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致父亲范文

致父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致父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致父亲

第1篇:致父亲范文

您好!

我想写给您一封信。爸爸,在我眼里是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词,仿佛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在我的字典里,有的只是一个冰冷的名词。多少年了,那些埋在心底的怨恨被时间划破。

从小到大没喊过您一声爸爸,也许是因为多年来的积累。您,我的爸爸,一个从我出生那一刻起就打算抛弃我的人,直到我三岁了,才正式离开了我。我被外公外婆养大,在我十岁的时候,不知道您的良心受到了谴责还是什么,终于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但您一出现,最先要做的竟是离婚,本就破烂不堪的家,您硬是将它打碎,毫不留情,也许各自能得到解脱也不错。你每次寄来的都不是我想要的,我看到是没有一点人情味冰冷的钱,那份父爱本就不属于我,是我后妈肚子里的孩子的。您在我童年的时光里消失得无隐无踪,那段记忆不是您的钱就能弥补的。

最后,衷心祝愿您和您的一家幸福。

2014年6月15日

第2篇:致父亲范文

细雨绵绵的春

您悄悄打开笨重的木门

迎来第一声布谷

肩挎药箱的背影

急匆匆

消失在了田间晨雾

//

烈日炎炎的夏

您总是带一顶发黄的草帽

穿梭在河叉和老屋

缝合完满是皱纹的手

又赶往灭螺现场

把血吸虫送上绝路

//

落叶沙沙的秋

您总是忙到伸手不见五指

找不到回家的坦途

那带病的身躯

且行且踉跄

终于在了灯火阑珊处

//

白雪皑皑的冬

已是傍晚十分

您还赶往十里外的猎户

为他们送医送药

传授预防流行病知识

自己却忍受着饥肠辘辘

//

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

您默默承受着

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楚

毕业后一直扎根在

扎根在贫穷的乡村医院

三十年爱无反顾

//

生前的您

和母亲一道撑起这个家

走过磨难和艰苦

精心养育我们姊妹四人

点点滴滴

仍历历在目

//

二十几年来

您在天堂

仍然是我们精神上的顶梁柱

如今我们已是事业有成

儿孙满堂

家家幸福和睦

//

今天您诞辰八十周年

我们大声地告慰您

我们的母亲依然健康如故

您的血脉二十口

跪着向天堂的您

第3篇:致父亲范文

这是电视连续剧《北京青年》中李晨饰演的何东的经历。同样的人生理想,李晨在戏外也追了一回,那就是对陆风汽车“活出本色”品牌主张的动情演绎。

情感剧一见倾心

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欣欣向《广告主》杂志介绍,作为承载陆风向主流城市SUV品牌转型战略的主推车型,陆风X5代表着陆风XUV由硬派越野SUV向兼顾城市休闲SUV的华丽蜕变,所以,陆风汽车更希望通过情感沟通建立起产品和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层联系。今年的父亲节,给了陆风汽车一个极好的机会来借李晨——这位追逐梦想的代言人,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活出本色”的内涵。

摄影师王浩然正处在事业瓶颈期,经营着老照相馆的父亲却突然让浩然回家,只为给邻居家的母女拍一张合照。性格要强的父子俩矛盾一触即发,但浩然却意外从邻家女孩口中得知父亲的眼睛有问题……经过一番了解和沟通,父子之间的隔阂消除。

6月初,该片在北京举行了媒体观影会,并在父亲节前后在全国的门户、综合类视频及影视网站上线。片中李晨饰演的儿子的一句“我希望我是你最好的作品”,是大多数网友看完这部微电影之后感到最为触动内心的台词。

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广告公关部经理王金华告诉《广告主》杂志:“成功的微电影营销会是传统营销方式的有力补充。”与多数汽车厂家制作的以产品植入,性能展示为主的微电影不同,《致父亲》这部微电影走的是温情路线,故事情节以父子亲情为主线展开,深挖与消费者情感关联的品牌价值内涵,片中陆风X5作为李晨饰演的男主角的座驾,除了在王浩然回家的途中有一定的镜头展示,再无明显的品牌信息,这也是这部20多分钟的短片没有引起网友反感的重要原因。

“好的微电影一定要从立意方面下狠功夫,努力深挖品牌价值中最能引起受众心灵共鸣的点。”王金华说,“微电影的标准第一是故事性,第二是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好的微电影,可以让用户看完后愿意转发和评论、分享,甚至愿意寻找故事中出现的人和品牌。企业自说自话是行不通的。”根据讯实科技的监测结果,截止到7月上旬,《致父亲》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已经达到1600多万次,跃居微电影类别第二位,可见陆风汽车这部作品的吸引力。

内容推广三七开

随着业界对微电影这种兼具艺术与营销价值的“快”时代产物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主流媒体对其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5月1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打造的国内第一个专业微电影互联网视频平台——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开播;CCTV-6除了在2013年春节期间推出《爱优微》栏目来展示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还不时在《爱电影》栏目播出一些原创的微电影作品。《致父亲》就凭借正向的价值观导向和精良的制作在6月中旬登陆了电影频道。

第4篇:致父亲范文

摘要:父爱如山,父亲像山一样,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共识。山,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先民的大山崇拜历史悠久,并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相互融合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父爱如山,社会文化集体无意识地选择大山意象作为父亲的象征,表达了人们无意识中对高大伟岸、坚定不移,包容宽厚的父亲的心理需求,表达了人们对山一样的父亲的期待、认同与崇拜,以及无意识中与父亲同一的渴望!

