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广告理论与实务
1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市场企划工作所必需的广告调查、广告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广告效果监测等知识及相应技能。该课程2010年被评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2012年转化为网络课程。目前该课程已被制作成智慧职教云课堂,并向学生开放。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本课程以麦德龙有限公司襄阳商场(以下简称“麦德龙”)广告企划为载体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以麦德龙促销广告策划与实施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项目的组织和安排,真实展现广告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学生通过完成麦德龙促销广告真实工作任务来习得广告策划技能。
1.2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以下特c:在认知方面,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创造性、逻辑性思维方式初步确立;思维独立性开始形成。学习状态表现为注意力、集中力集中时间短;实践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动作性、技能性兴趣高。在媒体操作能力方面,能熟练地运用搜索引擎获取所需信息;能熟练运用QQ、微信等新媒体。在知识基础方面,通过在麦德龙“厂中校”学习,学生对麦德龙企业性质以及客户对象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已有一定的了解。
1.3 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设计为五个项目:广告调查、策略制定、媒体计划、广告创作、效果监测。制定媒体计划属于项目三中的任务。媒体计划作为现代营销的重要部分,在《广告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有效地运用广告媒体。完善的战略规划和好的广告创意,需要合理的媒体选择及恰当的媒体组合来支撑,否则广告传播效果势必大打折扣。
本次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3学时,校内课堂教学1课时。选用的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4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课程组教师经验总结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确定了制定媒体计划任务的知识目标为了解媒体计划的原则、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理解选择广告媒体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能力目标为能根据麦德龙的客户对象特点、广告宣传目标、经费预算,结合媒体特点及报价制定麦德龙万圣节促销广告媒体计划;态度目标为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教学重点是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难点是广告媒体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媒体组合的原则。
2 教学策略
制定媒体计划任务采用校企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综合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视频、微信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讲授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行师生之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学生在麦德龙“厂中校”实践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要求,为任务实施完成以下资源的自学:
通过互联网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及节日主题,为完成工作任务储备主题文化知识;进入麦德龙微信公众平台了解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信息,为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体做准备;登陆广告网了解广告媒体报价,为经费预算做准备;登录智慧职教云课堂手机APP,学习媒体计划案例,掌握媒体计划书的格式;通过云课堂自学媒体计划理论知识并完成在线测试,为完成工作任务做知识储备。
学生完成以上资源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任务――麦德龙万圣节媒体计划书并上传至云课堂,团队之间开展互评(见图2 课前学生自学)。
图2 课前学生自学
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云课堂-课堂互动中的讨论功能,与同学、老师、企业导师交流讨论。
在此期间,教师完成以下工作: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通过云课堂讨论功能参与交流答疑,进行线上指导;批阅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收集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前教学环节,师生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2 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包括六个环节:教师检查课前学生自学情况;新课导入;教师点评学生课前提交的工作成果并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学生修改完善,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课堂小结。
3.2.1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点评云课堂理论知识在线测试结果;公示媒体计划案例下载量;提问万圣节的主题、麦德龙万圣节促销活动内容、广告媒体报价。以此来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
3.2.2. 新课导入
播放天猫“双十一”各种新旧媒体广告,信息化时代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
3.2.3.点评成果,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案例展示、小组讨论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为学生完善工作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3.2.4.修改完善,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再次提交成果至云课堂。
3.2.5.连线企业专家,实施远程在线点评
在课堂上,教师联系麦德龙企业导师,通过云课堂视频功能发起多人视频群聊,请企业专家点评学生的工作成果。
3.2.6.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进行小结,梳理本次课的知识点、技能和重难点。
3.3 课后教学
课后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根据企业导师的评价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工作成果,形成定稿,上传至云课堂,为完成后续工作任务做准备;登录云课堂手机APP,完成制定媒体计划线上作业,并预习广告创作理论知识的课件和教案。
课前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初步习得制定媒体计划技能;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线下指导,学生在学中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媒体计划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课前学生自学完成情况(30%)、学生互评(20%)、教师评价(20%)和企业专家评价(30%)四方面组成。(见图3 教学评价)
图3 教学评价
4 教学反思
本教学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任务综合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了学生、教师、企业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1慕课的基本特征
慕课(MOOCs)的英文全称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中文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融合,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
大规模:即课程学习群体不受数量限制,可以是几十人,也可以是几万人、几十万人;
在线:即课程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依托网络即可进行课程学习;
开放:即课程教学资源、课程学习过程向所有学习者免费提供,并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学历、年龄等附加条件要求;
交互:即在关注课程资源的同时,强调师生、生生教学互动,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MOOCs还具备了如下特征:
课程学习周期一般1-3个月左右时间,和校园教学是同步的;教师会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去,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关注,并且还能够跟踪学生学习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自动或者人工的方式,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重视人之间的交互,特别是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建立学习者社区,线上线下开展讨论;由电脑自动指派任务和测验、评分,重视学生互评,使自测、计分作业与学习资源无缝衔接。
2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区别
MOOCs与传统网络课程的核心区别在于在注重课程资源的同时关注整个学习过程。其次,传统网络课程主要注重提供学习资源而不组织教学过程;另外,MOOCs不仅提供免费的学习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免费获取优质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学习课程内容、讨论交流、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取得成绩、获得证书等。
3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学习者不受上课时间、地点、环境、人数、语言、以及个人学历水平的限制;②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③MOOC课程的视频大多在10-20分钟内,学习者注意力更容易集中;④参与授课的教师平均水平更高,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高水平教师课程;⑤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也更加丰富。
