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第1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一、环境污染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环境作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一种资源,其具有资源的特性——稀缺性。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其收益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或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判断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标准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比较。

二、环境污染指数与经济发展速度关系模型的建立

通过建立下面的模型来分析、探讨环境污染指数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模型中有一个假设前提: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把除环境外的其他所有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看做一个常数ū,此常数ū与环境污染指数是同步的,即当环境污染指数为Si时,该常数为ūi。由此给出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污染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VGDP=f(epi,ū)。在这个函数中,只有一个自变量epi, ū是一个参变量,即在这个函数中只考虑环境污染指数与经济发展速度二者之间的关系。

上图(a)是环境污染指数与经济发展速度关系图。其横轴表示环境污染指数,用epi表示。纵轴表示经济发展速度,用eds表示。上图(b)是边际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图。其横轴表示环境污染指数,用epi表示,纵轴表示边际经济发展速度,用Mee表示。边际环境—经济发展速度又叫环境—经济发展加速度,是指环境污染指数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量。用Mee表示。该概念中的加速度是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概念,加速度在物理学中是一个矢量,但在这里表示的是一个标量。

(a)图中的A点是一个拐点,它表示的是环境——经济发展加速度Mee由递增变为递减的一个转折点,其对应(b)图中的C点是环境——经济发展加速度Mee的最高点mee*,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横坐标都是e*。e*是一个分界点,它是环境污染指数epi对经济发展速度eds产生的外部效应的分界点。

(a)图中的B点是经济发展速度eds的最大值点,其对应(b)图中环境——经济发展加速度Mee为0的D点,这两个点所对应的横坐标都是e。e是一个分隔点,它是环境污染指数epi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分隔点。分界点与分隔点的区别是用哲学中的质量变的概念来界定的,分界点是指环境污染指数epi尽管过了该点,但社会福利只是发生了量变(社会福利是增加的),并没有发生质变的点,而分隔点是指环境污染指数epi过了该点社会福利就发生了质变的点。

三、建立该模型的意义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知,当epie时,经济发展速度越过了最大值点B点。环境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此时环境——经济发展加速度mee为0,社会福利开始减少。由此得出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污染指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V(GDP)=f(epi, ū)=lim epi,lim epi=lim eds

四、针对保持模型中二者关系的对策

由分析知,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如何才能做到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分析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可知,环境污染控制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环境质量重视不够,“偏爱、袒护”经济发展,而相对的“歧视”环境。要想真正做到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该改变对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制度,避免因追求个人成绩而忽视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问题,加大产权制度创新的投入,使产权明晰化,尽可能地减少“公共区域”的范围。

(2)确定环境的适宜指数,制定环境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明确的标准,使环境与经济的发展速度相适应。

第2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001-07

珠海市是广东省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区位优越,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百岛之市”的美誉。珠海市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人居环境一流。全球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手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共同创建的“城市中国计划”(UCI)于2014年4月16日在北京对外的《2013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指出,珠海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一。2014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宣布珠海市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目前,珠海市正在全力以赴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珠海市下辖香洲、斗门、金湾三个行政区,均已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生态区。位于珠海西部的金湾区是珠海市人口最少、历史最短的行政区。金湾区地处珠江出海口磨刀门与崖门之间的南海之滨,200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金湾区拥有丰富的土地、海洋、旅游等资源,港珠澳大桥延长线、珠海机场、广珠铁路、江珠高速、沿海高速、机场高速均在金湾区内汇集。天然便利的区位优势,使金湾区一建区就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喜人景象。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金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02年的31.5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79.24亿元,人均GDP从2002年的32 149元增长至2013年的119 372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2年的1.14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5.95亿元。但是,在金湾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类污染源不断增加,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对金湾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金湾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金湾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关系,分析其内在规律,对金湾区政府制定适合金湾区情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湾区建区以来经济结构的演变

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构成,有多种表现形式:(1)从社会生产关系来看,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来看,表现为产业结构(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3)从包含的范围来看,表现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来看,表现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

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研究经济结构,既要重视其要素特性及其结合形式,又要重视其比例关系。影响经济结构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碍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打算全面详细地研究金湾区的经济结构,只是简单化地通过对金湾区建区以来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近似地描述金湾区建区以来经济结构的演化过程。金湾区建区以来产业结构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率先提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通常开始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继而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从表1的数据来看,金湾区建区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4%逐步降低至2013年的2.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78.3%逐步降低至2013年的7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7.3%逐步上升至2013年的24.6%,呈现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金湾区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出现明显的优化趋势,符合克拉克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虽然金湾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78.3%降低至2013年的72.8%,但是2013年金湾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近四分之三,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而金湾区的建筑业增加值总量不大,2013年只有10亿元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主要以工业增加值为主,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发现,2013年金湾区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就高达118.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6.1%,正好占三分之二,说明金湾区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工业的快速增长。工业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快速增长,因此可以判断金湾区的环境污染源主要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加工整理金湾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多次曲线回归模拟,建立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对回归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与发展

