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信息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系统运行当中的作用
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当中的计算机运用水平的发展要快于其他行业,进入运用领域更早,技术更为全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金融信息的处理也更加具备处理的深度。金融企业的前台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脑处理,硬件的水平也与发达国家相当。
但是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种类变得多种多样,早期的技术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数据传输流程,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跨地区的金融信息处理中心,柜面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人力资源的投入逐步下降,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金融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由单机模式变为多人同时处理模式,一台服务器可以带动多台主机,实现了面对大量用户的信息储存模式,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在走向成熟的同时更加稳定。
内部企业网络化引入到了金融系统内部,借助金融网络金融企业实现了业务流程处理的信息化。金融信息管理的分类和分批处理更加细化,通过不同的数据接口,各种信息能够及时进入数据处理系统。
2 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当中的具体运用
2.1 金融信息处理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信息处理系统已经可以实现集中处理,处理流程实现了集中化,各个业务网点均配备了适应工作需求的电子设备,建立起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数据资源的信息处理系统,合理利用了手头掌握的信息资源,通过促进系统功能更新,不断实现资源之间的互通共享,逐步建立起适合系统发展的信息处理结构框架。
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起到信息的汇集功能,而且保障了信息传输的安全,可以保证资金流动实现实时监控。通过现金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资源互通,支持金融程序的高效运行。
利用现有的系统软件和高效的网络技术条件,融合安全的金融网络格局,实现了系统内部硬件和软件的高效利用。通过金融网络的建立,实现系统的互通互享,丰富金融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为系统提供了更完善的处理标准体系,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系统整体运行的效率。
2.2 数据仓库体系基本形成
数据仓库可以促进金融系统的管理者更加便捷的监督企业的运行情况,并实现监控的无差异化,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无差异处理,并通过高效分析,实现金融机构的管理高效化,保证金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保持完全的竞争优势。
利用数据仓库的数据筛选功能可以高效的获取金融信息的具体数据,通过总体结构和分支结构之间的联系沟通,分层次的解析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面向被分析的对象获取有用资源。信息处理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系统,在金融信息的处理流程当中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实现数据仓库的功能在企业管理实践当中的完全发挥,可以促进金融企业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2.3 金融数据的深度计算科学展开
深度计算在数据分析当中的功能十分突出,多项管理决策均涉及到金融数据的深度计算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高效运用,可以完美解决信息处理流程的技术运用问题,为金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实现信息系统的分析和管控功能,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监控可以确保计算深度的实现,保证技术完美支持决策。
3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于金融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经在金融信息系统当中进行了深入的应用,其系统误差率代表了信息系统管理的效果,通过对信息系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价值链中有内在联系的部分进行系统整合,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率特性,使得信息处理渐趋透明化,为金融信息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金融信息系统已经变成了高效的运行网络,对金融信息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3.1 ?椭?进行金融信息的有效控制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金融机构内部降低了信息处理消耗的资源,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实施。金融企业内部信息的流动更加快速,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交换更为迅捷,各岗位之间优势互补避免了重复性劳动的发生。
之前通过手工方式处理信息流的过程涉及到多项收集和报送业务,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流的快速传递,运用软件技术还能实现专业方面的分析控制,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耗费,内控部门更方便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内部控制,从而提升了金融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3.2 节省了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耗费
现代技术的运用节省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消耗,实现了管理目标的快速传达。我国的金融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网络化的覆盖,通过网络传输信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对于业务链条之间的划分实现了自动化全方位的要求,业务数据的区分和协调也更加规范。
目前金融行业的数据可以通过自行分析自动录入的方法进入财务报表系统,财务人员只需对信息进行核对之后便可以进行内容分析,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强度,对人力资源是一种节省,同时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成本也通过信息流进行快速处理,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化。
3.3 有助于公正透明的管理层次的构建
一、偏远贫困地区的金融排斥及其成因
全世界大约有27亿的成年人没有触及正式或非正式的银行服务,其中,将近90%在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中东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即使拥有手机但却没有开设银行账户的人数超过10亿,据估计2012年这类有手机但无账户的人将达到17亿。[1]这些人没有任何金融服务的机会,信贷和存款服务的取得更为困难,金融服务不足导致贫穷的恶性循环。[2]许多人已经意识到通过发展微型金融、增加信贷服务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与促进福利。近年来,这种意识已经逐渐从信贷服务扩大到其它金融工具,如存款产品、支付服务(国内或是国际汇款服务)和保险(包括穷人需要的微型保险)。[3]穷人获取适当金融服务的障碍,通常来自于社会排斥衍生而成的金融排斥。获取金融服务的人数越少、比例越低,金融排斥的程度越强。虽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金融排斥现象,发展中的、收入水平低下的国家和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更强(见表1)。[4]不同于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金融排斥主要有下列特色:[5](1)贫穷与缺乏金融服务相关;(2)金融业服务发展尚未成熟;(3)金融政策、市场发展并不完善,政治制度与金融组织导致恶性循环;(4)不完全市场导致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增高。导致贫困人群面临金融排斥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来自金融需求层面的,也有来自金融供给层面。比如:从需求层面看,贫困群体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地理位置偏远等,导致对金融服务的承受能力较低。从供给层面看,由于正规金融本身的规模较大、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决策链条较长,其小规模、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的交易成本高,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如账户最小金额等),限制了对小客户的适用性。缺乏针对贫困客户进行信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是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服务供给的主要原因。
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为农村金融创新创造了条件
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为偏远地区人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提供更多的为偏远地区提供服务的手段和方法。因此,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金融服务创新和供给扩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偏远、贫困人口金融服务可得性的改善,有利于缓解金融排斥。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取得了显著进展。据国际通讯联盟[6]统计(见图1),全球有59亿的移动电话用户,全球的渗透率达到87%,发展中国家也已达到79%,移动上网用户在过去四年增加到45%,现在移动上网的用户数是固网的两倍。全球大约有18亿个家庭,有网络可得性的占三分之一,而五年前只有五分之一。在发展中国家,25%的家庭有计算机,20%有网络,而三年前则是20%与13%。可见,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信息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金融创新,缓解了对地理偏远农户服务的交易成本过高与信息获取困难等困境。如: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7]一直致力于在发展中国家和相对贫困地区推广手机银行服务,帮助被正规金融机构排斥的人民透过手机银行拥有账户。一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得到显著增加(见表2)。信息技术应用促进银行信贷、存款、支付服务的增加,推动金融普惠、缓解金融服务不足问题;进而促进经济成长,缓解市场失灵、不平等与社会排斥。[8]
三、信息通信技术进步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领域与机制
