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

第1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林业资源;现状;造林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区之间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别很大,森林分布区域较明显,森林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在当代,我国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使人均森林面积大幅度的下降,破坏了生态系统。因此,就有必要进行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并针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状况,对造林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1 我国林业资源现状

1.1 森林资源不断壮大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正在从毁灭性的丧失开始转变,森林面积正在逐年扩大。在国家的大力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下,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出现了良好的趋势,正在从过去的“窘态”走出来,数量上正在以200万hm2的速度逐年递增,过去的消耗大于增长的趋势已得到控制,森林的范围也在逐年扩张,退耕还林的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实施。

1.2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

南方的竹材资源丰富,竹林面积约占全世界的1/3左右,其储量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木材的替代品。因此,在开发林业资源和林产品时要重视这一优势。

1.3 森林资源总量少

在社会经济中,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林产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业比较落后的局面,林产品加工的总体水平不高。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资源。

2 改善林业资源的措施

针对我国林业资源存在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改善森林资源短缺的局面,从而保证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2.1 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

为了发展林业产业,拓宽林业经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了解培育林业资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培育林业资源的方法主要有:人工种植培育法。这是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短缺现状下所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和栽植所需的森林资源种类。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防止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流失。封育结合培育法。对一些生产周期长,并比较珍贵的树种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培育措施。播种与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快的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是目前发展林业资源比较好的方法。

2.2 发展中国式的林业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我国今后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加大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的发展,实施林权改革,加快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大自然保护区的质量和数量,改善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合理造林,规范造林方法

造林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程,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要选择合适的造林土地,通过对土地进行整理,来改善林木的立地条件和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水土、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林的生长和发育。另外,还要加强更新造林管理、降低造林生产投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3.1 播种造林法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需要的土地上进行造林。此法由于不需要育苗,造林的效率高,适合于大面积的造林。但此法对造林的立地条件要求较高,而且对幼林的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此法适合于种子颗粒大、易发芽、种源充足的树种。另外,还要有充足的水源。偏远地区更易于幼苗的生长。具体方法有:块状播种法、穴播法、条播法及撒播法等。撒播法又可分为人工撒播法及飞机撒播法2种。

3.2 繁殖造林法

繁殖造林法是指利用现有林业资源的树木的某一部分,繁殖新的树木。此方法主要是利用树木的干、枝、根等部位所具有的生根发芽的特性,进行直接造林。其特点是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林木成活率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具有母树的优良性状。

3.3 移栽造林法

移栽造林法是指将种子繁育的幼树苗进行移栽,选择适宜的林地,种植在所需要造林的区域。该造林法的特点是造林效率高,但移栽后的树苗需要加强管护。幼苗移植过程中会对新环境产生不适,因此要加强对树苗的管护。此法苗木成

活率较高,造林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3.4 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造林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不能只考虑经济导向来改变树木的自然生长环境,要根据土质和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树苗,尽量少引进外来树种,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外,还要适当的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对于加快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质量、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肥力、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5 合理选择造林时间

传统造林时间一般以春季为主,但黄河以南地区也适合冬季造林。冬季在树木休眠状态下移植,有利于树木成活。但在干旱和严寒的林区,造林还要以春季为主。

3.6 挖穴栽植应注意的问题

挖穴栽植进行造林时,应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区的特点,确定挖穴的大小。挖穴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的直正,有利于苗木的根系向四周水平伸展,保证苗木吸收水分。

4 结束语

目前,森林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的林业的发展进程也得到加快。在林业生产中,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加大造林的力度。林业人员要掌握有效的培育林木和造林的方法,熟悉幼苗的抚育知识,加大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0.(23).

[2] 王利芳.关于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究[j].北京农业,2011(36):

58.

第2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人工造林 高产 途径 措施

营造森林是培育森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营造这个环节将苗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栽种在造林地上,因此这个环节也是狭义上理解的造林。通常根据造林的土地是否生长过森林分为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都属于森林培育学研究的范畴,无本质差别。人工营造森林实质是树木利用土壤和气候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有机物质生产的过程。

一、人工林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按造林时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林方法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1、播种造林

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播种造林避免了育苗和栽植工序,施工简单,但种子消耗多,易遭受鸟、兽、杂草危害,因此,常适用于种子来源丰富、种粒大、发芽容易的种子。

2、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将苗木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造林前期生长较快,能够较早郁闭成林,但育苗、栽植费工、造林成本高。

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的关键是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而控制苗木吸收和消耗水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植苗造林时为了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常采用截干、剪除枝叶、蘸泥浆、浸水和化学药剂蘸根等方法处理苗木,而且还要保证栽植前各个工序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假植——栽植不离水。

植苗造林常用的方法为穴植法。栽植时首先要挖穴,穴径不小于苗木根系直径,穴的上下直径要相同。栽植时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进行,即第一次填土到穴深的2/3,提一下苗,保证不窝根,然后踩实;第二次填土到穴满,踩实;第三次填浮土。植苗造林南方四季都可进行,北方可在春、夏、秋三季进行。

3、分殖造林

分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直接栽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能保存母本的优良性状,节省育种、育苗工序,成本低,但要求立地条件较高,具有无性繁殖能力的树种。

分殖造林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插条造林、插干造林、埋干造林、地下茎造林等。插条造林是常用的分殖造林方法,是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栽种于造林地的方法。一般插条的年龄1~3年生,粗度1~2cm,插条长度30~7Ocm。扦插的深度在干旱地区要低于地面,在湿润地区高出地面3~5cm。分殖造林多在春、秋两季进行,也可以在雨季进行。

二、人工林获得高产的途径和措施

虽然森林被划分为五大类,但我们在这里将以用材林为主探讨森林的一般培育模式。对于用材林来说,人工培育的主要目的是达到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如下途径:

1、遗传改良

通过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获得优良的品种,增加生长量和抗性。

2、建立合理的林分结构

结构决定林分的产量.通过调整密度、混交等,使林分具有良好的结构,在单位面积上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优质的木材。

3、改善生长环境

通过人为措施改变林木生长的环境可以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木的抗性。

上述三条途径给我们指明了用材林要达到培育目标的人工调控方向,但要实现目标还应有具体的措施。经过林业工作者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实现林分速生、丰产、优质和稳定的基本措施有如下六项: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精心栽植和抚育管理。

三、合理的林分结构是森林获得高产的基础

合理的林分结构是森林获得高产的基础,在生产实践中常通过调整树种组成和密度来调节林分的结构。森林根据组成树种的不同分为纯林和混交林。纯林是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混交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1、林分密度

密度既影响林木个体的生长,也影响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通常密度对林木个体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规律为:①密度与直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生长呈负相关;②密度对树高生长几乎没有影响;③适当增加密度树木可以形成通直饱满的干形;④各个生长阶段的森林都存在一个合理密度,在这个密度下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由于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密度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经营森林时就要不断地调整林分密度,保证林木个体生长良好、林分群体具有较高的产量。在人工造林时,最初栽植的密度也称为造林密度,即单位面积造林地上的栽植株数或种植穴数。造林密度既影响林木生长和产量,也影响林分郁闭时间的早晚,因此,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在确定造林密度时主要考虑如下原则:①根据经营目的确定,生产大径材造林密度应小些,生产小径材密度应大些。②根据树种特性确定,喜光、速生树种造林密度应小些,耐阴、慢生树种应大些。③根据立地条件确定,立地条件好林分郁闭早,应适当稀植,立地条件差林分郁闭晚,应适当密植。④根据栽植技术确定,栽植技术越成熟、越集约,就越没必要密植。⑤根据经济效益确定,造林密度大,投入的人工和苗木等就多,造林成本增加,因此,要考虑最终的经济效益确定造林密度。

2、混交林

在营造混交林时,确定合理的混交方法和比例是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混交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①株间混交,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两个以上树种的混交方法。这种混交方法种间作用出现早,表现激烈。②行间混交,一个树种的单行与另一树种的单行依次栽植的混交方法。种间矛盾比株间矛盾易调整,施工也较简单。③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种植2行以上构成的带与另一树种构成的带依次种植的混交方法。种间关系先在边行出现,易调节。④块状混交,将一个树种栽成小片与另一栽成小片的树种依次配置的混交方法。块状混交种间关系易调整,施工简单。混交比例是混交林中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一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决定该树种的发展趋向。混交比例越大,该树种在混交林中占优势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造林时应保证主要树种具有较高的比例。

