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茶艺服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服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服务案例

第1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摘要】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雾化吸入方法用于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2)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等治疗,观察组(n=42)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39例治愈,治愈率92.8%,对比观察组的治愈20例(47.6%),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用药

支气管哮喘(通常简称哮喘)常于幼儿期开始发病,为小儿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可导致气道高反应、可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通常采用雾化吸入方法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雾化给药不仅起效快,而且副作用少,常用的雾化方式有气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法[1]。本院采用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方案,经氧泵雾化吸入方式给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于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所制定的标准[1]。随机分为以下两组:①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0岁,;②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平均7.5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纠正酸中毒、吸氧等常规处理,。①对照组:42例患儿均行对症治疗,常规给予氨茶碱、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3d为一个疗程;②观察组:42例患儿进行上述对症治疗,同时加用适当剂量的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用2~3ml生理盐水稀释),氧气泵雾化吸入3次/d,15~20min/次,3d为一个疗程,一次的用药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进行调整,2~4岁患儿(0.5mg布地奈德+1.25mg复方异丙托溴胺),4~6岁患儿(1.0mg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胺2.5mg),6~10岁患儿(1.5mg布地奈德+2.5mg复方异丙托溴胺)。治疗3个疗程,评级疗效。

1.3 氧泵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 ①雾化吸入前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室温20℃~24℃,相对湿度55%~60%,室内禁止摆放致敏花草;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做好心理准备;患儿取坐位/半坐位以利于雾化药物的沉降;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选择雾化面罩/喷嘴;②雾化吸入时的护理:调节合适的氧气流量(一般为6~8L/min),保持氧气湿化瓶内干燥;嘱患儿用鼻呼气,对幼龄患儿应给予安抚,以免哭闹妨碍治疗;急性期吸入频率为每4~6h/次,常规治疗2次/d,间隔为6~8h,饭前进行;③吸入后护理:幼龄患儿给予拍背护理,协助患儿排出痰液;给予漱口以防真菌感染;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氧气吸入器应严格消毒[3]。

1.4 临床疗效判定 ①治愈:治疗3个疗程内,患儿咳嗽、喘憋症状消失,气促缓解,心率正常,肺部哮鸣音已经完全消失;②好转:治疗3个疗程内,患儿咳嗽和喘憋明显减少,气促缓解,心率明显减慢,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③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患儿哮喘症状、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软件进行分析,差异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疗效比较 观察组42例患儿中有39例治愈,治愈率92.8%,对比观察组的治愈20例(47.6%),差异具有显著性(P

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观察组为(3.0±1.0)d,对照组为(6.5±1.0)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原则及目的哮喘治疗目的是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并预付不可逆的气道阻塞发生,努力维持正常的肺功能,同时保证患儿可参与正常学习体育活动等,治疗方案坚持规范、持续、长期、以及个体化原则。

平喘药物 ①拟交感胺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可高度选择、兴奋β2受体,哮喘急性发作期使用该类药物起效快、不良作用小;②茶碱类:此类药物为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小剂量使用可抗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③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有异丙托品和东莨菪碱,异丙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胆碱纤维所导致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东莨菪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功能、镇静;④а受体阻滞剂:常用酚妥拉明,可扩张痉挛的支气管,有效调节通气/血流比例;⑤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可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疗效[4]。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病,有调查显示我国的14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从1990年的0.9%上升到2000年地1.5%。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参与,包括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患儿接触刺激因素时,气道发生阻塞,气流受限,发作时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经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5]。本调查使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缓解哮喘患儿的症状,疗效满意,雾化吸入方式使药物浓集于炎症部位,起效快、疗效更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红,张晓芹.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对比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5):70-7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1.

[3] 沙凌云,王远芳.氧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淮海医药,2011,29(2):180-181

第2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茶艺》;课程开发;项目任务型;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5-0039-03

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发展经济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及茶文化产业有了飞速发展,因而,对具有一定茶艺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已日渐凸显,“能以丰富的茶文化知识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极度稀缺。目前,专门针对高职阶段的《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尚未进行,高职《茶艺》课程大都由本科阶段演变而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本科阶段相差不大,存在知识面广、知识点杂、重理论轻技能的弊端,但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与教育目的与本科有着很大的差别,故在教学中沿用本科的教材与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学生因此大多反映学习内容冗杂,文化的内涵难以理解和把握,更加难以在实践中践行,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改革,使其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势在必行。

一、高职《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过程

1. 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在无法进入本科院校的情况下进入职业院校就读,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更强的岗位迁移能力等方面。因此,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同时“让学生自己学起来”。只有学生意识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者,才能使高职教育收到更好的成效。

2.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

教育服务于社会,不能关起门来上课,因此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和企业。职业教育本身就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领域,更加定位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能不能胜任具体的职业岗位,就是检验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准。因此,在《茶艺》课程开发过程中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为核心来分析,其所需职业能力主要为以下几方面:茶及茶文化的推介能力;能够将每一种茶的最佳品质冲泡出来的能力;能够优美、娴熟地完成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以及编创、排演一套富有特色的茶艺表演的能力。因此,整个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以上能力进行组织和编排,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识茶——茶及茶文化的推介”、“泡茶基础——泡好一杯茶的能力”、“茶艺美学——完美进行一次茶事服务的能力”、“汇报演出——茶艺表演编创表演的能力”四个项目进行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也紧紧围绕这四大项目进行。

3. 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就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例如请学生以某公司销售经理的身份推介和销售公司产品“梵净翠峰”、“乌江红茶”;或以土家族民族文化为背景,编创一套红茶茶艺表演等任务,这些实习不仅适应于普遍存在于各大茶叶生产经营企业的操作惯例,而且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完成这一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4.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设计和课程教材的编写,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调研,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同时,注意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如在项目一中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创设“模拟茶博会”和“学生讲堂”,鼓励学生走入人群或在讲台上展现自我;在项目二中则采取课堂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在项目四中,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走上舞台,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现自己。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情境的创设和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高职《茶艺》项目任务型课程的运行

1. 课程运行模式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进行课程授课之前开设8个学时的职业角色体验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授课,让学生了解课程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以及具体工作内容。然后,是48学时的专业教师教学,由专任教师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最后安排16个学时让学生准备汇报演出,由专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授课、指导。同时,结合茶艺师职业特点和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将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对实训课业实行常态化运行。

2. 任务驱动的教学实施过程

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学习,整个教学实施过程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开始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经过查阅相关知识或是教师讲授,掌握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各项能力,再去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与提高。

任务的布置主要是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告知学生。其中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用于拓展学习的学习资料包。任务的实施主要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和实训课业常态化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后者主要针对操作技能的训练。

任务完成情况的展示,主要有学生课堂、课堂竞赛以及汇报演出等多种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锻炼其演讲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是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每一任务对应相应的任务完成情况评分细则,学生对应评分细则,可以明确自己在该任务中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要点,同时对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教学质量保障措施

高职《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的形式来完成,其中包含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学生对教师指导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任务的评价。经过这样的一个双向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更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任务的设置进行持续性的改进。

三、高职《茶艺》课程改革特色

1. 理论教学项目化

《茶艺》课程在进行项目任务型课程开发时,一方面简化偏深、偏难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重构整个知识体系,工作任务处于焦点位置,而知识体系处于背景位置。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来完成。在项目一中,根据六大茶类中某一具体茶品为切入点,布置项目任务课业,根据完成该项课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编排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及多媒体教学,学生在完成本模块的学习后,达到能够向他人推介茶品与茶文化的能力;在项目二、三中,以"泡好一杯茶"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该项目提供的知识和技能,将一次茶事服务完美地呈现出来;最后,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最后以公开演出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考核,即项目四:汇报演出。四个模块针对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易到难地推进递进式教学,最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型教学模式。

2. 实训课业常态化

根据茶艺师的职业特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兴趣,同时为学生“自己学起来”提供机会和条件。据此,对校内一体化实训室实行了完成开放式的管理。实训内容实行集中学习、分组训练。集中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室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分组训练在校内实训室进行,校内实训室完全开放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其业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训室训练,由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长形成管理团队,模拟茶楼形成“交接班”学习制度,将实训课业常态化。

3. 考核评价社会化

由于课程进行了实践导向的改革,同时更加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而没有采用纸质考卷的考试形式,而以实际工作中的一项任务——自编、自排、自演一套茶艺表演为切入点,将茶文化的理论知识融于技能表现中,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公开演出中,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技能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邀请合作企业和有招聘意向的单位相关管理人员担任考核评委,对学生最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使企业和专业有了更多联系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考评过程中也能达成部分就业意向,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4. 能力培养综合化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普遍重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譬如德行修养、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等等。特别是在学生就业之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或者是岗位迁移的过程中,这些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应该通过完成和展示“项目任务”的方式,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勇于表达,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茶艺》作为一门融合了传统文化及实践操作技能的课程,学生如何采用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将其充分体现于实际的操作技能中,如何评价围绕工作任务来衡量选取理论知识组合形成教材的标准是否合理?这是在进一步的课程深入改革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特征与问题——关于德国职业学校课程重大改革的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1).

