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认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实践专家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2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日趋系统性与完善性。尤其对于新开办专业来说,如何确定该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授课前后顺序如何、每门课程需要放置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学时分配,都成为困扰专业负责人的一大难题。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课程设置、课程内教学任务选择以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想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好的途径就是“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对于国内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成功就业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业导向”。
想要实现就业导向,对于高校来说也面临着“与市场与企业脱轨”的严峻现状。目前,高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来源于传统教学,或者参考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课。但是,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明显感觉到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期后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为什么出现上述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在开课前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不了解企业目前的真实项目有哪些,更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所以,各专业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真正接轨。
一、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1.确立会议目的与指导思想,制定会议方案
2.确定主持人
主持人应熟悉众多不同职业岗位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流程;应具备一定的耐心、组织协调以及决策能力;应掌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善于提问(比如针对工作分析,要具体问:这个岗位实际需要做什么?在你们单位这一工种的技术员做什么)。
3.确定记录员
最好选择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记录员,因为他能够熟悉专业现状,并了解常用的专业术语,要求记录员文字记录速度快、头脑灵活,思路清晰。
4.挑选实践技术专家
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主要参加者除了专业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以外,还应该有6-10名企业实践专家。实践专家的选择标准是:
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术工人和技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基层部门负责人。
②所服务的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企业规模有别,不能一味选择大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专家,也要兼顾小公司的员工,这样能够采集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5.录像工作人员:全程录像,为课程建设准备素材和佐证材料。
6.材料的准备
首先确定研讨会会议室,会前写好座位名牌,按会议室布置规则摆放座位名牌。准备好白板、白纸、录音笔、横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材料袋(内含会议日程、相应表格、填表说明和典型案例等)。
二、确定主要就业岗位
经过问卷调查或者语言沟通等方式,向参会的企业专家调研主要就业岗位。经过系统而全面的调研,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招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均主要面向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办公室职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员。依据就业岗位又确定了“网络工程”与“网站建设与管理”两个专业(技能)方向。
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上述就业岗位,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每个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
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整合,确定了课程名称。
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
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介绍如下:
子任务1.组装与调试计算机
职业能力1:能够组装计算机;
职业能力2:能够安装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3:能够进行新机兼容性调试。
子任务2.维护计算机软硬件
职业能力1:能够检测和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
职业能力2:学会软件更新的操作;
职业能力3:能够维护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子任务即是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需要实践和学习的两个项目,而这里的职业[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力即是该项目的能力目标。描述职业能力的语言有较为规范的要求,比如“能够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学会哪些技能”。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经过对各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归类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训练五大系列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培养与时俱进的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制定素质拓展教学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迁移发展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业多年来积累的微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这个“基础”却得不到重视,因此,我们要把对中小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计算机网络之中所涉及的人才包括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有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机硬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等多个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目标的确定和不断地扩充都需要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做到万无一失和相互衔接恰当合理,当然,这也就需要各层面、各领域、各环节的人员共同来配合完成。比如,中小学校及教师对中小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重视等,都会使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内的人才培养很难以运行。当然,这些人才的培养决不是等到他们进入高校以后的必修,而是要在中小学时期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建立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思想,至少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基础和最简便实用的技术。
正如每个人所见,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从小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还是个薄弱环节。作为中小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的我们必须在透彻了解本校或本地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合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人才。
1.建立中小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搭建中小学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广泛开展,助推我市创新型、创业型城市建设。这就要求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课程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宏观层面由市县统筹,微观层面由学校具体实施,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同时,要有计划推进,分步实施,做到区域突破与整体推进相得益彰。
2.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认知能力,创新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增强科技创新教育的吸引力。以形式促内容,以内容促发展。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训练室,让学生自主地像平时打游戏一样,将课程目标设置为游戏关卡,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趣味性。
