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
[中图分类号]F09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212-06
王耀德(1964-),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与区域创新;李俊华(1979-),女,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与区域创新。(江西南昌 330013)
Kunn(1962)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中指出范式是从事某一科学研究的群体所共同持有的观念、遵循的实践规范和行为方式。Ansoff(1987)认为范式的本质是建立一种理论体系,是某一研究领域中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观点取得共识,用以界定研究什么、如何研究、研究应遵循的规则。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衰退以及未来趋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其实质是以创新为主线、动态发展的演进理论体系。目前学界对熊彼特的研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重复状态,通常散见于对熊彼特经济学思想、人物传略等著述,大多集中在经济学领域,更多的是侧重于技术创新理论或企业家理论研究,而对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鲜有研究,也缺少一个学界普遍认可的研究范式。本文将熊彼特的社会演进思想纳入熊彼特理论体系加以考察,从熊彼特的经济学体系中抽离出“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即熊彼特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演进观点的理论体系,并试图基于逻辑视角建构研究分析其一般范式。
一、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的形成历程和主要内容
虽然熊彼特各个时期的著作有不同的侧重点,且观点有不甚一致的地方,但是熊彼特从投身学术到最终能够自成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他前后理论的一贯性,基本方向与基本观点始终未发生改变,其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的形成历程和主要内容有章可循。
(一)形成历程
以熊彼特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为线索,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起点、基础、形成与成熟四个阶段。
第一,起点阶段。这阶段是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的探索时期,熊彼特青年时期推崇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生平第一部重要的著述是《理论经济学的本质与内容》(1908年)。这一时期,他主要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研究完全竞争状态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他对经济学知识和资本主义现实状况及运行状态还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尽管他力图克服当时经济学界的纯粹性研究桎梏,尽力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之中,但还是不能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入揭示,却确立了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第二,基础阶段。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开启了他研究社会演进之门,熊彼特紧紧抓住“创新”这一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概念,找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窗口,并建立一个关于资本主义演进过程的理论模型,从而搭建起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理论架构的基本支点。对资本主义的资本、利润、信贷和利息的考察是其进一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构建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的基础,也是他该作的目的——建立一个关于经济演变过程的理论模型。此时,他的社会演进理论思路已经确立。
第三,形成阶段。在已经确立的理论体系框架内,熊彼特运用“创新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创新的不均衡性、不连续性和创新群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周期,现实经济的波动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多样性的表现。这种多样性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定性与逻辑尺度,也说明了经济周期各不同过程的整体关联性。这期间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周期》(1939年)一书中,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展开理论的、历史的、统计的全面考察。
第四,成熟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年)中,熊彼特运用历史的、统计的、理论的方法建立了社会演进思想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体制演变的一种历史和逻辑的考察。该书是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成熟的奠基之作,也是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至此,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体系的研究范畴以及理论框架已经具有鲜明的特征。当然这并非全部,熊彼特社会演进思想还散见于其他著作中。
(二)主要内容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根基
GDP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在各国之后的经济学研究中,纷纷将GDP作为了经济横向比较的参考与依据,让人们误认为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仅仅是国家GDP增长方式。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主要的思想是指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本国的经济发展是研究内容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其研究内容之一。在这种观点之中包含了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量的思想。
弗朗斯瓦魁奈在其《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中首次提出了世界主义经济学概念。亚当斯密与弗朗斯瓦魁奈有着共同的观点,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应该立足在世界范围之内。萨伊著有《实用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队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西斯蒙第指出政治经济学科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得人类的幸福得到增进。他指出政府成立的目的并不是对财富进行积累,财富积累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已,通过财富积累实现公民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财富的积累为全体公民提供物质生活方面的快乐。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全球化经济的思维是低碳经济思维的起源。
(二)低碳经济与其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与继承
1.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绿色经济主要指的是对环境进行维护、资源进行保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平衡式经济。循环经济属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新形态经济。生态经济指的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而成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与经济所组成的系统中的结构、功能以及运动规定等。
从本质上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都是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降低经济投入、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这几个经济思想都是在3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生态经济指的是经济活动的进行要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循环经济指的是利用循环的理念指导经济活动。绿色经济指的是在总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消耗价值,实际上就是绿色GDP低碳经济指的是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为代价,属于生态经济范畴。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比较之后发现,低碳经济更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目标,抓住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低碳经济思想是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危机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反省与总结提出的思想,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等,但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中的相关理论可供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进行借鉴与参考。
2.低碳经济与气候经济学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中指出了经济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尼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对天气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指出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与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时的影响不相上下。
