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选择“荣昌陶器探究”这个陶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荣昌有四宝,折扇、陶器、夏布、猪。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中国四大名陶。第二、选择荣昌陶器是因为它有着800年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第三、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能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听取他人意见,共同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对不同意见能大胆提出争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成长。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本案实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多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为主,媒体手段为辅助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非常适合荣昌安陶的研究这一课题,而本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合作与学科的整合,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集体协作能力。
三、活动目标
(一)通过研究荣昌安陶的历史、分类及制作方法,对安富陶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荣昌陶器探索的兴趣,加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以不同的视角了解荣昌安陶的历史,利用已掌握的陶器知识进行大胆的创造,并且以自己的观点对荣昌安富陶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对荣昌安陶的历史进行了解的能力,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材料准备:陶泥、木板、纸;工具准备:塑刀、铲刀、拉胚机等。
七、教学活动流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安陶》(多媒体播放)
师:大家看了视频有些什么想法呢?
生:没想到我的家乡还有如此辉煌的历史,还有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太不了解了,我们要发掘家乡的陶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们重新换发光芒。
师:大家一定想对安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一起来进行《荣昌安富陶器的研究》的活动课。
(二)合理分工,设计方案
师:首先进行小组分工,分小组进行活动,大家信息共享、团结协作。小组共分为四组:新闻采访组、资料收集组、工艺制作组、古窑探访组。每小组10人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人员工作分工,并且与老师交流联系。各小组的工作重点由组长和队员共同拟定,小组长提交小组工作安排,与老师商讨后执行。
活动安排如下:
1.参观陶都博物馆
2.探访古窑口(夏兴窑)
3.参观陶艺工作室
4.交流小结
5.陶艺室进行陶艺创作
6.小组汇报展示
(三)开展活动,走进安陶
探访古窑口(夏兴窑)
通过让学生对古窑(夏兴窑)也叫阶梯窑进行实地调查、采访,通过与老艺人的接触,让学生了解夏兴窑的过去和现在;在采访中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之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形成一种自主、合作、综合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写出调查报告。
1.活动前安排及教师介绍
安富地区安陶烧制陶器的窑子有很多种,比较有名的就有阶梯窑、龙窑、甄子窑等。我们去探访的夏兴窑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有流传多年的阶梯窑,我们还要从老艺人那里学习陶器的烧制过程。请大家带好笔记本,摄影组的要带上相机。
2.乘车到鸦屿山夏兴窑遗址参观
按夏兴窑遗址工作人员安排参观,由老艺人介绍。
安陶传统烧制方法至少有打磨、烘干坯、装窑、烧窑、观窑、闭窑等工序。
3.参观陶艺工作室
首先教师用课件展示陶器制作工艺程序:晒泥、碾泥、过浆、制坯、打磨、装窑、烧窑、观窑、闭窑。
然后徒步到陶艺工作室参观。
4.交流小结
新闻采访组、资料收集组、工艺制作组、古窑探访组四小组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将收集到的关于参观陶都博物馆、探访古窑(夏兴窑)、参观陶艺工作室的小组情况进行汇报,以自己的观点来展示本小组对荣昌陶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校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实践这一授课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有一个亲密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加体现自主性的学习,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小组汇报展示
新闻采访组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资料收集组以汇报表演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工艺制作组以工艺美术品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古窑探访组以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
八、活动反思
位于秭归新县城桔苑小区的桔苑广场,几经改建、扩建。一跃成为县城内最有气势、最漂亮的广场,成为附近居民的游乐苑。不管是东方微露还是夕阳西下,不少的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小学生、儿童都来到广场上,有的跳一曲巴山舞,有的练一阵太极剑,有的战几盘象棋,有的散步赏花,有的仰卧读书,有的小孩玩乐嬉闹,广场上一阵阵欢声笑语,一张张开心面容。不少小学生也到这儿来了,他们看到尽兴而归的人们和伤痕累累的广场,心中可高兴不起来了,忙着给广场“涂膏抹药”。可人们的活动让广场旧伤没愈,新伤又起,我们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的学生可真急了,他们都想为广场尽一份力。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决定围绕“爱护广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共同商议确定了《关注广场 让风景永存》这个活动主题。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㈠认知目标:
1、让学生了解桔苑广场的大致结构、布局状况、建造广场的造价。
2、了解道德规范和文明公约的区别和联系。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
㈡情感目标:
1、学生之间分工合作,增强他们团结协作精神。
2、让学生在平等、自主的交流中,增强自信心。
3、激发学生养成公平、正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正义感。
㈢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学会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㈠确立研究问题:
确定了活动主题与目标后,让学生围绕“关注广场 让风景永存”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归纳有以下几点:
⑴广场的结构、布局是怎样的?造价大致是多少?