3.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及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加强教师的计算机授课水平和相应硬件及软件的储备和使用。不断丰富科技创新教育的内涵,整体提升中小学校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
4.结合不同学校实际,选派部分教师赴外参加专业知识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我市计算机网络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教育的能力,从而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思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多方位、多领域的使用和普及,中小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ocial demand for computer network technical positions, combines with the authors' actual research, designs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of network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nalysis and occupational capacity, and plans task-based and process-based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关键词: 岗位;能力;工作任务;工作过程
Key words: job;capacity;work tasks;work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21-02
0 引言
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信息产业人才的缺口主要表现在具有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网络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技能人才缺口巨大。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都需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而无论是企业的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更多的网络人才来实现。所以网络管理员、网络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相关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科技的发展,单一掌握某一专业的人才未必能够在市场上立足,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软、硬件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安装、操作、测试和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能真正把基础理论知识与网络实践能力合二为一的网络建设、操作等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紧俏商品”。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可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以下工作岗位:网络系统工程的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监理;网络工程测试验收;网络工程项目经理;网络集成公司技术支持;网络和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系统工程的现场督导;网络集成公司销售服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及其它相关的工作岗位。(表1)
2 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能力分析
在调查相关企业、专家,查阅资料后,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调研,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网络综合技能、创新能力的要求。图1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培养思路,表2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能力分析。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由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岗位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职业养成规律确定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培养体系。
3.1 基于工作任务的培养模式 根据三级能力的培养思路和职业养成规律,由浅入深安排学习内容,并由企业实际工作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照“小型企业、简单工作组模式局域网的组建”、“中型企业网的组建”、“域模式局域网和大型企业网的组建”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3.2 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设计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设计方案,是根据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到行动领域,再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培养领域表现形式是由若干个培养情境构成。培养领域设置的原则:一是每一培养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培养领域排序要遵循职业成长规律;三是各培养领域排序要符合学习认知规律;所有培养领域组成生产或经营过程。
培养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紧密围绕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为载体进行培养情境设计。
创设培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使培养对象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培养情境的设置要在同一范畴内至少设置3个以上的情境培养与训练,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重复过程、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不重复的是内容,找出差异性,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情境设计的载体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大体可归结为:任务、项目、案例、现象、设备、活动、产品、软件、材料、场地、系统、问题、设施、对象、工位、类型、岗位、生产过程等载体。(表4、表5)
“网络管理员”岗位培养共安排8个培养情境,每个培养情境有4项典型工作任务,共计32个工作任务。(表6)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了一套现代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为社会急缺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找到了捷径,通过这套体系的运用必将培养出一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人才,为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冬,杨文安,李继良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2,(3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物流教学;特点;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4;TN0-4
物流是负责各种货物配送的服务产业,为各行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输送平台,保证商品货物按照客户要求准时送达。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物流行业也逐渐受到了企业们的广泛认可,发展物流经济是未来市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对于职业院校教育而言,其必须要借助市场人才需求的主要方向,对校内物流专业生教学提出新的方案,把信息科技融入物流教学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根据计算机技术的结构状况,将其应用于职业院校物流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特点。
1.1 技术性。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物流专业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流教学活动中,促进了新型物流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应用。例如,传统课堂注重于物流专业教程的详细讲解,并没有将具体的物流作业系统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概念上对物流过程缺乏认知。设定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案之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物流知识详细讲解,进而提高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自动化流程。
1.2 仿真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未仅限于教学数据的处理,其通过与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的连接,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自动化传输,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物流课程教学网络。借助远程教学网络可以仿真物流知识体系,按照特定的结构编排物流课程方案,把理论知识借助教学模型展现给学生。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物流课程教学具备了仿真性特点,有助于实现物流操作系统的科技化发展。
