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企业应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企业应急管理

第1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2.营改增下的管理会计的应用

营改增降低了建筑企业缴纳的税相,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是也给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相应的变化与风险。在“营改增”情势下,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寻找能够尽快适应“营改增”的策略,比如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强化培训、加强票务管理以及调整经营策略等等。此外,建筑企业应当尽快将核算型财务逐渐转变为管理型财务,培养出更多、水平更高的管理会计师CMA,做好未雨绸缪。

三、建筑企业财务中制约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因素

1.管理会计专业的人才比较欠缺

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是确保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人力保障,虽然很多会计经过了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仅局限在理论知识上,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而管理会计有着较高的应用性、专业性,很多会计人员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也没有很高的积极主动性,这就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

2.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存在很多的漏洞

所有行动的执行均需要良好的法治与经济环境。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过度重视社会、行政等因素的影响,却忽略了管理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此外,我国当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建筑市场,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3.研究方法非常单一

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包含了很多方法,比如经济数学、统计学、数学以及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我国当前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数学中,这种研究仅仅为揭示事物本质提供了一种数学模型,但是根本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其对管理会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单一的经济数学研究方法忽视了实践应用意义,会使得理论过度僵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四、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对建筑企业机制进行改革完善,这是提高建筑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十分重要的途径。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加强自己经营机制与经营模式的改革力度,并对企业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在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中,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优化重组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达到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性。

2.加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中,人才综合素质的高低与多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没能正确认识管理会计师,常常将普通会计师与其混淆。但是实际上对管理会计师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管理能力。要想拥有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应当建立更加完善、合理的考核制度,利用此考核制度来严格筛选相关人才,并建立有效的培训体制,以增强已经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人才结构进行完善[2]。

五、结语

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还未普遍应用管理会计,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建筑企业发展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也一定会在当前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强的作用,以便促进我国特色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存在很大区别。管理会计主要是围绕企业决策与价值进行的;财务会计管理主要是围绕资金管理和企业运营、决算进行的。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建构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可谓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必须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各项制度、规划,在此基础上,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使其能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发挥其效能。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以人为本,不断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控制等各项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控制,来确保管理会计实施有据可依。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多个环节与部门,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开发商、市场、施工、物流等之间的关系,使各环节在施工的各阶段,都能积极参与财务管理,进而提高管理会计的水平,促进业务进程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升,最终实现资金高效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从目前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在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应用,其应用经验相对较少。为了使管理会计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的效能,有必要对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会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的会计财务信息及数据变化比较快,如果建筑施工企业不加强财务数据更新,将会导致实际财务状况出现偏差。管理会计利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会计提供的相关资料,从而为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规划与控制提供参考。管理会计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价值,并能提高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准确性,确保企业能够实现健康、良性的发展。管理会计必须要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为基础,只有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才能将管理会计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但调查显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往往都是考虑如何获取直接的最大经济效益,对于财务会计信息数据及管理会计则重视不足,使得经营决策和管理策略偏离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建筑市场环境具有不可控性,其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也较难预料。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建筑施工企业要面对很多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充分调研,过于将市场影响因素和企业竞争环境假定在理想状态下,将会难以保证决策正确,甚至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

三、建筑施工企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我国建筑行业在近年发展迅猛,但是,其财务管理水平却因为各种因素,而未实现相应的快速发展。在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都依靠一般预算定额来管理财务,不过,一般预算定额只能分析各项费用与利润,不能真正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在此种情况下,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金利用效益,就必须要将管理会计引入到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作用,结合企业经营目标,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

从本质和目标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对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认知二者之间的不同,以便使其在各自的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涵盖的环节比较多,预算与实际财务活动会存在差别,可能会存在超出预算的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务必要认识到这一点,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要利用管理会计来预测工程项目成本与利润,确保工程经济指标反应中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预算准确性。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第3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建筑企业;应用

21世纪以来,建筑业在短短几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撼。但是随着更多资本的涌入,行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是一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会计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如何更好地将管理会计应用到建筑企业中,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进程也显著加快,不断地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但是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而言,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大多都处于较低的层次,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效果还不太理想,与实践中具体情况的联系也不够密切,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难于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2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2.1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在建筑企业的施工环节,我们主要通过制定目标成本来对建筑企业进行管理。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正确制定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来对生产耗费进行控制、分析和考核。我们还可以把制定的目标成本作为核算其他生产经营计划的基础。目标成本的制定与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全面预算等其他经营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目标成本的实现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个人。我们应该在企业内部培养出节俭节约的企业文化,并要求企业高层以身作则。把目标成本相应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到个人,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使之与目标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相挂钩,让员工的利益与相应的责任结合起来,从而使执行和完成各项目标成本成为人人自觉努力完成的共同目标。最后,我们还应该利用成本性态原理,认真合理的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不仅是建筑企业利用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盈亏预测,进而预测全年计划产值和利润的基础,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判断是否承接工程项目,预测项目盈亏的基础。