信息技术的采用之所以能够促进对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创新与覆盖面扩展,主要是基于下面两个路径: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信息化程度提高,可以降低金融服务中信息收集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贷服务供给;二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在金融创新中的使用,可以降低银行的金融服务运营成本,促进银行增加服务,尤其是对地理偏远的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创新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下面将从信用体系建设、无分支银行业务、支付手段创新与支付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对金融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一)信用体系建设与提升信贷服务决策效率
对于贫困人群或微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缺乏信用记录、地理位置偏远、分散,金融机构难以获取信贷决策的信息,因而不愿意或者非常谨慎地向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对客户或潜在客户的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利用和分析能力提升。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对信用数据的掌握,开发更多的、适宜的金融产品。米勒指出,随着信贷决策效率的提高,弱势群体的信贷可得性会得以提高。根据全球51个国家5000家信用机构指出,私营的征信系统可以扩大小企业的融资可能,公私营的征信系统属于互补关系。有了完备的征信系统提供便利、准确的信息,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诸如信用打分方法等,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提高信贷决策效率,可以缩短放贷时间与降低操作成本,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信用报告的披露,也促使借款人增加借款的自律性与降低道德风险。银行利用信用体系和信用打分技术减低违约率的比例,大银行是41%,小银行则是78%。[9]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在90年代就开始进行征信系统的建立。由于征信系统的建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降低贷款成本,发展中国家贷款可得性也得以提高。[10]
(二)支付手段创新与提高银行服务覆盖率
随着发展中国家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能够覆盖贫困、偏远客户的金融服务手段。这些新技术手段包括ATM、POS终端机、电话及移动电话转账设备等。2009年世界大概每1000人平均增加了1个银行分支机构、5台ATMs以及167台POS终端机。[11]这些手段克服了传统服务方式的高成本问题。如利用网银与自动柜员机(ATM)处理一笔业务的成本只有银行机构的1/5;如果是使用POS机,其成本只是银行分支机构处理同样业务的0.5%。[12]不同的技术手段的特点、适用情形不同。ATM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使用,通常用在城市或半城市地区,需要有充足电源,而且维护成本比较高。POS机则是用于处理支付交易,有许多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如读卡器、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条形码扫瞄器,但是必须配备一位助手,因此零售商店或是邮局就成为很好的服务点。POS机有三种服务模式:一是银行或是支付公司把POS机租给零售网点,通常会在支付金额中向银行收一些费用;二是银行可以透过POS机提供金融服务,甚至接受放贷与还贷;三是使用POS机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这样还可以帮助没有银行放贷的人建立信用记录。比如在巴西,顾客开户、存款和支付账单都可以在彩票售点与零售店进行,2006年巴西全国9.5万多个点处理的交易达15.3亿笔,其中78%是账单支付和个人领取政府福利。[13]有了POS机具特别是具有电子转账功能的POS机具的辅助,偏远乡村地区客户可以节约因距离远带来的使用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问题,从而可以促进乡村的贸易。
(三)农村无分支银行发展与偏远地区服务
近年来,信息技术促进了无分支银行业务的发展。信息技术能够帮助银行通过银行卡、手机或其他电信设备向客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的价格是客户可以承受的。[14]所谓无分支银行,是指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或通过非银行的零售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是传统的银行网点提供服务。无分支银行业务的有效运行需要6个主要参与者的合作,即:中央银行(监管者)、金融机构、清算服务供应商、第三方(如数据捕捉、鉴定、卡及设备等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服务点等。这些参与者的合作、竞争构成了无分支银行的“生态系统”。移动电话网络是无分支银行业务开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无分支银行分为两种:一是移动银行。移动银行可以被理解为移动银行服务,包括移动式、可以连接上电信网络的装置,也就是俗称的手机银行。二是移动货币,也就是电子钱包,它有复制传统钱币的功能,如流动性、可接受性、匿名性。移动货币也可以来自电子钱包,允许在移动装置上进行P2P的交易,这很类似于传统钱包的功能,它同时也可以储存货币、信用卡与借记卡,如M-PESA、支付宝等。对手机银行而言,又分为两种商业模式:一是银行主导型模式,即:客户属于正规金融机构,但是客户可以自由的在相关的零售点进行交易。二是非银行主导型模式,即:客户拥有的是手机银行的虚拟账户,也就是手机钱包,可以在任意第三方中介使用帐户。手机钱包与手机银行的差异在账户记录是在电信运营商的系统中,电信营运商则是在银行开设一个帐户管理所有的虚拟帐户存款。
四、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对农村金融
普惠的推动作用:以一些发展中国家无分支银行服务产品或项目为例根据无分支银行对金融服务增进作用,可分为改良型模式和变革型模式。前者是指仅仅对主流金融机构已存在客户,增加其金融服务获取渠道、选择空间或便利性。后者是指能够将金融服务扩展到之前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区域和人群。发展中国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创新,目的就是发展变革型的无分支银行,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空白问题。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如肯尼亚、泰国、菲律宾、乌干达等)都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成功地开展了无分支银行创新(见表3),笔者将选择其中一些项目为例,说明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金融创新对变革性地增进金融服务、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方面的作用。
(一)金融服务空白人群取得了金融服务变革性的增加
1.非洲的案例:肯尼亚的M-PESA和乌干达的MTN
在非洲地区,大部分的人口缺乏金融服务,只有20%的非洲家庭拥有银行账户,比如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这3个国家,平均每10万人才拥有1家银行。面对这样的状况,非洲国家近年来纷纷通过发展手机银行、移动钱包等改善金融排斥的问题。最著名的就是,肯尼亚的Safari-com引入手机银行与pos机服务,成功开发M-PESA服务项目,M-PESA主要针对的客户是没有银行服务与账户的客户,坦桑尼亚则由Voda-com引入M-PESA,Vodacom已经有300万的手机钱包客户。乌干达则是MTN引入移动钱包,MTN采用的是卡基为基础的手机钱包服务。提供的服务是透过1,300名的人存款,顾客会收到短信提醒存款已经到账,接者,顾客可以把钱转到其它手机银行的用户,截至2010年共有2.65亿美金进行交易,未来期待成长200万的客户量,并且增加小额贷款的服务。[16]
2.亚洲的案例:泰国的TrueMove在泰国,移动运营商True
公司推动移动银行的发展。有600万的手机钱包客户,服务的重点在账单支付与空中转账。泰国银行支持移动货币使用的,现金的管理成本是电子货币使用的原因。泰国缺乏银行服务的人大多是没登记的劳工与收容所的难民。在2008年,泰国ATM数量增加至36000台,但是有70%在曼谷,曼谷之外的66%的人口,只享受了30%的ATM服务,平均14446人才拥有一台ATM。在2008年,网络银行转账增加47%,从2007年的2100万次增长为2008年的3100万次,之前三年平均年增长42%。移动货币则是大部分使用在空中充值、基金转账、账单支付、购买物品,但是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是年轻人。[17]正是由于移动银行业务的发展,泰国近年来金融服务大幅度增加。
3.拉丁美洲的案例:巴拉圭的Tigo和Person-al
大部分的拉丁美洲国家,金融网点密度相对较低,金融基础建设缺乏。以巴拉圭为例,这个拉丁美洲最穷的国家,有着高度的金融不平等,乡村地区遭遇教育与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不足。在2010年第二季度,巴拉圭银行的存款账户只有621,766个,大约只占人口的10%,巴拉圭在中南美洲的银行分行密度最低,每十万人只有五家分行。即使加上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巴拉圭的人口仍有70%受到金融排斥。但是,拉丁美洲移动电话普及率很高,突破100%,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创新增加了金融服务获取渠道。拉丁美洲最大的两个电信运营商-Tigo和Personal推动移动钱包平台。在巴拉圭,Tigo拥有54.67%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2008年,Tigo首先引进的移动钱包TigoCash,主要功能是零售支付,注册的方式是在人商店验证,交易方式主要是从电子钱包转帐。2010年,又推出GirosTigo,主要提供国内的转帐服务,顾客A到点汇出移动货币,然后顾客B收到短信通知前往点,用自己的PIN码领钱。Personal是巴拉圭第二大的电信运营商,拥有29.68%移动电话市场占有率,2010年开始推行移动钱包BilleteraPersonal,功能有转帐、商业支付与账单支付,提供的服务已经超过一个基本账户。[18]
(二)降低交易成本
秘鲁的BancoCredito因为使用手机钱包降低了收取贷款的交通费,从85美分到32美分。巴基斯坦的坦米尔银行预计移动人将会比成立分行减少30倍的成本,人员成本将减少90倍。印度的ICICI银行把分支机构的交易比例由78%下降到35%,其它透过网银、POS机,ICICI银行计算每笔业务运营成本是0.68美元,电话银行是0.56美元,ATM则是0.4美元。在菲律宾,可以使用手机汇款给亲人,通过银行网点处理一笔典型业务的交易成本为2.5美元,使用手机的成本则是50美分,俄罗斯则出现10万多自动支付终端,处理12亿笔交易,价值47亿美元。[19]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手机银行的资费相对是比较低廉的。以肯尼亚为例,2010年,现金存款和扣除M-PESA小卖店的转帐费用,每笔转帐的金额大约只有33美元。也许转账金额特别低,但是却给人们带来特殊的回报与工作机会。每次服务的总成本是0.46美元,平均来说,肯尼亚银行交易成本在1到3美元之间,M-PESA的交易成本大约在0.12-0.15美元,M-PESA交易费用大约是商业银行的0.17%。肯尼亚移动银行的成长,特别是在M-PESA的金融服务方面的科技创新,主要是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环境与适当的监管。
>>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校本推进策略研究与实践 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如何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走向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初探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之研究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构建“数字化校园”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趋向深度融合 电大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 让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思考 浅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1,2012-09-05.
