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科学实验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验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实验研究

第1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一、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选择正确的指导策略

学生对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心和研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研究在不断变化中进行,有许多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要求教学设计作不断的调整和创新,特别是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对教师提出质疑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地呼吸。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策略对提高学生研究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激励学生的办法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兴趣。一般来说人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当学生在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中取得一些成绩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在一定的成就感中继续前进,而且这种动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营造特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积极实践,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营造特定情境,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从而可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营造特定的情境途径很多,如可通过“反常”的实验现象,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细节,通过媒体报道的一些事例,通过精心设计的某一问题,通过司空见惯的日常事例等。以科学实验营造特定的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科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可从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正确结论。

三、利用开放科学实验室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通过开放科学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内容,综合运用科学知识技能,选择科学有效和简捷的实验方法,周密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独立进行科学实验操作,仔细进行科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客观的记录实验过程和结论。教师作为主导,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且根据学生的申请开放实验室。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开放科学实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构思和设计实验能力、分析和表达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科学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进行研究性学生有着极大帮助。

四、科学实验在生活中的渗透

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活引来了实验,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学科学教师,知识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当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五、科学实验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

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开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开发。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一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0时”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于是表扬他的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机关报过程。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但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0时才等于90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猜想本不言对错(虽要依据),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第2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林小苹

总课题特邀语文等专家组

苏立康、崔峦、陈金明、伊道恩、张定远、钱梦龙、顾之川、孟素琴、吴立岗、许汉、周励群(排名不分先后)

立项背景

1984年,香港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十几年来,他一直与技术研发专家们共同商议软件更新换代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探讨项目持续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并秉承“益民利众”的理念,使纵横码服务于多元化的应用群体(如幼儿、少数民族、聋哑残障人士等),积累了许多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成功经验。

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潮州市昌黎路小学、绵德幼儿园率先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开始称纵横输入法教学实验),并取得可喜的成效。2006年7月28日,来自广东、广西、河南、贵州的百余名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长参加了教学实验师资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前,接受了来自四个省、市、自治区共63所学校的课题申报。2007年5月起,第二期《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接受了来自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十几个省的共58项子课题的申报… …一项凝聚着学术专家们研究理念和千百位教学实验教师探索热情的公益协助研究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百余所中小学开展。

项目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将纵横码的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汉语言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学习技能,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实验,研究具体可感的实验过程,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详实的数据,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整体研究在理论层面进行了探索,归纳了十项特点,特别是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150多个项目学校的实验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作为实践支持,初步得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智力发展和创造潜能”的结论。

2008年3月,在总课题组广州活动现场,中央电教馆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的领导,亲临实验现场调研,一个新的机遇使实验迈上了新的台阶,实验被列入国家课题BCA060016重点研究项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牵头,总课题组与九个省市电教馆合作,在约180所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教学校中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此期国家课题与总课题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成果共享。

总课题组成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组建于2005年。总课题组现有专家十五位,其中既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又有认知心理学专家梁宁建教授,有计算机信息编码专家钱培德、杨季文教授,还有信息技术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学前教育、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的专家。富有时代责任感和热情的专家研究团队,共同的理念和相互之间的默契,使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研究这项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持续发展。

课题立项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是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香港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专家组成总课题组的一项利国利民利教的公益性协作研究事业。

第一期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纵横汉字输入法教学实验(4省63校);第二期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教学实验课题研究(13省158校);第三期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17省303校);第四期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北京实验点学校延申、天津特别方案、特教特别方案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的研究、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阶段课题研究双轨并进同步发展。第一,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再次合作,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可继续成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新一轮课题实验单位。第二,由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而立项的公益群体协作研究重点课题,项目名称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时代优秀素养形成”。凡经2010年6月30日结题评估后获良好、优秀,并经过再次申报而获准的子课题单位,也可申报。

从未开展实验而有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提出申请,递交申报表。申报表将公布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资源库,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30日。

第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与、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特别合作项目,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快乐纵横数字体验”。

多轨并进,滚动发展,成果共享,奉献时代,造福未来。

研究宗旨

优秀语言能力与语文信息素养,是新型人才素养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将汉语言学科与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有机融合的创新学习方式。

潜心探索研究如何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的原理和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培育“高素质、高品格、高智慧”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是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课题实验的研究宗旨。

研究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逐步总结并形成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普遍规律和实践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快乐学习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揭示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纵横汉字输入法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促进其他学习群体潜能全面发展的特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开发基于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教与学的工具平台,协作开发具有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特色、可共享互通的软件资源。为实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样例。

本码特点

民族性特点;创新性特点;承传性特点;简易性特点;通用性特点;快捷性特点;高效性的特点;自主性特点;人文性特点;发展性特点。

操作定义

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培训与学习,能够改变对这一实验课题的表面认识,以科学的信息化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教与学优化设计理论等指导整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教师和学生能够领会和表述课题项目的定位、发展、宗旨、目标;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纵横码本码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纵横码的基本原理、规则,进行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并运用这种高效的信息化学习方式,进行不同类型的创新性学习。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子课题的选题假设,课题研究的设计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够根据选题设计的实验目标,选用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能够体现在愉快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特点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分段目标

