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需要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39.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34-02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老年人对护理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同时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从治病先治心的原则出发,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态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经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将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人心理表现
1.1 孤独感和失落感 离退休的老年人失去了与同事共同学习的机会,而儿女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身边,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大多数子女只注重对老人们生活上的照顾,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特别是当老人生病时,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
1.2 焦虑和抑郁症 老年人离退休后,过去长期习惯了的生活日程骤然改变,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产生自卑、无用感,甚至焦虑、抑郁,此外老年丧偶、亲友生死离别等,对老年人都是最强烈的生活事件,从而感到无限悲伤,以至于难以解脱,对生活失去兴趣。
1.3 自尊心强、固执 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体会、事业上成功,公私、多疑、孤僻或像老小孩一样出现一些原始的幼稚的行为,自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住院后希望医护人员每天围绕他一个人,只关心他。
1.4 控制力下降、易怒 老年人的性格的改变,同老年人的闹退化有密切关系,脑的各部分发生退化的程度不一致,如大脑额叶比其他区域退化,而额叶与性格关系密切,故老年人性格已发生改变,出现控制下降,易发怒。
1.5 自私、多疑 人的行为受感知、思维、情感、性格、智能等影响。因此,有的老人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的减退,上述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致行为异常。
2 护理措施
2.1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并及时向老人及亲属详细介绍院内环境及各种护理措施以及我们开展的各项服务措施,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出入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1]。
2.2 密切护患关系 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由于老人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是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应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体贴他们,如带领全体医护人员给他们过生日,是他们感受到亲切、温暖,犹如在家的感觉。
2.3 尊重、关心、体贴老人 老年人思维相对缓慢,语言表达较迟缓,记忆力也有所下降,又是一个问题要交代还几遍也听不清,记不住。遇到这种情况应耐心解释,不急不躁,态度和气,语速要放慢。遇到他们要主动打招呼,言语间要尊敬,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2.4 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房间清洁幽静的基础上,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老人安排在一病室,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
2.5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做事得到同事们的尊敬,退休后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提出的意见和想法不能被采用和重视,易产生不被人尊重的想法,从而封闭自己,不再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与他人交谈。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总之,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身心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提高老年人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表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6-01护理心理学是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辅助效果。本文针对在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水平做一浅显探讨。
1 当前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老年患者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2老年患者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感,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睡眠不佳、不思饮食。
1.3敏感和猜疑是老年患者的又一个特点,他们往往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这时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格外敏感,向医护人员刨根问底,向病友“取经”,或者翻阅大量有关书籍,渴望弄清疾病的来龙去脉,企图主动把握病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1.4丧失信心和悲观也是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此类患者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1.5依赖心理,老人患病后多有依赖感,表现为药物依赖,家属、医务人员和对周围环境的依赖,认为只有贵药、新药才能治病,家人及医务人员常在身边给予关心、治疗才有安全感,关心治愈时间,求医心切,希望即刻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满意的治疗,对疾病治愈期望值很高。
2如何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老年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热情接待和尊重、理解、关爱老年患者, 根据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安排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室内空气要流通、温湿度适宜,病床要低,被褥要轻暖,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护士要尊重老年患者,称呼得当,言行有礼貌,举止文雅,尽量听取患者的意见,鼓励他们向护士倾诉心中的不悦。
2.2 多与患者沟通,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向其介绍病情,要遵守医嘱,不要私自乱用药物,更不要乱用游医的偏方,以免产生严重后果。并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动去影响他们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2.3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协助。多与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告诉家属和亲友多来探望、关心、体贴患者,细心照料,尽心尽孝。护士应多抽时间与患者交流,与他们分析病情和预后,做好心理安慰,并启发病人学会调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的自制力,能更好地促进其身体的早日康复。
