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

第1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3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透析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尿毒症; 顽固性心衰; 临床治疗

doi:10.14033/ki.cfmr.2016.31.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36-03

尿毒症患者常常并发心力衰竭,且死亡率明显升高[1],其中少量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尿毒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血液潴留型心衰,经血液透析治疗干体重恢复正常,患者心衰就会得到纠正[2]。但是顽固性心衰患者经透析恢复正常干体重后,辅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患者心衰难以被纠正。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的合理有效方法,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分析的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

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均为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透析治疗,试验组患者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试验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26~73岁,平均(39.5±3.9)岁;维持透析8~36个月,每周透析2~3次。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4~72岁,平均(40.5±2.9)岁;维持透析8~36个月,每周透析2~3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础治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以此为基础,辅以透析治疗。

1.2.1 对照组 行常规透析治疗,采用费森尤斯4008 S透析机,应用聚砜膜14 L、F15透析器,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1.2.2 试验组 行连续低效每日透析(SLEDD)治疗,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路。仪器:费森尤斯4008 S血液透析机。以150~200 ml/min为血液流速;以200~300 ml/min为透析液流速,然后同期进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采用后置换方式,以2000 ml/h为置换液量;以3000~6000 ml/次为超滤量;以8~12 h为单次治疗时间;每日或间日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即入院后次日及经治疗15 d后做心功能检测,测定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

1.4 疗效判定标准

近期治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级水平,临床基本症状消失,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显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Ⅱ级,临床基本症状明显改善,检查结果均明显恢复正常;有效为心功能经治疗达Ⅰ~Ⅱ级,临床基本症状和检查结果均有所恢复;无效为治疗前后心功能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29/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CO、CI、SV、LVEF、BNP等心功能检查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毒症常伴发心血管疾病,随着病情的演进最终发生心衰,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与减少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心衰密切相关,这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课题[3]。尿毒症并发心衰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常由于高血压和水钠滞留导致。

顽固性心力衰竭,别名难治性心力衰竭,即在多种方案的治疗下,仍无法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最终促进病情的演进,但是,此时的心脏情况并非到了终末期不可逆的情况。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身器官、组织代谢紊乱,合并肾功能衰竭,治疗效果欠佳。临床治疗常予以常规的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但是其具有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较为频繁,因此,制约了临床疗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能缓慢、连续地将患者体内的水分和溶质清除,其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较高的溶质清除率、可改善紊乱的酸碱平衡等优点,最终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4];但是与此同时,CRRT也存在不少的缺点,限制了疗效,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中,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及特殊的设备等其他硬件条件,此外,高费用、每次较长的治疗时间及患者较差的耐受性均限制了CRRT的广泛应用 [5]。

SLEDD-f是一种介于 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之间的新型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特点是以延长、缓慢、低效、低流量为主,杂合CRRT及IHD的优势[6],用价格低廉的普通血液透析机达到平稳高效的血液净化效果[7]。SLEDD-f采用在线血液滤过,理论上增加了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其清除溶质和CRRT相近且费用较低廉[8]。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SLEDD-f具有较低的血流速度和透析液流速,可缓慢清除毒素、溶质和水分,进而缓慢降低体内的毒素水平,避免机体失衡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同时透析时间的延长,单位时间内的超滤量大幅度减少,外周血管再充盈充分,均有效降低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本研究观察发现,试验组患者(行SLEDD-f)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透析),心功能各项检查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种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上所述,尿毒症并发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SLEDD-f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Foley R N,Parfrey P S,Sarnak MJ.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1998,32(5):112-119.

[2]刘成,何丰海,杨建芬,等.CRRT治疗尿毒症合并顽固性心衰及高钠血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7):797-799.

[3]杨伟鹏,许细惠,李长青.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58例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22-23.

[4]何兵.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伴难治性心衰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14-15.

[5] Bell M,Granath F,Schon S,et al.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chronic renal failure than intermittent haemodialysis after acute renal failure[J].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7,33(5):773-780.

[6] Vanholder R,Van B W,Hoste E,et al.Pro/con debate: continuous versus intermittent dialysi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a never-ending story yet approaching the finish? [J].Critical Care,2011,15(1):12-21.

[7]付平,张凌.杂合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7-9.

第2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摘要: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在心理治疗方面也早有建树。本文从宏观上介绍了作为中医传承的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分析了心理疏导疗法的指导思想和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关键词:中医;心理疏导;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著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3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阻抗是心理治疗的伴生现象,阻抗本质上是患者对于心理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心理疏导治疗中,阻抗是最容易出现的、也是导致治疗失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阻抗形式有很多,比如:为“怕”找借口,屈从于病态思维;以“我有病”、不适应、痛苦等为借口逃避正常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和生活;把所有的症状都归咎于外因,就无法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本原因———性格缺陷;。缺少面对挫折和克服困难的锻炼,缺乏独立处理事情、面对困难和做决定的能力,依赖性较强;过分依赖家长、医生、药物;逃避治疗,缺乏治疗的能动性。阻抗对于心理疏导治疗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之,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治疗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能否克服阻抗是心理疏导治疗成败的关键。阻抗是妨碍心理疏导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现象。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冲破阻抗的过程,心理治疗存在着阻抗与反阻抗的较量,由于阻抗自身的复杂性,要有效地解决患者的阻抗,必须不断进行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潘爱胜.“疏导心理疗法”科研成果评审会报导[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5,(1):12.

[2]黄爱国,杜文东,陈建国.心理疏导疗法简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6,15(2):182.

[3]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5,47,422,108,55,582,51,663,3,628,103.