⑵如何制定符合广场的文明公约?
⑶文明公约以什么样的形式让人们知晓、了解最好?
⑷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人们的违犯公约行为?
⑸这种维护行为要求持续多长时间?
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己小组的活动目标。
2、每小组展开调查、访问、讨论,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3、整理资料,小组交流研讨,写出研究报告。
4、展开活动主体――宣誓、签字、义务巡逻。
5、活动总结。
㈢活动小组成立:针对研究的问题,学生分成以下几组。
第一小组:广场的结构、布局、造价。
第二小组:文明公约的收集、整理。
第三小组:文明公约的、告示(签字、宣誓活动小组)。
第四小组:义务巡逻、共同维护。
㈣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小组成立以后,各个小组按照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方法制定出可行性计划。
如:“广场的结构、布局、造价”小组的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广场的结构、布局、造价的相关问题。
2、提高搜集,统计数据的能力。
活动步骤:
1、请有关设计师讲解广场的结构知识、建筑材料、设计构思。
2、走访建设部门工作人员了解造价情况。
3、整理资料,写成小组报告。
活动方式:采访、调查、听讲解、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制定计划后,各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按计划开始实施:
1、“广场的结构、布局、造价”小组。
①通过调查、访问、参观,了解广场的结构状况、布局。
②通过走访、统计,了解广场的造价。
2、“文明公约的收集、整理”小组。
①请教指导教师和相关人士了解文明公约的大致要求。
②发动全体学生和社会人士共同写出公约内容、条款。
③小组整理,写出完整的“桔苑广场文明公约”。
3、“文明公约的、告示”小组。
①将公约内容写成传单,发放给广场游玩的人们。
②学生举行比较隆重的“宣誓”仪式。
③让“爱护广场,你我共参与”的签字仪式范围扩宽,能人人参与。
4、“义务巡逻,共同维护”小组。
①向其它广场管理人员请教,应怎样巡逻?
②正式开始巡逻,统一佩戴袖圈。
③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处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
经过一个月的调查、采访、翻书、阅报等活动,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在同学、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他们精心整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在全班进行了交流。
㈠广场的结构、布局、造价小组
1、展示画出的平面示意图来说明广场的布局、结构。
2、放采访广场建筑总设计的摄影。
3、播放广场的摄影。
4、制成统计表来反映广场的造价情况。(附统计表)
桔苑广场各项目造价统计表
广场名称及项目
费用金额(单位:万元)
广场1(残联门前)
绿化、树木
2
石凳、长廊
1.8
地面硬化
1
广场装饰物
0.5
广场2(石油公司住宅楼前)
道路硬化
3
彩灯装饰品
0.5
绿化、树木
2
天桥、楼梯
3
广场3(农机宿舍楼后)
长凳、栏杆
3
亭台楼阁
5
公厕
0.8
绿化、树木
2
灯饰物品
0.5
道路硬化
5
合计
30.1
㈡文明公约的收集、整理
1、提供同学们收集到的最原始的文明公约条款。
2、播放同学们向社会人士征集的摄影。
3、播放教师帮助修改的摄影。
4、以诗歌朗诵的形式朗诵“桔苑广场文明公约”。(附文明公约)
桔苑广场文明公约
1、爱惜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
2、不乱刻乱画,不攀爬建筑物。
3、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4、不大声喧哗,不追赶打闹。
5、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和宠物进入广场。
6、不在广场内骑车、踢足球或做危险游戏。
7、言行文明,尊老爱幼,礼貌待人。
8、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积极维护广场公共秩序,争当“广场文明小天使”。
㈢文明公约的、告示
1、展示举行隆重的宣誓仪式。
2、展示写成传单发放给居民的摄影。
3、现场举行“爱护广场,你我共参与”的签字活动,形成条幅。
㈣义务巡逻,共同维护
1、展示同学们向其他管理人员请教巡逻的摄影。
2、展示同学们佩戴袖章,义务巡逻的风采。
3、小组同学汇报自巡逻以来,所遇到不遵守文明公约的现象,并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以实例来展示。
四、活动延伸拓展:
1、在校园内举行一次“学校是我家,爱护一草一树”的宣传活动,包括板报、宣传栏、倡议书。
2、自办“爱护公约”的手抄报,向学生家长散发。
五、学生、家长谈感受:
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不少同学都谈出了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下面是部分同学的口头交流实录:
同学1:综合实践活动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外出活动,采访别人,使我提高了日出量,明白了语言表达在人们的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学2:通过参与“走进广场,让风景永存”的主题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今后要养成爱护公物,维护公物的良好习惯,让公共设施能长久为人民服务。
同学3:这次活动,通过调查、访问、统计,培养了我收集、处理住处的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不少家长都主动到校与教师交流中说道:学校开展《走进广场,让风景永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家长非常支持,活动中,不但让学生增长了不少知识,提高了胆量,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后,他们养成了自觉爱护公物的习惯,这不仅对学校,就是对社会也非常有利。