第3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公益林主要监测内容和方法

根据科学反映森林生态状况和效益的要求,结合社会关注的重点,制定公益林的主要监测内容和具体方法。

1监测内容公益林的主要监测内容一般分为生态建设状况、森林受灾情况、资源变动情况、森林资源结构及生态状况、森林生态效益等五方面。

1.1生态建设状况包括长防林、绿色通道、退耕还林、迹地更新、生物防火林带、中幼林抚育、阔叶林发展等的建设状况。

1.2森林受灾情况包括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以及台风、洪涝、雪害等林木受灾情况。

1.3资源变动情况包括林地征占用、盗伐、滥伐、受灾等引起的资源变化情况。

1.4森林资源结构及生态状况包括各类面积、蓄积、生长量、群落结构等常规森林资源的内容及扩充的生物量、自然度、健康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状况内容。

1.5森林生态效益包括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等8大类别11项指标。

2监测方法目前公益林监测方法主要有:固定样地调查、小班调查、定位观测、专题调查。

2.1固定样地调查生态公益林区域内的固定样地监测是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由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负责实施。公益林建设重点县在此基础上进行样地加密,构建公益林的地方级固定样地监测体系。

2.2小班调查结合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对生态公益林小班进行一次全面复位调查,及时更新。此后每5年对公益林小班进行一次全面复核调查,并绘制县、乡公益林分布图;对当年发生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林地征占用、更新造林、卫生伐等公益林小班进行年度更新;对森林演替进程较快、地类变化较大及重要区位建立影像数据库;在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要保持公益林小班界线的完整性、严肃性,不得随意变动,对林相发生变化的公益林小班可以记载细班。

2.3定位观测根据《浙江省公益林生态定位站建设方案》的规定,设置长期观测站、临时观测点,进行生态状况及效益的长期监测或专项监测。其中长期观测站的设置由省林业厅确定,并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技术培训、指导,由项目县负责实施;各县根据本地实际需要,设置临时观测点,开展特定内容的观测。

2.4专题调查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对公益林的生物多样性、城市森林环境、森林土壤、水土流失、森林气候、森林水文及水质变化等其他需要特定调查与监测的内容,可采用专题调查。

样地设置

东阳市林业局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在全市6150个公益林小班中,按小班总抽样数量的2%抽取监测小班,并设置样地建立了由不同地类、区位、植被、林种、树种、树龄、郁闭度、疏密度组成的样地定位监测系统,共123个监测样地,构建涵盖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生态效益等内容近100个指标构成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样地按小班的上、中、下坡位随机布设,样地面积统一为20m×20(m水平方向20m),林木胸径达到5.0cm的均应编号调查,并沿各固定样地的对角线设3个2m×2m的固定小样方。实测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的种类和生长量,详细记录植物群落结构、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和土壤类型,全面调查公益林建设保护状况、灾害状况,通过负氧离子监测仪Kec-900、土壤侵蚀针等设备监测调查公益林保持水土能力、空气负离子浓度等指标。

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

公益林生态效益估算主要参考国家林业局2008年的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建立了8大类别11项指标进行生态效益测算评估体系。

1涵养水源将森林水源涵养的效益分为森林调水效益和森林改良水质的效益二部分,以林地、无林地的蓄水能力差异评价调蓄水功能,森林净化水的量也以调蓄水量来衡量。东阳江、南江处在钱塘江水系的上游,是钱塘江源头之一和主要干流,横锦水库库容达2.8亿m3,承担着供应东阳、义乌2市近百万城镇人口的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其水质保护显得极为重要。经测算,2010年东阳市重点公益林调蓄水量达1.19×108t,水源涵养效益价值9.79亿元,其中调水价值7.29亿元,净化水质价值2.50亿元。

2固土保肥森林保育土壤功能分为森林固土和保肥二个功能。经监测计算,东阳市重点公益林2010年共固定土壤154.45×104t,减少流失和增加土壤养分纯氮914.95t、纯磷212.07t、纯钾32665.92t、有机质37881.97t,固土保肥效益1.91亿元。

3固碳释氧森林是重要的碳库,同化二氧化碳、放氧和贮碳功能对于减轻温室效应、降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功效。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相继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外交”。固碳释氧功能分为森林固碳和释氧二部分。根据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和植物代谢规律推算,每制造1t森林生物量,可释放氧气1.19t,同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63t,相当于固碳0.44t。经测算,东阳市现有重点公益林2010年吸收二氧化碳78.77×104t,释放氧气51.63×104t;净增固碳量为21.48×104t,其中植被固碳19.29×104t;发挥的生态效益折合人民币累计7.74亿元,其中固碳价值2.58亿元,释放氧气价值5.16亿元,效益十分显著。

4积累营养物质森林凋落物与土壤微生物、动物组成了分解、合成、再分解、再合成的土壤养分循环系统,使林地具备了维持和增加肥力的自然源泉,一般以林地年增加枯落物中养分的量来评价森林改良土壤的能力,常以凋落物中氮、磷、钾的含量值为依据评价改良土壤的价值。东阳市重点公益林2010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中:纯氮1182.64t、纯磷196.75t、纯钾673.43t;用人民币衡量价值累计0.26亿元。

5森林游憩森林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优良的森林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所在。通过对浙江省16个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及森林景观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全省公益林平均旅游价值,据此对东阳市公益林旅游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价。东阳市是浙江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命名为中国恐龙之乡,境内有甬金、诸永、东永3条高速公路和5条省道,还有2个省级森林公园和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1个高山湿地公园,有5A级景区横店影视城和4A级景区中国木雕城,加上遍布山区的农家乐旅游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同时根据东阳市全年旅游收入和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测算,单位面积公益林的旅游价值为11071元/hm2,2010年东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旅游价值累计为4.81亿元。#p#分页标题#e#

6净化大气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大小,跟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负氧离子浓度值在600个/cm3以上时,人能感觉到空气清新;在1000个/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而浓度值高于3000个/cm3时,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在负氧离子方面,主要监测和研究负氧离子浓度、林分平均高等数据。东阳市公益林各林型负离子平均浓度为1890个/cm3,换算成净化大气方面发挥的生态效益为1.23亿元。

7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众多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物种提供生存与繁衍的场所,从而对其起到保育作用的功能,通常以生物多样性指数来衡量。通过调查乔木层物种种类、数量、胸径,下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种类、数量、盖度,计算出相对密度、相对胸高断面积(相对盖度)和相对频度,最后确定各物种的相对重要值。2010年东阳市重点公益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价值为7.40亿元。针阔混交林的物种保育价值占主体,近69%;其次是松木林,约占15%;常绿阔叶林约占14%。4.8森林防护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干旱洪灾损失一般是由森林过量采伐或林分质量下降造成水库库容损失引起的,依此评价森林减轻水旱灾价值。经测算,东阳市森林平均减轻水旱灾的价值为1680元/hm2,2010年东阳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累计价值0.73亿元。

第4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生物群落与森林环境形成的功能系统.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构建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森林生态产出价值核算的指标模型,试图对森林产出进行核算,即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货物产出价值、森林生态服务产出价值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估算,进而建立核算森林生态系统产出综合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最后通过黄山区的实例,估算黄山区的森林生态效益.通过森林产出价值的核算,反映森林生态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各地区的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产出价值;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价值估算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140-05

基金项目:安徽省生态经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研究项目,2013年安徽软科学研究项目,安徽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kyxl2013058)

1 引言

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森林生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重大的社会经济课题.

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首先就要建立在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正确评估和测算上.

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文献,目前我国对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测算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对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生态建设和保护缺乏针对性的建议.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各地区生态环境、气候、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在追求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整体综合评价,特别是对森林生态的效益进行界定和测算,更是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对森林生态系统所产出的价值进行科学、精确和动态的计算,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的全面而科学地建立,最终构建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森林生态产出价值核算体系.

相比较于国外的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评估研究,我国的评估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在早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研究中重点主要是对木材的经济价值进行核算,而对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关注严重不足.随着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产出评估指标体系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渐渐有了依据,参考性和利用价值也随之增大,推动着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产出评估步入崭新的阶段.但目前任然存在着产出和服务、存量和流量、实物量和价值量,生态系统的分类不合常规等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根据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内容不同,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方式评价法中的现行市价法、成本方式评价法中的重置成本法、收益方式评价法中的收益现值法、年金资本法等核算方法.产出的定义和理解不同,计量和计价单位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计算的方法各异,优缺点不同,结果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科学性和可靠性不足.因此森林生态系统产出的评估定义范围及评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森林生态系统产出的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全面的文献分析,本文认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产出,可以从森林生态物质产出、森林生态服务产出和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核算,每一方面又包括多项内容,每一个内容都可以用价值指标来衡量,这样就构成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产出的指标体系,具体见图1.

