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077
1 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力度。目前,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逐渐降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的关键和重点。新能源汽车不论是在技术、设计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另外还有后期更换电池而产生的费用使得很多消费者都放弃了购买新能源汽车,因为成本太高。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过程中纷纷出台了很多的政府扶持政策,覆盖了整个汽车产业链,而我国在此方面却只侧重示范运行整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政府扶持政策少之又少。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国家必须要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1]。政府部门要给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相关政策,降低成本,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得到协同发展。
2 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了自身技术性能、价格和相关配套设施方面的约束,导致很多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和适量还是很少。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仔细划分市场,充分挖掘市场中隐藏的消费者。为了能够抓住消费者,企业应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和补贴,签收后服务合同,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分为公共服务用车市场、汽车租赁市场、公务车市场、出租车市场和集团用车市场。其中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该积极推广汽车租赁的服务,在适合的区域范围内使用新能源汽车,将租赁汽车的消费者逐渐转变成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不断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购买规模,有效满足市场经济中的需求[2]。
3 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尊重汽车产业市场的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发展产业。越过混合动力汽车,对纯电动汽车进行跨越发展,这种战略导致忽视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但是,纯电动汽车也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和电驱动技术发展的不是很好,阻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良好发展。依据国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想要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良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尊重市场的规律,优先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加强对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
4 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只依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应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制度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假如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只靠政府部门的资金补贴,而缺乏强制性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可能会导致汽车企业缺乏研发的动力,很容易形成技术垄断的结果。将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的引入,能够将企业销售和生产的责任明确开来,从而促使企业加大产业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方面的创新,进而促使企业能够生产出品质好并且成本低的产品,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借鉴和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帮助政府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统的燃油汽车的销售、生产、排放和使用等方面进行强制实行限制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的法律法规[4]。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促进其发展。
5 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
企业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宣传,有效提升消费引导的总体效果,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兴产业的创新产品,虽然国家和政府以及汽车企业都已经人尽皆知,同时还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普通消费者对其严重缺乏了解,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汽车企业抓住机遇,携手共同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比如广告宣传、汽车展览会、赛事在赞助活动以及乘车体验等,要注重宣传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的作用,促进广大消费者能够更多的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让消费者更相信新能源汽车的凄凉和安全性能,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与环境保护相融合,提升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无形当中加强对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购买新能源汽车不单单是一种环保的行为,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5]。
6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深度关注的问题,很多国家纷纷制定出很多的环境专项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产业。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完善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仔细划分汽车产业市场,抓住消费者,尊重汽车产业市场规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加强产业市场的监督,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升消费引导的效果,吸引消费者,有效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建龙,王宏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04):508-518.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引言
发达国家为获取工业化所必需的石油资源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为此,石油出产国政治风云变幻,局部战争不断。但不管如何,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而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可以缓解人们对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有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高于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的循环形式,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1]。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的产业,因此国内外对于该产业十分重视,这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及能源问题不断突出,一些发达的国家,例如英、日、美等国家的政府纷纷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及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资金自主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电动汽车的制造及运用,例如减免税收、购车补贴等。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1 能源短缺问题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能源是天然气、石油,少数国家是用煤炭,虽然煤炭的量稍微大一点,但是也不可能持续一两百年。天然气等能源更加匮乏,地球上的量仅仅能维持几十年。
1.2 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全国大面积持续长时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如何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也是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环保部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4]。汽车污染物排放给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区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汽车工业正积极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当中,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在广东省范围内基本铺开,珠三角九市以及汕头、湛江、韶关、梅州、潮州、茂名等市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期间的一大亮点[5]。
总结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来说,目前广东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问题的研究上,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材料是目前的瓶颈问题[6]。除此之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商业销售上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模式,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没有形成,因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总结而言,目前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一个初期,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批量生产的材料、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推广市场成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必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这需要广东省采取正确的措施,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重视知识产权、重视技术,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部委出台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补贴额度,一些试点城市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补贴政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优惠日益明朗,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h境。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能源紧缺、交通堵塞及大气污染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已有5个城市实行机动车限牌措施,下阶段推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多,在此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实现不摇号或者不限号等优惠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商业化步伐[7]。
3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产品成本较高,未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商用的要求;个别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个别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尚未批量进入普通终端市场,产业发展尚未实现自我良性循环,仍处于起步阶段;充电、充气等应用设施建设刚刚启动,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尚不完善[8]。
3.1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遇到的重要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往往优先考虑补贴当地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使得消费者可选择的车型较少,也阻碍了车企市场的开拓和规模化生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规定外地车型占比不少于30%[9]。
3.2 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充电配套设施配套不健全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导致已建的一些充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项目建设收益率低,降低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充电设施网络不健全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二者暂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虽然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但是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政策激励尚未显现。在充电设施产业链尚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何探索合理的运营机制引导电网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消费者、社会资金、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值得研究[10]。
