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庭院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住宅景观;新中式;设计手法
住宅属于现代人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人居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升,景观设计作为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必备条件。在现代景观设计背景下,拥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风情成为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追求,新中式风格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新中式设计概述
新中式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文化和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唯有持续的创新才能够确保新中式设计风格更科学地应用于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中。同时,对设计人员而言,还必须要了解到这一风格的应用并非是单纯地把传统文化因素堆砌到景观中来,而必须要在深入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让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思想更好地融合。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即住宅区景观不单单需要在外形上充分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需要拥有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而符合现代人的居住心理需要[1]。例如说目前部分新中式住宅区往往会选择相对典雅的色彩,另外依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图案来凸显出新中式风格的韵味,随后在进行景观布局中予以融入,得到拥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空间景观。
二、新中式景观设计特点
(一)中国传统符号和景观相结合
我国传统符号属于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物,类似于四大神兽、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风水学说、遵循山水之道、推崇天人合一。但和过去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比起来,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做出了进一步的简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山石重叠、庭院理水,而是选择以流水景观或者水岸的方式来代替。牡丹属于国花,它必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另外窗花也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奥运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能够找出它们的影子,奥运村中四个不同的区域,设计师分别在坐凳、草坪灯以及屏风等装饰中融入窗花图案,让我国传统符号和住宅景观充分地结合起来。
(二)植物空间的层次性
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来说,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和古典园林设计的最大差异是,不再像古典园林设计那样繁复,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表现出更加简洁化的特征,植物层次类型相对较少,基本上选择经过修剪的植物与自然植物进行搭配。选择自然型植物景观予以搭配属于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大特色,通常来说主色调偏绿色,利用较为简洁的植物搭配,把我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气息和现代设计元素完美融合起来,让住宅景观不但能够凸显出文化内涵,同时也彰显出时代特征。
(三)造园手法多变
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借助于对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各个角度来创设景观空间,灵活地应用各种造园手法。比如说增加景窗、依靠植物实现空间的连接、创建长廊来实现空间分割、设计门洞延伸空间等,从而更好地突破空间的束缚,有效地增强住宅区景观的层次感。例如说某小区的大门设计选择障景法,把景色放置于青铜、玉、漆文化之后,创设出了类似于欲扬先抑的效果;而西安的曲江华府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了借景的方式,利用一条廊架创设出了赏景透视线,让住宅区内的人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现代城市风景放到视野中,延伸了景物的广度与深度。
三、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一)造景手法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和我国传统中式设计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通过框景、障景、借景、对景以及夹景等传统中式设计手法,与现代设计元素与相关材料灵活科学地融合起来,创设出更为丰富多彩的住宅景观,构成了多层次的空间景色,实现了一步一景的设计目标。新中式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凸显出了含蓄而不张扬、典雅而不造作、自然亲近的特点[2]。
(二)水景设置
因为人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在住宅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必不可少,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水景也是非常关键的内容,而住宅区中水的形式一般来说是水池、叠水等,水形、水势以及水流的动静状态都会对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新中式景观设计中,水景的形式通常是自然水景、庭院水景和装饰水景等。所谓自然水景指的是依靠自然的河流湖泊、保持过去的自然水系,水体静止状态下较为平和,动态时则可以感受到动的美感;庭院水景往往属于人造水景,按照庭院的实际大小来引水造景,庭院面积也会对水景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装饰水景一般来说是为了人们休闲时的欣赏,对环境氛围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通常来说应用于主景观轴线中,对水状态予以灵活的控制,选择适当的道具来符合现代人对水景欣赏的审美需求,另外对于景观的导向,人群的集散也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植物搭配
和相对传统的中式景观设计植物搭配相比,新中式设计风格更加简单。过去的植物配置中,植被类型十分丰富,以植物的自然形态予以混植,从而实现更加丰富的视觉上的感受;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融入了修剪植物,将自然形态的植物和修建植物进行混合搭配,统一的色彩与视觉感受,创设出了一种现代式的更加简洁的风格,另外也可以从中感受到较为强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一般来说植物应当尽量选用枝干修长、花小色淡的品种,例如说竹、垂柳、菖蒲或者芭蕉等,创造出简洁大方、明净而具有文化意境的空间景观。
(四)颜色运用
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要彰显出我国文化特性,要求继承传统中式设计中的一些经典元素,而颜色便是其中一种十分关键的内容。在新中式设计风格中,颜色的运用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比较常见的如中国红、玉脂白、琉璃黄等,另外也可能选择木原色或者黑色。这类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创造出一种尊贵、细腻的景观环境。
(五)景观小物设置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对于景观小品、灯具或者其他装饰品的选择也需要彰显出传统文化内涵,让人从中感受到古典风情。依靠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配合抽象的艺术手法,将景观小物设置于铺装、大门或者座椅上,也可以设计一些雕塑小品等,让住宅区内的人们能够从一些小物品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3]。
(六)院落的围合
