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实训收获和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电子技术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对放大和整流电路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虽然曾经也做过简单的单管收音机,但与这次的相比,无论从原理还是实际操作上来讲那都只能算小儿科。
2.对焊接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对焊接程序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熟悉了焊接的方法技巧。看着我们的焊点从最初的惨不忍睹到最后的爱不释手真的很有成就感。
3.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一开始的盲目行动,我们犯了很多低级的错误,比如一开始居然把元件焊在了印制板的反面,先焊了集成块等等。随着实践的进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事前分析规划的重要性,相信这是没有进行过这种实践活动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4.对动手能力有很大提高,也认识到了所见和所做的差距,尤其是当我们满头大汗颤颤抖抖焊集成块时,才知道原来保持抓烙铁的手不抖都是很难的。
5.对电子产品的调试纠错有了更多的经验。我们的收音机制作真的可谓命途多舛,第一次接通电源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们才一点点分析,检查每一个焊点,分析电路板的接线,最终完美解决了问题。
6.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抓烙铁的是一只手,可是后面有许多个头脑在指挥和支持着,大家一起分析电路图,一起解决我们面前的每一个难题。
实践心得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践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收音机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焊盘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
三、实践课程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很多实用的东西,通过组装一个光控报警电路让我们将在课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电路的组成以及一些电路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其正常工作的检测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得到延伸以及拓展。不仅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也同时深化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了解,以及运用。真正的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找寻问题的所在,并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去解释,与同学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我学会了基本的焊接技术,电路的检测与调试,知道了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我们还学会了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知道了整机的装配工艺,这些都我们的培养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这在我们以后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硬件中应该也是很有用的
通过了电子电工实训,我确实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的视野。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增强了我的动手打操作的能力。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帮家里安装一个开关控制电路,由于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够强,结果把电路接成短路,还好因为电路原先装有保险丝,才没有造大的安全事故。而通过这一次的电子电工实训,我就掌握了比日光灯电路安装更标准的电路,学会了许多。也学习了一些低压电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其规格、型号及使用的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整合教材;反思;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46-01
笔者一直从事技工学校电工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下面以《普通线路电梯的调试》教学为例,就项目教学法如何应用在电工专业课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
一、整合教材,学生参与准备教具
本项目的选题并非来源于教材,因此,笔者决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整合实训项目。本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即把专业能力构建于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引导,任务来驱动,通过行动而学习,笔者选择和序化了教学内容。学生代表采购回元器件后,进入项目的重点:电路图识读、画布局图、元器件清点识别检测与成型、继电器布局、接线制作与检测、电路调试、故障排除,功能实现,然后利用通电试运行巩固原理、产品展示与质量评价。注重了方法能力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个人能力目标(自信心、责任心)、专业能力目标(电工产品的装配调试能力)等四大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些能力的培养既符合当今社会机电行业对电工专业学生的要求,也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和“做中教”,学生动手能力得以很大的提高,专业技能得以展示。
二、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分工合作
本项目笔者利用普通电梯图片、实物导入新课,要求学生在实训中领会“项目就是产品”,学生明确实训目标,反思以前的实训项目中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师解读任务书后,由9个小组每组任意选派一名学生(共9人)上台按照教师要求合作演示样品普通电梯的功能,而后学生根据任务书进行读图、检测、布局、制作、调试、故障检测、质量评价、评后感想。本项目充分应用了实训室的各仪器设备(多媒体、电工实训台、万用表、电梯训练装置等),教学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参与度高,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较好达到。为了便于实训操作,课前安排学生从普通电梯样品8个按钮处分别用细长导线并联接出8个按键,并编好号,果然,操作方便,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在电路的检测和调试中,用时较长,但每小组的三个成员能分工合作,完成测试,做好记录。对检测中出现的故障基本能找到故障部位,予以排除。每组的三个成员笔者都按好中差精心搭配,利用帮带的方法,课前先点拨动手优秀的学生,再让优秀的学生辅导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基本完成每个子项目的实训内容。这种方式让老师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和巡回指导,而且同龄人教同龄人,学生很容易接受,还方便在讨论中进步,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本项目是按照课程表每次2课时进行,学生时间把握不够好,熟练程度不一,制作进度不一,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依赖性较强,学生对电路的检测、调试、排除故障用时较长,展示作品时质量评价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强。
本课程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购买项目实训中用到的电工产品元器件,专业课教师必须提前做好计划,笔者感觉到在开学后由专业课教师或班主任收实训费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便于实训项目的开展。另外,笔者在广东某知名企业教学实践时,企业人事经理说过:一味强调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成为企业生产一线“全能员(物料员、装配工、焊接工、调试工、检验员、维修工)”,而不把企业的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理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达不到企业要求,用人单位是不愿意接受的。笔者认为:7S管理理念,不仅要渗透给学生,教师每个人也都要达成共识,老师、学生都成为7S的传播者,例如:教师上课、办公、开会、乃至就餐完毕,每人随手把自己坐过的凳子搬回原位,仅仅举手之劳,在离开教室、办公室、会场、餐厅时,映入眼帘的凳子不再是乱七八糟的模样,而是整齐有序的摆放,而且给打扫卫生的人减轻了不少工作量。