气候经济学中是对经济从气候的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气候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低碳经济又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内涵方面来讲,气候经济学与低碳经济具有相同的内涵,是对于同一种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气候经济学是低碳经济理论进行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需要对气候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关注与借鉴。
3.低碳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最优化。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第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的估算,包括物质方面的直接损失,人类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损害等;第二,对环境治理过程中投入带来的产出进行评估,包括污染治理的直接效益损失,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损失等;第三,污染者付费制定及付费力度的制定;排污指标转让金额的制定。资源环境经济学中认为资源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而环境的损害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这些价值与成本进行核算与解决。如果出现较高的碳排放,必然会都会环境造成一定是损害,只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避免。因此,低碳经济是存在着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内容的。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低碳经济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参考与借鉴。
(三)构建低碳经济理论的设想
在经济学的众多分支之中就包含低碳经济。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能够协调的问题能够通过经济学中的内容进行解决,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从本质上讲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中涉及的学科较多,需要从跨学科的视野上进行综合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对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行继承;第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分析方法进行借鉴;第三,对制度学分析方法进行利用。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人们的经济活动强度在工业革命之前非常小,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要比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低,生态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调节,对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调节,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模式导致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币、能够负荷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因此就出现了由于温室气体而造成的环境受到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导致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更加严重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富的提高,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为提高本国GDP,这些理论都已经不再适合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了。当前出现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理论,都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在这些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将低碳纳人到研究的内容之中。在全球当前的环境问题中,温室效应问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出现这种环境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了对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解释,代表的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相对比较优势(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伯蒂尔奥林);另一方面是从新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进行解释性在这些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观点中,都是将本国作为了研究的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本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增加,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竞争力的上升与增强,而其中的贸易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对合作方都有利,然而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分析,会导致更多的合作负效应的产生,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当前的国际合作过程中,主要是发达国家同着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转移,而其中转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等环节,在这些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中,由于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技术较为落后,能源结构并不合理等,使得在承接制造等环节的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流动的特性,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中关于国际合作发展的相关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经济合作的困境。而且低碳经济理论中对国际经济学原有的经济研究视角进行了拓宽,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国际经济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了整个国际社会整体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
(三)对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拉动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归结起来是物质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如果要促进物质消费进行发展,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又必然会影响到物质消费的发展。物质消费的刺激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目标冲突问题。物质消费的主体是发到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居民,这些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中,生理需求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了,而已享受型、炫耀性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还包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四)实现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丰富
低碳经济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辅的工具出现了很多。虽然当前并没有对这些概念实现完善,但是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新内容。由于气候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因此就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对风险、不确定性等最为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审计困境
一段时间以来,新公共管理绩效理念没有深入人心、绩效管理工作由于基础薄弱和科学化水平较低,使得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也长期处于低位。而实际上,无论是在技术特性还是在内容层面上,政府绩效审计都与管理评价等工作“相互独立”,但由于未能及时有效地接受政府绩效审计的理念认识,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目前,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与新公共管理理念、理论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审计的热潮,之前绩效审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缓解。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也从单纯的“3E”、“4E”、“5E”等转化到了审计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关注。文章阐述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目标,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针对政府绩效审计受到的影响和审计困境等问题进行探讨,从多个层面给出应对措施。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
