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折术后康复疗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

第1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均给予关节恢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结论: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引起复杂的并发症和发生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可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药熏洗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功能 康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93-02

由于骨牵引、石膏托、夹板外固定、关节损伤等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1]。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较困难,目前,保守治疗较困难,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术后易发生关节黏连从而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中药熏洗有热疗、药疗双重作用。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0±2.6岁。单侧左膝10例,右膝12例,双膝18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年;股骨髁上骨折13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髌骨骨折5例,复合骨折5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1±2.5岁。单侧左膝8例,右膝15例,双膝17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1年;股骨髁上骨折15例,股骨髁间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复合骨折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关节功能康复护理。术后2~3天,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术后5~7天,指导患者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持续至出院。另外,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时要注意,屈伸角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角度由1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无不适为宜。

1.3 中药熏洗方剂组成和用法。治疗组在采用锻炼器对相关关节进行恢复锻炼的基础上,术后7d予中药熏洗。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伸筋草、红花、当归、宣木瓜、三七、乳香、没药、茜草、木香、木通、鸡矢藤、七叶莲、三棱、细辛、草乌、苏木、桃仁、防风、地鳖虫、白芍、甘草,将上药用小块纱布按药名分类包好投入盛5000mL清水的盆中浸泡30分钟,再煮沸30分钟。将患膝置盆上先薰后洗,亦可将热药袋敷于患膝上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7天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4个疗程。每剂中药可用2~3天。注意薰洗时勿烫伤皮肤,避免弄湿衣被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120°,伸直0°;显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0~120°,伸直受限10°,或膝关节活动幅度较治疗前增加30°以上;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及格率

治疗组4015(37.5%)10(25%)9(22.5%)6(15%)34(85%)

对照组4011(27.5%)8(20%)7(17.5%)14(35%)26(65%)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或邻近部位的骨折损伤,局部血肿机化,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黏连挛缩,导致关节伸屈活动发生障碍,关节僵硬,使膝关节活动受限。中医传统医学认为,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为骨伤或术后关节长期不适当外固定,跌打损伤后因其疼痛,患肢关节不能活动导致骨节失动、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津液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去气血津液的温煦濡养,日久则肌肉失养而萎缩,经脉挛缩,屈伸不利[2]。治疗当以舒筋活络、除湿消肿通利关节、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熏洗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我院利用中药熏洗的热效应及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松解粘连等作用治疗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收到很好的疗效。方中当归、红花、伸筋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宣木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川乌、草乌、细辛、艾叶温痛散寒止痛;乳香、没药、三棱具有破血逐淤的功效,茜草、木香、苏木、白芍、防风、甘草具有行气消肿、缓急止痛的功效;,细辛、木通、地鳖虫脱水温经通络,全方具有活血化淤、温经舒筋通络、脱水消肿止痛等作用。减轻了对神经未梢的刺激,药力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渗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组患者在中药熏洗治疗后,患肢普遍有轻松感,屈曲加压时无痛感,患者易于接受此法。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肢好转程度明显,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表一显示,治疗组的及格率率达85%,对照组仅为65%。

总而言之,在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的方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第2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第3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早期运动康复;肘关节骨折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2-02

肘关节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骨损伤,由于肘关节的特殊性,在发生创伤之后极易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了早期运动康复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年龄为12-78岁,平均年龄为(41.3±8.2)岁,在骨折类型方面,39例为肱骨远端骨折,22例为鹰嘴骨折,11例为冠突骨折,8例为桡骨小头骨折。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于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护理方式:

对于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运动康复指导,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康复指导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为其讲解术后实施早期运动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好相应的训练方式,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的评估,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关的心理疏导方式,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并鼓励患者家属予以患者必备的心理支持[1]。

1.2.2 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评估患者的综合评分,并予以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于评分超过7分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开始进行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的锻炼,指导患者运动患侧肩关节、手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在术后3d后,对肘关节进行持续性的训练,根究患者的疼痛情况酌情增加运动强度。在训练结束之后,进行冰敷处理,术后7d后,循序渐进的进行肘关节屈伸运动;在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阻力训练;术后9周,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患者肌力以及日常活动的训练[2]。

