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新闻传播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传播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传播研究报告

第1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 大数据及其在电信业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留学生文学中的西方形象 90后数据里的鼠标一代 德方包装的二代迷思 温州印二代的迷思 用形象化的老办法对付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特点 大数据及其异化 数据驱动新闻的技术化迷思 大数据技术及其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大数据及其智能处理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贵州农村电商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数据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90年代新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乡村干部形象 “富二代”的媒介形象呈现及其动因 大数据神话及其省思 浅谈大数据及其应用 云计算中的“大数据” 唤醒大数据中沉睡的规律 大数据中的财政思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④企鹅智酷:《“95后”新生代社交网络喜好报告》,.

⑤淘宝网、CBNData联合的《中国互联网消费者趋势报告》,;杨钦演讲报告《2015年中国90后消费观研究报告》,.

⑥叶贵龙:《“90后”被指爱毁约,企业称录用6人仅1人报到》,《华西都市报》2014年9月14日。

⑦高羽:《90后爱折腾,玩“闪辞”》,《城市晚报》2014年12月3日。

第2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第五媒体;手机报;3G

手机,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手机媒体是迄今整合了最多传播元素形式及内容的传播媒介。最初的手机实现了走路与说话同时进行。随着短信的推广,书信这一古老媒介成为了手机媒介的新内容;此外,手机由于其沟通与获取信息的便捷性,也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后的第五大媒体。手机报就是整合了报纸与网络于一体的努力成果。伴随着3G时代的来临,3G手机也将会实现数据、图像的实时传输,电视及电影最终也会被手机改造了。因此,手机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证明媒体融合趋势性特征的媒体。

一、当前手机报的发展环境

作为一种新生的传播方式,手机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和其他与手机相关的无线增值业务更是成为媒体和运营商的关注热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9年2月的《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6.4亿,手机报用户普及率达到39.6%。各大报业集团、报社为了抢占新兴的手机市场,纷纷推出自己的手机报,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已推出包括新闻、娱乐、体育、财经、健康、饮食等方面内容的手机报约1500种。同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报业成本压力逐渐加大,这让报业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来应对当前形势。面对这一局势,数字报业,尤其是手机报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谁能在这一市场中拔得头筹,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控权。

二、手机报的优、劣势

每一种报纸都有核心的特点作为其经营和发行的基础和根基,手机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手机报作为新兴媒体,丰富了传统报道手段,并将成长为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和舆论阵地。

2005年第5期《南方新闻研究》所刊南方新闻网陈谷川的文章认为,“作为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随身携带的通讯终端,手机无疑是当今和未来的新闻传播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

手机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彩信手机报,电信运营商将报纸提供的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另一种是WAP网站类型,手机报订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目前,国内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并通过彩信向WAP延伸。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各类媒体的大战中,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也成功参与到“两会”新闻报道中。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特刊《两会手机报》,3月3日~3月12日第一时间连续直播两会盛况,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陈光裕介绍新华社手机短信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是“我们不是当成一个项目来做,而是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形式和手段来做。目前手机短信是一个新闻舆论阵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必须占领这个舆论阵地引导舆论”。

2.手机的小巧便携使手机报具有高度的时效性、便捷性、实时性和动态性。

时效性强,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身携带,所以,手机报编辑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刷和发行两大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手机报不受地点限制,也为用户节省了接触媒介的时间。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用户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新闻的结果,而且可以随时关注其事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使用户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触新闻事件。

对手机媒体认识并将其信息传播功能运用得最早的,还得数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短信传播。2003年2月1日22时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时50分,央视一套插播了“哥伦比亚”号坠毁的新闻,比短信晚了一个多小时;而纸质媒体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闻,其速度绝非以时分秒计算,而是以“天”来算计的,优劣一望可知。

目前很多重要新闻都是由手机报抢先的,如汶川大地震、奥运会开闭幕及多枚金牌的诞生、西方金融危机及救市行动、中国促进内需举措、我派专机赴泰接遇险游客、重庆化解出租车罢运风波等等,手机报都几乎实现了在第一时间,几乎都抢在了其他纸介媒体的前头。由于它每天包括早、晚两报,在时效上不仅具备与其他日、晚报竞争的条件,而且因其省略了印刷、运输、发行等许多环节,信息的处理和更为便捷,真正做到了许多报纸梦寐以求而又难以切实做到的新闻滚动。仅以2008年11月29日的手机报为例,早新闻发了《我国将派专机赴泰接同胞》,晚新闻紧跟着报了《首批滞泰旅客今抵沪》,这是其他任何一张报纸难以独立完成的。

3.手机报具有多媒体优势,能融合图文声像多种传播格式。

手机报所发送的新闻,不是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这样,用户不仅可以去看、去听,而且还可以借助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更深刻地理解新闻。充分调动受众的视听器官,实现新闻的多维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多媒体功能将会更加强大,为内容的多元化传播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虽然手机报具有很多传统媒体没有的优势,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也存在不少劣势。这些劣势将会阻碍和延缓手机报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机屏幕过小,阅读不方便。

手机自身的设计也制约着手机报的发展。目前手机屏幕一般只能显示100个左右的汉字,一份手机报的字数通常都在4000字左右。要想看完一份手机报,读者需要翻阅几十次,阅读起来十分麻烦。人们习惯于宽屏和浏览式阅读,对于狭窄视觉范围内的频繁翻页阅读,人们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2.为争取时效及取悦读者、吸引眼球,有些报道内容措辞不够严谨、缺少可信度。

手机报在有些时候,为了争取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会一些还并不确定信息,影响新闻的价值和媒体的可信度。如《二手房改革或将调整》、《传首富黄光裕被拘查》、《可能再被声押》、《成品油或降5角至8角》等文含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应当核准后再报为妥。

又比如在报道某些明星花边新闻时会使用一些有不良倾向的词语,《李嘉欣许晋亨完婚》一文中,连篇是“富家公子”、“价值七亿港元的大豪宅”、“婚宴开支超一亿港元”之类的词句,易产生负面影响。

3.手机报内容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手机报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新闻原创性较差,缺乏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内容绝大部分是报纸的翻版,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因此目前的手机报说到底只是一种报纸摘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纸。

三、趋势前瞻和预测

随着众多新媒体的“粉墨登场”,对于日益细分、更加专业化的受众群体而言,手机媒体也需要逐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断增强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特别是未来3G的广泛应用,手机媒体的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3G网络主要是加强了对数据通信的支撑与管理。3G的建设将为移动无线媒体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硬件平台。?在3G牌照发放之后,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公布了2009年3G网络建设计划。预计2009年中国移动将投资588亿元,新建TD-SCDMA基站约6万个,此举将使TD-SCDMA网络基站总数超过8万个,实现网络覆盖238个地级城市的业务热点区,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其中东部省(市)的地市将实现全覆盖。中国电信计划将于2009年3月底前在100个主要城市提供3G服务,7月将在全国开展3G服务。中国联通计划2009年上半年将在全国55个城市开展3G业务。