1.效率性审计此类审计的重点是对政府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查,主要内容涉及到对政府经济行为的综合评估。比如,要对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进行效率性评价,看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要对低效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接下来,要通过第三方评价政府机构对政府投入的合理性和产出的高效性等问题进行缝隙,借此找到可以提升其绩效的尺度与方向。2.效果性审计这类审计工作主要指的是对政府计划完成状态进行的审查工作,即借助审计活动界定政府的产出是不是和预期情况相符,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这一过程中,应对政府经济行为和预期目标的一致性开展评价工作,并针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和最终成效予以综合衡量等。3.经济性审计这类审计关系到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耗费情况,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其中是不是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该经济性评价环节内,需要将资源视为出发点,并针对出现资源浪费或者不经济的环节、做法和行为予以纠正。这样,才能确保政府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发挥资源的使用绩效。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
在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一般都较为注重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因此,在对政府绩效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保证公共事业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以此实现更好的政府管理成效以及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通常情况下,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应通过第三者的视角确定,即在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使之在履行经济责任获得更理想效果的同时,可以让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的管理者以及项目经营者能够持续优化工作效果,让经济责任得到更好的履行。按照这个角度,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就与审计的本质直接相关,并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与履行职责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借此确定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这一目标关乎对政府绩效的审查,对政府项目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监督,对政府投入产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判。这样,可以让纳税人、投资人、立法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政府行为及其运作效果和效率,还能促使政府绩效和公共管理实践成效的提升。在政府绩效审计目标设定方面,永城市政府的做法值得借鉴。2018年9月12日,永城市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新公共管理的视角,要求各有关部门对此问题应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周密部署,把此项工作列为当前重点,并派专人具体负责;要精心组织,做好各类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同时要强化责任,全力配合,市审计、环保和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全力配合好审计组的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后续的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市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及责任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影响与审计困境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影响
一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注重政府要以公众利益最优化为前提做出公共选择,并借此构建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有效手段对政府公共选择和运行中出现的资源耗费和运行低效问题开展评价与监督工作,全面消减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间的矛盾。这样做能够提升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还能让政府职能目标与政府公共管理选择行为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二是让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得到强化。在政府工作中,如果不能以社会公众的利益为前提,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环节和内容的缺失。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就可以交由独立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法规标准开展。期间,一方面可以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引下将更多新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应用其中,对政府绩效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监督评价,另一方面,政府和有关机可以借此更加高效的管理公共资源和实现政府管理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在得到审计结论之后,政府可以据此进行整改,增强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对政府的信任。三是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指引下,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政府之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予以综合评估与过程监督,还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政府信息的公开,让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可以借助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政府工作以“企业化”行政管理模式推进。这样,政府部门就具有了一定的经济理性,规避委托-风险,有效防范政府机构或者政府官员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困境
1.从事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绩效审计人员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时一般要具备较高的独立性与胜任能力。但是,审计人员一般具有传统财务审计所倡导的胜任能力,在综合能力和素养方面较为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2.评价政府绩效的标准不统一在政府绩效审计实践中,审计对象没有严格划定,使用的标准也千差万别,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在审计工作开始阶段对绩效标准进行衡量,和审计对象进行协商,借此确定各方公认和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而一旦审计衡量标准无法确定,就会对绩效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就难以得到保障。3.绩效审计人员缺乏对审计证据的必要关注审计人员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时,有些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与技术,这对提升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是极为不利的。此外,针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证据未能依据既定程序开展收集工作,导致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无法提升样本的代表性,而这对提升总体推断的准确性是大为不利的。
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全新的政府绩效审计观念
在新公共管理场域中,政府需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树立全新的政府绩效审计观念,最大限度的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并将其视作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在进行政府绩效审计时营造更为理想的客观环境。此外,应该针对政府绩效审计中出现的困难进行综合分析,防止这些困难约束审计人员的思想。为此,需要从政府和绩效审计的视角,一方面要对政府绩效审计予以高度重视,让绩效审计工作得到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审计工作卓有成效,还应强化政府绩效审计的宣传,让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政府绩效审计能够深入人心。
(二)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绩效审计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需要面向公众、面向未来,并针对不同情况确定绩效审计的方案,选择正确的、高效的审计方法。对于这一问题,审计人员需要按照绩效审计的目标要求,按照特定的方式方法和多学科的知识,对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开展分析和评价工作,以便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更为科学、有价值的参照。此外,需要认识到绩效审计目标与出发点的差异,在政府绩效审计中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等工作,以便在消减一般性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同时,提升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比例。在这方面,为进一步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提高投资效益。2018年上半年,无棣县审计局采取五项措施,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一是前移监督关口,开展拦标价审计。二是实行跟踪审计。从项目准备阶段开始介入,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行全程跟踪。三是严格执行审核制度,确保审计质量。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实行三级复核,确保出具的每份审计报告准确、真实。四是注重审计创新,提高投资审计绩效。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台账动态管理,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数据库,对所有项目建立动态台账,适时监督项目审批、投资额度、工程进展等情况。
(三)深化我国政府体制和绩效审计体制改革