199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Grossman和Krueger[1]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14种空气污染物(1979―1990年)和水污染物质(1977―1988年)的变动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污染物的变动趋势与人均GDP的变动趋势相关,从回归模拟曲线上看呈“倒U”形关系,并于1995年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2](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一般意义上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3],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程度会随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不断提高,环境质量逐渐变差,当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时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程度达到最高,也就是环境质量处于最差的阶段,随后出现转折点,经济持续增长,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程度却随之不断降低,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即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倒U”形的曲线关系。

从国际上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曲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时期普遍适用。从中国一些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倒U”形并非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唯一表现形式。中国学者李慧娟[4]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与转折点不同,同种污染物在不同资源型城市的曲线不完全相同。陆根尧[5]、邵锋祥[6]、方杏村[7]等则分别采用相应的环境质量数据验证了浙江、陕西、黄石市等中国省、市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也各有差异。那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曲线在金湾区是否适用呢?这就是本文所要寻找的答案。

三、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及数据

根据研究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需要,选取金湾区工业企业常见的六种污染物排放量作为环境质量指标,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从有关政府部门搜集到金湾区建区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见表3)。

(二)回归模型的构建

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分析通常采用二次函数模型、三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与对数形式相结合的模型这三种模型。使用SPSS软件对金湾区工业企业常见的六种污染物排放量及人均GDP的相关统计数据按这三种模型分别进行多次曲线回归模拟,发现在三种模型中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效果最好,因此采用三次函数模型进行模拟,三次函数模型公式为:

Y=b0+b1X+b2X2+b3X3

公式中,Y为工业污染物排放量;X为人均GDP;b1,b2,b3为模型参数;b0为常数。

使用SPSS软件对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据进行三次函数模型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

(三)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数量分析方法,用于分析事物间的统计关系,侧重数量关系变化,在统计数据分析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回归分析中,R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R2是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形成的散点与回归曲线的接近程度,其数值介于0和1之间。R2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的效果越好,也就是散点越集中于回归曲线上。Sig值是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当Sig值≤0.05的时候,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的影响,回归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Sig值> 0.05,说明二者之间用当前模型进行回归没有统计学意义,应该换另一个模型来进行回归。

1.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89>0.6,Sig=0.00035

Y=-1 581.202+0.084x-(1.061E-6)X2+(4.33E-12)X3

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下页图1)。图像显示曲线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而后继续上升的特征,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表明随着金湾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金湾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了反复上升的波动。该曲线在2009年金湾区人均GDP达到60 624元/人的时候首次出现转折向下,主要原因是,金湾区大力实施碧水工程,整治辖区水环境。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促进清洁生产,已有50%的重点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实现均衡达标排放。在接下来的几年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了比较纠结的状况,虽然从曲线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表3中工业废水排放量数据上来看,2009年下降,2010年上升,2011年下降,2012年上升,2013年下降,呈现出增减拉锯、势均力敌的局面。这一结果与近几年来金湾区大力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生物医药产业有关。建区以来,金湾区先后引进了联邦制药、丽珠制药、汤臣倍健、亿邦制药、润都制药和生化制药等一批知名的医药企业,2010年以来这些医药企业纷纷增资扩产,最近金湾区还新引进了普瑞博斯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由于医药企业的大幅度外延性扩张导致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10年以后反复出现上升。这很可能是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正处在反复筑顶的过程,预计在医药企业的大幅度外延性扩张结束后,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就会完成筑顶的过程,随后将开始出现持续的下降。因此,金湾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在图形上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特点,只是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的位置,尚未出现明显的转折点。

2.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661>0.6,Sig=0.02758

Y =-1 902.328+0.096x-(1.124E-6)X2+(4.12E-12)X3

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图2)。图像显示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的特征,该曲线在2008年金湾区人均GDP达到56 963元/人的时候出现转折点,说明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在2009年开始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右侧,工业COD排放量开始进入下降趋势。虽然从2008年之后的数据来看,短期内似乎还有所反复,但是从上页表3中2013年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大幅下降的数据来看,下降的势头是明确的。而且从近两年金湾区环境保护局不断从严审批新项目,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的做法来推测,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金湾区工业COD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的特征,并且已经越过转折点,进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右侧并开始步入持续向下的阶段。

3.金湾区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857>0.6,Sig=0.00097

Y=2131.873-0.113x+(1.85E-6)X2-(8.13E-12)X3

金湾区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图3)。图像显示金湾区工业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特征,该曲线在2012年金湾区人均GDP达到117 500元/人的时候出现转折点,说明金湾区工业SO2排放量在2013年已越过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到达了曲线的右侧,并开始步入持续向下的阶段。工业SO2排放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与金湾区近年来积极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改造老旧锅炉,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密切相关。

