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语言沟通与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其微。非言语信息传递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是言语不能代替的。
1.1 通过面部表情沟通 护士应善于表达与病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更要细心体察病人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推测病人的身心状况,有的护士言语并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说多少话都起作用。当病人恐惧不安时,护士镇静、从容不迫的笑脸可使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有平静、安全之感,使病人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而树立生活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有助康复。
1.2通过身体姿态 护士的仪表美,不仅给自身带来了自信,更是对病人的一种尊重。首先要求护士统一着装,整洁、合体的工作服,体现了护士群体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作风,给病人一种美好庄重的感觉。如诚恳、友善地点头,就会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同情、被尊重。
1.3 通过调节人际距离,加强沟通 人际距离是交往双方之间的距离。护士要有意识控制和病人的距离。尤其是孤独自怜的病人、儿童和老年病人,主动缩短交往距离,表示体贴和同情,使病人产生温暖、亲切感,更有利于情感沟通。
2 特殊情况的沟通技巧
2.1 愤怒的病人 护士不能失去耐心被患者的言辞或行为激动,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视其愤怒为一种健康反应,尽量让患者表达和发泄焦虑或不满,了解他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与之沟通,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稳定他们的情绪,使其身心尽快恢复平衡。
2.2感觉有缺陷的病人 如丧失听力的病人,可轻轻地抚摸,让他知道你的到来。
2.3对视力不佳的病人 在你走进或离开病房时都要告诉他并说出自己的名字,对发出的声响做出解释。
2.4对悲哀的病人 当患者得了绝症或遇到较大的心理打击时,会产生失落、沮丧、悲哀等反应,护士可以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悲哀,允许患者独处,还可应用鼓励、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尽快度过悲哀,恢复平静。
2.5要求太高的病人 一般要求过高的患者,可能认为自己患病后没有引起他人的重视。此时护士应多与其沟通,允许患者抱怨,在对患者表示理解的同时,可用沉默或倾听的方式使其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重视。但对其不合理要求要进行一定限制。
3 小结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形式;应用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
1 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人的非语言行为是一种符号,能传递一定的信息,能为处于特定文化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非语言沟通可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非语言信号所表达的信息往往不是很确定的,但却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更趋向于发自内心,并难以掩饰。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语言表达在沟通中起方向性和规定性作用,非语言才能准确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约有60%~70%是非语言沟通方式,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由此可想而知。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咽喉疾患、严重脑血栓等患者不能用语言向医护人员、家属表达他的要求,只能依靠表情姿势或手势来反映他的感受;在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语言交流受时间、环境的限制,这种情况下,非语言交流弥补了其不足,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如手术时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等,使工作配合的更加默契。所以,在护患、医护交流中,应恰到好处的应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以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护患之间的非语言沟通。
2 主要形式及应用
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是表情体态、人体触摸和空间环境。其中表情体态是非语言沟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仪态服饰、面部表情和动作姿势3方面。
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晴雨表,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文化或国家对面部表情的解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人类的各种情感都可非常灵敏的通过面部表情反映出来,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喜怒形于色”就是这个道理。在人际沟通中,来自面部表情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察觉,它是人们理解对方情绪状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如护士面对患者时,必须控制有关惊慌、紧张、厌恶、害怕接触的表情,以避免患者误将这些表情与自己病情恶化情况相联系,同样,护士也应注意观察患者表情的变化,获得信息。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能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安全感。有人说:微笑如阳光,可以驱散阴云;如春风,可以驱散寒意。微笑虽无声,但它却可以表达出许多信息。医护人员的微笑、对患者的安抚胜过良药,可使患者增添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护士的微笑应发自内心,展现真诚,体现关爱,应以微笑面对人生,以微笑面对患者,在微笑中为患者创造出一种愉快、安全和可信赖的氛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可以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行、情操、审美情趣等信息传递给别人,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3]。不同的眼神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关爱的眼神可使人感到愉快,鼓励的眼光可使人感到振奋,责备、批评的眼光可使人产生内疚的感觉等。