2.2本量利分析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在建筑企业经营决策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有效地保证建筑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虽然现在建筑企业所需的一些物品构件也可以自己进行生产,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建筑企业往往会进行差别成本分析,它们更倾向于外购而不是自制。有时,哪怕自制确实能获得利润,也要考虑获得的利润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自制与外购之间做出更好的选择。本量利分析还能帮助建筑企业分析判断其生产经营状况,并据此做出适当的决策。作为建筑企业,我们可以根据制定好的企业年度赢利计划指标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运用本量利分析计算出实现赢利指标所应承接的工程量;也可根据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有关数据,预测企业的盈亏临界点,确定盈亏临界点产量,提供给公司管理层作经营决策之用。在具体投标某工程项目时,也可以应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根据预算价或清单报价等有关数据,结合当前实际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测算项目盈亏状况,确保所承接的项目有一定的赢利。

2.3存货决策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存货决策,就是对存货控制和管理的各种方案的选择。在建筑企业的施工活动中,存货的管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建筑企业中,企业通常选择储备高于正常需求量的存货。与由于存货不足导致工期延误造成的损失相比,这种方式确实损失较小,但是同样也会造成不少资源的浪费。在管理会计的库存决策中,我们希望能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前提下,使得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库存,从而可以释放更多的流动资金,进而大大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在存货的决策中,考虑的成本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在情况确定(此处指存货耗用率以及发出订单到订货到达的时间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充分考虑经济订购批量,做好边进货边消耗的情况下的存货决策,在大批量订购享受折扣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数量折扣,获得较低的材料价、较低的运输费、较低的年订购费用,要使得从大批量订货中得到的节约额大于因此产生的储存成本。在情况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处理好安全库存量与库存衰竭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储存成本和库存衰竭成本之和达到最低限度。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零存货的可能性,采用标杆比较的方法,学习世界知名企业的存货管理方法,例如丰田公司的JIT生产方式、戴尔的直销模式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等,从中汲取经验。

2.4全面预算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建筑企业的全面预算,有着预测、规划、评价、控制、沟通、协调、资源分配、奖酬激励和防范风险等作用。其编制是一项烦琐而复杂的工作,能否编制系统的、全面的、切实可行的全面预算,是能否很好地完成各项目的关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确保全体员工有章可循。我们还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由高层管理者根据历年的经验结合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来编制全面预算,并充分考虑一些突况以及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全面预算制定的目标进行分解,下级机构负责执行分解后的各项具体工作。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实施,还应该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考核。预算考核首先要有全面性,即要求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考核。其次考核要有针对性,我们应该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分派相应的资源。对于管理者,不仅要将管理者薪酬与全面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挂钩,还要避免管理者为了满足短期激励指标更为重视眼前利益,从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对全面预算的重视程度,使预算真正能够约束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促进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3.1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

加大建筑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提高企业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综合集成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企业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3.2建立统一的部门,对于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

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举措来促进管理会计行业规范的建立和市场制度的完善。成立专门的部门机构不仅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而且还可以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由国家进行把控和调节,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理论的完善、实践的发展。

3.3加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要想促进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考核来进行筛选。其次,对现有队伍人员,我们要加强队伍培训建设,提高队伍的人员素质,更好地完善管理会计人员结构。只有多管齐下,我们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3.4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

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在建筑企业中,我们要充分地协调和利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财物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外部决策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制定决策时也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将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共同促进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4结论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指导,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虽然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它必将成为促进现代建筑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作者:何佰洲 时慧杰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伍明荣.管理会计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探讨[C].广西会计学会,2006.

[2]周芹.量本利分析在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8(12).

第4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建筑企业;应用研究

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建筑业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一些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大,而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在这种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成就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完善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体制。管理会计工作支撑着一个企业的正常发展,管理着企业的大小业务,掌控着一个企业的经济命门,对管理会计的合理应用可以很好的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管理会计应用在建筑企业中的现状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实施不同的策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会计工作被引进至如今,这一工作被后来的工作者们逐渐的完善,但是仍然具有着很多阻碍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所在。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是这一理论体制并没有被完善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资金走向以及重要的决策,管理会计中出现的问题会对企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一)企业管理人员水平不能正确理解管理会计的意义

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的管理会计工作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是在现阶段的建筑企业发展中管理会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负责这一工作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巨大意义,不理解管理会计的含义,从而不能很好的做好这一工作,发挥不出管理会计应该发挥出的作用。建筑行业是在我国新兴的一种行业,这一行业自兴起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成就下,一些企业的决策者不免就有些沾沾自喜了,从而忽略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的意义,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这一理论在企业中的完善。

