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市政道路交通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政道路交通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政道路交通工程

第1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 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 影响评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municipal road due to its environment and other highway construction is different, resulting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rocess of project around the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caused by different from other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Because of the current state is not standard municipal road project EIA technical expertise,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EIA of municipal road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of city road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act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F1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迅猛发展,我国各大中小城市都加快了城市道路及交通路网的建设。如何面对城市道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分析评价道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措施减少或杜绝城市道路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损失是市政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科学地评价项目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环境的质量,为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和道路交通建设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它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市政道路环评的作用与原则

市政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建设的在城市内的道路潜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一个独立、公正的评估。

1.1 市政道路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主要包含帮助工程设计者完善设计概念,确定工程的选址和工程布局的合理性。促进公众、政府、投资人进行磋商,选出能够达到最大利益及最小负面影响的建设方法。调查和评估工程建设潜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1.2 市政道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市政交通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实用的原则,运用有关的理论和科学实用的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做出符合实际的现状评价和预测性评价,提出消除或减少不良环境影响和后果的对策。遵循综合评价与突出主要问题并重的原则,即考虑评价对象涉及的因素、过程、环节和后果的错综复杂和交叉作用,又要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市政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应反映公众的意向与利益,还必须坚持鼓励公众参与的原则。

2 市政道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选取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环评主要以环境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施工期土地占用和路基挖填方、施工临时占地对沿线的生态破坏及水土流失的影响,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施工扬尘、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噪声对居民、学校等敏感点的影响;分析运营期车辆尾气对环境空气敏感目标和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交通噪声对声环境敏感目标和沿线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沿线城市规划建设控制的建议,分析路面雨水地表径流对区内排洪、纳污水域水质的影响,分析地下市政管网建设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提出施工期及营运期生态保护、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市政道路项目环评主要指标选取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方面。

2.1 自然生态环境

2.1.1 空气

主要通过车辆排放超标率、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染分担率、污染物排放浓度、车辆净化装置安装率等方面来反映。

2.1.2 噪声

在交通噪声的测试过程中,可以用累积分布声级和等效连续声级来表示城市噪声:

累积分布声级包括L10、L50、L90。

等效连续声级 Leq 是声级能量的平均值,我国采用Leq作为噪声评价标准。

噪声污染指数L np 是在等效连续声级的基础上,加上一项表示烦恼度增加的噪声起伏值。Lnp=Leq+d,d=(L10+L50)

交通噪声指数TNI 使用本底噪声加上噪声起伏修正值

表示,适用于繁忙交通噪声的描述。TNI=L90+4d-30。

2.1.3 水环境

2.1.3.1 地下水质量

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区别于其它公路项目,往往包含大量的地下市政管网建设,并对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随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颁布实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作为市政道路项目环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要确定此区域地下水的深度、质量、数量、分布、和使用情况,评估工程建设对地下水利用的影响,明确地下水被影响的范围和改变土壤渗透性的因素,建立工程建设中地下水质量的监督机制。

2.1.3.2 地表水质量

描述工程建设对相临水域中水资源的影响。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上考虑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质量变化,并与其正常条件下季节性水流变化相比较。提出具体的措施来保证用水安全,比如建立长期地表水检测系统来监测水资源的总量、质量和沉淀物的改变,保证下游水的使用。

2.1.4 生态环境影响。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市交通对城市绿地有较大的影响。可通过下列指标来衡量上述影响:干道绿化率= 已绿化主次干道长度/ 城市主次干道总长,道路造成绿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绿地率、绿化覆盖面积、人均绿地指标等。

2.2 经济生态系统

市政交通对经济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城市交通提高了运输效率、节省了运输时间、提升了土地利用价值等。可以定性评价,也可以量化评价,还可以面向评价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各方面的影响程度。

2.3 社会生态系统

市政交通对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影响包括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传统价值等。可以定性评价,也可以量化评价,还可以面向评价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各方面的影响程度。如公众出行与居住环境影响衡量指标包括:临街居民居住满意度、出行满意度、健康影响度、公共交通安全度。

3市政道路项目环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3.1 市政道路交通行为概述(即工程分析)。

城市交通政策、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等有关交通行为的时限、内容、范围等方面的简述。

3.2 市政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的诸方面进行调查及必要的分析。

3.3 市政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城市交通环境现状的了解及分析,把握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选取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并注明各环境影响因素的重要度,从而决定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度。