第3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内容分析;心理治疗研究;讲座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05-0373-04

18世纪晚期,欧洲教会发现含有非宗教信息的出版物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迅速展开了关于这些出版物内容的调查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引入其他领域,直到20世纪40年代有人将其归结为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是用来分析书面的、口头的或视觉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明确的编码规则之上,将许多文字的文本压缩为较少内容的分类,客观、系统地描述和量化现象,并对数据作出可复制的、有效的推论,以提供知识、新见解、典型事实或实践指南。进行内容分析既可以使用质化的方法又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既可以进行归纳的分析,也可以进行演绎的分析,允许研究者增强对数据的理解,检验理论问题。

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而在种类繁多的质性研究方法中,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得内容分析区别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并具备独特的价值:它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在理论指导之下,为心理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内容分析的步骤

1.1数据的准备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文字,因此在收集材料阶段需要将待分析的或感兴趣的视频、声音、文字信息整理为书面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分析。Krippendor-指出,任何一个内容分析都要解决以下6个问题:要分析的数据有哪些?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描述的?数据来自于怎样的人群?所分析数据相关的情境怎样?分析的界限是什么?推论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分析关注的不仅是文本中可以被量化的部分,它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内容丰富的技术,而后者,依赖于数据的编码和分类。

1.2数据的简化:编码和分类

编码即是给感兴趣的文本单元贴上一个“标签”或“代码”,以便于分类汇总。编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预先设定分类的名称,或依据公认的分类手册对数据进行编码,如Stiles等提出的人类沟通中的语言反应模式分类,Hill等提出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当事人行为分类等;另一种方式不预先设定分类,在阅读材料时写出笔记和小标题,通读书面材料多遍,写下所有可能的小标题以描述材料所有的方面,是为开放式编码。通过编码以及将编码汇总,将数据压缩成较少的分类,达到数据简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别要详尽地涵盖所有的数据内容,各个类别之间应相互独立、排斥,即通过编码,在全部材料中没有新的类别出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质化分析软件,提高了分析的深度和效率。Salvatore等比较了自动化和人工内容分析来研究心理治疗的过程,发现二者在所得结论上没有差异。Miles对如何选择和使用ATLAS/ti、MAX、NUDIST等常见软件做过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质性分析流派和方法,计算机的辅助功能是不同的。学者们对在质性分析中使用计算机的看法不一,因为对于定性研究,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分析工具,而且使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好处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明显。但是对于内容分析这样一种基于文本的分析方法,人们对计算机辅助的评价普遍较高。而且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质性分析时,中外学者面临的语言材料是不同的。国内夏传玲对9款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中文兼容性和分析眭能测试后发现,就分析中文材料而言,Qualrus是最佳的选择,NVivo和MAXqda次之,而其他软件不适合作为中文质性分析的辅助工具。

1.3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呈现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仅仅是表面的内容分析,还是连带潜在的内容分析。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内容分析分为归纳取向和演绎取向两种。如果没有关于某现象的前知识,或关于某现象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对文本内容分类、汇总,使得研究者获得对该现象的丰富认识;演绎的方法,则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创造分类和编码作为分析文本的依据,通常用来作为检验理论、扩展概念理论的一种方法。通过文本的内容分析,叙述研究问题的答案,即结果的呈现。

2内容分析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质性的方法被认为非常适合于过程研究。“质性”是一个多种方法的概括性描述,用于回答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给定现象的研究问题。Denzin给出了质性研究的通用描述:处于当世观察者的定位活动,它由一系列的解释及经验性的实践组成,这些解释和实践使得世界可以被觉察、理解。质性的方法使学者们能够研究人类沟通和互动的复杂性,尤其适合于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内容分析是质性研究方法庞大体系里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作为交流载体的语言在文本内容或上下文情境中的含义,因而适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Bryman就指出,质性的内容分析很可能是质性文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目前已有的质性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它与其他诠释取向、现象取向以及符号学、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区别开来。内容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价值:一方面,根据研究旨趣,它不失为一种灵活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明确的编码规则和分析的系统性,使它处于理论的指导之下,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955年,Auld等就建议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心理治疗。随后,Murray用该方法分析了3个治疗会谈案例中的语言互动现象,并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有用、有效的研究心理治疗的方法。Harway等介绍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并且用它来研究治疗访谈中治疗师和当事人的活动以及治疗事件。Gottschalk认为,内容分析应用于心理治疗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精细、准确地描述心理状态。张日异等对1989-2003年发表在咨询心理学杂志上的质性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心理治疗质性研究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探索性研究、历史调查、现象学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涌现理论研究、人种志、质性调查等,其中内容分析的方法仅为4%,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徐慧等对罗杰斯3个不同时代工作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对象为治疗师的反应模式,该研究对于传统的内容分析编码方式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将每个对话回合作为编码单元,代码取自现有的理论和公认模式的集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分析心理治疗的过程,验证并拓展了既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心理治疗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Van Dulmen等针对院外糖尿病患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分析发现,医患沟通的模式随着时间而改变,第一次会谈对于建立医患关系最为重要,其次是讨论治疗事宜,再次是解决心理问题。另一项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技术探讨医患沟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这两项研究从时间变化和角色差异方面来研究医患沟通,为心理治疗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除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领域,内容分析还被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文献研究中。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期刊文献上发表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类的_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目标文献量在同类期刊中的比重、分类标准及变化趋势,研究者理论取向、研究者所属机构、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等,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把握该领域的现状、研究视角、关注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内容分析的进程中,学者们开始报告研究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一致性信度,增强了质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标准,所以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尚值得推敲。而在未来的心理治疗研究中,通过过程研究来探讨心理治疗的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内容分析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