关键词:父爱如山;山意象;父亲意象;心理分析

“父爱如山”,这是人们谈及父亲,尤其是为人称赞的父亲时常会提及的话。父爱如山,父亲应该像山一样,这几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共识。社会文化集体无意识地选择山的意象作为父亲的象征,那么山的意象带给人的心理体验与父亲意象的给人的体验必然存在着相当的共通性、一致性。

一、山意象的心理分析研究

山意象,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先民的神山崇拜历史悠久,并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紧密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这种有别于西方海洋崇拜的山崇拜文化部分源于我国疆域辽阔,多山多水的地貌特征,但更与大山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带给人们的心理印象有关。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最可读的原型。山,象形字,《说文解字》有“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 《释名》云 “山,产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带给古人的心理体验主要有两点:广大崇高与蕴生万物。

积土成山,有石而高,地球板块运动造就了巧夺天工的巨大山脉,巍巍高山不断地向人们传达着阳刚意识。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山高大雄伟的自然性及峻极于天的神秘性,使得先民自然而然地生出膜拜心理,此外大山还具有吞云吐雾和包容万物孕生万物的功能,山林不仅是个飞禽走兽的乐园,更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时至今日仍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语,在有些地方大山就是人们的衣食父母。由于认知水平和生产力都比较低下,山在先民的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具有属天的属灵的神秘特性,是沟通人、神的天梯与枢纽。从而衍生出绵延不绝的大山崇拜文化。我国的大山崇拜历史遵循从昆仑山崇拜到五岳崇拜至泰山崇拜的主体脉络。山崇拜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人们在神山的广大崇高、化蕴万物特性的基础上,逐步发掘大山特性提升大山功能的过程。这些扩展与延伸的功能属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山是人类始祖的发源地,是宇宙生成之初的人类乐园。昆仑山崇拜是我国神山崇拜的原初形态。昆仑是存在于华夏先民心目中的神山意象,其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客观实在。清代学者毕沅曾明确指出“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据《山海经》的描述昆仑山是帝之下都,仙界殿堂,为天地交汇点,人神沟通处,登上昆仑人们就可以到达神界、企及天庭。据唐李冗《独异志》记载,宇宙初开之时,天下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始媾于昆仑乃有华夏。昆仑即是华夏始祖向往的人间伊甸园。由此可见在古人对昆仑的原始崇拜中融合了先民企及上天的美好愿景和对祖先的崇拜心理。

山的稳定性及护佑与惩戒功能,这是在大山广大崇高孕生万物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功能属性。在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封建社会,国家繁荣兴衰人们安居乐业与自然气候的紧密相连,神山作为帝之下都百神所在,自然成了先民心中的圣地。迎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的神山崇拜日趋系统渐臻成熟。历史变换王朝更替,普适性、宗主性、全国性的五岳神山系统逐渐确立。岳,意为高峻的大山或是山的最高峰,《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崧高维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足见古人对岳的敬仰,岳,是上达天界的神圣之所。封禅五岳是皇家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五岳封禅是帝王受命于天,替天牧民的象征,也是统治者向上天述职、对上天护佑之功的答谢,同时也是使臣民归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手段之一。封禅五岳中最重要的是封禅泰山,自舜“柴于泰山”到秦始皇“封禅泰山”,泰山的地位和功能迅速提升,成为人死后灵魂的归属之地,逐步成为封禅的代名词。泰山人们心目中的圣山,成为人、神、鬼沟通交流的阶梯和枢纽。此外在神山崇拜发展的过程中还异化出灵石崇拜文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民俗中石敢当。石敢当,多以小石碑、小石人的形象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之内,上刻“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用以镇服妖邪,护佑平安。

神山崇拜历史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地区仍保留有系统的完善的神山崇拜体系和具体化、专业化的祭山仪式。神山崇拜作为自然崇拜的核心形式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的相互融合,与权威崇拜相结合,迎合了国人对全能、全善境界的心理需求。