医护人员温和的眼神可使新入院的患者消除顾虑,亲切的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亲人般的温暖,镇静自若的眼神可使危重患者获得安全感,凝视的眼神可使患者感到时刻在受到关注,而安详的眼神则可使濒死患者放松对死亡的戒备。因此,护士要学会善于运用眼神,尤其是对一些失语的患者,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2.2 仪态服饰 在人际交往中,仪态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南丁格尔说: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医护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社会对医护人员的仪表、举止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护士的仪表,应以庄重、典雅为美,医护人员应衣着整洁,容貌修饰自然大方,举止端庄,保持精神焕发。端庄的仪表,整洁得体的服饰,沉着冷静的举止,认真细心的态度是护士缩短护患距离的基础,给人以亲人般的感觉。另外可稍作面部修饰,淡妆上岗,不但是尊重患者的一种表现,也可同时展示护士群体素质和美感,有利于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威望,赢得患者的信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拉近护患距离。
2.3 动作姿势 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保持优美的体态:在与患者沟通中表现出自信直挺的姿势,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手势大方、得体。避免一些失礼的表现,如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另外不要频繁改变姿势,以免让患者觉得漫不经心和不耐烦,从而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当患者痛苦时,轻轻的抚摸他的手或拍拍他的肩;患者发高烧时,摸摸他的额部,都会带给患者无言的关心;产妇分娩阵痛时,紧握她的手或按摩她的腹部,不但可以稳定产妇的情绪,还可促使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率;在护理视觉或听觉方面有障碍的患者时,触摸还可以传递关怀之情。另外,过硬的技术水平是患者信任的支柱,有人认为无痛而娴熟的穿刺技术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新的医学模式告诉人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成为人的疾病产生、转归、防治不可忽视的原因,医护人员在服务对象尤其是患者面前,严格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仪表、举止,就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患沟通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总之,有效的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4]。特定环境下的非语言行为只有特定的意义,护士如能恰到好处的使用,对护理工作有极大的益处。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特点,护理的艺术性是通过别人的感觉、听觉和想象来反映和体现的,护士应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服务对象、对护理本身不断的领悟、尊重和理解,注意提高观察患者非语言行为能力,加强对“接触”的认识、聆听的能力、安慰的艺术等沟通技巧的培养,学习从患者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非语言行为来判断患者的需要,从而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增强沟通能力,及时主动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侯爱和,王祥英,欧玉兰.提高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满意度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99):1127?1128.
[2] 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政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1.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新型护理模式转变中的关键因素。护患关系是指在患者生病的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既建立,直到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如何处理好护患关系,如何合理使用护患沟通方法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所出现的沟通技巧予以阐述。
1 当今护患关系现状简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患关系出现了经济化、人机化、多元化、社会化、法制化的趋向,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1.1 护士工作压力大
“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工作量太大”和“非护理性工作太多”均排在了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前10 位[2]。护理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后认为,工作负担过重是护士主要的压力源[3]。
1.2 护士本身的因素
如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规范、护士的法律意识淡漠、护士的职业伦理道德缺乏、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高低不平、护士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
1.3 医护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
1.4 患者因素
患者素质参差不齐、对患者角色的不适应、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常导致护患关系恶化。
1.5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现有服务设施、休养条件、管理体制与患者需求尚有距离,患者不了解医院规章制度,不了解现实条件的制约,而对医务人员产生误会。
1.6 社会因素
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这些都是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因素。
2 一般沟通技巧解析
一般护患沟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
2.1 语言沟通
2.1.1 护患语言沟通的原则
2.1.1.1 一视同仁
对待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身份、受教育水平及所患疾病的患者均应同等对待,不分老幼尊卑,不论远近亲疏,都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询问病情、宣教指导等沟通工作。
2.1.1.2 不评论的态度
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当众评论、讥笑患者的生活习惯、行为举止及所患疾病等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2.1.1.3 富有同情心