4慕课对高等教育主要产生的影响4.1大学格局的改变
通过开放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自由选择修读名校课程并取得课程证书,这意味着在传统大学教育体制下的大学围墙将被打破,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未来的大学格局必然发生重大改变。
4.2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提供了全新的“翻转课堂”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启示,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
4.3学习方法的改变
开放课程给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的全部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进程规划,通过自主的学习、研究、互动讨论获得知识,这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开展研究式、讨论式的学习。
4.4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
依托大量的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课程选择,进行课程学习方案的安排,甚至还能够获得学分,这使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开放课程对学习者的年龄、学历层次并没有特定要求,学习者可以依靠平台上持续提供的课程资源,随时进行课程学习,这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
5慕课带来的发展与机遇
5.1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提升品牌、提高知名度的有力举措开放课程的传播范围和学习群体非常广泛。因此,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通过开放课程能够进行知识的传播,不断的提高学校本身的国际地位,所以相关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争取未来能在开放课程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大学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开放课程,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这将对各校进一步巩固原有优势特色、吸引优质生源、增强服务社会能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品牌和知名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2开放课程是推动中国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契机
中国大学可以在建设开放课程时,将以往的课堂授课和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模式,根据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交互式学习方式的建立,真正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的转变其角色,从以往的授课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和激励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翻转课能符合社会需要;最后,确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原则,教学原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学原则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以人为本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但对课时和教师水平的要求更高。
3.2提升跨文化交际相关教师的整体水平
首先,健全高校英语教师选拔招聘机制,使学校具有国外留学生活经历的教师比重得到提升;其次,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专业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使教师在对其理论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掌握具体应用的手段,由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再次,大学应加大对外教的引入力度,直接为学生提供与外教的交流机会,由此使学生对我国与英国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而且外教的国外经历相比具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更加全面,这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3.3加大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首先,以跨文化交际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中心组建相关的专业研究小组展开全面的研究和调查,使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体系得到较快、较完整的建设;其次,对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结合我国实情的系统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详细的归纳,为创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再次,对我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具体的职位需求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得到保证。
3.4扩大大学生参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机会由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一段过程,而学生的大学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在模式探索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这在创新型教学模式确定后仍有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学习的主动性可,切实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质量。
5.3开放课程是解决中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长期以来,中国大学间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诸多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习时不受到空间以及地域方面的限制,在将国外优质课程引进的同时,进行国内资源共享,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还能够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对学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5.4开放课程是对多维度推进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支撑
开放课程汇聚了优质教育资源,延伸了学校教育的范围,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实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良性互动。通过开放的课程平台,能够切实做好继续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能够给工程硕士以及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进行提供较多的途径,能够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从而多维度的对人才进行培养,不断的丰富人才培养的体系。
5.5开放课程是实现中国大学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集约化办学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校合并等原因,中国大学纷纷呈现出多校区办学的格局,这导致了各校区间教学资源分散、教师课程等水平不均衡、交通不便、教师学生分离等客观问题的出现。而通过开放课程的方式,我们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脱离地域和时间的束缚,在各校区间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师生实时互动,这将有利于学校在多校区运行模式下的集约化办学。
5.6开放课程是中国大学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外的在线课程不但种类丰富、数量比较多,其价值观也具以从多角度培养,例如,通过网络等媒介,使学生对英国的文化产生更全面的认知;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相关书籍;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到外企的实习机会;学校邀请在跨文化交际培训方面较有成就的人士对学生进行定期授课等,随着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学生自主到英国旅游的机会相比过去明显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仍存在诸多途径,需要结合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选择。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大学虽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参与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但受人们认识不全面、相关经验不足、实践培训机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仍不能满足社会现阶段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标准,所以对大学英语教
参考文献:
[1]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 孙文倩.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93-94.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案例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更多关注,对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社会上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包含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若教师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对专业技能的应用,都很有可能出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状况。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来说,这一教学模式的引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但若实际教学过程的开展无法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最终的教学效果就很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为了避免上述状况出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对案例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进行详细论述。
一、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于课本上固定的理论内容来说,实际案例的综合性更强,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积极调动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其次,案例教学能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结合现状来看,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毕业于相关的师范院校,自身实践经验较少,而会计行业则是随着市场体制的变化不断变革的,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教师自然能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二、信息技术对会计案例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大量的知识灌输,实际的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教师将变更为课堂上的辅助者,引导学生对相关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学生自身能力将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原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需要通过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等方式来展开,这样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也难以保证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将能通过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环境,实际的教学效果必然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一)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应提前通过网络的形式深入了解会计案例,并对这一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可以针对课前准备过程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辅助教师通过这一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好地从学生处得到反馈。其次,对学生来说,会计专业学生应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进行阅读,并针对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的部分查阅资料或与其他同学展开讨论,以此来确保后续案例分析过程能高效地展开。
(二)会计案例讨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针对会计案例的讨论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来。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与学生展开讨论,在相关信息技术的辅助之下,学生将能更好地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进而更深入地参与到案例分析过程之中,确保案例教学的展开能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将传统课堂模式去除之后,学生之间也能更好地对不同意见或看法进行辩论,时长上不受限制,班级内将能形成一种积极探讨的氛围,学生对于会计教学的兴趣必然会有所提升。
(三)会计案例剖析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对会计案例进行深入讨论之后,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对会计案例做进一步的剖析。在这一过程中,会计教师应能灵活应用正面剖析、反面剖析、完整剖析、缺陷剖析等方法来完成对案例的讲解。以缺陷剖析为例,教师可以先将案例中的一部分已知条件去掉,引导学生在这种状况下对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辅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实际的会计问题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对于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会计案例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的展示,辅助学生以可视化的形式完成会计案例剖析过程。
(鲁东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 要:提出地方院校应了解MOOC的优缺点,积极借鉴和利用MOOC,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线上教学资源,以此为契机提高地方院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 :MOOC;微课;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
作者简介:潘辉,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开发,elena_pan@163.com。
0 引 言
近两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堂)在全球的教育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型教育改革热潮。MOOC几乎可以完成传统大学教育的所有环节,包括教师授课、学生完成作业、作业评价以及考试等。在某些方面,MOOC甚至做得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例如MOOC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免费听取世界上最知名的教授所讲授的课程。因此,有人预言,传统的大学教育将最终被MOOC代表的线上教育取代。面对MOOC“教师明星化、课程精品化”带来的巨大冲击,普通地方院校深切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如何在MOOC的冲击下做到“不跟风、不盲从”,根据自身的特点搞好专业课程建设是各高校的工作重点。
1 MOOC介绍
1.1 国内MOOC的发展情况
在全球MOOC浪潮的席卷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名校也积极地推进我国MOOC教育的发展,纷纷在三大MOOC平台上由名师讲授的中文课程。清华大学基于edX的开源框架OpenEdx开发了中文MOOC平台“学堂在线”。随着名校MOOC平台的建设、推广及教育体系的完善,必将造福于那些渴求知识但又无缘名校的莘莘学子,也将给国内普通地方院校带来巨大的冲击。目前在国内,不论是院校、教师还是受教育群体,对MOOC的认识和利用都尚处于萌芽状态,MOOC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尚未真正显现。
1.2 MOOC的优势
MOOC既不同于课堂式教学,也不同于过去的线上教育,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才能在短时间内掀起全球教育领域的MOOC热潮。
(1)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开放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带来的时空限制和对学习者资质的限制。尽管过去也有各种线上教育形式,如网络课堂、网上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等,但它们都没有做到像MOOC这样的大规模交互式教学,没有实现对学习效果的实时评测,仅仅由学生单向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2)由世界一流大学的明星教师团队依托企业化运作平台打造出全球顶尖的优质MOOC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辅助课件、电子板书、虚拟实验室、互动答疑等。MOOC平台不仅提供完备的课程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还会根据教学的实时反馈情况随时调整。MOOC以一种近乎完美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对于各类有学习意愿的人群,不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踏入社会的从业人员,MOOC课程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3)MOOC的微课教学、互动学习和评测方法更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有益于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在MOOC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微型知识单元设计,每段视频的长度在10分钟左右,并穿插交互式练习,要求学习者回答并给出解释。这种碎片化的授课方式一方面能够很好地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交互练习能够有效地强化学习者的记忆。MOOC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提供了学习社区,使学习者之间能够随时交流、讨论并相互评价学习成果,比单纯被动地听教师讲授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3 MOOC存在的问题
MOOC的兴起必然引起高等教育的变革,但MOOC不是完美无缺的,目前仍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MOOC没有学习监督机制,更适于那些愿意主动学习的人群。首先MOOC是免费的,其次MOOC允许多次选修一门课程,直到通过为止,没有教师的督促、考试和重修的压力,完全依靠自我控制完成学习。然而,“惰性”是普遍存在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校园教育的监督体制,是难以通过自我激励克服这一问题的。因此,MOOC的辍学率非常高,例如MIT的6.002x电子与电路课程有15.5万人注册,最终只有7 157人通过了考核,仅占总学员数的4.6%[1]。