1.实验起步阶段――学习强化技能阶段

完成对基本原理、常用规则及常用功能(笔形、单字、词组、简码)的掌握,实行计算机上机操作。

看打――文本输入。

选打――词语游戏。

想打――看图写话、看图作文、读后随笔。

2.研究初步阶段――促进能力发展阶段

课题实验研究与课程结合,进入常态教与学,根据总课题目标、子目标进入研究过程,探索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观察与调查相结合、定向与机遇相结合”等研究,探索纵横数字化学习如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各子题可进行结合实验目标的微观研究,例如:

看打──眼、脑、手协同并用的快速阅读。

选打──寓学于乐的游戏式词汇快速积累。

想打──看图作文读写结合促进思维流畅。

3.研究发展阶段――探索研究学习模式阶段

进一步探索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通过“个案与整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科学实验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验的过程,研究具有本单位特点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模式和可供借鉴参考的范例。

4.研究反馈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

教师和学生能够根据总课题制订的评估方案,根据子课题设计的评估策略开展实验研究的评估与反馈。

通过抽取与组织实验样本、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根据国家课题和总课题组的结题评审方案自行评审,并配合结题总结工作。

管理原则

课题实验科学性原则。

课题实验真实性原则。

课题实验实效性原则。

成果归属全体所有原则。

成果应用既独立又共享原则。

课题评估择优奖励原则。

选题指南

1.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教学实验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潜能发展的理论与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和潜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不同学习群体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实验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学习主体地位的研究。

… …

2.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促进学习者信息素养语文技能的提升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幼儿汉语字词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习者内隐学习能力开发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小学生识字过程及提高效率的研究。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优化促进小(中)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或扩大阅读量的研究。

… …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法、调研法为辅)。实验法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实验设计(要有实验假设,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要收集有关的信息和数据、案例。要对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以验证假设。行动研究法要注意五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选用什么研究方法,以什么方法为主,什么方法为辅,可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所选选题的具体情况而定。

本阶段要求进入常态教学、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形式。实验班应与常规班级一致,欢迎全校性开展。

提倡比较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可通过前测、中测与后测,进行纵向的前后比较;通过以下几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效性比较分析。

观察与调查相结合。

定向与机遇相结合。

个案与整体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子课题组织

建议每申报单位以单位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师、语文教师组成子课题管理小组开展实验研究。子课题每半年(6月30日前)递交一次中期实验研究报告,每一年(12月30日前)递交一次年度实验研究报告。中期实验研究报告主要由各省组织初步评审,总课题组秘书处抽查。年度实验研究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专家评审,两年为一期总结评估以综合评估方案进行评审。

对积极有效组织子题进行课题实验各省市组织机构,总课题组按原来模式给予奖励和支持。

申报方案

基本信息准确完整。

实验对象清晰明确。

实验比较同质均等。

条件基础扬长避短。

提出假设研究问题。

变量关系基本确立。

方法灵活内容充实。

预期效果突出有效。

奖励机制

经过申报并获批准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情况、参加总课题组征集组织的活动成绩和实验报告评估成绩,均可作为申报奖励的资格与材料。

奖励项目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组织管理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校长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先行探索研究示范点校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学习能手奖。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研究成果奖。

评奖以两年为一个周期。

预期成果

组织举办“优秀实验设计与课例”和“优秀课件学习软件”、 “创新学习”大奖赛或活动测试。

出版发表科研论文。

出版科研学术论著。

总结优秀成功案例。

发展纵横信息教学化学习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在线写作及评阅作文系统。

成果应用原则

子课题相对独立。

著作权限自主。

成果资源共享。

协作关系友好。

第3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关键词:探究性 科学实验 探索

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有目的地看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交流,选择核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如,对金属钠的一些性质的观察。取一块钠,看到钠是固体,用刀切钠的表皮时,感到钠较软;切去表皮后,看到钠的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当把一小块钠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听到嘶嘶声,看到钠浮在水面上,变成一个光亮的小球向烧杯的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并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还伴有一些小气泡;当手触摸烧杯时,感到发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觉,不仅观察到了钠的颜色、状态、硬度、溶解性等多方面的物理性质,而且还观察到了钠与水反应的变化过程。如体积变化情况,在水中的运动情况,产生气泡以及放热等现象。针对不同的实验课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以后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方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初步猜想和假设时,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猜想和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实验方法。常用的自然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排除法、理想实验法、定量测量法等。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尽快地发散思维,获得思维的最佳方法。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先按常规方法测定,然后破除常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要求实验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供自选,如①安培计量程(0~3A,0~0.6A);②伏特计量程(0~3V,0~15V);③滑动变阻器(2A,0~20);④待测Rx;⑤定值RO=10;⑥电键;⑦导线若干;⑧电池组(6V)。通过学生认真设计,合作交流,共设计了十几种方法,最后评选最佳实验,使学生的独创精神倍增。

