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目前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u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PV)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 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 疗效可靠。但部分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效果不佳, 原因不尽相同。现对铁法能源公司总医院2007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NPPV治疗失败的12例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PPV治疗96例, 成功率87.50%(84/96), 失败率12.50%(12/96)。失败病例中男10例, 女2例, 年龄46~92岁。COPD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1]。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

1. 2 方法 患者均使用美国凯迪泰FLEXO ST25/30 BiPAP呼吸机。工作程序参考Mehta和Hill的建议[2]①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②选择口鼻面罩或鼻罩, 接输氧管(氧流量2~6 L/min)。③呼吸机设置:采用BiPAP (S/T)模式。后备频率10~12/min, 吸气压(IPAP)8~12 cmH2O, 呼气压(EPAP)4~5 cmH2O, 按照患者的耐受性逐渐增加IPAP至15~25 cmH2O。氧浓度的调节力求在

1. 3 通气失败的判定 ①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性恶化如pH40次/min)。⑤无法耐受连接方法。

2 结果

接受NPPV治疗COPD 96例中12例失败, 失败率12.50%, 失败原因:Ⅱ型呼吸衰竭不能纠正或加重7例;不能人机协调2例; 漏气量大2例, 胃肠胀气1例;12例中9例立即气管插管抢救成功, 3例死亡。

3 讨论

本组12例失败病例原因分析归纳如下:①肺部感染未控制, 尤其合并有支气管扩张, COPD因肺部感染诱发呼吸衰竭占70%~80%。抗生素有效治疗失败是一方面原因, 而NPPV本身易导致痰液粘稠使痰液排出困难[3]甚至形成肺不张, 也是感染控制不佳的原因。这往往与患者通气需求较大, 或伴有较大漏气量, 使总的通气量过大而不能充分湿化有关;②漏气。这是比较常见的问题, 发生率高。主要是无创通气的面罩大小不能满足患者脸型需要, 或者佩戴过松而漏气。呼吸机管道密闭出现问题也可导致漏气。③胃胀气。主要是因为通气过程中患者吞咽, 气体进入胃肠道。④患者不耐受, 拒绝应用无创通气。更多是心理因素, 担心面罩更加重呼吸困难, 烦躁不安, 出现人机对抗, 最终治疗失败。

解决方法:①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 不论有创或无创, 抗生素的使用可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必须覆盖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 其他如肠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非典型病原体等, 严重者必须覆盖耐药菌。②根据患者的脸型、患者的舒适程度、呼吸状态、痰液状态、配合程度选择面罩或鼻罩。③呼吸机连接加温加湿器, 指导患者治疗间歇饮水保持水分充足, 使痰液稀释, 帮助患者翻身、扣背、鼓励咳痰, 也可以使用振荡排痰机促进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④防止胃肠胀气的方法是嘱患者带机期间闭紧嘴巴, 防止气体进入患者胃肠道导致腹胀;另外限制吸气压力, 尽量不超过25 cmH2O。

目前, 无创通气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为了能更好的合理有效使用无创通气, 应多总结失败原因, 可避免病情加重, 降低插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儿童肾移植; 尿瘘; 护理体会

儿童肾移植一般指受者年龄在18岁以下的肾移植【1】,成功的肾移植不仅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尿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尿路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移植物丢失、严重感染、甚至威胁生命【2】。我科自2004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共行儿童肾移植术42例,其中4例并发尿瘘。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患儿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4例,女3例,男1例,年龄8-12岁,体重14-27kg。均为首次移植。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例,肾病综合征1例。肾移植前透析状况:1例行腹膜透析3年,2例行腹膜透析1年余,1例先行腹膜透析1年余,后改行血液透析半年。发生尿瘘时间:术后1周内1例,术后10天内1例,2周内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3例为留置引流管期间,伤口引流液较正常情况下明显增多,而留置尿管引流量明显减少;1例已拔除引流管的患儿为自行排尿明显减少,同时伴有移植肾区胀痛、发热等症状。B超提示:移植肾周大量积液。取引流液行生化检查示肌酐值明显高于血肌酐值且与尿液肌酐水平相当,证实引流液为尿液。

