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问题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一年级数学虽然还没有初高中数学那样需要缜密的思维,但将数与形结合起来教学能够起到神奇的效果。
在现行一年级教材知识领域中能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在数射线上的数做加减法;连加连减;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找规律以及图形的认识。第二学期有十个十个地数;百数图;数的表示;数射线上的数做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以及图形的认识。
(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形成途径
现行数学教材的编排一般是沿知识的纵方向展开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是蕴含在数学知识的体系之中,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
1、教学过程尊重认知规律
(1)在动手操作探究过程中领悟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获得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更形象、更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组织了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第一次,要求学生用小棒摆,自己感悟;第二次,仍在摆小棒,解决“个位上小棒满10怎么办?”学生凭借以前“10根小棒可以用1捆小棒代替,表示1个“十”的经验,自己解决了“满了10个小棒怎么办”的问题,这些操作活动使得学生建立了清晰地表象,为后面明确计算原理和归纳法则打好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我紧抓住竖式计算过程中个位上“8+7=15,满了10怎么办”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经验,很快明白了“满十进一”的道理,并自己归纳了加法的计算法则,更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妙用。
(2)在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掌握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涉及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反复运用过程。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遵循数学思想方法指示的方向。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将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与同伴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和争辩,让多种思维方式交织,从而开阔思路、体验成功。
(3)在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逐步完善
由于教材是按知识发展系统编排的,数学思想方法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之中,因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零散而不系统的。因此,我们要进行课后小结,单元小结或复结,从而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纳入系统网络,并逐步完善,最终实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迁移。
(4)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增强运用意识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过程。通过反思,学生回顾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数学学习活动也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较少地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也往往带有完成任务的态度,对解题思想方法较少反思。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其所包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通过反思,增强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意识。
2、学法指导注重策略引导
通过“数射线”与“数轴”,感知“数与形”的结合。
数射线不但将抽象的“数”直观形象化,而且也有助于理解运算,将运算直观形象化,例如:
“加法”就是在数射线上继续向右“数”,或看做是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
“减法”就是在数射线上先找到“被减数”,然后再向左“数”,或者看做是向左平移若干个单位。
数轴(虽然一年级还没有称之为数轴)的运用不但能够比较数的大小,而且将“数”与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在任何两个点之间都存在无数个点,即任意两个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数,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评价导向关注策略运用
由于数形结合思想常常不是表现为数学活动的结果,而表现在思维方式与过程中,体现在解决问题时手段的有效性、策略的合理性上,因而难以从儿童显性的学习行为中觉察。在评价方式上,应改变单一考查答题结果的做法而辅之以面试、同学互评等,鼓励学生展示数形结合的思维过程。在评价内容上,不仅看事实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评价其解决过程。对策略与方法优劣比较,能很好地促进儿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形成。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渐进的完成过程,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适时地予以渗透,使数形结合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数学教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就是“数”和“形”两个方面。可以说,“数形结合”体现了代数和几何中最精彩的一面。
利用它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在研究抽象的“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直观的“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通过“数”与“形”的结合,我们对事物、规律的把握就能既容易又细微、深刻。
引入了数与形的结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达到了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得学生便于理解,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强,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解题策略明显优化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的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得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导数;中专数学;数列;方程;切线问题
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导数应用,作为中专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大家用来处理各类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整个数学领域以及数学教学中运用十分广泛。导数区别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中专数学添加了新鲜的数学知识,增加了中专学生的学习动力。导数的基本内容包含了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在更多的科学领域都有所应用,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技、工程学甚至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经济学等社会自然科学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专数学教学的应用,主要是对一些初等数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导数知识进行完美的解决,以下是利用导数对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实例,证实出山了导数应用的强大之处。
1 运用导数针对曲线切线问题的应用
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习题类型之一是进行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切线方程。如果采用初等的中学数学知识来进行处理,整个过程比较繁琐,求解过程困难。运用导数中的几何意义(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进行对问题的解决可以简单地对这类型问题进行处理。
6 结语