作为一名合格护士,应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树立牢固的爱伤观念,对患者怀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使命感。
2.1.1.4 言行一致
护士要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牢记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沟通才有实际意义。
2.1.1.5 保密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外,对于一部分患者还要对其病情保密,对于此类患者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可口无遮拦,给患者造成恶性刺激。
2.1.1.6 勿忘征询
在进行每项护理活动之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取得患者配合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2.1.2 语言沟通的要求
①沟通双方要使用相同的语言系统:患者对医学术语不能很好地理解易造成误会,如护士嘱患者进“半流食”患者误认为是让“吃半饱”。所以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教育程度和理解能力,并经常寻求患者的反馈,以明确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为患者所接受。②潜词造句简单明了,忌繁琐拖拉,使人产生烦躁心理。③传递的信息详实可靠,忌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如“大概”、“可能”等。④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当患者问到我们不便回答的问题时,可采取“移花接木”等灵活的方法应对。
2.1.3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只是听对方的语词,更要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真正理解患者所表述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据统计,仅10%的听者能做到有效倾听。要达到有效倾听,须注重以下技巧:①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的动作,如看表、东张西望等;②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保持眼神交流;③不轻易打断患者说话;④适当反应,如倾听患者说话时,可轻声地以“嗯”、“是”、或点头等表示正接受对方所述内容,并希望听他继续说下去;⑤仔细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行为,患者交谈时的非语言行为包含丰富信息,它有助于护士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情感,如患者说“我很担心”,其面部表情、语调常可反映其情绪反应程度。
2.1.4 语言沟通中的具体表达技巧
2.1.4.1 主题交谈前的沟通技巧
①自我介绍——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务或身份。②为患者选择恰当称呼——护士宜根据患者的个人背景选择恰当称呼,如老师、师傅、同志、先生、女士等,原则是称呼与患者的身份接近、有礼貌。同时注意与护士自身年龄等情况相适应。切勿直呼床号、病室, 以免遭至患者反感,影响护患沟通。③称呼以后的第一句话是引入交谈的开始,应解释或点明本次交谈的目的。要掌握和运用婉转的修饰艺术,如询问病情,要避免直接进入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可先询问睡眠、饮食情况,再计划下面谈话的内容。
2.1.4.2 转入正题的沟通技巧[4]
交谈时要态度诚恳,语言亲切。避免居高临下式的说教,交谈过程中可通过征求患者或家属的意见,取得患者的看法。问题简短扼要,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2.1.4.3 交谈结束
①恰到好处地结束谈话,要在双方情绪较高时而不要在双方疲惫时结束谈话[5,6]。②不能突然结束谈话,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和具体的帮助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谈话的目的。如触摸式的打断或给予帮助(翻身、饮水等),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的面部表情,以免伤害患者。③交谈结束时要总结主要内容,可约定下次交谈时间,或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案。在交谈中为了不至于遗漏信息,护士可适当记录。④使用必要的客套话语,如“谢谢你的配合”、“有事请与我联系”等。
2.2 非语言沟通
护士擅长运用非语言行为,是体现其沟通技巧的关键环节[7],主要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2.1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护患沟通中,护士合理地控制其面部表情,能有效增进护患关系。如微笑虽能给患者很大抚慰;但若患者正在伤心处时,护士的微笑则会令患者反感。因此,护士应学会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面部表情。若护士表情与患者情绪体验趋于一致,患者就会因护士的理解而欣慰。
2.2.2 目光接触
护士与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护士的镇定目光,可给恐慌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护士的热情目光,可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护士的鼓励目光,可给沮丧的患者重建自信;护士的专注目光,可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等。
2.2.3 身体姿势
护士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体态和运动体态等,应能给人以饱满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如步态轻盈,身手敏捷等。运用手势尤其要注重对方的习惯风俗,避免失礼性举止。
2.2.4 沟通距离
护患沟通的距离,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人而异。如对老年患者或患儿的沟通距离可近些,以示尊重或亲密;年轻护士对同龄异性患者沟通距离则不宜太近,以免造成误解。
2.2.5 触摸
必要、适宜的触摸行为,是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触摸可使患者感受情感支持与关注。如常抚摸婴幼患儿,可消除其“皮肤饥饿”,使之产生安全感和良好身心发展。又如定期给长年卧床不起的患者按摩,可使其愉快、舒适,唤起其珍惜生命。
3 部分特殊护患关系沟通技巧
3.1 面对护患冲突时的沟通技巧
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发生任何冲突,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与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非理智行为。处理护患冲突,主要可运用以下技巧。
3.1.1 深呼吸法
处理冲突最忌讳情绪激动、不冷静,而深呼吸是最有效控制激动情绪的方法。当个体自觉被他人激怒时,马上深呼吸,可达到快速控制情绪的效果。
3.1.2 换位思考
从患者角度理解其不满。如以上案例中的某护士,若能换位思考,暂时放下手中的事(并非万分紧要),及时给患者补药;或实在一时走不开,先和颜悦色地解释,请患者理解或体谅,尽早给患者补药,即可完全避免此冲突。
