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建议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衍生而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转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改革创新工作的模式和方式,使其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学生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实施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行为上的干预和思想上的教育及引导。当前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融合了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更加丰富。但是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高校的实际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体现出一种“社会本位”的思想,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受到压制。同时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实行的是党政共管的体制,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然后层层分布下去。管理的层级较多,管理流程冗杂,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且由于学生的人数远大于辅导员的人数,因此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和负担加大,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亟待提高,辅导员队伍有待扩充。
一、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同一性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学生事务工作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不论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施教的主体均是学生工作者。因此,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相同,两者之间具有主体同一性的关系。
从学生事务管理的角度来说,学生工作者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施主体,在实际的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其工作内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法,包含学学习方面、生活方面、身体方面、思想和心理方面,学生个人成长方面以及学生与集体组织关系方面等诸多内容。且学生工作者在整个日常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个人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培养养成有极大的影响,是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和管理向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克制、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过渡的桥梁,因此学生工作者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工作者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他们主动教育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通常在我国高校会设置辅导员以及班主任来负责班级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为便捷的学生工作者,由他们负责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是最好不过的,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既是学生事务管理的实施主体,又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对学生的学生和生活有同等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同一性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上来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素养,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使其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和前进。其次从学生事务管理的角度上来看,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和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服务和教育的职能,从这三个主要方面给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想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担起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传承的责任。因此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同样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虽然其各自侧重的内容不同,但是其对学生主体的价值是一样的,因此学生事务管理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同一性的关系。
(三)学生事务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首先,学生事务管理承载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等信息。学生事务管理涵盖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非学术性事物,且涉及的领域较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和目的。其次,学生的事务管理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规章和制度而运行的,且两者之间存在主体同一性的关系,因此以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学生工作者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由于两者都是围绕大学生而展开的,在学生事务的管理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学生和学生工作者都是学生事务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学生事务管理能够自然的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价值观念。基于这三点可以得知学生事务管理不仅承担了事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关系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我国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关系的探讨,笔者认为厘清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范畴,实行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对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工作专业化进程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要确立正确的工作理念,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正确看待两者之间的联系,清楚认识到两者既是两个个体的存在,同时也是相互交叉并存,相互辅助的共同体,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其次,各高校要将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对学生工作的组织结构做适当的调整,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权责分明。同时加强对学生工作者的岗位培训,确保学生工作队伍能够适应和满足学生不断发展和变换的需求。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关系密切,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平等的对待每一项学生工作,要及时转变自己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学生工作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b)-0191-02
糖尿病DM,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为当前公共健康问题,属于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病症。实际治疗中,应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1]。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实施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以改善患者预后,加强其对自身病症的了解。针对于此,该院将于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实施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常规教育管理模式,对临床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所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间,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糖尿病肾病者、眼底病变者、糖尿病足者、合并严重慢性病症者。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31:24;年龄区间为45~62岁,中位年龄(53.5±5.4)岁;病程区间为1~3年,中位病程(2.1±0.6)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34∶21;年龄区间为48~60岁,中位年龄(54.7±5.6)岁;病程区间为1~2年,中位病程(1.5±0.4)年。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实验的要求。
1.2 方法