六、教师的体会与反思: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既看到了学生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对实践活动也感概颇多。
一、主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规模日渐扩大,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已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垃圾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也能产生巨大的财富。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质量,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垃圾的合理处理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期获得更多的再生资源,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我校大多数学生没有环保意识,有随手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不懂得有些垃圾的回收利用和随意丢弃垃圾的危害。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决定开展“变废为宝,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调查走访,同学交流,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价值,分类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废弃垃圾的方式。
2、能力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收集整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改变学生随意丢弃垃圾,不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处理好生活垃圾对国家和人民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调查走访,同学交流,查阅资料,老师讲解等形式了解生活垃圾的价值,分类回收利用方法和处理废弃垃圾的方式。
三、活动过程与步骤设计:
(一)动员学生做调查
1、调查内容有:垃圾的种类、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哪些、处理方式、分析家庭生活垃圾所带来的资源耗费。(老师介绍调查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讨论其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利用周六、周日较充分的时间分组进行活动。)
本次活动让学生有了环保意识。了解到回收有用垃圾不再是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2、由学生组成采访队,深入社区进行调查采访活动。 老师交待采访的任务和要求:
(1)采访社区负责人,了解小区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情况。
(2)向社区负责人提出对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你的推广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为小区设计垃圾处理的方法,推荐给小区物业管理人员。
3、探究垃圾处理方法,变废为宝 布置任务和要求:
(1)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处理不当和处理得当分别带来的环境变化。
(2)比较我国处理生活垃圾各种常用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3)探究部分垃圾的用途和回收利用方式。
(二)实践成果汇总交流活动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探究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情境引 入:(幻灯)许多垃圾、乱扔 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
讨论:垃圾随意倾倒会造成什么结果?
小结:幻灯 垃圾的危害:侵占农田;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更严重的是疾病流行
讨论:如何减少垃圾的危害? 小结:生活垃圾需分类处理
四、探索发现
1、生活垃圾的分类
学生汇报: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2、交流与讨论
根据某城市环卫局提供的资料,该市平均每天产生垃圾1500吨,其中生活垃圾800~900吨。大家想一下,你们搜集到的生活垃圾有哪些呢?
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塑料垃圾、金属、玻璃、陶瓷、橡胶、废纸、纺织物、干电池、纸巾、厕纸等。请将上述生活垃圾按类别填入下表中。
3、对应概念找出分错类的垃圾
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饭菜食物等。
可回收垃圾——即废弃的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还包括报废车辆、家电家具、装修废弃物等大型的垃圾。绝大多数的干垃圾均可分类回收后加以利用。
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废旧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腐蚀性洗涤剂、医院垃圾、过期药品、含辐射性废弃物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4、最常用的处理垃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1)
、垃圾焚烧处理
(2)
、垃圾卫生填埋
(3)
、废电池的特殊处理
五、变废为宝
引导:垃圾一无是处?只能烧掉,埋掉吗? 讨论:垃圾有哪些用处?
