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发展在2010年上半年连续两个季度放缓后,三季度出现反弹。但是,2010年美国新增就业112.4万人,与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新增3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相去甚远,2008~2009年两年美国共失去836.3万个就业岗位,2010年12月失业率仍然高达9.4%。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三季度消费信贷仍在收缩,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连续两个季度为负。2010年11月,美联储又推出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
欧盟经济受部分国家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复苏力度弱于美国和日本。二季度在德国经济带动下,欧元区季度增速环比达到1.0%,但三季度明显回落。为了应对希腊、爱尔兰等经济体出现的债务危机,欧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出台了附带条件的金融救助计划。在欧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债务风险较大的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被迫紧缩财政赤字。欧洲就业状况仍在恶化,2010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然维持在10.1%;其中,西班牙和爱尔兰失业率分别高达20.6%和13.9%,部分国家劳工退休制度改革导致频繁的罢工。
2010年,日本受益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二季度减速后,三季度明显回升,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表现好于美国和欧元区。由于通货紧缩、内需疲软和日元升值,二季度经济减速,失业率上升;8月份公布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9月中旬日本央行直接干预汇市,10月初将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调到0~0.1%,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三季度经济回升,就业状况有所好转,四季度通货紧缩出现好转迹象。
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通胀压力增大
2010年上半年,新兴市场国家印度和巴西保持了强劲增长,通货膨胀压力显著增大,但三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开始明显减速。印度前三季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9%;经济快速增长使得今年1月份通货膨胀率高达16.2%,印度央行自去年3月份以来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3.25%上调到11月份的5.25%。通胀率11月下降到9.7%,但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到2.7%,为2009年6月以来的低点。
巴西2010年二季度经济开始减速,三季度增速下降到6.7%,通胀压力增大。4月份通胀率达到5.3%,4月以来3次加息,将政策利率由8.75%上调到10.75%。但9月份开始,物价又开始上涨,12月通胀率达到5.9%,为2009年12月以来的高点。2010年4月以来,工业生产不断减速,7月份下降到10%以下,10月份下降到2.1%,11月份也仅有5.3%。
俄罗斯2010年上半年开始复苏,但三季度明显放缓,增速回落到2.7%。8月以来通胀率开始上升,12月份通胀率达到8.8%。相对于俄罗斯过去两年的通胀,目前仍处于温和水平。6月以来俄罗斯工业生产明显减速,增速降到7%以下,11月仅有6.7%。
三、全球流动性泛滥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国、欧元区和日本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货币供应量大大超出实体经济的需求,导致流动性泛滥,国际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上升,股市虚假复苏和波动,风险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美元指数再创历史新低。金融危机前,由于美元长期持续贬值,2008年4月美元月度指数下降到84.0081的历史低点。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收缩幅度小于欧洲和日本,美元指数曾于2009年3月份回升到96.6990。此后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指数走低。2010年上半年,欧洲部分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美元指数再次走强。尽管三季度美国经济明显好转,但随着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美元指数再次走弱,11月份创出到83.9754的历史新低,12月美元指数仍处于84.6904的低位。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波动中上升。2010年1~4月,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石油、金属和粮食价格指数分别上涨9.2%、14.0%和3.1%,铁矿石季度价格指数更是上涨65.3%。此后,欧洲部分国家债务风险扩散,市场信心受到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元走强,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下挫,6月份,石油、金属和粮食价格回落到年初水平。三季度以来,随着美元贬值,石油、金属和粮食再次开始上涨,12月石油、金属和粮食分别比年初上升16.7%、25.2%和27.5%,铁矿石季度价尽管四季度有所回落,仍比年初上涨80.2%。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全球股市出现分化。2010年,美国股市在波动中上涨,截至12月1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上涨9.6%、11.3%和16.5%,美国主要股指的变动与美元贬值也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欧洲德国和英国股指与美国类似,同期分别上涨17.5%和8.6%;而受债务风险困扰的国家股指大幅下行,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和葡萄牙的跌幅分别为在31.8%、19%、12%、5%和3.7%。同期,秘鲁、阿根廷、泰国和印尼股指上涨超过40%,俄罗斯和韩国也超过20%,印度超过13%。其他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和巴西股指则略有收缩。
全球经济不平衡复苏使得各国财政货币政策明显分化,短期资本流动不确定性增大,抵消了各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效应。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失业率高居不下,市场缺乏信心,仍然需要宽松财政货币政策支撑。而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通胀压力增大,很多国家需要紧缩货币政策。主要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分化,导致资本更多地流向增长较快和通胀压力较大的新兴经济体。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刺激作用减弱,新增的货币供应大约有80%流向国外;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向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增加了这些国家管理通胀的难度。
四、贸易、经济和货币摩擦相互交织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积极协调、共同努力,使得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并未爆发,但贸易摩擦也未有效减少。世界贸易组织(WTO)2010年11月份《全球贸易回顾》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10月,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例增长低于预期,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1.01%,产品集中在农产品、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等领域。2009年11月~2010年10月中旬,WTO成员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尽管有所下降,但涉案金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20%,产品集中在金属及制品、机械设备、矿产品和交通设备。
