):35.

[8] 何涛,杨治国,汪成竹,等.青虾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3-84.

[9] 陈东兴,杨超,华雪铭,等.3种虾类养殖池塘污染强度及氮磷营养物质收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8):132-136.

第2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南方城市;2015年冬季降水量;厄尔尼诺

中图分类号 P732;P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124-02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of Winter in Southern Cities and El Nino in 2015――Taking Changsha,Wuhan,and Nanchang as Examples

Yang Liu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ase city , and compared it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to ve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enomenon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of cities in southern China in 2015 winter was more than normal years and the El Nino.First, explain what is the El Nino and what cause it to form, then analyz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Changsha, Wuhan within ten years, in Nanchang within seven years, and try to sum up some rules.And judge that the law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the time series of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 in 1876-2011.It proved that precipitation of winter in southern cities in 2015 is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l Nino which happened in May 2014.

Key words:Southern city;Precipitation of winter in 2015;The E1 Nino

此前已有不少机构和学者研究过厄尔尼诺对中国降水的影响。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3年通过调查认为,厄尔尼诺处于发生阶段时,中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黄河流域、华北及江南等地降水偏少;当厄尔尼诺处于衰退阶段时,则反之。石广玉等研究进一步指出,厄尔尼诺发生在春季,则夏季多雨带主要位于淮河流域一带;发生在夏秋季,次年夏季多雨带将出现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1];若发生在秋冬季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将偏少;在春夏季出现时,情况与之相反[2]。秦坚肇通过研究发现,东部型厄尔尼诺次年夏季长江以南沿海地区降水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8月,而中部型厄尔尼诺次年夏季江淮流域沿岸降水显著减少主要体现在6、8月[3]。目前关于厄尔尼诺对中国区域降水影响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本文研究2015年南方城市冬季降水量偏多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厄尔尼诺及其形成原因

厄尔尼诺指在南美洲西海岸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南美洲西海岸区域盛行东南信风,把表层暖水向西输送,在西太平洋堆积,使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而东太平洋海水在离岸风作用下,产生离岸漂流,造成海平面下降,下层冷的海水上涌,海水温度降低,空气层结稳定,空气不易产生对流运动,气候相对干燥。当南半球处于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其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异常升高,形成不固定且无规律可循的“厄尔尼诺暖流”,不仅造成东南信风的减弱,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上翻现象消失,当地的浮游生物、鱼类及鸟类大量死亡;而且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区域降水异常增多,从而导致“厄尔尼诺”发生。厄尔尼诺发生时,大气现象一般滞后海洋现象2~3个季节[4]。据张志华等[5]研究表明,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南方梅雨时期从5月中旬推迟至6月,且出现北旱南涝,偶尔也出现北涝南旱,出现哪种状况取决于大气环流状况。宗海峰等通过研究提出,厄尔尼诺通常每隔2~7a发生一次,何时发生并不遵循严格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a左右,发生时间通常为5月(春发型)或7~8月(秋发型)[6]。

2 近年来南方城市冬季降水状况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通报的数据,2015年南方地区发生罕见冬汛。学界多认为此次罕见的冬汛是受2014年5月发生的厄尔尼诺影响。

如图1(a),2004-2014年间长沙市12月、1月、2月降水量峰值,分别出现在2010年、2011年及2004年,通过图1(b)可知武汉市为2012年、2008年及2004年。如图1(c),南昌市3个月份降水量峰值出现年份为2012年、2011年、2014年。相较于2004年,长沙市近年来冬天降水量有走低趋势;武汉市10a间2月份降水量变率最大,自2015年2月份起降水量呈上升态势;南昌冬季降水量相对高,历年12月份的降水量变幅最大,1月、2月的降水量变幅相对小,且近几年南昌市12月、1月的降水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月份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见,3市近年来降水量均呈波动变化的特征,具体到某年的12月、1月、2月的降水量之间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并无太大关联性。

综合图1(a)、(b)、(c)可知,2012年冬季3市降水量偏多。同时,通过对近年冬季降水量走势进行分析,得出2015年的1月、2月的降水量较往年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2月份降水量增加更为明显。总的来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虽不具有明确的规律性,但整体变化趋势相同,说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降水量主要受大范围的天气系统影响,受区域小气候干扰较小。