三、运用变式手法,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索

初中科学实验主要有演示、测量、验证、探索四种形式,而又以前二者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偏重于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指导学生选取最佳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和交互式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初中科学中的某些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构都较为简单,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来观察自然科学现象、探索自然科学规律,通过自己的操作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如图(略),怎样才能使导体AB有感应电流产生,也就是使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由于这个实验获得成功的要点:一是K必须闭合,二是导体AB必须做切割磁感应线运动。如实验时学生不注意这两点,就容易导致失败,由此对磁场产生电流就会产生怀疑心理。在进取心驱动下,为探求正确的结论重做,甚至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获得成功,才会消除怀疑心理,较牢固地确信磁场能产生电流这一物理概念,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来讲,挫败则比成功更有意义。这个实验比教师单纯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2.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每个学生都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依据实验原理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当然设计性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确有较大难度,因此要注意选择一些构造、程序较为简单的实验,并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

3.学习探索性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科学知识的形成需要实验探索,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科学的探索实验和创造性思维的结晶。为此,教师除了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外,还可以选用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装置简单,看起来似真非真的实验。如,一架重6300牛顿的直升机匀速上升或停在空中的时候,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是多大(空气阻力不计)。设疑:直升机这么重,为何能静止在空中?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教师设计了小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实验前,先让学生猜疑:(1)当小漏斗口朝下,在它下方放一乒乓球,用嘴用力往下吹,多数学生认为乒乓球受到重力作用和嘴往下的吹力,乒乓球一定往下掉。(2)当小漏斗口朝上,用嘴用力往上吹,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又如何?多数学生认为往上跳,并让学生登台表演。结果均与学生的猜想不同。不管向上吹或向下吹,乒乓球均在小漏斗内做圆周运动,而且吹力越大,运转的越快。从而使学生悟出,由于直升机旋翼的转动,旋翼所产生的升力正好同自身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同一对平衡力作用,所以能够平稳地停在空中。这样从简到繁地引导,极有利于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形成。

四、总结结论验证假设,运用知识迁移深化认识

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假设。能使学生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发现”科学规律,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具体做法如下:1.开展专题性的课堂讨论,提出一些有争论的质疑的或者选一趣味性的问题。针对实验主要内容,让学生或自由讨论,或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从中找出最合适的答案。2.准备一些能一题多解,一例多用,学生容易“失误”的习题,动笔做一做,进一步打开思维,举一反三,深化课堂知识,使横的纵的联系有机的结合起来。3.教师归纳总结,根据课堂上得出的定义、规律、基本概念,学生讨论实验和提问中得出的结论,教师帮助列出容易记忆,简单明了的条文,提到记忆的高度,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五、注重课堂探究和课外活动结合

家庭实验和社会实践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设计,实施实验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课外实验可采用各种形式,如个人小实验,成立课外实验研究小组,组织物理游戏,物理实验报告会等。大力鼓励学生利用所学初中科学知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人人争当小实验家,小发明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初中科学,初中科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神秘感,增强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科学实验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科学》教科书、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吴永熙,张德启.《试论物理教育中的课题探究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50-53

第4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关键词】科学探究 实验教学 有效性策略

当前小学一线的科学教师受实验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制约着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师往往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设计好了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学生的实验探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展开实验活动。表面上看实验教学井井有条,而实质上学生实验探究是无效的。由于科学实验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实验探究中时常因计划准备不周、材料准备不足、实验操作失误等,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需多次反复研究,但教师往往因时间不足草草收场,影响了实验探究的效益。

科学课的实验大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根本没心思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也没有明白为什么实验,怎样实验,不关心做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只图动手快乐。一部分学生把实验材料当作玩具,偷偷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实验,有的学生干脆频繁地离开自己的小组,给别的小组去“助阵”。而一部分学生不动手,只是看着人家做,懒得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的看也不看。实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率低下,缺乏合作。

科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小学科学课大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去发现、理解、运用,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也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理清影响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究小学科学课高效实验教学的策略,提高课堂达成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习惯,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教学有效性效的前提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走进教室开始,让学生排着整体的队伍,准时到实验室,这是给学生一个信号,科学课是一堂严谨的课堂。科学实验是很费时间的,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对于探究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优势同学不愿听别人的发言,只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对是错,还是别人已经表达过的。弱势同学不想听,在别人发言时做小动作,根本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这两部分群体不解决好,课堂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明理先行,不间断修正,训练认真倾听是必须的项目。

让学生学会整理实验器材。一节课,两节课……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若哪个小组没有将材料整理就离开了,教师要有哪怕学生已经回到教室内,也要重新拉回整改的决心。长此以往,良好的实验习惯就能养成。

二、组建合理的实验小组,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实验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讲究科学合理的安排,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