3.3 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高是新能源汽车难以打开私人市场的重要问题。目前,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属于大宗消费品,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较高,因此购买决策相对谨慎。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可选择的车型不多,即使有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支持,其购置价格仍比较高,虽然使用成本会比传统燃油汽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电池使用寿命、续航里程、维修成本等因素不确定,加上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便,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发展了100多年的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仍较冷淡。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增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以扩大市场规模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1]。
4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4.1 加快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
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二者互相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技术创新期,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如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混合动力整车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等问题亟待突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新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锁定目标市场、研发新技术和开发产品,准确把握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制定产品定位及营销策略,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近期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就是一家在硅谷没有汽车生产背景的新兴企业,其产品市场定位面向硅谷精英人群以及富人阶层,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特征,强调高品质及绿色环保概念,通过成功的市场营销取得了成功。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加快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依托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12]。
4.2 发挥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法规政策的制定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与政府补贴政策的出台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明现阶段政府政策导向的重要性[13]。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出现政策的空窗期容易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要保证政策的引导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货币补贴等激励政策或制定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制约政策多方面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推进车企技术提升及规模化生产,从而壮大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要形成立体式的优惠政策体系。地方政策的补贴力度可能会受到自身城市经济规模、财政能力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可以结合财力情况制定货币补贴标准,同时,制定充电优惠、停车优惠、牌照、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立体化配套政策体系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4.3 完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高速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应当有所调整,适应社会的前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14]。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护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上,企业选择怎样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应当考虑几个问题,比如权利的排他性问题。专利的排他性最强,对企业的保护力度最大,但专利申请的费用最贵,对国内一般规模企业来说,也要考虑申请费用;商标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但很难保护技术本身。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延及思想、产品、方法、公式、工艺等。商业秘密成本低,也没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的期限限制,但商业秘密风险比较大,而且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比较困难,第一,建立信息资源搜索机制,可以说,不要毫无价值地重复他人的创新过程,也不要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已经是社会公有财富的技术,更不要花大量的精力物力去申请已是公知自由技术、无保护可言的专利。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新产品或工艺设想的产生、引进、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保护的过程中,都必须花足够的精力去检索已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文献,了解目前该技术国内外的状况,熟悉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制造者各自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特征和价格分析[15]。
4.4 探索建立充电设施的共建机制
充电设施及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对于传统加油站已形成网络化布局,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刚刚起步。考虑电力能源的可获取渠道较多,探索多方参与的共建机制,鼓励电网公司、石油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民间资本等多方共同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供给。电动汽车生产商可以与电网公司合作探索直接充电、电池更换等多种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石油公司也可以利用其加油网点优势提供充电服务,实现多种能源供给方案,满足日渐多元化的汽车能源需求。探索盈利模式,鼓励便利店、饭店、停车场等民营资本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政府可以出台用地审批、货币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规定配套标准等规划方案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
此外,私人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和认可。当前,车企针对细分汽车消费市场,如个性追求者、环保提倡者、实用主义者以及首次购车族、二次购车族等不同目标群体,抓住特定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开发设计不同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打开私人市场。车企还可以通过试驾体验、租赁服务、出租车运营、公车采购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接触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效培育私人市场。政府可以通^官方媒体的环保理念宣传,并通过公务车采购、租车以及公共汽车投放等方式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增强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逐步开拓私人市场。
4.5 e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
结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广东省乃至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标准及体系,但是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及运营规范的建设走在前列。目前,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政策、保险、专利保护等的政策建设相当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应该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包括在国外设置研发机构,积极的向国外提交相关的专利的申请,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展开合作交流等。除此之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产业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企业在境外注册新能源汽车的商标、境外收购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在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建设中国品牌。
5 案例分析――基于比亚迪汽车的案例分析
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比亚迪汽车是一个典型,因为比亚迪汽车是我国的一个本土汽车的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上面临与美日等先进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谈到比亚迪,不可忽视的就是比亚迪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虽然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体竞争力仍然不足,比亚迪也不例外。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是以政府为主题,在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用电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电网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智能电网的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意义重大。对于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日本通过官产学结合的方式,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总结比亚迪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现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要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小觑的。
结合比亚迪期汽车的发展现状,目前比亚迪汽车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方面,比亚迪积极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充电基础设施规格提案,争取在国内获取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并谋求进入美国电动车市场,试图采取“先难后易”战略,确立自己的汽车品牌形象。实际上,比亚迪仍属于内向型市场开发战略。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各国汽车销售量锐减的2009年,只有中国比上年增加了46%,达到1360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市场超越了美国,跃居全球第1位。预计中国的汽车销量上升趋势今后仍将继续,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辆,其中约10%为电动汽车。
在影响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会基础设施开发上,比亚迪的提案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表现为与日本提案相比可行性上的一些差距,即最大电流达到1000A,为日本提案的8倍。快速充电站的技术人员指出,从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目前还不太高的质量角度来看,这一性能指标给电网造成的影响会过大。
结合比亚迪的市场营销现状,目前比亚迪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品牌战略。在中国本土,比亚迪汽车走在了前列,依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优势,比亚迪汽车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男方为推广市场,逐渐形成了南北东西全面发展的市场部署。目前,比亚迪的生产基地包括以深圳为中心的上海、西安、北京等17个事业部,其中深圳基地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中心、营销中心以及生产中心。目前,比亚迪汽车延续IT零件的生产及制造模式,通过改进研发技术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比亚迪深圳营销中心重视对于“新能源汽车生活梦想”的营销,依托深圳经济腾飞的大环境,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其中最亮点的是比亚迪旨在利用“太阳能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一旦这个研发设想得到实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会极大的降低,比亚迪也将具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之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后来居上,成绩显赫,主要是因为一直沿着创新的道路不断进取的结果。如果说最初的模仿创新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那么做大后的开放式创新则是为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只能遵循这样的创新轨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所方面参与构建广东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由广东省信息华、工业化部门牵头的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动的模式,重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控及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广东省相关部门明确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政策落实,通过政府、企业联动的发展模式促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甜甜,缪小明.国际新能源汽车科学知识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147-153.