3 2015年南方城市冬季降水量偏多源于厄尔尼诺影响

结合20世纪下半叶厄尔尼诺影响下长江流域多雨与洪水年份情况,并根据南方涛动指数SOI时间序列呈现出的规律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年份长江流域的降水一般增多并引发洪涝或较大洪水。

从厄尔尼诺所处发生阶段看,若2015年南方城市冬季降水量偏多是受发生于2014年5月厄尔尼诺影响,则正处于厄尔尼诺衰减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出现多雨天气,这与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调查署(1993)调查结果所反映规律吻合;从发生年份看,厄尔尼诺发生于2014年且3市雨量站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夏季降水量偏高,也与石广玉等(1991)研究出发生年次年夏季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地区这一规律吻合;2015年长沙、武汉、南昌3市梅雨期较长,也应证了发生于春夏季的厄尔尼诺,无论当年或次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量偏多这一规律[7-8]。另一方面,结合南方涛动指数SOI时间序列,2012年3市雨量站统计数据显示降水量偏高,相应的南方涛动指数SOI的时间序列也呈现El Nino小型峰值。

因此,根据厄尔尼诺平均每2~7a发生一次的规律[9]并结合2015年南方冬季出现罕见冬汛及以上分析可以判断,2015年南方城市冬季降水偏多是受发生于2014年5月的厄尔尼诺影响。

参考文献

[1]石广玉.大气微量气体的辐射强迫与温室气候效应[J].中国期刊B辑,1991,22:776-784.

[2]石广玉,许黎,吕位秀,等.0-33公里大气臭氧和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气球观测[J].科学通报,1986,15(5):1165-1167.

[3]秦坚肇.两类厄尔尼诺对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的可能影响[D].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1-86.

[4]周国良等.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对我国水文气候的重大影响[J].水文,2002,22(3):14-17.

[5]张志华,黄刚.不同类型El Nino事件及其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关系[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31(6):782-789.

[6]武媛,李乃杰.厄尔尼诺事件对我国季节性降水的影响[J].科技风,2014,22(3):205.

[7]陈文.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J].大气科学,26:595-610.

[8]高辉,王永光.ENSO对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测性变化的研究[J].气象学报,65(1):131-137.

第3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1海蜇蜇伤

1.1临床表现游泳者的肢体被海蜇蜇伤后,感觉刺痛、灼痛或刺痒,继而蜇伤处出现条索状排列的红斑、丘疹,亦可有水疱、大疱及瘀点、瘀斑。轻者1~2 d皮疹可消退,多数患者1~2周皮疹结痂而愈。若全身多处被蜇伤或被大型水母及毒性强的海蜇蜇伤,常在1~4 h内出现畏寒、发热、倦怠、出冷汗、腹痛,少数出现胸闷、口吐白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肺水肿,严重者可致死亡。

1.2现场救治一旦被海蜇蜇伤,切勿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丝囊释放毒液。应尽快用毛巾、衣服、泥沙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亦可用海水冲洗或者用肥皂水冲洗。使伤员保持安静。如果看见伤处有触须,用镊子将其轻轻拔出,可用冰袋、冷水冷敷伤处,红肿处外用炉甘石洗剂,水疱处可用水溶液湿敷后,涂抹氧化锌药膏再用纱布包扎。有全身症状者口服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及时送上级医院救治。

2手足抽搐

人在游泳时换气过度,体内CO2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导致手足抽搐[2]。此外,受外界温度影响,水温过低,也能引起手足抽搐。因为在游泳时当人进入海水中,人体散放的热量要比在空气中大25倍之多,使皮肤上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于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就引起肌肉挛缩或因为过度疲劳时,使支配肌肉的神经系统机能发生了变化,肌肉内积聚着一些代谢产物(如乳酸等),使肌肉组织的机能改变引发手足抽搐。以小腿抽搐常见,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如不及时抢救,常常因溺水而死亡。

