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盆底肌的康复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第1篇: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不同时间;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妇产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病于中老年女性,其发病率高达40%左右,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有电刺激、盆底肌训练等,但临床表明不同时间段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不同[2]。本研究就此探讨产后1.5个月、产后2个月、产后3个月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42岁,平均年龄(27.4±3.4)岁。其中,剖宫产56例,阴道引产64例;初产妇80例,经产妇40例;单胎102例,双胎18例。所有产妇产前基本情况正常,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产妇分为三组,各40例。三组产妇在年龄、产式等基本信息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所有产妇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产后1.5个月康复护理组,第二组为产后2个月康复护理组,第三组为产后3个月康复护理组。三组康复护理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康复护理时间不一样。康复护理方法具体如下:在各自时间段由专业产士指导或帮助产妇进行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低频)。对于盆底肌训练来说,主要是对产妇进行缩紧训练,一次收缩在3 s以上,且收缩1次就放松1下,连续做30 min,2次/d,6 w为1疗程,共3个疗程。对于电刺激来说,利用低频神经肌肉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妇盆底进行电刺激。先帮助产妇选取平卧位,将其腿张开且弯曲,要求产妇放轻松,按照操作标准把电击棒放入产妇阴道,测量盆底肌及腹肌收缩时的电活动,并打印出肌电图。2次/w,20 min/次,共12次。此外,加强产妇盆底健康知识教育及护理技巧指导,提高产妇健康意识和配合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取压力张力器对所有产妇治疗后的盆底压力进行测量,并根据相关标准将盆底压力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Ⅰ级为差,Ⅱ级为一般,Ⅲ级为好,Ⅳ级为非常好。同时对产妇盆底肌纤维肌电图(Ⅰ类、Ⅱ类)及肌纤维疲劳指数进行分析总结。此外,对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在≤6分为轻度,7~12分为中度,≥13分为重度。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三组产妇康复护理后盆底压力等级综合比较,见表1。与第二组、第三组相比,第一组产妇康复护理后盆底压力情况明显好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三组产妇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见表2。

2.3三组患者尿失禁情况比较 第一组轻度1例,中度1例,共2例(5%);第二组轻度3例,中度2例,共5例(12.5%);第三组轻度4例,中度2例,共6(15%)。

3结论

盆底功能障碍又称之为盆底缺陷,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尿失禁、障碍等,主要是由产后盆底肌肉损伤引起。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逐渐成为临床医学或女性关注的重点。当下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方法主要有盆底肌训练及轻微电刺激等。其中,盆底肌训练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等特点,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3]。但当下该方法在我国临床上尚处于发展时期,对于产后康复护理最佳时间研究还不是很多。

本研究将我院产妇根据康复护理时间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产后1.5个月、产后2个月、产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相同的盆底肌训练及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结果发现产后1.5个月组产妇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总而言之,根据产妇情况越早实行康复护理越好,做好盆底肌训练、心理护理等工作,提高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率,降低尿失禁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殷观梅,韩耀伟.不同干预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9):4919-4920.

第2篇: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及盆底肌锻炼,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锻炼,一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平均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产妇平均肌电压及性生活满意度分别为(25.12±3.7)UV,80%分别高于对照组(24.46±4.6)UV,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失禁发生率(1±0.83)次/d,低于对照组(2±0.3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

[

关键词 ]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锻炼;阴道平均肌电压;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07-03

经过妊娠及阴道分娩,女性盆底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尿失禁等。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症状越来越明显。给其精神和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痛苦。近年来,分娩后提高产妇盆底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盆底肌锻炼已为大家广为接受,但效果却不慎满意,阴道放置电刺激仪有一定效果,但因副作用大不被大家广泛接受。为更好地提高分娩后患者盆底功能。我院在2012年1月1日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以来,至今已收治病人数千人,在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减轻压力性尿失禁,提高性生活质量方面获得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高性生活质量方面国内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1日—2012年8月31日在我院分娩产妇,所有入选对象均为初产顺产(不包括难产及产钳助产等),产程均在正常范围内,年龄在20~35岁,产后40~50 d回访时,超声示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无宫腔积血,均妇科急慢性炎症疾病等。

1.2分组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0人,进行盆底肌锻炼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300人,仅进行盆底肌锻炼。实验组年龄20.5~35岁,平均(27.15±1.36)岁,总产程4.6~12.6h,平均(7.12±3.42)h,尿失禁发生率3~9次/d ,平均(4±0.24)次/d。对照组年龄21.~34.5岁,平均(27.05±2.28)岁,总产程4.2~12.1h,平均(7.08±4.12)h,尿失禁发生率率3~9次/d ,平均(4±0.19)次/d。两组在年龄,产程及尿失禁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方法