3.4 市政道路交通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

城市交通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可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分析或两者相结合。根据城市交通行为,如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路线走向、长度、路宽、车道数等重要设计参数结合城市用地功能划分、城市性质等对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及分析。

3.5 市政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治理对策。

提出合理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治理措施,验证其效果,估算其费用。

3.6 方案的评价与选取。

总结城市交通行为的环境影响,并在相应的环境影响治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以城市交通行为环境影响分析为基础。立足于高起点,纵观全局地对城市交通行为方案进行选取。

4 结语

目前,我国对市政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规范和实施细则。因此,针对我国城市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的预测与分析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治理对策等,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 华,卞志浩,杜锁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 2008(01)。

[2] 张孟强, 韩 平。我国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J]。

[3] 杨 涛,吴 蕾,徐望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构想[J]。中国环境科学, 2001(03)。

[4] 郑明太。城市道路建设与环境影响评价[J]。路基工程,2008(03)。

第2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居民对城市交通出行要求显著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势在必行。随着近些居民购车总量不断攀升,道路状况日益严重,交通拥挤为出行造成了不变。基于此,有效的解决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发展特色

1.1 城市交通道路设计特点

经济发展正在逐渐朝向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种环境下,城市建设正在逐渐丧失自身发展的特色,这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问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逐渐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其自身的建设特色有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点[1]。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以城市发展的历史、人文、自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意义上的城市新形象。同时,还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思考,有效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地形环境对城市建设的作用。且能有效的降低城市市政交通建设中的投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情况的改善。

1.2 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的功能性特点

在进行城市化道路设计过程中,其设计理念不仅应当以城市化建设的美观为主要思路,还应当将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性与通行情况为主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还应当以居民生活便利为主要的依据。其设计特点应当以城市交通道路的功能性发挥为特点。

2 城市市政道路交通功能性分类情况

市政道路交通分类过程中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城市生活道路、交通道路、景观道路以及商业用道路。在上述的四种类别中城市交通道路对道路设计的要求最高,也是在市政建设中主要满通通行的最主要形式。车流量总量巨大,设计中路面的宽度也应当更加宽敞,用以对区域范围内的交通转移。

自行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一种十分普遍的交通工具[2],其行驶往往受到限制,其车流量总量也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城市交通道路设计中对人行道的设计规格相对较低。上述的两种类型主要是指在交通道路设计中的生活用道。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交通通行的主体出行目的性等因素。而为了确保交通出行的安全可靠,出行中一定要确保人车分开,干道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分离的方式,以确保交通安全。支路则可以通过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方式进行道路设计。

对于商业道路设计,其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为道路两侧的商业性活动相对较多,商业行为发达,其道路两侧多包涵有大型的娱乐活动等内容。因此,该类型的道路设计中,机动车道不易设计较多,避免出现由于机动车交通位移形成的事故发生。其机动车道可以设计为双向的四车道,并设置公交车车站。且其车道两边应当建立相对较宽松的隔离带。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道路交通的绿化问题,景观道路对城市市政美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城市路段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面貌。景观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行人提供休憩、休闲和绿化布置的空间,要求具有宽度较大的人行道,人性区域和开放式绿地之间相互结合进行布置,道路两侧的布置要对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结合,采用对称布置和不对称布置均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人车道之间需要设计较宽的人行道,同时还要保留自行车车道,通常都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布置。

3 城市市政道路的优化设计

3.1 城市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交通性

城市市政建设中的道路设计应当以交通性为主要的设计目的,其设计采用简洁、明快的方式以突出交通便利的优势。在进行交通标志的设计过程中,选位也应当形成一定的提前量,确保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3.2 城市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生活性

对于市政道路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生活性的街道设计最为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其设计内容包含了人车混行的情况,因此,相关的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上述这种情况。通过利用当前路面情况下的交通标志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通街道上的停车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是其设计内更加科学合理。除此之外,对城市市政道路进行引导语限制性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引导语限制性是对其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对道路两侧以及交通行驶中的路况进行车流控制与限速[3]。从而进一步确保居民出行的安全。

(1)设计市政道路平面线形为锯齿形或者蛇形,保证进入车辆能够有效减速,同时一些车辆不愿意进入这种曲折的道路,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节流作用,同时,曲线形道路还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和景观性。