实践证明:教师在电工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法非常合适,创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做中教”。笔者建议中等职来教育在今后对于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专业课其教材都选用项目教程。学生能在项目教学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就业的技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刘灿涛.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工教学实验.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年第5期.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王晓刚(1970-),男,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系,讲师;夏洪永(1963-),男,重庆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自动化工程系系副主任,副教授。(重庆 400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重庆化工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1-KT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67-02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大量的深层次问题,学生在校时间通常只有两年多,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的矛盾较本科院校更为突出。部分院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大量压缩基础实验课的时间,如电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的实验和实训。笔者认为“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是电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桥梁。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动化工程系从2007年开始,大力推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其中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研究和开发,在此笔者有几点感想,以期能与同行进行交流。
一、构建思路
我们认为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操作模式应该是“知识学习应用于实践、技能培养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理念。即一方面该课程可为后续课程的基本能力提供服务,同时又要展现“电工技术”课程本身的应用实践能力。根据这种设想,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设计也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目前,教学仪器公司的实验装置水平发展很快,自动化程度很高,学生实验时通常只需要连几根线、按下开关、读出仪表数据就可以,得不到具体的锻炼。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实训装置,使学生能由了解什么、熟悉什么、掌握什么转变成为会做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我院自动化系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为例,这两门课程许多知识和技能都与电工技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2012年我院自动化系又新开设了三个高职专业(工业网络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也会在这些专业的学习中起到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装置总体设计构建
为了让学生在训练时能全员参与,以及要放置测试仪器、设备和电脑,我们将装置设计为工作台的样式,即要有足够的空间。挂板式分层型模块化结构共五类,分别是电源模块、信号源模块、电路板模块、测量仪表模块、保护装置模块。该装置应具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安全灵活、运行可靠、管理科学(实验准备工作量的简化)等特点。
三、装置结构体系构建
根据我院自编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讲义,现对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构建框架进行简要介绍。
1.挂板的初步设计及要求
(1)电源模块——应具有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交流电源为380V和220V。直流电源的可调范围为0~30V,多路并且带负载能力要强,安全性能可靠。
(2)信号源模块——能提供正弦、方波、三角波函数信号,信号源稳定、可靠。例如我院自编实验讲义“电容和电感特性研究”实验,如图1、图2所示,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讨论“电容通高频阻低频,电感通低频阻高频”,需要交流的信号源性能可靠、稳定,否则实验效果会非常不理想。
(3)测量仪表模块——仪表块数要多,主要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又分交流和直流两种类型,且以数字式为主(具有多档位转换功能),指针式为辅。并配有高灵敏度检流计。例如我院实验讲义“指定电流的分配”,需要4块直流电流表,如图3所示。
(4)电路板模块——有两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将各类元器件固定在模块电路板上,要求元器件种类多、规格齐全(如一般电阻除阻值,不同功率的电阻也应多配置),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排列,比如器件应排列均匀、横平竖直、同种类型集中在一起,可调元器件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调节的方便程度。另一种想法是将所有的器件(除可调器件外),存放在有许多格子的透明塑料小箱中,根据实验需要学生可自行选取和选配器件,再根据工艺要求插在模块电路板的插孔上。通过实践发现两种办法各有千秋。前者实验中学生操作相对简单,节省实验时间,但对元器件的熟悉程度相对较弱。后者实验中学生操作相对复杂(特别是元器件的选取),容易出错,实验时间较长,器件容易丢失,但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对器件的种类、性能、规格非常熟悉,也非常清楚如何将实验顺利进行和少走弯路,这种办法更符合我们倡导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操作模式。
我院自编的讲义“验证叠加定理实验”采用的是T型电阻网络电路,如图4所示。元件是6个200Ω及3个100Ω的电阻,并需要4个逻辑开关。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在透明塑料小箱中可选择不同功率、不同体积、不同样式的电阻,也就是学生自己配置。同样,图3所示的电路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和配置电阻。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学生知道了实验时该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做了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很快。
2.装置安全措施
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的安全措施尤为重要。学生在进行实验实训时,特别是才开始的阶段,对人身及设施的安全危险最大。本装置可调交流电源输出处设有过流保护技术,相间、线间过电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动保护,面板配有交流三相电压表,通过切换开关分别指示三相电网电压和三相调压输出电压。装置具有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电流型和电压型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空气开关)功能,安全性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实验连接线及插孔采用不同的结构,使用安全、可靠、防触电。
3.装置功能特点
该装置没有过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甚至有些“老土”,其主要是用于实验操作,反映电领域初学者实验实训的学习过程和训练过程,而非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当然,这不是否认高等职业教育不需要科学研究,而是电类专业基础实验课有自身的特殊性,实验实训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设计性,发挥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该装置配有大量的元器件(上千个)插孔和测试仪表,供学生选择和使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电的认识和认知,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电的理解和应用把握的能力。
4.装置实验实训讲义(部分)
一是能完成“电工基础”、“电工学”、“电路分析”中电路连接、参数测试、叠加、谐振、选频、过渡过程、单相、三相、日光灯、变压器等基础实验。二是基础实验项目见表1。