[4]韩锡斌,朱永海.MOOCs在全球高等教育引发海啸的根源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
[5]朱永海,韩锡斌,杨娟,程建钢.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
人类社会在经历过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因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正在快速向信息社会进化。根据著名互联网观察家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里的描述,这场信息社会的进化规律,遵循的是生物学逻辑,呈现出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特点。《失控》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书中对于信息社会进化的大部分预言,如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在过去的20多年间,都一一实现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凯文・凯利的预言还没有过期,近年他还在对他开始于《失控》的预言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
马云在今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道:以前的工业时代,我们把不标准的变成标准的,现在需要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他说的现在,其实就是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而标准化与否,也正是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差别。
凯文・凯利所论述的分布式、去中心、自组织的特点,我认为将成为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架构。如果这个社会基础架构正在被重构,那么,依附于这个基础架构之上的一切行业架构、商业架构又焉能不变?
我们现在还无法完整预见未来信息社会里的金融服务业将会是什么模样,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来的金融业一定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所熟悉的会完全不一样!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金融服务业,都是建基于工业社会的基础技术架构上的:流程化、控制论、标准化、层级制,高度依赖物理空间来提供服务……工业社会的基础架构,决定了工业社会金融业的基本架构。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一切都是当然的、天生的、会停止不变的呢?
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进化,开始于上个世纪后期。虽然学术界没能给到我们信息社会开始的准确日期,但到今天应该也有40年左右的历史了。其实当今金融行业的结构、技术和商业模式,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完全在互联网(IP通讯)上新建了金融业的通讯架构,而传统金融业还依然跑在电信网络(CT通讯)上。几十年不变的陈旧的通讯架构已经大大妨碍了传统金融业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能力!在一个旧的通讯架构上是长不出来新金融的。
比如街头卖烤红薯的老大爷就只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才能做到非现金收款;比如手机上的数字钱包才可以给全球25亿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因为成本的原因,传统金融机构无法给他们提供服务;再比如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全球小额跨境汇款的费用高达12%,全球穷人一年的小额跨境汇款光手续费就要花费200亿美元(数字来源于世界银行),只有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跨境汇款体系,才可能把小额跨境汇款的费用降到几乎为零!这是多伟大的扶贫项目啊! 金融科技1.0:场景革命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是FinTech的中国叫法,也有人说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不是同一个物种。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其实是FinTech的初级阶段,或者,把互联网金融称为FinTech1.0版,也许更准确。
记得三年前,有人曾质疑当红的互联网金融,认为它根本就不存在,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好事者生搬硬造出来的“生词”而已。其中一条理由居然是:用“internet finance”搜索不到任何相关的英文信息,也就是说在英文江湖里居然没有任何互联网金融的传说!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集团前首席技术官、阿里云的缔造者王坚博士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中文里说的互联网,与之对应的英文应该是Internent加上WWW。这里的Internent就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这里的WWW就是万维网,常被简称为Web(网页),指的是在线的那些内容。只不过Web占据了传统互联网九成以上的连接内容,所以两者经常被混为一谈。”连接只是说你连到了计算机上,“在线必须在互联网上实现”(《在线》中信出版社出版,王坚著,第38页)。我在同样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投资革命:移动互联时代的资产管理》一书中也曾经写到:“上网”与“在线”这两种与互联网不同的关系状态,意义与价值有云泥之别!
王坚说道:“互联网技术,把离线变成了在线,而后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说不定会超过人类第一次使用火。”互联网金融,核心不是“internent finance”,而是“web finance”。一切都因为在线而变得价值非凡!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一是有赖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诞生,二是有赖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三是有赖于人们从上网到在线的与互联网发生关系模式的变化。因为在线,所以互金!
在线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的一场“数字化迁徙”。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史前,人类先祖从非洲热带迁徙到更适合生存的温带;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近代,人类从非洲、亚洲迁徙到欧美;第三次大迁徙发生在现代,人类从贫穷的乡村迁徙到富裕的城市;现在,伴随着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正在从物理空间迁徙到数字空间:电子商务帮助我们重构了数字化的商业关系;社交网络帮助我们重构了数字化的人际关系……
我们也可以把这场数字化迁徙看成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哥伦布、麦哲伦们为了重新找到通往亚洲的贸易之路,无意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大大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物理空间,为欧洲大陆带来了无尽的财富;正在进行的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将要拓展的是人类社会的数字空间。我们知道,数字化的发展规律遵循的是摩尔定律,发展速度遵循的是指数级增长,发展效率遵循的是零边际成本。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来想象,在数字空间里,人类社会的财富增加值将会是物理空间的十倍还是几十倍?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VR),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来畅想一下数字空间将是如何使得财富得以倍增的:一个体育场馆再大也不过只能让10万人亲临足球比赛的现场;而一个VR眼镜却可以让数亿人在自家客厅享受到与现场无二的体验,而且每一个戴VR眼镜的人,都可以是现场最佳的观赏位置。如果你有特殊的观球爱好,你也可以选择裁判员的角度、教练员的角度、守门员的角度、中锋的角度、后卫的角度……当然,你得为此付出更高的价钱。将球场的最佳观球位置卖给数亿人,对体育比赛的组织者、对那两支参赛球队来说,他们的财富被数字化这个魔镜放大了可能就不止十倍!
带来这一切变化的就是在线!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在线!