[2]何柱.一种新型多端口新能源发电模拟电源装置[J].电气技术,2016,01:135.
[3]家珏.用知识产权武装“蓝色梦想”――吉利汽车的新能源之路[J].今日科技,2016,03:22-24.
[4]王海波.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6,12:171-172.
[5]张睿.我国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6,13:209.
[6]张睿.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2:156.
[7]刘颖琦,王静宇,Kokko Ari.产业联盟中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6,05:1-11.
[8]张群,吴信岚,张柏秋.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5,02:104-109.
[9]苏峰.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下线[J].纤维复合材料,2015,01:8.
[10]蔡然.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5,11:176.
[11]Cristian Dinca,Adrian Badea,Horia Necula. Real Option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a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746).
[12]Spiros H. Martzoukos,Eleftherios Zacharias.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Omega,2013(2).
[13]GUSTAVO GRULLON,EVGENY LYANDRES,ALEXEI ZHDANOV. Real Options, Volatility, and Stock Retur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2(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技术成果转化 社会资本理论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1、中国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首次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的缺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赵剑峰、李欣(2010)两位学者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方面表示,一是要处理好超前与稳步发展、量与质、冷与热的关系, 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王晓辉(2009)在创新商业模式论述中指出,建立产业联盟也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横向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徐和谊(2011)认为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
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多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主要靠进口或模仿,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抬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费用。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和关键技术瓶颈尚未解决,满足不了目前消费者需求。因此,如何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加快新技术从理论、实践到投入生产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发展。
二、社会资本视角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科研行为。
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校企联合、企业联盟等。校企联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产学研一体化后产生的合作模式,而企业间的联盟是新相关产业的一种联合,加大自身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从宏微观的视角切入,认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以此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1)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
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和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种联盟,二者形成一个组织结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便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资本。校企联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方式,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从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初期直到新技术进入实际实验阶段,再到汽车企业投入试验、改进、试运行、以及后期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都连成一个整体。
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的研发阶段,而现实运用并形成产业化,成为一项具有利用价值的技术却从未探索。社会资本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将高校和企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二者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等方式,运用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将技术变成整车。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企业缺乏一项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的攻克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具有攻克这项技术瓶颈能力的科研高校,而从错过先进技术的获取也就是科技成果转移不通畅。在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校企联盟模式,学校的理论技术能够走出试验室,进入企业进行试验进而变成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新技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的通道。
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校企联盟的形式,形成社会网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就是各种的社会资本,二者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运用高校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与企业实操的合作,使得研发的技术顺利进入企业或培养人才输送进企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新社会资本角度分析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就是组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销售、售后等全套设施的生产企业间结成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例如电力行业企业,天然气行业企业或者公交公司,4S服务店等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行为。各个企业间形成新能源汽车网络,彼此建立通畅的连接渠道,运用社会资本关系,克服自身研究短板。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局面下催生出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能源枯竭的到来。企业研发所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能确保技术瓶颈的百分百被攻克,而需求市场中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消费者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投身于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研发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差距。为了有效克服这些技术上的瓶颈,发掘社会资本带来的研发力量,有助于攻克现有情况的技术难关。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或者资源相互调配,弥补各独立企业的缺陷,从而实现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转化,有效利用联盟所产生的社会资本优势,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上游产业配套发展、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衔接、完善科技产权保障制度。
1、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首先要确保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配套产业科技成果演变的关键。一项氢气动力的技术研发,必须保证上游企业制造氢气发动机外壳的原材料与氢气动力技术相匹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氢气站的数量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后要得到相应解决。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配套发展,才能使科技成果得到顺利的转化,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强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就要加强校企联盟或者企业联盟的内部衔接。保证有通畅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以确保研发机构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有效联结,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市场的信息通畅,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间建立对应的信息平台,交流需求和供给信息,加速科技成果顺利转移。企业本身、高校或者第三方可以建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布,找到配对的技术供给。而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联盟时,也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其他企业弥补自身的劣势,形成一个完美强大的联盟体系,提高技术的科研能力、后期投入产出能力,壮大市场的占有率。此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操作者能够宏观全面的掌握各企业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干涉和引导将资源合理配置,也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
3、完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