对于评分介于4-7分的患者,在术后进行肱三头肌与肱二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活动患侧肩关节、手指关节以及腕关节,在解除制动之后开展被动关节的活动,活动完进行冰敷;在术后5周,在以上训练基础上开展抗阻力训练;在术后9周,进行关节活动、患肢肌力与ADL训练[3]。

对于评分不足4分的患者,在术后1d训练方式同上,在解除制动之后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关节屈伸运动,在术后6周继续以上训练,术后9周,指导患者进行ROM、肌力与ADL训练。

1.3 疗效评估方式

在手术结束的3个月后,根据Mayo标准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以x2检验并以p

2 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疼痛、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肘关节是协调人体前臂、肩关节与腕关节活动的主要关节,肘关节骨折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骨骼完整性或者连续性中断,同时也会导致患者韧带、肌肉、皮肤软组织发生损伤,这均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后应该及时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就现阶段来看,康复治疗是改善患者骨关节运动功能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康复治疗时,需要把握好干预时机与干预方式,着重进行早期运动康复训练[4-5]。

考虑此类患者的康复问题,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时先使用运动疗法安全评定表评估患者的肘关节损伤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了针对性的肌肉训练与ROM运动,干预结果显示,在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活动范围、疼痛、活动能力与稳定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种干预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1]刘晨红,高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01):227-229.

[2]李剑锋,闫金玉,李瑞峰.儿童肘关节骨折手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11(03):182-183.

[3]Modabber MR,Jupiter JB.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British Volume . 1995.

第4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93-01

二十一世纪骨科领域技术革新,器械创新,对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手术治疗只是四肢骨折、关节创伤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全过程都十分重要。现将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32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77岁,平均(36.5±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跌伤5例,挤压伤4例,其它伤1例。骨折部位有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内外踝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其中合并关节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3例,多发性骨折4例;合并脑、胸、腹伤8例。

1.2 手术治疗 合并脑、胸、腹伤骨折患者,骨折作暂时处理,行脑、胸、腹部损伤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骨科手术处理。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25例、单纯固定4例、牵引3例。内固定分别用解剖钢板、L型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克氏钉、加螺丝钉、钢丝内固定。术后视骨折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或不用外固定。

1.3 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

1.3.1 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3天至3周)术后疼痛缓解后,术后3到7天主动活动固定肢体肌肉屈伸指(趾)、股四头肌、三头肌、胫前肌、远端未固定的关节,3-5次/天每次持续活动15-20分/次。对四肢长骨内固定牢固者可在术后7-14天行骨折两端关节练习,活动范围从小到大,2次/天;近关节的骨折,早期行连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 2sive MotionCPM)、局部理疗(周林频谱仪、红外线治疗仪)。术后3天服活血化瘀中药(当归、赤芍、苏木、桃仁、川断、木通、川芎、台乌、没药、陈皮、乳香、甘草)。

1.3.2 中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3周至8周)患肢肌力练习,从无抗阻到抗阻练习。配合中药外洗(宽筋藤、钩藤、银花藤、王不流行)、肌肉按摩;受累关节进行主动、被动活动:手握单杠、肩关节外展、上举;肘关节被动屈曲,将前臂置于桌(床)上、墙壁上将躯干压肘关节即可达到屈曲;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及两手掌相对练习背伸;握拳与伸指,转动保健球。平卧起坐直腿抬高练习屈髋;坐在床上主动屈伸小腿或双手握床栏屈膝下蹲可练习屈伸膝关节;卧床或坐位练习踝关节、趾关节屈伸活动。

1.3.3 后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8周以后或12周以后)肢体摆动练习、关节轴位运动:①肢体重力作用与肌力协同作用运动受累关节。②通过器材协助运动和关节功能牵引活动关节。③通过器材(如:橡胶、拉力器、弹簧)行抗阻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功能。④理疗(红外线、超声波、电磁场刺激)。⑤中药外洗(桂枝、威灵仙、防风、川加皮、细辛、荆芥、乳香、没药)等治疗。

2 结果 3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仅25例(69.44%)在住院期间早期、系统、恰当接受康复治疗,出院时恢复正常功能的13例(52%)、关节活动幅度也有所增加。本组有5例骨折累及关节损伤,12周后继续康复治疗锻炼,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