互联网金融的第二个特征是场景!
我们从BAT不同的金融之路,对这点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把互联网金融做成独立生意的阿里巴巴。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阿里的电商场景天生最接近金融需求。网上买卖商品之后的第二层需求自然就是支付,支付之后的需求自然就是借贷,借贷要达成自然就需要征信。
但作为社交网络的腾讯,它的第二层需求并不必然是支付或其他的金融服务需求,我们在微信里建一个群,也不是为了找人借钱来的。在社交网络上长不出一个属于腾讯的庞大的“企鹅金服”,腾讯的互联网金融板块也因此迟迟无法集中发力,直至目前财付通、微信支付、微众银行也还是各自独立表达。直到微信红包的出现,腾讯才算找到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的着力点。微信红包是社交网络的中国特色,而且确实是社交网络之下的第二层次的需求,因此微信红包一经诞生,就充满生命力,以致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微信支付的支付笔数已经超过了支付宝。当然,就支付金额而言,估计微信支付不可能超过支付宝。微信红包胜在支付频次而不是支付数额。
BAT的百度,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就更加乏善可陈。这不是百度不努力,而是搜索的第二层需求很难指向金融服务需求。从搜索到需求金融服务,中间可能隔着三四个层次,漏斗漏到第四层,金融需求者的转化率可能聊胜于无了。百度当然不是永远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金融事业,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给百度一次发展金融事业的好机会。世界上研究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IBM应该算一个,但目前人工智能最牛的公司却是谷歌!盖因为人工智能一要靠海量的数据,二要靠巨大的计算能力。用巨大的计算能力加海量的数据来训练机器,才能得出人工智能的结果。谷歌在全球领先人工智能的主要原因,就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公司,而IBM只是在技术上有优势,数据上没有任何优势。但不要忘了,和谷歌一样,百度也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
互联网金融就是场景金融!没有互联网场景而又号称在做互联网金融的人,其实只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做的都是金融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挟独有的互联网场景,涉足金融服务,确实有它的独门秘籍,一度让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我观察到传统金融机构在面对这股压力时,一般有三种应对之策:一种是做金融互联网,把互联网看作一种工具,用来改善原有的金融服务;一种是自创互联网场景,在自创的场景中植入金融服务,以图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如我们熟悉的平安保险集团推出的平安好车、平安好房、平安好医;工商银行推出的融e行、融e联、融e购等等。这些传统金融机构的富有勇气的前沿实验,确实值得期待,但挑战巨大!第三种是打开城门,拆除围墙,广泛浸入各种互联网场景中,利用各个场景的不同数据,来设计专门针对这个特殊场景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产品,将金融服务化为场景之中,成为场景中可以随时随地、随需随身得到的服务之一。众安保险公司就是如此,他们已经与超过200多个互联网场景合作,为这200多个不同的场景,设计各具特色的保险产品。在运动社交网络上推出随时可以购买的意外险;在电商平台上推出运费险;在旅游平台上甚至推出了可以在登机口购买的航班延误险……我个人的陋见:这也许才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化的正确姿势!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AR)的发展,人类与互联网的关系从“上网”到“在线”,并将再进一步发展到“在场”,人们用VR眼镜,一切远在天边的环境都如同就在眼前。你可以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登入银行的VIP服务厅,并且躺在自己家客厅沙发上,享受如临其境的银行服务。到那时,也许这场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而起的金融场景革命,将在虚拟现实的“在场”中达至终局! 金融科技2.0:技术革命
以AlphaGo为标志,起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一次会议的“人工智能”,终于在它60华诞的时候,迎来了第一次辉煌时刻!前几年《奇点临近》中文版流行时,我们几乎还无法想象2045年人工智能将如何超越人类智能,2016年的机器人围棋大战,已经使得这个前景越来越清晰。我曾经在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里看到过一张描绘摩尔定律发展的图表,从上世纪60年明摩尔定律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缓慢技术积累,直到2000年左右,摩尔定律才开始进入指数级增长的阶段,并且从此一骑绝尘!AlphaGo事件,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从2016年开始也要进入它的指数级增长的时代了,大规模的应用指日可待。
人工智能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把FinTech也带入到它的2.0阶段:技术革命的阶段。
当人们从技术角度谈论FinTech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提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其实这是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因因相生的东西混为一谈了。因为移动互联网,人们从上网变成了在线,所以才有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加上海量的大数据,人们才可能训练机器,达成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只是FinTech的中间技术,人工智能才是FinTech的最终应用。
除人工智能技术以外,FinTech的另一个核心技术就是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的技术要点可以简要地归结为三项:一是分布式总账;二是加密算法;三是可编程性。大家知道,复式记账法的发明,是现代金融业从意大利发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因素我认为是意大利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最早开始与亚洲的跨国贸易,复杂的跨国贸易需要复杂的金融服务),分布式总账技术是复式记账法发明以来,人类社会记账方法的最大一次改进,它让金融交易的相关各方在一个账本上记账,因此信息流与资金流合二为一,支付清算变得实时、全额、全时。由于在分布式账本上设计成有非指定第三方记账,因此数据无法造假、无法篡改;区块链的两大核心算法,一个是共识算法,用来在分布式账本上解决记账的问题,一个是加密算法,用来对账户进行隐私保护;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使得不管多么复杂的金融交易都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从而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自动执行各种交易,并自动进行交易后的清结算。
区块链的这三个技术要点的成熟及之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将带领互联网进入到第二阶段:从信息互联网进化到价值互联网。所谓的价值互联网,也就是我们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像方便、快捷、零成本、全天候、点对点的分发、存储、处理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上以相同的方式达成金融交易、完成支付清算。 金融科技3.0:模式革命
当我们开始谈论FinTech的3.0版本时,其实我们是在探讨金融的未来形态了。
信息社会的来临、数字化迁徙的完成、虚拟空间的实现、经济结构的比特化,一定程度上将改变金融的本质属性。在工业社会,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金融的时间价值维度;而在信息社会,金融将被赋予一种新的价值维度:空间价值维度。FinTech的意义主要并不在于对我们所熟悉的传统金融的优化,那不过在做从一到十的功夫。它将创造的是从零到一的新疆土,创新生长出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完整想象到的新金融。
基于移动互联网,人类实现了“在线”;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人类将实现“在场”。从在线到在场,拓展的是人类社会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无远弗届,而且更是联通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在IP通讯技术的帮助下,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一:在线与在场成为金融的空间属性。
信息社会的基础架构是分布式系统,要理解信息社会的分布式架构,最好的书籍是凯文・凯利的《失控》。分布式社会架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点对点对等网络:工业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在信息社会时代变成了网状结构,而且在这个结构里,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直接联系的。在工业社会中处处可见的中心化控制被弱化,中介不见了。现在风行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就是很好的分布式结构的案例。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二:点对点、端到端、P2P的去中介化服务。
随着金融业场景革命的深化,传统金融机构不仅物理空间会被打破,类似像VR眼镜那样的工具,完全可以把银行物理上的营业场所虚拟化,使得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VR眼镜享受银行服务。而且银行的信息系统和账户体系也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向客户完全开放,甚至与客户共享账本,共用一套系统,各种加密算法和加密芯片完全可以比现在的银行保密方法做得更好。银行不仅不应该再有柜台,甚至都不应该再有场所,一切的金融服务都已经融于场景当中。目前流行的二维码移动支付,其实已经是把收付款网点印在了任何一件商品上了。信息社会新金融的特点之三:随时随地、随身随需的金融服务。