2 职业院校物流教学趋势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保持着多元化发展趋势,各个行业在经营模式方面实现了优化升级,企业面对的市场业务及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这就对内部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作为培养物流人才的主要基地,职业院校在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以信息科技为支撑的“科技化教学”思想得到了普遍认可。
2.1 科技化教学概念
职业院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主导机构,每年为培养职业生人才提供了多方面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实施多元化改革模式,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在学科教育中得到推广,为教育信息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下,院校正提倡“科技化教学”观念,这是现代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新思想。“科技化教学”是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依据,本质思想是提倡“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借助外界通信传输设备收发任何信息,在信息科技引导下创造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平台,为高职生提供了科技化的学习平台。
2.2 物流教学信息化趋势
物流教学坚持信息化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我国职业院校提出“科技化教学”理念,不仅适应了时代教育政策变革的需求,更是体现了当代教育机制的创新调整,这是我国教育理念优化的内在要求。同时,教学信息化也有着多方面的可行性条件,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有着硬件装备的支撑。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越的教学信息传递服务,满足了学生日常学习中收发信息的功能需求。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职业院校教学模式调整的主流方向,能够帮助物流专业生解决诸多学习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物流专业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对物流专业教学方案进行优化。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物流教学采用多媒体形式,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物流教学的典范。
3.1 信息处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利用计算机平台对物流信息实施自动化处理,为物流教学课堂搭建了虚拟化教学空间,满足了专业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需求。
3.2 资源整合。物流专业教学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会计、贸易、管理、法律等知识总额和整体,全面提升了专业生的知识水平。而多媒体教学通常指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物流课程的学习、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3.3 网络授课。远程网络是计算机辅助物流教学的应用方式,借助计算机平台执行网络授课方案,带动了物流教学体系的信息化发展。例如,计算机教学网络侧重于学生可随时通过Wifi接入校园网及互联网,方便的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可利用无线网络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备课及进行科研工作。其核心在于无纸化教学的实施,利用网络拓宽了物流课程的教学范围。
3.4 教学查询。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物流教学设定计算机网络平台,也能对物流知识信息完成自动化查询方案,师生利用查询系统可完成信息的多样式控制,提升了物流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3.5 综合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把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交互性是多媒体计算机所独有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物流教学的手段方法,而且成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乃至教学思想的最佳方式。职业院校选用计算机网络辅助物流教学活动,帮助师生利用计算机模拟物流作业流程,增强了其对物流知识的认知力。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职业教育已经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这些都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科技化改进。鉴于物流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物流专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职业院校在编制课程教学方案过程中,需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利用,全面保障物流课程教学方案的优化改进,从而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兵.用VisualBasic实现对Witness仿真软件的控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3).
[2]周向阳.第十讲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应用的条件及其它[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12).
[3]王春峰,张春娜,蔡平,张沂泉.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2007(11).
[4]赵世同.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职物流教学的影响新探[J].电子商务,2010(04).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极其适合高职院校使用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讲究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有着密切关联,因为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因此学校的学生最主要的竞争力便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较强。尤其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今后从事的工作内容考验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极其注意教学的实践性,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严格控制课堂实践在整体教学中的所占比例,以此实现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教学弊端,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来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1)教学目标重理论轻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宗旨便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能型专业人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重点却与办学宗旨产生了偏离,教学目标重视理论教学而对技能操作重视度不足。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的实践性专业,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只有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才能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对教学课程的设计却没有体现出科学性,将大多数课程设置为理论学习,只把一小段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操作,而且在有限时间内,学生的操作不可能都会得到老师的指导,因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比如,在教授与“数据库”有关的知识时,老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有关数据库的理论知识点,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检测,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虽然熟练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无法真正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再学习。最终的教学效果虽然完成,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却是相背离的,长此以往,学生的技能水平便无法实现有效提升,也就自然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优势。
(2)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到职业性技能学校求学,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自身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进入本科院校进行深造,因而选择这种注重技能培养的学校,希望掌握一门技术,在今后的求职之路有自己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水平都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能够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进而使得教学过程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却远远超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许多负担。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涉及的理论知识极为复杂,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水平日新月异,需要学生不断关注技术的革新,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学校将此作为教学目标,难免会脱离实际状况,学生也无法完成,难免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老师一人讲述,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点多而且十分复杂,不同知识点之间会产生诸多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难免会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此时老师的教学又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所以学生在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时间睡觉、玩手机或者看课外书也就不足为奇。
