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章通过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现,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之下,国家的进出口增速变缓,进出口企业的经济增长同步下滑,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变得非常恶劣。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减弱,贸易保护主义丛生,对外贸易环境恶劣。针对此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政府以及企业要增强对金融危机的防范意识,政府层面积极扩大内需,不能过度依赖对外经济;企业应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国际结算方式,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自身的打击。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含义和成因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概念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等)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多种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往往是呈现更为复杂的形式出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金融危机往往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爆发,并且迅速波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越密切,则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危机影响范围具有国际性,称之为国际金融危机,具体指一国持续性的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动荡、借贷资金枯竭而引起的经济衰退并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周边和与之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造成区域性和全局性的经济和金融指标恶化。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其显著特点是对角型流动性、支付系统与偿付能力的沉重打击而导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衰弱;二是在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市场预期改变和信心下降的情况下,使银行体系的运作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相关经济体运行发生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普遍表现为整个区域的货币币值出现了幅度较大的波动与贬值,经济增长受到严重打击,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比较大的损失。综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经济制度存在缺陷。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支出的增减来对国际收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汇率进行调整时,会对开放经济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难度加大。2.国际资本流动加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也都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速度的变化促使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规模已经远远大于经常账户的赤字。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又无力保障外汇收入的稳定,这部分额外的外汇储备往往又以各种形式流回资本输出国。3.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假设一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政策制定得不够全面或者是制定了错误的经济政策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而这种政策性错误可能会带来包括利率和汇率政策制定上的失误。比如政府决策,当收益小于成本时,放弃固定汇率,危机爆发(如图-1所示)。4.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不力。对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必须谨慎行事。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过早开放,会大大增加转轨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复杂程度。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同时维持内外均衡,往往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处于两难境地。综合以上分析总结,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根源是金融的脆弱性,而泡沫经济正是埋下的金融危机的种子,酝酿危机,在泡沫爆裂时金融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则使脆弱的金融雪上加霜,催生现代金融危机;僵化的不当的汇率制度为投机攻击提供了“靶子”,导致现代金融危机一般率先从货币危机开始。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缓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对外开放战略中最重要的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强化,6年中平均增长速度高达24.42%。与此同时,中国出口结构大幅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46%上升到2007年的9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7%和29%。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10%,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出口总额为100394.9亿元,出口增长率为7.43%;进口总额为79526.5亿元,进口增长率为8.52%,创下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的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负增长,之后几年虽然有所回升,但是增长速度迟缓,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造成巨大冲击1.对出口企业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影响逐月增加,从11月开始首次出现了负增长。(1)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中国、钢铁行业以及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2)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减少幅度较大。首先,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国向这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在危机爆发后,由于美国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下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断减少;同时,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给中国出口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其次,间接影响中国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中国对日本、德国、韩国、荷兰、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出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出口依赖型地区出口明显回落。据海关统计,广东、江苏、上海继续位列各省区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前三名。200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832.6亿美元,增长7.7%,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区市之首。同期,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922.7亿美元和3221亿美元,分别增长12.2%和13.9%。扣除物价因素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广东的实际增长为负增长,江苏和上海的实际增长幅度也很小。2.对进口企业的影响。当前,金融危机不仅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明显的影响,还对进口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从统计数据来看,自2008年7月以来,进口与出口出现同步下滑,且下滑速度要快于出口。造成进口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是导致我国外贸进口下降的重要原因;二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上近年来人民币对欧元大幅升值,导致境外市场对我国商品需求出现萎缩,从而影响了加工贸易的进口需求;三是由于在国内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许多国内企业对进口产品需求减少,这进一步给进口企业的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我国进口下跌的幅度在短期内显著高于出口。从金融危机对进口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等地进口明显减少;二是三大行业进口均大幅下降,进口价格不同程度下跌;三是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进口均出现大幅下降。
(三)金融危机使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金融危机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和贸易受到了较大影响,导致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就美国而言,我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由2001年的4.1%上升到2007年的6.89%,2006年高达7.56%,不过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2013年的中国对外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由此可见,美国的经济衰退势必将影响到中国出口。
(四)国际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贸条件恶化金融危机使美欧经济增长前景担忧,企业销售下降、利润下降、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反倾销、技术性、标准性、绿色的贸易保护手段会更加频繁出现。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比如,美国曾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了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一些国家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这些都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例证。
(五)我国出口的信用机制不健全,金融危机加大了收汇风险近年来,迫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从传统的信用证结算方式,改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使企业直接面对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收汇风险较大。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信贷紧缩,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而且融资的额度也难以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在整体销售趋势下降的情况下,企业难以维持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他们把债务负担转嫁给我国企业,造成企业无法收回货款,坏账数量急剧增加,外贸信用风险增大。据国际信用保险机构科法斯的统计显示,2009年前4个月美国企业欠款指数上升了3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到来自企业出口美国的报损案件及报损金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几倍,全国范围内已有5200多户海外买家因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因破产而丧失偿付能力。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的数据也显示,2009年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10月10日至11月18日,该公司共接到报损案19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
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举措
(一)政府的应对策略1.加快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加快产业升级,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国家经济的外贸依存度。由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的打击可以看出,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的转变的紧迫性。从长远来看,走扩大内需之路,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首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试点工作。由于欧元持续走弱,汇率波动给出口贸易造成风险,人民币跨境结算可降低汇兑与交易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因此,打破国际货币垄断,建立人民币国际优势显得非常必要。3.进一步开发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长久以来,我国出口大都集中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成为诱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抗风险能力差。政府应通过引导调整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东欧市场和东北亚市场,鼓励跨境电商等新型对外贸易模式,为国内企业快速走向世界奠定良好的通道,这样可以通过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来分散风险。4.政府应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灵活运用WTO机制,加强与各大经济体在贸易方面的谈判与对话。同时,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应加强指导和引导,帮助企业积极和更有效地应诉。
(二)企业的应对策略1.积极拓展市场。在紧紧抓住现有的欧美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东盟、美洲等新兴市场,建立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一方面,以危机为契机,充分利用一些欧美国家宽松的投资政策,变贸易为直接投资,通过海外设厂或直接参与海外并购重组等方式来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合作,力争与商务部、地方主管部门、联合商会建立联动机制,灵活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贸易摩擦。2.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要进一步加强研发,不断创新,积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创立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3.扩大业务拓展模式。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高效利用网络销售模式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可减少参展、商旅、谈判等成本,扩展利润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4.调整结算办法。在结算时争取多用英镑、美元或人民币等硬币来结算,结算方式尽量用安全的前T/T或L/C并尽早收回贷款,灵活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进一步降低结算风险(冯芙蓉、崔娜,2015)。
四、结语
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由于影响范围大,持续性强,冲击力较大,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也将更加明显,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发展的压力也在增大。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冲击和压力,同时也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创造了机遇,我们需要从中寻找机遇,把危机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优势条件,做好应对困难与挑战的各项准备。危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和资源重组的空间,我们需要更多从不同角度的探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既要适度进行市场创新,也必须有风险的监管,追求稳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良整.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对策探析[J].中国商贸,2010,(14):192-193.