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均有下降,发展中国家成为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发起者。2010年1~10月,WTO成员国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20起,同比减少63起。其中,印度和巴西分别发起32和24起,欧盟发起13起。同期,WTO成员国共发起反补贴调查7起,同比减少19起;发达国家是主要发起者,美国和欧盟分别发起3和2起。这一时期,WTO成员国发起保障措施共18起,同比减少5起。其中,印度尼西亚和乌克兰分别发起7和3起。
卫生检疫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增多,发展中国家使用频率上升。2009年11月~2010年10月,WTO成员国共使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一般措施990次,同比增长381次;紧急措施77次,同比仅减少3次。其中,发展中国家使用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比重达69%,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2009年11月~2010年9月,WTO秘书处共收到1329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通知,同比增加58起。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
美元持续贬值和世界经济不平衡复苏,使得部分国家被迫直接干预汇市,导致汇率摩擦加剧。2010年下半年,美元进一步贬值,给很多国家带来了压力。9月份,美国众议院更是以压倒多数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来自汇率低估国家商品加征特别关税,为美元贬值提供借口。为了减缓美元贬值导致日元不断升值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9月15日通过其海外商业银行实施6年多来的首次外汇干预。巴西、南非、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财政部或央行也已表示,会采取措施避免本国货币大幅升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高校经济学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该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而英语应用能力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复合型、实务型人才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需要,进而在中英双语教学当中,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国际贸易活动当中,这就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
二、开展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要点
(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不仅能够准确的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市场形势,还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具有创新意识。其次,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的市场规则,以更好的参与到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当中去。第三,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严格遵守国际贸易的规则,拥护国家政策,才能更好的胜任国际贸易的工作。
(二)围绕学科专业建设。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首先,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将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学科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围绕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来展开。其次,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概论以及国际贸易市场形势分析等内容作为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纳入到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第三,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训练类课程,以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环节相适应,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频繁,英语应用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融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根据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合理的进行教学规划。在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组织和协调。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贸易发展趋势相适应。构建国际贸易活动情景,模拟国际贸易活动情景,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开设专题进行讨论,开展英语讨论会和辩论会,专题论文、课题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都需要通过英语来撰写,以更加熟练的应用英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
当前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好的补充。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也随着做出适应性的转变,需要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在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体系当中,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适时更新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的教材,有效的开展信息化教学,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协调中英双语教学。将双语教学与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基础学科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其中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有效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协调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够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结论
【关键词】新形势 经济政策 未来经济
一、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是一个整体,全球的经济想要恢复快速发展的步伐,应该有更好的经济政策的刺激。全球经济当前较为低靡,这种背景下,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状况,采取更适宜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新形势来看,经济政策应该从财政和货币双重出发,结合相关环境,让经济市场得以更稳健的发展。未来中国的经济应该从当前的政策角度出发,才能够未雨绸缪,避免遇到更大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用理性的观点,看待经济政策的短期和长效的作用。在国外政府各种经济政策的冲击下,才能够从这些环节中,对本身的发展给予更好的弥补。
二、当前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
从当前经济形势上来看,从国家的经济调整开始,中国的经济开始了缓慢增长的势态。考察了国内总产值,相比这些年的经济比较。到了2015年,中国经济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都呈现出增长的势头。这和2014年的不平稳发展,呈现出经济较缓和的趋势。从这些年我国GDP的数据统计上看,季度环比增长率也从之前的迅猛势头,趋于经济的平稳。这一经济增长的情形,正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平稳的体现。