1.2.1 ?φ兆?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院外随访,叮嘱患者定期入院接受复查。然后,结合复查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1.2.2 观察组 实施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提供5 d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服务,通过专业医护人员开展“加强自我管理”培训获得,主要培训的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自我检测方法等。然后,教会患者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实行饮食指导。构建个人社区健康管理档案,定期实行电话随访、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代谢指标评判标准 护理前、护理12个月后,对患者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实行测量。②糖尿病自我管理评分评判标准 通过改良的密西根糖尿病知识调查问卷、斯坦福糖尿病教育中心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调查问卷、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评估表,分别对患者糖尿病知识、效能、技能进行测定,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情况掌握越理想。③生活质量评判标准 经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满意度加以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更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11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例数利用n代表,行χ2检验,两组间临床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均采用(x±s)表示,实行t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临床代谢指标的对比
护理前、后,两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和护理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前、后两组自我管理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知识总分、效能总分、技能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知识总分、效能总分、技能总分比较,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护理前、后两组心理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满意度评分实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一、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需要社会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
如今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善,家长为了让学生考上好大学,大都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缺少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认识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具有为全社会谋福利的奉献精神,历史上由于人生目标的激励而成才的事件不胜枚举,但我们可用身边实际的人和事,进行时时刻刻的真人、真事、真实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做到真善美,并非是一件难事,而且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年鲁迅的《一件小事》不知道教育感化了多少人,不知道多少人为此感悟了什么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可见一件小事的激励作用有多么巨大。
二、学生的现实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当今学生现实的价值观越发明显,他们从亲人朋友那里看到和学到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没有完全了解生活,就开始与个人的价值观进行了联系。从而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既能满足自己的价值观,又能符合特定职业要求的职业与学校。由于他们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而追求各学科的“实用价值”,就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只要中考要考的,就会集中精力去学。这点在初衷是对的,但一定要让他们懂得,这是你文化底蕴与价值观的一个小小的台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强迫,这样做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以后才不会扭曲。
三、发挥初中生同龄人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生同龄人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发挥那些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初中生典范性的榜样作用,来激励和启发他们。不用找一些离他们生活学习很远的同龄人的事情,来古板地进行说教,更不能用同龄人的小明星进行教育,因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没有看到也没有体验到,这是个“未知数”的教育,不会有效果的。只能用他们了解到的与能体验到的实际生活中的同龄人的实例,进行有效的教育,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逐渐更好地形成。
四、充分利用学校与班级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形象 塑造 管理
教师职业形象,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教师的外观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印象、看法、认知的综合体现。教师作为创新知识、传递知识、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生存、做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历来受到社会公众的尊崇和爱戴。因此,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应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是一种价值无法估量的资源,不仅是教师本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所在学校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反映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教师塑造个人职业形象的原则
1.符合社会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社会和自我以及他人对具有某种社会地位的人所抱有的期望。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就是人们对教师应当具有符合其身份特点形象的期望。大致包括:
(1)专业化。教师应该是饱学之士,对自身专业领域有一定研究,同时也是教育专家、教学专家。
(2)高素质。除内在学识外,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修养,言谈举止优雅大方,服装得体而不华丽,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3)平易近人。教师能否打动学生,取决于其是否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否真正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
2.与时俱进
符合社会角色期待是要求教师具有教师职业特征,同时,教师要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新理念,还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二、教师个人职业形象的塑造
常言道:师者,从之模范矣!教师本身就是形象,教师的形象是由内在和外在形象共同构成的,而内在形象须通过外在形象才能得以展现。教师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以不可抗拒的引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1.仪容仪表
良好的仪容能展示教师的精神面貌,规范教师的角色职责。美容化妆是社会时尚的一种礼貌行为,而自然妆是教师形象的最佳选择。
2.衣着服饰
教师在校园里的穿着打扮须坚持三个把握。首先,把握TPO原则(即时间Time;地点Place;目的Object)与其年龄、形体、职业以及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女教师着装应作时尚的选择,得体人时,扬美遮丑,但不能过于花哨。短裤、背心、拖鞋等服装,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进入课堂。其次,把握尺度。教师在校园里的衣着服饰,既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及亲和力,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又不能反客为主,干扰、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再次,把握灵活性。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交流的场所可分为校内外和课内外,在不同的场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衣着服饰。
3.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主要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人的内心世界宣泄的窗口。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及人性化教育模式中,决定了教师的面部表情应当是尽可能多的和颜悦色,尽可能让学生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适当地使用赋予深意的眼神,给予学生鼓励或警示,以达到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因此,适当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促进教师身心的健康发展,更可以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姿态。姿态是指用形体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非语言的语言形式。所谓“言传身教”中的“身教”指的就是姿态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它包括课内站姿和动态;课外的坐姿和待人接物。站姿应抬头挺胸、豁达自信,塑造优美的静态形象;坐姿应端正、文雅、大方,塑造自然舒适的坐态美;待人接物应随和、得体、自然,塑造和谐的处世美。教师在校园里,应时刻留意自己的姿态,在创造悦目性的同时完成对学生行为美的教育。
(3)手势。教师的手势是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以手势助说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地动用手势,可以激励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中的手势语,是一种艺术化的手势语,要自然、准确、大方,切不可过滥和过度,不可矫揉造作,装模作样,使人感到轻浮和厌恶,又不可过于死板拘束,扭扭捏捏,使人感到压抑和滑稽可笑,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情。
