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智慧课堂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课堂作用

第1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细节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落实政治教学奠定基础。

二、多一处质疑,激发思维灵动之光

学生在学习有疑虑,说明学生经过思考,思维有新的想法,学生思维由之初的潜伏状态逐渐转化成活动状态。激发学生想象力,实现创新思维开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质疑,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问题提出,导致场面变得冷场,也显得尴尬;二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教师无从解答。对于学生存在的疑虑,教师理当从细节抓起,善于使用热处理,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课堂活力。

例如:教师进行《人不能选择父母》课程讲解时,可以先设置一个“寻找父母印记”活动,让学生思考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子女和父母之间有如此大的相似点,逐渐引出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这一理念。在活动进行中,有一名学生提出:“我和我的爸妈一点都不像。”教师一听,特别愕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了肯定,然后问题的探究开始不断深入,有关生命、内容以及基因、遗传和生育等问题随即被引入。子女和父母之间总会有一处相似,是血缘关系将我们和父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父母之情。

三、做好教学预测工作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家庭、校园以及社会。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比较随性,每个人都有能力主宰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差异大,为了实现美好的生活,人们选择不同的追求方式,在追求中有不同的价值观。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不论做任何事情,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无法实现的。教学预测是对教学主体开展策划或者执行设计活动之工作,这要求教师有周密的思考,将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掌握在可控制范畴内。虽然预测教学并不是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可以看成是一项决定性因素。教学预测工作并不是浮于表面,它是从多个角度进行预测的,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重视预测工作,掌握有效的预测工作方法,并且能够灵活使用,通过该方式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高效,真正体现教学新理念。例如,在教学《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时,教师对该课程解析时,要借助多媒体。课程开展之前,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将5个教学片断全部融入在内,将其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实政治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对活跃课堂有关键性作用。

四、教师应当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

当前,网络文化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初中学生一旦对网络传递的信息无法辨别真伪,便会给自我带来危害。在物质潮流背景中,思想政治功能逐渐被弱化。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重大,良好的社会风气会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而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埋没正能量。同时,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这两个场所无法替代。在学校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思考方式,更是一种教学习惯。倾听对方话语的含义,倾听学生对政治课程的需求,从而对课堂有个深度把握,就可以领悟到教学智慧。另外,倾听还能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借助该方式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促进相互间交流心得。通过倾听,教师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总结教学失败的经验,不断完善政治课程。倾听是教学关键,借助倾听,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处于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课堂活跃,师生间的关系逐渐拉近,为后续开展政治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一章时,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章节知识时,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画像,在画像空白处描述自己的优势、劣势。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发挥自己的潜能,与自身努力成就。教师简单地给学生讲解学科,让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全班同学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进行相互评价,同学间交流评价心得。使用该教学方法,教师从主导地位转化成辅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并且学生围绕着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学习兴趣被激发,能轻松、愉悦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将学生的思政政治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每个家长都希望子女成才,这如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切实落实政治教学工作。

第2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由于CAI具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能充分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在教学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应用场合,如何合理选择一种适合本学科的CAI 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计算机的特点,避免课本搬家等形式主义倾向,是每一个利用CAI进行教学的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种类是很多的,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课堂展示类的CAI课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多媒体课件。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拟就课堂展示类CAI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课教学中应用CAI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近几年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二、政治课教学中应用CAI的原则

(一) 教学性原则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CAI的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展示类CAI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学。因此,首先要关注的是我们制作或利用某个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是否有必要,即课件的教学价值。

课件的教学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上。表现在教学目标上,主要是要明确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课件要解决哪个重点和难点。

(二)直观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照片(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抽象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无论选择何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官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选择那些直观的,能让学生看得懂、说得出,看了之后,有感好发的材料。而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三、政治课多媒体课件的编制

如何制作一个既具有丰富表现力,又有比较好的交互性并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课件,就成为我们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就政治课件的编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课题的选择