4.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857>0.6,Sig=0.00097

Y=-11.66+0.001x-(5.96E-9)X2+(1.91E-14)X3

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图4)。图像显示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特征,该曲线在2009年金湾区人均GDP达到60 624元/人的时候出现转折点,说明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在2009年已越过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到达了曲线的右侧,并开始步入持续向下的阶段。金湾区工业固废产生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与近年来金湾区环保局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金湾区环保局加强项目审批管理,实施环境安全工程,综合治理固体废物及危险废弃物,有效抑制了辖区工业固体废物的增长。

5.金湾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89>0.6,Sig=0.00034

Y=-2 194 641.531+107.842x-(1.27E-3)X2+(4.75E-9)X3

金湾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图5)。图像显示曲线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即随着金湾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金湾区的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上升。金湾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在图形上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形特点,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左侧的位置,尚未到达转折点。

6.金湾区工业N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数量关系

金湾区工业N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其中R2=0.886>0.6,Sig=0.00863

Y=-110.766+0.004x+(1.75E-8)X2-(1.91E-13)X3

金湾区工业NO2排放量与人均GDP三次函数模型的图像(见图6)。图像显示金湾区工业N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初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形特征,该曲线在2013年出现转折点,说明金湾区工业NO2排放量在2013年已超过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到达了曲线的右侧,工业NO2排放量开始下降。至于接下来能否持续下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来看,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但是不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曲线的形状有所不同,有的处在持续上升阶段,有的处在反复筑顶的阶段,有的已经筑顶完毕进入转折向下阶段,多数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达到峰值,2009年出现明显下降,部分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的三次曲线走势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倒U”形特点,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环境库兹涅茨 “倒U”形曲线适用于金湾区。

为什么金湾区多数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在2008年达到峰值,2009年出现明显下降?这个转折不是偶然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四个百分百”的环境保护政策导致了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明显减少。金湾区建区初期,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畅。先是由珠海市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西区环保分局负责金湾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时,珠海市政府赋予珠海高新区三灶科技园市一级审批权限,三灶科技园(实际上就是三灶镇政府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享有市一级审批权限。三灶科技园管理松散,凡是招商部门招来的项目不管是否污染环境一律照批,而且在环保上只批不管(只批准工业项目的建设不监管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不少工业企业趁机偷排、乱排工业污染物,导致金湾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环境质量的恶化,金湾区政府逐渐认识到,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因此,金湾区政府成立了金湾区环保局,逐步理顺环境管理体制,并开始将环保理念逐步融入招商引资、园区规划、环境监管中,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金湾区制定出台了“四个百分百” 的环境保护政策,即新增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随着“四个百分百” 的环境保护政策有计划、按步骤逐步得到落实,金湾区逐步控制住环境质量恶化的局面,并使之逐渐趋于改善。同时,金湾区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下大力气解决环境问题,群众对环保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金湾区推出的“四个百分百”政策以及其他相关配套措施起了关键性作用,使金湾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走向出现了转折点。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客观上导致了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明显减少。2008年前后爆发了众所周知的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国际金融资本放大堆积成的金融泡沫崩盘。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影响广泛,导致全球经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进入衰退,世界贸易环境恶化,金湾区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在出口、投资和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是金湾区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金湾区主要出口对象的欧美国家内需普遍减缓。受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生产成本剧增、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金湾区出口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业绩急剧下降,相当部分实力较弱、单纯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外向型企业因接不到订单导致停产甚至倒闭。最典型的例子是金湾区三灶镇赫赫有名的思泰电子厂最高峰时拥有数万名员工,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因接不到订单而倒闭。这些企业的倒闭客观上导致了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明显减少。

总而言之,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形成共振效应,共同导致了金湾区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明显减少。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来金湾区所推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是成功的,成绩是可喜的,各类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生态区。今后金湾区应再接再励,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切实保护金湾区生态环境,率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最终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具体提出五点建议:(1)加大环境保护考核力度。既考GDP,又考COD,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2)加强生态环境规划。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到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统一规划,统筹考虑,相互衔接,避免脱节。(3)建立招商选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产业选择,科学谋划发展,坚决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户金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建立健全环保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按照属地化、精细化和网格化的管理要求,科学配置环境执法人员,增强环境监管能力,实现“污染点源管得住、环境问题摸得准、监管责任说得清”的目标。创新执法理念,环境监管从“重处罚、轻整改”向“处罚、整改并重”转变,从“重监管、轻服务”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5)率先探索实施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以环境资源有偿使用为前提,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每年都要购买排污权,获得许可方可生产。企业购买的排污权,没有用完的可通过排污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通过排污权交易,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金湾区应率先探索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增加排污成本的手段,倒逼辖区排污企业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或产业升级,实现减排。实现减排后,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购买排污权的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下来的排污权通过交易可以让企业获得额外收入。

参考文献:

[1] Grossman G.M.,Krueger A.B.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914,NBER,Cambridge MA.1991.

