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范文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第1篇: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安全;影响

建筑安全性是影响建筑使用性与居民舒适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缺乏安全性的建筑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财产均有一定威胁。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师应当把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列为首位。在此背景下,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安全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一、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建筑结构中的抗震度不够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大,破坏性越来越强,我国这几年也发生了几次破坏性极大的地震。这些灾害使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这一现象中我们知道,我国很多地区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符合规定,不能抵抗地震灾害,使人们承受很大的灾害。所以必须要提高建筑的抗震性才能减少因为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只有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才能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切实的保证。为了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达到标准,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这样在建筑抗震设计工作就有了具体的依据。在这个规范中,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即在建筑设计中要遵循“小震不坏60%、中震可修10%、大震不倒2%”的设计原则,然而,现在还有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起到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结构设计人员也不重视建筑设计的抗震性,甚至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抗震性没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在工作中完全忽视了设计中要遵循的抗震原则[1]。这样就使得建筑物的施工只是一个表面上的过程,建筑在平时没有灾害的时候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建筑物实际上却没有抗震能力。在我国,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在我国的各个地区有不同的建筑形态,但是在建筑的抗震设计工作中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设计,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抗震设计规范,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使建筑更具稳定性,能够抵御灾害的侵袭。

(二)建筑结构中抗震能力还较弱

现在我国的建筑结构中还存在抗震能力很差的情况,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的,一是有的企业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为了节约开支,缩小成本,减少对资金的投入,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而过度的减少对钢材等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就使得建筑物中的钢材还有其它的建筑材料的性能变弱,使建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中,针对建筑物的钢筋等材料有很严格的赔率规定[2]。不同的建筑物的位置不同,所以对建筑结构的具体要求也存在差异,所以建筑企业要对建筑物的材料配比起到足够的重视,要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和对建设工作进行跟踪调查。此外,现在很多中小建筑企业为了节省建筑的开支,缩小成本,就是用冷轧变形钢筋,这种材料还在发展阶段,它的钢筋程度比较高,韧性却很差,没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但是它的费用很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这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收益,不顾建筑的抗震效果和安全性,采用这样的钢材,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造成很大的隐患。

(三)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一直保持在传统建筑结构设计的阶段,所以导致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其他对安全有影响的问题。有些建筑设计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不去考虑内在需求,只重视建筑的外观,而不顾及建筑的质量[3];有的设计人员明明知道企业所要求的建筑结构设计形式不能够保证安全性,但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和金钱而不提出异议,最终导致出现各种安全隐患甚至悲剧的发生。虽然以上所述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行业中是少数的,但是这种人的存在也需要重视。

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

(一)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型的思维模式,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能够精益求精,对每一项构件都精心的设计,并能够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经验以及教训,对好的方面加以发挥,坏的方面及时摒弃,为以后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4]。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思想,正确的对待抗震中的重要性,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负责,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才能,控制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水平,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基本意志,能够配合国家以人为本的政策。

(二)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国家也相应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用来统一和协调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式。国家的规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仅满足于过去的设计标准,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建筑设计人员还需要恪守职责,对建筑过程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及时的解决,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三)创新设计软件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都需要该行业不断的创新,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建筑行业与电子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建筑结构设计的内容是越来越复杂,相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5]。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创新角度来讲,我国建筑结构设计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从基本知识的掌握发展到需要对知识有效的扩展和拓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形势下的设计需要,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对建筑的安全性充分考虑,所以,需要结合计算行业的发展,利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同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共同开发出一套精密的设计软件,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建筑安全性。

三、总结

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相应的提出该如何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性。可以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培养,明确其责任和目标,提高设计人员对建筑行业安全问题的辨别能力,使建筑结构设计逐步的走向正轨,切实的把国家对建筑的相关规定落实到位,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安全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雪涛,张爽.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安全先性提高的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1):52-53.

[2]饶剑美.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05):176-178.

[3]钟国英.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47(10):26-27.

