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

第1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迥异的不只是诞生“典礼”,新浪微博和微刊是两个属性完全不同的媒介。

微博借移动互联之势,第一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低门槛、随时随地和分享信息的渠道,但也藉此产生了大量碎片化、无序的信息,“话题”分类和好友分组等功能可以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但“打补丁”的方式很难根本上改变伴随微博与生俱来的问题。

新浪一直在尝试基于庞大的微博用户数量和关系开发一些新的媒介形式,和微博互为补充,比如轻博客,意在突破微博140个字的限制,但从很多用户微博的习惯来看,轻博客似乎没有一些第三方工具,比如长微博工具来得便捷。归根到底,轻博客并没有一个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2011年,新浪开始考虑成立微刊项目,他们的考虑是:“微刊是基于兴趣的内容聚合阅读平台,帮助用户整理全网内容,是微博海量信息流的沉淀再整理过程。”一言以蔽之:聚合、归类、。每位用户都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也只能选择一个(但可以制作多本微刊),再便捷地内容:可以原创,也可以摘录其他微刊内容。微刊设置了经验等级机制,刊主可以为微刊制作扩充人手——邀请其他用户成为小编。在这些过程中,微刊的动态可随时体现在刊主微博上。

藉此,可以对微刊进行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组织或个人以众包形式对信息流再聚合和归类,制作的电子刊物,用户数超过3亿的新浪微博是其天然而优质的渠道,从而诞生了一个和微博互为补充的新媒介平台。

“补充”不止是内容的分享形式,还可能包括盈利模式。新浪一直试图把微博的庞大流量变现,比如推出付费会员制,但微博不是“衍生产品”众多的QQ,强行推行付费会员制可能会伤害到微博用户本身的体验。

第2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因为颇有名气的广场舞老师索洁要来教她的舞蹈队员跳一支新编的广场舞《好媳妇》,要求她们少穿衣服,70岁的退休数学教授教建平今天特意借了一间有暖气的舞蹈教室。

根据索洁老师的指导,这支《好媳妇》并不难学,“就是要个味道,要个感觉。”她说。

几个重复的动作跟着音乐和节奏跳上几遍之后,平均年龄60岁的大妈们慢慢找回了当年“小媳妇”的感觉。

目前有31名队员的红枫叶舞蹈团成立于2003年,是整个回龙观社区最有名气的舞蹈队。去年,她们在二百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信银行举办的第二届“中信红・幸福广场舞大赛”的三等奖。今年的第三届大赛,她们已经拿到了初赛和半决赛的第一名。

除了中信银行举办的比赛之外,像这样的比赛红枫叶舞蹈团今年参加了三个,另外两个是华夏银行和光大银行各自举办的广场舞大赛。再加上去敬老院、儿童节或者商场开业等的演出,2015年她们一共进行了30场演出。

靠大妈赚钱的则是举办比赛的银行。中信银行举办的“中信红・幸福广场舞”大赛今年已经是第三届,参加比赛的队伍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超过500支来自北京各地的舞蹈队参加比赛。而2016年年,中信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其中的原因是,“中信银行从中尝到了甜头儿,2014年(在大妈身上)卖出了不少理财产品”。

事实上,广场舞大妈们的“生产力”远不止此。而从她们身上看到商机的创业者们已经策马扬鞭,要在这片蓝海圈地了。

创业蓝海

虽然创业已经进入了全民阶段,但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家门口的广场上那些随着《小苹果》的音乐扭动身躯的大妈们不会和时髦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划上等号。但创业者不这么认为。

在大福广场舞创始人方惠日前的一份《中国广场舞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里,他估算的中国广场舞大妈群体总数在1亿人左右。这个数字也被其他几位广场舞创业者认同。

方惠在《报告》里写道:“如果仅仅只在广场舞这一个兴趣点上挖掘,其用户价值并不算大,然而广场舞大妈的重要属性就是掌握家中财政大权――养生、理财、旅游、采购等等事项,都需要她们决策。所以广场舞作为一个兴趣的切入点,之后的业务发展空间巨大。”方惠的那段话用创投圈的口吻来说就是:广场舞是连接1亿大妈的入口,背后则通往万亿级的巨大市场。

先遑论这个“万亿级的市场”是否存在,但《报告》里有一个确实的数据:在淘宝上,排除20%的刷单,仅服装、音响、看戏机这3种与广场舞相关的产品的月销售额便超过2500万元。

考虑到是中老年人群,线下销量一般是线上销售额的10倍。粗略推算,这是一个年产20亿元的“大蛋糕”。再加上大妈们本身就是一个个活体广告以及她们普遍拥有的投资热情,说万亿级似乎并不为过。

所以,在北京、杭州、武汉、苏州等地,像方惠一样的创业者几乎在2015年年中同时冒了出来。

明星老师

在银行和新冒出来的创业者之前,有些走得快的人早已吃到了螃蟹。比如有着“中国广场舞联合会”主席头衔的杨艺。和杨艺有过来往的人用两个词来形容他――“聪明”、“商人”。

使得杨艺成为那个年代喜欢跳舞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的,是他在1990年央视开办的《闻鸡起舞》里,担任第一个教交谊舞的人,直到2008年栏目被关停,整整18年。

聪明的舞蹈老师杨艺发掘了他的商业天赋,又有了第二重身份――“商人杨艺”。

商人杨艺主要靠做节目卖钱。在央视火了之后,杨艺担任制片人兼导演,和北京电视台合作了一档新的舞蹈节目《翩翩起舞》。节目做出来之后不止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还被卖给其他的电视台。杨艺从中获得广告、节目版权收益。用杨艺的说法,在1998年至2008年间卖的DVD光盘使得他走上个人财富巅峰。

除了交谊舞、拉丁舞,在十数年的教舞过程中,社会大众间流行什么舞种,杨艺就会拍相应的舞蹈,比如街舞、瑜伽、健身操等。他把这些教学视频转录成光盘,向大众售卖。杨艺称自己当年一年光盘的销售量能达到1亿张,因为他是这些舞蹈教学光盘的唯一内容供应商。