[2] Grossman,G.M.,Krueger,A.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 (5):353-378.

[3] Selden,T.M.,Song,D.Neoclassical growth,The curve for abatement and the inverted U curve for pollu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5,29(2):161-168.

[4] 李慧娟,龙如银.资源型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1).

[5] 陆根尧,盛龙.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2,(4).

[6] 邵锋祥,屈小娥,席瑶.陕西省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影响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3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__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__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3、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_镇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4、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5、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衢州市经济重镇,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镇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县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作为经济强镇,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我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3、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

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镇有部分行政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灵湖溪、石木岭溪流域。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镇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4、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5、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

第4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1972年以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极限”,认为经济增长受不可再生资源的制约而不可长期持续,人类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应该人为的降低经济增长速度。Myrdal(1974)、Hueting(1980)和Pearce(1990)等从福利的角度说明经济增长存在生态极限,认为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的负外部性会使得收入和福利之间存在差距。Daly(1977)根据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分析,认为经济活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会转换为废弃物,这样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Sieber(1982)和Opschoor(1992)认为环境只能承载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当经济活动的规模过大时,生态系统将崩溃,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限制。而Cole(1973)在Meadows的模型中引入资源回收利用、新资源勘探等因素,使不可再生资源的可用量保持指数增长,当资源增长的速度快于人口和消费的增长速度时,经济系统就不可能崩溃,经济增长也不存在极限。Lecomber(1975)指出,生产要素的替代、要素使用率的提高以及产出结构的变化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当三者带来的作用使环境污染的下降速度及资源投入量等于或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时,经济便可持续增长。Ayres(1997)等也从物质平衡的角度提出,只要我们能将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废物加以利用,经济将会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后,William A.Brock和M.Scott Taylor(2004),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分别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绿色Solow模型、强化减排模型、源头与末端模型、诱发创新和幼儿园规则模型。(2)实证研究。经济增长到底是环境问题的因还是果,促使经济学家们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研究。1991年,Grossman和Krueger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的环境效应时,发现环境和收入之间也存在的倒U型关系,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之后Shafik和Bandyopadhyay(1992)、Panayotou(1993)等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也对环境污染和收入水平之间倒U型关系进行了验证,并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世界发展报告1992》对EKC假说的内容表述如下:经济发展会破坏环境观点的提出是以技术、偏好和环境投资不变为前提的,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环境问题了,污染水平就会随之下降。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比国外要晚,基本上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阶段。理论方面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多个角度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定性研究;二是对引入环境因素后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包括新古典增长和内生增长模型两类。如辜胜阻和巍珊(2000)从环境损失的角度分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李善同(2001)等人则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分析,指出经济活动除了内部均衡问题还存在经济外部均衡问题,而且经济外部均衡也应满足资源配置的一般经济学原则;李崇阳(2002)利用博弈论,指出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双方可以通过博弈实现彼此的协调发展;岳利萍(2006)等人,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量物品模型,得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国内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从21世纪才开始的,主要研究我国整体或省市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具备EKC特征。如雷玉桃(2007)利用我国1986~2004年数据,朱智(2004)利用我国1991~2001年的数据,采用指数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水环境和水利经济发展的关系位于EKC的上升阶段;刘燕等(2006)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与传统的EKC形状不同,而是存在正N型的关系。

三、评述

从上述综述情况来看,国内外对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基本上是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环境问题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受到极限,并作相应的解释;二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作出经济解释。这些研究成果能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能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但是,环境问题研究仅局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涉及跨区域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实证研究方面也较少考虑区域空间因素以及跨界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第5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环境标准; 经济可持续发展; 辩证关系