作为手机媒体中重要的一员,如何利用好3G的资源,进一步促进手机报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值得重视。

整合内容,开发订制手机。目前大多数手机报还只是把传统报纸或网站上的新闻搬到手机上,但那些长篇深入报道的形式由于手机报屏幕较小,并不符合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因此目前手机报的内容除了时效性之外,内容本身并不足以吸引人。所以手机报的内容更应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以最简短的文字表达最清楚的意思,用户若想了解更详实更深度的信息可以链接信息之后提供的相关报纸和网站,形成手机报与传统报纸、网站的良性互动。3G网站型手机报可以使用户快速上网获取资讯,WAP版手机报上网造成的阅读不便随着3G时代的到来也将不再是问题。另外,为方便阅读,可以开发更有利于接收及浏览手机报的浏览器,并嵌入到手机上,作为手机报专门订制的手机投入到市场中。

细分受众,创新服务。手机报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读者群,必须建立独立的采编团队,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形成比其他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手机报决不能只是传统报纸概念的版,要从内容上创新,适应自身小屏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根据定制用户和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信息,研究用户市场,细分用户群,收集用户对不同信息的喜好与需求,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精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让用户自己选择内容、版式、色彩,甚至发送时间等,不断满足读者增长的需求。新晨

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广告。多媒体广告日益增多。手机报广告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它们可以根据广告创意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创作,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制作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例如,可以做成图片方式的电子折扣券,供用户下载出示使用的消费凭证。也可以用户短信方式的互动地址,例如发送A到指定端口号,实现招募会员的目的。还可以设计一些例如参与好友转发等互动逻辑,达到激励用户的参与热情及实现病毒式营销的目的。手机报广告的表现形式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手机的特性,达成与用户的有效互动,达到区别于传统媒体方式更好的互动效果。

四、结语

虽然手机报在我国发展已有几年时间,还在蹒跚中探索前进的道路,从技术到内容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确实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随着技术的完善、政策的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必将迎来飞跃发展的春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报将形成自己的一套商业模式,以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个性化的服务,影响越来越多的用户,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报纸出版业将因此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国际新闻界,2007,(3).

第3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7 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学士 排名:9/51

主修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 85/100、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88/100

实习经历

2007.04-2007.06 广东电视台移动频道 编导助理

n 撰写节目文稿,使用SONY-PD190录制节目,平均每周完成20期

n 提出统一图片、稿件格式,使后期制作效率提高30%

n 接待报料热线,联系采访对象,促进导演和编导之间的沟通

n 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实习鉴定优

2006.07-2006.08 韶关市新丰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 实习记者

n 调查新闻事件背景和相关信息,制定采访提纲

n 联系采访单位和个人,能独立完成新闻稿件写作和镜头素材的拍摄

n 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了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

课外活动

2007.08-2007.11 拍摄校园情景喜剧 导演

n 华工新闻传播学院与香农网站合作项目,获资金和设备支持

n 被优酷网评为最佳原创短片,首日播放次数近2万次

n 编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组织演员表演、摄像、后期包装等工作,剧组达25人

n 增强规划工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2005.12-2006.01 SRP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 主要成员

n 设计问卷,对广州十所高校18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n 采访著名专家教授,论坛发帖,QQ采访

n 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完成1万余字的研究报告

其他媒体实践

n 制作南方高峰论坛宣传片,策划和报道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

n 负责华南师范大学绽放晚会、音乐学院毕业晚会的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奖励情况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学金(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 三好学生(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52007 新闻与传播学院运动会男子1500米第一名 2次

2004.11 华南理工大学羽毛球协会第一届比赛男单第三名 1次

语言与技能

n 熟练使用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和广播级摄像机

n 掌握Premere、Photoshop、After Effects、Pinnacle Liquid等图像和视频编辑软件

n 四级464分,普通话流利,粤语熟练

个人评价

第4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根据高盛的报告,VR/AR市场有望在2025年达到8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VR游戏规模将达到116亿美元和2.16亿的用户量。艾媒咨询的《2016上半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中也预测2016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将达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56.3亿元。业内均对VR产业抱以积极的态度,各科技及媒体巨头也纷纷投入VR大战,网易游戏高级总监朱原甚至总结:2G时代消费文字,3G时代消费图片,4G时代消费视频,5G时代消费的是VR。①

VR时代,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本文将以《德梅因纪事报》推出的《丰收的变化》以及财新传媒的VR作品为例,分析VR给新闻媒体带来的突破和挑战。

一、 新闻媒体对VR的应用

虚拟现实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由杰伦・拉尼尔正式提出,但是其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林克机”在飞行培训领域的应用。由于早期硬件技术不成熟,VR技术一直没有被应用于新闻报道。

然而,人类对于虚拟现实的探索从未止步,不断克服硬件设备上的技术难题,并逐渐获得资本的注意。2014年,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军公司Oculus VR。随后,谷歌、索尼、三星等公司也纷纷进入VR领域。在国内,百度视频线上线下结合推广VR频道,阿里巴巴在2016年2月投资VR研发企业Magic Leap并成立本公司的VR实验室,腾讯也公布了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资本的注入也促进了近几年VR技术的飞速发展,使VR技术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并成为新闻报道工具成为可能。

美国传媒巨头甘内特集团旗下的《德梅因纪事报》率先利用虚拟现实游戏打造了首个解释型新闻项目《丰收的变化》,开启立体新闻实验,为新闻报道与VR相结合提供了典范。随后,《纽约时报》的《无家可归》、ABC的《发自叙利亚》、PBS的《埃博拉爆发》、Vice杂志的《纽约百万人大游行》、《人民日报》的9・3阅兵VR全景视频、财新网的《山村里的幼儿园》等作品都展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VR的探索。

早期VR报道的主要方式为“新闻+纪录片”,以全景视频式的纪录片呈现,通过360度全景摄像机等设备记录新闻现场,形成沉浸式新闻的效果,报道内容多为难民危机、疫情、地震、游行等大型事件报道。

除此之外,在即时新闻报道中也对VR技术进行了尝试。2016年两会报道期间,央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网、中青网、澎湃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媒体和网站都采用了VR技术,体现了新闻媒体对VR即时新闻报道的尝试努力。

二、VR技术为新闻媒体开拓了新的角度

VR作为新闻报道的辅助技术,为报道方式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角度,但更重要的是,VR改变了新闻报道的生产方式和传播维度。

(一)新关系:主动参与+沉浸的用户体验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已经形成固化的新闻样式,受众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很难参与。但是VR在新闻媒体上的深度应用促使传统的新闻报道样式从第三人称的“原画复现”向第一人称的“沉浸+参与”转变。从学理上看,这一专项也符合由“客观新闻学”向“对话新闻学”的演进趋向。②读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并产生自身的思考,参与性更强。读者的沉浸式体验也更易使其与被报道对象产生共情,加深对报道内容的理解和互动。通过VR技术,新闻报道与读者的关系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财新传媒推出的中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着眼于云南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为了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状况,摄制组利用声音引导视觉注意力。如影片中一个小孩子从观众后面跑出来,声音团队会根据小孩子的位置从后往前收声,让观众主动跟着声音变换视角,寻找信息,完成浸入式的体验。