询问所有产妇在大笑、咳嗽等腹压增加时有无小便失禁情况,并通过指压实验确诊压力性尿失禁。所有入选对象治疗前后均进行阴道肌电压测定,治疗前后均匿名填写《性生活质量问卷》。此问卷采用郎景和和朱兰主编的《女性盆底学》中的《性生活质量问卷》[1],对其中的病人实际及希望的性生活频度,性,有无性生活时大小便失禁及性和满意度等31个问题进行回答并评分。

盆底肌锻炼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深慢呼吸,吸气时收缩,再收缩阴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持续收缩约5~8 s,收缩不到5s者尽可能延长收缩时间,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20 min。最后进行3~5 min的快速收缩运动。每天坚持3次。持续30 d为1个疗程。

阴道肌电压测定:测定前教会患者正确收缩阴道。然后通过阴道放置刺激仪来测定阴道肌电压(UV),电压高低可间接反映阴道肌肉张力强弱和盆底肌功能。肌张力越高,说明盆底肌力越好。

生物反馈治疗方法: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平卧在治疗床上。取出已消毒过的电极,轻轻插入阴道内至电极颈末端。计算机点击患者目录文件,开始刺激治疗。通过“+-”键调整电刺激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强度为限度,通常刺激强度为10~25 mA,持续20 min。隔天一次,持续30 d为1个疗程。

阴道肌电压测定和生物反馈治疗均使用DJZ-A型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型号:H486719W,购自为广州杉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地:广州花都区新华镇望岗综合楼。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表达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数据表达采用率[n(%)],两组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产妇治疗前后平均肌电压及尿失禁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平均肌力、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平均肌力均有提高,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失禁每日发生率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性生活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性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有提高,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3讨论

女性经过妊娠和分娩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增大子宫、胎儿及其附属物的重力作用,以及盆腹压力方向改变造成盆腹脏器直接综合力量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其周围的盆底组织极度扩张,肌纤维拉长或撕裂,特别是助产手术分娩所导致的肌肉及神经损伤。造成盆底功能不同程度的受损,盆底肌支持组织削弱[2]。导致产后肌肉强度下降,及阴道紧张度及收缩力下降,影响性生活[3],甚至尿失禁。妇产科及相关工作者都在努力寻找好的方法来提高盆底肌力。其中,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是目前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其可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和盆底肌力恢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从而增强其控尿能力及阴道紧缩度,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性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满意.度较治疗前均有提高,这与曾立群[4],在盆底肌锻炼提高患者盆底肌力的研究结果相似。但赵茜[5] 等的研究提示与本研究不太一致,提出仅进行产后盆底锻炼产后6个月与产后42 d开始锻炼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受试者盆底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有关,甚至有报导[6],在临床观察中,几乎有一半的患者不能正确地收缩盆底肌群,而是错误地收缩腹部肌肉和臀大肌,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我们对患者进行多次反复指导及鼓励,大部分患者能正确的收缩盆底肌群。提示正确收缩盆底肌肉群在盆底肌力恢复中的关键作用。Bo K[7]等的研究提出盆底肌在长期持续锻炼中短时间内锻炼的有效性,国外已很少单独应用。提示可能单纯盆底肌肉锻炼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在坚持鼓励产妇盆底肌锻炼的同时需要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患者产后生活质量。

电刺激是指通过放置于阴道内的电极将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传递给盆底肌肉,强化整个盆底肌群,唤醒盆底肌神经细胞,提升局部敏感度,增强产道和盆底肌群弹性[9]。刺激盆底肌的支配神经,同时还可预防肌肉萎缩,使神经恢复功能[6]。经神经反射增强盆底肌的收缩。提高盆底肌的自主收缩能力。提高阴道收缩力及盆底肌的控尿能力。赵茜[5] 等的研究同时指出在产后锻炼基础上加PHENIX神经肌肉刺激盆底肌肉训练产后6个月较产后42 d开始锻炼时产后盆底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同时提示尿失禁发生率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盆底肌锻炼的有效性。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仅通过盆底肌肉锻炼所取得结果不慎满意。也有报导[10]电刺激直接刺激神经,使壁内或尿道周围横纹肌被动收缩,增加对尿道的牵制作用,使尿道关闭压升高。但其不能改变患者膀胱颈的活动及盆底肌的张力,且电刺激治疗患者往往有疼痛和不适感,因此其耐受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临床推广。

