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云计算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船舶原理;静水力性能计算与分析;信息化;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72-02
“船舶原理”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和分析船舶航行性能中有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此课程理论性强,而学生数学、力学知识基础薄弱,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厌学。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内河船舶设计软件的使用,借助适当的信息化手段,探索“船舶原理”课程中的重要项目“基于软件的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与分析”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整合
本次教学任务选取企业船体送审设计工作内容中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加之船舶原理是船舶工程技g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学生能分析船舶航行性能相关问题的基本原理,因此该任务名为“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与分析”。此项任务设计符合课程性质的同时又紧扣工作需要,满足岗位实操技能。
首先,选用笔者自编的校本教材《船舶原理》之项目三的任务三――“基于软件的船舶静水力性能计算与分析”,其特点是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弱化表格计算的内容,加入内河船舶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应用实例,适应高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其次,选用“船舶静力学计算与稳性衡准系统V4.2”软件,该软件是武汉规范研究所专门针对内河船舶设计、规范设计、船舶审图和海事分析的需要而开发的。软件功能包括静水力性能计算、舱容曲线计算、自由液面修正计算、完整稳性计算、破舱稳性计算等内容,是提供船舶航行过程中遇到的关于浮性、稳性和抗沉性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办法的实践性应用软件。实训室机房已注册安装此软件,学生本次任务的学习安排在实训室完成。
最后,课程开始前,教师在移动终端上创建“船舶原理”云班课,学生通过手机下载云班课APP并使用邀请码加入云班课;同时为本课程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本课程制作相应的导学案、PPT课件和视频,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梳理和巩固。
二、课前探索
课前教师在云班课资源库上传课程资源,如导学案、课件、图纸资料、软件使用说明书、视频录像、预习测试题等。上传的导学案中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和能力要求、任务描述和任务实施过程、评价方案和分组名单及要求等内容;课件内容主要是之前学习的有关“船舶浮性和稳性”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内河船舶软件功能和操作步骤介绍;图纸资料包括教学过程中实船的相关技术资料;软件说明书包含软件的操作步骤、数据填写说明和应用举例,方便学生查找和理解软件的使用;视频录像是指教师将软件完成实船静水力性能计算的整个操作过程录制下来,方便学生熟悉操作步骤,模拟完成任务;预习测试题主要包括对软件功能的了解、操作步骤、数据填写的意义以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进行课前分组学习、协作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和测试以及了解任务评价内容等,并可以利用微信或QQ群适时进行专题讨论。教师根据学生云班课课前测试和专题讨论的反馈结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本任务的困难所在。
同时,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定时推送有关“船舶静水力计算软件”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以及和船舶性能相关的新闻、事例等消息,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实训机房空余的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操练习和讨论,将课堂学习前移。
三、课中学习
课中以线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前置学习,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交流、反馈及预习测试结果中梳理出问题,通过制作PPT、微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有重点地给学生讲解、演示,同时穿插一些线上测试、投票和讨论等课堂活动,从而突破“常规型值数据填写”“数据检查”和“结果分析”这些重难点。
教师在教授完以上重难点内容后,让学生自由练习,完成任务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答疑。
四、成果展示
本任务的完成是在教师给予相应视频录像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软件操作中填写的数据已经给出,为了进一步跟踪检测学生对数据填写的理解以及静水力性能的分析能力,本任务设计了另外一条实船的静水力性能计算与分析内容作为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上一条船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迁移,有效形成岗位能力。该任务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最终要求将计算好的“静水力性能计算书”和自动生成的“静水力相关图”上传至云班课,进行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五、反馈评价
清华大学计算机青年研究专家周悦芝博士告诉我们,这些烦恼,通过一个神奇的计算方式――透明计算就能解决。利用透明计算的网络化存储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短信、通话记录、地址簿、照片、视频等信息存储到移动互联网上。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所有短信、通讯地址簿等信息进行查看和使用。同时,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上服务器的强大计算能力来进行短信等信息内容的搜索,用户就可以方便地通过输入关键字查找有关短信。这就是透明计算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便捷的生活片段之一。随着网络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透明计算这一新兴研究已经悄悄地渗透人我们的生活,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贡献新的应用和模式。实际上,利用透明计算还可以产生更多的、新的能够解决我国国计民生的应用。
那么,透明计算的原理和产生起源是怎样的?伴随这一研究的日渐完善和成熟,它所产生的专利都有哪些呢?他们的特点又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了进一步了解透明计算,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清华大学,采访了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专家周悦芝博士。
透明计算的渊源
透明计算到底是什么?据周悦芝介绍,透明计算的核心理念是为用户服务。它是指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服务时,不需知道计算机服务实现的具体细节,只需关心使用和服务的质量。具体说来,即用户不必了解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等的具体所在和运行过程,只要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通过网络从各种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等)中选择并使用相关计算服务(如文档处理、上网浏览以及在线娱乐等)的一种计算模式。它方便、快捷、省心的特性能给普通的用户带来“非一般”的享受。
早在1998年,周悦芝所在的团队就提出了透明计算的思想。2004年前后,相关理论得到确立和不断完善,最先在云计算所描述的范畴里面展开工作。从现在的观点来看,透明计算的思想与云计算的思想不谋而合,在研究与系统架构上最早展现了云计算思想的精髓。
周悦芝从2000年开始跟随张尧学院士攻读博士。针对传统计算机不断升级换代、管理维护越来越复杂、安全性低、成本高等问题,张尧学当时正在思考如何研究和实现适合我国信息化需求的低成本、高效益、高可控性和安全性的计算机系统,以解决我国因为成本过高而带来的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张尧学的指导下,周悦芝开始涉足这一课题。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可控性、安全性,他们当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数据都集中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通过动态调度到客户端上执行。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从网络上让用户选择并启动多个操作系统。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不开源,因此,很难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机制,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周悦芝投入了全部的精力,除了吃饭和睡觉,就连晚上和周末他都在实验室度过。经过1年多的努力,2001年3月,他终于实现了多个操作系统的远程加载,并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自由选择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成功研制了索普卡小宝,I计算机系统,并申请了相应的国家发明专利。这是透明计算的最早起源和实现。