3.1.3 转移法
若患者的不满并非真正指向你,而把不满宣泄于你,切不可针锋相对,而可把患者的不满再转移。
3.1.4 冷处理法
有时患者因疾病而情绪不稳定而对护士发火,如肝脏疾病患者、癌症患者等。此时护士宜采取冷处理方式,待患者冷静后,耐心分析、解释其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后果,通常可有效避免同类冲突的再次发生。
总之,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是护士优秀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其高超人际沟通能力的展现。
3.2 与部分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3.2.1 与发怒病人的沟通技巧
倾听、接受、理解、帮助。
3.2.2 与哭泣病人的沟通技巧
宣泄、独处、陪伴、安抚、鼓励。
3.2.3 与抑郁病人的沟通技巧
观察、注意、关心、重视。
3.2.4 与有缺陷病人的沟通技巧
关心、气氛、方法。
3.2.5 与危重病人的沟通技巧
简洁、身体语言。
3.2.6 与不合作病人的沟通技巧
“请尽量说说您的看法、听您一说确实有问题存在”。
3.2.7 与要求过高病人的沟通技巧
“不过,我有这样的想法。”
4 总结
护士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较完美地展示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掩饰其个性的不足,培养和完善其个性品质。以上介绍的沟通方法虽然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护患沟通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更好地开展医护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文香.护患关系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2):119.
[2] 徐征,孙宏玉.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9,10:32-35.
[3] Bryant C,Fairbrother G,Fenton P.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personal andworkplace descriptors on stress.B r JN urs,2000,9(13):876.
[4] 李花兰. 实施健康教育的语言沟通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6):1248.
[5] 曹秀君, 郭素玲, 王庆双,等.护患沟通的语言技巧[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23):5780.
【关键词】 门诊;导诊护士;患者;沟通技巧
门诊是患者就诊的第一个程序,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线,是患者聚焦的场所。门诊患者来自各个地方,每个患者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文化素养不同,所患的疾病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因而其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作为门诊导诊护士,除了要热情接待、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和引导患者工作外,尤其要注意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1 沟通的概念与意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成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
2 门诊导诊护士的沟通技巧
门诊患者来医院看病,在院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导诊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比较容易发生沟通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门诊导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方式。
2.1 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2.1.1 语言要热情礼貌 患者刚到医院,与医务人员彼此陌生,存在着一定的感情隔阂,消除这种隔阂,取决于护士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如:“您好”、“请”、“谢谢”、“请问您需要帮助吗”等温和亲切的语言,患者比较容易接受;避免使用生硬、呵斥、责备、不耐烦的语言。这样既能让患者感觉他们受到了尊重,也能够赢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1.2 语言要通俗易懂 导诊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医学术语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的患者不易听懂,门诊患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文化层次的都有,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就更加难以听懂。例如:有一次一位老人手上拿着药袋走过来,很着急地问护士:“这些药该怎么吃,刚刚药房的医生说的一堆我都听不懂”,护士领着老人过去药房问了一下情况,原来药房的工作人员说的是“片剂,一次两片,一日3次;水剂,一次10 ml,一日一次;外用的,每晚擦一次”太专业了,老人不懂,护士拿着药,一种一种地跟老人说:“这种药是片剂,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吃两片;这一瓶是水剂,每天早上喝一瓶盖;还有最后这一种是外用的药,每天晚上擦在伤处;这时老人才明白手上的药该怎样用。因此,尽量使用患者比较容易懂的语言,可使双方的沟通更加有效。
2.1.3 语言要灵活,繁简适宜 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以及经常来院看病的患者,可使用较简洁的语言,只要患者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外地患者和老年患者,就要耐心地告诉他们具体的地点,应该怎么走。例如:同是问医院肾脏病科住院部这个问题,如果是经常来院的患者可能我们只要说往里面一直走第三幢楼二楼,而对于外地患者就很难理解,就要告诉他们往前走,穿过外科大楼,后面内科大楼的二楼。掌握好繁简适宜的原则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省时又省力。
2.2 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所谓非语言沟通是指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患者步入医院,首先注意的是他视线所及的景象,并非说话的内容,即不论你是否开口说话,你的态度、行为、面部表情、衣着、一举手、一投足都不断地向对方发出信息,使患者产生一个很强的第一印象,患者会以这个印象来判断你的谈话和行为。