院落一直都属于中式景观设计手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出围合的庭院空间,把景色带入空间,这是新中式设计风格的重要形式。如某住宅区选择全院式布局,房屋位于周边,空间由房屋围合而成,这种布局设计充分体现出庭院的私密性。又如某住宅区由若干群体拼接而成,分别为庭院别墅的六合院、四合院以及立体小院等,构成了一种内向型的景观空间。这种以院为内向性空间,创造出内敛的气质,进一步凸显出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新中式设计在住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万科第五园作为分析对象,其处于深圳市中部经济发展轴线上,其万科第五园的整体布局设计以“村落感”组团,建筑层数主要根据地势情况从南至北慢慢升高,同时与住宅区内的水景相联系,构成了以新中式风格与传统民居风格相融合的新景观。整个第五园继承了中式古典的设计理念,基本上采用较为清淡的徽式建筑作为主色调,强调“素”的效果,另外也配置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天井、大院等,植被主要按照地势情况同时结合立面变化来设计。
(一)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万科第五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植被选择了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竹子,同时配合兰花、蔷薇等植物予以点缀,凸显了中式风格的写意,也体现出了近景、中景、远景不同层次的空间展示。第五园内各个住宅建筑的间隔不是非常宽,竹子的栽种可以有效地转移人的关注点,让本来较为局促的空间更为丰富,同时形成一种视觉错觉,让空间开阔度更好。
(二)万科第五园的色彩设计
因为万科第五园的建筑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并未选择传统的中国红或琉璃黄,而采取了和木质材料本色相贴近的灰色,之后通过不同的拼装技巧,在色彩纹理方面凸显出中华传统文化风格。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凸显出一种清新素朴的环境氛围。为了让住宅区内景观拥有更好的视觉效果,部分景观色彩选择了白、黑、绿相搭配的方式,如黑色的花池、白色的装饰以及绿色的竹子,对比之下带来了更具有层次感的色彩空间,让人们充分地体验到自然的感觉[4]。
(三)万科第五园的建筑特色
万科第五园的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建筑特色。我们知道新中式设计风格往往会借鉴很多古典造园手法,同时融合一定的现代设计元素,让整个住宅区的景观空间变得更为多彩,从而来实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万科第五园中,设计人员选择了漏景的方式来让整个住宅区的景观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借助于实墙、漏墙的交错设计,实现对空间层次的合理划分,让整个空间带给人一种半封闭、半开放的感觉;同时还依靠现代化的景墙窗框,把远处的水景予以合理的摄入,人们身处于园中能够有一种置身于湖面的感觉,把传统的实体美和现代的朦胧美真正更好地融入起来,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五、结语
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已经非常重要,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不但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了现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这也给国内建筑空间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未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积极地总结相关经验,科学地继承与发扬传统建筑设计文化,同时积极借鉴西方设计理念,从而让住宅区景观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作者:王雅彬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于健颖,于贞,朱秀丽.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75.
[2]肖俊琪,廖紫惠.基于符号学的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9):68.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现代景观;继承与发扬
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
1.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是视觉空间艺术
古典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然后还要具备中国的传统古典元素。在自然界,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古典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融合古典元素并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元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并融合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分不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不仅限于园中的实在物质景观。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进行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营造出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揉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的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法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质量,它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创造出融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对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从而营造出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如何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优美协调的园林景观?除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即“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布局法则。园林设计理念对景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再局限于人居空间和环境,要把点缀与美化的功能相结合,注重景观设计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充分发挥园林提供直接产品的功能与效益。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布局构景法则,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
3.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演变
3.1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成就和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并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独特风格。
3.2生存环境倒逼创新演变
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功能的主体,作为山水、植物是其主体的背景和衬托,也是建筑物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缺少山水植物景观,城市中的建筑物就缺少了生气。
玫瑰园四期 盛装归来
作为京城最早立项、最早建造的别墅项目,占地50万平方米的玫瑰园已经延续了十余年的品牌。毋庸置疑,玫瑰园拥有令人艳羡的显赫“家世”:中国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别墅开发区,中国将私家电梯引入别墅项目的“开创者”;北京第一个赴香港招商的房地产项目,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
通过十余年的开发经验总结,玫瑰园反思出中国别墅发展的全新境界,即中国别墅已经从“造房时代”、“造园时代”上升到“生活时代”,别墅产品回归到了最根本的居住舒适度上。
为此,在玫瑰园四期的整体规划上,礼聘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米盖尔埃斯克巴建筑及规划事务所亚洲区执行总裁皮尔先生担纲项目的设计师,借鉴世界富人区排行榜排名前15名的加拿大魁北克Richelieu小镇的宜居特色,以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理念,使项目的建筑风貌与原生环境相融合,通过“人文自然”、“景观自然”、“产品自然”三大价值体系,重新定义了中国顶级人居的全新走向。
在皮尔先生的精心打造下,玫瑰园四期成为针对新一代财富绅士打造的又一力作,在这里不论是英伦漫舞还是美国经典,甚至是阳光地中海,每一栋别墅都寓意着未来生活的开始。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