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调整政府结构,不但可以促进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使之从单纯的监督机制朝更加完善的公共财产激励机制转变,还能更好的解决政府绩效审计中的诸多。为了实现这一点,政府部门需要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同时,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公共财产效益的提升与社会福利的改良方面。同时,还应更加让审计人员对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予以重点关注,提升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针对这一问题,2018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审计局在常规审计的同时,紧扣绩效主题,围绕三大重点内容,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评价意见,突出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绩效不佳的领域,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围绕公共政策的执行绩效,把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绩效状况作为审计内容。如开展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审计,所评价的内容涉及垃圾分类政策制定的适当性、目标的公共性、垃圾分类方案的科学性、垃圾分类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最终效果。二是围绕公共项目的实施绩效,把公共领域投资项目的运营效果作为审计内容。如开展公共自行车运营情况审计,所评价的内容涉及是否合理规划公共自行车项目建设,能否经济地投入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资金,能否充分有效地实现项目的社会效益等。三是围绕公共资源(资金)的使用绩效,把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分配和利用公共资源的情况作为审计内容。比如:开展产业基金投资业务情况审计,所评价的内容涉及基金投资的运营管理、基金投向的合规性、基金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重点关注产业基金是否能够合理、经济、效益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周荣.“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25-2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其中对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一整段表述,不仅显示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仍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也凸显出国有企业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推进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
内在逻辑是指的内在规律,通常把反映“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2015年是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年,2016年进入落地之年。有人提出,国企改革还没有落实,又是供给侧改革,两场改革是替代还是重叠?可以这样回答,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有各自丰富的思想内涵,两者之间又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两者是互为“条件”、互为“结果”关系的两种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深化国企改革,而国有企业改革也要服务于和服从于供给侧改革。
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在改革主体地位上具有同一性。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央企业70%集中在重化工业,过剩产能问题突出。广大国有企业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下决心化解过剩产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这也是连续几年国有企业总是处在社会焦点的原因。
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在市场化改革方向上具有同一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最终是通过比例的调整,达到实现改善效率、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目的。国企改革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增强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市场化是两项改革的同一方向、同一目标。
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在制度供给内容上具有同一性。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国有企业改革,都强调通过改革促发展。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根本性因素是制度,提供(或供给)一个好制度,是具有决定性的问题。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是降低制度易成本。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结果反映在经济增长模型方面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反映在市场方面是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便是一场制度性变革,为“供给侧”的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与动员。从现代经济学和现代国家治理角度看,《指导意见》所体现出来的核心思想是“放松管制、对内搞活、加强监管、转型升级”等典型的供给侧管理思维。
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任务上具有的同一性。国企改革中“三个一批”的任务恰恰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四个层次。当新供给形成阶段,经济处在新周期的导入期,正是企业创新阶段,与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的“创新一批”相对应;供给扩张阶段,新供给与新需求形成良性促进,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正是企业发展阶段,与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的“发展一批”相对应;供给成熟阶段,社会资源纷纷涌向新供给领域,供给仍然维持惯性增长,这正是企业兼并阶段,与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的“重组一批”相对应;供给老化阶段,老化供给不能创造新的需求,经济整体将陷入萧条期,这正是企业清理退出阶段,与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的“清理退出一批”相对应。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的“三个一批”,实际上是“四个一批”,因为创新发展一批,包含了创新与发展两个层次。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运行趋势向下阶段,就是因为中国目前较多行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目前,突出的任务是对钢铁、水泥、煤炭、油气、有色金属、玻璃等行业清理退出一批。
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差异性表现在:国企改革是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国企供给侧改革是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然而,国企供给侧改革的两种重要手段是重组兼并与清理退出。在一定时期内,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破产清退、链条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重组案例将持续涌现。下一步,处于竞争性行业、产品同质化高、国际竞争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发生集团层面的合并。一些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的产业,也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来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在去产能过程中,采用混合所有制的方式,放开市场,让民企、外企等资本主体也有参与的机遇。伴随着产权、股权、债权的移交,国有企业资产潜力将会得到充分释放。以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的正确运行对以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改革的成败与否将起保障作用。或言之,没有国企改革的成功,便没有供给侧改革的成功。
在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双轮驱动下,“十三五”规划把国企改革、国资监管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列提出,表明混合所有制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国家以国企改革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显然,国企改革对国企供给侧改革有四个作用要发挥,这便是引领作用、支撑作用、互动作用、保障作用。
“供给侧改革”尽管是全新表述,但与现在已经部署并次第展开的一系列国企改革高度重合。从本质上看,尽管“供给侧改革”意味着经济宏调着力点可能发生变化,但不是国企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而是国企一系列改革更具象、更明确的表达。这表明,国企一系列相关改革将获得更具象、更明确的操作路径,并带动国企改革红利更快释放。
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说过:“技术进步、投资增加、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制度。”也就是说,问题出在供给侧,根子还在制度上。体制不改革,制度不更新,供给侧的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性内涵是从供给侧着手,面向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推进改革深化,优化制度供给。我们应当关注几个重要动态的研究,一个是国资委年度会议,一个是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是“十三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6年国企国资改革八项任务,“十三五”规划把国企改革、国资监管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列提出,表明混合所有制被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国家以国企改革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决心。