(2)种植一些树木在道路中间,也可以在边缘交错种植,营造出一种不容易进入的氛围,进一步减少车辆的流量,同时采用这种方式种树还能够对道路景观进行进一步的美化,为城市绿化提供空间。

(3)在道路交叉位置设计道路为凹凸状,适当的对路面进行抬高或者降低,这会导致车辆在经过时会产生一种震动感,对驾驶员起到警示的作用[4]。能够使车辆在能够通过的同时还能够对相应车行道进行间断性的缩小,造成一种通过比较困难的感官效果。

(4)在进行城市道路的铺设过程中,运用不同颜色与材料进行铺设形成交通道路视觉效果变换,不仅能对车辆的驾驶员进行提醒还能增加路况趣味性。道路设计中应当增加交叉口上的斜路障,以及路端设计通行路障,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车辆在转弯的过程中发生事故。

(5)市政交通道路设计中的居住区道路设计应当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对来往车辆进行限速与转弯。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度,道路设计人员还应当进行有序的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谁家。道路网络也应当更加符合生活居住区的需要。

3.3 其他方面

(1)一般情况而言,机动车主要依据三种车型设计车辆外轮廓,分别为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和铰接车。我们把车厢顶或者装载顶距离地面的距离作为总高,把车辆前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作为总长。以小型汽车为例,规范标准中要求的总长5m、总宽1.8m、总高1.6m、前悬1.0m、轴距2.7m和后悬1.3m。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小型汽车都采用了标准尺,不同尺寸的小汽车也越来越普遍,如吉普车、加长轿车和越野车等,很多车总长超过5m,一些小型汽车的总长甚至接近6m。而很多小型汽车的总高也超过了1.6m,新型的奥迪A6总高已经在1.88m以上。车辆总长不同,转弯半径也会发生变化,所以统一采用5m的总长作为设计尺寸显然是不合理的,不适用与所有小汽车。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应注意到这个问题[5]。

(2)随着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伴随产生的道路相关问题也逐渐凸显,城市大陆的扩建以及改建情况无疑成为当前城市市政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人本特性。更多的在道路设计中融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但是由于很多工程由于工期比较紧张,时间紧迫导致很多设计人员都不能够进行精密的设计,有时候会忽略缘石坡道和一些盲道的设计。我们认为,道路在人行道上设计缘石的同时,还应该在重要路口设计声控人行横道提示灯,并且要在停车场中最方便的位置设置残疾人停车位,保证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顺利出行。所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设计工程师要更加注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原则,保证城市道路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

4 结 语

市政道路建设对于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以及市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市政道路交通建设能实现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要求,更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随着近些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交通问题严重,相关部门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将关注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市政道路设计方面,有效的环节了城市交通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忠良,王文明.道路交通系统安全分析: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小旭.论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3]葛中华,卢鹏飞.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3).

[4]张春艳,李琦.浅谈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第3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养护

1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的必要性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道路维修及养护的重视。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技术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1定期修缮保障使用寿命

任何工程都有其一定的使用寿命,市政道路也不例外。市政道路投入使用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城市中的交通十分不利。市政道路出现的问题分为四种:①道路裂缝。裂缝的出现比较普遍,形状多种多样。影响道路出现裂缝的因素也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②道路比较湿润时,由于连续过往车辆而出现车辙;③车辆车身较重,超出道路承载力,时间过长后导致道路受到破坏;④夏季温度较高,沥青路面受热胀冷缩原理的影响,造成沥青膜出现剥落。当车辆经过时,则会随着车轮的运动出现脱落,在平整的路面上又会形成油包,导致市政道路凹凸不平。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外貌的重要代表,市政道路出现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印象,而关系着人们的安全出行,因此加强市政道路的维修及养护十分重要。

1.2保障居民出行、提高生活幸福感

随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九大民生工程,其中就包括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市政道路工程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道路的维修及养护对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感有着重要作用。做好道路的维修及养护工作,对城市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人们的出行,而且在很大程度减少人们安全出行的威胁因素,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加强对道路维修及养护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其的重视。

