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护理相关课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护理相关课题

第1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股骨骨折;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

股骨是人体内长度最长、负重最大的管状骨,股骨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由暴力事故所致,发生后患者骨折处疼痛感强烈,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的康复时间较长[1]。长期实践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但调查发现一部分股骨骨折患者存在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导致疾病康复时间延长[3]。为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本课题研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纳入我院骨科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骨折;②未合并重要器官及组织损伤;③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的填写;④同意参与本n题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病情危重;②合并其他部分骨折或脏器损伤;③年龄>75周岁;④拒绝参与本课题研究。本组94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7∶37,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38.9±2.1)岁,骨折原因:车辆撞击36例;高处坠跌28例;机械碾压15例;直接暴力打击25例。

1.2方法 我院自制早期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为94例患者发放,评价94例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该问卷共对患者的依从性做出三级评价,分别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为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部分依从为患者在医生或家属的劝导下能够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不依从为患者拒绝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本课题研究为94例患者发放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经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本组94例患者中,51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从,29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部分依从,14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不依从,将依从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患者设为研究2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年龄、疼痛程度、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患者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等。获得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课题研究由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人员使用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型指标,采用χ2检验指标间差异,P

2 结果

2.1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均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P

2.2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独立性因素(P

3 讨论

本课题研究发现能够对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上述研究结果与廖灯彬[4]等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本课题研究具体分析发现:①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高,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为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骨折后早期康复护理意义的理解不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渊博,能够更加充分的认知到骨折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5]。②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难以承受早期康复护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加之经济收入低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继而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6]。③疼痛程度: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疼痛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发现疼痛能够对患者内分泌和心理情绪产生影响,继而会对患者心理、生理多方面产生恶性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7]。④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存在密切关系,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开展的护理服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相反若患者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无正确认知或对护理服务不认可就会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认知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继而会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8]。

基于上述现状,本课题研究认为骨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疼痛程度的不同等,有侧重点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量减少上述因素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此外,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家属方面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辅助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

对本课题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早期康复护理,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金海.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2):48-49.

[2]车加丽,徐红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5-506.

[3]严素敏,黄少娟,杨延斌,等.早期康复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5):15-17.

[4]廖灯彬,叶霞,刘晓艳,等.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23):1-3.

[5]吕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4,4(6):909-911.

[6]吉丽.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9):1161-1162.

第2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预防跌倒;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的概念是来源于循证医学, 主要内容是以有价值和科学实验结果为证据将问题提出, 从而寻找证据来证实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循证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临床护理问题作为基础的出发点,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报道以及临床经验的结合, 为患者解决实际的问题, 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通过临床对老年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方法, 观察其临床预防跌倒的应用效果, 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患者200例, 其中男106例, 女94例。患者的年龄均为65岁以上, 平均年龄为(70.4±4.2)岁。

1. 2 入选条件 所有入选患者必须有一种以上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同时患者具有清楚的意识, 认知力健全, 生活可以自理。

1. 3 分组方法 将200例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以确保患者跌倒风险平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2 方法

2. 1 常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及运动训练等一系列传统干预措施, 并加强巡视减少跌倒发生几率。

2. 2 循证护理

2. 2. 1 提出循证问题, 检索护理文献 首先要对患者提出护理问题, 主要包括:跌倒、风险/危险因素、评估、预防, 并以“跌倒、风险/危险因素、评估、预防”作为关键词查询相关文献报道, 结合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1]。

2. 2. 2 确定患者跌倒因素 年龄是老年患者跌倒最明显的危险原因[2], 主要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制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愈加衰竭, 免疫力低下, 身体平衡性下降, 因此跌倒情况发生几率增加。且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基础疾病, 例如脑卒中、关节炎、心肌纤颤、糖尿病低血糖、心律失常性晕厥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与患者跌倒具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脑血栓、小脑功能不全以及帕金森等疾病会造成患者身体平衡功能失调, 加重跌倒的几率发生[3]。

2. 2. 3 结合临床应用循证护理 ①对患者自身的干预: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 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 如果有患者出现缓慢心律失常的现象, 应该嘱咐患者禁止下床运动, 降低跌倒风险。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可以适量对其应用镇静安眠的药物, 督促患者提前小便, 避免服用药物后因为肌肉松弛的原因而出现无力跌倒。②对护理人员的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跌倒相关知识的培训, 具有防跌倒的意识, 能够快速有效的评估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 准确的判断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并将用药剂量、方法以及服药后反应告知患者。

2. 4 效果评估 对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半年内的跌倒发生率。

2.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进行统计学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以P

3 结果

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观察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3%(3/100), 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1%(1/100),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跌倒主要是指患者的身体任何部位(不包括患者的双脚)失去平衡后意外的与地面或者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进行接触, 是临床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护理问题。而循证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护理模式, 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以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要求与意见,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动作与进行准确的指导, 避免因为突然的转动而造成性低血压, 同时还加强了护理基础设施, 避免一切危险因素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付春华,苏静,张俊红,等.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9,8(12):129-130.