生物反馈是将不易被觉察的肌肉生理变化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和训练师,使患者确实感觉到肌肉运动,在病人进行反馈治疗时如达不到训练师设定的要求,则会自动进行一次条件性电刺激,使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完善给合。最终达到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不同频率、脉宽、强度的电刺激,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有效地提高了盆底肌的紧张度和收缩力[11]。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治疗仪有排尿记录,通过排尿记录可让病人改变不正常排尿习惯,在提高盆底肌力同时不断改变不正常的排尿习惯,逐渐降低尿失禁发生。本研究示治疗后患者平均肌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高,尿失禁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储小燕[12]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产后患者通过进行盆底肌锻炼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较单纯进行盆底肌锻炼盆底组织恢复好,这与Dumoulin C等研究结果相似[11]。同时,本研究首次比较的了患者治疗前后性生活满意度情况,通过治疗前后填写《性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其满意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实验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且患者在治疗时没有明显疼痛及不适感,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在本研究过程中发现有较多不能坚持按疗程治疗完毕的患者,效果较差,提示坚持治疗的重要性。有学者提出孕期即进行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有较好效果,应作为孕期锻炼常规[13]。

文末讨论有关分娩后性生活质量问题,因查阅资料,未见相关报道,故未进行对比分析。

[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朱兰.女性盆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3-266.

[2] 高原,李雯华.产后盆底康复的个体化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8):936-939.

[3] 侯穗兴.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28-29.

[4] 曾立群,谢晶晶,阙彩珍,等.产褥期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后康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6):1038.

[5] 赵茜,申红刚.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26-27.

[6] 马乐,朱兰.妇科泌尿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535-542.

[7] Bo K,Hilde G. Does it work in the long term?-A systematic review on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Neurourol Urodyn,2012, 7:1304-1305.

[8] 刘秋芬.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产科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A):103-104.

[9] Greer JA,Smith AL,Arya LA.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J].Int Urogynecol J,2012,23(6):687-697.

[10]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1-153

[11] Dumoulin C , Glazener C , Jenkinson D.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regimen for w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Neurourol Urodyn,2011,30(5):746-753.

[12] 储小燕,黄欧平,周江妍,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012(9):679-683.

第3篇: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实行联合训练法对其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科SCI患者52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间歇开管引流方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训练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脊髓损伤;联合训练法;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27

脊髓损伤(SCI)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受损后泌尿系统出现的常见病症,临床以尿失禁、尿潴留最为常见[1,2]。由于SCI后往往涉及较多系统,治疗较为复杂,膀胱功能的恢复往往到后期才被重视,因此增加了恢复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3,4]。据报道[5],肾功能衰竭现已成为SCI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而肾功能衰竭和膀胱功能恢复的护理与其密切相关。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SCI患者实行联合训练法对其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SCI患者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54±6.80)岁。病程14~93 d,平均(43±3.84)d。其中颈段损伤34例,胸腰段损伤18例。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神经源性膀胱标准进行。将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间歇开管引流方法,即夹管训练期间,每3~4 h开放1次尿管,输液患者每2 h开放1次尿管,如有出汗、发热、寒战等尿意指征出现时,则立即开管;夜间完全开管。试验组采用联合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第1阶段(1~4周),膀胱内尿量控制在500~600 ml,当尿量>600 ml时,可采用间断引流;当尿量>1200 ml时,应限制水的摄入量。同时监测膀胱压力、容量和残余尿流量,保证充盈期膀胱压力<3.92 kPa,排尿压力<5.88 kPa,排尿后尿残余量<100 ml。每周进行细菌检测。第2阶段(5~8周),干预性训练。用9号注射器分4次将600 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内,注入量分别为50,150,200,200 ml,间隔时间为3~5 min,反复训练3~4次,让患者感觉膀胱充盈的程度。其余时间方法同第1阶段,并且每周进行细菌检测。第3阶段(9~12周),方法同对照组,并且每周进行细菌检测。

1.3 评价方法 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疗效评估方法。显效:残余尿量<50 ml;有效:残余尿量50~100 ml;无效:残余尿量>100 ml。(2)Barthel指数评价方法。正常总分100分,>60分为良,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20~4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表2)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注:1)为χ2检验,2)为χ2c检验

