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期货交易稳定盈利的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股指期货推出了,近期也炒得沸沸扬扬,但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它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深不可测的生地。
导语: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在入市前一定要设置入市原则,还要制定好交易计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用股票的操作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而是要用期货的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交易。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金鹏期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喻猛国先生。喻先生对投资理财、企业套期保值,上市公司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市值管理等有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多家上市公司讲授期货知识与设计套期保值管理风险制度与方案。在股指期货推出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卓越理财》: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A股有什么影响?
喻猛国:大多数人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有了做空的机制,会导致股价的大跌,但是,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出股指期货后股票的运行趋势表明,美国1982年4月推出的标准普尔指数期货、1986年5月香港推出的恒生指数期货、1988年7月法国推出的CAC40指数期货、1988年9月日本大阪推出的日经225指数期货、1988年9月英国推出的FTSE100指数期货、1990年11月德国推出的DAX30指数期货推出后都是上涨的,台湾和韩国的下跌跟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环境有关,股价的运行跟股指期货是否推出以及何时推出没有关系。正所谓“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A股走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宏观经济走势,如果宏观经济向好,那么即使股指期货推出,A股还是会呈现上涨趋势。
《卓越理财》: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喻猛国:首先,能减缓股市的大幅波动。期货则可以反映出市场的长期价格。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将反映在期货价格上,从而使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得更加理性和健全。股指期货对于A股市场的价格将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市场中经常性的波动增加,但是剧烈的波动减少。
其次,能使市场结构更加均衡。在没有股指期货的时代,市场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往前拱,换筹时容易大起大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股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减少现货进出波幅,因此,市场将更加理性,结构更加均衡。
再次,能改变原来单一的盈利模式。套期保值者将股指期货市场作为与其对应股票现货的转移风险及风险管理场所,投机者将股指期货市场作为承担风险、享受风险收益的场所,有人做多有人做空,期货现货市场的对冲,降低了股市的系统性风险,也将使得在现货市场坐庄炒作单一盈利模式发生改变。
《卓越理财》:投资者风险教育在股指期货的发展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喻猛国:前期持续的风险提示,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产品特征和风险程度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对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态度比较冷静和谨慎,因此不会盲目开户。大部分投资者已经对是否参与这个市场、何时参与这个市场心中有数,“先学习,后行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设置的高门槛,使得目前开户的投资者都是具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数年的人,有的甚至对股票市场也有深入的研究,他们清楚地了解股指期货的特性,这些成熟投资者的参与,确保了股指期货上市的平稳运行,不会出现大的风险。
《卓越理财》: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无法直接参与股指期货,如何间接利用股指期货达到套保控制风险的目的?
喻猛国: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中小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的这一功能提前买进或者是卖出个股,达到间接控制风险的目的。股指期货指的是未来的货,也就是未来股指的价格,即高低,与期货对应的是现货,股指期货的现货就是股票,我国直接对应的是沪深300指数构成的成分股。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往往领先现货上涨或下跌。所以股指期货时代中小投资者投资股票时,不仅要了解个股上市公司业绩、现货大盘走势,还要更多关注股指期货的走势,如果股指期货目前呈下跌趋势,那么投资者可以提前卖出手中的股票,便可以规避将来股票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
《卓越理财》:作为中小投资者,如果要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应注意哪些?您有什么样的操作建议?
喻猛国:由于股指期货本质上是期货而不是股票,因此其交易方式与股票完全不同,比如期货交易独特的保证金制度和杠杆效应,使资金管理(或仓位管理)在风险的控制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有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对于这一部分投资者,“炒股思维”是最致命的。很多股民被套后不懂得止损,这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也是大忌。股指期货与股市不同,前者持仓有时间限制,不管你持仓是盈利还是亏损,到期就必须结算。而股票只要你愿意,可以终身持有。
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在入市前一定要设置入市原则,如减少频繁交易、永远不超过半仓、趋势有利顺势加仓、金字塔式逐级递减加仓、决不轻易补仓、决不轻易持仓过夜。此外,还要制定好交易计划,如设置介入点、止损点、止赢点、持仓的资金比例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不能用股票的操作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而是要用期货的手法来操作股指期货。
插排:参与股指期货的散户,有很大一部分是股民。对于这一部分投资者,“炒股思维”是最致命的。
Tips:
股指期货交易误区
1、交易时间与股票市场一致
目前沪深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9:30―11:30,13:00―15:00(节假日除外),股指期货的交易时间为9:15―11:30,13:00―15:15(最后交易日除外)。
2、满仓操作能挣大钱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采用保证金交易,具有放大效应,有些投资者误认为满仓操作可以赚大钱,于是能开多少仓就开多少仓。一旦行情反向变动,亏损同样会被放大,存在爆仓出局的风险。
3、捂着总有一天能解套
在股指期货市场,如果市场行情与投资者持仓反方向运行,造成投资者持仓亏损,投资者不能奢望像买卖股票一样“捂着”等待“解套”。
4、习惯买多不会卖空
对于投机者而言,只要有价格波动,做多做空都是机会,而对于保值者而言,股指期货最大的价值正是在于熊市的保值功能,如果无法使自己的思路接受做空,必然错过许多交易机会。
面对由建行善融商城搅动的一池春水,众多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对电商业务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作为一项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新兴业务领域,如何在电商业务中以合适的商业模式获得盈利,是银行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根据眼下网络电商领域的情况以及国内商业银行本身优势领域的分析,小额在线批发交易的B2B模式以及贸易等信息服务平台模式,或可成为银行做电商最有希望的盈利突破口。
首先,对于小额在线批发交易的B2B模式,在修正盈利点后完全可作为各家银行的零售业务大力推进。首先,各家银行都有一定存量的优质中小、小微客户;其次,商业银行的在线支付系统式远远强于一般B2B公司。在盈利模式上,银行可以在网站的年费或佣金上采取大幅度的让利,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中小、小微商家,也避免和阿里巴巴等老牌电商网站正面冲突。作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应把赢利点放在金融服务上。在这个交易流转过程中,可以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支付结算、投融资服务、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等常规业务和中间业务,并且可以建立中小、小微信贷工程系统,通过批量化、规模化处理,来增加银行利润,稳定客户数量。
相比之下,贸易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对于银行则具有更大的战略收益。对于这种贸易等服务信息网站的搭建,银行应该不侧重于如何收取佣金,应该把目标放在如何建立世界级别的单一行业期货市场。银行拥有很多企业客户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对海外市场一无所知。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可以在B2B平台上开辟针对海外市场的专项。一方面,可以增加银行的国际业务的权重,对于银行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提供了真实贸易背景,也为进军国际市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银行不仅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也和世界级的期货交易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我国稀土行业控制着世界上一定比例的高品位的资源,拥有一定资源定价的话语权,完全可以和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达成协议,联手做多做空市场。
在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之外,对于银行电商平台的建立,银行亦有多重选项:可以在金控集团下直接设立成为银行的附属公司,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投资平台成立一支风险或者产业基金,这支基金以股权或者债权形式对B2B平台注入资本,这不仅建立了由银行“实际”主导的直投平台,而且让银行的资金风险分散到了其他LP。
一、cta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
根据美国《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法》的规定,cta是通过给他人提供商品期货期权相关产品买卖建议和研究报告,亦或是直接客户进行交易从而获取报酬的一种组织。这里的cta并不特指机构,它还可以是个人。法案规定,所有期望注册成为cta的组织都必须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提出申请,提供cftc认为与申请人有关的必要资料和事实,在cftc登记注册,并同时在全国期货业协会(nfa)登记注册,成为nfa的会员。此外,所有cta都必须定期向cftc报告账户交易情况,披露相关信息,接受cffc的监管。
期货投资基金,或者说管理期货(managedfutures)基金,也称作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tradingadvisors,cta)基金,它是指由专业的资金管理人运用客户委托的资金自主决定投资于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以获取收益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和分红的一种基金组织形式。cta基金与对冲基金fhedgefund)等同属于非主流投资工具(ahernativeinvestment),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慈善基金等对非主流投资工具表现出浓厚的投资兴趣,cta的规模也随之急剧膨胀,cta基金在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也日渐显现。
全球期货cta起源于1949年,美国海登斯通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理查德·道前(richarddonchian)建立了第一个公开发售的期货基金fmanagedcorn-modifyfundfuturesinc.)。此后,于1965年,唐(dunn)和哈哥特(hargitt)作为商品交易顾问cta建立了第一个著名的管理期货账户,1967年两人第一次把计算机交易系统试用于期货交易。到了1969年,人们开始将商业化的交易系统大量应用于美国期货市场的投机交易中。当时期货投资基金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投资者主要是小额资金客户。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业迎来了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始了金融期货交易。从此,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期货市场开始转向以金融期货交易为主,为货币和资本市场提供避险工具。这个变化扩大了期货市场的规模和参与群体。美国政府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期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亏损比例高达90%,这使得他们非常疑惑。经具体研究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金融期货推出初期,参与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传统的股票与债券投资者,由于这类人还没有真正弄清证券与期货的差别,因而造成了这类客户大面积的亏损。期货实行保证金交易,并且不限制卖空机制,具有高杠杆性以及交易策略的多样化等特点。许多股票投资者根据固有的思维方式长期持有一个期货合约,结果导致爆仓。因此,股票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而这种专业性又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因此期货cta这种专业的商品交易顾问逐渐盛行。
1971年管理期货行业协会(managedfuturesassociation)建立,标志着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形成;1975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成立,对商品交易顾问(cta)和商品基金经理(cp01的行为进行监管。
进入20世纪80年代,期货投资基金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期货交易的品种扩展到债券、货币、指数等各个领域,同时全球新兴的金融市场不断涌现。随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和投资技术的不断变化,期货投资基金在资产的风险管理与运作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很多机构投资者诸如养老金、信托基金、银行等都开始大量采用期货投资基金作为他们投资组合中的重要部分以达到优化组合分散风险的目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期货投资基金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投资领域之一。
二、期货cta的分类及法律规范
传统意义上,cta基金的投资品种仅局限于商品期货。但由于近30年来全球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cta基金已逐渐将其投资领域扩展到了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货、天气期货以及电力期货等几乎所有期货品种。根据市场参与面和交易方法的不同,cta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程序化交易模式。程序化交易类cta是期货cta基金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有超过60%的期货cta是采取程序化交易的方式进行交易。此类cta按照一个通常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系统信号来做出交易决策,这种交易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的随意性。如果系统长期运作正常,会产生比较稳定的收益。