(二)消费持续增长、投资、出口增长放缓,三大需求趋向协调
从中国消费总额上看,扣除经济因素,2015年和上年同比消费品总体增长了18.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3.8%,进出口总额也增长了百分之34.7%,贸易顺差则比去年下降了6.4%。如图为2013、2014、2015三年的消费总额增长率状况:
从上图可以看到,从2013到2015年,对社会总体需求,的变化是较大的。出口经济增长的影响下,对消费的内需是提升的状态。中国经济的发展,从消费到投资,进出口贸易,都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推进器。
(三)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从当前经济的平稳发展势态来看,经济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出发,通过对高新技术的产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整体经济形势的稳健态势。通过对全国几十个技术创新产业的调查上看,对一些核心技术的研制上,应该进一步增强,这样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才能够促进经济形势的更好发展。
三、当前经济政策所面临矛盾
(一)通货膨胀的管理问题
当前的货币形势,由于受到之前的经济政策的制约,从而可以看到来自GDP和CIP的变化来看,对货币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问题。从2015上半年变化趋缓,到了2015年下半年部分城市的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虽然还在通货膨胀的温和增长范围内,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因素,百分之三以上的CPI增长率,会对低收入人群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性,这样的社会反应,得到的后果是会较为严重的。下图为2013、2014、2015的消费价格变化率:
图中可以看出,三年的消费价格,是同比变化幅度有高有低的,这样的情况是在经济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发展可能受到影响的因素之一。从这样的形势上看,当前中国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二)就业形势面临的压力
从全国经济形势稳步发展上看,各个工作人才需求是有回暖之意,但是对于人才结构需求,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当前经济状况出现了工作与岗位匹配问题较大,这就促使整个社会人才结构培养出现问题,通过对新岗位的人才招聘压力,会存在这样结构问题加剧的情况。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稳步增长,导致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大,而对于各种劳动力的结构性分配,这样就会使得各个行业的结构数量调整不够。不同地区的差异化,所提供人才的匹配化,这些都是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需求所要面临的问题。
(三)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的产品产量在世界范围内,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从品牌竞争力上,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应该从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上看,促进中国产品的品牌效应。应该从价值链低端的位置,从分工角度上看,对于利润高端的争取。出口的产品,应该在制造大国的标签上,多加以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产能与利润的综合增长化。应该从产业结构优化上考虑,传统产业的盲目扩张,应该被新兴产业的发展所引导。
(四)财政收支问题带来的风险
从经济财政上看,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注意到整个财政发展的势头。财政的收支上看,应该从整体基数上看,对进出口贸易和整体市场消费的增长放缓态势,能够有所防范。针对这种财政收支问题,带来的各种风险,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通过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实施,才能够起到对财政政策收支风险的预防,从而及时作出反应。对各个省市的财政收支数据的调查,就应该结合各自财政措施,从而对风险隐患,给予防治。
四、采取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一)深层次通货膨胀治理策略
对于从2013年开始的经济问题上看,对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也慢慢减弱,以此达到经济市场化的目的。通过对这种危机的预防,能够对价格进行干预。首先将消费作为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消费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影响。这对中国的内需和经济的消费上看,应该结合当前国家的实际情况,做各自政策,扩大内需。从城镇化的措施继续实施,这样来缩小城乡差距。通过对二元经济城镇化发展来看,对经济的一体化构建,从而对城镇化的发展,给予更好的关注。在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的高新技术,这样的政策促进,能够更好的引导产业升级和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应该结合实际状况,减少干预,促进经济市场化的态势。这样的一系列措施,能够对通货膨胀给予更好的治理和防范。
(二)完善收入分配改革
从2013年起,针对前十年的基尼系数调查来看,中国的基尼系数在国际警戒线中,应该针对当前的收入分配出发,从而进行较大的经济政策,给予改进。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分析,经济对收入分配机制从而对通货膨胀的势头,给予压制。对货币的刺激能够对投资和消费的总量影响,从而对物价的影响,从而在一部分范围内,促进这种相关系数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应该注意到价格问题。从收入分配中,应该对居民的收入进行有条件的让渡,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对低收入者,通过制度和政策上的攻坚,从而达到收入差距缩小化的效果。
(三)完善利率与汇率机制改革
通过对利率和汇率上的改革,从市场的波动上出发,通过对市场活力的激发,从而推动改革,治理通货膨胀。首先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出发,它与供求的关系,应该考虑到整个市场的金融机构出发,对货币市场化和政府对贷款机制的影响,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如果市场化,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但这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不仅对贷款利率市场化,同时对汇率水平的波动,应该根据市场而定。对于汇率的升值,应该结合通货膨胀的传导性,从而增强货币的交换力。汇率市场化改革是需要全球性的推进,是不容易的。正是这种改革的难度加大,从而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制定,以及经济的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加快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对于中国的贸易壁垒,应该遵从这种趋势,从而促进这种经济交流,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种自由贸易的交流,是国际化的要求,更是国家间的平台促进。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中国针对东盟的自由贸易已经开启了,在当前的各个城市的自由贸易区申报中,应该结合国内的实际状况,对这种市场的自由度开发,金融发展的加速和政策监管的放松。
五、总结
总之,对于当前中国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该适应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政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才能更有利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才能有稳步前进的经济发展未来态势,才能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促进。
参考文献:
[1]储德银,黄文正.财政政策的非凯恩斯效应[J].经济学动态,2011,(10).