2.4增加敏感多疑患者的信任度,改善医护患关系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在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护士平时说话要肯定老人过去的成绩,可以搜集患者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和愉快的业绩,通过交谈的方式反复刺激病人,调动其自身的潜能,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当然还要注意聆听、触摸、沉默等交谈技巧。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使患者克服厌生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2.5护士应主动照顾其生活起居 老人易冷易热,需随时加减衣被。向老年人进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调节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比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聊天、跳舞、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使老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关键词 老年骨折 心理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结果
【关键词】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方法
1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状况、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系统都会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1.2 老年人平素性格固执,病后更是坚持己见,不愿听命于他人,甚至毅然拒绝治疗和护理,常会鄙薄青年医生和护士。因此,对于年轻护士来说,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难度更大。
1.3 恐惧心理 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2]。
1.4 沮丧和抗药心理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5 忧郁心理 忧郁症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研究表明,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且肾内及神经内科病房较其他病房老年患者忧郁症状更为突出。
1.6 虚荣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曾身居要位,退休后心理脆弱,易产生虚荣心理,如不愿呼其名,喜欢别人恭维顺从,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及赞扬等[2]。
2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2.1 器官功能减退 如耳聋、眼花、失眠、健忘等,都给心理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2 行动迟缓 老年人腿脚不便,反应迟钝,对治疗护理不能很好地配合。
3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安慰、劝解法 对抑郁心理的老年患者,应对其多加安慰和劝慰,同时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并做好家属工作,让子女多加陪伴[3]。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音乐、戏曲等方式调节患者情绪。护士还可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患者,鼓励动作,眼神,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关心患者的疾苦,为患者排忧解难,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2 鼓励、赞扬法 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应学会自理生活,指导进行康复锻炼等,以利于回归家庭,提高生活质量。
3.3 说明、诱导法 对恐惧心理的老年患者,说明和诱导可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平稳度过急性期。帮助老年患者适应患者角色,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信心,向老年患者讲述各示范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适当发泄法等。
3.4 举例、比较法 对恐惧、沮丧和抗药心理的老年患者,应用举例法、比较法,效果较好。
3.4.1 横向比较法 即与相同患者比较法。适用于疾病急性期。例如,有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因持续胸骨后疼痛不能缓解,患者极度烦躁不安,并拒绝治疗和护理。通过举例法,介绍成功患者及患者配合治疗的做法,该患者情绪很快稳定下来[4]。
3.4.2 纵向比较法 即与自身住院初期比较法。适合于疾病恢复期。如一位“风心”患者,住院初期心衰Ⅲ,经过治疗2周后,症状缓解,患者要求出院。主管医生认为需继续巩固治疗,患者即拒绝治疗和护理。通过与自身住院初期相比较,患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主动配合治疗,直到出院。
3.5 调整环境法 对老年患者来说,调床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疾病的阶段不同和入院时床位空缺情况不同,住院期间需调床,目的是为了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老年患者保持与社会的接触,通过看电视、报纸等方式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从社会,家庭中寻找生活动力[5]。护士可以介绍同病室,同病区的老年患者相互认识,一起聊天,下棋等,寻找相同的兴趣爱好,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能适应医院生活,使精神心理得到满足,提高生活质量。
4 体会
老年患者的心理、生理有其特殊性,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并注意提高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质量,加强护患沟通,使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而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梅,高怡芳 老年病人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科护理,2009, 7(5).
[2] 史翔风 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8).
[3] 孔惠敏老年病人家庭护理对策. 青岛医药卫生,2010, 42(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已步入老年化社会。社会老龄化给护理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1]。本人所在的内科病区80%以上属老年患者,下面是本人多年来对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一些心得。
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的衰退,器官结构产生变化,生理机能逐渐减弱。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大多恢复慢、病程长、住院治愈率较低,而且入院后环境的改变和病情的发展,也会使其产生特有的心理反应[2]。此时护理人员应善于分析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时给予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创造老年人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 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
1.1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1.2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日趋衰退,再加上离退休、儿女不在身边、人际交往少等原因导致很多老年患者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的心理。
1.3 焦虑与忧郁:老年患者常见的心理表现是焦虑和忧郁。老年患者既往身体很好而突然发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正常生活被完全打乱,由心理矛盾而产生焦虑心理,表现为焦虑烦躁、愁眉不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1.4 恐惧与害怕:由于老年患者很不适应医院陌生的环境,怕连累家庭,怕经济实力达不到、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等而使老年患者产生恐惧和害怕情绪。这是老年人进入患者角色的初始反应,应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