总而言之,导数在中专数学教学过程,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方面还有很广泛的应用,作为中专数学教师,通过对导数知识的以及微积分知识的掌握,可以对中专数学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教学作用。所以中专数学老师,引导学生把导数在数问题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的掌握数学学习通法,简化繁杂的数学问题。导数应用所涵盖的层面有很多,所以进行导数学习时,除了需要对导数概念、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此类的基础知识进行精准掌握,对于利用导数在函数单调性和最值、曲线的切线等问题上的应用也需要进行对中专学生进行要求。与此同时导数作为中专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有机的把每个章节的数学知识内容联系在一起,对于中专数学的教学与学习,都有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化学;问题;设计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每个老师在化学教学中都十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化学问题的设计代表了老师创新性教学的水平,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但在实践的教学中发现,部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科学性,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利。那么,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设计体现科学性的问题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设计的内容以及情景材料都应该真实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每一个物质的性质与它所发生的变化都应该是客观事实,真实可信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变化规律都是客观规律真实的体现。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真实可信的,无论是内容还是情境的设置都应该遵循客观事实,要体现科学性。
初中化学问题一般是比较简单的,所涉及的知识层次并不高,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故弄玄虚,过分的重视技能的考查,人为的设计情景,就有可能使设计的问题违背科学,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比如:食盐水通电后可以得到H2、Cl2和NaOH。据此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食盐水通电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想得到15%的NaOH溶液150克,需要电解 克85%的食盐水?分析:这个问题缺乏科学性,老师为了将化学反应的计算与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融合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因为85%的食盐水是无法配制成功的。
很多资料上的化学问题常常经不起推敲,时常有科学性问题,比如:核反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较长时间放在敞口的容器里而质量不变的是NaCl等等,这些缺乏科学性的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设计问题时,要体现科学的方法
化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比如,比较、分类、实验、假说、模型等等,这是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化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的重点,因此,在设计化学问题的时候,需要融合科学方法。比如,下列问题中包含的科学方法有哪些?
案例1:请你根据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的概念,用图示表示上述的化学概念所存在的关系,并将下列物质写在相应的物质属类里。铜矿石、清洁的空气、冰与水的混合物、铝粉、液态氢气、干冰、二氧化锰、氦气、汽水。解决这个化学问题,主要用分类与比较的方法。
案例2:某位学生为了搞清楚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他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竹节内是不是真空?假如不是真空,它含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吗?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与同学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研究方案。这里包含了假设、实验、分析等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
案例3:铁丝、木炭、氢气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它们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如都能发光、发热,请你归纳它们其他的共同点,并填写在下了的横线上
;
。 这里主要用到科学的归纳法。
可以从上面的几个案例看出,化学问题的设计需要渗透科学方法,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不仅巩固了化学的基本知识,还体验到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科学的过程,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终身再学习的能力。
在化学问题设计的时候,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合理性,如果不符合初中生解决的问题,即使有科学性,也不应该出现。比如,用一种试剂来区分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的,而且,把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当做判断的依据也不是十分科学。
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
我们应该明确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树立科学的观念,掌握科学方法远比死记住一些知识重要,因为,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在学生将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学习科学的目标是要真正的理解科学的本质,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要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着”、“物质发生变化是有条件的、有规律的”、“化学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很多的贡献”等等的观念。这些观念不应该由老师向他们作空洞的说教来形成,而应该通过化学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逐步形成,因此,在设计化学问题的时候,我们要体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比如:下列化学问题能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科学观念?1.我国资源十分丰富;2.城乡结合的地方燃放鞭炮不会污染环境;3.抽烟只害自己,对别人是无害的;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5.白色污染不能避免等等。
总之,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发展学习的科学素质需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而设计的化学问题需要符合科学这个原则,否则不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也不能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时候领会、掌握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设计问题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一、无痕渗透,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知数学思想方法
“渗透”一词是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 引用到教学上,“渗透”就是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原理等逐渐“融进”具体的、实在的数学知识中,使学生对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原理等有一些初步的感知或直觉,但还没有从理性上开始认识它们. 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他们开始学习数学,已经由学前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可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他们还很难掌握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也无法轻易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放弃或削弱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学. 教师应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采用无形渗透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思想方法. 在方法上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感知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和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适得其反的做法.