2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的思考

为给人们提供更加舒心的出行,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达到预期目标,一定要对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进行强化,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们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2.1以预防性养护为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道路维修及养护工作能够达到城市建设发展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以预防性养护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市政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道路的维修及养护工作分成等级。在维修及养护工作时严格按照等级进行,提高道路维修及养护的工作效率,保证市政道路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推动城市市政工程的进步。由于市政道路问题种类比较繁多,维修及养护时要针对道路问题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技术。如果道车辆比较多,则需要选择用时短且有效的维修养护技术;相反,则可以选择经济成本低且质量高的维修养护技术。在市政道路中充分利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控制道路受损程度的同时避免缩短道路使用寿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有利于城市建设发展。

2.2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技术的运用

当市政道路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时,一定要针对问题选择有效的维修养护技术,完善城市的道路交通,方便人们的出行,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技术的具体运用主要从这几方面:(1)市政道路出现裂缝。维护工作人员调查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确定合理的维修养护技术。如果裂缝没有导致交通受阻,路面还能够承载车辆继续通行,可以选择经济实用的维修方法,在道路表面涂抹沥青;如果裂缝比较大,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路面不能够承载过往车辆,并破坏了道路结构,则需要相应机械清理道路裂缝中的残留物质,然后用沥青把裂缝填满进行压实;如果浇灌沥青的方法不能够满足维修要求,可以利用钢板加固裂缝,最终保障城市道路畅通无阻。(2)现随着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给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提供了许多新型材料以及新型维修方法,通过道路维修工作人员的实践表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城市道路工程的发展。当城市道路出现起起伏伏情况或者出现路面凸出的现象时,首先利用专业的机械设备铲除道路。问题路面处理干净后,利用新技术对问题路面重新铺筑,及时处理问题,对道路的使用年限有着非常大的帮助。(3)道路路基出现问题,能够造成路基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两种:①道路施工阶段,施工材料不符合国家公路建设标准,市政道路经过短时间使用后出现坍塌现象;②由于过往车辆过多,并且存在大吨位或者超重超载的车辆,超出路面承载力,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出现路面坍塌情况。路基出现损坏后,维修工序比较繁琐。只能将路面挖开才能维修,维修人员一定要针对损坏情况进行分析,参考分析结果增加特殊的修补程序。如果路基损坏是因为超出承载力造成的,则需要对路基进行强化。

2.3加大对市政道路的监测力度

科学技术带来新型维修养护技术的同时,给市政道路提供了精确的监测设备。在道路维修养护工作中使用监测设备,便于道路检查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车载平整度检测仪对路面行驶车辆出现路面情况进行排查监测,准确记录行驶路面的基本问题,做到高效能的技术监测工作,保障城市道路的畅通。城市的交通道路安装高清的摄像头,可以监测和排查城市路况。裂缝能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的清晰照片得到及时反馈,进而得到快速治理,提高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的工作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舒畅的生活环境。

3结束语

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工作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民生工程之一,对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城市容貌形象的同时,保障着人们出行的生命安全。政府一定要加强对城市道路维修及养护工作的重视,安排工作人员做好预防性养护工作,并加强市政道路的监测力度,发现道路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探索创新新的道路维修养护技术,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参考文献:

[1]贾瑞龙.浅谈市政道路维修和养护技术方面的问题[J].科学之友(B版),2009,(1):38-40.

[2]候宇红.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及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4.

第4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自从二十世纪以来,技术革命就开始影响世界的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其对能力,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需求逐渐增加。另外,市政道路建设作为工程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大众的工程观念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变化。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同时加快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就需要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市政道路设计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影响人们出行以及交通运输。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市政道路设计,精心规划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为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可以说,市政道路设计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市政道路设计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建设逐渐得到完善。但是,道路设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引起相关设计人员的注意。

(一)道路交叉口不够通畅

很多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对于相关知识和信息了解不足,缺乏交通工程理论的指导,从而使得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案与实际脱节,在道路交叉口处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影响着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部分。道路交叉口的红线、车道数与市政道路路段上完全一样,使得市政道路的交通能力大打折扣,通行能力受到限制,加上道路交叉口受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影响较大,存在相互等待或相互避让的现象,造成了道路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路网结构设计不合理

当前许多城市的路网结构设计存在不合理现象,造成道路系统自身功能的严重紊乱。城市道路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之间的连接缺乏过渡性设施,导致城市交通流量多集中于主要交通干道,造成交通拥堵,严重阻碍了城市交通分流系统的形成和完善,不利于不同类别的道路系统功能的发挥,对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影响。