1 环境标准理论

从环境的本质意义上或者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讲, 环境一词涵盖了各种事物存在、生活或发展的条件或影响[1] 。环境标准的产生有其深远的政治、经济背景[2]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环境标准通过控制人类行动的手段或方式来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以达到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环境标准的实施过程是复杂的, 其不仅关系到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还对产品的最终形态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环境标准是依据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 结合本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本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制定的, 既体现出科学性和现实性, 在提升环境保护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通常由一系列具体的技术数据组成。但更为重要的是, 环境标准通过一系列具体数值的设立, 在法律层面上规定了生产者应当遵守的环境保护义务。我国共颁布环境标准364 项条, 其中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84项,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10项, 方法标准299项, 同时各地方根据管理的需要, 颁布了地方性环境标准[ 3 ] 。经过10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保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是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排放水平评价、环境执法等环保工作的重要依据[4] , 它的出现为环境有效保护指明了方向, 为环境公正执法确立了具体的标准, 为社会和谐发展确立了具体目标。环境标准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环境保护的效果, 监测本地区内企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这使得环境标准更具备现实性与应用性。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技术参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应用, 事关重大利益的环境问题, 这些重大利益主要包括: 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协助相关环境法规的制定; 改进获得许可与授权的程序; 提高生产量;提升企业形象;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经济可持续发展旨在以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控制技术与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来确保实现和满足当代人与子孙后代对资源的依赖和需求。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则, 一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规模必须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所容许的范围内, 只能从生态环境中取走“利息”, 而不能再消耗它的“资本”[ 5 ]。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能够节约土地、水、植物和动物资源, 不但在立法层面提升环境标准的制定水平, 还使得环境监测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真正做到经济上可行, 社会可接受。虽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被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越是先进的思维意识距离现实生活越是有差距。因此, 就可能出现这样的尴尬: 大部分人可能会非常认同滥砍滥伐、滥捕滥捞等行为的非法性及非道德性, 但在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人们的利益天平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个体利益或私人利益, 其自身的社会行为往往导致生物物种灭绝、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数量激增等等, 这就是人们的普遍意识与现实生活的非同步性。因此, 现行的政府政策目标不仅要关注当下环境污染的治理, 更应将相当的精力用在对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预防上。

经济可持续发展往往关注于社会科学的巨大力量、经济系统的调节功能、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分配能力、追求盈利的动机、市场效益最大化、法律的支持与帮助、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与重要性。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的成本消耗、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长久功效, 并通过人类的努力达到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 以多种形式来保障和实现人类对资源需求和利用的代际公平。

3 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辩证关系

环境系统是经济的源泉, 经济系统是环境系统的延伸。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系统承受极限的唯一和最佳途径[6] 。而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能够带来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3.1 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更高水平的经济活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经济的增长能够为经济实体带来更多的利润, 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收入, 大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增长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税收, 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经济的增长能够提高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效率, 降低失业率, 缓解政府的压力。基于以上原因, 以往环境问题较之宏观经济目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等总是处于次要的地位,甚至被完全忽略。在市场经济中, 虽然需求与供给由市场来调节, 但是企业应该考虑环境标准成本, 将其纳入所谓的企业私人成本。因为不这样做, 外部的环境将导致市场的失灵。政府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在短期内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保护, 不能只注重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环境标准, 应当将环境标准成本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企业的利润之中。因为环境标准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两者在冲突中相互补充。环境标准的实施能够保证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避免土地和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破坏。

3.2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标准的健全与完善

在国家和地方层面, 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诸多相互竞争的利益主体考虑进去, 例如: 公民个体与生产商和开发商、中央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环保部门与促进经济增长部门。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观点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模式。环境管理冲突的可能性随着环境保护与管理策略的日趋复杂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恰当的环境政策与环境法律规范为基础,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以人为本”, 提倡保护生态环境, 构建严格且符合本国实际国情的环境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 只有具备恰当的环境标准, 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然而,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与环境标准的具体实施产生一系列冲突与矛盾, 应当通过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来化解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协调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标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矛盾与冲突中最终走向相通相容。人类经历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之后,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极度重要性。。

参考文献

[ 1]A lan G ilp in. Env ironm en talE conom ics: A critical overv iew [M ] .England: JohnW iley& Sons, LTD, 2000: 15.

第6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地区经济;发展关系

艺术设计的理念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方向,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人类的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艺术设计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设计的方向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因此,艺术设计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要想做好环境艺术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的方向带给艺术设计产生灵感。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简言之就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来改变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的艺术。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实用性强、艺术感染能力强以及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力大。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设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中优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艺术性提出了要求,要求居住环境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同时还应该具备艺术观赏性和科学性。只有具备以上两点,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大环境下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2.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在传统社会发展中是不存在的,随着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室外环境也开始有了新的需求,最后扩展到人们居住的整个城市的环境设计,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标,因此,现代环境艺术的目标就是做好城市化建设。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公共场所艺术设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以及城市建筑整体规划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做到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环境艺术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根据现有自然环境进行初步设计,对城市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让自然环境具备人们的艺术观赏价值,所以,环境设计理念的基础就是做到自然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艺术性与无害性共存。要求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同时,要坚持崇尚自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所以,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一定要突出无害性,要求艺术设计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这样才能在欣赏艺术的同时,让人类居住的环境不受破坏,真正地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室内设计的理念,所以环境设计不仅要体现审美价值,同时还要保证实用价值,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只有具备实用性才会被人们所认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具备审美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真正的做到了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有机结合。(4)多样性与系统性的有机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室内布局设计,其体现在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在环境设计中一定要体现出多样性的设计布局,让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多姿多彩,这样有利于人们才能对城市环境做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和评价。