2.多元化投资模式。多元化cta基金投资的期货合约有时候可达百种之多,涉及的品种也非常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进行投资的cta仅次于程序化交易模式,有超过700亿美元的资金是采用这类模式。
3.各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包括金融与金属期货、农产品期货和货币期货这四个专项类别。专项期货品种投资模式的特点是该cta主要投资于某一大类的期货品种,如农产品期货cta主要投资目标是农产品期货品种,并且主要是利用某种套利技巧进行投资。
4.自由式投资模式,又称随意型投资模式。这类cta的投资策略一般建立在基本分析或者关键经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由于他们经常使用个人经验来做出并执行交易决策所以,他们一般只专注于某个他们熟悉的特殊或相关的市场领域。从长期来看,自由式投资产生的风险和收益不够稳定。当然,这类模式现在也是整个期货投资基金行业的组成部分,有超过140亿美元的资金是使用这类模式进行期货期权交易。
从法律上讲,由于期货投资基金中cta的行为可能涉及公众利益,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强化主管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美国将传统信托立法的谨慎义务(dutyofcare)和忠实义务(dutyofloyalty)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结合,升华为要求更高的职业诚信义务,要求cta“尽最大的善意或诚意,仅为受托人的利益行事”因此,cta的监管措施更为严厉。
首先是强制性地信息披露义务。依照美国的相关法案规定,每一位注册的cta都必须将其自身所有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的
转贴于
相关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以使投资者对其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对信息的具体要求进行详细地描述。
其次是严厉禁止cta的欺诈行为和重大错误陈述。《1940年投资顾问法》、《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和《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中都对此做出明确和细致的规定。
最后是对cta违法行为进行十分严厉地惩罚。美国对违反相关规定的cta将给予非常严厉的处罚,以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如果cta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将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与美国相比,我国期货cta还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cta)试行办法》,规定中国cta业务基本流程及从业人员行为规范。2011年6月开始,中国期货业协会首度组织期货从业人员参加期货投资分析(cta)资格考试,并规定期货公司申请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具备一下条件:“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净资本不低于8000万元”的基本条件;公司最近6个月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要持续符合监管要求;申请期货投资咨询(cta)业务期货公司至少要有1名具有3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高管人员以及5名具有2年以上期货从业经历和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从业资格的从业人员。随着中国期货cta业务的正式推广,预计相关法律制度也将逐步完善。
三、期货cta将是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了多年发展壮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品种少、规模小、散户占主导依然是困扰中国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问题。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较小,散户占主导的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企业以及各类机构整体参与的程度偏低。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力度已有较大提高,但我国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仍低于10%。散户占主导往往就会形成追涨杀跌的风气,盈利能力较低,同时会加剧期货市场的波动,难以发挥财富效应。
期货投资基金最为一种专家理财的方式,由期货专家对投资者的期货账户进行跟踪式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根据投资者的需要设计各类投资方案,使投资者在承担最小风险的前提下获取最大收益。期货管理账户的存在和发展有两方面作用:首先,期货投资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投资活动,比之证券交易更需要专家理财,更需要基金;其次,随着国内期货品种的日渐成熟,在某个品种分析与操盘方面业绩突出的市场人士将日益受到市场关注,这些分析人士和操盘手就是期货基金经理的雏形。
作为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者,期货cta是国际期货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因此cta制度的引进和创新也将同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的目标相契合。cta业务将从期货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起步,由期货公司设立资产管理部或控股投资公司扮演cta的角色。也是培育专业期货机构投资者的有效路径。这当中期货cta与控股期货公司必须做到在资金管理、部门设置、管理人员雇佣等方面的完全隔离,期货投资交易顾问公司(cta)建立独立的风控部门与风控体系,对单个账户以及总体的经营风险采取监测、识别、预警、风险处置等措施,cta公司使用的是投资者的资金,必须从制度上杜绝期货公司用自有资金做期货。另一方面,当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制度性障碍正在被逐渐破除,加快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步伐,加强国内机构投资者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引入cta业务,并以此为突破口创新期货公司业务模式,发展期货cta业务,打造期货产业集群是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方向。因为cta制度可以让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手段做专业化的事情。
屡次操控非法交易所的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负责人郭远峰最终卷款1.7亿元出走美国,得以“全身而退”。郭远峰的从容出走使这个在网络上被称为“史上最牛商品交易所”暴露到世人面前。
7月的一个周末,当记者前往华夏交易所位于北环中心的办公室时,仍然看到很多闻讯前来的商,有人甚至还到首都机场对郭远峰进行了堵截,“结果还是让他跑了。从登记记录上查到他已经到了美国。”记者从一位称“郭跑跑比范跑跑更害人”的商口中了解到,郭远峰具有非凡的交易能力,华夏交易所在业内口碑也不错,号称现货交易第一大所,很多人把它与上海、大连、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相提并论。
这位商的感慨说出了20万人心里的痛。据悉,目前因为涉嫌变相期货诈骗,华夏交易所已经被公安机关查封,但蒙受损失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中,预计超过20万人蒙受损失。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华交所”进行的现货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期货交易。
这个号称“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交易所通过虚假注册,打现货仓单交易的政策球,以重利返佣引诱经纪商在全国铺点,与客户对赌交易,但结果一败涂地。根据相关法规,我国只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四家期货交易所,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期货交易及其相关活动。北京金鹏期货副总经理喻猛国说,在国内现有的制度下,主体没有期货运营资格的进行此类经营,涉嫌“金融诈骗”,这种“变相期货交易”是钻漏洞,打“球”。
华交所案凸显监管缺位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华交所案的出现并非偶然。轰动一时的联泰黄金诈骗案、嘉兴茧丝绸事件等已经为同类市场敲醒了警钟。喻猛国告诉记者,层出不穷的变相期货案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期货交易品种太少,二是现货仓单交易从立法到监管都亟待规范。
记者从其商处了解到,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始于1997年,负责人就是郭远峰。2001年,该交易所注册资金有6000万元,组织形式为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据了解华夏交易所的业务模式为:客户将资金打给华夏交易所郭远峰所指定的工商银行账户内,银行则根据与交易所的协议向交易所划拨资金,如果客户操作实现盈利,交易所再将资金转入工商银行账户。
而当记者问及华交所的仓库所在地时,大部分人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从不知道仓库在哪里”。有一位姓廖的先生告诉记者,因为郭远峰是河南人,其多次言语间提及与郑交所上下都很熟,因此他一直以为仓库在河南,而大部分人做这个主要是为了投机,大家都不关心是否有交割,交割仓库在哪里。由此可见,华交所几乎没有交割量存在,只是单纯地在玩“买空卖空”游戏。
几个受害者无不表示,正是受到华夏低额保证金和重金返佣的诱惑,才使他们倾囊一搏的。据悉,基于华夏现货商品交易所的平台,只需支付10%―20%的资金就可购买大量货品,然后再通过系统卖出赚取差价。喻猛国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现行的期货管理条例来看,低于20%的保证金明显属于变相期货交易行为。
喻猛国特别提到,依据现有规定来看,现货仓单不能带有期货的色彩,更不能作为一种融资的工具。他提到,现货仓单交易是以仓单为交易标的,区分合法公司与非法公司一个简单的标准是看交割仓库与仓单的管理是否规范。鉴于远期市场的性质和作用,必须严格禁止远期现货市场进行买空卖空,所有的卖方必须都要有货物,所有的交易必须最终全部交割,禁止反向平仓操作。交易一方确实无法最终履约的,也必须按照正常贸易的违约处理。同时,银行只负责对账而不负责资金托管的状况也必须改变,从法律上责成银行建立第三方监控系统。总之,远期现货市场不能再是监管的真空地带,必须有政府进行强力监管,才能尽可能不出问题。
当然,严厉的监管也不意味着要扼杀远期现货市场的活力。客观地说,一直背负“变相期货”恶名的远期现货市场,因其在不少专业性市场领域弥补了更公开、透明的商品期货市场的空缺,自有其生存、成长的空间。由于远期现货市场一般是由民营资本控制的,这其实也关系到一个如何对待民营资本的问题。
期货专家胡俞越曾多次撰文表示要加大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他指出,目前这种现货仓单交易属于监管的中间地带,不属于证监会管辖,只有工商部门管理。胡俞越提到,对于一些正规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而言,法律及监管层面的真空使他们的良性发展遇到瓶颈,同时也为一些具有欺诈行为的公司提供了便利。目前这类市场在国内不仅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和管理,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对这类市场只有一个由国家标准委于2003年修订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的国家标准,仅从技术角度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进行规范,没有针对这类市场的特性,及时从市场监管角度制定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市场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无法可依。
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市场又确实存在庞大和迫切的市场需求,加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同类市场发展过快、模式复制现象明显。盲目复制导致有些市场为吸引客户而降低保证金比例,同时存在市场规则制度不健全和内部管理薄弱的隐患,大大加剧了这类市场的风险。
而目前监管部门以“变相期货”为由,要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整改:1)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2)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20%的;3)规章制度、交易规则等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存在风险隐患的。由于华夏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一直没有完成整改,商务部以及北京市工商局等部门从2007年10月起就开始对其关注。2008年1月起,华夏商品现货交易所以各种无端的理由无限期拖延出金,客户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反应,但是一直没有回复。
记者在喻猛国那里得到的说法是:华交所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采用了公司制而非期货交易所惯用的会员制,公司制的形式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第二个是它的资金全部都在郭所控制的公司账户上,银行只负责对账而不负责资金托管,也没有保证金的第三方监控系统。
现货交易不能一 “取”了之
喻猛国告诉记者,任何一种期货品种的推出都需要周密充分的准备,但是企业的套期保值需求却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在正式期货品种推出之前,企业会自发寻求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对手进行磋商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存在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即使现货市场在交易规则上有某些变通,也可以说是顺应这种需求而生,不可一概否定。他特别提到了曾经的煤炭交易中心:发展煤炭期货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有利于电力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由于目前实际交割受制于交通运输、煤炭实物储存难度大等问题难以实施,国务院在2007年5月还是批准了在山西太原建立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这个市场一推出就得到广泛认可,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交易中心将为煤炭现货交易提供一个全国性的平台,为今后煤炭期货的推出储备力量。
在采访中,很多人提到了白糖期货。白糖期货就是在有很好现货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白糖期货推出之前,由于糖价波动给产糖、涉糖企业带来套保需求,许多企业纷纷选择广西食糖批发市场进行交易,远期食糖交易一度非常活跃。虽然不是期货市场,但桂糖远期市场已初步发挥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转移的基本功能。当郑州商品交易所在2006年1月初推出白糖期货时,市场人士指出此举乃是白糖现货“倒逼”成功。
备受争议的黄金期货推出也是一波三折。长久以来,关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关系,在我国实际中一直存在着界限模糊的问题,有人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认为要严厉打击一切非正规期货交易。这种观点表面听来有利于整顿市场,但却也有可能抹煞市场在混沌阶段所作的创新和尝试。
早在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其中第十五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取缔地下钱庄和变相期货市场”。加上当时正在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有“禁止变相期货交易”相关条款,业内专家对类似上海石油交易所这样的市场是否应该禁止的争议到了白热化程度。即使是在当年,胡俞越也是一直坚持把这类市场留下来的观点,他认为,这类市场如果规范发展与超常规发展相结合,是能够占领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制高点的。事实证明,市场是需要类似一个提供石油化工产品的信息和信用平台的,这样可以很好地弥补上海期货交易所目前品种单一的缺陷。