[2]晁毓欣.中国开放经济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规范和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3]陈建奇,张原.美国赤字政策演化路径及债务货币化风险研究:基于奥巴马新雷?克拉克.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郭庆旺,赵志耘,何乘才.积极财政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配合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姜波克,傅浩,钱钢.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
中图分类号:F113
源于美债问题的全球金融动荡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减速已成必然,但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和可控,可以借机推行结构转型。
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
欧美债务问题恶化引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争论。2011年第三季度之前,几乎所有的国际组织和机构都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低速复苏,基本不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进入2011年第三季度,美债规模上限提高、美债评级下调、全球股市暴跌、欧债危机扩散等相继发生,加大了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围绕经济是否二次探底出现了激烈的争论。
在本轮世界金融动荡之初,大多数机构和经济学家认为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大,而且主要聚焦于美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在2011年6月17日称,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商业和消费者支出可以支撑复苏,目前的经济放缓不难解决。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8月9日称,美国经济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资产价格会较快恢复。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8月16日称,从金融危机一般的发生机制来看,目前的危机仍然囿于金融市场内,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渠道也未形成,二次探底发生的可能性仍然较低。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8月16日称,欧美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可能性很小(15%左右),维持低增长的概率较大(60%左右)。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对二次探底提出质疑,认为当前并未出现衰退中通常出现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在并未出现较大的、系统性冲击的情况下,经济活动的任何下挫其程度都应该较小。德意志银行、野村证券8月中下旬报告均认为,尽管风险在加大,但全球经济不会二次探底或急速衰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9月6日预计,美国经济陷入二次探底的概率为1/5至1/4。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9月8日称,无论美国还是世界经济都不会进入二次探底,但的确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如果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加上可能的欧元崩溃,那么将对全世界产生波及效应,不仅在金融和资本市场,而且消费者和商业信心也会受到影响。
一些经济学家和机构认为很可能二次探底,而且随着动荡的持续而有所强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8月6日称,2012年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高,可能达到50%,经济一旦停滞,就很有可能重返衰退,受到新的冲击时尤为如此。美国银行经济学家米歇尔•迈耶8月12日称,2011年早些时候经济已经受到了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现在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就足以推动经济陷入衰退。德邦证券8月21日报告认为,市场对于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主要来自于无法找到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点,尽管美国实体经济没有释放出多少负面因素,但市场信心已经低落到比较严重的地步。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9月8日认为,世界经济疲软将导致二次探底提前出现,这一时间可能发生在2013年,甚至提早到来,这取决于当前的决策者使用什么政策工具应对。目前正走向衰退,经济二次衰退的几率为50%。美国经济增长已经陷入停滞,即便美联储推出新一轮定量宽松措施,其效果最终也是有限的。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9月9日称,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高达50%。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国际经济形势都将处在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美债是政治问题,欧债是制度问题,欧洲将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危机。
二、世界经济金融风险加大
二次探底的争论本身就反映世界经济金融风险加大。经济增长的缓慢及对金融危机传播的担忧已经提高了危机的风险。尽管对是否二次探底存在分歧,但是几乎所有机构和经济学家都认为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在恶化,超出预期,未来不容乐观,只是程度差异而已。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还会持续。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认为,高涨的风险厌恶情绪主要来源于三个因素:(1)人们意识到当前全球经济放缓得比之前预期的更严重。(2)由于欧洲无从见底的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政策的摇摆,人们预期市场压力可能会再次出现。(3)面临衰弱的金融和经济形势,政策制定者是否会实行宽松政策存在着不确定性。巴克莱资本8月19日报告认为,股价的崩溃代表资产的严重缩水以及对市场信心的消极冲击。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经济指标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但如果不加以遏制,股市的震动将不断自我加强。瑞士银行8月12日报告认为,欧洲债务危机将升级,只有当各国建立某种形式的财政联盟后才会缓解,如欧盟债券。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发生像2008年雷曼式危机的可能性并不高。欧盟财政官员提醒各成员国财政部长,称在债务危机向银行业蔓延的形势下,市场可能重新出现信贷紧缩的状况,这将带来一场系统性的危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丁志杰认为,欧债危机间歇性爆发揭示了危机处理机制的缺陷,区内外国家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增加了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危机将从金融向实体经济、社会领域传递。尽管欧元区解体对各方都不利,但不排除个别国家退出欧元区。
欧美应对危机的政策空间有限。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认为,欧美决策者无力积极应对债问题和增长挑战,欧洲财政政策将更具限制性。高盛8月6日报告认为,由于债务危机导致欧洲财政政策方面空间不大,同时愈演愈烈的通胀又增加了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难度,整个政策环境十分受限。中银国际8月12日认为,美国政府受评级下调影响,将被迫重检其财政纪律,未来将无法再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美国政府面临国债余额上限的约束,在财政刺激上空间不大。德邦证券8月21日报告认为,即使QE3 如期推出,只能对市场起到短期的提振作用,而从中长期来看并不一定能改善现有的经济增长状况,反而可能会引发通胀和新一轮资产泡沫。
金融市场动荡将冲击实体经济。金融市场波动将导致令人担忧的负反馈循环问题。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金融市场持续走弱可能与经济放缓相互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压力导致信贷紧张,信贷紧张又将导致投资和消费放缓,投资和消费放缓又将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市场信息,现阶段负反馈循环的风险正在上升,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更加黯淡。如果银行流动性得不到缓解,经济衰退的风险将显著上升。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预示着市场对未来经济更具不确定性,这将进一步限制经济的增长。信贷紧张压低投资消费,而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信贷紧张。
主要机构均下调了世界及各国经济增长。尽管危机还只停留在金融层面,但未来实体经济的冲击不可避免。瑞士银行8月24日报告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估值从3.8%下调至3.3%,主要反映出欧洲和亚洲的GDP预估值下调,这意味着未来数季世界经济增长下滑。高盛8月6日报告将今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从5月预测的 4.3%和 4.7%分别下调至 4.0%和 4.4%。德意志银行8月16日报告将美国今明年经济增长率预期分别调低至1.7%和2.6%。高盛高华8月5日报告将今明年欧元区经济增速预测从此前的2.1%和1.7%分别下调至1.9%和1.4%。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预测日本经济2011年将收缩0.4%,2012年将增长3.3%,较之前的预测分别下调了0.1和0.3个百分点。