3小结

从传统实证研究提倡的信度与效度标准要求来看,质性研究的发现会受到严重的质疑。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内容分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以实证研究’的标准来评价质性研究是不恰当的Malterud曾探讨了质性研究的标准、挑战和研究指南;Rourke等提出内容分析的方法学标准有:客观性、可靠性、可复制性和系统性。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编码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为了从文本中得出有效的推论,分类程序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人应该有相同的编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有研究者建议采用以下方式来保证内容分析的可靠性:①为代码拟定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制定分类的规则;②至少2名以上的人员为材料编码,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③意见不同的编码,通过讨论解决。此外,Malterud提出:质性研究者要展示并讨论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想当然地相信分析脚本的可信度;研究者应该谨慎地做出结论,并对质性研究的发现提出质疑,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内容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以及它在研究文本内容方面的优势,为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多种组件、多个视角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治疗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当事人体验的了解,促进我们对于治疗性改变发生的途径、机制的认识,进而为心理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其研究提供依据。

第4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黄帝内经;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其中《内经》心理学的功绩不言而喻。《内经》心理学主要有三个特点:其一,以大量的心理事实理论为依据;其二,有自己精明的心理学理论和规律;其三,有卓有成效的医学心理实践。《内经》心理学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心理学,是我国古代心理学的珍贵遗产。其中不少论述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所以发掘和研究《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不仅对我国心理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帮助,对心理治疗的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内经》心理学思想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即《内经》普通心理学;第二部分是心理学实践,即《内经》医学心理学。

1《内经》普通心理学

1.1概念现代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性和自我意识)。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也为各分支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内经》普通心理学也是大致如此来对心理来进行阐述的。对此《内经》是分别以“神”和“志”等概念来进行表达的,总归属于《内经》中“神”范畴。无独有偶心理学这一名称,原意即希腊文的关于灵魂的学问。据初步统计《内经》中论述神的地方达一百五十多处,含义也泛指大自然普遍规律或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等之不同。《内经》曾提出“神机”的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等等皆是神机所发。

《内经》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8个具体的内容: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这8个具体内容重点在于对人的认知和意志过程的阐述。《内经》从“知”的质的差别把“知”分为“形知”和“神知”,前者相当于现代心理学的感知觉,包括直目、耳听、知味、知香臭、身仁(痛、痒)、触按等形式;后者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包括心、思、虑。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内经》主要以“五志”的形式来表达的,即“喜怒悲忧恐”。

1.2学术观点《内经》从天地万物“人最为贵”的学术思想出发,认为对人的认识和研究是保障个体增寿延年、治疗疾病的重要因素。《内经》中有很多篇章讨论人格,但多结合人的体质来分析,实际上这也反映了形神合一的观点,在分析人格特点的时候,往往同时又提出相应的一些调治原则。这里大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人进行了分析和分类,人的主体和人的主观方面。

第一,《内经》对主体的分析和类型分类。人的性别分为男女,男女有“阴阳”质的不同;按年龄来分,如:“孩”“小”“少”“壮”“老”;《灵枢·逆顺肥瘦》篇的肥人、瘦人分类;还有按人的五脏六腑的禀赋分为五五二十五种人等等分法。

第二,《内经》从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分析和类型分类。从人的道德修养和摄生养心方面的成就分析,将人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和“众人”;按人的、意志、智力和行动综合分析,分为“智者”和“愚者”两类人;按人的品德类型将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按人的性格类型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及“水形”等阴阳二十五人,可以说阴阳二十五人的分类是《内经》中最为详尽的一种人格体质分法,《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然后又根据五音的太少,以及左右手足三阳经,气血多少反映在头面四肢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型再分为五类,共为五五二十五型,统称阴阳二十五人;《内经》中尚有其他不同的人格分类法。诸如《灵枢·论勇》中勇士、怯士之分,从人的气质类型特点分为:“重阳之人”“重阳有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多阴有阳之人”和“多阴之人”。可以说以类型分类的方式来研究人,在我国心理学史上是一种较早的尝试,而且具有较高的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心理学的一重大贡献。

2《内经》医学心理学

《内经》医学心理学也即《内经》心理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躯体性疾病的心理性病因及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及心理卫生。

2.1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的关系是医学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内经》认为情志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有多处提出此观点,如《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内经》从情志疾病的心理原因及心理和言、行、表情上的反常变异方面对情志疾病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分类。明确指出了“狂”病的主要心理原因是情绪的剧烈和长期的精神刺激。亦于禀赋、心理类型等因素有关。这些观点和现在关于精神障碍的病因基本是相同的。

2.2心理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心理治疗的国家之一。《内经》关于心理治疗的内容甚为丰富。《内经》认为心理治疗是一种病因疗法和身心整体治疗方法,是一种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方法。《内经》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祝由。祝由其实可认为是以语言开导的一种心理疗法,通过移精变气来治愈病人,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支持疗法相似。②五志相胜。这是一种以情胜情的心理治疗方法,用一种情志活动控制治疗另外某种情绪引起的疾病。实践证明这种疗法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③暗示。环境事物如能引人心神专注,则能相应地对人的心理起到默化、暗示作用。这一疗法在现代心理治疗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④习治法。经曰:“惊则平之。”习以为常,必无惊。这一疗法和现代心理疗法的系统脱敏法有很多的相通之处。⑤理治。心知以知理,知事物之源,通达物变,知事物相生相克,则可以达到理治。这种疗法和现代的认知疗法也有不谋而合之处。⑥导引行气。今谓“气功”,主要充分调动和挖掘人体的潜能,达到调理的作用。

2.3心理卫生《内经》中有许多关于心理卫生思想的论述,主要反映一种“防治并重,以防为主,形神俱养,以神为上”的整体辨证观,主要围绕着调神养神这一基本点。《内经》心理摄生学说,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于人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我国医学和心理学的宝贵遗产。《内经》摄生学说提出了人自胎儿时期直到百岁一生各阶段的心理卫生问题。

3小结

《内经》中的心理学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思想和现代西方的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不谋而和,这也证明了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很多理论都比西方心理学提出早很多年,有些方法在现在仍然是很先进的,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心理学基本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对祖先的遗产研究开发得太少。我们的任务是不断完善总结《内经》中的心理学知识并积极应用于临床,这样才能发展我们自己的心理学,让我们的中医心理学有完整的体系,更好地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122.