二、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运用项目式教学,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1.项目的选择
项目式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能够实现自身操作能力的提高,并且还会对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自主更新,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断加深。项目的选择应避免与书上的理论知识相同,那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应该选择具备一定实践难度的项目,学生依据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自己的思考,才能完成相关操作,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准备工作:
①人员分组
为了达到最真实的模拟实践效果,项目式教学要采取分组的形式,按照实际企业实践操作需要,每组由3~5人组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分工协调工作,实施分工到人,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并能够实现问责到个人,以增强成员间的归属感和责任心。小组成员要通过对项目的前期分析调查、活动策划以及最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详细阐述,完全按照企业实际操作来进行实践活动,确保小组成员能够通过一次项目式实践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②教学设施分配
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有限,而学生所需要用的设备大致相同,因此要对教学设施进行合理安排分配,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获得设备的使用权,因此,设备的划分要根据小组的分配来划分具体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长,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设备对小组的辅助作用,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比如,实践设备只能满足10人的需求,那么,可以将设备划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获得两台设备,并且使用时间依据整体实践时间进行平均分配。设施的布局应该秉承方便、快捷的设置原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设备统一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
2.项目式教学实践
项目式教学实践将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老师只需在课前将实践内容、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学生便可进行自主组队,在老师规定的课时内将项目完成。通过这种教学实践,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分组,并且小组实行责任到人,每位成员都可以按照自身优势所在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操作,即使被分配的任务不是自己擅长的,在经过一次的参与负责后,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当今社会是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分小组进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有利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项目式教学实践实现了以生为本,将课堂交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另外,项目式教学注重教学实践,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通过对真实企业的项目操作的模拟,能够让学生提早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对于学生今后的求职之路增添了竞争砝码。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具备有效的竞争力。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尽情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尽快熟悉计算机的物理结构,并能够通过与人合作,不断交流经验,获取灵感,进而实现创新,真正使自己成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
(一)新的时代,我们要与时俱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利用科学工具来更好的工作。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 计算机网络是依赖于计算机而存在的,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用通信路线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交换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书籍的阅读,加上实际的操作应用,从而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来帮助我们实现办公自动化。
2.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计算机网络20世纪后半叶最有成就的技术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如今的计算机网络不仅是一种文化,融入了人类的思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慢慢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它也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现实社会有的一切在网络社会上几乎都有,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求职、娱乐、购物等待等,它还一种是带动其他产业的前沿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工作中的应用是办公自动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极大地提高了办公信息处理的能力,实现了不同地点的办公室的联机办公,使相隔任意距离的办公室之间,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工作带来了一次“工业革命”。
办公自动化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断使人们的部分办工业务借助各种办公设备,并有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标的人机信息系统。
1. 办公信息处理内容:办公信息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处理,即财务数据、人事数据、文档数据、产销数据、市场数据、产供销数据、人口数据、气象数据等各种数据的处理;文字处理,是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之一,即包括微计算机文章、拟报告、发指示、写公函等以及对这些文件的复制、印刷等等;语言处理,是用微计算机对语音进行处理的技术,分语音合成和语言识别两大类;图形图像处理,即利用微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较高档次的人事管理,还可以利用微计算机得到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的各种统计图;最后一种是网络支持,即一个较大单位或一个行业的办公业务不可能在一个办公室内完成,而要许多办公室协同完成,这就要把许多办公室的办公机器联成网络,做到数据共享。
2. 实际应用:依据;办公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事务型、管理型、决策型。对于办公类型的不同,它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针对事务型的办公:
在文字处理方面,它可以帮助完成各种办公文件的参考、起草、修改、删除、排版、打印、输出等。可以为各级办公人员或组成机构建立日程、时间安排、具有提醒的功能管理以及合理安排个人日程。同时,管理个人文件,可以根据目录和主题词、时间等进行查询、检索。也可以进行文件收发、登记和领导批示签阅登记,并可提供行文追踪查询。对进行邮件编辑、修改、接受、发送、删除等等。在机关本身的人事、工资、财务、房产、基建、车辆和各种办公用品利用管理应用在系统进行管理并且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以报表形式的输出等。涉及事务办公的方方面面,同时在工作中有很大灵活性。
(2)针对管理型决策型的办公:管理型的办公是对事务型的进行管理。对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有对事务型办公的所有功能外,还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例如国民经济计划和综合平衡的决策,经济效益预测和经济结构分析等,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各种模型,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出多个可能的方案,为决策者提出决策建议等。这些在自动化办公中方便了决策者对数据的清晰透明度的认知,了解到公司现状,从而作出更加适时科学合理的决策判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了管理的科学化。