1.组建合适的实验小组。科学实验分组要严格控制人数,一般采用4-6人小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让他们感受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的精神,初步形成小组的凝聚力。组建小组的时候不妨让学生自由组合,体现民主,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会组成一组,这无疑给小组顺利合作埋下伏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教师的策略。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的,需要老师耐心等待学生磨合。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小组明确分工,确定每个成员在实验操作中的任务,实行“责任制”,强调每个学生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追究相应学生的责任,让学生认识到合作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同时推行岗位轮换制,在多次活动中,每个同学不能不断重复同一角色,必须经常轮换,体验不同岗位上的不同辛劳,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避免同组成员推卸责任、互相指责。

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合理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有结构地呈现材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选取的实验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了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学生的研究材料,然后在三个瓶中装入不同量的水进行比较。实际上仅靠这样的材料设计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研究起来无从下手,也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直接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为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瓶子,利用这个瓶子来对比衡量水的多少。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从而更好地科学探究。这里增加的这个瓶子体现了知识建构的引导性,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给足时间和空间,拓展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探究需要时间。在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得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得留出出错误耽误的时间,得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来展开讨论。因此充足的时间成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操作时间,让学生实验操作中去感受科学的快乐,熟悉实验操作,认识实验器材,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中,用瓶中的气体来灭蜡烛的火焰,看起来很容易,而实际操作有难度,学生反复不能成功。如果教师就此结束教学,学生知道能灭火,但心存疑虑。必须给学生充足时间,由学生继续操作,直到找到技巧,原来气体要倒在蜡烛火焰的根部,才能灭火。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追求“小步走”,设计很多环节,一环紧扣一环,讲究水到渠成。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思考的时间被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狭小,创造性思维被扼杀。科学课堂必须给学生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探究,不要总是打断他们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实验的探究时间差,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五、扶放结合全程引领,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引领学生整个实验大致要经历: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小结反思。实验过程中要扶放结合,教师要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

1.引导学生实验活动前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和假设的过程,在猜想和质疑中把问题推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条理;在开启知识的大门时,学生的假设也变得更有悬念,更关注实验的过程,指向更明确了。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实验设计中,“推测蜡烛、橡皮、回形针、胡萝卜、铁螺帽……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是能做出自认为有“根据”的预测的,教师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根据”,学生思维参与下形成的假设,才不是科学性不强的揣测。

2.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制订计划就是“做什么”“怎么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具体做哪些工作呢?如进一步明确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法步骤等。为使探究活动更具目的性、计划性,我们把“做什么”的内容记录下来,想好了才能做。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提炼。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后的讨论和交流,让他们说说各自的看法,学生的见解未必全面、有效,但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信息得以整理、修正,见解更完善,步步向真理逼近。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中,讨论两者混合产生了什么气体,从比空气重、不助燃烧、能灭火等现象中能否得出就是二氧化碳?不行,还要阅读资料,学习科学家们是怎样判断的。既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做完实验,我们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有些实验能成功?为什么有些实验会失败?适当的反思有助于促进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分析,找到关键的问题再实验,再小结,在反思中学生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

六、激励导向的实验评价,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动力

激励性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实验评价对于学生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的实验评价要围绕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方法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进行评价,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包括对本小组与其他小组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补、互促,调动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小组实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用打分的形式,也可以用奖小红花的形式,以激励为目的。同时还要关注平时少言少语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讨论,多动手实验,及时肯定和鼓励进步,从而促进小组实验的高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维持学生实验的热情。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科学探究要真正做到有效有序,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活动来带动思维,用思维来改善活动;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从符合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要求出发,在实验操作、深入思考、教学组织等方面用心关注细节,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通过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实验的效应,凸现科学课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华.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四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1.

[2]秦晓钟.运用心理学效应让实验教学更为有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

[3]何美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

[4]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关键词 科学课 实验 兴趣 示范 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030-02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完整高效地上好科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兴趣入手,设计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趣,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那么学生们就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实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水与生命》一课的活动:观察水

给每个组准备了水。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水是什么样的?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方法最好,结论最准确。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他们有的端起烧杯用鼻子闻,有的把手放到水槽中触摸,有的用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兴趣盎然,他们把许多零散的知识经验调动和利用了起来。结果,绝大多数小组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师及时做出表扬。把学生从未知引进新知中,里面到底有多少奥秘,让学生在自己探究中获取。

二、演示实验,示范引导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像这样在试验中要注意的细节不胜枚举。科学不仅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更能培养学生时时注意细节问题,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有效的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并能从小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熏陶,耳濡目染。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优化教师演示实验,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当然,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尽量做到少而精。在准备充分,器具数量充足的条件下,应该多多开展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习惯,强化动手能力。