2.1 森林生态货物产品

森林生态货物产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有形产品的价值量,这里指在一段时期的增加的价值量.

1.林地育成价值是对一个生长周期一定面积的林地相对增加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可以根据每年年底的林地资产评估值进行估算,估算公式为:

林地育成价值(增加值)=期末林地资产评估值-期初林地资产评估值

2.立木生长量是指评估周期内林木的相对增长量.这个增长量的累计清算,构成为新的立木蓄积,就是立木资产的变量.立木生长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要产出部分,可以从各类森林调查数据中得出.立木生长价值的评测方法包括:市场价格法、立木成本法、立木费用法.

3.林业附加产品主要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动物产品或原料和植物产品或原料以及林中采集的野生或林下种植的植物等.主要包括市场价格法和近似产品替代法.本文认为应该对能够统计的实际采摘量进行核算,然后根据各类产品的平均市场价格对其价值进行核算.公式为:

式中:

M非木为非木材林产品的年产出价值;

Wi为第i种非木材林产品年产量;

Pi为第i种非木材林产品年市场平均价格.

4.本文运用市场价值法对经济林产品价值进行相应的核算.即根据市场调查资料,确定经济林果品单位面积采集量和经济林实际面积,计算经济林果品的实际年采收量,按当期平均市场价格即可计算出经济林果品的综合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

M经济林为经济林产品年产出价值;

Wi为第i种经济林单位面积平均产出量;

Di为第i种经济林总面积;

Pi为第i种经济林产品年市场平均单价格.

2.2 森林生态服务

1.森林生态系服务中最关键的功能就是涵养水源.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蓄水、调节径流、削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功能.我们目前可以衡量的主要是净化水质和涵养水源两个方面.一方面森林植被的存在,对水流中的各种成分、性质有很大影响.在水流过森林的过程中,对树林中积攒的枯枝落叶和疏松的土壤起着过滤器的作用,对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进行过滤、吸收和净化,使经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质明显提高.净化水质的价值估算主要是依靠替代法,即通过目前可以采用的市场化手段来达到同样的净化效果,再测算该手段的成本.另一方面森林涵养水源价值的计量应采用替代法,将森林涵养水源功能转化为恰当相当的水利工程,即森林涵养水源的量与需要修建同等规模的水利工程的造价相匹配,从而间接地测出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

2.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的功能是指森林植被可以减轻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能起到固持土壤、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作用.固持土壤功能的衡量是通过衡量回填土地的成本和清理淤塞河道的成本.通过大量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水土的流失量和林地地表层的枯枝落叶层联系密切,后者增加1cm可以使前者减少多达94%.森林生态系统保肥功能的核算是通过衡量使用化肥在相同土地达到相等水平的肥力的平均市场价格.

核算森林培育土壤价值可归纳为:

式中:

V为森林培育土壤的价值;

P1i为核算区域森林凋落物第i种营养元素的含量;

P2i为纯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

P3i为相应各类化肥的平均市场销售价;

W为每公顷森林年均凋落物的质量;

S为核算区域森林总面积;

ε为森林凋落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分解的百分比.

通过核算出单个养分的质量,在调查市场上化肥中的养分含量与价格,可以估算出,土地的保育土壤价值.该方法考虑到森林培育土壤的作用机制,即土壤微生物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引入ε变量是符合实际的;但因为ε会因地域、森林类型等不同而不同,现实中难以获取,所以通常按平均值40%进行计算.

3.净化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功能之一,具体体现为对有害气体的吸收、降低PM2.5、降低噪声等,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吸收有害气体的价值衡量是通过对相同量的有害气体进行人工净化时所消耗的成本来体现的.

式中:

M吸收为吸收有害气体的总价值量;

Ki为第i种有害气体的平均治理费用;

Qi为第i种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S为核算区域森林面积.

降低PM2.5.细颗粒物(PM2.5)是现如今空气污染物最为主要的一项指标,例如汽车尾气、不完全燃烧的有机化学物质等.而森林生态系统的阻挡、吸附、过滤功能可以很好地削减PM2.5.采用削减PM2.5的平均单位治理费用来衡量森林净化降低细颗粒物的价值.公式为:

M降尘=K·Q·S[3]5

式中:

M降尘为森林降低PM2.5的价值;

K为单位面积平均降尘清理费用;

Q为单位面积森林年滞尘量;

S为核算区域森林面积.

4.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广泛,大到国家、机构,小到文献期刊,不同的主体对它的定义都各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概念来自于森林生态学,即不同的生物及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和各种与此相联系的生态过程的总和.同定义的多样性相似,生物多样性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选取Shannon-Weiner指数法来核算单位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保护价值,立足于实际调查森林,并且依据得出的数据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不同丰富度等级的划分.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

M多样性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价的值量;

Si为Shannon-Weiner指数为第i等级单位面积的年生物多样性价值;

Ai为第i等级的森林面积.

2.3 社会效益

1.森林创造就业机会价值主要指以森林产业的存在为基础,利用产业链的波及效应创造的其它相关产业的就业价值.

可以通过计算整个产业链的劳动力收入来衡量创造就业的价值.

式中:

U为森林创造就业的间接价值;

Ri为相关行业第i行业就业人数;

Wi第i行业的平均工资.

2.森林带动经济增长的效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直接资金收益,是将森林当作投资目标而直接吸引所得,能够借助森林相关产业系统内资本价值指标来表示;其二是间接资金效益,是将森林当作地区投资环境因素间接吸引所得,可由改善投资环境效益指标表示.

式中:

U为森林带动经济增长的总效益;

Gi为国内第i家企业对该地的年均林业投资;

Fi为国外第i家企业对该地的年均林业投资;

Hi为林业为该地区第i家企业吸引的间接投资.

3 案例:黄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的核算

3.1 森林资源现状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西南与江西省交界,东南与浙江省为邻,古称新安、歙州、徽州.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下辖三区四县.黄山市境内汇聚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历史人文遗迹于一身,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全球首个旅游景区类世界优秀目的地.其中的黄山区,全区土地总面积246.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92.8万亩,占总面积的78.3%.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1112亩,占国土总面积6.5%.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4.775万亩(其中水面面积13.29万亩),占国土总面积6%.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为177.6万亩(竹林面积3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692.2万立方米,毛竹立竹蓄积4720万根;森林覆盖率75.8%,林木绿化率78.8%.

据统计,2012年黄山区全区土地总面积达2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04.3万亩,占总面积的83.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为187.5万亩(竹林面积31.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725.4万立方米,毛竹立竹蓄积5407万根;森林覆盖率79.5%,林木绿化率81.9%.具体见表1.

3.2 黄山区森林生态货物价值

1.林地育成价值(增加值)

由于林地育成价值参数难以获得,难以估值,本文假设期初、期末价值相同,故估算增加值为零.

2.立木生长价值

核算立木生长价值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取较为简单方便的立木成本法.根据公式:

M立木=V·P

本文以2012年黄山区活立木蓄积年生长量692.9万m3、近熟林市场均价850元/m3得到:

M立木=V·P=692.9×104×850=5.88965×109元

=588965万元

3.林业附加产品价值

具体计算见表2.

4.经济林产品价值

具体计算见表3.[7][8][9]

3.3 黄山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1.水源涵养

黄山市的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森林面积为177.6万亩,森林对降水的截流约为降水量的20%.由此可以计算出,黄山区森林的水源调节量约为35,522万吨/年.按照自来水价格换算的调节水量价值约为710,440,000元.

净化水质方面,利用替代法换算出人工净化水质所需的所有成本.降水中污水的比例随着地点的不同而不同.黄山区的环境治理得很好,对当地的工业企业的排放污水和工业废气要求监管十分严厉.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成本直接费用和其他间接费用加在一起平均每吨需要0.9元/吨.而一个标准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成本达到了60,000,000元,日污水处理量20000吨/天.由此可以大概计算出,净化水质方面的年均成本为325,969,800元.