从2006年开始,杨艺开始在《闻鸡起舞》教广场舞,但广场舞在2011年之后大范围普及并引发社会热议的渠道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了互联网上。同时也涌现了数十个舞跳的好的网络红人,比如频繁出现在各大卫视综艺节目中的年轻舞蹈老师王广成。

杨艺意识到广场舞的话语权不再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后,便又一次发挥了他的商业头脑,于2011年在香港注册了中国广场舞联合会有限责任公司,自封为“主席”。这家公司在大陆地区名字叫“中国广场舞联合会”,这个“联合会”看起来煞有介事,其实并没未国家和社会的公认,是个地地道道的民间组织。

但有无认证并没有关系,杨艺再一次把话语权往自己身上靠拢的目的达到了。在“中国广场舞联合会”这个名头之下,那些在网上有了名气的明星广场舞老师渐渐被杨艺拉拢到自己旗下,像如今知名的紫蝶、春英、格格等明星老师,都成了“中国广场舞联合会”副主席,而副主席人数也已达32个。

卖广场舞服装是杨艺实现变现的方法。

广场舞大妈们买服装的渠道主要通过淘宝店铺。方惠在《报告》里给出了一家店铺的销售数据:成交单数为273单,客单价为266元,销售收入为72618元。更关键的数据是,直接搜索该老师的名字进入店铺完成下单的客户比例高达70%。

巨大的明星引流效应使得明星老师们纷纷开店售卖舞蹈服装,几家大的生产广场舞服装的工厂如红草莞儿、兰草莞儿等都和这些明星老师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杨艺,这些明星老师的组织人,则投资了这些服装工厂。每位老师每卖出一件衣服,其中都有杨艺的分成,就像当年杨艺组织全国各地的老师帮他卖光盘如出一辙。据杨艺本人及与其有来往的合作伙伴透露,杨艺一年通过服装获得的纯收入就在50万至100万之间。

伴随2015年十数家创业公司进入广场舞领域,杨艺又摇身一变成了三家创业公司的艺术顾问,负责这几家创业公司的内容建设。据其所说,这项新的身份将为其带来每年80万左右的收入。

商业模式

2015年年中,38岁的吕俊明在杭州创办了恰恰广场舞,33岁的刘应龙在北京创办了舞动时代,27岁的范兆尹在苏州创办了就爱广场舞,90后方惠在杭州创办了大福广场舞,这些创业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

“大福广场舞平板”是方惠为广场舞大妈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卖给大妈的广场舞平板比手机屏幕大方便观看,采用的是方惠研发的一套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图标大、界面清晰,容易连接到音响,里面还有海量的广场舞视频。

可惜广场舞平板并不是大妈们真正的需求,而硬件创业的成本又太高,方惠的硬件项目最终失败了。吸取教训的他转换方向,做起基于线下活动和比赛的大福广场舞俱乐部。就像文章一开头中信银行通过组织广场舞大赛向大妈售卖理财产品一样,方惠目前的模式是把广场舞大妈作为流量,通过活动和比赛把大妈聚集起来,然后向银行、理财公司、保健公司、旅游公司等售卖广告而获得收益。相当于方惠的大福广场舞俱乐部成为这些公司和大妈们之间的经纪演艺公司。

刘应龙的舞动时代想做的事情本质上和方惠是一样的,即通过聚拢广场舞大妈然后引入第三方进行流量变现――只是变现模式不同。

不刻意突出创业公司的身份,而以杨艺为主,主推独家新舞视频和线上舞蹈视频比赛,成立7个月的“舞动时代”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积聚了12万粉丝。

谈到商业模式,打算以流量变现为主的刘应龙说舞动时代未来两年不考虑盈利,现在主要做的是通过各种形式把大妈们吸引过来,实现平台外的流量变现,在第三方实现收益,但不会在广场舞本身上去做收益。

与刘应龙相熟也是竞争对手的就爱广场舞创始人范兆尹分析认为,舞动时代是想利用通过杨艺等明星老师快速获取了十万粉丝,打造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待老师吸引来大妈之后,再通过老师的影响力进行商业变现。

不怕烧钱

广场舞视频是打开广场舞这个连接大妈的入口的唯一一把钥匙。这可以从虽然刘应龙或者范兆尹都不愿透露自己的商业模式,但他们无一例外在打造产品时都离不开广场舞视频得到证明。

从目前来看,将这把钥匙握的最紧的是糖豆网。有人建了一个广场舞创业者的微信群,群名叫“打豆豆指挥部”,这个“豆豆”指的就是糖豆网。

糖豆网在2012年的时候是CC视频旗下的一个生活门户类型的网站,广场舞只作为其中的一个频道。在3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看到广场舞的增长趋势,2015年,糖豆网砍掉了网站上其他频道,成为专门的广场舞视频网站。而且在此次调整过后,糖豆网独立为一个公司,CC视频的创始人张远任职CEO。此前的糖豆网只是CC视频下面的一个事业部。

早三年起家并且基于母公司视频技术的优势,糖豆网日覆盖人数102万,PV478万,在广场舞网站中排名第一。这个数字对其他2015年从0开始吸引用户的创业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座大山。

在糖豆网和糖豆广场舞APP上,张远强调的是产品、用户和初心。让中老年人通过糖豆获得健康和快乐,这便是张远和他的团队的初心。为了这份初心,他2015年的投入已经超过了千万。

面对其他创业者不愿回答的关于盈利模式的问题,张远的回答很简单明了――糖豆目前未考虑盈利模式,也并未在盈利方向上进行过探索。

为什么不去尝试盈利?张远说在中老年人身上,应该放下互联网人的傲慢,去谦卑地感知他们的需求。在看不清未来盈利模式的情况下,现在就要努力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价值,服务好他们,“还远没到现在可以收割(的时候)”。

张远不愿意去教育用户学习一个新的使用习惯,而是更愿意在用户已有的需求上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至于商业模式,他认为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与张远对比,那些新进的创业者们在不断尝试各种盈利模式就显得有些急于求成了。

这也是有原因的。此前糖豆网已经获得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此后面对每年上千万的持续投入,张远明确表示“不缺资金”。同时无论张远还是范兆尹、刘应龙,他们都表示,广场舞创业的蓝海期马上就会过去,即将到来的2016年会是一片红海。