结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日常办公,企业管理,商业金融,教育教学,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军事指挥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的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了解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清楚它们的功能,熟练地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从而方便我们,更好的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梁红月.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第三代OA系统[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洪国彬.基于随机Petri网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与优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而,探索和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明确现有模式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过分重视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结论,忽视实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不切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过多考虑“某一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以实用性为唯一目的,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素质发展的需要。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由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
一、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和职业界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应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并紧密地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根据教育部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和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以及21世纪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确定为:“网络通信和原理的基础知识”、“局域网典型组网技术”、“网络互联设备和技术”、“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架构网络“等几个基本部分;另外,还须介绍小型局域网的Internet接入技术。其他专业的教学是这几个基本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合。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对于那些必要的、关系到网络系统内的规律性、逻辑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应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对于涉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的理论内容,也要作必要的简明扼要的叙述。这样既为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二)实验教学:根据实际的需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建、管理和使用网络三个重点部分,要求完成组网技术(含基本组网技术和互联技术)和微软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两项主要的内容。这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应用及实践的学习,深化对理论和设计部分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技术。从而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集中实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一般可安排1-2周的集中实训时间(80学时)专门进行网络的综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课题,组内同学自己分工,协同工作,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与设计网络。在设计期间,应设计丰富的课程设计内容,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共同实践,写出综合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对实现的设计进行答辩与验收,给出实践的成绩。
(四)“0”学时和“市场调研”的补充教学方法: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紧跟形势,因此,对于局域网的综合设计作业、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可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理论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自己的调研总结报告,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有关网卡的报告,应当包含网卡的工作原理、实际的作用、常见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总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诱导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等,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讲有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组织形式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既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验的穿插活动,最后的综合性网络设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穿插、交换、交互的过程中进行,并辅助以市场调研的方法。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应用化、社会化、家庭化,使得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企业信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中所列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为使该课程能够对普通高校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笔者对该课程的定位、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讨论,并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课程对象的特点
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普通高校学生可能来自各种专业背景,对课程内容会具有一定的预期。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2010年12月已经达到4.57亿[2],对于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和应用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属于基础课,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具有哪些特点?他们具有怎样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背景,又可能从事哪些形式的工作?
我们经过对几年来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测试和毕业生的去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由于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即使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也具备使用网络的经验。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包括实验)会占据一定篇幅和时间,但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基本应用并不陌生。
2)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门课程外,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学生所具备的其他前序课程很难预知,这给课程的开设和内容的选定带来困难。
3) 学习本课程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工作。
2计算机专业和非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的区别
与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相对比,非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有以下不同点:
1) 可以确定与计算机有关的前序课程,但后续课程则无法确定;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前,一般已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继课程可能会有“组网技术”和“TCP/IP”等。所以,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
2) 目前一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48学时(包括实验时数)左右,课堂授课学时在32学时左右。而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简化,比较适合于工科专业的学生。但对于人文、经管类专业,则显得比较艰深,且应用方面的内容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
3) 由于对网络应用的熟悉和对深入学习网络应用的预期比较难以满足,造成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兴趣减弱,选课学生数量减少。
