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育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中;生命安全;压力;珍爱生命;重要性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防范能力的综合性必修课。学生从出生到上学,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告诉他们不玩火、不碰电、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灯过马路等安全常识。生命安全教育是我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要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就要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了解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意义。但归根结底一句话,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重视起生命的可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案例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同时也要懂得重视他人的生命。
二、强调交通安全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让许多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罪恶的魔爪不敢伸向他们。其次,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校刊、宣传标语、图片展等,这样有利于引起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能力。
四、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中小学生仅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是不够的,还要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针对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危险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相信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景下,会让学生牢牢记住实用有效的自救方法。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的安全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初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既是新课改的教育需求,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丽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全卷共分A卷和B卷。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A卷满分90分,B卷满分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A卷(共9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各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事物的相关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108km/s。
C.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
D.电冰箱是利用致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3.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4.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B.90°。
C.120°。D.150°。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红布在绿光下呈黑色。
B.日食。
C.在看黑板上的字时,出现的“晃眼”。
D.海市蜃楼。
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近视眼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能量是与物质及其运动相联系的,下列能量中,与机械运动相联系的是
A.内能。B.核能。
C.化学能。D.水能。
8.小红在学习中收集了一些与机械能有关的实例,如图1所示,其中机械能增大的是
9.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2-甲中抽去玻璃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在图2-乙中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压缩物体时需要用力,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在图2-丙中橡皮塞从容器中被推出去,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B.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存在的。
C.机械的功率越小,做功越少。
D.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密度、质量和比热容均发生变化。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实验记录中正确的是
A.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拔到标尺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
B.图3-甲是同学小刘用刻度尺测量铅笔长度时读数的方法。
C.图3-乙是我国南极"中山站"外某次观测中温度计的示意图,同学小王读出温度计指示的"中山站"的气温是30℃。
D.图3-丙是同学小张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使用弹簧秤测拉力的情形。
12.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某些物质的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物质叫做超导体,超导体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体,你认为把它用来制作下面所要求的材料中,合适的是
A.家用保险丝。
B.白炽灯泡的灯丝。
C.电炉的电阻丝。
D.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导线。
13.我们所使用的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其主要部件都是用电动机来工作的,那么电动机是根据下列哪种现象制成的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B.电流的热效应。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电磁感应。
14.与观察法、实验法一样,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也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物理学史上通过实验分析、经过推理得出,却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定律或原理是
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焦耳定律。
D.阿基米德原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我国最长的河流长江长约6400_____。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于1975年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为8 848.13m。30年后的今年,专家们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科学的方法重测了珠峰的高度,并将于8月公布珠峰的高度。珠峰顶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图4中的(a)、(b)、(c)三图分别表示打棒球的三种情况,观察图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
17.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都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来完成。
18.“五•一”黄金周期间,小明与家人到我省大英县的“死海”游玩,这“死海”其实就是咸水湖,当人完全浸没水中时,人受到的浮力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人就会自然向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时,人受到的浮力人受到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处于如图5所示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选填“右”或“左”)。
(2)杠杆平衡后,若在a点挂2个50g的钩码,那么在b点应挂_____个50g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
20.某同学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应保持_____不变,他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画出了如图6所示的图像,你对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1.如图7所示,这是个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示意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请写出两条:(1)_____。(2)_____。
22.在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探究小组采用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两烧瓶内的电阻丝电阻值相同。实验中,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用液体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反映,为了满足这个要求,两烧瓶中的液体必须是_____。图8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_____的关系。
23.小英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N。突然,小英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孩,她马上用10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N(假设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不变)。
三、探究与解答题(共30分)
24.(2分)请在图9中任一条磁场的磁感线上标明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请标出小磁针的N极。
25.(2分)用滑轮组提升重物G,在图10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26.(2分)小李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测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右盘中放一个50g和一个10g的砝码,游码移至如图11所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物体的质量是g。
27.(7分)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按图12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注:电表本身无故障)。
(1)若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出现如图13所示的情况,其原因是: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若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小灯泡的亮暗程度不变化。其原因可能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导线分别接在如图14所示的_____接线柱或_____接线柱。
(3)若连接完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出现如图15所示的情况,而滑动变阻器是将图14中的B、D接线柱连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向_____滑动(选填:右、左),从而可以使电流表指针偏转不超出量程。
(4)下表是为测定小灯泡电功率而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某组同学按照表格要求认真作了填写。
问:此表格设计不妥之处是______。
28.(7分)一个体重为500N的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水平路面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行驶过程中,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该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匀速行驶10min做了多少功?