(二)管理制度陈旧落后

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每一种制度的实施都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弊端,并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为这些弊端引起的问题。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内部的管理时,一直应用着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潮流,不能有效的对企业内部实施管理。企业管理者没有创新能力,不对管理模式创新出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致使制度和模式的矛盾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对管理会计的创新不根据科学的制度依据,只是根据喜好胡乱的进行改革。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导致了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在管理时犯下错误,不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要想有效地在建筑企业内部实施管理会计,还必须要依赖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是当前在许多的建筑企业之中,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没有得到建立和健全,许多配套环节以及流程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所以也就使得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之中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实施。由于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体系,所以使得其内部会计控制指标不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也就使得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环节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发挥其作用。而且一些和管理会计关系较为密切的辅助职能以及环节都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地调整和优化,所以就使得建筑企业之中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非常薄弱,再加之各个环节的衔接不恰当,所以就严重地阻碍了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当前在许多领域之中,信息技术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但是在建筑企业之中,管理会计应用和实施过程中信息化的程度仍然较低,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信息技术有效地加以应用,所以就使得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及处理的效率不高,同时对于这些信息的综合集成能力也不足。许多建筑企业没有对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就使得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没有能够跟上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使得企业的决策往往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经营模式。因为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够满足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阻碍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之中的有效应用。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也是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一个现状。

(五)管理的创新程度不高

对于任何一种理论而言,其必然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在对于这些理论加以应用的时候,就必须要注重扬长避短,在实践的过程中合理的对其优势加以利用。就管理会计而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也显而易见的,而且在许多领域之中都有着较多的成功案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管理会计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说理论的欠缺以及核算手段的落后等等,都限制了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对于管理会计加以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创新程度不高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管理会计除了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之外,在企业的外部管理之中其也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就导致建筑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有效地进行控制,进而使得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工作不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之中的深入应用,也阻碍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再加之建筑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市场上信息的收集,将管理局限于建筑企业内部,所以就导致其不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自身的发展。

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由于管理会计这一理论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在企业的运用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些企业的决策者们就认为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也不具有那么重要的意义,从而忽略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致使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财务决策。从而使建筑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落得下风的位置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管理会计的合理运用是当今建筑企业的领导者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领导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进行一些列的改革创新解决掉在管理会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解决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完善管理的制度,从而更好的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企业的管理会计,及时的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的重大的作用,认识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巨大的意义。打消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让他们积极地进行管理会计的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添砖添瓦。领导者要及时的为管理会计的管理人员更新新鲜血液,吸纳专业型人才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

(二)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监督

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监督部门,监督企业的管理会计进行的企业的决策,避免出现重大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监督部门还要担负着对管理会计进行改革创新的任务,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良好的运行起来,使企业良好的运行起来,从而使企业在建筑行业的竞争中获得巨大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成绩。监督企业的管理会计就是保证企业的财产资本的安全,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由于目前在许多的建筑企业之中,管理会计的应用都缺乏必要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所以建筑企业必须要对于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会计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有效地强化管理会计所赖以存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只有进一步对于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加以完善,才能够使得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除此之外,建筑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在机制和流程上都需要基于管理会计的实施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更加有利于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之中发挥其作用,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程度

当前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之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和深入地应用,所以建筑企业也必须要对于信息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于管理会计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程度。在管理会计实施和应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效地加强和提高管理会计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之中的信息化程度。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对于建筑企业的各个目标的执行情况加以记录以及计量,从而便于管理会计更好地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统计,进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会计对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同时在建筑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注重在各个环节之中对于信息技术合理地加以利用,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实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的环境,从而使得管理会计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五)加大会计管理的创新力度

在建筑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进一步加大会计管理的创新力度,充分地认识管理会计能够在建筑企业的哪些领域之中发挥作用,不能够将管理会计的应用领域加以限制,而应该进一步地进行创新。只有建筑企业认识到管理会计不仅仅可以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在企业的外部管理中发挥作用之后,才能够更加合理地对于管理会计加以应用。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对于管理会计的实践方法进行综合地调整,使得管理会计的优势能够得到有效地体现,从而使得管理会计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同时,对于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其也应该放大自己的视野,在收集企业内部信息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于外部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在外界获取足够的信息,更加有利于自身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三、总结

第5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建筑施工企业的“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推行联动了财务管理上的系列变化。从理论上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理论税负减少,减轻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来看,却并不如理论分析那么乐观。会计核算和资金链条上,“营改增”的变化带来的是核算方式的转变和资金链的更加紧张。

二、“营改增”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管理上的影响

(一)税收影响

为了消除货物流转中的多次征税,建筑业也参与了全面“营改增”的税收政策改变。建筑行业征税基础由全额征收转变为仅对货物增值部分予以征收,税率也从3%增加到了11%。从理论上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理论税负减少,减轻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但从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对我国抽样调查的建筑施工企业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却并不如理论分析那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原来使用的是营业额全征收,采购的发票索取和管理保管工作不到位。在“营改增”初期,由于建筑施工业囤货量大,前期未索取增值税发票,将有大量进项票款无法抵扣。在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下,由企业经营的连贯性,销项税额将在范围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而建筑施工企业的“营改增”后计税基础是增值部分,销项减进项,因此计税基数将会由于进项较小而放大。