[2]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

第3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近年来,许多台商来到一水之隔的福建投资种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引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振兴。目前在闽台资茶叶企业达69家,两岸爱茶人开展了茶叶优良品种、生产技术与设备、经营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了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要素、茶叶自然资源、茶叶市场的优势互补,台商对福建茶叶的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

台湾茶叶协会理事长圣轮法师说:“台湾茶叶源自福建,闽台茶叶品种、加工、饮茶习俗等都息息相关,我们两地茶业进一步合作、互动,就能如虎添翼,形成生力军,创造奇迹,打得更响,让闽台茶叶香飘世界。”

闽台茶业合作之渊源

台湾产茶的历史至今约200多年,且品种及加工技术是从福建、广东传入。据《台湾通史》记载:清・嘉庆(公元1796年~公元1821年)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桀鱼坑,发育甚佳;继以茶籽二斗播之,收成甚丰,遂互相传植。这是台湾乌龙茶的起源,也是台湾人工栽茶的开始。而《武夷奇茗》记载:清・成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林凤池赴闽乡试,闽林氏宗亲邀其游览武夷山,林从武夷山带回茶苗36株,繁殖成今日“冻顶乌龙”。

1990年9月,“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召开,台湾大学吴振铎教授一行与福建茶学者前往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考察一片“矮脚乌龙”品种的百年老树茶园,认定此片茶园是台湾适制乌龙茶的当家品种――“青心乌龙”始祖,为台湾“青心乌龙”茶树乃由福建传入提供一有力佐证。现在,茶园上有碑文记述:采制半发酵茶的乌龙茶树品种,其栽培与加工技术均源于福建,传入台湾后,迄今成为台湾茶区的主要栽培良种……经考察证实,桂林的百年矮脚乌龙老树,正是台湾的“青心乌龙”品种。为保存闽台乌龙茶树品种历史渊源的见证,该片茶园已被列为保护区,象征着海峡两岸茶业亲缘相依的关系。

闽北“乌龙茶”品种传入台湾后,茶叶种植面积扩大,仅“青心乌龙”栽种面积就占台湾茶叶面积的60%以上。

百岁茶人张天福先生将“中国茶礼”归结为“俭、清、和、静”,融进了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高尚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以“和”为中心。而被台湾民众尊为“台茶之父”的吴振铎教授提出的“中华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其中心是“敬”。“中国茶礼”和“中华茶艺”同出一脉,异曲同工。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情浓于茶。

闽台茶业合作之成果

台湾人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从福建引种“青心乌龙”后200多年来,茶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反辅福建。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张天福等被福建省委派赴台考察茶叶生产,引发闽茶改良。近几年来,台商看准大陆特别是福建茶叶市场,把茶产业做大做活做强。自1993年台胞首次在闽投资茶业以来,到2007年6月底,共在闽注册创办茶叶企业110多家,开发高标准茶园4万多亩。一些由台商经营的茶庄尚未统计在内,零星经营者、茶叶贸易往来者更不计其数。“雪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台商林圣光夫妇在闽侯雪峰山创办“雪峰文武农场”,开发生态茶园3000多亩,引进台湾最先进的工艺设备生产茶叶,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已有“雪峰”连锁店100多家,成为真正引领大陆茶叶生产的厂家之一。

这几年,闽台茶叶界科技、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两地茶叶专家、学者及茶艺表演团体多次组团到对方考察技术和交流文化。福建茶叶部门还引进、推广了金萱、翠玉、软枝乌龙等6种台茶新品种。由张天福等人研究的乌龙茶“做青”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被台湾部分吸收之后,台湾进一步改良了“台式乌龙茶”制作,其工艺又被安溪等乌龙茶茶区所接受,人们突破传统,创新技术,茶叶品质日渐提高,在福建乃至全国都掀起了“清香型”乌龙茶热。

除了开发茶园、设立台湾茶专卖店外,台商还投资制茶机械、茶叶化肥、茶饮料、茶食品等一系列产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茶产业链。过去福建制茶工艺长期都停留在手工加工的水平,特别是铁观音甚至用脚来保肉,加工的厂房、设备简陋,且卫生状况比较差,使得茶叶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引进台湾先进的制茶机械以后,茶农和科技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仿制、改造与推广,诞生了松包机、包揉机和杀青机等制茶机械,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台商来到大陆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技术,而且还带来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如天福集团企业浓郁的文化氛围、连锁店的优质服务、丰富的茶叶产品以及把茶叶与旅游完美结合的经营理念,都为福建茶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典范,提供了崭新的发展理念,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

在人才科技流通方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茶科所等相关科研机构与台湾中兴大学、台湾“清华大学”食品研究所等在开展人才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台湾茶业界优秀的市场营销、茶叶深加工人才也更多地参与了大陆茶业的发展,闽台两地文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海峡两岸茶叶一脉相承,两地茶文化自古就交流频繁。但自1949年后中断了40年之久。1989年,台湾著名茶学者吴振铎回福安探亲,顺道访问闽、浙、苏、湘4省茶界,冲开了两岸茶叶学术交流合作之先河。1990年由福建茶叶学会与泉州茶叶学会联合举办的“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消融了闽台两地40多年来的隔阂坚冰,实现了闽台两地茶业界人士的学术交流。此后,又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首届秋季优质乌龙茶品评展示会”、“海峡两岸茶叶科学技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共同致力于闽台两地茶业的发展。

闽台茶业合作之典范

案例一:天福昌集团

每每说起闽台茶业合作的成功案例,天福集团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台商李瑞河先生于1993年进入福建漳州创办漳州天福茶业有限公司至今,整整15年的深耕,天福集团结合中国茶业发展实际,走出了一条堪称“天福”模式的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成熟的茶产业链,这颗根植于闽南漳浦县盘陀镇的茶界明珠,已经成为福建茶产业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典范,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完整的产业链

天福集团的茶产业链从天福茶博物院开始,一个占地80亩,内设4大主馆、8大景点,集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教育娱乐为一体的茶文化大观园。参观者能在娱乐中获得茶学知识,认识茶叶,了解茶艺及传承茶文化。天福集团延展茶业经营内涵,结合茶业发展投资旅游业,于是在同三高速公路上设立了天福服务区,以“奉茶”的精神和高雅的茶文化来提升旅游服务品位,以服务区为窗口来推广中国茶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是旅游服务理念的一大飞跃。包 含有服务区、石雕园、皮定均将军纪念园、观光茶园四大部分,成为沿线高速公路上最大、最具特色的服务区,也是全国唯一由台商投资经营的服务区。

2007年,天福茶学院正式开学,这是全国第一所由台商在大陆投资创立的大学,是全球第一所茶业高校,也是天福集团拓展茶产业领域的又一尝试。校园设施完整、人性化,学习、实验、科研设备先进,结合学院秀美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集教育、科研、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园林式的新概念高校区。

此外,天福集团目前已经在漳浦拥有5家茶叶茶食品加工厂、遍布全国各地的茶叶连锁店800余家,在四川乐山有高速公路服务区、茶厂茶食品厂、茶博物馆,在安溪、华安和浙江新昌、云南昆明等地建成或在建名茶加工厂,融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成为世界最大的茶业综合企业。

李瑞河谈闽台茶业合作

同时在台湾与大陆拥有天仁和天福集团企业、稳坐两岸茶业龙头位置的李瑞河,对两岸加强经贸交往充满了期待。他说,两岸经贸往来需要更加密切,尽快实现三通,扩大开放,才能创造两岸双赢。他表示,台湾只产乌龙茶,而且栽种及制茶成本过高,早已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大陆有绿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四大品类。只有开放大陆茶叶,与台湾当地的茶叶混合,生产更多的茶叶产品,才能外销国际市场。

李瑞河说天福集团能有今天的成就,有赖于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社会稳定的好环境。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中国大有希望,天福大有希望。与台湾相比,大陆的茶业市场大得惊人。过去10年,大陆人均年茶叶消耗量增加一倍,而且对高价位茶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10年,大陆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均年茶叶消耗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对茶品的需求十分巨大。这就是商机。因此,李瑞河期望加强两岸茶叶、茶人、茶文化的交流,创造双赢的局面,共同为实现“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的美好夙愿作出贡献。

案例二: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于2006年5月经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同年7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2月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成为大陆地区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生产地。

目前,园区已发展了花卉、反季节蔬菜、茶叶三大特色产业,总面积8.2万亩,其中茶叶3.5万亩。创业园区中心区域永福镇山地气候与台湾文山、南投等茶叶专区相同,被很多台商誉为“大陆的阿里山”,发展高山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台商利用永福特殊的地貌、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明显的高山立体气候,开发标准化、无公害高山茶近万亩,产制“台式乌龙茶”。

2008年7月3日,台湾鹿谷乡农会组织了农会评茶顾问、评茶班长、评茶干事及农事指导员等23人组成考察团,赴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并见证了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漳平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合作社、三农服务中心、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及漳平台缘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揭牌成立。5个服务机构的挂牌成立和运行,为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漳平永福与台湾阿里山在地理气候上的相似是先天条件,那今天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则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颇有成效的成果。”在漳平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揭牌成立仪式上,漳平台商联谊会会长李志鸿先生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内种植茶叶的台商均加入了该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06万元人民币。为保证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专门聘请了原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农业推广股股长林先生进行指导。

当天下午,南投县鹿谷乡农会一行23位茶界代表与漳平专门生产、营销水仙茶的茶商们欢聚一堂,他们把台湾高山茶与漳平水仙茶作比较,以茶为媒,交流制茶技艺,比较各自优势,寻求发展机会。短短的一个下午时间,现场的两岸茶界人士像久违的老朋友,通过茶建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临结束时,漳平茶商与鹿谷农会的茶商们互换包装精致、品质上乘的漳平水仙茶和冻顶乌龙茶,真诚相邀,互约会期。

随后的8月11日~12日,台湾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中书在参观考察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时说。创业园的成功为两岸的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参访团由台湾东华大学管理学院、东华大学国际经济系等学校的6名教授组成。他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内台资企业、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委会、永福镇十里花街、民俗馆等。

吴中书说,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非常特殊,是台湾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与漳平独特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的成功结合。他建议创业园加快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通道拓展,并表示将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传递大陆的政策及创业园的信息。

台湾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甫一连用了几个“感动”来表述他这次到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考察的感受。他认为,台农到大陆投资发展,有利于提高台湾的竞争力,“大陆的广大市场,将使台湾的农业产业发展更加茁壮,台湾的农业专家将专心研究提高精致农业高附加值的水平,而通过向大陆输出技术与管理经验,能扩大生产和早见成效。”

案例三:构建两岸茶业合作交流区

“建设海峡两岸(安溪)现代茶业合作示范基地,形成‘一都、二区、三中心、四基地’的区域发展布局,以此加强与台湾茶业的合作交流。共同开拓两岸和国际茶业市场。”福建安溪县余文权副县长如是说。

自1990年起,年年都有台胞来安溪兴办茶叶企业,主要分布在大坪、芦田、祥华、感德等地,涌现出三和制茶、郁泉茶业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目前安溪全县台资茶叶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已超过40家,投资总额达4000万美元;两地茶叶贸易逐渐起步,部分台资企业生产的乌龙茶通过转口进入了台湾市场;两地茶叶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合作开发也正稳步开展;大坪、金谷等乡镇茶叶生态旅游业已初步形成。

安溪、台湾两地茶业的资源优势以及双方的合作,已经为海峡两岸(安溪)现代茶业合作示范基地的投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余文权表示,双方将通过种植理念与技术、茶叶精加工技术与茶制品多样化、专业加工机械与包装技术、营销模式、茶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整合两岸优势资源,提高茶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

第4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饭店英语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刘晔(1974-),女,广西北流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英语教育研究。(广西柳州54500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14-01

高职“饭店英语”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主要业务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语言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一、“饭店英语”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