2.1现场救治在水中如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时,应令伤员保持沉着冷静,可运用肌肉拉长或穴位按压进行自解。先放松下肢,同时用双臂用力压水稳住身体,然后深吸一口气低头憋气、团身漂于水面,将单脚弯曲,用手掌把脚趾往上按压,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也可以用穴位按压法:用拇指或指关节按压小腿肌肉下端正中处、膝关节后正中的横纹上或承山穴、委中穴,即可缓解抽搐。消除痉挛后还应继续按摩痉挛肌肉处防止反复。

2.2预防措施海水浴前5~10 min要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并做轻度准备活动,做一些腿部、手部和腰部的拉伸动作,是防止手足抽搐的有效措施。

3溺水

海水淹溺与淡水淹溺的情况不同。海水中含3.5%氯化钠及大量钙、镁离子,呈高渗性。因此,海水进入肺内,不仅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刺激作用,而且还可以损伤肺内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大量蛋白质和水分子向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导致(非心源性)肺水肿;同时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血氧含量下降。溺水者溺水6~9 min死亡率达65%,超过25 min死亡率可达100%,发生溺水后若能在1~2 min内正确施救,其生存率可达100%[3]。因此发生溺水后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争分夺秒地做好现场抢救,对挽回生命极其重要。

3.1临床表现由于窒息轻重不等,溺水量的多少与持续时间长短不同,故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轻者意识清楚,可有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或反射性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严重者烦躁不安,抽搐,皮肤黏膜苍白、发绀,面部肿胀,双眼充血,口、鼻腔内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沙、杂草,双肺满布湿 音,腹部隆起,四肢冰冷,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

3.2现场救治

3.2.1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将溺水者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不建议将淹溺者倒悬,倾倒呼吸道的海水[4]。一人立即开始人工呼吸或应用面罩加压给氧,另一人松解伤员紧裹的内衣、胸罩、腰带等。建立有效通气才是急救的首要措施。

3.2.2心肺复苏对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已停止的伤员坚持就地抢救,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尤其在心跳停止后4 min内实施最为关键。具体方法是:溺水者仰卧在平实的地面上,救护者的右手掌放在溺水者胸廓中部胸骨下1/2,两连线中点,另一手平行重叠放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平稳而有规律地按压,按压深度为3~5 cm,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来位置,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儿童选胸骨中1/2的位置,用食、中两指或两拇指重叠按压,按压深度为2.5~4 cm,按压频率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婴幼儿选胸骨中下1/2的位置,即两连线正中下一横指处,可用一手食指按压,按压深度为1.5~2.5 cm,按压频率110~12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5∶1,按压时用力要恰当,以防骨折。心肺复苏过程中要观察伤员大动脉搏动、意识、瞳孔变化,缺氧是否改善,自主呼吸是否恢复,以能摸到大动脉的搏动为有效。

3.2.3保温迅速测量伤员生命体征,尤应注意肛温,当温度低于35 ℃时要积极进行复温治疗,要迅速脱去伤员全身的湿衣服,用毛毯或棉被包裹,有条件换上干燥衣服,应用温水袋协助保暖以升高温度。有条件时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抢救用药及补充电解质。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要迅速打120就近送医院救治。

参考文献:

[1]曹国英.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34-135.

[2]郑静晨,侯世科,樊毫军.灾害救援医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10-312.

[3]徐惠新.溺水的急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183.

第4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培养方法;思维能力

教师是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包括教师的态度、情感、方法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学习的态度、兴趣、方法、效果等),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潜力,如何将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教师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设问题情境,促进主动探究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维。

情境是问题的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平铺直叙的讲解难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尤其是要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善于提出一些根本对立的观点来引导学生思维,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理解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能独立地去解决问题,以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1 在平淡处生疑。

如果上课时照本宣科,不对课本进行知识拓展和思维挖掘,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使得学生的情绪不能够得到激发、思维不能够得到开发,因此上课时可以通过情境的变换,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有关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时,学生能够轻松地脱口而出,但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即“如果夹角变大,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会怎样变化?”“如果角度变小,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如何变化?”通过设问条件的变化,把看似无疑的结论问题化,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之间,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之间,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的范围的因果关系”,通过平中激疑,促进学生在深化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活动得到最丰富的启迪。