二、父爱如山之父亲意象的心理分析研究

意象是人类心理的符号。个体心中的父亲意象与个体与父亲的互动经验有关,但也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的集体期待有关。父爱如山之父亲意象的出现,即表达了集体文化对父亲的无意识期待。父亲就应该像山一样,高大伟岸、坚定不移,包容宽厚。一句“父爱如山”,表达着子女对父亲深深地认同与敬畏与崇拜。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山意象及调查研究中个体对父亲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将父亲之山意象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山,崇高伟岸、峻极于天,是人们仰望的对象。对于懵懂弱小的孩童来说,父亲是他们生命中第一个需要仰望的对象。父亲永远都是那么的高大、伟岸、勇敢、全知、全能,就像山一样高大,顶天立地,魁梧有力,有父亲的地方就有力量,有父亲在的地方就有安全感,因为即使天塌下来也有父亲顶着。父亲就是儿女心目的天,在对父亲高山般的仰望中,是孩子对父亲的深深地认同与崇拜。子女认同父亲,对其健康成长大有助益。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儿子认同父亲,自然希望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同与赞扬。能得到自己认同对象的赞扬,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与所认同的对象是同一的,这构成孩子自尊自信的基础。但如果父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求,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对孩子一味严厉苛责,那么父亲这座大山反而会成为孩子前进的阻碍。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是人生中最大的乐事!在我们的文化中儿子要获得父亲的理解与赞同是极其艰难的。虎父犬子型的父子意象在我国十分常见。别有意味的是在古代,父亲在对外人说起自己的儿子时谦称“犬子”,虽是谦辞,却是对儿子的一种无意识的否定。

山,是稳定的、坚定不移的。父亲对子女的爱就山一样,含蓄而深沉,静静地守候在那里,不远也不近,父亲的爱是坚定不移的,父子之间的连接时最紧密的,不能夹杂太多外在的附加的条件。父爱如山,父亲是你依靠的大山,是你疗伤的港湾,不论你走了多久,行了多远,当你困了、累了、卷了、受伤了,一回头、一转身,他就在那里,他一直都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默默地关注着你!不论你得意失意、成功失败,健康疾病。父亲都始终是孩子坚强的依靠,疗伤的港湾。但在现代社会有很多父亲极其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成绩好就百般宠溺,不好就感觉很丢人没有面子,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将儿子逼上绝境的父亲并不罕见。

山,是宽容仁慈的,是能够提供庇护的。仁者乐山,山之仁,在于既容纳参天古木,亦拥抱任何愿意驻足的小草;既允许夜半狼嗷、空穴虎啸,又愿意开放枝叶,招待流浪的蝉嘶、迷路的啼鸟。山愿意合抱,让雨水注成湖泊,也愿意裂身,让瀑布发声。山在天空之下,任凭雷劈暴雨,也能忍住干旱季节的火燎。父亲要像山一样仁爱宽广,包容万物,更能包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这包容是无条件的理解与接受,而不是包庇,是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误,不会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将孩子一棒子打死。这种包容的爱能让孩子能意识到即使自己犯了错,父亲依然会爱自己,这样即使孩子面对困难与危机对会自己有信心,勇于承担后果。一个包容的父亲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才能培养出有勇气敢担当的孩子。仁者乐山,仁,“仁”,是“两个人”,强调仁是在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强调在人际关系中做到仁爱、仁慈。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儒家建立了角色分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道人伦系统,强调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父慈子孝”的父子关系。孔子的仁政思想是针对当时诸国征战,帝王不仁,生灵涂炭弊端而提出的,强调帝王要仁政爱民。但是由于后来程朱理学的对孝的极端宣扬,使得父慈子孝的父子关系严重失衡。在家庭中人们一再强调儿女对父亲的的绝对服从与孝顺,却忽视了一个父亲应做到的仁爱与宽厚,而真正变成了压迫孩子的大山,于是父子隔阂乃至反目,这也是诸多的家庭悲剧出现的根源所在。

父爱如山!像山一样高大伟岸,仁爱宽厚的父亲,是孩子力量感、安全感、自信心的源泉!一句“父爱如山”,道出了孩子对父亲的完美期待与不断追寻!道出了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与崇拜!父爱如山!山高人为峰,在孩子对父亲的认同与崇拜里,亦暗含孩子超越父亲的强烈渴望!帮助孩子完成对自己的超越才是父亲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汉)慎撰,(清)段玉裁注《文解字》,中国古籍出版社。

[2](东汉)刘熙撰,《释名》,之释山篇。

第5篇:致父亲范文

我们从来不彼此表达感情。不管是爱,还是失望。似乎这表达是被禁忌的,带来羞耻之心的。我在空荡荡的家里尝试独自入睡。他还未回家。彻夜亮着灯。灯光太刺眼,无法睡着,偶尔睡过去,醒来的时候眼睛灼痛。于是在枕边放着毛笔,睡觉的时候就捏着它。这个习惯维持了多年。不知道为什么,这始终是我最深刻的少年记忆。想打在眼睛上的伤口,那种疾痛,如深深放入的钉子,不能亦无法忘记

之后开始独自吃饭,睡觉,做功课,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因为这个男子,是父亲。所以就必须接受这种生活。我后来亦习惯了独自相处又一直非常憎恶没有人在身边。矛盾和无法捉摸的感情。他对我的爱与封闭,使我没有学会与其他男子妥当相处的方式

他是我失去生命追起初的选择。两个人的感情一开始就带着罪恶和欠缺。如同宿命。这阴影促使一个人用更剧烈激盛的方式对待生命。因为它急需弥补,探究,摸索,分辨与改造。他不能够确定和相信一切人和事