所以,中央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质性内涵是从供给侧着手,面向经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推进改革深化,优化制度供给。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最终决定于企业自身的动力强弱。因此,我们认为,国企“三架发动机”是“供给侧改革”强大动力:
第一架发动机是在制度因素方面,国企实施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要进一步在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上下功夫,使国有企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发挥。可以说,以“制度供给”释放“制度红利”,让国企更有活力,让更多社会资本能参与投资,这是国企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第二架发动机是在产业因素方面,调整供给结构。变不均衡为均衡的过程,是释放潜力、激发活力、合成动力、打造“升级版”的过程,客观上需要特别发挥供给侧管理的结构调整作用,即力求在短板上增加有效供给。
第三架发动机是在产品上提高供给质量,提质增效,实现“供需匹配”,让中国的供给能力能适应领先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将各方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结合起来,从供给侧去激活新需求。
那么,当历史刚刚步入2006年之际,同志为什么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呢?
首先,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客观需要。
车需两轮,鸟凭两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有一个与我国现实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需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也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的多样化。一时间,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弘扬什么、批判什么,似乎失去了客观标准,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分、荣辱不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确保全体公民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和道德规范,就成为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八荣八耻”作为一种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需求的道德标准,它不仅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有利于引导人们共同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其次,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市场经济毕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它自身先天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还属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机制还不健全,这就不可避免地对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些人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发生了严重倾斜和错位:弄虚作假成了“聪明”,诚实守信成了“愚昧”;勤劳节俭成了“过时”,挥霍浪费成了“时尚”;爱岗敬业成了“傻冒”,投机取巧成了“能干”;损人利己成了“道德”,无私奉献成了“傻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导致上述社会不良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思想根源上来说,缺乏正确荣辱观引导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同志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在全体公民面前树起了一块明荣知耻、抑恶扬善的道德标杆。
再次,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同国际市场的接轨,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一方面,油田企业获得了国际油田行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科学化管理理念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具备强大竞争实力的国际原油市场的冲击。这个时期我国油田企业基层员工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欠缺问题被凸现出来,进一步提高我国油田企业基层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是我国油田企业政工工作进行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国际原油企业而言,我国油田企业在产业布局、生产技术和销售管理方面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欠缺。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素质,是在发展我国油田事业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油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改革工作,一方面要引进原油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色。如何在改进且经营体制的情况下,保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进性。需要在油田企业基层政治思想工作上进行强化和工作转变。贯彻我党的先进思想来化解油田企业生产运营中企业、员工、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创建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
油田企业基层政工工作转变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基层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理念
油田企业基层工作单位是油田事业建设发展的基础支持,在新时期的油田企业改革过程中,基层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情况、思想工作是否具有针对性,是油田企业改革工作开展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此,在以油田事业发展大局为中心的情况下,要抓紧基层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转变,通过对油田企业基层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油田基层企业提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树立长远发展观和使命感。重新认识自身工作对于油田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
在新时期加强油田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转变过程中,党的先进思想、基层干部建设、规范式经营理念是进行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在继续坚持我党以人为本的先进指导思想之下。基层企业必须逐步巩固党对油田基层工作的指导作用,以基层企业干部建设为工作重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抓重点,树模范。通过政工干部同企业基层干部的合作,共同建设我国油田事业。
对于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重心主要是提升基层油田企业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在技术、管理、创新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基层干部为出发点和工作重点,对油田基层政工工作进行全面的转变。
三、转变政工内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油田企业基层政治思想工作在工作方向和内容上一直存在着偏差。由于基层政治思想工作同油田企业的生产运营相脱离。政工工作大多围绕着理论大讲道理。而政工工作的真实作用是要以油田企业的生产运营为中心,通过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指导,帮助油田企业基层单位顺利克服困难,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为此,新时期下政工工作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在油田企业的实际工作进行。坚持从基层工作工人群众出发,从企业基层单位的稳定可靠出发。改变大道理、理论上的空谈。结合油田企业基层工作进行职工的思想工作,增进基层政工组织同职工之间的亲密性,实现政治思想工作同企业运行生产之间的结合。将政工工作的实际效果转变为油田企业生产运营当中的推动作用。
政工工作对于基层工作的主要推动作用
我国油田企业基层干部的思想具有局限性,而我国油田企业在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新问题被一一发现。这导致对于我国油田企业基层工作者的政工工作不能够在局限于以往政工经验和内容之上,而是要进一步的贯彻我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指示,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结合我国油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油田企业进行有实际效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些年来,随着政工工作的逐步开展,政工干部和企业员工之间的距离被不断地拉近,通过贯彻我党在经济建设中的先进思想,致力于企业职工政治思想的教育工作,及时的消除了职工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和疑惑,帮助我国油田企业在基层企业的改革工作中顺利完成了新旧管理模式的交替工作。
同时,结合油田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通过新职工带动老职工的方式,帮助老职工在思想认识上进行转变和升级,增强了油田企业在基层职工中的号召力。为我国油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人基础。
另一方面,政工工作的开展,帮助油田企业在规范化经营管理和生产运作方面对油田企业的基层职工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油田企业的基层职工通过政治思想工作的学习,对我国油田企业规范化生产的改革工作进行了从新的认识。并在政工工作者的引导下,重新树立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说政工工作的转变,对于我国油田企业改革工作的支持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一、指导思想