2.2.1 注重护士形象 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整齐清洁的服饰,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反映了护士的职业美。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交流的开端,第一印象包括仪表、言行以及精神面貌等。着装要整洁、利落,工作时不化浓妆、不佩带首饰、面带微笑、温文尔雅,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对患者选择合适的称呼也很重要,可以很快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2.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文化或国家的人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有时更是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来医院就医的患者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身体痛苦和心理恐慌,导诊护士用关切、怜悯、温和的眼神与患者交流,可使患者感到亲切,减轻恐慌。作为导诊护士,微笑是迎接患者的最佳面部表情,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沟通;院前急救;技巧;医患纠纷
院前急救多见于严重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现场,或急性发作的某些危重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跳骤停,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脑梗塞等。需要院前急救的疾病共同的特点是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发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1]。由于起病突然,患者及家属缺乏任何心理准备,一旦出现死亡等不可挽回的情况,家属很难接受,由此引发医患纠纷[2]。因此,在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积极进行抢救,同时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属保持合理的心理预期,减少医患纠纷。本文以本救援中心收治的75例严重创伤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分析沟通技巧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本救援中心收治的7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家属。按1∶1的比率,选取75名家属进行调查,其中男家属52名,女家属13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35.7±1.38岁);文化程度:小学学历6名,初中学历12名,高中学历26名,大学及以上学历31名。选取同期参与急救的18名医护人员进行对照调查。
1.2排除对象 选取家属对象,排除情绪容易激动、暴躁、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及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1.3方法
1.3.1沟通技巧培训 自2012年6月其,对本单位急救中心急救人员进行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的专业沟通技巧强化培训。内部沟通是加强急救人员之间的理解、配合沟通,外部沟通是指加强急救人员与合作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1.3.2满意度调查 提前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将表格发放给受调查对象,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操作认真填写。调查问卷包括患者或家属对院前急救服务行为的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护士配合满意度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结果
2.1沟通技巧培训后患者满意度调查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后,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4.67%、现场处理能力97.33%、疾病诊断与观察97.33%、急救用药98.67%、与院内衔接的满意度为96.00%,见表1。
2.2医生、护士之间满意度调查 强化沟通技巧培训后,医、护之间在相互对对方的服务态度、专业理论知识、急救技术、应变协调能力、医护间配合与尊重的满意度都非常高,见表2。
3讨论
今年来,患者家属对医生的不信任程度越来越深,最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属对疾病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导致对急救、治疗结果缺乏心理预期,直接引发医患矛盾。院前急救过程中,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急救医生,都最希望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急救医生忙于救人的同时,没有时间向家属解释病情,没有时间和患者做有效的沟通,一旦急救失败,患者家属很难接受,因而迁怒于医生,使患者满意度下降,认为医生不可信任、急救中没有及时交代病情,造成医患纠纷。医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无条件地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进行抢救,是医生的天职,但医生在急救过程中,还受自身业务水平、医护间配合、应变协调能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救结果的不同[3]。
本救援中心在沟通技巧培训中强化外部沟通,即医患间的沟通。医生在急救的同时,重视和患者家属的交流,及时向家属说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使家属保持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调查显示,80%的医患纠纷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患沟通,而医疗技术原因只是患者家属的一个纠纷理由[4]。本研究中,加强外部医患沟通后,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现场处理能力、疾病诊断与观察、急救用药、与院内衔接的满意度非常高。因此,应重视医患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医患纠纷[5]。
本救援中心同时强化院内沟通技巧培训,即急救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在急救过程中,医生及时诊断、正确急救;护士提供护理措施,协助医生采取急救处理,遵医嘱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医生在急救中占主体地位,护士加强配合,医护间互相尊重,共同完成急救任务[6]。
综上所述,强化沟通技巧培训,积极进行外部与内部沟通,加强医护间配合,提高急救水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有效降低院前急救中的医患纠纷,对提高医务人员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39(3):191-192.
[2]张岩,魏来临,赵延英.谈医护人员的非语言流技巧对医患沟通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0,2(1):48-49.
[3]孙益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19-320.
[4]张忠森.急性左心衰竭43例院前急救与转运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4):54-55.