29.(10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小杨自制了亮度可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图及灯泡规格如图16所示,电源电压U=12V保持不变。
(1)调节开关从触点O依次转动到触点3的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将如何变化?写出分析依据。
(2)假设灯泡电阻为RL,且不因温度变化而变化,已知 。如果调节开关转到触点1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 来给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2.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下列做法或现象中需要改进的是
A.及时关掉未关紧的水龙头,尽量做到一水多用。
B.将废纸、矿泉水瓶等达到废品收购站。
C.养成人走灯灭的习惯,利用垃圾焚烧发电。
D.汽车排出黑色的尾气。
3.如图17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如果拉力为350N,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将物理提升2m,拉力做功1200J。
B.物体升高1m,机械所做的有用功为350J。
C.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拉力的功率为350W。
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如图18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读数之比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的读数之比I甲∶I乙为
A.2∶1。B.2∶3。
C.3∶1。C.3∶2。
二、综合题(共12分)
5.(5分)世界上最大的载客飞机空中客车A380,于2005年4月27日在法国首航成功,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相当于8层楼高;这是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从4月28日的《参考消息》中摘录A380技术数据一览:
机长:72m;机身直径:7.1m;翼展:79.8m;机高:24.1m;最大起飞质量:560t。
载客能力:在标准的三级客舱布局下可载555人,最多载客840人;油箱容量为31万L发动机:4台;航程:1.48万km(可持续飞行1.48万km);最高时速:1 090km/h。
超落架轮子:22个……
(1)该空中客车试飞时,在3000m高空可以加速到900km/h,900km/h合____m/s。
(2)A380空中客车起落架的轮子多达22个,是所有飞机中轮子最多的,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如果A380使用的航空煤油的密度为 ,则它的油箱最多可装多少吨航空煤油?
6.(7分)某实验控究小组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实验方案与教科书建议的方案略有不同,他们先测得干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 ,然后将两只灯泡 并联接在该电池组两端,如图19所示。闭合三个开关,用电压表测得 两端电压 均为2.5V。
根据他们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后,实验小组的小瑛同学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并联的两个灯泡的电压小于3.0V,还有0.5V的电压哪里去了呢?难道电池组内部有电阻分得了电压吗?
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实验小组得到的信息是:电池组内部有电阻r,在正常情况下r为定值;电池组相当于一个电压U恒定的理想电源与r的组合,如图20所示。
学完初中电学内容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他们发现的问题:实验小组认为,如果上述信息真实可靠,当我们把电路中电池以外的电阻等效成一个电阻 时,图19所示电路可等效为图21所示电路。如果断开图19中的 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将____。实验结果表时,上述分析完全正确。为了测定r的值,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22所示的测量电路。其中 。当只闭合 时,电流表示数 为0.5A;只闭合 时,电流表示数I2为0.2A。
请你依据上述数据,帮实验小组计算出r的值。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表达式。
初中教育应当把"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围绕初中教育的特点,结合传授的内容,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采用结构化模式,在授课前、授课中、授课后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数学、语文、体育、美术等课程体系内构建"课程思政"系统。构建一种全员思政、全时思政、全科思政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协同育人,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成长打好坚实基础。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不仅仅要从大学抓起,初中教育也应该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建立和养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我国未来接班人的文化传承、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建立具有基础和规范的作用。
一、初中教育阶段需要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只有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才应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对于数学、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树立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不需要思政教育。甚至于有人认为初中生思想不成熟,没有必要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初中阶段正是孩子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良好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正是在这一阶段逐渐养成,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身都会起作用。
二、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堂教学和思想品德养成融合,实现价值观引领、价值观渗透,从不同角度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间接隐性的教育方法,将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传授了正确的思想道德,更重要的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进行教育。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中学生面临各种利益的诱导很容易迷失方向,充分调动学校资源,发挥全部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既能够传播知识,又能够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教育目标。其次,融合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够赋予课程更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鲜活的价值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掌握所传授知识的价值观。文以载道,任何的知识都蕴含由一定的价值观。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中学教师知道和掌握知识的来源和背景,深入思考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为教师传播知识提供了判断标准,为专业研究和指明了方向。
三、初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结构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英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12-0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转变观念,采取新措施,在《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用好新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1.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小组活动