2.土壤保育

固持土壤功能的衡量是通过衡量回填土地的成本和清理淤塞河道的成本.黄山区2012年活立木蓄积为600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与森林固土的比例约为1:6,则黄山市森林能够固土3600万吨.按照土壤的价格7元/立方米计算,则保持土壤功能的价值约为93,333,333元.

保肥功能的衡量是通过衡量使用化肥在相同土地达到相等水平的肥力的市场价格.森林地表的落叶层一般能够达到一厘米,177.6万亩的森林能够储存11840594立方米的枯枝落叶,枯枝的平均密度为0.8g/cm3.树叶中的氮含量约为10g/kg.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的氮量约为9472.5吨.若由氮肥提供相同的氮量,则约需要27536吨硝酸铵化肥.保肥功能的价值约为165,218,000元.

3.净化环境

吸收有害气体的衡量是通过对相同量的有害气体进行人工进化时所消耗的成本.

空气中含有很多有害气体,包括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含碳污染物(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物、含氮污染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含氯污染物(氟氯致冷剂)等.

处理空气污染,需要规划合理的工业布局,改变燃料结构,提高燃烧供热效率,烟囱除尘等科学的治理方法.另外的方法就是用森林来净化环境.根据孟祥江(2011)的计算,本文估算黄山区的净化环境的价值量为62890万元.

3.4 黄山区森林社会效益

1.创造就业机会

黄山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为黄山区的旅游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衡量黄山区森林为创造就业带来的价值时,不仅要考虑通过产业链效应在三大产业中的价值,更需要科学的看待在林业产业链末端的那些高端产业.

评估结果表明,黄山区近些年来创造就业价值的平均水平为1000万元/年,其中直接创造就业约占35%.

2.带动经济增长

森林的重要作用之一表现为带动地区经济的增长,主要包括对地区的旅游业、投资环境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防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冲击等方面.

森林可以作为投资目标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包括国内对森林的投资及国外对森林的投资.森林对黄山旅游业的功劳十分巨大,黄山区著名旅游景点有16家,2012年实际接待游客1134万人次,收入23.8244亿元,人均消费210元(其中黄山景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产值14.4281亿元);全区以森林、湿地旅游为主的农家乐共有110家,2012年实际接待游客499万人次,经营收入7.9206亿元,人均消费212元,直接带动消费8.7127亿元.本研究将预防和削减水灾、滑坡、泥石流作为森林防灾减灾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

评估结果表明,黄山区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吸收国内外投资平均约为1亿元/年.对推动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价值有50万元/年.防止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有1500万元/年.在带动经济增长方面总计115,500,000元.

借助于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核算框架体系的良好构建,由此核算出了黄山区2012年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估值为1168632万元(见表4).2012年,黄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86亿元.可以看出黄山区2012年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是当年GDP的1.86倍.

从对森林生态系统产出价值测算中我们不难发现,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若只考虑其产出的实体经济产品的价值,例如,林业木材、副产品等,将会以偏概全,忽视其真正的价值.只有全面核算,产出价值和服务价值两手抓,才能体现森林生态系统对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进一步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做出论证.

参考文献:

〔1〕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2〕秦伟,朱清科.绿色GDP核算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03):109-116.

〔3〕张颖.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J].林业经济,2001(03):37-42.

秦国金,胡敏,李晶,杨伟.林地期望价法的修正[J].湖北林业科技,2011(02):19-21+71.

〔4〕何佩云,丁贵杰,谌红辉.第1、2代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02):70-74+80.

〔5〕薛建辉.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04-307.

〔6〕黄山区林业局.2012黄山区林情公报[EB/OL].hsly.gov.cn/DocHtml/1/2013/4/10/100697109531. html.

〔7〕江长汝,陆卫明.黄山市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宁夏农林科技,2012(05):27-28+31.

〔8〕黄山市油茶种植现状与主要品种[J].农技服务,2009(02):143.

〔9〕孙福清.现行市价法在林木资产评估中的运用[J].中国资产评估,2007(11):11-12.

〔10〕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王效科,苗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04):480-491.

〔11〕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12〕侯元兆,王琦.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5(03):51-56.

〔13〕侯元兆,吴水荣.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补偿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5(03):1-5.

〔14〕高新和,潘存德,李建贵.天山北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的探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0(01):25-29.

〔15〕张颖.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研究[J].林业经济,2001(03):37-42.

〔16〕刘飞.基于生态系统功能多重属性的森林生态服务提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7〕吴昌华,崔丹丹.千年生态系统评估[J].世界环境,2005(03):56-65.

第5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1 杂草管理

森林杂草具有以下独特特征,某些森林杂草能长得非常高大其寿命可达到与林作一样长,木质杂草茎干粗大、根系发达、皮很厚、不易防治、木质杂草的防治必须持续几年,直到林作成林为止。杂草覆盖可能会提高野生动物、流域及游乐价值,但这样就可能牵涉到各种土地利用的平衡问题,在30~100年的林作收获周期内,杂草控制可能只需要进行一次或二次。林作一旦占据优势,一般就能保持优势。但这项投资需要经过许多年以后才能实现回收。地形和交通决定杂草防治使用的设备和方法。开展森林植被控制作业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防治森林杂草,它们对理想的树种的生产的不利影响,可能会延续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非林作植被可能会引起病虫害。林作收获方法在最初几年占群落生物量的百分率很小。木本杂草在造林后3~30年内影响最大,而草本杂草主要在初期影响林作成活。

遮阴或水分消耗,或者两者都能对更新产生决定作用。对速生的实木本植物或萌生木本植物,遮阴可能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遮阴会引起这些速生植物的死亡,能在造林多年后的许多年内抑制这写些林木的生长。在夏季缺水的地区,在更新后1~3年内,生命力强盛的植物,也别是禾草类植物和低矮灌木,是最厉害的水分竞争者。禾草类植物在夏初就耗尽土壤水分这是引起更新幼林中林木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 杂草的综合防治

在对造林中杂草进行防治时,一定要对杂草的生长特性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掌握后在进行综合的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面对问题使,一定要进行综合的考虑,用科学的办法有效的进行治理,这样才能良好的对杂草进行防治,促进林木的生长,下文将对杂草防治的具体方法进行综合的阐述。

(1)栽培前按除草剂使用说明彻底清除一边杂草,或3个月前使用,减轻后期管理杂草的难度和费用成本,栽种前可使用的除草剂有异丙隆、乙草胺、绿麦隆等,把除草剂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这类除草剂可被杂草的根、芽鞘或上下胚轴等吸收而发挥作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与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关系很大。土壤湿润则化学除草剂效果好,土壤干燥则化学除草效果不佳。(2)栽培后期杂草防治化学除草剂一般是有针对性的使用,根据林地杂草的类型或阶段性杂草类型,有选者地使用,控制到抑制不了生长即可,因为这时的除草剂一般是茎叶除草剂,除草的同时容易对叶片造成伤害,尽量避免药液与叶片接触,这类除草剂有草甘磷,2.4-D丁酯、百草敌、苯达松等,精奎禾灵对叶片基本不会造成伤害,其他使用时要先局部做试验。(3)当生长到1.5米左右时,会对杂草的生长起到一定作用的抑制作用,草害就不会太明显,一般情况下,树盘下整理出来,方便施肥管理即可,减轻杂草对养分的掠夺,此时杂草还会起到土壤保水的作用,腐烂后生成有机肥。其他防治方法还有如下几种,种植户需要因地制宜。(4)推行覆盖法:采用作物秸秆、杂草等进行覆盖速生林的树木行间,厚度在20厘米左右。覆盖法不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保护土壤,增强的树势,提高越冬抗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使杂草不能猖獗生长。(5)提倡生草法:借鉴国外在果园管理中采用的生草法,即在树木行间种植草带,株间和树冠下施用除草剂,全年多次用割草机除草,保持一年的草层厚度,割下的草让其就地腐烂,人工种植的草以多年生豆科的三叶草为主。利用自然生草必须除去恶性杂草。(6)种植绿肥,以草压草,在造林过程中也可以选择种植绿肥,以草压草这种方法,是很科学的方法,并且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对林木没有伤害,还可以防止其他杂草的丛生,在绿肥的种植中,主要品种有草木犀、箭舌豌豆等,在林木栽植时,就可将这些绿肥少量的种植,等这些植物长大了,在全都割折,用机器将这些植物翻压到地下,这样不仅能做良好的绿肥,还有固土的作用,对林木的生长很有帮助,可提供林木在生长中,需要的营养元素,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7)新栽幼树覆盖地膜压草。幼树覆盖地膜后成活率高,萌芽早,能促进发育。同时,覆盖地膜压草的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杀草膜、黑膜在覆盖期不需除草。药剂防治是作为辅助措施,即对地膜外生长的杂草,采用草甘磷、百草枯等定向点喷,喷药时要注意人体防护,切勿酒后喷施,确保安全。(8)农业措施防除,要想更有效地根除杂草,还应采取必要的农业措施,以杜绝杂草种子的传播和扩散的途径。对施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为防止树林外杂草的侵入,需及时消除树林四周的杂草。