关键词:门诊护士沟通 技巧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55-02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是病人就诊的第一场所。门诊患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患者的家庭环境,文化层次不同,所患的疾病以及对疾病痛苦的承受力不同,因而其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作为门诊护士,除了要热情接待,耐心地做好解释,安抚和引导患者工作外,尤其要注意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1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观点、意见或情感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达成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
2门诊护士沟通的技巧
融洽门诊护患关系是护士职业的要求,是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方式。
2.1 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2.1.1 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使用准确,交代问题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医学术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一般的患者不易听懂,因此尽量使用比较容易懂的语言,可使双方沟通更加有效。
2.1.2 语言的礼貌性如果使用“请”、“谢谢”、“对不起”、“您好”等礼貌用语,患者比较容易接受,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对不同年龄、层次、职业的人也要采用恰当的称谓,这样既能让患者感觉他们受到尊重,也能取得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1.3 倾听的技巧护士在患者讲述的过程中应注意倾听技巧,它不单是指简单的聆听还要根据患者身体姿势、动作、表情了解病人所表达的意图,并对病人的诉说应用适当的反应,如:点头、微笑、手势等。有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公式:信息总效果=7%语句+38%音调+55%面部表情。倾听时应全神贯注,切勿东张西望,这都是不尊重患者,不礼貌的体现。
2.2 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所谓非语言沟通又叫态势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时,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交流工具。门诊护士善用非语言符号,能够强化语言交往的效果,促进护患关系。
2.2.1 注重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护士端庄稳重的仪容,整齐清洁的服饰,训练有素的举止,反映了护士的职业美,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交流的开始,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对患者选择合适的称呼也很重要,可以很快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2.2.2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护士要做到端庄、典雅、坐、立、行要符合护士执业的要求,表现出护士专业独特的职业美。门诊护士了可以在工作中通过正确的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和运动,保持正确的距离,强调语气的正确运用,以及对儿童、老人、重患者必要的触摸,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作为门诊护士,微笑是迎接患者的最佳面部表情,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手势是非语言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在门诊工作中运用的较多,表达的信息也多种多样。如患者刚走进医院时,询问在哪里挂号的时候,门诊护士掌心朝上,引导患者到挂号处,表示礼貌。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的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较广泛的医学知识,还要求应具备社会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语言技巧等,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等去引导,取得患者信任。总之,门诊护士在工作中要想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关键是要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适当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争取用最佳的服务接待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 丁慧慧,李文娟.门诊导诊护士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技巧[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7(6)13.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护理 应用
护患沟通是一门基本技能,是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护理技巧。护理人员说话的语气、话语直接影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情与接受程度,进而影响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降低并发症[1]。皮肤科疾病主要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疾病,如青春痘、灰指甲、牛皮癣、瘢痕等,不仅影响美观,且较易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患者104例,发现疾病种类:12例皮肤瘙痒,63例牛皮癣,23例湿疹,6例其他。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中28例男,24例女,最大年龄为48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31.02±15.21)岁,病程1―6年;观察组中30例男,22例女,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33.02±17.21)岁,病程1―7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沟通的技巧如下。
1.2.2.1疾病介绍。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文化程度的语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容易理解,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做到尽量解释患者与家属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
1.2.2.2使用保护性语言。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当涉及患者隐私的时候,对于不必要的不必提及这类问题,如果必须了解的,在沟通询问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情绪,语言尽量做到真诚、谨慎,得知患者隐私后,尊重患者,向患者承诺替他保密[2]。使用保护性语言,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因为皮肤科疾病中绝大多数影响美观,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负担,为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1.2.2.4加强护理查房工作。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无论多忙,也不能忽视这一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如:疾病的起因、临床表现、发展、护理措施等,促进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得出研究指标,试用SPSS17.0统计软件收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经在常规护理上注意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后作比较(P
表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效果对比[n(%)]
组别 总例数(n) 治愈(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2 10 20 10 12 40(76.9%)