课件为教学服务,这是CAI的一条宗旨。根据课件的教学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通常要选择那些既适合于多媒体技术表现的,又要是运用常规手段难以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课题。否则,课件只会追求美感、直观和动感而流于形式,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 教学设计

确定课题后,就要进行精心备课。包括确定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素材,设计哪些练习,都要精心准备。

(三) 制作软件的选择

从目前来看,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较多,如:Powerpoint、Authorware5.省略和上海东方网(时事图片)等。(2)视频材料。可以通过解霸五或视频辅助卡转换获得。

确定课题、教学设计、确定制作工具、准备素材之后,就要开始利用著作工具进行组合,编辑成一个交互性好、操作简单、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四、要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也是我们广大CAI爱好者要把握好的问题。

(一) 板书要不要的问题

针对一些多媒体课没有保留板书的问题,近年来,一些人士指出,利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必须保留板书,对此,我不敢苟同。要不要板书,不是绝对的。对于我们政治课关键,在于使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学会用有关观点分析现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因此,政治课教师在分析得出结论后,应该出示结论的板书,但并不一定要自始至终的保留。不过,在课文小结时,应该出示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

(二)整堂课与使用片段的问题

有人认为,CAI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解决某一重点和难点而制作的,因此不需要在整堂课都使用CAI,只需使用某一片段就可以了。是的,CAI一般是定位在辅助上,但在教学中是由电脑、课件、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完成,至于是使用片段还是整堂课使用,取决于课件能否很好地完成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

(三)大量使用和适度使用的问题

由于CAI的教学中的效果明显,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极少数),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在一个学期中,肯定没有必要所有课都使用CAI。像我们一些政治多媒体课件,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黑板板书,用电脑视频代替录像,那就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幻灯、投影器、录像机和黑板代替而非要用CAI。有一位教师,不管是否需要,所有的课都在多媒体教室上,结果因学生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等原因,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四)拿来和制作的问题

许多人一想到上多媒体课,就要自己制作课件,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其实,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必忙着去制作课件,先考虑怎样把别人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可用,那才自己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思路,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也有差别,因此,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首先要弄懂制作者的思路,搞清楚每一素材的作用。其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当然,自己如果有好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上,供大家共享。

总之,如何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CAI的制作运用于政治学科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也是在尝试中。有许多技巧性和科学性的东西有待从事教学一线的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师书恩. 计算机辅助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惠英.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3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主体;发挥

在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迎接着很多的考验与问题。比如我们作为政治教师就必须改变我们的政治观点,探究全新的教育方法,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是导演,是主导,学生是演员,是主体。我们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从上课的内容上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我们老师们上政治课,如果什么都讲,什么都往学生脑子里灌,这恰恰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忘却了学生是主体的效果。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取消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我们要在课堂上做到“三讲”和“三不讲”。这个“三讲”其实就是讲重难点,讲考点,讲易错易混淆点;所谓“三不讲”就是学生们己经学会的不讲,学生们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们怎么学都学不会的不讲。这样,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难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再去安排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例如在高一政治生活《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这一框题里有三个内容: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在这里,第一个问题学生们自己能够学会,不用教师讲。第二个问题是重点,要重点讲。第三个问题中有易混易错点,要少讲精讲。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在谈论问题时,常常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们中间去,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加以记录,加以引导。如果学生遇到问题就不假思索地发问,那么即使得到正确的答案,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教师只要在关键地方点拨一下,然后让学生们再去思考,解决得出答案。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实践的含义。我们在合作探究时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实践?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为什么?①蜜蜂酿蜜、鹦鹉学舌;②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和活动;③教师讲课;④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⑤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学生们根据课本知识能够初步知道实践的含义,但是并不能真正理解实践的含义,因为学生们不知道掌握该含义的几个关键点,所以后面的判断题,大部分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探究甚至无法进行。教师发现这个问题后,应该从实践的主体、对象、性质等方面点拨。根据教师的点拨,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实践含义的理解。