3 讨 论

膀胱的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是在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盆底肌等肌肉相互配合下完成的[6]。SCI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受损,肌肉不能收到正常的信号导致的失控[7]。有研究表明[8-10],损伤如果发生在2~4骶段以上,尿潴留和尿失禁将会同时发生;损伤如果发生在2~4骶段及其下段,则会出现尿失禁,前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是膀胱功能障碍较为严重的类型。此外,膀胱功能障碍导致的并发症也不容小视,尿路感染、突发性高血压、皮肤潮红、头痛等均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11],尿路感染居并发症中的首位,占SCI患者感染的73.38%,并且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到合理的恢复方法和并发症控制方法对于SCI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联合训练法对于SCI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间歇开管引流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联合训练法在护理时对患者的膀胱压力、容量和残余尿流量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制订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及时控制人体水分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是保证护理有效率的基础。(2)联合训练法能够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尤其是第2阶段,能够逐渐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可能也是试验组Barthel指数增高明显的重要原因。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联合训练法对于控制并发症也有很好的效果。联合训练法帮助膀胱重新建立充盈和排空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尿潴留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联合训练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 琼,戴新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B):593-595.

[2] Brown JM,Barbe MF,Albo ME,et al.Anatomical feasibility of performing a nerve transfer from the femoral branch to bilateral pelvic nerves in a cadaver:a potential method to restore bladder function following proximal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surg Spine,2013,18(6):598-605.

[3] 葛秋华,田 亮,胡筱燕,等.授权教育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73-575.

[4] 郑珍香,颜小茜.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5-1266.

[5] 陈小玲.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68-69.

[6] 巨宝兰,杨艳平,许丽英,等.脊髓损伤患者重建膀胱功能护理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345-346.

[7] 刘昌桃.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探讨[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7:2-3.

[8] B?thig R,Fiebag K,Thietje R,et al.Morbidity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urodynamic examination of hospitalized SCI patients: the impact of bladder management[J].Spinal Cord,2013,51(1):70-73.

[9] 苟会君,何小燕,张锦华,等.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87-90.

[10]Reitz A.Afferent pathways arising from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after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or cauda equina lesion:clinical observations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J].Urol Int,2012,89(4):462-467.

[11]陈尚学,龙雪梅,刘 静.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23-25.

第4篇: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宫颈癌系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半数以上,而死亡率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当今人们对早、中期宫颈癌的治疗绝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手术切除范围广,创伤程度大,涉及多处邻近器官,因此在术后常可发生多种并发症,而其中以尿潴留最为常见,发生率为9.1%[1]。本文着重介绍宫颈癌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尿潴留的症状以及当今所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 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

1.护理操作不当及置管时间过长

术前需留置尿管,少数病人由于插尿管损伤尿道而引起尿道黏膜水肿致排尿困难[2],术后常需留置尿管7~10天,长期留置尿管,膀胱内没有一定尿液充盈,使膀胱肌的收缩与放松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膀胱麻痹[3],导致尿潴留。

2.受手术范围影响

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子宫,输卵管,主韧带,盆腔内各组织淋巴结等,使宫底组织及阴道上段较前明显薄弱,因而是引起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因素[4] 。

3.麻醉因素对排尿反射影响

麻醉药品会阻断排尿反射初级中枢,使腹肌、膈肌等收缩力减弱,干扰生理性排尿功能,增加尿潴留发生。

4.药物对排尿的抑制作用

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术后应用M 胆碱受体阻断药都会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术后使用自控镇痛也常发生尿潴留。

5.心理因素

术后病人精神紧张,伤口疼痛抑制交感神经使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逼尿肌松弛无力,而致排尿困难[2] ,由于术后排尿姿势的改变,也会引起尿潴留。

二 护理干预措施

1.心理护理

患者因术后切口疼痛、长时间留置尿管、反复测试残余尿等,可能出现悲观,失望及对治疗的不配合。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尿潴留系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使其能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通过积极的治疗使术后并发症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病情变化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并在术前指导患者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同时,仔细观察排尿情况并及时询问患者尿流过程,一旦发现尿流不畅或排尿后患者仍诉下腹酸胀不适时,应及时检查膀胱内是否存在过量的残余尿。

2.功能锻炼。

胡艳飞等[4] 在尿潴留预防的研究中曾提出一些措施,其中包括:

1)盆底肌肉训练。缩肛运动及排尿中断训练,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耻骨、尾骨周围的肌肉(即会阴及括约肌),收缩维持6~10秒/次,做30~50次,共5分钟,再快速一缩一舒200次,3~4次/天(早、中、晚及睡前各1次)。