观察组 52 19 25 6 2 50((96.2%)
2.2观察两组的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并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组别 总例数(n) 治愈率[n(%)] 患者满意度[n(%)] 并发症[n(%)]
对照组 52 10(19.23%) 25(48.07%) 4(7.69%)
观察组 52 19(36.54%) 39(75.00%) 10(19.23%)
3讨论
皮肤覆盖全身且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是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免受化学性、物理性、机械性和病原微生物侵袭,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内,且可防止体内电解质、水分和其他成分的丢失,不仅能参与人体代谢过程,还能保护人体[3]。因此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更加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耐心、细致及注意沟通技巧,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我们做到疾病介绍、使用保护性语言、心理护理、加强护理查房工作。疾病介绍让患者及其家属明白该疾病的性质及其他知识,有利于患者与家属配合护理工作;使用保护性语言应注意患者的情绪,保护患者隐私,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治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有助于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加强护理查房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应坚持定期查房工作,护士长及时评估查房结果,提出建议和意见。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语言沟通,还需要求良好的非语言沟通技巧[4],如肢体语言、目光的交流,微笑以对。对患者和蔼,沟通语言亲切,当患者情绪不好时,要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知道患者的困难,耐心帮他解决,使患者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的治疗护理能力,还要求他们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而这需要护理人员自身良好的修养、丰富的阅历还要求其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学习新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运用沟通技巧。沟通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它有助于建立与患者的良好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工作中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效果与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1] 高书峰. 沟通技巧在护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08)
[2] 车珊. 护患沟通技巧与临床效应[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82-02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担负着急、危、重者的诊疗与急救任务。由于病情急、危重、护患之间磋商、协调、交流机会少,而工作量较大,人际关系复杂,常常使得护患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急诊科的护士一定要把握好护患沟通技巧。
1 护患关系
1.1 护患关系的涵义:护患关系是指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群体,为了治疗或缓解前者的疾病而建立的联系,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狭义的护患关系是特指护士和患者之间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而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以护士为主的群体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为治疗或缓解患者疾病而建立的相互关系。
1.2 护患关系的模式
1.2.1 主动――被动模式:它是建立在患者处于完全绝对服从护士的护理基础上,视患者为单纯的生物学上的人,忽视了患者是战胜疾病的主体,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合理的要求全然不顾,它不能或不能完全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以致影响护理效果。
1.2.2 指导――合作模式:具有相互作用,但护士占一定的主动权,而患者有一定主动权也只限于服从护理的权利和义务上,仍不能发挥患者战胜疾病的主导作用。
1.2.3 共同参与“模式”:也具有相互作用,共同拥有主动权,权利和义务并共同决策和实施护理的新型护患关系,它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只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的护患关系模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2 沟通技巧
护士在对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相对与病人及其家属接触的机会较多,护士能否贯彻医生的治疗方案,能否完成自己的护理计划,病人及家属能否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状况,
处理护患关系必须建立在“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的基础上,护士必须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关心病人的身心舒适;善于与病人沟通思想;严格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水平;此外,还必须讲究语言、礼貌、举止等待人接物的艺术,并要掌握基本的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的形式:
2.1 语言性沟通技巧:急诊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短,接待病人及家属要热情真诚,态度和蔼,花几分钟时间与病人及家属交流,让其感觉你值得信任,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避免套用生硬的医学术语,对意外伤害的病人,精神紧张,具有强烈的恐惧感,医护人员要用娴熟敏捷的技术抢救,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增加安全感[1]。
2.2 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常见的非语言性沟通类型有仪表和身体的外观、身体的姿势、生态、面部表情,目光的接触及身体触摸,这些非语言行为全在医务人员工作时,将医务人员的个人品质,修养,学识以及其它个人信息传达给患者,因此护士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即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注意用表情、手势、体态、目光接触及触摸等弥补在病态情况下语言交流不足的缺陷。①表情: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是非语言性沟通最丰富的源泉,它是一种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有研究发现,系统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2]可见,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而常用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医务人员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对患者极富有感染力、患者焦虑时,医护人员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安慰剂”;患者恐惧不安时,医务人员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脸,能经患者以镇静和安全感。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心理距离,患者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如果表情淡淡,不耐烦或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病人会感到疏远或不信任。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②手势、触摸,手势是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沟通手段。手势通常不单独使用,而是和口语或其他体语联合应用以提交语言的表现力和感应性。如:患者发烧、在询问病情的同时,用手触摸患者前额更能体现关注、亲切的情感,当患者在病区大声喧哗,护士做食指在唇的手势凝视对方,要比语批评喧闹者更为奏效。它们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交流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但触摸受性别、年龄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审慎,避免误解而影响有效的沟通。③体态:也就是护士的衣着姿势与态度,也称仪表,护士的仪表应整洁、亲切、端正,以反映医务人员的职业修养和诊治护理能力,从而展示护士群体的整体素质和美感,更好地塑造护士职业的美好形象,也能对第一次交流后的继续起决定性作用。④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但应该是自然地注视眼睛,保持与患者的眼睛在同一水平,而眼神应随着交流的内容表示出理解、同情、支持、惊讶等不同的感觉,以示对患者的尊重,有利于有效的护患沟通。