如分类思想的教学.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都有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小学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指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按某种标准,将研究的数学对象分成不同种类的若干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数学思想. 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它能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小学数学中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有时要解决一个比较复杂或者带有不确定性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进行分析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这就是问题解决中的分类讨论法. 分类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内容中. 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特点,逐步渗透,螺旋上升,不断地丰富其内涵.
例如“整理房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类”和“分类”对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认识它们不能靠定义、靠说理,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教学时,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房间的场景”入手,师:(如图1)这是小刚的房间,你想说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产生整理房间的需要. 接着,师:你想怎样帮助小刚整理房间?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比如,根据物品的用途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① 学习用品;② 穿的衣物;③ 玩具;④ 体育用品等.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其思维过程首先是观察,其次是比较. 经过比较之后,进行排列. 排列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 这样一种划分和组织的结果就形成了分类.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空间与图形”中有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等. 在“数与代数”中更多,有式的分类、数的分类等. 如自然数,依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奇数与偶数;依据“因数的个数”,可分为1、质数和合数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明白:分类是根据概念的某一属性进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可能不同,被分的概念不能重复分,即某概念不能既是这一类同时又是另一类,被分的概念还要全部分掉不能遗漏. 分类思想在问题解决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小明和小红在校门口分手,7分钟后他们同时到家. 小明平均每分钟走45米,小红平均每分钟走35米. 小明家与小红家相距多少米?”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思想进行解决. 第一,必须考虑小明家、学校、小红家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不在一条直线上,结果就无法确定. 第二,如果在一条直线上,还要分成两种情况:① 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两侧;② 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一侧. 这样,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加深了对分类思想的领悟.
数学中的分类有现象分类和本质分类两种,前一种分类是以分类对象的外部特征、外部关系为根据的,后一种分类是按对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进行分类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了分类思想,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发展逻辑思维力.
二、有意点明,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数学思想方法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不期望一次性完成,而应在不同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以不同的形式交替出现,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初步的理解.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身数学知识不断增加,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随着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不断深入,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就会逐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索,以至产生某种程度的领悟. 当经验和领悟积累到一定程度,这种事实上已被反复感知的思想方法就会凸现出来. 这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活动水平,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择机有意识地进行点明,比较明确地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最终使得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如化归思想的教学.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化归”包含“转化”和“归结”两种含义,即为了谋求一个问题的解决,把这个未知解法的问题进行转化,使之归结为一个熟知的或者较容易解决的或者已经能够解决的新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解决,来求得原问题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要保证被转化后得到的结果仍是原问题的结果,就是要求转化过程中的前后是充分必要的,即等价转化. 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它蕴含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四大知识领域中,在问题解决中有广泛的运用. 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 因此,在问题解决中教给学生“化归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很广泛.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可分解、化归为两位数乘一位,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可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可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数除法可化归为分数乘法等. 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在问题解决中如何教给学生化归思想.
例如,“小数除法”(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 出示问题(如图2),让学生列出横式7.65 ÷ 0.85和竖式0.85■.
师:你们试着计算,看看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尝试后,对商要不要加小数点,该点在什么位上,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可以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的认为应该与被除数的末位对齐. 老师不要忙于下结论,可把题目稍作改动,变为8.5■,学生经验算后马上否定了上述两种看法.
师:你们找一找原因,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与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后,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即“除数也是小数”. 这可称得上是学习上的新发现.
师:怎么办呢?若有困难,再进一步点拨,只要把除数怎样,就有办法计算?
生:化小数除数为整数除数.