第3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老年患者;痴呆;抑郁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06-02

Analysis of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ementia

HE Ming-wu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ianc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Mianchi, Henan Province, 47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evant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 in the elderly after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ementia. Methods 156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people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Epidemiological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both groups. The depression and cognitive state and emotion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investigated by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80 healthy peop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PSD in the 15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more,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Ischemic stroke; Elderly patients; Dementia; Depression

抑郁症是老年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6%~26%[1],抑郁症患者占老年人口7%~10%,而对于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的老年人, 其抑郁发生率可高达50%。 患有中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生抑郁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老年人群, 有关资料显示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占其20%。同时脑卒中患者常并发痴呆、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感淡漠等症状,容易与PSD临床表现混淆不清且不易辨别,进而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管理造成困难。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特点,相关因素及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6例,纳入标准:患者均复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和MRI证实的新发或复发的急性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卒中组:男 86例,女70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5.6±2.7)岁;病程7 d,所有患者严重痴呆、耳聋、完全性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既往有痴呆史的其他疾病、肿瘤、器官衰竭及并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6.5±3.8)岁。

1.2 方法

对卒中组与门诊体检健康者进行流行 病学调查,搜集人口学资料,记录年龄、性别、婚姻状 况、受教育水平;记录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 脏病、吸烟、饮酒等病史);家人照料情况;对老年脑卒中组与体检健康者分别进行评分。

1.3 评定标准

对抑郁患者应用国际上通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进行评测。总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脑卒中组156例患者病后3个月后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进行对患者认知及情感评测,门诊随访时由于各种等原因失访23例,结果资料共156例(占87.15%),统计学分析表明失访病对结果无影响。156例中诊断为轻度PSD为45例(28.85%),中度占10.90%,重度15例(9.62%);而对照组80例中对于PSD轻度13.75%、中度为8.75%和2.50%。两组间比较,对于两组轻度抑郁中度、重度及总抑郁发生率卒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卒中组与对照组抑郁情况对比

注:*表示卒中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卒中组中MMSE评分为抑郁中合并痴呆的患者有19例(24.67%),而卒中组非抑郁患者中痴呆患者有5例(占0.05%),因此PSD患者痴呆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S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5,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变而坏死,患者常表现出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因此,卒中后患者大多合并有肢体活动障碍、记忆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往往造成患者行动不便、交流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等身心健康问题,因此脑卒中抑郁及痴呆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交际、职业及正常生活。

抑郁作为卒中后的发病率较高,对此国内外资料均有报告,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报告不一,在20%~70%范围内[2],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9.35%,其轻度抑郁为28.85%、中度抑郁为10.90%、重度抑郁为9.62%,与国内外研究报告保持一致。据文献报道,我国60以上老年人痴呆人群的患病率为3.6%~6.0%,其中缺血性痴呆患者占2/3[3]。同时有文献报道,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呈正比关系,老年患者PSD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特别是教育系统的老年人更容易患者脑卒中后抑郁[4]。该研究老年患者PSD患者痴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SD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抑郁的发病并不是脑卒中单独因素引起的,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PSD发生与患者所处的周围环境及家庭、社会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患者的性格,心态、自我评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较好心理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认知水平的好转[6],相关研究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职业与抑郁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照料情况、护理情况对患者卒中后抑郁或痴呆康复及抑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7]。对于痴呆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对卒中后痴呆可分为以下3种:①脑组织损伤而引起痴呆;②血管病变及变性病变共同存在时而引发的痴呆;③脑卒中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文献表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卒中性质、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相关[8]。同时对于该类疾病治疗宜进行早期定期治疗且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尽量减少痴呆的发生,同时研究指出,舒适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身体及认知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配合药物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手段[9]。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对于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抑郁症是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因此,老年抑郁的治疗及干预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面临一个新课题和挑战,应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 梁清芳,张先庚.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34):3185-3187.

[2] 田海静.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6):3153-3154.

[3] 罗伟汀.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61-162.

[4] 张晓璐,庞声航.老年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1):66-68.

[5] 郭瑞友,李吉柱,赵丽霞,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及与痴呆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2010,25(5):334-336.

[6] 杨丽,崔新娟.心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73-174.

[7] 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等.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126-封3.

[8] 梅嵘,郭瑾,李求兵,等.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2):61-63.

第4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中图分类号]R16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144-0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跌跤是老年人常发生的意外事件,其后果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老年人跌跤的相关因素和预防介绍如下:

1 老年人跌跤的相关因素

1.1内源性因素即老年人自身存在的因素

包括:①高龄。大多数研究指出,年龄是跌跤危险的显著因素。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跌跤危险性增加,其后跌跤危险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老人呈高度跌跤危险。②平衡功能失调、步态不稳是最常见因素。③跌跤既往史。曾经发生过跌跤的病人,有跌跤恐惧症,其发生跌跤的概率增加。④性低血压。⑤药物因素作用。尤其是影响精神的药物,还有镇痛剂、镇静剂、抗高血压的药物等,或病人在调整药物期以及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期间被认为是显著危险因素。⑥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偏瘫、癫痫、认知障碍、老年性痴呆等。

1.2环境因素

包括:①昏暗的室内灯光或阳光过度刺眼,致老年人眼花;②地面不平或潮湿打滑,尤其在浴室、洗手间;③楼梯过陡或台阶过高,周围没有安全扶手或扶手安装不当;④过道或室内障碍物多、改变物品摆放位置等;⑤鞋靴不合适、鞋跟过高、鞋底光滑等。

通常,老年人跌跤是多因素作用的,而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也就是说,老年人的内源性因素和环境因素同时存在。老年人存在的危险因素是累加效应。随着存在的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加,老年人跌跤的可能性就越大。对跌跤的活动方式调查发现,最多跌跤发生在老年起床或上床时,其次为站立或坐下时,再次是行走或如厕时。

2 跌跤高危因素评估

为预防老年人跌跤,要仔细评估老年人跌跤的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跌跤发生率。

包括以下内容。①体检:测量站立时的血压,以确定有无性低血压;感官系统检查视力和视野,有无白内障、黄斑病变、失聪;心血管系统检查有无心律失常、瓣膜病变等;神经系统检查有无精神状态、心情和行为改变等,神经病变,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以及共济失调;骨骼肌系统检查有无肌无力、活动受限等。②环境评估:光线、地面类型、潮湿和光滑程度,楼梯扶手、台阶设计是否合理、浴室设计情况等。③其他方面的评估:鞋的类型和穿着情况,鞋(拖鞋)是否合适,衣裤是否合适,是否使用合适的辅助工具等。

3 预防

制定老年人跌跤预防护理措施的目的可降低跌跤发生的危险性。由于老年人跌跤常是多因素作用的,因此,针对老年人的预防不能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因素、多方面的综合预防。