贯穿“营改增”的进项税额取得上,除了初期的进项税额难以追溯问题外,还有新采货物的进项税额抵扣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原料以收购的沙石砖瓦为主。这大部分是天然材料,需要向散户购买,且当地人几乎把持了所有的当地资源。由于采购来源并非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无法取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这在原材料上增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成本,且其上游企业的交易额庞大,占据了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占据建筑施工企业大部成本的还有人工。建筑企业目前来说依然是机器辅助下的人工作用为主。作为人工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业在原材料基础上,依靠人工施工作业完成劳务过程。劳务是企业员工或当地聘请的临时员工,都只能作为企业职工入账,也无法提供进项税额抵扣。这就意味着,占据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很大部分的原材料和人工都无法进行抵扣。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额低,销项税额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纳税负担。

(二)会计核算变化和资金影响

会计核算上,采购部门入库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入账时,要分为可抵扣和不可抵扣两种会计处理方式。对于能够取得增值税票款的,在入账时要将付出款项分为不含税票款和增值税额两部分做凭证入账。对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则全部计入成本或费用中去。对于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货物,其进项税额的抵扣应当在凭证的会计分录中体现出来。以建筑施工企业购进办公用品为例,假设办公用品价税合计的票款为117元,办公用品税率为17%,使用银行存款支付。那么会计分录是:

借:管理费用-办公用品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7

贷:银行存款 117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缴纳时间不同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资金压力。营业税以企业收入入账时间为准,以此为基础计提营业税。而增值税是以业务发生时间为准,即验收完成就需要缴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量大,施工款发放往往滞后。另有质量保证金等在短时间内也是无法收回到企业的。款项未到账,税收已经先行一步。有出未进,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了资金上的压力。不利于企业的工程开展。在财务报表展现上,资产减少,资产负债率变大。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资产在购进时由原来全部记为资产科目变成分别记资产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即计入资产科目的项目额度会变少。减少部分则相应的在负债性质的应交税费科目增加,表现为资产负债率的增加。而资产负债表的利润表现方面,进项税额的抵扣发票难以获得,减少了最终利润额。对企业的业务开展及议价能力造成影响。

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税收应对

空间和时间宽泛影响了发票收集和整理的进度,也妨碍了在发票取得上的说明和沟通难度。财务部门在发票收集和联系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便利性和及时性,迅速与合作企业沟通和传达观点,要求上游企业开出增值税发票并及时送达。财务人员在“营改增”转型期要加速发票意识的转变,认识到增值税抵扣联在会计核算和税务中的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企业自身也要做好本单位的发票开出和留存底联的工作,加强和完善发票制度。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转变方式和发票管理尚未明晰的单位,可组织整个公司或由行业进行涉税培训。指导和模拟“营改增”下的发票取得与会计核算过程,学习税收政策变化下的规定和政策。讲解“营改增”下纳税基数对最终应纳税额的影响,对比改变前后的征税基数和税率变化,确定最终差额和影响。教授发票取得的注意事项和技巧,试验税收下的财务部门日常以及非常规事务。如何科学规划增值税额的抵扣,以及在“营改增”下企业管理的其它帮助事项等。在业务往来上,财务的最终定价要考虑“营改增”下的税收变化,准确计算价格,在衔接期做好对比,辅助优化报价。在收到发票时,财务要做到能识别、查询和认定。对于可以外包取得增值税票款的项目,计算本企业承担与外包后的实际价格和耗费。将在考虑是否能转移税收的情况下决定企业项目的采用方式和业务方式。

(二)会计核算和资金上

面对“营改增”下财务部门核算方式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分工和凭证的审核把关。在审核阶段,要谨慎细心,防止会计核算和凭证录入中的惯性失误。对于涉及到“营改增”变化的其它注意事项,要与建筑施工企业的其它部门做好沟通。明确在税制变化下采购沟通、合同内容、报价比较等注意事项。在财务流程上,财务部门要对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环境进行全局把控和微观事项的细节研究。及时发现财务变化中的问题,做好专业问询和有关部门的咨询。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争取“营改增”期间会计核算与财务配套环节和人员适应的平稳过渡,尽量减少差错。

在资金运转上,一是采购上敦促采购部门在招标和合同签订上明确发票取得时间,规范时间和流程。在购置问题上,采购部门要与财务做好对接和说明,考虑增值税下的税收影响。规划最佳价格和质量的高性价比方案,争取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和销售方面,要注意拖欠款项的回收。考虑到资金链条和资金周转影响,做好收账工作。对于增值税发票的开出,要争取做到工程款基本收回时再开具增值税发票。减少资金和应缴税额与扣税带来的时间段差距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运用和后续工作开展的影响。