1.3 结果

均采取保持伤口引流管和导尿管通畅、预防感染、加强营养、适度制动等保守治疗。结果均治疗成功,未再发生尿瘘和狭窄。

2 原因分析

肾移植术后尿瘘发生的原因复杂,大多数与外科因素有关【3】,内科因素占少数。外科因素主要有:吻合技术及包埋技术的质量不佳,患儿(

本组病例中发生尿瘘的原因有:2例与伤口愈合不良有关,1例因切口感染所致,1例因输尿管膀胱再植处缝合不严引起吻合口瘘。因此,在儿童肾移植术后并发尿瘘的病因中,内科因素不容忽视。

3 护理体会

由于儿童肾移植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与成人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5】,如免疫系统较为活跃,发育迟缓,认知功能也不成熟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其特殊性,针对问题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儿童肾移植人/肾存活率,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3.1 针对性预防护理

3.1.1 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研究表明,儿童受者的免疫反应较成人强,Yuge等【6】发现1-10岁儿童,肾移植术后30%发生排斥反应,而大于50岁的受者中,仅15%发生排斥反应。而与成人相比,儿童受者自身产生的肌酐少,体型与成人供肾不成比例,成人供肾绝对肾小球清除率往往大于儿童受者所需,导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典型表现如肌酐升高并不一定出现。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儿童排斥反应早发、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密切检测病情变化,如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情绪、移植肾区情况;注意尿量、尿色及性状的变化,加强导尿管护理;及时监测血常规、肾功能、免疫抑制剂浓度、肾脏B超等的检查结果。一旦发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征兆,立即告知医生,积极协助医生进行抗排斥治疗,同时,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预防感染。

3.1.2 营养支持

患儿自幼长期生病,发育较同龄正常儿迟缓,全身营养状况差,抵抗力弱,导致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并发尿瘘。本组患儿体重均低于正常,低体重患儿只要病情允许,可鼓励进食优质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提倡在补充足量碳水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行优质高蛋白饮食,并且混合摄入多种多样的含蛋白食物,使食物中的蛋白质相互补充,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3.1.3 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长期以父母为伴;转入隔离病房后,与外界隔绝,没有父母陪伴,较成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恐惧感;同时,因组织愈合较慢,尿瘘经久不愈,患儿依从性变得更差。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主动接触患儿,热情耐心地与其沟通,在取得患儿信任后,向其讲解尿瘘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病例,鼓励患儿说出身心的不适。同时,还需做好患儿父母的沟通工作,必要时可将患儿早日转入普通病房,在其父母的参与下,使患儿积极配合尿瘘的治疗,尽早康复。

3.2 常规观察及护理

3.2.1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落;及时倾倒引流袋内液体,防止逆行感染。在患儿留置尿管期间,注意观察尿管引出液的量、颜色、性质,如尿色较红,为避免血块堵塞的可能,应定时挤压尿管,并注意每小时尿量的变化。

3.2.2 预防感染

做好预防伤口局部及全身感染的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监测感染的征兆,及时发现体温和分泌物的变化;做好切口周围皮肤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儿床上活动,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儿咳嗽并观察痰液的变化,定时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咽峡、上颌及舌根部有无白膜粘附。一旦发现感染征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参考文献:

【1】徐虹.儿童肾移植中的热点问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99-100.

【2】邓素雄等.肾移植术后尿瘘36例临床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11-2512.

【3】DINCKAN A,TEKIN A,TURKYILMAZ S,et al.Early and late 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corrected surgically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J].Transpl Int,2007,20(81):702-707.

【4】M.Wiessel,Ch.Weber,O.Mehls,S.Pomer,K.Mohring,G.Staehler.Nierentransplantation bei Kindern[J].德国医学,1995,2(12):82-83.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急诊内科;疾病谱;调查;分析

广州是我国的大型城市之一,人口众多,疾病谱较广。为了探讨我院急诊内科疾病就诊规律、就诊特点及提出相应的医疗管理措施,特回顾性总结了我院2008年1月1 日至2012年l2月31日的急诊内科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的298117例急诊内科就诊患者,无性别、年龄限制。