在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并且成熟之后,政府要完善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借助产权的保护取得相应的收入。这样可以使企业保证其利润,也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学技术并且努力通畅科技成果转移通道。政府除了颁布相关科技成果保护法以外,还要制定企业联盟产权分配条例,清晰界定科技成果产权所属问题,对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给予相应的保护,以确保联盟企业在完善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
[2]赵剑峰,李欣.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查看更多《汽车与配件》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汽车与配件》编辑部
无
(4)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研究 无
每周要闻
(8)电动汽车“登天之梦”与混合动力车的发展 无
(8)汽车制造业利润增长5.6%,17家重点企业(集团)全部盈利 无
(8)毅合捷集团(vnt)涡轮增压器及再制造项目落户无锡 无
(9)“chinaplas2013国际橡塑展”展现亚洲橡塑业活力 无
(9)第五届汽车变速器及电驱动技术研讨会(tmc2013)将在苏州举办 无
(9)《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出台 无
(9)20t2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无
(10)耐世特成为上海通用首款电动车转向系统供应商 无
(10)宝马将为i3电动车配置增程型发动机 无
(10)日产利用车载电池制冷的冷藏冷冻车 无
(10)丰田公布2012年度全球市场业绩快报 无
(10)2013acma印度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获行业热烈反响 无
(10)201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无
(11)江森自控开发出用于微型混合动力车的锂离子蓄电池 无
(11)丰田与宝马就燃料电池及跑车等方面合作签署协议 无
(11)戴姆勒宣布与福特和雷诺-日产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 无
封面故事
(12)2012年汽车零部件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技术进步创新奖(二) 无
东方时评
(21)2012年新能源汽车年终盘点 吴憩棠
专题
(24)北美车展中的新能源汽车亮点 王怡洁
发展动态
(28)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性能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魏玉宇
专题
(32)一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忻文
发展动态
(34)基于磁阻电机的低成本低电压混合动力新概念 钱人一
新技术及应用
(39)车用燃料电池堆老化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钱大
市场研究
(42)让铅酸蓄电池发挥正能量 王怡洁
(4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运作创新之路 豪彦
行业透视
(46)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正式启动 吴憩棠
产品介绍
(48)奥特佳电动涡旋式空调压缩机 吴憩棠
(50)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彦仁
中国2015年乘用车销售量达到2100万辆。市场经济最需要的是诚信。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段不同形式的“骗”还是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危害。部分领域缺少应有的制度约束,秩序甚至失范,这并不稀奇,但是我们决不能用“一切都是合理的代价”来加以搪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早已确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之中,财政也被赋予了其应有的定位,即“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化需要处理好市场、社会与政府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合理界限当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是市场,从根本上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样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源头,就在于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
当然,我们所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市场取代政府,而是市场和政府有主有次,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补充作用并行不悖。说时容易做时难。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本来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补多少,怎么补,补贴如何管理等等,同样都是难题。
为什么要补贴新能源汽车?可以摆出来的理由不外乎如下: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难得的领域,只要予以补贴,中国汽车行业就可以在此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新能源汽车一开始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有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劣势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新能源汽车发展条件因此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只要有足够的补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肯定会更顺利。
但是,有了补贴,新能源汽车就一定会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有钱就会有技术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的确,现实中有许多技术是可以花钱买来的。但是,先进技术不见得能买得到。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也处于起步阶段。各大汽车企业也在努力开发新技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都是问题,怎么会有可供市场销售的先进技术?有了钱,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自己加大研发投入,但是,研发投入增加,并不等于研发就一定会成功。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的选择本来就充满争议,没有确定性的目标,研发投入的针对性也不可能太强。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可能更需要的是市场试错法,让市场自行选择合适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提出的。这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所可能具有的优势。优势到底有多大,得看技术。电池靠电力供应,由于中国电力主要是火电,最终提供汽车动力的是煤炭。只不过,煤炭发电地可能不是汽车使用地,污染从汽车使用地转向发电厂所在地。污染是否减少,还得看耗电量的多少,需要将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转换为煤炭耗用量。之后,再将此与传统汽车所耗用的汽油进行比较。传统汽车汽油有不同等级,高等级汽油使用要求也会改善传统汽车的节能排放效率。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生产与报废同样要耗费资源,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这都是比较时需要注意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够先进、充电不是特别方便的条件下,混合动力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问题是,混合动力汽车还能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吗?充电不便就不充,将“新能源汽车”当传统汽车使用,也不是什么新闻。还有,燃油时充电与燃油直接提供汽车动力相比,到底改善了多少能源使用状况?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改进,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太阳能丰富,足够人类使用,但是目前利用技术较为低下,妨碍了太阳能汽车的发展。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使用,有许多未知数,也意味着有许多新的发展空间。虽然空间多大未可知,但不确定性的存在正好给市场提供了机会。
新能源汽车补贴效果亟待评估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什么会有骗补问题出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补贴较多。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在内,消费者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最多时甚至可以得到12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补贴力度惊人,这是骗补的根本动力。当然,骗补还只是个别现象,或者说只是占全部补贴的一小部分。已公布的数据似乎也可以支持这个判断。如果问题的分析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很可能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应对之策。
这次公布的骗补企业数量虽然不多,只有寥寥几个,但是所涉企业在业内的分量不可小觑。这些企业不是小打小闹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它们担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使命,决定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在世界汽车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企业按照正常情况下,应该合法经营才是,为什么要去做骗取补贴的事?从企业层面来看,这是市场经济仍然不够成熟的表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大企业特别是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至少应该是诚信经营的。骗补肯定事出有因。
值得我们拷问的是,为什么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骗补问题?大企业铤而走险,或者可以解释为补贴获取的门槛较低,企业不必费太大劲就可以做到,且获利颇丰;或者可以解释为即使是大企业,倘若没有足够的补贴,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是难以经营下去的。
政府花钱是要讲收益的。动用公共资源,就必须将事情说清楚。最终,社会需要的是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效果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该说明补贴的总耗费、补贴去向以及效果。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每笔财政款项都应该用到刀刃上,都应该得到其应有的收益。算总账,我们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个判断并不容易做到。仅仅纵向比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横向比较,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与世界同行相比,地位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如果上升,那么上升到什么样的地位?如果下降,那么下降的程度又如何?即使有了指标数据,争议仍然会持续下去。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加以佐证。