第6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经济转型信号,提出建筑企业应始终坚守“工匠精神”,于工程细微之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社会和客户奉献更多的时代精品。为此在2017年间各类建筑企业不断的加大力度,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的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契机。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编制预算时应当与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相一致。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应当涵盖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预算内容有:(1)业务预算,其中包括,工程收入预算、工程成本预算,采购预算、分包预算等。工程收入预算是整个预算编制的起点,其它预算的编制都要以工程收入预算作为基础。工程收入预算首先要根据工程项目分别预算,其次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回款时间,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流入进行分别预算。采购预算及分包预算根据工程项目进度付款时间,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流出进行分别预算。费用预算按照公司所属部门进行分类预算,汇总编制各个部门总体的费用情况,其中包括:办公费用预算、差旅费用预算等。在招标预算中,为了让企业的竞标价格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要根据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核算出准确的报价。在施工预算中,应当控制施工成本最小化,追求毛利的最大化。在竣工日期,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同施工方进行竣工结算。(2)专项预算,建筑企业对各种投资活动或融资活动进行的预算,主要包括投资预算和融资预算。反映建筑企业由于投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财务安排。一般资本性投资预算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结合,金额比较大,投资时间比较长,需提前单独论证和审批,审批通过后管理会计将其纳入年度预算。一般包括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无形资产购置预算、项目投资预算等。融资预算根据建筑企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工程业务的需要,做好融资战略的选择,既要满足企业正常工程施工活动的资金,又要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还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融资灵活性,降低资本成本与融资风险。(3)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预算期内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收支等方面的预算,主要包括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和现金流量表预算等。财务预算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整体的预算,即总预算,财务预算的综合性最强,是预算的核心内容。在建筑企业财务预算中能够全面、综合的协调和规划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能够明确要求企业有关部门人员各自职责去完成预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通过将经营活动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体地反映专项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使预算完成情况一目了然。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管理应当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成本管理。管理会计按照建筑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合理、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机制,为企业降低成本费用,确认收入和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管理会计按照成本管理的目标实施监督和控制,以确保目标成本实现。(1)人工成本控制,建立按劳分配管理机制,激发员工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选用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比较好的施工队伍,确保有效用工。(2)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成本是工程成本的重要来源,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必须加强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领用、消耗等各环节的控制。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尽可能的合理规划资源,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材料预算与实际需求相差不大,合理有效的规划工程材料用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具体项目还要落实到工程设计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这就要求在提高施工估料准确性、降低材料消耗、杜绝浪费、减少库存积压等方面做到精打细算,达到节约成本。(3)机械成本控制:结合市场行情,确定合理的机械租赁价格,择优选择。最大限度的缩短机械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的使用率。(4)分包成本控制:分包工程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规定,选择有业绩、有资质、有能力的分包队伍。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工程进度计价,按工程时点结算,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5)间接费用控制: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等。合理调配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从而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在成本管理控制中,管理会计根据建筑企业的特点,进行成本分类,将工程成本按照成本习性分为工程的变动成本和工程固定成本,按工程的可控性分为工程可控成本和工程不可控成本,结合自身的情况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实际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目标成本法等,将不同成本管理方法综合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四)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应对建筑企业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业绩评价体系,其中包括:评价制度、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等,业绩评价体系要遵循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科学性、适应性的基本原则。为了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需要制定(1)明确的考核标准,确定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定性和定量。(2)在日常工作中对考核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3)对业绩评价考核者进行面谈和培训,让其了解业绩指标的完成情况,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4)制定评价考核周期。评价考核周期可以根据不同岗位或不同工作职责设计不同的周期。对评价考核目标,可以采取月度或季度进行。(5)制定考核评价反馈制度,对业绩评价考核结果的进行审查。

为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促进企业整体价值的增长,一般通过划分责任中心来进行业绩计量、分析和评价:(1)成本中心,在建筑企业中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中心。(2)收入中心,在建筑企业中一般将工程管理部或者市场营销部认定为收入中心。(3)利润中心,建筑企业通过利润中心的各项指标来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其中可控边际贡献作为评?r依据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利润中心经理在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4)投资中心,它是最高层次的责任中心,它拥有最大的决策权。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指标有,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等。

管理会计可以选择使用平衡计分卡法作为业绩评价考核的方法,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未来的平衡等多个方面。作为公司员工不但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平衡计分卡的内涵,还要全方位的了解公司战略,清楚的认识运用平衡计分卡成功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以此保证平衡计分卡和公司战略总体目标相一致,并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提出意见。平衡计分卡已经成为公司战略管理的工具,在公司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7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建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人员流动性很强,因此建筑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既要结合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特点,还要结合实际的项目进行管理。人力资源支撑着整个建筑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一)人员流动性强

劳动力是建筑行业的主要人力资源。因建筑行业施工项目的不同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也就不同,人员构成的不同,其素养也存在很大差异。当建筑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时,建筑工人就会以工程项目为依托,进行大量的人员流动。所以就要求施工单位把这些人力资源合理调配,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设项目。

(二)人力资源的素养偏低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应用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其人力资源既包含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拥有广大的建筑工人。这些人力资源大多以中学以下学历的民工为主,他们自身的技能和素养较低,很多建设单位又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所以在施工水平和工作技巧方面有所欠缺。