如今我想起来。我是在用不妥协和颠沛流离,追寻在漫长时光中所缺失的爱及安全。追寻失望。就像鸡蛋碰石头一样,是顽固而执拗的生活,并因对抗而充满了毁灭感

第6篇:致父亲范文

关键词:农村父亲;亲职;参与意愿;参与行为;育儿体验

自1970年代起,国外家庭研究学者开始关注父亲角色及父亲参与育儿工作的重要性,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反观国内,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人指出父亲参与的重要性,也有学者探讨父亲对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关于中国父亲对自己的亲职角色执何种态度?他们究竟承担了多少抚育工作?在育儿过程中有何体验?至今尚未见有经验研究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指村貌、硬件设施、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观念的改变、家庭的和谐、减少亲子间代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父亲参与不但促进子女的身心发展和自身的成长与完善,也影响妻子的情绪、心理状态与生活满意度,更是家庭是否和谐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家庭结构、居住模式与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转变,不少农村父亲已日渐领悟亲历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性。不希望自己在子女教养参与的边缘化,有的甚至比母亲更为投入和成效卓著。探讨农村父亲亲职参与的历史变迁。描述男性在抚育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有助于全面评价男性的家庭贡献,并提升父亲参与的积极性和质量,继而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研究回顾

父亲角色、职责随时代和文化变迁而有所侧重。社会对父亲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期待随文化价值、家庭生活和性别角色的衍变而变化。在传统性别分工下,父亲只要负担起养家的工具性角色即被认同(Lamb,2000)。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转变、母亲就业增加及其对家务如何分配的冲击以及文化观念的改变,父亲的角色由供养者转变为养育者角色,即一个“好父亲”除了为孩子与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还要是孩子的照顾者、朋友和角色榜样(Lamb,2000)。

大量研究显示,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抚育性,和母亲一样参与了许多照顾孩子的活动,尤其是母亲外出工作时,父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参见Halle,1999)。美国自1960年代来的多项全国范围的调查均显示,双亲家庭中父亲的参与水平有较大提高(Yeung et al.,2001)。跨文化研究也有同样的发现,如澳大利亚、英国、瑞典和以色列等,均有报告说父亲比早先时候更多地参与育儿工作(参见Parke,2000)。不过,虽然1960年代以来的调查数据显示父亲参与的水平有提高的趋势,但与母亲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Yeung et al.,2001)。而且父亲在参与亲职时,更多地是与孩子互动或是陪伴孩子,而清洗、准备,喂养膳食等身体照顾工作和为孩子规划养育、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则仍是母亲的职责(McBride & Mills,1993;Pleck,1997)。

国外研究还显示,父亲积极参与育儿对孩子的智力成长和情绪发展有良好影响(参见王从桂,2000),并在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道德发展及社会能力与心理调适的发展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Baruch & Barnett,1986;McBride,1990;lamb,1997)。为人父亲的经验对父亲本人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参与育儿工作可以使男性发展其关怀特性,体验到情绪成长与表达的快乐(Hawkins et al.,1995)。积极参与育儿工作的父亲,往往具有更为幸福的婚姻和更为成功的事业(参见Parke,2000)。

国内社会学界尚无父亲参与的专题经验研究,但一些家务分工研究中设有照料孩子和辅导子女功课的调查项目。研究结果显示,就中国整体而言,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照料孩子都主要由妻子承担,而在辅导子女功课上丈夫承担的稍多于妻子,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与全国相比,上海男性在照料孩子和辅导功课上的参与率都稍高,但也呈现出辅导子女功课多于照料孩子(沙吉才,1995;徐安琪,2004)。

二、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资料来自2006年11月完成的“父亲抚育调查课题”中289个郊县家庭的夫妻配对入户问卷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方法选取了上海市9个区18个街道36个居委会892个家庭的夫妻为被访对象。289对郊县夫妻中,丈夫的平均年龄为40.85岁,妻子为39.45岁;夫妻平均生育子女1.13个,87.2%的夫妻只生育1个孩子,最小孩子中男孩的比例为50.9%;丈夫平均受教育9.54年,妻子为8.63年;结婚时丈夫非农就业比例为65.1%,妻子是56.4%;丈夫的年平均收入为23360元,妻子为12096元。

三、研究结果

(一)参与意愿

父亲的参与意愿一般是指父亲对育儿的态度。对于两性的家庭角色一直存在着“母职天赋”的理论,认为女性天生具有较佳的照顾能力,是父亲难以替代的,因而阻碍了男性参与育儿的意愿与投入程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上海郊县男女仍然持有“母职天赋”的观念,对于“男人抚育孩子的能力比女人差”的说法,有53.3%的调查对象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态度,F检验也显示了性别差异,女性更多地持这种观点(见表1)。

按照文化脉络理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塑就的性别角色态度是家庭分工的主要预测变量,妻子性别角色态度越传统,丈夫的家事参与率越低,而丈夫的性别角色态度越呈现非传统倾向,参与也越多(Hiller,1984;Rexroat and Shehan,1987)。尽管多数被访认为男性抚育孩子的能力逊于妻子,但对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却是不太赞同。在回答是否认同“父亲的主要职责是赚钱养家,抚育孩子由母亲承担更适合”的说法时,只有近1/3的调查对象持肯定或基本肯定态度。不过,分性别的统计数据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的角色观念较为传统或保守,更多地认同父亲的工作角色(见表1)。