[2]冯芙蓉,崔娜.汇率不完全传导、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66-69.
[3]刘赛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和平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2,(2):81-88.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外负依存度较高,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领域传导至我国,对国内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经济增速从2007年11·4%下滑至2008年9%,下降幅度超过20%。经济增长放缓,降低了国民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指数,扰乱了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决心和步伐,同时也揭示出我国在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调整与改进。因此,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我们急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经济增长由最终需求拉动,最终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三部分最终需求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只要出口、投资、消费其中“一驾马车”动力不足,那么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就难以保证,而此次金融危机恰恰找到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动力缺口,而后长驱直入,并最终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陷入困境。
我国是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对外贸易扩张得非常迅速,从2001年的38·47%迅速提升到2006年的66·56%。正是在外贸迅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近几年GDP一直保持快速的持续增长。然而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贸易需求减少;美国经济下滑又拖累了欧盟、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也减少了进口我国的商品数量,贸易额急剧萎缩,金融危机首先从贸易领域传递到我国。(如图所示)第一条传导线:金融危机出口企业投资、消费经济增长。各国对我国贸易需求减少,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和出口总额减少,出口增速放缓抑制了经济增长。出口增速放缓又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一方面出口受阻,外向型企业存货增多、产量缩减、利润降低、盈余减少,这势必会引起企业融资困难、再投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投资增速放缓,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放缓;另一方面企业盈利减少,就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亏损、倒闭在所难免,随之而来的是裁员、减薪,失业人员增多,在职员工收入减少等,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会对消费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消费疲软直接拖累经济增长。
第二条传导线:金融危机投资经济增长。金融危机迫使在中国的跨国机构回抽资金,缩减在我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一来,我国可利用外资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投资能力。投资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势必减缓。
第三条传导线:金融危机消费经济增长。金融危机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动荡加剧,消费者的信心受到冲击,在未来前景难以预料的情况下,持币观望是众多消费者的首选。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驾马车”
中最低,但居民消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抑制了经济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中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而且出口的负面影响经过投资、消费渠道放大了对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共同抑制了GDP的增长,二、金融危机对出口、投资、消费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我国外贸依存度较大,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尤其高。2007年对美国的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当美国经济开始下滑时,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降。2008年1-8月,中美双边贸易名义增长13·3%,但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比2007年同期回落10多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美国经济下滑,拖累了欧盟、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也减少了进口我国商品的数量。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长34·7%,截止2008年7月这一数字跌至27·1%,跌幅近8个百分点。
出口减少直接影响到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很多出口企业接不到订单,开工不足,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即便有些企业仍有产品出口,但是人民币升值却使以美元计价的产品的销售额大幅缩水。中小企业停产、倒闭现象增多,一些大企业也出现了亏损。受影响最大的当属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例如,全球最大玩具企业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位于东莞的两家工厂宣布倒闭, 6500名员工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然而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有一个特征: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高新技术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例如中国服装、玩具、房产、家具、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没有营销体系、没有研发能力,完全靠订单“吃饭”、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规模加工费”,当国际市场环境恶化,人力成本上升时,这些企业的生产已没有价格优势可言,他们的产品生命周期早已进入衰退期。
相比较而言,拥有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的高薪技术企业,还拥有技术优势,其产品还处于成长期,抗风浪能力则相对较强。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打击了出口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企业产品积压、销售价格下降,致使企业的盈利减少甚至亏损、倒闭,企业已无能力扩大规模,增加投资;而那些产品市场集中在国内的企业,面对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的压力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不敢轻易扩大投资规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亿元,虽然同比增长26·8%,但却比1-10月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
相比于国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程度更大一些。西方金融机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抽资金。比如,在房地产市场上,摩根士丹利、花期银行、雷曼兄弟、美林证券等多家跨国金融机构纷纷抛售在中国购买的物业,规模高达上百亿美元。从统计数字上来看,从2008年10月份开始,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 1—9月份我们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为39·9%, 10月份就下降到35·06%,下降了4·84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减缓也不完全是不利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成功地依靠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引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确实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化进程,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同时投资增长过快也产生了一些弊端:投资增长过快与消费相对不足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为代价;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失衡等等。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投资增长受到很大的制约,自身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是,以往在GDP持续高增长面前,我国在解决这些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时,并不强烈和迫切,而金融危机的到来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推进改革的进程。
(三)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些新兴的消费热点比如:住房、汽车、装饰装潢、通讯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主要原因:
一方面一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我国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增多,失业者随之增多,一些大型企业虽未倒闭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纷纷裁员、减薪,这必然使居民的收入减少。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消费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尤其是需求弹性较大的奢侈品消费会因为收入的减少而锐减。实践证明亦如此。另一方面对那些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们和农民而言,金融危机对其收入影响不大,影响他们的是目前国际国内不稳定的经济形式,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失去了信心,更多的人选择了持币观望。
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需克服的难点问题。即便是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实际增长率一直远远低于投资的增长率。2008年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而消费仅为35·7%。“重投资、重出口、轻消费”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隐患,投资如果超越或脱离消费需求,会导致投资规模膨胀,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价格下降,增大金融风险和经济运行风险,就很容易出现经济波动、增长缓慢的局面。因此,摆脱消费增长乏力困局,不仅是化解金融危机的途径,更是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三、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策略。