(4)语言表达。教师的语言形象的形成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语音。教师声音要宏亮,但也要柔和,让学生听上去感到没有压力、愉快;第二,语速。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有声调、节奏上的起伏,才能吸引学生注意,产生听课兴趣;第三,语言的组织和表达。应当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表达意思,复杂的语言反而产生歧义,概念不清、学生理解不透;第四,言之有物。
可见,知识的完美传授必须借助于教师与之对应的适当的仪容服饰、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和口语表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职业形象的自我管理
教师外在形象的塑造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教师发展的核心。教师需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完善自身,提升个人素质,也就是说,要管理个人职业形象的内涵。
1.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改革者
当代教师要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不囿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不固执于个人的经验,敢于打破陈规,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更多给予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把学生融入课堂之中,师生间真正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2.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必须紧跟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吸取新观点、研究新问题,教到老,学到老。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独特意义不在于他(她)是知识的给予者,而在于他(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3.成为富于创造力的研究者
当代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经验型的“教书匠”,而应是富于创造力和反思能力的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的研究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专家,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善于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和意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的学术性和职业魅力。
教师应在内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将美与和谐建立在心中,并将这种美与和谐赋予一定的生命,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在教学情境和社会情景中感动学生、感动社会,真正达到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婕.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1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北京 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3北京
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在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突飞猛进的形势下,幼儿园教师的离职问题越来越成为幼儿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对28所幼儿园947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层次回归分析及前后两个月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而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会降低其离职意向。具体来看,职业生涯适应力会显著降低工龄短的幼儿园教师的离职意向,但对工龄长的幼儿园教师的影响不显著;职业生涯适应力会显著降低临聘幼儿园教师的离职意向,但对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显著影响。幼儿园应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建立起由组织与教师个人协同建设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
关键词 ]职业生涯适应力;离职意向;教师管理稿件编号:201408310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学生毕业前后生涯适应的追踪、Agent模拟和干预研究”(编号:71171020)
通讯作者:洪秀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 xiuminhong@163.com
一、问题提出
在当前幼儿园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教育工作内容变换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 Career Adaptability)状况不但会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况,更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状态。…职业生涯适应力是职业生涯理论发展的新方向,是研究者们在反思“职业生涯成熟”概念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2]指的是个体对于可预测的生涯任务、所参与的生涯角色与面对生涯改变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的因应准备程度。它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了个体的诸多职业过程和结果。国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职业生涯适应力进行了理论探讨,最有代表的是萨维卡科斯( Savickas)等人在全球组织了13个国家的跨国研究团队,对职业生涯适应力开展的一系列实证研究,现在已基本建构了其理论结构。相比而言,国内对职业生涯适应力的研究还很不够,只是在近几年才关注,并主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进行了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实证研究。
随着各地公办幼儿园数量的扩大,幼儿园教师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幼儿园教师离职变换工作单位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使得幼儿园教师的离职问题成为幼儿园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离职意向指个体想离开单位、但还没有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认识和观念,它对个体的工作态度影响很大,是个体离职行为的核心指标,因此了解并把握其离职规律对于当前的幼儿园教师管理有着重要价值。幼儿园教师的离职意向与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关系密切,一般认为职业生涯适应力强的教师离职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在二者关系上也存在着争议。理论上,很多观点认为职业生涯适应力是一把“双刃剑”:职业生涯适应力高的员工工作绩效高,但其离职意向也高,这被称为职业生涯适应力的管理困境。在实践领域,从职业生涯适应力的概念提出伊始,组织就本能地对其持抵制态度,其原因也是认为生涯适应力会增加员工的离职,从而带来很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和风险。到现在为止,职业生涯适应力的管理困境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检验。有的研究发现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有的研究则证实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呈显著的负相关。由此看来,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的关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这虽然与研究者们所界定的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内涵有一定关系,但也反映出二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需要根据不同条件深入理解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即在理解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关系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揭示其具体的表现和机制,需要探讨其中的调节变量,特别是考虑社会文化的调节作用。如生涯发展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自我概念会越来越清晰,从而推动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对于在职人员而言,与其年龄相关的工龄是个体与周围环境互动时标志其职业发展阶段的核心因素,它对个体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和离职意向都有可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总体研究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合同类型这一社会文化变量与工龄这一个体变量在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而为当前的幼儿园教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从北京市选取28所幼儿园各年龄班的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100份问卷,收回1042份,回收率为95 010;其中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86%。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工龄3年内占47.9%,3年以上占46.3%,未填5.8%;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占47.4%,临聘(含劳务派遣)的占45.4%,未填7.2%;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下占56.3%,本科及以上38.3%,未填5.4%;籍贯来自城市的占54.8%,农村占38,1%,未填占7.1%。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萨维卡科斯等人编制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该问卷的信效度在13个国家都得到了验证,包括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6道题,这四个维度分别是:生涯关注( Career Concern),如“思考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生涯控制(Career Control),如“靠自己还是别人做决定”;生涯好奇( Career Curiosity),如“探索我的周围环境”;生涯信心(Career Confidence),如“克服阻碍”。该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不强”到“非常强”进行评价。离职意向问卷采用的是孔诺斯基等人( Konovsky&Cropanzano)1991年编制的问卷,其a系数为0.85,包括3个题目,如“明年我很可能在其他单位找份工作”。该问卷也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评价。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本研究采取集体施测方式,匿名回答。为了减少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采用了前后时间间隔1个月的方法来控制,即第一个时间点请研究对象填写生涯适应力问卷,一个月后填写离职意向问卷。问卷填写后统一回收,对问卷进行筛选后,把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
