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教案范文

传统工艺美术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工艺美术教案

第1篇:传统工艺美术教案范文

关键词:剪纸艺术;传承创新;本土资源;校本课程;教育品牌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50-00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艺术,就是手指尖上的一种智慧,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概况能力、审美能力,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美化他们的生活。它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工艺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有悠久的历史,有众多的地方流派,有不同的创作技法。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它寄托了民族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的审美理想,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感与乡土意识。

学校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谐﹢特色”办学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办学宗旨,推进“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品牌名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了以“师生和谐共成长”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学

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办学模式。立足于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以“继承民间艺术,创新剪纸特色”为指导思想,传承和弘扬剪纸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走出一条以苍南点色剪纸艺术为主要特色课程的艺术教育成功办学之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做大做强了剪纸艺术教育品牌,打造了当地颇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文化名校。学校被指定为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专项保护项目剪纸项目实施单位,先后被评为温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当前,学校正申报创建浙江省剪纸艺术教学传承基地。

1 立足传承与创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河,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地连在一起,学校文化的构建也决然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学校文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活水”,也是现代学校文化具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重要保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文化,既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包括学校本身经过积淀、创新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一流的学校做文化,学校文化的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基础在于立足本土的特色文化,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形成鲜明特色。

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依山傍海,河网纵横,资源丰富,人文璀璨,具有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是著名的“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滥觞之地,是全国民族工作的先进县和重点县。近年来,苍南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已打造并形成了诸如“温州礼品城、浙闽水产城、浙闽边贸副食品商城、中国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等一大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辐射力的专业市场。从文化资源层面分析,苍南有着十分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元素。以“滨海——玉苍山”旅游景区、临港产业、滩涂养殖为依托的山海文化,以“世界矾都”温州矾山为载体的明矾文化,以闽语、瓯语、土语、金乡语、蒲门语、畲民语等众多方言为特色的方言文化,以碗窑等古村落为中心的明清建筑文化,以莒溪、岱岭、凤阳等山区为革命历史寻根之旅的红色文化,以畲族、回族为苍南少数民族主体的别具风情的民族民俗文化。尤其是苍南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珠玉生辉,光彩夺目,有夹缬、单档布袋戏等。其中以苍南点色剪纸为最具代表性,它集中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浙南的地域文化色彩。

它发源于苍南县桥墩镇一带,鼎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涌现出诸如许健、林湘、李步樾等众多名家。他们在当地传统剪纸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吸取了乐清细纹刻纸、广东佛山金箔剪纸、河北蔚县剪纸等中国各地、各流派之长,融合了中国画和水彩画的用色特点,并利用水色(植物色)的透明性和石色(矿物色)的沉淀性的对比效果,利用当地特产明矾的功用,创造性地发展出了独步全国剪纸行业的“水点色”新技法。其制作工艺独特,常用的工具有油盘和刻刀,制作的工序一般有设计、剪刻和点染。作品题材丰富,有花鸟虫鱼、神话人物、戏曲脸谱及传统年画等内容。品种繁多,做工精细,花样翻新,色泽鲜活,尽得自然之妙,带给人们以美丽享受和艺术熏陶。

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苍南点色剪纸逐渐式微没落。上世纪末,新世纪初,出于一种传承发展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使命感,学校决定把点色剪纸引进校园,开设了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点色剪纸校本课程,整理、研究、普及、发展并革新了点色剪纸工艺,苍南点色剪纸从此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新时代。先后被列入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靠苍南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学校通过学科渗透、校本教材开发、开设选修课、组织兴趣小组活动、举办剪纸作品展览与剪纸艺术节活动、创建剪纸专业网站、成立剪纸工作室以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领悟、熏陶,经过师生的内化过程进而变为自觉行动。在各个环节中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让学生感悟经典,让经典赋予学生智慧、技能和精神力量。剪纸艺术真正成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开设剪纸特色课程,培养剪纸特色学生