新能源汽车的受欢迎程度,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指标。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了33万辆,在整个汽车市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再考虑到这33万辆还有部分是为“骗补”而“销售”的,那么实际销售数量更小。新能源车价格不低,但是运行性能很难与同等价格档次的传统汽车媲美。消费者个人的选择不掺杂太多其他因素,更利于判断。北京小汽车上牌需要摇号,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号是单独摇的,且获得的难度大大小于传统汽车。这样,少数亟待用车的人可能选择新能源汽车。他们选择的理由多是容易拿到车牌,而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有足够的吸引力。上海小汽车上牌不仅要经过拍卖,还要摇号,获取牌照的难度和支付的代价都不小,新能源汽车和牌照捆绑销售,给那些亟待用车的个人以莫大的方便,于是他们也可能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就是这样,新能源汽车仍然没有流行起来。全国其他地方,也未见新能源汽车充斥着整个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这些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成绩中,有多少是城市出租汽车中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结果?一些城市为了招商引资,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到当地投资,规定一定比例的城市出租车需要用新能源汽车。“双赢”战略的实施,只是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投资上具有较大的谈判能力,而不代表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足够先进。政府采购中还有扶持新能源汽车的规定,这样的不对称竞争扶持,实际上也相当于给新能源汽车额外补贴。
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支持或应偏向科研
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是对新能源汽车价廉物美的期待,是对节能减排效果的期待,是对先进技术发展的期待。这些期待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未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无法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要给新能源汽车补贴,也应该考虑补贴的环节,考虑补贴的对象,考虑补贴的效果。
新能源汽车“雨露均沾式”的财政补贴可能是效果较差的补贴,因为它不能真正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不能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如果一定需要新能源汽车补贴,那么补贴掌握先进技术可能比对每一部新能源汽车销售进行补贴会更有效。这样的补贴有点后期资助的味道,可以保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企业。但是,如果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掌握了在业内具有先进地位的技术,那么它就在这个行业有了竞争优势,实际上不需要任何补贴,就可以经营得比其他企业要好。
财政补贴恐怕只会干扰这个市场正常的竞争,扭曲市场行为。而且,这样的补贴可能会扼杀某些类型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成长在萌芽状态,可能没有竞争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就可能显示出新技术的力量。不同时期不同技术的影响力可能存在差别,今天领先的技术,到了明天就可能落后。这是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的。为此,应该给不同类型的技术路线留下发展的空间,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确定未来的真正技术路线。留出市场成长的足够空间,可能比别的做法更加重要。骗补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提供了一次反思补贴政策的好时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 China, most of the universities open the corresponding courses about new energy vehicle. The necessary of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targets, teaching cont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re improved by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 new energy vehicl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Vehicle Engineering
近年来,迫于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世界各国和各大汽车企业积极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中。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技术路线。2015年,由工信部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指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是国内汽车技术及产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2016年,在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可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面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江苏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在本科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该课程教学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共30学时。课程内容从新能源汽车的新技术、新构型层面的系统分析出发,介绍了各类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动化辅助系统等关键部件,涵盖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原理分析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由于涉及到电机、控制、化学、材料、电气、电子、机械等多个领学科域,对相关知识要求较高,不仅导致学生难以课前自学,而且上课时对课程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结合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内容如下:
1 新能源汽车概论的教学目标
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以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为导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的原理与构造,熟悉电机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动化辅助系统等部件,了解电动汽车基础充电设施建设。让学生具备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技术运用等相关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强动手能力的高?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人才。[1,2]
2 提高新能源汽车概论教学质量的建议
2.1 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概论是一门紧跟技术前沿的新课程,需要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然而,现有新能源汽车相关教材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严重脱节,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学目标。[3]
基于此,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应相应增加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关键技术前沿、典型车型案例分析等方面,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完善教学目标的目的。
2.2 理论教学改革
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知识,理论教学是不可缺少的。 然而,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知识点多、杂且涉及众多学科,有些内容还需要大量的图例说明。传统的板书教学不仅费时,而且无法对电动汽车某些系统的运行过程做动态演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针对不同的理论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并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优点,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板书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中,对于基本知识点,可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除了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一位,还要通过网络搜索出相应的动画、新闻、专题片、宣传片等资源,如驱动电机结构和原理、动力电池工作原理、电动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模式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零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避免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等现象。在典型车型案例分析方面,可介绍一些经典的电动汽车实例(如普锐斯、比亚迪E6、特斯拉Model3),通过边播放视频边讲解实例地介绍结构组成、动力性能、续驶里程等。多媒体技术不仅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除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入细致的讲授课程内容以外,?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前沿技术汇报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不仅了解了前沿技术的最近进展,也锻炼了其对资料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预先对报告主题进行筛选,组织学生分成2~4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报告主题。教师通过合理安排汇报时间,让每个小组以PPT(含动画、视频、图片等)的形式对分配主题进行汇报。由于每组的汇报主题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前沿技术汇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演讲能力。
2.3 实践教学改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高的普及率倒逼着新能源汽车的实践能力。因此,除了理论知识教学以外,新能源汽车概论实践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作者在该课程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5]