此时,解决问题的难点已经突破. 怎样化小数除数为整数除数虽是重点,但并不难,根据商不变性质,只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就能把小数除数化成整数除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硬生生地告诉学生要使用什么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症结所在,再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自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圆满解决了问题,又领悟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功效.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化归思想的应用更为广泛.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就是通过割、移、拼使一种图形转化为和它等积的另一种图形,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随后学习的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中,都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前面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 这样,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在尝试运用转化思想的过程中,体验了这种思想的实质,强化了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三、引导应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存在于问题解决之中,数学问题的解决,实质上是问题不断转化和数学思想反复应用的过程. 到了高年级,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机会增多了,这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以求得问题解决.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归纳、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易于体会、易于接受的.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在使学生初步领悟了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如函数思想的教学.函数思想是客观世界中事物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规律在数学中的反映,函数思想的本质是变量之间的对应. 应用函数思想能从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找联系,把握特点与规律,从而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得以解决问题. 在小学阶段,虽然没有出现“函数”这个概念,但安排了许多与函数有关联的教学内容.
在低年级,通过填图(如图3)等形式,将函数思想渗透在其中. 还可以设计一些能移动的卡片,让算式中的数“动”起来. 学生解决问题后应引导他们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又如,“平均分”(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后,教师让学生解决一个“分礼物”的问题:12个小礼物,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多少个?这是一个开放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师:这些礼物可以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生:2个,3个,4个,6个,12个.
师:每人又可以分到几个呢?同桌合作,利用你们手中已有的工具分分看,并想办法来填一填.
把12个礼物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分到(6)个.
把12个礼物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可以分到(4)个.
把12个礼物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以分到(3)个.
把12个礼物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可以分到(2)个.
把12个礼物平均分给 (12)个人,每人可以分到(1)个.
如果教学到此为止,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那么学生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 如果以函数思想的高度来设计教学,教师一定不满足,会继续进行启发引导.
师:仔细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师:对,分的礼物的个数没变,平均分给的人数变了,每人分到的个数也变了. 也就是说,相同的数量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所得到的数量就越少.
学生借助已有的学具进行平均分礼物,进而完成分礼物的练习题组,观察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然后发现:同样的数量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得到的就越少. 这无形中渗透了“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这一函数思想.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许多的数量关系,如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其实当这些数量关系中的某一种量固定后,另外两种量在变化时就构成了函数. 这些数量关系有的还可以用计算公式来表示,如,s = vt,当s一定时,v越大,t就越小. 这些公式实际上就是一些简单的函数关系式,教师可以利用数学中的公式进一步进行函数思想的教学. 到了六年级,正比例、反比例知识涉及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函数关系.
如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得出: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就越低. 因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水的高度与底面积的乘积是一定的,这时,水的高度与底面积这两个量实际上就是一种函数关系.
关键词 数形结合 数学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两大基础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在解题中的应用是深入和广泛的。那么,如何应用“数形结合”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呢?
一、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其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1、数形结合的概念
众所周知,"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简而言之,数形结合就是指将直观的几何位置、图形关系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语言相结合,同时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方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优化解题方法。即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优化解题途径。所以说,究其本质,数形结合是一个包含"以数辅形"、"以形助数"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关键是图形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将直观的图像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相结合。此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或者代数问题几何化。但是,当我们要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设恰当参数,在合理用参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同时由"形"想"数"或者以"数"思"形",做好数形转化;
其二,确定参数的正确的取值范围;