玫瑰园四期在主客厅、主卧室、书房、正餐厅、地下室等重要部分的设计上,实现了空间的奢华完美交错,又从里至外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使用上符合了中国人的居住理念。而有效隔离室内外的玄关、户户均有中西厨房、双车库、独立的儿童区、专有理疗按摩池及超大健身房等,则在细节上成为了项目的点睛之作。
通过对建筑品质的精益求精,使玫瑰园四期在保留西式建筑外观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式居住理念,这不仅是设计师皮尔对建筑的理解与创新,也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升华,使玫瑰园创造了京城千万级别墅的新建筑美学观。
极品园林 大美之宅
对于园林景观上的品质追求,是玫瑰园一直的坚持。为此,玫瑰园特引入西式景观设计特点,不惜牺牲建筑面积来做景观,建成了一期园内占地16000平方米的维多利亚中央花园,这一景观设计成为目前北京别墅区内唯一的大型景观;三期园内横贯整个园区东西的占地30000平方米的劳伦逊湖。四期景观设计更是超越了常规的思维模式,破常规、破惯例、破已有的束缚,找出差异做出个性、做出品质。
玫瑰园四期景观设计引用了黎塞留河的风貌来重新演绎,演绎那个时代古堡门前流淌而过的黎塞留河的幽静与生动。位于四期东北部的叠水源头仿佛两条玉带直泻而下,循环水系缓缓蜿蜒流经每栋豪宅的驳岸、小桥,每条小溪内都设有暗流和小型叠水,加上来回游动的鱼,岸边的岩石、绿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看上去更像是自然形成的小河,最后汇入劳伦逊湖,使之与其他区域有机地连成一片,这仿佛17世纪幽林河谷的完美再现,又像家乡门前日夜静静流淌而过的小溪,现代与古典的完美结合,使玫瑰园四期景观设计举世无双。
与此同时,玫瑰园四期的园林内还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地分布着各种树木,约有几十个品种。灌木类有:槐树、玉兰树、紫薇树、海棠树、法桐树、蜜桃树、桧柏球、榆叶梅、木槿、紫竹树、丁香树、小叶黄杨、紫叶小果、金叶女针、剑兰、油松、雪松、大叶黄杨球等。草本类有:萱草、玉簪、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三角梅、悬崖菊等。这些风情各异的植物,让玫瑰园内四季有景,呈现自然最美的盛宴。
此外,玫瑰园四期的私家庭院全部为绿化精装,突出层次感、立体效果,以及功能性,采取了前庭院、院、侧庭院、下沉式庭院、室内庭院,共五重庭院的设计理念,实现移步换景、自然天成、居家功能的实效性,突破了以往地下室不能感觉阳光、欣赏绿色的传统。
指出了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由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分别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影响并且最终形成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而渗透入景观设计之中,使一个地区的景观有别于其他。基于此,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地域文化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景观设计;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地貌,都会限制园林建设,又会促使形成属于本地区特有的景观形式。早期人们会模仿自然建造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便模仿自然山水形成了独特的风景式园林,英国有大面积的牧场风光、地形多是起伏的丘陵,因此英国古典园林便有开阔的草地、自然弯曲的湖岸以及蜿蜒的小径,成为另一种风景园林。不仅自然界的整体面貌影响着人们的建园构想,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也会影响到。意大利古典园林被称之为台地园,正是因为意大利国土中80%为山地和丘陵,园林大多建造于斜坡之上,开辟几层平台来建造园林,可以说地理地貌促使台地园成为意大利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再比如阿拉伯国家多是沙漠戈壁,气候炎热,植被稀薄。因此伊斯兰园林多用树、建筑来营造阴影使环境凉爽,避免日光直射,营造水体同时调节小气候。因此古典伊斯兰园林便有了庭院风格。由这些例子可以得出:景观其实是一种人们对抗地域自然环境而又屈服于自然环境,用来营造舒适环境的手段,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2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周维权先生说过“园林乃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1]。”园林是以人为中心而主导建造的,人文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从文化背景、思想方式到、文学、美学、哲学等,都潜移默化的渗透在园林中的各个角落。从古至今,造园的演变都是随着不同时期人们思想方式、美学、哲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18世纪之前,古典园林大体分为规则式与风景式两种。东方园林以我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善于模仿自然,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天人和谐的境地,这是由于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决定的。儒家倡导“仁”、“礼”,表现在园林中则是自然生态美与人文生态美并重;道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并发展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释即佛家讲“悟性”,表现在园林中就是对于意境的塑造[1]。因此这几种哲学思想便引导中国古典园林走向风景式。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崇尚人工美,提倡规矩格律,表现为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序的美。因为西方哲学提倡人力能够影响并且可以改造自然,美是需要人力创造来实现的,人造的园林艺术是自然美的最高境界,自然只是一个提供素材的本身[2],因此西方古典园林走向规则式。世界上宗教对于人们向往的世界都有描述,基督教在《圣经》中描述古犹太人对人间理想居所是“伊甸园”;佛教对于古印度人的理想居住环境———极乐世界,在净土宗的《阿弥陀佛》经中做了描述;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为的信徒描述了“天园”的生活情形[2]。在这些宗教中对于造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伊斯兰教。古典伊斯兰园林庭院设置十字交叉的四条水渠,象征“水河”、“乳河”、“酒河”、“蜜河”,相交之处通常放置喷泉、水池。种植了大量的果树不仅遮阳也可以采摘,象征永远取之不尽的水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古典伊斯兰园林的建造大多是以“天园”为模板,可见伊斯兰文化在园林中的影响。人文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园林风格,也会影响到一个园林中的细节,包括铺砖图案,雕塑种类,颜色,照明样式,置石位置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人文环境对于园林设计是重要性。
3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设计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于园林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明显的就是古典园林的封闭式、内向式转向为现在的开放式、公众式的公共绿地。社会大环境的发展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文明,到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工业社会,再到现在以信息、网络为主导的信息时代。每一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园林的发展和新趋势。工业社会大背景下,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中产阶级崛起,人们追求自由与平等,在1857年美国中央公园诞生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近代公园的开端,园林不再是为权贵所私有的财产,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经过多种公园风格,如极简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等变化,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人们更加关注生态修复,后来便产生了的生态主义。而到现在的信息网络时代,全球化的社会带来趋同性,全世界大城市的公园绿地都十分相似,因此地域主义的倡导便产生了,其实也是回到建园的初心,从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出发,建设适于本地区人们使用、社会认同具有归属感的公园绿地。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但它也是从工业化时期环境被破坏的状况下走向了花园般城市的,这都归功于新加坡自上而下的政策也就是社会环境。1965年建国后迅速的工业化使原有绿意盎然、田园般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水泥世界,但是新加坡政府很快意识到问题并且做出了决策[3]。20世纪70年代制定道路绿化规划,80年代引进植物、设休闲设施,90年展主题公园建立生态廊道系统,21世纪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这些使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目标成为现实,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对于景观行业、对于人居环境的影响力[4]。