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1)。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离职意向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二)工龄的调节作用
为了检验工龄的调节作用,对不同工龄的幼儿园教师分别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工龄为1-3年及以下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1),但是对工龄在3年以上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也就是说,对于工龄短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职业生涯适应力能显著降低其离职意向,但对于工龄长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没有显著作用。
(三)合同类型的调节作用
为了检验合同类型的调节作用,对不同合同类型的幼儿园教师分别进行层次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对于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而言,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是对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P<0.01)。这也就是说,对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职业生涯适应力能显著降低离职意向,但对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没有显著作用。
四、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的总体关系
本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会使幼儿园教师更不想离开单位。这也就是说,国外和管理实践中所谓的“职业生涯适应力管理悖论”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似乎并不存在,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事业单位,虽然有正式工与临聘工两种合同性质,但事业单位相对宽松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及相对松散的绩效与薪酬联系的管理方式,使得职业生涯适应力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实行直接淘汰机制的企业,这体现了我国事业单位这种独特组织所具有的社会保障较高、工作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第二,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这种职业对幼儿园教师的激励更依赖于其职业认同、精神满足等方面,而不是物质报酬,因此幼儿园教师通常具有更多的成就感或价值感,而不像其他企业中的职业,员工职业生涯适应力强对其获得更高的物质报酬具有直接价值,由此带来更高的离职倾向。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事业单位所具有的既不同于企业、又不同于政府机关的中国社会特色。
总之,在中国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没有出现西方研究与实践中所认为的负面效应,相反它对幼儿园教师更多的是积极影响,既可以降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意向,也可以提高其工作绩效水平,正好是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园教师所共同期望的。
(二)工龄与合同类型的调节作用
工龄短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能显著降低其离职意向,而工龄长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离职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职业生涯适应力对于年轻员工更有价值,而对工龄长的员工的价值相对较弱。这验证了波力哈特等人(Ployhart&Bliese)2006年提出来的个体适应理论,他们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在环境动荡时更能体现其价值。年轻员工遇到的工作环境显然更为动荡一些,需要他们调动自身的职业生涯适应力来应对环境的动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入职时间不长的幼儿园教师更需要快速熟悉岗位职责,尽快了解周围同事和领导,也更需要深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方向;二是处于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工龄短的幼儿园教师也正处于组织社会化的初期阶段,其遇到的社会和组织乃至工作适应问题,都比工龄长的教师多,由此使得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工龄短的教师更具积极意义。
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能显著降低其离职意向,而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离职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也符合个体职业适应理论,即相较于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来说,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多处在较为动荡的工作环境中,由于工作保障性低,他们需要更快速而高质量地适应工作,并得到幼儿园领导的认可,因此他们通常不会因为职业生涯适应力强而想离开单位,对于有正式劳动合同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其用工性质决定了其职业稳定性较高,因此其离职意向也就与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关系不大。
五、建议
(一)培养和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具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工作有积极促进作用,这启发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培训和管理措施提升其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
第一,在工作上应加强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反馈,以提升他们的工作自信心和积极性,让他们在不断体验工作成就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生涯适应力;第二,应采取多方面措施关心和引导幼儿园教师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为此首先应在教师培训中补充有关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其次应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的引导,不断提高其职业生涯开发的能力,促进幼儿园教师职业成功;第三,应多关心幼儿园教师的生活,提高其生活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对教师的吸引力,提升幼儿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应特别加强对新进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
依据本研究结果,幼儿园还应特别加强对新进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这既可以在人职培训中体现,也可以在日常管理措施和制度中贯彻,更可以在工作安排等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对于幼儿园教师快速适应工作和提高工作积极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入职培训中应加强对新近幼儿园教师工作任务的培训、工作技能的训练、工作态度的养成,从而让他们在入职前就完全了解其工作职责,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范围,提高其职业生涯适应力;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导师制、集体培训、个体培训、工作反馈、工作经验交流等一系列制度与措施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提升其工作绩效和降低其离职意向。
(三)应特别重视和加强对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幼儿园还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的培养。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更是一项留住人才、开发人才的重要举措,值得幼儿园投入。如果幼儿园充分重视和培养临时聘用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生涯适应力,这部分教师会更多选择留在单位,这有助于他们最终完全融人到幼儿园的工作和事业中去,从而为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相关认知负荷;例题教学;学习动机;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16-03
【作者简介】刘成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导主任,一级教师。