3.1治疗原发症

据评估存在的内源性因素,对步态不稳、平衡能力差者,使其进行功能锻炼;对采用多种药物者应减少用药;对发生过跌跤者,应询问跌跤的细节,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老年人的跌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预防护理措施有明显针对性。

3.2加强教育

向老年人说明有关发生跌跤的一般知识,介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使老年人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引起警惕。跌跤更易发生于姿势变化时如厕、站立、坐下、起床、上床、转身等以及上第一级或下最后一级台阶或楼梯,应予注意,小心谨慎。

3.3改善环境

房间光线明亮,避免光线直射,夜间最好有地灯,电源灯应易触及。地面应平整,物品放置有序,地面保持干燥。老年人穿鞋应合适,从安全角度设计及布置室内,尽量减轻跌跤后损伤。

老年人跌跤的预防需老年人本身、家庭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防患于未然,尽量减少跌跤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志红,邹琳.老年人的跌跤问题及预防[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1):20-22.

第5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3-02

国际社会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视为老龄化社会[1];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养老服务和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人口挑战[2]。目前,我国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老年护理方面的人才却严重匮乏,直接制约着老年护理的发展。因此,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就成为护理教育在“银色浪潮”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与现实问题。老年护理最早出现于美国,1900年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1961年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成立美国护理协会老年护理分会;1975年颁发老年护理专科证书,《老年护理杂志》创刊;1976年提出发展老年护理学。瑞典在9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健康护理管理委员会。日本从1961年开始实行全民健康保健,1973年开始65岁及以上的老人医疗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从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中可见,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培养内容均有较高要求。

一、我国目前状况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不仅起步较晚,而且数量也相对较少。这与我国各层次护理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较晚有关。在高等院校,老年护理学于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被列为必修课程[3];为满足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必将进一步的增加、扩展与深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据调查,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2~9倍,达46.6%;我国目前患痴呆的老年人口已高达600多万人,每年还有大约30万老人加入这个行列[4]。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二、方法

1.调研。我们主要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需要开设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①调研组。主要对乐山、眉山两地的综合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医院进行了现场调研。调研的单位包括: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眉山市人民医院、眉山市中医院、乐山市福利院、眉山市福利院、乐山市民政局、乐山市卫生局、眉山市民政局、眉山市卫生局等10余家综合、专科医院、相关行政部门。②调研对象。主要是:乐山市、眉山市区内各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临床医师、相关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护理专业毕业生与在校生;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同行。③调研方法。进行实地访谈、信函调研、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召开专家访谈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等。

2.调研报告形成。调查乐山、眉山地区等十余家医院,对老年护理的需求情况是100%,都需要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护士。经了解,目前四川省尚未开设有老年护理及相关专业的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医院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专业方向(老年)开设必要性及课程设置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交由各教研室讨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讨论形成正式报告。①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意义。乐山市早在199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末,乐山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为58万,占全市总人口(350万人)16.6%。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5.7万人,90岁以上老年人8789人,百岁老人342人,最高年龄达110岁,纯老年人家庭人口5万余人。随着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市养老服务机构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日益加重。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从事老年护理的专业人员将是拥有庞大的数量的社会岗位群体。②老年护理专业的地方需求。乐山市人口有300多万,而65岁及以上人口40多万,占12.2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医疗卫生方面的人才匮乏问题十分突出,对乐山市各种产业的建设以及健康和谐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对的制约作用。老年护理人员成为紧缺型人才,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明显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项空白;对于地方需求而言,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开展。养老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有较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对需长期照料的老人,要求管理和服务人员具备相当的医疗、护理知识。根据我院2013年、2014年专业调研统计,乐山、眉山两市护理人才缺乏,特别是老年护理人员及高级护理技术人才缺乏。乐山、眉山两地市护士缺编数6930左右(按“十二五”全省医疗机构床位、人员配置规划)。调查、统计显示:乐山、眉山两地市需要一批高层次的技能型护理人才(见表1)。③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目前,我们已经拟定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方法,会本专业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国内外护理事业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能在国内或国外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线并进,基本护理、专科护理、综合护理能力三能合一”的大专业、小方向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课程。①增设了高职老年护理方向课程模块,包括了老年心理健康、老年营养与食疗、老年护理(含老年用药)、老年康复、老年口腔护理、老年照护等6门课程,共计200学时,加上原专业课程模块中老年护理学和老年精神护理共264学时和老年方向课程见习、临床老年护理集中实习等。②修订确立了综合医院和养老机构两段式(医院8个月、养老机构1个月)毕业顶岗实习;与峨眉山市养老院、乐山市老年病专科医院、上海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等签订合作协议,确保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学生的顺利实习。③增加人文课程,提高人文素养。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增加了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礼仪与护患沟通等人文课程,2个模块共计64学时;从而形成了突出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四、专业团队建设

老年护理师资水平直接影响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师资水平提高离不开团队建设,专业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师教学整体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组建了老年护理专业教学团队,配备有专业主任,鼓励专业教师外出学习、提高,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学校能否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生源以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将护理教育理念、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理念和课程理论与具体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转变观念、锻炼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我们通过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能力建设,培养出医院用得上、能从事老年护理的专科护士;同时,也加快了我院老年护理专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为本地区老年协会在职人员、养老院管理人员、养老院护工提供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基地。

参考文献:

[1]李法琦,司良毅.老年医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2]翟德华.当前我国民营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经济学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1).