4结语
一段时期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并不是由一个因素一蹴而就的,不单单因为自然环境或是人文环境或是社会环境,因为这三个因素本身就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而这三个因素共同形成的便是一个地域独特的文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是受地域限制的,体现地域特色的,为当地区人们服务的,是充满认同感、归属感的。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郦芷若,朱建宁.西方园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朱立珊.城市细节:新加坡城市设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关键词:现代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应用
Abstract: Modern Chinese styl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 gradually evolved, its style is concise air, uniform color, various structures of sketch symbol is strong, the overall temperament grave nature,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modern Chinese, integrity, reasonable arrangement, material element for plant with small, supporting facilities, six aspect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yl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Well to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design to combine, for the modern Chinese style in landscape design in very goo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所要求,在国内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异国风格的设计案例,但同时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使得中国本土设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一、现代中式的意义
本人认为现代中式风格是由传统中式风格逐渐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从现代中式的意义、应用的整体性、元素合理配设、材料适用、植物搭配、配套小设施六方面分析了现代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中式风格结合了现代的功能需求,以当代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摒弃程式化的东西,在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中寻找寓意、内涵与元素,赋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手法,删繁就简,在设计语言上进行创新,在具体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这种现代景观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弊病。简言之,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同时也续承了中国自己独有的文化意涵。
二、应用的整体性
在景观设计中,不是单单就是考虑景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是它能很好地把整体串联起来,把景观很好地融入整体,融入环境,例如某公园,园区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玉器鉴赏、玉器展示、玉器开发、玉器交易、玉器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
在设计时(如图一),根据项目自身的空间特点和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布局上讲究“见缝插针,以点带面”。即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着重考虑了主入口的对景,销售展示中心的障景,中心工作室的框景,沿河岸的艺术家会所的借景。其中工作室区域,设置了五个不同主题的庭院。而这五个主题提取自: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玉下的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图一图二
三、元素合理配设
一般中式元素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例如铺地、景墙、小品等经常会看一些吉祥图案。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
现代中式元素是在古典中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抽象成几何形体,保留原有构图特点,如对称、四方连续等。通过这些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图二)。
四、材料适用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青砖、石材、木材、瓦片、景石等,基本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现代中式风格在传统中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增加了钢材、玻璃、防腐木、各色石材。本项目主要用到以下几种材料:中国黑、黄锈石、砂岩、芝麻灰、雪花青、黑色卵石、菠萝格。水池及花坛压顶主要用到了中国黑,池底散铺黑色卵石。
五、植物搭配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 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在南面良渚港水面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在园区北面主入口适当点缀了造型罗汉松,大香樟,沙朴等高大乔木。
六、配套小设施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小品是园林中的一些小型建筑,笼统地来说,园林中除了厅、堂、楼、阁等比较大型的建筑之外,都可以看作是小品建筑。小品设施一般包括:盆景、树石盆景、草石盆景、书条石、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洞、墙、雕塑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常见的点缀性景观,也是一个园林的观赏点。在看似不经意间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而在现代中式景观中,除了观赏需求,更加重视小品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围墙和门卫房是园区的第一立面,在设计时,提取了玉琮立面的横向线条,将其应用到门卫房设计中,并采用米黄色砂岩贴面,以达到跟周边建筑外墙的统一效果。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阶梯式的空间处理,并在木平台外延设置开敞草坪,木平台标高以洪水位标高为准,设置在2.6米左右。而草坪空间在枯水期也能很好的入水,形成完整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庭院内部还设计了一些涌泉小品,主要以溢水台、拼花汀步为主,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通过这些小品设施的点缀,使得整个园区景观更加饱满,更加实用。同时也传递出现代中式的文化内涵,与园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相统一。
七、结语
总而言之,本人深深地体会到现代中式在传统文化公建环境营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不失本土文脉,能取得当地业主的认同感;又能够推陈出新,符合创意产业的新颖定位,整体空间精致现代,中式味道浓厚。而且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更好的符合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心理活动需求。同时,新中式景观,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力求回归本土的设计,虽然还不成熟,但却是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对我国景观地域精神缺失的思考与实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造,间接推动新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园林图解词典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周景斌园林工程建设材料与施工机械 [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思想