二、从课堂的过程看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授课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学后教再当堂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让学生自己先去学习,当然这是要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自学。老师也不能让学生们漫无目的的去预习,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自学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当然我们设置的问题应该以基础题为主。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学到乐趣,看到自己的问题被自己所能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就要有检查,我们要通过讲解几道经典的例题,来检查他们自学的效果。当然也可以让还是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自行讨论,让学生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解决问题。

然后,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出问题,通过设疑,引发学生们去思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可以到达教学中的共鸣;通过设疑,调节课堂学习的氛围,体现出师生互动。比如我们在讲授完政府的原则及具体要求后,就可以设问,“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违背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哪一点要求?”在讲解好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救助途径后,让孩子们区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三个概念。通过不断的设问,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也让学生们真正行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

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设置情境。情境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中去学习,让他们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如每节课都布置一下,国际国内与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关的时事政治,在上课前10分钟让他们说说这些时事政治与这节课的关系,有什么知识点是相通的,可以激发他们的联想思维,开拓他们理论跟实际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可以引入这样一组事件: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肢,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表示,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这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不谋而合,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既体现了知识的现实价值,又能够让学生亲身运用本课的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当堂训练。作为课堂检测的作业设置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一定的量度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便于检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总之,思想政治课只有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讲、读、练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陈宗敏.构建师“导”生“演”的高中政治课[J].考试(综合版).;2012年10期

[2]王冬.浅谈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第4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指导学生;

【中国分类法】:G633.955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学会绘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中明确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基本理念教学时,就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美术技法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美术的课程目标中也指出:美术学习中,要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和评论的方法,在欣赏作品中丰富自身感官,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够持久而且坚定。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是不可能完成的,更需要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时能够掌握规律,能够有章可循,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美术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发挥指导作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新颖的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正逐渐充斥着整个课堂。个人认为这种重视新教学手段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现象不利于美术教学的开展。一些教师过于看重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上乱用、滥用多媒体,导致在课堂教学上出现了“教师说说话+学生看动画+学生鼓鼓掌”的现象,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技法通过电脑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在课堂上也少了亲身的实际操作,更多的地电脑演示,教师会不会绘画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学会电脑设计就行了,教师变成了君子,动口不动手,不写一个字,也不画一笔画,只动动嘴皮子,就把整个美术课结束了,美术味儿直接没有了,让人一看还以为是信息课呢。这种多媒体式的美术教学,这看似是教学中的亮点,其实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最终只是热热闹闹一场,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过程,没有恰当的设计,没有正确的措施,当然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讲究超强的技术水平,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上好美术课程就是空谈。如果将美术实践课变成了多媒体欣赏课,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学生只会不断增加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实践经验,这无异于纸上谈兵,与赵括有什么两样?作为美术教学,我们是不是就要抛弃多媒体教学呢?不是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要正确权衡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份量,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的指导作用,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直观性不足的问题,将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又在实践中不易表现的技法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指导,能很好地补充传统语言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短板,让学生学习美术更容易,更轻松。

二、美术教学中做好示范教学发挥指导作用

美术教学,要让学生画出的每一条线,每一个形状,每一种颜色,每一个造型都要倾注其感情,体现其情感。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其引导作用,有目的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紧紧围绕教学任务进行,让学生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中。其实,教师要知道,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示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更多的教师忽视了示范教学的作用,长期下去,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了,但实践能力却消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永远不能实现了。

示范,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完成美术技法理论后,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美术的技能手法,并在教师完成美术作品后,让学生受到影响,激发学生绘画热情,积极主动参与绘画。这个过程,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更高一个层次的讲,可以说是艺术上的对话。比如,在给学生讲中国画笔墨表现形式的时候,教师在讲述完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铺开纸张,提起画笔,醮上墨汁,在纸上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笔墨皴、擦、点、染等技法,明白如何用线、用笔、用墨,如何把握中国画的干湿和浓淡,在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又通过作画让学生了解中国画运笔的魅力,更加增强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真正发挥了美术教学中教师示范教学的指导作用。