第6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护理 人才培养

我国自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急剧增加,成为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1】。按照联合国的测算,2030年,中国65岁老年人口比例将翻一番达17.4%,2050年更上升至27.8%【2】。而我国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急需大量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因此,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事业,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相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但健康水平下降,失能率和残障率也会迅速增加,需要专门的长期照护。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和因病卧床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3】。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需要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帮助。目前我国医院中护理人员配置就很缺乏【4】,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和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其中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护士。

然而,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的群体多是非专业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老年护理工作累、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等原因导致老年护理基层人员队伍的发展动力不足【5】。另外,现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学历普遍较低,且没有或很少接受过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和系统的教育,大多是下岗工人或家庭妇女,通过"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学习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技术。缺乏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和专业照顾,然而这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因此,培养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老年专业护理人才迫在眉睫。

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相对滞后

相对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缓慢发展,到了8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对老龄事业有了一定的关注,随之老年护理也受到了一定重视【6】。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学》才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1999 年中华护理学会正式成立"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 有关老年护理的研究开始起步。在过去的20世纪里我国老年护理学科发展非常缓慢。

三、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1.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从本科到中职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属空白。老年护理教学起步较晚。1994年,在护理教学中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其中涉及部分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内容。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一般高等院校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学生只是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不能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的课程,目前,多数护理院校只是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其教材在课程内容上没有体现老年护理的特殊性,尤其是心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临终关怀等内容较少涉及。其他老年护理相关的课程,例如老年护理心理学、老年伦理学、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很少涉及。可见,目前我国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体系还远未成熟和完善,老年护理学科的发展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老年护理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大多是医院从事临床护理或院校教学的教师,虽然在临床工作中可能接触老年患者,但她们未接受系统的老年护理专业培训,缺乏为老年患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经验。严重限制了老年护理学科质量的提升。

3.老年护理实习场所有限

目前,护理专业学生见习、实习的场所是医院,部分医院设有老年病房,由于时间和师资的限制,学生并未系统的学习老年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社会上虽然有养老机构,但多数仅限于生活照料,缺乏专业人员的照顾,且没有教学资格。

四、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1.老年护理观念转变

由于我国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社会还是专业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都存在误区,认为老年护理是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就像老年人的大家庭,仅提供生活照料,并不是真正的护理。这些现象与"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不符的。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的不断增加,老年护理的服务场所应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养老机构,老年护理的服务内容应从疾病扩展到老年人群的身、心、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这些都需要老年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老年护理技能。

2.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

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护理学专业成为I级学科,这也为我国老年护理学专业申请成为二级学科提供了可能性【7】。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明确其学历要求、知识技能水平等,加快我国老年护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可参考发达国家成功经验,设立老年护士的准入资质,将老年护理人才分为养老护士助理、养老护士及专科护士,明确其职责【8】。采取分级护理,并为在职护理人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才。

3.提供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平台

良好的职业安全保障、优厚的福利待遇、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老年护理也不例外。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保障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待遇、职业发展、职称晋升等,增强老年护理的职业吸引力。

21世纪我国的老年护理机遇与挑战并存。老年护理教育应结合我国老龄化的特点,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老年护理观念,拓展老年护理范畴,完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新途径,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化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王羚,汪时锋. 老龄化问题需提前科学规划[N]. 第一财经日报,2011,4:A02.

[3]刘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4]贾秀莲.我国应全方位开设老年护理专业[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2):282-283.

[5]吴敏,李士雪,Ning Jackie Zhang,等.济南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定性研究:老年护理人员现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1):729-730.

[6]高文荣,李春瑛,李彩福.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7]姚莉.澳大利亚养老护理事业面面观[J].中国卫生人才,2012(3):74-75.

第7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关键词】 临床护士; 跌倒预防; 德尔菲; 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To develop an instrument for evaluating whether clinical nurses' fall prevention are in place.Method:On the theory of the principle of “5E” framework,and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domestic and overseas fall related literature,the causes of hospital falls were analyzed,and with nurses and hospital logistic staffs were interviewed.Then modifications and additions of the items by the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Result:Clinical nurses’ fall prevention evaluation scale was Initially formed,which contains 5 areas,11 dimensions and a total of 65 items.Two rounds of delphi expert consultation showed that experts had highly enthusiasm,individual authority coefficient of experts>0.70 and the group authority coefficient of experts was 0.92,expert opinion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respectively were 0.179 and 0.407.Conclusion:The “5E” injury prevention principles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linical nurses’ fall prevention evaluation scale, by which the clinical nurses can find the shortcomings of fall prevention,so as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personal qualities.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s; Fall prevention; Delphi; Scale

First-author’s address: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6.021

跌倒是突发、不自主的改变,患者摔倒在地面、或更低平面的非故意事件[1]。跌倒是住院患者经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之一,美国卫生健康与质量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0~100万住院患者会发生跌倒。跌倒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会延长其住院天数,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而因此导致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趋势[3]。因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成为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4];同时,护士作为主要参与者,预防跌倒也成为护理人员不断研究的课题[5]。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按照国际公认的伤害预防策略“5E”原则,即Education教育;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环境改善;Engineering工程学;Enforcement强化执法和Evaluation评估[6],来制定老年人跌倒干预的措施,可见跌倒预防是一项多部门合作工程。而国内外跌倒预防策略的研究多为临床实践指南,涉及跌倒预防措施的宏观内容,未将条目细化,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进一步研究;而且只给出证据等级,不能以量化打分的形式评价临床跌倒预防落实情况。本研究以“5E”原则作为理论框架,借鉴国内外跌倒临床实践指南,将其内容细化、量化,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为系统全面的评价护理人员跌倒预防“做的怎么样”提供测评工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组成员由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的主任护师1名,护理硕士研究生4名组成。主任护师为课题负责人,主要探讨量表的理论依据、选择专家咨询对象;护理研究生则负责收集资料、设计专家咨询表、整理分析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1.2 收集和筛选条目,建立条目池 查阅国内外跌倒预防相关文献,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如:复旦大学胡雁教授构建的《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等[7],从中收集与所拟定量表理论框架相符合的条目。另外,分析某医院3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成因,从21例跌倒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对应的整改措施中,提取指南及研究成果中未明确提到的跌倒预防相关条目,进一步补充条目内容。具体有“加强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宣教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因人而异”、“加强陪侍人管理,陪侍人变更及时通知护士”、“对于高危患者,床头悬挂防跌标识”、“地面有台阶,制作小心台阶的标识”、“护士要加强关键时段的巡视”等。访谈医院护士、后勤人员(保洁员、设备维修员等),根据访谈结果拟定相关条目。访谈山西某三甲医院老年科护士10名,内容针对住院患者的防跌倒宣教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护士评估和执行能力;选择老年科保洁员2名,设备维修处人员1名进行访谈,内容是从工作职责考虑,与护士合作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综合上述方法,经过课题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形成最初的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专家咨询问卷,包含5个领域,12个维度,共82个条目。