在VR新闻报道中,读者不仅是在阅读新闻报道,同时也是在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虚拟现实与新闻融合最大的意义便在于改变了人们对于获取新闻方式的既有认知。③

(二)新方式:多种技术手段融合的深度呈现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相比,VR新闻报道能够实现对细节的深度捕捉,全景式地呈现报道对象,将360度范围内的环境信息一一展现,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以《丰收的变化》为例,构想项目主体的12个报道视频以360度全景视频呈现,细节甚至具体到草垛旁的蝇虫和空中的飞鸟,使观众在环视视频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信息,更能增强沉浸效果,使其像被报道对象一样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并思考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而这种对细节的全面捕捉是以往新闻报道所难以呈现的,多种技术手段融合,将新闻报道的深度无限增加,使固定报道篇幅内的信息线索无限丰富,拓展了受众接收的维度。

VR技术开拓了新闻报道的观察视角,并且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的融合应用,增强了报道内容的丰富程度和灵活的表现性。

(三)新方向:冲破传统媒体外延的行业发展

VR技术与新闻融合,传统的信息表现方式被打破,新技术冲破传统媒体的外延,为新闻媒体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也是新闻机构转型突围的新方向。

2015年,NextVRcFOX体育合作直播的美国高尔夫球公开赛已经显示了VR在赛事直播领域的力量,现场5个VR摄像头同时作业,大大满足了球迷全方位观看比赛的需求,其观赛效果甚至超过了现场观赛。VR技术使大型事件直播摆脱了电视平台的束缚,并且创造了与新兴移动端直播平台合作的可能。

此外,新闻报道与游戏相结合也将成为“VR+新闻”的新趋势。《丰收的变化》利用VR技术,完善了游戏元素的融入效果,按照游戏规则构建基本框架,通过虚拟农场实景和添加游戏元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主动探索隐藏在游戏设置中的报道细节。这种与游戏相结合的报道方式,使受众的阅读体验更为轻松,帮助受众理解报道的内容,扩展信息传递的范围。

可以说虚拟现实集中体现了传媒艺术的科技属性:在创作上走向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无损与自由复制创作;在传播上走向非实物化的模拟/虚拟内容传播;在接受上走向人的审美感知方式的重新整合。④

三、 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

2016年1月12日,路透研究所与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媒介机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360度全景视频、直播视频以及沉浸式报道上,并且将在奥运会和美国大选中发挥很大作用。繁荣背后,我们更需要注意仍然存在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 制作成本

新闻报道讲求时效性,但是VR制作周期较长,限制了新闻报道的类型。

《丰收的变化》拍摄时间为3天,而编辑历时3个月,花费约2万美元,除了记者和摄影师,还需要道达尔电影360公司的4位员工帮助制作360度视频和镜头编辑工作,拍摄及编辑的成本令许多新闻媒体望而却步。

此外,目前市面上专业的VR设备造价较高,距离大众普及仍有一段距离,而简化的VR设备又无法达到预想的观看效果,因此改良VR技术,降低VR新闻报道的生产和收看成本势在必行。

(二)技术限制

VR展现的是全景,因此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拍摄容易产生画面相似、信息单一的问题,选题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拍摄技术的制约。财新传媒制作的春运VR专题《离聚》中,因为对失踪孩子的母亲张秀红的拍摄主要在七八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受到光线和场景的影响,尽管机位变化,但是仍有场景单一的问题。并且由于VR技术的操作难度较高,报道中需要摄像、三维场景、构建模型、后期编辑、交互制作、特效制作、界面设计、测试等多种细分工作,要求制作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背景,传统媒体人较难独立完成。

(三) 人体适应

作为一项新兴的科技,在与新闻媒体相结合之前必须解决其本身尚未成熟的最大技术问题――人体适应性,即用户眩晕的问题。造成眩晕的主要原因包括画面质量问题导致的眩晕、环境模拟产生的眩晕以及VR硬件延迟造成的延迟眩晕。进一步提高VR技术的人体适应性,对于VR新闻报道的大众传播至关重要。

总结

从传播理论上,VR技术印证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经典论断――“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感觉能力的扩展或延伸”。⑤VR技术为新闻报道拓展了新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将主导权交到受众手中,改变了新闻报道的话语权结构。在VR技术的影响下,未来的新闻报道必须重视受众的要求,从受众角度出发进行媒体融合,丰富信息呈现方式。

注释:

① 陈莹.VR让沉浸式新闻成为可能[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7-5.

② 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01).

③ 俞哲F、姜日鑫、彭兰.《丰收的变化》:新闻报道中虚拟现实的新运用[J].新闻界,2015(09).

④ 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传媒艺术特征论之一[J].现代传播,2015(01).

第5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广播;数字化传播;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053-0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 2015 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由此可见,中国网民从PC端向移动端上网为主要上网场景的转移趋势愈加明显,甚至部分较年长的智能手机使用者(例如广场舞大妈们),从一开始就有且仅有通过手机上网。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并始终以平价、方便、迅速的媒介传播优势,在媒体版图上占有一定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台也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着手进行传统与数字渠道融合的媒体融合尝试,本文将着重从地方电台如何规划其微信公众号的课题入手,分析地方广播电台通过微信官方公众号助力媒体融合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一、新闻资讯类微信公众号并非网民获知新闻热点的主要途径

CNNIC统计显示,以微信和QQ为主要代表的“即时通信”在网民中的使用率高达90.4%,位列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第一位。同时据CNNIC另一份报告《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统计,网民网上收看新闻资讯的渠道从单一的新闻资讯类媒体转变成以新闻资讯类网站为主体,社交类网站并存的格局。

统计还显示,当网民需要获取新闻资讯时,除了新闻资讯类网站以及新闻客户端外, 15.1%的网民会通过微博关注新闻,此外16.2%的网民会通过其他社交网站关注时下发生的热点问题。

尽管及时了解新闻热点这一需求,位列微信主要使用目的第二位,然而,结合“微信主要使用功能”这一统计结果,关注公众号这一个使用需求仅仅排在第五位,其使用的优先级低于文字聊天、语音聊天、朋友圈和群聊。换言之,人们在微信上主要从朋友一对一分享(包括聊天中提及)、朋友圈分享的方式获知新闻热点,而非通过新闻资讯类公众号。这一数据分析显示,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首选的内容规划主题,不应是“新闻资讯”这一传统强项,而应走生活服务资讯和互动沟通的内容规划。

二、地方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在交通资讯上表现最优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提供全方位学术支持的著名新媒体榜单“新榜”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传统广播电台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前20位,除“西湖之声”与“浙江之声”是资讯综合类公众号,其他16个全部为交通广播类的微信公众号,还有2个分别是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的综合类微信公众号和FM1045女主播电台这个新的类型化电台公众号。这一结果提醒广播电台,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规划,应当围绕具有广播优势的资讯服务进行延展。