面对危机除了树立信心以外,政府还得有所作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2008年底,国务院推出了总值4万亿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4万亿元的投资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这样的举措从短期目标来看,是必要的,依靠政府投资带动私人投资,拉动内需,弥补出口增长下滑的缺口,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比预期的8%高出1个百分点,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吴敬琏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只有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的应对措施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的应对措施应该通过财政支出方向的引导,优化经济结构,注重投入产出的质量和效率,推进经济增长转型,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优化出口结构,实施产业层次多元化战略。
我国目前走的是一条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而迅速扩张的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引进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加工产业,成为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中心,这些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但是劳动力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是当金融危机袭来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那些没有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事实上,金融危机为我国出口行业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供了外部压力。
但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避免出口增长大幅下滑,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结构调整,应该实施出口产业层次多元化战略,即低层次与高层次并存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应给予适当的优惠措施,比如,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保证企业有订单就能够开工生产;为大企业“减负”,降低增值税率,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积极扶持外经贸发展,对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企业增资,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出口大户给予特别的奖励;并且要提高行政效率,主动关注、支持、服务于企业,尽可能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引导更多的企业认识技术研发的重要性,重视审视企业创新战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市场和技术的研究。大力支持和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短缺资源的力度,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在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无论如何,美国的经济陷入衰退已经不可避免,欧盟、日本经济同样不容乐观。中国大部分出口行业将在一段时间内面临困难局面,在这一前提下,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刺激内需,由外向性经济增长方式向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内需的两大支柱之一是投资。事实上我国投资增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这种高增长是建立在制造业过度发达、服务业投资不足的内部经济结构失衡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过小,刚刚达到4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水平低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刺激服务业投资既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失衡,又有利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刺激内需,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繁荣消费,为从外向型经济转变成为内向型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两大瓶颈:一是在观念上存在误区,对服务业发展不够重视,投入水平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有些地方甚至是发达省份仍然存在“重工业,轻服务业”的观念,正因为如此,在制定地区发展政策时,倾向于扶持鼓励工业发展,致使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不同步甚至滞后。二是高盈利的服务业领域,政府管制和行业垄断现象突出。
金融、保险、通讯等领域,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市场准入限制较多,进入门槛较高。为此,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应向服务业倾斜,改变只把物质生产的基础设施作为投资重点的做法,大幅度提高对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树立发展服务业也需要大投入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还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在非“经济命脉”领域,政府应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让服务业发展充满活力。
(三)提高居民收入,促进住房消费需求。
扩大内需的另一个途径是促消费。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偏低,经济的高增长率与居民消费的低增长率同时并存,使得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提高,这必然阻碍国内市场的扩展和繁荣,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但是长期以来,在出口、投资迅速增长的遮盖下,国内的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却被忽视了,用什么样的政策刺激消费、促进消费是目前应对内需不足的重点所在。
首先,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收入分配越是向国民个人倾斜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越迅速、国力越强大。”[2]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跨过了1000美元的门槛,收入分配应向个人大幅倾斜。只有如此,居民才有钱消费。为此,在思想上,要转变高积累、少分配的认识,把多分配,促消费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政策上,要制定有利于提高居民收的措施,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降低税率等;在转移支付上,要更多地向农民和低收入阶层倾斜,因为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他们的大部分收入往往会形成储蓄和投资,而低收入者则是边际消费倾向高的群体,他们的收入则会实实在在地转化成消费。
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73%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产品,行政开支只占10%;而中国政府开支只有25·5%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教和科研事业。“国家把财政投入用在社会保障上,才真正的称得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3]政府应把更多的投资用来充实社会保障体系,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使民众能够放心的消费。
第三,适度调整房价,促进住房消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为拉动内需,采取了一项措施即改革住房制度,分配住房改为购买住房,将住房推向市场,并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配套措施。住房消费拉动了内需,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还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如建材、装饰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等等。“国际经验表明房地产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和重要的动力源泉。”[4]基于过去的经验,我们应该继续着眼于住房需求这一重要引擎。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一些大的城市就出现房地产交易数量和价格齐跌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高房价抑制了我国大量的潜在的住房需求。虽然金融危机将房地产价格泡沫挤出一些,但是目前的价格仍然虚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应继续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使房地产投资增速适当放缓,将房地产泡沫充分挤出;而不是继续保护虚高的房价,把房地产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绩挂钩。当然,住房价格并不是越低越好,应在市场的作用下形成供需平衡的合理价位。一旦价格回归理性,住房消费将会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只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协调拉动,短期而言,可以抵御金融危机寒流,长期而言,则可使经济保持健康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
论文摘要:2008年3月,美国第四大 投资 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由此引发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风暴很快震动了全球。在这场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国银行、外贸业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挑战和机遇并存,这次金融风暴在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的同时,也为中资银行融入全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文章对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继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 证券 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宣布破产。而在此之前很难有人能预料到,前后仅半年时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然垮掉了三家。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飓风”一词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这场风暴以极快的速度震动了全球,与危机中心相隔一个太平洋的中国股市,也以2000点告破表达了悲观的态度,花旗亚太区经济与 市场 分析部主管、董事总经理黄益平在9月25日《财经网》校园行上海 交通 大学称:“中国就是美国镜子里的影子。”在这场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国注定不能独善其身。
首先是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 金融机构 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厄运。例如华安基金已于9月16日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幸运的是,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因直接购买次级债产品是我国受次级债危机影响最直接的领域,但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经理赵庆明表示从目前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来看,这部分的风险是可控的。因此, 经济学 家景学成指出更值得注意是次贷危机的持续恶化对中国股市的 心理 压力。他说:“股市是个信心产物,如今周边股市狂跌,投资者心理压力沉重,这些都成为一块巨石,加速股指下行的速度。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投资者恐慌情绪有着强大的传染效应。”