相关认知负荷产生于学习者在信息加工未用完所有的认知资源时,把剩余认知资源用到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加工中,在工作记忆中加入更高级的有意识的认知加工(如重组、归纳、解释、反思等),它有助于促进图式的构建和自动化,从而促进学习[1]。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精髓,是数学学习的“泉眼”。认知负荷理论从认知结构入手,为小学数学例题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内、外在认知负荷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归纳、自我解释和元认知监控,有助于增加促进学习的相关认知负荷,使学生合理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深入挖掘例题的教育价值,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例题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以外,还蕴含着激发学习兴趣、感悟数学思想等非智力方面的教育因素。因此,控制内、外在认知负荷,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把简约的例题教扎实、教充实、教厚实,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浸润人文理念。
例题的材料背景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例题时适度引入相关背景材料,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科学发展的了解,使他们坚定认真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学“确定位置”时介绍“经纬线”,教学“比的认识”时介绍“黄金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科间的联系;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刘徽、祖冲之的故事及其成果,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明……
2.感悟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教学例题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首先,要理清在例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找准其在基础知识中的固着点。如:概念、法则、定律中的模型思想,数的认识、物体分类中的集合思想,和差积商变化规律中的函数思想,图形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中的转化思想,问题解决中的还原、替换、假设思想,等等。其次,在例题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做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是精心组织例题材料,方便学生在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逐步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二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好渗透方法,在教学中适时启发、点拨和归纳,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
认知和管理情绪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点内容,如自我激励、处理人际关系等。在例题教学中开展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学会合作和交流。例如:引导学生认识“米”时,可以指导他们分小组测量跳绳的长度、大门的高度、黑板面的长度和宽度等。
二、利用提升创造力的设计,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表明:相关认知负荷与学习者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利用提升创造力的设计,可以帮助学习者用相关认知负荷代替无关认知负荷。对相关认知负荷的关注,能够提高学习绩效和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1.启蒙:培养创新精神。
■
(图1) (图2)
根据例题内容及教学任务激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猜想并探索验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测量任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计算其内角和,引发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接着组织学生操作。先把直角三角形∠1和∠2沿虚线折过去(如图1),讨论:∠1和∠2拼成了什么角?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将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在一起(如图2),讨论:三个角拼成了什么角?这说明了什么?最后用相同的方法折锐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断: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此时,教师引疑:既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测量时为什么会出现内角和不是180度的现象呢?(说明:由于测量工具和方法的原因产生了误差)既然测量有误差,那么拼折是否也有误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成立吗?追问再次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于是,教师又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操作:把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指出:已知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内角和为360度,可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360度的一半,即180度。再次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本例教学使学生充分经历了“设疑―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促进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启蒙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
2.猜想:激发直觉灵感。
直觉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直觉思维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常常会被人忽视。教师要借助例题教学引导学生敏锐观察、合理想象、大胆猜想,让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品质得到发展。一是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勇气。二是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特殊化等方法,猜想解题方向、研究结论和知识间的联系……例如:测量圆周长后猜想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计算后猜想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三是要善于诱发、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对他们别出心裁的想法、标新立异的构思等给予肯定和引导,以激发他们的直觉灵感。
3.反思:利用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的认知,是个体自我反思的过程。Valcke提出了元认识负荷的概念,他把学习者用于监控图式存储所耗费的认知资源称为元认知负荷(相关认知负荷的一种)[3]。利用元认识监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反思解题的思路与过程,检验解题的正确性,总结解题规律,最终形成认知策略[4]。当然,利用元认识监控解题过程,同样要占用认知资源,但只要不超过总的认知容量,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策略,图式的建构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以后加工类似的问题时反而会减少认知资源的利用。例如,有些问题有多种解法,在学生充分探究后可以启发他们:两种解法得出同样的结论,能充分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认知负荷理论研究表明:元认知监控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成绩;一般地,在学习中进行元认知监控比在学习前进行元认知监控效果更好;在内、外在认知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增加元认知监控活动会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解释、归纳、建构,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不仅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例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在例题教学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的途径还有通过解释促进原理获得、通过归纳形成问题类型、通过建构促进图式自动化等。
1.解释:促进原理获得。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发现,与问题解决练习相比,样例学习有利于减少无关认知负荷,增加认知活动中的工作记忆资源,促进学习成绩和迁移能力的提高,这称之为“样例效应”。样例学习就是从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整合中归纳隐含的抽象原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5]。样例学习的设计通过整合文字、图片、图表、符号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学习材料的自我解释,将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联系起来,这虽然增加了相关认知负荷,但它能促进原理的获得。进行样例学习时,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每一个步骤都要解释清楚,让学生通过模仿学习问题解决的结构与方法。此外,在教学例题时,加入促进学生反思的提问(如: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解题的关键在哪里?……),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解释。实践表明,教学解释、自我解释、相互解释有利于促进学生建构问题解决策略的图式。
2.归纳:形成问题解决类型。
从认知负荷理论的角度分析,学生在识别出问题解决的类型后,会激活大脑中储存的大量与此类问题解决相关的图式。这些图式可以帮助学生识别有效信息,建构解题步骤,利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加工与原有图式有差别的信息,并与原有图式建立起联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按类型教学问题解决,容易出现套用模式解题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归纳问题解决类型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必然的矛盾。问题解决类型的归纳属于生成性的知识,不宜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种情境中找出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同时让他们学会描述题目的结构、特征,学会举例子说明,学会甄别差异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问题图式,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