引言:
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普遍重视其社会性与功能性的需求,而往往忽略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扬,从而使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无法给人以审美的享受。而古典园林作为我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与艺术内涵,因此,在当前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追求其功能的多元化,还需要积极继承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并将其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的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一、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体现
中国有数千年的造园历史,山,水,建筑,植物等要素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词汇,按一定的语法组织,就会创造出园林的意境之美。其空间处理手法: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即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相互穿插、渗透、首位相顾、前后呼应。 如何相地立基,借景生情;如何小中见大,序列空间,都有许多创作手法可以学习。
1.因地制宜
中国传统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方面讲的是景观创造要考虑基址现状,另一方面讲的是景点布置要服从整体需要,分主配关系。这种理念的运用在实际参与的四川泸州忠山公园改造设计为例。在设计和建设中,设计者以“自然山水酒城”为主题,积极探讨和运用传统造园手法,把公园改造当作文化来设计建设。首先,坚持因地制宜,精在布局。充分运用传统造园的“相地”理念,按照忠山公园的现状,构建了由入口广场、武侯广场、孝行广场、观鱼池、孔雀园、盆景园等点、面、线相结合的山水立体空间绿化体系。如利用忠山公园原有独特的历史遗存、地形、地貌,结合传统造园手法,设计建造了“樟树茶园”“宝山春眺”等16个景点,美化了环境,彰显了酒城的文化特色。对客观条件和环境进行最合理的利用、改造和创新,从而达到理想境界,实现酒城区绿化艺术和景观的完美结合,成为泸州城市绿肺和人们休闲的天堂。
2.庭园理水
中国园林讲究“无水不成园”。无论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对水这种自然元素备加喜爱。“一池三山”、“水狭必间其隔”等等都是有关水景的重要理论。在T州云龙湖珠山公园景观设计、苏州吴江东太湖大酒店景观设计、无锡世贸中心内庭环境设计中,水体布局学习了传统园林中水面开合有序、大小曲折变化的特点。水中增加小岛,紧密结合植物微地形,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在水体景观的形态上讲究动静变化,运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把自然界中水最有活力的形态凝固起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比如一些喷泉、涌泉、溪流的设计应用,给园林增加了不少灵气。
3.园林建筑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即兼具传统文化气质、传统建筑风格,受到休闲游乐生活,和观赏性的影响,形成了设计上的灵活性较大,可以说的无规可循,“构园无格”。所提供的空间做到适合游客的观景需要,做到步移景异,在有限的空间变幻莫测。组织园林空间的物质手段,除了包括营建之外,筑山、理水、植物配置也极为重要,彼此配合形成一定的景观效果。在设计方法和技巧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立意;②选址;③布局;④借景;⑤尺度和比例;⑥色彩与质感。园林建筑小品的类型主要包括厅、堂、馆、亭、台、楼、阁、轩、
榭、舫、廊、桥等 12 种类型,在景区内承担构景、点景、赏景、组织游览路线以及组织园林空间等作用。传统园林建筑属于木构架结构体系,立面可上、中、下三分,以高台基、木屋身、大屋顶著称于世。上分屋顶,有单檐、重檐、卷棚之分,以及硬山、悬山、庞殿、歇山、攒尖、盔顶等诸多类型,中分屋身,包括前后檐从柱础到檐凛的立面和两侧山墙立面,主要由柱、梁、凛、杭、斗拱、雀替等大木构件组合而成;下分台基,是建筑的底座,以石为主,可以承柱梁荷载及屋盖重量,而且台基四周压面包角处理,有利于基座的维护与加固,更有衬托美观的作用。总之,园林建筑是一门占有时间空间,有形有色的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建筑不强调突出的形体,也不拘泥于内部空间的实用性,而是用最灵巧、最主动的手段去营造和挖掘物质形态之后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境界。
4.植物配置
所谓“园林”,即先园后林,无林不成园,缺少了花木的点缀衬托,建筑、山水则会没有生机和自然之趣,可见植物配置在造园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植物配置的主要作用:构成山林气息,调节小环境的气候、水土、空气、噪音,确立景观主题和组织园林空间,还需考虑以春、夏、秋、冬所带来的季节变化,赋予园林景观季节感。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植物配置之精巧还在于她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许多植物的品格象征:如牡丹的豪放富贵、莲花的吉祥如意、梅花的坚强高洁等等,还有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的要点则是追求自然形态、选择合宜地段、注意发育状态、注意季节性变化、注意传统习俗、喜好等。
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空间的发展创新和传承
总结和研究了传统造园的手法技巧后, 如何运用是景观设计师一直在思考的。怎样在现代的景观设计空间中继承中国的传统园林的手法。有“贝之园”之称的苏州博物馆,实际上是接续了苏州园林和文化的神韵,实现了贝聿铭这位“苏州之子”跨世纪的梦想。苏州博物馆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示: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轮廓,但又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审美,但营造方式却是现代的,在平面布局上同样遵循“起点-前奏--尾声”的格局。新馆和忠王府的建筑高度和色彩上的一致性,是传统类型的创新提炼版,也是现代和传统的完璧链接。贝园景观节点的空间感营造,体现出了传统审美体验的魅力,如具有传统印象的走廊部分、具有江南风情的主庭院、具有山水构图的主庭院石景、具有传统神韵的漏窗设计,还有老贝要求从文徽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嫁接,以此来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的紫藤园。 从平面规划到空间体验的把握,继而到细节的营造,新苏州博物馆无不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审美体验在当代的成功运用。它的出现,无疑为当代的景观设计师有重要启示, 只有很好地理解与运用前人成功的造园经验,才能在景观上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三、结语
总之,园林是人与自然的结晶。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时代的要求;能与自然更好地交流,是现代人的渴望。那种人工堆砌,匠气十足,矫揉造作园林作品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为此,我们必须研究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把握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神及旨趣,从传统园林建筑中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让传统的文化底蕴表现于现代园林建筑之中,创造出宜居的园林。
参考文献:
[1]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杭州私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郭庄
1 概述
郭庄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西山路卧龙桥北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绸商宋端甫所建。俗称宋庄,也名“端友别墅”,俗称“郭庄”。《江南园林志》称其“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1989年10月由园林部门收归整修,按修旧如旧原则复其旧貌,1991年10月1日重新开放,成为杭州西湖风景区中最具有杭州私家园林特色的园林。