表1 电工技术基础实验实训项目内容
模块一 直流电路测量及应用 模块二 交流电路测量及应用
任务一?电路的连接及参数测试
任务二?电阻的连接及配置
任务三?指定电压和电流的分配
任务四?电位及电路状态讨论和应用
任务五?直流电桥电路的应用
任务六?T型电阻网络的应用 任务一?交流电的测量
任务二?电容和电感特性应用
任务三?RC选频网络的应用
任务四?日光灯电路能量需求最小化
任务五?三相负载电路工作状况讨论
任务六?变压器的认识及应用
任务七?微分和积分电路的应用
四、装置使用效果
由于受到学院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成套的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装置,我们利用学院自动化系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台是20多年以前的老实验台,电路板使用的是面包板,实验管理人员实验前准备实验器材,实验后再收整。在这样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实验教学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反映,原来的实验课是以实验教师为主体,现在的操作方式及装置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中学生可以认真思考,即使元件选错了,也感到是一种“幸福”,并不计较设备的好坏,真正体会到了实验教学的快乐和意义。
五、总结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教学特别是基础实验教学有许多困惑和难点。同时社会又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这种形势下,迫使我们进行深刻思考:专业基础实验课的作用究竟在哪?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操作模式应该是什么?本文是探索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课的路径之一。该装置的构建及思路虽然还不完善,但只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我们的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各类电工工具、仪器、仪表,掌握常用高低压元器件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供电设备的电气线路、各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维修技术,掌握自动控制系统与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技能。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一、课程性质
机床线路故障检修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训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机床线路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如主电路部分、主轴线路部分、进给线路部分、变速线路部分、快速移动线路部分和辅助线路部分等。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动脑、勤思考,注重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统一。
二、学情分析
机床线路故障检修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必修课,它是建立在学生已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电工仪表与测量、电机和机械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是对这些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任何一门课的欠缺都会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障碍。中职学生由于初中知识底子薄,自制力差,理解力低,学习兴趣不高。成为中职学生后,依旧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抵触心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但是对实训课还是抱有一定的兴趣,有想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基于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积极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动手能力,从实训中找到乐趣。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项目教学的方法,以W生为主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欲望与激情。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操作,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要求是掌握4个常见的机床线路,它们是CA6140车床线路、Z3040摇臂钻床线路、W62X万能铣床线路和T68镗床线路,共分了4个项目,4周进行,每个项目都有一个系统的流程。以CA640车床线路为例:
一是组织学生去机加工车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机床进行操作,熟练车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了解车床的各种工作状态和操作方法;
二是参照CA6140车床原理图,熟悉电器的位置图和接线图以及各器件的实际位置和走线情况;
三是分解CA6140车床原理图,可把线路分成主电路、控制线路和辅助线路,其中控制线路又可以分成主轴电动机部分、冷却泵电动机和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细化原理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是学生观摩检修,在CA6140车床教学仪器上人为设置自然故障点,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有可能出现的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修,直至故障排除;
五是学生分组练习,人为设置若干个自然故障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是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涉及所有本机床的相关知识,其中故障检修是重点;
在项目教学进行之前,学生应该明确每个项目实训的目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系统学习,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教学大纲项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展望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做到无缝对接,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学生,将企业的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企业工作的适应力。
五、小结
一、深钻教材,潜心研究,精通专业
作为一名线路专业课教师,必须深研本专业,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版式的教材,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把复杂知识讲简单,才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有滋有味,才能把握线路教材的整个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可以灵活设计实训计划和编写实训手册,并实施实训工作。例1:要讲清三极管的放大机理,就一定得先清楚PN结的机理、三极管内载流子的运动机理,和三极管内两个PN结的偏置;例2:要讲清运算放大器,就得先深研各种差分放大电路及基单端输出和多级差分放大电路的集成电路;例3:要讲清多级放大电路后级输入电阻对前级输出信号的有效利用率,就必须弄清电压源对外电路电阻的供压变化问题。以上所列问题如不深钻专业是很难给学生讲清的,讲不清则学生心浑,心浑则存疑,不信教师,抵触,及至对线路课失去兴趣!相反,讲清了,学生心清,清则不难,兴趣自然高涨。
二、重视实训,注重操作,努力把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线路理论课讲得再好,对学生来说还是显得枯燥。学生最喜欢的是实训,因而应根据线路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自行编排实训手册,指导学生上好每节实训课。例1:学生学习数字电路部分时,对各种门电路的内部复杂电路可能理解有限,但对门电路的逻辑性能完全可以通过实训简单得出。例2: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内部PN结与外电场作用及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可能学生不易理解,但用万用表判定二极管的极性和用电流表观查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学生却可以很容易做到。例3:学生对三极管放大机理很难理解,但让学生连接一个单管单极放大电路,并用两只毫安表测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且观察基极电流变化对集电极电流的影响,从而得出三极管对电流具有放大性比较容易。通过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实训课的重大意义:1.它不仅能使学生提高操作技能,还可以通过操作,获取珍贵的感性认识;2.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训,可以淡化线路专业理论,极大简化线路课的难度,从而使学生避难就易,学有所得。