目前,柳州全市有星级宾馆3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预计到2015年完成建设“旅游名城”各项工作,建成以风情为特色的旅游名城之时,可实现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5%;入境游客达25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20%;旅游收入1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8519万美元,年增长16%。届时五星级酒店将达到5家。柳州市酒店业的迅猛发展,为“饭店英语”课程建设描绘了光明前景。

二、“饭店英语”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酒店业作为服务业对柳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纷纷登陆柳州,在这样的饭店就职的员工将会面临英语是工作语言的环境,这对在校时间短,英语学时少的高职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学校出来的高职生要想在高星级酒店有立足之地,尚需酒店予以艰苦的“再教育”,这种再学习的无奈之举迫使高职“饭店英语”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面临严峻的挑战,做好该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饭店英语”课程建设措施

1.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对准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职业岗位需求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科学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从“必需、够用”着手,开发出核心学习内容。以不同的“工作岗位”构成若干教学模块,以相同岗位上的不同工作任务或服务任务为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构成教学单元,以具体“工作过程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以工作或服务中的英语语言要求和实操注意事项为“技能要点”构成教学重点难点;以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发展为中心,将英语语言的习得与岗位功能结合,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养成结合来构建饭店英语教材内容。根据以上要求对“饭店英语”进行模块化设置,可设置四大模块:(1)基础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扩大词汇量,加深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2)岗位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岗位基本英语知识,体现在各自岗位要求里的前台接待、餐厅、吧台服务、客房送餐服务和客房整理等能与客人直接接触的前勤岗位英语词句。(3)技能知识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岗位英语操作能力,如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礼仪服务的得体应用能力,用英语完成实操能力(包括service procedure服务流程)等。(4)语用能力拓展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用英语进行创新工作的能力,如用英语进行个性化服务和创新服务的能力。

2.编写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的教材。现以“饭店英语”为例,说明教材在英语服务能力培养上的创新:(1)编写原则。以交际学原则和符合工作实际为原则,邀请行业专家对教材编写内容进行审核。(2)创新教学模式。在教材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通过视频、实际案例、情境模拟、任务单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根据酒店各部门岗位工作过程的工作顺序和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分级编写,使学生具备初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饭店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准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后续的酒店英语自学能力。(3)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选择的案例要适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将岗位的真实环境细化、具体化,并和已有的服务技能知识和文化背景进行有机结合。所选案例均出自酒店各部门提供的真实素材,经过员工集中学习讨论,因此不论是案例和案例评价都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典型性。(4)通过带领学生岗位实习获取教学反馈。首先,教师可利用带学生到酒店实习的机会,对学生饭店英语语言技能的实施进行监控及评价。其次,教师可利用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如利用在饭店挂职一年期间培训员工饭店英语所获得的教学反馈,对系部10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饭店英语”课程进行了调整和修改。第一,把课程设置时间调整到学生顶岗实习前一学期,即让学生在实习前就能掌握必需的岗位语言技能,突出教材的及时性。第二,由于教学对象学生已经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等课程中很好地了解了行业和饭店内部组织机构的作用、设置以及各部门面向的主要业务,因此笔者对教材做了适当的修改,删除了以上相关知识面的章节,保留了岗位技能训练、实践所需的语言素材,以突出教材的实践性。第三,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住店客人对于住宿的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生理需求,还追求休闲、高品质的生活。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增加了茶艺、插花、休闲体育等专业英语教学,突出教材的实效性。第四,对于一些不能满足现代酒店业低碳、环保要求的做法,如一次性洁具、非节水马桶的使用等在教材里也进行了适度的说明及教育,以提高教材的思想性。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除了学院相关部门统筹规划、安排教师进修外,还可采取下列办法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行业调研和学习,了解酒店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酒店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专业教师,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进入行业一线进行调研,与酒店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如领班、组长、主管、经理交流,获得最新的岗位知识及技能要求,以更新教学要求和内容,获得企业对课程资源的支持。笔者在柳州饭店房务部担任副经理期间,注意到客房服务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冲、泡茶技术,并能给客人介绍一些简单的茶艺知识;在整理房间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房间布置技巧及插花技术,必要时还需和住店客人进行相关内容的沟通和交流,推荐给他们酒店能够提供的休闲娱乐活动。这样在“饭店英语”的编写里便加入了茶艺英语和插花英语,从而使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更新。

第二,通过企业培训、挂职锻炼及与企业合作研发等形式巩固、加强教师的行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在这些行业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接触到大量、真实的工作情景和服务任务,获取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创设真实教学环境,进行仿真教学。

第三,作为饭店英语教师,最好能够掌握一门酒店服务技能,如取得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调酒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以此为平台更好地进入酒店进行行业实践,以加强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合作,如开展观摩、培训等校企合作活动,引导教师、企业工作人员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

课程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饭店英语”课程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和实践仍有很多需要斟酌和商榷之处,需要更多的人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谢先泽,郑贤贵.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之载体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胡扬政.酒店英语服务实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姜红,冯伟国,徐静镠,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4]王仰新.酒店英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杨柳,张艺.酒店实用英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资产;普洱茶

中图分类号:F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00-00

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及其对大益的适用性

1.1 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传播IMC是现代营销学一种重要的传播理论,舒尔茨教授所在的美国西北大学IMC研究组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IMC:“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全面的、一致化的营销。

品牌的整合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一般企业会选择其中一种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而以其他为辅助。有力的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可以为打造品牌并建立品牌资产提供有力的保证,品牌意识、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和品牌形象是与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的。

1.2 IMC对大益普洱茶的适用性

由于茶产业的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加上大益集团自身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进行营销体制创新。下面是其适用性根据:

(1)全国普洱茶品种繁多,大量劣质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很难对某个品种的普洱茶形成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突出产品的特色,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2)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下降,传播成本上升。消费者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老茶人消费群,单一的大众媒体很难有效地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传达信息。同时单一运用大众媒体,相对于综合各种传播媒介,其传播成本也越来越高。

(3)博闻集团2004年收购大益的生产企业勐海茶厂,给大益集团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为王后大益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开展提供了厚实资金。

2 大益普洱茶的整合营销传播

2.1 广告媒介策略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媒体策略,就无法将信息通过合理的媒体组合全面传到给目标受众,并试图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大益茶业集团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招标中,以5000万元夺得特A时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成功的茶品牌企业。大益茶业不仅站在企业自身的高度来做这个广告,就如他们的广告语传递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茶有益”,这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呼唤式宣传,这对于企业、行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是一个品牌制高点。在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前夕进行央视黄金时间广告宣传,是个非常关键的品牌举措。

2.2 公关赞助

(1)2005年:“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行”。2005年11月10日由云南省青少年展基金会主办,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行”大型公益活动的大益爱心大马帮从勐海县曼贺大佛寺出发,于2006年7月1日胜利抵达圣城拉萨。这不仅仅是一次重走千年茶马古道,再现历史鼎盛时期的茶马商旅之行,同时也是云南茶界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之旅、民族团结之旅、云茶与藏区人民之间的生命之旅,将千年茶文化与现代文明璀璨辉映,意义重大且深远。

(2) 2006年:我的。2006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我的》,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云南勐海茶厂和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我的――红色大益”爱心专项基金。红色大益基金筹措一千万人民币的资金,用于当年沿途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及助学、扶贫等项目,把爱心送到沿途的贫困地区,为《我的》电视行动增添社会效益。

(3)2007年:祖国不会忘记。2007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祖国不会忘记》,自6月7日首集《沂蒙红嫂》公益活动开始,至7月7日最后一集《铁道游击队》结束,全程历时一个月,大益公益足迹东北至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轮台,南到海南琼海,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其中包括部队、地方、科研机构和学校等,既包括对寻访对象个体的直接慰问,也包括对相关群体的大公益活动。

(4)2007年:北京晚报“大益杯”北京高尔夫巡回赛。该比赛由云南勐海茶厂冠名举办,联手打造该比赛的有北京晚报、北京高尔夫球运动协会和云南勐海茶厂。巡回赛将一如既往地与慈善活动相结合。在每站比赛中都设立一个慈善洞,进行“大益普洱茶”慈善乐捐活动,所筹款项继续用于红色大益爱心基金的一系列爱心项目。

2.3 市场生动化

市场生动化,就是要解决一些零售终端的问题,通过气氛营造、技巧陈列等手段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大益茶业由于采取经销商网络经营销售终端,而它接触消费者的大多是在茶博会和展会,在各地举行的茶博会、茶展会上,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和力制造了排队品饮、排队付款买茶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在北京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即“茶博会”),大益就将“茶文化中心”搬进了茶博会。大益的“茶建筑”凭借独到的创意,吸引了众多过往观众驻足观看、上前咨询。现实中的建筑所包含的“皇茶会”、“养生茶宴馆”和“茶文化交流中心”一个不少地完全被复制到茶博会现场。这种实景式的展台以创新的情景体验模式,使参观者可以在融合丰富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内,如观看茶艺表演、品饮陈年普洱、聊茶评茶等。

2.4 关系营销

三维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三候方面的利益:产品功能利益、过程利益和关系利益,当前营销人员普遍在前两个方面做的不错,但是第三个方面就做得不够好。也正因为如此,关系营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利用,大益建立关系营销的具体措施有:

(1)皇茶会的成立。皇茶会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茶品服务会员,皇茶会的茶品均由拥有六十七年生产上等普洱茶的勐海茶厂独家供应,倾力打造最尊贵、最专业的中国茶文化会所经典品牌。对于专业收藏家会员,皇茶会还提供茶品交易平台,存茶服务、茶品鉴别服务及茶专业知识讲座等。正如大益皇茶会的宗旨:以“大气、睿智、融合”的精神特质吸引着社会精英、都市新贵、名流雅士、乃至国际皇室贵戚的莅临。

(2)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 2006年3月,总面积12000平方米。中心建筑风格由中央美院专家主笔设计,悠久的茶马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建筑本身。中心形成了一套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方式:专业精深的茶文化交流、轻松休闲的茶饮服务、钟鼓馔玉的养生茶宴、极致尊贵的皇茶体验,中国茶文化在这里存贮、发酵,向世界传播。

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集茶事与文化活动交流于一身,地理位置优越,是京城名仕儒商的雅集之所。茶文化主题是中心推广与服务的一大亮色,植根于中华千年茶文明,融合茶道、茶学、茶艺、茶饮。中心茶艺师及工作人员以茶人事茶之心,为客户提供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专业化服务。

同时,中心也被誉为“京城最富文化气息的会议场所”,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与优雅氛围,成为举办各类文化与商务会议、论坛、联谊活动的绝佳场所。中心更定期推出传统文化与艺术大师专题讲座及艺术品展览鉴赏活动,讲展结合,相得益彰,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文化体验。