3.建构:促进图式自动化。
题目的具体情境变化多样,不易储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到的迁移作用不大。所以,图式的建构有助于把问题解决的基本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形象地存储在大脑中,并能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图式的建构过程离不开具体情境,教学时应多提供图像、多媒体课件资料,多组织实物演示、动手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要在“速度和×时间=总路程”“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上下足功夫。可以用课件演示两个物体(如汽车)相遇的情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物体“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运动特征,再请学生模拟表演,强化他们对数量关系的图式建构,进而通过变式、题组练习迁移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等不同情境中,实现图式的自动化。从图式建构到图式自动化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提供题组练习,突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引导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列举他们经历过的各种问题情境。一旦实现了图式的自动化,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就可以用极少量的认知资源快速完成识别,进而选择有效的信息,得出解题策略。
数学学科本身比较复杂,其例题教学过程充满了挑战,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认知负荷理论,努力降低学生的内、外在认知负荷,不断提高其相关认知负荷,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轻负高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元认知监控活动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4):880-882.
[2]刘成华.引疑・激趣・启思――《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J].江苏教育,1994(1):20-21.
[3]Valcke M.Cognitive load:updating the heory?Leaming and Instruction,2002,12(1):147-154.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97-02
1 前 言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S.奈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之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文化软实力是一国文化影响力、凝聚力以及吸引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起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文化发展方向、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民族凝聚力成为我国今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传播实践活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规定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提升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关系密切。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丰富的精神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影响人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同时,也在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内涵的基本体现,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的看法,几乎影响到人的所有行为,因而在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都需要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推进,多元文化并存,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局面也将长期存在。人们面对复杂多样的文化氛围和思想环境时,将面临价值取向的选择问题。具体到我国而言,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调整的重要转型期,这使得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并在价值追求上易产生犹豫和困惑。在此背景中,加强本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进行积极主动的介入和干预,本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便会湮没在众多的非主流价值观中,这不仅不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还将使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
而在树立核心价值观、防御其他价值观念的侵蚀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其天然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政治思想,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国家进行的精神文化的教育,是精神文化传授、认同、运用、创造的活动。一元主导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元主导性使其具有明确的价值观导向,使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明确我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了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元主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价值观中处于支配地位,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导向功能可使人们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
2.2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文化认同的形成
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人们形成了纷繁复杂、风格各异的文化模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使社会出现了对文化的选择和遵从,即文化认同问题。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是人们对文化所形成的归属感、信任感。文化认同可使人们形成一致的价值观、理想与信念,并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达成一致,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凝聚力。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对社会成员的文化选择会形成冲击,进而影响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认同程度,从而使本国文化影响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并影响到民族凝聚力的进一步加强。而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若没有强有力的被民众所认可和遵从的文化体系,则会缺乏民族精神支持和前进的精神动力,而缺少精神动力的国家是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竞争力的。此外,“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通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者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之间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正在增长……”,未来世界的冲突将主要来自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而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将决定文明间竞争的成败。
在文化认同形成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流文化武装人的头脑,提高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辨别和鉴赏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精神文化的传播、宣传以及同化的活动。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还能够了解其时代价值,因而更加热爱本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共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的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出人们对于本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并进而有利于人们形成文化认同。
3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3.1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素质的实践活动。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不论是理论灌输、还是通过文学、影视作品、歌曲等作为媒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人类文化的承载。离开文化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生动、丰富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才能真正打动人、说服人、影响人,没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沦为空洞的言语说教,并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因此,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挖掘文化的核心价值及优秀内涵,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要求。文化的不断发展开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新空间和新平台。