3 讨论 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关节损伤的三大重要环节,随着骨科技术革新、器械创新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加上恰当的关节锻炼,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外)固定愈合需4-24周,按物理力学外固定需关节固定,但患肢长时间受到制动,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肌腱挛缩、应激力减退、关节僵硬、骨代谢障碍,严重的致残[1]。早期、系统、恰当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利于关节功能恢复[2]。骨折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进行[2]。早期术后2-3天内服中药,有活血散瘀之功效,待患肢疼痛缓解后行患肢肌肉、肌腱伸缩活动锻炼,邻近关节运动。术后2周视骨折固定稳定性而定,拆开外固定治疗结束再行外固定[3]。早期活动能增加肢体血循环、消肿减轻对神经压迫而止痛,肌肉挛缩停止;减轻关节、肌肉、神经的黏连。早期治疗恰当,中后期的肌肉萎缩、韧带挛缩、关节僵硬就减少。中、后期康复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磁场刺激理疗,通过各种器材训练、按摩、中药外洗等。CPM可加速骨膜层未分化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修复损伤的关节,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加快骨折愈合[4]。电磁场刺激理疗使神经细胞多巴胺水平减少,乙酰胆碱水平增加,而乙酰胆碱有增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改善运动机制[5]。在中、后期康复治疗全过程医护人员应对不同的骨折、关节损伤的患者有计划、有程序地安排康复训练。这期治疗时间比较长,有条件者尽可能住院接受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经济未能解决等原因未完全康复而出院。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计划地初步教会病人及家属操作锻炼,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信心和毅力,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肉、韧带、关节功能。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对特殊病例应设立门诊病历档案卡,电话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四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应注意:①根据骨折、关节损伤固定稳定情况而定早期、系统、恰当康复治疗。②早期、中期由医护人员指导协助锻炼,后期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主动与被动相结合锻炼。③功能锻炼幅度从小到大,次数逐日增加。④运动方向与原骨折外力方向相反。⑤活动骨折端不应受到旋转、成角或剪力等应力的影响[6]。⑥适当训练其它肢体关节,防止其它肢体关节挛缩。

参考文献

[1] 张毅,黄东锋,毛玉容等.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应用膝矫形器动态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4.

[2] 莫新发,何仲佳,周志贤.四肢骨折的术后康复治疗[J].广东医学,2004,25(4):411.

[3] 罗伟胜,谭常赞,李炬英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骨折康复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3):155.

[4] 陆裕朴,胥少订,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87.

第5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1、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是什么?

骨折术后康复的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继发症的发生。对于失去功能者,通过对其已有功能的训练能够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部分进行代偿,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尽可能健全地重新回到社会,回到工作岗位。

骨折术后康复的开始时间尽可能要早,一般在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指的是石膏固定已经干了或牵引已经安装好或已施行了内固定术后,病情稳定即可开始。

2、骨折术后为什么要进行康复训练?

骨折在治疗中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固定伤肢或伤部,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内粘连或韧带退变失去弹性,弄不好虽然骨折已愈合,但肢体仍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残疾。

骨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通过肌肉运动刺激运动功能恢复,肌肉活动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可使肌肉韧带的状态改善,恢复其弹性和延展性,增强肌肉力量,对抗肌肉萎缩,并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劳动能力。必须在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早期就开始施行。凡未固定的肢体和关节都要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主动充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应如何进行?

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三期进行:

康复训练的早期:

此期即伤后l~2周,此时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因比,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康复训练的主要形式是伤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即在关节不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奏的静力收缩和放松,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绷劲和松劲,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粘连。此期的康复训练,原则上除了骨折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康复训练的中期:

即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此期除继续做伤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外,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以防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此外,可配合理疗以达到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的目的。

伤后5~6周,骨折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最好于固定2周左右就开始关节面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运动后再予以固定。这样,通过关节软骨面间的互相挤压和磨擦,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其有较好的塑形,同时,可以防止关节内粘连形成。

康复训练的后期:

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经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X线检查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主要形式是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使各关节迅速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恢复期进行康复的同时可配合理疗及步态训练等。

典型病例:

付某,女性,55岁。患者不慎跌倒,左胫骨骨折,在积水潭医院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由于床位紧张5天出院。出院后由于不知道如何锻炼,一直不敢动。术后3个月时发现膝关节、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患者感觉肢体疼痛、肿胀,无法行走,饮食和睡眠也很差,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于是在手术3个月后,被送至北京健宫医院康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进行了麻醉下的关节松动术,一对一手法,激光、超声药导等治疗,在随后的20天里关节功能恢复,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一、上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人类双手极其灵巧,上肢的其他结构都是手部活动的辅助装置,肩、肘、腕以及手部各关节的复杂连接,各肌群的力量、灵敏与高度协调,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双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上肢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维持和恢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

二、下肢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负重和行走是下肢的两个主要功能,下肢骨折后康复方案的制定也必然围绕这两个重点来设计和实施。骨折稳定性的重建和骨折的愈合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肌肉力量的恢复则是功能正常发挥的保证。不少病人在骨折良好愈合、关节活动度良好恢复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行走或步态的异常,原因就在于肌力未能有效恢复。因此,肌肉力量训练是下肢骨折后康复的重头戏。

下肢骨折后的康复可以分为早、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早期主要为足趾、踝关节和髋关节的主动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3天开始,疼痛反应减轻即可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的连续被动活动及理疗可以减少术后关节粘连,在第二阶段康复中,主要内容仍是不负重前提下的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第三阶段进行负重情况下的活动度训练与肌力练习,并增加步行和平衡能力训练。

在下肢康复训练中要针对膝关节僵硬进行康复治疗。典型的膝部损伤会使膝关节成负重屈曲,膝关节内侧和后侧的软组织被异常后推,这种又可以引起膝关节中后部肌腱、肌肉和韧带被异常扭转,并出现膝后N旁筋膜变短及股内侧肌力减弱,这种软组织的移位和扭转会使关节受力异常,导致关节的潜在退化和受力异常,膝关节有时表现为膝关节反张。康复训练通过肌肉力量技术恢复肌纤维的正常螺旋和软组织纤维的正常平行排列和大量肌纤维(筋膜)彼此滑动能力和肌肉间肌力平衡,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

三、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急性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此期康复重点为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力量,增强肌肉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针灸理疗、作业治疗。

第6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强直;关切镜检查;康复疗法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05-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膝关节强直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后并发症,以往多采用股四头肌成型术、切开股四头肌松解膑上囊植入硅橡胶膜或生物膜等手术治疗[1]。近年来用关节镜手术可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暴露和损伤,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从2002年7月~2006年8月,对收治的20例膝关节外强直病人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6~50岁,平均24.5岁。病程6个月~2年。股骨下端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合并髌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4例,胫腓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下肢软组织严重挫伤2例。所有膝关节均合并创伤性关节炎,术前关节活动度0度~40度。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对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屈膝>100度为优,10例;80度~100度为良,7例;50~80度为可,1例;

2术前康复

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绳肌的练习方法。

3术后康复

3.1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因害怕疼痛和担心术后出血而不愿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护士应告知病人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病人配合治疗。

3.2患肢抬高:病人回病房后,患肢垫抬高枕,角度为30度,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

3.3使用足底静脉泵:每天3次,每次30分钟,减轻患肢肿胀及促进静脉回流。

3.4观察患肢血运: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5康复方法:(1)术后当天:病人回病房后即开始使用CPM机,时间为60分钟,角度为术中松解的角度,应用CPM同时给与膝关节冷疗。如病人疼痛明显,可适当使用止痛剂。(2)术后第一天:①继续使用CPM机,角度根据病人情况增加2~5度,时间为1小时,停止后冷疗。②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伸直膝关节,绷紧股四头肌,保持5秒,放松2秒,30次/组,3组/天)。③绳肌等长练习(患腿下垫枕,足跟及小腿用力下压,大腿后群肌肉紧绷后保持5秒,放松2秒为1次,30次/组,3组/日)。④继续使用足底静脉泵。(3)术后2~4天:①继续使用CPM机,角度每日递增5~10度。每日两次。②由康复师为病人每日进行1次手法的ROM练习,之后冰敷。③直腿抬高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 c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切口处的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4)术后5~7天:①继续以上的主、被动功能练习,并逐渐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每日增加10度左右。②鼓励病人离床活动,患肢不负重,每次10分钟,每天3次。③术后1周要求膝关节ROM达到90度。应用CPM角度达到120度。(5)出院后的康复方案:①俯卧屈膝: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10分。②仰卧垂腿: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10分,则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③坐位抱膝: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在极限处保持5分左右。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④坐位“顶墙”:(适用于90度~105度范围)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并在极限处保持5分左右。⑤冰敷:在微痛屈曲角度冰敷10分,再伸直冰敷10~15分。以上练习按顺序连续进行,每日1次,每周角度可见增加,术后8周坐位抱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此后开始保护下全蹲以及跪坐练习。每日1次,10~15分,冰敷10~15分钟。