其次,是对我国外贸业的影响。我国近年来GDP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离不开出口、 投资 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美国 经济 的疲软、 金融 形势的持续恶化,再加上雷曼兄弟破产起到的加速作用使得今天的美国金融业更加风雨飘摇,而这势必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中国实际出口增速下滑,自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有媒体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曾于今年3月向商务部递交一份报告。报告指出,自2007年9月以后,中国出口月度实际增长率已经从上半年的约20%左右降至10%以下。今年一季度,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十分接近1998年亚洲 金融危机 爆发时的情况。
海关总署将中国对美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须警惕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继续蔓延,对其连锁后果要予以密切关注。”海关总署在报告中指出。
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危机初步爆发时,部分中国出口企业转向欧洲 市场 ,同时,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保持强劲,而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然而,当危机进一步深化,这些国家经济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拖累,进口需求显著下降。
这些因素在近几个月逐步显现。中国到欧洲出口已从年初30%~40%的高增长降至8月的22%。中国出口日本的情形与此类似,且下滑趋势可能延续。除巴西以外,中国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也明显放慢,到俄罗斯的出口已经第二个月呈现负增长。
因此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次级债危机及其影响的深入带来的美元贬值和全球经济放缓,将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他还强调,由于出口制造商面向外需的产业重心难以在短时间内转移,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这些企业的转移 成本 上升,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影响 世界经济
1 概述
所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地恶化,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在美国,住房按揭贷款按照贷款人的信用和其他因素分为优级、中级和次级三个等级。次贷就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一般而言,受自身条件的制约,次级按揭贷款被迫比优级的利率要高,还款方式也更严格。放贷机构为早回笼资金,又把贷款打包发行债券,当然次贷的债券利率更高,进而受到投资银行对冲击等投资机构的追捧。
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发的泡沫经济破裂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美国次贷款使投资银行倒闭,加之美国经济的逐步下滑,这些机构和个人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起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到的钱进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银行业受到冲击,影响实体经济。
2 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金融证券业、劳动就业、外汇储备、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2.1 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减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不仅降低中国的出口增速,而且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规模。
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国出口形成挑战。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就是金融危机对中美双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生存环境愈加恶化。
2.2 对金融证券机构的影响 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投资银行等金融、证券机构尚不发达,资本项目还未完全放开,这就决定了这次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有限的。一方面,在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国内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环境。当前让金融机构更为担心的是因为整体经济衰退而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的联动、汇率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产生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可能对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会传递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股价波动及它对投资者投资收益和对证券机构业绩、经营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今后我国仍然会坚持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创新的发展渠道,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的加强。
2.3 劳动就业 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慢。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00多万农民提前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失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很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或地区。因此,我国即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4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在全球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下滑会造成我国外部需求减弱,也会在今后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部分是美元,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的美元储备投资于低风险的美国国债,而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与国债相比,公司的债券与股票等收益率较高,但风险也相对较高。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格局下,管理这样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保证其保值增值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中国一向缺乏在境外投资成功的经验。金融危机形成后,全世界金融市场较为动荡,波动性增大,显示出对外投资的风险进一步扩大。
2.5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这次危机从源头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国内的房产市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央到地方都寄予厚望。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美国金融政策的失误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原因是美国经济宏观调控的失误和美联储利率调节不恰当,其崩溃又直接引起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心理预期、资金层面和购买角度发生影响。
从心理预期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对房地产这方面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害怕金融危机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新的房地产项目投资会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如果大家都裹足不前,显而易见,市场的萧条景象就会随之来临。
从资金层面来看,金融危机使大投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损失惨重。从中国收缩资金是他们的选择之一,高盛、摩根斯坦利都在出售他们在中国原来购买的房产。但另外还有一些在危机中没有受到世纪冲击的私募基金、投资基金,他们在危机过后把眼光聚焦到了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通过设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方式来进行股权投资,签订回购协议,把抄底房地产作为一种机会,因此,影响是复杂的。
从购买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可能推迟消费,投资性购买也会相应的推迟,这样就有可能使房地产市场经历长时间的调整,即使中央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对刺激消费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对刺激投资性的需求几乎没有作用,是因为房地产投资是看其未来的升值空间怎样,而不是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而这时前景很模糊,有这部分需求的人就进入了观望阶段。
2.6 对旅游业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关连性强这两方面的作用,因而在面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时,表现出了较强的敏感性。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旅游市场前景与全球经济走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欧美洲作为主要客源市场受到的影响最大,亚太地区虽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是仍会保持小幅度增长。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旅游业也受到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下降,旅游企业困难加剧。
3 总结
金融危机对中国先是危、后是机,从长远讲对中国是件好事。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从而来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在外需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依靠政府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同时花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农业基础的地位,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的考验。中国只有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把自己当前应对危机的事情办好,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扩大内求,增加对外国的投资,保持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一定能顺利安稳的度过经济危机并同时推进社会的安全平稳的前进!