第3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这两人的生活本没有一点儿交集。

2004年,程杭在美国联合国内的一些铁杆篮球迷创立了域名为“hoopchina. com”的网络社区,中文名叫虎扑,很快吸引了万晗这样的专业篮球迷。当一个网站拥有了大量的流量,这就意味着商机。程杭在2007年从美国回到上海,创立了上海雷傲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迈入商业化运作后,如何在维持用户黏性的基础上实现流量变现,是虎扑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时,万晗的线下生活在和虎扑融合:虎扑论坛有专门的运动装备交易板块,依靠严格的论坛、鉴别机制,以丰富的产品种类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喜欢去实体店买鞋的万晗。而论坛交易量的火爆也给了程杭启发:“为什么我不试试电商?”于是,程杭在2007年撰写商业计划书时,把电子商务作为网站“流量”变现的重要渠道,创立了卡路里商城,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运动装备。

但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尝试——万晗对卡路里商场新鲜了一阵子后发现,商品的价格和种类并没有什么诱惑力,他还是回到论坛“淘宝”去了。而程杭对这段经历的总结是:“我之前对电商想得太简单,做了才发现一方面毛利率没那么高,另一方面仓储物流都太烧钱了,所以现在卡路里商城已经不做了。”

当电商计划受挫后,程杭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首先保留了自有品牌GEQ,其次,做淘宝上的导购入口——推出了“识货”平台,为用户推荐经过认证的店铺商品,虎扑攒取电商平台的佣金,以及品牌的赞助费用——比如阿迪达斯想在“识货”做一个品牌专卖会。

为了圈住万晗们,让他们在虎扑享受到一站式体育服务,再拓展多样的盈利模式,程杭一直在多条腿走路:从原先的篮球频道扩展到足球、网球、F1等热门运动频道,将内容平台移植在移动智能终端,和体育高度相关的网络游戏……而虎扑也“不可避免”地将触角延伸到了线下。2012年下半年,虎扑组织了一系列美国篮球明星在中国的巡回赛,直接负责赛事运营甚至部分票务销售。

第4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豆瓣2005年成立,至今尚未盈利。它的作风与国内大多数SNS网站路数完全不同,相对低调,用户群体多为文艺青年,整个网站界面简单,没有太多广告,完全由用户自建小组、贡献话题。由于是书评、影评起家,过去的盈利模式是为卓越网、当当网等网站导入流量,完成交易后分成。

看看豆瓣的商业模式。这些年豆瓣网从单纯的导入流量变为植入广告。这种广告与用户自身特色高度吻合,以创意、设计为主,打的是温情牌和文化牌。除此以外,与影院合作,在线订座,还有电子商务的雏形。更为重要的是,豆瓣已有了平台化的趋势,可让用户提供内容,销售电子书。

有了平台化的方向,豆瓣才一次次改版。这次更为彻底,调整产品结构和方向,核心仍旧是Web 2.0——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贡献内容,在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价值。

在这个思路下,豆瓣的移动端也不会做大而全的平台,而是做各个独立产品的APP。目前有小组、音乐、电影、阅读、笔记等11款产品,这种独立品牌产品化与印象笔记同出一辙。也就是说,网站平台化运营,重视底层架构和后台数据,前端做好产品关联和展示,移动端做好各个产品的入口。各个产品独立发展,如果可能,有那么一两款移动产品盈利足矣。

这是移动互联的一个新趋势。过去的看法是,产品分散,会减弱网站的黏性。现在看,产品独立发展,有利于强化品牌意识,为整体的平台化打下基础。平台化是这两年最热门的话题,大多数网络产品的平台化都不彻底,包括百度、腾讯和新浪。

这里要批评一下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两者是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络,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微见颓势。这两者最大的弊病是产品设置有问题,在平台定位中摇摆不定:盲目平台化,不知道为谁服务、如何提供服务,只是想当然地开放平台,引入第三方合作,利益分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分配也不均衡。

第5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一个靠免费打天下的公司,最终却有着资本市场认可的盈利模式和市场价值,并在受到西方市场热捧的中国概念股中名列前茅。相关数据显示,3月31日登陆美国纽交所的奇虎360,上市首日收报34美元,较14.5美元的发行价大涨134.45%,这一首日涨幅在所有中国概念股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百度2005年IPO时创下的354%和优酷去年创下的161.25%。以首日收盘的市值计算,奇虎360则是当当网的2.2倍、搜狐的1.2倍、盛大的1.5倍、完美时空的3.7倍、巨人的2.5倍、九城的25倍、麦考林的20倍。

从其目前主要收入来看,周鸿神领导下的360更像是一家挂着安全厂商名号,其实行着工具类客户端软件厂商之实的公司,靠着网络广告盈利。虽然周鸿t宣称未来主要靠互联网增值业务盈利,但是其所描述的一对一为用户解决电脑问题例子显得有些单薄,更具体的新业务例子却没能给出。开放平台方面,选择全面开放,与第三方开发者合作。但第三方开发者代表也在360极速浏览器会上,对于“希望开放平台要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由衷呼喊,也显露出了第三方开发者也对于盈利前景的不确定性,因为他们此前经历了太多虚伪的开放平台。

因此,短期来看,网络广告依旧是周鸿t所持的主要盈利模式。于是,有业内人士分析,360未来或将不可避免地迫于投资方压力,去投入搜索引擎、媒体微门户(如通过QQ软件登陆弹出的微门户资讯框),而这些都将让360更向网络广告的盈利模式迈进。未来,360与百度、新浪等几大门户、QQ之间或将继续引发利益争夺。

修炼“内功”

中国国内实力杀软厂商瑞星、金山、江民三家分晋的时代已经远去。虽然金山和瑞星相继在2010年11月和今年3月宣布免费,跟进360的免费杀毒策略。但是步伐却过迟了。当敌人长得比自己都强大的时候,还将怎样消灭敌人?瑞星作为昔日国内杀软市场的老大哥,如今却已然是“不做大哥好多年”,令众多拥趸也不禁扼腕叹息,恨铁不成钢,金山管理的混乱让其战略要地尽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在杀软江湖冲撞,绝非“无招胜有招”的境界,是真的无招;江民则随着王江民的去世,致使江民陷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无奈与感伤交错的尴尬境地。