4讨论

第7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骨科;康复;价值

1 骨科康复治疗发展及现状

1.1 骨科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以功能康复为目的的学科。骨科的治疗和康复是统一的整体,当前骨科临床治疗方面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经常表现为医护人员粗枝大叶地指导和家属的简单帮助模式,康复的效果有限[1-2]。首先,主要原因是对骨科康复知识的缺乏以及足够认识;其次,害怕出现骨折再移位,简单认为在骨折复位后只需保持现状,直到骨折愈合。康复医学的概念于20世纪中后期才正式确立,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专门学科。虽然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患者对健康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促使康复医学迅速的发展。由于康复水平与骨科学发展的不平衡[3],经常出现康复水平与骨科治疗不能有效的结合。表现在骨科的早期治疗中,因手术方法、固定方法和材料以及医疗水平制约,骨科医生对康复理念不甚了解,不允许骨科患者从事相关活动,骨科患者往往只是被动接受骨折的愈合,从而延缓骨关节的功能恢复。

1.2 在现代康复医学出现以前,国外学者就已经重视骨关节和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骨科促使现代康复医学的诞生,关节体操、矫正体操、以及器械训练都成为康复治疗的基础[4-5]。康复医学的发展促使骨科康复医学诞生,明确康复医学与骨科医学的紧密关系,在治疗理念的一大突破和进步,同时也是康复医学和骨科医学相互融合、吸收的结果。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呈专业化趋势[6],包括骨科康复医学、心肺康复医学、神经康复医学、烧伤康复医学、小儿康复医学、老年康复医学等。随着康复医学在骨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更多的骨科医生认识到康复医学与骨科治疗相结合的重要性。

1.3 骨科康复医学是一门医学应用学科,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一系列方式,使骨科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骨科治疗的效果。但过度的运动锻炼易导致过度训练综合征,原因是[7]骨科患者对肢体和关节用力不当产生的炎症,如肌肉、韧带、肌腱等损伤,引起肌肉不平衡加剧、骨关节变形等。因此,需要正确领悟现代骨科康复理念,合理运用现代骨科技术,将临床骨科与康复医学理念有机结合。针对骨科疾病特点,将骨科治疗技术与康复理念结合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发展迅速,并与骨科学紧密结合,出现了大量新的康复手段,进一步提高了骨科疾病的疗效。

1.4 骨科康复治疗基本疗法是运动疗法。骨科康复运动疗法是在明确患者疾病性质,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7-8]。首先对运动功能进行检查,包括:肌力检查、步态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等,用以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运动疗法包括:①关节活动度练习- -主动、被动、关节功能牵引和助力运动;②肌力练习--保持肌肉功能的专门练习,肌力小于3和大于3分别采用肌肉电刺激和抗阻运动;在进行抗阻训练时要掌握好力度与节奏;③持续被动运动--使用康复器械对关节进行连续缓慢被动运动。可加速关节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修复,减轻关节疼痛。