透明计算与专利
之后,周悦芝所在团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透明计算的概念,探索新的实现机制,追求新的技术和产品,使得透明计算技术的应用走得更远。
很多时候,在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是构筑项目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基石。周悦芝所在团队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在研究过程中,申请了一系列发明专利,建立了透明计算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到目前,透明计算相关技术已经获得了13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发明专利。
然而,从技术到专利是一段历程,从专利到产品则是另一段错综复杂的历程。计算机技术从专利到产品,这中间需要解决非常多的工程性细节问题,涉及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技术原型和专利只是产品和产业化路上的起始。周悦芝回忆起了当初进行产业化的艰辛过程。
当基于透明计算技术的索普卡电脑第一次转让给有关公司生产后,系统不稳定,经常死机、蓝屏,因此当时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对合作和产业化持怀疑态度。稳定性不够的问题,成了产业化道路上的拦路虎。周悦芝正准备解决这一问题时,“非典”爆发,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都去实验室工作。经过多达50余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造成系统不稳定的诸多原因。“非典”结束时,系统也被改进得基本稳定,打破了联想公司对产品的疑虑,索普卡电脑得以顺利进行产业化。而此时的周悦芝,却患上了重感冒。为不影响产业化进度,他只好大量吃药,卧床休息仅三天,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技术磋商和实施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破系统稳定性的难题后,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就顺利多了,相关产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好评。周悦芝也因此以第二完成人的身份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以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众多奖励和荣誉。
透明计算的未来
透明计算将所有资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数据都存放在网络上,通过利用后端强大的处理和存储能力来解决目前计算机所面临问题的思路,与2008年谷歌等公司提出的云计算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谷歌等公司提出的云计算系统只是为终端机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并不管理终端上的软硬件资源,而透明计算是由清华大学研究人员独立提出的一种与云计算相类似的概念和技术,是属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计算机安全
云计算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生产工具的一个大的飞跃,它必将给用户们带来革命性的体验。百度对云计算的定义如下: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云计算的核心是将大量的网络链接起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强大的计算资源池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形象的成为“云”,它里面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拥有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等优点。
与传统的互联网服务提供服务的模式相比,云计算拥有自身的显著特点。
1)规模庞大,可扩展性强。“云”拥有强大的存储能力,即便是私有企中的“云”,其服务器的规模也会超过数千台。这些服务器通常会以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单位,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上,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用户需求。另外,“云”规模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平滑的扩展。
2)与用户的地理位置和使用终端无关。用户所使用的软件、平台、存储资源都存在“云”中,一般情况下,用户无需获知这些资源具体存在哪台服务器上。在现实生活中,用户使用终端位置的改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不管终端的位置怎么改变,用户均能迅速的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资源。
3)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弹性大。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将不同能力的服务器、存储器构成巨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像购买水、电、煤气按需购买资源,而且购买的资源数量可通过自服系统随时变更。
4)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云计算采用节点同构互换、存储多副本容错、异地备份等技术来保障整个系统高可靠性的运转。一般情况下,资源池中的30%设备发生故障不会影响“云”正常提供服务。
5)云计算使用费用低廉。云计算能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使运营者保护已有的投资,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由于它有较廉价的服务器构成,能够降低投资成本,而且采用集中式自动化管理可以减少维护人员。它能够在虚拟环境下可以在多个业务、用户之间共享资源。
1 云计算的安全风险
云计算是架构在传统服务器上的交互、使用模式,因此,在传统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问题都可能发生在云计算中。而云计算拥有其自身的特点,也可能会在网络上引入新的安全风险或者改变原有的安全风险影响程度和范围。
1)存在资源被乱用的风险。为了方便广大用户使用“云”上的资源,云计算的服务供应商设置的登记程序管理都不是很严格的,目前任何一个持有信用卡的人都可以进行注册、使用云服务。云计算租用费用比较低廉,网络犯罪分子很容易租用海量的云计算和宽带资源进行分布式的攻击。当前企业和网络运营商们部署的流量清洗系统,是很难抵御来自云计算的攻击和破坏的。
2)给网络违法行为调查带来麻烦。由于云计算提供的资源可在全球获取,并可以使用盗窃的信用卡进行支付,这就给网络犯罪分子的调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对于第三方用户租用给云计算服务上的资源,溯源将更加的困难。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域有关云计算服务者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也会给违法行为的取证带来阻碍作用。可以想象,在云计算环境下,有关网络犯罪行为的调查和溯源可能存在着风险。
3)安全管理的风险。云安全服务商一般会委托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进行相关的安全审计、安全评估和安全认证。但是在审计的过程中,很难具体知道相关数据存放的地点,这就加大了审计的难度,而且其结果也未必能适用各个云计算用户。最重要的是,这种安全的审计方法,目前扔处在研究之中。
4)数据访问优先权的风险。在使用云计算过程中,用户会将相关的数据传输给云计算的服务商,那么,数据的实际最高使用权限就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如果云计算服务商管理不善等其他因素,很可能将用户的秘密泄露出去。
除以上介绍的风险外,云计算还具有计算和存储共享风险、高可靠性风险、企业用户长期发展方面的风险、非技术领先国家面临的风险。云计算的提出至今只有短短五年的时间,还没有经过现实长时间的考验,因此,不可避免的在众多的技术、管理、法规上存在未知的风险,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 云计算风险对策
由于云计算本身的特点,以及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监管运营体系,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试验来验证相应的对策,同时建立相关的监控平台,以最大化的保障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1)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云计算运营者、云计算用户相应的安全职责以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数据保护、信息隔离方面的界定和要求。在这个方面上,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有关云计算的相关规定。
2)鼓励科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上的创新,大力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快推进云计算软件、硬件等网络设施资源的创新,只要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云计算环境上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
3)统筹规划。在云计算初期要考虑安全方面的需求。目前国内的云计算尚未大规模应用,这样很有必要试验验证网络协议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一些安全保障及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