1.2调查方法

通过我院目前使用的广州市讯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日志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其年龄、性别、就诊时间、病种排列等数据导入Excel软件中进行分析,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统计,同一患者有两种以上疾病时,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急诊内科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在2008-2012年期间,在我院急诊内科就诊患者共298117例,其中男性患者168347例,女性患者129770例,男性多于女性。以14-30岁组的青年为多,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详见表1

2.2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日期的分布

在2008-2012年期间,我院急诊内科病人就诊的高峰期分为3月(28417人次)、7月(28149人次)和12月份(26895人次),而9月份(21535人次)的就诊人数最少,从9月份起,就诊人数逐渐增多,12月份再达小高峰,详见图1。

图1:2008-2012年我院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日期分布

2.3急诊内科每天就诊时间的分布

我院急诊内科每天就诊高峰时段为20:00―24:00,此时段病种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24976人次),其次是消化系统(20213人次)和心血管疾病(17856人次),详见图2。

图2:2008-2012年我院急诊内科患者就诊时间的分布

2.4患者的主要病种分类

在2008-2012年期间就诊急诊内科29811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所占的比例较少。详见表2:

3 讨论

3.1 根据急诊内科就诊人群特点做好相应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病人年龄分布特点以14-30岁组的青年患者居多,这部分人群占总数的37.38%,可能为青年患者白天上班、上学,集中在夜间急诊就诊;而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生理状况也逐渐衰退,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同时,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也导致中老年患者在急诊内科就诊人数增多。因此,应根据急诊内科就诊人群特点做好相应措施,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救治水平 [1]。

3.2 在急诊内科就诊高峰时期合理增加医护人员 根据我院急诊内科患者时间分布、病种排列等就诊分布规律和特点,在就诊高峰时期合理增加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实行弹性排班。3月份和7月份为患者就诊的高峰期。3月份广州为潮湿雾霾天气居多,早晨常有雾霾天气出现,容易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在有雾霾天气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外出时带上口罩,防止空气中的小颗粒物体进入呼吸系统引发疾病。春季食物容易霉变,人们在误食变质食物之后,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甚至食物中毒。7月为患者就诊的高峰期,这个月份为学校假期,外来旅游人员较多,大量的人员流动,也容易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长时间在空调房内,室内外温差大,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天气炎热在户外工作者易中暑。10-12月份就诊人数逐渐增多,12月份又达到高峰期,10月份后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机体免疫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入侵。而且中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容易引起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我们同时也发现,20:00―24:00为我院急诊内科每天就诊时段分布的最高峰,白天时间,大多患者多处于上班工作时间,不方便就医,所以在夜间时间造成了一个就诊小高峰。夜间时间,内科和其他科室门诊均停诊,患者不能平衡分布,集中于急诊内科,这也是导致夜间小高峰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夜间人们出行量增多,外出聚餐多,饮酒过量、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此外,夜间也是中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心血管疾病常于夜间发生,发病急且病程严重是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合理调配医护人员,使病人及时有效地就医诊断治疗,是有效缓解夜间小高峰的一个重要手段。

3.3 急诊内科医师培养方向需根据疾病谱变化而调整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疾病谱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合占全部急诊内科的70%以上,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2-4]。呼吸系统疾病虽然排在首位,但根据5年的比例分析,未见明显增长趋势,这跟近年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和人们注重呼吸道卫生有一定关系。而心血管疾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和近年生活水平上升,过量喝酒吸烟,高脂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在急诊科的医师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注重培养全科医师,又要突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做到一专多能,力争在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救治上有所进展和突破,进一步完善急救诊疗常规及抢救措施,以提高抢救成功率[5,6]。

参考文献:

[1] 于启林,朱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0):599-601.

[2] 陈永惠,李文,谢菁,等.28826 例急诊病谱的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2):152-153.

[3] 李继光,朱玉森,万建华,等.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4):219-221.