(三)人力资源的构成复杂

就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规模十分庞大,人员结构复杂,因此管理起来也有很大困难。其构成可以分为:一、管理层人员,虽然其知识储备较高,但在具体的施工中缺乏与员工的交流,实际操作经验缺乏;二,技术人员,其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三,工程施工人员,人员流动性大,年龄参差不齐,知识储备很少。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十分困难。

二、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

(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时没有整体的规划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且对管理机制建设不重视,由于需要的人力资源庞大,聘用人员时就会放宽标准,对于人员的培训也不重视。另外在考核出勤时,也缺乏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二)企业管理层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面?Υ罅康娜嗽绷鞫?和施工人员偏低的素质,企业管理层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只重视工程的质量和产生的效益,致使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益和配合度不高。另外,针对施工人员缺少培训和管理,进一步造成了人力管理质量的落后。

(三)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奖惩机制

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时只注重纪律和制度的实施,却忽略奖惩制度建设,使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另外在项目竣工后,不仅不及时的针对员工进行奖励,甚至还拖欠员工工资,使得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量增加,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三、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的应对策略

(一)确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目标

首先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把以工程为核心的理念改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开展时要得到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创新活动。另外企业管理层应提倡全员参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而保障取得实效。最后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用创新的思维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有效提升员工的自身素养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还面临很多的不足,为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加强系统化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以创新理念为依据的人资资源管理制度,并规划出相应的机制,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每个员工充分信任与理解,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再有确保实际的效果。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其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保证创新理念在科学的前提下有效进行,不仅能加强企业管理还能增加员工热情。最后要确保企业整体拥有创新意识,关键注重内部人员在管理机制上的创新,从而提升创新效益。

(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先进文化的反映,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凝聚性和激励性。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反映企业最先进的生产力,对企业的形象很好地宣传。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其创造力。所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造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8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企业;应用

0 引言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笔者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中建三局三公司、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中建八局三公司、新洲七建、新洲八建等多个建筑企业的项目部和施工现场。不断地了解到了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发现了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的信息化现状,将从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实情况、必要性和解决方法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1 建筑企业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实情况

首先,在建筑企业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作业的计算和辅助管理。如:工程系统的招标(包括制作标书、计算造价、预决算的施工、设计施工平面图、工程进度网络计划的编制等等),计算系统的安排(包括设计施工详图、设计手脚架、设计模板),管理项目系统(包括管理进程、项目的成本、每日信息、质量的管理),设计三维模型(如:装修的三维设计、三维模仿现场施工)等,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信息技术。

其次,在管理施工中不断推广控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对质量控制应用于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进行中使用同步提高技术、自动控制混凝土的搅拌上料等。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改善建筑业的整体形象,还能使得建筑施工作业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可靠。

但是,总的来讲,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业的整体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明显的局限和不足还广泛存在着,主要体现在:(1)较窄的使用范围,在施工项目的前期才使用,但是对于招投标、造价的预算、设计施工的组织,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和成本的则较少应用,经验和处理能力成为管理人员在管理施工的主要依靠,这样就很不科学。(2)应用软件以单机版为主,它只是在利用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网络没有组成,信息的共享也没有实现,从而使得使用效率很低。(3)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企业也未能充分利用,没有实现网上的招投标、工程管理、材料采购等等,电子商务在建筑业也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4)以颁布信息成为各类网站的主要功能,大都少有网络软件的应用,信息的互动也很缺乏。(5)所开发的软件大多功能相似,统筹规划贫乏,低水平的重复开发是这类系统的主要特征。

2 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推广信息技术于施工管理中,不仅要实现在某方面是否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还要完成在施工管理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比如说,尽管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都在使用计算机,但是还需要依靠纸质文件才能实现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这样就不能说很好地实现了信息化。因受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使用计算机的应用在现代化施工过程中难度增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上,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使得施工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比较新的工程项目投资、建设管理模式与过去旧的工程项目的投资和管理模式的比较,我们发现业主或投资方都提出了更高的、有的甚至是比较苛刻的要求,甚至有很多的业主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对工程质量的合格率、优秀率,是否争创某个奖项等都非常具体。一旦确定和批准工程造价后就不得增加,以后改进也不可能进行,支付和结算工程费用要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等,这些都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些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借助信息手段,在大型项目的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捕捉这种信息,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是我们实现这些严格要求的有效手段。

由于整个建筑行业的竞争处于异常激烈的状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工程项目的现状是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情况。如何使得跟踪、获取在建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是有效和及时的,能够帮助做出正确的决定而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依据,已成为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我国大多数工程建设管理者正进行着不断的努力。另外,时间、空间上的差异也在不断地增加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和难度,工程建设者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很显然,对于新型的工程投资和建设,简单的、粗放的、定性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合适,为了更加合理地组织、协调、计划和控制好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加强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软件的利用,目前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才能胜任。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应用水平的建议

温总理曾经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由此可见,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建筑业的工作,是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建筑业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呢?