三、对中国的影响与应对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美银美林8月5日报告维持对中国GDP增速的预测:2011年为9.3%,2012年为9.0%,同时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前景的衰弱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原因在于:(1)中国GDP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比许多人想象的要低,而且出口已经经历了平稳的下滑。(2)中国财政状况较健康,有空间来实施一种更加有利的财政政策以维持9%左右的增速。中金公司8月22日报告认为,由于2011年GDP对净出口的依赖降低,同时欧元区和美国在中国出口中的比例也在下降,即使外需出现恶化,也不会造成中国增长大幅下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长0.18个百分点。德邦证券8月21日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自身具备的独特性,A 股市场在受到市场影响之余,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走出自己独立的一波行情。
主要挑战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全球经济和市场从货币政策预期方面对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国内通胀情况下预期的不明朗使得这种影响更加复杂。中金公司8月15日报告认为,未来宏观政策走向将更多地体现一致性与灵活性,一致性体现为在达到预期政策目标之前,紧缩政策基调不会轻易放松,而灵活性则体现为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在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的局部领域,将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进行政策微调。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9月9日指出,应对未来几年资本流入对国内货币环境的影响,靠汇率大幅升值是不够的,还是要靠国内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结构性调整。
一、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趋势的主要特点,
要做到“心里有数”
纵观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和走势,笔者以为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国际经济形势仍处于低迷而复杂时期,“外需受阻”的状况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支撑世界经济的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仍是不容乐观。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势头缓慢是全球经济下滑的根源。大多数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的有关国家,目前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困境之中。欧元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进一步加重及发展中国家的硬着陆,都会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市场疲软,工业产品出口形势总体不容乐观,“外需受阻”的状况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第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趋稳迹象,但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主要体现在,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指标出现趋稳迹象,如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下行10个季度后,于去年第四季度止跌趋稳并略有回升;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月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从l至4月开始下滑持续了5个月后,到5至9月趋稳并开始逐月小幅回升;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月累计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在持续三个季度的9个月里负增长后,从10月起的第四季度里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并逐月小幅回升;监测宏观经济走势先行性指数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去年5月起连续下降并于8、9月份低于50%后,也于10月份起开始上升并均在50%的分界点之上;2012年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2月份同比开始下降,在持续下降7个月后,到10月起开始止降为升并逐月上行。多种反映预测经济的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出现了趋稳迹象并显现出向好的态势。
但从投资、消费和出口来分析,2013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制造业投资的可能回落和当前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自有资金不足等因素作用下,投资扩张动力减弱。但考虑到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房建设等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较大。从消费来看,虽然物价持续低增长、个人所得税政策逐步调整及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等因素都将导致消费的内生性趋向增强,但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尚需时日,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难以确立。从出口来看,美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将支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而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将影响我国出口。另外,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要素价格改革和环境保护加强等将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产业竞争力和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
第三,“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的长期战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仍处于低迷而复杂时期,“外需受阻”的状况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国家发展经济的主战略已经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促动型”转变,“扩大内需”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举措和长期战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必将充分发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将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第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生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根据“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根据把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等,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越来越明朗并会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
二、对企业如何应对这样的形势,
要做到“胸有成竹”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作为工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难中求稳,稳中求进,笔者以为至少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复杂和严峻。我国有些著名经济学家把今年国内的经济形势描述为“最危险的一年”,此话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也值得企业参考。由于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由于国内经济仍处低谷,由于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还在继续,由于2月份的CPI创出10个月来的新高等,对于经济形势的把握,必须时刻关注,及时分析,以便加强应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把握,要立足于企业自身,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要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本企业的影响,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来分析、研究本企业的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认识到目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才能认识到目前复杂和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对企业的影响,才能制定出有效的企业对策。