三、动手操作,体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案例和分析:《淀粉的踪迹》中有两个重要的实验,检验淀粉和淀粉与唾液混合的结果。我在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对淀粉这种物质的认识在实验后并没有多少提高,于是我开始思考改进实验的内容。我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淀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我选择了许多材料来检验——馒头、米饭、马铃薯、面条、薯条、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组检验不同食品的时候,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动植物观察类的应该利用童趣为支撑点。如:《蜗牛和蝗虫》中学生应该充分的观察这两种动物。为了达到“充分”的目的,我发给学生解剖器材,放大镜、蚊烟、火柴、水杯、树叶。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3个课时的充分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蜗牛原来不吃有蜡质的树叶,蝗虫和蜗牛也会游泳,蜗牛怕烟火,蝗虫不怕烟,怕火,蝗虫和蜗牛的壳很复杂。制作类的实验应该能玩得转。如:《风的观测》《做个小磁铁》《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性质的实验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玩耍,学中玩,玩中学,事半功倍。

四、捕捉信息,拓展延伸

第6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一、记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现状分析:

(一)记录内容广泛,种类多

从《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出版社的教材内容中很容易看出,小学科学课中的记录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的确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凤仙花、蚕宝宝”饲养过程中动植物的成长记录;“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实验记录;“观测云、温度、风向等”的信息收集记录以及其他的测量记录、调查记录、统计记录等等。学生要想完成这些探究记录,必须需要一定的探究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实验观察、统计分析、调查、测量等。

(二)科学记录随意无序,不受重视

科学记录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中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科学记录只是张“纸”,涂涂画画都很随意。在我们听课的时候,常会发现有的小组学生在记录时并没有按记录单的要求记;有的小组在记录时间花得很少;有的小组记录的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一致;更有甚者的面对记录单不知道该填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填写记录,导致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只有寥寥数语,汇报缺乏支撑。而且,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的科学记录做一些实质性的评价,只是上台汇报的个别学生展示了他们的成果而已。显然,这样的教育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宗旨。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科学课堂上探究活动中,小组内成员都是经过分工合作的,记录员是负责记录实验结果的,大多数同学将这一任务推给记录员一人,导致他们只参与实验过程,不理会实验的记录。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特别高,一到记录时便推三挡四,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轻信其他学生,记录员记错、记漏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其实,学生科学态度的不端正也是造成记录参与度不够的原因之一。

(四)探究记录价值难以体现

在一些课堂,记录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孩子们在本堂课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仅局限于孩子们汇报时的一刹那,在上完课后,就出现了“遗忘在课桌上的记录纸”,有的甚至进入了垃圾桶,于是记录信息就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整理及再利用,无法让记录成为我们学生和教师资料的积累,也就无法真正体现出记录的价值所在。我们不能否认学生在实验或观察这些具体活动中,在记录的那一刻,他们甚至产生思维的火花,但是教师如不想办法帮助学生保留,这些火花有可能像流星,一闪即逝。记录的价值就在于教师是否能将学生的科学记录转化成他们的思维内化的过程,即明确发现实验的现象。

(五)科学记录缺乏评价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学科评价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新课程实施,学科教学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现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单一的考试发展到多元评价。在科学课堂上,老师往往只重视科学信息是否记录了,并没有对信息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价,或者对学生的科学记录过程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这样教师就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记录水平,最终不能使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且评价方式太单一,应倡多人参与,可以是学生组内自评,互评,还可以通过家长参与记录评价,与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保持一致。

以上几点问题凸显了现阶段很多教师对科学记录的价值不明了这一问题。记录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每一个科学教师应该理清的问题。“记录”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书面呈现,清晰地体现着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成长足迹。因此,科学记录的独特价值不在于展示,而在于意义生成。也就是说,记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呈现某些信息,也不是为了归档供日后查阅,而是为了解释性理解,为了提出新的问题。它是实现师生共享共创、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引导学生自主科学记录的思考和建议

(一)“科学记录”,记录什么?

基于这样的任务,我认为科学记录本应该记录以下方面的内容:

1、知识点与科学概念。将一节课中的主要实验探究结论记录在相应的记录本中;或将本节的科学概念稍做记录,得以巩固。

2、探究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要求学生在小组进行实验时,要真实地把实验中得出的数据和发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记录可以是李彪、绘画、表格、图片、统计图等。

3、课外科学知识的摘抄等。一些课外延伸探究活动的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趣闻,一些平时脑子里闪过的一些问题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爱科学,必定喜欢读科学类的丛书,可以从书丛中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二)指导记录技巧,让记录具有实效

另外,教师对“记录”价值的真正理解及实现,不完全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有待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体验和认同。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记录:

1、及时记录。实验结论必须根据学生自己在研究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结果作出。论证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结论的直接依据,学生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也必须严格以自己的实验结果为依据,绝对不容许撇开科学实验结果,泛泛而谈,这不仅没有任何科学上的意义,也是与科学实验客观性背道而驰的。当然,如果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或者今后继续研究的方向,这是完全适宜的,也是应该鼓励的。