结合林场发展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增长、促发展,创有为工会”为主题,以全面摆脱企业经济危困为目标,以“双增双节”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以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拓宽企业增收渠道、构建企业和谐为重点,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开展“职工最满意企业”为载体,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创建节约型林场”活动、“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安康杯”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动员全场职工为顺利完成二00九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目标创造新的业绩。
二、奋斗目标和竞赛内容
根据市林业局的布署,围绕林场的改革与发展,把本次立功竞赛作为团结和凝聚广大职工参与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活动载体。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凝心聚力,合力攻坚,求实创新,扭住企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不放松,抓要害,把降成本、压费用、强管理、保安全、增效益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以及各个基层单位、部门、科室、班组,努力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推动我场资源优势经济化,实现企业经济平稳,职工收入稳定,内部更加和谐的局面。主要目标是全年林业社会总产值稳中有升;资源保护得到加强,安全生产达到规定的标准,森林防火无火灾发生,项目建设实现新产值,林下综合开发和家庭经济有新增长,职工发展家庭经济户数有所增加;增收节支实现新突破,班组建设、小家建设更加规范。具体表现在基础工作、班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
(一)基础工作
⒈建立健全本单位、管护区、科室的各项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执行率达到100%。
⒉各单位、管护区、科室相应的生产管理、计划管理、定额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达到行业规定的标准和企业内控的标准,并健全相应的组织保证体系,达标率达到100%。
⒊按质量、期限、成本目标完成场下达的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各项作业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工作标准。任务按期限、质量、成本目标完成率达到100%。
⒋各项原始记录、报表,格式科学,适用规范,数字准确。墙上图表简明,内容适时、真实,实现档案化、规范化。
⒌安全生产组织健全、管理规范、记录完善,达到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规定的标准。
6、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责任状要求,切实加强内部保卫、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做到组织、人员、责任三落实。要求各种应急预案等基础材料健全,切实抓好本部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民事纠纷调解,不发生带有政治色彩的集体上访案件;做好车辆、消防、警卫管理,配合地方公安部门进行治安联防,维护林区治安秩序,为构建和谐林区社会,打好牢固的法制基础。
(二)班组建设
⒈本单位、管护区、科室环境干净整洁,绿化好,垃圾定点堆放,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数量清楚。
⒉及时宣传和贯彻企业的各项政策及措施,定期进行安全、质量宣传教育和检查,定期填写记录,内容齐全。
⒊本单位、管护区、科室各项记录、台帐凭证,按时填写并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按时填写率达到100%。
⒋单位、管护区、科室政务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要定期或不定期向本单位、管护区、科室员工公开,接受监督。
⒌结合本单位、管护区、科室实际,积极开展班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深化职工小家建设,力争实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相处融洽”。
(三)精神文明建设
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机构和组织网络,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
⒉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和工作制度,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场规场法学习,形成遵纪守法,争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
⒊积极参加场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义务劳动,开展适合本单位、管护区、部门、科室特点的文化建设活动和环境建设活动,做到职工无违纪和闹事现象发生。
⒋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培植林场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潜力,开源节流,堵塞漏洞,克服损失浪费现象,各单位、管护区、科室至少提3条合理化建议,人均增收节支达到150元以上。
⒌围绕全面建设和谐新林区这一目标,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和第三产业,不断增加职工收入。
⒍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美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建设,各单位、管护区、科室以及职工家庭要保持养花4盆以上,冰沟子和二十八户住宅区要保持一块或一条绿地栽花、种草,绿化和美化职工生活小区。
三、参赛形式
(一)“工人先锋号”达标竞赛。
各单位、管护区、部门、科室、班组要以生产任务、工作任务、质量、成本、降耗、安全、效益为重点,立足本部门、单位,充分挖掘管理效益,严守场纪场法,狠抓薄弱环节,开源节流,堵塞漏洞,增收节支,严细管理,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赶先进和争先创优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争做“工人先锋号”集体,争当岗位立功标兵,推动林场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安康达标竞赛
以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班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为重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做到软件建设和硬件工作同步进行,争做班组和小家标准化建设达标先进单位,真正实现单位管理好、成本控制好、平安建设好、文明生产好、团结互助好、增收节支好。
(三)巾帼建功达标竞赛
以“四学四比二做”(即学习文化技术,比岗位技能;学习形势、场情,比道德素质;学习法律法规,比遵纪守法;学习先进典型,比爱岗敬业。做四有职工,做五好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环境美化建设为载体,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岗位,争做学习型女工,争当巾帼建功标兵和最佳五好文明家庭。
四、赛区划分:
第一赛区:生产下设、车队机修、制材车间、后勤。以生产任务、工作任务、安全工作是否按期完成、成本目标控制、生产管理、环境建设、班组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十项为主要竞赛内容。
赛区负责人:*、*
第二赛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各管护责任区。主要以工作任务、管护责任目标是否按期完成、点名出勤、管护责任区管理、工作作风、职业道德、环境建设、班组建设、业务培训、政治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团结协作、临时性工作十三项为竞赛内容。
赛区负责人:**
第三赛区:机关各科室。主要以工作任务按期完成、专业管理、工作作风、点名出勤、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环境建设、科室管理、岗位练兵、政治学习、义务劳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团结互助、临时性活动十四项为竞赛内容。
赛区负责人:*、*
第四赛区:以各班组、管护区、科室、职工家庭为单位,以美化工作环境、美化生活家园为主题,以环境建设、道德建设和巾帼建功为主旋律,以“四学四比二做”(即学习文化技术,比岗位技能;学习形势、场情,比道德修养;学习法律法规,比遵纪守法;学习先进人物,比爱岗敬业;做四有职工,做五好文明家庭)为主要内容,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拜师学艺、岗位练兵、自学成才、技术比武、修旧利废、革新挖潜。
赛区负责人:*、*、*
五、竞赛考核与评比:
全面建设和谐新林区立功竞赛活动是结合市林业局工会20*年要点和我场二00八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提出来的,对促进企业各项经济目标的实现和加强各单位、各管护区、科室的部门管理、基础工作、班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竞赛具有操作性和增强竞争性,按着《“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全面建设和谐新林区立功竞赛考核实施细则》,场竞赛考核办公室每半年对基层单位、各管护区、车间、科室、住宅区进行一次考核检查,重点考核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成本目标控制情况、安全生产完成情况、遵章守纪情况、班组建设情况、环境建设情况、增收节支情况、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建设情况。查记录,搞调查,看数据,听呼声,比贡献。竞赛分为三个层次,总分在95分以上为竞赛先进集体;总分在80分—94分为竞赛达标集体,总分在79分以下为立功未达标集体。年末通过职代会向全场职工通报检查考核情况,对在竞赛活动中,个人在本职岗位和工作中,积极投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成绩显著的授予立功竞赛岗位立功标兵称号,集体做出显著成绩的授予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称号,立功竞赛优秀组织者、巾帼建功标兵和年度最佳五好文明家庭。
六、具体要求:
⒈开展全面建设新林区立功竞赛活动,各单位、管护区、车间、科室、班组要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弘扬工人阶级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以劳动为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理解领会竞赛方案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真正做到将立功竞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林场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推进林场的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⒉各单位、管护区、科室一定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找准竞赛的切入点,真正做到管理科学、成本降低、节能降耗、开源节流,遵纪守法,不弄虚作假,不搞形式,各项记录和竞赛活动的开展情况一定要实事求是的填写。
⒊劳动竞赛委员会统一负责立功竞赛的发动、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评比检查。各参赛单位、科室必须在7月20日以前和次年1月20日前将竞赛情况汇报和竞赛成果统计表报考核办公室,以便竞赛委员会及时掌握各单位竞赛活动的进展情况。