2 中医药在骨科的康复治疗

2.1 骨折的预后以动静结合为主。①早期药物治疗 西药用于消炎镇痛,中药用于清热凉血如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行气活血方面如柴胡疏肝散、顺气活血汤等;亦可用外用膏药如消瘀止痛膏之类,适用骨折初期疼痛。还可以用物理疗法,如温热法,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局部去痛等作用。②骨折中期的康复治疗 由于骨折中期已较稳定,在原有活动量基础上适量增加,加强肌肉抗阻训练。中药易接骨续筋及和营止痛为主,如续骨活血汤、和营止痛汤、接骨丹;外敷膏用如接骨续筋膏;还可辅以中草药熏洗等;在骨折15天后其活动量逐步增加,在医护和家属帮助下活动范围逐步增大,上肢感觉肌肉有力,骨折处无疼痛感,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关节的伸屈,避免骨折产生剪切方向运动。③骨折后期的康复治疗 在后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应提高关节活动量,增加肌肉力量,同时 辅以抗阻训练。中药以养脾胃,补气血为主,常用中药有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等。用以增强患者关节活动,使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可采用自身重量法、负重和不负重训练法[9-10]。在此锻炼期间,首先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并配合针灸、推拿,局部以阿是穴、手足以阳明经穴,使血液循环,经络疏通,减轻肌肉痉挛。推拿还可以增加患者抗阻运动,增加关节运动范围。

2.2 中医食疗法在骨折的康复中可促进骨折愈合。例如①黄豆5两,猪骨头2斤,加姜盐用文火煮烂后食用;②赤小豆加红糖适量煎熬,服用;③黄芪半两至一两,煎熬取汁,加粳米2两,早晚服用。骨折患者饮食要注意几点:①现代医学实践证明[11],骨折病人吃肉骨头不能促进早期愈合,相反会推迟。原因是只有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以骨髓、骨膜的作用促使受损伤的骨头再生。肉骨头的成分是磷和钙,若摄入太多,使骨质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有机质比例失调。因而对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②忌偏食,骨折患者有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组织损伤情况,机体的修复由摄入的营养素来保证实现。③在骨折初期服三七片来控制积血、消肿,局部出血。在一周以后,若继续服用会使局部血管血液循环不畅,对骨折恢复愈合不利。

3 展望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也融入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和评估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统的中医康复包括:中药疗法、饮食疗法、针灸疗法、传统物理疗法、环境疗法、推拿疗法等,通过大量实践与研究,其效果和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相一致。因此,中西医相结合在骨科康复治疗中行之有效,具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勇,骆艳红,曾本强等.骨科-康复科治疗单元模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692-2694.

[2] Babak Shadgan,W. Darlene Reid,R. Luke Harris et al.Hemodynamic and oxidative mechanisms of tourniquet-induced muscle injur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orthopedics setting[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2,17(8):1-8.

[3] 席明霞,郑雯,陈银娟等.13家医院236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3,(15):26-28.

[4] 黄莉.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16-18.

[5] Adali,N.,Mars,M.,Petrie,A. et al.Presurgical orthopedics has no effect on archform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J].The Cleft palatecraniofacial journal,2012,49(1):5-13.

[6] 白跃宏.骨科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 21(9):849.

[7] Milan Zdravkovic,Miroslav Trajanovic,Milos Stojkovic et al.A case of using the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for custom orthopedic implants manufacturing[J].Annual review in control,2012,36(2):318-326.

[8] 万大千,徐义明,白跃宏等.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597-600.

[9] 罗汉华,农文恒.关于骨科康复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甘肃中医,2011,24(4):74-75.

第8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 电针;活动障碍;肩关节;肱骨骨折;红外线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activity disturbance of the shoulder joint after operation of fracture

LUO Kai-min, HOU Zhi, YANG Li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angshan City Second Hospital,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radiation of infrared rays plus passive exercise on movement disorders of shoulder joint after operation of fracture of surgical neck of humerous. Methods Sixty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acupuncture plus exercise group (n=32) and an exercise therapy group (n=28). The acupuncture plus exercis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and infrared ray radiation at rigid soft tissue on the affected side, with adjuvant points, Xuehai (SP 10), Sanyinjiao (SP 6) andYang-lingquan (GB 34) selected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after the needles were withdrawn passive exercise of the shoulder joints were made. The exercise therapy group were treated by active exercise after passive exercise of shoulder joint.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for one month, and shoulder pain scores VAS and scores of activity of shoulder joi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84.4%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exercise group was better than 64.3% in the exercis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were 5.8±0.5 and 3.1±0.3 in the acupuncture plus exercise group, and 5.7±0.5, 4.3±0.4 in the exercise therapy group, 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ecreas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both P

KEY 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Movement Disorders; Shoulder Joint; Humeral Fractures; Infrared Rays

