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
选择某社区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20名慢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深入社区,通过开展讲座和家庭随访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教育。一年后,对研究对象干预前后检查指标、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与舒张压、空腹血糖、TC、TG、HDL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其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危险因子,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利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社区医院登记的2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98例,本次研究对象的年龄均在65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2±3.2岁。
2.方法
积极组织健康宣教以及防控活动,耐心介绍慢性病相关知识以及疾病防控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家访,了解患者生活状况,分析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病情防控方案。
(1)病情观察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在病情观察中做到耐心细心。尤其是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疾病史及不良生活习惯,推测影响患者健康状况以及诱发慢性病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
(2)心理护理
慢性病由于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要重点关注有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社区护士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可以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病友与其交流,分享经验,减轻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教育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介绍患者慢性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诱因,教会患者注意监测并观察慢性病常见急慢性并发症,并及时做好相应处理。强调慢性病患者在生活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如高血压患者必须遵循低盐饮食的原则,保持情绪稳定;糖尿病患者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此外,社区护士必须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4)自我管理的指导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应详细讲述监测血糖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饥饿感等不适感,建议立即测量血糖情况。让患者复述注意要点,确保患者理解相关知识。
(5)干预后处理
对研究对象生活方式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体检,指标主要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压、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比较干预前后体格检查、生化等指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由表1可知,干预后在研究对象BMI、腰围、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知,干预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在慢性病发生、发展、病变等全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慢性的发展,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霞,杜文清,陈虹等.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7).
[2]陈育德,赵文华.加强综合监测与干预应对慢性病的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4):286-287.
[3]张丽娟,马志红,周莹,等.强化生活方式对早期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32-433.
>>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研究 电子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基础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区域计划生育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情况分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采集工作分析 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作用与应用管理探讨 关于建立全国人口电子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电子健康档案服务系统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健康档案平台的构建 运动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社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慢性病康复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3]胡哈力, 方俊岚, 关世延等.社区卫生服务计算机三级网络化建设的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42
[24]陶再平, 陈奇, 俞瑞钊. 三层结构模型应用的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1999, 7(6):5-6
【关键词】健康管理;慢性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31-02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在社区实施健康自我管理是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水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对辖区居民开展“糖尿病、高血压俱乐部”,组织成立“社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源头上阻断慢性病的自然进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水部街道社区居民中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85岁,平均为68.3岁。所有人员自愿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一般健康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生活能够自理,能正常配合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日常工作,其中糖尿病28例,高血压52例,合并有冠心病24例,其他疾病26例,但是尚不构成生命威胁。
1.2健康管理:根据每位参加者具体情况,制定各自的单独的健康管理方案,如健康教育管理内容及时间方案,自身的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自身的运动健康内容。根据个人相关信息及体检结果,通过评估分析,制定出每个人不同的运动、膳食处方,采用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健康管理。例如,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和量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指导;监测患者每天的运动量,定时提醒患者运动量是否达标,真实记录运动的时间、强度、分析判断运动是否有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膳食食谱;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个体督导及心理疏导等,同时,我们开设“健康自助检测小屋”、“中医馆”、“慢病管理门诊”,进行强化,指导管理。参加者均经过首诊,定期复诊,监测相关指标,评估及指导。3个月后及每6个月进行小结,在定期召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会上,根据不同情况再陆续调整各自的健康指导方案,详细记录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各项相关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通过健康自我管理,所有参加者3个月后健康情况开始逐渐好转,6个月后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腰围等指标明显改善,较管理前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健康自我管理前后参加者各项指标比较(x±s,n=80)
备注:与健康自我管理前比较,ap
3.讨论
健康自我管理是对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是核心,健康管理循环每循环一周,解决一些健康问题,健康管理循环的不断运行使管理对象走上健康之路。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