(1)
、焚烧发电技术
(2)
、垃圾生产沼气
(3)
、废弃塑料的回收
(4)、废弃物制作工艺品
思考: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垃圾它并不是一无是处,用一句话概括,它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一、实施原则
(一)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案例来设计教学内容。
(二)立足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要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从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语文学科课程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二、课型简介
(一)“专题整合型”
案例:《鸟》专题――观鸟、咏鸟、赞鸟(八年级下)。
准备:背诵咏鸟诗;熟读《白鸽》《空山鸟语》,写好读后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写鸟的诗歌、散文。
活动:
观鸟 出示收集的鸟的图片,感受鸟的外形美。
咏鸟 诵读咏鸟诗文,领略关于鸟的文学精品。
赞鸟 请学生写诗文来赞美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十个专题,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和《我心中的语文》。从选材上看,这十个专题范围非常广,和自然、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是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二)“实际应用型”
案例:我爱文学――制作读书卡(七年级上)。
语文课本中有一个“我爱文学”活动,我们可以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由此开展主题活动。
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进行深入研究,想想自己最喜爱这本书的原因是什么,我该怎样把它介绍给大家,让大家都爱看这本书。同时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和自己的感悟等写下来,完成读书卡。
篇名: 出版社:
作者: 国籍:
内容梗概:
我的摘抄:
我的感悟:
这样的活动,把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了起来,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就更快了。在课文中,很多材料我们都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名著阅读《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及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等。
(三)“拓展延伸型”
案例:《阿里山记行》(八年级上)。
1.分组上网、走进图书馆搜集台湾的相关历史及风物人情。
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
3.畅所欲言,谈谈对宝岛台湾的认识。
4.结合热点时事谈谈对、国家民族统一等焦点问题的认识。
通过深入了解台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类似于《三峡》、《宇宙里有些什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都可以设计类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四)“关注生活型”
案例:远离烟毒,走进健康。
1.主题:“远离烟毒,走进健康”的实践活动方案来自于学生生活,产生于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2.研究过程:①网络调查组进行有关“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资料搜索;②针对“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健康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采访保健老师;③对自己所在的居民小区进行《吸烟与健康问卷调查》。
当然平时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限塑令”、“秸秆焚烧的危害”等,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很有好处。
(五)“科技创新型”
新版的苏教语文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关注了科学,在7-9年级的每册课本的最后一单元基本都是科学小品,旨在让学生关注科学。
案例:关于“生态农业”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长安初中)。
研究内容:①生态农业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产模式?有哪些具体的形式?②生态农业产品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对农村经济有什么样的好处?
③我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的?前景如何?
④世界各地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研究过程:第一小组利用书籍、网络等媒体了解什么是生态农业,以及有哪些具体的模式;第二小组进行社会调查,看人们对生态农业的了解程度及生态产品的销售情况;第三小组到调查当地的生态园是如何实施生态农业生产及前景;第四小组调查我国及世界各地是如何开展生态农业的,有哪些成功的实例。
总结汇报:①各小组汇报调查研究成果;②观看各小组制作的小报、PPT,并进行评比;③同学们畅想:如果我是一个村的村官,将如何带领大家搞好生态农业。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
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态度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23-01
一、研究的背景、价值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石河子是一个军垦新城,主要以各类原籍的汉民族兵团战士开垦建设,有浓烈的红色军垦文化氛围。我校是一座建校50年历史的兵团子女的老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
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主体,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这自然成为我,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设计
(1)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
(3)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指导的需要,研制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资源包和教师指导手册,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学科化的倾向。
2、研究基本内容
(1)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开展适宜的校本化实践活动。
(2)研究怎样有效实施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设计活动方案,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同时,对活动记录、资料、总结,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及时整理,存档,随时为今后校本化使用调用。
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稿)》,学习有关理论文献,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研究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围绕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课程资源》,创新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主题从学生自主探究中进行设计指导,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探索、修改、充实、完善课题实验,逐步将理性认识与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组织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听课、评课、座谈、交流,提高实施能力。
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指导方式。生成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指导课案,如《家乡的未来――调查问卷如何设计指导》、《小学生睡眠是否充足――访问调查的资料的整理与统计指导》、《一学期课本使用情况调查――如何量化调查数据》、《环保材料大搜捕――如何整理查找的资料》
三、研究结论
学校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应该是开放性的,能选择性、校本化地使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并拓展社会背景中,才能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研究结论
(1)学期课程安排
时间安排:主题单元:由主题实践活动(2个月)。时间较长的设计制作或者劳动技术(1个月)活动组成。课堂实践活动:体验活动、团队活动、头脑风暴等活动组成(1个月)。课堂实践活动穿插在主题活动中间开展。
(2)选用与设计依据
资源包选用与设计结合 ;围绕课程目标要求和指导纲要精神设计;汲取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学科思维的延伸拓展设计 ;社会生活选取设计定位 。
2、分析对照几种不同版本资源包,校本化选用
(1)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主编:郭治、郑立峰
副主编:施国富、周南、边金城
特点:案例资源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内容多以科学探究、科学小实验为主,1、2节课就可以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本版资源包,对于没有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教师,常常会被老师当做教材,上课成为学习里面知识介绍和实验步骤验证,缺少指导作用。
(2)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诸学鸿