1.3 咨询工具 专家咨询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专家咨询表及填写说明,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即5“很重要”、4“重要”、3“一般重要”、2“不太重要”、1“不重要”的形式记分;并设有增加、修改、删除栏。第二部分为专家基本信息和专家自我评价内容。

1.4 咨询对象 遵循专家遴选标准和原则:选择全国10个省市北京、上海、山东、广西、广东、四川及山西等16所三甲医院的20名从事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的护理专家,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上,曾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及担任护理管理职务[8]。事先通过短信、邮件的形式与山西省外护理专家取得联系,借助2015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华护理学第七届全国自然灾害研讨会”平台,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未参会的专家以电子邮箱的形式发放,20 d左右回收。山西省内的专家亲自发放问卷,2周之内收回。两轮专家咨询在2015年8-12月内完成,两次专家咨询间隔28 d。

1.5 条目内容筛选标准 条目筛选方法,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根据研究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9]。本研究对重要性赋值均数>4.5,变异系数

1.6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整理后录入Excel表格中,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出各条目的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以及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系数)。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的一般资料 20名专家来自全国10个省市16所三甲医院,均从事护理管理和护理研究等领域,专家详细信息见表1。

2.2 专家的积极性 专家积极性用有效问卷回收率表示[10],本研究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第二轮专家选择同第一轮,发放问卷20份,回收16份,回收率为80.0%,有效率为100%。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在80%以上,其中第一轮中有16名护理专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占到总人数的80%,第二轮中有7名护理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占到总人数的44%,说明邀请的专家非常重视此项研究。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系数(q)由专家学术水平权值(q1),专家熟悉程度权值(q2)和专家判断依据权值(q3)3个方面计算。权值参考[11],专家学术水平赋值:正高、副高、中级,分值分别为1.0、0.9、0.7。专家熟悉程度赋值: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分值分别为1.0、0.8、0.6、0.4、0.2。专家判断依据赋值,见表2。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70为可接受信度[12]。个体专家系数均>0.70,群体专家系数为0.92。见表3。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指全部专家对全部条目给出的评价意见是否存在较大分歧,一般用变异系数(CV)和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来表示[13]。变异系数越小,协调系数越大,说明专家的意见越一致[14]。协调系数反映全部专家对全部条目的协调程度,同W表示协调系数。两轮专家咨询协调系数W显著性检验均为P

2.5 专家咨询结果 第一轮专家咨询中,3位专家建议将5个领域表述换为:教育、患者环境安全、生活用具、医院内部管理、评估评价。将“Ⅰ教育”中的“后勤人员”归到“Ⅳ医院内部管理”中的“团队协作”部分,同时增加维度“沟通”。根据条目筛选标准,保留与删除条目。调整部分条目的先后顺序或另外增加条目,将内容和性质相似的条目放到一起。此次专家咨询删除25项,增加46项。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修改11个条目内容,将部分条目予以合并,删除20项。1位专家针对“Ⅲ生活用具”中条目较少,包含2项维度,建议减为1项。2位专家提出:各条目增加实施主体。最终形成包含5个领域,11个维度,共65个条目的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所有条目重要性赋值均值>4.50、变异系数均

2.5.1 “Ⅰ教育” 维度一“患者”:(1)护士能为新入院患者介绍病区环境设施、安全须知,并嘱咐仔细阅读《患者和家属告知书》后签名;(2)护士提醒患者注意防跌倒宣传海报,各种防滑跌标识;(3)护士告知患者如厕或需要协助时请及时按呼叫铃;(4)护士指导患者穿尺寸合适的衣裤、鞋袜,鞋底防滑;(5)护士告知患者在卫生间及水房行走时应注意安全;(6)护士告知使用床栏的患者,上床后及时拉起床栏,如需下床请先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以防不慎跌床;(7)护士告知肌力减退的患者不要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时使用扶手栏杆;(8)护士指导尿频、尿失禁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9)护士告知患者按医嘱正确用药,服用镇静安眠药前先如厕,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不要轻易下床,防止跌倒;(10)护士告知患者按医嘱正确用药,服降压药后改变要缓慢,生活起居做到3个30 s(即醒后30 s再坐起,坐30 s再站起,站30 s再行走);(11)护士告知餐前胰岛素注射患者,注射后30 min内按时进食到口,避免低血糖而跌倒;维度二“陪侍人”;(12)护士告知陪侍人,当他们离开或更换时应通知护理人员;(13)护士告知陪侍人,在患者如厕或单独活动时需要他们陪同;(14)护士告知陪侍人,在运送患者进行院内检查时要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2.5.2 “Ⅱ患者环境安全” 维度三“患者环境安全”:(15)护士在使用床旁仪器设备后,能将其放回指定位置;(16)护士将床旁仪器设备的电线卷起,以免发生绊倒;(17)护士将使用后的床尾摇把立即收回;(18)护士上班时段,扶手处无衣物搭晾;(19)护士督促患者将常用生活物品和呼叫器置于合理位置;(20)护士督促患者将尿壶、便盆放于易拿位置;(21)护士督促患者将暂时不用的物品放入柜里,保持病房空间宽敞(22)护士督促患者将桌椅尽量放置在角落里,加大活动空间;(23)护士督促患者将卫生间(水房)所有物品摆放有序,无杂物堆放,使空间宽敞;(24)卫生间门上贴“行动不便者避免单独入厕”的标识;(25)跌倒高危患者床头放置“防跌倒”标识;(26)途径卫生间(水房)的通道有“小心滑跌”清晰标识;(27)有台阶处,贴有“小心台阶”的标识28病区内有路径指示标识。