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普通存在重医疗机构的药物治疗,忽视社区预防的现象。例如对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虽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措施,有些患者用药量已很大,但血糖仍难以控制或血糖波动较大,这除了与糖尿病基本病因持续存在和未按时服药等因素有关,还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够,未能很好地控制饮食,不知道如何运动有重要关系【1】。健康教育管理是慢性病治疗的最基本环节,只有让患者真正掌握了慢性病的相关健康知识,才能更自觉地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达到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2】。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自我管理督导,我们发现健康自我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健康自我管理,居民建立了规律有效的对个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适宜的有氧运动,强调运动必须达到适宜的强度(心跳+年龄=170),才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降低血糖。另外,经过健康自我管理交流实践,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们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药物的依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自我管理”不仅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还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的管理,可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教会人们健康自我管理的方法,对于慢性病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3】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3月我社区服务中心6个小区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50例,每两个月对选取患者进行一次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水平以及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每隔3个月为患者进行体检,主要包括血糖、血脂、体重、胸透、血常规等项目。
结果:年初规律服药患者82例,间断服药55例,不服药13例;年末规律服药138例,间断服药10例,不服药2例。年初血压控制情况优良85例,一般47例,差18例;年末血压控制情况优良130例,一般15例,差5例。年初用药情况与血压控制评估分级与年末用药情况与血压控制评估分级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建立系统化、全面化的慢性病预防流程,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随访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50-01
慢性病[1]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2]。将慢性病防治的重点转移到社区,不仅可以早期干预和控制慢性病,更能够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公共卫生支出,此种优势是医院所无法具备的。现就我院周围5个小区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1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我社区服务中心6个小区内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50例,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8.4±9.5)岁。
1.2方法。每3个月对选取患者进行一次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水平以及用药情况,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外,一年为患者进行免费体检一次,主要包括血糖、血脂、体重、胸透、血常规等项目。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慢性病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5-0204-02
0 引言
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此,各种慢性病逐渐的增加,并且年轻化趋势严重[1]。有关资料表明,在进入21世纪,我国的慢性病死亡率达总死亡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中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水平的疾病之一就是慢性病[2]。慢性病普遍存在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因此,如果能够干预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谓是一个新的突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慢性病患者实现远程监控,做到及时防治,效果比较好。本文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设计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基于物联网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设计
对于慢性病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方案[3]。在有关慢性病管理系统中,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一些高危人群以及一些患者的体征信息,因此而能够更好的进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治。在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其本身可以借助于无线传输技术,来实现对于远程生命体征的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并且具备价格低廉的优点。对于慢性病管理系统来说,关于患者生命体征方面的数据采集规划。
其中,血压计、血糖仪等传感器中统一包含了RFID的读取设备与必要的无线传输模块。其中,RFID的读取设备主要作用是为了能够识别用户,当用户的检测信息被上传的时候,把RFID的信息也进行同时上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后台服务器的数据集成。无线传输模块也有自己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数据的传输方面。对于患者数据的传输,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借助于蓝牙系统把数据传输到手机上,然后再由手机把数据统一整理后传输到后台的服务器那里,实现数据传输[4]。第二种方式则是采用的GPRS系统,通过使用GPRS系统,把数据可以直接传送给服务器。对于整个集成传感器模块来说,其核心部件是手机,通过手机,能够对传感器传输出来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前期处理,还能够让其使用人员看到数据的具体变化趋势,对于一些变化异常的数据可以给出更进一步的诊断意见。而且,在服务器端在对数据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之后,通过手机,可以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的接受等。
2 基于物联网的慢性病管理系统整体构架分析
慢性病最常见的一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病的种类具有多样化。因此,对于其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可能做到一个通用的模式而针对所有的慢性病情况。在医学的不断的进步下,对于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在逐渐的进步的。因此,在设计其管理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到对于其修改时候的灵活性和可变性[5]。目前,常用的是SOA架构,通过其辅助而实现各个组件的松散耦合。该架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各部分分开改变而不影响整体,充分显示了它的灵活性。该系统中,包括特有的组件,分别是药物库、循证医学、个人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服务、体征传感集成服务等组件。慢性病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应用界面来展示所有服务组件,由此使得用户能够通过Web界面或者手机应用等手段来实现对于慢性病的管理。对于系统设计中,慢性病管理系统中面对患者的组件都有其自己对应的软件来实现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方便患者 [6]。在SOA架构中,系统的通用组件包括了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业务流程管理以及诊疗决策服务。这些都是自成的系统,SOA架构只是将这些整合起来而为患者服务。这五部分中,前三项是SOA架构的基础,而业务流程管理以及诊疗决策服务服务则有时需要相应的医生参与其中,以便更有针对性、以及不断更新患者的情况。服务总线主要是用于集成不同的应用,解决和其它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问题。事件流处理主要是用于对系统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监测,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服务组件架构主要是把Web服务进行整合,将系统扩展为分布式的服务[7]。
3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设计,对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和预防,能够更好的保障国民的健康。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于慢性病的治疗有一个指导意义。相信在未来科学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会发展的跟更好。
参考文献
[1]黄建丰,毛松苗,陈国盛,等.基于物联网的基站移动油机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探讨[D].2012年中国通信能源会议论文集,2012.
[2]程玉珍,刘世峰.基于物联网的港口汽车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D].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WBM 2012),2012.
[3]张科利,任长忠.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矿山的智能生产系统展望[D].第九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暨矿山技术设备展示会论文集,2012.