当今世界,资本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无论投资者、生产者、消费者都已经被复杂的商业、贸易和金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了。在资本全球化带来的这纷乱复杂的关系中,国家始终是核心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一国实力和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对外关系的根本利益的集合。淡化和放弃,是制度没落时腐败的统治者为维持其地位和利益的表现。”没有就没有国格,就不可能有效地保护本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支柱性行业和合理的经济结构,只能越来越依赖于外国大资本,从而逐步沦为外国资本的附属物。自以来,外国资本就以各种方式向中国渗透并侵略。直至今日,社会主义的中国仍然受到国际大资本财团的渗透与影响。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我们必须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上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从我国近代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中国都不能丧失国家,没有国家,没有的财富只是一种没有保障的存在。维护国家,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需要一直坚持下去,“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要想不受外国资本的控制,与外国资本平等地进行经济交往,除了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国家外,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各项经济活动中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此次全球性的危机中,列强国家仍旧像以往一样想尽办法将危机转嫁出去,我国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很大冲击和影响。所以,在这个历史关键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减少国外冲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创新体系的理论构架
最早提出“创新”概念的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年他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开创了“创新经济学”。所谓创新就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进步等革命性扬弃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有机系统,不仅包括最为直观的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括那些无形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自主创新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1.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一个的国家政府行为,主要目标是为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提供有利的空间和环境,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反对守旧”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能够支持创新转变为生产力的转化机制等。首先,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励自主创新。“创新的动力首先来自于自主创新对微观主体的利益增进功效”。如果创新不能给相关利益主体带来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满足,人们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自主创新的动力机会随之消退。因此,要在大力宣扬创新精神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的良好环境;其次,重视提高R&D经费占GDP的比重。从R&D经费占GDP比重看,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制约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R&D投入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0.6%~0.7%左右,2007年达到1.47%,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次,建立顺畅的成果转化机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强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动力,加强科技成果和研发需求信息双向交流;第二,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基础上,推进市场化,将创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政府需要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起到协调者的作用,为创新提供各种保障。
2.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把新的管理要素,例如新的管理方法、手段和管理模式等引入现有的管理活动中,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由于创新研发过程兼具个体性和团体性的特征,专业分工较细化,工作间存在合作互补关系,由此管理的有效性直接会影响到人们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管理的目标是在组织内部对各成员进行个体激励,以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有效协调成员间的关系,减少摩擦和矛盾,实现团队合作。第一,让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分工,该工作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从而通过工作设计来产生激励;第二,通过自主性授权,用权利激发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第三,利用合理的目标和绩效考评机制激励成员等等。总之,管理创新就是通过信任、尊重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减少内部摩擦,实现最大创新能力。
3.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创新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是创新体系的终级目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一定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外国的资本统治是靠技术上的优势来凌驾于我国的。当中国把发展经济作为主要任务,而引进技术已成为必要条件——在某些‘技术主义者’看来只有引进,而非自主创新,才有中国的技术进步时,外国大资本也就设计好了盘剥和要挟的策略”。为了不再受外国资本的钳制,我们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拥有自己的技术。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基于河北省的思考
自主创新是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专门的真正切入点,是提升国家实力抵御风险冲击的必然选择。对河北省而言,自主创新是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河北省经济实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剂良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自主创新的重视力度
目前我省在科技领先的行业凤毛麟角,这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科技投入过低有关。我省企业进行科研开发经费主要由企业自己进行筹集,政府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所占比例很低,直接造成企业研发经费不足(见表1),从而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为此,我们应当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力度。在通过扩大内需应对危机这一历史时期,我省可以将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到科技企业中,投资于“明天经济”上。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创新的政策扶植,重视做好对企业的政策服务。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很重要的表现就是要拥有大批具有核心技术、成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当前是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最佳时期,我们必须重视培育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建立先发优势。加大对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战略支撑产业,以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3.迅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是经济的主体,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2007年河北省统计年鉴,我省有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的大中型企业数量2004年为212个,2005年为199个,2006年为209个,2007年仅增加一个为210个,分别占当年企业总数的18.2%,16.5%,16.2%,15.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数量不仅比例递减,而且绝对数量也呈递减趋势。为此要进一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使企业有效克服危机冲击,保持长期持续发展。
4.合理使用人才
河北省乃至全国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和人才大量浪费并存。河北省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数量和人数也不少,但这些高素质人才对于创新做出的贡献并不如意。表2说明了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目前的创新能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仍然很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目前科研考评体系过于注重效率而忽视质量,使得很多科研人员盲目求快求多,忽视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需要改革当前的科研考评体系。