⒋各单位对场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工作任务、安全指标是否完成作为全面建设新林区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的否决指标,要求各赛区负责人,切实抓好分赛区立功竞赛的组织、落实、督查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2) 06-0022-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Chinese editorial thought research should cover the following topics: viewpoints and theories based on the influential works, editors, editing methods, editing institution and book culture in history; details about th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editors, editorial staff and schools in histor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editorial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iting, the interaction of theirs, the process and discipline of their evolution.
[Key words] Editorial thought Contents of research
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随着中国编辑出版学科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开展,在此之前其系统研究几近于“零”。正因为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很短,因而一直缺乏理论上的指导,缺乏对中国编辑思想史学自身的研究,对于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中国编辑思想史与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文化思想史、中国学术思想史等其他中国历史分支学科,以及与中国编辑出版史、中国文献学史、中国图书学史等其他学科专门史的联系与区别等,都缺乏应有的讨论。直到21世纪前十年,关于中国编辑思想史究竟应该写些什么,没有统一定论。
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从先秦至民国各历史时期图书文献的编辑思想。包括历史上围绕一些有影响的作品、编辑家、编辑方法、出版制度以及书籍文化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编辑家、编辑群体、编辑学派之间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编辑思想对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
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范围从先秦到民国,其间有哪些编辑思想影响了出版活动,产生了多大作用,各种编辑思想观念的演变、发展、更迭是如何反映在图书文献典籍出版活动中的,分析变化过程,总结变化特点,找出其规律等,都是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它不仅是历史的总结,在推动当代编辑出版工作深入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各朝各代带有一定社会出版倾向的思想、观念和主张均是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又可以分为个人的编辑思想和时代的编辑思想。所谓个人编辑思想主要是从事编辑活动的大学者或从事出版活动大家的思想,其性质是有意识的创造。所谓时代编辑思想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习俗等混合而成的,其性质是无意识的推进。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表现为:大编辑家开拓时代,时代孕育编辑出版大家。
具体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其一,各时期编辑出版者的著述及言论。如,关于文籍的编辑,孔子就提出了“述而不作”的观点。他把文籍的生产活动分为“始创”和“传旧”两大类,主张编辑重“述”而非“作”[1]。汉代司马迁强调《史记》的编修是“述”而不是“作”。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2]这些著述及言论均能反映作为编辑家的孔子、司马迁的编辑观念和主张。
其二,各时期编辑出版的作品文献。编辑思想与其他学科思想有相同之处也有独特之点。相同之处表现为思想为个人所独有,类似于哲学思想一样,通过著述的形式发表,只要是出版的作品,无论作者本人是不是编辑家都可以表现作品出版的编辑思想;不同之处是编辑家本人的作品,或自己的著述或对自己作品的编辑都可直接体现和反映本人的编辑思想。
图书经编辑出版传播于社会,只要经过编辑出版过程,编辑思想就会渗透于图书之中,并不以时代来区别是否有思想。换言之,各时期的作品除个性外一定有共性。个性或共性都能反映编辑思想。“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的编辑思想成就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垂劝诫,示后世”的标准又在欧阳修《新唐书》《新五代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人均为北宋史学家,在政治上的资鉴功能和道德上的教化作用可谓异曲同工。
图书因类型不同在内容组织与编辑方法上亦不同,不同类型的图书均有鲜明的编辑思想。如类书的编纂自三国魏至清末,历时1500多年。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其他相关工具书记载,成书达六七百种之多,现存三百种左右。自《皇览》后,历代帝王相继仿效,纂修之风渐起。六朝人所撰类书,总数约在三千卷以上,如南齐萧子良的《四部要略》(1000卷);梁刘杳的《寿光书苑》(200卷);唐代欧阳询等奉敕撰的《艺文类聚》(100卷),徐坚等撰的《初学记》(30卷),白居易撰的《六帖》(30卷);明代《永乐大典》(22877卷);清代《渊鉴类函》(450卷),《骈字类编》(240卷),《分类字锦》(64卷),《子史精华》(160卷),《佩文韵府》(443卷),《古今图书集成》(10000卷)……这些著作尽管编辑目的不同,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反映出鲜明的立类思想和“以类相从”的编排思想。
其三,各时期颁布的文化传播、图书出版规章制度。编辑思想的实现,体现为成文法之法典及其他各种文化出版、学术活动制度中,对其考察有助于编辑思想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极一时,佛典的翻译、整理和注释活动都十分活跃,较有影响的“成实”学派和“三论宗”学派均有其代表性的著作,如《成实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均颇有影响。佛教文化的创造与传播,与这一时期文化传播政策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梁武帝带头信奉佛教、阐扬佛理,甚至多次“幸寺舍身”,带动了佛经典籍编译的兴盛。
明代的“制书”也很有特色。何谓制书?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3]自周代开始,制书本是历代皇帝颁布命令和法律制度的文件,但在明代书目中它被单独列类,且位于目录之首,分明显示出皇权的威严和“敬天、忠君、孝亲”鲜明的编辑思想。
外在环境影响了图书文化,从编辑出版的具体制度、内容与方法中都可以找到编辑思想发展的轨迹。
其四,有助于了解时代背景及时代意识的其他学科著述。即可以体现过去、当时及其后的时代状况。
如文学作品,既是著述的一种类型,也是编辑的对象。文学作品的内容对社会现象栩栩如生的刻画,可以供我们了解时代背景,分析编辑意识产生的土壤,理解编辑思想的导向或制约作用。作家冯梦龙、凌濛初所处的明代,商品经济已经十分繁荣,为了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的需要,一批作家兼编辑出版家对前人著述加以搜集整理,给予评赞批注。他们二人分别编辑出版了“三言”“二拍”,这些涉及男女情爱、家庭矛盾、官僚生活、神仙怪异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市民喜爱,也是对晚明市井文化的真实摄取和生动描摹。“三言”“二拍”是编辑的作品,也是明代其他出版物的时代背景。
综上,研究个人编辑思想的资料和研究时代编辑思想的资料都可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起推动作用。
中国编辑思想史以各时期国人围绕编辑出版活动而提出的各种思想、观念、主张及其编辑出版行为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与中国编辑史、中国出版史、中国印刷史等关于编辑出版史的其他分支学科区别开来,而且也与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新闻思想史、中国学术思想史等各种专门思想史区别开来。因为各专门思想史的研究内容是由它们所属的分支学科(如中国经济史、中国新闻史、中国学术史等)的研究内容决定的,它们所属的分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明显区别的。因此,有必要明确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以开展并深化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
二是明确中国编辑思想史与中国编辑史、中国出版史、中国印刷史等其他有关编辑出版史分支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编辑史、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印刷史是与中国编辑思想史关系最为密切的三门主要学科。它们的共性表现在:均围绕编辑出版活动而展开;均以时展为序;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有编辑就有出版,有出版就要有印刷,出版造就了编辑,促进了印刷发展,印刷技术与出版活动也集中展示、反映、体现了编辑的智慧与思想。三者之间有分工:编辑史侧重于编辑及编辑活动的研究,出版史重点围绕出版事业和出版活动而展开,印刷史则是专门针对印刷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分析与探索。那么,编辑思想史呢?编辑思想史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是编辑活动开展缘由的历程,是承上启下的发展。编辑思想是出版的目的和指导原则,是为什么要印刷、怎样印刷、印刷要达到何种效果的追根溯源。编辑思想史与编辑史的关系更近一些。它们都属于编辑学的范畴,古代文献整理、书目编制和文字校订等丰富的文化创构活动构成了共同研究的基础,但编辑思想史是在对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后落脚于意识的、观念的、认识的层次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编辑史则是在史料分析后落脚于现实的、具体的、物质的层次上,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三是明确它与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新闻思想史、中国学术思想史等其他专门思想史的联系与区别。