参考文献:
[1]董洪日.浅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隆国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出口,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
一、金融危机的简要介绍
既然想要给大家介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首先本文就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关于经济危机方面的内容。所谓的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者濒临倒闭。或者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者债市暴跌等现象。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影响也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下面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金融危机多我国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1.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恶化。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推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因此,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紧张形势,导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条件逐渐的恶化。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的成本。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另一个不利的影响就是进口商品的成品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年的丰盛起来。相对于其它国家,我国的服务于相对比较发达,而重工业就相对比较落后。落后的方面就需要依靠其它的国家才能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许多国家的金币贬值,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在进口商品时花费的资金要比以往多很多。这就大大的缩减了我国进口商品的运行,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非常困难。以来资金比较缺乏,二来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国家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设。近几年经过国家和金融界人的不断努力,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有了起色[1],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重创。这不但打击了金融市场的信心,也使得我国近些年来做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这也是金融危机多我国不利影响的内容之一。
4.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以此来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运行。可是这么说金融机构相当于大脑和心脏,而各个金融行业就相当于肢体,接收着大脑的支配。因此当金融危机带来的时候,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损失最大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金融机构。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中小型企业艰难度日。当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一些大型企业依靠自身多年的实力和经济基础,可以勉强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危害。然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毁灭性的冲击。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比较少,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2]。因此能够承受的压力和打击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来说就要小很多。也正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这一特点。美国金融危机的那一年,我国宣布破产的中小型企业多达二千多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剩下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是艰难度日,勉强的熬过了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大家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内容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1.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金融危机也是如此。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也为我国创造了一定的商机。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钱。这也就从侧面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金融危机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为了避免当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时,我们国家再次受到伤害,因此我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做了一定的改善。
2.促进我国各行各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经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打起了警钟。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危害,我国各行各业都更加的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美国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国各行各业上了一堂意义非常深刻的课。让各行各业都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投资有风险,入行请谨慎。同时也使各行各业明白了一个道理,经商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的时候,因此应该提前做好风险的应急准备,以此来把未知风险的伤害降到最低。
3.为我国跨国并购提供机会。金融危机是杀机同时也是商机。就看商家怎么看待这一形式。在金融危机时期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宣告倒闭。同样的国外的许多企业也都宣告倒闭。这一点对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便可以在金融危机时期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打造国际品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经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精心组织工业运行,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
从总体情况看,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1.8亿元,列全省第12位,同比增长5.68%,列第9位,比去年分别前移1个和4个位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6.25亿元,列第10位,增长2.07%,列第13位,比去年分别前移1个和下降1个位次;实现利税27.03亿元,列第13位,下降6.4%,列第13位,比去年分别前移1个和2个位次;实现利润15.47亿元,列第12位,下降6.49%,列第10位,比去年分别前移2个和4个位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147.5亿元,同比增长6.5%左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增长5%;实现利税43亿元,利润25亿元,均下降5%左右。
从支柱行业情况看,1-2月份,全市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四大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91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9.54%;实现利税24.40亿元,下降5.57%,占全市的90.26%;实现利润14.21亿元,下降6.85%,占全市的91.83%。一季度,全市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四大行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实现利税39亿元,下降4.5%,占全市的91%;实现利润23亿元,下降5%,占全市的92%。纺织产业,产品价格仍然不高,利润空间不大,但随着国家对出口退税率的再次上调,纺织行业面临机遇。最近,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出口订单开始增多,价格有所抬头。一季度,预计生产棉纱33万吨,增长1%;服装890万件,增长30%;布6.5亿米,下降20%。化工行业,炼化、农化形势看好,石油炼化企业均有一定的效益,预计全市一季度加工原油110万吨,增长17%。盐化、焦化价格波动较大,设备、工艺先进的盐化工略有盈利,预计一季度烧碱产量下降5%。机械行业,从2月下旬开始市场形势看好,机械加工企业订单饱满。粮油食品行业,市场近期有所回升,产品价格呈上涨趋势,预计1-3月份食用植物油产量增长25%。
从重点企业情况看,1-2月份,全市重点调度的百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05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利税24.18亿元,下降5.87%;实现利润13.93亿元,下降5.88%。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4.53%、89.45%和89.99%。据统计,全市百强企业有48家企业利润下降,同比少盈利4.7亿元。其中,魏桥创业实现利润3.63亿元,下降42.48%,影响全市利润指标下滑16.13个百分点。
从亏损企业情况看,1-2月份,全市有192家企业亏损,占规模以上企业的13.2%;亏损总额1.86亿元,增长133.5%。从几个亏损大户看,1-2月份亏损过千万元的有:山东传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亏损1290万元、*盟威集团亏损1618万元、博兴永鑫化工亏损1951万元。
从重点产品的产量看,1-2月份,主要产品产量多数下降,其中棉布产量下降21.81%,农用化肥下降61.5%,烧碱下降5.6%,汽油下降30.7%,发电量下降17.2%,棉纱仅增长0.86%。
从工业投入情况看,投资不旺的局面略有改观,1-2月份完成工业投入8.6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技改投入4.28亿元,增长30.9%,占工业投入的49.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8.3%。一季度全市预计完成工业投入1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技改投入9亿元,增长30%,占工业投入的56.3%。
从出口情况看,出口形势进一步严峻,1-2月份工业完成出货值13.31亿元,同比下降37.03%;实现出口主营业务收入17.65亿元,下降28.5%。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我市1-2月份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同比增幅回落较大,增加值回落11.8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回落30.86个百分点,利税回落19.96个百分点,利润回落8.88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因素。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企业出口受阻,订单减少,不少企业采取限产措施。二是价格因素。1-2月份,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22%,高出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2.45个百分点。据调查,我市主要产品价格同比均大幅下跌。目前,镀锌板价格下降40%、电解铝下降30%左右、氧化铝下降50%左右、螺纹钢下降16%、汽柴油下降30%、盐化工产品平均回落20%以上、植物食用油平均回落30%以上。主要产品价格的大幅回落不仅影响了生产指标,也抵减了效益指标。据调查,仅纺织、化工、冶金三大产业,因价格下降,减少主营业务收入40多亿元,影响增幅回落10.6个百分点。三是政策因素。去年国家将铝合金出口关税由零提高到15%,加大了国内电解铝市场的销售压力。电解铝吨价由去年9月近2万元一路下滑,最低跌至1万元以下,当前价格呈上涨趋势,现在价格在1.4万元左右。氧化铝由吨价4400元下跌,最低到1500元,现在价格在2300元左右。据测算,1-2月份,仅铝业全市少盈利近1.5亿元。今年开征的成品油消费税,使我市炼化企业多缴税3200多万元,挤占了一部分利润。四是节日因素。今年企业放假的个数和天数比往年大幅度增加,且假期跨一、二两个月份。从调度的情况看,今年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放假天数在12天左右,比去年多6天,企业有效生产天数大大减少。从2月20日开始,全市国内工业用电量大幅回升,目前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二)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受前期国际能源价格、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输入型成本压力增加。同时,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息支出高达6.33亿元,增长53.54%,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40.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我市工业企业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分析,利率高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我市工业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资金需求量大,而供应相对紧张,企业利率议价能力下降,在银行面前缺少话语权。二是我市存款规模与贷款规模相比相对不足,目前全市存贷比已高达95.6%,大量资金靠市外调配,增加了成本。三是广大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高,几乎没有与银行的议价能力,不得不接受高利率。四是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银行贷款风险加大,为与高风险匹配而提高了收益空间。