受制于用户使用场景的需求,以及微信官方允许每日推送一次的微信公众订阅号更新频次限制,新闻资讯类并不能作为广播电台的首选内容。同时,广播电台的微信公众号在吸引用户关注和持续打开时,还遇到了其他传统媒体的竞争。

同样以新榜的指数为例,指数越高,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与价值越大。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分类上,前20位电台微信公众号的指数高于期刊和新闻网站,低于报纸和电视的微信公众号。由此可见,国家级报纸和电视等强势的传统媒体,其原本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也有明显的帮助,这一点是地方广播电台难以望其项背的。

三、地方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的规划与运营

对广播而言,我们首先要认识其媒体优势在于快和互动性。广播电台的互动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提供工具类服务,如交通出行、音乐点播等;也可以产生游戏效果,如猜谜等;更能满足听众的社交需求,如对新闻信息的点评和细分领域资讯的讨论。广播的互动可以说是传统广播实现差异化生存的又一利器。社交是人类作为社会群体动物的天然需求,而广播的互动优势正贴合受众需求,为其带来了强大的媒体生命力。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已经可以为地方广播电台的微信公众号确立三大规划原则:内容规划偏重趣味与资讯服务;形式规划偏重互动与交流;差异化规划贴近本地受众,做到接地气。

在运营阶段,地方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的运维需要遵循个性与共性协同的原则。个性是指媒体需要根据自身的内容传播定位和特点,在微信公众号上统一风格的内容,与听众互动的主题也要符合媒体定位。共性则是指尊重微信自身作为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特点,对其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优化,强化互动体验。例如,广播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要经过转化,做到短小精悍、内容有干货、配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既突出其社交媒体属性,又符合移动互联网情景下内容消费的快节奏。

四、地方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实战建议

地方广播电台开通微信公众号这一媒体融合方式,仍然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前提是一家广播媒体具有了能实现数字化与媒体融合的综合能力。

1.有能力对现有内容进行再加工甚至再制作。在微信公众号上,切忌简单地将广播新闻资讯的文字脚本摆放上网,而应该对图文内容进行加工,匹配人们看微信的内容消费习惯和偏好。进阶做法则是开辟新媒体部门,根据数字社交媒体的互动场景,对现有内容进行深度优化和重新包装,持续在微信公众号上输出优质多媒体内容,并适度、及时地与受众互动,甚至为微信公众号开发专属的栏目,通过虚拟主持人等数字化手段,做到差异化的内容规划和运营。

2.有能力吸引专业人才,包括采编人才、技术人才与运营人才。广播媒体可以采取媒体内开发或委托开发的方式,对移动技术进行优化,为微信号订阅者提供更优质的微信公众号使用体验,例如HTML5视觉化开发、数据库架构等的专业人才。在采编和运营人才吸纳上,需要吸引对互联网内容开发和运营有经验、有想法、有创意的人才加入广播媒体,成为新媒体部门的专业力量,持续制作适合互联网数字化传播的内容,提升用户互动的体验,提高运营成效。

3.有财力持续投入对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与运营。既要对微信公众号自身的推广进行持续的市场投入,也要对微信公众号订阅者的关系维护投入人力物力。而且这种投入是持续、长期、常态化的。

4.媒体自身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与魅力,或者其明星主持人能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吸引受众持续关注,提升微信公众号活跃用户转化率,减少用户流失。

5.有实力与广播媒体之外的其他同类新媒体渠道进行竞争。这样的竞争可能是来自同一区域的其他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也可能是来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同类型官方帐号。

6.有前瞻性盘活数字媒体渠道优势,实现渠道变现。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既让广播媒体开辟了新的传播阵地,扩大其影响力,吸纳新的受众参与,打破电波传播的地域限制;微信公众号也让广播媒体多了一条为合作伙伴进行推广的商业化变现方式,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合作议价能力。但是,微信公众号的合作方式与传统的广播媒体合作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地方广播电台一方面需要遵守来自微信官方的限制和约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所在区域的营销重点有清晰的认知。例如,地方广播电台可以借鉴浙江交通广播的成功案例,通过增强区域服务属性,吸引本地合作伙伴;在垂直细分领域具有优质内容制作能力的,可以将其作品以“付费收听”的形式在其微信店铺“微店”上直接售卖,尤其是像说书、广播剧等广播媒体所擅长的、具有特别竞争优势的精品内容。

综上所述,为搭建传统电波与数字传播、新媒体相结合的广播媒体矩阵,广播电台在综合评估自身的匹配度,再制定长期的新媒体策略,分别制定了1年、3~5年和长期战术,是一个较为切合实际的做法。广播媒体还必须认清的是,各类新媒体虽然是广播媒体的“路线选择”,同时,也是与原本电波传播渠道独立的传播手段,需要尊重与遵守其特有的传播规律,传统的广播媒体切忌将这些渠道作为镜像分发渠道来对待,而应该将其上升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传播阵地来看待。

在数字化媒介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使用媒介的方式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但是,所有的变革都是危机与转机并存的,人们的眼光在转向互联网的同时,对传统媒体来说,不单只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传统广播媒体不断追求创新,努力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就会使触电后的广播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不间断、即时、移动、免费是广播媒体传播的特点,感性与具有想象空间,是广播的魅力;应急,是广播的公益之本。只要正确认识广播媒体的优势,广播媒体在这个时代并不会消失,只要其广播的特点得到尊重和发扬光大,实现更好的媒体融合。无论广播的具体形态如何改变,变化的仅仅是传播渠道的革新,而非广播媒体的去留。

参考文献:

[1]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2016.

[2] 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CNNIC.2016.

第6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步伐的加快,人们逐渐习惯将等待或者零碎的时间放在摆弄手机这一新兴媒体上。虽然发明手机的初衷是用来进行即时的语音通话,但是近年来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手机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型媒体。人们通过手机不仅可以进行通话,还能上网、游戏、购物、聊天、收发邮件等等,尤其是它随时随地的阅读优势足以让传统出版物相形见绌。自2003年在我国出现,伴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手机报便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内多家报社纷纷开始为抢占新媒体市场推出手机报。重组后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都拥有自己的移动网络,互相的合作与竞争也促进了手机报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整体(包括中央大报、都市报、行业报)已推出涵盖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饮食、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仅以英泰利智为例,通过向运营商提供手机报产品一揽子服务,目前合作70多家报社,推出了120多份手机报,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00万份[1]。

一、优势明显,手机报兴起有因由

(一)传播优势

地域的限制使传统报纸的发行范围十分有限,而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却能覆盖各地。手机报的传播占据了这一优势,它能够有效扩大报纸的传播范围。另一方面,运输的限制使传统报纸在发行上具有滞后性,相对其他媒体时效性较差。而手机报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GPRS网络使手机能够随时为用户提供信息。即时编辑即时发送,手机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给所有订阅用户,令电视都望尘莫及。2007年从10月14日至22日,由新华社、中国移动创办的“十七大手机报”共发刊六期,发行量高达1.5亿份。最高一期发行量突破3000万份,这意味着当天每40个中国人就收到一份“十七大手机报”[2]。由此,手机报在传播上的优势一望可知。