尽管如此,360却也依然不能笑傲杀软江湖,毕竟360的天下是靠“免费”牌打下来的,而非靠着功夫过硬的“技术”牌。急速跃升的360虽然风头正盛,但根基还不足够牢靠。上市之后,还应避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和急攻进利心态。当然,360自身也在努力的欲求夯实基础,苦练内功。

周鸿棉自称业务模式为“免费+增值服务”,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是推广手段,用来培养用户忠诚度,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出互联网增值类服务。的确,免费牌让360赢得了超高的人气,过去五年间,360终端用户量从1700万骤增至3.39亿。对此,周鸿t表示。360去年才开始考虑营收模式,所以广告营收在其中比重仍旧比较大。360具有巨大的用户基数,未来360会不断推出更多增值服务,营收会取得更快的增长。他还表示360在未来有更多潜力,因此对现在的股价并不很关心,希望外界去关注其5-10年业务增长。

分析人士指,360安全浏览器是奇虎绝大部分盈利的基础,这款把上网和安全混合在一起的颠覆性产品,给奇虎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网址导航、搜索引擎收入。截至今年3月,360安全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达19%,仅排在第一名IE浏览器之后。

不难看出,360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安全厂商的边界,更趋向于一个工具类客户端软件厂商。业内专家指出,360的优势不在于强大的反病毒技术,从360安全卫士开始构建的品类丰富、互相支撑的客户端产品链才是其制胜法宝。可以说,在360免费杀毒软件推出之前,360安全卫士就为其铺平了道路。据悉,360迄今为止最受用户推崇的产品,还是靠杀3721插件起家的360安全卫士,它已成为绝大多数普通PC用户必备的电脑辅助工具,难被超越。

360免费杀毒让周鸿t在安全软件行业彻底挺直了腰杆,名正言顺。但是360并未止步安全行业,客户端的疆土才是360更为关注的重点,与其它互联网领域豪强的争夺才真正能体现出360的雄心。被打乱阵脚的杀软厂商无一例外地陷入燕雀思维,不能参透360的鸿鹄之志指向何处?行业专家表示,如果单纯论反病毒技术,360恐怕并不会将杀软厂商们击败,但是其免费策略却绝非其他厂商单纯跟进就能超越的。跟进免费的杀软厂商,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闯入了传统安全领域之外的领域,个人市场免费后,盈利何处寻。难道也要学着360来做互联网广告,做客户端领域的增值服务?

因此,周鸿棉的免费策略并非其他厂商依靠简单跟进就能够超越的。周鸿t为自己营造起来的客户端生态系统,以及从这之上衍生出来的盈利模式,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同时,相较于360的客户端产品链而言,其他杀软厂商虽然有赖以生存的反病毒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在并不容易被用户清楚地感知到,而360的产品链却以多个角度给了用户更全面的展现和体验。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周鸿t的成功,不是杀毒的成功,也不是免费的成功,而是客户端产品链布局的成功。

上市弄潮

周鸿神为360上市弄潮较为成功。招股书上,“NO.1、NO.2和NO.3”一组数字让周鸿t显得底气十足:按活跃用户数量来算,360称自己为中国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仅次于腾讯和百度;按用户终端装机量算,360是中国第二大浏览器服务商。

再看360的营收情况,2010年,360总营收达5770万美元,其中互联网收入为5379万美元,占全年收入93.3%。包括网络广告3882.6万美元、互联网增值服务1477.4万美元和其他服务19万美元,占全年收入的比重分别是67.3%,25.7%,0.3%。奇虎360总营收为57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5%。奇虎360赚钱 路径是将用户流量变现,2011年1月,奇虎360的活跃互联网用户为3.39亿,在中国的用户渗透率为85.8%。

被问及路演过程中,是否受到去年3Q大战的负面影响,周鸿t表示该事件并没有对360的上市造成影响,他在路演中感受最大的是许多投资人看好360的潜力。的确,有着一连串数字的光环保驾护航,让360的上市路走得更为顺畅。此外,被同行视为异类的周鸿t一向有能够化险为夷的本领,

“搅局”成功开启中国杀毒软件市场的全免费时代,经历3Q大战的淬火,360势头更劲,反而让腾讯极大程度上受挫。

在上市之前,很多人都对于免费的360如何赚钱一事不甚清楚,上市之后这些曾经一度不能说的秘密却都走到了台前来,让圈里圈外都探悉到周鸿神的生财之术。周鸿t也曾总结表示,上市对于360还是一个起点,上市的感觉是对投资的一种承诺,会让公司的信息更加公开。

的确,即使360上市弄潮成功,却也正如周鸿t所言,上市对于360只是一个踏上起跑线的起点,一个360有机会同其他互联网巨擘们平起平坐,切磋高下的开始。国人对于公司上市这件事,有着一贯的片面看法,成功上市的公司会自然而言地被赋予各种美名和褒奖,甚至贴上代表先进和创新的标签。然而,上市其实本应无光环,成功上市并不代表企业将持续成功下去,上市后的企业会受到更多来自公众、业界的监督和评点,也会肩负更多对用户、对股东、对社会的责任。

有业内人士分析,虽然360在国内杀毒软件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但相对于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言,其现阶段的盈利能力却还并不理想,360营收规模仅为腾讯的2%。所以,上市过程中360表现出色,但是360却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急需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去支持公司进一步发展和探索实践更优的盈利模式。

“搭乘”开放

最近的一年时间里,从腾讯受到3Q大战深深刺痛后宣布对外开放,包括百度、新浪在内的主流互联网公司都马不停蹄地相继宣布了各自开放战略。但其实,这种开放战略并非广义的开放,而是狭义的推出“开放平台”:即对接第三方内容或应用。有业内人士分析,社交网站人人网、开心网,还是百度、新浪微博,还是腾讯,其实他们所谓的“开放平台”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直接目的只是欲求通过接入的第三方应用,来为他们各自的产品本身增加附加价值,并且这种性质极为强烈。

前段时间盛大董事长陈天桥炮轰互联网伪开放之风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很广:中国到了该反省前10年互联网发展的时候。中国现在有18个号称开放的互联网企业,但有多少企业在以开放之名,行封闭之事?试想一下,如果移动的号码不准打联通的号码,那联通会死掉的。移动领域的互联互通,大家可以接受,怎么到了互联网领域就不行。