1.5 猜疑心理:由于老年人听力减退、视力差,对护士常发生误解,对护士的表情及语言非常敏感,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怀疑自己的病情及预后,还担心打错针、吃错药,担心他们身上会出现医疗差错。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理解、尊重、关心、爱护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感觉很受冷落,再加上疾病的折磨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此时要与患者多沟通,要尊重、关心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通过语言和表情来显示对他们的理解和同情,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让他们感受到受尊重。
2.2 主动帮助老年患者解决困难: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特殊性,他们对护理有着特殊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上此时应做到问寒问暖、关心体贴,主动帮助他们端水送饭等,有时间就多和他们聊聊家常,消除彼此的陌生心理,增强老年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常怀疑医生对他隐瞒病情的严重程度,怕得不到满意的治疗等。这时护理人员要及时站出来,给予充分的温暖关心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改变老年患者的消极态度。好的社会环境,好的人际关系,好的信息也会促使老年患者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并主动向老年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增加信任与安全感,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2.4 适当引导患者进行心境转移:内科老年患者的心境是极其复杂而又多变的,是比较微弱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一个人除生物致病因素和理化致病因素外,人际关系、社会因素以及信息的改变也会通过心理活动使人产生消极心境导致心身疾病,而好的社会环境、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好的信息则会促使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改变对疾病的不正确看法,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
2.5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住院环境对老年患者有很大影响,所以努力创造出良好的住院环境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平时应尽量保持病房整洁和舒适,努力维护病区秩序,努力做到开门轻、说话轻、走路轻、拿放物品轻。护理人员另外还要主动协助医院搞好整体环境建设,共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满意的医疗环境。
2.6 将关爱融入护理过程:内科护士必须做到技术精湛,体贴入微,服务周到。营造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精湛技术服务于患者的服务氛围,情感支持。护士应以文明礼貌的称谓、体贴关怀的话语、主动扶助的动作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对病情反复变化者,要以熟练的技术、沉稳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介绍同种疾病成功病例,度过急性期病情就会逐渐好转,告诉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康复。病情一有好转即给予祝贺以消除其悲观、绝望的心情。并根据病情允许家属短时间探视,在情感上给予支持,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感。另外,应主动交待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费用情况,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 结论
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单纯的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更包括了心理护理等高层面且更具复杂性、创造性的工作。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对其实施整体护理的首要部分,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尚的医疗护理道德,以优秀的服务、高尚的情操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努力让老年患者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这样才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3]。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3):311
1老年人的身心变化
老年患者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体内各脏器以及感觉器官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感觉迟钝、行动受限、思维及记忆减退、血压增高、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有的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心律失常等一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同时由于生活渐失独立性,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导致老年患者顾虑多,遇挫易怒,常有孤独感和被抛弃感,身心难以忍受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
2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老年患者随着机体的生理性老化,焦虑、孤独感和无价值感的产生,情绪变得幼稚,像儿童一样稍有照顾不周和不顺从他的意愿时就生气。他们最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被尊敬。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而性格的改变,大多是外界原因引起。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尊重、倍加关心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泌尿系统疾病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较多,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心理护理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
2.1焦虑、恐惧心理
2.1.1相关因素焦虑、恐惧心理与环境改变、人际关系的陌生、健康知识的缺乏、自理能力缺陷、活动能力下降等有关,从而产生精神的高度紧张、感觉过敏,惧怕死亡。
2.1.2护理目标患者能感觉和说出恐惧、焦虑的感觉及对疾病的影响;对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所认识;尽快消除恐惧、焦虑的情绪。
2.1.3护理措施热情接待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入院须知、责任医生、负责护士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等。在生活上提供方便,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病因所在、心理状态,多关心和沟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业务操作技术,处理好治疗中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治疗、护理及检查时间。
2.2依赖心理
2.2.1相关因素依赖心理与自理能力部分丧失、老年患者价值感丧失和孤独寂寞等有关。致使患病后不能照顾家庭和得到家庭成员的过度保护。
2.2.2护理目标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适应患者角色,且能够参与自我护理。
2.2.3护理措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责任医生和负责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尽快适应环境和患者角色,加强生活护理,给予他们热情的关怀、细心的照料,并从心理上、精神上关心鼓励他们,使他们从心里感到身心舒适。提供给患者探求和改变应对方式的机会,鼓励患者行为的转变,如自我护理。
2.3悲哀心理
2.3.1相关因素一方面,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来自家庭经济的干扰,悲观失望,消极对待。
2.3.2护理目标使患者能表达悲观、缺乏信心的原因及时使患者摆脱消极心理,对治疗产生信心,并能参与制定护理计划。
2.3.3护理措施反复耐心的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强调治疗目的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表达出此时的感受,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交谈中注重语言的艺术、平时的称呼,并且多关心、多问候。注重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与患者一起商讨选择最佳护理措施,并请经过治疗已好转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思想顾虑,同时请家属理解和支持,保障经济,解除后顾之忧。