1.1 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小组活动加块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习英语,这样无论成绩好的学生或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活动时如果学生们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这将大大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潮流,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气氛将会显得十分活跃。
1.2 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操练语言、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技能发票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变得自然、成为一种可能。例如,在学习购物的英语表达方式中,我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完成一份购物单;然后学生以8人为一组,讨论郊游所需购买的物品,并填写shopping list;接着我和一位学生代表示范购物单买东西;随后每组学生分为两小组,一组买东西,一组拿shopping list买东西,进行操练,并请同学给大家表演;最后各小组进行购物练习。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1996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中撰文提出了“教育双主体论”,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双主体”,教师是“教”英语的主体,学生是“学”英语的主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解放思想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把教英语和学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课堂教学,并且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3.1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七年级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听录音。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多听录音对发展学生的听力有很大的帮助。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了活生生的语言环境。
3.2 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4.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02-01
新世纪是开放的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愈来愈高,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根据作者的一些教学经验,简单介绍了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形式
1.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可分为“展示式”和“参考式”提问。前者指教师提问时已有确定的答案,后者指教师无确定答案,提问是为了寻求信息。参考式问题为开放式的、无指定性答案的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并增强学生用目标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生互动
教师在课堂上重述学生的表述,是对学生回答的支持。这不仅能突显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还能对所有听课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能促进师生互动。
二 实施课堂互动教学的原则
1.情境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进入”各自的角色去与别人交谈,去理解对方的谈话,因交际的真实性使双方产生言语、情感的互动。如在“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这篇短剧后,教师可请学生扮演教师Zhou Gu、记者,邻居Qi Hui等角色,上台用英语进行表演,看谁演得真,说得准,教师和学生担任评委,根据事先制订的标准来打分。由于这是他们较喜欢的一种练习形式,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充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操练语言。在欢快、热烈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轻松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2.活动原则
“双主体”理论认为,师生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保证学生的学。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动”是以教师“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引”是课堂深度学习的核心,是疏通互动渠道的关键。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在呈现新句型前为学生搭建一个攀登的支架;在讲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讲完课文后,要引导学生挖掘课文内涵,组织学生探讨,升华文章主题。当然,设问必须以兴趣为支点,才能使设问的互动达到最佳效果。
三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
1.设置疑问来导入课文
教师在课堂中的评价作用是在反馈时指出学生的问题正确与否。多数教师的这种反馈在现实交际中很少出现且只关注语言形式,而忽略了通过反馈的话语来引导学生进行多轮对话,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口语的运用创造机会,并促进师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关心的是学生回答的内容,而非语言本身。因此,引导性评价这类反馈方式值得教师关注。
2.创设良好的互动情境
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的质量,要改变以单一回应模式为主的互动方式,注意增加话轮,多使用引导性评价进行反馈,增近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因为语言输入的机会不是由教师的“Yes/No”的反馈创造的,而是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创造的。
3.丰富课堂师生互动形式
互动教学方式把教育活动看做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它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展心理学的“双主体”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不存在单一的主体,教和学相结合组成各自的主体关系,教以学为内在要素,学以教为内在要素。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依据“双主体”理论,互动式教学过程应包括两个层面,即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由此,我们便可提出“师生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四 结论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并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练习、使用英语,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在现行中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中,“函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1-3].函数概念的教学,在初中采用“变量说”,在高中采用“对应说”,这种安排基本上是遵循函数概念历史发展的本来顺序,也符合人们对于函数概念认识过程上的发展性、阶段性,但即便如此,学生形成和理解函数概念的水平仍旧很低.已有的教学实践表明,函数概念是学生数学学习中感觉最困难的概念之一.