2、追求真实,快乐记录。孩子的好奇心,只是对表面事物和感官现象做出反应,它是瞬间的和无意思的行为。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材料的吸引力远远地大于教师。所以,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引导孩子进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要快乐记录,不要让科学记录成为他们的负担,继而草草了事,应该激发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使研究记录成为探究活动的必要环节,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使孩子的探究是有价值的行为。

3、勤于记录,给及评价。首先,孩子要做到每课有记录,教师每课必查。学生还要拥有自己连续使用的记录本。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绘画、文字、图片、表格日志等,来记录自己科学探究中发现的最原始的数据,勤记录,多记录。其次,还可以通过课后展示,学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拥有自信心,有成功的体验。

(三)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

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开始科学记录,各种设计上的和操作记录上的错误在所难免,有些科学记录往往违背了一些基本的生活与科学常识。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要鼓励他们仔细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从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得出正确的科学记录。在进行科学实验记录同时,还要求学生以科学家严谨、仔细、客观、坚韧、刻苦的精神为榜样,防止任何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主观武断或虎头蛇尾的工作态度。

(四)教师应将科学记录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当学生做到了“每课必录”后,教师可以做出一定的“回应”。

首先,通过对记录的解读,客观的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程和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他们的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尊重事实等。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记录”的认真解读,不仅是对学生为了完成探究目标而进行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

其次,平时课堂上可以充分交流记录。交流记录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了解对方的探究过程及方法、分享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它比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自发交流分享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因为让记录成果在集体面前展示、交流分享,需要学生把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日头语言,它要求学生言起来有序、有据、有理,思维更富有逻辑性,此间获取的信息需处理得更加完善。

最后还可以珍藏记录。这种珍藏或者是以学生自己带回家的方式,或者是在教室里的某个区域开设专门的陈列区的方式,或者是档案袋的方式等。这些对待学生劳动成果的方式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成长轨迹的较好方式。

三、科学记录的收获与反思

因此,我对学生的科学记录要求是严格的。通过几个学期的应用,收获颇多: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他们的科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技能得到了一定的磨练,发展了科学思维。

第7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关键词】幼师政治课 体验式教学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66-03

一、体验和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界定体验式教学的涵义首先要界定体验的涵义。在中外学者的诸多探讨中,笔者比较赞同李英的观点:“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简言之,就是一个人亲历某个活动的过程和在其中获得的一些认知和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已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最终达成外在知识和内在道德成长、能力增长和谐发展的目的,达到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的重新整合。以体验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某种亲历或想象的体验中,唤起以往相关的感知觉记忆,有利于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步骤、实施原则

基于当前幼师政治教学的相对被动、较为枯燥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学前教育专业2012年级中开展了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按照“导入话题,激发动力――创设情境,互动体验――观察反省,深入领悟――积极尝试,巩固体验”的步骤渗透性地开展了体验式教学实验。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图所示:

举例来说:在教授“教师爱”的过程中,笔者讲述了霍懋征老师生动体现教师爱的一个小故事:新来的一个女学生上课经常举手,可常常回答不出来。霍老师留心观察发现,这个女生因为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可能会遭到同学嘲笑,所以总是举手。于是霍老师单独找到这个女学生,和她约好一个“暗号”:不会回答的举左手,会回答的举右手。谁也不知道这个举手的秘密。渐渐地这个女学生的成绩好起来了,自信和笑容也多起来了。笔者讲述完故事,就抛出许多问题,进行试验。首先请学生们尝试体验所有问题都举手,当回答不出时内心的感受;接着请学生们尝试使用“不会举左手、会的举右手”的方法,体验维护自尊和不断成功的快乐;然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最后由教师总结升华,使学生们对智慧的教师爱的理解更加深入。课后,笔者请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在幼儿园观察到的场景,尝试用智慧的教师爱的方式在维护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帮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并逐渐进步。在课后的积极尝试中,巩固体验,深化体验式教学中的所得。

在多年的体验式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实施原则:(1)身份定位明确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产士”。(2)尊重学生主动性原则。教师要放下越俎代庖式的“哺喂”,多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主动生成的过程。(3)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经验能力等,创设紧贴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4)将体验式教学理念融入考核体系原则。将平时的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考核(如课堂发言和讨论表现、研究性学习作业分享、实践活动效果评估、团队活动和作业评估等)纳入考核范围。(5)重视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的原则。

三、体验式教学的成效分析

笔者在2012级选取了四个班开展了实验研究。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开展体验式教学实验,两个班为对照班,开展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四个班规模相似,发展水平相似,教学同进度,考核同方法,实验时间为一学年。

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这四个班级分别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调查在实验前,发放《幼师生政治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100%;第二次调查在实验后,发放《幼师生政治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调查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100%。两次问卷都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的,由班主任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统计结果和访谈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于幼师政治课堂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更好,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学生兴趣更浓了,教与学的氛围更轻松愉快了,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评价更高了,他们从课堂中学习到的也更多了。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内驱力。