三、美术欣赏课中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作用

人类是伟大的,他们将情感符号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创造了美术,人类文化的组成中,美术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甚至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作为美术教师,就要明确这一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在疑问中生“思”,在思考中好“学”。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匆匆读完一遍欣赏内容就草草了事,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共同思考,踊跃发言。“一个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探讨中,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激烈的时候,学生可能还会产生争论。在这个绝佳的时刻,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给他们给正确的导向,帮他们找出正确的观点,对于有问题的不能一味地说“好好好”,这样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却不知这种连学习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这样的个性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不是是非不分,黑白颠倒,而是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新时代的来临,让学校教育出现了一些流行的文化,对于这些文化,全盘否定,一概忽略也是不恰当,不可取的,这样的态度也是不明智的。面对这些形形的流行文化时,教师又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会学会正确的选择和甄别,让学生在学习流行文化中有所提高,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也不能因为流行文化的存在,而放弃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社会认同的经典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对于美术教学能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5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活动 指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87-01

从本质上看,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是学生跟教师、文本及作者之间的对话。这种活动质量的高低,完全跟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有着密切联系。在对话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与引领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触摸文本,获取自己的感悟,进而跟教师、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分享。

1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营造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和谐氛围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有了这样的交流,学生才可能与他人就文本进行相关的思想分享与观点碰撞。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局限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品很少有自己的见解,把书本视做权威,从不发表或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只是重复书本上的话语。另外一种表现,就是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导材料,采取“拿来主义”把课外教辅用书的解读当作自己的理解。笔者常常发现,在课堂上教师一提出某个问题,学生总能回答得头头是道,但这些答案都来自于学生手头五花八门的教参、教辅,学生其实并没有进入与文本的交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迷信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是通过与文本交流获得答案,而是琢磨、猜测标准答案,等待标准答案的公布。教师一旦把答案公布出来,不管符合不符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一概无条件地接受。本来应该是双向的交流,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全部接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追求学生与文本交流的和谐与有效,要求学生把文本视为与自己平等的“朋友”,平视它而不是望而生畏,要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并通过自己的解读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作品全方位的交流中――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前提条件之一是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以平等的心态阅读作品,以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去解读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交流才是和谐的、有效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新课程倡导阅读活动理念,鼓励、引导学生直面文本,用一双慧眼去触及作品的语言文字,用敏锐的心灵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感悟,珍视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想上的启迪。

2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确保交流与研讨向着正确方向发展

和谐并不意味着“放羊”,任学生海阔天空地闲谈。一些老师错误地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老师放手,让学生随便地学习。笔者常常发现在课堂交流环节,教师面对生生之间出现的争论、辩解,表现得无所适从、束手无策,或者是置之不理。小组内开展交流活动时,组员或者信马由缰地乱说一气,议论的内容偏离了文本的重点,所要探究的问题相去甚远;或者有的学生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固执己见,不愿接纳别人的观点。表面上看一片热闹,气氛热烈,实则脱离了讨论的中心内容。这样的交流讨论并非和谐。

课堂交流活动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引导。没有了教师的指导,课堂交流就不会走向和谐。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切实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让学生的交流讨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一位教师执教《伤仲永》这篇课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仲永悲剧的造成,谁应当负主要责任?大部分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仲永的父亲。”教师疑惑地问:“真的吗?”这一追问立即引起了一场争论,学生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认为主要责任确实在仲永的父亲身上,一派认为主要责任应该由邑人来负责。两派各执一词,都说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此时如果教师不加控制,学生仍然会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就要适时介入,作出准确的恰如其分的评判,作出正确引导:其实,不论是邑人还是仲永的父亲,对仲永的悲剧形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的适时介入,能够确保交流与研讨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学生才能从对方的意见中吸取合理的部分,来完善自己的认识,对课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局限才会有深刻的领悟与认识。