第6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1自然保护区概况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豫西伏牛山南麓,南北长28•5km,东西宽26•5km,总面积9304hm2。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7′~112°04′,北纬33°20′~33°36′。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的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1月份平均气温15℃,7月份平均气温27•8℃,无霜期210~220d,年日照时数1934•3h,年平均降水量885•6mm[1,3]。区内立体气候明显,热量条件充足,降水和光照适中,利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树木生长发育。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科学考察发现[1,4,5],区内有高等植物256科1054属2911种,占河南省植物总数的73%,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9种,占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的88%;陆栖脊椎动物201种,其中鸟类116种,许多是珍稀特有种;保护区有丰富的天然次生林资源,60多个原生植物群落;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8%,尤其是核心区,天然林依然保持着过渡带山地生态系统的原始状态,自下而上的森林植被构成了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四个较为完整清晰的垂直带谱。

2生态质量评价方法

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中涉及到的指标很多,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自然性、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生态脆弱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指标[6-8]。本研究即采用上述7个评价指标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级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计算出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分析其生态质量的好坏,并根据评价指标提出相应的开发和保护建议。评价首先从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等级赋值开始,根据保护区所在区域的生态特点,将每一指标都划分为4个等级,各等级分别赋以4,3,2,1的分值,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及其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9]。

3评价结果

3•1单项指标评价结果经过对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学调查,利用调查资料并参照表1,该自然保护区单项指标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3•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在4个方面: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的改善、教育科研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各评价指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即各评价指标的生态功能重要度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评价指标的生态功能重要度来确定。具体方法是:对4项生态功能,逐项就任意2个评价指标对其影响的大小进行比较,相对重要者记1分,另一个记0分;每一项指标得分和与各评价指标之和的比值为该评价指标的权重,有关结果见表3~7。参照上述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见表1),采用专家赋值法对其重要度及等级进行打分。根据实际情况,分3类人进行赋值,第一类是科研工作者,第二类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第三类是调查人员。最后根据各类人员所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即为最后结果。

3•3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由综合评价指数反映出来,综合评价指数由下式计算:s=1/4∑ni=1(Ii•Wi)式中:Ii为单项指标评价分值;Wi为评价指标的权重;n为评价指标数。根据表2,表7可得:s=1/4(3×0•17+3×0•11+4×0•11+4×0•19+4×0•06+3×0•11+3×0•13)=0•75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为0•75,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值。综合评价指数可作为评判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等级的依据,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的等级划分[10]:0•86≤s≤1•00,生态质量很好;0•71≤s≤0•85,生态质量较好;0•51≤s≤0•70,生态质量一般;0•36≤s≤0•50,生态质量较差;s≤0•35,生态质量很差。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属于较好。

第7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乌兰察布市绿化工作站,集宁012000)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林业工人对树木做防护管理的6个要点。

关键词 :冬季防护管理;风害;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王逢(1968-),男,内蒙古集宁市人,林业助理工程师.

集宁区卧龙山、白泉山是绿化工作站的绿化基地,这里树种丰富多样,有油松、云杉、杜松、樟子松,还有古槐树、古榆树等。如何科学合理地对这些树木做好防护管理,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着重归纳如下几条:

1 冬季防护管理

集宁地处中国北方,内蒙古中部,冬季气温低,树木细胞和组织容易受到低温伤害,对于不耐寒的树种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平时注意栽培管理,促进树体内营养物质的储备,提高抗寒力。入冬前,要灌一次冻水,早春灌一次春水,防寒。易受冻害的植株,栽植后,应将主干和主枝涂白或喷白,或用草绳包卷树干。对于已受冻害的植株要轻剪,并加强水肥管理。

2 特殊天气防护管理

生长季节里,由于急剧降温,水汽凝结成霜使植株幼嫩部分受冻成为霜害。早春容易受到霜害,可采用灌春水或涂白的方法,推迟树木萌动期,以避开晚霜危害:在发生霜冻的黎明人工降雨或喷雾;熏烟法、吹风法也是比较奏效的方法;另外,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集宁易发生风害,轻则树木干梢,重则枝叶折损,甚至主干折断。预防风害,首先,选择抗风树种,适当密植,并修剪成低干矮冠树形;其次适当深植,控制修剪整形,定植后立支柱等。对于幼树、名贵苗木,可设置风障。

干旱季节注意防旱,采取适时灌溉、松土和庇荫等措施。

多雪季节,应在雪前对树木大枝设立支柱,枝条过密要适当修剪,雪后及时震落积雪。

3 树体修护管理

3.1 伤口的治疗

对于枝干上因修剪、病害、虫害、冻害等原冈造成的伤口,首先应当用锋利的刀刮净削平四周,再把周围好皮切去少许(深达木质部为界),然后用药剂(2%~5%硫酸铜溶液或0.1%)汞溶液或石硫合剂原液)对伤口进行消毒,再涂以保护剂。保护剂应是容易涂抹、黏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同时又有防腐消毒作用的,如白涂剂、铅油、石蜡。大量应用时,可用黏土和鲜牛粪加入少量的石硫合剂涂抹。若用生长素类调节剂涂抹,对伤口愈合更为有力,如0.0l%—0.1%萘乙酸膏。修剪造成的伤口,大伤口应将剪口削平,然后涂以保护剂。由于风使树木枝干折裂,应立即用绳索捆缚加固或用螺栓连接的两个半弧形的铁圈加固(树皮用棕麻绕垫);也有用螺栓旋人树干的,然后涂保护剂。由于雷击使枝干受伤,将烧伤部位锯除后涂保护剂。

3.2 树洞的修补

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树干上的伤口,长久不愈合而腐烂形成的树洞,会影响树体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及储存,缩短树体寿命。因此,要及时修补树洞。常用修补树洞的方法有以下3种。

3.2.1 开放法

适用于树洞不深或树洞过大的。将洞内腐烂木质部彻底清除,刮去死组织,露出新的组织,用药剂消毒后涂防护剂(防护剂每半年左右重涂一次)。注意要改变洞形,以利于排水,或者在树洞最下端设置排水口。

3.2.2 填充法

适用于树洞大、边材受损的树体。可采用实心填充法,填充物最好是水泥和小石砾的混和。具体方法是:在树洞内立一木桩或水泥柱作支撑物,填充物与洞壁之间距离为5cm,从底部开始每20~25cm为一层,用油毡隔开,并略向外倾斜,以利于排水;树洞灌入聚氨酯,使填充物与洞壁连成一体;再用聚硫密封剂封闭:最后粘贴树皮。

3.2.3 封闭法

树洞消毒处理后,在洞口表面钉上木板条,用安装玻璃用的油灰封闭,再涂以白灰乳胶;或钉上一层真树皮或仿树皮,或在上面压上树皮花纹。

3.3 表皮损伤的治疗

先清洗树皮上的伤疤,再用30倍的硫酸铜溶液喷涂2次(间隔30min),晾干后用聚硫密封剂封闭伤口,在损伤处粘贴原树皮。

3.4 涂白

树干涂白作用很多,可防治病虫害、延迟树木萌芽、防寒等。涂白剂的成分各地不一,一般常用的配方是:水、生石灰、石硫合剂原液、食盐各为10份、3份、0.5份、0.5份,油脂少许。配制时,要先化开生石灰,把油脂倒入后充分搅拌,再加水拌成石灰乳,最后放入石硫合剂及盐水。

3.5 顶枝

大树或古树如有树干倾斜、大枝下垂时,需要立支柱。支柱材质多种,如金属、木质、钢筋混凝土材料。寺支柱前,下端应有坚固的基础,上端应有适当形状的托杆,并加软垫,以免损伤树皮。