(二)信息及时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3]”编辑将新闻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也方便了用户接触媒体。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时,手机报可以实现新闻的即时传播。用户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知事件的发生,还可以随时关注事件的发展动态。2003年2月1日22时32分,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16分钟后,新浪网把这则新闻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万千客户,由此开创了国内手机传播新闻的先河。直到23时50分,央视一套插播了“哥伦比亚”号坠毁的新闻,比短信晚了一个多小时,而纸质媒体却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闻[4]。

(三)多媒体效果

现行的彩印报纸印刷成本大都较高,而且不能通过声音、动画等手段使用户全方位感知新闻。而手机报发送的新闻则可以包含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感官,深刻理解新闻,实现多维阅读。

(四)互动有效

传统报纸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大都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这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报用户可以通过回复短信等方式发表见解,提出意见,实现与经营者的有效互动。这对报社而言也可实现读者调查和信息反馈的功能。从以上这些方面讲,手机报真正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大众化、有效化、个性化和人性化。

二、手机报发展遇瓶颈六大难题待解决

作为一种手机出版物,手机报有如此强大的优势,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便捷。但是对于经营者而言,如何用手机报创造财富至关重要,因而手机报的赢利模式一直是他们不断探讨的问题。目前来看,手机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赢利:一是对彩信定制用户收取包月订阅费;二是对WAP网站浏览用户采取按时间计费的手段;三是借鉴传统媒体的“二次销售理论”赢利方式,通过吸引用户来获取广告[5]。我国手机报的盈利主要依靠前两种模式,通过收取用户的订阅费等来维持运营。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用户可以随时了解新闻,所以收费的手机报如果不能在其他方面获得资金支持很难与之抗衡。第三种模式虽然已经成功运用在传统媒体,但是由于手机作为个人通讯工具具有私密性,而且由于手机显示等功能的局限性,手机报暂时很难依靠广告来实现盈利。由此可以设想,随着通信技术的改良和手机的智能化发展,实现广告的分众化和订阅式发送会是一个双方获益的选择。

除了盈利的问题,手机报自身同样存在其他的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障碍。其一,缺乏原创内容。目前手机报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健全的采编运作体系,其向用户发送的新闻大都来自报纸和互联网,及时传播的优势没有发挥。同质化的新闻信息让手机报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更多时候像是传统媒体的附庸,毫无竞争力。其二,受众不稳定。2008年12月公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在从业性质的比较上,手机报用户中学生占比例最高,达到35.9%。企业和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以23.9%的比例排在其后。这些群体成员对新事物接受较快,所以是手机报的前期受众。但是同样他们对其他新鲜事物也抱有观望和尝试的心态,他们是否是手机报的稳定受众群体有待观察。其三,终端限制。彩信容量和屏幕大小的限制使手机报的阅读相对困难,显示效果不甚理想。其四,监管制度缺乏。手机报是一项新媒体业务,发展尚未成熟,其在创办、运营等方面还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这就导致目前手机报行业的参差不齐,一些手机报运营商为了订阅量不惜发送大量低俗、虚假信息,使手机报的公信力降低。其五,用户隐私堪忧。手机报的发送是通过无线信息平台进行,提供大众传播产品的同时必然要获知用户的个人及订阅信息。如果不良商家将用户信息泄露或者大量发送其他不相关信息,手机报的订阅者将无法防范。

三、扩大市场,改革势在必行

综合这些考虑,手机报的创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加手机报可读性

针对当前手机报存在的“原创不多”现象,手机报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受众定位,在原创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同时改进编排方式,利用多媒体优势实现内容的全面传递。对于报社而言,可以增设相应的手机报采编运营队伍,进行信息的采集、编辑、发放和版面的设计、创新等,使手机报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二)细化受众群体,传递优质信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手机报作为新媒体产品,必然要与这个讲求个性化的时代相协调。由用户自主选择内容、广告、版式,发送时间必然会使手机报更为人性化,吸引和留住更多用户。手机报运营队伍要对用户需求进行精确分类,给用户发送个性化的手机报,向用户传递优质信息。

(三)根据市场规律,创新盈利模式

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必须要根据市场规律和行业发展规律。未来手机报的盈利模式必将从单一的订阅费变为以广告费为主、订阅费为辅,甚至全部依靠广告费。在3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手机广告具有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丰富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手机品牌等数据,针对性发送用户感兴趣的广告,在为用户提供方便,获取用户好感的同时实现盈利。

(四)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手机报行业若想健康发展,除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还要明确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调三方的利益,建立完善的手机报准入审查和质量审核制度,规范申办流程,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维护手机报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要提高手机报采编人员的素质,监管和规范化手机报内容,为读者提供健康、有用的资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社会效益[6]。

随着3G网络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手机报将在我国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媒介力量。对于手机报的未来,约翰?帕夫利克在《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中做了大胆的构想:“屏幕上显示的报纸为全色印刷,有头版、标题、内容和图片。设计看上去仍是报纸,但它又不仅仅是报纸,随着光笔的点击,一个个新闻图片可以迅速转变为音频和视频。再一次点击,屏幕上将出现对该则新闻的历史分析。再一次点击,可以激活麦克风,使用语音给编辑发邮件表达个人感受。个人通信服务技术可以自动地将声音发送给编辑,编辑听到后可以将自己的语音信息反馈给读者。如果被某则广告吸引了视线,读者还可以使用光笔去提取关于该产品的更多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7]”在目前来看,这依然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梦想。《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中显示,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其在内容和选择性上相对逊色。此外,19.4%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只有4.3%的用户认为手机报在未来将取代报纸。

在这个3G信息时代里,手机报拥有其他传统报纸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必将给它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要想能够做大自己的品牌,要想实现,约翰?帕夫利克所设想的情景,要想突破之前的种种瓶颈与挑战,手机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今传媒 文/刘云霄 编选:)

(作者简介:刘云霄,女,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董鸿英.拇指新闻台,延伸数字化报业——我国手机报发展概况综述[J].中国报业,2008(3).

[2]“十七大手机报”发行量达1.5亿份[OL],网易科技tech.163. com/07/1102/09/3S9IRD3O000915BE.html.

[3] (美)保罗?莱文森著.何道宽译.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7400万人进入手机阅读时代[OL].中国新闻出版网, chinaxwcb.com/2010-08/10/content_204140.htm.

[5]手机报繁荣背后的隐忧[OL].中华网,news.china.com /zh_cn/news100/11038989/20070822/14293476.html.