理水是郭庄最大的造园特点,园内的水系与西湖贯通,就造就了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私家庭院,又是西湖风景区中的一个景点,相互呼应,融入到大的环境中去。郭庄通过中间的“两宜轩”分为两个水系,一个为镜池,另一个水系为浣池,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怪石。郭庄雅洁有致,构思精巧,巧于因借,可与苏州网师园媲美,又借西湖外景,略胜网师园一筹,是杭州目前保存较完好的私家庭院,为研究杭州私家庭院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研究。
2 郭庄植物造景设计要点
2.1 植物景观与假山置石配置
在山石的周边点缀适量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通过植物景观与山石的设计,常作为杭州私家园林中的障景、对景、框景,还可用来划分空间,丰富层次。在郭庄假山体量较小,没有苏州环秀山庄以及狮子林那样以假山取胜,但郭庄的假山植物配置组景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郭庄山石周边的植物有紫竹、洒金桃叶珊瑚、南天竹、沿阶草等,简洁大方、不失大雅之风。其中紫竹尤能体现园主坚韧、高洁的人格。天井处通过一株梅花与山石的结合,早在宋代开始,梅花就成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象征。“凌寒独自开”的胜利特征决定了梅花又具有孤芳自赏、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为历来文人所描绘成高洁的象征,是最为文人画家喜爱的植物之一,郭庄的主人也不例外。
2.2 植物景观设计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组合设计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植物景观丰富的季相变化、柔和多变的线条均能增添建筑小品的美感。由于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各方面各异,又因植物景观具有季相变化,具体配置情况也各不相同。汾阳别墅墙角处,植物以梅、紫竹、春鹃以及沿阶草结合置石堆砌构成的一组植物景观赋予了主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修养。随着植物季相的变化以及树龄的增长,这面白粉墙小青瓦的建筑结构,正好能够反衬出紫竹的紫、翠,梅的枝干线条美。使郭庄中的建筑景观随植物季相和物候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2.3 植物景观设计与水系的配置
郭庄以理水取胜,借西湖之水与景。整个园由两个不同的水系组成,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还有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尽显绍兴风格。
镜池周边的植物配置主要以香樟、金桂、水杉、日本晚樱、鸡爪槭、沿阶草为主,其中水面还零星布置了适量的荷花。整个镜池植物景观层次分明,打破了规则式水池的单调。浣池以自然式形态展现在面前,堪比苏州古典园林,其植物配置方式与留园、拙政园等有相似之处。主要植物有黑松、梅、金桂、鸡爪槭、红枫、金边胡颓子、紫竹、茶梅、贴梗海棠、罗汉松、南天竹、云南黄馨、春鹃、小叶黄杨、沿阶草等。在与水系配置时,部分植物也同样的被赋予了一定的人文气质,使整个园子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体现出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时植物景观的人文意境之美。
3 总结
3.1 植物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植物是指在本土的原生植物,即在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域内能够自然繁衍生息,与其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气候、土壤等相适应并能稳定生长的树木,包括乔、灌、木质藤本植物类型。郭庄的乡土植物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数年的优胜劣汰才保留下来的,对自然灾害等有一定的抵御能力。
3.2 营造多层次的植物配置方式
在园林绿地植物配置上,现代园林营造时应该参照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方式转到复层配置模式上来,增强绿化的生态性。科学研究证明,复层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是单一草坪的50 倍以上。植物配置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和种植规律,科学的确定植物密度,形成乔、灌、花、草各类植物相结合的多样性格局,促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表现;应用
一、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含义
别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建筑与景观的共合体,其包含了建筑艺术文化、时代潮流、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文化、高科技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室内设计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文含义的渗透、精雕玉琢的工艺。就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而言,通常设计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居住和栖息的独特住宅,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延伸到面积不大但富有诗意栖居的室外景观环境,达到生活与幻想的环境。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别墅建筑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外景观设计,如果单单考虑建筑、植物绿化就失去了别墅本身的价值了。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及景观文化,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景观文化、配套设施、人文艺术等,还有就是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墙体设计、屋檐设计、景观小品等都要精雕细琢,并赋予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内涵。其建造的环境在优美的地带,提供人们栖居的住所,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到室外的景观环境都给人以舒适优美的享受。
二、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别墅的特点在于空间更加广阔,居住功能划分更加细致化,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拥有私有的庭院空间,环境绿化比率较高。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就是在于研究别墅空间中,景观、植被的合理分布。创造一种可循环,可持续的低碳环保空间,使其符合形式美法则,更加人性化。需要进行资源、生态以及材料和功能的划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要合理分布植被景观,符合居民居住、休闲的景观需要,提升生活品味,展示绿色、人文的人居环境形象。一个完整的别墅设计不论从选材、建筑结构还是配饰的搭配都应该是全面的。景观设计是一种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地理的规划与整合。只有景观设计与别墅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算是一套完整的别墅设计。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一)别墅建筑景观设计布局的表现与应用
窗体顶端别墅景观设计的布局是整个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景观设计中的造景、铺装、建筑物等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形成整个景观园林的布局效果。利用简洁丰富的花卉与植被、景观小品造景等形成曲折搭配的景观效果,曲折的园路配有花卉与植被形成庭院幽深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布局的方位。某些植物对于水分、阳光的需要不同、质感的差异等,在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景园的水路问题、阳光光照问题、土壤成分问题等的方位所在,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效果。通常在布局设计过程中,植物建在采光效果极佳的区域,或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而进行布局,朝南方向为最佳。但采光效果较差的区域,也就是背阴处,可以建造成阴地植物的观赏区域。
(二)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色彩的表现与应用