2.5 软性传播

太多的硬性广告会给人以戒备心理,而软性宣传却可以突破人们心理的防线,轻而易举地进入受众的心扉。这就是一些企业为什么设立新闻中心的原因所在。

大益集团官方主页设有新闻集萃(集团新闻和媒体聚焦)栏目,勐海茶厂主页设有资讯动态(大益新闻和媒体聚焦),皇茶会主页设有新闻资讯(皇茶快讯和大益动态),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主页设有新闻集萃(公司新闻和媒体聚焦),大益爱心基金会主页有新闻动态这一栏目。这些新闻中心网页对于消费者了解公司情况大有裨益,也拉近了消费者和公司之间的距离。

3 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对大益品牌资产的作用

品牌资产是靠营销活动积累起来的,因此弄清楚那些营销手段对哪些品牌资产构成成分起作用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根据日后对品牌资产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完善,对症下药。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如何,几乎都可以从营销因素找到解释,下面着重看看各种营销因素对品牌资产所能产生的贡献,如图1:

4 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要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在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给品牌建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认清它也是个耗时耗力的任务,要持之以行,从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各个环节落实措施,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真正的价值,打造企业品牌,领跑竞争对手,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戴春山.整合营销传播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

第6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1研究背景

1.1Opera逐步成为主流酒店管理软件

OperaPMS的全称是OperaProperty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Opera物业管理系统,是Opera企业解决方案的核心,Op-era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是满足各种规模连锁企业实现高效率高盈利率的管理,被誉为“最完善、最灵活、最完整的物业管理系统”。

1.2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以培养面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国际连锁的品牌五星级酒店是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在当前的趋势下,要成为合格的跨国五星级酒店基层管理人员,Opera酒店管理软件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1.3行业考核的标准

截止2010年底,无锡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了8家,其中喜达屋集团旗下的万达喜来登酒店和洲际集团旗下的君来洲际酒店使用的是Opera酒店管理软件,我们以走访的方式与两家酒店的人力资源部和前厅部经理进行了沟通,针对Opera酒店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管理人员一致认为他们在选择员工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熟练操作Opera软件的候选人,同时,那些能够熟练地使用0pera为顾客服务的员工能够获得相对多的升迁机会。这充分说明了,Opera操作技能已经成为酒店管理者考核员工的标准之一。

2Opera教学的现状

为客观真实地获得学生在Opera软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Opera课程的5个班级学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200份,回收l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为87%。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0pera软件中的困难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复杂的英文操作界面

Opera酒店管理软件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因此需要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否则会造成学习的短板。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超过80%的学生认为Opera软件全英文的操作界面成为学习的首要影响因素。同时,0pera本质上是一款层次极其复杂的管理软件,完成一项服务功能经常需要打开多个操作界面,所以该软件的复杂性高于一般的中文性酒店管理软件。

2.2实训条件缺少酒店氛围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Opera~件是一款很实用的酒店管理软件,如果能够掌握这款软件会提高自己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始终缺少酒店的工作气氛,这样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单纯的在学习一款计算机软件,而非在学习酒店专业的一门课程。

2.3学生操作锻炼机会匮乏

由于Opera课程的实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教室,因此对学习的场所提出了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具有符合配置要求的计算机和足够容量的教室才可以进行Opera教学,这样学生的授课无法在班级教室中完成,只能借助于机房计算机;Opera软件还需要在指定的IP地址区间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即使是在家中学生具备了个人电脑,还是无法正常的访问该局域网。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无法进行足够的训练,只能借助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

3教学效果提升对策

综合以上学生在调查中所提出的Opera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全盘统筹考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Opera这一新生事物的功能,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Opera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实施和英文教学辅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对本课程顺利地开设进行指导。

3.1系统开发项目式课程

要创造性的开设一门新的课程,都要全盘考虑到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其功效。那么Opera酒店管理软件应该在教学体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Opera软件扮演了前厅、客房以及营销等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拓展的角色,理论课程是Opera课程的基础,而Opera课程则是理论课程在实训方面的延续和巩固。站在这个角度,从时间上来讲,需要将Opera软件和前厅课同时开设,交叉进行;在内容方面,授课进度要综合考虑,两门课程相互对应,这样学生能够在两门不同的课程中既获得理论知识,又能有相关的实习操作,而这两门课程相互的作用效果将是1+1>2。其次,饭店英语课程又是0pera课程学习的语言保障和基础,所以可以考虑将饭店英语课程中的单词和对话运用到0pera软件的学习中来。英语的学习虽然艰难,但是如果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将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酒店服务专业课程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五年制高职专业教育务实的定位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结合酒店专业的特殊性,Opera课程可以选择情景教学的模式。情景教学中创立动态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主动环境中。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演练不同的角色,将酒店中真实的案例引入~1]Opera的课堂中,真正的要每一个操作都有一个服务案例来支撑,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情境性,学生真正做到融入其中。

第7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不管是奥运五环茶,还是世博会十大名茶,中国茶都以傲人的姿态向世人展现着自己不同寻常的魅力。2010年11月,第四届海峡两岸茶博会在这个秋季如期而至。这一年一度的茶界盛会是福建茶界一张烫金的名片,吸引海峡两岸和国内外所有人的视线。

纵观2010闽茶风云,不禁让人欣喜。世博会上福建茶抢尽风头,世博十大名茶闽茶占3位,再次彰显福建作为中国产茶大省的实力,验证“中国茶叶在福建”这句话;海峡两岸各项茶事交流活动持续不断,“两岸红-世界香”海峡两岸春茶祭采大典、闽茶中国行都圆满落幕,开启两岸茶业交流的新篇章;而中国矿业收购星愿,武夷星借壳成功上市,成为福建茶业第一股,风投介入印象大红袍茶业,游资炒作岩茶,价格一路飙升,标志闽茶进入资本融合的新时代;以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历史名茶异军竞起,闽茶队伍更加壮大。

世博,闽茶绽放

从1851年在世博会上首获殊荣,到2010年获得世博会的十大名茶3席,闽茶经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今天终于绽放了最绚丽的色彩。纵观历届世博会几乎都少不了中国茶叶,而中国的产茶大省福建,向来也是世博会茶叶展台的常客。闽茶作为17世纪最先流入欧洲的中国茶,它与世博会之间的故事已延续了近一个半世纪。

打好“世博牌”,绽放国际舞台

世博会以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被我国经济界视为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一难得的市场推广渠道。对于这样一场五年一届的全球盛会,万千企业都跃跃欲试,想要从这块超级“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志在拓展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福建茶企更是不甘落后,纷纷摩拳擦掌。风风火火地展开世博营销。

上海世博名茶招商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促进中国茶产业整体形象的提升。”闽茶作为世博中国十大名茶的重头戏,在世博的舞台上进行着全方位的展示。对于抓住世博商机,福建各茶企都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闽茶对接上海世博会活动有三大渠道:

一是进入位于世博核心区域的联合国馆。经筛选进合国馆的“世博十大名茶”中。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上榜。参展茶企可在萁产品外包装上使用联合国馆标志,还可在产品上印刷“世博会指定礼品茶”和

“中国世博名茶”字样。福建省还选送8位茶艺师,在联合国馆接待各国贵宾。

由于联合国馆地位特殊,是世博会的核心展馆之一。位置和知名度排在各类展馆的前列,特别是在开幕式当天等重大活动日,联合国馆是嘉宾指定参观的展馆之一。因此。在陆尧看来,“中国茶叶走进世博会联合国馆。不仅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利于树立企业的高端品牌形象。”对于登陆联合国馆进行茶叶展示,安溪铁观音集团以及八马茶业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这对展示和提升安溪铁观音的形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对企业来说,能够代表安溪铁观音进合国馆,就是企业本身实力的证明,对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也大有好处。

二是特许经营和名茶评选。福建省茶叶学会获得了世博会特许商品零售商和生产商的资格,组织茶企在世博会期间推广闽茶品牌。

华祥苑作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生产商及零售商,走的是“世博特许商品”之路。成为世博特许商品究竟意味着什么?华祥苑董事长肖文华给出了他的答案――品质是真正世博的标签。一旦世博的Logooy印在了产品包装上。就意味着企业品牌与产品质量要符合的是世界级的标准,要接受的是来自世界各地7000多万世博参观者的检验。

三是在福建馆显要位置设立专门的茶艺互动区,世博会期间在这里进行茶叶展示、茶艺表演及品茗、赠饮活动。福建省共有近10家省内品牌茶叶企业轮流展示武夷岩茶、铁观音、坦洋功夫等闽茶精品的风采。同时,福建馆还在展演区不定期展示福建特色产品。

除了以上形式之外,世博对于所有福建茶企其实都是一个机会。裕园茶业营销总监陈福友表示,虽然没能进入世博园区进行销售和展示,但世博给铁观音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世博园区的范围。世博开幕后的20多天时间。裕园茶业在上海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0%左右。在上海世博会举行的6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产茶区的各知名茶企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以多样的形式在世博会的舞台上纷纷亮相,一展风姿。此次世博会福建茶企参加数量之多,茶类之全,令人望“茶”兴叹,为历届世博会所不及。这一方面说明闽茶企业实力壮大了。有能力有魄力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另一方面说明,闽茶在全面发展,各个茶类茶产区齐头并进。

抓住机遇,做好“后世博”准备

特许商品、园区展示、世博茶寿星、世博茶仙子……实力茶企在世博会上的大动作固然值得关注。然而,世博带来的影响却可能辐射到整个闽茶行业。除了利用好此次的世博机会之外,“后世博时代”继续提升茶叶品质,打造闽茶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

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品牌的影响力、生命力不是靠一两次成功营销就可以建立并长期保持的,世博会固然让闽茶获益良多,但如何乘胜追击。继续扩大闽茶的品牌影响力,让闽茶企品牌尽快实现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甚至是国际品牌的突破,却是非常值得深思与研究的,并且是刻不容缓的。

安溪铁观音集团副总经理钟彬彬表示。世博会让安溪铁观音集团看到了更大的商机,接下来企业将扩大茶园基地,保证以更充足的优质茶叶满足更广大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选拔人才、加强管理更显重要。增强区域性人才培训将成为企业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人才培养中,营销文化的培训是重中之重,企业将面临在人才培养方面从产品营销培训向文化营销培训的转型。