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测试平台是进行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本课程以江苏大学国家级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电动车辆驱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道路载运工具新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美新能源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测试设备为依托,为新能源汽车的仿真、观摩和测试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例如,当讲授纯电动汽车的构型与原理相关内容时,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以外,还要求学生到实验室观摩课题组自行改装的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通过“课堂表现+文献阅读报告”进行。然而,强大的网络资源给文献阅读报告的“撰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难以真实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够较好的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了能够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采用“前沿技术汇报+平时成绩+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比例分别为20%、30%和50%。前沿技术汇报是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让学生提供阅读文献资料,对相关前沿技术进行归纳汇总,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示;平时成绩主要是将学生课堂出勤、回答问题和实践表现等纳入到考核中,比例分别为20%、40%和40%。课堂出勤和回答问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实践表现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开卷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及分析的综合掌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l0. 19 311/j. cnki. 167 2-3198. 2017. 15.008
1引言
作为深度融合了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协同创新、创新驱动和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在中国制造2025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该产业已成为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引擎。要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我市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短缺、城市人口激增以及环境压力的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无锡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于新能源汽车有着极强的产业关联度,在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过程中,需要整个产业经济和社会服务体系的配套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战略价值将日益凸显。
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差距并不算太大,这也使我们有了赶超国外先进企业的良好机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国家公共研发机构的组织与支撑功能以及政府科技计划的引领作用,推动无锡地区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2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技术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综合了车辆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以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具有先进技术原理的新型结构汽车。其主要产业技术特点,首先是技术要求高,如动力电池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不能满足长距离续航的要求。其次是产业链长,主要涉及上游资源生产、电池、电气设备、驱动系统、整车制造以及下游用户等。再次是研发成本高,电池的性能、成本和安全性都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应用。最后是商业化进程缓慢,在燃料来源、成本、政策配套、技术、消费者认可等环节,一旦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部会阻碍商业化的速度。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概述
3.1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概念
上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产业技术联盟这一概念,当初组建此联盟的目的主要是分担开发成本、缩短技术开发时间、提高研发速度、强化技术集成,获取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进程所需的互补资源,从而形成联盟内各合作主体的竞争优势。 组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并将三方的利益都要兼顾到,这个组织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法律契约为保障,它们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进行联合创新开发,共同承担所要面临的风险。它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以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发展为基础,引导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3.2文献回顾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虽然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但相关理论研究仍较匮乏。新能源汽车技术作为实现汽车智能化的载体,也吸引了众多产业的加入,如IT产业、金融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寻求联盟合作效应及风险共担等方面,并认为采取联盟的形式,企业能最大程度减小独自技术开发的风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学者已从最初对产业联盟定义和动机的研究,逐渐转移到对联盟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关系资本和标准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知识转移过程、技术创新路径、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标准和决策流程等一系列管理标准。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还停留在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路径及联盟绩效等相关问题上,虽然也关注到联盟的知识管理、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等问题,但显然还不够深入。3.3 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介
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建立了多个产业技术联盟,并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仅美国在1985 -1996年就在生物化工、材料能源、通信信息技术等领域建立了六百多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美国联邦政府在1 9 9 3年联合开展了旨在推动汽车技术革命的合作计划,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提高美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发新型汽车、研发新技术。此类联盟充分体现了政府计划引领作用,吸引了产业链上各主体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各方优质资源的整合,它们也成为国家战略性技术研究的重要实施手段。配合高效合理的组织管理和利益分享机制,可成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国家战略技术目标的一种应用面广,适用性强的政策工具。
通过研究欧美等围的产业联盟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我们发现该联盟的组建模式主要有下面3种模式,一是政府引导联盟模式,二是工程研究中心模式,三是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模式,如表1 0
表1 国外产业技术联盟组建模式
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助,或者通过各种渠道筹揩资政府引导7
金,然后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引导企业参与一些国联盟模式:
家研究项目。
研究的方向比较系统全面,它包括从生产到制造的方方工程研究面面,它希望通过跨学科课题进行研究,来加强学校与中心模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研究经费,有政府资助,工
业和大学也会参与其中。
参与企业开展的课题,能够与企业达成共识,建立长期工业乡
内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研究中心意在解决行业内的共合作≤姜器问题,可以采取一对多。一所大学与多个企业,或者多 模
,寸多(多所大学与多个企业)的合作形式。
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联盟目标、选择机制、组织管理、利益机制和政府作用等方面采取的做法如表2 0
2009年在北京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它是由北汽控股、公交集团、中信围安等5 0多家企业和清华、复旦、北理工等国内一流大学率先组成。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也先后成立了近6 0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也开展了很多合作项目。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并鼓励新能源汽车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 0 1 5年我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加快新兴技术的培育和孵化,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新兴技术产业化成功与否就成为衡量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标准之一,利用技术筛选,为形成创新合力创造了可能。可以构建一条“生产线”,发挥自身技术生态位的优势,对新兴技术共同研发、培育、孵化,然后将其推向市场。
表2 国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点
关注性技术的研究,并且,通过知识支持和解决方案,来解联盟羹篙芸中长期科技发展普遍性难题,这样,可以推动国家高目标1
科技研发,提高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以核心技术研发单位和行业顶尖企业为选择目标,组建成核心团队,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结合自身在关机制薯篙套研发、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链中驱动等方面的优势,
.