主编:付刚
副主编:于然
特点:分为探究实践和劳动技术两部分,主题实践活动为主,新版的每学期选用一两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一个案例。这类活动多课时、课内外结合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活动指导,课堂外开展活动。
(3)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李崧
主编:张寅哲
副主编:窦智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以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质量为动力,按照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打造新课堂的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改进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本学期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力争在操作层面上探索新路子,为学生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与研讨,使得每一个教师概念清,思路明。
要培养全面的学生首先要有全面的教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紧紧围绕“全面创建学习型教师”主题,以综合实践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中心,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层次和高度,争取在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公开,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本期我们将从这里出发。
2、规范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加大教研力度,从内容入手,试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课时多、活动多,平时教师间交流的时间太少,外出学习的时间更少。充分用学校内的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这将是我们这学期一个重要交流活动内容。
三、教研活动内容的安排
1、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强化课程意识
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必须澄清认识,提高每一个教师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自觉性。只有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才会重视该课程,使之“合法化”,才会在实施过程中一路绿灯,把活动真正落实。本学期在学好《纲要》的基础上,组织教师重新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使教师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这一课程,而且知道怎么办,如何去做。让他们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门内汉”,成为学生活动真正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因此,理论学习的时间要保证,方式方法要改变。
实施新课程,师资培训当务之急。为了能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效能,体现它的价值,自本学期起,立足“以点促面”式校本培训。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多地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然后发挥他们的辐射功能。此外,请专家或成功学校来校为教师作专题讲座。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了责职。这样,实施新课程的重担就不会只落在一个人身上或少数人身上,从而摆脱其他人有劲使不出的尴尬局面。
2、加大课题研究力度,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从份利用我们的优势,结合我们的地方优势开展好镇江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探索解决办法。
其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提出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综观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不难发现“学生自主进行活动”这一灵魂的缺失。这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学生自主的活动只能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趋甚远,有违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的根本性原因。为了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动起来,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问题应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相关的研究,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宣传课程改革思想,培养一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在理论上,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各学科的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以及为课程改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提供经验和程式。
再次,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于课题研究,往往只重结果而轻过程,加上对结果的“果”没有正确的界定,使得造假之风兴起。平时不闻不问,到时加班加点,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从教师的理论学习、计划的制定、总结的撰写、学生活动的记录等等,我们要抱着严谨的态度,重视研究的过程,做到事无俱细。
3、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任何课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才能得以较好地实施。课程资源这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如时间和空间、人力、物力、管理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工作计划第2页
度等等。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便需要超越教室、超越课堂、走出校园,走入自然和社会,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展开活动过程。因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优质的课程资源作后盾。如学生活动基地的确立,就必须是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同协作产生,而不能把它推给教师或学生个人。对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家庭、社区、社会要形成共识。
4、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衔接
校本课程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独立判断和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助于密切课程专家与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凸现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综合实践活动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很好地结合校本课程。否则,综合实践活动有可能落入个别教师依靠自己狭隘的经验指导学生活动,其结果往往过于封闭、缺乏交流。所以,每一个参与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了解校本课程。
四、活动安排
二月:1、理论学习,成立教研小组
2、课题方案、活动计划的制定
三月:1、前阶段活动小结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校)
3、优秀论文、活动案例评比
四月:1、中心组活动(校)
2、现场观摩活动及评析(活动月:3~6年级)
五月:1、优秀活动设计及组织实施评比
2、学生活动成果交流
六月:1、课题阶段成果汇报
在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经验性、综合性、方法性知识,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正体现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纲(征求意见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的知识为背景知识,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为核心,通过主题探讨的形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面向生活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克服了传统课程与学生生活脱离的问题,努力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靠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形成探究的主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主题进行探讨,最终得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倡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要求以小组活动为主,辅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在教学方法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像学科课程那样以讲授和练习为主,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成果展示为主。学生依据选定的主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社会和自然中深入了解、探究自己所研究的主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研究的主题内容,最终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设计,它的设计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确定探究主题