据了解,周鸿t为360上市路演之时,曾自比中国的Facebook,并表示Facebook的运作模式启发自己去努力做成一家平台公司。无疑,当下中国互联网的平台争夺大战正在爆发前夜,大家都在厉兵秣马备战。与其它互联网公司的平台战略相比,周鸿t所持的平台之路绝不逊色。今年伊始,360就连推三个开放平台,团购开放平台则作为其平台战略的先锋。2月23日奇虎360宣布推出360团购开放平台,通过开放API,符合资质的团购网站可以接入该平台,共享360的用户资源,以此加速所有合作团购网站的业务发展。对于安全桌面开放,奇虎360更希望借助安全杀毒软件打下的用户基础,推出安全桌面让这类客户端软件实现流量变现。360推出的团购开放平台、应用开放平台和浏览器开放平台,分别对应其团购导航、安全桌面和极速浏览器三款产品。

第6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上市时,优酷和博纳影业一个风光无限,一个黯然神伤,在许多人看来,这样的明显差异是因为美股投资者更注重也更容易接受创新模式,而像博纳影业这样的传统电影行业,在美国人眼里恐怕已是夕阳产业,加之影业巨头米高梅刚刚破产不久,老旧的稳赚钱和赔钱的新模式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时隔一个多月后,两只次新股的走势依然相反,局势却发生了逆转。从两家公司的具体情况了解变化背后的成因也许能给读者启示。

营收VS利润――优酷亏本赚吆喝

虽然号称是拥有中国观看人数最多的视频网站,但直到上市,优酷网都只是一个从未实现盈利、单季度亏损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的公司,尽管作为互联网企业,优酷网自2007年以来营收增长迅猛,市场份额迅速扩张,但业绩年均增速却随着营收基数的扩大出现了持续放缓的态势。当然,像优酷网这样“带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绝不仅此一家,在2010年赴美上市的四家互联网企业中就有三家是这样的情况,这与互联网公司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和预期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不无关系,在这一点上是许多传统行业望尘莫及的。

博纳影业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以电影发行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电影公司,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块:电影发行、电影投资和制作、电影院以及经纪人业务,其中以电影发行为核心业务。2010年前9个月,电影发行贡献2490万美元的业绩,同比增长79.5%,税后发行收益约占总票房的15%,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近一半以上;2010年前9个月,电影投资和制作营收122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90万美元,而经纪人业务占比虽然很小,但增长也极为迅速,今年前三季度经纪人业务营收18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50万美元。董事长于冬曾表示,博纳将在3-5年内投资3亿-5亿元建成多家星级影院开拓电影市场。拥有30家电影院是博纳的目标。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博纳影业更能稳健地赚钱,但很少有美国人知道中国电影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大家都知道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但相对美国的电影市场,它基数很低,营收也很少。相反,美国模式中国化在美股投资者眼中更容易理解,美国人了解的是优酷网拥有与YouTube相当的巨大流量,虽然没有盈利,但有流量就有一切。所以相对于博纳影业的中规中矩,这个在宣传时定位为中国YouTube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市场得到了更多的宽容。

盈利模式――博纳影业前景明朗

其实,自2005年创立之时起,优酷网一直定位为YouTube的模仿者,即用户视频分享服务平台。凭借对当时社会热点的追踪,迅速聚拢起大量人气。比如当时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沈阳大雪、张钰事件等等,对事件营销的良好把握让优酷从一开始就走在视频网站发展前列。但在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同时,“怎样赚钱”仍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与其他互联网企业不同,视频网站尤其是个烧钱大户,在没有条件固定盈利模式的快速发展期,大量融资是唯一的出路,但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蔓延,对于视频网站的投资金额急剧缩减,大量视频网站难以支撑,虽然优酷有幸在危机前得到4000万美元的融资,得以顺利过冬,但整个视频网站的严酷形势迫使优酷不得不重新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

直到Hulu在美国受到热捧,用不到YouTube 10%的流量,产生了与YouTube相当的收入规模,中国的视频网站才眼前一亮,开始调转船头追随Hulu模式,通过优质内容去吸引用户,再通过广告盈利。于是我们今天看到,大多数包括优酷在内的视频网站都开始以播放影视剧为主体,并在视频片断和影视剧的播放中加入贴片广告,赚取广告收益。从2007年到2009年,优酷的广告营收占据绝对的主力,并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但这种盈利模式无疑又是在跟传统媒体分蛋糕,而且随着视频网站的同质化竞争,各家的视频采购成本占比急剧上升,这也是优酷2009年到2010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所放缓的重要因素。

用YouTube的模式积累流量,用Hulu模式获得广告收入,优酷网CEO古永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YouTube+Hulu模式才是优酷独一无二的发展模式。但在视频网站都面临的“流量变现”困境和广告收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盈利前景仍不乐观。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就认为,目前新媒体筹划上市可谓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未来发展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重点不甚明确。甚至连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都能察觉到市场的不对劲,“感觉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追崇在重现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大把烧钱、概念炒作、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我把它叫互联网泡沫2.0。”

相对于优酷不明朗的盈利前景,博纳影业则要清晰许多,这种传统盈利模式看似平庸,但鉴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潜力可以预见。尽管在电影制作和经纪人业务上,博纳影业都逊于在A股上市的华谊兄弟,但作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保利博纳的各项盈利都发展均衡,实力雄厚,从股价上来讲,上市后的暴跌已经使它在估值上拥有相对的优势。

行业监管与盗版问题

2011年1月21日,谷歌公司CFO帕特里克・皮谢特(Patrick Pichette)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透露,谷歌旗下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去年营收翻了一番。分析师预计YouTube今年总营收在10亿多美元。如此可观的营收数据让同样经营5年的国内视频网站羡慕不已,作为YouTube的模仿者,优酷等国内视频网站却没能将YouTube模式的财富神话在中国延续,它们之所以在2009年调转船头选择Hulu模式来获得广告收入,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更深层次的原因则跟我国的监管环境关系密切。