安溪魏荫茗茶魏月德同样看好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力,他说魏荫接下来将会大规模建设铁观音庄园,在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更多人可以在“茶海山上看茶园”,进入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历史风光中。

“借助世博的平台,可以直接地、集中地面对各个消费阶层,对于我们未来在产品研发方面带来大量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世博的展示,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大家从国际化的运作、前期筹备以及馆内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启发和磨炼,学到了很多。”武夷星相关负责人说,“参与并借助世博平台展示公司企业文化和产品。是公司开始新一轮发展的最佳展示窗口,世博的影响力以及我们企业自身的优势结合,对未来市场的拓展以及品牌的深入发展会带来集聚的效应。”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总策划舒曼先生表示。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出路关键在世博后。世博会只有半年,各家各戴一顶“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帽子只能停留在一种表象。历史终归是历史,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借联合国馆这一

不可多得的平台,使之成为世博十大名茶今后发展的动力。这才是关键。

链接:闽茶世博缘,源远流长

1851年,闽茶和世博会的情缘早在第一届世博会召开时便已结下。

在1867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上。3位福建少女在中国展区表演高超中国茶艺。她们是目前所掌握的世博会史料中,关于福建人参加世博会的最早记录。

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中国茶叶被誉为“品质优美,甲于全球”,闽茶因表现出色,获得了多项殊荣。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太姥银针)入选世博十大名茶。

两岸,交流开启新篇章

地处海峡西岸核心区域的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血脉相连。海峡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有着割舍不断的“五缘”情怀。而两岸延绵千年的茶缘更是香袭千古,茶韵悠悠,亦为两岸同胞骨脉相连的文化纽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籍茶商往来于海峡两岸,他们一方面促进了两岸茶业经贸合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两岸茶文化的交流。2010年,两岸茶业交流更加密切。和往年相比无论是互相了解的深度还是交流沟通的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开启了新的篇章。

“ECFA”使经济合作大踏步跨入新时代

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重庆签署。台湾茶叶被纳入重点关照的“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成为协议的第一批受益货物。如果协议实施进展顺利,2011年,涵盖绿茶、乌龙茶、红茶、半发酵茶等多种类别的台湾茶,进入内陆的海关税率将由目前的15%降低到5%。而到2012年。则完全实现零关税。台茶关税在两年内完成两级跳,共有18项台湾农产品受益,而茶叶就占了其中6项。

以往。台湾茶进入大陆市场,只能经由“小三通”的方式。从2010年9月13日开始,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正式生效。台湾茶业进入大陆市场不仅关税降低。而且也不用再走“小三通”方式,这对于台茶来说是抢占大陆市场的机遇;而对于大陆来说,无论是茶企还是消费者。以后获得的台湾茶不仅货真价实,而且安全也更加有保障。

协议一出立刻引起海峡两岸茶界的热切关注。。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盼望尽快签署。”“两岸茶王”李瑞河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早日构建也表达了热切的期待。“中央政府对台湾茶业、茶农的关心与关照,由此可见。”大陆某资深茶人说。在资深茶友网站三醉斋。不少茶人纷纷发帖祝贺,并呼吁台湾尽快开放大陆茶叶入台。

而对于大陆茶叶何时进入台湾,各方人士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陆茶叶入台的瓶颈。不是关税高低的问题,而是彻底禁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表示,“我们欢迎台湾茶叶进入大陆市场,也呼吁相关部门合作,尽快实现大陆茶叶入台,海峡两岸携手努力,共同促进中华茶叶经济和茶文化的发展。目前,大陆茶叶产大于销。开放大陆茶叶入台,也可以实现两岸茶叶市场互补。”

台湾不少茶业从业者也积极呼吁开放大陆茶叶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区制茶同业公会理事长许正清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说,未来也应开放大陆茶进入台湾的渠道,让两岸茶叶市场回归自由市场机制,也让台茶产业进口原物料加工后,有机会营销全世界、甚至回销大陆。两岸茶产业链环环相扣,台茶技术优良,应开放更多空间。让两岸所生产的茶,不论内需或外销,创造开发出共同市场,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喝得到。

从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开始直接“通邮、通航、通商”,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载之久的“三通”梦圆满,到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再到2010年9月13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两岸茶业经贸交流与合作史上掀开一页页新的篇章,两岸关系发展大踏步进入了新时代。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两岸同胞谋求了更多福祉,“五缘”情缘得以传承,两岸关系也得以深入发展。

两岸文化交流推陈出新

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岸茶文化自然也无法分割。台湾的茶文化根源在大陆,台湾茶人对祖国的茶文化都非常崇敬和尊重,并以各种形式到大陆来进行茶文化交流。

2010年4月1日,一场名为“两岸红・世界香”的海峡两岸春茶祭采大典在福建福安晓阳白云山上和台湾省花莲县瑞穗有机生态农场同时举行。两岸茶人分别用台湾的阿里山泉水冲泡“金茗红”坦洋工夫红茶,用福安白云山泉水;中泡“一炮红”鹤冈红茶,此举象征着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五缘”情结,也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茶业经贸、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有利于两岸茶产业更好地实现合作双赢。

2010年6月21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委农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等共同主办,由报业集团所属《海峡茶道》杂志社等承办的闽茶中国行首站在台湾举办,在以“闽台茶缘,合作共享”为主题的“2010闽台茶业高峰论坛”上、两岸茶人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并针对当前海峡两岸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两岸茶业如何开展进一步合作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论坛现场,福建坦洋工夫集团与瑞穗有机生态农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两岸红”系列产品。此外,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的“寿宁杯”海峡两岸茶艺小姐电视大赛广邀台湾同胞参与。以共同传播中华茶艺为目的,提升茶文化的品牌效应,并逐渐发展成向两岸茶艺事业提供专业人才的展示平台和储备基地。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沁人心脾的茶香,伴随着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一起跨越了海峡,再结茶缘,谱出海峡两岸茶人的和谐乐章。

资本,闽茶资本时代到来

在内抓质量、外造品牌的同时,福建茶业的资本化与国际化脚步也正越迈越大。这两年间,福建茶企积极组织各项特色活动。抱团协作,吸引国际投资机构及投资人的注意,为福建茶行业引入资本进行运作;同时筹划把闽茶终端连锁店开到香港、台湾等地区,借此为跳板欲撬动闽茶的国际市场,为茶企上市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借壳上市+风投发家

2010年1月,星愿中国(原武夷星)由港股上市的中国矿业以6.4亿港元收购,全权控股。天福集团、八马集团、铁观音集团、日春的上市步伐也在加快,由此引起了各方关于福建茶业第一股的激烈讨论。2010年8月,福建印象大红袍公司又获得深圳允公投资机构的一次性前期投资5000万元。不管是借壳上市还是风险投资,这些现象都说明闽茶对大资本运作机构的吸引力,彰显出闽茶作为中国茶界主力军的魅力。也让人们看到闽茶资本运作时代的曙光。

今年年初,当这些业内龙头企业上市消息盛传的时候。业内不少人士预测,今年福建有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同茶类,或是位于不同区域的茶业品牌,通过资源整合进行上市。例如,原先处于竞争状态的铁观音企业或是

武夷茶企业,有可能为了上市进行积极合作。而这样的整合,无疑将改变企业间的竞争状态,使企业由竞争走向联合。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上市整合。福建茶业第一股将更具悬念!

从2009年茶市发展情况来看,不少人认为,发展较成熟的铁观音企业已经完成了在福建市场的布局,开始纷纷向外发展,这一趋势在2010年将更加明显。而本省的其它茶种。如红茶、岩茶、白茶等茶类将会进一步抢占福建市场。

福建的一线茶企竞争,出现了从资源整合的竞争阶段进入资本复合品牌双元化运作阶段的趋势,相信在未来的三五年里,资本和品牌的力量会成为茶叶行业新一轮竞争的主导力量。

茶叶市场的火热,使得形形的茶企蜂拥而上。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茶企间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茶行业的资本化运作将成为茶企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关键因素。很多小企业困难以支撑高成本运作将可能退出舞台,相应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大品牌茶企取代,而上下游资源也就在这种扩张趋势下逐渐转移到大品牌茶企旗下。广大茶企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资本化运作必将给众多的茶叶企业带来新的扩张发展机会。进而建立多元化的商业战略模式,茶叶行业和其它行业将实现跨行交叉投资。茶企多元化的品牌扩张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茶叶企业产品单一的商业运作模式,整个茶叶行业的一线茶企进入产品多元化的产业经济时代已成趋势。

虽然当前茶企的资本化运作只是露出些许端倪,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茶行业的一线茶企品牌大规模进入资本运作阶段将为时不远。品牌茶企借助于茶叶产业集群效应以及各种资源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之后,面对的竞争标杆将是国内巨头甚至是国际巨头共同参与的竞争环境。当前。福建众多知名品牌茶企都在积极打造茶叶强势品牌,为将来谋划上市做好基础准备,至于谁将更早更好地进入资本运作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闽南茶企蓄势待发

作为“中国茶业第一股”,龙润茶在组建过程中,大股东焦家良与火箭资本投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站在一个世界级品牌上做茶叶品牌,是中国茶企的新高度、新起点,加快了与世界迅速接轨的步伐。业内人士人为,茶行业已经就此迎来资本运营的时代,一场茶行业的变革正悄然袭来。

2009年首届香港国际茶博会期间,福建省安溪县政府组织了安溪铁观音集团、八马茶业有限公司、龙馨茶业有限公司、华祥苑茶业有限公司、日春股份公司等5家骨干茶企,赶赴香港参展,迈开了铁观音茶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借助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安溪铁观音极大地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原本以出口日本、东南亚及俄罗斯为主的安溪铁观音,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已经呈现市场拓展的新动向。

展会期间,安溪5家参展茶企共与来自中国香港、美国、欧盟、非洲及中东地区的采购商签订了数百万美元的茶叶购销协议,有众多商家表达了发展安溪铁观音加盟店的意向。可以说,通过参展,安溪茶企提升了知名度,也积累了更多的海外客户资源。他们希望趁热打铁,纷纷筹划赴港设点。有茶企甚至还迅速就地成立自己的香港办事处,期待以此为跳板。撬动铁观音的国际市场。