三、重视课余辅导,指导学生制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职业中学的线路课是一门非常实用的专业课,在教学工作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物点,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制作活动:例1:职中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自行焊接简单的门铃、音乐盒。焊接音乐盒的好处是能看见彩灯、能听见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例2:职中二年级的学生可以修理一些家用电器,比如手机充电稳压器、热水器、电风扇等。当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电子知识修好了损坏了的家电,那种内心的自豪,那种内心的喜悦,那种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替代的自觉萌发的一种深深的对线路课的兴趣。例3:当职中生步入
三年级的时候,其专业知识已相对比较扎实,可指导其调试组装收音机、电视机等较复杂的电器,并可引导学生
自行拆分组装一些有创意的小制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培养一大批技能过硬的线路迷,他们可使线路教学充满活力,他们是线路学习的领头羊!他们就业后可能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四、教师本身须加强相关联专业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以利教学、辅导
作为一名线路专业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相关联专业知识,如电工、电力拖动,以及一些必要的高级数学知识和数控加工知识。因为我们不论是在辅导学生学习,还是指导学生课外制作,都会经常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比如线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电工中讲到的电流源和电压源,利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做单管放大电路负载线时需用到数学函数图象,修理电风扇需用到电力拖动知识,开展科技制作活动需自制一些零件得用到数控加工知识。一名优秀的线路教师就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高超的辅导、指导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职业人才。学生学到了真本领,其内必迸发出的对教师的敬重和对更多线路知识的学习渴望是学习的最大原动力。
五、利用实习、观摩等拓宽视野,跟进先进设备,改进教学观念和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机电技术;教学改革
0 前言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近几年我校在自己的品牌专业――机电技术专业中做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开展“一体化教学”的试点。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在构建教学体系时,针对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联系薄弱的现状,突出和强化以一体化教学为主导,以项目教学为主线,拓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校的机电技术专业目前在校学生总数超过2000人,学院针对该专业已与神华集团、西延铁路集团、中铁集团、中铁电气化工程公司等多家铁路企业和部分地方企业形成了长期的用工合作关系,经过认真地调研论证,我们确定该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立足铁路、面向社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机电技术方面的技能型员工。”
2 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根据机电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就业特点,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该目标体系的两个支撑点,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了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联系,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化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合并。
2.1 确定专业的岗位需求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因学院前身是铁路司机学校,主要培养铁路机车和车辆等专业的技术工人,现绝大多数毕业学生会走向铁路系统就业。因此学院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是铁路大型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铁路电气自动化建设等。
2.2 确定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体系
根据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和市场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子目标。其中基本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钳工技能、电工技能、机械加工制造基础等。专业技能包括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维修等技能,是学生在社会职业中直接应用的技能。职业素养是通过综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锻炼学生从日常生活到岗位相关的各种活动中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这些子目标根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核心技术、常用技术和周边技术三类,根据子目标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构建既科学合理又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一体化教学目标体系。
3 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3.1 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依据的单一讲授模式,转变为贴合实训内容、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一体化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部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内容,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单位缩短磨合期。
3.2 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依据机电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将实训分为电工基础实训、钳工基础实训、机械加工基础实训、电机与拖动专项实训、电气自动化与PLC专项实训、机械维修专项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项实训等。实施中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校外实习内容体系
我校采取三年(或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近几年由专业老师带队,安排学生分别到陕汽集团下属企业、苏州某电子企业、金德管业等几家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院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4 技能与方法的拓展
方法能力的拓展:教学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组织学生对典型机电设备进行系统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以此促进学生掌握资料查阅方法、电气元件的选择、设备选型、说明书的撰写、工艺书撰写等一系列能力和方法,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的拓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内容涉及钳工技能、计算机操作、电工和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组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已获得多项好成绩。同时学生在拓展训练和竞赛活动中,也接受着全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锻炼。
3.5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的改革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和评价上。教学考试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促一体化教学质量提高。