4)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国内的云计算主要在祥云、云海和深圳云等大量的示范应用。很有必要在规模化应用前建立安全评估和监管体系,对云安全提供的重要服务实施安全评估和监管。
5)加强国际合作。目前国际上云计算标准尚未推出,很多多标准化组织都在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我国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制定云计算系列标准工作。
6)加大宣传力度。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因此要强化云计算产业的安全意识,完善技术体系,加强宣传是性价比比较高的重要举措。
7)强化教育。云计算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我国应完善培养人才模式,积极推进教育培训,建立云计算认证、评估和安全体系,推动各大院校开设课程培养云计算人才队伍。
已应用的云计算虽然之前没有出现过重大的安全事件,但是互联网在安全方面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我国对云计算安全问题的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一个安全的云计算平台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关键字:云计算技术;图书馆;数字化
现今,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资本,而高校作为传递知识的最前沿,其各方面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其中高校图书馆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高校都拥有优秀的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是衡量一个大学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何加强图书馆的建设,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图书馆成为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是各所大学一直在探讨的重要课题。
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图书馆自然也逃不过这片“云”,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的云计算使得图书馆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文献数据存储在云端,检索应用和检索服务存储在云端,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项正在兴起中的技术,是在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等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面对的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是把存储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产品中的海量数据和处理器资源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使相关的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从而使有关数据中心的运行与互联网类似。云计算是一种新兴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服务,使有关用户方便地将资源切换到具体应用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计算机和存储体系。因此,云计算是依靠B/S架构,把计算压力从客户端转移到服务器端,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云”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云计算的实现将为我们带来更强的计算能力、低费用和以人为本的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是从2009年正式引入图书馆的。目前,国外已经有很多图书馆在使用云计算技术进行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2 云计算技术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的变革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互联网发展而必然产生的一种事物,它使得信息存储空间大大缩小且不会损坏、信息检索更加方便,达到了信息远程传递、信息共享的目的,因此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建设着数字图书馆。
虽然目前一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在信息的普及化、个性化以及共享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现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高校数字图书馆中可以帮助高校解决难题、渡过难关。
1) “云”保证资源存储的安全性。数字图书馆一般都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目前都是将这些数据集中保存在某一架设的服务器上,一旦服务器出现了故障或者被恶意攻击,就会使用户信息及图书馆资料丢失,从而给数字图书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云计算技术的使用确保服务器的可靠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器出错概率。现在图书馆中的数据大都集中在馆内的服务器上,而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轻则使图书馆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不能给用户提供正常的服务,重则将导致重要数据(如借阅记录等)的丢失。在云计算模式中,因为“云”中有百万台服务器,因此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 “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问内,将某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别的服务器上,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真正实现无间断的安全服务。
2)降低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本。普通服务器的相关硬件资源都有一定限制,若服务器同时响应用户的数量超过自身限制,将导致服务器的瘫痪。因此,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限制,如果有数万用户同时使用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有的用户的访问将出于安全考虑而不被响应。如果图书馆想满足这部分受限制用户的请求,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更高级别的服务器。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云计算环境下,一般的图书馆用户只需作为终端用户使用数字图书馆系统,并且此终端设备无需高的配置,无需自己安装应用系统软件,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软件系统,因此可以节约初期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硬件设备的投入。同时各种软件系统及各类数据库的使用都来自于“云海”,用户可采用租借的形式,按实际需要支付租借费用,不需要再费时费力的为所有计算机安装所有图书管理系统需要使用的软件。软件的升级、维护可由厂商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图书馆彻底摆脱缺少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困境。
3)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同一图书馆中数字资源不能和纸质资源进行相互补充,不同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相互独立、重复建设概率高。部分数字图书馆下的成员馆内部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兼容性差,一些成员馆则各自为政,对数字信息的建设和处理缺乏协调和合作,从而导致数字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浪费。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中以“信息超市”的形式出现。每个图书馆所有的数字化信息部分或者全部上传到云空间,由云来统一调度、组织这些海量数据,实现一种标准模式下的互补链接,使得整合后的信息更加有序。这样就既可以巧妙地避免各个图书馆各自为政,造成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以解决馆内缺乏统一标准而造成系统兼容性差的问题。此外,在云计算中,各个图书馆的相关电子资源将存储在云中成百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存储在某台计算机中。对于单个资源相对贫乏的数字图书馆来说,云上共享的资源无疑是成倍扩展的各个资源的集合体,用户可以通过浏览网页的方法在全世界各地在云的图书馆中漫游。