(2)MOOC无法带给学习者校园生活的经历和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方便地交流和探讨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够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并能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此外,高等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文化传统、学术和学习氛围上的熏陶,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而这些都是MOOC无法做到的。
(3)国内MOOC过于依赖三大平台,学习中存在语言、网速、文化等障碍。首先,对于初学者,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是很难克服的障碍;其次,我国一流高校建设的中文MOOC课程大多依托三大MOOC平台,由于网速原因,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英文互动社区中,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导致学习者的交流障碍。因此,国内的MOOC教学要真正发展,必须建设高水平的中文MOOC平台。
(4)目前MOOC证书未得到人才市场的广泛认可。由于MOOC是通过网络学习的,对学习者进行身份认证非常困难,直接影响了MOOC课程考核的真实有效性,从而影响了MOOC证书的权威性,学习者无法通过证书证明其在知识能力方面的提升,因而缺乏学习的动力。
尽管如此,中文MOOC的推广和完善势必引起高等教育的变革,因此了解MOOC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探索新的模式,使MOOC和传统的校园教育能够相互促进、扬长避短,是我们研究MOOC教学的真正意义。
2 MOOC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2.1 学习MOOC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认识规律
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MOOC之所以受到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将教育心理学中的多种认知理论付诸实践,并证实了有效性。那么,为何不将MOOC采用的教学方法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呢?MOOC中采用的有效教学原则主要包括:①人本化原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学习;②掌握学习原则,教师通过提问、作业和反馈的方式,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授课内容;③程序教学原则,将授课内容细化为小的知识单元,在学生掌握了当前知识单元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④有意义的学习原则,每门课程需要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认知路线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建立学习的动力[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将其中的大部分原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较难实施的程序教学原则,仍然可以将这种教学思想融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插入问题或引用课外知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记忆力,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2.2 合理运用优质的MOOC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MOOC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由学生自行跟随国际知名学者学习MOOC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领略大师风采,而其中存在的语言、交流和理解障碍,则通过课堂讨论解决。对于直接学习MOOC存在困难的课程,由专业任课教师先学习优质MOOC课程,深入理解名师思想,学习授课思路,提升个人授课的内涵和水准,更好地完成课堂授课。
2.3 积极建设符合院校特点的线上资源,以线上促线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MOOC带给我们的另一个财富是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它为学习者建立了一种“浸入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MOOC未必符合高校的实际授课需要,也未必与实际授课过程紧密结合。因此,在MOOC的启发下,应基于院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实际授课内容、授课过程、授课目标、授课方法等,建立和丰富自身的线上资源,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保证学生在无法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授课视频反复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的整体面貌,更好地完成实验、实践及课堂学习。
2.4 应用先进计算技术建立高效、合理的评价机制,改善课程评价体系
此外,MOOC中另一个值得学习的方面是它的客观评价体系。MOOC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进行有效的学习分析。MOOC对学习的评价一方面来自计算机直接评判选择、简答类题目的实时反馈,另一方面采用自评和学习者间互评的方式评价论文、讨论或项目设计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和判断问题,锻炼叙述技巧[3]。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评测数据,教师不但能够及时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可展示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高等院校可以学习MOOC的这种思想,改良现有的在线测试等考核方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每位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作业和评价记录,记录每门课程的学习历程,针对课程及关联课程进行分析评价。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与学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MOOC背景下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3.1 建设定位
未来MOOC必然向着“明星教师、精品课程”的方向发展,地方性院校自身的师资能力肯定无法与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相比,那么再投入大量的精力建设MOOC课程又有多大意义呢?“听大师讲课”是MOOC对学习者的主要吸引力,单从这一点看,普通地方院校跟风建设MOOC就丧失了意义。
作为普通的地方高校,在应对MOOC带来的压力时,一方面应积极探索一条利用MOOC资源服务自身教学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应搞好符合自身现状和特点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如前所述,校园教育也有着MOOC无法企及的优势,作为普通院校应该把握这些优势,将建设的目光对准在校生教育。因此,地方院校对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定位,应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为主,兼顾开放共享的原则,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配合自身授课过程,进行教学资源、课程资源、评价体系的建设。
3.2 建设内容
基于上述定位,地方院校在进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平台建设。
从学校层面,首先应为课程建设搭建一个有力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不仅在横向上实现从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到管理的全部数字化功能要求,还应从纵向上提供稳定的大数据服务,以满足各类服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内在关联、共享及分析的要求,构建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
2)评价体系构建。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应构建数据仓库,并有效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各门课程针对不同单元的不同规模的在线测试题库,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建立论文、设计类考查项目的保存、评价记录,建立前、后续课程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调取个人前期设计用于构建更大规模的项目设计,帮助学生打破课程壁垒,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平台。
3)与MOOC接轨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积极利用MOOC提供的免费、开放的高水平课程资源,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例如,计算机专业作为工科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对师资能力的要求高,很多高校存在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而MOOC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也诞生了不少新型的教学模式,包括研讨型教学、翻转课堂、先解决问题后解释等。专业教师也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授课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合理利用MOOC资源的方式,使MOOC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互补,提升自身课程的授课水平和效果。
4)课程资源再建设。
应配合新型教学模式,学习MOOC的优秀教学理念,分步骤建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网络课程资源。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按照微课思想进行再设计,将原来50分钟的课堂教学划分为10~20分钟的多个独立知识单元,并为学习者绘制全面的学习路线,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为每个独立的知识单元制作课件和录制讲解视频,使学生有效利用时间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再者,需要配合课程和知识点划分,建立知识点测试及综合测试题库,便于学生自查或者课程考查。除此以外,还需要建设和积累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实验/实践类课程的指导、示例源码、开发案例、课外知识等,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后解决听课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4 结 语