3.2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抵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负面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上。西方国家在加强自己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同时,还加紧向他国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实现文化霸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华盛顿大学的演讲中强调,美国国务院的核心使命就是冲破中国互联网壁垒,用美国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侵入是我国安全稳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抵御价值观的侵蚀,我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除加强积极的正面引导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味着本国文化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通过加强我国本土文化的吸引力,而不是依靠强制力去约束,有助于引导人们自觉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抵御文化霸权以及其他文化的消极影响。
3.3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并通过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文化内容的丰富、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必然营造出与以往不同的文化氛围,由于受到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悄然发生了改变。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的影响是缓慢而深远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达成的有力支撑。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主动影响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受到了极大关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笔者将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对策分析,两个部分来叙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一)是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发展,但是不一定知识水平高和能力强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虽然具备高水平以及高能力,若缺乏高素质就是不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层面,从仅注重知识理论的培养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大的改进;但从素质教育发展方面而言,人才应是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集于一身;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分析,传授知识和能力仅是教育学生做事,但高素质则要求学生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1]。
(二)教育对象的需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主要特点有:他们希望融入到社会中,但是缺乏正确地认识;追求完美化,但有过重的金钱观;智力水平高,但未形成辨证思考能力;愿望过于理想化,但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想独立,但是又有依赖心理等特点。大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极易产生烦躁、抑郁、自卑、人际交往不善等问题[5],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利用正确地方法加以引导。思想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但是却是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特长,其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思想教育者工作的空白;在有些思想问题方面可以借助心理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在品德、政治方向等问题,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弥补。
(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一切为教学宗旨,但是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不能够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向、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模式,而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正是符合时展的潮流。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思政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上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并且缺一不可,心理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思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思想又紧密的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2]。个体的思想问题除了与自身的教育等问题有关,还与个体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的思想问题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加以化解,进而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对于存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排解,但是不能仅是关注于心理层面,更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和方向,给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指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仅是心理障碍所单方面造成的,还有观念问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疑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会学生做人,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其发展的内部在因素。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更易于将外在的思想理论知识化为内在的认识,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二)积极完善师资队伍健设
各个高校想要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完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可以通过聘请、兼职等方式建立起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此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大培养力度[7],重点学习心理辅导,将其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者,使其更能在两者之间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灵活地转化[3]。其次,心理培训工作应纳入全校的师资培训工作中,要求各科教育者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而更够对学生随时进行教育和指导;最后还要制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的发展。
(三)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资金支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各高校应给予一定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费用;使高校有能力建设心理咨询师、实验室、团体训练室等;在器材上配备监控器、生物反馈仪等各项器材。各高校应该把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设备也纳入到学校的总体规划之内。国家要制定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物质支持和政策支持,更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
(四)深化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高校教育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以此为主要教育方法,并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个人辅导、咨询与协助等相结合形成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大学生发展的特征,增加《大学生生涯规划》、《常见的心理疾病》、《如何消除心理问题》等章节。此外还要开展相关的专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各高校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任务,进行设立各科教学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4]。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要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多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另外也要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通过电脑进行网上心理咨询/交流的等心理辅导工作,更能解决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各种压力以及新问题,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校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向结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总结和反思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保证,进而才能够培养创型性人才[5]。
参考文献:
[1]张锋.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48-49+52.
[2]章海玲.心理契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6:44-45.
[3]邹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1:82-84.