第7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小说;新媒体;功能

网络小说,顾名思义,以网络为基础平台,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这是一种新兴的小说体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其特点为风格自由,文体不限,发表阅读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1]

一、网络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

网络小说的起源,还是应该从痞子蔡说起。1997年底痞子蔡开始在网上写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部小说以机智诙谐的语言、纯美凄婉的爱情故事迅速在网上广为流传,成为最受读者青睐的网络小说。从此,台湾作者蔡智恒因此被誉为“网落第一”,痞子蔡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热潮,从内地到台湾,出现了一大批网络小说创作者。1999年,大陆也产生了号称“五匹黑马”的网络,即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和安妮宝贝。这种依托网络生存的快餐式文学,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追捧,甚至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其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网络和忠实的读者群。台湾的鲜网、小说频道等网站最早意识到这种网络小说的商业价值,并与一批著名的快餐文学作家签订出版合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网络创作—实体出版”赢利模式。

随着网络小说的不断发展,起点中文网、逐浪网、天鹰文学、翠微居等一批中文小说网站先后建立,并签约了一大批网络。这些网站采取公司化经营的模式,公司有专门的编辑进行编排,把网络小说编辑成电子书,分成很多个章节供读者阅读。当然,这些被编排出来的章节除前面一小部分是免费供大家阅读的以外,后面的都是要收费的。他们采取会员制,如果你想看他们网站的书,就得先注册成为网站的会员,如果想看一整本书的话,就得充值成为VIP会员,只有那些VIP会员才能享有这种权利。那些文学网站就是通过“VIP会员制”盈利,其实,“VIP制度”也就是指“读者与文学网站签署一个“VIP订阅协议”,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成为该网站的VIP会员,然后,这位会员可以随时像网站支付订阅费,阅读网络小说的VIP章节。VIP会员支付订阅费一部分归网站,一部分归作者”。[2]

这些小说门户网站发展十分迅速,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它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从2002年6月成立至今,网站日均点击量已超过1亿。在2007年最佳商业模式中国峰会上,该公司推行的网络文学商业化模式荣获“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并在2008福布斯中国名人盛典上人荣获“新锐媒体”殊荣,同时还荣获“2008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等奖项,在这种“注意力经济”时代,基于这种被高度关注的网络平台良好的商业前景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一些优秀的小说网站先后被收购,2004年10年,盛大收购起点;2006年6月,逐浪网也归入大众书局旗下。这些网站在得到收购方的资金和相关管理经验整合后,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并有望在新兴的数字出版和电子产业开拓出新的产业链和利益链。[2]

二、网络媒体对网络小说发展的作用

媒介分析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媒介以其数字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等鲜明特点对小说的创作者、读者以及小说的文本构建起着重要影响。

(一)网络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模式有利于网络小说的发展

提到网络小说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网络的传播模式,随着互联网在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传播模式也变得多元化:一种是与现存媒体相结合所产生的新媒体,如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可称之为上网媒体;另一种是由某个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站、主页、BBS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相关信息,形成新的信息传播载体,我们称之为网上自生媒体。[3]当然,对于网络小说的发展来说,文学网站是网络小说运用最广泛的传播模式,也是网络小说赖以生存的传播载体。文学网站的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它们吸引了很大一批熟悉网络的小说爱好者的参与。以红袖添香为例,该网站开办的栏目有言情小说、穿越时空、总裁豪门、都市情感、古典架空、青春校园等。言情小说类,以悠世的长篇小说《法老的宠妃》为例,从它连载到现在,该小说的点击率高达28331192次,穿越时空类乐歌的《玉玲珑:气妃不好惹》,到目前为止也有高达2644334的点击率。红袖添香利用这些网络小说资源,与多家出版社和众多杂志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328本小说,已经签约4部影视作品。作为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领头羊,红袖添香于2010年1月28日联合中华电信旗下爱书网在台召开新闻会,宣布双方将达成电子书无线业务的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内将红袖添香的授权作品提供给广大的台湾中华电信的用户。据介绍,此次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电子书的合作,由红袖添香提供内容,在中华电信旗下爱书网进行宣传、推广、运营。双方透露,达成协议后的首批上架作品将达到1000部。[4]文学网站作为网络小说发展的稳定的传播模式之一,它的发展和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眼球,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其中,为网络小说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由此观之,网络媒体的这种稳定的传播模式有利于网络小说的发展,同时更加巩固了网络小说发展的地位。

(二)网络媒体的自主性和交互性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

与传统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有着自身的优势。从内容上来说,网络小说往往带有一定的“自传式”,比较贴近生活,真实感较强。另外,很多网络原创小说都是以连载的形式在文学网站上传播,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会不断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这个载体,及时把读者的这些信息反馈给作者,作者也会随时修改,尽可能写出读者满意的作品来,自然大受读者的喜爱。从媒介的角度来说,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交流更快、更广、更丰富、更互动、更低成本等优势。网络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一个传播和生产大众文化的绝佳的平台。在网络上,任何一个寂寂无名的人物都可以公开发表自己创作的作品,从而极大地满足自己的参与和表现欲望。大家还可以畅所欲言,网民们对小说作品的一些感想和看法都可以自由而迅速地表达出来。比如,2007年在“文学城”网站连载的《山楂树之恋》,受到网友们的追捧,在百度,网友专门建了山楂树之恋吧,贴吧里有上万篇帖子,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跟贴,在网友的推动下,《山楂树之恋》的名气也随之冲上顶峰,火遍网络。由此可见,网络小说的发展与网络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并且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

三、手机媒体对网络小说发展的作用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3G时代,手机小说将成为中国手机媒体的新宠,潜在的巨大阅读需求缔造了良好的商业前景,手机阅读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流需求,为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总结归纳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手机媒体的便捷性促成了网路小说阅读的简易性

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与成熟,手机媒体用户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手机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手机阅读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手机阅读是指中国移动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自有增值业务。手机用户用手机上网,通过客户端下载各类小说、杂志、漫画等,用户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线阅读,也可以请求下载之后离线阅读。为了更方便阅读,手机用户还可以安装手机阅读器,市场上主流的手机阅读器——掌媒,能用于阅读原版杂志、图书、报纸等。因而,手机媒体让网络小说的阅读变得更加简单容易。由于有了互联网的支持,手机不但具备了其他媒体的功能,而且其自身的优越性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手机的普及和技术进步使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摆脱了对固定硬件系统的依赖,使得人们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时间、地点和不同途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说,互联网的广阔使手机功能不再单一,手机的移动便携性使进入互联网变得更加自由,手机媒体的这种便携性促成了人们阅读网络小说的简易性。

(二)手机媒体用户覆盖面广,扩大了网络小说的受众群

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通话工具出现的,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强,其通话之外的其他功能正被有效的开发,手机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开发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媒体内容上看,手机应用主要包括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电视和手机学习等几类。拥有强大功能的新一代移动电话,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现代生活,成为我们社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尽管手机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电视用户,并且习惯用手机阅读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由于手机具有携带方便和使用方便的优势,以及手机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随时随地满足人们的互动需求,让手机媒体成为覆盖人群最广的一种媒体形式。可以预期,随着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通话”(人际传播)这一手机媒体的原初功能在手机媒体功能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减小,而手机的概念也会由人际间的“通话工具”逐步向“大众传播媒介”倾斜。从媒体的传播成本来看,纸媒的传播成本就比手机媒体的传播成本高,虽然一本书只有几十元,订阅一年的报纸只需一百多元,但是单个媒体承载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样的信息如果被放在互联网上价格就会便宜很多;比如,去买一本小说需要几十元,同样的价格在网上可以订阅五六本小说了,而且随着手机媒体和互联网的不断融合,手机媒体订阅网络小说的用户也将越来越多。

在网络小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功不可没,网络小说依靠网络媒体这个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再借助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网络小说的发展更加顺畅,发展态势更加良好。伴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手机阅读的出现,给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发展空间,手机媒体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络小说的发展。因而,在这些新媒体的推动下,网络小说由虚拟走向现实,其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来源:今传媒 文:周金花 编选:)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baike.baidu.com/view/5804.htm

[2]董凯波.网络小说的盈利模式与构想[J].新闻界,2008(3).