MOOC这种新型教育形式的兴起,引起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探讨,具有传统校园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必将打破现有的教育壁垒,掀起高等教育的变革。作为普通的地方院校,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参与这场角逐,但也应积极地面对MOOC带来的压力,通过合理利用MOOC资源,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从而充分地发挥校园教育的优势,在未来的高教领域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约翰·丹尼尔. 让MOOCs更有意义: 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3): 3-12.
[2] 李曼丽. MOOCs的特性机器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3, 8(4): 13-21.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计算机;教学
一、绪论
教育是一个继续创造以求止于至善的无尽历程,是要以有限的时间来追求及创造最高的价值。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几年以来,翻转课堂已成为新兴网路学习系统的一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个翻转的动作,让学习方式更加的有趣、有效率,不再是单一方向的教学模式,让老师与学生能有互动的机会,可以激起更高、更远的水花。本文旨在分析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二、文献综述
信念指引着人的思考与行动,若持有的信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同。就教师而言,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皆含有某种假定与价值,其背后也都蕴藏着某种的信念在指引着教师的教学观点、设计的教学活动及教学行为等。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理智、有意图和传递价值的行动,Borgnakke认为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论或理想而形成“意图实施的理念”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行动,然后再受到教育机构的限制而有所调整与修正,才能成为日后在教学现场实施的“实际落实的行动”。2000年,Maureen、Glenn和Michael在《经济学教育杂志》中介绍了他们在经济学课堂中运用翻转教学模式的情形,并于文中提出翻转教学可使差异化教学适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同年,J.WesleyBaker于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中发表了有关翻转课堂的论文,且于文中介绍翻转教学模式可通过网络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来发展。2007年,该教学模式被美国科罗拉多州洛矶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JonBergmann与AaronSams两人正式定名为“翻转课堂”。
当初JonBergmann与AaronSams两人是为了要让缺课的学生能够顺利补课并跟上课程进度,运用了翻转课堂模式,将录制好的教学影片上传至YouTube网站,让学生能在家自学,并于该模式显现成效后,两位老师开始将学生的上课方式改动,先让学生在家观看线上影片的讲解,之后再设计课堂互动时间来完成作业,或是利用课堂时间为遭遇困难的学生解惑来进行教学,也由于实施成效颇佳,再加上想让更多从事教育工作者理解并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该教学策略定名为“翻转课堂”并宣传推广它后,它才逐渐于美国各层级学校中扩散茁壮。而SalmanKhan所成立的可汗学院则提供从事教育者翻转课堂之教材资源,供其参考并运用在实际课堂之中,进而让翻转课堂迅速成为欧美教育界最流行的议题之一。基本上,学生学习的过程可分成两阶段作业:(1)知识传授的阶段;(2)吸收与消化的阶段,即内化知识的过程。而第一阶段的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来完成;第二阶段的内化知识,则是学生通过在课后作业练习、实作评量等来完成。第一阶段相较于第二阶段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过程,可传统课堂却是将较为困难需协助的第二阶段由学生自己回家独立完成。然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却颠覆这种形式,对传统教学型态进行变陏。翻转课堂,可被称作为翻转教室、易位课堂、颠倒课堂、颠倒教室、翻转教学、翻转学习或反转课堂等,有别于一般传统课堂模式,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先让学生于家中通过电脑等科技辅具来观看教学影片或阅读、查阅学习资料,而学生如在家中碰到学习问题需解决时,则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教师或同侪相互沟通来解决问题,或是回到学校课堂中进行讨论,且学生也可于课堂中做作业或从事较高难度的学习活动。依据Bergmann和Sams(2012)两人对于翻转课堂所提出的几个定义,本研究归纳出四点:(1)翻转课堂不是网络课程的代名词,除了教学影片外,还有陎对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可于课后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教学策略;(2)翻转课堂不以教学影片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角色从讲台上的圣贤,转变为学生身边的引导者;(3)翻转课堂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将课程内容永久存档,让学生可于课堂前后或缺课时,作为预、复习或补课之用;(4)翻转课堂让教师在课堂上能有较高的自由度,可通过观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情况,而给予学生差异化教学的协助。Zappe、Leicht、Messner、Litzinger和Lee(2009)强调学习者在具备先备知识的基础下,可以通过主动学习及社会互动之动态历程,建构新的知识内容,由此可知,翻转课堂符合建构主义的精神。Bergmann和Sams不但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可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投入程度,还主张翻转课堂能通过网络平台即时提供教师作业回馈,以协助教师减少实际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Kachka认为翻转课堂是教师通过网络学习教材及教学影片来打破时间、空间程度限制,使学生可在课前预习以节省传统课堂的讲述时间,让教师能有更多的心力专注于有意义和有效的课程活动设计。根据对美国453位教师实施翻转教室后的研究结果显示,翻转教室的教学成效显著,有88%的受访教师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满意度,6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进步,8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改善,更有99%的教师表示将继续使用翻转教室作为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界,2014年发表的NMCHorizonReport指出,翻转教室是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发展中的重要教学科技,而除去以知的优点外,翻转教室尚能让学习者精熟在工作职场上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三、翻转课堂运用的优缺点
1.根据个人化系统教学部分,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优点有:(1)学生自我控速:学生可以有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达到单元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同,但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百分之百的精熟标准:学生有通过单元考试,表示已经达到系统所设定的精熟标准;假如没有通过,表示没有通过熟练标准的要求,必须要重新学习单元教材,熟练之后,再参加单元的考试。(3)直接性回馈: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立即获知自己成绩的表现,对于学习的成效,能有显著的提升。
2.翻转课堂的缺点有:(1)缺少形成性的考核:并没有每个单元皆具备形成性的评量,可以让学生来做测验,不能知道该单元之内容,学生是不是了解。(2)没有总结性的评量:部分单元没有总结性的评量,不能知道学习者对于整个单元的内涵,是不是全盘性的了解,哪一些部分不能够了解,来做针对性的改进。
四、翻转课堂运用的建议
1.教学教材阶梯化: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教材,没有编制得很完善,假如可以将教材编辑得更加有深度,按照编序化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能有一层层的顺序,以能让学习者在使用该学习系统,能够一用就爱不释手。
2.增加对应的形成性评量和总结性评量: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评量方式,没有编列得很完整,假如评量或是练习的单元,能够接续在每个教学细目的后面,便可以清楚了解学习者该细目的精熟程度为如何,还有每个单元的最后,能够有综合的评量或是练习,通过该系统的精熟标准,让学习者一百分之后才能继续学习,确保其百分百学会了,才更够前进。规划完整对应的形成性评量及总结性评量,是该教学系统所需要改善的地方。
3.增加贴近生活的相关教材: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的教学内容,会出现一些生活应用题与该学习阶段学生生活经验背离的情况发生,系统设计者可能要留意这情况的发生,如果能够将生活应用题更加地贴近学习者的生活,该学习系统便能够让学习者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让其会自觉性地学习,增加使用者的意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的运用具有学生可以有自行决定学习的进度,具有百分之百的精熟标准,可以进行直接性回馈等优点。因此,大学计算机教学翻转课堂可以在现阶段得到更有效的推广与普及。
参考文献:
[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
[2]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2).
[3]张文杰.翻转课堂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04).
[4]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04).
[5]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04).
[6]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01).
[7]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01).