1.2 在能力增长处设疑。

教师应注意变换问题的设计角度和表达方式,多设计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逆向思维的地理问题,在诱导学生思考、解答时,尽量减少过多的限制因素,使学生展开思路,打破思维定势,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看问题,从而获得思维的解放,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例如,等值线是高考的考点,是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图形、情境、形式、设问等的变化来形成新问题,让学生分析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深线、等盐度线、等密度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逐步提高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从而在这种分析过程中去体验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在判读过程中去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也得到足量的培养与训练。

2 剖析地理原理,养成思维习惯

许多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提高应用能力是地理教学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③④。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暴露学生在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并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分析与总结、梳理和归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

2.1 学会规律提炼。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2 学会原理剖析。

文综高考重视知识的因果联系,突出原因分析,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地理的重要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如: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影响因素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盐度的因素、影响自然带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特别是要通过改变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地理原理、充分理解和把握地理原理。

2.3 学会方法总结。

要善于对习题进行归类分析,从而能够得出每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从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超越。例如,日照图图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其实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提炼和实际应用,则日照图也是不难的。因此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习题的解答,让学生讨论:自己所用的解题方法是否科学,与其他同学的解法对比,谁的解法更灵活,哪种解法更具有简洁性和技巧性,日照图的判读是否有规律可寻等。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日照图解题时应该抓住太阳直射点和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晨昏线和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日期界线几点进行思维,从而攻破难点。

第5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探究;兴趣;思维;设疑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52-01

当前,探究式学习方式正在地理教学中得到比较普遍地应用,原因在于该学习方式具有较强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特点,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可知,试题的设置多以“新情景、新图型”为主,而似曾相识的试题,其设问角度也变化较大,与平时的习题不尽相同。因此如何适应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我们探讨的重点问题。下面以“洋流”的复习为例加以说明。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

在地理复习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维和探究、合作和交流,调节学生积极的探究热情等是课堂复习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根据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地理复习课堂教学中高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才是教学的精髓。洋流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其对空间概念的要求高,蕴涵着丰富的地理思维理性,而从洋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可以从“洋流成因、洋流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部分来着手进行,要掌握和应用好洋流知识,就应该紧紧围绕“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知识核心来进行知识和思维的有效性复习,根据考纲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结合案例,典型例题设问。如,郑和下西洋什么季节出发,经过那些海域?北纬38度太平洋海域发生油轮沉没事件,哪些国家的海域可能受其影响?这些问题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在此需要探究和迁移的思维,由点及线再到面,学生构建“脑图”,最后完成世界洋流分布的复习,效果很好。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在探究式的复习活动中,由于学生主动地亲历探究过程,因而其探究就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和相同的学习资源的条件下,学生探究的程度可能不一致,探究的结论也会有差别,但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与争论”,从中理解了洋流知识和获得重要的规律性结论,而通过这种探究获取的知识,较容易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类

1.风海流。

2.密度流。(1)由于盐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2)由于温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

3.补偿流。(1)水平补偿流。(2)垂直补偿流。

(二)洋流分布规律

1.(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

2.(1)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2)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

3.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三)洋流的影响

1.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复习等温线。

2.对海水盐度的影响。复习等盐度线。

三、重视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提升

利用习题进行检测与反馈,是地理复习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应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能从练习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求教师能够精选一些典型性的习题,在探究性的复习中应该选择开放性试题,习题不陈旧,不太难。重在通过探究式思维提升解题能力,在此环节中即整合知识又具有应试的技巧培养。在洋流的探究过程中,就可通过以下典型习题来构建洋流分析与应用的思维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重视疑惑的点评,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

探究性的复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探究性的复习方式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辅助、点拨的作用,在学生的每一个探究环节,都要注意观察、收集学生的举动和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针对学生在思维和探讨中出现的情况,包括读图习惯、思维方式、参与程度等方面,及时、恰当、准确地加以评价,不管是肯定、否定还是矫正,这样容易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爱护,当然学生就会分外珍惜独立思考的成果,并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2.对于学生在探究中的成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回答,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及时评价充分肯定,并要多加鼓励,培植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热情。