[3]邹忠民,丁元江.网络媒体的特性和图书馆发展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5(8).

[4]中华读书报[OL]./01ds/2010-02/03/content_1051224. htm.

《关于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系列研究报告定制的通知》

拥有100余位国内知名专业分析师、特约研究员,以及院校专家教授、知名企业CEO、顶尖实战专家,每年度编制近百份电商主题研究报告,并接受企业定制各项报告,承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与企业委托的课题研究、项目申报等专业研究工作,并拥有领先的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监测系统来实现对行业运行的数据监测、分析。

作为国内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团宝网、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

第8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2012年4月,美国《赫芬顿邮报》(TheHuffington Post)和政客新闻网(Politico)两家网络媒体分别斩获普利策新闻报道奖和社论漫画奖,这也是自2009年普利策新闻奖面向网络媒体开放以来,网络媒体连续第三年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显然,网络媒体已在江湖上真正立足。

为网络媒体“正名”

暂且不论网络媒体斩获普利策新闻奖一事,仅是普利策新闻奖向网络媒体开放此举,就足以为网络媒体“正名”——它不再是新闻报道正规军的编外力量,不再是传统媒体信息的搬运工,不再是信息加工“小作坊”……

而网络媒体连续三年斩获普利策新闻奖,更是以“官方态度”告诉这个信息江湖,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网络媒体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在一些国家,网络媒体并没有独立的新闻报道权利,这种“不公平待遇”显然极大束缚了新闻网站发展的手脚,而一旦取消这些限制,网络媒体就能够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这正是网络媒体真正的强大之处。昔日,网络媒体传递信息以速度和数量取胜,但因缺少“思考性”和“深刻性”,并不被权威人士、有影响力的群体所看重。而如今,新闻网站的报道已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在与传统媒体的较量中以最快的速度补齐了短板,相反,传统媒体却因为新媒体的冲击而正在陷入越来越被动的生存状态。

网络媒体“少年得志”

在信息江湖上,比起经历了漫长岁月考验的报纸、电视、广播等,网络媒体无异于“少年得志”,从真正发展起来到占据主导位置,不过十余载光阴。当然,这种得志有赖于硬条件的助推。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集文字、图片、图表、音频及视频于一体,构成多媒体的传播方式,在吸引眼球、提高阅读趣味性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速度、广度以及开发性、交互性等方面,传统媒体也难以企及。

此外,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网络资讯读取的便捷性,为网络媒体的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笔记本电脑、3G手机、Wifi网络、iPad……各种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及技术正悄然改变民众的阅读习惯。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都不再有购买报纸杂志的需求了,一个iPad足可以搞定一切。

实际上,无论是从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是从用户数量和媒体影响力的角度考量,网络媒体都是当前国际传播最有效的渠道之一。以中国为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3.56亿人,同比增长17.5%。受众数量是影响信息传播规模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硬条件之一,网民数量的增加也是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基础。

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日益增加的网民数量,在助推网络媒体大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传统媒体的衰落。

2009年,拥有150年历史、美国科罗拉多州最老的报纸《洛基山新闻报》宣布倒闭;2010年,美国老牌时事杂志《新闻周刊》以一美元的价格出售;2011年,两家西方老牌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之音先后宣布,将停播汉语普通话、粤语和其他一些语种的对外广播,引起了全球媒体业关注。此外,更多知名报刊也纷纷宣布转战网络。

一面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一面是传统媒体的日渐衰落,此消彼长下,带来的必然是网络媒体江湖地位的提升。2009年,普利策奖全部14个奖项全部允许网络媒体参加评选。此次开放式评选意味着在新信息时代,即便是恪守传统的普利策奖也向网络媒体敞开了大门。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认为,近年来网络媒体屡获普利策奖不足为奇,一方面,美国的媒体采访权并不因媒体属性而有所区分,“只要目的是用于公开,就可以进行采访活动”;另一方面,在过去十年间,网络的兴起对美国报业的影响可谓摧枯拉朽。传统媒体的急剧萎缩导致其每年申报普利策奖的作品数量有所减少,因此,网络媒体的获奖机会也就相应增加。

人才高地 推波助澜

如果说硬条件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有了量的提升,那么,软实力的提高则使得网络媒体有了质的飞跃。软实力归根结底是人才实力。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信息传播媒介,对人才有足够的吸引力。

首先,网络媒体是新兴的信息传播大舞台。网络媒体给新闻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新闻人作为网络媒体的核心支撑,未来10年内的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

其次,网络媒体效益良好,吸引人才加入。据《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数据研究报告1995-2011》的统计,美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从1995年不足6000万美元成长到2010年的260.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50.8%,而报纸类媒体的广告市场规模则从最高2006年的512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228亿美元。广告收入的增长为网络媒体高薪吸引人才提供可能。

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2010年9月,任《新闻周刊》记者长达30年、有线电视频道最具知名度的权威人士之一霍华德·法恩曼从《新闻周刊》离职,加入《赫芬顿邮报》。2011年,任职于《洛杉矶时报》的大卫·伍德也转战网络媒体,加入《赫芬顿邮报》,次年,他凭借《战场之外》系列报道,让《赫芬顿邮报》荣获普利策国内新闻报道奖。

随着网络媒体迅速崛起,人才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向网络流转日渐成风。国内综合类网站也开始开高价挖新闻高手,专业网站则将目标锁定精通某专业或领域的新闻专才。比如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加盟百度出任公司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到搜狐任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任财经频道主编……

显然,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才高地。而随着高端人才的不断加入,必将为网络媒体兴旺发展推波助澜,在信息江湖中打下属于自己的江山。2012c

第9篇:新闻传播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闻策划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01-02