尽管2007年4月15日正式生效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对变相期货交易的概念认定越来越清晰,但对变相期货交易的界定标准也越来越宽松。所以现货市场不仅没有停止当前的电子撮合交易,反而发展得越来越红火。如在民间口碑很好的金银岛交易市场,很多人在那里实现了“套期保值”。
按照现货批发市场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理解,只要现货批发市场的合约最长时间不超过6个月,保证金标准不低于20%,现有的现货交易就可以正常进行。实际上,落实这两个标准非常简单。首先,目前批发市场推出的交易品种很多是近期交割月,该标准对现有的电子交易基本没有影响。尽管保证金标准要求提高到20%以上,参与电子交易的成本可能会因此提高,但现货批发市场可以采取其他变通办法降低交易成本。
【论文关键词】期货经纪业;产业组织;发展趋势
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期货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经营期货业务的金融机构。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交易所和投资者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业务职能是根据客户指令买卖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并对客户的账户进行管理,控制客户的交易风险,同时也为客户提供期货市场信息,进行期货交易咨询,充当客户的交易顾问等。
一、期货公司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其实质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
1、我国期货公司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垄断或竞争程度。
我国期货市场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监管部门在期货业的行业准入方面进行严格的管制,期货公司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散户占主导”的明显行业特点。从市场成交额与成交量来看, 2006-2008年前十名期货公司成交额与成交量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14.8%、31.6%和13%,在相对集中的2007年,市场成交额前十名占市场比重达到了31.6%,但并没有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期货市场中各期货公司的竞争表现出完全竞争态势,通过计算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也表明我国期货经纪市场属于竞争型市场,远没有形成行业龙头公司。
2、期货经纪业市场进入障碍
进入壁垒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遇到的各种障碍的总和。市场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往往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绝对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策略行为等。我国期货市场近似完全竞争,行业进入壁垒主要是来自政策法律制度,期货市场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政府监管部门对期货行业的严格监管制度。从监管体制看,我国期货行业属于集中监管体制。对期货公司的监管制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进入和业务实行特许制;二是对期货公司业务进行严格管理,规定期货公司不能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期货自营业务;三是对期货公司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从我国期货经纪业的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期货经纪业近似完全竞争市场,但是我国政府部门对期货业却又进行严格监管制。从我国期货经纪业市场进入壁垒来看,经纪业的完全竞争市场还远没形成。
二、期货公司市场行为
1、我国期货公司的价格行为
我国期货经纪业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市场上有众多企业,每个企业都提供基本无差别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上有众多的需求者;企业和需求者对市场上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具有完全信息。因此,目前我国期货经纪业除了市场准入限制之外,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型的市场结构,期货公司一般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长期以来,由于期货公司的业务和经营高度同质化,行业长期陷入手续费恶性竞争,这种同质化、低层次的市场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缓慢。国家尽管出台相关的监管规定,但长这种恶性竞争并没有消除。
低水平的手续费“价格战”是行业内竞争的主要手段。受国家法规的制约,我国期货公司的业务内容单一,主要是期货买卖,手续费是期货公司收入的主要部分,各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恶性竞争严重。但是,随着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开始,这种手续费的价格战会得到一定缓和。
2、我国期货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非价格竞争行为是厂商为了达到扩张市场份额、赢得更大利润的目的,采取的价格行为之外的竞争行为。期货经纪业非价格行为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创新方面,同时期货公司并购重组行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行为等非价格行为,将成为未来期货行业竞争的主要形式也是期货公司需培养的主要能力。
(1)产品差异化。我国期货市场产品差异化主要表现在产品销售的地理位置差异、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差异以及投资产品差异三个方面。我国期货公司发展在地里位置上表现极大的不平衡,从公司数量和保证金余额等方面衡量,东部期货公司的发展明显好于中部和西部。另外,目前参与期货交易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机构投资者,基本是散户市场。再者,在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推出之前,我国期货公司能提供的产品差异化仅限于提高期货交易的相关服务,单一的经纪业务导致期货公司同质化严重。
(2)期货公司并购、合作与多元化经营。从国际期货市场发展来看,期货公司之间的合并与联合同样是期货业发展的趋势。我国期货公司面临的困境迫使他们提高规模,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做大做强。而期货公司之间的合并重组是实现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期货公司是作为母公司或是股东的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同时,我国期货公司已经由之前的单一经纪业务开始投资咨询业务,多元化经营将会是期货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期货公司市场绩效
我国期货经纪业在受到政府严厉规制的同时也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市场竞争。因此,我国经纪业的市场绩效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包含着政府规制的影响。
1、期货公司的产出不断增长
期货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期货交易,因而其产出物为其成交的交易额与交易量。在经历1993年—2000年的清理整顿阶段后,自2001年以来期货交易逐步活跃,2004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期货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认识的深化,交易品种的增加,股指期货的推出使我国期货市场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期货经纪业不断得以壮大和发展,其的交易额呈现出显著上升的态势,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正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我国期货公司盈利水平较低
我国期货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还没有包括自营业务,期货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通过为客户提供经纪服务所获取的手续费收入。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利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期货公司交易的规模与结构、成本与费用及佣金标准等方面。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相对太小、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和盈利模式相对单一,限制了期货经纪业的成长和发展。我国期货公司一直以来主要利润来源于手续费,再加上有的期货公司通过开展有偿咨询和相关培训服务得到的有限收入,其他诸如资产管理、抵押融资等业务还都无法开展,期货公司总的收入来源极为有限。另外,由于规模小,规模经济不明显,相对成本与费用较高,因此期货公司总的利润水平较低。
四、我国期货经纪业的发展趋势
1、期货公司规模将不断扩大
将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已成为期货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不仅能提高期货公司的竞争,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期货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我国期货经纪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收益。通过促进期货经纪业市场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期货经纪业的市场集中度,从而改善期货经纪业的市场绩效。
2、创新发展趋势
从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期货市场发展来看,期货市场具有产品多样化、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多元化的特点,创新的行业特征在期货市场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股指期货推出后,金融创新的行业特点将更加突出,期货公司创新主要体现在交易技术创新、服务与产品创新和组织模式创新等。由于创新行为而导致的差异化的能力资源成为期货公司的竞争优势,将成为未来期货公司发展的关键点,同时,期货公司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将成为期货公司成功关键因素。
关键词:国有煤企;套期保值;解决方法;建议
2015年的上半年,在全国具有规模的煤炭企业亏损数额已达到484.1亿元,已经有七成的大中型企业面临亏损。需求的疲软导致煤炭企业步入了发展的瓶颈:港口积压,售价直降,资金周转紧张等。然而,国内的期货市场呈现蓬勃向上的态势,到2014年底,国内的交易品种达到了47个,全年的交易累计数值达到了25.05亿手,成交的金额为291.98万亿,均创历史新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有煤企如何运用期现结合、套期保值突围低迷的煤炭市场,大力推动了煤炭金融风险的管理与发展,成为了目前整个乌金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煤企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不明确,考评机制不完善
首先,现有的法律条款不够明确。国家没有出台针对国有企业与套期保值直接的相关规定,致使了在对国有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监管出现了标准不一的局面,增加了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度。其次,评价考核机制不够客观冷静。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激发国有企业参与套保的积极性。对于国有煤企通过套期保值的方法缓冲市场风险的做法,要结合期货与现货的经验情况进行总体的评判,但是受到期货高风险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参加套期保值业务持有谨慎和严格的态度,提出在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中,只能盈利,不能亏损。当期货交易出现亏损情况时,国资委就会认定这种交易是不成功的,以不公平的态度评价了国有企业,影响了国有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套期保值业务自身就是一种投资方式,有投资就会出现盈亏现象。即便是严格谨慎的套期保值交易,在受到外部条件制约的时候,也是会发生改变,致出现巨大损失的。在国际中,这种案例十分常见。
(二)产业惯于传统模式,现行会计准则制约
首先,在煤炭行业内,大部分的从业者都习惯于相对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对期货市场了解不够,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都有欠缺。其次,国企现行的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的套保认定与处理管理十分严格。在财务管理当中,对套期保值的抵消结构处于一定的范围(80%-125%)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就会判断为是投机交易,这极易影响国企套期保值的正常运作。最后,相关的税收政策影响了企业的期货交易,例如:在期货交易中,浮动盈亏是不被计入当前交税范围之内的,只是将交割结算价当作增值税计算的基数,实际操作中这些都将使企业在运作期货交易时产生诸多不便。
目前,煤炭期货市场雏形初现,大连商品交易所已相继上市焦煤、动力煤期货合约,但是单一的期货合约避险功能也是有限的,只能等同与美国上世纪中期的发展水平。因此,只有大力推进相关期货行业的发展,推动期权创新、期权避险、期权定价等的上线上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煤炭行业。
二、 国有煤企套期保值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改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
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杨迈军曾提出建议:大力的贯彻新“国九条”中有关取消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工具不必要限制的要求,加强完善国企参与套期保值管理制度。并逐步的完善了国有煤企的市场竞争力和监督管理职能,从2014年开始,国内的各大煤企都开始积极的探索期货市场提升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大力的发展期货业务,加强开发新市场的力度。国有大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需要运用这种期货避险的方法来实现自身的稳定经营、健康发展。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合理的组织机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将责任权限划分到每一个部门,保持责任与权力的平衡关系。建立合理化的会计系统,为实现内部控制奠定基础。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施岗位轮流监督管理。设置信息交流网,及时有效的将新信息传递,增进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
三、对国有煤企开展期货套期保值的建议
(一)推出新的品种,树立正确观念
在我国的期货市场中,上线的品种种类还不是很全,有些企业只能在海外进行期货交易,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海外期货交易的企业,就只能选择期货市场允许的产品,大大的增加了套期保值的风险。要想更好的为企业避险服务,就必须增加新的交易品种。在国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活动中,必须严格树立正确的套期保值理念,遵守原则,避免发生被动投机的现象。首先要做到用辩证的思想区分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关系;其次要灵活地运用套期保值的规则,实行期现相结合,选择合理的套保品种和比率;最后要选择监督的套期保值工具,降低损失。