确定探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首要环节。一个好的主题应该兼顾兴趣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阐述各自的体验及对本主题的看法。为保证所探究主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教师需要随时对学生做出引导,最终确定探究主题。
2.制定探究计划
在明确了探究的主题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详细的探究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分组依据、探究的目的、意义、范围、方法、时间进程和预期结果等。该探究计划是学生以后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的依据。
3.开展实际探究
这一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学生需要根据探究计划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一阶段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生活场景和现场中去观察、感受和体验要探究的主题,真正地实现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并记录自己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向其他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
4.进行总结交流
在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学生需要将自己或小组在探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向大家展示、交流。包括在探究活动中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探究活动的体验总结等等,这是深化对探究内容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移动学习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享受更加便利的信息服务。运用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通讯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这一环境下,移动学习应运而生。让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交流,并能将自己的最新发现及时传递给其他学习者。
(一)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是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确切的定义。维基百科给出了移动学习比较宽泛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的学习或跨越各种情境或地点发生的学习。它突出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情境性,一方面移动学习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学习者可以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并随时记录有用的资料。另外,移动学习依赖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所说,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与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情境性、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需要学习者融入社会、自然中探究,需要学习者随时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移动学习以移动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网络为技术支持,满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移动学习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有以下优势。
1.移动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习者从生活的经验中获得知识,这就要求学习者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传统的课堂教授无法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一特点,而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带着问题融入到生活中,寻找与所探究主题有关的场景,利用手持的移动设备开展探究活动。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学习者的实践空间被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或教师提前创设的情境,而是学习者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情境,并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这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习者回归生活的特点。
2.移动设备能够随时记录情境资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探究阶段,要求学习者从现实情境中探究所要研究的主题,并向其他学习者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移动设备克服了现实情境不易储存、复制的缺陷,它能够让学习者随时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录下学习者探究问题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比实验情境、假设情境更有说服力,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向他
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3.移动通讯能够及时共享信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探究生活中的问题,记录自己的探究成果,还需要学习者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学习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只有在和他人的交流、探讨中才能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产生智慧的火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现代的移动通讯技术的及时交互功能让学习者能够及时发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他们通过移动设备记录的情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交流、探讨变得更加便捷、实效,一个学习者提供的情境、问题,可以给其他学习者提供思路,大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使主题走向深入。
三、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及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让移动学习在这门课程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不是纯粹的将学习内容转移到移动设备上,而应着重理解人们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捕捉生活中的情境,并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学习。移动设备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者个人与其所在的社群环境及与其所在的物质环境的联系中介的工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活动能够很好地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是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和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理论,本文给出了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一)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在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首先应该让学习者熟悉移动学习,然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究主题融入移动学习活动。让学习者到校外应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包括需求分析、聚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六个基本环节。需求分析需要确定移动学习活动开展的形式,活动的范围;聚焦学习者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对移动设备的掌握情况;学习场景设计指对完成任务的现实生活场景的选择;技术环境指对学习者开展移动学习的移动设备的考虑;约束条件分析指对可能影响移动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学习支持服务设计指对移动学习实施过程中各类问题提供的一种帮助、支持服务。基于移动学习活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应该包含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模型如图1。