关键词:云计算;业务系统;三网融合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operat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business systems integration, as well a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business system integra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nets joint.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Business systems; Three nets fusion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全球通信产业已经进入新的大融合、大变革和大转型时期,将逐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技术、业务、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将成为这个时期通信产业的主要特征:一是通信业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终端和内容产业延伸,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新的媒体,围绕人们的娱乐、社交和商业活动提供业务应用;二是电信网络和IT网络设备的有效融合,网络架构逐步向云计算演进,提供宽带、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便捷、低成本的信息和网络服务;三是通信业将进一步满足行业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物联网,不断拓展网络和用户的属性与边界。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通信产业面临新的技术、商业模式和来自其他行业的挑战。
一、云计算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促进通信业务“云化”。传统静态配置的网络架构已难以适应运营商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以云计算技术构建的新型服务模式将是今后的必然选择。根据IDC预测,云计算相关IT支出在2012年将达423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平均年增长率将达到26%。通过向分布式云计算模式迁移,通信业务将实现“云化”。借助于虚拟化、资源共享技术,传统电信网络中专用平台将被替代。由于计算、存储资源和软件解耦,运营商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弹性,大大提高了业务部署速度和处理能力;在降低总体成本的同时,满足用户的动态个性需求。未来,业务“云化”与通信能力的结合将为电信网络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绿色通信,推动通信发展的新动力。通信业已成为全社会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战略中的重要战场,产业界正通过设计、发明新的部件,开发和优化网络架构,来实现降低单位能耗的目标。目前,应用于绿色节能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网络架构和体系正不断涌现,比如:高效功放器件、智能载波/端口关闭技术、关断载频节电技术、分布式网络架构、休眠新技术等,已经极大地降低了通信设备和网络的能耗。预计进一步的创新将发生在云架构下,实现广域范围内的资源处理、认知无线电、“光进铜退”、低成本FTTx和绿色PON固定接入、动态光旁路以及全光网络应用等,以全方位降低能耗,推动绿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托起电信和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未来。为了通信和互联网将来的健康发展,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将通过技术手段确保存储在网络上和终端侧的用户隐私安全,同时还会防止网络设备资源被非法使用或滥用,做到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所授权的应用才可以允许访问指定的该用户的资源。同时,国家也会出台和采取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安全保护政策与措施,提升用户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以全面提供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确保通信和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二、云计算实现多种能力的接入与聚合
要实现多种能力的接入与聚合,需要采用面向服务架构(SOA),将电信能力(如:SAG能力、IMS能力等)、互联网能力(如:Google翻译、Google搜索、天气预报等)、物联网能力、及其他能力接入到平台。这种方法具有一些特点:
1.1提供了完整的SOA解决方案:统一接入异构系统通过不同协议提供的服务。
1.2使用方便:屏蔽WS/SOAP等技术细节。
1.3基于标准协议的开放式平台:支持SOAP/JMS/HTTP/IIOP等标准协议,支持Web Service。
三、构建高效的业务执行环境
执行环境主要包括服务运行层和服务管理层。服务运行层包括服务的创建、装配、执行等从原始到运行的一系列操作。服务运行层将按照业务规则和业务需求创建并等待配置和执行,该层提供了一系列业务引擎来保证服务在其生命周期之内具备一定的可控性。服务管理层主要提供了一种更加抽象的、高级的服务编排及管理策略。服务运行层对服务的管理只是轻量级地对服务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而服务管理层的管理则是涉及运营战略的,该层不仅包含服务管理的功能,同时也应具备对整个平台安全和升级的可控能力。
下一代业务交付平台(SDP)要求执行环境能够做到资源弹性调度,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用在运行过程中,如应用负载较大,则无法满足SLA要求,那么需要根据预定的策略,增加系统资源,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应用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转的状况,系统则可以根据预定的策略,释放系统资源,以降低能耗。如现在的短信中心、彩信中心在年底时几乎处于爆满状态,但其他系统可能是闲置的,但却无法进行动态调整。
如图所示,我们需要采用云计算分布式技术,把执行环境在部署时分割成调度主机、多个业务处理机,分发调度主机中的数据库系统存有调度策略、订购关系表,分发调度主机管理并配置各个业务处理机,新增处理机要向分发调度主机注册;分发调度主机能够实时检测业务处理机的状态,在某个业务处理机出现故障的时候能把原来该业务处理机上相应的工作转移到其他业务处理机上。分发调度主机能够按照一定的分发策略,把多个业务或同一业务的多个订购关系合理分配到各个业务处理机,并将分配结果保存在调度策略表和订购关系表中。在业务量和用户量上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业务处理机的数量,以达到分担负荷的目的;在业务量和用户量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停用部分业务处理机,以降低能耗。
四、基于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系统
1、利用云计算打造三网融合平台环境
基于云计算的平台,会带来很多好处:
①利用云并行计算能力,提高数据压缩处理能力,实现实时编码能力。
②利用云存储分散读写操作,实现网络IO和存储器IO的读写均衡;利用灵活扩展能力,满足业务爆炸增长需求。
③利用虚拟IDC业务,快速部署系统,提高资源利用。
④基于PaaS模式,不断提升公共计算能力,打造云模式生态环境。
2、利用IaaS构建基础设施平台
运营商建设的三网融合系统是一个分级分域的系统。这种设计与用户数量庞大、网络通信流量巨大相联系。分域后物理设施分别服务不同区域的用户,相应的网络环境以城域网为主,用户业务实现按地域而分离,降低了服务系统压力。以往这种设计针对IPTV业务还比较有效,但随着三网融合内涵的变化,简单的分级分域模式难以应付复杂的应用场景的变化。
采用云计算构架,将基础设施虚拟化,通过云管理的集群管理、任务调度、虚拟管理、负载均衡和存储管理等管理模块,将基础设施的资源统一管理起来。硬件设施通过虚拟化的处理,使得资源和物理位置关系得以解耦,方便了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这样,云计算能够将硬件设施从分区部署的场景中集中起来,形成可管理的、可调度的、可按需使用的能力集。基于IaaS架构,建立起动态的负载支撑能力。将资源分配给计算繁忙的业务使用。同时,基于IaaS架构布局,更易于建立起应用服务冗余机制,杜绝单点故障造成业务系统的服务中断。
3、利用云存储应对大规模数据压力
三网融合中,多媒体数据的存储需求会比较突出。云存储通过对大量小文件采用压缩和封装处理,同时采用冗余策略,提高文件存储效率和可靠性。云存储还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的使用,提高结构化数据的读写性能和容量。云存储能够提供对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实现建立统一的资源库,适应融合业务的开展,避免重复资源占用。云存储还可以配置资源的使用策略,根据不同的存储场景,使用不同的存储介质和网络来存储内容。
4、构建智能云应对终端的多样性需求
智能云就是为了系统平台能够自动响应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根据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反馈不同格式的内容。智能云具备云计算的海量处理能力,利用平台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形成对各种终端服务内容的匹配。智能云后端是三网融合的内容服务平台,通过对视频、音乐、资讯和用户相关信息等数据的规整和适配,提供给不同类型终端一致的服务。智能云通过应用程序接口的方式,支持终端的应用开发。
终端的多样性近年来愈演愈烈,除了手机终端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品种增多,更有平板电脑、游戏厂商推出的各种游戏机、电子书等等,都加入到三网融合的业务场景中。而且终端性能提升很快,用户体验不断提高。因此,应用平台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终端的访问,基于同一套内容,能够支持各种终端。
五、结束语
通信宽带网络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础网络演进以业务需求及技术走向为导向,而“三网融合”是国家网络发展重点战略举措,随之而来的相关业务融合,势必使业务种类形式及用户量大幅增加,已成为网络后续支撑保障的重中之重,全面影响网络演进方向。这种全方位融合的业务环境,对系统平台提出高的要求。而云计算正是通信信息技术应对海量信息处理的情况下诞生的技术体系和服务方法。利用云计算构建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是恰逢其时,顺势而发。云计算与三网融合必将相得益彰,构筑起强大的服务平台和智能的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敏辉.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
[2] 胡乐明.新一代的业务交付平台架构研究[J].研究与设计,2010.