关键词:思想教育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竞争环境考核机制文化建设
新形势下医院需要不断强化人事管理工作,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质效,为医院构建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推动医院改革发展事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从思想塑造、理念提升的角度引导医院职工激发创业干事的激情、坚守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立场,用辛勤的汗水奉献给医疗卫生事业。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医院人事管理质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院人才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凸显人才培养职能,为医院培养一大批品德高尚、术业专攻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医院应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此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医院人才,需要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注重如下几点:
1.1重视思想教育的人才发现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甄别作用,能够选拔出思想立场坚定、具有进步理念、敢于吃苦奉献的人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1.2重视思想教育的人才塑造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纠正人的错误认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使人形成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要重视思想教育的人才塑造功能,积极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澄清错误的思想认识,引入开放、进取、创新的思想元素,引导职工不断成长。
1.3重视思想教育的创新功能
任何创新首先表现为思想理念上的创新。当前医院改革发展需要全体职工积极创新,在医疗技术、医院管理、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实现创新。只有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当今医院真正需要的人才。医院应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创新元素,帮助职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
2以思想政治教育改善竞争环境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需要激发医院职工的竞争精神,鼓励职工相互竞争,进而以优胜劣汰的机制选拔出佼佼者并淘汰落后者。医院内部的竞争机制是选拔人才、考核人才的重要机制,同时该机制也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内部竞争机制所体现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职工的价值观,就是医院的价值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要善于用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医院内部竞争环境,确立起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需求和医院发展方向的新型内部竞争机制。以思想教育改善医院内部竞争环境,要求医院职工坚持服务为本、以人为本和发展为本,凡是做到这三点的职工才能够在医院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
2.1倡导服务为本
医院应树立服务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立场,鼓励医院职工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中去。医院职工的成绩判定主要考察医院职工是否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医院通过对“服务为本”理念的倡导,可以对内部竞争机制形成鲜明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职工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去。
2.2倡导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尊严和价值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追求目标,以促进人的利益为各项工作的最终归宿。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旨在解除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福利。这就要求医院职工能够以患者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纯粹地追求经济利益。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应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正确理念。
2.3倡导发展为本
发展为本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不能局限于、停留于一时一地,更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应引导职工树立发展为本的理念,鼓励职工向前看,在需求导向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承载能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以思想政治教育完善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考核制度的执行是医院人事管理的核心工作。医院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并具备可行性的考核机制,以起到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考核机制需要运用刚性的手段确保运行,从而贯彻执行医院的改革发展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在考核机制运行中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理在于从思想层面引导职工圆满完成考核任务,力争在考核机制中争优创先。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需要适当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完善考核机制,以此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1培养职工的责任感
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手段,根本上是为了督促职工更好地完成任务。职工应本着严谨、负责、细致的态度参加绩效考核,争取获得优异的成绩。职工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认识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是一种岗位责任,不容推卸、不容放弃,职工要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为最大的光荣。
3.2培养职工的使命感
医院职工应坚决服从上级指示,服从领导安排,忠于职守。遵守医院各项制度,遵循各项管理流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行政纪律,按时上传下达,令行禁止。职工应认识到各项考核指标在实质上揭示了职工应予完成的任务和目标,职工应对照考核指标自我检查;
3.3培养职工的进取心
考核结果是职工奖惩晋升的依据,考核的目标在于激励职工争优创先、力争上游。职工应积极作为,在绩效考核中体现出进取心,以先进为荣、以落伍为耻。
4以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文化氛围
医院文化体现着医院的价值观,并对医院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力。同时,医院文化也是医院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良好的医院文化才能使公众认可并感受到吸引力和亲和力。医院文化对于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够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医院人事管理者需要善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医院文化阵地建设,使广大职工受到熏陶和滋养,以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医院文化氛围。
4.1构建和谐文化
和谐医院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医院和谐文化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减少不必要的争端和纠纷,这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医院职工要树立和谐文化的理念,在岗位工作中更多地替患者着想,更多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分歧和误会,使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从而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务人员也要本着沟通谅解、消除误会、促进和谐的精神和原则,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力争实现争议的快速化解。
4.2构建亲民文化
医院是公益机构,旨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福利。医院应构建亲民文化,简单来说就是要体现出亲民、爱民、为民的精神,以此在群众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医院职工需要端正形象、纠正作风,体现出医疗卫生工作者应有的精神风貌,用专业的技术、良好的态度赢得群众的赞誉。医院应引导职工注重医疗礼仪,要求职工做到仪表端庄、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温和亲切、举止文明礼貌,使群众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医院的亲民文化。
4.3构建创新文化
医院职工应居安思危,自觉认识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服务能力和群众期待之间的差距,进而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争取赢得群众的满意。创新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文化。所谓创新文化是指一种培育创新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创新能量、创新热情、创新主动性和创新责任感。医院应通过创新文化培育形成创新氛围,鼓励职工在岗位工作中创新争优,争做创新标兵。
参考文献:
[1]姜艳辉.目前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及策略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6):187-188.
[2]陈立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作用[J].管理观察,2018(4):171-172.
[3]谢媛媛.浅谈如何通过医院文化促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