(二)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培养专业套保团队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是国企完成套期保值的必要手段。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内部控制的机制不够健全,执行的力度低。因此国有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过程中,必须设立专业的风险控制部门。同时,还要加强对其他各部门的审计、核实等监督管理。此外,加强和完善期货行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企业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条件。国企应积极与期货公司进行交流合作,需要逐步有自己的专业性的期货人才,更好的为国有企业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有煤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煤炭产业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煤炭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进行说明,建立了国有煤企生产的现金流量估算方法,使得企业的风险资金流量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了在社会经济市场中由于受到资金风险因素的影响,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推动了国有煤企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者单位:开滦集团煤炭运销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卢煌平.风险现金流量的估算与套期保值――以煤炭行业为例[D].厦门大学,2009.
[2]王宏伟.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套利策略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摘要:期贷体现大量交易者的预期,利用期贷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可以发展现代贸易流通,安排商品生产,建立“期货农业”模式,建立产业化信息体系。利用期货信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利用信息开发培育更完善的期货市场功能。
关键词:期货信息贸易政府宏观调控
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微观经济单位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且会改变经济形态、甚至影响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因而具有卓越的战略意涵。此外,发达的信息资源体系亦是大国崛起所需的基本要素。
现代市场体系中,期货体现着大量交易者的预期,对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价格具有良好的促发或引导作用。经过深加工的期货交易信息还可以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能更好地被用于观察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国际实践表明,掌握期货信息资源,并充分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健全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活力,而且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期货市场方兴未艾,很多部门和民众对期货所隐含的信息却又认识和利用不足。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途径加大期货交易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向全社会传播推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利用信息安全维护金融安全,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
经济和金融安全是所有国家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以往,经济或金融安全主要从国外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内部运行机制进行考虑,但是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则警示人们:信息安全的内含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披露、传播和利用必须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1、美国金融危机中隐含的信息披露难题和监管困境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2008年又演化为冲击全球金融安全乃至实体经济安全的严重金融危机。关于这次危机的产生机制究竟如何,尚在经济学家的研究之中,但是衍生品在危机中的作用也成为无可否认的关键一环。客观考虑,衍生品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所有的衍生品最初的设计目的都是用来防范或转移风险。那么,美国金融危机中场外衍生品(其实只是CDS)怎么推动了危机的持续蔓延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CDS等信用衍生品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难题。
首先,资产负债表无法显示市场隐含的巨大风险。在金融机构从事衍生品交易活动后,会计平衡表仅能记录表面上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很难揭示出实际隐含的风险内容和风险规模。正因如此,作为表外业务的衍生品交易就可能会逆转、加速或者减弱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因此在危机产生后,美国大量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资产减计和流动性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传播和演化。
其次,OTC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够的报告制度和披露制度。监管当局、交易对手方及其他机构很难对公司信用等级和交易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当市场承受压力时,缺乏关于某公司市场及信用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对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从多方面冲击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是,在谣言、市场恐慌等不利信息作用下,使债权方撤资,最终损害公司的融资途径。二是,导致市场参加者进行防御性头寸调整。
2、不合理的现代信息传播方法也促成了美国金融危机
互联网在世界金融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作用。“十多年来,互联网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能赋予个体投资者力量,让混乱的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且创造出了新一代的普通投资者,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投资从标准普尔500指数到棕榈油期货的任何东西。”“信息需要自由,信息能够创造一切”到21世纪达到了顶峰。
但是,信息自由也造成了金融中不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付费信息与不付费信息之间存在差异,使投资者划分为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和没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其二,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对等。普通投资者在享有信息自由的同时,往往会淹没在数据当中,无法全面了解和深入评估其投资的产品。而交易商、银行业者和金融策划师则建立起了随时跟踪、分析和选择各种信息和产品的捷径。因此,那些大量数据形成的数据迷雾“帮助华尔街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像玩电脑游戏一样轻易地劫持了全球经济——凭借的是即时信息和数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因此,避免下一次类似危机的办法就是改进信息资源的传递机制,加强互联网整合信息的能力,使所有的普通投资者、政府以及监管机构能合理享有和充分利用金融产品信息。今后,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信息做出解释:现在的金融市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警惕什么。
3、建立以期货交易所为模式的正规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是实现金融安全的基本归宿
客观而言,美国金融危机中的CDS等信用衍生品是非常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之所以发展成为危机的“肇事者”之一,关键的原因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披露不足和监管困难。作为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本身就具有表外性,因此信息披露和监管本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场内交易期货和期权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在危机过程中,那些在期货和期权交易所进行衍生品交易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亏损和倒闭。因此,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看,实现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应将加强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信息机制重新构建。可以选择的方式有:第一,将部分场外交易的衍生品移植到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第二,场外的衍生品应选择合理的交易系统或平台。第三,利用清算所或者期货交易所的清算所对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这些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合理的信息披露途径,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对交易产品的价格信息和风险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有助于监管层对衍生工具交易过程隐含问题的展开动态持续监管。
4、信息安全范围扩大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般看来,信息安全的解释和理解或从技术角度考虑,或从保密角度考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忽略了基于经济和金融安全角度的信息安全问题。从美国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的内含和外延都应有所扩大。不利于实现经济安全或者金融安全的信息体系必然隐含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安全或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理论上看,信息内容上的不完全、信息传播体系的缺陷甚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分析能力的巨大差异,都应构成信息安全理论的新的要素。
所谓信息不完全应有多方面的理解。第一,市场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存在限制。第二,经济或市场本身不能生产足够的信息。第三,即使信息充足,市场也不能有效地予以配置。这些方面的信息不完全经过积累或发酵很可能成为金融不安全或经济不安全的诱因。所谓信息不对称则是指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拥有能力的差异。应该说,如果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将在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并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确保衍生品市场的信息安全,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从内容上看应至少包括:第一,风险预警机制,如建立起完整、可靠、灵敏、精准的金融和经济风险预警体系;第二,信息获取能力的公平性,如要使普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具有平等的信息获取能力,或者应控制大型机构对信息资源的滥用;第三,信息需要合理规范的平台,如通过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正在交易的产品的风险;第四,信息应成为监管的重要内容。政府当局不能只重视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具体交易行为,而且更要将重点向信息监管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
二、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实体经济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外国内市场风险。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转移,并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科学化解风险,合理安排生产,有效促进流通,往往需要借助期货市场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1、利用期货信息发展现代贸易流通
健康的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国际上,粮食、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贸易,均以期货价格作为合同的定价基准,即商品现货价格主要参考权威期货市场对应的期货价格。利用期货价格和基差信息已经成为安排商品流通的基本形式。例如:利用基差信息对商品进行定价和交易在美国商品现货流通中具广泛运用。商品买卖双方确定的未来价格往往是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这就使得美国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能真正融为一体,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现货贸易流通方式也实现向更高级形式发展。
如今,我国众多生产、贸易、加工、消费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来组织采购、生产、物流和营销等经营活动,并取得不少进展。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大豆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跟踪利用有色金属和油料油脂期货市场的价格,这些行业企业要比那些不利用期货信息或缺乏期货信息作为指导的行业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例如上市公司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采取“上期所月加权平均价”作为合同定价基准,浙江宁波金光采用“基差+DCE豆粕期货价格”的方式的解决了现货贸易中定价的难题和贸易方式的缺陷。但是,与美国经验相比,我国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利用期货信息安排商品生产
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机制可以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都是在期货市场内完成。因此,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制定生产计划、选择销售时机、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已成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各行业对期货信息的利用已经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农业为例,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由小家小户的农民组织完成。对于广阔和剧烈变动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而言,绝大多数农户缺乏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因而大大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近些年,在期货市场逐步发展并被农民逐渐了解的地区,期货信息已经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中,大豆、小麦、玉米、橡胶等期货价格也已经成为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农民以及农业产业组织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确定销售计划、锁定预期利润的重要依据。例如,东北豆农和云南胶农充分参照期货市场的信息把握销售时机和价格,实现了收入的较大增长;云南农垦近年来通过期货市场交割比现货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每吨高出1,000元,垦区2005年人均收入1.07万元,较2000年增加了69%;2006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农民根据专家建议,决定多种玉米,少种大豆,当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10多亿元。