其三,要明确某些曲线的代数特征以及相关代数概念、运算的几何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的分析证明。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对应与转化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它通常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以形助数以及以形解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具体化,它结合了数的严谨以及形的直观两种特征,是对数学解题过程进行优化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初中数学的几何缺少一定的严密性,而初中数学的代数又缺少一定的直观性。把两者积极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对思维的限制进行突破,从而推动数学的发展。现如今,尽管新课程改革没有把初中数学分成代数与几何两本书,但是代数与几何两部分内容自始至终都是互相渗透的. 比如代数中的行程问题就要依照几何图形来解答才能变得容易。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初中起始阶段就把数轴引入进来,这就给初中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数学教材依照数轴把相反数的定义直观地给出来,把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给揭示出来,显示出了数形结合的威力。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答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进行学习,能有效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进行锻炼。
二、“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1、解决函数问题
借助于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函数图像的几何特征与数量特征紧密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特征与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给出的图像,选择观察的方向,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能直观感受从图像的“上升”与“下降”,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后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文字语言的描述提升到单调性的定义。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亲历了“数―形”,“形―数”的思考过程,获得基本体验,从两个方面理解数形结合方法的含义,理解数与形转换的意义,进行数形结合的思想立意.在教学中对直观图形的利用,就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通过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尽可能地先形象后抽象,不但能促进这两种思维能力同步发展,还能为学生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条件,能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地思考问题,养成多向思维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变静态思维方式为动态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
2、在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与一般的数学知识不同,数形结合思想并不是通过一节课或是几节课就可有效掌握,其应依据学生不同学段知识特点、认知水平及年龄特征逐步渗透该思想。同时不可忽视课外知识的有效吸取。教师在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尤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要对形做更多把握,其不仅可将某一点中具置形象且具体地表示出来,而且能将各类线面图形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体现出来。
3、在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应用
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由于有两个未知数,所以显得稍微复杂了一些。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利用是比较常见的方法。比如,有一个方程组,可以先把第一个方程组对应的直线画在坐标系中,再把第二个方程组对应的直线画上,找到相交的点,然后把这个点对应的坐标确定好,这个点的横、竖坐标就是两个未知数的值。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生在做题时有清晰思路,解方程组就显得容易多了,很多学生反馈说,这种图形结合的思路利于他们的学习。
一、在具体的操作中实现几何直观思维的提升
1.选择直观教具进行感知是常用的一种教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认知规律还偏于感性认识,容易接受一些直接经验。所以,选择直观教具进行感知是常用的一种教法。直观教具可以包括图片、实物、课件展示、实物模型等。
2.实验是小学几何直观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计实验,同时让学生充分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去探索、去观察、去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能力。
二、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1.利用图形“合情推理”地推出一些显而易见的结论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例如:“搭配“一课的教学,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让学生画图分析就会一目了然了。
2.通过图形直观和对比分析,可以较好地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及其本质内涵
三、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教学,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
几何直观具有发现功能,同时也是解决数学的有效渠道。几何直观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在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直观
如:《图形的变换》一节,学生对平移、旋转、对称很难理解,利用课件进行展示,可以增进学生的图形变换的直观感知。
一、重点工作
1.各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工作
(1)完成时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标
提高各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自主学习能力。
(3)主要措施
l 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实践。
l 鼓励教师参加线上或线下教学类讲座或培训活动。
l 开展观摩线上或线下的优秀教师课堂活动。
l 开展教学工作坊,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研究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相互学习。
(4)推进计划
l 1-2月、7-8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参加线上或线下教学类讲座或培训
l 3-6月、9-12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l 3月、9月学期初观摩线上或线下的优秀教师课堂活动。
l 学期初与学期中开展教学工作坊,交流学生学习问题和教学问题,分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2.培训优秀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
(1)完成时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标
各专业筛选并培训优秀学生参加比赛
例:西语专业 “永旺杯”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
朝鲜语专业 山东省大学生服务外包韩语大赛。
(3)主要措施
由相关任课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小组,组织面试,筛选优秀学生参赛,并制定培训计划,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4)推进计划
l 7月末或9月初:面试筛选出优秀学生参赛。
l 10月-11月:制定培训计划,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3.西班牙和朝鲜语四级考试工作
(1)完成时限
2021年6月
(2)工作目标
提高专四通过率
(3)主要措施
开展专四考试辅导
(4)推进计划
3月-6月:相关任课教师以线下、线上或随堂等方式进行专四考试辅导
4.2021届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工作(俄语专业、西班牙语专业、阿拉伯语专业)
(1)完成时限
2021年6月
(2)工作目标
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指导、答辩工作。
(3)主要措施
指导教师安排好论文指导计划,与学生保持好联系,
(4)推进计划
l 1-4月:论文撰写指导,完成毕业论文系统上传和审核工作。
l 5月: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l 6月:完成毕业论文所有相关工作。