4 巡查防护管理

对一些重点绿化基地,应安排人员加强巡查管理。对于损坏树木的行为及时劝阻和制止,立好警示牌,保护好树木,尤其是珍贵苗木、古树,不得乱砍滥伐。经常进行系统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5 树体清洁

集宁空气中常有粉尘和扬土,常使绿化基地树木的枝叶上滞留尘土颗粒,甚至有害成分,堵塞植物气孔,影响植物生长。因此,要定时进行树体清洁,特别是在久旱少雨季节,应定期喷水清洗。注意,喷水时,不要用高压水龙头,以免因冲水力度过大损伤苗木。

第8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森林幼儿园

“一群四五岁的孩子,徒手攀上大树三四米高度,没有保护……”

这是中国第二届自然教育论坛(杭州良渚,2015年11月)的一个讲座,德国森林幼儿园最早发起人之一的Frank Ross先生在陈述户外自然下的德国体验式教育(德国师资培训体系、课程设计,很有经验及系统)。他播放着德国森林幼儿园的视频短片:“天呐!孩子掉下来怎么办?!”我心里大惊。

什么才是孩子尝试冒险的风险判断标杆?作为有一定攀登经验、一定安全意识(也曾犯过傻错)的人,今天我有较多经验能力。但看到这视频,我依然很是吃惊。

在成人社会,德国、欧美的自然体验及探索领域,其整体能力发展无疑是远超越中国的,从卓越探险家到一般户外爱好者,其体能、技术、综合自主能力都确实不错―但针对儿童的开展,成人的理性和教育主张,即使在攀树这个细节上,德国人的做法是否稳妥?

规则及边界,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最基础的一个方法论。一个人对外交流的教育发展,是建立自我与社会(他人)、自我与自我、自我与自然的关系。现代教育往往强调及重点发展前者,那么,或许一个德国儿童在幼年期已被大人鼓励去做冒险尝试,他在发现和建立自己与自然、运动风险的边界(爬树),动物性的本能、个体发展在这种看似恐怖冒险的行为中,悄然成长发育了。童年发展起来的这种风险控制、能力成长,可以延续到他的成年。 如置于中国家庭式尤其老人的家庭环境下,小家伙肯定会被呵斥和被制止的。中国家长年复一年小心翼翼地把孩子圈在安全世界里,竭力给他们培养各样的技术技巧。但中国孩子的成长似乎越发艰难,家长的焦虑一代胜似一代。所以,日本式、德国式的这种强悍,不就是这种冒险文化大背景下的产物吗?这是文化根源的差异。

讲到自然教育,德国森林幼儿园是这些年欧洲脉络的亮点。其本源是1950年代的丹麦:一位特立独行的妈妈携自己与邻居的孩子,在森林里自然成长。之后,扩展到北欧诸国。然后:

“德国11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柏林以北卡罗镇的一个郊外林区里,一群三四岁的孩子正围坐在篝火旁,唱着歌做游戏。这不是哪个幼儿园突发奇想的野外体验,而是孩子们再平常不过的课堂学习。零下28℃也在户外,篝火熄灭了孩子们会点燃。”

“‘即使零下28℃,我们也在室外待着。孩子们从来没得过感冒。’‘我可能不会事事插手,但我知道孩子们在哪儿,保证他们不会离开视线,大人不在场,能让他们更勇于去冒险。我们的理念是让孩子们自主和互相学习,从经验教训中不断成长。’‘(自己爬树)让孩子们更加倍小心,因为没人保护他们,唯一一次有小朋友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父母在下面看着,而他想着爸爸会来救我的。’”

这种自然乌托邦式的森林幼儿园,发展到德国后,德国人的效率及影响力,德国式的“实干”、“执行”风格,把它的效应有力地推广及扩展到全球。甚至德国《明镜周刊》认为,森林幼儿园可能成为德国下一个成功的“出口品牌”。目前,整个德国已有1500个以上这样的放养型森林幼儿园。其实,如今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已存在及活跃着数以千计的森林幼儿园与自然学校。

德国森林幼儿园组织的主席乌特・舒尔茨-奥斯特曼讲述,在他们组织成立的二十多年中,尚未发生过幼儿在户外摔断腿一类的严重个案。“我们的伤害意外比在室内幼儿园少得多,因为实际上我们没什么墙壁和地板,更多的是柔软的土地。”他说。

乌特・舒尔茨-奥斯特曼是基尔科技大学的一名女性导师,她认为户外自然教育令孩子们更强壮,也减少了着凉感冒的机会。当然,户外活动还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但这位德国导师坚信,这种教育方式为孩子身心带来的益处远超过潜在的危险。“进入森林幼儿园的儿童,他们对外界的理解能力比其他小朋友深刻得多,研究也显示,他们上学后会更自信和外向。”

林间最后的小孩

欧美世界在近代一直引领人类发展大潮,他们最早意识及警醒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危机,一代代人在思考、呼吁、实践这种关系的修复和改善:在自然教育的典籍历史上,卢梭的《爱弥儿》,梭罗的《瓦尔登湖》,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是不同时代的经典之作、里程碑。蒙台梭利、卡特威尔、华德福等这些大师流派的教育思想家或体系,也对自然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有观察。

在当代,论及自然教育理论架构体系,首推美国的理查德・洛夫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他提出:“自然缺失症,这是现代社会愈发传播的现象,孩子们以及成人与自然的接触减少,人们囿于现代城市及工业、电子化的生活中,因此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也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与现象。”洛夫在其新书《自然法则》中,提出一些激励引发性的论点,鼓励人们重新思考当代生活方式。

与德国、日本型自然教育有文化差异―日本、德国更多起于实践且实操为先,再归纳方法论。理查德・洛夫的体系,是美国式的数据调查、观察访谈、分析归纳的系统,是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下的系统发展。其理论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空想型的哲学。

所以,理查德・洛夫的这本书出版之后,他所提出的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在美国教育领域、美国朝野掀起了极大的反思和影响,被誉为《寂静的春天》之后的自然哲学、自然关系的巨作。在他2005年提出这一现象后,奥巴马政府及国会于2009年通过了“No Child Left Inside”法案,以政府立法的形式,督促美国教育系统及各州设立环境教育标准,推动学校及家庭采取行动,鼓励少年儿童到户外进行主动发现式、体验式的学习。

这是美国国家式的效率。

《寂静的春天》是从工业文明和自然破坏的对立,使美国政府从环保工业、行为管理国家角度,去立法处理这种自然环境的关系。《林间最后的小孩》则深入到人与自然的价值观角度,具体影响到教育及立法层面。“当人类越来越多地将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旁观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变得积极,自然缺失症或许也将慢慢消失。”

“上帝和自然母亲是夫妻,还是只是好朋友呢?”洛夫的儿子马修在四岁时问他的父亲,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理查德・洛夫作为一个学者,采用现代社会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同时,他和自己的儿子,生活和思考在一个有着多元信仰体系和宗教组织的国家,尤其是基督教文化。这是文化背景差异性。

德国重实践,美国重系统。但整体理论、社会实践发展,都基于欧美基督教文化体系。他们都强调现代科学方法,以儿童为例,丹麦教育学者统计发现,58%的深入大自然接触的儿童,常能发明新游戏,而在较少接触自然的儿童中,这一比例仅为16%。这样的现代社会现象,在中国也已经普遍存在。

“不热爱上帝创造的世界,也不可能会热爱上帝。”

理查德・洛夫认为:“以信仰为基础的环境主义、科学,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为什么这么多不信神的人会以‘上帝创造世界’这个观点为基础为自己的观点辩解?似乎‘上帝创造世界’是美国文化中最能表达自然之神圣的一个概念。不管你是否真的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世界一说,这已是我们表达这种价值观的最好工具。”

价值观,这是许多国家和美国的差异性,尤其是目前中国与美国的差别。

“这种精神上的论据是代表将来的儿童提出的,它是最为有力的情感武器,能用来捍卫地球和人类自身。”“我们必须保证世界各地的孩子能拥有亲近自然空间、时间、体验的渠道,只有我们把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去珍爱的时候,只有我们信仰孩子们有权利享受未曾受到破坏的大自然恩赐之时,我们才是真正关注自然与人类自身的人。”