3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提高交流与研讨的质量

新课程改变了以往师讲生听的灌输模式,沉闷的教学气氛一度被改变,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似乎很高,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交流缺乏必要的引领和指导,交流讨论的质量仍不尽人意。譬如,笔者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安排学生品读课文,但究竟怎么品读,品读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从什么地方入手,以怎样的角度品读,等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方法指导,这样做只能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就是要给学生指明一个交流与研讨的方向,让学生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如笔者教学《观舞记》这篇课文(第二课时),首先要求学生好好品读一下语言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的。学生自读课文,笔者则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捕捉学情。约10分钟过后,笔者要求学生就文本语言的表达形式或艺术性这一方面分小组交流。学生开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笔者先后深入各小组了解情况。如第一小组一生说“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这句话写得很好…… 一生说从“粲然”一词感觉到她们长得很美丽。还有的学生说课文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句,描写了姐妹俩的出神入化的舞姿。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交流的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抑或是针对某个难点问题进行争论;或者锁定重点章节的构思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潜入文本,从内容和形式了领略到了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之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6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关键词:物理学史;课堂教学;学科育人价值

随着上海高中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外来教育理念的不断涌入,许多教师都开始顺时展之变调整自己课堂教学策略。一时间,诸如“后茶馆式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成功教育”“赏识教育”等教学方式正以百花齐放的方式在上海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推进,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思索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党的十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树人”,即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的意思。由此可见,“德”的教育应远高于知识本体的传授,因此发挥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刻不容缓,且非常重要。那么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该通过何种途径发挥学科育人价值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就是达到“立德树人”的有效措施之一。物理学史不仅记载了历代物理学家丰富的科学思想和有效的科研方法,还为后人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真理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一、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技伦理

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因此对科学工作者而言,能否运用一个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将是关系社会是否和谐发展、生态是否平衡的重要命题。

核能已是当今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型能源之一。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基础型教材中就有《反应堆 核电站》一节内容。在完成知识本体内容传授的同时,教师可穿插有关核能发电和原子弹的相关内容,由此不仅告知学生核能经济、安全、清洁,同时也让他们感受核能的巨大破坏力。

通过这样的物理学史教育,学生可以在事实面前感受到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二、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生命感悟是指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体会和感悟。通过对一个个科学家亲身经历的了解,让学生们跋涉在科学家们艰辛的探索历程的同时,明确生命的价值所在,感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感悟法拉第不畏艰辛,用十年时间探索“磁生电”的艰辛历程等。

当然,我们也可通过物理知识学习并渗透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在讲到运动学部分时,渗透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车距,“低速转弯”等生命安全知识;在电学知识学习中结合如何安全用电等生活常识的学习。

三、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

任何新知的获得都是源于对一个现象或者旧知的质疑。但凡有所创新的人,总是在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中,突破陈规,另辟蹊径,从而发现未知的“新大陆”。卢瑟福是高中生熟悉的名字,不仅因为他发现了质子,还因为他质疑的精神。著名的粒子散射实验,最早卢瑟福是为了证明其师父汤姆逊“葡萄干蛋糕模型”而设计的。但是当实验完成后,却得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即:“绝大多数的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约有1/8000)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个别粒子(约占总数的1/20000)甚至被反弹回来。”当时的卢瑟福并未感到失望或沮丧,而是在质疑实验现象的同时,经过反思和推论,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论,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以上物理学史案例,不仅能使学生将课本上相对凌乱的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每一项新知的获得都源于“质疑”。通过领略科学家对问题和现象的质疑和探索,可以使尚处在学习中的学生培养起勇于挑战旧知,突破陈规,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和情感,从而逐步养成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探索“困惑”的习惯。