3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云计算的理念和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显示需要。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也并非完美,还存在着诸如保密性、版权纠纷等问题。因此当我们运用云计算建立数字图书馆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信息安全问题。数字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灵魂,因而这些数字信息的安全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对数字图书馆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有较高的要求。虽然云计算提供了很强的数据备份能力,能够保证数字图书馆信息的物理形态的安全性,但对于信息的内容安全性方面还不能保证,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非法用户利用系统的漏洞得到一些信息后,会对数字图书馆中的其他用户的个人隐私、重要机密信息等造成威胁;一些非法的操作,可能导致数字资源的丢失;数字图书馆对本馆数据的存储位置并不明确。因而不知道如何对不同用户的私有数据进行有效隔离、保密,使得数字图书馆用户不能确定托管于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拥有的完全权限;对于信息,如果得不到严格加密,数据丢失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2)版权纠纷问题。数字图书馆要运用云计算技术,必须保证在将自己的资源交给云托管后,完全拥有被托管资源的知识产权,能够自主管理和控制这些资源,同时其它的用户役有权限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然而。云计算企业往往会利用这些数据,并以数据整合、数据挖掘、知识服务的名义努力使用户数据利用合法化。因此,数字图书馆想要将云计算技术运用自如,就得针对这些版权纠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版权问题。
4 结语
云计算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目前已经成功地引入了图书馆领域,并且能为数字图书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和提供新的服务理念,例如保证资源的安全性、降低了服务成本和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然而,在利用云计算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不得不考虑,例如信息的安全性、知识产权的问题。目前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相信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成熟,一定为使高校图书馆走出困境,迎接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艳玲. 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其发展[J]. 高校图书馆,2012 (5) .
[2]潘莉.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现状 [J]. 图书馆论坛,2012 (6).
[3]范敏. 云计算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与瓶颈问题[J]. 现代情报,2012.2.
[4]张滢潆. 云计算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 信息技术,2011 (8)
[5]刘金娥. 云计算技术与高校图书馆[J]. SILICON VALLEY,2010 (21).
关键词:云计算 中职学校 教学资源 平台
云计算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凭借强大的处理能力,减轻用户端处理负担,因此,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在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云计算理论知识
云计算包括很多理论知识,加强对云计算理论知识的探讨,可为云计算的应用以及充分发挥云计算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1.云计算定义
目前有关云计算的定义比较多,文中认为云计算将互联网中管理与维护等虚拟计算机资源加以集中,完成网络交付信息服务的系统。云计算的管理有软件负责,并利用SaaS、PaaS、IaaS模式将服务布局到用户终端。同时,集中处理终端服务请求,简化终端实际操作。
2.云计算特点
云计算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首先,云中软硬件资源的存在形式为分布共享,即,不管是存储器的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均可提供给用户;其次,配置与扩展具有较大灵活性。当用户使用云资源时,可将相关服务提供给用户,一旦用户不使用可对其进行收回;其次,用户并不参与云端的管理,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与负担;最后,节约用于使用成本,即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相关资源,并支付相关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云计算服务类型
云包括三个架构,每个架构提供不同的服务类型,其中基础设施云,为用户提供直接操作硬件资源的相关接口,用户可获得存储及计算能力。平台云实质上为托管平台,即,用户可将自己开发的应用托管到云中;应用云可为用户直接提供应用服务,不过该种服务依赖于浏览器,主要针对某项特定功能,灵活性不够。
二、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平台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平台一般是以这种形式存在:有学校负责建立网站,教职工、管理员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均在该平台上实施。尽管这种形式构建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及管理活动要求,但随着社会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其劣势也日益凸显。
首先,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尽管我国比较重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但受当地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影响,优质的教育资源仍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次,教学资源应用不合理。部分学校在实现传统教学资源向数字化转化过程中,没有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没有对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并建立相关索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再次,忽略软件资源管理。部分中职学校构建的教学资源平台时,将硬件的投入当做重点忽略软件的管理,导致软件资源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最后,不重视后期功能的开发,无法充分发挥硬件资源的功能,尤其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资源平台的运用效率。
三、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构想及模型选择
1.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构想
中职学校构建云平台教学资源时需将资源进行面向服务的改造和封装,而后实现现有教育网上的云布置。同时,为得到较大资金支持,应鼓励与引导企业进入教育行业,为构建教育领域私有云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构建云平台教学资源时,中职学校还应充分考虑云的应用方式和提供的服务,以实现教育资源与云计算的良好融合,为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作用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模型选择
构建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平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模型,目前云分为混合云、私有云以及公共云三种类型,其中公共云的计算模型由云服务商提供,可降低在基础方面的成本投入,将运行、管理风险转移给服务上,但也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风险。而私有云需要中职学校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混合云不仅具有公共云的诸多优点,而且安全性较私有云高,因此,中职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构建混合云。
四、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资源平台构建
构建基于云计算中职学校资源平台时,需明确平台的逻辑及平台架构,接下来结合中职学校实际进行探讨。
1.逻辑架构
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后,当学校师生应用云资源时,系统能自动完成IP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路由,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到用户要寻找的资源,而后建立连接传输数据。有时即便云中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也能切换到另外的服务器上。同时,因使用统一身份认证,因此,学校师生只要注册一次,便可实现整个云资源的访问,十分方便与快捷。另外,考虑到云计算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用于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可以自由的访问云中的资源。
2.平台架构
