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工艺实训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刻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对基于“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定位,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水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三大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三大系统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
1.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金工基本技能实训、安装工程识图实训、建筑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2.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水暖、通风空调、建筑电气三大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上述三大系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3.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安装工程造价、设备工程运行管理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和系统运行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和系统运行管理能力及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4.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建筑设备工程安装、施工和管理,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
二、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岗位能力为本的专业基础模块、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及顶岗实习四模块组成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同时纳入职业资格认证的标准,并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了与“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图略)。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出三大内容:第一实训场地条件;第二实训师资队伍;第三与课程体系相应的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性教学体系设计始终贯穿工学结合原则,确保三年不断线,构建由基本技能实训项目、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项目和基于施工过程综合实训项目三部分组成,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验、工艺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项目,其中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
四、实践性教学体系的运行
1.建立健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文件为提高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对实践性教学实施全过程管理,编写了管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金工基本技能实训手册、生产实习手册和顶岗实习手册等实践作业文件。实训(实习)手册包括实训(实习)任务书、实训(实习)指导书以及实训(实习)作业文件等内容。实训手册详细阐述了实训项目的工艺流程、工艺标准、考核要求、实训项目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的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院指导教师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训日记、实(习)训纪律、安全文明生产、操作技能、实(习)训报告、实(习)训成果、实习答辩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形成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中,体现了学生自评、校内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
2.实施“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学院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外生产实习管理规定》、《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院、系两级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实施严格监控。
3.加强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应该摒弃只讲理论不顾应用的弊端,改理论体系为训练体系,尽量压缩理论成分,强化和突出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把注意力集中在应用上,把精力集中在训练上,通过大量的课堂训练消化理论知识,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从而使理论转化为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演讲论辩等等多种具备实践性要素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得到职业感受和体验,使教室也成为实践性教学场所,把实践性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案例交流,鼓励教师设计、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共同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代工程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37-02
一、引言
现代工程教育理念起源于美国,它是伴随美国工程教育的变革历程而生成的一套完整的指导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体系。现代工程教育理念非常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在教育中的作用,这是对工程教育从“科学模式”回归“工程模式”的重大变革。
我国现行的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系统化传授与验证为主线,工程教育“科学化”的趋势越来越凸现,忽略了工程的系统性及其实践特征,致使工程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零散。鉴于此,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宗旨是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多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在该计划中,工程实践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所以,探索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本文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材成)专业为例,分析了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针对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能力和提高工程素质为培养核心,加强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质、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保障。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这些有机统一和相互联系的实践环节就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层次、八个模块,如图1所示。
(一)四个层次
基本素质层次:其目的主要在素质拓展模块教学中实现,这一层次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主。
综合训练层次:主要在综合实习、科研训练、科技创新模块中得以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技能层次:主要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能力模块教学中达到该层次的要求,它以培养学生综合把握、运用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
基础技能层次:主要在综合实习、科研训练、科技创新模块中得以体现,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为主。
(二)八个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
基础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中的实验部分。包括专业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所有的主干课程均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开设率在85%以上。综合性实验确保使学生真正达到实验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训练,设计性也使得实验的过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开放的范围与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开展实验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工程训练模块: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等工艺技术训练环节。使学生掌握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规范。如在金工实习的热加工阶段进行手工电弧焊、等离子切割等焊割操作要领,在冷加工阶段进行车、铣、刨、磨、钻、镗等加工技术训练。
专业技能模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细致的作风。
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包括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论文等环节。完善学生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评,选题要更多结合科研与生产以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设计应以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将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检查考核评估-总结评比归档”等五个阶段,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查阅资料,组织实施,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并以成果的形式予以展现。
综合实习模块:由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两个实践环节构成,时间应不低于5周。在完成校内工程训练模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行业地域优势与大型企业合作成立的校外实习、实训与实践基地,从而拓宽学生校外实践的渠道,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为产学研结合教育提供平台,使学生熟悉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控制检测等手段,从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深入生产一线,学习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准备、工艺设计、生产操作、质量监督、储运调度等相关实践环节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
科研训练模块:包括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其中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应不低于12周。毕业设计应充分结合企业的产品开发、工艺准备、技术攻关以及QC问题进行立项,在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完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后,得到学校给予的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资助,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训练,使参加学生的实际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得到充分锻炼。
科技创新模块:打破学生承师性的固有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包括学生助研活动、专业创新竞赛、“挑战杯”竞赛等环节。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将该计划正式纳入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四、工程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上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文件制定,参与生产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管理、操作、维护及工装制造实践,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2.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写工作日记、完成自我工作检测。
3.经验交流及信息处理能力。与企业导师、班组工人、车间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获得多方信息。
4.阅读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阅读工艺图纸、工艺文件,了解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参加技术方案会审、技术会议及各种技术活动,并做好记录、总结,针对工作查阅相关文献。
5.培养技术管理和研发工作能力。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了解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参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填写、归档管理工作;收集企业研发生产相关技术资料。
五、结语
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材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现代工程教育为导向,应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专业工程实践要求与规范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学生通过实践与学习达到巩固和增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专业知识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对社会、环境、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出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惠,廖炼忠,郭磊.地方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规范的建立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2]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
[3]金龙.工程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
[4]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5]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