第一、信息化使用的培训需要加强,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在信息化认识上的培训。让建筑施工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企业的领导者对该新技术的认识水平与一个企业新技术的应用程度成正比。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上这几年劳动力成本的不断飙升,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最关心的是在现有薪酬的条件下,能不能找到足够的人来干活,至于信息化及员工的信息化培训,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更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信息化存在误解,实施信息化在本企业难以实现。因此,在对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的应用方面,采取的态度是不太积极甚至是回避的。可以说,改变企业领导者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态度,成为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第二、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合理战略规划,予以有效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的特点是: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如:传感技术和智能卡技术;自动化的信息存储如:光盘存储和和数据库系统;网络化的信息交换如:局域网和互联网;工具化的信息检索如:搜索引擎;集成化的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系统和专家识别系统;科学化的信息利用;MIS系统等。所以,企业应熟悉以上信息化的特征,分析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基于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应广泛应用于施工管理全过程中。信息量大、规模大、参与人员多、建设工程文件多是现代建设项目的特点。以纸媒为载体的传统施工管理方式,只能进行与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很不方便。这种方式层次多、花费高、易失误,所以效率低。在信息快速膨胀的今天,建筑管理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局域网或者广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失误。

第四、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网上工程管理的应用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要开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项目管理系统,应该首先建立网络数据库和网络互联,从而实现网上虚拟组织,也能实现变纵向信息交流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在施工阶段,对施工过程也可以利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管理工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五、在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中,要大力推进管理施工的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关键工序、机动时间以及各个工序互相制约关系等特性都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显示出来,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就可以适应了。目前,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较为成熟地应用这类软件。这类软件的应用,也能大量的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首先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的难度,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信息化的程度。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首先解决比较容易的信息化过程,只有在信息化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得到了好处,才有动力继续进行下去。我们相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定会带动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委会.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王守清.计算机辅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9篇:建筑企业应急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应对策略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美国COSO委员会在2004年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中指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我国从2004年颁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先后在保险公司、网上银行、商业银行、中央企业等不同领域的风险管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其中,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央企和上市公司中影响深远。《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在央企及所属上市公司内全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工作,并将风险管理工作的成效和央企负责人年度考核挂钩,进一步增强企业实施ERM体系建设的力度。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实施一年多后,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联合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四部委共同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所提及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于2009年7月1日前构建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该《规范》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此举旨在通过法律形式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内部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一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概述

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美国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建筑企业的风险一般包括战略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五部分内容,每一部分风险又可进一步的细分,并且可按其风险大小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境外公司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竞争对手风险等属于重大风险。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可以说是排在所有风险中是排在第一位的,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是指企业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与完善、措施落实与检查、事故处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而导致的企业存在安全质量隐患和施工人员违规违章操作或忽视劳动保护要求,导致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发生或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伤亡、企业财务损失,影响企业声誉的风险。企业未制定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或政策与程序不符合实际,未得到有效执行,可能导致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发生或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伤亡、企业财务损失,影响企业声誉。

境外公司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设立机构和经营时,由于受宏观经济、国际政治形势、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干预、社会文化差异、法律法规、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存在影响境外公司持续经营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文化风险、合法合规风险、市场风险、税务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因为境外复杂的政治、文化形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与当地发生冲突,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资金回收困难。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缺乏必要的、合适的监控,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计划正常开展的风险。企业缺乏对工程项目的有效组织和控制,可能造成无序施工、资源浪费或工程延期,甚至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导致项目失败。同这一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竞争对手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是指市场无序或竞争对手恶性竞争,采取合同低价中标,竞争对手采用行业领先技术或工艺,公司现有产品、服务竞争力下降,导致公司收益下降的风险。近些年我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导致各类建筑企业大量涌现,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施工质量低下的企业,企业间竞争加剧,有些企业为争取项目在压低价格报价,从而引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等各类风险事故。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资信息收集不完整,未能充分考虑投资对象的潜在风险,或从事不擅长领域的投资,造成难以承受的投资损失,或投资退出方案不合理、不完善,导致企业不能及时止损的风险。企业投资立项错误的风险,可能造成投资方向不正确,降低投资效率;企业投资信息收集不完整或从事不擅长领域的投资,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企业投资的合同风险,可能造成投资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条款不完善或者不具有法律效力,使企业的利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二 建筑施工企业重大风险案例分析

2000年8月,中铁大桥局中标成为帕克西桥项目施工的总承包商,由于对菲迪克条款和施工技术方案研究不够,加之所在国政治、法律的波动、罢工和第三方干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致使投标报价与项目实际造价相比偏低许多,项目实际造价大大超出合同价格,项目前期亏损较大。虽然中标企业最终通过各种索赔挽回了损失,但透过这一事件,可以发现在境外公司经营风险这一大风险下,还包括了投标报价风险,政治、法律、社会风险,汇率和物价波动风险,等。