2.5.3 “Ⅲ生活用具” 维度四“生活用具”:(29)护士帮助患者调节床高,以患者坐床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为宜(;30)护士及时将床脚刹调为制动状态;(31)护士要求腿脚不便者合理配备助步器,且助步器尖端有防滑垫;(32)在转运患者时,护士将床栏固定稳妥;(33)护士对烦躁患者合理配备和使用约束带。

2.5.4 “Ⅳ医院内部管理” 维度五“护理管理”:(34)护士积极参与科室跌倒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35)护士积极参与科室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36)护士认真履行科室的排班制度,与其他护理人员合理调班;(37)晨会及交接班时,护士及时、准确的交接高风险跌倒患者情况;(38)护士按照跌倒(低、中、高危)等级实施相应的措施,并同患者在跌倒评估和防范措施记录单上双签字;(39)在(节假日、夜间、中午)等特殊时段,护士加强宣教与防范;(40)护士认真学习护理部提出的有关跌倒预防整改措施;(4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护士长;(42)护士运用根因分析法等质量管理工具科学分析跌倒原因。维度六“沟通”:(43)护士与医院其他部门、医疗厂商等沟通,为患者提供跌倒预防的信息和技术;(44)护士及时向医生和患者及家属提供最新跌倒相关信息;(45)当患者治疗方案中存在跌倒隐患,护士及时与医生交流、讨论;维度七“团队协作”;(46)护士主动巡视病区环境,及时告知保洁员随时清理地面水渍、杂物,湿拖地面时,提醒避免拖布过湿,竖起醒目防滑警告牌;(47)配膳员在发餐过程中,护士及时提醒其清洁汤渍泼洒的地面;(48)当医疗设施出现故障(床挡、床腿、轮子、平车、轮椅等)或科室灯泡损坏或光线昏暗时,护士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检修;(49)维修人员施工时,护士提醒其竖起醒目警示牌;完工后能够及时清理地面的残渣,维修设备勿遗留在病区。

2.5.5 “Ⅴ评估评价” 维度八“评估时机”:(50)对新入院和科室转入患者进行首次评估(有些科室将转入患者视为新患者);(51)护士在患者病情变化后重新评估,保持动态评估;(52)护士在患者跌倒后,及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伤情等;(53)服用易致跌倒的高危药物后,护士及时评估;维度九“评估内容”;(54)使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时,护士结合肌力步态检测方法和自理能力量表等;(55)护士使用医院环境查检表,定期监测医院环境设施中存在的跌倒危险因素;(56)使用跌倒风险评估表时,护士全面评估,并做好记录。见跌倒风险评估表;(57)护士全面评估患者跌倒外在风险因素,并做好记录;维度十“评估执行”;(58)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级别确定巡视频次,及时解决患者需要,加强巡视;(59)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书面、口头、视频、讲座等通俗易懂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60)护士将跌倒风险分级,确定跌倒高危患者;(61)护士将评估结果为低危、中危、高危的跌倒患者分层管理。维度十一“护士自身宣教评价和护士自身素质”:(62)在宣教后护士及时评价患者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情况,强化宣教;(63)护士熟悉评估时机,准确、清晰、完整填写跌倒风险评估表;(64)护士具备跌倒预防相关知识及采取相应措施的决策能力,能够有效落实跌倒预防措施;(65)护士具备“跌倒风险评估表重点不止在分值,焦点应转向跌倒危险因素”的意识。

3 讨论

3.1 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德尔菲是通过通信或其他匿名方式,请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对某项研究作出评价,并将专家意见收集汇总[15]。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地域范围较近的专家,亲自发放与回收问卷;地域范围较远的专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与回收,发放问卷之前先征得专家同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专家积极性高,部分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可见专家对本研究内容非常重视和支持。本研究严格遵循专家入选原则,选择全国10个省市三甲医院的20名护理专家,从事工作为护理相关领域。专家人数在“15~50人”[8]的范围内,专家地域辐射广,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专家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9名,博士2名;具备正高职称者13名,副高职称者5名;担任硕导者12名,博导者2名。统计结果显示: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70,可见专家权威性很高。

3.2 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的理论框架的确定 本研究以“5E”原则为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具有科学性。由于“5E”伤害预防策略,涵盖领域多、内容较全面及其有效性在很多国家的应用实践中都得到证实[6]。而且,跌倒经常给住院患者带来伤害,尤其是老年住院患者。有证据表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跌倒后损伤程度更严重,其中脑和下肢损伤是最致命的伤害,死亡率达78%[16]。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住院患者越来越多[17],跌倒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伤害较为严重。近年来,在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原因的作用下,心内科、神内科和老年科成为跌倒高风险科室[18-19],因此构建关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非常必要。由于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修改和完善部分条目内容;删除均值0.20的条目,以及删除不符合临床实际的条目;每个领域增加由专家经验得出的条目;针对各领域对应条目的内容,个别专家给出了恰当的名称,对5个领域的表述进行了转换。其中“教育”指教育对象,针对患者及陪侍人开展的宣教;“环境改善”指管理患者环境安全;“工程学”指给住院患者提供生活中的帮助;“强化执法”指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管理和团队协作;“评估”指评估的内容和时机以及护士自身素质的评价。因此,基于“5E”伤害预防原则构建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内容全面,条目具体,可操作性强,在评价临床护士跌倒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进一步督导和完善临床护理工作。

3.3 构建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的意义 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方面,虽然医院采取的措施有:评估表的使用、张贴防跌倒海报和标识、跌倒不良事件上报等;也有研究表明,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20]。但这些工作护士是否真正落实,以及实施效果如何,需要开发一种测评工具提供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及时发现临床跌倒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从而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自身素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临床护士跌倒预防评价量表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由5个领域、11个维度、共65个条目组成,内容较具体完整。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对其进行权重分析,以及通过实际调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量表条目内容,并检验其信效度,在临床应用中探讨量表的适用性,以期形成量化评价工具。从而使临床护士能够通过打分的形式评价自身跌倒预防实施效果,防漏补缺,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eandrea S,Lucenteforte E,Bravil F,et al.Risk factors for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ylsis[J].Epidemiology,2010,21(5):658-668.