4 相关的师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体系应包含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以及具有一体化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4.1 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院间进行定期交流,每年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也聘请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4.2 完善实训基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教学计划;“双师型”教师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工维修专业的必修课,很多带过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学生确实是不爱学,教学效果难以提高。为此我们成立课程课改小组下决心来攻克这一难题,进行一次创新与实践活动。任何一次教学创新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讨,我们收获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
一、创新思路的确立
创新要怎么新怎么创?通过就业形式分析,企业信息收集,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反馈,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则是关键。我们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1.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训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2.教学手段的一体化。我们通过模型展示、实物讲解、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枯燥的灌输,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可以理解。
3.教学环境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企业式培训不同,它的教学环境不是工厂的车间。要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有一个既能进行理论授课也能进行技能实训的场所。这既是对专业课教学环境的一种创新,更是落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
4.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根据职业院校的培养特点,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又要有对实训技能的考核。所以,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分开分别进行考核,督促每个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实训技能,实现“理论促实践,实践促理论”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性的教学计划制订
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是关键。为此我们根据“一体化教学”的思想,制订了一份“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制订好的教学计划。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要求每个老师做出书面的记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主要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
1.精简教学内容。由于课程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在160学时内将所有内容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精简教学内容。在不影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讲清生产实际意义,尽量不作枯燥的公式推演,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防止无用的死记硬背。同时也要考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电机最新的发展动态、科研成果和相关内容传授给学生,改变过去讲稿几年不变的教学现象,推进电机教学模式的创新。
2.加强实训教学。传统的电机教学,沿用了“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混在一起,传统观念加上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使得实验一直处于薄弱的地位,限制了实验教学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的时候,在某些章节上设计了一些实训课题,另外,我们还把维修电工基本技能中电机变压器部分的实训课题引入电机教学中。这样虽然教学实训的课时在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在减少,但是这种减少是建立在理论和实践并用基础上,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锻炼实际运用能力,避免了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的脱节。
三、创新活动的效果分析
本次的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1.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结合启发性教学思想,利用学导式教学、自学辅导式教学、问题探索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的改变。
2.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创新活动中我们提倡“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组织灵活化”,并付诸实践,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教学场所的转变。把教学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到一体化的教学,实现了由“固定教室、走到集体授课”向“实训室”的转变。当然后期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进一步建立“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中心”,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的一体化教学要求。
四、创新活动所面临的新要求
通过本次创新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要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深入的要求。
1.配备完善的实训设备,建立“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中心”。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期待有条件配备完善的实训设备,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中心”。也可以借助其他一些方式来满足我们的一体化教学需求,比如,校企合作,将工厂或公司需要完成的小项目搬到学校来由学生完成,一方面解决了工厂或公司人手短缺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的设备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实训教学还应该大胆地把学生放到企业当中,学校与企业合作,达成协议,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合作企业当中实习,解决部分内容实训难题。
2.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无法开展。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如果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我们可以采用让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我们也可以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模块组,合理安排模块教师的搭配,使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总之,一体化教学要求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要再加大。
3.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不太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但也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已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我们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