2)排尿中断训练。每次排尿分段排尽,以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

3)腹肌训练。

按患者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地进行仰卧起坐及仰卧抬腿法,3~4 次/天,5分钟/次,以避免术后体弱使腹肌的力量减弱,腹压变小而影响排尿。

总之,加强术后护理干预,选择适当的膀胱功能锻炼必将有利于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要使病人掌握膀胱功能的训练方法及重要性需要护士做大量的宣教工作。

3.利用几种简便的诱导方法促进排尿。

1)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缓和排尿抑制,使患者产生尿意,促使排尿。

2)热敷法:将热毛巾或热水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区,利用热力使松弛的腹肌收缩,腹压升高而排尿。

3)按摩法:将手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按摩10—20次,再用手掌将患者膀胱底部向下按压,以减少膀胱尿滞留。

4.拔管前后准备。

庄秋英等[5] 运用护理干预法,对术后第14天患者拔除导尿管前给予5% 碳酸氢钠250毫升+庆大霉8万单位行膀胱灌注,温度维持在36~37℃,30分钟滴完后拔除尿管。当患者有尿意应即刻排尿,并在排尿时痰盂内放入少量热水(患者感到温而不烫),或用温热聚维酮碘稀释液进行坐浴排尿。患者可选择在床边、厕所或家庭环境下排尿。拔除尿管4~6小时后排尿1 次,在B 超下测残余尿,观察患者自主排尿情况并行尿培养检查。张佩君等[6] 报告,留置尿管拔出前注入红汞能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汞离子具有收敛作用,不被重吸收,使膀胱内逼尿肌收缩,解除尿道括约肌水肿,促进排尿。因此,掌握好拔管时机及拔管前后处理能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但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

5.药物及其他治疗。

顽固性尿潴留患者除上述护理措施外,目前较常用的还有配合药物、针灸、微波、中药口服,才能完全康复。李萍等[8] 及欧开霞[9] 分别报道,用抗胆碱脂酶抑制剂加兰他敏10毫克肌肉注射,1次/天,或复方新斯的明0.5~1.0毫克行肌肉及穴位注射。另外,用电针刺激中极、三阴交、关元、阴陵泉等穴位,可促进神经损伤后再生,有效率可达96.67%[9]。因此,电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在临床上值得借鉴和重视。沈佩芳[10]对200 例术后尿潴留病人进行热滚动按摩疗法,总有效率达98 % 。该法有利于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肿,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以促进排尿。物理疗法操作简便,病人无任何痛苦,易被接受,无副反应;对于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心理紧张等原因引起的术后尿潴留配合心理护理效果明显。因此可作为解除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首选干预措施。

6. 导尿

如果以上方法均无明显疗效,经检查膀胱充盈较重或持续超过12小时,则应及时导尿,但置入尿管后,切不可一次排空膀胱,以防腹压突然下降发生膀胱大出血。

综上所述,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膀胱功能麻痹,尿潴留,且发生率较高,在采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几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对膀胱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有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 作为护士应充分地了解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掌握新的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宋一一,魏旭苏,郑惠英等.121例宫颈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分析[J].肿瘤学杂志,2004,10(2):90.

[2]王雪芳,杨佩兰. 针灸、中药治疗妇科术后尿潴留50 例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 ,32 (6) :37 -38.

[3]赵冀玲.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护理要点[J].天津护理,1997,5(5):200.

[4]胡艳飞,胡桂芬.子宫广泛切除术后尿潴留行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 ,14 (8) :1103 -1104.

[5]庄秋英,范丽君,路玲芳.个体化排尿训练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护理研究,2005,19(11):2414-2415.

[6]张佩君,王锡唯,钱爱君,等.留置导尿管拔出前注入红汞预防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3 ,19 (5) :41.

[7]李萍,彭伟萍,陆杰荣.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对策.广西医学,2005,27(12):2060-2061.

[8]欧开霞.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体会.贵州医学杂志,2004,28(9):862.

第5篇:盆底肌的康复方法范文

我72岁,有32年高血压病史。晚上散步1小时就会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双膝肌痛,多次治疗无明显好转。检查发现肌酸激酶升高,服用过辛伐他汀等药。有医生认为头晕为颈动脉斑块造成脑血管缺血引起,肌酸激酶升高与双膝肌痛是服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也有医生认为是心肌缺血所致。请问颈动脉斑块、肌酸激酶高、头晕三者有关联吗?应如何治疗?