近期在成都某中等层次中学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时间是他们刚学完函数概念,分析结果发现:有4%的学生认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19%的学生认为函数是方程,有77%的学生认为函数是变量.这说明变量定义函数还没有被所有的学生接受.有72%的学生只愿意用解析式表示函数,6%的学生愿意用表格表示函数.说明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统一起来,学生还是习惯用精确的解析式表示函数.在理解函数概念中“自变量取某一值时,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时,只有 1 3 的学生理解正确.这说明学生在理解对应时有较大的困难.另外学生还不习惯看图像,也不善于从图像中发现信息.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遇到的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函数概念有许多复杂的层次和许多相关的下层概念,这样,函数成为中学数学中最难教、最难学的概念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函数概念在课程中的重要性
函数是贯穿于初中及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函数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中学数学知识的组织结构看,函数是代数的“纽带”,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极限和微积分等都与函数知识有直接联系.并且,函数还是数学的后继发展的基础,这一章的内容对高中数学中各种初等函数的学习以至高等数学中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研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函数知识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也往往采用函数作为建模的基本工具.函数既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又超越了千变万化的课题的个性,其内涵极为深刻,外延又极为广泛,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4]
3 关于“函数”这个概念
3.1 数学史中关于函数的发展
函数概念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不但因为函数概念系统复杂、涉及因素众多,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函数概念的不断发展,数学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要转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离散走向了连续、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实现了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在符号语言与图表语言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与常量数学相比,函数概念的抽象性更强、形式化程度更高.[5]
3.2 变量与常量
初中课本中变量被当成是不定义的原始概念,而变量是函数概念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数学中的变量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人们对变量的普遍理解是,在日常生活中,“变量”应该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数学中的变量包括常量,常量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另外函数概念中变量的意义更具一般性,既可以作为数,也可以作为点;既可以作为有形之物,也可以作为无形的东西.
3.3 函数概念表示的多样化
一方面表现在定义域、值域的多样性,可以用集合、区间、不等式等不同形式的表示;另一方面表现在它可以用图像、表格、对应、解析式等方法表示,从每一种表示中都可以独立地抽象出函数概念来.与其他数学概念相比,由于函数概念需要同时考虑几种表示,并要协调各种表示之间的关系,常常需要在各种表示之间进行转换,因此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3.4 定义中的抽象因素
函数是在初中遇到的第一个用“数学关系概念定义法”给出的概念,解释它的本质(对应关系)的叙述方式与先前所学的诸多数学概念的叙述方式是不一样的.y=f(x)表示了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一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含义仅从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不能通过“f”来想象对应法则的具体内容,也不能通过x(或y)来想象定义域(或值域)的抽象性到底是什么.这种抽象性大大增加了函数学习的难度.
4 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初一学生大多是从公用性定义或具体形象描述水平向接近本质定义或具体解释水平转化.理解掌握抽象概念有一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主观的、具体的内容,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还抓不住其本质属性,分不清主次的特征.初二是掌握概念的一个转折点.初三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能逐步地分出主次,但对高度抽象概括且缺乏经验支柱的概念,还理解不深.[6]
当学生的概念形成水平较低时,不理解它或在认识上感觉困难是正常的.学生只有通过大量客观事例,认识变量的概念,理解量与量的相异关系,才能形成函数概念的描述性定义,获得朴素、直观的认识.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形式逻辑思维水平.初中生以形式逻辑思维水平为主[7].函数是一个辩证概念,而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还处于很不成熟的时期,看问题往往是局部的、静止的、割裂的,不善于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还不能用辩证思维的思想来理解函数概念,这与函数概念的运动、变化、联系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例如,学生常常认为,“x”代表一个单个的数(可能是未知数);求函数值就是把数带入“公式”中的字母运算;学生常常把函数概念与“公式”等同起来,因此函数的动态性、变化性在思维中不能得到充分反应.对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建立函数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5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函数概念内容中的体现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新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结果的形成过程.新教材中,“函数”部分,大量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这种题材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种题材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在新教材中,有关“函数”的内容不再是初三一次性学完,而是分布在初二、初三等不同阶段分段学习.教师要重视函数概念的教学,同时注意尽早、分阶段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逐步使学生形成函数思想方法.这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新教材中,有关“函数”的内容,通过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把图像、列表等形式表示的函数都呈现出来,以便多角度认识函数.而且教材增加了许多“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前言、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等,这样的教材,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更重要的,它不是只注重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它引入概念的方式是:实际例子(问题)数学概念实际问题.这种方式借助实际问题情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函数,又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另外,内容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图文并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更重要的是,这种题材呈现方式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且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因素,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6 初中函数概念教学的策略建议
6.1 注意尽早进行函数思想方法的导学
事实上,函数观念的培养在小学就已经开始了,进入中学,随着代数式、方程的研究也慢慢地渗透着这种思想.如果注意在学习与函数有关的知识时,经常地向学生渗透“对应”的观点,那么在初二学习函数概念时,学生就能较顺利地接受函数这个概念.