[4] Linda F.McCaig,M.P.H.National hospit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2000 emergency department summary[J].Advance Date Form Vital and Health Statistics.326.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住院的患者在入院前无感染或只存在潜伏感染,在医院内部获得的感染[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2]。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为更好的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医疗水平,现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部位、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收集到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无明显感染现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60.3岁。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27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2天。

1.2方法

对上述收集到的呼吸系统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对感染的发生部位、导致患者感染的致病体以及感染发生后所采取的对应措施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2.1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比例最高,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的部位

感染部位

例数

比例(%)

上呼吸道

13

21.67

下呼吸道

26

43.33

胃肠道

9

15.0

泌尿系统

5

8.33

其他部位

7

11.67

2.2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获取感染样本,进行致病体的鉴定和检测,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引发感染比例最高的致病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引发感染的致病体

致病体种类

例数

比例(%)

假单胞菌

21

35.0

大肠杆菌

12

20.0

不动杆菌

8

13.33

变形杆菌

7

11.67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8.33

真菌

2

3.33

其他

5

8.33

3讨论

3.1院内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

根据我们的统计,呼吸科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1名远多于女性的19例,可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

而在收集到的60个感染病例中,年轻患者和中老年患者均有,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最大为76岁。对年龄分布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分析原因可能是中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年轻人差,各项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入侵的能力均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3.2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患者感染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发生部位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系统,上述部位均是感染的易发部位,对于感染的有针对性预防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3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对引发感染的致病体进行鉴定的结果显示,导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绝大部分为细菌类致病菌,其他的还包括少部分的真菌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3],不利于抗感染治疗,也提示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更加谨慎和合理,尽可能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4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呼吸科患者产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原因、护理原因、环境因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4]。其中,呼吸科的住院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更易遭受致病菌的感染。部分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预防经验不足以及操作不够规范有关,有时甚至出现交叉感染。此外,住院环境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呼吸科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未感染的呼吸科患者在住院后,可能从环境中获得由其他患者产生的感染源而导致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加重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预防院内感染的对应措施

呼吸疾病的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或者发生感染,立即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同时增加患者的户外活动时间,呼吸新鲜空气。

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十分重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变能力,让其能充分掌握院内感染的理论知识,在感染发生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此外,住院环境的优化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医疗用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谨慎处理医疗废品,切断呼吸科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对病房进行必要的通风,减少致病菌的存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消毒,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5]。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院内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呼吸科是院内感染高发的科室,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可由多种致病体导致在多个部位发生,引发感染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为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改善住院环境,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11):1265-1267.

[2] 李善华,涂明利.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郧阳医学院学 报,2009,28( 3) : 295 - 296.

[3] 王思国.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9):295-260.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 军团菌;抗体;呼吸科

军团菌病是军团菌感染所致的,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累及多系统的急性的传染性疾病。20世纪40年代,首次发现军团菌从士兵的血液中培养出来的,但当时并未认识[1]。直至1976年,退伍军人在美国的费城组织一次集会,后发生严重的肺炎爆发流行,引起34人死亡,被当时的媒体称为军团火病。6个月后鉴定出病原体与30年前为同一种细菌,遂命名嗜肺军团菌[1]。随后,军团菌病在很多国家及地区都出现过散发或爆发。目前随着空调、加湿器等电器的广泛使用,军团菌发病率大大增加,危害也更加严重。为了解军团菌病的现状,故将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呼吸内科部分患者120例进行军团菌抗体测定,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20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肺炎患者35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10例、肺癌患者7例。。男患者77例,女患者4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2.4±2.6岁。

1.2 诊断标准

我国对军团军菌病的诊断标准是1992年4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制定的:

(1)患者有胸痛、咳嗽、发热、寒战等临床表现。

(2)X线具有炎症表现。

(3)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血、痰及胸水培养有军团菌生长。

(4)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检查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

(5)符合血清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效价达1:128或更高。

(6)符合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前后两次抗体效价4倍增高,达1:80或更高。

若具备(1)、(2)项,加第(3)、(4)项中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军团菌肺炎;若具有(1)、(2)、(5)项者为可疑军团菌肺炎。

1.3 方法 所有检测患者均空腹采静脉血,离心后抽取血清送检。采用微量凝集试验的方法来检测军团菌抗体,检测8型抗体,分别为Lp1、Lp2、Lp3、Lp4、Lp5、Lp6、Lp8、Lp10。

2.结果

对120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军团菌抗体检测的结果如下(见表1)。共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30例,阳性率为25%,其中以Lp3、Lp4及Lp5菌型的阳性率发生的比率高。在68例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中,有30.9%的阳性率;发热待查及肺炎阳性比率分别为40%及14.3%,而我们选择的呼吸科患者总的军团菌抗体阳性率为25%。