2.3 书面沟通技巧:它是增进护患沟通的重要手段,详细完整的卫生宣传材料,入院须知,出院指导,专科知识都能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与配合,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感,同时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使用对护理工作的改进具有鞭策作用。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操作
临床护理的重要一项工作是沟通,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患者内心需求,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由于小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准确的表达个人情感,大大增加了护理难度[1]。因此,对于患儿护理要掌握沟通技巧,合理应用,以掌握患儿实际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在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显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患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4.2±0.7)岁。实验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3.9±0.9)岁。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两组患儿实际病情,采取对症治疗方式,对照组实施给药指导,健康教育等传统护理操作。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护理。具体流程如下:其一,沟通前,护理人员要建立良好印象,掌握患儿实际情况,了解其情绪状态、教育程度、对病情认知程度及情绪反应。为了消除患儿存在的陌生感,称呼患儿时使用患儿熟悉的称呼。另外,护理人员要保证着装得体,仪表端庄,使患儿产生亲切之感。护理操作前,使用通俗易懂语言,耐心地向患儿讲解操作具体流程及目的等内容,让患儿明确护理操作。其二,操作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儿倾诉,了解其内心感受,尽可能消除存在的心理压力,理解和同情患儿不适感。多给予患儿鼓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依据患儿喜好,讲一些童话故事等,分散患儿注意力,缓解在操作过程中其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易激动的患儿,要给予其发泄机会,禁止指责。积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实际病情与基本需求,缓解患儿存在的愤怒情绪,待情绪稳定后实施护理操作。其三,操作结束后,对于配合较好的患儿给予表扬,使其继续保持积极性。特别是在静脉输液穿刺后,嘱咐患儿不要乱动,将穿刺乱动的后果向患儿讲解,使其明白道理。将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向患儿介绍,以便于身体不适时,立即呼叫护理人员。
1.3评价标准
护理操作结束后,将问卷调查表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了解护理操作效果。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含配合情况,是否信任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满意度等。填写前,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填写方法,未会写字患儿由家长询问患儿后进行。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6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
住院期间,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7.07%,实验组未发生护患纠纷,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分析,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综合医院来说,最易引发护患纠纷的科室是儿科[2]。因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年龄较小,易紧张、恐惧,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将自身感受与病情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仅不能掌握患儿实际病情,还无法了解患儿内心变化情况,因此,增加护患纠纷发生可能。为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要了解沟通技巧,采用合理的沟通方式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儿与其家长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身体康复[3]。在护理工作中,沟通是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研究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应用沟通技巧,取得较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患儿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陌生环境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在面对护理操作时,极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护理操作前,护理人员与患儿积极沟通,缓解存在的不良心理。在沟通过程中,赢得了患儿的信任。另外,护理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讲解操作流程,并给予鼓励,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二,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操作中,加强沟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护理操作过程中,注重自身仪态、仪表,语调、表情,充分展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在整个护理操作中,营造了和谐的分为,展现了人性化服务,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医院声誉,促进社会效益提升。其三,减轻患儿痛苦。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患儿存在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患儿承受的痛苦。护理操作过程中,为患儿讲童话故事,分散其注意力,显著减轻静脉输液穿刺疼痛。在应用沟通技巧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时机、位置和语言选择科学、合理,尽最大限度让患儿有舒适之感。沟通过程中,不要打断患儿倾诉,待患儿全部倾诉完后,为其进行解答。对于出现抱怨、愤怒情绪的家长,要予以忍让、宽容和谅解,防止发生正面冲突,将矛盾降到最低,可以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解紧张、焦虑的氛围。沟通期间,护理人员要做好时间控制,确保患儿有充足时间休息[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应用沟通技巧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合理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刘爽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李百芳,高红梅.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5):1152.
[2]常景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