6.2 在教学中把握渗透函数思想及函数思想方法
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函数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8]:首先,函数思想集中反映了变量(自变量)与变量(函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其次,对应是函数思想的本质特征.再次,自变量的变化处于主导地位,在函数y=f(x)中,y与x的地位完全不同,x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变量y处于依从地位 .函数的值域是由定义域通过对应法则所决定.因此,自变量的变化范围是函数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函数的思想方法在理解函数概念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的主导思想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思想方法所不及的指导作用.函数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对函数思想的领悟和掌握,而学习过程中函数思想方法的渗透,又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9].
6.3 让函数概念教学走向生活化
6.3.1 阐明常、变量的客观存在
常量在现实生活中, 随处可见,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常量的身影.同时,认识变量的普遍存在,我们的周围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有些变化着的量可以用数来刻画.
通过从常量到变量,继而思考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自然过渡到函数概念,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力图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得密切联系,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引入.
6.3.2 多列举实例
函数的概念要理解透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设计函数课的教学过程时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必须由浅入深给学生一个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可给学生呈现一些函数的简单实例,例子要结合实际生活,也要紧紧结合教材内容.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点,不管是开始的情景引入,还是后面的例题讲解和课堂演练,都要选择贴近生活的例子,从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函数概念教学时,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原有的模式把内容给呈现出来,应试图通过整合教材,加入一些课外的,与本地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来把新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引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例,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反例提供了概念学习最有利的辨别信息,让学生进行函数正反例子的辨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在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列举正例,使学生的视野受到束缚,也应通过构造适当的反例函数,澄清学生的模糊和错误的认识,促进学生正确的函数概念的建立.
6.3.3 重视数形结合
“函数是表示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变动而变动的量.”函数自产生就和图形结下了不解之缘.函数的表示方法之一是图像法,即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表示方法的产生,将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地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函数解析式与图像的结合这两方面的互补,体现两者之间的联系,突出两者间转化对分析解决问题的特殊作用.
6.4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因而,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非常必要.小组交流学习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合作性、参与性、主体性,适时开展小组交流学习一方面可以达到深化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精神.教师理应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建磐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简冬梅.函数概念的演进与函数教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3).
[6] 徐向君.数学概念学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7] 田万海.数学教育测量与评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8] 肖柏荣 潘娉姣.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数学示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9] 李吉宝.有关函数概念教学的若干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3,(2).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影响因素;有效性
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些任务中,听力技能排在了其他技能的前面,这说明听力理解和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该首先掌握的英语技能。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没有听就没有说,也就没有了交流,因此,听力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说、读、写技能的掌握,成为了英语技能中的基础技能。影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本文总结了影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正常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听力能力在所有能力中是最难掌握的,它对学生的信息反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因素
(一)学生的听力学习方法
学生的听力学习方法是影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最重要因素,听力训练是需要技巧的,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听力技巧和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听力水平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相反则听力能力久久不能提高。在进行听力训练中,听力的内容一般比较多,学生应该善于抓住关键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预测听力的内容,而学生往往是想把所有的内容都听明白,导致很多关键信息被遗漏,使文章失去了关联性,不能为学生的推理提供依据,同时,良好的听力习惯也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及时记录关键字,学会做笔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学生的发音特点
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科,和母语比起来,英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的机会非常少,并且英语和中文比起来,语音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需要在大量的理解训练中才能运用自如。英语的发音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在连贯发音中,单词的发音就会出现变化,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发音规律,本身对单词的发音就模棱两可,那么在听力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例如bad/bed, here/hair, teach/teacher,sheep/ship 等, 单词还有省音、同化、爆破等变化,live in/living,there're/there 等,学生如果对发音特点不熟悉,很容易出错。
(三)听力材料的文化差异
英语是一种语言文化形式,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既然是语言,那么肯定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因素和历史背景,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要对国外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民情等有一定的了解,由于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在进行英语听力时容易产生歧义,比如在国外,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在英语听力时经常会有所涉及,学生如果对这些节日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听力时的理解难度就会增加,相反,如果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那么听力内容和自己了解的知识结合起来,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听力的方法和习惯
学生听力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着听力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听力习惯,往往在练习时感觉听力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做题又做不对,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听之前,应该先把听力内容快速的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重点,在听力时善于抓住听力内容的重点,并在听力的过程中把关键单词和短语记录下来,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做题准确率。
(二)重视学生的语音训练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相比,听力的内容比较少,每个单元只有Comic strip,Reading,Integratedskills 三部分有录音,教师往往利用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手段播放录音,忽视了听力学习应该随时随地的进行,并且要与学生的发音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应该用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并且保证自己发音的准确无误和规范;其次,教师要重视音标的教学,严把语音关,在朗读中教会学生语音技巧,纠正学生错误的发音。
(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听力教学
初中生好胜心理强,听觉比较灵敏,比较爱表现自己,在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听力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听力学习中就存在不同的听力障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明确学生的听力任务和听力目标,为学生克服听力障碍提供有效的线索,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听力内容的结构,对听力内容进行有效的预测。
(四)兴趣教学与坚持训练相结合
提高听力训练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听英语,教师可以在上每一节课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前演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听力能力,还为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提供了机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英语演讲的内容可以涉及方方面面,内容越是丰富多彩,学生的听力兴趣就越是高涨。并且课前演讲的内容最好能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总结