(三)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日益突出。一方面,我市产业多为原料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这种结构使企业大进大出的产销特点十分突出,企业占用资金多,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大量资金滞留在生产流通环节。同时,由于市场疲软,企业应收账款增多,产成品库存占用资金上升。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两项资金占有140.48亿元,增长11.5%。其中:应收账款73.75亿元,产成品存货66.73亿元。另一方面,企业贷款存在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国家已经放开银行的信贷规模,但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银行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信贷审核更加谨慎,存在“银根松、贷款紧”的现象。部分中小企业土地系租赁形式,不能作为贷款抵押,融资能力差,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而且,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原本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倒闭,导致无法偿还借贷资金,造成民间借贷信心受到影响,原本较为活跃的民间融资也明显收缩。
(四)企业家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着流动资金紧张、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效益降低等问题,加上国际经济环境未现好转迹象,今年经济走势不明朗,企业家信心受挫,投资意愿下降。据调查,我市部分企业在项目投入上存在观望心理,本计划上半年开工的调整到下半年,甚至明年,坐等经济形势明朗时再上项目。有限的资金主要集中在保生产经营上,对现有装备技术改造步伐不快,特别是大项目严重不足,影响了发展后劲。据调度,全市全年计划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90个,其中过亿元的61个,分别比20*年少65个和40个;总投资521亿元,比20*年少1*亿元。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建议措施
(一)以优化环境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开展好“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今年是我市确定的“发展环境优化年”,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好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实行好市级领导、市直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协调处理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三是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意见》,使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事业上有平台,鼓励其带头干事创业。
(二)以加大投入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落实投入责任制。将投入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定期调度,强化考核,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投入350亿元以上。二是强化项目管理。对列入省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288个工业项目以及今年全市重点实施的290个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强化调度,搞好服务,确保项目快建设、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市县两级都要聘请专家帮助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各县区至少要储备30-60个项目。三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根据我市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围绕产业链条的增粗和上下游产品的延伸,聘请高层专家,论证筛选一批优势项目,组成专业招商队伍,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招商。同时,发动企业利用现有的工业园区,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加快企业规模膨胀。四是搞好项目推介。不定期与人民银行、银监局一齐筛选项目,向金融部门推介,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
(三)以加快技改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纺织、粮油加工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化工、机械制造产业链条,淘汰落后、提升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为下一轮的发展打好基础,力争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入200亿元,增长30%以上。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步伐。引导企业抓住增值税转型、主要国际货币贬值、进口设备成本低等有利条件,加快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三是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数控机床、风电设备、飞机、船舶、环保机械、施工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四是实施好“新、特、优”工程。重点抓好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特色产品、特色产业、优质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和培育力度。五是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落实好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联合攻关,加快推进重点新产品研发,力争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880项,增长38%。组织企业参加5月22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产学研会议,我市将推出120项技术创新项目和63项科技成果。六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围绕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扩大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领域,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
(四)以激活民营应对危机保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各级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继续实施好中小企业“四项计划”的同时,着力加强抵御风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融资能力、现代管理能力四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培植专业村、专业乡(镇)、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发展新的特色产业集群的突破口,促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争取3个乡镇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镇,7家企业列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因企制宜地开展新产品研发,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结合,着力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人才培训服务,对省里认定的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建议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助。力争全年培训各类人才2200人次以上。三是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培育和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银政企合作的“寿光模式”。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资担保,吸引外地资本进入我市担保领域,支持外地担保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政府参与的股权多元化、具有示范引导作用的担保公司,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补充、平等竞争的担保体系,争取新发展担保公司3家。建议拿出一部分土地指标逐步为一部分经营效益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办理部分土地使用证,增强其融资贷款抵押能力。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力争500家企业成为*市信用民营企业。四是增强现代管理能力。引导企业练好内功,靠管理求效益。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依靠现代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发挥职工在克服生产经营困难中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促进平稳发展。
(五)以节能降耗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在全市范围开展创建循环经济县(区)、园区和企业活动。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强化节能监察,完善节能工作问责制,对不认真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完不成节能任务的重点企业,在主要媒体上公开曝光,并在项目核准、信贷支持和评优树先等方面给予严格限制。三是抓好节能示范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抓好鲁北企业集团、京博石化有限公司、等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四是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火电、水泥、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落后工艺,限制钢铁、焦炭等高耗能行业的扩张。加强对已淘汰企业的“后管理”,防止死灰复燃。确保“不拖不欠”的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的目标任务。
(六)以开拓市场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是大力开拓重点项目建设市场。抓住当前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所需物资的招投标,抢占重点项目建设市场。对照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企业搞好对接,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本市企业产品,提高省内、市内企业产品配套率。二是积极开拓灾区市场。灾区重建市场巨大,对口支援也是扩大产品销售的好时机,引导企业抓住帮扶机遇,加强研究分析,扩大产品销售。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洽会。比如,津洽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家纺文化节等。
[摘要]本文在整合国内外金融危机传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特点,对国际金融危机通过三大传导机制对北京实体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路径研究,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积极探究危机中北京实体工业的生产运行特点,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导机制 实体工业路径研究 对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0)06-063-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国际大环境下,2007年下半年逐渐显现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变得日益严峻。同样,北京实体工业经济面临着外部市场持续低迷、内部市场需求不振、企业产能利用不足、流动资金趋紧、利润下滑加剧、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减少等压力和困难,工业下行态势自2008年年中开始显现。