4.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对学生的一体化评价不要只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堂课的表现、每一次作业的质量、每一个阶段的测试,通过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把每一次课的表现也列到学期总成绩的折算项里,很好地起到了控制课堂秩序、提高课堂质量的作用,使评价体系趋向更科学、更完善。
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感觉虽然基本完成了基础能力建设,但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范围深度、内涵建设等方面离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跻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行列,为学校进一步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强大动力。以下是学校进行示范校创建活动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借才引智,组建咨询专家团队
建设项目批复后,学校即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暨天津市源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由其组建咨询专家团队,对建设项目整体提供咨询,对建设子项目分别进行具体指导并且全程伴随,对重点建设专业的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全脱产(1学期)的系统强化培训,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囊支撑。
二、市场调研,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家指导下,学校组织专人深入10余家企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和对行业、企业专家的程序化访谈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与企业共同确定重点建设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结合、专业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零距离对接,推动教、学、做的统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更新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以往的校企合作一般仅限于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毕业生就业。按照示范校建设方案,通过“引厂入校”和“引校入厂”方式,学校与天津市源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北方药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市利丰汽车行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在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和汽车维修等专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实习降低实习消耗、企业实习降低生产成本。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生预先熟悉就业岗位,企业优先选择录用员工。按照“引厂入校,产学结合”的方针,深入开展校内生产实习工作,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促进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十二五”期末实现汽车修理、机械加工和电工电子等专业的“引厂入校”或外协加工的落实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逼真的、企业化的生产实习情境,走出与学校资源匹配的产学结合路子。
四、德业双修,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学校通过实施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两个专项培训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和产品研发,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进行拜国内知名职教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师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组织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两项竞赛,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师德教风和校园文化两项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为标准,对已有和新进师资加大培养力度。专业教师以一体化师资为目标、所有教师以创新课堂为目的,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实践和定期送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单位)轮修,切实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并从中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更多教师成为“专家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团结协作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深入开展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师生交流、同学交流、师生与社会交流等各种互动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和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创造的能力。使改革过程同时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普及过程,不断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专业发展的联系。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于个性地学习。
学校围绕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工学融合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加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体验式课堂教学、情景化专业训练、岗位性人才培养。其学习过程就是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教学场地包含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管理模仿企业,考核评价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业成果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学生提供具有企业氛围的教学环境。
六、育人优先,实行全员德育
指导思想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工作目标是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技能”、“会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德能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做法是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互动育人。着力加强学生的道德觉醒、道德约束的教育,承认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学习”;关键环节是定期进行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主流价值观对学生思想影响的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深层次需求,找到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影响他们发展的制约因素,有效开展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服务实现引领。