首先,在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方面。该层架构主要为学校师生提供存储、计算等方面的基础服务,一方面依据云基础架构构建数据存储中心,用于存储教研成果、精品示范课、课题库等内容。另一方面,构建网上交互式实验室,以及实现视频会议的召开等;其次,PaaS平台即服务。在该平台下,中职学校师生可获得一站式服务,即,在SaaS模式下,将开发环境、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师生。中职教师利用云平台设备,完成相关程序的开发,而后通过网络传到学生及教师手中,为教师及实力较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及平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可借助云计算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最后,SaaS软件即服务。该层的作用是将各种应用软件服务提供给师生,例如,教学统计、信息、课件制作等应用服务。
五、总结
中职学校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需分析与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该平台的构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平台的优势,应进行综合的分析、合理的规划,实现教学资源与平台的良好整合,为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与质量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刘猛. 基于云计算的中职教育教学平台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
[关键词]云操作系统;云计算;Moodle;个人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093-04引言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教育载体的多样化,网络应用于教育、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立使教育对象和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然而,当前数字化网络学习系统多以内容为中心,建设者仅仅把构建的系统到网络上,而忽视了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学习方式等因素;另一方面数字化学习系统的大规模重复建设给学校和教育机构带来了庞大的软硬件开支和人力物力消耗。这些都已经制约了网络学习与远程教育的发展。因此怎样能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云计算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一 EyeOs+Moodle
“云计算”是当今IT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一般认为,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虚拟化和网络存储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通过这些技术的融合,形成了新的方法,改变了现有的服务方式。云计算操作系统(又称云操作系统、云OS)整合了云计算、云存储的一些尖端应用,是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网络操作系统。它是构架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资源之上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尽管云操作系统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操作系统(必须借助浏览器),但它将大型基础架构集合(CPU、存储、网络)作为一个无缝、灵活和动态的操作环境进行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跨系统、跨平台、跨浏览器使用它来存取个人文件、在线处理文档表格、影音娱乐、在线交流、收发邮件、阅读RSS的个人环境。
EyeOs是一款由IBM力推,基于AGPLV3开源协议开发,运行于Apache+PHP5+MySQL环境上的云操作系统。EyeOs提供的桌面环境能很好地显示、组织、管理用户的数据、文件及应用。在EyeOs环境中,用户可以掌控自己的数据,并且能够实现同步自动更新与备份。EyeOs默认自带了日历,计算器,地址本,RSS阅读器,文字处理程序,FTP客户端,浏览器,服务器内部消息,聊天室以及其它若干程序,用户还可以安装插件拓展其功能。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发的开源软件,具有极强的兼容性、易用性和广泛的插件支持。作为一款基于Web的学习管理系统(LMS),它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在2010年世界学习工具和教育软件的排序中,Moodle在教育软件类排名第十,在课程管理类排名第一,显示出极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目前,Moodle官网已有超过二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自2008年1月到2012年2月的相关文献共706篇,Moodle之“魔力”可见一斑。
在本研究中,通过调用Moodle的API来获得其WebService,把EyeOs与Moodle整合为一个系统平台EyeOs+Moodle。由于Moodle是一个可以用来构建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软件包,用以实现网络课程管理的系统。无论学习者在何处,EyreOs都能提供统一的桌面环境,且EyeOs和Moodle都是基于PHP的免费开源软件,同时Moodle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可以被EyeOs调用,所以实现EyeOs和Moodle的整合不仅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在教育应用实践上也具备一定的需求。有了这样的整合,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只需一网的终端就能登录到EyeOs+Moodle系统中,进入到自己的个人环境中,实现个性化学习。二 个人学习云环境
1 个人学习环境的现状
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传统上的学习环境一般是指课堂环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IT广泛应用于教学,数字化学习环境应运而生。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是对现实的课堂学习环境的有益补充,而且正成为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活动开展的“主战场”。它以拟人或拟物的方式克服了现实学习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为学习者的学习和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大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教而非侧重于学,使它们变成了课堂学习环境的拷贝。当前,Web 2.0的发展和社会化软件的兴起使得创造、协作和共享变得便捷。因此,有关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研究正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所谓“个人学习环境”,Stephen认为它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还有人认为它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实际上,目前学术界对个人学习环境尚未给出确切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个人学习环境是基于社会计算网络、以学习者为中心,聚合一系列工具、服务、学习者、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趋向于使用“小块松散组合”的方式,把看似独立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联合起来支持学习。其特征如下:①个性化:可以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智能优势、基础知识水平、学习风格来选择工具和服务以规划自己的学习。②社会性:它包含的社会化网络工具为学习者的创作、协作和共享知识提供了工具。使得学习者能够创造和分享资源和服务,促进个人知识和公共知识之间的转化。③可伸缩性: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单个应用程序,而是一个个独立的、有利于学习的资源集中在一个操作平台上,以方便学习者管理和使用。
批判白云飘飘网评价
我听到了陈老师对我:《作弊方法》以及《作弊方法(续)》的评价。我耿耿于怀!“本是陈家生,相煎何太急!”现在,我采用《明朝那些事儿》的蒙古兵的做法:“师”退我进,“师”进我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反正陈老师也:“封号封不尽,有网还要封”。等这场作弊风波结束后,我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师不要:得过且过,“未来的路还很长”。现在我来批判一下。
陈老师曰:“《小学生优秀白云飘飘网》采用该文但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作弊是欺骗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作弊形成了习惯,就会放松学习的要求,还会让自己有关的知识不能得到更好地掌握。从长远的眼光看,作弊没有好处,只有害处,到头来只能害了自己。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大家看我们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作坏事,就是尽管坏事可能一时得逞,但坏事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害处。你做了坏事或错事,今天占了便宜,明天会让你吃亏,而且可能吃大亏。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杜绝作弊行为。”
就像:徐亚灵写的《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写到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简简单单的一则小故事就可以表明这一切:
有一天,一名大学教授到一个落后乡村游山玩水。
他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当船开动 后 教授问船夫:“你会教数学吗?”