[2]聂世茂.黄帝内经心理学概要[M].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6:193.

[3]闫研.《黄帝内经》医学心理学理论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764.

[4]简晖.《内经》心理治疗学思想探要[J].江西中医药,1996,27(6):40.

第5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摘 要:心理健康是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有必要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由近期的自杀事件引出了关于心理健康的思考,分析了公众心理素质的现状,及目前我国心理干预网络的不完善性,从而呼吁全社会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完善心理干预网络。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完善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2012年3月18日上午10点54分,一条来自网友“走饭”的微博消息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3月19日凌晨1点32分,江宁公安在线微博证实,该微博博主一名在读大四女生已经自缢身亡。“走饭”的离开引起了网络的巨大轰动,网友们在对年轻生命倍感惋惜的同时,也对被称为“世界第一杀手”的抑郁症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它是一种“全身心性”疾病,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的躯体、情绪、思想和行为均会受到影响。主要症状表现为无趣、无望、无助、无价值感、精神疲惫,常有自杀观念,甚至自杀行为。据调查,在中国导致自杀的8个危险因素中,抑郁症是“罪魁祸首”。近几年,我国的自杀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其中70%左右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前都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但遗憾的是,每年在全国综合性医院急诊室抢救的200万自杀未遂者中,接受心理评估或治疗的比例不到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而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复杂,由此累积的各种压力使人们不堪负重,进而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常常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影响着个人、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有必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然而,遗憾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并未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心理健康常常遭到忽视。许多心理疾病患者认识不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疾病的危害性,他们也意识不到心理疾病和身体上的疾病是一样的,只要积极寻求治疗是可以得到有效帮助的。因此,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心理疾病时不够重视或羞于精神问题而没有寻求治疗,致使种种悲剧的发生。

其实,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和感冒一样,每个人不同阶段或多或少地都存在“心病”。比如,儿童阶段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闭等;青少年阶段可能会出现叛逆、厌学逃学、网瘾、社交恐惧等心理问题;到成年阶段可能遭遇工作生活压力、焦虑、抑郁、亲子关系以及婚姻问题等。以上所述都属于心理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病”。个人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身体,而且还会影响家庭和工作。一个人一旦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势必影响到个人的情绪,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同事关系,这直接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工作的不顺利。因此,注重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及宣传,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心态:乐观、宽容、感恩、自信;注意磨炼个人的意志,增强心理耐受力;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学会认识和处理不良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可以讲心里话的亲密朋友,同时培养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个人生活内容,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都对提高心理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另外,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大多数人不会积极寻求治疗,一方面是对心理问题本身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到它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及其危害性,但面对痛苦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得到有效治疗。大多数人一提到心理问题,都会认为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病,其实不然。心理学按照一定的诊断标准将心理划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两部分,这里的心理异常类似于咱们常说的精神病,比如说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而心理正常又被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此处的心理不健康主要是指一般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婚姻问题、考试焦虑等一般问题,它并不属于精神病。由此,对心理问题的误解也是阻碍患者及其家属寻求积极治疗的重要原因。

心理问题的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心理治疗和生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指心理咨询,生理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电痉挛治疗。根据心理问题的性质(下转第11页)(上接第6页)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一般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卫生院的治疗对象,它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当然,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咨询在精神疾病的干预和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是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对象,它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一般无需药物治疗。总的来说,心理问题的治疗既需要对患者的知、情、意进行干预的心理咨询,也需要恰当地与生理治疗相结合。

在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意识的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相应地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干预网络。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对于心理健康的宣传不够充分,相对于身体健康而言,人们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另外,对心理治疗的认识仅局限在心理咨询层面上;比如,相对于对文化知识的强调,教育体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仍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大多数学习压力相对大、问题层出不穷的初高中学校还没有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特别是偏远的县级以下初高中,既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这是教育体系的一大缺失,也是隐患。其次,在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的心理干预网络却还不够完善,心理治疗机构不够规范,心理咨询人员不足且专业能力不强,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都很低;比如,全国各地只有大中城市具备心理咨询机构,而这些机构中相对完善的并不多。在考证热的今天,大多数心理咨询人员也只是考取了二级、三级证的社会人员,有些只经过短暂的培训,甚至并未经过系统培训,这对心理患者是不负责任的。另外,目前,小城市及小县城很少设有心理咨询机构,这给公众寻求心理帮助造成了很大困难,也是对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的表现。最后,我国的医疗体制存在一定缺陷,即使患者有寻求帮助的愿望,也可能由于费用等困难难以得到充分的治疗。目前,我国已将重性精神病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提高农村重性精神病人医疗保障水平,并逐步扩大了试点范围,但一般心理问题并未得到相应的支持。比如,心理咨询一般按时间收费,但很多经济能力相对低的患者的承受不起心理咨询费用,或者只承担得起一两次的费用,这大大阻碍了心理咨询的效果。

据此,社会各界应积极做出调整,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干预系统。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普及工作,让公众重新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知识。以保障心理问题患者及其家属都具备自助的能力。其次,调整心理治疗机构,完善医保制度,培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心理咨询人员,保证心理患者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再次,扩大心理学的覆盖面,将心理学应用到各社区、各组织单位,特别是教育体系中去。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计划,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心理知识宣传、心理沟通等,设立相对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做好心理问题预防、诊断和干预工作。

总之,做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各界的心理健康意识,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预防、诊断和干预网络,维护公众的心理健康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课题。从个体到组织、从社区到政府、从教育部门到医疗部门都需要做好维护心理健康的工作,以真正建设幸福、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和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2期.