这是洛夫给中国读者寄语的最后一句。

日式自然学校

政府政治层面的中日关系,近些年一直敏感。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是东亚文化体系里不容忽视的一支,在现代体系尤其和欧美接轨的思潮方法中,其文化背景有很多优秀成分。在自然教育、日本自然学校领域,它就很有代表性。台湾、香港的自然学校发展,也深受日本自然学校影响。甚至,从名词概念、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日本的自然学校,可谓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发展这类形式的国家。

TWE(The Whole Earth)是日本的第一所自然学校,已有35年发展历史。今天的TWE自然学校在日本七个地方设有分校,共有专职人员四十多人,此外还有许多志愿者和兼职人员为学校工作。每年,约有80000名日本人付费参加这所自然学校的各类活动。其创始人广濑敏通,到今天已逐渐把火炬传递给了下一代人。

到2015年,全日本有近4000所自然学校。

以TWE自然学校为例,其代表了日本自然学校和自然教育系统的一种传统形式。日本自然学校也向其他国家开放。经过长期以TWE为代表的日本自然学校发展,已形成各有特色的环境教育方法和理念,其整体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注重全面实践性,强调小群体的团队活动,注重在自然体验中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不突出个体的技术及户外运动能力(但鼓励)。自然观察、农耕林业的成分较足。在项目设计、思维构想上,常有日本式的精细巧妙。或一言概之,日本的教育风格浓烈,欧美的游戏、创造想象力和运动能力更突出。

以TWE自然学校为例,其在富士山等地有校园实体运营,实现商业收入来源(家长孩子到此体验、接受课程,从而获得收益)。其资金来源也包含来自政府或企业社团的拨款赞助。

TWE作为非政府机构的色彩也多,其每年都提前安排年度讲座或培训,有的是政府或其他机构委托培训,但更多的是对自然学校内部员工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讲座、户外实习等,内容从自然学校的历史、背景到如何开展自然讲解员活动。TWE最为重要的内容,还是为个人与团体提供亲近自然的体验活动。总部及分校全年都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学习活动,尤其每年4月到6月,几乎每天都安排活动。日本风格的做事系统化、计划性很强,像富士山下总部的活动,甚至已经预约排满到两年后。

从某种风格上讲,日本、德国的思维与实践就有一定相似性:日本已有一百多所德国模式的森林幼儿园。教育学博士Hiroe Kido的课题即是“森林幼儿园运动”,她说:“这个理念在日本很受欢迎,因为它就像是对残酷的日本社会的一种解脱。福岛事故让日本人重新思考人生,明白到我们应该更多地回归大自然。”

今天,日本的森林幼儿园的学位几乎供不应求,哪怕它没有政府补助,家长需全额自费。而德国,森林幼儿园已经像传统幼儿园一样享受政府补助。

在日本,像其他的栗驹高原自然学校、丰田白川乡栗驹高原自然学校,也都因地制宜,在各自的地区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从风格上讲,东西方文化有差异性,日本(中国台湾等)的自然学校,多体验、观察色彩,关注动植物、农林艺术,略偏静,有着东方哲学式的色彩。

欧美式则更多以营地教育、户外学校存在,略偏动,各样的运动色彩更强烈。体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主流,偏重体能、运动艺术。如NOLS(North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则是基于户外运动探索旅行的教育模式,如攀岩、滑雪、户外野营课程体系。其体系则是模块化的运动、环境系列课程,基于较成熟的商业体系(北美的营地建设、商业户外活动很发达)。此外,日本的不少自然学校,也已经纳入国家编制体系,它有常规语文、数学等国家教育大纲教学,和传统学科接轨。

在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从童子军到徐仁修先生创建的荒野协会,到其他的一些户外培训和民间参与,也相比中国内地发展得更成熟和完善。

说在后面的话

在中国生活了五年的泰国/苏格兰血统的罗娜及罗西姐妹俩,于春节后,随她们的科学家父亲迁居到赞比亚。春节她们离开中国前,我带着自家孩子、罗家姐妹、小鱼儿等孩子,在虎跳峡、金沙江里漂流,他们的快乐是真实而明确的,他们的成长是看得见的。在壮丽的大自然中,这么大的孩子没有文化背景差异。

罗娜家移居原因(她家在昆明已经买了房和车),是不堪中国教育的压力:作业繁重,是英国五倍之多,老师要求每篇作业都要签字,教育把孩子圈在作业、房子里……她们现在读赞比亚的英式国际学校,60%的时间是在运动和户外。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文化背景差异随着他们的成长,就会渐显。

第9篇:保护森林的具体方法范文

关键词:平原生态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探索与应用

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前,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其致命缺点是不仅杀伤天敌,而且会对生态坏境造成污染。因此,多年来相关科研人员探索和实施了多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策略,包括营林措施、生态调控、人工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措施,目标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保护环境。提升林木可持续控灾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需要运用精准的科学技术手段,包括测报、检疫和防治。一方面,通过实施各项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抓住每个关键的精准环节,减少土地不良投入品的使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所采用的是综合防控策略,以各项绿色防控措施为主展开。当出现突发事件需要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时,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是必要的,此时需要通过科学选择、配制药剂,实施精准打药,控制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随着北京市两轮百万亩平原地区平原生态林建设基本完成,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至关重要,关乎多领域发展,对森林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保护具有长远意义。

1平原生态林建设与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

1.1平原生态林建设类型

根据区域位置和主导功能,平原生态林建设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生态涵养型、生态廊道型、景观游憩型、综合利用型。在北京市两轮百万亩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中,2012—2020年,大兴区共建设生态林面积1.9万hm2,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涉及全区14个镇,栽植的主要绿化树种包括常绿树、榆树、白蜡、臭椿、柳属、杨属、槐属及其他各类乔灌木,树种分布面积分别为常绿树0.15万hm2、榆树0.13万hm2、白蜡0.17万hm2、臭椿0.02万hm2、柳属0.11万hm2、杨属0.8万hm2、槐属0.17万hm2、银杏0.11万hm2以及其他各类乔灌木0.26万hm2,森林资源面积迅速增长。

1.2平原生态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

在北京市两轮百万亩造林计划完成过程中,大兴区由于苗木短缺,大量外调苗木在检疫复检中发现了多种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高质量的工程设计要求引进栽植多个品种的白蜡树种,全区白蜡树种种植面积增加,与此同时,林业有害生物白蜡窄吉丁随苗木外调从外埠传入且为害日益严重,有些地块出现白蜡树成片死亡的现象。依据2015—2016年大兴区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及近几年实际发生情况调查显示,大兴区平原生态林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以下3类。1)食叶类害虫。主要包括有春尺蠖(ApocheimacinerariusErschoff)、国槐尺蠖(SemiothisacinereariaBremeretGrey)、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saliciphagusWu)、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柳毒蛾(Stilprotiasalicis)、榆兰叶甲(Pyrrhaltaaenescens)等。2)刺吸类害虫。主要包括有斑衣蜡蝉(Lycormadelicatula)、草履蚧(Drosichacorpulenta)、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Say)、白蜡绵粉蚧(PhenacoccusfraxinusTang)等[1]。3)蛀干类害虫。主要包括白蜡窄吉丁(AgrilusplanipennisFairmaire)、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双条杉天牛(Semanotusbifasciatus)、桑天牛(Aprionagermari)等[2]。

2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多年来,科研人员积极探索科学防治对策,倡导绿色防控理念,全区大面积推广使用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使得大兴区平原生态林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治理。文章研究了大兴区平原生态林4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并实施了绿色防控技术,提出了适合大兴区平原生态林的绿色防控策略。