福建莆田林金莺

林金莺读者:

从检验数值上看,您的肌酸激酶明显增高。导致该指标升高的原因很多,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剧烈运动等,个别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以发生肌损害,此时也可出现肌酸激酶的升高。若此酶升高的时间与服用他汀吻合,并且能够排除其他原因,可以推测是该药引起。若属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反复复查肌酸激酶。

您来信提到存在“双膝肌痛”,这种描述很模糊。老年人膝关节疼痛最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例如髌骨软化或骨质增生),而他汀不良反应所致肌肉疼痛多表现为小腿肚疼痛,由此分析,该症状可能与服用他汀无关。

头晕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您颈动脉虽然存在动脉硬化斑块,但血管腔并无明显狭窄,因此头晕症状应该与此无关。您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加上年龄较大,很可能存在脑血管疾病,建议您去当地医院神经科就诊,了解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教授胡大一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脏科教授郭艺芳

>> 手指胀痛,祸起风湿

我45岁,2004年因左腿痛作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吃中药很长时间,现已好转。2007年开始每天早上起床之前双手指胀痛,活动后减轻,检查血压、血脂、颈椎正常。2009年颈椎DR(数字化X线摄影)未见异常,彩色颅多普勒报告提示:右侧椎基底痉挛,左侧大脑中动脉痉挛,医生检查后认为有轻微颈椎病,血流量小,用药后无明显好转。请问应如何治疗?

广西容县钟梅兰

钟梅兰读者:

您的症状提示有晨僵(即晨起在受累关节出现僵硬感,活动后减轻――编者注)的情况,它是类风湿性关节炎非常突出的一种临床表现,出现原因是睡眠或运动减少时,水肿液积聚在炎性组织,使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所致。活动后,随着肌肉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期或病情活动期均有晨僵表现,持续时间和滑膜炎严重程度成正比。随着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缓解,晨僵持续时间缩短,程度减轻,所以,晨僵是反映全身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指标。建议您到医院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这样才能对症治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陈阳美

>> 37.2℃算发热吗

我儿子18岁,2007年夏天患感冒,出现干咳、夜间盗汗,体温37.2℃,初诊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用阿奇霉素等治疗后干咳有所好转,但体温反复,都是用药后有好转,但不久又回到37.2℃,并伴脸颊红、鼻塞、大便干,2010年2月起出现痔疮、肛裂、便后出血,还有左大腿痛。请问他的体温是否正常?若是低烧应如何治疗?

河南西平文×

文读者:

正常人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稍升,而以晚上最高,但一日之差不超过1℃。进食、剧烈运动、哭闹、穿衣过厚、室温过高等外因都可使体温暂时性升高,但这不属于发热。测量体温一般可测腋温、口温和肛温。腋温测量简单、方便,但准确度偏低;肛温比较准确可靠,检测值相对也最高;口温介于两者之间。腋表应以5分钟为准,时间过长所测体温有偏高趋势。如口腔、内有局部炎症,所测得的体温数值偏高。

一般正常人腋温约为36~37.4℃,当体温超过37.5℃方为发热。其中,腋温37.5~38℃为低度发热,腋温38.1~39℃为中度发热,腋温39~40.4℃为高热,腋温超过40.5℃为超高热。估计您孩子测量的是腋温,因此,他下午体温37.2℃是正常的。

而如出现低热,不要盲目使用退烧药,应查明发热原因后再针对病因治疗。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见于各种全身性和(或)局部性感染,以及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发热忌乱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症状而延误治疗,或导致大量出汗而产生虚脱,有的还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胃出血和肾脏损害等。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一科主任医师罗如平

>> 莫名掉发是何因

我儿子30岁,不爱动,也不喜欢出门,却发现头发、牙齿都掉了不少,情绪悲观。其父也有类似病史,因条件所限未予治疗。请问儿子的疾病是否为遗传引起?病因是什么?应如何治疗?