安溪县政府还拜访了香港贸发局总裁林天福,畅谈了安溪茶业走国际发展战略的设想,并向香港资本运营商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到安溪共商合作发展安溪茶业大计,香港方面对此给出了积极回应。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此行引起了传奇投资人黄健华的注意,这位NBA华人老板很快与香港金保利集团董事长洪祖杭等人一起亲赴安溪考察铁观音产业。寻求合作的商机。在安溪参观、考察期间,洪祖杭和黄健华对铁观音的制作技艺和品质、口感都非常赞赏,对铁观音所蕴含的茶文化也很感兴趣,相当看好铁观音的市场前景。另外,安溪茶企先进的生产线和雄厚扎实的基础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被称为“财富金字塔尖的投资者”的黄健华曾经多次说过,体育产业、农业以及股票是他投资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体育产业外,中国农业中的茶将成为他很重要的投资领域。“作为投资者,当然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看中国市场,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它领域都已经有各自出名的品牌,唯独茶业没有。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投资领域是很幸运的,这次的回报一定会超过以前。”黄健华如此解释他从篮球界跳到茶业的逻辑。有观察人士表示,黄健华的安溪之行,或许预示着铁观音产业将在不久的将来大量引入国际资本。

热钱,炒热茶市

在2009年茶市发展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了茶叶经营。于是,不少来自房地产、船舶、煤矿、IT等行业的资金开始进入茶行业。形形的茶店如同蜘蛛网般向全国蔓延,在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更是出现了数以万计的茶店和茶庄。尤其是武夷山的正山小种和岩茶,近两年大受投资者青睐,成为茶市中炙手可热的茶类。武夷山元正茶厂的经销网络在福州就多达近20处,从2009年至今短短1年多时间内,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达500多家。

红茶继续升温

2005年正山小种新品金骏眉的横空出世,搅热福建省内外红茶市场;2006年金、银骏眉开始在福州地区热销,此后几年,金、银骏眉一直成为高端红茶的代表,保持红茶的最高价纪录;2006年10月,“坦洋工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装出场;2009年福建红茶产量逾4万吨,占省内茶叶市场份额近3成;2010年1月,福建坦洋工夫茶以自有品牌专柜销售的模式,正式进驻120多家北京张一元茶叶连锁店……这股红茶热来势汹汹。像滚雪球一样,占据的市场越来越大,波及的人群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

当下,随着红茶市场的日益升温,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产品良莠不齐、价格混乱……更多的是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有人对此充满期待,称这是红茶“卷土重来”,“可能带起新一波红茶热潮”;有人对此深感担忧,认为红茶刚刚兴起不久,如此大规模的快速扩张,或许是个隐患。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专家认为,要让红茶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关键还要靠不断提升茶的品质。茶叶没有生产标准。就会失去规范,就容易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据了解。福建四大红茶中,目前仅有坦洋工夫在2010年5月开始实施了国家标准,武夷山正山公司已牵头发起。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正山小种及金骏眉的地方标准,目前已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

此外。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力量。近几年,南平市对红茶的宣传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桐木村正山小种红茶协会,对红茶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宣传和导向支持。福安市也加大了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推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同时突出茶叶品牌的打造和宣传工作,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这股红色风暴在众多权威机构的扶持与推动下,正

逐渐由盲目走向理性,由乱象走向规范。在此期间,呈现出了众多精彩的营销案例,涌现出了不少茶品牌新秀,它们既带动了企业的飞越,还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经典教材……另一方面,红茶热还带动了红茶阵营的迅速扩容,在传统红茶的基础上,水仙红茶、观音红茶、佛手红茶等新型红茶也粉墨登场。

在一片“涨声”中,我们对金骏眉热、对红茶热。应有理性的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和落点,都应该是――专注品质做好茶,唯有如此,福建红茶才能一直“红”下去。

游资炒作岩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股市动荡、楼市调控,许多投资者失去方向,从疲软的楼市及股市撤退、从严打的农产品市场出逃……游资盯上了“液体黄金”――茶。2010年9月2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投资新贵调查(一)――大红袍沉浮录》,以厦门为缩影,让我们看到大红袍作为投资新贵。赚得大批的游资来炒作,成为福建茶界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

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5月至今,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500多家。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厦门茶店里的大红袍价格都在千元以上。但进店看茶、买茶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

“今年武夷山一些炒岩茶的人会被套得很惨。”在福州海西茶城某茶叶店中,店主余先生聊起当下的岩茶走势,摇了摇头。余老板是武夷山人,有自己的岩茶厂。他说,今年5、6月岩茶成了抢手货,很多人带着现金到武夷山收茶,茶农也一改往年的做法,不给茶商拖欠茶款,直接收现金。当时岩茶价格一路高涨。甚至出现翻倍上涨的行情。“问题的关键是。一些游资高价收购到手的茶叶现在还库存在手里,如果现在没有客户成批接手,零售又卖不出去,风险就加大了。”

“许多‘游资’手握重金,可对茶行业不一定了解。这样盲目投资扩张的风险代价非常大。”一业内人士说,一方面,高火烘焙过的浓香乌龙茶、武夷岩茶、红茶。虽然贮存相对容易,但对于不熟悉茶生意、茶市场的投资者来说,长时间囤积可能使茶叶的品级严重下降,从而影响其价值。“茶叶这东西,差一个品级,价格可能相差好几倍。”

此外,这类炒作行为对整个茶行业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比如前几年。云南普洱茶的茶青卖到10多元一斤。现在有的地方普洱茶青每斤0.36元,比草还便宜。”厦门茶叶协会的一位人士称,炒作等短期行为不但风险大,还会危害整个行业发展。

见证过云南普洱茶从高峰到低谷的全过程,我们或许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岩茶炒作缺乏基础,要炒作概念同样很难。每个山场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都不一样,且量都比较散,收购时价格都不是统一的,因此盲目地炒作风险极大,即使是小范围内炒作,也有可能高位套牢,茶叶霉在手中。那时,不仅游资客会尝到被套牢的苦果,整个行业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回归,历史名茶重塑辉煌

近几年,以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山大红袍为代表的闽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抢占国内茶叶市场,在其带领下,一时间,全国各地茶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催化作用,各产茶区政府和茶企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在如火如荼的茶市中分得一杯羹。在这白热化的茶叶战场上。我们看到7以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为代表的福建历史名茶,它们历经岁月浮沉,如今渐渐回归的身影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历史名茶的华丽转身

说起闽茶,大多数人能顺口说出的主要是铁观音、大红袍之类在市场上常见的品种,而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历史悠久并辉煌一时的历史名茶却鲜为人知。

福鼎白茶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主要出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市场获得青睐和成功,而国内的市场却一直没有打开;福州茉莉花茶以其工艺精湛、品质优良而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曾一度居全国之冠,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由于各种原因,辉煌不再,福州花茶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近几年,茶行业大热,茶成了市场的宠儿,这些历史名茶以其深厚的内涵与优良的品质迎来了回归,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名茶越来越频繁而高调地出现在全国大小茶店中,更一度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2007年,福鼎白茶在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上大放异彩,由此正式宣告福鼎白茶开始回归国内市场。2009年11月14日,福鼎白茶极品“太姥银针”正式入驻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参展,夺取了世博会联合国馆“世博十大名茶”最后一张入场券,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茶礼品,为“世博十大名茶”评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福州茉莉花茶的回归之路也同样精彩。2009年初,福州荣莉花茶进入全国政协礼堂;4月,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立。35家茉莉花茶生产、销售及科研单位共同签署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自律公约;9月,国家质检总局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1月,国家农业部批准对福州茉莉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2010年9月,福州茉莉花茶传承技艺大赛成功举办。同时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正进行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政府也借助其它平台努力地恢复发展茉莉花茶产业。2010年6月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根据《福州市城市发展整体规划》(2009~2020年),福州闽榕浦口茉莉花湿地公园对接项目签约,福州斥资1.5亿打造茉莉花主题公园。

这一系列的活动加速福鼎白茶和福州茉莉花茶的回归步伐,为这些历史名茶聚集了人气、打开了市场。2009年福鼎市茶园总面积20万亩,茶叶年产量1.66万吨,同比增长2.47%,全市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381家。有品牌商标企业76家,涉茶总产值达13亿元。福州茉莉花茶的主管部门则是集中力量培养出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以茉莉花茶博物馆、观光园等为主要内容的茶旅游、茶文化品牌。

期待更多的“回归”

福鼎白茶与福州茉莉花茶开始跨出回归的第一步。虽然是很成功的一步。但是回归之路漫漫也并非开阔平坦。“想要恢复福州茉莉花茶的辉煌,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企业的抱团协作和加大宣传力度。”福州市农业局的相关人士对笔者总结道。

第8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作者进行企业实践的公司行政部负责公司资产管理,行政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管理等。提供车辆服务、部门服务、综合办公服务、会议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要处理繁杂的多头绪事务。这就需要商务类中职毕业生具有处理众多事务的能力和相关文秘专业技能,要有较强的积极主动工作的精神,极强的沟通能力,具有亲和力,良好的心态与服务态度,有效的执行力和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1)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办公类专业知识的掌握;日常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Excel的熟练运用,对于各种公式、数据调用、筛选等功能的快速使用;得体的PPT制作能力与讲解展示;Word的熟练录入与排版;商务应用文的基本写作能力。(2)通用能力方面:掌握商务礼仪;对各类间接商务知识的涉猎和再学习能力;对于往来资金的严谨处理;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再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等。(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要有团队协作意识,工作主动性,责任心,细心,时间观念等。

2对于教改的反思

对于上述知识能力点的要求,企业实践后的教师对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有些属于学校已开设的但需要进一步增加课时量和加强强化训练的课程科目,如:办公接待,办公软件应用(尤其是Excel),会务接待与服务,文档管理,办公应用文写作,商务沟通,商务礼仪,对于传真机、打印机、碎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等。(2)有些需要我们在学生培养方案中新增或者补充一些选修课程,如:花卉绿植知识,茶艺知识,中西方文化习俗与禁忌,人文地理知识,对于投影仪、VCD\DVD等会务设备的操作,饮水机、空调等生活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3)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服务,参与企业运作,学校聘请更多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等,进行更合理的实训室建设和教学效果评价。

3多方互利局面的形成与良性循环

3.1有助于教师了解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也许我们自身不是最优秀的企业员工,但至少我们应该学会指导学生如何成为企业需要的员工和受欢迎的优秀员工。就像篮球教练员,他可以不是最优秀的球员,但他应该了解该项运动并调教出优秀的球员。通过参加实践锻炼,教师的教学将不再是纸上谈兵,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同时用实践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

3.2有助于学校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制定定位明确的学生培养方案

专业教师深入到不同类型企业同类专业进行实践锻炼,有助于熟悉企业工作流程、标准与评价方法,了解目前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中职生就业状况,掌握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在专业建设中及时反映当前企业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技艺,从而使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更贴近企业需求,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力与社会企业接轨。

3.3有助于学生学习企业真实工作案例,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9篇:茶艺服务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健康时代;六堡茶;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

中图分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015-06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new normal economy and the rapidly developing large health industry,Wuzhou government department,Liupao tea companies and reseach experts detailedly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upao tea economy,and proposed the viewpoint that Liupao tea economy has created an important growth pol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health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ational normal economy based on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dvantages,the cultural heritage exploration,key ele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Moreover,it emerged a variety of typical models for reference.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was optimiz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a billion yuan industry of Liupao tea in the big health opportunities.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side and construction of Liupao te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ere strengthened on the base of certification and standards. The tea industry was led to reshape the glorious history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market economy. Both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own and the combination culture and tourism were traced to the origin of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advantages and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Multi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liupao tea processing were showed in the la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mountainous area. Tea expo exchange platform was held and “Internet plus” was used to promote the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 of tea and so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It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at tea economy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cultural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town construction,which were both wealthy and strong town.in the study,it was a good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structure reform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mountainous area.