[2]王泽和,苗元江.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高校.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16卷第3期.

第6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超越绝望》 心理类电视节目 创新

2010年初,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科探秘》栏目推出了以心理治疗为题材的中国首部心理科学系列剧《超越绝望》。该系列剧以4个真实的故事:拔头发的小女孩,酗酒失业的中年人,精神分裂的建筑设计师,手臂有47道伤疤的大四男生为案例,和剧中的心理治疗师应力老师一起,再现这些来访者的怪异行为,分析他们背后的心理隐患,重现心理治疗师利用各种治疗手段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该剧将心理学知识与电视传播中的各种元素巧妙结合,以专业化的视角,通俗化的语言为观众普及心理科学,向观众展示心理治疗的真实过程,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科学内涵,开创了心理类电视节目的新形态。

一、中国心理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关注和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我国最早以心理咨询为内容的电视谈话节目是2000年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哈尔滨电视台共同推出的《心理时间》。《心理时间》每期50分钟,由一位嘉宾谈及一个令人困惑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现场有针对性地做心理指导。节目涉及的话题包括人际交往、情绪障碍、家庭及婚姻、性方面的心理问题等等。此后,一些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也开始部分地涉及到心理问题,如中国教育电视台2002年推出的《情感方程式》,该节目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种种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感问题,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在2004年到2006年的这段时间,国内陆续推出了几档节目形态较为成熟的心理类电视访谈节目,如2004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的心理谈话节目《心灵花园》,节目邀请富有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博士与主持人现场探讨有关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话题从家庭、事业、婚恋到办公室矛盾等,可谓无所不涉。2005年,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了一档大型心理类日播栏目――《心理访谈》。该节目以其深切的人文关怀与理性的务实作风,获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成为央视12频道的重点栏目之一。2006年,广州电视台也诞生了一档电视心理访谈类节目《夜话》,该节目从家庭关系入手探讨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开播之后也大受观众欢迎①。

进入2007年以来,心理类电视节目开始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部分节目由周播改为日播,新节目不断推出,但是其节目形态除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强化之外,并没有太大的突破和创新,这也与心理类电视节目本身的局限有关。因为心理类电视节目要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以心理专家丰富的心理学背景为支撑,既需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同时又需要向受众真实地展示科学现象,传递科学知识,使其形成对自我与社会的正确认识。

二、创新传播理念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工作变动、人口流动、竞争加剧等问题常常使人的身体和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因心理问题引起的自杀事件频频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21世纪的新趋势。

目前,许多电视心理类访谈节目已经将心理咨询的大体风貌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但是由于心理咨询本身的隐私性以及时空上的限制,节目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再现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一部分节目中的心理专家只是在节目中适时做出点评和分析,虽然可以带给观众一定的思考和启发,似乎给节目增添了专业化的色彩,但是也因此误导了不少观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认识。央视新推出的心理科学系列剧《超越绝望》对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心理专家推到了电视节目的核心位置,从创作到演出,再到点评均由心理专家来完成。《超越绝望》的剧本是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实践基地总督导应力教授结合多年积累的心理治疗案例精心创作完成的。该剧剧本的创作是建立在对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理论加工和艺术创作,其创作的过程包括:素材的搜集与整理、主题的确立、理论框架的设置、剧情和人物安排、剧本完成五个步骤。电视心理科学剧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电视传播给大众,让人们正确认识心理科学,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因此,剧本的创作必须源于生活。《超越绝望》就是针对目前多数人可能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如亲子教育、人际关系障碍、人格障碍等进行剧本创作。通过素材的提炼和整合,在镜头前重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场景,引导观众从生活中,从自身心理寻找答案。

三、创新传播内容

在当今“内容为王”的时代,传播内容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档好的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被受众接受并喜爱,其内容的独特性和精彩性是其关键所在。心理类电视节目是由心理专家介入,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试图为大众舒缓压力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揭示大众所不熟知的心理背景信息,进而传播心理学知识。目前,心理类电视节目涉及的内容多为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针对某一类心理问题的专题咨询,而关于揭秘心理治疗过程以及剖析心理治疗手段的内容还并不多见。《超越绝望》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情感问题等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新的视角通过电视来进行解读,通过演员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心理治疗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心理科学剧还巧妙地揉进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观众通过短剧学会如何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学会关心他人。例如醉酒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经常喝得烂醉的人在现实中也不乏少数,这其实也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超越绝望》将这种现象以一个中年男人为代表,利用主题统觉测验、矛盾技术、ABC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找出原因进行治疗,不仅让观众从这些创伤性事件中得到情绪的宣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心理治疗的过程和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形成正确的认知,对大众起到有效的宣传和引导的作用。

四、创新传播形式

电视传播的形式,是指信息资源的配置和组织方式,例如画面、声音的组合,画面的构成设置,节目的安排,这些包装和组合信息的方式,目的就是要有系统和有效率地组织和配置信息,以创造电视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率。内容是王,形式是金②。即使内容相同,谁在对信息的组织配置的形式上创新,谁就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目前,心理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多以现场访谈为主,以主持人引导、提问,嘉宾叙述和心理学专家专门化的心理学测试和诊断建议为主线,辅以其他电视手段,不仅完成当事人、主持人、心理学专家三者的面对面、当场、即时的真实语言交流,而且通过电视这个大众媒介使本属于人际传播范畴的心理话题公开化,为广大受众提供了公共心理咨询的平台③。