茨盟的活力;在联盟项目选择上,要把每项研究项目都
细化,将技术通用性和基础性作为目标。
在发展的过程中,组织管理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组织制度,加强对联盟合作项目的评估,以遵循联盟战略定位为管理前提,提出明确的分阶段合作研究目标,制定项目合作路线
图、定期报告制度和时间表。
引入风险投资,化解项目合作的资金问题,降低运行管理中
的成本和风险,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利益财政方面,可以采取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收和低息贷款等机制措施;在法律构建上,可以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
其他相关法规,以及一些鼓励倾斜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构
建中介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
制定与完善国家合作研究与生产法案、技术创新法案、技术
转移商业化等法案,为联盟的合作研究、知识产权转移、成果政府转化等提供保障;在创新初期或规模较小时提供大量的经费作用支持,以后再逐步减少促进联盟企业的自我发展,发挥政府
的公信力的作用,使联盟成员企业间可以建立一种良好互信
的关系,构建一种创新的氛围。
4 产业创新联盟对无锡“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4.1 无锡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
无锡作为制造业大市,已积累了雄厚的汽车配件生产基础,拥有上汽大通、长隆客车等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的整车厂。目前,无锡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企业有1 0多家,主要分布于江阴、惠山和新区,有多家企业从事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目前该行业的年产值约为五十亿元,发展潜力巨大。而电池研发的成果,也让无锡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同时成熟的电池技术可吸引投资者建设充电站、充电桩,而完善便捷的充电设施又会刺激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这些都为无锡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4.2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尽管无锡还未建立起真正意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但就目前来看,联盟的技术创新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更好的发挥,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我国产业联盟的运营管理模式,本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突出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提升联盟组织优势”的原则,提出了无锡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4.2.1构建知识融合与技术积累协同发展机制 着力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性研究,形成联盟技术标准,构建技术积累与知识融合协同发展模式,对协同发展的创新源要做大做强,依托优质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积累与知识融合,在已有的高科技园区、产业孵化园和科研机构的基础上,立足联盟内核心企业,携手本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一批高规格的国家研究实验基地、数据中心、联合实验室和技术标准检测机构,着力解决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利用设计链、生产链、市场链的创新传导原理,形成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创新链,加快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增加联盟内企业知识与技术的存量,提升联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2.2建立信息化与创新联盟深度融合机制
加强信息技术开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IOT相移动互联等,形成智能化的产业链,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储运销售做成一条产业线,使创新程度更高;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下,打造技术创新信息平台。然后借助基础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交互服务。
4.2.3打造联盟区域协同集成服务平台
需要用心打造的6个平台有:金融服务与信用平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研发与设计服务平台、知识服务平台、风险评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与信用平台主要是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改革与创新,解决一些投融资问题和股权投资问题;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技术转化中心和区域性技术市场,通过规范化的运作、专业化的服务和规模化发展,使得联盟的研究成果与市场无缝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研发与设计服务平台,理所当然的是做好产品研发与设计;知识服务平台,是以提供信息咨询、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服务为目标的;而风险评估服务平台,是构建一个风险评估机构,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是加强对联盟技术产出与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4.2.4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引领作用与公共研发机构平台支撑作用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利于集中研发目标,降砥技术独自研发风险,集中多方科研人员攻关,可以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和研发效率。提高无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产业竞争力,整合优质资源,促进多方参与。另外要充分发挥政府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引导作用,通过设置科技计划目标,形成高效的联盟伙伴公共研发平台,制定政策法规,利用税收、财政补贴手段,刺激区域内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突破原有技术障碍,从而解决产业内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
4.2.5提供配套支持,完善联盟的内部管理结构,提升校企合作的技术创新
为了配合技术联盟的高效运转,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组织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联盟的组织运行与管理模式,在决策、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明确联盟成员间的义务和责任,完善联盟结构,提高联盟企业的创新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组建联盟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制定配套政策,大力支持联盟,要增加资助,建立相关组织协调机构,推动企业间深度合作,调动企业参加联盟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联盟实现资源互补,拓展合作空间,拓宽研发平台,改善项目合作模式。通过联盟,整车厂可以将企业和大学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捉高联盟内企业与大学合作的研发效率。
5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模式与组织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我市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做法,提出我市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无锡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帮助,同时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付苗,张雷勇,冯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模式研究以 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10):31-38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具有显著影响
Dagenais(1997)以加拿大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指出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的刺激企业研发投入,具体为每一单位的税收优惠,企业研发支出就会增加0.98个单位。
David(2000)等认为,知识创新的高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了研发支出水平的偏低,因此,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工具是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
Czarnitzki(2005)同样以加拿大的企业为例进行研究,得出:税收减免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
Christof Ernst、Katharina Richter(2011)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研究的变量,通过分析得出,研发投入的补贴、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专利申请的数量。
2.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活动无显著影响
Mansfield和Switzer(1985)将1981-1983年加拿大的优惠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将税收抵扣和税收扣除作为税收优惠的范围,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55家厂商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激励效应有限,同时在不同企业所形成的激励作用也不相同。
Estache和VGasPar(1995)以巴西政府的税收激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边际有效税率模型为基础,得出的结果显示,税收优惠政策所产生的边际效率有限,并指出形成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逃税或税收套利等行为使得效税率下降,使得税收制度发生扭曲。
Hall B.H.&J.van Reenen(2000)的研究结论显示,税收激励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边际成本的方式起到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的作用,但税收优惠政策对相关产业研发投入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李良(2013)以新能源汽车当前的消费税收研究分析为基础,认为在销售环节,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力度及涵盖范围非常有限,再看保有环节,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燃油税。
李继从,范小平,吴小聪(2014)以价格政策为视角,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文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例,不仅详细阐述了其主要任务,发展态势,更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相关建议。
乔亮国,李占元(2015)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视角,论述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过程的税收优惠力度,此外还应改善在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环节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2.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
马春梅(2011)认真总结并分析研究了外国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其研究主要包含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进行成本减免、投入相当资金支持技术研发、积极推动电动汽车走向市场等,然后分别从国家、地方层面论述并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境,最后主张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和提高技术水平。
何鹏,邹朋,蔡丛(2014)首先论述了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政策,而后与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税收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与上述各国相比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最大,但对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补贴力度不够,针对充电设施的安装美国和韩国专门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今后我国也应仿照美韩出台专门针对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和扶持政策。