四、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牛顿是耳熟能详的物理大师,在他一身诸多的科学贡献中,万有引力定律的得来既具有传说的神话,又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牛顿早在1665年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牛顿却将这一定律整整推迟了20年才发表,这主要的原因就是r。牛顿当时想“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之间存在着引力,它们之间的距离r应该是从两球心算起,还是从球表面算起呢?”直到1684年,牛顿才用他自己发明的微积分证明了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如果其质量全部集中在球心,产生的引力将不变,即r应从两球心算起。至此,牛顿于1687年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可见,正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才造就了科学巨匠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通过以上物理学史案例,这不仅能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感悟到每一项科学发现的来之不易,更能让在他们萌动的内心深处培养起对“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锲而不舍,严谨求实,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的憧憬,并使他们意识到正是这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石。长此以往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五、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会提问题,也有顽强的意志、严谨的态度,但是不能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这时候,有些老师就会说:“这个学生一定是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事倍功半!”可见,优质的学习方法对一个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伽利略是我们高中物理经常要提及的人名。他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在他一身诸多的物理学成就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效的思想方法。其中,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时,他通过“作出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以上这样的物理学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悟物理源于生活的真谛,更能逐步培养学生坚定做任何事情要讲究方法的原则――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出真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物理学史的教育,并让学生得到不断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掌握各种各样的科学思维和方式,并运用于自己平时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物理学史教育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不是累赘,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乃至促使学生课后不断探索、自我学习的源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重温“物理学史”时,不仅能让学生感悟物理学发展的点点滴滴,同时更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对科学的态度,进而学会主动学习。“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这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更是我们为学生应做的事宜。

参考文献:

[1](美)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范岱年,戴念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一、数学课堂要有松驰有度的制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制度压制,多一点动情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得笔直,双手不得动弹,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有效智慧课堂教育在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智慧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

二、数学课堂要有温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智慧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教室里桌椅的配备和摆放,设施及教学具等的选择、摆放,环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声音、温度等的适度控制,课堂师生的组合方式,教师的形象打扮、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温馨的。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课堂人际之间应该讲诚信,讲民主,讲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老师应该用“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去处之,用诚信换来学生的信服,用平等换来学生的交流,用爱心换来学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师,从而使师生交往充满友爱,充满促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达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的目的。这种环境氛围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智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课堂。

三、灵动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

大家都知道: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童真、天性,时代需要我们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智慧型的课堂就是教师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四、有效的智慧课堂需要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中应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艰辛和乐趣,并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我在执教《平均分》时的情景。全班同学正兴高彩烈地庆祝着能把10颗糖果平均分成2份或5份时,一名学生不等我请,而自己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分法”。这名学生竟提出了10颗糖可以平均分成3份,一般来说是始料未及的。这时做为教者的我是“视而不见”,或者课后“讨论讨论”,还是接纳生成呢?最后我选择了后者:“把练习纸拿上来,说说你的想法。”当这名学生说出最后再把剩下的一颗平均分成3份,所以每份是3颗多一些时,学生的舌战越演越烈,而我却“坐山观虎斗”,既不表态,也不进行叫停。等他们辩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提问:“你们觉得有道理吗?我听不出有什么道理呢?”有意“装糊涂”,与其他同学一起做最好的倾听者,让学生做“明白人”。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调整后的教学思路,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思考和创造的境界,而且实现了比预想更好的教学目标,使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五、知识的建构需要留足思维的时间。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启迪学生智慧、催生学生思想的过程。学生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智慧,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下的新生事物。只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不断地有新的创造,新的惊喜。由此可见,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学习交流,才能真正经历兴奋、激动、焦虑、紧张、困惑、刺激、折磨、喜悦等情感体验,并在讨论、争辩、总结的同时,不断激发、唤醒、启迪他人及自我的灵感、智慧和创新思维,不断地改进——创新——再改进——再创新,逐步形成、拥有自己独特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智慧。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其实有效的智慧课堂,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精彩往往来自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精彩的互动,来自课堂上那些看似无痕迹却有大智慧的数学思考。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思想上亲近智慧,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当今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智慧型的数学课堂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旅程。

【作者单位:泉州市晋光小学 福建】

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 因此,我们应为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知识架设起阶梯,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多角度、多层面感受生活,思考问题。因而在学校,我们对学生施与的应该是智慧教育。而实施智慧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有效课堂,在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师悉心聆听、倾情倾力。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数学课堂要有松驰有度的制度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激发人的潜能。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少一点生硬的制度压制,多一点动情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得笔直,双手不得动弹,不允许学生“插嘴”是压制学生的苛求,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是不良的学风,课堂上“学生无意义的随意自主”更是散漫的表现。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因此,有效智慧课堂教育在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智慧的发展只能在富有智慧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智慧的发展,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