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通过路径研究以及统计建模分析,梳理危机对北京实体工业经济的影响,探究危机中北京实体工业的生产运行特点,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一、金融危机传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姚国庆(2003)在《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一个综合解释》一文中指出: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的全面经济衰退。从金融系统出现紊乱到经济全面衰退存在一系列的过程与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的集合即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李小牧(2001)在《论金融危机的传导性问题》一文中认为:金融危机的传导可以分为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
国外有关金融危机传导的研究非常庞杂,其系统研究始于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之后。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主要传导途径包括,贸易传导、金融传导以及净传导。国内对金融危机传导的研究始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危机的传导基础、传导路径以及影响程度等方面。
总的来看,国内外关于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研究已达到初步共识的是:传导机制是一个动态的逐步扩散的过程,通过贸易、金融和心理预期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但也应该看到,之前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客观、科学地描述及判定这一动态深化过程所做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结合北京这种大都市的实际情况所做的分析更是少之又少。
二、金融危机传导至北京实体工业经济的路径研究
本次金融危机在国际层面的传导过程是由于美国金融业发展存在货币流动性缺乏、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加剧以及金融监管不利等问题,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最终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并迅速蔓延至全球,演变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
从北京的情况来看,见图1所示的路径分析,除受到经济周期下行因素的影响之外,北京市实体工业正经受着从实体贸易渠道、金融投资渠道以及心理预期渠道的共同影响,并最终通过实体工业在出口、内销、投资、价格、信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表现出来。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实体工业影响的特点及过程的判定
(一)研究思路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在实体经济中的延伸过程,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危机对主要行业造成影响的程度,探究工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特点;之后进一步深化,描述三大传导机制所表现出来的传导因素与各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聚类分析揭示危机影响的行业特点
为了量化分析行业特点,选择了聚类分析方法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行业进行分类。
鉴于北京工业体系的特点:采掘业所占比重较低且多为总部经济_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不仅受总部经济影响,而且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包括保障奥运需求),在金融危机期间生产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因此本文综合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以来北京10大制造行业月度增加值的标准化数据(进行了季节因素调整),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离差平方和法以及皮尔逊测度方法进行R型聚类分析,结果见下表:
综合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根据主要行业的自身情况,将其分成4类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共同特点:
第一类:电子和黑色行业,特点:受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最深。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电子和黑色行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共同表现为,受国外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程度较深。
第二类:交通和医药行业,特点:受政策扶持影响,在危机中保持了生产的平稳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受燃油税、汽车购置税改革、汽车下乡、黄标车置换等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北京市汽车市场虽有小幅波动,但依然活跃。而医药市场在促进民生等政策影响下需求稳定。
第三类:化学及石油行业,特点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在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启动后,200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小幅震荡中,渐渐与国际油价走势趋同。在2009年前半年历经了三次上调和两次下调之后,成品油价格小幅上升。
第四类:专用、通用、电气和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行业,存在产品价值含量高、生产周期长以及危机影响滞后的特点。
(三)对应分析探究传导因素与行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1 方法的选择及改进
为描述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所表现的传导因素与各行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一步验证上述聚类分析的结果,拟选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而相比较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对应分析重在考察类别间差异的特点,结果直观、简单,生成的对应分析图易于理解。
而传统的对应分析方法侧重研究分类变量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原理是假设行、列变量间无关联,将原始的频数阵进行标准化,再测度数据偏离无关联假设的程度,并绘制相应的散点图。本研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传统对应分析的改进,即使用欧氏距离来表示数据偏离无关联假设的程度,同时选择了消除各指标均数和量纲的标准化方法,使对应分析可应用于连续性资料的分析。
2 指标及时间段的选择
本文在第二部分路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工业出货值”、“工业内销产值”、“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五个指标,作为贸易传导、金融传导以及净传导所表现的传导因素。
同时考虑到对应分析的静态性特点,为客观地描述传导程度的动态变化,人为设定了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以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作为危机影响前期,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作为影响中期,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作为影响后期。在三个时间段内构建模型对比10个行业与5个传导因素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 发展策略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传导,使得世界各国也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衰退。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并出台巨额救助方案,但是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下滑趋势,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下降,将一些出口企业倒闭,失业增加,人们收入下降,经济增长放缓。而中国是严重依赖外需的国家,对我国商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猖獗,贸易摩擦将加剧,这将会导致我国商品出口严重受挫。
2.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低迷不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势受到一定冲击。股市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我国计划到境外上市融资的企业将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也改变了其全球格局,流入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中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流量中的占比将上升,流入引发金融危机的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将大幅度下降。
3.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危机初期,得益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回报率高,由此导致热钱加速流入,并进一步推高了我国股市和房市价格,造成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趋势更加严重。欧美等国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投机性资金将重估在我国的投资风险,将资金撤回国内,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这必将对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造成负面影响。
4.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采取放松银根的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些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较大,每当美元贬值或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损失。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使中国意识到,我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转型,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能仅仅出口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同时需要扩大内需,摆脱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为此,很多出口企业已经开始改变经营思路,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结构,打造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引进高技术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夺取更多的市场定价主导权。
2.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促使我国政府、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未雨绸缪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化解已经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制度防范新的风险产生。这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政府和企业是有益的。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从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对衍生金融工具及早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有利于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
金融危机使很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低迷,而我国没有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并且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相对提高,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
三、我国的防范策略及应对措施
1. 制定后危机时代的新贸易战略。