论文摘要:任何一种英语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必须适合特定的语言教育环境。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学习者遇到的语言现象陡然增多且复杂起来,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日益凸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已经无能为力,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二语/外语教育理论和吸收国内的外语研究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一,我国大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中的外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英语课堂上普遍采用教师讲授语言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模式。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们总是没完没了地做语法、词汇、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等题型的练习或进行模拟考试,以为这就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多数学生完全不知道英语语言的本质、英语学习策略和目标,更谈不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学生们本已放松的情感再次变得焦虑;许多高校仍忙于辅导学生应试,英语教学模式没有创新,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有的已放弃英语学习。尽管阅读技能处于英语教与学的首要地位,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师们往往采用以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讲解及单一翻译为主,文章结构、主题一带而过,最后做练习巩固已学知识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阅读适合现阶段水平的文章时常常感觉似懂非懂,不甚解,甚至不愿意读下去。他们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方法理解文章,也就无法形成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和交际能力,无法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二,英语学习的“阶段僵化”现象
心理学研究认为通常的技能学习都会出现高原期,即当旧有的低级动作组织体系的效率达到最高点后,要想再提高效率就必须建立新的高级组织体系去替代它。在新旧体系交接之前的时期,就是高原期。在英语学习的初期,学习者感觉每天都有进步,成就曲线直线上升。如果采取词汇、语法讲授及题海演练的教笋模式,则会有效地提升测试成绩,英语教师和学生于是认定这种教学模式是成功的。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在我国相当于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就出现停滞不前或僵化现象,持续的时间不定,很多人甚至永远停滞下去。因此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大学阶段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可见,改变不合理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思路,建立科学的教学思路和学习策略非常急迫。
三,我国特定的语言教育宏观环境与国外二语教育理论的“南橘北积”现象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须适合特定的语言教育环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9)提出“要完善处理好借鉴与继承的关系,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路子。”Stern提出第二语言教学一般模式(1983; 44),分三:个层次:
I)第-.层次中相关基础学科(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教育理论)与语言学一起构成理论发展的基础。
2)第二层次又称为教育语言学理论和研究。它是第一层次基本理论对4个基本概念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综合结晶。
3)第三层次包括方法论和组织。
可以看出,在这个包含二语教学模式和二语学习模式的理论中,Stem反复使用了“特定”的字样,强调了语言教学与语言教育环境相适宜的重要性。桂诗春(2000)指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即有其共同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具体的应用必须从实际出发,绝不能生吞活剥”。“在—种环境中针对一定师生条件可能取得较好成效的教学法,在另一种环境中,另外的师生之间使用就未必有成效”(孙骊,1994)。“各种教学流派在研究教学法过程中总是着眼于解决外语教学中的某一方面矛盾,而事实证明,外语教学与学习的效果涉及很多方面,如主体,客体,环境”。所以选择或建立适宜的外语教学法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教学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教学特点及优缺点,发现其共同规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2oo4)。汉语作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与英语存在着全面差异,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而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西方语言均属印欧语系)。汉语属于词根语,它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构形词缀,也就没有形态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词在句中的作用是通过词序和辅助词等手段表示的;英语属于屈折语(包括整个印欧语系)。汉语属于话题型、意象型语言,英语等属于S~O型、逻辑分析型语言。汉语更承载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深奥的哲学体系和丰富的文化体系。
西方二语语言学教育理论以作为二语教学的英语为研究对象,母语和目标语属同一个语系,这与英语作为外语、母语和目标语分属不同语系、置于独特语言教育环境下的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基于这些理论产生的教学模式也同样不吻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如果不对西方二语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和鉴别扬弃,就生搬硬套、直接引入英语课堂(还要采用小规模实验以证实其效果是良好的,引入是成功的),那么必然会产生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现象,也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四,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
综上所述,现提出立足我国外语教育环境的阅读教学思路:在中西文化差异观下,以大学阶段课堂内教学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心理学、对比语言学、语篇分析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句子、语段和语篇理解策略、英汉表达辨异策略和学习策略为手段,最终达到授之以渔、使学生具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接受这种教学思路的学生应已经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或技巧叶目应的词汇量,有正当的学习动机和一定的兴趣。
I.对比语言学与阅读教学
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者遇到的语言现象陡然增多且复杂起来,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日益凸显,原I有的学习策略已经无法发挥作Ill。通过两种语言的f对比分析,可以从本质上真正认识外语和母语表达方式的差异,克服茫然和焦虑,排除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从而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表达的真实意图,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同时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焦虑程度,这必然促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英语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
1)名词化,2)用名词表示施事者,以代替动词。3)介词优势,4)动词的弱化,5)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6)从属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7)注重形式,以形显义,8)忌重复,9)重委婉,1O)逻辑思维。
汉语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
1)动词重叠,2)动词连用,3)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限,4)使用受事主语,当然被动句普遍,5)常用主动式,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6)句式松散简化,省略句、流水句多,7)注重意象,意在言外,8)重复,9)重直言,1O)意象思维。
2.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
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是只供学者、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内容,它的价值在于应用,应该广泛引入大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又促进理论的改进和研究。语篇衔接手段(微观)和语篇宏观结构是语篇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经常提及的语境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中图类号】G633.6
引言
什么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从而起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思维的发生,学生不但收获了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对数学的兴趣。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内化建构。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趣味性,教师不能在教学时照本宣科,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只要求学生掌握“是什么”,而不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和“怎么样”,导致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得益太少,充其量只是背了一堆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东西。如何做到在数学教学时,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呢?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必须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体现趣味性。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怎样报告一条东西向笔直的公路上发出救援的地点”的学习问题,建立“如何确定直线上一点的位置”的教学模型.学生依据生活经验,通过讨论,结合画图,便自然地抽象出“数轴”的概念。先是“方向”,报告向哪里?方向错了则谈不上救援了,那可人命关天的问题了,即非常非常的重要;再是“原点”,所谓的原,即是不变的位置,一个位置有大有小,实物可能是人用眼睛看不完的或看不到的事物,但是作图在纸上,则可小化为一个点,如地球可用一个点来表示。最后是“单位长度”,“单位”通常指“1”。综合得出,理解好“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即数轴的三要素,就说明理解好了“数轴”。
又如,讲授“直线”一节,可以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筷子,给同学们讲述一个趣味小故事,“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长久,人们吃饭时,习惯用筷子,筷子好比人的双脚,笔直、勤快、能干。而国外人吃饭时用的是刀叉,要用双手同时使用,所以,有的中国人则说,外国人吃饭的工具太繁多了,不方便,花枝招展,不务实。其实,不管是用筷子还是刀叉,那都是一种民族文化,各有优缺点。”小故事中的筷子,就是两根直线,把它们放在一起,可以有多少种放法呢?平行放置?交叉放置?那就如画直线时,两直线平行、交叉。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的兴趣特别高。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应把握好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迪拜有全世界最高的大楼,这都归功于大楼的设计团队,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团队进行工程设计,再好的建筑工程师也造不出全世界的最高大楼。由此,我们想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不能随便对待或随便设计的,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过易过难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例如: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大多数学生很难进入合作角色,不知如何下手。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教师可把这个问题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性的问题:2条直线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这样提问,层层推进,问题就可以迎任而解。