同是思想史,不同学科的思想史因学科性质的差异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很不相同。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等专门思想史都有不同的研究领域。彼此的联系由思想而生,都是从一个侧面考察人类社会的思想遗产。既有思想牵连不可分割的相似性,又有思想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丰富、复杂的关联性。彼此的区别因某一相对独立的领域而隔离。经济思想史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思想,新闻思想史是从新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思想,而编辑思想史则是从编辑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编辑思想。倘若从经济学或新闻学的角度考察,亦或有些内容可属于经济思想史、社会思想史的研究领域,然而并不矛盾,也可作为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内容。各个专门学科思想史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也有着各自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中应该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编辑大家(或称主要编辑家)思想与普通编辑出版活动者思想的关系。在编辑出版活动中,编辑大家引导编辑出版活动方向,主宰时代编辑出版主流,其编辑作品成为时代出版主旋律。在编辑思想史研究中,要重视编辑大家的思想,至少应以编辑大家的思想为研究的切入点,如孔子、刘向、刘歆、刘知几、郑樵、章学诚、司马迁、班固、道安、杜佑、朱熹、袁枢、黄宗羲、皇甫谧、贾思勰、王怀隐、唐慎微、王祯等人。因为与普通出版活动者比较,编辑大家作为社会出版精英,对于各时期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有更敏感和更深切的感受,更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编辑大家的思想往往是一般编辑出版思想和动向最集中、最典型的反映,是它们的浓缩体。这也是编辑大家的思想所以能影响出版潮流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重视普通出版活动者的编辑思想,尤其要重视普通出版活动者的思想对编辑大家思想的影响。实际上编辑大家的思想和普通出版活动者的思想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同时,在研究编辑大家的思想时,还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编辑大家生活的时代和生存状态的研究,加强对编辑大家的思想是通过何种方式和渠道影响编辑出版业、影响社会,从而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研究。
二是要处理好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的关系。中国编辑思想史是编辑理论与编辑出版实践的有机结合。就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往往是思想理论超前,社会实践滞后。就编辑思想家个人来看,编辑实践落后于思想理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所以在研究中国编辑思想史时,应该把编辑理论与编辑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了解编辑家们说了些什么,还要看他们做了些什么。只有如此,才能对编辑思想做出合乎历史事实的客观评价。
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既要将编辑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又要联系编辑出版业的实践,从出版作品成果中进行概括和解说,找出思想理论与编辑实践的内在关联,从而不仅理解昨天,也为今天的进步和明天的发展提供接续点。
注 释
[1]朱熹.论语集注·述而[M].济南:齐鲁书社,1992:61
[2]司马迁撰;郭逸,郭曼标点.史记·管晏列传第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487
关键词:思想政治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59-01
企业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实现企业预期任务和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汲取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继承和发扬“抓点带面、谈心活动、典型激励、理论教育、寓教于乐”等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同时结合变化了的形势、环境、任务、对象,赋予新的内容,在创新与超越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1 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
就目前来看,员工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结合队伍实际,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手段,把深层次上的思想问题说清楚,讲明白,能理解。
1.1 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立足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为己任,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价值观念教育,形式任务教育,把思想凝聚到岗位工作上,引导到企业持续发展上,想方设法让员工把思想变为行动,理想变为现实。
1.2 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当前要着重抓好员工短期心态的调整,特别是针对当前奖金下调实际,深入班组,面对面地进行释疑解惑,帮助分析经济形势,细算经济收入账,讲清国企优势,化解不满情绪。共性矛盾问题通力解决好,个性问题及早处理好,通过积极的工作力求取得满意效果。
1.3 抓住稳定工作的重点群体
当前全厂能否保持稳定,很大程度取决于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这一群体,他们在经历改革带来的阵痛之后,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地位上的失落、生活上的拮据以及子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思想情绪不稳定,特别是作为游离于企业组织的特殊管理对象,加大了思想工作的难度。面对这一群体,必须摸索适用的方式方法,大小道理一起讲,软硬兼施一起上,畅通信息渠道,掌握思想动向,及时做好重点人的疏导工作,依据政策认真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企业没有忘记他们,仍然关注、关心、关爱着他们。
2 活化载体,增强时效性
随着世界金融风暴潮对企业的影响,企业不同群体中的各种诉求问题随时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及时认真解决好,就可能引发大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运用有效载体,发挥思想政治优势,防患于未然。
2.1 用好安全平稳发电供热的载体
依据企业发展过程中宏观和微观形势判断和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向员工讲清形势任务,讲清质量标准,讲清自己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增强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勇气,迎接困难的信念和决心,鼓足员工的斗志与干劲。
2.2 用活企业网络信息平台的载体
利用网络信息快捷方便的优势,拓展思想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利用企业网,搭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探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直接化、大众化。党群相关部门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着手优化现有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筹划、设计、上传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网络成为广大员工自觉接受教育的良师益友。
2.3 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顾此失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载体,以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员工信心问题,用企业文化建设解决员工理念问题,二者有机结合必将产生良好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跟踪问效,增强连续性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是思想政治工作总的要求。当前企业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我们认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党政工团齐抓共做,突出“做”字,意义和效果则会不同。
3.1 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
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在实践中提高规律性认识,有的放矢作好员工工作,能更好地凝聚队伍,鼓舞士气,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3.2 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奉献意识,而行政手段通过利益调整、利益驱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手段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启发引导员工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自觉主动为企业献计出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把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与行政手段有效结合,能够实现转化员工思想、培育员工潜质、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3.3 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
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良性运行,必须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应对机制。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以科学决策、动力激发、计划实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机制,以应急反应、信息反馈、跟踪疏导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干预机制,以考核制度、考核标准、奖惩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以目标管理、工作程序、内部调控为主要内容的党政工团协作机制。抓好机制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不是流于形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常抓常新的事业,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立足企业员工实际,实践创新,求真务实,不断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细微之处,才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云忠.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J].科技资讯,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