[4]王亚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品信息全程监控系统[D].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Web Based Business Management(WBM 2012),2012.
[5]乔文山,黄银娣,陈立旦.基于物联网的汽车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1(10):15-17.
关键词:慢性病人群 居家护理 “医护养”
中图分类号:R 473.2 文献标识码:A
近十年来,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院改革委员会指出:“慢性疾病如同海啸一样向我们袭来,它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怎样组织和提供卫生服务,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慢性病人群的医疗保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病居家医护理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应运而生。本课题研究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南部山区平水、王坛、稽东三个乡镇的慢性疾病人群的实证调研,了解老百姓的需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法,从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的13236名60岁以上完成健康档案建档的慢性病人群中选取。选取标准是:①自愿参与研究;②年龄大于60岁;③语言表达清楚,沟通无障碍;④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5部分内容:①一般情况;②生活习惯;③身体健康状况;④心理健康状况;⑤社区居家医护养需求等。由经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成员担任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调查。评估人员均具有护士、医生执业资格,沟通能力强,经过集中三轮统一培训,统一询问语,为保证评估表的有效性,同一人群分两次评估,由两个课题组成员间隔一周进行再次评估,历时3个月完成。
(三)调查方法
2016年6―8月,课题组深入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三个乡镇共13个社区的服务站,对60岁以上完成健康档案建档的慢性病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先对老年人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然后进行一对一现场调查,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如被调查者不能自行填写,则由调查人员将调查表各条目按统一标准逐条口述,询问得到答复并经确认后再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无效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27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7%。
二、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
(一)一般情况
有效调查对象300例,男189 例,女111例。平均年龄73+12.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1例,初中26例,小学176例,文盲87例。人群情况,高血压人群223例(占74.3%),糖尿病人群50例(占16.7%),同时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病人群27例(占9.2%)。
(二)慢性病人群对居家医护养的需求
慢性病人群在医护养意愿和医护养模式的选择问题上,73%的慢性病人群更倾向于居家“医护养”,21.6%的慢性病人群选择医疗机构医护养,选择各类养老机构者仅占5.4%。在社区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护理需求情况排序依次为,测血压、健康教育、测血糖、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心理支持;对上门卖药需求很少。99.3%的慢性病人群对测血压有需求,65%的慢性病人群对健康教育有需求。70%的慢性病人群希望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方式来满足他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23.4%的慢性病人群希望用电话咨询的方式来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在最希望提供的医疗服务中,所有慢性病人群都希望医护人员能定期上门随访。
三、讨论与结论
(一)柯桥区南部山区慢性病人群高发病率和卫生资源短缺的矛盾
三个乡镇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的16.1%。慢性病人群中60岁以上占69%以上,慢性病的重点是60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这类人群对居家医护养的愿望强烈。但三个乡镇卫生资源相对短缺,如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全国平均5.31,平水镇2.24张,王坛镇1.6张,稽东镇无住院床位。全国平均千人职业(助理)医师数2.99,平水镇 1.29人,王坛镇 1.07人,稽东镇 0.84人;全国平均千人注册护士数2.05,平水镇 0.79人,王坛镇 0.47人,稽东镇 0.33人,均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数,在医疗技术上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需要政府增加医疗机构的投入,为这类人群提供医疗技术上的支撑,使慢性病人群居家获得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
(二)慢性病人群居家医护养需求与现阶段供给的矛盾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80后、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家庭生育二胎的增多,“二四二一”模式已经非常普遍,独生子女婚后要同时照顾老人和孩子,负担很重,导致家庭护理功能下降。柯桥区南部山区三个乡镇,地域面积大,山区面积多。60岁以上的慢性病人群的家庭,大部分的子女都外出就业,家庭支持力度不足,给这类人群的出行带来不便。部分慢性病人群的经济条件差,收入来源少,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40%以上。对花钱“医护养”的接受度低,居家“医护养”能使他们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还能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出行的不便,因此,他们希望能居家“医护养”。月收入在4000元及以上的、21.6%的慢性病人群选择医疗机构“医护养”,主要是医疗机构有医疗技术的保证,有健康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是正规的医学专业毕业;接受医学继续教育依从性差,理念未及时更新。对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有误导或未实施;不能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政府在居家养老机构方面投入不足,还处于试点阶段,养老服务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引导,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
(三)慢性病人群医疗护理需求和医疗机构不能满足的矛盾