三、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承上启下,尽量使问题拓展延伸
说“温故而知新”,在问题设计上,要在善于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知识的衔接点,以旧引新,承上启下。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回顾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 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有什么特征?这样步步引入,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四、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实效性
教师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肯定,使学生经历一次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些教师在讲述专题内容时,基本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程序,而不是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经历探索活动的过程,因此在许多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偏差仍普遍存在,使得数学问题教学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潜能的开发,缺乏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总之,课堂问题设计的方式、方法很多,有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探讨、运用。好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问题设计,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实现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开慧. 关于数学教学中情境设置有效性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0(22)
2、沈林. 中学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08
3、武文鑫.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引言
听力作为大学英语的基础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十分关注。目前仍较普遍的传统的教材加音频、“听-核对-听”的普遍模式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翻转课堂的出现,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契机。
2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如火如荼,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诸多领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国外著名学者Gerstein(2014)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师生异步个体概念探索,包括视频播客观看、网站浏览、在线互动等。第二为师生异步个体意义建构,涉及自主测试、自省视频播客、博客等。第三为师生同步群体演示应用,指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的成果展示和陈述。第四为师生同步群体体验活动,涵盖亲临体验、游戏互动、实验艺术等活动。4个阶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贯穿始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规划、监督、指导与促进作用。本研究借鉴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景图进行听力翻转课堂教学实验。
3研究设计
本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研究,采用测试和访谈形式,探究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1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显著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2)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的态度是什么?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贵州大学2015级2个非英语专业普通本科班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研究。一个计科班(43人),一个市场班(41人),共计84人。两个班均由笔者任教,且两个班的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笔者用SPSS13.0对比分析两个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试卷听力成绩,发现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对应sig值为0.990,此值大于0.05,说明两个班学生听力成绩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听力水平相当。
3.3研究方法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1)与(2),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1)测试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1),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听力成绩做了前测与后测。前测对象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上学期期末试卷听力成绩。后测对象为实验组经过为期一学期的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期末试卷听力成绩。通过前测与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对应sig值大小来检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显著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2)面对面访谈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2),笔者在实验组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面对面访谈,同时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和文字记录,整理访谈结果并进行定性分析,以此探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的态度。
3.4研究过程
1)教学实验
以2015级计科班为实验组,以2015级市场班为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一学期的听力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一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期末试卷听力成绩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参数来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显著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具体的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学习
在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提前录制或选择基础性的听力教学视频,通过在线网络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和探究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课前协作学习。首先,学生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泛听,抓住主题、关键词,把握大意、逻辑关系;其次,进行视频精听,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地听懂每一个单词,注意连读、句群、断句,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查阅生词难句;最后,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发放的学习任务,遇到问题通过在线交流社区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若仍无法解决则做好疑难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习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和督促,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这种监管,保证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此过程持续时间约为一周。
(2)课堂翻转
经过课前学习的概念探索和意义建构之后,在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检查学生的课前听力学习情况,而且课内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演示应用和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检验、协作探究、成果分享和总结反馈,辅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问题检验:第一,教师通过分段视听视频,采取复述、提问、概括、看图说话、句子翻译等方法检验学生的课外听力学习效果。问题难度与课外学习难度相当,肯定学生的课外学习,同时了解学生课外学习未解决的问题。第二,教师随堂下发听力测试题,难度高于课外学习,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以期在协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听力学习。协作探究: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详细设计课内听力教学,运用开放式、探究式、引导式或反问式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式协作探究,包括做游戏、角色扮演、主题讨论等,内容为问题检验阶段难度较大的问题和教师准备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教师负责纠正、引导。成果分享: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和交流在协作探究中取得的成果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展示、质疑、阐释”过程,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拓展。总结反馈:此阶段由师生共同完成,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过程性评价采用组内、组间互评方式,主要涉及学生参与课内活动的表现,重点考查协作探究、成果分享阶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3)课后巩固
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后学习也必不可少,这一环节特别需要教师的监督与检查。第一,学生需要进行反思性复听,即全面回顾听力材料所包含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自己在课堂陈述中的优缺点。第二,学生在听完视频后需要进行概括写作,即summary,还有听力日志,总结本次听力学习中的心得、收获、学习过程的描述、独立和协作学习表现及生生、师生评价。第三,学生通过网络提交课后听力巩固练习,教师进行线下批阅、线上反馈,生生、师生之间通过网络探讨、总结此次听力学习的优势和不足。
2)面对面访谈
一学期教学结束后,笔者在实验组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如下:(1)听力课上,在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间,学生更喜欢哪种教学模式,为什么?(2)学生如何看待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前影音学习?(3)学生对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翻转学习的态度如何?(4)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听力学习有何帮助?之后整理20份访谈录音和文字记录,并对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4结果与讨论
(1)教学实验结果