5.2022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分配和论文选题工作
(1)完成时限
2021年6月-12月
(2)工作目标
按照学校进度要求节点,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初稿等工作。
(3)主要措施
以通过专业教师会议、论文题库建设,选题报告、写作提纲制订等方式确保开题工作的严密性与科学性。
(4)推进计划
2021年6月召开各教研室会议,布置毕业生论文选题工作,集体商讨建设并下发论文题库。
2021年9月汇总论文选题后根据选题情况分配指导教师,完成师生互选。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想法,了解学生思路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
2021年10月帮助学生完成开题工作并拟定写作提纲。对于学生的论文初稿严格要求,仔细审阅确保无严重抄袭现象。
6. 毕业生考研
(1)完成时限
2021年11月
(2)工作目标
上线率突破往年成绩。
(3)主要措施
召开动员会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前景、并选择合适的方向与学校。各专业联系优秀考研毕业生组织经验介绍会。
(4)推进计划
2021年9月召开专业动员会,鼓励学生报名考试,并组织往届优秀学生介绍考研经验。从考研与就业、参考书的选择、复习时间的安排、复习方法、考研心态、考研信息的收集、应试技巧等方面进行交流。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并根据笔试成绩进行面试指导。
7.专业科研工作
(1)完成时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标
加强教师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3)主要措施
l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术能力。
l 探索教学与科研融合的道路,依托教学实践,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开展教学类科学研究。积极申报教改类课题项目,撰写研究论文。
(4)推进计划
积极推进科研工作贯穿整个学年,重点抓住寒暑假,形成科研与日常教学融合并进的状态。
(5)补充内容
阿拉伯语专业本年度内完成国家语委委托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湾国家语言生态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创伤记忆下的寻路之旅-阿拉伯新生代小说家研究》结项。专业内2篇以上。
俄语专业重点开展申请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和临沂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作
二、创新工作
1. 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
(1)完成时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标
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促进信息技术背景下专业教学发展。
(3)主要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专业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融合方式,探索本专业与教育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路径。
(4)推进计划
l 1-3月:理论学习
l 4-7月:调查研究本专业教育信息技术使用的现状。
l 8-12月: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的融合方式,并提出本专业与教育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路径。
2.俄语专业举办“弘扬沂蒙精神口语大赛”
(1)完成时限
2021年5月前
(2)工作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俄语口语水平,考查学生的俄语实际运用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俄语专业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举办口语大赛。
(3)主要措施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是参赛选手的自我介绍,比赛的第二个环节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演讲,题目自拟。大赛设评委5名,其中外籍教师2名,预设特等奖1名,1等奖2名,2等奖3名,3等奖5名字。
(4)推进计划
2021年3月1日向学生发放参赛报名通知;
2021年3月7日报名截止;
2021年3月7日-3月27日准备比赛;
2021年3月28日公布分组名单;
2021年3月29日预赛;
2021年4月6日决赛。
3.鼓励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完成时限
2021年5月
(2)工作目标
2019年立项项目全部结项。在此基础上2021年争取立项3项以上。
(3)主要措施
调研已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督促指导教师联系项目负责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4)推进计划
2021年寒假调研已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督促指导教师联系项目负责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2021年寒假启动2021年项目宣传工作,鼓励学生利用寒假时间进行调研为项目申报做好准备。开学后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辅导学生撰写申报书并开展创新项目建设。
4.精品课程群建设
(1)完成时限
2021年12月
(2)工作目标
建设重点课程2-3门
(3)主要措施
调研已立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督促主持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建设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一门以上、精品课程一门以上。
(4)推进计划
2021年3月召开专业会议,已立项主持人对目前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说明并对结项工作进行规划。
2021年4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撰写相应项目的立项申报书,进行专业内论证修改。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教学法 教学实效
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在一定的场景下,教师提出问题,并且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的探讨、思考当中,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发现问题,有所见解,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并且要学会如何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来成为一条主线,存在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作为开始,在结束的时候又提出新的问题来引入新的知识内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问题是关键,利用问题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1.自主性
前苏联曾有教育学家提出过:“发展与培养并不能直接给予别人亦或是传播给别人,如果要拥有它,那就必须要自己付出劳动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它。”这就确定了自主性学习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学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问题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通过问问题的方法,教师将学生带入到活动当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思考的同时也同样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方法的具体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思考、探究未知问题的习惯,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都是自主的进行思考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2.合作性
问题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当中,问题是主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未知问题的探索精神,充分的发挥了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要想完整的解决问题还需要团队的作用,要求学生要互相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面对数学水平高低不平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教育他们要互相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讨论,面对问题各抒己见,这样可以比较完整的找到答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创造性