影响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风格的因素之一包括别墅景观色彩。确定别墅庭院色彩主色调的一个技巧,就是运用建筑的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色彩设计会结合建筑物本身的色彩与景观造景元素相结合,尤其是与花卉与植被的色彩相互混搭。通常建筑物的色彩较为单一,成深色、灰色较多,因为花卉与植被的颜色较为复杂,所以主体建筑物的颜色不宜复杂,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色彩效果,避免色彩错中复杂。在西方国家的观念里,在花园中栽观叶植物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以栽种一些色彩鲜明,有强烈对比的植物,增加花坛的明亮度,比如橙色、黄色、红色和紫色的观叶植物。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植被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建筑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外部景观还是室内景观设计,都离不开植被的衬托与造型艺术。室外景观赋予了设计师在园林造园方面更多的设计灵感,不仅能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更能反映出设计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当前景观设计所具有的时代潮流的掌握与创新发挥。对于园林造园的植被方面,对于喜欢中式风格的居住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作为设计来源;对于喜欢欧式风格的居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欧洲景观设计元素。无论哪一种,其在庭院中都是以灌木植物为主,将花卉穿插其中,或者建造些凉亭、木桥等。花卉一般会选择生长周期较长、能满足四季观赏的品种。对于具有经济条件的、喜爱花卉的居住者来说,在花卉的选择方面种类较多,品种复杂。但无论什么花卉与植被,最重要的是后期保护设施与配套设施,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四季时令的、观赏性极高的花卉与植被,需要四季变化的配套设施,如暖棚、水养、湿度等;而面积较小的、花期较短的花卉与植被,在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则会较小。总之,别墅景观设计中花卉与植被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这样才能保护好景观植被。
(四)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铺装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景观设计离不开路面铺装,。路面铺装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上要合理,如果违背了合理的路线,任何路面铺装都是没有意义的。合理的路面铺装要考虑居住者的人群特点,从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考虑。这样就决定了道路如何铺装,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车库门前的铺装、入园的铺装、主干道的铺装,要牢固和防滑,在材料上要坚固实用,在形式上要简洁大方、整体,不仅要便于施工,还要利于后期的保养与维修;对于观赏区的道路铺装,应当与主干道的铺装相互呼应,不能脱离整体道路的线路,根据景观设计的设计而便于流通与观赏,对于花卉区域要与植物的自身特点而设计铺装。另一方面则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要合理。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的材质特点,还要考虑材料的图案类型与色彩。材料的材质特点决定了铺装的质量,对于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材料质量,容易损坏的区域要坚固的材质,材质的质量也决定了铺装的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另外,对于设计者来说,图案与色彩是造园铺装的重点,色彩的搭配、图案的拼装会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效果。在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下,选择合适的色彩与图案的铺装材料,可以为整个景观设计增加设计韵味。对于别墅景观设计中园路的设计,多采用我国古典园林手法,普遍采用了窄、幽、雅的造园特点。窄,是道路狭窄,可以充分节省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别墅作为私家园林,人数较少,即便有客人来访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没必要设计得比较宽阔;幽,可为幻觉理解,将道路设计的较为崎岖或是多变曲折的造型,增加景园的神秘感,可以带来趣味的效果,使人产生神秘的错觉视觉效果,有种身临其境、幽深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庭院宽阔的视觉效果;雅,是优雅,是古人对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多而不乱、少而不空、密而不重、松而不轻,既能达到观赏的目的,又不会减少使用的价值。园路的铺张设计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可以分为加法和减法,也就是根据景观中水景、植被、建筑物、凉亭、桥等进行添加和减少的处理手法,来贯穿整个景园设计。
(五)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造景的表现与应用
造景是别墅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别墅景观设计中造景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整个园区的亮点。造景包括多个方面,如水体造景、雕塑造景、景园小品等。造景的设计不仅与整个景观风格相统一,而且要有创新的造型和设计灵感,而这种设计必须要具有设计的灵魂,不能呆板,更不能只是为了造景而造景。水体设计是景园设计中的一部分,也是造景常采用的方法。作为庭院,本身的面积较小,不同于大型的景观设计,所以水景设计面积较小,通常会配有假山、凉亭、小桥、流水、雕塑等最为组合搭配。虽然面积小,但在建造水景时要更加注重造型精致、表现寓意、安全实用的设计手法,尤其是居住者有较小年龄的人群更要注意安全性。如果运用水池的设计形式,要考虑水池的深度,不宜过深,但也不能过浅,否则就失去水景建造的意义了。另外,就是精雕细琢的庭院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造景的灵魂所在。如何具有诗情画意、诗意栖居的效果感受,是考验设计者的水平所在。景观小品无论是组合搭配还是独立存在,均应当在艺术工艺上精益求精、精心雕琢、搭配合理、裁剪得当,做到虽然面积小但不失艺术效果,所谓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致。巧妙地组合造景元素,从景观的空间进行塑造,使得景观整体风格、整体效果、整体环境与景观小品本身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假山的堆砌技术不同于建筑物本身的建筑设计,通过图纸设计及数据,就可以进行施工建造,以达到设计者的要求,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推敲和实践摆砌才能创造出设计的灵魂。正如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通过探究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表现与应用,进一步思考,对景观与居住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生态环境是居住空间发展的基础。居住环境离不开生态环境,对景观的设计的合理运用是环境艺术础课的重要使命。具备正确景观设计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市场趋势,对设计师极为重要。无论是别墅还是其他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都应当遵守生态环境的原则。和谐的生态环境作为设计的表达,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设计,在此基础上赋予别墅景观设计的思想来体现出景观设计作品的功能与价值。强调与植被结合,保护生态平衡,归根结底就是使人工建筑成为连接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纽带,通过这一手段使生态与人的居住需求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全文的论述表达,阐明了个人观点,不仅达到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满足了环保生态的新的趋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把更多的畅想变为现实,让家园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别墅设计———色彩的搭配原则.鸣仁别墅网
[2]郑阳编著.景观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李薰.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J].金属学报,1964,(07):442.