二、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

1.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自然性。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思维需要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相联系,不能禁锢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广泛地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的经验,来拓展自己的创作灵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要突出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建筑、绿化、雕塑中去。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突出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然与艺术并存的城市环境。突出地方特色的城市有很多,体现出了艺术与自然有机结合。例如内蒙古高原的蒙古包、福建土楼建筑、陕北窑洞建筑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地方建筑,给人一种精神文化的艺术享受,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让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经济因素主导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发展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方向主导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因为其发展必须得到经济发展的支撑。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为社会环境的建设出谋划策,这就是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经济因素主导着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全过程。环境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首先把涉及到的因素列出来,加以分类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案。其中,需要考虑设计对象的市场价值、人文需求和对城市经济建设的影响力等等,这些方面的因素都离不开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影响着设计方案的构建和实施的各个环节,因为设计的实施需要各种行业的参与,每一个步骤的实施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持,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让完美的设计方案得以实施,这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就体现在经济发展现状之上,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与经济建设互利共生的理论体系,科学有效地做到经济主导环境艺术设计的步伐和方向。

3.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历史性。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是自己的设计能得到人民的普遍认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上留下辉煌的成就。纵观历史发展的步伐,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本地区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地区环境设计就要呈现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只有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当中,才能突出城市特色,让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永久传承。传统的文化影响了本地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环境艺术设计就需要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去。简言之就是,按照人们的喜好和习惯,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观的建筑和环境,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精细建筑的有机结合。这属于东西方两种文化理念的碰撞,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人民都各自将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永久的传承。

4.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创新性。艺术设计者在设计初期,需要考虑多种外在因素,对本地区居民的性格爱好和审美观都有一定的研究,人们对美的理解要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这样的设计方案才能被人们所认可。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技术的诞生,也让环境艺术设计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近两年的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中,都会看到一些新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这就得益于设计者的不断探索和新技术的导入,新的技术可以让以前无法实施的方案有效实施,让环境艺术设计更加科学化和全面化,体现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独特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1.环境艺术设计带动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于人民。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了解本地区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只有了解的人们的喜好,环境艺术设计才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利用一些新型技术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便利,可以使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段来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同时也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推动本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人们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环境设计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既要体现实用性价值,同时还要兼顾艺术审美价值,这就对环境艺术设计者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需要从思维方式、建筑材质、科学技术等方面来策划设计方案,设计实施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的有力支撑,只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才能有效实施。从某个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助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人的审美观念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向,使用性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人类的各种需求,都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大可能地体现出来。环境设计的方向是针对人们的需求,对社会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来用于服务于社会,其主要目的是针对人。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同样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条件,通过对环境的不断改造,让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是按照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注重个性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才能对社会环境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造,让人们从中获得享受,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城市的形象是对本地区人文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为了更好地传承地域性的特色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地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城市化建设中去,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地区经济的发展让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得以有效实施,有助于城市化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金班逸,王晨松,张一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95-197.

[2]张子晖.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11):154-156.

[3]孟晓军.论人文主义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6,(24):215-217.

[4]向荣荣.传统纹样在现代酒店软装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6,(11):143-145.

第7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改革开放

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工业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沿海地区却拥有近70%的工业基础,内陆地区只有30%的工业基础。和内陆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状况是引起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西部地区土地沙化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经济增长效益低,这些问题是导致西部地区贫困的主要因素。想要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现状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产值的不平衡。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这10个省市。而西部地区则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这12个省市。以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为例,东部人均GDP分别为8638元、14309元、25973元。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则分别为2691元、4252元、8717元。[1]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人均GDP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人均GDP产值,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

(二)各地区人均收入的不平衡现状

在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中,我国东部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700元、8342元、13621元,东部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2531元、3618元、5258元。而我国西部城镇居民在这三年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4053元、5704元、8782元,西部农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145元、1606元、2277元。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和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形式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形式则以发达的工业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均年收入现状存在着不平衡,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将会使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不断恶化。

二、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与东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一)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

我国的资源不足且分布区域不平衡,很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而其他地区则严重缺乏自然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人民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护当地环境,最终引起了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很多地区都有严重的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问题,这些环节污染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根据我国土地调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土地面积为1.21亿公顷,而全国的2800个区县中,竟然有六百多个区县的人均耕地不足0.05公顷,这一数据远远低于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规定的农民人均耕地标准。我国的水资源也同样紧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国很多地区的河流断流、湖泊干涸、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我国每年缺水量达到400亿立方米。