2.1柳蜷叶蜂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1.1柳蜷叶蜂发生特点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saliciphagusWu)为叶蜂科(Tenthredinidae)蜷叶蜂属(Amauronematus),是一种食叶害虫,大兴区林保站于2005年4月初首次发现柳蜷叶蜂,经鉴定在北京市属新记录种[3],随后研究了该虫在大兴区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壤浅土层l~5cm内越夏、越冬,主要特点是发生时间较早,为害特点是以幼虫取食柳芽和芽尖内层组织,造成柳芽无法正常生长,柳叶不能正常展开,叶芽扭曲、皱缩形成虫苞。当为害严重时树冠虫苞累累,柳芽枯萎;幼虫取食柳芽,待叶苞干枯落地后,与其一起掉落在地上的幼虫有部分害虫会沿树干爬行上树,再次为害叶片,严重影响柳树的生长发育和绿化景观的完整性[4]。2.1.2绿色防控技术1)全面布控预测预报网点,实时监测虫情动态。全面布控林业有害生物柳蜷叶蜂预测预报网点,做到科学化监测、科学布点。根据该虫寄主柳属植物在全区的分布,布控柳蜷叶蜂监测网点,结合物候期监测柳蜷叶蜂各虫态的发生动态,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预测信息,以此科学指导全区防治工作有效开展。2)应用物理方法有效防治,防止其扩散蔓延。大兴区多年防治效果表明,柳蜷叶蜂成虫期是最佳防治时期,物理方法防治效果最佳、成本最低,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和为害程度。具体方法是利用柳蜷叶蜂成虫趋色性,即对黄绿色的敏感性,在3月上旬成虫出蛰前,在树干胸径处缠20cm宽的黄绿色胶带并刷涂粘虫胶,诱杀成虫及粘杀落地后再次上树为害的幼虫[5],待5月下旬老熟幼虫下树入土结茧越夏、越冬后,将胶带取下集中收集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及对树体造成不良影响。该防治方法是柳蜷叶蜂防治技术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使用的黄绿色胶带及粘虫胶均为无公害材料,不仅防治成本低,而且还避免了药剂防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可以大面积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

2.2春尺蠖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2.1春尺蠖发生特点春尺蠖在大兴区属早春食叶害虫之一,该虫在北京市1年发生1代,以蛹越夏、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出土,4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暴食期。该虫寄主植物为杨树、柳树、榆树等,该虫为害特点是具有暴食性、发生期早,片林更容易发生虫害。当虫口基数大、为害严重时,能将片林或林网内树叶全部吃光,造成树势衰弱,导致蛀干害虫、次生病虫害发生严重,从而引起林木大面积死亡。随着北京市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实施,寄主面积迅速增长,全区布控的监测网点监测结果显示,平原生态林内春尺蠖每年都有发生,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对生态林景观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2.2绿色防控技术1)物理方法防治。该方法又称阻隔法,根据监测结果,每年2月中旬在发生区林内,在树干胸径处缠绕20cm宽的黄色胶带并涂刷粘虫胶,阻隔雌成虫上树产卵,使其将卵产在胶带以下,孵化幼虫后爬行上树被粘虫胶粘杀,该物理方法防效显著。2)植物源药剂喷雾防治。幼虫早期为害树冠下部,在低龄幼虫期(3龄前)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在树冠下部枝杈喷雾,间隔3~4d喷施1次,连续喷雾3次。3)植物源药剂烟雾机喷烟防治。根据监测结果,在幼虫发生初期和高峰期,使用甘油、水、苦参碱(喷烟型)喷烟防治。大兴区多年防治结果表明,以上3种方法防治春尺蠖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春尺蠖的发生。

2.3国槐尺蠖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3.1国槐尺蠖发生特点国槐尺蠖是槐属最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在北京市大兴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大兴区四旁林带、生态林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多年监测表明,国槐尺蠖的发生概率受气候影响较大,春季温度较高、夏秋季节降水较少及冬季降水较大有利于越冬蛹的存活,容易导致翌年发生国槐尺蠖的数量增加。寄主植物包括国槐、黄金槐等,面积为0.17万hm2,占平原生态林总面积的8.9%,分布面积较广。为害特点具有暴食性,初龄幼虫仅取食嫩芽、嫩叶,叶片被剥食成圆形网状;2龄幼虫取食叶片,被为害的叶片呈缺刻状;3龄后幼虫食量增加;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可将叶片啃食成大的缺刻,残留少量中脉。当发生国槐尺蠖虫害时几天内即可把整株大树叶片吃光,幼虫下垂随风飘散,并吐丝排粪,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绿化景观的观赏价值。2.3.2绿色防控技术多年来通过设立监测预报点、推广应用灭幼脲3号、苦参碱等仿生、植物源药剂以及物理方法杀虫灯诱杀技术等综合措施,防效良好,确保绿色生态环境安全。1)做好虫情监测预报。大兴区平原生态林寄主植物槐属面积为0.17万hm2,多为片状栽植。合理设置监测测报点,在监测点内调查该虫的发生动态,包括越冬基数调查等,特别是要掌握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初期、盛期,提供准确的时间,抓住最佳防治期,做好第一代防治工作,虫情监测预报工作是全年有效防控该虫的基础。2)成虫期杀虫灯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林地内悬挂一定数量的杀虫灯,在夜间诱杀国槐尺蠖成虫及其他鳞翅目害虫成虫。该项技术已在大兴区推广应用8年,考虑到其他鳞翅目害虫成虫羽化期比国槐尺蠖成虫羽化期早,每年4月1日开始开灯诱杀成虫。使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减少打药次数,有利于保护环境,防治效果显著,应在平原生态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3)低、高龄幼虫期植物源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期植物源药剂防治,据大兴区多年监测和气候特点,该虫在5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孵化始见期,5月中旬进入低龄幼虫期,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要做好虫口密度调查工作,依据虫口密度确定防治标准,依据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进行防治。选择植物源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或喷烟防治,用20%灭幼脲3号15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6000倍液喷雾叶面,喷药质量是防效的关键环节,要求喷药时均匀细致。高龄幼虫期植物源药剂防治,该虫在大兴区1年发生4代,每一代防治要特别监测高龄幼虫期,因为该虫幼虫进入高龄期后,食量增大,几天内就可吃光整树叶片,此时为最佳防治期,可使用1.3%苦参碱乳油1200倍液喷雾防治或采用喷烟防治。

2.4白蜡窄吉丁为害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4.1白蜡窄吉丁为害特点白蜡窄吉丁在大兴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韧皮部、木质部或边材坑道内越冬。成虫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幼虫为害期为6月下旬至10月中旬,幼虫多为害枝干浅表层,8月中旬部分幼虫进入木质部,10月中旬幼虫开始在坑道内越冬。1)隐蔽性强。寄主植物白蜡受害后典型症状是第一年树势衰弱,主干外观无明显异常;第二年主干出现纵向裂缝;第三年展叶后出现树液外渗的现象,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可见填满幼虫粪便的“S”型蛀道,主干可见“D”字形羽化孔,树干基部常发生萌蘖。2)致死率高。光照条件良好,郁闭度低,胸径10cm以上寄主容易受害,轻者树势衰弱,重者2~3年内树木枯死。3)传播速度快。在北京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过程中,大兴区栽植了大面积白蜡树种,截至2020年底,种植面积已达0.17万hm2。由于白蜡窄吉丁隐蔽性较强,大量外调白蜡苗木造成了白蜡窄吉丁的传入,再加上前期管护不规范,为害面积较大,已经造成部分地块白蜡树死亡,因此为防止白蜡窄吉丁蔓延扩大,开展巡查监测、综合防控工作十分必要。2.4.2绿色防控技术1)成虫期监测与防治。在白蜡树林地设置黄绿色白蜡窄吉丁专用色板监测成虫,用量为1~3个/667m2,每隔30d更换1次,一旦诱集到成虫必须开展防治作业。首先,白蜡窄吉丁成虫具有趋色性,可在林地悬挂黄绿色粘虫板并刷粘虫胶诱捕成虫;其次,在林地悬挂性诱捕器,利用性诱捕器捕杀白蜡窄吉丁雄成虫;再次,采用无公害药剂封干处理,即在成虫羽化盛期,每隔7~10d用绿色微雷等微胶囊剂封干处理,防效显著。2)幼虫期生物防治措施。幼虫期释放白蜡吉丁肿腿蜂进行防治,比如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棒小吉丁矛茧蜂等天敌,从而控制白蜡窄吉丁的扩散蔓延。人工创造环境招引啄木鸟,如在林间悬挂或捆绑心腐木段供啄木鸟营巢定居。3)加强监测测报工作。鉴于白蜡窄吉丁具有隐蔽性,为害白蜡树较为严重,防控较为困难以及白蜡树种在大兴区分布广泛,各生态公益林管护单位或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测报工作,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巩固绿化成果。

3结束语

实施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而且还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成本,利于各类天敌种群繁殖。通过对大兴区多年防控实践中应用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得出,这4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防效显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合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随着科技的发展,应不断创新和发展绿色防控技术,为北京市森林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仲国庆.浅谈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综合技术[J].农家参谋,2021(2):170-171.

[2]杨译.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36):34-35.

[3]李莉.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2):96-97.

[4]郑艳华,张泽新,李仁贵.浅议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5):79-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