与以往的访谈类节目和专题类节目不同,《超越绝望》将电视剧元素与专题节目的采访、解说相结合,把无法直接记录的心理治疗特殊的私密性,通过心理治疗师应力的回忆,通过演员的表演全面展现给观众,而作为贯穿四集节目主人公的心理治疗师应力,既在故事中本色出演,又在故事背后分析点评,这种全新的传播形式便于观众了解、接受真实的心理治疗过程。该剧共有四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运用了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心理治疗师应力老师的讲解,让观众认识并了解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在每一集的最后,节目都会用文字的形式重点介绍一种心理疗法,从而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心理治疗的理解。例如第一集《沉默羔羊》里,心理治疗师利用沙盘疗法发现一位常常拔头发的16岁女孩的内心隐秘,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疗法缓和女孩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最后又利用生活体验疗法重建其家庭关系。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每出现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心理专家都会对其进行解析,让观众在借助故事中角色的真实刻画获得一种代偿性的经验满足的同时,了解治疗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更进一步了解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节目的结尾,电视又以文字的形式再次解读了“沙盘疗法”,即用非语言的象征方式,表达出来访者的潜意识,达到心灵的发展、转化。这一解读不仅是对心理治疗师解说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观众对这一心理疗法的印象。

五、结语

在心理类电视节目遍地开花的今天,电视心理科学剧《超越绝望》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以及传播形式上对心理类电视节目都有一定的创新,为心理类电视节目的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心理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在于真实:真实的情感、真实的问题、真实的帮助以及真实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再好的编剧也比不上生活“创作”的剧本。因此,心理类节目的创新应以真实为基准,从现实中发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让观众可以跟随电视人物的内心体验挖掘自身的体验,以促进自我有创造性的思考。同时,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是心理类电视节目形式创新的关键,为吸引眼球而侵犯当事人隐私的节目形式是不可取的。心理专家的整体介入不仅可以保证节目内容更具专业性,而且为节目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央视《超越绝望》的播出正是体现了电视媒体以科学专业的理性姿态,勇敢地肩负起媒体对社会的一份责任,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④。”■

参考文献

①胡辉,《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研究》[J],《中国电视》,2008,(1)

②黄匡宇:《理论电视新闻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③李楠楠,《栏目研究》,厦门大学,2008

④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第7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叙事心理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95-02

叙事心理治疗形成发展于家庭治疗,凭借着新颖的心理治疗工作方式,在心理治疗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潮流。澳大利亚的Micheal White和新西兰的David Epston在1980年代将叙事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创新性的工作方式随后流行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叙事心理治疗实际上是建构个体对生命故事的意义解读,通过叙事的过程,理解当事人的叙述自己故事的固有模式,通过具有叙事治疗特点的工作方式,重构个体生命故事,帮助个体发现个体故事中的积极故事,激活个体生命故事的色彩,体验个体生命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一、叙事心理治疗观的理论渊源

后现代结构主义和社会结构主义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叙事心理治疗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重要支柱。

(一)叙事心理治疗观的后现代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模型,比如人格类型、个性类型等,可以依据这些结构类型的划分去理解人类心理世界,比如内向的人可能是因为有内向的人格特质。但是,后现代结构主义认为,自我是由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人并非与生俱来形成某个样子,而是受到历史偶然性的必然对个体成长产生影响的规则塑造而成。在叙事治疗中,治疗师不会关心一个厌学的孩子为什么厌学,而是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的个人意义,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与学习的关系等,通过对话,使孩子撕下“固有”的标签,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叙事心理治疗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主动构建现实世界,而不是人们自己去发现现存的客观世界,进一步而言,并不存在客观的唯一标准,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丰富各异的观点和标准。收到社会建构主义影响的叙事心理治疗不再关注统一标准,帮助来访者看见更多具有个体意义的独特价值,重新建构个体生命的意义,而这一过程是发生在以语言为媒介的对话过程中的,因此,社会建构主义同样影响了叙事心理治疗过程中的语言呈现方式。

二、叙事心理治疗的治愈因子探讨

(一)个体生命真实性的体验。作为核心技术和重要方式的外化对话,使来访者本身与遭遇的问题得以分离,来访者不再将自己看做是问题,而是生命故事中遭遇了某个困境,这样个体从充满问题的人生中脱离出来,将问题外化并且赋予名称,这样问题就变成了拟人化的存在,治疗师通过例如:“你觉得线圈(拟人化问题称呼)是如何让你和朋友关系疏远的”,这样让个体清晰的认识到遭遇困扰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通过轻松的对话方式,使得个体对自我进行探索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叙事心理治疗的方式与一位遭遇创伤经验的成年女性工作,治疗师邀请当事人为经历的创伤命名,当事人称之为黑暗鬼,并且与之探讨黑暗鬼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关系和生活等,黑暗鬼让当事人无法专注于生活,影响情绪,感觉到消沉和不快,并且影响睡眠的质量,经常感觉到不安和害怕,随后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理清思路,探讨当事人对黑暗鬼带来的影响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能不能接受这些影响呢?当事人表示不能接受,治疗师再提问当事人希望接受的状态是如何的,以此为替代故事的发展寻找突破口,这与李莹莹咨询留守厌学中学生、王茜咨询犯罪青少年个案所运用的叙事心理治疗外化对话取得的效果一致。