二、数学课堂要有温馨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智慧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教室里桌椅的配备和摆放,设施及教学具等的选择、摆放,环境的美化和布置,光亮、声音、温度等的适度控制,课堂师生的组合方式,教师的形象打扮、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温馨的。课堂上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老师对学生应该真诚地表扬,热情地激励,公正地评价,善意地批评,诚恳地指点;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友善地相处,平等地交流;学生对老师应坦诚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课堂人际之间应该讲诚信,讲民主,讲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关系。老师应该用“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去处之,用诚信换来学生的信服,用平等换来学生的交流,用爱心换来学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师,从而使师生交往充满友爱,充满促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达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的目的。这种环境氛围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智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课堂。

三、灵动的课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师。

大家都知道: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学生的童真、天性,时代需要我们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促进者和自我智慧成长的反思者、实践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广博和专精的知识,更需要机敏、豁达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灵去点燃学生智慧的头脑。智慧型的课堂就是教师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四、有效的智慧课堂需要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中应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创设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艰辛和乐趣,并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我在执教《平均分》时的情景。全班同学正兴高彩烈地庆祝着能把10颗糖果平均分成2份或5份时,一名学生不等我请,而自己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分法”。这名学生竟提出了10颗糖可以平均分成3份,一般来说是始料未及的。这时做为教者的我是“视而不见”,或者课后“讨论讨论”,还是接纳生成呢?最后我选择了后者:“把练习纸拿上来,说说你的想法。”当这名学生说出最后再把剩下的一颗平均分成3份,所以每份是3颗多一些时,学生的舌战越演越烈,而我却“坐山观虎斗”,既不表态,也不进行叫停。等他们辩论得差不多的时候,再提问:“你们觉得有道理吗?我听不出有什么道理呢?”有意“装糊涂”,与其他同学一起做最好的倾听者,让学生做“明白人”。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调整后的教学思路,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思考和创造的境界,而且实现了比预想更好的教学目标,使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

五、知识的建构需要留足思维的时间。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启迪学生智慧、催生学生思想的过程。学生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智慧,才有可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下的新生事物。只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不断地有新的创造,新的惊喜。由此可见,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学习交流,才能真正经历兴奋、激动、焦虑、紧张、困惑、刺激、折磨、喜悦等情感体验,并在讨论、争辩、总结的同时,不断激发、唤醒、启迪他人及自我的灵感、智慧和创新思维,不断地改进——创新——再改进——再创新,逐步形成、拥有自己独特的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智慧。

综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其实有效的智慧课堂,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精彩往往来自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精彩的互动,来自课堂上那些看似无痕迹却有大智慧的数学思考。让我们和学生一起从思想上亲近智慧,行动上实践智慧,不断地生成智慧,给当今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智慧型的数学课堂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旅程。

第8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一、创设探究情境,创建智慧课堂

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应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做文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创设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既要关注情境的趣、实、活等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与实效,又要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教学“圆”一课时,课始,我创设这样的探究情境:“有一位农夫打算用长40米的栅栏,围一个正方形或圆形的养鸡场,你能帮他算一算怎么围面积最大吗?”学生一看问题好像很简单就开始算了起来,但不少学生试了一会儿,还是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趁机对学生说:“你们想帮老农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好吗?”学生一听兴趣高涨,齐声说“好”。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开始了圆的面积的学习。在学习圆的知识后,我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能轻松地解决了,并且还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正方形和圆的面积相等,那么谁的周长更大?我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大家现在还解决不了,等到初中时再解决吧。”……这样教学,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智慧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让学生有收获就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二、组织探究活动,生成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这样才能展现学生的智慧和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还要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讲一讲;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既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又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精彩,生成智慧课堂。