3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如何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例如,传统的计算网络课程通常把重点放在网络理论,在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分层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3];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则把重点放在路由器、服务器配置和组网技术上[4];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偏重介绍HTML、网页设计和网络程序设计等[5]。
对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学习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所学的内容很难转换成为实践技能;如果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可能难以保证;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中,如果需要学习网络编程,一般需要有程序设计方面的前序知识。
这样,一门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课程内容应该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知识内容有传承、有区别;
2) 应该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时可能用到的知识;
3) 由于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应用系统可能涉及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网络编程、数据库等诸多内容,即使不能一一尽述,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模型和实例进行这些知识的普及和训练;
4) 有一定的理论内容,便于学生深入对网络知识和理论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在课程定位、教学实验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等作了以下改革和调整。
3.1课程的定位
为学生日后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应用技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准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
3.2教学和实验内容的组织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与选课学生的交流,我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成四个方面:懂、建、管、用。
1) 懂:认知网络,了解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建:建设网络,利用各种网络设备和技术,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3) 管:管理网络,保证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数据安全和可用,进行网络信息和控制。
4) 用:使用网络,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NOS)、资源、创作软件的选择、比较、应用。
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构成1U1的比例,务求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可以转换成为工作技能,或能够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相映证。
3.3主要的改革内容
把课程的核心从网络体系结构逐渐转移到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上。换言之,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课程重点从以往的对通信理论的关注和网络建设技能的培养转移到运用、掌控和应用资源子网内的各类资源上来。
把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主要内容压缩简化,突出与企事业单位应用有关的内容;淡化通信子网的理论内容,说明当前网络技术中影响企事业单位网络应用发展主要因素和发展方向。例如,在因特网环境下,分析多媒体通信所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是网络化企业的主要信息技术模型。该模型2003年由Flashmap Systems公司()的Jeff Tash提出,并在企业界有重要影响[6]。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基础的构件主要可以分成六个方面:网络通信设施、主机(或智能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中间件、管理类软件。
1) 网络通信设施。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网络通信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并与其他广域网络相连,由于考虑到企业信息设备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和竞争策略,必须仔细规划信息系统的端接设备、服务器硬件、网络介质、交换、传输和安全设备以及广域网互联或因特网接入方案。
2) 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
由于在企事业单位中,两类设备在端接设备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普通用户PC和作为企业服务资源驻留并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用户PC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每位员工的生产和工作效率。现代PC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但也复杂和脆弱。一个简单的网络故障可能发生在应用软件配置、病毒作祟、操作系统缺陷、网络带宽、域名服务器故障等。所以,在用户PC和操作系统的选择、维护和更新上,必须有全局的规划和考虑,以便保证信息环境的正常运行。而服务器则是企事业单位具有全局影响的资源,尤其需要向学生介绍服务器设备中大量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应用。并考虑服务器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规划、选型和升级对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
3) 客户端软件(Clientware)。
因特网不同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的网络应用方式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的应用如万维网、FTP、电子邮件、Telnet之外,对等网(P2P)应用开始席卷因特网的带宽。无论是C/S还是P2P的应用模式,选择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的客户端软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4) 服务器软件(Serverware)。
服务器软件运行在企事业服务器上,其特点是多线程、多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为众多的客户端提供服务。由于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其工作性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网络的普及,服务器软件的选型、安装、配置、测试和优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
5) 中间件(Middleware)。
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有一类非常重要,又常遭忽视的应用软件,这就是中间件。中间件是在两个应用程序(或进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软件。在我们讨论的基于因特网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和网络之上,服务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端软件之间,管理类应用软件的之下,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管理类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应用软件。
6) 管理类软件(Manageware)。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转向B/S结构,也就是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因特网社区中,基于Web的管理类软件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它有以下特点:
(1) CMS的运行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架构中其他构件的服务。
(2) CMS门类众多、专业性强。大致的分类包括门户类、论坛类、e-Learning、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3) 由于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OSS)的存在和繁荣发展,直接采用CMS应用系统和进行二次开发可以缩短企业信息基础架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今天的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尤其是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实现可以由传统的IT技术开发方式转向资源技术(Resource Technology,RT)开发方式。
4课程内容与实验设置
在上节所述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常用的协议、应用方法以及企业信息基础技术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对企事业单位网络平台实际应用管理能力。因此,我们设定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以48学时为例,我们将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验按1U1安排,也就是24学时授课,24学时上机(参见表1)。
5重要的实验案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中,由于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的引入和实验学时比重的加大,对课程实验内容的充实、实验间的逻辑关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举出课程改革中,我们所设计的实验序列,希望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1) 客户端比较与评估。