笔者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学期前期末试卷成绩听力项小计总分值和学期末试卷成绩听力项小计总分值,实验数据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前测数据偏值为-0.055,小于1,M值与中位数相差不大;后测数据偏值为-0.046,小于1,M值与中位数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实验前测数据和实验后测数据均呈正态分布,可用于参数检验。随后笔者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期学习效果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76.24和77.51,二值差距不大,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听力水平相当。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对应的sig值为0.255,大于0.05,说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英语听力水平相当,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得当,抽样合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分分别为83.01和79.2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值对应的sig值为0.003,小于0.05,说明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成绩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采用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实验组英语听力成绩提升显著。再者,就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分与后测成绩的平均分的差值而言,对照组前后测平均分差值为1.72,实验组前后测平均分差值为6.77,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再对此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T值对应sig值为0.000,小于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后测平均分差值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相比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
(2)访谈结果
在对实验组20名同学进行面对面访谈后,根据访谈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针对访谈问题(1),约80%学生更喜欢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任务的呈现更加多样自主,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互动性、探究性和启发性。约20%学生更喜欢传统听力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不习惯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问题(2),约50%学生觉得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前影音学习新颖轻松有趣,锻炼了自学能力,约50%学生觉得课前影音学习花费时间,缺乏足够的指导和监督。对于问题(3),约70%学生认为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翻转学习生动活泼,非常喜欢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约30%学生认为课堂翻转学习有一定难度,很难参与到互动和讨论中去。针对访谈问题(4),约60%学生认为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自己的听力水平提高很有帮助而约40%学生则认为没有多大帮助。综上所述,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认可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前影音学习的人数没有占到绝对优势。
(3)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由以上两点分析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基于此,笔者综合翻转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结合自选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教学视频,构建出了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今后的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作参考。
5结语
本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通过测验和访谈形式,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大学英语听力翻转课堂模式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本文仅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课堂做了系统的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说、读、写、译”方面的翻转课堂教学还有待国内外学者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才能找到适合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7):33-36.
[2]万敏.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5):69-72.
[3]曾秋霞,付剑鹏.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公共课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
跨境电子商务属于交叉性学科,具有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多重特点,同时跨境电商产业链中涉及跨境电商平台综合运营、物流、报关、报检、保险、国际支付结算等多个环节,所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综合性人才要求较高。综合考虑来看,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人员需具备以下能力:
第一,外贸基本技能。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能熟练掌握外贸函电写作和外贸单证缮制技巧,熟悉报关报检、运输、保险、跟单、国际支付结算等外贸环节的基本流程等。
第二,跨境电商业务技能。熟悉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和主要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电子商务运营能力,懂得产品与优化、网络营销与推广,具有一定的客户服务能力,能处理客户的询盘与投诉,等等。
第三,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目前,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短板。熟悉各种跨境物流模式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种类的商品,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能整合境内外供应链资源,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跨境物流衔接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衔接小批量多批次商品配送的各个环节。
第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跨境电商本身就是实操性很强的工作,在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实操技能的提高。
第五,外语技能。具备与国外客户熟练交流沟通的外语技能。
2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对跨境电商这个新兴行业人才需求的正确认知、英语水平较低、外贸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等多方面问题。针对学院国貿人才培养现状和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做如下调整: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设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方向,在完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的同时,增加跨境电子商务理论、跨境电商实务、网络营销、图片处理、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此外,本专业有留英回来的专业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师资力量,开设有针对性的英语课程,使学生在语言这方面更具竞争力。
第二,提高师资水平。首先,要想培养出跨境电商人才,教师需具备相应的能力。鼓励教师多参加跨境电商方面的培训、派遣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学习等,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建。比如,联合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提供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其次,引进大量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作者,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向学生传授如何询盘回复、外国买家心理分析、报价技巧、客户跟进、线上营销等,真正立足于企业实际需求。
第三,实行“走出去”战略。打破区位劣势,“走出去”,寻求与跨境电商发展迅猛的地区企业合作,以其对这个新兴行业的超前认知来引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长足发展。比如,学院可以与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搭建学校与珠三角地区电商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共建校内订单班等。学生大一、大二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大三上学期时由相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大三下学期时学生须去对接好的企业上岗实习至少3个月。以此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更好地培养出能满足跨境电商企业所需的人才。
3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手段
3.1教学手段
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师面授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学环节主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演示完成学生校内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扩充;校内实训环节主要结合电商实训室,由科任老师带领进行实操性练习,课外结合相关企业平台进行实训,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跨境电商工作流程。跨境电商平台众多,国外主要平台包括亚马逊、eBay等,国内则有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敦煌网、兰亭集势、大龙网等。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在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让学生参与企业电商活动,从中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日后企业的用人需求。
3.2岗位人才培养
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状况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不同岗位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在第一年开设公共基础课,主要学习高职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计算机基础、市场营销基础。在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学习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产品学、电子商务、商务沟通、网页设计、网络支付等。在第三年根据学生已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如运营管理、客服、美工、业务员等进行个性化培养。通过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来选择符合自己的岗位模块课程,以较少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明确了职业方向,才能实现企业岗位与毕业生的无缝对接。
3.3增强实践能力
进行校企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也能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随着速卖通、DX、兰亭集势、大龙网等B2B、B2C平台的迅速崛起,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便利,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业务实践,激发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训结束后,由实习单位评出优秀实习生,颁发证书,以激励更多的同学进行企业实践。
4结语
在新经济环境下,跨境电商已成为新的外贸行业,并逐渐显现出它的商务优势,同时也给应届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区电商发展情况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订,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完善学科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师资,进行校企结合,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高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从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4):21-25.
[2]陈健.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6(4):47-48.
[3]朱理.新常态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5Z).
[4]孙静,付丽丽,窦揽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评述[J].江苏商论,2016(1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