[2]梅荷珍.住院病人跌到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68-69

[3]牛艳萍,崔忠,等.住院患者跌倒风险防范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2):31-34.

[4]邢桃红,王朝娟,朱晓敏,等.提高高危住院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实践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80-1083.

[5]王克敏,罗桥端,毛丽莉,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58-25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9.

[7]成磊,胡雁.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循证实践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8]陈洁瑜,黄丽华.基于循证构建住院患者DVT的预防策略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9]高云,李亚洁.一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10]陈晓君,黄丽华. 基于循证构建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模型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11]刘于~,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12]曾光,李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50-270.

[13]张真,杨辉.护士长胜任力测评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14]林清然,陈伟菊.应用德尔菲法构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D].广州:暨南大学,2014.

[15]郭秀花.医学现场调查技术与统计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6] Rau C S,Lin T S,Wu S C,et al.Geriatric hospitalizations in fall-related injurie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 Emergency Medicine,2014,22(22):1-8.

[17]王玉萍,梁磊.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及护理敢于措施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188-190.

[18]曾秋容.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50-51.

[19]康风娟,杨丽娟,齐亚平,等.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步态与平衡训练预防跌倒的效果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8):46-48.

第8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1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1.1 精神状态方面 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减低:出现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还可产生幻觉、人格解体、疑病观念等症状。

1.2 情感方面 主要表现为感情淡漠、悲观绝望、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消极厌世、丧失自信;常常紧张不安、疑神疑鬼、杞人忧天;有的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

1.3 躯体状况方面 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少言寡语;有的还有睡眠障碍。

2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根据老人的症状特点,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思想有顾虑、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多加安慰,使其情绪稳定,消除顾虑,克服自卑情绪,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引导老人多与患者、医生及护士进行心理语言沟通,适时倾诉苦闷心情,随时注意老人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掌握其症状、思维、信念、情绪和行为,让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

1.2 生活护理 病房里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给老人创造安静、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劝导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起居定时的习惯,且不可嗜烟酒,下午和晚上不喝浓茶或咖啡,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晚餐不宜过饱,少食肥肉及不宜消化的食物,忌食油炸食品,保证营养供给,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3 安全护理 因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在患者情绪恢复以前,家属必须24 h陪护在患者身边。如患者有企图自杀的历史,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无望、经常哭泣、失眠、体质量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对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问一些可疑的问题,议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对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时,最好不要让患者独自活动,不能有丝毫懈怠,甚至患者上厕所时间长了都要进厕所看看。不要将水果刀等危险品放在患者身边,以防发生不测。凡能成为自杀、自伤的工具、药品都妥善保管,不可大意。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服药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时,要倍加注意,由家属保存,以确保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按时定量服药,避免患者一次吞服。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这类患者反应欠敏感,年龄较大,主动性较差,又不能用强制手段,所以对于他们应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和献身精神[2,3]。

4 加强体育锻炼

帮助老人协调与病房患者之间的关系,平时锻炼老人收拾床铺、清洗衣物,保持室内卫生,让老人活动起来,分散患者对消极想法的注意力,并增强患者的毅力,提高自信心,让患者意识到在病房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应负的责任。要鼓励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打扑克、玩麻将、棋类等,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健康,减轻疲劳,增加愉,从而产生对生的渴望。

总之,护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老年人有效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包括积极与患者沟通、重视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加强生活护理等。患者抑郁症状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配合临床护理,指导患者控制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心理功能的整体水平,增强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可以降低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同时显现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护理人员应具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临床护理患者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针对引起老年人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在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性护理上下工夫,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将在老年抑郁症的预防、诊疗、护理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6.

第9篇:老年护理相关课题范文

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早发现风险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病人118例非惩罚性记录报告显示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其主要原因,与2011年1~12月采取风险评估、安全管理等对策167例老年手术病人实行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压疮、药物相关问题、导管滑脱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利用风险评估表量化评分,识别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细化安全管理,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老年病人;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63

作者单位:066004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俊青: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郑素芬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生厅课题(20120287)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医学技术的进步,使高龄手术病人数量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生理机能及心理承受力的衰退,很多病人还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管路滑脱、压疮、烫伤及药物相关因素等不良事件[1],造成伤害,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降低病人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引发不必要的纠纷。为此,我科自2011年开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采用风险评估表量化评分,强化老年手术病人的风险评估,细化安全管理,采取个体化、预见性措施,把以往出现问题后的被动处理改为主动防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手术老年病人共11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88岁,平均69.20岁。病种主要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胆管切开术、胆管癌肝癌切除术。

2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手术118例病人病例,非惩罚性记录报告显示的不良事件包括跌倒烫伤、压疮、药物相关问题、导管滑脱、投诉等,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措施不科学、风险意识低、护患护医沟通不良、评估不准确、环境设置、安全教育及措施不到位等[2],自2011年1月开始制定管理对策如下:

2.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成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三级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小组,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归类、分析,明确工作环节中的风险隐患、易发部位,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制定针对性的规章制度[3];每月开展1次护理质量评议会,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根据现存或潜在的风险不断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完善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实;查找资料,制定专科风险评估流程和发生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人人掌握,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护理安全。