第2篇: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土力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20-02

一、引言

《土力学》是就读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大学生要学习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是研究土的碎散特性及其受力后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和渗透等规律的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是土体及与土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的地下水。《土力学》被广泛应用在地基、挡土墙、土工建筑物、堤坝等设计中。由于自然界的土极其复杂,《土力学》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实验科学,基本知识既抽象又不成系统。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感觉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并未真正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相关工程问题时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更不能运用学到的《土力学》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处理相关工程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本文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项目中的课程改革,提出关于《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些观点。

二、《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不能适应课堂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已出版的《土力学》教材很多,内容大同小异,但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现代土力学技术的发展,无法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比如,教材重视理论和计算,忽视要求掌握的土力学指标和参数的相关试验技术;对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指标,液、塑限等基本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及直剪、固结等基本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教材基本上是以十多年前的旧规范,对现代实验仪器与方法少有提及;一些新版教材虽然加入了一些新内容,但讲得比较粗略,不能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

2.实验教学内容较少。《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是基础,实验教学是应用。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土力学》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而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实验课时偏少,学生使用仪器的时间短,往往不能熟练掌握仪器操作;②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仪器逐渐取代老仪器。但新型仪器价格昂贵,很多院校由于资金问题不能及时更新,使得某些《土力学》综合实验无法开展;③课内实验比较单一,都是一些验证性项目,与工程实际结合不足,不利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考核方式陈旧。《土力学》课程的考核往往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及团队协作等能力无法体现。这些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笔试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往往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课程改革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课程核心知识点为基础,以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土中应力计算、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土的抗剪强度、土压力理论和土坡稳定性分析为主线,结合其他相关课程,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土力学》课程的很多问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来举例说明。例如,基础沉降之内因是土为三相体,具有可压缩性,外因为土中具有附加应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其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基本计算的同时,学会用力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1)激活学生思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适时加以提问,对于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要适当给予重复、强调。同时,注重集中学生注意力方法的艺术性,适度的手势、幽默且贴切的比拟,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2,3]。(2)互动式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热情,这强调学生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多视角的解答,重视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进而印证《土力学》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3)学生的主体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创新精神。此外,鼓励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让他们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思考为主动探究,融会贯通,善于主观地思考、研究和探讨问题[4]。(4)在《土力学》课程学习中,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进行《土力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和正确运用我国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规程,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土的工程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等。

3.教学手段的改革。针对我校土木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课堂启发式问答、思考题及课后作业,进行教学的信息传递与互动,在每个环节中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在肯定中建立自信,逐步在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来分析和比较,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同时,达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灵活掌握知识的目的。

4.实践教学的改革。在重视理论和计算的同时,注意掌握《土力学》指标和参数的相关试验技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土的技术指标和参数的确定,以及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指标,掌握颗粒分析、密度、含水量和液、塑限等基本物理性质的测量方法及直剪、固结等基本力学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部分的改革是集中开设实验,在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结束时,也对实验内容进行集中总结与讨论。适当开设1―2个《土力学》综合性实验项目,或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某些因仪器缺乏无法开展的实验项目,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完整的实验过程。

5.课程考核的改革。《土力学》理论部分的考核主要采取期末考试、日常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考量。卷面考试的内容,以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题为主,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土力学》实验部分的考核要求:①每次实验完成后上交实验报告。②成绩构成:到课率及课堂表现、实验。③考核评定(评分)标准:实验到课率;实验课堂表现,如实验操作及结果基本准确、回答教师提问;实验报告,如实验报告整洁、内容基本完整、实验数据处理正确、实验图表清晰、实验仪器清理干净、提高性实验。

四、结束语

本课程作为土木工程类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在学习中应结合现行技术标准,以《土力学》核心理论和实验为中心,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它涉及工程地质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学科领域,内容广泛,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本文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探讨,以期通过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EB/OL].(2016-3-24)2016-04-1].

http:///p/0/?StId=st_app_news_i_x6359442750

92448165.

[2]李广信,吕禾,张建红.《土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1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