3、推动建立完善产业信息化体系
当代经济体系是一种高度依赖信息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大宗产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价格信息对现代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信息化体系特别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发展依然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里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例进行说明。农村信息化体系落后的一个体现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整理、机制,信息数据库也不完整。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市场,在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期货市场接受来自销区、产区以及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期货市场上新生成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出去。可见,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农产品信息集散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其支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农业信息体系。第一,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信息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第二,利用期货信息促进信息标准的统一,并推进公用农业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第三,一些期货信息能够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如天气期货,为农业生产规避因天气变化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起到强大的市场引导作用。
4、利用期货推动建立“期货农业”模式
期货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次提升。在订单农业中引入期货交易、期货标准、期货信息,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第一,利用期货推动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统一规格,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大规模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由于期货交易对交割货物的标准有统一的要求,农产品购买者更愿意通过期货市场放心购买具有统一规格的农产品,农民更加愿意生产优质品种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能够促使农民自觉地了解标准化,增强标准化意识,从而在生产全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第二,利用期货交易完善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在我国推行起来存在很多现实难题,如何保障订单的履约始终是关键缓解。发展期货农业,不仅可以如前所述,为农产品提供充足合理的市场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对冲农产品购销各方的市场风险,确保订单农业的稳固运行。
5、问题的紧迫性
尽管这些年我国实体经济中各部门对期货信息予以了关注,在部分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目前的进步只是个开端,全方位深入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依然发展滞后。如,我国目前有近百家央企从事大宗商品进出口和生产加工,但是参与期货市场的却很少。相比之下,95%的国际500强企业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的粮食企业,目前进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形成有规模的粮食企业至少几十万家,但是根据期货交易所统计,粮食方面的法人客户还不到1万家,更不要说农民或农民组织了。因此需要各界联合探索,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发展期货市场、推动期货市场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利用期货信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1、现货市场价格作为调控依据具有滞后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不同的市场基础,一是基于现货市场独自发展的调控,二是基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调控。由于现货市场是空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期货市场是时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具有不同市场基础的宏观调控方式、调控信息、调控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没有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经济体系中,一般来说,观察通货膨胀和经济走势时首先会想到CPI与PPI,但是这两个数据是每个月公布一次,且所反映的是前一个月的状况,就某种层面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落后性质,这对于需要把握先机的交易者和宏观调控主体来说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政府在做宏观经济决策时,会因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而缺乏有效性和前瞻性。即使调控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型和测量工具对未来市场价格信息做出预测,但这种预测和判断往往不具有准确性。另外,由于现货市场价格的调控存在“消耗效应”,也会使调节效果逐渐削弱。
2、期货市场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信息源
与只有现货市场体系相比,在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则具有了新的决策信息源。由于期货价格能够不断根据变化的市场信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调整,并最终形成一种体现未来市场供求变化的动态均衡价格,因此这种期货价格要比通过宏观经济模型做出的价格预测更为准确,也要比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研更省力,因此完全可以成为调控部门的决策参考选项。例如,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的长期大幅度上涨和下跌,可能预示着多方面问题,如供求关系可能或者已经出现失衡,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构筑合理的商品期货指数,有助于宏观调控主体根据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避免陷入滞后调控和盲目调控的被动局面,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果,即,使宏观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深入契合现代市场运行规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积极使用利率和外汇期权、期货以及远期合约进行市场分析,其中包括英格兰银行、美联储、日本银行、法兰西银行以及意大利银行在内的一些主要国家的银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商品期货交易的信息含量对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部门政策的预警作用和决策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是发达期货市场国家宏观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CRB指数是一种较好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针,为观察通膨状况的重要依据。CRB指数与债券收益率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借鉴路透CRB商品指数经验,组织国内期货交易所以合理的产权形式,建立适合国内需要的商品指数期货,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宏观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利用期货信息增强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力量
我国拥有庞大的农产品储备体系。储备物资的轮换不仅要从产品宜存角度考虑,而且应根据期货市场价格走势选择合理的轮入轮出时间。如期货价格走低,国家的储备物资可以轮入现货;价格再轮出储备物资,在客观上也有助于削减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4、增加宏观调控的影响途径
期货市场信息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具有先导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不仅需要研究期货价格走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引导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甚至在危机时刻直接参与期货交易),进而通过期货市场影响现货市场,再通过现货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达到宏调目的。
四、利用信息开发培育更完善的期货市场功能
期货市场所具有的功能是众所周知,又被人们广为乐道的话题。一般而言,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但是,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与期货交易的链接与融合,以及投资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期货市场的另一种功能属性——信息开发功能,开始凸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与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一样的又一功能。这个新的功能并不和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功能相割裂,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交流,共同推动着期货市场发展的高度化。
1、期货交易信息是价格发现功能的基础
通常而言,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现货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和决策依据,不仅会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期货市场来说,由于具有公平的交易规则和日渐合理的交易方式,众多买家和卖家能将自己掌握的各方面市场信息充分汇集到期货价格中。期货价格中所融入的各种市场信息不仅包括了现货价格的实际变化、投资者对各种市场信息的判断,而且也包含了其对历史交易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即时交易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由于期货交易定单流可以将宏观经济信息的判断或预期等各项内容都考虑到或者融入进来,因此很多投资者(当然不是全部)完全可以将期货交易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期货交易历史信息和价格动态做出买卖决策。由此各类现货信息和历史期货交易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将有助于较快速度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合理的价格信号。
2、利用期货交易信息完善风险管理功能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所有参加者熟知的一项功能。这个功能虽然有其固有的基本交易策略,但是也不是动辄就能完美无缺,很多期货交易者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损失。风险的来源主要源于对平仓时机的选择。何时平仓必须依靠对基差信息的深入分析。所谓基差实际上就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实践表明,基差的变动可以使套期保值者的头寸状况得到改善或更加糟糕;例如,对于将来要卖出现货的空头套期保值者来说,基差出现扩大就意味着套期保值出现盈利。相反,基差出现缩小,则套期保值状况出现恶化。因此,所有套期保值者不仅要分析基差历史变化,而且也要就要深入了解影响基差的变动各项信息,在最尽可能有利的基差点上完成套期保值。
3、信息开发:期货市场的新功能
在期货交易的方式、价格、流程及利润源中,信息是充斥在各个环节的,信息作为期货交易基础能更好地解释期货交易的过程,期货市场中信息场的存在更能说明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对期货交易基础的演变过程。单从前述的两个方面看,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虽然是发达期货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这种功能从根本上看,离不开期货市场的高度通畅的信息流。应该说就此而言,交易信息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的影响已经足够大了。但是,问题并不仅仅止于此。事实上,假如期货市场所的市场信息开发过程能和期货交易活动真能实现高度融合,那么在期货市场中必将酝酿出一项新的功能——信息开发功能。
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选择和整理信息的功能,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功能,重组和创建信息的功能,改造和开发信息的功能。从客观条件看,期货交易所在期货的信息场中处于枢纽地位,具有整理交易数据的先天性条件。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信息开发职能。
——设计合理的交易机制和市场规则。这是提高信息效率的基础。
——采集、挖掘、过滤和整合信息。这属于信息开发本身范畴。——披露和传递各种信息。期货交易所开发信息必须有完备的信息披露内容和规则,也必须有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以此保障信息功能的高效性。
事实上,如果期货交易所能够主动、自觉地开发期货交易信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传播渠道,那么很明显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将明显提升,并系统地促进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总之,高度发达的期货市场将是一个信息资源得到高度开发和利用的市场,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不仅有助于从质量上提升期货市场功能,同时也拓展了期货市场功能的范围。无论对于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而言,要想不断将期货市场的功能向更高度予以推动都离不开对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挖掘。期货交易所的信息开发职能始终是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五、利用信息服务创新增强期货交易所竞争力和定价权
1、全球期货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
