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

第1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无论是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创设中要尽量创设一些与社会实践有关联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把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恰到好处地从生活中引入,引导学生生疑,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例如在《等比数列》的引入中,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事故是交通事故,而酒后驾车是导致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交通法规定: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79mg,属于酒后开车:酒精含量达到80mg以上,属于醉酒驾车。实验表明,用45分钟缓慢喝下一瓶啤酒,紧接着喝三杯茶,5分钟后测试结果,酒精含量就已达到60mg。如果这时开车,就已是酒驾。而喝完一大纸杯的红酒或白酒,便是醉酒。如果某人喝完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300mg,再不喝酒的前提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以每小时50%的速度减少,他至少要经过几个小时才可以驾驶机动车?这一现实问题的提出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和构建了等比数列的概念。

二、创设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只限于单纯接受知识,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推理、探索、交流,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探究性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分层抽样》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进行学生探究性活动:

为了了解我省中学生身体状况问题,现派出一个调查组进行调查。

问题1:你认为应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还是采用抽样调查?

问题2:调查组在某班要检查50名同学的身体状况,抽取10名同学进行检查,应怎样检查?

问题3:调查组在某学校要检查500名同学的身体状况,抽取100名同学进行检查,应怎样检查?

问题4:调查组在某学校要检查500名同学的身体状况,其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抽取100名同学进行检查,应怎样检查?

问题5:在选择抽样方法时要注意什么?应该怎样选择抽样方法?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设计多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进行了比较,而且还让学生在探索的空间中学会了如何进行判断与选择,体验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些题目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其内在因素,利用一切有用的条件,进行对比、联想,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非常有效。例如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化简:sin2αsin2β+cos2α+cos2β-1/2cos2αcos2β。

对于这个例题,我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思路出发。思路一:复角一单角,从“角”入手。思路二: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思路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思路四:从“形”人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通过此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函数中同角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降幂公式等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弄清了它们间的联系。要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中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注重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2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提高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应更多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创造思维成果的舞台。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应从较好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上,依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抓住逻辑推理的新起点,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科学地联系起来。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

三、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样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因此在数学课上,有必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发言权,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知道的说出来,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得准确、完整、有条理,力求语言规范化。这样使得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重要动力。要学生产生思维,就要让学生有求知欲。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尽量想法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要使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之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促进思维的发展。新课前,我常从设置疑问入手,设置一个新颖奇特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进入新知探求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与我们一起探讨、研究。要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和巩固学生思维

第3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措施研究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获取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活动是人心理的一种反应形式,同时也是人自身对外界事物所形成的自我驱动。因此,教师要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同时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必须要先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显示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尽可能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

二、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并需要利用自己的思维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思维转化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尊重这种思维方法,并利用这种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具体与形象的思维来观察学生的思维特点,并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中去。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化,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过渡。最后教师要注意做到,联系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采用求同与存异的思维方法来比较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

三、掌握思维发展的规律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知识的发展中逐渐累积起来的。因此,教师在对待每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好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逐渐形成知识构架。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发展的脉络,引导学生掌握好思维的发展,做好各方面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第4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思维惰性;培养兴趣;问题设置;鼓励实践

G633.6

马克思说:“如果谦逊是探讨的特征,那么,这与其说是害怕虚伪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志。谦逊是使我寸步难行的绊脚石。它是上司加于探讨的一种对结论的恐惧,是一种对付真理的预防剂。” 其实在这里,马克思所指的“谦逊”,正是惰性思维的一种。

下面从多方面入手简单谈下对高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思维惰性”的克服方法:

一、培养兴趣是克服 “思维惰性”的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首先要对数学这门学科感兴趣,这样才能打开数学宝库的大门。克服学生对数学长久形成的“思维惰性”的手段除了督促改正外,最主要还是学生主观的改变。只有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惰性’。 兴趣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动力。

例如在本人所任教高一有一个女学生,初中时候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从来对其“敬而远之”,每次拿到数学题只是演算两下,一旦不能继续下去,就放弃,并且不再有勇气去做类似的题型。通过几次与她交流讨论,明白了她思维惰性的症结,于是我先与她分享她有几次的数学高分经历,此时她的神色显现出了光彩,眼中也有了光芒。由于得到了一些亲身体验,她对数学的兴趣也慢慢提高。她坦言自己学习数学更轻松了,信心比较足了。由此开始,学生一旦从主观上克服了思维的惰性,对数学感兴趣了,就会主动迈入数学的殿堂,,慢慢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由此可见,兴趣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动力。