新疆裕民罗×

罗读者:

30岁出现较多头发脱落和牙齿脱落,的确是有些问题。如果有家族遗传史,且脱发表现为头顶部或前额发际处开始向上渐渐稀疏,多为雄激素源性脱发(也称为男性型脱发),程度比较轻的或为脂溢性脱发。出现这些脱发的同时,常伴有头皮屑较多、头皮瘙痒等情况。

导致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原因有多种,基因遗传是主要因素。由于家族原因男性遗传了某种基因,使其雄性激素代谢中“双氢睾酮”的水平大量增加,它会缩短头发的生长期,让头发提前“退休”,常年累月头发就会越来越稀薄。另外,皮脂腺主要受雄性荷尔蒙的控制,如果雄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头顶部就会分泌出过多的油脂。当头顶的毛孔被油脂堵塞,头发的营养供应就会发生障碍,导致逐渐脱发,最后成为秃顶。除此之外,很多因素也会加重这种类型的脱发,如精神持续焦虑或紧张、压力过大、饮食无度、作息紊乱、卫生习惯不良等。目前主要是口服非那雄胺片和外用米诺地尔酊来延缓或控制疾病进程。

牙齿过早脱落,多为牙周炎所致,病因有糖尿病、牙周感染、牙槽肿瘤等。如有这些情况,最好去医院检查,这样才能准确诊治。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潘卫利

>> 糖耐量异常可否哺乳

我36岁,正处于哺乳期,餐前、餐后血糖均正常,糖耐量12.6毫摩尔/升。我父母均患有糖尿病。请问我应如何用药?能否哺乳?

新疆奇台吴×

吴读者:

您餐前、餐后血糖均正常,仅一次测量出现糖耐量异常,且不知道该结果是否为服糖后2小时测得、有没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等,故无法提供准确处理和用药方案。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就是服糖后2小时糖耐量≥11.1毫摩尔/升,一次血糖值达到此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复测核实;而诊断糖耐量减低的标准是服糖后2小时糖耐量7.8~11.1毫摩尔/升。您需要确定糖耐量结果的检测时间,并且最好再作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同时,建议您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以后发展为糖尿病。

由于您餐前、餐后血糖均正常,因此不会影响给孩子哺乳。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午喜

>> 肾萎缩能恢复吗

我近来出现腰痛,做B超发现有肾积水、结石及左肾萎缩,已做激光手术去石。请问如何调理可使萎缩肾恢复功能?需多长时间?

江西宁都赖××

赖读者:

由于您提供的资料有限,故较难确切回答您的问题。一般而言,出现肾萎缩后病情较难逆转,肾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与肾脏梗阻(即肾积水)的程度、梗阻持续时间的长短、肾脏大小、肾皮质厚度、肾内血液供应情况密切相关。首先需明确您的肾脏是否萎缩、程度如何,建议您做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肾脏大小、肾皮质厚度及肾内血流信号是否充分或明显减少;肾动态显像(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确切反映肾萎缩程度,但费用较高,您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是否使用。

如果您知道肾梗阻的确切时间,可根据以下几点推断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1周内完全性梗阻解除后,肾脏可完全恢复其原有功能;完全梗阻2周,在梗阻解除后3~4个月,肾小球滤过率能恢复70%;4周以上完全性梗阻,解除后其肾小球滤过率仅能恢复至30%;超过6周的完全性梗阻,即使解除梗阻,肾功能极难恢复;梗阻超过8周者,肾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如果一侧肾萎缩,另一侧肾正常,对生活和工作可能没有太大影响;若两侧肾均有病变则应注意进一步检查,预防肾功能不全发生。如果确定肾脏完全萎缩,肾功能就不可能恢复,也没有治疗的价值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璧云

>> 直肠前突咋治

我母亲66岁,长期患有“直肠前突”与“直肠耻骨肌痉挛”。2009年行PPH手术(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至今未见好转,每天仍旧肚子、发胀,总有便感(每天大便2~5次)。后做排便造影与全肠钡剂灌肠检查,诊断为“直肠前突”、“乙状结肠狭窄”、“黏膜脱垂”、“盆腔疝气”。医生建议进行剖腹手术,但我们担心她年龄太大有手术风险。请问是否有非手术疗法?

河北邢台孙×

孙读者:

直肠前突多见于老年女性,以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及下坠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会采用手压肛周或阴道内协助排便,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直肠前突、黏膜脱垂和盆底疝经常是合并出现,可统称为排便功能障碍性便秘,过去称之为出口梗阻性便秘。

直肠黏膜脱垂是指直肠黏膜松弛,向下脱垂,壅塞于直肠末端,而引起排便困难。盆底疝与一般所说的疝气有所不同,是指排便时盆腔脏器向下移位,压迫直肠,从而引起排便困难。本类疾病可以通过排粪造影检查确诊,但治疗比较困难,手术治疗早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也可能出现并发症,应慎重考虑。非手术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一般来讲也不能彻底治愈。非手术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或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或用中医外治法,如针灸、埋线等方法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建议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刘仍海

>> “斯菲组合”能治糖尿病吗

我患有2型糖尿病,听说“深海胰岛复活组合(又名丝菲糖尿病组合)”可“治好”糖尿病。据说可清除血液毒素及胰垢,净化胰脏,激活胰岛,修复、再生胰岛β细胞,疏通胰腺分泌通道,改善胰腺分泌功能,增强胰岛活力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胰岛正常代谢功能,从而达到自体降糖,消除并发症的效果。请问是这样吗?