(二)个体生命故事得以丰富。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叙事心理治疗师全神倾听来访者的生命故事,并且通过提问的技术,不再让来访者沉溺于主流故事线,解构困住当事人的问题故事,协助来访者找到例外故事,让来访者发现其本身就具有能够协助自己解决生活困境的能力和资源,只是被困的自己只能看见困扰的问题而忽视了当事人本身就具备的积极的资源和能量,叙事心理治疗师通过不断地与当事人进行提问,互动和审视等的工作,让当事人体验到自己的生命蓝图不仅仅只有一条发展路线,困境的解除不仅有一种方式,而是多种的、丰富的和灵活的。当事人的生命故事被丰富了,变得有更多的色彩和可能性,当事人找回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能力感和自信心,并且学会应用资源。受到黑暗鬼困扰的当人,谈到有的时候好像黑暗鬼对自己没有那么的纠缠,这无疑是一个独特的故事线,是偏好故事发展的可能性,叙事心理治疗师可以让当事人多说一点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什么时候你觉得黑暗鬼对你没那么纠缠,是如何发生的等,叙事心理治疗师通过提问引导当事人探索这一主题,将其发展成为丰富的独特故事。其他的叙事研究者用此方法亦取得显著成果,赵兆在与一例情感障碍的儿童工作时,协助当事人找到替代故事,发展出自我保护的意义事件蓝图。

(三)叙事治疗师态度和角色的治愈性。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治疗师被认为是专家,作为当事人治疗方案的设计者和心理功能的调整者,改变的责任被心理治疗师所承担,治疗师控制和影响当事人的变化与发展,引导当事人的改变,进而使得当事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在叙事心理治疗师看来,传统心理治疗师以专家的身份和心理知识的背景与当事人保持心理距离,并且依照结构化的思维让当事人依据“设定”而变化,使得当事人失去了自己生命故事自然发展和呈现的脉络,无法审视问题与个体的关系,无法寻找例外的独特事件。作为叙事心理治疗师,更多是思考如何协助当事人发展出更多有效的想法并且加以应用,不对当事人的生命故事做任何的预期和预测,与当事人一起等待生命故事的展开和呈现,治疗师不在处于心理治疗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是当事人本身。叙事治疗师和当事人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叙事心理治疗师对治疗情境是开放的态度,以与当事人协作的态度,营造积极的治疗关系。此外,治疗师与当事人对话互动,影响当事人的发展和变化,不设定任何当事人的发展路线,当事人形成更多的影响自我发展的影响力。

第8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情志的心理治疗,增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减少病人在患病时的情绪变化,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方法 运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疗法、开导法。 结果 通过支持疗法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灌输观念获得治疗效果;说理使病人了解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 结论 情志的心理治疗惯穿护理全程,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 情志 心理治疗 康复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随着外界不同因素的刺激,而有不同的精神情志变化。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超过正常适应能力,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 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精神情志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种精神情志变化,是健康的象征,而失去这种特有机能,都是病态的表现。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 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1] 。这说明了正常的精神情志变化,能维持脏腑器官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保持健康。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中医名著《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能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化反过来又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可见,精神与情绪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很大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中说的:“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则则著而为也。”凡激怒、忧郁、焦虑,特别是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恐惧忧虑心理,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反之,保持开朗乐观的思想情绪,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将有利抗邪能力的提高,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这就说明了情志的心理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 情志的心理治疗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那种以疾病为对象,就事论事的护理已不能完成护理学的使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护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命全过程???生、老、病、死的护理需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其任务是维护人的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参与诊治、照护病人以及指导康复。

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及技巧,治疗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及个性等有关问题 [2] 。目的在于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忧郁等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包括对人事的看法及人际关系,并能较有效地采用适宜方式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其实护理人员在与病人的整个交往过程中,总是在有意或无意地施加心理影响,并对病人的疾病起到一定的(有时甚至是主要的)治疗作用。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人在患病时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为此,护理人员可采取以下几种心理治疗方法,以减除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情志变化。

3.1 情志心理治疗的原则 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个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的心理治疗。

3.1.1 新入院病人 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3.1.2 危重病人 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1.3 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 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亲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

3.1.4 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 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4 情志心理治疗的方法

4.1 支持性心理治疗 它具有支持和加强病人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病人增强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以解释、鼓励、保证和安慰为主要。病人患病后对自己的性质缺乏认识和了解,容易滋生不安全感,同时也不清楚如何主动配合治疗。因此,帮助他们消除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情。对于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人,可安置与性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一旦发现病人对自己的健康和前途疑虑不安时,应及时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向病人作出保证,甚至承担责任,以振作病人的精神,消除其紧张与焦虑情绪,唤起希望和信心。

4.2 暗示疗法 病人不经过逻辑判断,直觉地接受护理人员灌输给他的观念而取得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学识和治疗能力,也取决于病人的人格特点及情绪状态对接受暗示的程度。病人对护理人员比较信任,感情好,便容易接受暗示。相反,则会无条件地拒绝暗示。但是,在实施暗示治疗时,应事先向病人讲清楚治疗的目的和病人的要求,其语言要温和、简短、明确和有力。结束后,应向病人指出这次治疗已取得的成效,同时叮嘱病人要继续照此锻炼,促使功能恢复。