表1 不同病种的呼吸系统疾病军团菌抗体检测结果

标本数 Lp1 Lp2 Lp3 Lp4 Lp5 Lp6 Lp8 Lp10 阳性数

慢支 68 0 0 5 8 7 1 0 0 30.9%

肺炎 35 0 1 2 1 1 0 0 0 14.3%

发热待查 10 0 0 1 1 1 1 0 0 40.0%

肺癌 7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120 0 1 8 10 9 2 0 0 25.0%

3.讨论

常见的军团菌有麦氏军团菌、长滩军团菌、嗜肺军团菌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是嗜肺军团菌。军团菌有41个钟、64个血清型[2],能够致20多种人类疾病[3]。呼吸道是军团菌的主要感染途径,动物实验证明,军团菌直接感染肺泡会致病。人呼吸时,军团菌进入呼吸道,侵犯体内的巨噬细胞以及肺泡组织,引起肺部炎症。军团菌病在临床上有2种表现类型,一种为肺炎型,即以咳嗽、咳痰、发热和肺部炎症为表现,X线可见典型的肺部炎症;另一类型症状较轻,无肺部症状,仅表现为肌肉酸痛、头痛、发热等类流感样表现,系毒力较低的病菌引起,可自限。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早期与流行性感冒或其他类型的肺炎不好鉴别,易漏诊。临床呼吸科医生应在诊疗过程中认识及重视本病,以便正确诊治。

参考文献

[1] BaronS[EB/OL].http://gsbs.utmb.edu/microbook,2003-01-21.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多种不同的病种,而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疾病本身具有难以治疗、发作反复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致死疾病当中,呼吸系统疾病位列第三名,仅仅在恶性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之下,而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疾病COPD以及相关疾病占据相当的比例[1]。近年来对于COPD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除了患者在严重急性期的时候进行相关的抢救措施外,提倡的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关于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卫生保健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呼吸锻炼以及体能锻炼来对自身呼吸功能有所改善,更好的稳定病情,保证自身的生活质量[2]。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COPD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COPD患者共80例,均符合COPD2007年我国诊治指南标准,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63岁,进行健康教育,在一年之后观察效果。

1.2方法本次研究主要方法如下:口头教育、举行培训班,发放健康资料、开展专题讲座、走进家庭针对个体一对一交谈培训方式。

1.3系统教育内容

1.3.1COPD基础知识教育指导患者了解疾病发病原因以及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贯彻预防与诊疗原则,使其了解如吸烟、感染、空气污染、职业粉尘等均为COPD危险因素,改善环境、减少去公共场所,对患者进行肺保健及戒烟知识宣教,介绍戒烟方法。

1.3.2介绍或痒疗长期氧疗的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治疗目标是在休息睡眠过程中和活力过程中维持SPO2>90%。指导患者每日吸O215H,详细介绍氧疗机的使用方法。

1.3.3介绍锻炼充分引流呼吸分泌物(体外引流、拍背)、指导进行呼吸功能相关锻炼诸如:缩唇式呼吸训练以及腹式呼吸训练,这两项呼吸训练主要有以下效果:增加测分量、减少死腔量、增加肺泡通气量,有效改善气体分布以及缓解气低症状,对改善呼吸功能有一定的疗效[3]。

1.3.4心理疏导COP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协助患者和家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鼓励安慰、疏导系方法,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抗病信心。

1.3.5药物教育这对于抗菌药物使用与治疗COPD细菌感染急性加重有重要意义,但对COPD稳定期无需应用抗菌药物,应指导患者避免盲目应用,指导患者基本的判断病情的方法,如六分科步行法,介绍有关药物的使用方法,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检查、定期评价。

2结果

3结论

所谓的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得患者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注意平时自己的日常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4]。健康教育的另一个作用是培养患者依从性,他们明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能坚持氧疗,坚持氧疗锻炼和治疗,改善肺功能,改善高位症状,情绪稳定,提高了抗病的信心,生活的信心,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健康教育是一件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5]。由此可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突出效果,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更要大力推广健康,使健康教育朝着规范化、系统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士柏、谢正福.著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3):8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大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规范(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10(4):199-203.