(二)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的水利资源充足,有很多河流、湖泊以及水库设施,当地农民能够很好地发展农业、渔业。东部地区地势平坦,便于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这将会大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状况要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雨水充沛、而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则比较恶劣。我国西部地区有大量的沙漠,这些荒漠的面积几乎占国土面积的34.6%,仅西北五省和内蒙古地区的荒漠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7.3%。当地居民难以在荒漠环境中进行农业生产,这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些荒漠的面积还在持续增加,甚至会引起更加严重的沙尘暴。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沙漠,这将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不仅使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且还使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严重欠缺。很多地方不断出现河流断流、草木枯死、土地沙化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西部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很多企业不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反而还向黄河中排泄大量的污水,致使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三、环境因素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贫困、人口、生态环境这三种因素互相影响,会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中。随着西部地区人口的增加,相应的人均耕地面积就会减少,当农业耕地无法负担众多的人口时,就会出现贫困问题。[2]为了解决贫困问题,西部地区的村民就会不择手段地乱砍树木,村民这种靠山吃山的观念会严重损害当地自然环境。西部居民为了能生产更多的粮食,就会将很多林地变成农耕用地,破坏了当地的林地环境。由于失去了林地植被的保护作用,就会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导致当地风沙、旱灾、沙尘暴等恶劣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这些恶劣的环境问题将会使西部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干旱气候的风蚀作用会不断地侵袭农耕土地,使粮食产量迅速下降。土地的不断荒漠化将使村民逐渐丧失仅有的农业耕地,最终陷入极端贫困的生存绝境。

(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益较低

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然而由于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过度开采,西部地区的能源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在我国很多草原地区,牧民是通过饲养大量牲畜来达到致富的目的,牧区草地已经难以供养更多的牲畜。由于风沙的侵袭,很多草原地区不断出现土地沙化问题,这对于依靠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三)恶劣的环境状况危害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西部地区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只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则疏于治理。我国西部地区对工业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很低,然而西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却严重超标,将会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我国黄河流域的内蒙古乌海地区废水污染问题严重,渭河、湟水河、北洛河等河流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废水污染问题。陕西、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的很多企业在对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当地环境,致使矿山废石、废水随意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如果将这些废弃物排泄到河流中去,就会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农业生产,给居民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四、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善,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注重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人民基本生存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生态环境则是经济发展的大前提,是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的情况下,将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西部地区应该继续实行退耕还林政策,要让沙漠地区出现更多的青山绿水。西部地区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资源能够合理地利用。当地居民也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不能滥砍滥伐,要保护林地植被,使水土流失问题不再发生。

(二)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缺点。某些西部的经济形式还是以农牧业为主,然而农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则非常缓慢。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形式,要依靠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快生态技术的革新,促进环保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要在西部农村推广农业灌溉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应该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要将有害废弃物的排放量降到大自然自净能力之内。[3]西部地区要逐步改变过去粗放型生产模式,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形式。

(三)西部地区应该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的概念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当企业在损害生态环境的时候,就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如果企业对生态系统进行了保护,那么就应该对其进行利益补助。生态补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让受益者支付生态保护费用,使受益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根据生态补偿制度中“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当污染企业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时候,还应该支付相应的环保资金。比如,一些化工企业会往河流中排泄污水,这将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的生态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规定,让化工企业缴纳排污费,再利用这笔排污费来治理河道污染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能对污染企业进行有力的约束。然而,我国和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却不够完善,很多生态保护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才利用法律的漏洞,大肆污染生态环境。为了有效治理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应该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明确各化工、石油、煤炭企业的环保责任。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如果发现污染环境的问题发生,就应该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

(五)加强政府部门的生态管理责任

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环保技术开发、环境质量、污染问题清除等责任,要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内容与精神。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生态管理责任,要最大限度地平衡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4]政府部门要转变过去提供环保物资、直接投资环境治理工作的职能特点,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外资、私人企业、社会资金多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政府部门还应该对各种企业加强生态监督,要促使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应该注重开发再生资源。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环保宣传,要让公众都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多发动群众来共同预防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政府部门可以多引入社会力量的作用,让各种环境保护公益组织都加入到保护西部环境的行动中来。

五、结语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的经济状况要优于西部地区。环境状况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恶劣的环境不仅会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威胁西部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为了平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策略,转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我国只有在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才能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约束,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好转。

作者:邹景莉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周聪.试论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关系[J].甘肃科技,2013(5).

[2]鲁西奇.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汉江区域环境状况为主[J].中国社会史研究,2011(11).

第8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产业增长;环境负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05-0089-04

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经典工具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库兹涅茨曲线最初是由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用于分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差别。1991年,Grossman和Kluegel开创性地将库兹涅茨曲线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Shafik和Bandyopadhyay、Panay-otou也分别在90年代初期进行EKC实证研究。随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基本形成,其主要内涵是:在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环境污染会随着经济的增长急剧恶化,当达到某个“拐点”后,经济继续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环境污染程度会随之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物的拟合曲线呈现“倒u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EKC曲线的曲率各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一般发达国家在人均GDP为8000-10000美元时出现“拐点”,后发达国家如亚洲四小龙在人均GDP为3000-5000美元时出现“拐点”,环境质量提前出现好转。同时,EKC中拐点的出现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生态阈值足够大。它假设无论污染多严重,生态环境都是可逆的、可恢复的,因而拐点总是存在的、可实现的。如果生态环境恶化到不可逆、不可恢复,那么EKC所假设的拐点就不可能出现。此外,拐点的出现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不会自动出现),必须借助于政府环境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干预。