作为用户视频分享服务平台,YouTube所带来的巨大革命就是使网民由传统的接收资讯者,变成资讯者,网民甚至可以成立自己的私人影院、影片站、新闻站,而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就对视频内容的监管,美国除了有严格的分级制度外,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地限制,而在中国情况就要复杂很多,因此相对自由松散的YouTube模式很难在国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限制视频来源和质量的Hulu模式显然更适合中国的环境,所以经过5年的发展,优酷已经和真正的YouTube模式相去甚远,YouTube在强调用户活跃度的基础上越来越像社区,而像优酷网这样的国内视频网站却越来越像媒体,为提供更优质、更吸引人的内容而使同质化竞争不断升级。

2011年1月12日,乐视网COO刘弘表示,优酷网11日对外公布的2011年影视剧中,有6部电视剧尚未获得乐视网授权,有虚假宣传之嫌。在国内视频网站的竞争中,这样的口水战不断上演,从享受盗版视频的免费午餐到应对版权方和政府“去盗版化”的冲击,刚刚完成快速扩张的优酷又不得不投入同行间的版权大战中,而在这样的争夺中,优质的视频资源迅速水涨船高,各大视频网站视频采购成本占比也越来越大。

反观博纳影业,内容的监管对传统电影行业来说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备受诟病的电影审查制度也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放宽,电影行业之间的竞争虽然残酷,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电影市场2010年票房收入轻松突破1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近40%,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电影市场,而中国人均电影银幕数量却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电影市场的人均银幕数量,再加上国家近几年对电影文化产业的扶植,为传统电影行业提供了充分竞争和发展的宽松环境。当然,电影盗版问题仍然是整个电影行业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法律还需要完善,人们的版权意识也需要增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视频网站之间的版权之争已经说明国家打击盗版的决心,对于博纳影业这样的制作发行方来说,“去盗版化”的趋势显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等待价值回归

第7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传媒的发展,更让直播火到无以复加。当然,除了美女游戏等网红直播之外,中国的主流商业人群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成为“内容创业”的参与者。

无疑,网红及直播爆火的背后也酝酿着一定的商业机会。中国的一些电商企业率先将视角落在了融合创新方面,他们认为,“直播+电商”既可以为网红们快速变现,也成为垂直类电商开启流量和流量变现的双重触点。

创新“直播+”

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从事网络直播的公司只有25家,到2016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16家,国内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不仅创业公司不断涌入,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布局这个领域。

甚至有行业预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直播行业市场总规模还将上升至1060亿元。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正在将“直播+”捧红。国元证券、平安证券、中银国际等券商日前还就“直播+”发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接近200家在线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直播已是互联网行业最新的现象级存在。日前更有昆仑万维、光线传媒、浙报传媒、宋城演艺、暴风科技、游久游戏、奥飞动漫等大把的上市公司开始投入巨资进入。

在流量入口变革的背后,如何通过“直播+”实现变现和可持续运营,成为众多直播平台的考验。当然这也让原本竞争激烈的电商平台加入到这场混战中来。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发现,目前手机淘宝在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试运营之后,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了“淘宝直播”平台,涵盖了母婴、美妆、潮搭、美食、运动健身等范畴。

据淘宝公开资料显示,淘宝直播定位于“消费类直播”,支持“边看边买”功能。自开通直播功能后,线上观看直播内容的移动用户超过千万,主播数量超1000人,目前该平台每天直播场次近500场,其中,超过一半的观众为90后,而且女性比例约为80%,占了绝对主导。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拥有超过1.3亿用户、依托社交电商模式积累了海量时尚达人资源的蘑菇街也于日前宣布,携8000网红主播上线蘑菇街APP移动视频直播功能,切入“直播+电商”领域。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蘑菇街的视频直播界面看到,其直播除了常见的功能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购物袋”标志,点击可以即时弹出店铺的商品页面,创新地将在线直播和时尚电商结合在一起。在蘑菇街相关负责人看来,依托“内容+社区+电商”模式,蘑菇街积累了海量时尚达人资源,这些时尚达人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就能直接分享商品并促成购买转化。

跨境新玩法

今年年初,在直播热潮下,海淘和直播的交叉也开始进入资本和企业的关注视野。一个能快速变现,另一个能快速引流,只是1+1>2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其实从APP上线第一天起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仅把电商这块东西做完,很难让用户在心里面对你产生认知。因此我们必须想出新的玩法,以拉近商家和用户的距离,产生互动,建立信任。我认为这个玩法就是直播。”波罗蜜联合创始人雷婷婷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歪打正着”撞上直播的波罗蜜押对了宝。今年伊始,在“直播+”异常火爆,而市场潜力远未饱和的情况下,不少商家开始意识到“直播电商”这个风口,一股脑涌入这个领域中意图分得一杯羹。而如何保持自身竞争力,波罗蜜也有自己的思考。

雷婷婷认为,目前大部分“电商+直播”形态是粉丝变现:明星和网红把他们的天然流量带入到电商体系里,并且通过UGC内容增加粉丝的黏性与活跃度,从而提高整个平台的活跃度。还会不会有其他型态产生?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在雷婷婷看来,波罗蜜就在尝试做不一样的直播。

从最初尝试UGC直播+C2C“卖手模式”而最终被Pass掉,雷婷婷分析说,“我们不太敢做C2C跨境电商。”原来,正品是海淘过程中消费者最关心的,直接关系到信任基础。而C2C模式下,平台无法控制各个买手的货源,因此从源头上无法保真。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UGC,内容很难出新,主播之间必然会产生竞争,内容就容易失控,陷入“三俗漩涡”,这也是目前斗鱼等众多UGC平台的死穴。综合权衡之后,波罗蜜为了能把控货源真实性,选择PGC直播+B2C“自营模式”。雷婷婷补充到。

一直在做直播电视的波罗蜜,谈及电商创新“直播+”的技术壁垒,雷婷婷坦言,“我们曾经一度认为直播技术壁垒是自身防护墙,但做B2B的移动直播服务提供商会大量兴起。它比互联网、移动手机的普及速度快得多。企业如果没想好就冲进去玩直播,可能非但没树立起直播技术壁垒,反而被直播绑架。”

变现新模式

显而易见,在电商探索的直播模式中,直播的盈利模式不再绑定“打赏”形式,而是打通了电商的“奇经八脉”,粉丝导流、购物指引、海外推荐等等内容都为原本竞争惨烈的电商带来超乎预期的收益或者效果。