(三)整体布局不合理

城市道路的整体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情况,如果整体格局不合理会对城市道路功能的发挥造成严重的阻碍。而由于近些年,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主要以道路工程设计为主,对于交通工程设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市政道路横断面的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之前,没有对各个路段的实际交通流量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于道路交通口的通行能力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市政道路中存在的绿化带、分隔带以及公交站台等缺乏整体上的布置,从而严重阻碍了市政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的发挥。

(四)缺乏对特殊道路的考虑

这里的特殊道路主要指盲道,相对于正常人来说,盲人对于道路的需求是不同的。而现代市政道路设计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特殊群体对于盲道的设计不够重视,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盲道中没有可以为盲人明确提示方向的物品,并且在道路两端或居民点出入口存在盲道中断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特殊群体的出行难度。

二、优化城市道路设计

(一)机动车设计车辆尺寸

机动车辆设计尺寸主要有小型汽车、铰接车和普通汽车等3种车型作为依据。装载顶或车厢项至地面的距离称为总高,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则是总长。就拿小型汽车来说,相关规范要求总长5m、总宽1.8m,总高1.6m、前悬1.0m、轴距2.7m和后悬13m,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小型汽车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而且同时还促进了各种各样、尺寸不一的各类小型汽车的发展。就像加长轿车以及越野车、吉普车等。总长超过5m的车大量生产,像好多小型轿车如新奥迫A6等车宽都在1.8m以上,不同的车长直接影响车的转弯半径。所以到了设计尺寸总长为5m的指标规范不能满足市场上的各类小型汽车。这是市政道路设计工作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加强对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

城市高速公路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等级最高的道路,加强城市快速路的建设,可以缩短远距离出行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便利。在对城市高速路进行设计规划时,必须从城市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城市的形态布局和规模进行综合考虑,对城市是否需要建设快速路进行合理分析,并对快速路的建设地点进行科学选择。施工的难点在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同时应该结合交通工程原理和力学原理来进行。高速路与城市道路网络在兼顾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融为一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严格把关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要设计多个施工方案,通过对比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计方案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三)加强人性化设计

在城市市政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要索,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人性化规划设计。设计人性化就是设计要“以人为本”,即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我们只有弄清楚最终的目的,才有可能使规划设计更贴近城市居民的各种精神需求。市政建设要把搞好规划作为首要工作和头等大事,对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重要街区等能够集中反映和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物”以及主要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认真谨慎的研究决策,并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有效地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规划设计注重体现独特的风格,“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城市规划要在细节上进一步完善,如为残疾人着想的“无障碍设计”,在有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人性化设计,解决人们关注的问题,方便群众的生活。

(四)无障碍设计

目前,我国所有的城市均在加速度发展中,城市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在实际中常常可以见到城市道路之扩建或者改建的情况,其中无障碍设计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社会关心、帮助、理解残疾人,为其积极创造各种出行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残疾人不断克服自身各种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由于许多业主单位常常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市政道路设计工作人员常常是没时间去周密设计,从而忽略了缘石坡道与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本文认为不仅市政道路的人行道上要有缘石坡道而且重要路口还应该增加音控人行横道提示灯。同时,还应该加强停车场对残疾人的最方便地方设置车位,更好的体现人性化,方便残障人士的出行。因此,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们的设计工程师应该充分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的服务理念,以便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结束语

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市政道路,对城市建设进程的推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得到相关设计人员的关注。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城市形象和面貌,提升城市内涵。可以为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是衡量一个城市精神内涵和外在形象的重要指标,也是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市政道路的设计水平关系着城市的交通通行能力要根据现代公路通行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道路的交通通行能力和环保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恒,冯臻臻.谈以人为本下的市政道路设计[J].门窗,2014,02:73-74.

[2]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3.