【关键词】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下面就结合我的亲身经历,就如何进行的专业课教学改革,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配合学校教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专业课教学与企业直接合作的效果还不太理想。为了让企业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来,2008年我校与美菱电器集团合作开办了首个“工学结合”试点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使专业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这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在机器的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技能方面,以及在协作交往、自学能力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岗位需要。我曾担任过工学结合班专业课教学任务,我感觉工学结合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理论内容和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问题,以及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横向联系问题。我校开办工学结合试点班是专业课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当然要使工学结合向深层次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国内大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专业理论教材呈现方式的创新
多数专业课教师在利用现有的教学媒体的意识方面还不够强,还不能灵活地把抽象的专业理论内容形象化的呈现给学生。在国内外一流的职教学校,都有丰富的教学媒体,教室大多配备幻灯机、实物投影仪、各种展示版、示教板、电脑网络以及一些专业的实验设备,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方面先我们一步。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是利用新技术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其最大特点是信息表达方式丰富性多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互动技术能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教学信息组合成教学课件,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使中职学生对抽象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立体感,这必将全面提高中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需要硬件的支持,最近几年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很大,新增多个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PLC实训室和数控机床等设备,计算机房也可也改造成电路仿真(EWB)室、电路设计与分析(EDA)室、虚拟工业控制器实验室等,完全可以满足每个在校班级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另外在软件方面,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开发或者购买一些适合中职教育的教学课件或辅助教学软件,以全新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最容易开展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类课程,如:办公软件、数据库、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语言等,在我校已经普及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一些设备运动类课程、抽象控制类课程以及检修类课程,多媒体课件应用较少,如:电工电子、矿山机械、齿轮结构、机床控制,数控加工、矿井维修、家电维修等。若上述课程都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虚拟互动教学,可以大大缩短教学课时,提高学习效率,对专业课教学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于实验实训课程,积极开展行动导向式教学,促进专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我校的行动导向式教学开展的还不够广泛。行动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由于行动导向教学重在培养人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很值得我们的中职教育借鉴。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师生双方的互动,其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等等。我校开设的多门专业课程如电工仪表、电工测量等都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下面以电控与PLC课程为例来说明如何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2008年,我校组建PLC实验室。在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与扶持下,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教研室大胆地进行了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尝试。PLC是电气控制专业的主修课,把项目教学法引入PLC实践教学,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对培养学生适应将来实际控制工作很有好处。项目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下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PLC教学项目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实施效果。
PLC教学项目的确立,既要符合职业实际,又要便于组织教学。恰当的选用教学项目,确定每个教学项目知识和技能的重点。首先,项目的内容要尽可能自然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
根据实践导向的教学理念,制定PLC专业的项目教学方案。⑴.重点培养学生在PLC安装接线、运行调试、故障维修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解决一定生产实际问题。注意将教学项目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建立PLC实践教学体系。⑵.要打破学科体系,从课程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析,对PLC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
根据PLC教学项目教学标准,对每个教学项目制定一套有效教学实施文件。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进行,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四、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促进专业课教学考核方法的创新
专业课教学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采用闭卷的理论考试。由于近年来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专业理论考试对学生们来说不是他们的强项,每到考试他们往往都是忙于应付,很难通过考试建立他们所学专业的自信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觉得作为教师不仅要根据中职特点来实施专业课教学,更应该大胆的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多采用寓教于乐的考试形式,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课内外作业、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平时测试以及最后的考试都应抓住该门课程特点。突破考试就是闭卷考试的束缚,积极开发诸如开卷考试、上机操作、写心得体会、做调查报告、搞项目小制作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力求通过创新考核方法来达到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最近几年我校在专业课考核形式变化很大,统考的课目越来越少,教师灵活考核的课目越来越多,这些新的考核形式也日益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五、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促进专业课教学管理的创新
职业学校对专业课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如何高效地对专业课教学进行有效管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多种检查机制来监控教学过程,提高专业课教学管理水平。首先是聘请校内外一些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专家进行跟班听课、评课、审查教案,及时提供专业课教改信息,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专任教师交换意见,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提高和成长。其次,是建立全员听课制度,撰写听课记录、反馈意见,全员参与教学督导。第三,经常开展学生管理人员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让他们也能参与评教,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改动力。
六、重视专业课师资培训,促进专业课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