2.4自尊心理
2.4.1相关因素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当,环境与角色的改变。
2.4.2护理目标使患者能说出自我存在的价值,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得以满足。
2.4.3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言行举止得当,视患者如亲人,注意称谓、语气,避免使用带嘲讽意味的语言,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热情帮助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静脉输液患者,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对特别敏感者,可由他选择自己最信赖的护士为其治疗。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2.5固执、多疑心理
2.5.1相关因素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缺乏了解;老年患者生理性改变所致,与医务人员的语言、暗示有关。
2.5.2护理目标患者能够理解有关的病情、治疗和预后。患者能够克制自我,配合治疗,服从护理。
关键词:老年痴呆;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类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以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障碍和社会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老年痴呆患者也在不断增多[1]。通过对我院120例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 2012年12月出院老年痴呆患者120例,均符合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75例,女45例,平均年龄71岁。
2 心理护理
2.1做好语言沟通,消除忧虑情绪 老年痴呆患者初期是老人心理变化最复杂的时期,他们经常为自己的脑糊涂和记忆力减退而苦恼,这个时期最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当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并面带微笑正视患者进行交谈,语言平静,语速要慢,尽量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交谈中要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要自然,帮助患者调整不良的心态,消除其孤独感,让患者感到可亲、可信,从而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有一种安全感。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才会把心中的苦闷讲出来,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同时患者通过倾诉使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应耐心解释,切忌使用伤害患者自尊的语言,否则患者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甚至产生攻击行为,导致病情加重。
2.2帮助化解疑心 多疑是老年痴呆最早也是最多见的症状,护理人员要细心地观察,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针对患者多疑的事情,耐心帮助患者排解疑团,化解疑心。生活中尽量避免引起患者疑心的现象发生。
2.3帮助回忆往事 回忆是鼓励患者不断思维的好方法,耐心倾听患者的回忆,唤起患者积极的情绪,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回忆时,引导回忆一些开心事、有趣事,尽量避免回忆伤心事,对患者的唠叨不可横加阻挡和指责。
2.4帮助融入社会现实生活 老年痴呆患者交流能力和处理外部刺激的能力比常人要差很多,不要让患者做有难度的事情,挫折感等不适当的刺激会加重病情,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鼓励患者与家人和亲友交往,多沟通,多参加一些老年集体活动,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2.5帮助思维开发 选择患者喜欢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智力锻炼,如看书看报、听音乐、下棋、养花等,选择性看一些文娱性电视,注意避免看恐怖和伤感的节目,这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内容能起到锻炼思维能力,使大脑活跃起来,起到了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同时也是转移注意力,恢复记忆的好手段。
3 小结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言行,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分析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减少或避免各种不良心理和精神刺激,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度老年痴呆患者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对治愈的信心和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增强了,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重度老年痴呆患者来说,心理护理的作用不明显,而护理和监护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临床资料
我科共有离休老干部160人,其中男124人,女36人,年龄70~96岁。昏迷患者、痴呆患者、病情危重除外。
心理特点
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疾病的特点是,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服用的药物也是多种多样。患者心理特点大多为焦虑、紧张、恐惧、猜疑、凡事依赖,表现为孤独寂寞、情绪不稳、有些悲观,迷信广告宣传的保健品。加之这些患者都是离休的干部,平时受人尊敬,生活优越,因此,自尊心极其敏感,依赖性强,容易产生失落感。
针对这些问题,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
要热情:从患者入院时开始,要热情接待,不要直呼其名或床号,要讲究语言艺术,既要使患者高兴,又要遵守原则。尽可能的尊重他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主任,主管的医师,责任护士。护送患者到病房,测量生命体征的同时,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制度,提醒患者不要把贵重物品带到病房,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让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要专心:由于老年人认识能力下降,听力减退,耳聋眼花,反应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特点,因此,护理人员要用文明礼貌用语,使病人有亲切感。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要柔和,语速要缓慢,语态要热情,对耳聋的患者更需语言与动作结合的方式,使其听懂并理解,体现对病人的关心与同情。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认真解释,使患者对病情有一些了解,认识和体谅老年病人的心理变化。
要耐心:由于老年病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容易产生焦虑、易怒、不安、猜疑等心理。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耐心、恒心,给病人更多的关怀、同情。要勤巡视病房,多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谨慎,任何时候处理问题都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做好救治工作,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印象,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告诉病人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多与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存在的困难。还可了解家属的思想状况,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合理与否必须认真听取,酌情处理。对于条件达不到造成的误会,应诚恳的解释,时刻尊敬和体谅老年人,使其变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信任感,才能有利于配合治疗。