船夫回答:“先生,不会。”
教授又问:“你会物理吗?”
船夫回答:“物理?不会。”
教授又问船夫:“那你会用计算机吗?”
船夫回答:“对不起,我不会。”
教授听后摇摇头说“你不会数学,人生目的已失去六分之二;不会物理,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不会用计算机,人生目的又失去六分之一;你的人生目的总共失去六分之四”
说到这里,天空忽然飘过大片黑云,随后吹来强风,眼看暴风雨就要来到。
船夫问教授:“先生,你会游泳吗?”
教授一愣答道:“不会,没有学过。”
船夫摇摇头说:“你人生目的快要失去六分之六了”
看后,有这样的感悟:
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并不能证明拥有多少能力,也就是说,知识与能力并不是成正比的。有渊博的知识固然是好事,但是人生首先最需要的并不是渊博的知识,而是生存的能力。
陈老师说:“《小学生优秀白云飘飘网》采用该文但不认同这样的行为。作弊是欺骗行为,是不诚实的表现,作弊形成了习惯,就会放松学习的要求,还会让自己有关的知识不能得到更好地掌握。”就可以用上面的事例来否认的。小孩成绩差,不作弊,考试成绩差。家长说:“补习补习!”2012来了小孩不会游泳,完蛋了。小孩成绩差,作一下弊,成绩好。家长就有时间带他参加一些生存活动。遇上大灾难,再有知识有啥用。生存的能力才是重要。
陈老师说:“其实,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大家看我们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不愿意作坏事,就是尽管坏事可能一时得逞,但坏事最终只能给自己带来害处。你做了坏事或错事,今天占了便宜,明天会让你吃亏,而且可能吃大亏。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杜绝作弊行为。”
来否认这句话名人有:秦桧、严嵩等等。他们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一了百了。反正死后被别人指在教科书上骂他们也不知道!
关键词:机房教学;云计算;云课堂
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它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因其功能的强大和多样,已经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计算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在高校,计算机教学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重任。机房作为计算机教学的活动场所,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学任务,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机房因其特殊的环境因素和特点,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对策,有助于提升机房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一、当前机房教学现状及成因
(一)机房的特殊环境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普通教室上课时,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和组织者,站在教室前面的讲台上,能够随时了解每一位同学的状态,对下面的学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能够及时督促学生学习。而在机房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各自占用一台计算机,教师面对屏幕讲解知识,通过投影仪显示操作过程,二者一般不能直接对视,教师无法掌控全场,也很难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对讲解的内容做出调整,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学校为了保障计算机设备的安全,在所有机房都安装防盗门窗,机房一般也都建在实验楼内,与教学楼相比,这些地方一般不允许学生随意出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很难找到一种归属感和亲和力,更谈不上感受什么文化气息了,学生总感觉“我只是来这里上一节课而已”,严重影响上课状态。课后也不能借助机房资源展开二次学习,影响学习的连续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二)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性欠佳
当前高校教师存在讲课单调、照本宣科的问题,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学习不太关注,对自身要求不高,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有限。而且计算机类课程多涉及编程、绘图,有一定难度,而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导致其不愿主动思考、寻求答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的思维中,一般认为教室才是上课的地方,机房似乎更像网吧,而网吧是一个娱乐场所,与学习没有关系,所以学生在上机的时候,总想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网页浏览、网上聊天、观看视频。此外在教室上课常见的起立、点名等教学环节似乎在机房上课时也被淡化了。机房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自行练习和讨论,但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课堂,易造成涣散。
(三)机房软硬件设施不佳
计算机开机自动还原是目前大多数机房采取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教师课后的维护工作,而代价是开机速度慢,平均要3分钟以上。而且机房面对全校各专业开放,须要安装多种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运行速度不佳,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在如此众多的计算机上安装或更新软件也是个大问题,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曾经有一名学生为了上机练习安装一个插件,连续更换多台电脑都不成功,浪费了大量时间,学习动力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机房计算机联网,学校须采购高性能的服务器,否则会出现视频教学卡、顿现象。几十台计算机同时运行,造成高耗能的同时也使机房内温度和噪声比机房外高,无法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解决对策与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教师,首先是认真备课。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导入的设计,如引用一段视频或动画,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今天课程的重点,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开门见山地进入章节好得多。注重内容的设计,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时,可以选择唐诗宋词作为文本,使学生在掌握操作的同时,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人文情怀。任务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保持连续性。例如在讲解Word操作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招聘简章,讲解Excel时进行招聘考试成绩的计算与处理,讲解PowerPoint时则完成招聘工作的总结和结果的公布,使学生认识到教学内容是有章可循的,决非信手拈来、随意为之。教师应始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一些细节,这些会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如给文件夹命名时,应使用有实际意义的名字,给学生留下严谨认真的印象。