【关键词】课堂教学 融合方式 培养人才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显著标志和进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几个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前进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不探索,不钻研,是不能将教育教学研究透彻的,在国家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下,积极的实践,求真的探索将会成就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广阔的天空。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前沿性的能力,让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课堂,也使课堂的教学模式变的更加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时代的引领,让信息技术的脚步更加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角去学习知识,乐于探索。
但是在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还存在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载体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还是以考试定升学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遇到的是非常矛盾的现状,一方面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课程;另一方面,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学生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矛盾,既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探索,也影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应对农村薄弱学校予以关注。教育需要公平,更需要齐头并进,在城市与农村,在东部沿海与西部边远的不同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完全不同,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差异性,不仅影响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影响农村学生的成长,信息技术应该是全民共享,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平等的,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更加细化,才会使全体学生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知识变革。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需要反馈与交流。教育教学需要交流,学生之间需要交流,教师之间需要交流,学校之间需要交流,各个地市之间更需要交流。在实施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努力,还需要彼此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让智慧的火花洒向每一个角落。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的内化过程融入课堂,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基础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有以下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是三通两平台的建设。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显著地就是国家对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宽带网络校校通,体现的是信息技术的优势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络带到每个学校,尤其是边远和农村薄弱学校,使这些学校的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利用到互联网的资源;教学资源班班通,体现的是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享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更好的资源为学习所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利用网络的学习空间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有交流,有思考,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网络空间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桥梁,变玩为学,变一个学生学习为多个学生共同学习,使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两个平台的建设,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数字化的公共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师与学生寻找资源,共同交流的“良师益友”,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习无限制,学习无止境。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是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每个教师在经历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都是在踏着教育信息化的脚步前行。这是一种探索,是一种目标,更是对于教育教学环境的美好愿景。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一定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将美好的前景与矛盾的现实逐步趋于统一,变理想为现实,将信息技术的前沿性与科技性,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体现的是一种状态,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呈现与课堂模式的状态,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钻研与摸索的过程,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使学生的课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知识环境。
论文摘要:信息资源的价值越来越高,建设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具体实例阐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以便于在经济工作中运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实践方法具体设计相关管理信息系统。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发展提升,对金融工作者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正面临从传统的核算软件向管理决策性的大型管理软件的再开发。当前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需求很大,如何正确安排软件的结构,合理组织、管理软件的生产,不仅是从事软件开发专业人员的事,也是广大从事金融管理工作人员及学员必需掌握的知识,金融工作人员经常就会被要求加入到系统开发中去,向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有关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开发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处理程序、经营过程,管理要求及用户的信息需求等。为了缩短了软件的研制时间,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应运而生。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程序设计方法是程序设计方法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迎头赶上井掌握这门新技术。
2面向对象方法程序设计(00)的基本过程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实用软件工具有不同程度的面向对象自动编程功能,软件工程各阶段的自动化程度也将越来越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目前程序设计方法的主流,是程序设计在思维和方法上的一次巨大进步。WWW.133229.coM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是面向对象,即设计的重要任务在于描述对象,程序是由事件驱动的,因而,在执行过程中,持续等待的是一个发生在对象上的事件。而发生什么事件则要看使用者的操作,如单击、双击鼠标等。至于下一步的程序流向,则要看驱动的是什么事件。这类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任何方便与简化使用人手,由使用者控制程序流向,这在一定程序上增加了编程的难度,以基于vfp6.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为例,假设某储户到银行提取存款x元,试问银行出纳元应如何付款最佳(即各种票颊钞票总张数最少)。
2.1分析
可以从最大的票额(100元)开始,算出所需张数,然后在剩下的部分算出较小面额的张教,直到最小票额(1元)。
2.2设计步辣
(l)建立应用程序用户最界面。
选择“新建”表单设计器,增加一个命令按钮command1、14个标签labeli_label14,7个文本框texti_text7。
(2)设置对象属性.如表i:
表单的默认按钮
(3)编写程序代码:
说明:文本框的interactivechange事件当文本框中的内容被改变时发生。
2.3建立程序界面与程序运行结果
在企业的金融信息系统中其它应用需求诸如:求各种所得税的纳税情况,水电费收支情况,工资管理情况等应用,软件需求大,需求的具体要求各有千秋,程序代码和界面是千变万化的,系统开发人员和信息管理应用工作者应根据具体的要求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去改变程序的结构和方式,形成各自的风格,以满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应用软件日益增长的需要。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00)方法的原理
面向对象方法是在吸取结构化思想和优点的基础卜发展起来的,是对结构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各种分析方法在财经软件开发过程中墓本目标是相同的。都以较低的成本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系统开发从问题域中的实体与关系出发,体系结构是由对象类及其关系构成,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信息,通过执行服务一消息链完成指定功能,一旦用户要求修改,可以只更改局部内容即可。但不管采取什么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的墓本活动包括:需求定义、设计(design),实现、验证/确认,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的每一成份应是对象,计算是通过新的对象的建立和对象之间的通信来执行的。“面向对象”一词是针对“面向过程’一词提出的,是在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一种新方法,但其是基于或扩展结构化的思想,且包含三个基本的原理:封装、继承及多态。面向对象方法是吸取结构化方法的思想和优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结构化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
4面向对象系统开发(00)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方法,它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对象组成的,用对象表示软件应用领域里的事物,用消息传送表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用对象和消息来描述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用类和继承来描述对象,建立问题或模型、描述系统。它是一种运用对象、类、继承、聚合和消息等概念来构造程序的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主要的构成可为:对象+类十继承十消息。软件系统利用以上四个概念进行设计或实现的,使认为其是面向连接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是唯一性,从前一阶段到后一阶段高度连续,将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面向对象设计ood集成到生存期各阶段中,相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来说.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具有其独到的以下优点:开发方法的唯一性,开发阶段的高度连续性.表示方法的一致性。问题空间实体的自然表示,减轻了设计者的负担。设计之初不必考虑很完整的地方,建立完整的体系结构,可促进复用性,易于维护,易于修改,可合理利用其共同性,减少其复杂性。
例如,在基本的发visualfoxfro,vi-sualbasic.visualc++中,控件(control)、表单(form)等都是一个个对象.对其中对象的操作,可以通过属性、事件和方法来实现。面向对象是当前软件方法学的主要方向,也是目前最有效的开发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的求解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都控制在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范围内。在应用中,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首先定义对象及其属性,根据问题域中的操作规则和内在性质定义对象的行为特征(服务),建立状态模型,用状态模型描述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对象之间的关系,采用封装,继承,消息通信等原则使问题域的复杂性得到控制,根据对象及其生命周期定义处理过程。当然,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开发大型软件方面,面向对象设计方法无疑其有很好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只有其在开发大型软件上才体现出来,软件的重用使其冗余相对较大。对于小型软件和要求讲究效率的场合来讲,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仍有其使用的必要。
以金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随着金融软件的推广应用,企业电算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求,为此我国金融软件开发应用工作者又相继推出了atm系列、银证转账软件产品,井与会计管理软件功能相关联和对接,主要包括:账务处理、资金管理、帐务分析、销售等功能,在管理型软件各功能模块中还将满足纳税处理、提供审计线索等功能需求。将推出成熟的商品化金融企业管理信息软件,以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实现管理与决策有机统一,并通过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上,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与企业外部资源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关键词】高新区 财政支持 金融创新
西安高新区成立二十四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支持高新区发展力度,走出了一条具有内陆特色的财政金融支持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2015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开创西安高新区发展新局面。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新区发展中财政金融支持问题和探索财政金融支持新途径,对促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及财政金融支持现状
(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西安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规划面积307平方公里,是丝绸之路沿线产业规模最大的高新区,也是西安乃至陕西最大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的国家战略,紧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科技服务业多元支撑的发展格局,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2014年,西安高新区完成企业总收入11070亿元,同比增长25%,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3.2%,进出口总额达到1180亿元,同比增长35.6%,约占陕西省80%;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88.28亿元,同比增长20.33%;企业总数超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5家。
(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较为完善,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为促进企业发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制定《西安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加快创新驱动和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划分财政资金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强化企业分类支持。充分发挥每年7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从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人才培育和引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等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支持,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和西安高新区金融办联合开展名录制小微企业票据融资“双优操作”试点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推动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逐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为加快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内外行业竞争能力的科技企业,高新区实施了科技小巨人计划、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奖励、高层次人才团队投资性支持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三)金融基础环境良好,融资功能较为完善