1.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最终确定出适合开展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选择的主题应该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行发挥创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考虑学习者的生活和知识背景,还要考虑学习者对移动设备的掌握情况。
2.制定探究计划
教师介绍主题探究的内容,讲解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移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和主题相关的移动学习生活场景,开拓学习者的思路。最后给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划分阶段和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任务。
3.现实情境获取
学习者带着任务进入现实生活,从生活中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从而获取第一手经验资料,并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拍照、做笔记,记录自己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的问题,移动设备的便捷记录功能可以随时帮助学习者记录有用的情境和即时产生的想法,避免了情境的不可复制性和学习者由于时间过长而遗忘当时的想法。
4.相互交流共享
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主题相关的情境,通过移动设备将现场情境记录下来并传送给其他学习者,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学习者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认识主题,并返回到生活情境中继续探究,最终将学习者在情境中搜集到的资料融合起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移动设备提供了即时、便捷的通讯方式,学习者在活动现场即可与他人交流共享。
5.提供引导、支持
学习者在现实情境中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教师每个阶段都通过移动设备向学习者发送本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习者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回答学习者的疑问,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相关主题。
6.形成探究报告
在学习者的探究活动结束后,每个学习者都要整理自己在探究活动中记录的资料和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份探究报告。并将探究报告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彼此的观点。
7.评价反馈
教师根据学习者在探究活动的表现和探究报告的陈述,对学习者的探究活动作出整体的评价,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提供建议。
(二)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案例
下面以“我们的生活需要广告吗?”这一主题为例,介绍基于移动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成绩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创新性地学习。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进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活动主题要呈现多样性
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主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北师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题(专题)的形式组织教材,这些主题(专题)都以人文性或文化性为线索,每个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教材中的很多主题(专题)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例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可以开展《地球——我们的家园》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学写倡议书,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活动主题。要使语文之溪涓涓长流,学生就必须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大门口都贴着春联,为了让学生理解春联的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话说春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当然,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活动主题,如针对街头错别字的《啄木鸟医生在行动》,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学习设计公益广告、搜集整理本地风土人情故事材料,深入街头做《店名中的知识》的调查,还可以引进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事实证明,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才能拓宽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活动内容要注重综合性
1.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在一项活动中,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例如,我们开展的《话说兰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分组去实地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人民是怎样勤劳致富的,并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同时,也走进学校周边的工厂进行调查访问,最后撰写成调查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的整个过程。学生与人交流,撰写报告,让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后,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以语文为主,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以学生广泛地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活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突现语文作为各个学科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显示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环保连着你和我》这一案例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编排童话剧,统计城市各项污染指数,制作手抄报,环保知识问答等。所以,我们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十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做好相邻知识系列,相近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综合发展紧密配合,从而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活动主体要突出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做,即实践。“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在上述活动案例中,学生有的到实地调查、拍照、访问,有的从网络上寻找图片,收集资料,有的亲自走上街头……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前沿,他们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在生活的课堂中锻炼,并逐步完善自我。
四、活动时空的设计要体现灵活性
1.时间的自由性。首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划分是不固定的,我们要依据活动的内容来自主决定。有的活动完全可以用一个课时完成,有的活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前后可能需要好几周。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活动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活动。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活动时间、晚上还是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活动时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对活动阶段的时间分配也以学生自己的需要为依据。
2.空间的开放性。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局限于教室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规模都应该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甚至可以走出校园,到家庭、社区等。例如,活动《你好,公益广告》,学生就可以坐在家里,从电视、电脑上了解有关公益广告的知识。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个新生命,备受我校师生的关注。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它,我们也许只是刚刚起步,但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就一定能领略沿途无限的风光。
参考文献:
[1]王丽丽.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浅谈[J].教师,2011,(15)
[2]邱桂芳.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六策略[J].教育艺术,2011,(04)
[3]曹丽娅.浅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建构[J].河南教育,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