第5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舒适便捷的市政道路可以让城市交通出行更加顺畅、效率更高,而混乱繁杂的市政道路会严重影响整个城市的运转。因此,应做好基于人性化的市政道路设计,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市政道路设计,提高道路服务水平,让交通出行更加顺畅。

1、市政道路设计的特点

1.1、明确方向

在正常交通流情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清晰的行驶方向,掌握好安全视距,可以在无障碍下保持持续不间断的前进。市政道路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及横断面等一系列形状的组合,组合成的立体线形可以满足驾驶员对立体线形驾驶最小值力学及连续舒适的驾驶需求[1]。驾驶员连续的驾驶,对道路交通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的驾驶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使城市交通进行得更顺畅。

1.2、快捷通行

城市的发展节奏很快,而市政道路是保证城市快捷发展的关键。只有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才能使市政道路交通形成体系,使城市居民方便出行,使城市工作效率提高,使城市的快捷生活与生产得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影响,要保持城市生活与生产的连续性与高效性,就要提高市政道路设计水平,从而真正使城市获得更大的经济发展,达到建设目的。

2、市政道路建设设计的基本原则

2.1、平面线形设计原则

通常,平面线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道路总体规划道路网布置;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且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的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和加宽等;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5)平面线形设计应少占耕地,少与水系、交通、电力、通讯网交错尽量避免穿过居民区;6)路线布设应尽可能地平顺,一般采用较长的直线,较大半径的曲线,中间加入缓和曲线的线形,转向处偏角要少且线形要平顺;7)平面线形需分期进行时,应该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

2.2、灵活设计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规范城市市政道路交通设计,国家出台了很多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以及发展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只能进行参考,在市政道路设计方面要灵活应对,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的道路。

2.3、注意交通安全

在对道路工程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对交通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①车流量;②流向;③车速;④车辆情况;⑤周围路网。交通分析工作在设计前期就要完成。在做好调查以及分析之后,结合道路的等级对项目进行统筹,使道路设计能满足实际通车需求。

3、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

3.1、道路系统的设计

道路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有:道路总平面设计、道路断纵面设计、各组团道路的平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

3.1.1、道路总平面设计。市政道路的总平面设计是道路系统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直观、准确、全面的反映城市整体路网内容和范围的途径。它包括城市内各条街道的平面位置、断面宽度、控制坐标以及车道等情况。

3.1.2、路面结构设计。我国目前的市政道路多以沥青混凝土为主要的路面结构,因此,在对路面结构设计时,要保证沥青路面的各方面性能质量能够满足快速、安全、舒适的道路行车要求,避免和降低因路况导致的交通事故和拥堵等问题。

3.2、道路的绿化设计

3.2.1、防护型干道绿化设计。植物有增加视觉观赏度、降低噪音、隔离有毒有害气体等作用,因此,在对市政防护性干道进行绿化设计时,要着重配置吸尘、抗污染、隔离噪音强的植物(如圆柏、雪松、夹竹桃、桂花等),植物群落的设计采用依次渐进的过渡形式,营造视觉空间层次感,增强其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2.2、园林道路的绿化设计。园林式道路的绿化设计要着重强调其视觉上的观赏效果,突出其不同的风格和形象,配置层次、色彩鲜明的植物,营造出曲径通幽的视觉效果。如图1。

图1园林道路的设计

3.2.3、游憩型干道的绿化设计。游憩型干道的绿化设计要偏重于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一个舒适、安全、观赏度高的参观游赏道路和氛围。

3.3、道路的排水设计

3.3.1、车行道的排水设计。在进行车行道排水设计时要采用双坡排水的方法,在道路的两侧按照实际情况分段设置雨水口。遇到路面较窄的路段时,一般设置单坡的排水线路,以便于施工和保证路面完整性。

3.3.2、人行道的排水设计。对人行道进行排水设计时,要注意将坡度朝向车行道,同时在道路两侧根据实地情况设置挡土墙和截水沟以拦截雨水。在设计透水人行道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加强道路结构的坚固性,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变化、降雨强度、水文变化等情况,铺设碎石盲沟,提高道路基层的雨水下渗能力,以便减轻对道路的损坏,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3.3.3、绿化带的排水设计。市政道路绿化带的排水系统也是道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时,大多采用混凝土将其四周及底部封闭,在其中间部分设置积水下渗沟道,并以40m为间距标准设置集水井,同时用管道将其与道路总排水管道系统连接。如图2.