2.2风险评估改变住院期间出现风险后给予评估,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且评估无量化,更多依靠护理人员的主观认知方式。采取压疮、跌倒、坠床的量化评分,评估在病人入院后6 h内完成,在入院宣教增加预防烫伤的内容,并根据科室特点增加了导管脱落危险因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所有评估表常规每周评估1次,危险因素发生变化则随时再评估。

2.2.1压疮采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6个部分,总分值范围6~23分,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风险越高。<18分提示有轻度压疮风险,给予病人床头挂防压疮标志牌,利用文字和语言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防压疮知识宣教,并签字告知,告知书入病历存档;<14分提示中度压疮风险,告知责任组长及护士长,依据病人病情、营养状况、经济能力、意愿等选择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使用减压贴或涂擦药物,使用气垫床,加强翻身等个体化方案,责任组长及护士长每日跟随交接班检查措施落实情况,评估效果,不断修正风险评分及方案。

2.2.2跌倒坠床的评估采用一张评估表,危险因素分为9大类,包括:年龄、既往史、疾病、意识、视觉、听觉、活动能力、排泄、用药情况。总分值范围0~36分,总评分≥8分为高危人群,报告护士长,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预防知识告知病人及家属,在告知书上签字,执行相关防护措施,如:穿防滑鞋子;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处;夜间使用地灯;床边勿放杂物等。和家属沟通安排好陪护,提醒日常起居要做到“3个半分钟”即醒后半分钟坐起,坐起半分钟再站立,站立半分钟再行走[4]。对手术后意识不清、烦躁及处于半卧位时,使用约束带和床档。护士长要每日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对依从性差的病人和主管大夫交流相关信息,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2.2.3导管脱落危险因素评估表从导管类型、导管固定、意识、依从性4个方面评分,每项依据低、中、高危程度给予1,2,3,4分,如一个项目涉及多个内容则将分数累加,总评分≥8分为高危人群。挂防导管脱落警示牌,每班交接时查看导管情况并记录,重力导管使用高强度外科胶带或加压固定胶带,其他导管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约束。高危人群必须报告护士长,每天督查措施落实情况。

2.2.4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病人依赖程度进行调查,得分在0~100分之间,≤40分表示重度依赖,41~60表示中度依赖,61~99分表示轻度依赖,100分表示无需依赖。所有病人入院时均要评估,手术后和恢复期病人需再次评估,影响活动能力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再次评估。护士根据评分关注病人,与家属沟通,安排陪护,协助完成基础护理,保障安全。

2.2.5建立科室医护交流的平台鼓励发表意见,每周1次沟通病人相关信息,提出问题,针对病人现存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医师的参与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3安全管理

2.3.1环境设置分析不良事件,在环境方面做了如下改变:公共厕所内配置坐便椅,厕所墙上增加扶手和挂钩,洗漱间地面铺防滑垫,病房厕所全部改为坐便,马桶前方安装紧急呼叫按钮,厕所入口地面贴“防止跌倒”提示字样。每间病房设健康教育宣传栏,防跌倒防坠床预防措施、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放置其中,方便病人家属随时翻看。同时放在书报栏内供病人拿取。分配床位时尽量将老年病人放在距离厕所较近的位置。

2.3.2安全教育将安全知识教育具体化,操作性强,如:病人穿防滑拖鞋,地面湿滑时避免下地行走,不要私自使用热水袋,睡觉时拉起床档,呼叫铃放在伸手可及处等,并要求在安全告知书上签字。研究显示[5],跌倒多发生在夜班时段,占到67%,和排泄有关的占到23.24%,在此时段,夜班增加对高危病人的巡视,责任护士增加安全教育的频次,以引起病人家属的重视,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培训学习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了解各种胶布的特点,引进高强度外科胶带和导管固定装置的使用,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管。

2.3.3药物相关问题制定新的制度:实施双人核对,反向核对,口服药发药签字,病区内备药设查对登记本,每月查对一次并记录,输液卡输液完毕后双联核对签字。巡视病房时观察询问病人用药反应,耐心倾听诉说,及时和主管大夫沟通病人用药情况。

2.3.4心理护理增加护理人力资源,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陪伴病人,对病人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担心能及早觉察,与病人交流、耐心细致解释相关问题,对焦虑严重的病人提请主管医师注意,建议请精神卫生科会诊,予以干预。针对老年病人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从治疗的角度向病人解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鼓励其有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4评价标准比较2011年1~12月老年手术病人167例与2010年1~12月收治的118例老年手术病人发生的不良事件。

2.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表1)

注:2010年跌倒坠床烫伤4例,压疮5例,药物相关问题6例,导管滑脱7例,投诉2例;2011年压疮1例,药物相关问题2例,导管滑脱2例

4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不仅对病人的健康权益和经济利益构成危害,也会给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和医学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果能够关注各个环节的风险所在,那么风险的发生率会大大下降[6]。因而分析、识别护理工作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建立工作流程,应急程序和预案,树立全员风险意识,明确职责,标准化关键程序,避免过分依赖人的警惕性,是降低不良事件的有效方法。

老年病人生理机能衰退,免疫和应激能力下降,应对手术的支持能力下降,风险增加,通过评估病人的主观因素、客观资料、一般情况及特殊变化,判断病人病情变化,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对潜在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使护理工作有预见性,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老年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教育,医护患之间共同协作,加强沟通,把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姜向娜,李凯.2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5):1217-1218.

[2]林亚妹,郭泽丽,陈惠.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47-348.

[3]李平.儿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92-94.

[4]黄海燕,刘蕾,盘雪娇.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昆明学院学报,2013,35(6):83-85.

[5]冯志仙,黄丽华,胡斌春.住院患者跌倒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23-327.

[6]贾俊格,胡云霞,安淑君,等.前瞻性护理业务查房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3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