(二)父亲参与的现状

Pleck(1997)发现,近二十年来美国父亲在直接的照顾、休闲或游戏上以及与孩子接近的频率上有增加。但仍不及母亲的一半。台湾研究学者也指出,现代台湾父亲仍属于选择性父职角色,父亲们大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以方便的时间或频率来参与亲职。在社会对男性工作成就期望的压力之下,多数父亲仍然为了工作或自动或不知不觉地在孩子成长中缺席。

本研究的调查资料显示,上海郊县父亲的参与具有如下特征:

1.准父亲阶段的积极投入

为人父亲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从妻子怀孕就开始了。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夫妇角度看怀孕,而不是把它看作单单发生在母亲身上的一个事件,并认识到父亲在母亲怀孕期间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向父亲身份过渡期间,父亲不仅为妻子提供安慰和情感支持,许多人还会通过阅读书籍和与在为人父母方面有经验的向导交往来了解抚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或是对于孩子出生后预期增加的经济负担作出反应,有的父亲甚至会参与妻子分娩的过程(参见Parke,2000)。统计结果报告,上海郊县男性对于自己的准父亲角色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责任心,除了“参加孕产保健、辅导课程”仅占1/3(以往此类辅导课程不普及)外,无论在改善妻子的营养,保健(如为妻子购买营养品、做她想吃的食物等)、承担家务、为妻子提供情感支持以及陪妻子做产前检查,看病等方面,他们经常参与或做得较多的郡高达2/3以上。

从年龄差异看,年轻父亲除了在主动承担家务方面比年长父亲要少外,在其余方面的参与率都要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父亲。年轻父亲在家务方面承担较少与中国特色的亲属网络尤其是双方父母的支持有关。

2.育儿参与水平总体较高

无论是对子女的日常照顾还是行为教导,或是关怀陪伴,无论是在婴幼儿期还是在学龄期,无论是丈夫的自述还是妻子的评价,上海郊县父亲的育儿参与率总体较高。如在婴儿期“给孩子准备膳食,喂食”、“半夜起来照顾孩子”做得较多或很多的分别占47.2%和43.5%,在学龄期对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做得较多或很多的也占42.7%;即使是“换尿布,尿片”、“给孩子洗澡”这样的在传统上被界定为“女人的活”也占33.6%和39.4%。

统计结果同时显示,郊县父亲在孩子智力和规范教育、分享活动和情绪支持等方面的参与也不逊色。他们在孩子婴儿期就主动与之谈话或聊天、对孩子良好习惯/行为的示范和培养以及给予孩子拥抱与身体接触方面做得较多或很多的都达六到七成,教孩子数数/识字、讲故事和一起做游戏/户外活动做得较多或很多的也在三到四成。

3.父亲对孩子的学业发展投入更多

尽管今日的父亲在育儿参与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也没有数据表明双亲家庭存在父亲缺席的性别不平衡现象,母亲对此的评价也较高。然而,在夫妻之间进行比较时我们还是发现了育儿工作的性别差异。前面的分析显示父亲在孩子婴幼儿期准备膳食、给孩子洗澡、半夜起来照顾孩子和学龄期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有较高的参与水平,但如果与母亲相比,母亲仍然是孩子身体照顾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表2的数据显示,在子女的日常生活照料上,以妻子为主的比例高达65.5%,而以丈夫为主则不足一成。

表2的结果还显示,父亲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业发展方面的参与明显要高于母亲,在与老师联系,参加家长会、为子女择校,升学想办法,作辅导等责任性行为上,以丈夫为主的比例远高于妻子。

国外关于育儿参与类型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也存在比较一致的结论,即父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大部分为“互动活动”形式,如玩耍或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而日常照顾则仍是母亲的职责范围(Robinson & Godbey,1997;McBride & Mills,1993)。一个更为普遍的观点指出,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在亲职方面形成不同的社会性别差异(Thomson & Walker,1991)。

4.年轻父亲更注重与孩子的互动

Lamb等(1987)根据已有研究,归纳出父亲参与的三个层面:(1)“投入/互动型”,即通过抚育和共同活动对孩子直接进行接触;(2)“易近性/易得性”,指的是父亲并未与孩子直接互动,而是在一旁待命,随时可参与抚育工作;(3)“责任型”,是指父亲对孩子的幸福负责,觉察孩子的社会、情绪、认知、身体的需要并逐步满足这些需求等。

由于第二种参与层面较难测量,而且与第一、第三种类型有交叉、重叠,所以,我们主要测量另两种参与类型。分析结果显示了不同年代父亲参与育儿的不同取向:不同年代的父亲在承担孩子照顾教导职责方面各有所侧重,除了在带孩子看病、参加家长会以及与老师交流联系方面的参与没有显著差别外,年长父亲更注重对孩子的规范教育,而在生活照料、接送上学和辅导作业等日常例行工作方面,年轻父亲的承担程度要高于年长父亲(表3)。中国一直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父亲在孩子的教养方面一直都有较高的参与度,不过接送孩子上下学和辅导作业只是在近年来才新增为父母的职责,因此,年轻父亲的参与度要高。郊县的医疗机构离家较远且工作时间弹性大,故郊县父亲带孩子看病方面一直做得很多。