Key words:Big health industry;Liupao tea;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way;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l

六堡茶是广西具有1500a历史传统黑茶,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光照足、温差大、气候湿润、水质优良、无污染等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六堡茶“红、浓、陈、醇”品质特性及特殊保健养生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喜爱[1]。六堡茶是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六堡茶品牌价值为15.79亿元,居中国黑茶类第3位。

近年来,伴随着大健康产业市场和黑茶热消费的兴起和升温,梧州六堡茶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质量,同时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六堡茶的文化品位和品牌影响力,现已形成基地种植规模化、市场销售扩大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文化普及大众化的格局。六堡茶现已成为产业化扶贫重点产业,农业富民依托特色产业,以及梧州及广西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3]。

目前,受国家经济政策和新常态经济整体环境影响,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变化和挑战,茶叶行业总体泡沫化消费逐渐去除,呈现出缓中趋稳的态势,在新常态经济环境下,新一轮行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从投资、消费、出口都倒逼茶叶行业经济推行“供给侧改革”,加速茶业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在茶叶需求市场传统和新兴消费市场共存的之际,供给侧改革为六堡茶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也提供有利发展机遇[4]。通过调整茶叶结构和产能过剩,发挥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综合效应,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寻找、培育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六堡茶产品真正契合市场需求,做到产品结构合理和有效供给,与未来的消费需求吻合,做到无缝对接。

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茶叶企业转型成功就意味着抢占更大消费市场。伴随着大健康产业市场的兴起和升温,健康关注生命的全过程、生命全周期,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未来茶叶消费者更追求茶叶性价比,六堡茶产业迎来了又一次机遇,六堡茶作为广西的名优特产,要抓住这一品牌名片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挥出六堡茶的发源地、原产地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六堡茶文化,努力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品质的创新和服务质量升级,塑造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务实而又有竞争力的商业网络,加速推进六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应对经济新常态。梧州市政府、企业、研究院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加强产学研联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品牌文化引领,在种植规模、黑茶产量、市场占有率、综合产值等方面有所突破,实现茶叶产业振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出现多种发展可借鉴的模式和典型案例。

1 抢抓大健康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培育百亿六堡茶产业

以打造六堡茶百亿元茶产业为目标,通过重组集团化股份公司、设立产业基金,规划实施和制定标准等工作,六堡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内资源优化配置,相互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和成果共享,共同为培育百亿茶大健康产业更高、更远发展夯实基础[5]。

1.1 重组集团化股份公司,设立产业基金,夯实六堡茶产业基础 (1)广西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由梧州市农村投资发展公司、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天誉茶业有限公、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创新集团化经营模式。同时梧州市与深圳世纪贤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设立六堡茶产业基金,签署《关于六堡茶产业发展基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和君集团对接共同发展壮大基金。组建茶叶集团和设立产业基金为六堡茶产业提供坚强后盾。(2)成立六堡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梧州六堡茶研究院牵头梧州学院、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3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六堡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单位在六堡茶历史文化挖掘与打造、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原料加工、新产品研发、产业链构建以及营销等进行资源共享,科技攻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为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3)成立梧州市茶业商会。旨在打造一个茶叶企业共同学习、交流平台,抱团发展,宣传梧州茶行业的新形象,推动六堡茶品牌建设,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1.2 规划先行,标准制定,促进六堡茶产业规范发展 (1)梧州市把六堡茶产业列为全市十大农业优势产业来扶持发展,先后出台《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25》《梧州市〈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实施细则》《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六堡茶产业的“基地规模化、加工园区化、产品标准化、品牌国际化、文化普及化”建设,全力促进茶产业规范发展。(2)六堡茶首个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于2017年1月正式实施,也是广西茶叶的第一个国家标准。此外,梧州还制定和实施《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广西地方标准,有力地加强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6]。

2 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致力六堡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梧州茶厂创建于1953年,有“中国六堡茶工业的摇篮”之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技术积累的侨销名茶厂家,拥有4000m2陈化茶窖和“中国六堡茶第一仓”的美誉600m2木板干仓,见证了梧州茶厂悠久历史地位和x予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中国最大的六堡茶加工企业。“三鹤”牌六堡茶是国家出口换汇的重要物资,著名的侨销茶,荣获多项国际金奖,被国家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为传承、丰富和发扬六堡茶品质特色和文化起到示范、创新的作用,成为集制茶、品茶、历史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龙头企业。

2.1 不断丰富六堡茶产业文化内涵,用追求卓越的文化质量提升产品质量 (1)总结吸收传统六堡茶制法精髓,坚持原生态原产地自然与人文共同成就六堡茶,传承和发扬“毛茶分筛拼配初蒸h堆开堆摊凉复蒸装篓凉置陈化”的加工工艺,保持六堡茶“红、浓、陈、醇”的品质特色,开启六堡茶的独特生产工艺。传统的大箩六堡茶制作工艺复原:称茶-蒸茶-双人舞踩笠-打笠,创新实际生产传统蒸压工艺“双人舞踩笠”表演,让六堡茶爱好者体会到古法六堡茶制茶工艺情境,感受六堡茶独特的魅力[7]。(2)“中国六堡茶第一仓”陈化茶窖、老木板房干仓等天然恒温茶窖的陈化环境,配套建成地标性的风格典雅、文化氛堡茶陈列景观建筑成为展示六堡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充分彰显企业的制茶实力和品牌形象、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有利于茶文化交流和产品销售。

2.2 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科技开发,致力于认证和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1)以企业为主体,探索和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梧州茶厂重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促进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体系,使企业成为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提高六堡茶供给侧质量品质和效率,使六堡茶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消费需求是供给侧改革无缝对接的重要基础。

与广西大学、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承担的《六堡茶微生物群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首次分析优势微生物与六堡茶品质形成的关系,探讨微生物的食品安全性、功能性以及槟榔香品质评价的研究。和梧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承担“六堡茶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成功探索六堡茶金花关键控制技术、“旋转式蒸茶机”,对六堡茶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自动控制,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8],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实现六堡茶一级品率90%以上,有力推动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并形成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研发团队。《六堡茶发酵金花形成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梧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重视生产经营,致力于认证和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创造卓越品质的“三鹤”六堡茶。标准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茶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质量管理提升的重要保证,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以及体系运行的工作系统,沿着标准的规范轨道加强质量管理是持续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9-10],是提高企业诚信度和顾客满意度的有效保障,是梧州茶厂建设一流六堡茶龙头企业的战略性选择。企业参与多项六堡茶国家、地方标准的制定,引领六堡茶产业向标准化迈进。先后参与制定《六堡茶》出口标准、《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和《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广西地方标准[11],通过了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用最规范的程序、最卫生的手段全面加强六堡茶安全质量管理,使生产经营有序、高效和持续发展,将六堡茶传统工艺与现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结合,让原料购进、生产加工、产品销售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记录详细、有据可查,对梧州茶厂实现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

2.3 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 始终坚持“精心制茶,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创建“创建工人先锋号,争当工人先锋号标兵”活动为载体,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强员工事业心和责任心,重视生产现场管理,准确把握六堡茶翻堆周期及水量添加,严格执行筑堆、开堆、解块等生产工序,清楚蒸压工艺中脱模、清洁模具技术,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次品率从3%下降到0.1%以下,每批发酵六堡茶均达到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的品质要求,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包装,增强产品的美观度和文化品位,多方诠释“三鹤”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

3 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带头重塑六堡茶历史的辉煌

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作为六堡茶龙头企业代表,边销茶指定生产企业。充分挖掘六堡茶的发展潜力,面对经济新常态,瞄准日益增长的健康产业需求,向健康、养生产业发力,根据企业自身发展实际,以实事求是,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不断寻求协同合作创新,以质量求生存的立世之道,为企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和赢得了信誉,使茂圣、中茶茶业的品牌保持较高的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3.1 坚持“传承百年精髓,重塑六堡茶历史辉煌”的理念 为了重塑昔日辉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引进中国茶叶有限公司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凭借“中茶”品牌优势及其辐射全国和全世界的销售网络,必将对重塑六堡茶产业辉煌增加信心。茂圣茶业公司源头整合六堡茶资源,从当地茶农收购近10t六堡老茶。同时进一步加速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标准化茶园面积,建设有机茶园示范基地,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12],茂圣有机生态茶园――八集山庄于2016年获得全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

3.2 寻求协同合作创新,以质量求生存转型发展 茂圣茶业公司主动与市内自动化研究所合作,自主研发传承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结合的离地发酵六堡茶生产线,实现渥堆工艺的科学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操作,工艺的改良保证质量和卫生,缩短传统渥堆发酵时间,生产效率提高3倍。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衰老医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揭密六堡茶的保健养生功效。研究确定与品质密切相关的主要物质,提出主要质量指标和鉴别指标,证明六堡茶的安全性。科学揭示六堡茶具有明显的减肥、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保健养生功效。这为科学阐明六堡茶具有独特原料、生态环境、工艺的地理标志产品提供理论基础,对六堡茶品质的提高和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功征服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世博会。公司已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技术,13项外观设计专利。

4 溯源六堡茶原生B产地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实现产镇结合、文旅结合发展

苍梧县充分利用好六堡茶发源地、原产地的优势,在产业政策环境和市场发展的环境下,注重六堡茶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推广,以文化推广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理念逐渐在六堡茶企业中植根,将六堡茶的历史典故、人文特色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宣传上,有效地提升六堡茶内涵,巩固和培养六堡茶的终端消费群体品位,促进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六堡茶产业健康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拥有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公司12家,出口外销量都在400t以上,产品在东南亚、日本以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广受欢迎。