过去的政治课堂,讲授与学生的感受脱节,学生们大多对理性知识不甚感兴趣,因此,课堂氛围寡淡,兴趣索然。笔者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和感受入手,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体验式教育方法确实优于传统的幼师政治课堂。从表1可见,实验前仅有25.24%的学生认为本学科重要和非常重要,而在实验后,实验班提高到了96.19%,对照班虽然也提高到60.95%;在学习兴趣浓厚程度上,实验前浓厚程度为8.57%,实验后实验班提高到71.43%,对照班为19.05%;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方法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本学科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方面,实验后,实验班的“积极主动”从5.24%上升到74.29%,远远高于对照班的19.05%;在完全被动方面,实验班下降为0%。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实验班有96.19%的学生更愿意主动“探讨或请教他人”。在主动参与度上,实验班的学生“主动参与和配合老师”的占97.14%,也远远高于实验前的15.24%和对照班的28.57%。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学习,确实更加积极主动。

从课堂的主体性角度来看,实验班课堂教学更侧重于指导学生自学、师生讨论交流和培养学生能力,分别上升了70%、70%和62.39%;教师讲解书本知识的部分则从82.38%下降到42.86%。这说明,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蜕去了许多依赖性,增长了许多独立性和创造性,更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展能力、建构新知,从而逐渐成长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表1 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与动力

重视本课 兴趣较浓 积极主动 主动参与配合

实验前 25.24% 8.57% 5.24% 15.24%

实验后对照班 60.95% 19.05% 19.05% 28.57%

实验后实验班 96.19% 71.43% 74.29% 97.14%

2.增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推动了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传统的政治课上常常能看到学生思想溜号、多人请假、教师唱独角戏等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疏远,学生最快乐的就是老师宣布“下课”。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中,95.23%的学生认为课堂气氛活跃民主,超过实验前和对照班的相关数据。

从师生关系角度看,实验班中有更多学生经常和师生讨论交流,远远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班。同时,实验班学生更乐于主动配合教师教学,认为老师善于接受学生的建议,能经常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开展教学活动。实验班学生对可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为74.29%,高于对照班的23.81%。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正悄悄改变着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乐于跟随老师,而老师也更加愿意亲近学生,倾囊相授。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还谈到了他们很享受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从中受益匪浅;学生们也很享受和老师平等沟通的愉受,焕发出了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的道德影响力,推动了教学双方的共同进步。

表2 教学氛围与师生关系

较民主活跃 师生经常交流 教师经常指导 课堂满意度

实验前 7.14% 4.76% 3.33% 20%

实验后对照班 25.91% 8.57% 28.57% 23.81%

实验后实验班 95.23% 86.67% 82.86% 74.29%

3.以人为本,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政治课堂作为学校的重要德育阵地,也应该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体验式课堂一改往日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旧模式,充分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人而被看到被倾听的存在感;体验式课堂也通过鼓励学生去感受、思考和讨论,推动他们从“做中学”,不断在能力素养等方面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从问卷统计结果中可见,实验班的学生把学习政治课的目的定义为“应付考试”的从实验前的43.81%下降到了5.71%,低于对照班的33.33%;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更加关心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上,实验班学生更愿意上网探讨和请教他人,这是自我更牢固或高自尊的一种表现,因为他们在体验式教学中增多了自我了解、拓展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和自信,所以,更乐于接受挑战。

同样的,在实验班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班。98.10%的实验班学生认为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97.14%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两项都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班。

同时,访谈中其他老师的发现也证实了体验式教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际成效。班主任老师发现,实验班学生更能体会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能理解和遵守规章制度,自主性和自觉性有所提升。文化课和艺术课老师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更丰富了,师生关系更亲密,沟通顺畅,合作更愉快。专业课老师也发现学生的操作能力更强了,他们乐于接受挑战,更有自信,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班,实习期间,实验班学生也更积极主动,活泼开朗,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表3 学生能力

自发学习 主动研讨 自主运用教材 知识迁移

实验前 56.19% 53.33% 48.57% 34.29%

实验后对照班 66.67% 58.10% 57.14% 50.48%

实验后实验班 94.29% 96.19% 98.10% 97.14%

四、幼师政治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通过研究,我发现幼师政治课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难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策略。

1.幼师政治课使用体验式教学是有限的,应当因地制宜地使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不能全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2.找准引发体验的切入点是体验式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成长经历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选择适合的切入点,才能引起学生的深度共鸣。

3.体验式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学识广博,洞察人性,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同时,还要经验过体验式学习,具备组织体验式教学的经验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英.一种教育学的话语[J].教育理论与研究,2001,21(12):1-5

第8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基于实验基础上的学科。通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吸收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除此之外,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科学老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科学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并对其进行利用,使其成为促进学生进行探究的主要动力。除此之外,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措施。小学生对老师普遍存在畏惧心理,如果没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很难全身心投入进去。放松的心理和强烈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缺乏兴趣,学习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会被扼杀[1]。因此,科学老师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实验之中。