二是要及时了解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产业导向、扶持政策及要求。对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产业导向及扶持政策,企业一定要了解,要根据这些导向和扶持政策,结合实际,来制定、修订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经营思路,明确企业经营中诸如投资决策、产品的研制计划、市场开拓方案、企业内部管理改进等具体事项,来研究企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随着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各级政府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既是政府的倡导,也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企业要充分认识转型升级的重要和紧迫性,结合实际,大力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
四是要加强企业的全面创新和全员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因为只有实施不断创新,国家才能实现不断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作为企业,如要立于不败之地,要想企业长盛不衰,要使企业稳健发展,企业的全面创新、全员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加快创新的步伐。而科技创新是工业企业创新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内生增长能力的重要保障。人才是创新的首要因素,所以要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但我们要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的关系,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要处理好注重人才培养引进和注重提升全体员工素质的关系,要对提高员工知识、能力水平进行投资。要想方设法调动激励保护全体员工创新热情。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金融经济;产业转型;社会整体利益
一、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经济的发展趋势
"新常态"是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的新概括,是指经济、金融危机过后经历较为漫长、痛苦的恢复过程,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都出现了新的特点。新常态给中国、给金融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全球经济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缓,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增量却保持可观局面。金融经济风险波及之后,呈现平稳局面。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金融产业在历经长时段的经济危机之后,为迎合世界发展,顺应发展潮流,逐渐优化升级。
3、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由配置。金融经济的有序高效发展,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府逐渐简政放权,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政府干预,释放市场活力,促进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
1、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本质区别。金融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综合实力、交流与合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有效促进了金融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与升级 。在竞争激烈的严峻市场形势下,金融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的经营成本管理,开源节流,紧缩开支,杜绝浪费,着力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靠压缩管理成本、优化物流设计、运用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交通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企业自上而下的经济集约管理,促进其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
2、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经济增量仍然可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大幅度转变,消费者对购物的需求也更趋于多样化、高档化、便捷化以及舒适化,这些都给我国的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广大市场。人们对消费的市场需求的扩大,促进产业的规模发展,而产业的新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市场需求的扩大。当前企业间的企业兼并,合作,开展了多样化联合等方式,开展金融、物流,资金三位一体的产业链联合,以一个共同的整体对外对接市场,谋求发展,扩大市场。这样的方式也促进了市场需求的有效扩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3、扩大就业岗位
金融产业,作为一种发展时间就短,但绩效明显的新型服务产业,其中环节涉及到的相关产业空前广泛,交通、物流、信息技术、银行、信贷、电子商业等一系列部门,都需要大规模的专业工作人员的参与。如快递人员等职业的衍生,就有赖于此。快递员使用快递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从事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处理等工作。其中,他们的收入是不等的,差距也较大。工资额数主要是靠基本工资与提成相加的,而提成又主要是根据快递人员配送物件的多少而决定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经济的成长成为了当前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
4、创新贸易方式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贸易方式不再完全适应全球化发展和经济危机现状,促进了新型贸易方式的成长。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广泛兴起和开展的第三次世界革命,使信息技术广为传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网络贸易将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出现,使金融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贸易的应用,既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又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增强贸易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5、整合社会整体利益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整体利益是促进并且满足人类社会的有机体生存以及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金融经济不是一个单项发展的个体,它涉及社会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等等各个利益体。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改变。同时,旧的国际秩序也在逐渐向以公正合理为核心的国际新秩序迈进,基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等各种手段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了必要的调节。国家和政府认真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化的趋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进行调控,以此有效的促进社会进步,以及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保障了人民的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整体利益的有效整合。
小结:金融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可避免的固有矛盾,无法完全规避。关键在于社会各行各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的调整与适应。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趋势,国家与政府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迎合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加强对外话语权。通过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加强创新驱动金融发展,以创新引领金融前行。
参考文献
[1] 陈路晗;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及对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思考;《农银学刊》;2015年.
[2] 朱广德;顾锦新;适应新常态 迎接新挑战――关于银行业如何应对经济金融发展“新常态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4年.