创造力在任何时候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当中也不例外,教师进行初中数学的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现在倡导的学校教育都是素质教育,而问题教学法正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能够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反复的思考与讨论当中,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将问题教学法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主要是为了培养并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1.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师。”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没有什么趣味性,如果把数学问题变得更有趣味性,这样就能更加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利用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加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一般的要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有下面几种做法:第一,教师要从生活中找灵感,将生活中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拿到课堂上来给同学们讨论,这样既教会了学生数学知识,有启发了学生要从生活中找灵感。
例: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考察,教师就可以列举这样的例子:“有三个村子A、B、C,她们都想把自来水厂设在离自己的村子近的地方,而由此引发了一场风波”。乡政府为了解决自来水厂厂址案,使这三个村子都得到满意,最后决定把村子建在距离三个村子距离相等的地方。问题是如何来确定这一位置?由于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很容易就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然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交流。引文这个问题是在学习圆的时候提出的,所以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了把自来水厂设在圆心的位置,但是问题又出现了,要怎样来确定圆心呢?这样就很容易的找到了问题的本质所在。第二,就是可以借助那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故事,这样也很容易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对问题进行深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技能,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方法、技能,在解题时才能更加的流畅。具体的要求是:第一,学生要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反复训练那些基础知识;第二,不断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会解决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方法以及解题思路,所以说,平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培养寻找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习惯,这样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当中努力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则应该养成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要注重思考、探究,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苗志艳.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J]. 科教文汇,2009,(18):87.
[2] 周芬. 对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5:151.
一、几何画板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里,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例如:对“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的学习,学习一次函数:y=kx+b,要了解函数图像随着k,b的值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要取不同的k、b的值,然后列表在黑板上画出多个不同的一次函数图像,再进行观察比较。整个过程十分繁琐,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重复的计算和作图上,而不是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而得出结论上,整个过程显得不够直观,重点不突出,效率和效果不佳,如k和b的变化对函数的影响,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没法直观演示,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与之相比,借助于电脑,利用《几何画板》这个动态几何软件,可以很方便地画出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如果学生不清楚y=kx+b(k≠0)在k>0或k
二、几何画板在图形变换教学中的应用
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图形的某些性质始终保持一定的不变性,几何画板能很好地反应出这些特点。例如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中,对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且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有一定关系这一问题的理解,内容比较多,可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如图所示的动画演示效果(如图):
学生对四边形ABCD的变化过程中四边形EFGH的特征能直观感受到,并且加深了印象,而这个效果与教师简单把结论教给学生或不断画图来说明都是不可比较的。 转贴于
三、几何画板在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在几何教学中,正确地教会学生识别几何图形,教懂学生作图,成为突破几何教学难的切口.在入门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注重抓好几何图形的识图教学和作图教学,注重识图、解意能力的培养,并长期贯穿于几何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深化和理解基本概念、认识和掌握基本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用粉笔在黑板上作出很多有关教学内容的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结合学生生活的具体实际,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经验知识,对典型图形进行分析、描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辨认,启发学生比较、联想.这样的教学无疑对学生认识图形、理解概念、奠定学习几何的形态式语言基础、建立起图形与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利用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可以带来“出示图形更灵活,展现的图形更丰富,而且规范、直观”等诸多好处.比方说,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并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正确识别之,我们绘制了具有代表性的底在水平线上和在垂直线上的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分辨、识别.利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来表现概念的“形态”的做法能有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或减少学生因图形的问题而出现错误.
2、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数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