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要从追求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追求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要有效利用危机压力倒逼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风险管理,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把金融创新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在各地区的配置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降低总体风险;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要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扭转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
3.改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迫使我国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走集约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的道路。我们应该抓住时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注重依靠设计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
4.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应采取更积极的发展策略。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力量的对比,我国受危机冲击有限,经济实力相对上升,应提高全球化水平。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企业跨国并购和向外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宇,火颖.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2009(2)
关键词:金融危机;外向型经济;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会波及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国家。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每一次的金融危机都会恶化国际经济环境。恶劣的出口环境和不利的经济形势致使外向型企业损失惨重,尤其是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速自入世7年以来首次低于20%,甚至在2012年年底出现负增长。如何度过外向型经济的寒冬,各国都在采取措施纷纷应对,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外向型企业取得一定成效,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我们依然有必要反思其影响,分析应对措施,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概念及成因
1.金融危机的概念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等)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又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多种类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呈现形式更加复杂。金融危机往往由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始爆发,并迅速波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联系越密切,国家受到的影响就越大。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具有国际性,称为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持续的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倒闭,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借贷资金枯竭而引起经济衰退,并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周边与之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由此使区域和全球的经济金融指标恶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角型流动性、支付系统与偿付能力的沉重打击而导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衰退,其次是降低投资人和存款人的信心,从而恶化银行体系运作,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影响到相关经济体运行。
2.经济危机的成因
经济危机普遍表现为区域货币币值的大幅波动与贬值,经济总量出现较大损失。常见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制度不完善。政府既要通过增减支出来管理国际收支,又在利用汇率调整经济时对开放型的经济产生诸多影响,这就导致政府调控经济的难度增加。
(2)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发生的巨大变化促使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而自20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资本流动规模和速度大大提升。
(3)宏观经济政策不当。政府在没有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制定出不当的经济政策就会导致危机,例如利率和汇率制定上的失误,当收益小于成本时,放弃固定汇率,就会爆发危机。
(4)政府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必须谨慎对待资本市场的开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过早开放会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转轨复杂度。开放经济往往会难以兼顾内外均衡和货币财政政策。
二、中国外向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外向型企业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部分,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则表现在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上。分析我国外向型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制定更适合的应对措施。
1.产品竞争优势低
中国很多外向型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低廉的商品价格为主要竞争优势。影响商品的主要因素就是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其他费用,而价格优势又说明中国出口贸易企业根本优势在于丰富的劳动力,而该优势不具持续性,企业随时会面临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此时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局面。金融危机爆发时这些成本的上涨很有可能使企业破产。
2.对国外市场依赖大
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如玩具、服装等行业都要出口,对国外市场依赖太大。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订单流失,会给企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3.产业结构失衡
中国外向型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缺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及时高科技产品,这些企业也在从事中低端领域的加工和装配,低附加值的外贸结构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话语权。
三、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
1.进出口增速放缓
在改革开放的指引下,我国始终坚持扩大出口战略,尤其自2001年入市以来,6年平均增速高达24.42%,同时出口结构大大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外贸依存度远高于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国民财富缩水,而中美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部分,因此出口总额降低,尤其是08年的金融危机,进出口出现负增长,虽有回升但非常迟缓,因此中国必须降低过高的外贸依存度。
2.投资环境恶化
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的外向型企业信贷不畅,融资困难,面对紧张的资金链,难以向银行贷款,又需要缴纳台账保证金,使得预期的收货款融资难以维系,客户的延迟或弃单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所以企业的投资环境大大恶化。
3.出口退税率下降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家下调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将直接影响出口。据有关专家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就会下降4.9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的下降会造成企业出口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的价格优势就会被削减,产品综合竞争力,企业出口额则会相应的下降。
4.外贸条件恶化
金融危机是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利润下降,销售下降,失业率上升,从而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反倾销等保护手段开始盛行,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加剧,美国会在危机发生时以公平贸易来替代自由贸易从而缓解危机。同时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增强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更加严重,中国的更多产品会被壁垒所限制出口。不仅有损中国企业的声誉和利益,更会使外贸出口环境更加恶劣。
5.加剧收汇风险
迫于市场压力,我国出口企业很大一部分使用赊销的方式结算,金融危机下,收汇风险加大,导致企业资金运转困难,融资成本加剧,坏账呆账增多,外贸信用风险增大,企业竞争更加激烈。
四、面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最大化的止损,帮助外贸易也渡过难关,政府的支持与企业自身的调整相结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危机影响下,外贸出口环境恶化,应尽快将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经济,加快产业升级,扩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外贸依存度。从长远来看,扩大内需才是维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路,才会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2)加快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汇率风险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大,汇率的波动给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可降低汇兑交易成本,打破国际货币垄断,减少贸易风险。
(3)开辟多元化的出口市场
出口市场的集中使得贸易摩擦增多,降低抗风险能力。政府应通过引导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开辟南美,东欧,中东市场,鼓励跨境电商等新型对外贸易模式,促进市场的多元化从而分散风险。
(4)加强对企业的引导
政府应灵活运用贸易机制,加大与各大经济体的谈判,加强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企业更有效的应对危机。
2.企业的应对措施
(1)积极开拓市场
紧握现有市场,大力开拓东盟,美洲等新兴市场。同时利用欧美国宽松的投资环境,扩大海外投资,变贸易为投资;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2)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扩大研发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标准,努力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品质。
(3)丰富业务拓展模式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参观,商旅,谈判等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
(4)调整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尽量用安全的电汇或信汇,结算货币多用英镑、美元人民币等硬通货,降低收汇风险,灵活运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结算风险。
五、结束语
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外向型经济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要保证经济危机下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政府和企业自身都需要不断努力,化危机为机遇,充分做好各方面准备。危机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思考发展方式,更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涛.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评估及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5,12:189-192.
[2]刘赛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和平发展[J].东北亚论坛,2012,02: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