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制动后发生率较高,主要临床特征为肩部疼痛、软组织

僵硬、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电针、红外线照射配合被动运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6月―2007年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合运动组和运动疗法组。针刺合运动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39~50岁,平均(49.6±6.8)岁;病程1~3个月;左肩14例,右肩18例。运动疗法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62岁,平均(51.6±3.8)岁;病程1~3个月;左肩10例,右肩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采用《实用骨科学》[1]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标准;X线片示肱骨外科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软组织僵硬,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9~62岁;③病程在术后1~3个月;④肩关节活动功能符合杨树萱[2]制定的肩部功能活动评定指标6个功能等级中的严重受限级;⑤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术后伤口感染未愈合者;②合并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损伤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④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合运动组

取穴:以患肩部僵硬软组织每间隔20 mm为针刺穴。配穴:血海、三阴交、阳陵泉。操作:患者取仰卧位,75%酒精局部消毒后,采用0.35 mm×40 mm针灸针,单手持针直刺局部针刺穴,刺入深度以刺透僵硬软组织为度,采用平补平泻法;接上海产G9805-C型低频脉冲治疗仪,输出模式为疏密波,频率为4/20 Hz,疏密时间间隔(4±1) s ,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并加红外线照射。三阴交、血海、阳陵泉常规针刺,行提插泻法,留针30 min。取针后被动活动肩关节15 min,完成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环转生理运动。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

2.2 运动疗法组

患者取仰卧位,先被动活动肩关节20 min,完成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环转生理运动,然后推磨沙板、爬肩梯、推滚筒训练25 min,共治疗45 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1~3个疗程。

2组患者平均治疗40天后统计疗效。

2.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包件,应用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肩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3](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变化,设定疼痛范围为0~10分,每天进行3次测定(7、14、21时),再进行综合积分计算。

(2)肩关节活动:采用杨树萱[2]制定的肩部功能活动评定指标,用量角器和卷尺测量肩关节旋内、旋外角度,摸背、摸耳尺度,从以上4项指标来评定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并根据4项指标的总分,分为6个功能等级。肩关节运动正常:总分为301~360分;肩关节运动轻度减退:总分为241~300分;肩关节运动中度减退:总分为181~240分;肩关节运动显著减退:总分为121~180分;肩关节运动严重受限:总分为61~120分;肩关节运动极度受限:总分为0~6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的4项指标的总分及VAS评分评定疗效。显效:肩关节活动功能总分为181~240分,VAS评分为0~1分;有效:肩关节活动功能总分为121~180分,VAS评分为1+~4分;无效:肩关节活动功能总分为61~120分,VAS评分为4+~6分。

3.3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肩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

注:与运动疗法组治疗后比较,1)P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P

(2)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经Ridit分析,针刺合运动组临床疗效优于运动疗法组(P

4 讨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制动造成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发生率很高,肩关节肿胀、疼痛,软组织僵硬、粘连是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痿论》中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即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由于手术或外伤,关节长时间制动所致经络气血瘀滞受阻,经脉失养,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僵硬、疼痛,经筋失去气血濡养导致筋挛、粘连,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患肩部僵硬软组织间隔20 mm群刺,疏通经络、活血通痹,并连接低频脉冲电针仪加强针感,配合红外线照射温通气血、促进气血运行[4],起到局部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的作用,使经筋得到充足的濡养,筋挛恢复正常,使关节得到充分的濡润,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中医辨证以脾、肝、肾三脏为主,脾主肌肉四肢,正如张志聪注释《素问・五藏生成》所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肝主藏血,在体合筋;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形体九窍,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故穴取三阴交、血海、阳陵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其功能养血活血、理气祛瘀;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功能养血柔筋,主治一切筋病;血海为脾经要穴,功能活血调经、通经活络,三穴相配能养血益气,舒筋通络。通过上述治疗使患肩部肿胀、疼痛得到缓解,僵硬软组织得到软化,再被动活动患肩关节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关节活动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红外线照射加被动运动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在缓解疼痛和促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单纯运动疗法,具有痛苦少、见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567-568.

[2] 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

[3] 严相默.临床疼痛学[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6:153-154.

第9篇: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 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