3.在课堂复习中,对于学生完成练习的方法和技巧应给予指点,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分析对比,并要肯定学生的一些带有创新性的想法和观点,尤其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与教师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解法和思路,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中肯地指出其中的不足,从而可以激励学生大胆思维,主动探究。

第6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的知识,从知识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发展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或者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现有知识所不能解决的,以这样的问题为核心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课堂上的有些问题,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使学生既感到熟悉而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方法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进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学会提炼规律

在高中地理有关地理规律的内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城市演变规律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或演变方面的规律提炼,则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重视“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地理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自由发表见解,并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得到结论。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时,可设置“如果全球持续变暖,那么将会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给学生讨论。由于这一问题与生产生活十分密切,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成立,驳倒对方,许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拓展了知识面,同时在讨论中学会了合作,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

质疑好象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质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内容时,有学生问:矿物能源中与石油、煤炭比较,具有清洁、方便、高效、价廉等优点的天然气在我国西部存量丰富,为什么却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可以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大胆释疑。指导学生回去查阅有关我国西部的资料,并给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消费需求等方面的提示,让学生思考,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被开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

五、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转变角色,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才能通过师生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关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创设乐学氛围,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错”、“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行”等等。适时使用暗示信号如“激励的手势”、“满意的微笑”、“期待的眼神”等等,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倍增,思维活跃,敢问敢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精彩的课堂和丰富的活动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齐头并进。

六、巩固效果、及时检测,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第7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认为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左图所示,右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Xk b1 .Com6.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7.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 音调 B. 频率 C. 响度 D. 音调及响度8.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9.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0.春天河里的冰块会慢慢地变成水,冰变成水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12.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14.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 4∶9 B. 9∶4 C. 1∶1 D. 2∶3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单位换算:12nm= m 2h15min = s 108km/h= m/s16. 2011年11月3日1时23分,“神舟八号”到达“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开始以0.2m/s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对接。从30m的停泊点到相互接触共耗时 s。对接完成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 的。17. 一列长200 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整列火车通过1.9km的某一大桥所用时间是 s。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所用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18. 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 振动产生的,并通过 传播到学生的耳朵。“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19.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人们把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20. 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1.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说出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 ;工人戴防噪声的耳罩: ;工厂里的靠近学校的路段禁止鸣喇叭: 。22 . 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米(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23.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松香、④铁、⑤海波、⑥沥青这些物中,属于晶体的有 。(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 24.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石油液化气是通过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钢瓶中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模糊,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5. 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代替氟里昂进行工作的。如图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就会发生 ___________(液化/汽化)现象,并 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26. 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 ;信息三: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 27.(4分)(1)物体的宽度是 cm;(2)停表的读数是 min s;(3)体温计的读数是 ; (4)温度计的示数是 。 28.(2分)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空气(15℃) 340空气(25℃) 346软木 500煤油(25℃) 1324蒸馏水(25℃) 1497 海水(25℃) 1531铜(棒) 3750大理石 3810铝(棒) 5000铁(棒) 5200(1) ;(2) 。29.(3分)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2)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 30.(7分)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1.(8分)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 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态。32.(8分)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2)如图甲为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3)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5)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图中的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6分)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段路时,小华发现一标示牌,如图。(1)若小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了30min,则车的速度为多少km/h?(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示牌到熊家塚最快需要几分钟?34.(6分)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求:(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D A D B A C D B A C D B 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5. 1.2×10-8 8100 3016. 150 静止17. 105 14m/s18. 声带 空气 音色19. 分贝(或dB) 大于20000Hz20. 能量 信息21.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防止噪声产生22. 3062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23. ①④⑤ 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24.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25. 汽化 吸热26. 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者运动的速度比步行者大(其他答案若合理都给分)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2分)27. (1)1.40 (2)1 39.8 (3)37.8℃ (4)-12℃28.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或固体、液体中的声速比气体大等)29. 空气 G 频率30. (1) (2)刻度尺 停表 (3) 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 (4)0.18 0.225 (5)变速31. (1)239℃ 239℃ (2)固液共存 液 (3)4 吸 不变 (4)固液共存32. (1)热胀冷缩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3)水过多(或水的初温太低) (4)略 (5)a 吸 不变 99℃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2分,要求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式和必要的计算过程)33. (1)t=30min=0.5h………………………….………1分 …………………………………………1分 ……………………………1分(2) ………………………………………………1分 ………………………………..………1分 ………………………………1分34.(1)s1=v1t1………………………………………..………1分=25m/s×0.5s=12.5m………………………………1分 s=s1+s2=12.5m+60m=72.5m…………………………1分 (2)t=t1+t2=0.5s+4.5s=5s………………………………1分 平均速度: ………………………………………1分