本研究表明,慢性病人群对测血压、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强烈。希望每周能有1―2次的免费测血压;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电话咨询来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医护人员能定期上门随访。目前,对于柯桥区南部山区三个乡镇居家医护养老服务,政府无统一的管理机构。慢性病人群的疾病有社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主要管理的是患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脑卒中、冠心病人群,有的社区医疗机构和这类人群签订全科医生签约模式来保障。签约医生每月一次下村对慢性病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重点是测血压、不良习惯的改变、指导用药、健康指导。但一个签约医生要管理两个及以上的自然村,工作量大,不能按需服务。一个月一次的测量血压,三个月一次的测血糖,根本不能满足慢性病人群对健康的需求。当慢性病人群出现健康问题,需要咨询相关的健康问题,希望能有健康热线或者其他方式能获得解答,可是现实中缺乏这方面的支持。所有慢性病人群希望医护人员能定期上门随访,希望能根据不同需求提供有偿服务,来满足不同慢性病人群的需求,但现阶段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心理咨询、健康需求等方面的供给较少;精神方面提供的服务仍停留在娱乐活动层面,不能有效地满足慢性病人群对精神慰藉的需求。如果在每个社区多配置几台自动血压仪,免费为老百姓测量血压,这样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服药依从性能大有裨益。
(四)慢性病人群在居家医护养对疾病的认知和遵医依从性的矛盾
在本次调查中,柯桥区南部山区三个乡镇的老年慢性病人群,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低,健康保健意识差;许多慢性病人群服药、监测依从性低;对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不重视,任其自然。主要是主观上想获得疾病防治的意念不强烈,部分人群甚至放弃政府组织的健康体检。对疾病的认识大多是从电视媒体、周围人群获得的,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理解不够,造成他们遵医依从性下降。
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易产生并发症,可造成残障或功能障碍等特点决定了其住院时间的有限性,更多的时间是在社区、家庭中生活。如果由政府主导,医疗机构和社区共同参与居家养老,使慢性病人群能居家“医护养”,不仅减轻了因住院而造成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院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使一些不便去医院诊治和不能住院的老年慢性病人群能在家中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和康复护理,同时也可为病人提供安全而熟悉的社会心理环境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增加个人的生活价值感。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Health and Hospitals R eform Commission.National Health and Hospital R eform Commission R eport [EB/OL]. 2009.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 用药依从性 健康教育 社区药师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是老年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老年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6%~89%,明显高于中青年(23.7%)[1]。这些疾病本身及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慢性病需要长期或者终身服药,因此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问题,值得社区药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笔者通过对社区内所管理的197位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药依从性,旨在更好地提供社区用药指导,保证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病患者。所患慢性病均由二级以上医院确诊。其中男81人,女116人;年龄60~92岁,平均72.2岁;年龄分布为60~69岁59人,70~79岁103人,80岁以上35人。文化程度:小学70人,中学及中专106人,大专及以上21人。
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在社区内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等),所患慢病种类,服药情况,对所用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依从性,不依从的相关因素等。其中依从性是参照Morisky提出的服药依从性的推荐标准,设计了4个问题来衡量:①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服药次数服药,没有漏服现象;②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服药剂量来服药,没有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剂量;③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服药时间来服药,没有错服现象;④自患病以来是否能坚持长期服药,没有擅自停药或者更换药物。
评价标准:遵从医嘱,按时间服用药物,没有擅自增加或减少给药剂量和次数者为用药依从性良好。以上调查内容有1个或以上回答为“否”者,即为用药依从性差。
结 果
慢性病患病状况:本社区老年慢性病发病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其余依次为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患有1种慢性病110人(55.8%);2种慢性病71人(36.1%);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16人(8.1%)。服用1种药物的85人(43.1%);2种药物的69人(35.1%);3种及以上药物的43人(21.8%)。
用药依从性差的发生率:用药依从性差的发生率为126人(63.9%)。
用药依从性差的主要相关因素:⑴老年人记忆力下降:46人(36.5%)。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衰退,记忆力差,加之所服药品较多,故经常漏服、错服药品。
⑵药物不良反应:37人(29.4%)。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如降压药中的卡托普利会引起的顽固性干咳、拜新同引起的外周组织水肿、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造成了依从性不佳。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老年患者在阅读了药品说明书后,不能正确理解说明书所列的不良反应,担心不良反应对机体的危害,产生了对药品的不必要的恐惧,进而影响了依从性。
⑶对慢性病危害认识不足:31人(24.6%)。有些老年患者对所患慢性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了解长期、规范0用药的重要性。调查发现有些患者,以自我感觉为标准服药。如高血压患者认为头不晕,血压就不高,不用服药。或者听信他人用药而擅自更换药物。
⑷经济原因:12人(9.5%)。有些老年人因为经济的原因难以坚持长期服药。
讨 论