4.1 夯实基础,保护原产地、原生态、原品种优势特色 广西苍梧县六堡黑石顶农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苍梧县六堡镇塘坪村黑石顶,公司拥有的黑石顶茶园是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贡品茶的发源地,是苍梧唯一保存清朝时期的青石堆砌成梯田式老茶园,目前茶园里老茶树比比皆是,最大的树冠直径有3m多。黑石顶为黑石矿化而成,崇山峻岭云雾独多,且昼夜温差大,溪涧水长流,保证所生产的六堡茗茶如金般品质[13-14]。

黑石顶茶园现种植有有机认证茶园133hm2,按照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采用太阳能诱虫灯、黄蓝板等物理方法来诱杀茶叶害虫,林茶间作保持生物多样性,控制有害生物生态平衡,茶叶经检测达到有机质量认证标准。公司所精制加工生产的原生态、野生原种六堡茶花茶,外形色泽亮,香气浓,具有独特的茶香、花香、蜜香等滋味,广受市场欢迎。

4.2 挖掘六堡茶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六堡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摄影、诗联、著作等文学艺术形式挖掘、记录六堡茶产地的地域风情、人文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围绕六堡黑石顶生态茶园、六堡镇自然风光风情以及六堡茶文化进行创作,收集整理六堡茶资料,组织全国各地诗词名家到六堡茶生产基地采风,拍摄主题宣传片,创作反映六堡茶文化的作品,打造“印象六堡茶园”系列民族歌舞剧,丰富六堡茶的文化内涵,以文化推动六堡茶产业的持续发展,为六堡茶文化旅游注入更为深远的文化底蕴。2012年举办的“六顶杯”六堡茶诗联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地区)和美国等近400位作者1078首(篇)以六堡茶为主题的诗词、对联作品。连续举办的五届六堡茶摄影大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六堡茶》《六堡茶大观》得到业界和社会人士的好评,六堡茶的文化效应正在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群众认知和认可六堡茶。

4.3 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生态名镇,实现产镇一体化 苍梧县六堡镇以加快特色生态农业名镇建设为契机,将城镇环境建设、六堡茶种植、加工、营销与历史特色文化等要素结合起来,游客参观六堡古圩镇、古码头、茶排古道、黑石村、黑石崖、黑石顶老茶园、诗词文化长廊和传统六堡茶制作工艺展示,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六堡茶文化的历史感。(1)在六堡镇镇区入建设口牌坊和六堡茶文化广场,形成牌坊、廊亭、茶艺古朴典雅的展示区和景观群。镇内对道路景观进行打造和茶船古道修茸,兼具古镇历史特色、茶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特色,防汛能力、景观欣赏、茶文化浓郁都得到同步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全国最大的六堡茶文化特色一条街,集六堡茶旅游商品销售、茶旅文化演艺、茶产品体验于一体的营销产品中心街区。(2)以六堡镇六堡河两岸的茶叶种植基地为中心区,规划建设茶文化旅游区,融茶园独特风格建筑、现场茶叶摘采、加工展示、茶艺表演、茶文化体验、乡村休闲、餐饮功能于一体,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运动保健等大健康产业,拉长茶产业链条,打造茶叶特色人文旅游乐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共享六堡茶品牌价值,实现茶产业、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互动融合发展。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梧州芊河茶业有限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茶叶种植基地,有力地支撑苍梧六堡茶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创建。

5 遵循山地经济发展规律,多元展示六堡茶文化内涵

梧州山区丘陵多,生物资源丰富,多有灾甘达74.8%,为六堡茶种植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这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价值优势以及特色优势,使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六堡茶作为产业化扶贫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些地区山高路远,家家户户世代种植六堡茶,茶叶已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偏远市区,交通也不便利,成本偏高,以及多数茶农自身制茶工艺、设备和场地限制因素,农家六堡茶销路不畅,甚至囤积在家里,严重影响了茶农的收入。

5.1 发挥传承六堡茶传统制茶技艺优势带动茶农闯市场 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在产品价格上没有话语权,本身资本、技术等有限,加工量小、开发程度低,而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标准和统一收购销售,利用六堡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发挥六堡茶古法工艺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人文理念优势,集结会员共同闯市场,使茶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六堡茶文化品味。如像六堡茶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谭爱云成立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韦洁群,成立“石濡菲创新工作室”,带动茶农共同闯市场,发家致富。

5.2 坚守传承古法制茶,创新六堡茶文化内涵 古法六堡茶民间基础深厚,它扎根于民间,原料上采用六堡茶群体种,使用传统六堡茶工艺制作,可谓“根正苗红”的六堡茶。早在清朝时期,主要以收购茶农的毛茶销往东南亚,大筐茶、小箩茶销量可谓相当可观。目前,农家茶仍占据一部分市场,传统的小茶坊、茶农和茶商喜欢买农家茶回去自己收藏、发酵。古法制作六堡茶工艺简洁明了,即为鲜叶-杀青-揉捻-解块-堆闷(发酵)-干燥-汽蒸渥堆发酵-蒸压入箩-晾置陈化。“罨”、“蒸”、“h”是古法六堡茶独特工艺,罨堆与反复热复揉、蒸和h的结合,经过多次的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微生物菌群生成丰富,茶多酚中儿茶素、黄酮、黄酮苷类等转化较好,茶气足,茶叶后期转化空间大、层次感好,滋味醇厚,回甘强烈,可以感受到六堡茶的越陈越佳品质[15]。

苍梧县金福茶业有限公司凭着对六堡茶的钟爱和敏锐商机,把地地道道的六堡茶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拥有相当的客户群体和营销渠道,茶叶生意已遍布大江南北,在马来西亚、韩国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公司还以六堡茶为原料,配以或荤或素的食材,做成六堡茶菜肴,天然的茶香、茶色,更具有去油腻、除腥味、爽口感、增色泽等功用,茶与食材同食相得益彰,助推饮食业、旅游业的发展。无论六堡茶还是六堡茶宴,都是通过让游客和客商亲自体验六堡茶的制作过程,品尝六堡茶菜肴等方式,展示六堡茶历史文化,繁荣茶乡经济。

5.3 村企结对合作共建茶厂,共同繁荣山区茶叶经济 长期以来,一些较大茶业公司很少能够满足从茶叶采摘、发酵到陈化的生产需求,同时向茶农收毛茶进行再精制陈化的传统。为了解决茶农六堡茶生产、销售问题,苍梧县积极整合资源,开展村企结对合作共建,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促共赢”的发展新模式。引进梧州茶厂、天誉茶叶有限公司、芊河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等六堡茶企业,在村里建设“六堡茶初制加工厂”,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保证六堡茶原料基地的稳定性和地域性,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优势,以工带农、以企兴村,发展规范化有机茶园基地,进一步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六堡镇主产区茶园种植面积已达到2000hm2,年产六堡茶400t。

6 搭建茶业博览会交流平台,“互联网+”助推茶叶电商经营与社会服务

一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举办茶文化节,搭建茶叶产学研博览会和交易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展会和媒体扩大品牌宣传,弘扬茶文化,拓宽推广渠道,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提升六堡茶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举措。自2008年以来,梧州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茶文化节,2014年更是升级成为全国性茶叶博览会之一,茶文化节和茶叶博览会有力地推动了梧州茶叶产业的更大发展。同时,梧州六堡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行的国际茶博会上多次获得金奖,得到业界肯定,引起广泛关注。二是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潮流以及网络购物的普及,茶叶企业开始探索电子商务运营渠道模式。以天猫、京东、苏宁平台以及商城平台对接为基础,将宣传、电商建设合并在一起,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前期推广费用和交易成本,借助政府的强大支持和自身体系的巨大聚合力,让用户的需求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合作联社)的产品之间做到高效对接,通过及时沟通茶叶产销信息,线上鼠标“触网”交易,线下通过物流网络茶叶便翻山越岭地抵达顾客手中,在减少茶叶流通环节,公平交易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明显优势,解决茶叶“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提高茶企、茶农信息获取能力、致富增收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带动周边物流业、金融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如梧州茶厂的天猫旗舰店――三鹤旗舰店上线,茂圣公司等也推出网上销售业务。三是积极推进茶叶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信息化。以市农业局、六堡茶研究院和茶企建立茶业联盟、专家团队,利用网站、微博、微信为服务平台,针对茶业产、经、销不同环节,为茶企、茶农提供茶叶市场动态、生产经营分析、技术咨询等服务,网络信息操作快捷简便,内容丰富,时间灵活,利用微博、微信的互动优势,激发受众的关注度和兴趣,免费为茶叶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信息,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长期稳定的服务合作体系,有效提升了茶业行政管理效率以及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7 结论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体环境下,面对大健康产业市场兴起和“互联网+”发展态势,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榫济新常态下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出现重组集团化股份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致力于六堡茶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根植于原生态产地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产镇结合、文旅结合,以及“互联网+”助推茶叶电商经营与信息化社会服务等多种发展模式,实现山区茶叶经济、文化内涵与特色生态城镇建设有机融合,既富民又强市,取得显著的成效,对山区茶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韦静峰,文兆明.广西六堡茶,广西农学报[J].2008,23(3):45-47.

[2]龙志荣,邱卫华,邱瑞瑾.古韵六堡茶适逢产业春天[J].广东茶业,2012(3):11-13.

[3]龙志荣,马士成,邱瑞瑾,等.六堡茶成为广西茶叶黑马的剖析[J].福建茶叶,2014,36(1):45-47.

[4]龙志荣,马士成,梅宇,等.六堡茶产业市场形势分析报告[J].广东茶业,2013(3):23-27.

[5]马士成.六堡茶大观[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6]马士成,周耀昌,龙志荣,等.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茶叶,2014,(9):6-7.

[7]姚静健.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其演变[J].茶叶,2013,39(1):43-44.

[8]温志杰,石荣强,何勇强,等.六堡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09-1011.

[9]张梅,屈广滨.六堡茶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J].企业发展,2013(2):51-52.

[10]吴平,林健美.自愿性产品认证对茶叶质量保证作用的研究――以六堡茶为例[J].广东茶业,2014(1):22-28.

[11]何志强.弘扬六堡茶文化,做强六堡茶产业[J].中国茶叶,2007,(4):32-33.

[12]覃秀菊,邱勇娟,陈佳.促进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4):5-6.

[13]卢一叶.苍梧县六堡茶种植区土宜性调查与改良培肥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