第8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试卷立足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围绕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布题。试卷题型、分值与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所规定考试内容相一致。综合题设问点多立于地理核心问题,如分布规律和原因、区位因素和条件分析、重大工程的措施和影响等角度,综合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运用地理原理和正确地理观念,尝试解决地理问题,学科特色明显。

本试卷考查必修部分的考点涉及:雪线分布及原因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天气系统、气候地区差异及其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湖泊水体的变化、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洋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资源特点、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迁移、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区域土地利用、城市地域结构及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生态农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城镇等级体系、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及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区域比较、区域环境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地理信息技术。

选修部分的考点涉及:海洋地理——海底地形类型海洋权益、海洋资源类型、海水温度及原因分析、海底地形类型及其成因、海洋灾害对航行的影响。城乡规划——城镇布局的影响因素、住宅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用地类型、城市规划与建设。旅游地理——旅游信息的收集途径、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环境保护——水土流失的原因、外力作用方式、生态环境问题及重点生态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分析。

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体现人文精神

本试卷结合热点时事,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区的城镇带规划、南极科考、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的北川新县城建设、杭州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等事件,以及生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人口迁移、生态安全战略工程、传统文化保护、海洋权益等社会经济话题。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一方面关注国家重大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方面的规划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关注身边的、生活的地理,关注热点事件中的地理发生区域,并尝试从地理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

试卷中有很多地方,设置的情境也很生活化,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27题中第3小题设问“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立足在学生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背景对实际生活情境的影响。再有第27题第1小题设问:“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立意角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分析星空观测的背景条件是黑夜,但切合题意,要24小时不间断的对星空进行观测,则是意味着要全部是黑夜。对于南极地区24小时全部是黑夜的时期,即意味着“极夜”时期。但是,南极的极夜时期,具体是多长,到底是哪一个时期,南极是一个大范围区域内极夜的长短和日期范围又存在差异,故而这个笼统的答案“极夜”,是最准确的答案。但是作答时部分学生立足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反而导致了错误,这也反映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并没有精确到位。

考查获取信息能力,重视自主探究过程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原理均来源于教材,但是呈现形式、立意角度往往都高于教材。试卷不仅仅考查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原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

例:(2012江苏卷第9、10题)图1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参考答案:9.D 10.C

有不少学生可能看到这道题,就直接把图中虚线当做地下的沉积岩层的海拔高度来作答,这样就导致明显的错误,如认为“①②④”皆属于背斜谷。因此,需要细致审题,即图中虚线表达的是“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而不是“深度”,要想弄清岩层实际的弯曲状况,必须将“地表的海拔高度”与“岩层埋藏深度”相结合,做一个图图转换——画出一个辅助的曲线,即实际“地下岩层的海拔高度”,才可以准确判断,得出第9小题中的“背斜谷所在地方”只有“①④”两处,而实际②处对应的是向斜谷。也可以精确的判断出⑤处的地壳运动的形式为一断层。

自然与人文比例相当,区域基础要求高

第9篇: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规律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住房潜在需求量非常大,建筑市场也经过了黄金十年期,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也随之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施工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混凝土构成了我国多数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一栋房屋建筑质量的根本好坏。房屋建筑的施工需要高超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步骤出现了差错,都会对房屋建筑造成深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有着其必然的现实意义。若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应当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过程和环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从整体上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控制,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

二、混凝土的定义

混凝土指的是由水泥、水、砂石等多种材料通过搅拌混合形成的硬质材料。混凝土非自然形成,而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制作的,因此,其材料的特性与混凝土搅拌、混合等施工技术存在的密切的相关性。因此,一旦施工技术不当,就有可能使得混凝土产生硬度降低、微孔缝隙等质量问题,而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可能导致混凝土承重强度变低,容易变形,最终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由于混凝土的裂缝的存在,也容易让混凝土内部遭受到腐蚀,降低混凝土内部钢筋的寿命,轻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重者危机建筑物的质量,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多年来的积累的调查经验,很多建筑工程事故均与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较为常见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由:

1.蜂窝

由于混凝土配制中,选择的配方的比例不当、搅拌不充分或者振捣不踏实等原因,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状,也就是混凝土结构内存在大量的空隙,这样的混凝土是不合格的。

2.麻面

由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拆除模具时,混凝土失水过多,或者模板之间的连接不严实,或者存在部门浆液漏出的情形,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了大量的、不规则的麻面,这样的混凝土同样是不合格的。

3.孔洞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之所以会出现孔洞,与砂浆分离不充分、振捣不踏实等情形有关,此种孔洞容易让钢筋暴露在外面,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

4.裂缝

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平或者垂直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形成与各种因素存在关系,通常有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引起或者基础升降等原因导致的。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

浇筑是混凝土施工中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应当一次性实施完毕,而且在浇筑的过程中,要防止加入过多的水。特别是在民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添加太多的水,意味着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将会受到削弱,并进而使得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假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则应当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进行重新的搅拌,直至符合相关的标准为止。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还要实时的关注天气的变化情况,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地调整施工操作的方法。比如,在高温天气中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则应当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的温度实时监测,避免水温过高,否则,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具体来说, 需要做好记录,主要记录模板的标高、大小、尺寸、刚度和强度等情况,而且要确保记录的信息是详尽和真实的。另外,要对钢筋的数量、相关层的厚度、尺寸也进行详尽和真实的记录钢筋内部存在杂物的,要及时清除,并将模板内存在的缝隙和孔洞及时防堵。

2.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混凝土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施工时的环境予以充分和必要的注意,根据气候条件、人员条件以及机械条件,设计出混凝土施工的最佳方案。实际上,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气候条件、人员条件以及机械条件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出现裂缝。一名优秀的混凝土施工人员应当对上述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具体施工中充分考虑各种情形,并根据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调整施工方案。从目前我国对混凝土裂缝防控的实践来看,主要集中在对混凝土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为主。因为,一旦混凝土出现了裂缝,此时任何的补救措施都是无效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重新施工。因为,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混凝土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建筑的设计标准,杜绝混凝土受到拉应力的影响,特别是注意对温度应力的检测和控制,掌握温度变化的规律,防止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影响和干扰,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3.混凝土钢筋强度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钢筋强度滚压直螺纹连接对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钢筋强度滚压直螺纹连接技术可以提高钢筋连接的强度,同时钢筋结构也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同时其质量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且该种连接技术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拥有很高的使用性和耐受性,而且十分方便检测。该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对于直径在16毫米到40毫米之间钢筋较为适用,同时该种技术的钢筋接头还兼具成本低廉等诸多特点。根据该种技术的新发展,该连接技术的连接套已经可以由相关的厂家直接生产制作完成,而且每一个套都经过了检验合格。在实施该项施工之间,施工人员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掌握最新的操作规程和规范,而且必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资格证。另外,对钢筋直螺纹的加工应当让螺距、牙形与连接套的牙形和螺距保持高度的一致,而且相关的螺纹量规的精度和准确度也应该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4.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温度控制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态势。根据当前的实践来看,主要有降温法和保温法两种方法。就目前来看,人工控温技术中应力计算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在建筑工程当中,混凝土结构温度的应力的计算一直都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很难把握的一个问题,也是制约当前人工控温技术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对温度应力进行准确的计算,那么,在施工过程中的不稳定海水存在,施工过程中也就难以避免一些问题。降温法指的是对混凝土外部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处理的方法就是采取洒水的方式,尽量让混凝土的外部温度和环境温度保持一致,这样也可以防止裂缝的产生。保温法指的是用温水洒在混凝土外部,确保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较小,根据经验,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差不能超过25摄氏度。

四、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态势。然而,混凝土施工技术仍然有着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去克服、解决,这需要新一代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努力,不断推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的提高,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浪.银盘水电站基础约束区混凝土高温浇筑温控措施与效果[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