多年来,西安高新区通过优化园区金融服务环境,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吸引更过的金融机构入驻园区,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汇集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韩亚银行、汇丰银行等各类中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30余家,109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66家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45家租赁、担保、小贷、信托、期货等准金融机构,科技型专营银行10家,聚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360余家,设立股权交易中心、企业上市路演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投融资联盟等七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融资租赁、消费金融公司、商业保理公司、P2P、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新兴融资服务机构不断设立,其中互联网金融机构已达到34家。西安高新区几乎聚集了全省70%以上的全国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科技路-唐延路-锦业路”带状科技金融聚集区已初步形成,成为西部最大的科技金融要素聚集区和全国高新区中科技金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2014年高新区社会融资总规模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85%。
(四)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科技金融特色鲜明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加快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提升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利用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一是建设高新区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与平安银行合作开发全国首款银政合作互联网金融产品“橙e税融通”,已为50余户企业核定信用贷款额度超2亿元;与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合作开发了在线自主贷款服务,将平台征集的企业融资需求与招商银行的企业贷款产品在线自动匹配,并在线完成业务受理;与瀚华小贷公司合作开发“新易贷”信用金融产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50~1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以金开贷、融易贷等为代表的20余家互联网金融创新机构陆续设立并开展业务,累计交易量已突破10亿元;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政策的引导下,近三年区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超过20亿元。二是建设科技大市场,围绕技术交易、设备共享、政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2014年,西安科技大市场汇聚高校院所和军工单位900余家,全年技术成果交易额超260亿元,同比增长25%。三是通过科技企业保险、融资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贴以及综合信用等级评价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科技与金融实现融合发展。近三年累计向担保机构兑现担保费补贴资金9017万元,撬动担保贷款额超100亿元,扶持中小微科技企业1300余家。
(五)多层次资本市场活跃,创业投资发展迅速
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对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意义重大。一是建立上市上柜后备企业库,通过对企业上市上柜给予补贴,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近三年累计向拟上市上柜企业兑现4800多万元奖补资金;同时积极助推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等方式进行融资,2014年全年债券融资额超800亿元。此外,设立2000万元科技保险专项资金,推出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6大类16小类创新险种,近三年累计向96家企业兑现科技保险保费补贴570万元,带动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额达121亿元。二是实施《关于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5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发挥该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推动创业投资健康发展。同时,成立创业园发展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咨询与指导、项目策划与申报、投融资促进等服务,累计孵化毕业企业435家,转化科技成果1100多项;专业服务小微创业项目的预孵化基地―“创途在XIAN”,累计迎来32个创业团队、104位年轻创业者入驻。
二、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财政金融支持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融资支撑力度减弱
西安高新区采用开发区与行政区并行模式,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根据《西安市开发区条例》和政府授权,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职能,对园区实行统一管理,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等公司作为政府性融资平台主要为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融资。而《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后,严格规范政府性融资政策的着力点更多指向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行为,随着平台公司公益性、准公益性资产和债务剥离,融资平台业务发展面临转型,其对高新区显性或隐性的融资支撑力度将会大大减弱。同时,企业将面临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压力,正常融资和运营活动将可能出现诸多不确定风险,融资前景不容乐观,对支撑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带来影响。
(二)信贷创新力度不强,融资渠道有待拓展
银行信贷作为配置资金资源的主要手段,对于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信贷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创新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融资主渠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特性与高新区科技企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存在结构性矛盾,银行经营对信贷风险实行严格的追责制度,加之高新区对商业银行信贷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致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不高。同时,虽然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信贷产品、信贷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仍显不足,存在产品规模较小、品种不足等问题。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配套机制问题,软件外包贷款、文化创意贷款等新型融资产品明显不多,需要不断提高金融创新能力,探索开发多样化的信贷产品。
(三)创业投资发展滞后、企业获得创业投资阶段偏后
创业投资对于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具有风险分散、产业培育、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集成等一系列作用。从全国比较来看,西安高新区创业投资基金在规模和种类等方面,均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存在明显差距。西安高新区创业投资机构主要是外地机构,在资本市场整合资源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本地创业投资企业无法比拟优势,而本地创业投资企业大多是政府或中小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缺乏与资本市场对接的通路。在投资项目及阶段上,比较成熟的企业交易获得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则比较困难。而中早期也是西安高新区众多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压力最大的阶段,可以说,对于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个阶段是否能够获得创业投资是决定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创业投资机构出于企业成长风险、收益等因素考虑,在企业发展的中早期介入不够。
(四)资本市场融资发展较慢,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较难获得
一是西安高新区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相对较慢,在上市企业数量及融资额等方面部分不快。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境内外上市上柜企业为72家,仅占中关村上市企业数的33.3%。二是西安高新区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融资中,仅有那些产品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企业及少数中小企业能够争取上市筹资,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则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三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新三板”挂牌要求主体应当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西安高新区后备上市企业还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有的甚至存在公司资金存在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借款、代偿债务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直接影响企业上市融资进度。四是债券融资是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途径,在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具有股权融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西安高新区债券融资中,大型企业占比较高,近三年大型企业债券融资占比高达九成以上,中小企业较难通过债券进行融资。
三、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机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首先建立高新区金融工作联系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协调解决高新区金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各自职能对高新区企业的直接或间接融资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或服务,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形成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组合拳。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奖励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从鼓励创新、企业表彰奖励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各监管部门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建立健全落实信贷任务指标考核体系,完善高新区信贷评价机制,强化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考核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高新区金融发展环境
(二)引导鼓励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一是加强对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分别结合自身优势,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高技术产业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具有一定优势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大科技含量较高、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二是继续加大对科技资源大市场建设的信贷支持,要针对技术转移、成果交易、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与特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业务流程,切实加大对科技资源大市场建设的信贷支持。三是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行“企业+担保基金+银行”、“银行+担保+合理的风险补偿”、“股权+债权”等融资模式,有效满足自主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构建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高新区相关部门要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的合作,有效发挥政府在企业上市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努力创造有利的企业上市环境和条件。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支持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主营业务突出、规范运作、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并努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二是具备债券承销资格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其在银行间市场的信息技术和承销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充分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可转换债券、私募债等直接融资工具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联合提供担保服务,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三是加大新三板挂牌企业奖励扶持和补贴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持续推动区内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积极运用信托方式,通过向社会募资开展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业务,支持高新区企业的发展。
(四)积极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建立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并扩充扶持政策的相关内容。探索建立适合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对向自主创新企业提供融资的机构,视其不同阶段的风险高低,提供差别化的风险补贴等。探索完善国有创投企业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如允许国有创投机构采取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分配方式,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二是不断优化促进风险投资的外部融资环境,进一步健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上市咨询、财务辅导等中介服务体系,为创投企业提供相应支持。发挥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创投行业与政府部门、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大对创投企业及其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
(五)积极推进融资平台企业的功能转型,充分发挥产业融资服务功能
根据中央政府及监管层的政策导向,融资平台企业改制和业务转型是现实发展的必然。结合高新区融资平台实际和未来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战略,政府融资平台要逐步弱化现有的集团化“投、融、建、管”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等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的投资和运营;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各项扶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探索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与金融结构开展战略融资合作,使控股公司、投资公司要真正转型成为西安市战略产业发展扶持平台,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高效对接,更好地发挥产业融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殷兴山.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J].武汉金融,2010.
[2]王春蕾,曹颢.高新区金融服务环境建设的实施策略[J].上海金融,2014.
[3]赵晓钰.信用高新 责任政府 西安高新区信用与金融服务平台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