在互动交流方面更能体现不同年代父亲育儿的取向差异,不论是陪同外出游玩、满足孩子需求,还是沟通交流、情绪支持以及亲近行为方面,年轻父亲都比年长父亲参与更多,年轻父亲更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和分享。这或许反映了整个社会育儿观念的改变,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需求,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吃好穿暖健康成长,随着对儿童发展理解的深入,人们认为父母满足孩子的情绪、关怀、陪伴和亲近需求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这也促进了父亲在这些方面的参与度。

三、育儿体验

众多研究都指出,父亲参与育儿除了付出时间和辛劳外,还可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收获,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父亲可从参与过程中更了解自己,体验为人父的喜悦,以及丰富、完整的人生;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收获,能使自己变年轻、给自己带来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父职实践使自己更有爱心、更成熟,并增强责任心;同时还可扩展自身的社会网络资本(Umberson & Cove,1989;Gallagher & Gerstel,2001;叶文振,1998;徐安琪、张亮,2005)。

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育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父亲的双重负担(20%持肯定回答),限制了自己的闲暇时间(13.4%)和社会交往(10.2%),但述说影响了自己工作的比重不高(约占6%),后悔自己当初生了孩子的更是少见(占2.5%)。因此,在回顾履行父职过程中的积极体验时,多数父亲作了肯定回答,其中体验“为人父亲的喜悦和自豪”的达76.8%,感受“孩子很需要/依赖自己的自我价值”的为61.1%,“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兴奋/骄傲”有74.7%,“和孩子一起游戏,活动很开心,使自己变年轻”的占71.2%,“孩子带给我幸福感”更高达87%。

不仅如此,大多数父亲还首肯参与抚育的过程对自身的成长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和激励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表4的8个侧面有较大或很大积极促进作用的分别在70%-80%之间,其中认为自己“变得更富有爱心”、“责任感增强”和“更加成熟、自信”的比重为最高,而高学历父亲在孩子抚育过程中新学了许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得到成长的概率更高些。

父亲积极参与育儿不仅促进的自身的成长与完善,对夫妻关系以及妻子的生活满意度也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妻子认为丈夫是一个好父亲时,夫妻关系很融洽,妻子的总体生活幸福感也很高。

国外大量研究还指出,父亲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正面影响(McBride & Rane,1998;Amato & Rivera,1999),在孩子的性别角色、道德规范、成就与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Baruch&Barnett,1986;McBride,1990)。囿于篇幅关系,在此就不加以描述。

四、结论与讨论

对上海郊县男性亲职参与意愿、行为和育儿体验的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有类似之处。首先在参与意愿上,男性的抚育能力仍受到质疑,尤其是女性持有更多的怀疑态度。家庭系统理论认为,母亲的态度决定着父亲如何参与孩子的抚育,母亲扮演“守门人”的角色,父亲的参与程度与妻子对丈夫的育儿能力所持的观念相关,凡认为丈夫能胜任育儿工作的母亲,可能会促进丈夫的参与(转引自Parke,2000)。

其次,在实际参与水平上,自五十年代起鼓励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劳动以来,双职工家庭成为中国城市主流家庭形态。尽管上海郊县以往以农村人口居多,但受市区经济辐射和近年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郊县人口非农就业的比例相当高,大部分郊县家庭也属于双职工家庭。妻子外出就业促进了丈夫分担育儿工作,即使是性别角色观更为传统的上海郊县父亲的育儿参与总体水平较高,他们不仅分担孩子的教养责任,对以往多由母亲承担的常规性的生活照料工作也有很高的参与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如同国外的研究结果,尽管父亲在育儿参与方面已有长足的进步,无论在孩子成长的哪个阶段,日常照顾以妻子为主的概率都显著高于以丈夫为主的养育模式。

第7篇:致父亲范文

几十年来,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扶养成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父亲八十岁寿辰庆典致辞范文,仅供参考。

父亲八十岁寿辰庆典致辞范文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晚上好!

今天是最敬爱的父亲大人八十寿辰,天增岁月人增寿,群贤毕至,福寿满堂。今日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父亲大人八十大寿。

几十年来,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扶养成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是父母对我们经常的教诲。在你们的抚养教育下,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自己的成绩,这也是我们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如今,全家儿孙满堂,四世同堂,正可谓儿子孝,儿媳贤,女儿良,女婿强。孙辈们也是个个品质优秀、聪慧伶俐。正是这一切伴随老人家迎来了晚年的幸福生活。父亲勤劳坚强的宝贵品格,宽厚待人的处世之道,严爱有加的朴实家风,都让我们受用一生。这一切都已被晚辈们继承,并将继续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父亲母亲,我们没有给你们丢脸。”今后,我们一定会牢记您对我们的教诲,以您为榜样,把良好的家风继承和发扬下去。

谢谢大家!