期货交易所是争夺定价权的前哨。近些年,全球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各国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争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争夺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控制力,即交易所力图通过品种和规模的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二,信息控制力和影响力,即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标准、服务水平来影响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经营收入水平。这两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相应,相互促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全球一些主要的交易所掀起了合并浪潮,在合并过程中关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四个趋势。第一,信息供应逐渐被国际大型期货期权交易所控制和垄断。第二,以市场的成熟为基础,对期货交易信息进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收费成为潮流。第三,信息服务为交易所经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第四,调整交易时间,加快技术整合,提供各洲的不间断交易,扩大信息影响力。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很多证券期货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已经发生变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收入途径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交易所实力,而且也反过来为其信息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国际期货交易所信息开发与服务收入
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市场数据销售大都是通过数据卖主进行的。数据卖主获得交易所授权后,将市场数据销售给个人或机构用户。部分交易所不仅通过数据卖主销售数据,而且可以通过数据传输专线直接向终端用户供应数据。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最终用户可以从认可的数据卖家或者直接从交易所通过CME数据传输专线获得数据。一些交易所还允许卖主将数据销售给下一级卖家,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卖主经批准后,可以作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卖主,从事再次销售市场数据活动。
近些年,期货交易所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由于现货和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不断活跃,交易者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由此也带来了期货交易所信息服务收入的增长。总体来看,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2001,2005年期间的信息服务收入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报价数据费在2004财年内增长了15%。从信息服务收入占交易所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大部分交易所的这一数据在14%~18%之间。总体上看,随着市场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已从昔日的“副产品”转变为期货交易所的正式商业业务,信息服务收入也随之成为期货交易所的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3、我国加快期货交易所信息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关键词:期货信息贸易政府宏观调控
信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是微观经济单位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且会改变经济形态、甚至影响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因而具有卓越的战略意涵。此外,发达的信息资源体系亦是大国崛起所需的基本要素。
现代市场体系中,期货体现着大量交易者的预期,对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价格具有良好的促发或引导作用。经过深加工的期货交易信息还可以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能更好地被用于观察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国际实践表明,掌握期货信息资源,并充分合理利用,不仅有助于健全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活力,而且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期货市场方兴未艾,很多部门和民众对期货所隐含的信息却又认识和利用不足。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从多角度、多途径加大期货交易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并向全社会传播推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利用信息安全维护金融安全,美国金融危机的警示
经济和金融安全是所有国家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以往,经济或金融安全主要从国外和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内部运行机制进行考虑,但是2007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向金融危机的演化则警示人们:信息安全的内含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披露、传播和利用必须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1、美国金融危机中隐含的信息披露难题和监管困境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2008年又演化为冲击全球金融安全乃至实体经济安全的严重金融危机。关于这次危机的产生机制究竟如何,尚在经济学家的研究之中,但是衍生品在危机中的作用也成为无可否认的关键一环。客观考虑,衍生品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所有的衍生品最初的设计目的都是用来防范或转移风险。那么,美国金融危机中场外衍生品(其实只是CDS)怎么推动了危机的持续蔓延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CDS等信用衍生品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难题。
首先,资产负债表无法显示市场隐含的巨大风险。在金融机构从事衍生品交易活动后,会计平衡表仅能记录表面上的资产和负债信息,很难揭示出实际隐含的风险内容和风险规模。正因如此,作为表外业务的衍生品交易就可能会逆转、加速或者减弱资产负债表的风险。因此在危机产生后,美国大量金融机构出现大规模资产减计和流动性不足,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传播和演化。
其次,OTC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够的报告制度和披露制度。监管当局、交易对手方及其他机构很难对公司信用等级和交易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当市场承受压力时,缺乏关于某公司市场及信用风险方面的信息,以及对公司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从多方面冲击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是,在谣言、市场恐慌等不利信息作用下,使债权方撤资,最终损害公司的融资途径。二是,导致市场参加者进行防御性头寸调整。
2、不合理的现代信息传播方法也促成了美国金融危机
互联网在世界金融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作用。“十多年来,互联网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能赋予个体投资者力量,让混乱的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并且创造出了新一代的普通投资者,他们能够随心所欲地投资从标准普尔500指数到棕榈油期货的任何东西。”“信息需要自由,信息能够创造一切”到21世纪达到了顶峰。
但是,信息自由也造成了金融中不同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付费信息与不付费信息之间存在差异,使投资者划分为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和没有能力获取信息的人。其二,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对等。普通投资者在享有信息自由的同时,往往会淹没在数据当中,无法全面了解和深入评估其投资的产品。而交易商、银行业者和金融策划师则建立起了随时跟踪、分析和选择各种信息和产品的捷径。因此,那些大量数据形成的数据迷雾“帮助华尔街一些自作聪明的人像玩电脑游戏一样轻易地劫持了全球经济——凭借的是即时信息和数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因此,避免下一次类似危机的办法就是改进信息资源的传递机制,加强互联网整合信息的能力,使所有的普通投资者、政府以及监管机构能合理享有和充分利用金融产品信息。今后,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信息做出解释:现在的金融市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警惕什么。
3、建立以期货交易所为模式的正规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是实现金融安全的基本归宿
客观而言,美国金融危机中的CDS等信用衍生品是非常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其之所以发展成为危机的“肇事者”之一,关键的原因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披露不足和监管困难。作为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本身就具有表外性,因此信息披露和监管本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场内交易期货和期权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在危机过程中,那些在期货和期权交易所进行衍生品交易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并没有出现大规模亏损和倒闭。因此,从衍生品市场的角度看,实现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机,应将加强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信息机制重新构建。可以选择的方式有:第一,将部分场外交易的衍生品移植到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第二,场外的衍生品应选择合理的交易系统或平台。第三,利用清算所或者期货交易所的清算所对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这些选择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合理的信息披露途径,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有机会对交易产品的价格信息和风险特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有助于监管层对衍生工具交易过程隐含问题的展开动态持续监管。
4、信息安全范围扩大成为影响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般看来,信息安全的解释和理解或从技术角度考虑,或从保密角度考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忽略了基于经济和金融安全角度的信息安全问题。从美国金融危机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的内含和外延都应有所扩大。不利于实现经济安全或者金融安全的信息体系必然隐含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安全或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理论上看,信息内容上的不完全、信息传播体系的缺陷甚至信息需求者对信息分析能力的巨大差异,都应构成信息安全理论的新的要素。
所谓信息不完全应有多方面的理解。第一,市场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存在限制。第二,经济或市场本身不能生产足够的信息。第三,即使信息充足,市场也不能有效地予以配置。这些方面的信息不完全经过积累或发酵很可能成为金融不安全或经济不安全的诱因。所谓信息不对称则是指不同市场主体对信息拥有能力的差异。应该说,如果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将在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并影响金融安全。
因此,确保衍生品市场的信息安全,并有助于实现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从内容上看应至少包括:第一,风险预警机制,如建立起完整、可靠、灵敏、精准的金融和经济风险预警体系;第二,信息获取能力的公平性,如要使普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具有平等的信息获取能力,或者应控制大型机构对信息资源的滥用;第三,信息需要合理规范的平台,如通过建立规范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正在交易的产品的风险;第四,信息应成为监管的重要内容。政府当局不能只重视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具体交易行为,而且更要将重点向信息监管进行一定程度的转移。
二、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实体经济面临日益增多的国外国内市场风险。将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转移,并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科学化解风险,合理安排生产,有效促进流通,往往需要借助期货市场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1、利用期货信息发展现代贸易流通
健康的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国际上,粮食、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的贸易,均以期货价格作为合同的定价基准,即商品现货价格主要参考权威期货市场对应的期货价格。利用期货价格和基差信息已经成为安排商品流通的基本形式。例如:利用基差信息对商品进行定价和交易在美国商品现货流通中具广泛运用。商品买卖双方确定的未来价格往往是期货价格与基差之和。这就使得美国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能真正融为一体,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利用,现货贸易流通方式也实现向更高级形式发展。
如今,我国众多生产、贸易、加工、消费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来组织采购、生产、物流和营销等经营活动,并取得不少进展。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大豆行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跟踪利用有色金属和油料油脂期货市场的价格,这些行业企业要比那些不利用期货信息或缺乏期货信息作为指导的行业企业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例如上市公司江西铜业、云南铜业等采取“上期所月加权平均价”作为合同定价基准,浙江宁波金光采用“基差+DCE豆粕期货价格”的方式的解决了现货贸易中定价的难题和贸易方式的缺陷。但是,与美国经验相比,我国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利用期货信息安排商品生产
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机制可以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都是在期货市场内完成。因此,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制定生产计划、选择销售时机、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已成为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我国各行业对期货信息的利用已经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农业为例,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由小家小户的农民组织完成。对于广阔和剧烈变动的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而言,绝大多数农户缺乏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因而大大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近些年,在期货市场逐步发展并被农民逐渐了解的地区,期货信息已经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农产品生产销售中,大豆、小麦、玉米、橡胶等期货价格也已经成为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农民以及农业产业组织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确定销售计划、锁定预期利润的重要依据。例如,东北豆农和云南胶农充分参照期货市场的信息把握销售时机和价格,实现了收入的较大增长;云南农垦近年来通过期货市场交割比现货市场销售价格平均每吨高出1,000元,垦区2005年人均收入1.07万元,较2000年增加了69%;2006年黑龙江省海伦市农民根据专家建议,决定多种玉米,少种大豆,当年通过种植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10多亿元。