要想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对影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再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听力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王艳玲.《对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0):24-26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第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新教材增加的阅读课和活动课,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历史教师可以在组织指导这两种新课型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可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好其他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课堂讨论、辩论,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题材的音像作品或计算机课件等。
二、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初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改善之法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那门课程,也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的开篇课“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但没有安排实验。我觉得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喷水成图”等,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兴趣嫣然、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二)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彩色胶片的发明联系照相及电影、电视;塑料联系许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学习水资源污染与保护这一课题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导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两岸的居民、医院及峒河上游的农村、工厂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峒河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②峒河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四)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下午第一节课,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组织进行小型的知识竞赛,如书写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书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综合能力。新课程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学科的协同努力。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很多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的设计一些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尽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①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②溶液与生命运动;③土壤的简单分析;④水系的变迁及水资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华现象;⑥水溶液的导电与金属的导电;⑦新能源的开发使用;⑧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不良影响。这些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化学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不再担心学生出错。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不预先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盐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样。针对这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由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再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转贴于 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用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探究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绪言课中就补充趣味性实验;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第六单元课题一中补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铅笔芯导电、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墨水等实验;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改进,即将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烧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尾气的处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点燃;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当然,我们学校教学器材也远远不够。所以,只有创造条件,寻找代用品让学生动手完成每一个实验。如蜡烛及其燃烧、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老师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学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就用面碱和醋在有盖的塑料杯中进行;酸碱指示剂,可用果皮、鲜花自制。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不同于语文、外语,不要求死记硬背,强调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所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抓住关键词,培养理解能力。如,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单质、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种元素”、“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纯净物”,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化学反应”、“各”、“质量”、“等于”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可以透彻的理解每一个化学概念。
(五)给学生犯错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制取氧气的时候,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时,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让一部分学生先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放入水中,没有看到气泡的冒出。二是让另一部分学生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很快看到有气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结果不同。即在读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形容词”、“副词”等,例如,“浓”、“稀”、“先”、“后”、“逐滴”、“洁净”、“干燥”、“冷”、“热”等。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只有形成了对于化学课程教学的正确认识,即具备了正确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将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懂得科学探究的真正含义,善于进行科学探究。另外,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教师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新化学课程标准对每个章节都安排了探究活动,如在讲到乳化现象时,安排了“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的探究活动;在讲到金属时,安排了“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传统的教学观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探究来解决问题。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如“将一个鸡蛋放入稀盐酸溶液中,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等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还可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并逐步学会探究,进而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基于这一评价观,化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学生化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前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新课程改革下评价的主体可以为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本人、同学及家长等。这样,既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又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学生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习的外在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的纸笔测验转变为纸笔测验与活动中的表现相结合。在纸笔测验中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和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强化了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和淘汰功能;强化了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了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
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师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理念的不同反映教师的不同层次和水平。新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师的素质区别于以往的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按照这些认识、观念来行事,自觉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本人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真正领会课改的理念,真正实现理念向行动转化,不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而努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现”,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