2008年6月21日9时5分,瓯江特大桥移动模架在施工纵移过程中,后支承门架右侧主拉杆突然断裂,主梁拉动桥面上后支承门架向左侧横移约60cm,左拉杆断裂,主梁坠落,砸垮桥下部分房屋,造成7人死亡、19人受伤、移动模架损坏。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移动模架在拉杆构造设计上欠合理,安全富余度偏低,局部应力超过钢材屈服强度,制造拉杆的材料性能不完全符合相关标准,焊接质量未达到要求,致使拉杆断裂截面在正应力作用下达到屈服极限,从而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直至拉杆断裂,导致移动模架整体垮塌。虽然该事件是由于移动模架垮塌系质量问题所引发,施工方未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但是,透过该事故可以发现,施工企业在防范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时,不仅要严把自身生产安全与质量,在选购重大特种施工设备时也要严把质量关,进行检查、验收、签证等。

2009年,中国中铁下属的两家全资子公司及波兰德科玛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外联合体)中标波兰A2高速公路最长的两个标段,总里程49公里,总报价约4.72亿美元,这一报价低于政府波兰政府预算一半以上。2011年6月,工期过去一大半,而工程量只完成不到20%,中海外联合体最终于决定放弃该工程,因为如果坚持做完,可能因此亏损3.94亿美元。这一事件的产生是由于中海外联合体太急于拿下项目,在没有事先仔细勘探地形及研究当地法律、经济、政治环境的情况下,就与波兰公路管理局签下总价锁死合约,这一合约是标准菲迪克合同的删减版,波兰公路管理局删除了很多对承包商有利的条款,以致成本上升、工程变更及工期延误都无法从业主方获得补偿。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央企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的种种缺陷,成为央企海外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

三 建筑施工企业重大风险产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各类重大风险的产生原因都是复杂的,单纯从某一风险产生的角度来分析,各类重大风险都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下面对各类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未制定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相关管理制度与办法,或制度办法不符合实际,造成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度的风险;由于危险源识别不细致、不全面,存有遗漏,危险源评价方式不正确,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未及时对危险源重新补充识别和评价,未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未得到有效执行,造成重大危险源管控风险。

第二,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对项目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不够仔细,对环境影响和施工难度的估计不足,导致工程项目预算和计划制定不合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完善的施工技术检查和质量监管工作,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混乱,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工程项目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第三,境外公司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公司对境外环境的影响估计不足,没有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导致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由于公司没有建立对境外经营的信息收集、沟通和检查机制,导致缺乏对境外经营的监管。

第四,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由于公司投资前未充分收集投资信息,对信息的分析不够深入,未能事前充分考虑投资对象的潜在风险,可行性报告未经过充分论证、评价,导致投资项目可能出现决策失败;由于项目招标、合同签订不符合程序,合同条款不完善,可能导致投资的合同风险。

综上所述,引发各类风险产生的原因之间都是纵横交错的。而依据前文中建筑施工企业重大风险案例的分析,任一风险事故的出现都不是单纯的由一种风险所引发的,各类风险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几类重大风险,可将引发这些重大风险的原因归纳如下。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效力低下。在企业因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工程分包风险等风险出现事故时,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都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些制度流于形式,有些风险还尚未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防范。

其次,对潜在风险的认识不足、评估不准确。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建设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等特点,但无论企业在出现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市场变化风险、工程分包风险还是投资风险时,都存在对潜在风险认识不足、评估不准确的现象,在招投标时、在设备采购时、在签订合同时都没有深入了解相关信息,没有深入认识潜在风险,并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

四 防范建筑施工企业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前提,企业必须有一整套完善、有效的制度来控制风险、降低风险。例如,可通过健全检查监督机制来防范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可通过制定完善的境外经营管理制度来防范境外公司经营风险,建立境外项目信息收集决策机制,规范境外项目从办理招投标许可、项目报价评审和项目合同评审到取得中标通知书为止的经营开发的全过程;可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的分级管理组织体系来防范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由总公司成立项目部或者由具备较强实力的子分公司成立项目部进行管理,对于规模较小的工程项目,由各子分公司成立项目部进行管理。

2.夯实项目基础管理

风险在没有转化为事故之前都是可以有效管理的。例如,可采用各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重视岗位培训,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项目的监控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质量隐患;加强施工和投资管理,规范资本经营,不断增加企业投资收益的比重;加强对投资项目的深入了解,完整收集资料加以分析,对可行性报告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价,充分考虑投资对象的潜在风险;积极组织进度、安全、成本、质量等各方面的检查,及时排查工程隐患,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责任追究机制

严格执行事故情况快报制度、事故调查处理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各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发现的问题出具书面整改通知并进行跟踪验证,确保不留隐患;每年定期对工程质量风险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性地部署质量控制工作要点;对于施工过程、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事件,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对导致某类风险级别提高的相关操作和活动要加强培训交底;对已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要及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