注意任务的难易程度,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Word、PowerPoint的操作,但对于Excel接触不多,讲课时要有重点。上机时的讲课时长不宜过长,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教师要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适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技巧。笔者在上课时发现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比较简单,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普遍提出的问题则应该重点强调。也可在率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中指定“学生老师”,让学生指导学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动性好。在机房,教师要应对的计算机问题多而杂,有一些甚至和教学内容无关,突发性强,如果不能解决会影响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甚至弱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因此,每位教师一定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尽量掌握,至少了解周边知识,切记一句“我也不知道”对自身的不利影响。课后监督学生清理座位上的垃圾,摆好桌椅再离开。建议一些高端实验室在课后也能向学生开放,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本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差,适当给予成绩的压力会有一定效果,但也要适度,过犹不及。每堂课后的教学反思同样重要,与学生交流,与同事分享,征求意见和建议。总之,每一位教师只有始终怀有对教育事业、对每位学生的爱,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使用教学管理软件
目前,本校在机房使用了一款市面上常见的教学管理软件,利用机房现有的局域网络搭建,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语音教学等操作,在机房的教学管理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屏幕广播可以实时传送教师的电脑画面到全体学生的屏幕上,教师可以用该功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和软件的操作,此时学生机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解决了学生上网、打游戏的问题。还可以让某个学生示范操作,向其他学生演示。远程遥控功能可以让教师对其他学生的电脑进行操作,实现对学生的手把手单独辅导。屏幕监视帮助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电脑画面进行实时监控,教师不离开座位就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监督与管理更加方便。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可以限制其对计算机的使用权限,仅允许运行特定程序,强制结束某个进程,甚至锁定其电脑,禁止一切操作。另外还可以快速收发文件,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云计算”打造“云课堂”
教学管理软件虽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依然没有解决上文提到的机房软硬件设施不佳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如果学生直接关闭教学管理软件,教师对学生失去了控制,达不到管理的目的。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随着云计算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打造的“云课堂”是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学习者只须连接网络,通过虚拟桌面访问云主机,便可快速高效地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基于“云计算”建设的现代化机房应该具备资源丰富、功能强大、适合个性化教学、环境舒适、便于维护等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比传统的机房配置,基于“云课堂”的机房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云课堂主机、主机管理平台、学生终端和教学管理软件。云课堂主机提供高性能的虚拟桌面,允许多台学生终端同时访问,支持多种操作环境并能快速切换。学生终端通过网络便可快速访问云课堂主机,该终端一般使用低功耗处理器和精简版操作系统,轻便小巧、功耗低、噪声小,开机速度和运行速度更快。主机管理平台集中管理云课堂主机,快速完成全校云主机的软件安装与更新,维护简单。教学管理软件帮助教师监控和管理学生,开机自启动并具有自我保护功能,防止被学生关闭或卸载。整个机房的环境舒适安静,功耗低,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网络规划和线路改造十分简单,有效降低经费投入,即使对于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的教师,也能较快上手。
三、结语
机房是计算机教学的活动场所,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机房教学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既有教师自身的能力问题,也有机房环境的特殊性带来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每一位教育从业者认真思考,积极提出改进措施。作为教师,必须始终怀有对教育、对学生的爱,不断完善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校方应借助“云课堂”技术搭建新型机房教学平台,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云计算;出版社;版权管理;图书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77-02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出版社图书管理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譬如:人们对于版权这个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清楚,部分出版单位缺乏相对应的职业操守,还有就是人们在遇到版权纠纷时不知道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在版权的操作上也与世界水平相去甚远等。而目前的云计算技术则很好地为图书版权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解决办法,利用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不断开展带来的优势,将云计算融入到图书管理当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一、云计算技术与出版社图书版权
(一)云计算网络技术的特点。云计算网络技术从特点上说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纯粹的网络虚拟化运行,云计算技术可以利用系统内部的接入以及核心层交换所得的数据,这种虚拟化的优势使得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立即获得需要的内容。二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服务,云计算技术是与服务的提供商一起构建了资源系统,从而做好服务以及数据的处理工作,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购买。三是该技术具备动态的拓展性,这个主要指的是,云计算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优化系统,从而提供无穷的存储空间。四是低成本优势,云计算技术量入为出的计费策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硬件费用、主机的服务费用等。
(二)图书版权的概念。图书版权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著作权,具体的可以划分为财产权以及人格权。这其中,人格权主要涉及到了姓名的表示权、公开发表权、严禁其他人利用不正当的方法,用相应的作品去损害权利人的切身利益的权利。而财产权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立足于人类的智慧之上才产生的无形的财产权利,也是隶属于知识产权,具体的包括了公开的口述权、重制权、播送权、演出权、公开的上映权、传输权、改作权、展示权、散布权以及出租权等。图书版权需要维护的是一种思维的表达,不是为了维护思想,在对权利人的财产权的利益进行维护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明以及知识的传播进行保护,数学方法、算法、设备或者技术的设计工作等都不属于图书版权进行维护的范围之内。