二、循序渐进设置问题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问题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它可以调动人积累的知识,大胆积极的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有很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思维的惰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其中还和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教学时急于求成或者不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难度相当的问题,以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或者不屑思考的不良习惯,从而产生思维惰性。根据自己从教十多年的经验,我采用编写导学提纲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中慢慢引导走向问题的深层。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学会了模仿归纳,能积极主动地独立列出提纲,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一旦发现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想深入去思考,而是会穷追不舍,能在探究中感悟和理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可见循序渐进设置问题是克服学生“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例如,在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内容时,如果不注重循序渐进地引导,一下让学生去证明,死记公式,那么很多学生会浅尝辄止,不愿再深入去研究思考,以后就只会死套公式了。而我在处理这节课时,列了以下问题引导探究:我愿意在一个月内的每一天都给你100元钱,但你在这个月内必须第1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2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3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2倍,有谁愿意?学生一看到这个问题,都感到老师可笑。但经过计算之后,发现返回给我的钱达一千万(远远超过我给的3000)。学生的思维受到强烈地刺激,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于是深入思考,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探索问题的结论,从中发现等比数列的相关规律,使得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效果明显。

这就是循序渐进设置问题对学克服“思维惰性”的作用。问题就是克服“思维惰性”的敲门砖。

三、鼓励实践是克服“思维惰性”的催化剂。

思维惰性的产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打击”,失败的打击和老师同伴的不认可,导致学生不想去思考,从而形成思维惰性。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才能促使他们去积极思考。其实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积极主动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参与。一般来说“实践”包括以下四个过程:(1)观察(2)操作(3)计算或证(4)总结。其中的“计算或论证和总结”环节就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如几何的学习是十分抽象和有难度的,如果学生一开始便畏难,或者只是被动学习这个知识点,那么后面遇到难题也会“惰性”地放弃。这对于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是极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几何时我让学生自己联系现实世界、构建直观模型,亲身参与、亲手实践。首先学生结合日常生活,通过观察体验有关图形变换特点;其次学生亲自参与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甚至是独立进行设计等活动,加深对图形多方面的亲身感受,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方法,为几何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学生可以自己参与计算或论证,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最后便是总结规律,得出相关结论。经过这几个实践步骤,我们的同学既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认知,极大增强了对几何问题的兴趣和提高了对几何问题领悟能力,思维品质上不再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去探究,延伸,这对于学生学习几何是有极大帮助的。

所以说实践就好比是一剂“催化剂”,促进学生思考,克服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惰性”。

四、主动善思是克服“思维惰性”的核心。

思维惰性的形成是思维被动的表现,如果学生养成善思的习惯,那么数学解题中的重要环节就可以完成了。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说:“为学之道,必在于思,思则得之,不思不得也。”主动善思是学生重要解题思维品质之一,要想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善思的习惯,从而完成数学中的探究活动。

第5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观察 想像 求异 灵感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常人经过培养均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可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小球,使它旋转成--~圆。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了―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_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像

想像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像,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像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像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像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像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像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会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旦提出学生想像的闸门就会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像思维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想不到,找别人找不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善于联想,长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的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夏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第6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学习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路。作为高中重要的学科,如何学好数学、学活数学,提升我们的数学成绩,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是我们学生需要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基于这个目的,探讨相关高中数学学习成绩提升的方法与策略,期望能带来一些帮助与启示。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成绩

随着经济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数学课程。与初中数学不同的是,高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缜密性、思维性,对我们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高中数学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攻克数学难题,提升自身数学学习成绩,是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现状问题

(一)积极问题

目前学习的积极性是首要的学习难题。很多伙伴觉得学习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其中抽象性概念与理论很难理解或想象,一旦这些疑问累积,便会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学习成为了负担,甚至作业也成了应付。

(二)学习方法

其次,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也是重要的难题。课堂上教师只会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细心讲解,指引我们去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与关注,期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习惯,但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误区在于抄写板书做笔记,盲目的记录导致我们很难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后也造成难以理解、领悟的现象,导致对于相关数学理论与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数学思维与方法欠缺灵活应用能力的现象产生。

(三)基础奠定

再次,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数学成绩提升的关键。有些伙伴对于自身的数学基础水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乐于探索偏题或者怪题,过高地挑战自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面对针对性考察的数学题目时,容易暴露出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点,也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提升策略

(一)做好预习

做好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开展积极的自我学习过程是提升成功自信的关键,每个人都应当去找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提升自己学习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独立化,课前预习可以促进我们去发现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解课程,使得我们拥有主动权减少盲目性,可以针对性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不断将老师讲的重难点知识反复推敲琢磨,或者可以跟伙伴之间互相启发交流、共同进步。可以说,做好预习是保障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有利于课中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达成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学会解题