2.1 设定剪纸特色培育发展目标

初中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我们从1998年开始,开发剪纸活动课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4年为普及阶段:注重临摹,注重技能传授,重视兴趣培养;第二阶段2004—2008年为成长阶段:从临摹转向创作,主要分根据剪纸艺术本身的层次性以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设立了剪纸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要求能掌握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法,能够“临作”。高级班则在此基础上,能够“创作”;第三阶段2008年以后为再提升阶段:既重视剪纸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

2.2 以人为本,开发剪纸校本教程教材

美术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具有人文性质,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根据七至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学生年龄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将剪纸由易到难分为撕纸教学-----对称剪纸----团花剪纸-----剪影教学-----拼贴剪纸-----作品创作等学习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细化了剪纸艺术教学的可操作性,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以课题研究积累的一些具有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教案和典型案例为基础,编写了剪纸课校本教程教材——《怎样学会剪纸》。

2.3 剪纸艺术走进课堂,开展剪纸特色教学

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首先,在师资配备上,学校以叶文运老师为领头雁,安排了多位有一定剪纸特长的教师担任剪纸教学工作,并参与了剪纸教育教学的研究,同时也已拟定邀请民间剪纸艺人进校做具体指导。其次,在时间安排上,教务处要求各年级每学期的美术课和手工制作活动课,在完成教材大纲任务的基础上开设剪纸课内容,以保证剪纸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式,运用活动课程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趣味中进步,体现了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以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师生对话等形式,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教学中教师注意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人类文明与民间剪纸发源发展的关系史,系统地介绍我国北方、南方剪纸艺术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历史,分析鉴赏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点评剪纸艺术大家的生平事迹,系统地介绍苍南剪纸的地方史,系统地传授具有鲜明的浙南地域特色的点色剪纸工艺,使学生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创作每一幅剪纸作品时,运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创造性地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由学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传承中融入创新,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上生活,走进田野、树林、农家小院,以身边的景和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4 开展剪纸艺术综合活动,营造校园剪纸浓厚氛围,让学生充分领略地方工艺文化风采

学校在实施剪纸特色教学之初,先是成立了剪纸兴趣小组,让成员涵盖了全校各个年段各个班级,把剪纸艺术兴趣的星星火种播下,并使之成燎原之势。既而举办了剪纸习作展览和校园剪纸艺术节,创建了校园剪纸网站,组织选手参加市县中小学艺术节剪纸大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剪纸氛围,激发了全体学生剪纸的热情和兴趣,促使点色剪纸工艺在校园的推广与普及。2005年12月,学校被指定为浙江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专项保护项目剪纸项目的落实实施单位,并获得了5万元资金的支持,这是学校剪纸艺术特色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2006年3月,成立了学校剪纸工作室,分批招收学员,并对学员有针对性、有系统性的指导和练习,整体提升了学员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与创作技艺。通过参加市县艺术节剪纸比赛,参加县内“新星杯”、“民中杯”等艺术活动,学员们展示了各自的创作风采和创作水平,同时也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剪纸之星”。

十多年间,学校在历届市县中小学艺术节剪纸大赛和历届“新星杯”、“民中杯”各项活动中,共有100多人次获得一等奖。剪纸工作室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展示窗口,多年来,接待了国家、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参观考察达30多次,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剪纸工作室的活动事迹先后受到《浙江日报》、《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晚报》、《今日苍南》、《温州教育网》、《苍南新闻网》等媒体网站的广泛报道。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芝麻开门》栏目走进学校剪纸工作室录制“苍南点色剪纸”节目,在央视少儿频道和军事农业频道播出后,受到全国广大剪纸爱好者的欢迎。

为了拓展发展渠道,为了给学生提供校外艺术实践基地,也为了开拓“以市养艺”的文化产业化道路,带动社区村居经济,叶文运老师先后牵头成立了“苍南点色剪纸中心”和“岩头村剪纸工作室”。开发了剪纸礼品册、剪纸画框、剪纸立轴、剪纸台挂历等各式剪纸工艺品,并投放市场,行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走向社会,重返民间,让点色剪纸工艺老树发新枝

点色剪纸艺术来自于民间,新生于校园,只有当它重新扎根于民间的沃土,开枝散叶,传送清香,才意味着一个点色剪纸艺术复兴时代的真正到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