父亲八十岁寿辰庆典致辞范文尊敬的父母亲 尊敬的各位长辈、亲朋好友、兄弟姐妹及各位晚辈们

大家好

春秋交替,岁月轮回,八月桂花飘香之际,值此我父亲八十大寿生日庆典之际、我代表我父母亲及我们兄妹六人向前来祝寿的各位长辈、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养育之恩大:河深海深,不如父母的教诲之情深:我们都有自己的父母亲,今天,我很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兄妹六人有两位最可敬、最可亲、最可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亲。

我曾经有过许多的不眠之夜,遥望着满天繁星,就会常常想起我的父亲———在孩提时代,父亲为了这个家,任劳任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快乐留给儿女,为了这个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供儿女们上学,教儿女们做人,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浮现着你那慈祥的面孔、慈爱的目光。当我们受到委屈,经受挫折的时候,总把一切心酸洒向你那饱经风霜,宽厚慈爱的胸怀。我们更不会忘记:伴随着父亲一生忙碌的还有我们亲爱的母亲,她慈祥和蔼,但也已是两鬓成霜。这些往事是我们做儿女的人生最珍贵的记忆,最美好的画卷,我们永远刻骨铭心。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真是寿星高堂坐,儿孙堂下乐。如今我们儿孙满堂、根深叶茂。您就是那棵大树深深地根。你把所有的父爱,全部奉献给了我们。如今,岁月已悄悄爬上了你的额头,染白了你的双鬓,父亲的苦,母亲的爱;我们、儿孙们将终身难忘和难以报答。我们将永远牢记你的养育之恩。为此我代表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我们的后辈儿女子孙,向老父亲、老母亲鞠躬以表达我们儿孙们深深祝福

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八十年的辛酸苦辣。迎来了父母晚年的儿孙满堂、天伦之乐。我们要继承你们的精神。拧成一股绳,互相帮助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更加和谐。

在此,祝愿父母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最后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大家

父亲八十岁寿辰庆典致辞范文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

大家中午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个专属于我父亲的好日子,今天也更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好日子,大家于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老父亲八十大寿庆典,虽然现在是寒冬腊月,但我心里倍感温暖,请允许我代表全家人向各位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祝老父亲和在座的长辈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我的同辈和晚辈们笑口常开,事业有成!

父亲是我们村屈指可数的男寿星之一,并且,在我的前三代先辈中是最长寿的 !父亲的长寿得益于他的知识渊博,胸怀宽广。在养生保健方面,他很注重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这样既做到了身体健康,又减少了子女们的负担,这是我们做子女的福分。善者寿,父亲善良勤俭,淡泊名利,他平时关爱家人,友善邻居,为人处世以忍让为先。尽管在家族中资格老做事多但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从不争名夺利。做到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德者寿,父亲给我们姊妹几个树立了道德榜样,百善孝为先,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父亲带领几位叔叔以将近七十高龄悉心照料近九十高龄的奶奶。父亲的言传身教,子女们受益匪浅。都下决心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好,不能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把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扬,让老人安享晚年,乐享天伦1

当然,我们不管怎样做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古诗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八十载的艰难困苦,八十年的雨雪风霜。八十年中父亲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八十年里父亲又有多少的日日奔忙。时至今日,岁月无情的把皱纹刻上老父亲的面庞,[第 一课件]儿女们多么希望老父亲能永久幸福安康。父亲,现在你的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已经亲身体会到你当初养育我们的艰难困苦。你曾经有过“恨铁不成钢”的殷殷期盼,你也曾经有过“儿行千里父担忧”的绵绵深情。你经常教育我们家和才能万事兴,现在我们的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你再也不用为儿女操心费力,茶饭不香。对子女你已经是义尽仁致,功德无量!现在你应当安度晚年,福寿永享!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常言道;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健康。老父亲的健康是我们家的福分,我们家愿把这个福分与大家共享,同时祝大家的父母都长命百岁身体安康,1家家美满,福寿无疆!!

我再一次的祝福老父亲福如长江水,寿比南山松!也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祝愿大家万事都如意,事业更辉煌,!!

第8篇:致父亲范文

一、亲职教育的概念

亲职教育是从家庭教育演变而来的新观念,到底什么是亲职教育?简单的说亲职教育是以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

亲职教育理论研究现状表明,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水平成正相关,亲职教育被称为家庭教育的主导教育,它涵盖了父母的自身教育与父母对子女教育两大范畴的教育素质内容,它是立足于亲子关系基础上的对家长实施的家长职能与本分的教育。

二、父亲缺位可能给幼儿成长带来的影响

在访谈过程中,我了解到幼儿与父亲呆在一起的时间越少会影响幼儿的几个方面:

(1)影响幼儿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幼儿在与父亲玩游戏时,可学会冒险和解决问题,并能强化对外界的控制感觉,增强自信心。

(2)影响幼儿社交能力。父亲和幼儿在一起时间长,幼儿会在人际关系中有安全感,有自尊心,容易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和人真诚相待,一般来说,幼儿与父亲相处时间越久,社交能力较强,容易适应新环境。

(3)影响幼儿的心智发展。如果幼儿希望像父亲,就会效仿父亲的行为、思考方式、使用的语汇和追求的目标,对幼儿来说,如果父亲鼓励幼儿参与体能及有竞争性的活动,幼儿就可能会取得较多的成就。