相对于传统电商,直播平台去做这件事有天然的隐藏优势。主播跟用户无缝对接,观众用户有问题可以随时跟主播沟通,用户的体验跟在现实中逛店没有区别,甚至更过瘾。

也正因此,和其他所有新经济一样,“直播+电商”的模式也引来大量跟风者。无论如何,在线视频直播的本质仍基于场景之中,让用户与现场进行实时连接,并且受众与受众之间,主播与受众之间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通过网红和直播工具作为消费行为的闭环引导,这已经成为今年最明晰的变现模式。

然而,业内分析师指出,行业鼓吹以及资本追捧,让竞争壁垒不高的直播行业陷入了当年“”的混战局面。很多直播企业挖空心思让收益最大化,除了最直接的广告变现外,电商变现尤其是网红的UGC视频直播变现是最受欢迎的。但这种缺乏内涵的同质内容是不具备长久变现的能力。

雷婷婷指出,电商是个很重的模式。对于直播app来说,“其短板便是电商基因的缺失,一时半会补不回来,而跨境电商就更是个专业的领域了,一般的直播app很难驾驭这样一个重度模式。”

第8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广义的不便讨论,如果按狭义的标准算,至今运营自媒体也有一年整了,在运营自媒体的过程中,总是遇到有朋友问:你们投入那么多精力做自媒体,怎么能够实现盈利呢?这个问题要回答起来,话可就长了。不妨化繁为简来解释,其实自媒体盈利目前看无法是两种,一种靠自媒体本身的内容和渠道赚钱,一种靠从自媒体平台分钱。而第一种又分两种形式,即罗辑思维的明星式--大量的地推和活动凝聚粉丝,然后再收取服务费;以及其他模式,包括挂广告、卖东西、发软文植入广告等。

由于第一种自媒体盈利模式目前已经基本被讨论到接近底儿掉了,今天重点讨论的是自媒体如何通过自媒体平台实现盈利。从平台分利,这是近期也就是自媒体在发展一年多后市场日趋成熟后的一种新现象。作者作为一个较为“资深”的自媒体运营者,恰好有所实战,不妨在此分享一些与百度、腾讯以及搜狐新闻客户端合作的经验之谈。

百度百家

去年底邀请国内知名自媒体运营者在桂林聚会,借势正式推出百度百家,算是近期非常吸引眼球的一个自媒体平台。而百度百家之所以吸引眼球,还是一个字钱,坊间流传不少关于作者在百度百家攫取暴利的段子,【信海光微天下】也有幸偶被列入其中。作为当事者想说的是,在百家推出的第一天,微天下坦诚确实分了不菲的广告收入,但这绝绝对对是个个例,此后再也没有复制奇迹,一切回归平常。

百度百家运用的其实是最原始的广告分成手法,而其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运营者是百度。在之前,新浪博客的作者分成机制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它只有流量,却无法与相关的平台、企业对接,以把流量变现,而百度恰恰两者都有。百度广告联盟的能量还是很强悍的。

但百度百家的问题在于,它目前还基本上是从百度新闻首页倒流给作者,但随着作者越来越多,狼多肉少,显然并非长久之计。决定百度百家是否能做大有两个关键因素,其一,百度管理层到底想把百家做多大,是很大很大,还是仅仅是目前这个样子?其二,如何为百度百家建立起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摆脱对首页与推荐位的依赖,生态两个字非常关键。

百度百家目前是申请制,如欲加入可以把作品及个人介绍发邮件:Baijia@baidu.com。不过不要抱太大希望,一是申请未必就会通过,二是即便通过了也没那么多钱。

微信公众号

微信目前进行的广点通实验。微信从去年底开始对少数公众号进行了广告投放的内部测试,也就是通过广点通在微信公众号底部投放广告链接。对于公众号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实验,因为很可能没赚到几个钱,却把运营的底细被人知道了,毕竟,确实有那么一些账号虽然听起来大名鼎鼎,但后台数据却异常惨淡。

广点通的分成模式与百度类似,但却没有百度那样的导流机制,内测了两个月,大家谁也不知道到底效果如何,但近几天忽然有数据流出。一开始是有深喉透露说一个点击多少钱却不许外传,但好像今天有契约在其公众号上给公布出来:在CPC的广告计费方式下,每个C的单价是0.5元,100%全分给公众账号,内测期平台不参与分成......五毛一个C,这已经相当高了。按契约的算法,如果你的公号文章每天有10w的PV,按照PV值0.005元算,那每天的收入就是10w*0.005元=500元,一个月就是1.5w元。

解释这1.5万元,其实很不好拿,基本上科技类账号就别指望了。因为一个账号每天有10万PV,就意味着这个账号最少要有30万粉,这就太凤毛麟角了。罗辑思维倒是有100万粉,但每月几万的收入这号又不在乎。广点通微信广告的出现,其实是给那些粉丝众多又很难实现商业价值的草根号带来了福音。

广点通目前属于小范围内测,有兴趣者可以理好相关资料:“账号、名称、粉丝、日净增粉丝,最近一周日图文阅读数及截图,运营者姓名,私人微信号,邮箱和电话”,标题为:“微信公众号广告接入申请from移动互联网”,发送邮件到:xiangzhang@tencent.com试试。但不要抱太大希望。

搜狐客户端

目前国内新闻客户端除了搜狐还有网易、头条新闻、腾讯等几家,之所以以搜狐为例,是因为它确实是在自媒体方面宣传最多、投入最大、最重视、探索也最多的一家。之前《参考消息》账号在搜狐客户端获巨额广告分成的例子就不说了,因为这其实跟自媒体没关系。

我的账号(微天下)目前在搜狐自媒体平台有大概30万订户。可以从中获取收入的方式主要是四种,一种是稿费形式,这其实不用多说;一种是互动营销合作;一种是类经济人合作;一种是酝酿中的原生广告分成(广告主发单,自媒体接单,客户端智能推荐,按cpm计算分成)。