图2绿化带排水走廊

3.4、市政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是为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安全、迅速、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以及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城市的人行道上一般是行人较多,所以城市主要道路照明不但要照亮车行道路面,而且还要适当照亮人行道,而且使半柱面照度达到标准要求,这样有利于迅速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设计是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和能耗密度标准,确定最节能的布灯间距、光源、供电路线、控制系统等等。这就要求道路照明工程师不但有良好的职业责任感,较全面的技术素质,能掌握科学的照明设计方法。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目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4、道路建设设计创新

4.1、理念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市政道路建设影响人们的生活起居,“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应该在市政道路建设上体现。以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主要满通的便利和行驶安全,现在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建设及满足人们审美的精神需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于推动社会文明和提高城市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

4.2、生态道路建设设计思路创新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PM值爆表、雾霆天气、黄尘风沙等恶劣气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不管是基于视觉欣赏还是改善环境气候的因素状态建设的思路必须全面渗透到市政道路建设上来。道路建设中,生态保护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地改善城市的道路环境。从建设工程开始就将生态设计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设计人员必须充分结合道路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综合运用技术指标,进行方案合理的规划,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防尘降噪的目的。

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热容量大、反射率低、下垫面温度高的材料。普通的沥青和水泥因为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以致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各有差异,例如在炎热的夏季晴天的沥青路面地表温度会达到40℃甚至更高,再加之汽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就会很容易形成“热浪带”,严重地破坏了地表热平衡,加重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就应该择优选取。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重要指标,是城市居民与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市政道路设计可以保证城市交通的平稳运行,故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市政道路设计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对设计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精心规划,合理设计,有助于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方法及相关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8:36-38.

第6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裂缝问题;市政道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断趋于完善。随着交通量的增加,道路的行车荷载也不断增加,为了与之相适应,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造价低廉,作为主要基层材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冻性、整体性,逐渐成为了我国高等级路面以及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主流结构型式。然而裂缝问题对于道路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市政道路工程的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长期经效益明显。

一、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成为了排名第一的路面类型,使用频率很高。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作为主流路面结构型式,也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是常用的半刚性基层材料,其自身的承载力好,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道路交通量需求,因此,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子啊市政道路的建设中也广泛应用于路面结构。但是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存在明显的缺点,即裂缝问题。在道路施工结束后,路面受到干燥收缩应力、温度收缩应力、上部行车荷载应力等的共同作用,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得以体现,并因此形成裂缝,进而破坏路面结构[1]。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主要的裂缝成因有温度裂缝、干缩裂缝、荷载裂缝以及其他裂缝等。

二、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1.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前景

关于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需要明确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关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现状,具体到某一地区或者纵观全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均在迅猛发展,规模仍然不断在壮大;其次,我国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第三,关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它是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第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自身难以克服弱点,即裂缝问题,对于市政道路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障碍,为了实现市政道路工程的长远经济效益,裂缝问题必须被解决。相关研究表明,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聚丙烯纤维,能够改变水泥稳定碎石结构的抗裂缝能力,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添加聚丙烯纤维后的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根据上文提到的裂缝成因,通过在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添加聚丙烯纤维,需要着重注意从改善抗裂性能方面来考虑,从而为工程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关于温缩性能,其优劣是温度裂缝产生的直接原因,需要通过温缩试验对材料进行测定,获得材料的温缩应变和温缩系数,指导材料的配比[2]。其次,关于干缩性能,与温缩异曲同工,同样也是导致干缩裂缝的直接因素,需要通过试验来进行干缩性能的研究。关于抗拉性能,其也是评价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提高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的抗裂性能,为此,需要通过劈裂强度和弯拉强度测试,对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三、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扬州城市东西向主干道――文昌路东延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该路段的路面结构层设计改为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水泥掺量5%,聚丙烯纤维掺量0.1%,最佳含水量为5.6%(通过击实试验获得)。

通过对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碎石结构层的检测发现,该材料的使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无论是无侧限抗压强度还是劈裂强度,亦或是裂缝问题,聚丙烯纤维的使用均优于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性能。通过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路面基层裂缝的产生几率大大降低,使得基层路面抗裂性能得到有效改善,路面结构的耐久性提高,有利于延长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促进市政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提高路面性能,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实现市政道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日臻完善,掺聚丙烯纤维的水泥稳定碎石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第7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道路;预防性养护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道路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结构良好或是道路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道路破坏,延迟昂贵的道路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道路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1. 市政道路日常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1.1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道路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 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维护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道路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1.2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1.3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道路积小。等到道路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道路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道路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道路。

1.4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常用的市政道路日常面层预养护手段

2.1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道路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道路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道路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2.2 就地热补。针对道路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问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道路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I13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道路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I13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2.3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道路的裂缝,提高道路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道路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道路的预防性养护。

2.4 道路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道路再生密封剂对道路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道路性能。

2.5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道路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道路进行铣刨加罩。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预养护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道路的结构性能(道路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道路结构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道路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工程施工手册》(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第8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Abstract: now to urban road traffic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road maintenance is the key, I introduced the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is effective in the advanced roa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结束语

市政道路预养护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元顺,董建平.如何保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06.