[3] 王文杰; 新常态下金融支持白酒行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个案[J];《时代金融旬刊》;2015年.
[4] 霍东平;郭永梅;新常态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的调查与思考--以乌海市为例[J];《北方金融》;2015年.
大家好!
岁末年初之际,应《新理财》杂志社之邀,借写此信,与各位CFO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分享我们关于经济转型新时期对财务战略的思考。
2011年是世界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危机四伏、充满严峻挑战的一年。全球经济依然处在衰弱期,欧洲债务危机正愈演愈烈,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界经济仍然没有摆脱危机的阴霾,虽然全球经济在2012年有逐渐企稳的趋势,但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不同程度的焦虑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中国经济同样不容乐观,4万亿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政府投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已经不容我们以传统的判断能力来做出决策。归结来看,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好通胀与经济稳定增长、国民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实现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合理调整与转型的问题;三是如何调整分配结构、包括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以促进国内需求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基本看来,大的经济环境仍处于“衰退”周期过程中。习惯于十数年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企业,将面对严酷的新经济环境。首先是经济景气程度的不确定性,必将对企业投资、运营收的带来巨大压力;其次是国内货币超发与通胀引起的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水平和长期盈利能力带来挑战;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与持续低迷的国内资本市场,造成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企业资产流动性与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在这样新的特殊的经济时期,作为企业CFO,肩上的担子将更为沉重,所承担的责任也更为重大。新时期、新挑战,企业的CFO也应有新的使命!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CFO的使命是什么?我简单地概括为:保稳定、抓机遇。
当家方知油盐贵,作为掌管企业财务核心事务的CFO,在经济衰退期更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保稳定首先应注重企业的财务健康,适时调整财务战略。在当前形势下,优化企业资本负责结构,使企业得以有效应对市场紧缩、资金紧缩的经营环境,这是CFO们保稳定的第一大要务;在市场货币紧缩的情况下,优化资金管理,维持企业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这是保稳定的第二大要务;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保稳定的第三大要务;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培养优秀财务人员团队,综合来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是保稳定的第四大要务。做好这四点,确保企业在本轮经济寒冬中持续稳定的增长,这是CFO在2012年所需面对的最直接、也是最重大的挑战。
虽然从全球经济到国内经济都弥漫着一些悲观的气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总是与危机和挑战共存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的同时,再次把产业调整和产业转型放在经济工作重点。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经济长期存在三个补偿不足的问题,即劳动力补偿不足、创新技术补偿不足和资源价值补偿不足,这是中国经济在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的状况是不可持续的。本轮的经济衰退,恰好给中国的产业转型以良好的契机,而转型过程中难免推倒重来,难免重新洗牌,这也为蓄势待发的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作为企业的CFO,我们应充分意识到产业转型和调整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应敏锐地觉察到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诞生的投资机会。首先,本轮衰退使得国内外许多资产价格偏低,形成价值洼地,逐渐显现了其投资价值与机会。有实力的企业应借此良机,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收购与扩张,完成自身的产业战略布局,这对CFO的胆略和筹划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次,国内产业转型开辟了新的蓝海,这就要求我们的CFO具备战略眼光,谁能够较早地发现并介入新的未来经济增长点,谁就能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成为大赢家。最后,国内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对CFO战略眼光的又一次考量,寻找下一个区域增长的增长点,也是时代留给CFO的另一个命题。
新时期赋予CFO新的使命与定义。CFO已不单纯局限于企业后台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的发展将CFO推向了企业战略、策略制定的前台,这就对CFO的战略高度、思维深度和知识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2年新的经济形势下,相信每位CFO都已准备好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在企业专注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的道路上做出新的贡献,在财务战略的高度上成就新的价值。
在此祝愿各位CFO,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谨以此信,与各位共勉!
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宏观经济 形势分析 宏观调控
中国目前的经济步入稳步增长的良性轨道,面临诸多挑战。下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作了分析,并就宏观调控路径的选择提出对策建议。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Abstrac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changeable economic situation, how to adjust accordingly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how to grasp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ends is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 manageme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rn fund management, corporate culture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adds the new management idea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relevant research.