譬如,在学习《给冷水加热》这节内容的时候,科学老师可以创建一个魔术情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老师可以在一个红色的透明小袋子里装满冷水并做好密封。其次,在一个烧杯中装满热水,然后放入装满冷水的袋子,这个时候袋子会沉入到烧杯的底部。最后,老师再带领学生对烧杯中的袋子进行观察,装满冷水的红色袋子会逐渐浮到水面。这个如同“魔术”一样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下子全部激发出来。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趁学生的兴趣正浓,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原因,顺利完成科学实验教学任务,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二、重视科学实验的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课堂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科学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带领学生突破课堂的局限性,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2]。科学老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之前,首先要对科学实验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有些科学实验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研究,而有些科学实验可以放在课外进行研究,开展课外实验教学环境,以此丰富科学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课外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探究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进行探究,强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3]。

例如,在学习《土壤中有什么》这节内容的时候,科学老师就可以将课外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到校园或者野外去采集土壤,每一M学生采集一份,用相应的器皿装好带回教室。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肉眼观察,再用手触摸一下,大致了解一下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很明显就能感觉到土壤中有一些粒径大小不同的砂子和小石子。接着,老师再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放大镜,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土壤,找出其中用肉眼观察不到的成分。通过放大镜,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土壤中还有一些黏土和粉砂。再接着,老师再指导学生将土壤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这时候就会发现水面上方浮着一层黑色物质。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这些黑色物质的成分,以此作为猜想依据对土壤中的其他成分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之后,学生了解到这些黑色物质是一些腐殖质,再根据动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空气,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土壤中含有黏土、小石子、砂子、腐殖质、空气和水等。这种课外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进行持久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

三、遵守实验操作原则,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科学实验是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验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遵守实验操作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操作的有效性。虽然小学科学实验的危险系数不大,但是小学生的身心都在快速发育阶段,很容易受到伤害,科学老师还是需要对此加以重视。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热胀冷缩》这节内容的时候,要想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必须要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因为金属在加热过后温度也会升高,如果学生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因此,在做这些类型的实验时,科学老师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防止一些意外情况出现。

除了要保证学生的安全,科学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操作的规范性[4]。例如,在一些需要使用到酒精灯的科学实验中,科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点火、加热以及熄灭,只有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的有效性。

与此同时,科学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还要将实验现象以及相关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为后期的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提供参考依据。科学老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记录技巧,帮助学生快速正确记录数据,不再因为数据得不到及时记录而苦恼,从而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科学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实施开放性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最后再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原则,从而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叶宝生.课程.教材.教法. 2013(12):11-14.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J].吴回春.教育教学论坛. 2013(07):42-45.

第9篇:科学实验研究范文

1.1根据培养目标,采取循序渐进培养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体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应以“现代大工程”为前提,革新实验教学理念,体现工程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尤其是工程化能力。为此,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项目内容的优化和改革不能单纯地缩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比例,而是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建立三层次阶梯式实验教学体系,即基础层模块、综合层模块和提升层模块,三个层次均贯穿着研究和创新设计型理念。大一和大二的化学类课程实验、食品微生物课程实验、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实验及工程制图实验等,重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仪器使用、基本操作规范和基本实验现象理解能力。针对该阶段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特点,实验教学内容应主要根据教学大纲,通过验证性实验、模拟性实验、演示性实验等方式,多开设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实验教学内容与过程尽量保持规范化、系统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刻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实方案的设计与制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为后续专业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三层次模块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②

1.2改革实验教学课堂组织与教学方式有道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往传统实验教学是集中授课与操作,实验前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分组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该法可以作为基础层次和综合层次项目训练时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组织方式。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创新和设计能力。③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增设能力提升层次的创新设计性实验。该类实验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实验项目,具有较强的探索创新性,并可能存在实验结果的未知性,采用集中实验模式完全不能满足该类教学需要,只有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在时间开放、仪器设备开放和实验内容开放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工程设计能力。不管是集中实验还是开放实验,都需要有效的项目组织实施。三层次实验项目都应设定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教学和相关文献资料,书写实验项目、主要试剂配制、操作步骤、所需相关设备与操作方法等内容,实验前进行抽问回答,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观察记录学生操作行为、实验记录情况以及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实验完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抽阅实验报告,并对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实验教学综合考核内容与方式

目前,实验报告和形式化的实验技能抽测,是大部分高校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难以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一个实验项目涉及实验目的意义、原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内容的考核,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同时考核平时成绩(60%~70%)和期末成绩(30%~40%)。平时成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核:(1)课前预习与实验了解情况考核(15分),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2)实验操作考核(55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与科学实验素质;(3)实验报告考核(25分),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纪律卫生考核(5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与良好的实验习惯。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步骤、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绘制图表等;操作考试内容可以节选教材上的必做或选做实验,也可以是没有学过,但可以运用所学理论和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可以顺利地完成的实验。④⑤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