类经济人合作与原生广告分成不必多说。但什么是互动营销合作呢?是指搜狐把自媒体纳入作为其移动端互动营销的一部分。比如,搜狐自媒体平台在春节前曾经跟某手机厂商合作了一次八核手机的活动。这次合作,即将作者等几个科技自媒体纳入其中,主持主题自媒体直播间,直播间是设置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上,并被推到首页显眼位置。在会举行的同时,“微天下”作为移动客户端主持人于现场向关心的网友进行实时点评,讲解一些专业知识,产业背景,并回答网友提问,气氛比较活跃。在会后,特约自媒体刊发相关文章等等。在这个互动营销活动中,自媒体获取的报酬其实是从中兴获取的,而且这笔收入要比单纯的稿费高出不少。另外的例子还有电影首映的互动营销,邀请专业自媒体组织线下看片会,影评等等,已经比较常用。自媒体影评有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高质量文章会获得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主流渠道的推荐,另一种是自媒体本身拥有一群铁杆粉丝主动订阅和传播。

作者在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平台的盈利模式介于百度百家和腾讯之间,它有首页导流,同时也可以订阅,形成粉丝的自主传播。最好的结局是撷取了二者之长,当然也可能有最不好的结局,就是两边都做不透。但搜狐自媒体的互动营销对自媒体作者其实有价值的,因为它是以企业和团队的形式去主动围绕自媒体实现商业化。而其它两家都是把自媒体当作一种边际效益的衍生品。

搜狐自媒体申请可以在手机端简易完成。

总结

尽管自媒体现在非常火爆,但无论如何,它总是一种新生事物。作为自媒体运营者,非常不能安心的是,他们的自媒体总是要附着在某一个渠道或载体上,比如公众号要在微信上、订阅号要在客户端上、专栏要在百家上,总有受制于人的恐惧,总会担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这种现实下,就要非常注意两个问题:

其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作者要有意识的组成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微博、博客、新闻客户端、公众号一个都不能少,这即是自身自媒体传播力的加强,护城河的修筑,也是为了防范风险;

第9篇: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范文

汪溪在8年前卖掉深圳讯天,再度创立的宜搜科技到现在已成为移动搜索领域的领先者。不过尽管移动互联网的前景被众多人士看好,但如何把日益增长的流量变现,仍是业内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搜索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4.5%,但也不过只有3.3亿元。

宜搜从很早就开始探索有效的赢利途径,率先推出手机营销服务“移动顶告”,并在2012年5月全球首个手机搜索营销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低成本营销服务。目前,宜搜已拥有2.2亿用户,中小企业客户达3万余家。汪溪向《新商务周刊》记者透露,2012年的营收将达到5亿元左右,比2011年的3亿元增长了近70%。他更大胆预测称,移动互联网会是屌丝逆袭最好的舞台,而移动搜索市场5年内将达到200亿元规模。

接下来,如何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并提高流量变现能力,是汪溪需要带领宜搜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只有如此,才可能在前景广阔的市场里得以继续领先。

Q&A

Q=新商务周刊

A=汪溪

Q:您的公司在2012年里取得的成绩是否符合年初的预期?如果以10分为满分进行评价,可以打多少分?

A:2012年我最满意的是用户数的增长幅度超过120%,原来的预计是80%左右,这得益于智能终端的爆发性增长;不足的是,营收增长只有70%,而之前一直保持在年增长100%以上,这是因为2012年经济形势不好,我们的主要广告主——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好。公司的总体表现可以打80分。

Q:新的一年,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在哪些方面?发展目标与最大挑战又是什么?

A:宜搜一直是产品型公司,新的一年依然会将70%的精力与成本投入在产品研发方面,这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同时会进行一些预先性创新的试验。宜搜的特点是更接地气,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试验与手机功能的特色化结合,而这个概念到现在才真正受到关注。同样的,我们不会去宣传大数据、云计算等太宏观的概念,而是去做新的预先性创新。

我认为新的一年里移动搜索市场会有2倍以上的增长,现在的市场规模是10亿元,5年内则会达到200亿元。我们的挑战是在市场急剧扩大的时候怎么提高产品质量,卡住第一的位置。宜搜最大的成功就是专注于移动搜索,今年也暂不会考虑涉及电商或其他新领域。

Q:那您怎么看待整个移动互联网在新一年里的发展?

A:我的观点是PC已死,移动互联网不是桌面互联网的延伸,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桌面互联网已经没有什么进入机会,而移动互联网会是屌丝逆袭最好的舞台,今年移动互联网很多领域会基本确定行业格局和排名。同时,今年资本市场将会退潮,我认为有40%的App会死掉,有许多团队业务定位与盈利模式都不清晰,仅靠忽悠VC的钱去推动,这是不可行的,还是先要做好内容,推广只是锦上添花。

我希望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关注Html5的开发。相比App需要把至少70%精力投入在适配与推广上,Html5可以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在产品内容上,有利于做出更好的产品。用户有通用综合与垂直便捷的不同需求,Wap站点跟App以后会是平分天下的市场。

Q:对于百度等市场竞争对手,宜搜将如何应对?

A:百度不只是竞争对手,我们也是合作伙伴。百度把互联网的许多高端用户带到这个市场,我们把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屌丝”用户带进来,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大,再用产品说话。未来的移动搜索应该是这两家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平分天下。其他的竞争对手目前还没有把战略重心放在移动端。

Q:刚才提到资本市场的退潮,宜搜近期有没有上市或新一轮融资的计划?

A:目前资本市场这么差,我们暂时肯定不去上市。融资的话现在基本不考虑,但有合适的也不会拒绝,我们更关注投资人的背景,能够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像我们引入软银中国的投资就是出于这个考虑。

Q:对您个人而言,过去一年里获得了哪些成长?如果10分为满分,可以给自己打多少分?

A:对于像我这样一毕业就创业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最关键的是管理能力。2012年我们研发队伍扩充了一倍,达到了600多人,对我的管理能力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锻炼。自评的话可以打7?8分。

Q:移动互联网领域目前有很多创业者进入,其中也有很多刚毕业的学生甚至在校生,您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A:其实创业就是找死,95%的创业团队会在三年内死掉。创业就是寻找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享受“找死”的乐趣。我没有什么可以免死的秘诀,因为成功有太多幸运或偶然因素在里面。什么时间点创业并不是重点,关键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