(4)影响幼儿性别角色。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男孩的典范,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逻辑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何不同的知识的人。

同时父亲在教育幼儿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该怎样做,需要些什么条件,是比较明了的。从教育内容来看,在知识的传播上,父亲在史、地、哲知识上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幼儿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风情民俗,英雄人物等;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教育幼儿要独立、果断,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父亲让幼儿大胆学骑自行车,带他们爬山、赛跑……事实上,父亲对幼儿的影响远不止于智力,还涉及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亲对幼儿的爱、关心、照顾,情绪的感染,以至父亲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亲职教育中父亲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父亲在儿童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现实中,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调查发现:父亲在亲职教育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65%的父亲偶尔会看一些有关教养孩子方面的书籍,25%的父亲基本上不做指导,同时还能看出很大一部分父亲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感觉任意作出判断,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参加幼儿的家长会或幼儿园的一些相关活动方面,母亲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父亲在幼儿的发展中是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4%的家长都认为是。

在问卷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父母的分工不强,从我的调查中56 %的母亲承担着教养幼儿的责任,父亲占29%,父母一同承担仅占23%,这样很不均匀的分配。作为父亲,同母亲一样承担着培养幼儿的重要职责,父亲对幼儿的关心,会影响孩子的素质发展。在现代父亲扮演的角色中,担当起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这也是对社会及幼儿本身所应尽的责任,同时两人一同承担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只有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父亲在亲职教育中的缺位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父亲在亲职教育中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1)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相处。要想成为幼儿的老师,首先得做幼儿的朋友,父亲也只有在成为孩子朋友后,才能做好幼儿的老师。幼儿有他自己的心理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如果不尊重幼儿的想法,就很难得到幼儿的信任,也就不能给幼儿必要合理的引导。

(2)为父亲提倡科学的父亲教育观念。在现在的家庭中,父亲们逐渐从“男主外,女主内,幼儿的事应该母亲管”等传统教育观念中走出来,但是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不单是幼儿的供养者,更是幼儿的保育和教育者。要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父亲就必须更多的学习科学的教育观念,并转化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仔细观察幼儿、深刻地了解幼儿,成为幼儿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3)父亲和母亲分工合作要落到实处。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带给幼儿的是不同的东西,母亲重视亲密感和安全感,而父亲则具有冒险精神和操作能力,具有明显地增强幼儿处理危机事物能力和独立性的倾向,同时父亲的人格表现与母亲不同。在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中,母亲一般情感丰富,在与儿女沟通方面有优势,而父亲的性格一般比较理性,不卑不亢。父亲的人格优点是心胸开阔,实践范围相对母亲要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同时父亲与幼儿的游戏往往是运动性的、技术性的和智能性,因此,父亲会以他们固有的男性特征,诸如粗犷、豪放、独立性、进取性、自信心等影响儿童,鼓励、宽容孩子冒险、探索甚至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看起来不那么安全的游戏。父亲相对于母亲心比较“粗”,敢于放手,锻炼孩子接受挫折后自行恢复的勇气和独立性,父亲一般往往热情宽厚,敢于冒险,勇于坚持,以及不具困难等特征,使孩子在与他们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模仿与学习。所以父亲与母亲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使幼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教育,获得和谐的发展。

(4)夫妻相互支持,营造较好的家庭氛围。夫妻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中枢,夫妻两人的关系必将影响家庭整个的气氛,进而影响他们建设家庭和教育子女的情绪,关系出现障碍必将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夫妻在教育子女上应该目标一致,这样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5)加强亲职教育,对家长进行“职业”教育。对我国很多的人来说,亲职教育也许还是比较陌生的。教育子女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果不学习,是很难掌握其要领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家长看成一种职业,可以推广现代父母成功的家庭教育或一些有问题的家庭教育,开展一些有系统性的讲座对父母进行培训指导交流,增进亲职教育的理解和把握,以便使家庭真正的把亲职教育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或者长期性、经常性的举办各种研讨会。另外在幼儿园也要经常利用学校的布告栏张贴有关亲职教育的文章,教养新观念和技巧,开展亲职教育活动,开辟一个家长意见栏,提供家长适时反应意见的机会,幼儿园也可以把亲职教育的内容做成一份简报,利用幼儿回家的机会送到家长手中,可以帮助那些不经常到学校的父母学习亲职教育的知识并借鉴国外的亲职教育经验。

参考文献:

[1]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上海:200020

[2]张庆强,《我国内陆地区亲职教育实施策略探析》.2008

第9篇:致父亲范文

    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采集。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着作,在生物科学上完成了一次革命。

    达尔文从小就爱幻想,他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他的父母十分重视和爱护儿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总是千方百计地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去努力探索,这为达尔文能写出《物种起源》这一巨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小达尔文和妈妈到花园里给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成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听到这些话,小达尔文疑惑地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妈妈和蔼地回答他。“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达尔文接着问。“是上帝!”妈妈说。“那上帝是谁生的呢?”小达尔文打破沙锅问到底。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