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由于患者住院时间长,缺少亲人陪护,加之心理脆弱,易产生悲观,寂寞心理,急于找到精神上的寄托。此时,特别需要护理人员给予认真的照顾和关怀,尤其是老年人年老体衰,记忆力差,经常忘记吃药,一定要及时提醒或按时、按量看着患者服药到口。在生活护理上,细小处的无微不至,护理操作上的一丝不苟与熟练,和蔼友善的服务态度,适当的鼓励,转移病人的注意力。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使其能正确对待疾病。认识到只要能配合治疗,疾病是一定能得到控制和治愈的。
在病区加强卫生宣教,给病人讲解健康常识。医护人员一定要积极耐心地宣传相关知识,对病情许可的患者要鼓励、动员、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康复。让病人看看电视娱乐一下,阅读一些书籍,看看报纸愉悦一下心情,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药物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是护理学科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老年患者的增多,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但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对每个老年患者做好心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病人的心态,增强患者战神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闻慧英.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11):102.
教会患者适当掌握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提重物等,防止人工的黏膜脱出。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49-02
引言
老年人高血压,是严重的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病,则是患者多种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以及脑溢血的重要发病原因,严重之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的加剧以肾功能的损伤。根据相关的研究报告,在目前全球大约一半以上的脑卒当中,有一大部分的诱因都是由于高血压而导致的心脏病,所以,针对老年高血压,还需要提高重视的程度。一般的来讲,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都有着一定的心理负担,而相关的医学实践则进一步的表明,患者能否有较好的心态,能否有积极愉快的心情,将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治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影响,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些年以来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所规定的诊断判定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治疗组当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63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岁;对照组患者当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在61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手段,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高血压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并且难以根治,故而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躁、抑郁等情绪,而负面情绪的产生也会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上升,仅仅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此类患者在长时间的治疗当中会逐渐的丧失信心,所以,首要的一步就是需要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第二,系统性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内心的想法,积极的对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解,对相关的病症进行开导和解释,进而安抚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还需要耐心的指导患者,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以及冷静的心态,学会自我控制,多多参与社交活动,多多与人交谈,避免单独一人产生寂寞的情绪,同时还建议患者合理的用药,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逐渐的消除自身的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将治疗的效果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个月,在治疗组30例患者中,显效者有24例,有效者为5例,无效者1例,总体有效率为9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8例,总体有效率为73.3%。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经过对比,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患者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人高血压,是严重的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高血压病,则是患者多种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以及脑溢血的重要发病原因,严重之时还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的加剧以及肾功能的损伤。一般的来讲,患有老年高血压的患者都有着一定的心理负担,而相关的医学实践则进一步的表明,患者能否有较好的心态,能否有积极愉快的心情,将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治疗的效果。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性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这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当中,是一个重要的辅措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起一个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进而消除患者长期以来存有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的情绪,阻断心理因素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恶性影响,进而提升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还可以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并且温馨的环境,使得其可以更好的克服自己内心的障碍。另外,在护理的过程当中,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诸如加强高血压的宣传,帮助患者更好的度过精神至上的难关,对于特殊的心理障碍患者,还需要尽可能的在护理的过程当中使用明确并且肯定的语气,消除其猜疑以及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高血压疾病可以得到更快的痊愈。
在本次研究当中,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6.7%,而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73.3%,由此也可以发现,心理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其抑郁、焦虑等状态,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并且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进,对于药物治疗有着极佳的辅助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威.心理护理对于独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探究[J].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10.11: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