3、推动建立完善产业信息化体系
当代经济体系是一种高度依赖信息的经济体系。在全球大宗产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价格信息对现代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信息化体系特别是农业信息化体系发展依然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这里以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例进行说明。农村信息化体系落后的一个体现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整理、机制,信息数据库也不完整。期货市场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市场,在现代通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期货市场接受来自销区、产区以及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期货市场上新生成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迅速传播出去。可见,农产品期货市场本身就是农产品信息集散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其支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农业信息体系。第一,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信息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第二,利用期货信息促进信息标准的统一,并推进公用农业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第三,一些期货信息能够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如天气期货,为农业生产规避因天气变化而带来的自然灾害起到强大的市场引导作用。
4、利用期货推动建立“期货农业”模式
期货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次提升。在订单农业中引入期货交易、期货标准、期货信息,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第一,利用期货推动农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只有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统一规格,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大规模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由于期货交易对交割货物的标准有统一的要求,农产品购买者更愿意通过期货市场放心购买具有统一规格的农产品,农民更加愿意生产优质品种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存在能够促使农民自觉地了解标准化,增强标准化意识,从而在生产全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标准化生产,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第二,利用期货交易完善订单农业。订单农业在我国推行起来存在很多现实难题,如何保障订单的履约始终是关键缓解。发展期货农业,不仅可以如前所述,为农产品提供充足合理的市场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对冲农产品购销各方的市场风险,确保订单农业的稳固运行。
5、问题的紧迫性
尽管这些年我国实体经济中各部门对期货信息予以了关注,在部分领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目前的进步只是个开端,全方位深入利用期货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依然发展滞后。如,我国目前有近百家央企从事大宗商品进出口和生产加工,但是参与期货市场的却很少。相比之下,95%的国际500强企业都是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的粮食企业,目前进行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形成有规模的粮食企业至少几十万家,但是根据期货交易所统计,粮食方面的法人客户还不到1万家,更不要说农民或农民组织了。因此需要各界联合探索,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发展期货市场、推动期货市场信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利用期货信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1、现货市场价格作为调控依据具有滞后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具有不同的市场基础,一是基于现货市场独自发展的调控,二是基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共同发展的调控。由于现货市场是空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期货市场是时间上的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具有不同市场基础的宏观调控方式、调控信息、调控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没有期货等衍生品市场的经济体系中,一般来说,观察通货膨胀和经济走势时首先会想到CPI与PPI,但是这两个数据是每个月公布一次,且所反映的是前一个月的状况,就某种层面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落后性质,这对于需要把握先机的交易者和宏观调控主体来说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政府在做宏观经济决策时,会因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和不完全性,而缺乏有效性和前瞻性。即使调控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型和测量工具对未来市场价格信息做出预测,但这种预测和判断往往不具有准确性。另外,由于现货市场价格的调控存在“消耗效应”,也会使调节效果逐渐削弱。
2、期货市场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信息源
与只有现货市场体系相比,在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则具有了新的决策信息源。由于期货价格能够不断根据变化的市场信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调整,并最终形成一种体现未来市场供求变化的动态均衡价格,因此这种期货价格要比通过宏观经济模型做出的价格预测更为准确,也要比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调研更省力,因此完全可以成为调控部门的决策参考选项。例如,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的长期大幅度上涨和下跌,可能预示着多方面问题,如供求关系可能或者已经出现失衡,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构筑合理的商品期货指数,有助于宏观调控主体根据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避免陷入滞后调控和盲目调控的被动局面,降低调控成本,提高调控效果,即,使宏观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深入契合现代市场运行规律。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在积极使用利率和外汇期权、期货以及远期合约进行市场分析,其中包括英格兰银行、美联储、日本银行、法兰西银行以及意大利银行在内的一些主要国家的银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商品期货交易的信息含量对于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部门政策的预警作用和决策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亦是发达期货市场国家宏观部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如,CRB指数是一种较好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针,为观察通膨状况的重要依据。CRB指数与债券收益率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借鉴路透CRB商品指数经验,组织国内期货交易所以合理的产权形式,建立适合国内需要的商品指数期货,更好地为投资者和宏观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利用期货信息增强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力量
我国拥有庞大的农产品储备体系。储备物资的轮换不仅要从产品宜存角度考虑,而且应根据期货市场价格走势选择合理的轮入轮出时间。如期货价格走低,国家的储备物资可以轮入现货;价格再轮出储备物资,在客观上也有助于削减市场价格波动幅度。
4、增加宏观调控的影响途径
期货市场信息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具有先导性。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不仅需要研究期货价格走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引导期货市场的交易价格(甚至在危机时刻直接参与期货交易),进而通过期货市场影响现货市场,再通过现货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达到宏调目的。
四、利用信息开发培育更完善的期货市场功能
期货市场所具有的功能是众所周知,又被人们广为乐道的话题。一般而言,期货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但是,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传播与期货交易的链接与融合,以及投资主体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期货市场的另一种功能属性——信息开发功能,开始凸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为与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一样的又一功能。这个新的功能并不和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功能相割裂,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合交流,共同推动着期货市场发展的高度化。
1、期货交易信息是价格发现功能的基础
通常而言,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现货价格作为市场信号和决策依据,不仅会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对于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的期货市场来说,由于具有公平的交易规则和日渐合理的交易方式,众多买家和卖家能将自己掌握的各方面市场信息充分汇集到期货价格中。期货价格中所融入的各种市场信息不仅包括了现货价格的实际变化、投资者对各种市场信息的判断,而且也包含了其对历史交易信息的整理加工、对即时交易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由于期货交易定单流可以将宏观经济信息的判断或预期等各项内容都考虑到或者融入进来,因此很多投资者(当然不是全部)完全可以将期货交易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载体,通过深入分析期货交易历史信息和价格动态做出买卖决策。由此各类现货信息和历史期货交易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将有助于较快速度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合理的价格信号。
2、利用期货交易信息完善风险管理功能
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所有参加者熟知的一项功能。这个功能虽然有其固有的基本交易策略,但是也不是动辄就能完美无缺,很多期货交易者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损失。风险的来源主要源于对平仓时机的选择。何时平仓必须依靠对基差信息的深入分析。所谓基差实际上就是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的差额。实践表明,基差的变动可以使套期保值者的头寸状况得到改善或更加糟糕;例如,对于将来要卖出现货的空头套期保值者来说,基差出现扩大就意味着套期保值出现盈利。相反,基差出现缩小,则套期保值状况出现恶化。因此,所有套期保值者不仅要分析基差历史变化,而且也要就要深入了解影响基差的变动各项信息,在最尽可能有利的基差点上完成套期保值。
3、信息开发:期货市场的新功能
在期货交易的方式、价格、流程及利润源中,信息是充斥在各个环节的,信息作为期货交易基础能更好地解释期货交易的过程,期货市场中信息场的存在更能说明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对期货交易基础的演变过程。单从前述的两个方面看,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虽然是发达期货市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这种功能从根本上看,离不开期货市场的高度通畅的信息流。应该说就此而言,交易信息对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的影响已经足够大了。但是,问题并不仅仅止于此。事实上,假如期货市场所的市场信息开发过程能和期货交易活动真能实现高度融合,那么在期货市场中必将酝酿出一项新的功能——信息开发功能。
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选择和整理信息的功能,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功能,重组和创建信息的功能,改造和开发信息的功能。从客观条件看,期货交易所在期货的信息场中处于枢纽地位,具有整理交易数据的先天性条件。对于期货交易所来说承担着三个方面的信息开发职能。
——设计合理的交易机制和市场规则。这是提高信息效率的基础。
——采集、挖掘、过滤和整合信息。这属于信息开发本身范畴。——披露和传递各种信息。期货交易所开发信息必须有完备的信息披露内容和规则,也必须有高效的信息传播途径,以此保障信息功能的高效性。
事实上,如果期货交易所能够主动、自觉地开发期货交易信息,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传播渠道,那么很明显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将明显提升,并系统地促进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总之,高度发达的期货市场将是一个信息资源得到高度开发和利用的市场,期货市场的信息开发功能不仅有助于从质量上提升期货市场功能,同时也拓展了期货市场功能的范围。无论对于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而言,要想不断将期货市场的功能向更高度予以推动都离不开对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挖掘。期货交易所的信息开发职能始终是期货市场信息开发功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五、利用信息服务创新增强期货交易所竞争力和定价权
1、全球期货交易所竞争日趋激烈
期货交易所是争夺定价权的前哨。近些年,全球期货交易所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各国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定价权的争夺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争夺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市场控制力,即交易所力图通过品种和规模的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第二,信息控制力和影响力,即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标准、服务水平来影响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经营收入水平。这两方面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相应,相互促进。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全球一些主要的交易所掀起了合并浪潮,在合并过程中关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四个趋势。第一,信息供应逐渐被国际大型期货期权交易所控制和垄断。第二,以市场的成熟为基础,对期货交易信息进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收费成为潮流。第三,信息服务为交易所经营和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第四,调整交易时间,加快技术整合,提供各洲的不间断交易,扩大信息影响力。从国际经验看,世界很多证券期货交易所的收入来源已经发生变化,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收入途径的变化,不仅增强了交易所实力,而且也反过来为其信息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国际期货交易所信息开发与服务收入