近几年,传统媒体将死之说越来越盛。的确,新媒体在突发新闻的传播上有时会占有一定优势,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将被完全取代。笔者从事过多年报纸编辑工作,从实践角度分析,认为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传播的速度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受众对信息源的信任程度来看,传统媒体仍然要高于新媒体,因此,传统媒体还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那么,传统媒体将如何取长补短呢?这就涉及到了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新闻策划。所谓“新闻策划”,指的是新闻媒介(这里的新闻媒介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工作。其实有很多学者都曾提出,新闻是不需要也是不能策划的,新闻事实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媒介主体都不应该去创造“信息源”,即去策划新闻事实,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就是: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就去报道什么样的新闻。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发生什么样的新闻就去报道什么样的新闻,那么目前我们的新媒体完全可以做到。可是,新闻媒介要传递给受众的仅仅是新闻而已吗?当然不是,受众有知情权,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就像古人说过的,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才是传统媒体的作用所在。那么,如何让受众知其所以然?这就要通过一些新闻策划来完成。

新闻策划是传统媒体必然要使用的一种手段,尤其在新媒体――微信、微博等越来越被受众关注之时,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介绕开同质化、提升自己品牌、与受众形成互动、对舆论进行引导的重要方式。

不可否认,对传统媒体来说,目前正同时经历着灾难和重生。如果传统媒体能够把握好新闻策划的发展方向,便会实现从新媒体中的突围。

一、挖掘突发新闻的背景

对于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如火灾、车祸、凶杀、跳楼、急救等,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候是完全不占优势的,因为新媒体早在事件发生之时就已经捷足先登,把信息抢先出去了,受众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况如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失去了这块阵地。相反,传统媒体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这个空间就可以被称之为新闻策划。

传统媒体毕竟拥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对事件的判断能力,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在事件发生之后,抛出自己从事件背后挖掘到的信息,为受众进一步答疑解惑。当然,这需要对新闻事件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事件的性质如何、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当事人的社会关系、事件对公众的影响、相关部门的解决方案,等等。

2013年3月4日,长春发生一起丢失婴儿的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早晨7点20分左右,孩子的父母去自家的超市开门,因为超市晚上是停暖气的,为了防止孩子挨冻,家长就把孩子放到车里,进屋去点暖气。就在这时,车子被盗了。长春市内接到这个消息的各家电台马上放弃日常播报,全程追踪事件进展,希望嫌犯听到以后及时停下车辆,保障孩子的安全。可以说,那一天,所有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在为这个孩子担着心。但遗憾的是,最后这个仅两个月大的小生命没能被保住。在这件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虽然所有人都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可是,那天的报纸仅从零售来看,几乎是卖得最快的一天。

这说明,传统媒体仍是受众信赖的信息来源,而且,新闻背后的信息才是受众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也是进行新闻策划的重要依据。如果此时传统媒体能及时地梳理这则新闻,并对事件发表一些看法,相信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受众。

有一个新闻策划操作得特别好的例子,是发生在2005年的一件事。当年10月,7岁的小欣月摔倒在了学校的操场上,髓母细胞瘤给这个天真的孩子判处了“死刑”。很快,小欣月失明了。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站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仪式,听国歌响起……

如果新闻只报道到这里,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新闻而已,但长春当地媒体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组织起好心市民和志愿者,共同帮助欣月圆了她的“北京梦”,虽然这个“天安门”只是在长春找到的一个有国歌响起的地方。可是,对于小欣月来说,已经足够安慰了。

这是非常成功的新闻策划,仍然值得现在的传统媒体来借鉴。

二、开发热点新闻的“盲区”

所谓热点新闻,包括受众广泛关注的各类信息,如世界杯、奥运会、电影节、新交通法规、高考、母亲节、父亲节、网络事件,等等。所谓开发“盲区”,就是说传统媒体要善于从中找到不被其他媒体关注的点来进行策划。

比如在母亲节前夕,更多的媒体关注的可能是送什么样的礼物给母亲,如何陪伴母亲过节等,但吉林省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新文化报》则进行了一次策划活动――“邀您晒晒母亲年轻时的靓照”。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很快就收到非常珍贵而有意义的照片,几乎每一个照片都有一个故事,而照片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也让如今的年轻人更为珍惜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促使两代人的情感距离更为拉近。

新闻策划的“盲区”并不容易找,其实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创新,对于一个年年出现的话题,如两会等,如何找到别人不注意的“盲区”,实在考验一个媒体人的创新意识,除了苦练专业技能外,就是要多多关注新闻方面的前沿信息了。

三、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

深度报道可以说是新闻策划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体现一个媒体的声音和力量的重要渠道,所以,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对深度报道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一般来说,深度报道不特别要求实效性,但新闻策划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活动,因此,无论是解释性报道、政策性报道还是监督类报道,仍然离不开新闻性与时效性。

比如,当高考刚刚结束之时,受众最为关注的是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问题。于是,《新文化报》开设了“高校招办负责人热线”,通过约请各高校负责人做客报社,解答考生和家长的问题,使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了相关信息,为考生报考学校和专业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同时,针对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这一问题,该报记者也适时推出了深度报道,通过对“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的主创人员和长春几所高校大学生的采访,验证了报告的真实性和普适性,并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这类策划,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关注度很高。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但基本都只限于简单的、平面的、消息式的报道,可以为读者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而这样一份调查报告的验证,解答了很多读者心中的疑惑。

从切入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深度报道也是很巧妙的,来自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首先可以从情感上拉近与读者距离,从实用性上也更具有可靠性,而报社记者的深入采访,则补充了报告中的不足,通过实例更进一步证明了报告的可信度。

四、整合新媒体的多元信息

新媒体的信息是多元的,同时也是零散的,因此,很多信息会很快被湮没。对于一些重要信息,通过传统媒体的整合,则会形成一个丰富而内容充实的话题,对受众的生活或思想形成影响。因此传统媒体的专业记者、编辑,其功能已经不再主要是报道新闻,而是转向新闻的核实、判断、解释。

据了解,CNN目前开办了一档栏目,它由用户主动上传报道内容,而CNN则设专人负责审核,审核通过后,CNN会为该内容添加编者按,以保证新闻生产的品质。通过这种公众和记者的混合报道,主流新闻机构付出很小的成本就整合了公众自产素材。

传统媒体往往认为新闻业必须是由原创新闻报道组成,正是这一理念使他们将博客、社交媒体常见的新闻操作手法――策划、新闻聚集等看做是新闻业内较为次要的一种报道形式,但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主要的新闻来源和展示新闻的重要形式。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Tow新闻数字中心的一份长达126页的研究报告《后工业时代的新闻业》,对传统媒体给出了如下建议:

确定哪些方面的新闻是本媒体要重点报道的,并确定如何报道这些新闻;取消一切不利于上述目标实现的活动;与其他新闻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比独立开展工作成本更低,且能帮你实现目标;努力使坚持下来的报道活动要么出色,要么廉价(当然,更理想的是两者兼顾)。

笔者认为,最后一点中的“出色”,便需要新闻策划来完成。在新闻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若想做到出色,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而不策划则无独特可言。

因此,传统媒体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认识到我们处于变革之中,这场变革之大,以至于我们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将无法应对未来的变化。传统媒体的转型势在必然,而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从新媒体中突围而出。

【参考文献】

[1]赵振宇.新闻传播策划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3]艾风.新闻改革的产物--新闻策划.新闻大学(97.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