(三)出版社图书版权管理的特点。出版社的图书版权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说,指的是对作品、合同、资源以及信息进行管理。合同的管理指的是权利人与出版社之间就各自的义务以及权力进行相应的约定,从而确保各自己的利益;作品的管理是在合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对作品的安全负责,防止出现损坏、遗失、失窃等现场发生;资源的管理也就是出版社对自己拥有的市场、资金、专业人才、营销渠道等进行管理,从而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信息管理涉及到了权利人及其作品的信息,也包括了市场和图书营销信息等。出版社的图书版权管理就是立足于这些基本的管理点之上进行的,做好这些环节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好图书版权的管理工作。
(四)云计算网络技术下的出版社图书版权管理。云计算网络技术指的是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优化、汇聚等来对存在的所有的网络资源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这样就能方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按照一种容易扩展的方法来获得自己实际需要的服务。我们通常说到的云计算网络技术是通过在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服务器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用户需要的类型区别,从而可以提供各个不同的服务。在这种技术背景下的图书版权管理因为云计算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整个的数据信息中心的所有资源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不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用户利用数据终端,在网络链接之后就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对应的资源库中找到相对应的图书版权信息相关资源。也就是说,云计算网络技术所具备的分散性以及广泛性,再加上应用方式因人而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版权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保护措施以及版权管理效果。
二、当前出版社图书版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基本的图书版权意识。这个主要指的是对于图书版权的基本认识不足,还有很多人不清楚版权的归属,对于图书版权属于权力者这一基本知识都不是很清楚,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基本法律认识的匮乏。其次就是人们缺乏一定的维权意识,对于自己面临的侵权盗版问题往往权力者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法律知识相当缺乏。
(二)管理制度和对应人才的缺失。图书版权的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的任务,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保障,很难做出成绩。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外,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对外沟通,在市场的运营上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人才才可以胜任这项工作。此外,制度的不完善也制约着图书版权管理的前进步伐,大多数的出版社在这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图书侵权现象不断发生,维权力度不足。近几年来,因为侵权而被告上法庭的出版社络绎不绝,这其中既包括了未经权利人的允许就擅自使用他们的作品,很多时候出版社都不知道自己和权利人签订的是无效的合同,这就使得自己吃了哑巴亏。也包括了出版社违约侵权,这种现象主要指的是出版社未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单方面的修改合同内容。再就是过失侵权,这类现象主要指的是抄袭、剽窃等,并非出自出版社的本意,但也在无意中间接地损害了权利人的切身利益。
三、云计算网络技术下的出版社图书版权管理研究
(一)出版社不断完善、深入了相关的法律标准。单纯的从法律这个角度出发,云计算网络技术下的出版社图书版权管理在整体上归为数字版权。虽然说我国在图书版权方面还缺乏足够完善的法律规范,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对于网络技术的规范还是相当的完整和合理的。早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相关部门出台的《著作权法》就再一次的为图书版权中侵权现象修改了相应的条款,在这之前一段时间就已经生效的有关于信息网络传播的保护条例就是为了能够与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做好出版社的图书版权管理工作相适应,这其中也对数字版权的法定的许可、合理的使用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技术等做出了更深一步的规定,随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涌现,云计算网络技术依照相对应的法律条款就可以解决一些常规的图书版权法则所不能解决的纠纷问题。所以说,云计算背景下的图书版权管理办法一是吸收到了传统的图书版权管理中的经验以及优势,利用到了数字版权以及网络规范的独特优势,二是还对传统办法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订和完善,对于责任的划分有了更加清晰的评价标准标准和条件,细化了侵权等行为的责任,明确了使用的具体范围,这就使得图书版权中的纠纷问题能够依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切实的解决。
(二)加强了出版行业内部的监管。云计算网络技术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可以很准确的发现法律规定之外的存在于监管层次中的具体问题,为什么云计算网络技术可以做到这些,又是如何加强内部监管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云服务网络技术是提供商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云计算网络技术的主要工作责任就是对所有的数据信息进行对应的计算以及托管。也就是说,用户的信息、数据以及隐私等都是需要经过云计算的提供商进行严格的技术审查,从而可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云计算的提供商也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的。所以,云计算网络技术中存在的准入标准就是针对提供商的资格进行相应的审查,从而能够保证用户的数据信息等相应的资源可以得到可靠地保护以及享受优质的服务质量。二是图书版权管理中的存储问题。云计算网络技术不用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也就是说,图书版权管理中的存储量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大大超过传统的存储办法,进一步的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存储成本。这一切都是立足于良好的内部监管制度,这些都对云计算网络技术数据的合理运用起到了催化、促进的积极效果。相关部门更容易在监管过程中与出版社进行沟通,更好地维护了所有参与者自身的权益。
(三)强化了图书用户的法律意识。云计算网络技术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不但解决了传统管理办法中存在的诸多局限性,还可以将任务以及用户作为工作的中心,利用虚拟化的特点将已经分散的资源重新集中起来,依照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使用量进行费用的结算。这就很好的增强了用户对于费用的管理意识。此外,每个用户(也就是出版社)能够将自己的数据信息全部上传到“云端”的资源中心内部进行保存。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既是在接收数据信息,同时也在不断地以及传播信息。相对应的法律条款也很好的规范了云计算网络技术条件下进行合理使用的范围,还包括了云服务的提供商和用户之间发生了侵权问题的纠纷解决办法,这些都从网络的参与者这个角度出发进行了规定。在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媒体的不断引导以及支持的作用之下,云计算网络技术为所有的用户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传播素养,促使大家能自觉的尊重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进一步促使云计算网络技术背景下的用户不断地增进自己的图书版权的维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