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的市场数据销售大都是通过数据卖主进行的。数据卖主获得交易所授权后,将市场数据销售给个人或机构用户。部分交易所不仅通过数据卖主销售数据,而且可以通过数据传输专线直接向终端用户供应数据。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最终用户可以从认可的数据卖家或者直接从交易所通过CME数据传输专线获得数据。一些交易所还允许卖主将数据销售给下一级卖家,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卖主经批准后,可以作为直接的或间接的卖主,从事再次销售市场数据活动。
近些年,期货交易所收入结构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由于现货和衍生品市场交易的不断活跃,交易者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由此也带来了期货交易所信息服务收入的增长。总体来看,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2001,2005年期间的信息服务收入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例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报价数据费在2004财年内增长了15%。从信息服务收入占交易所总收入的比重来看,大部分交易所的这一数据在14%~18%之间。总体上看,随着市场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信息服务已从昔日的“副产品”转变为期货交易所的正式商业业务,信息服务收入也随之成为期货交易所的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3、我国加快期货交易所信息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
国外企业利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从而在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中不仅存活下来,甚至日益发展壮大的案例却比比皆是。很多大型商业银行都将企业是否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作为企业能否取得长期贷款的非常重要的审核条款之一。
发达国家之所以会有很多的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并出现越来越多地金融创新,和国外银行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而在我国,由于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商业银行对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支持,尽管在理论界已经有了较多的探讨和商榷,但是在实际操作经验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借鉴国外大型银行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供参考和借鉴,显得十分重要。
国际经验国外商行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
国外商业银行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通过发放银行贷款、开展仓单质押等业务,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另外一种则是通过直接成为期货市场经营主体的方式,一方面保留传统银行业务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业务,另外一方面也通过期货市场直接对冲传统业务带来的经营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全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一般将自营和经纪结算业务分开,分为两个部门,比如荷兰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采用的是独立部门和子公司模式,汇丰银行采用的则是一站式金融服务,把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等放在同一个金融事业部门下提供一揽子服务。荷兰银行采用母子公司模式,旗下的荷银环球期货交易公司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分支机构,有独立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开展类似金融期货业务的时候可以借鉴荷兰银行的这种模式。
国外商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业务的情况
在国外,商业银行对企业提供贷款前都会要求他们通过期货市场对企业所用之大宗商品进行套期保值,以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银行对是否参加期货套期保值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也不同,对参加套期保值的最高可提供90%的信贷资金,而对没有参加套期保值的最高仅提供70%的信贷资金。甚至,世界银行在给发展中国家发放援的农业、工业原材料等贷款时,也会要求接受贷款的国家或企业参与相关的期货市场进行保值。
融资和保值结合的方案是国际商品贸易中常常采取的形式。而结构性的融资往往涉及到四方,贷款方、生产商、贸易商和买方,某些情况下买方要进行仓储。在这个过程中间,一般情况下银行会要求帮助客户进行保值,这样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同时也使得信用风险最小化。如果价格风险保护住了,在付款能力上对银行来说就可以达到风险最小化。
随着经济发展,期货市场正越来越受到国外大型商业银行的青睐,很多银行通过申请成为各大交易所的成员,设立专门的期货服务部门,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贷款、风险管理和结构性产品等服务,帮助客户规避价格风险,维护资产安全以及获取稳定盈利。在现实经济中,国外成熟金融市场中的综合性正在发挥着分配和管理风险、价格发现等多种金融中介的职能,为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银行结算业务:结算业务是国外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第一步。国外期货衍生品是银行整个业务中的重要一部分,比如澳大利亚的麦格理银行经营的业务中就包括期货(上市衍生产品)执行及清算;商品、能源及环保财金产品、实物及衍生工具组构及买卖交易;利率及信贷衍生工具的组构及买卖交易等,结算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占了其中较大的一部分。
仓单融资业务:从国外银行业发展看,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是相当普遍的,许多交易所会员与企业通过仓单质押等形式向银行融资,银行通过参与相关商品的期货或期权市场规避风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活跃,银行传统的融资方式已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国际上的商业银行就针对一些标准化程度高、流动性好的商品期货品种,开发出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来为企业服务。
在东欧甚至是非洲国家,仓单体系已经较成熟地被运用。因为农业企业没有强有力的信用记录,也没有资产抵押作为担保,所以当地银行往往不愿借钱给农业部门。而仓单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工具,对农民有效获得贷款非常有利。如果企业的贷款拖欠或无法偿还,银行就能够有效的行使其权利。
套期保值贷款:套期保值贷款在国外是一种很通行的银期合作业务,该项业务不仅有利于规避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同时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短缺以及生产经营风险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套期保值功能的正常发挥。
结构性理财产品:在发达国家,企业的盈余资金或自有资金还可以投资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预期收益往往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部分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就是期货合约或商品指数。比如荷兰银行2009年3月曾推出一款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挂钩于荷银CYD市场中立商品指数,该指数基于接近到期期货头寸的展期策略。
国内业务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业务不是很多,国内已经开展的业务主要有深圳发展银行的“先票后货”的结构性贷款以及民生银行、交行、建行等银行的仓单质押贷款等,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仓单质押贷款在国内发展比较缓慢。同时对于国际市场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的套期保值贷款业务,国内目前还是处于试探性的研究阶段,没有正式推出。
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现状与问题
最近两年,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均推出了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期货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还有一定局限性,业务的开展还带有探索性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政策方面的限制:《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信贷资金、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金融机构不得为期货交易融资或提供担保。”所以,商业银行在开展这项业务时很慎重,对贷款用途把关较严。
程序方面限制:三家期货交易所都有标准仓单质押保证金业务,投资者若将仓单在交易所进行质押后用于期货交易,就没有必要到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而且在交易所办理质押手续比较简便。
银行自身业务方面限制:(1)银行投入、收益比不对称:由于期货市场规模比较小,银行的投入和收益、风险不对称;(2)仓单处置风险:由于市场变化较快,一旦出现急剧变化,寻找交易对手将变得很困难,这样处置仓单就存在很大的风险;(3)增值税发票风险:银行处置仓单时只能开具普通发票,无法开增值税发票,如果贷款企业不配合开增值税发票,买货方无法抵扣增值税,给银行的出价就会低,要把增值税部分留出来;(4)资金管理风险:银行如果不是期货保证金存管行,资金会到其他行,存在资金监控上的风险,并且由于贷款无法形成存款,对这种银行吸引力不大。
套期保值贷款业务现状与问题
由于我国现行相关法规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期货市场,因此目前国内信贷资金只能间接地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为此,目前国内尚无法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套期保值贷款,而是所谓的“准套期保值贷款”,即指向已在国内期货市场对与其生产经营相关的商品做套期保值交易的企业发放的贷款业务,仅限用于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得用于期货交易保证金,而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所需的保证金必须从企业的自有资金支付。由此可见银行对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的支持明显不足。
服务“三农”企业新模式
目前,农发行与多家期货公司合作,摸索出了一条以“订单+套保”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该模式下,农发行、涉农企业与期货公司“三方监管”,农发行严格审核、评估期货公司的规范经营与专业化程度,确定帮助涉农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合作伙伴,并要求涉农企业在指定的期货公司开户,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公司须及时向农发行汇报企业的套保操作、资金管理和实物交割的相关情况,确保企业套保业务真实规范,以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国内如何促进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
目前,尽管已经有部分银行开展了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业务,但主要仍集中在服务“三农”领域。我国不仅在政策上对银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存在制约条件,而且面对期货市场的巨大风险和企业亏损的潜在隐患,使得很多银行收紧对参与期货市场的企业的贷款或完全关闭对企业贷款的大门。要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促进商业银行支持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还需我们在很多方面努力改进。
探索支持企业参与的新模式
第一,建议政府出台对涉农贷款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的具体办法政策,同时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第二,在标准仓单质押贷款的基础上,优化风险控制体系,推出套期保值贷款,银行可以套期保值的商品作为抵押,向企业发放贷款;
第三,扩大银期合作的范围,银行和期货之间可以股权相互渗透,资金融合,也可以建造银行控股下的期货公司,或期货公司控股集团下的银行资公司;
第四,积极开展银行直接参与期货市场的试点,增加银行在交易所的交易席位。银行经济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作为机构投资者可以优化期货市场结构,促进市场活跃。
借鉴海外经验,促进模式创新
推进标准仓单融资业务,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标准仓单融资因为有交易所的控制和管理,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融资方式。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先试先行,尝试性地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开展合作,设计了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但是总的来说,在企业中的普及性和覆盖率尚不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标准仓单融资的配套措施,探索交易所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的改革;二是进一步推进仓单电子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促进标准仓单融资业务更好的发展;三是在业务开展中要加强实时监控,防范价格波动风险。
探索现货质押融资业务引入期货规避现货商品价格风险。2006年,国内商业银行打破信贷传统观念,把动产即企业的存货作为一种可抵押的资产引入到银行的授信管理过程中,并使这项业务获得了成功。
从事货押融资的企业基本上是评级不高的企业,没有太多的净资产,更多的是商品变现的现金流。银行只能关注货物本身,而不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但是,这项业务在金融危机中却暴露出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在现有风险监控模式下难以规避抵押货物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而期货恰好是规避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良好工具。因此,探索银行将期货市场现货质押融资业务的模式将会有利于这项业务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研究套期保值贷款业务的开展,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当前,由于我国银行信贷资金仍然严禁用于期货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变通一个方案,那就是: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来进行套期保值,而银行的放贷资金可以用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不但解决了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有利于银行优化资金的结构,合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