[3]邱小凡,吉婷,李育莲,著.慢性理会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5):107-108.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90-01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患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我院调查的方法,对2012年1至6月内科住院的发生32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医学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医院临床大量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等药物的长期使用,造成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呼吸系统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最高[1]。真菌与细菌存在一定的差别,细菌无真正细胞核与核膜,真菌结构复杂,不单有染色体且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真菌的一系列独有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我院对收治的32例经临床诊断为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染因素和治疗情况进行探讨研究,总结如下:

1.1 医院临床资料:选2012年1至6月我院内科收治的32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在47-68岁间,平均年龄为58.3岁。对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统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支气管哮喘 10例,肺炎4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肺脓肿2例。

1.2 试验方法及诊断标准:内科收治经过临床诊断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治疗方法主要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总结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医院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临床研究方法和统计学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通过分析和统计发现,我院呼吸内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0.9%。患者年龄在47-68岁之间,其中55岁以上发生感染的居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真菌的感染率升高,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年龄越大越易感染;其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受真菌感染的占40.6%;患支气管哮喘受真菌感染的占31.3%,患有肺炎的受真菌感染占12.5%, 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受真菌感染的占9.4%,肺脓肿患者受真菌感染的占6.2%。

3 讨论

医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偏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15例,由此可见,呼吸内科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4 小结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其感染发生率所占比例约占50%,表明肺部真菌病染逐渐成为免疫受损感染后致死重要因素[3]。易感染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造成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治疗及营养不良。分析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感染的占到50.1%,比例高,提示我们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使得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病菌的抵抗力上升,机体不能通过自身的免疫功能杀死病菌,使得病菌有了可趁之机,目前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积极的治疗,另外加强患者自身的锻炼来提高其免疫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夏德华,焦建国.呼吸内科对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6):74-75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

1内分泌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等内分泌腺和多种激素,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许多内分泌疾病都会严重影响宝宝的体态,比如性早熟!

举例:性早熟

性早熟的宝宝性成熟期提前,尽管在性发育的过程中宝宝的身长和体重都会过快增长,但由于骨成熟加速,将导致骨骺端闭合较早,加上缩短了幼年茁壮生长的阶段,结果反而会造成其成年后身形不足、显得较同龄人矮小。

关键问题:性腺轴激素紊乱

育儿预防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外伤,甲状腺、肾上腺的病变,都可能造成性早熟的发生。

应尽量避免光污染,因为过度光照也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

污浊的天空、污染的水源、污秽的汽车尾气、不环保材料装修都会损害宝宝的健康。

远离不利于宝宝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包括电视、网络、书籍上的恶性刺激。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泵”,属于动力器官;血管是“管道”,是运输血液的通路。一旦宝宝存在心脏的发育异常,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重者会有紫绀、呼吸困难、晕厥,伴有生长发育迟缓。

举例:大型室间隔缺损

许多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都存在一定的喂养困难,比如大型室间隔缺损的小宝宝吃奶就很慢,并容易发生呛咳。加上某些种类的先心病会导致肺血增多,于是反复遭遇呼吸道感染,合并心力衰竭。于是,宝宝的身形变得瘦弱细长、体重增加困难、生长发育缓慢。

关键问题:慢性心功能衰竭

育儿预防

先心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与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有关。

准妈妈妊娠期要远离放射线,切忌乱服药物,最初的4至8周更要当心病毒感染。

母体营养不良、年龄过大,或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造成宝宝患病。

出生地海拔高度与先心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某些先心病在高原地区发病较多。

3呼吸系统疾病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而呼吸系统则是执行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器官的总称,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常见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尤其是反复感染、迁延性或慢性疾病会导致生长发育的落后。

举例:慢性肺炎

当肺炎的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即为慢性肺炎,特点是周期性地复发和恶化,病程呈波浪形过程。不同年龄的宝宝其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恶化期可以出现肺功能不全,伴有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病情好转缓慢。

关键问题:间质组织炎症

育儿预防

营养不良、恂偻病、先心病或肺结核的宝宝一旦发生肺炎较为危险,应高度注意。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容易演变为慢性肺炎,因此应尽量避免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