学会解题是掌握高中数学成绩提升的技巧。很多空间思维的概念理论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接触解题才能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灵活处理数学疑难问题。解题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审题。审题需要我们去挖掘题目信息条件,并进行相关关键信息提炼,进而拓展发散思维将问题分解思考。第二,解题,解题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我们应当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独立扫除障碍去处理一些数学难题,通过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及技巧与方法,促使数学难题在计算过程中层层分散、露出本质,最后疑难得到解决。第三,验算。可在验算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数学思路导向,常用的验算方法有反证法等等。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偏向于科学化、系统化,即使做到了温故知新,也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将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还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脉络,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学习水平。

(三)重视复习

重视课后复习是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要点。我们可以自行制作纠错本,将错误的题目经常阅览并分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数学难题。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答题时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剖析错题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使得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可以进一步得到掌握与运用。错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点的周期性复习与回顾,是对题目的归纳与总结,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后复习,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题目,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好预习、学会解题、重视复习,这样才能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信心。数学是一个玄妙的科目,只有在追寻的道路上不断挖掘,并打破固有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习惯,才能使得高中数学成绩有效提升。

作者:田可甲 单位:衡水一中

参考文献:

[1]曾鼎,陈武.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05:12-14.

[2]刘荣朵.浅析中学生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现代农村科技,2014,15:62.

第7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因材施教;有效性

数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高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有的学校把数学课程变成纯粹的理论课,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有的高中受到教学水平以及师资投入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做好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在有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会导致基本的教学内容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教学气氛不活跃,信息反馈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好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成为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为了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

(一)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对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保证每个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

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教学难点化难为易,保证学生能够使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根据新课标要求,要想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应根据实际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造师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要针对高考改革的实际情况,创造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的实效性,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配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营造合理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探索和创新。另外,教师要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关注数学基础较差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

(三)做好课堂设计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做好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数学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的教学原理,针对教学和学生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资源、对象以及教学现实性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从而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各种因素,提高因素分析的系统性,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过程。(1)要精心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把握数学内涵,抓住教学核心;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好数学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另外,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引导者,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理以及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检验的方法,把得出的结果带到题目中去检验,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虽然学会了解题,但是往往只是记住了解题的步骤,却没有理解问题的真正内涵,碰到类似的题目,依然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具体解题过程中,在数学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解决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什么问题和障碍,教师要重点分析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建合理的课堂气氛,做好课堂设计,做好数学教学反思,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第8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思维模式,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要沿着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进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开展数学信息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做好双向沟通和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要让学生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设置一些选择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待播放到这些问题后,就使用教师点名或者学生主动举手的方式来到讲台上进行操作,选择出题目的答案,并演示题目的运算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题目的解题乐趣。此外,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中,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后的自我练习。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重要性。此外,要让学生进行课堂上和课后的自主操作,让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居树山.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应对策略.青春岁月,2011(8).

第9篇: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素质教育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缺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设计,容易给学生造成大量的课外负担,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与思路,对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一、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与现状分析

传统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作业设计以提高数学考试成绩为主,主要针对高考考试范围进行大量简单重复的机械化解题训练。由于主要围绕课堂教学中固定的知识点与模式化的解题思路进行设计,问题的解答方法固定、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束缚了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次,作业量繁重,作业布置具有强制性,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外作业负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模式特点,难度设置单一,难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数学学习,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由此可见,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设计难以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严重制约了高中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

1.自选作业模式

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针对高中学生的个人特点对高中数学作业引入自选作业模式。首先,教师应及时掌握不同学生个体学习程度与数学学习能力,便于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依据自身能力特点与兴趣选择,通过作业布置,充分开发学生的数学天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分层提高型作业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忽视学生之间不同个体数学学习程度的差异,作业难度设计不合理,数学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容易浪费课余时间进行大量无意义的重复解答,而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较差的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和压力,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注重对数学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使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可以直接选择符合自己的作业,由简入难、由浅入深,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效率。

3.拓展研究型作业

拓展研究型数学作业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时,应当充分发挥拓展研究型数学作业的作用,切实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创新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减少解答类作业的布置占比,适当引入拓展研究型数学作业布置;其次,教师在设计拓展研究型作业设计时应避免硬性规定固定的解答模式,使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能够积极发散思维,用新方式完成作业;第三,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四,适当延长探究型作业的完成时间,鼓励学生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加深学生对数学实践应用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第五,积极肯定学生多样化、生活化的探究成果,提高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4.学生自主创新型作业

自主创新型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进而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作业调整时,应当进行学生自主创新型作业设计。在每个知识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数学教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要求学生根据知识点设计数学作业问题及答案,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的设计进一步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巩固,同时有效加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生成教学互动。教师使学生互相交换设计的数学作业并将其完成之后交换批改,通过增强学生间的学习互动,促使学生间互相帮助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高中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综上所述,要使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设计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应当从传统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优先的教学理念,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文丽.调整作业结构,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J].新课程(中),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