[4]许浩著.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5]鲍诗度.中环境艺术设计,景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几何”(geometria)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之后在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结合原有的基础逐渐充实下,提高成为一门完整的几何学。由于在早期西方艺术审美中,奉行艺术美来源数的协调,认为“美在于比例和谐”。设计艺术当中形成一种强调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的“唯理”思想。早期西方造园受到“唯理”思想的影响下刻意追求形式美,如在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造园家安德烈・勒诺特尔在遵循形式美的法则下,设计出的凡尔赛宫苑,以确定的几何形状和大小镶嵌在确定的部位,呈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传达一种秩序美和控制意识,其形式深受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象征等级森严的体制特征和人战胜自然,高于自然的社会理念。
极简主义景观
在1960年代前后的美国出现的极简主义是一个整合了对20世纪30年代末前曾初露端倪的许多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发展,也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主要想排除过多的形式,以最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给观者作为表现方式。如绘画是由线条和块,建筑是由空间和结构,家具是由使用和美观等。若是达芬奇的成就开始于画鸡蛋,整个古典主义都在研究阴影和透视的话,20世纪的极简主义艺术家则想探究艺术的本质。包豪斯作为现代建筑的开端,在其形式下的内涵无论是格罗皮乌斯的“融合技术与艺术”、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还是柯布西耶的“形式追随功能”都可以说表达的是极简主义思想。
景观作为建筑的附庸,20世纪初把传统景视为观赏的对象来看待,并且遵循着少数社会的上层人士的审美观点的传统的景观观念和设计手法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景观的需求。彼得・沃克在极简主义艺术影响下所衍生的极简主义景观创造性的将景观设计中的古典主义、大地艺术、禅宗思想和极简艺术融合,颠覆旧有的“人地关系”,将简洁的形式和复杂的内涵结合在一起并引领当下西方景观界以一种非比喻、无主题、以简洁的几何形式为特征的新景观设计趋势,并全新阐释了几何式景观下人与自然内涵,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极简景观设计中的抽象几何
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不难发现其基本几何元素运用的重要性。他将极简艺术融入基本的几何形中,运用如方形、圆形等基本几何母题,或者运用这些母体进行罗列、交叉和重叠形成井然有序的美丽图案,其景观的构图强调几何和秩序,但在形体中常常加入某种体现情感精神、以及与自然界接触的象征性元素如石头、沙砾、植物的等。彼得・沃克的作品在形体上继承了西方传统园林的几何形式,彰显了强烈的西方秩序美感,但形体下却透入出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1.泰纳喷泉
泰纳喷泉是彼得・沃克为哈佛大学设计出的一个惬意的休息场所,设计灵感来源是沃克在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空间的研究下所得。设计中充分利用圆形强烈的统一性、趣味性和整体感,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和离心性的特点,运用约同等大小的159块巨石围成的一个大约18米直径的圆心石阵空间。石阵的圆形
布局方式如实的反映着沃克对于形体的完美简洁的最高追求,并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严朴的砖房、现代钢筋混泥土构造的科技中心、历史积淀的哥特式纪念堂)的抽象联系,使之在有限的空间里灵活地表达出无限的空间意境。整个石阵全部都半嵌入沥青路和草地中,仿佛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石阵中心32个喷头喷出的水雾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雾纱,随着季候和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图1),这些都体现出沃克对自然精神的崇拜。由于圆形通过圆心有无数条对称轴,整体呈现无棱角形态,所以给予观察者在任何位置都有完整的感受。
沃克用石块把象征意义与实用功能结合起来,这即涉及东方禅宗园里那些沉思默想的诗一般的景物,同样也涉及20世纪极简主义和大地艺术明确阐述的现象学思想。彼得・沃克想通过设计行为在这个圆心石阵空间身上留下了自己主观性的印记,借巨石追忆新英格兰的历史以及祖先劳作的艰辛,所以在其形态上就显现为沃克的世界和作品的世界就是同一个世界,结果就是审美对象与主体相互表现:审美对象表现主体,主体在审美对象中表现自己。我们同样可以说,观众的知觉行为使得审美对象得以显现,审美对象的世界和观众的世界也是同一个世界。沃克通过自然石块摆出的“人造之境”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几何形式美,这种美不同于装饰繁华的富丽之美,也不同于精雕细琢的细致之美,而是给人纯净的自然简洁之美。正如中国造园中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沃克的几何形式下的“人造”不是征服自然、人化自然之意,而是融入自然、自然拟人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泰纳喷泉取之自然,又高于自然,最后又归于自然。
2.幕张IBM公司庭院
作为西方公司驻足于日本的总部,IBM庭院空间的设计是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与日本园林融合的一次设计探索,使得沃克的西方极简几何形式与东方禅宗文化达成了某种默契,密不可分。庭院整体紧靠着IBM大楼进行布局,将水面引入建筑内,使建筑和庭院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整个空间沿着一条横贯庭院
东西方向的绿色杂质玻璃的灯槽,从东向西依次分隔成几个空间(浮岛空间、中心圆盘空间、水空间、绿篱空间、细砂空间、翠竹空间)(图2)。这条灯槽即是道路也是视线导视,将几个空间联系起来,更是如同一条纽带将沃克的西方极简艺术与日本文化相连接。最东边的方形浮岛空间(图3)沃克生动地用真实的水和现代几何浮岛进行几何式抽象表现出日本枯山水园林中象征大海和海岛的白砂和青苔山石,两个正方形的使用让空间张弛有度,正方形所呈现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具有单一性和均质性,与符合日本禅宗的圆的柔性相比,正方形在情感上给人一种刚性的感受,沃克通过这种规则的正方形反映IBM公司的精密性和西方人直线性的思考特点,并运用水面中的水生植物和岛上散植的树木打破了两个正方形的生硬和刚性。宗白华先生在书中提及“禅是动中的极静,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动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日本枯山水园林背后的禅宗美学正是在枯寂的空间范围里表达无限的内容理念,体现对生命的关注与体验。沃克运用几何元素形成这一内聚空间,不仅表达出了以大海和岛屿为代表的日本独特的地理特征的空间,更是在极简主义简洁几何造型之间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抽象和意境表达。
在庭院的中部是一个外圆内方的圆盘造型(图4),如同龙安寺茶庭中的景观小品蹲踞中的洗手钵(图5),洗手钵用于漱口净手,象征身心净化之后进入茶室(清净无垢的佛世界)。沃克沿袭了钵体的外圆内方几何造型,青苔铺饰代替真实的水,在方圆之间和材质之间蕴含日本传统园林中对细节的精心处理,使之圆盘空间暗喻成净化身心之所,同时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地,成为步入另一个空间的准备。
大楼的灰色石材外立面通过后面的翠竹将庭院勾画成一幅具有现代风格的日本传统多彩屏风。石头下的细砂体现出日本园林独有的风味,又巧妙地过渡到新的竹林空间。而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条形线条通过前面的条形绿篱转变为竹林中的石凳,形式的延续保持了设计语言的整体性。
整个作品虽然是以简洁的极简主义几何来处理场地,但沃克通过日本传统园林要素来塑造空间气氛,证明他是在用日本传统的精神来处理自然。在日本禅宗思想影响下的日本传统园林在有限空间里的片山勺水之中去寻求个体与无限的时间、空间的消融,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快慰,成为彼得・沃克极简主义几何形式下的精神内核。
结语
虽然艺术一直追求着视觉和精神美的表现,设计则呈现出两个功能:实用和审美,但是彼得・沃克的极简几何式景观艺术通过对古典主义、大地艺术、禅宗思想和极简主义的融合、扬弃和拓展,其极简几何形式是为了让设计隐没于生活的背景中,而让人们更多地关注生活本身,通过将设计艺术创造、设计艺术审美创造放在人与物、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的整个自然生态、社会关系中,以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来探寻如何使人的生活与生存成为艺术的审美创造,其实质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视野来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的形而上思考和追寻,让审美主体在其作品中经历了从体验、感受到超越,并从目游到心游的审美心路的历程。
几何造型元素作为景观设计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对其艺术审美中,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美的理解的不断加深,对于作品的设计,首先是考虑是否迎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趋势,这也是设计美学中经常使用的设计的善的范畴,设计中始终需要有一颗善待自然的心去创造更多以人为本、满足人与自然对话的要求的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