山东济州潘×

潘读者:

所谓“深海胰岛复活组合”,由深海褐藻、深海蛤蜊、海瓜、甲壳素、人参、肉桂、蜂胶、生地黄、当归、泽泻等组成。其中,褐藻具有降压、减肥、抗癌等功效;蛤蜊味咸性寒,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作用;甲壳素具有抗癌抑癌、防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人参具有补气养阴、生津安神作用;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作用;蜂胶具有调节血脂和血糖的作用,能增加降糖药疗效,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糖尿并发症;生地黄可清热生津、滋阴养血;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泽泻则能利小便、清湿热、调血脂。

方中诸药配伍,共同发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活血的功效,对改善改善胰岛功能,调节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单靠该药是无法控制或治愈糖尿病的。如患有本病,最好还是到医院检查就诊,并进行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的系统治疗。

国家药典委员会研究员白晓菊

>> 子宫囊肿怎么治

我女儿为缝纫工,40岁,平时常有腰酸背痛及腹痛,今年5月在医院查出子宫内纳囊肿(大小约30毫米×30毫米),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她认为自己身体不好,担心术后不易康复,故未行手术治疗。请问药物治疗对本病有效吗?应如何服用?

江苏如皋王××

王读者:

从您提供的病史分析,您女儿所患疾病可能为宫颈纳氏囊肿或子宫内囊肿。

宫颈纳氏囊肿,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主要表现,可位于宫颈管的任何部位,临床上可有腰酸、下腹胀痛、白带增多等宫颈炎的表现。大多数纳氏囊肿直径不超过1厘米。本病尚需要做宫颈癌前病变的筛选检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HPV(人状瘤病毒)监测等。如果囊肿小于1厘米而又没有临床症状及体征,不需要治疗;若囊肿超过1厘米或有临床症状,主要需做物理治疗,如火烫术、激光、微波治疗等,过大的囊肿或明确有宫颈癌前病变的,可以考虑做局部切除手术。

尚无法明确判断您女儿的症状是否因宫颈囊肿引起,但因囊肿较大,建议做穿刺术后加用激光或微波治疗,也可以选择做切除手术,手术的方式还需要结合宫颈癌前病变检测结果来判断,但都属于创伤小的手术,并不会对气血造成损伤。如果难以接受手术,可以考虑中药治疗,但是单纯药物治疗无法使囊肿消失,只能缓解症状,具体情况最好咨询医生。

子宫内囊肿则比较罕见,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病变.一般可根据患者的年龄、囊肿的大小、部位及自觉症状,考虑施行单纯囊肿切除或子宫切除术。

如果您女儿没有其他的病变和症状,可以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期间可在医生指导下予中药治疗。明确囊肿确实在宫内后,手术也是一种明智选择。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硕士卜亚丽/教授叶敦敏

>> 湿疹怎么治

我68岁,瘦弱,曾有轻度皮疹史,一般洗澡后小腿、腰胯有瘙痒感,用皮炎平1周症状即消失。最近几个月皮疹再次发作,大多对称出现,最先出现在头后部、腰背部和小腿后侧,胳膊也有少量疹子出现。疹子有丘疹、糜粒等状态,皮疹有瘙痒感,不易消退。确诊为湿疹,口服依匹斯汀片和外用复方醋酸曲安西龙涂剂1周后未见明显效果,现在用皮炎平效果也不佳。请问应如何治疗?

山西大同杨×

杨读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结合您提供的病史综合考虑,湿疹的诊断是准确的。

西医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氯雷他定等,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出现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选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可适当运用皮肤保湿剂,以防皮肤干燥。中医药传统以清热利湿、疏风止痒、养血润燥为主,并应辨证论治,调节患者体质,以达到治疗目的。

除以上治疗外,寻找病因也非常重要,对容易引起过敏的致敏源加以隔绝,避免再次接触,禁食酒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