作为一般的网络用户首先面对的是各类网络应用的客户端,学会选择和评估客户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以浏览器为例,由于浏览网页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而浏览器则是互联网应用中最常用的工具软件,它的性能、功能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我们使用因特网的体验和感受。由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网站(例如,大部分网上银行)是针对微软的IE浏览器设计的,所以针对IE浏览器的应用和优化内容属于必须的教学内容,而其他的别具特色的一些浏览器设计,例如,Firefox的属性页面对了解网页的设计、文字编码、媒体应用和链接非常有用;谷歌Chrome的简洁、明快和高效也与IE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作为C/S的典型应用,腾讯QQ和谷歌地球也是用来反衬B/S应用的客户端选择和对比的重要案例。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客户端类(Clientware)。
2) 小型服务器程序的安装与测试。
在Web服务器上以HTML页面超文本的形式企业内部信息,提供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构成了企业内联网的基本结构。在TCP/IP网络上建立并配置Web服务器是企业内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一款称为Xitami的小型Web服务软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安装、配置和网页的与测试。与之相关的实验包括简单网页制作(使用MS Office组件)、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软件的设置(大部分PC防火墙软件会屏蔽Web服务器的功能)、使用DOS中的网络指令检查本地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占用状态(图1)、FTP服务器资源以及实名和匿名登录(Xitami支持FTP服务和实名登录)。进一步的扩展实验内容包括服务器程序的参数定制和测试。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
3) 局域网上的协议分析器实验。
协议分析器也称为嗅探器(Sniffer),是网络实验中的重要工具软件,可以形象地展现网络通信的过程,例如,利用CommView对捕获的数据通信内容重新构建通信的“会话(session)”过程。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也许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例如,在讲授网络安全保障时,该软件分别用来针对PC、服务器进行通信进程和内容分析、安全保密通信测试和局域网健康状况的诊断等。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在网络通信设备、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两类组件的结合部,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
4) 标准服务器套件的安装与测试。
当前常见网站的构成,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案,一般需要包含Web、数据库、邮件、FTP服务器和中间件程序,例如,Tomcat + JSP + Oracle或IIS + ASP + SQL Server。我们采用的是Apache + PHP + MySQL方案,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有Apache Friends这样的优秀软件可方便非专业的学生实验;二是在PHP平台上,有无数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供选用。作为企业Web服务器的重要应用,Web内容的访问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企业网站,往往存在一些访问,可能需要在Web区设置访问许可机制。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并需要中间件支持。
5) 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定制。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与测试。由于不同的专业,需要、管理的内容大相径庭,所以在内容管理系统的选取上,有很大的空间。一般建议以门户类(portal)作为经典案例教
学,无论在系统配置、内容与管理、网站功能的扩展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作为课程的大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门类,分别布置,如师范类学生可以使用“魔灯”(Moodle,一款著名的学习管理系统),管理类学生可以选用sugar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可以选用osCommerce等。使用内容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验中用到的开源项目,一般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工程训练价值,是与社会需求和全球化的IT发展趋势一致的。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实验可以具有前瞻性,并直接发挥社会效益。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管理类(Manageware),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为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钥匙。
6) 上网内容管理系统。
本课程的大部分实验,可以直接在MS Windows环境下完成,这对完成实验和课程内容教学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但是,由于实际的网络环境大部分运行在Unix/Linux环境下,所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网上和实践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高校的网络实验环境中,为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来安装Linux和相关的服务器环境,存在一定技术、维护和资源上的困难;但是,安装一台Linux服务器系统(Linuz+Apache freinds),并为每一个选课的学生提供一个上网的帐户并不是特别的困难。
在此环境下,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使用Linux这类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完成上网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定制等。同时,又有明显的展示、比较、观摩、参考作用。从企业信息
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把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中间件(Middleware)和管理类(Manageware)整合在一起,起到一个综合性实验的效果。
在上述实验序列中,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① 对于课时较短的课程设置,可以选择上述的3)、4)、5)三类实验内容,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
② 对于课时较长的课程设置,可以增加“网页设计与编程”,进一步加工较细粒度的课程和实验内容;
③ 以上课程的进展方式,可以是“自底向上”(文管类学生可以从客户端内容开始),也可以是“自顶向下”(信息类学生可以从管理类软件开始)。对于后一种教学方案,我们在第一周就把“应用服务器(Apache Friends + CMS)”交给学生做内容管理系统的定制实验。这样,即使在较短的课时(如16学时+16机时的选修课)里,也获得令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以上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体现在我们的一些网络教课书和课程实践中[7-8],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这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和部分在职进修培训的教学中,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接纳和好评。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熟练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并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在2009年5月,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培训中,本文所涉的实验框架和内容得到参训的700余位高校教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70.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5.
[3] 王卫红,李晓明.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前言,ⅩⅢ-ⅩⅣ.
[4] 徐远超. 网络工程实用技术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目录1-3.
[5] David Powers. PHP与Dreamwaver基础教程[M]. 陈宗斌,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目录,1-3.
[6] Paul Gustafson & William Koff. Open Source: Open for business[R]. Fairview Park Drive Falls Church, USA: 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2004:14-19.
[7]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平台[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4-126.
[8]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6-28.
A Reform to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HENG Xiangqian
(Computer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Center, Xi’an Jai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