4.3 开导法 通过正面说理使病人了解自己病情的发生、 发展以及治疗护理情况,使其引起注意和重视。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实际而又十分广泛的信号。语言的刺激比其他任何刺激要严重得多。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对病人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内经》中的语言开导法,包括解释、鼓励、安慰、保证等内容。《灵枢・师传》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待,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谓告之以其败,是指向病人指出产病逝危害,使病人重视疾病认真对待之,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贻误病情;所谓语之以其善,是指要求病人与医者很好配合,告诉其疾病的可愈性,只要遵照医嘱服药,病是可以治愈的;所谓导之以其所便,则指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和调护的具体措施,懂得自我调养的方法;至于开之以其所苦,是解除病人消极的情绪,给以一定承诺、保证,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首先要教会病人制怒,《内经》指出“百病之生于气也,即则气上”,“怒伤肝”,说明怒可以致病。要保持健康,应念念克制发怒。铭刻:“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其二是教会病人怎样解忧排愁,著名文学家冰心说:“人生在世,不为个人私利操劳所累,心胸就宏大起来,精神就会充实起来,心情自然就可以乐观,情绪自然就会兴奋。”当病人出现忧愁时,切不可让其“闭门独忧”,而应协助病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到户外活动,听音乐等,以舒畅情怀。其三,教会病人摆脱悲伤,当病人处于疾病的磨难时,会产生悲感,护理人员应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拔的精神,驱散悲伤情绪。通过开导法的运用,可解除病人的不良情绪,从而使病人心境坦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机条达,气血调和,脏腑气血功能旺盛,促使疾病早愈。

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

总之,情志的心理治疗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以其语言和行为,影响和改变病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的行为,提高病人认知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进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氟西汀;文拉法辛;男性绝育术后躯体形式障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4-02

近几年来,随着男性绝育术临床利用率的增加,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男性绝育术常用的术式有输精管结扎术和输精管粘堵术,若手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后护理不善易导致出血、血肿、感染、痛性结节、附睾淤积症和神经官能症。尤以附睾淤积症和神经官能症病人治疗效果差,病人反复求医,其躯体症状与临床检查体征不符,符合躯体形式障碍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既往称为疑病症,病人反复求医,不厌其烦地陈述躯体症状,反复要求医学检查,尽管检查结果阴性,其不适诉述无法用医学生理、病理解释,患者仍然反复就医。尤其症状的出现和生活事件相关联时,症状较为顽固。在输精管结扎术后,以“躯体形式障碍”并发症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各种疼痛和失眠、焦虑、抑郁、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多数治疗效果不佳。自从新型抗抑郁药出现后,疗效较前提高。关于氟西汀与文拉法辛治疗这类疾病的对照研究较少,我们做了临床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间,选符合ICD-10诊断标准[1]的男性绝育术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0例,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文拉法辛组治疗。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签分组,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匹配。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定通过简易疼痛评定表[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3]判定,临床疗效采用量表评分减分率分为显著好转(HAMD减分≥75%)、有效(HAMD减分≥50%、

氟西汀、文拉法辛均采用口服给药,两种药物均为国产胶囊,氟西汀治疗剂量60mg/d,分早晚2次投予,文拉法辛治疗剂量150mg/d,也分早晚2次投予。入组时、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量表评定一次,观察期8周。

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每月进行1次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界定值为α=0.05。

2 结 果

2.1 简易疼痛评定表评分变化 见表1。

3 讨 论

男性绝育术主要有输精管结扎和输精管堵塞两种方法。术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不能够剧烈运动,防止出血或者血肿;术后两周之内不能够进行正常的性生活,防止伤口受到摩擦二出现感染;由于精囊和通到尿道一端的输精管内尚贮留有,术后两个月内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避孕措施;在结扎处可能会产生痛感,且有小结节产生,这是手术操作粗糙,创伤大,或结扎线过粗、过多引起异物反应而形成结节;也会由于附睾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影响,可发生附睾郁积(因手术不影响组织,所以生精上皮继续产生,而使附睾由于大量积聚而增大),但多数能自行吸收消退。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C常见症状包括: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疼痛,皮肤出现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异常感觉,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复泻等胃肠道症状,呼吸困难、胸闷,障碍、性冷淡、月经不调等泌尿系统疾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精神系统症状。男性在进行绝育术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有一定几率会出现躯体形式障碍。目前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还比较困难,以心理治疗为主。通过心理治疗,可以使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之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接触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从而达到缓解或者治愈的目的。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包括给予劝告、指导、说服、催眠暗示等。但由于心理治疗的疗效并不能够稳定,受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影响很大,许多医院开始采用药物对躯体形式障碍进行治疗。氟西汀和文拉法辛就是治疗这种疾病的常见药物。

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女性绝育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建议绝育手术首选女性绝育术。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中以附睾淤积症和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且治疗难度大。附睾淤积症的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差,而单纯附睾切除术治疗附睾淤积症效果也不理想。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症状与体征不符,一般药物治疗效果差。男性绝育术后并发症的躯体形式障碍普遍存在,病人情绪紧张,烦躁易怒、焦虑失眠且多有间断性疼痛发作。由于患者心理矛盾持续存在,治疗难度较大。随着新型抗抑郁剂不断涌现,为男性绝育术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治疗拓展了广阔前景。本研究以氟西汀和文拉法辛作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第4周抑郁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疼痛症状无效。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心理诉求有关。较一般抑郁障碍有效率80%左右[4],差距较大。其机理是通过阻断5-HT2A受体和α2受体导致前额皮质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脱抑制性释放增加,能够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另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往往具有持续存在的躯体先占观念和疑病观念[5],有文献推荐,这类症状的缓解可能需要抗精神病药物的协助,故小剂量利培酮与舍曲林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抗抑郁药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6]。

总之,氟西汀和文拉法辛对于男性绝育术后躯体形式障碍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肖东,王向东,于欣,等.译.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7-100.

[2] 罗跃嘉.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1992,7(4):160-162.

[3]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98:121-212.

[4] 李国荣,金卫东.帕罗西汀合并奎硫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598-59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