观察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关系,预测湖南省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分析湖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有利于湖南省利用后发优势,平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现状

1.湖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省经济总体上呈现出“经济实力飞跃、结构调整优化、居民收入增加、市场消费活跃、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南省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1000亿元,增长12.8%。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 500亿元,增长18.4%;5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的60%,继2007年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0亿元,2008年新增食品加工、石化和有色三个过1000亿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光伏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等加速发展,原创动漫产量保持全国第一。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42.1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821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 512元,增长15.6%,增加608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湖南省生态环境现状

(1)单位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控制

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湖南省逐步将环境保护纳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表1可见,2003-2008年期间,万元产值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出现较大的下降幅度;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则控制效果不够理想,2007年出现20.43%的大幅增长。

(2)工业“三废”排放总量持续增长

虽然湖南省单位产值工业“三废”的排放量有所控制,但是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局面依然不容乐观。从表2可见,除了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逐渐下降之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总体来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高达23.64%和46.38%,2008年则增长趋缓。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二、产业发展与环境负荷关系模型

1.指标及数据的选取

考虑湖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全面性,选取的变量时间跨度为1990-2008年,选用了人均GDP(剔除价格影响以199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各年的实际人均GDP)反映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变化,选取了能够反映工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三个指标来描述湖南省环境质量的演变,分别是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按照上述指标从湖南省统计年鉴(1990-2008年)中选取相关数据。

同时,为了方便不同单位和差异较大的数组之间进行比较,以1990年为初始水平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将与真实数据的分布特征保持一致不会发生改变。

2.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1)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所选标准化数据分别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函数关系模型。运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人均CDP与工业“三废”排放情况散点图,观察数据分布趋势,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可知: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符合三次函数曲线:

y=a+b1x+b2x2+b3x3+ε (1)

其中:y分别代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x代表人均GDP,a为常数项,b1,b2,b3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项。

(2)参数估计

根据上述分析和标准化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以上模型均已通过了系数显著性检验和方程整体显著性检验,而且拟合系数均大于0.9,拟合效果较好。

分别以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

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为y轴,以人均GDP为x轴,利用SPSS统计软件得到人均GDP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waste solid)、工业废水排放量(waste water)、工业废气排放量(wa8te gas)的模拟曲线图(见图1、图2、图3所示)

3.模型分析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0.471,对应于1995年的人均GDP2 987.207(1990年的不变价格),这是“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一个低谷。当前,“u”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达到高峰后可能会出现一次“倒u”曲线。但是,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恶化状况将推迟下一个高峰的出现时间。

(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水与经济发展负相关,随经济的增长呈现曲线减少态势,大致构成“u”型曲线的左侧部分。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在有效的环保控制机制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将处在下降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湖南省废水污染项目治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2004年为21076.1万元,2005年为35289.9万元,2006年为48705.7万元,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由此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再者,湖南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达到89.8%,这也从根本上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曲线中,工业废气与人均GDP正相关,随经济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利用拟合方程进行预测,随着经济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将处在上升阶段,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局面将进一步恶化。

第9篇: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范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KC theory, this paper selected Hangzhou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data from 1983 to 2010, established the optimal model through the second, third function model fitting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gzhou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DP per capita and the EKC of six kinds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show inverted U-shaped features, in which, the 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s, industrial waste gas emissions per capita, industrial wastewater emissions, industrial wastewater emissions per capita have crossed a turning point and appear in the right side of EKC; industri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and industrial solid waste generation per capita are still in the left side of EKC. Based on that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EKC;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人均GDP;污染物排放量

Key words: EKC;economic growth;environmental quality;per capita GDP;pollutant emissions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151-02

0 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1991)通过对42个国家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出倒U形曲线。1993年Panayotou借用Kuznets界定的倒U形曲线,首次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此后EKC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工具。国内最早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是张晓(1997),他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呈现较弱的EKC特征,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沈满洪等(2000)对浙江省1981-1998年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N形的EKC。张小蒂等(2002)对中国1985-2000年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三废”的排放没有随着经济总量规模扩大呈同步增长,得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并不必然伴随着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的结论。李达等(2007)应用1998-2004年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综合简化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3种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形EKC,S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N形曲线。朱翠华,张晓峒(2012)运用1995-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两类经济发展指标与废水、SO2、废渣等3类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发现,3类污染物指标与2类收入指标均大都呈现倒N形的关系,只有工业废水排放量与HDI呈现倒U型关系。总之,大量学者实证研究EKC的特征除了典型的倒U形外,还有直线形、U形、N形、倒N形等,但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杭州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如何?是否已经处于EKC所描述的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污染下降的阶段或仍处于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阶段?有待研究。本文选取杭州市28年的数据,研究工业“三废”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EKC特征,以期为制定环境政策和把握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