例如,教学“圆”一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以下的探究活动:1.初步认识圆。“先找一找身边的圆,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探索圆的基本特征。”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画圆时,需要注意什么?”“用圆规画圆时,不同的圆心、不同的半径画出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将圆形纸片折叠时,你有什么发现?”“如果让你在我们学校的绿化区设计一个圆形的水池,你会怎么设计?请同时画出你的示意图。”3.拓展延伸,巩固新知。“已知一个宝藏在群山的中心,且群山构成了一个圆,你能找出宝藏的具置吗?”……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在探究的同时掌握了所学的内容,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使课堂教学高效且充满智慧。只有让数学课堂在探究和交流中充满情感与智慧,才能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

三、拓展探究成果,发展智慧课堂

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结果有些仅停留在表面上,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拓展,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拓展探究成果,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的对错简单地进行评判,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好地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不同层次进行探究,从而发现更多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探究成果,既可以让课堂显得更有灵性,又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时,在学生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若给出一个长为5、宽为3、高为7的长方体,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表示都会,这时我又提出问题:“若在这个长方体中挖出一个长为2、宽为1、高为3的长方体,则体积是多少?侧面积是多少?”学生进行探究时就能发现不管挖出的长方体在什么位置,体积的改变是固定的,而侧面积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靠长这一边、靠宽这一边、在中间等,这就涉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认真审题的重要性,体现了知识在测试时的考查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明白道理,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拓展探究成果,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智慧课堂不是我们想实现就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的精心预设,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更多的学习自信,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没有伟大的教,只有伟大的学”,学会到会学不止是词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

四、反思探究结果,成就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达到学习质的转变和提高,才能生成自己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反思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学生在愿思、会思、乐思中获得成功。

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我让学生反思本单元所学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有一名学生进行展示:“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公倍数和公因数,其中还有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并且公倍数与公因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进行评价:“这位同学说得全面、精彩,既把知识进行了概括,又点明了知识之间相互的联系与区别。同学们,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赞扬!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里是否还有不足的地方呢?大家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都想得到老师进一步的好评。其实,这就是智慧,是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实现教学资源的再生成,从而成就智慧课堂。

第9篇:智慧课堂作用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育;基础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71-03

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与智慧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有如下弊端:首先,注重教师直接讲授,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以课本为主,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闭塞。

而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技术作用是技术变革教育,改变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核心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建设配套环境、资源和队伍;学习资源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开放建设的MOOCs、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与可进化的内容库;学习方式为泛在学习、云学习、无缝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深度互动教学、智能教学。这就使传统的学习者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生活。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智慧教育有利于转换学习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一堂课结束后能够掌握及应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在小学智慧教育中,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发学与教方式的深层变革,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实施智慧教育能将信息化理念更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渐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结合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各种样式的课件和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2.智慧教育促进优化课堂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开放式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的学习时空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以人为本,将学生的智慧运用扩大化。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将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建构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

3.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中,与数字移民相比,更习惯于快速地接受信息,喜欢多任务处理和随机进入,爱好及时反馈和强化,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因此,通过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学习能在学习者身上有效地发生。

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学会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等方式,发现更多富有真实感的学习内容,而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

4.智慧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行和实施方面应当在更高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待新事物能够产生自我看法与独到见解。智慧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化情境,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来源,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计划,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握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本身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活动,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投入认知并专注于意动和实践。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已经习惯了传统授受主义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组织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能学会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决策,采取正确行动。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情绪管理仍需要教师参与,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花费在电视媒体或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更多。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登录其他网站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这反映了父母监控和限制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有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计算机、手机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因此,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的做法仍有待完善。

3.教师针对智慧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智慧教育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互。每门学科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学科特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配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教师如何针对具体学科设计出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智慧课程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新对策

1.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基础教育在线学习产品和服务产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观念的转变、网络应用的普及、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均是其发展的动因。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应适当提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在智慧课堂中,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对具体学科课程进行学情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来传授新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为落脚点,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成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尽量开发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使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得到质的跨越。

3.建设未来校园、未来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同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语

在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让学生尽早地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究,2012(12):5-1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0-13.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5]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