本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容乐观,慢性病管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研究表明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控制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手段[2]。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首先要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定期开办慢性病的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利用社区的健教橱窗、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普及慢性病和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加对慢性病治疗方案的认识。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药师在慢病随访管理中的作用。社区药师要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一起加入社区团队,走出院门,进入家庭,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社区药师要定期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仔细讲解药品的名称、规格、服用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储存保管的方法等,及时解答患者的用药咨询,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尽可能地提高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自天津市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调取2010 年河北区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数据。
1.2 方法 利用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管理系统,由各级医疗机构填写天津市非传染病发病新发病例报告卡,逐项审核,汇总输机。
1.3统计方法 利用Excel 2003进行率的计算,利用SPSS 16.0进行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2.1人口情况 2010 年全区平均人口为 632 606 人,其中男性为 318 839 人,女性为 313 767 人,性比值为1.02。60 岁以上老年人有 195 476 人,占总人口的30.90%,65 岁以上老年人有 128 784 人,占总人口的20.36%,目前已进入老龄化。
2.2 2010 年河北区 8 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由表1、表2可见,2010年河北区8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发病数 15 760 例,发病率为 2 491.28/10 万;其中男性发病 9 485 例,发病率为 2 974.87/10 万;女性发病6 275例,发病率为 1 999.89/10 万。发病顺位依次为伤害、脑卒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疾病、肝硬化。顺位男女略有不同,男、女发病率前 3 位均为伤害、脑卒中、肿瘤。男性与女性相比,除肿瘤发病率男性略低于女性外,伤害、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疾病、肝硬化、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尤其是伤害、冠心病、肝硬化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疾病监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之前确诊为“新农合”慢性疾病医保纳入范围内的1000名农村慢性病患者分为两组,经二级以上医院确诊。其中干预组500例,年龄36~78岁,平均(564±1.2)岁,病程1.1~12.5年,平均(4.6±2.4)年;对照组500例,年龄37~74岁,平均(53.8±1.7)岁,病程1.3~11.9年,平均(4.7±2.1)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处理方法 干预组由村委会开具身份证明,再至村所属乡镇卫生院进行基本健康信息确认,同时填写相关疾病纳入申请表格,提交自己照片和患病证据(二级以上医院因慢性病住院的记录或检查证明)。之后在我市“新农合”指定医院就诊,按照相关报销比例予以报销。其中符合慢病认定标准者核发慢性病证,按照我市相应标准进行定期门诊随访和药物治疗。处理组未加入“新农合”医保,自行就医。
1.3 效果评价标准 2012年12月底针对两组患者一年之中的疾病监测情况和就医行为进行评价,其中对于疾病监测情况,每2个月前往指定医院或卫生院进行检查的患者为监测良好;对于就医行为,前往县级及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就医者为正规就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疾病监测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疾病监测情况比较,见表1。
2.2 就医行为比较 两组患者就医行为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农村慢性病患者的“新农合”覆盖范围 “新农合”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常见、多发、需要长期门诊随访与服药的疾病中。包括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急性脑血管后遗症,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核病、重型精神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肺心病、恶性肿瘤放化疗、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
3.2 “新农合”慢性病证对于农村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监测作用 我们为以上新农合慢性病患者核发慢病证,实施慢病管理。针对农村慢性病患者的门诊随访情况调查中发现,建证的慢性病患者会利用建证带来的优惠条件,定期、长期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同时在医师的指导下长期服药。而未建证患者则因为担忧检查和服药的费用,减少自己的就医和检查次数,不少人甚至从不检查,导致原本可以早期发现与控制的疾病恶化,最终产生各种并发症。
3.3 “新农合”对于农村患者就医行为的改变情况 2003年调查显示:农村患者53.3%就诊于卫生室或私人诊所,258%在乡镇卫生院,458%的患者应就诊而未就诊。而在目前新农合制度之下,慢性病患者基本上在各级农合定点机构内就诊,药店、私人诊所不在报销范围内,就诊比例几乎为零。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农村患者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前往药店自行购药或不正规的诊所里治疗,有效保证了慢性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为广大农村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健康保障。
3.4 “新农合”对于慢性病患者经济负担的改善情况 对于参合慢性病患者,新农合政策规定了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用药种类和定点就诊医院,补偿比要求60%以上。与此同时,近年来开始实施的门诊统筹补偿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参合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受益率,提高了县级医疗机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门诊利用率,对于市区医院门诊压力起到了有效的分流作用。
本研究显示:组间疾病监测情况相对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苏春红,田坤忠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2:16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