关键词: 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企业战略;企业文化
Key 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development tendency;enterprise strategy;enterpris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34-02
0 引言
科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也瞬息万变。而从2008年下半年起,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延,危机进而由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扩展。大公司的破产或重组使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者都认识到一点,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一成不变的竞争优势,一切都在变化着。
当我们研究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的时候,也必须要看到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企业不仅有着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做好企业管理的前提。以下,本文从5个方面来论述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发展的趋势。
1 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科学化
科学化的管理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在西方推行。科学管理理论先驱泰罗,提出了将计划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开的思想。这是科学管理理论最早的思想,由于当时的西方企业可以看成一个闭环系统,与外界没有太多的物质及信息的交流。很明显,在当今信息社会,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和社会紧密相连,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完全独立于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不仅要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进行信息流的交换,更要为了适应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而参与整个行业的物流、资金流、服务流。也是在激励竞争的刺激下,企业为了避免淘汰,不断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的同时,更在管理层次上越来越注重科学性。
管理出效益,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还可以节约管理成本。“管理不仅是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企业在注重管理科学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管理的艺术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学管理的良好表现也就是其艺术性的体现,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企业,还要在具体实施时体现其艺术性,这也是新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管理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2 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信息化
随着第三次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无疑是当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它越来越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在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管理的基础就是先做好企业信息的管理。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自身信息的认识,这是“知己”;然后还要掌握对手的信息,这是“知彼”;同时还要对整个行业及市场信息的掌控,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足不败之地。
在当前形势下,对企业而言,没有信息就没有管理。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更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目前我国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不断缩小与信息化水平高的发达国家企业间的“信息鸿沟”,这样我们的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宽。企业对信息的管理不仅是对当前信息的管理,更要注重管理的深度,结合企业的历史数据的分布,使用趋势外推法,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并为下一步决策作出部署和安排。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信息化带来的相应风险。与信息化管理伴随的就是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我们对企业的管理效能,但同时也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企业的信息管理也包括对信息安全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风险也将逐渐降低。
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当我们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时,信息化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世界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市场信息资源的竞争。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信息利用与管理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将来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靠财力的聚集,而是更侧重于信息与管理水平的带动。
3 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资产管理
资产是一个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运作的基础。然而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企业管理越来越认识到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在经营中,除了有满足正常运行的资金外,常常积累有剩余的资金。这时候,如何有效使用企业的资产就相当重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考虑的是如何最大化地使用自己的或筹集到的流动资金来不断使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发展起来。企业需要在主营业务之外,作出投资,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产品种类。企业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类型和市场状况,投入资金在所需的重点领域;而且也可以用资金来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品牌的推广。总之,企业的资金要用活,企业要学会用流动资金创造额外收入。
企业管理同时也更加重视资金的安全管理。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的老牌金融企业,如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的等一些企业遭遇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破产,就连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通用和克劳斯勒也不得不寻求美国政府的破产保护。这一教训表明,资金的断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对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我国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目前就面临着此类风险。
4 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对企业文化的管理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在新经济形势下,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走下去,就必须培植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让一个企业真正成为一个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整体。
企业文化必须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精神特质。企业文化常常与客户忠诚度联系在一起。如苹果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就特别注重,他们向客户强调的一直是苹果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设计和人性化的服务。一个企业做好了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为它带来品牌溢价,而且还是一笔巨额的无形财富。可口可乐总裁曾说过,“我们最可宝贵的就是我们的品牌”。良好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长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公司管理一般有3种表现:一个人不敢做坏事,是因为怕老板,这家公司是人治;一个人不能做坏事,是因为没有机会,这家公司是法制;一个人不愿意做坏事,是因为想都没有想过,这家公司是心治。人治就是老板厉害,法制就是机制厉害,心治就是文化厉害。这就足见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在于营建一个安全、成长、信任的管理秩序和积极、健康、欢乐的工作气氛;因为再好的企业也改变不了企业和员工雇佣和被雇佣的事实,一个拥有良好文化氛围的企业才能让每个员工的价值得以体现。
5 企业管理越来越注重战略化
企业的战略化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对外部环境适应性的调整。在当今时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既复杂多样,又动荡多变,时刻发生着变化。如何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生存并持续地发展下去,是战略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注重战略化管理。战略管理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实施企业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应该清楚地了解有哪些外部因素影响企业以及所影响的方向、性质和程度如何以制定新的战略并及时调整企业的现行战略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变应变,并不断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企业管理的的战略化也要求企业的管理必须具有弹性,管理方法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这犹如自然界中的有机体一样,根据周围环境中气候、温度、湿
度、食物及同类种群和异类种群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适应能力。因此企业只有搞好战略化管理,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的一大批国有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汽车制造、石油钻探、矿产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及产品制造、家电制造等领域进行着国际化的运营和合作。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我国的民营企业正是顺势积极执行着“走出去”战略。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始终注意战略的动态化。比如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情形,并非仅仅盲目“走出去”,而是兼顾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尚且良好的形势,在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巩固发展国内市场,“走回来,深变革”,做好两个市场,也是一个良好的战略!
6 小结
只有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才能在这种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我们研究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目的所在。企业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在这些发展趋势上,注重核心价值,同时把努力放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中,企业就会继续保持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朱亚明,吕永成,罗征荣.基于GIS的企业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