王坤(2015)仔细分析并梳理了外国主要是美国和德国有关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并总结出了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启示,其中主要有重视财税激励政策的系统性、重视财税政策在电动汽车市场培育初期的推动和支撑作用等,希望能为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和制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3.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活动的影响
李泉,王小雪(2012)将汽车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税负、政府补助、研发投入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税收政策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政府补助与企业净利润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净利润也呈正相关关系。
林莉,肖圆(2014)以2010年-2013年汽车上市公司的税负现实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税收优惠的范围过窄、税制结构设置不合理、缺少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种等问题。并在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产业战略 路径依赖
一、引言
自2010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连续多年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汽车产量2372万量,占全球的27.2%。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能够带动就业、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2014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已达50000万吨,且逐年增加,但国内产量仅200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9.5%,汽油消费占比20%。中国经济过去20年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几年雾霾问题尤其突出。根据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城市污染物的31.1%。能源及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此背景下有快速发展的必要。
二、现状
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试点,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3.11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被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万辆,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500万辆。2015年新能源汽车数据还未达到《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离设定2020年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在市场经济中,从产业创新链角度考虑,其至少包括基础研发、技术研发与示范、市场示范、商业化、市场积累、市场扩散等6个步骤。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处在市场示范和商业化初期,现阶段是关系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能否市场化的关键。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发展模式是“政府+市场”型,政府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市场示范,通过政策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通过多种补贴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市场。
三、遇到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能源、环境问题,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传统能源汽车路径依赖效应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技术和制度演变过程中路径依赖效应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物体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属性。尽管新能源汽车代表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能源汽车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对于汽车生产商和消费者而言,新能源汽车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不确定性,而传统能源汽车技术信息更容易获取,市场参与者结合历史经验,思维惯性的选择传统能源汽车。尽管从长期看这并非是最优的选择,但决策者往往认为技术选择的工具理性比价值理性更重要。传统能源汽车经过规模经济、学习效应、网络效应、适应性预期四个阶段持续自我强化,报酬递增,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市场领导地位。传统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基础设施、质量标准等方面与新能源汽车有较大差异,其中关键设备与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巨大,专用性强。如果现阶段强行进行产业升级,相当一部分资源将会闲置,重置成本极高。传统能源汽车产业拥有技术锁定和制度锁定优势。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汽车技术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 已经成为主导技术,伴随着其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不断的适应融合,形成“技术-制度复合体”。“技术-制度复合体”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既得利益者阻碍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传统能源汽车路径依赖效应进一步强化,短时间内很难打破。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高度不够。
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主要目标导向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实现“弯道超车”,并非追求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具有排他性,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支持国内企业,封闭的利用本地技术,阻碍了先进资源的引进与吸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主体科技及产业发展部门,环境资源部门并非主导力量。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水平不高。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主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有:安全性、续航里程短。整体来看,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仍相差较远。我国传统汽车工业技术较国外差距较大,而现阶段新我国能源汽车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汽车动力系统做替代,对整车其他部位改进较少,混合动力汽车表现尤为明显。
新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有待提高,电池动力系统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整车控制技术跟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充电时间过长、安全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
(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缓慢。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相关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公共物品的属性,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相关利益参与方分歧较大,相关技术和建设标准没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政府激励方向不明确,补贴资金分配上,建设企业与运营企业还存在较大分歧,且补贴资金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充电、换电设施建设还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进度。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跟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从以下4点提出建议优化战略。(1)把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2)打破新能源汽车发展封闭环境,改革开放,调动市场参与各方积极性,破除仅以发展地方经济为惟一目的的狭隘观点,引进先进产品及技术,才能激活市场,优化资源配置。(3)商业化初期创新运营模式,使商业模式适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生命周期。(4)加大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宣传,增加公众对新能源汽车认可程度,最终实现产业经济利益与改善环境质量双重目标。
(二)促进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突破。
新能源汽车实现对传统能源汽车替代的基础是其自身技术和性能的完善。只有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才能够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提升其汽车性能,实现对传统能源汽车替代。产业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需要注意两点:
(1)注重专利池和标准工作,发挥技术标准下专利池对产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2)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作为研发主体,搭建高校、研究所共同合作的研发平台,通过产学研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三)优化政府政策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政府应加大新能源汽车供给端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投入,尤其是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的投入。激励企业技术研发方面,注重“金融支持”及“税收优惠”政策工具利用,降低企业技术风险。环境支撑端方面要积极鼓励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封闭环境思维,促进基础设施合理科学建设。需求端政策结合长短期策略,通过政府强制措施快速进行市场示范,尽快实现商业化,为长期私人采购新能源汽车做好基础。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配套施舍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弥补等多层次投资,政府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加大配套设施补贴力度,多方受益。
(五)支持技术兼容策略,建立缝隙市场,破除路径依赖效应。
既得利益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希望维持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消极怠工。技术兼容可以顾及各方利益,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兼顾传统汽车方利益,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创造条件,创造缝隙市场。以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突破口,快速到达临界容量,破除化石能源汽车非良性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1]张贵群,张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工业技术经济,2014(2):75~80.
[2]卢超、尤建新、戎柯、石涌江、陈衍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4(12):26~35.
[3]谢志明、张媛、贺正楚、张蜜.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趋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5(9):127~141.
[4]张政、赵飞.中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研究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4):53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