第9篇:市政道路交通工程范文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 市政道路管理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1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是基于一般道路养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养护理念,相比传统的修补性道路养护而言,预防性养护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道路质量出现病害之前对其进行主动性的养护。所谓预防性养护也就是城市道路养护部门在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计划的对道路进行养护,从而维持道路工程的承载力,避免路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病害,保证路面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预防性养护强调的是对病害的预防。通过我们对预防性养护的概念进行分析发现,预防性养护与修补性养护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在对市政道路养护的过程中,一般都只是对路面已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与养护,这一方式相对比较被动;而如今,我们采用的预防性养护则是变被动为主动,有计划地、合理地对市政道路进行养护,这样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从而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出,预防性养护具有经济性与实用性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确保预防性养护工作做到位,那么就必须要把握养护实际,坚持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并由高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养护,另外,养护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新设备或者新材料,在提高市政道路养护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其养护成本,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

2、预防性养护的特点及其常见养护方式

2.1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

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以主动型为特点,在道路运行未出现整体结构上的破坏或破坏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对路面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保养,提高道路质量,延长其服务期限,降低道路在使用年限范围内的综合养护费用,进而现实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预防性养护常见养护方式

(1)就地热修护。采用就地热修护法不仅能在进行局部缝隙修补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将裂缝周边的沥青回收再次利用。(2)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温度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一旦路面开裂,路表积水就容易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进而破坏路基,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可以有效阻止裂缝扩张而带来的危害。(3)沥青混凝土罩面。采用此法可以解决路面平整度、强度不够等问题。(4)稀浆封层。此封层技术可以有效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防水、防磨及平整度,改善路表状况,尤其适用于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稀浆封层是将乳化沥青、级配骨料、水、填料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成稀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待处理的路面上,经过蒸发和固化后,与原路面牢固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实、坚固、耐磨的路面封层,起到防水、防滑、耐磨的作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稀浆封层,具有优良的抗老化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使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使用寿命延长。稀浆封层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常温下施工,简便快捷,不需要加热和冷却,也不需要碾压层型,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适合尽早恢复正常交通的路段。但由于稀浆封层厚度较薄,一般在3cm以下,不能起到承重作用,仅作为保护层和磨耗层,提高路面使用质量。高速公路路面稀浆封层对材料要求较为严格,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带有棱角,耐磨的天然矿料,砂应选择干燥无杂质、无风化、洁净的天然砂,应选择优质的乳化沥青和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以增加沥青和砂料之间的黏结度,拌合后和拌合中不能产生离析,对矿料裹附性好,处于良好的流动状态,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摊铺速度稳定,摊铺后平整密实,外观颜色均匀一致,接头处平整。(5)路面再生密封。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可以补充沥青组成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增强路面性能。

3、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 . 1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养护成本

传统的道路养护方式大多以修补性养护为主,是一种被动的、滞后的养护方式,而预防性养护则是以预防为主,能够更好的保障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养护费用。一般说来,在市政道路管理工作当中,道路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由建设时投入的费用和道路后期维护保养投入的费用俩大部分构成。实际道路管理工作中若采用预防性养护,养护部门就可以在投入最低养护成本的基础之上来确保道路的质量,令市政道路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通过预防性养护工作,能够及时的发现市政道路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使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很好的避免了重大质量问题的出现,保证市政道路畅通无阻,相比之下,预防性养护在市政道路后期维护保养上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养护方式。据相关统计调查表明,在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中,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而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因此,采用预防性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市政道路管理成本。

3 . 2 预防性养护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

长期以来,我国在市政道路养护方面的经济投入都比较大,然而即便是这样,市政道路养护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市政道路由于缺乏有效的路面养护,服务年限大打折扣。市政道路下方或周边往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布置有各种给排水、通信等管道,道路下方结构复杂,而路面又面临城市人口密集,车辆众多等一系列压力,这些客观因素都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强有力的养护管理,保障市政道路的通行质量。

3 . 3 预防性养护有利于促进城市交通事业及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模式俨然不能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比如当市政道路遭受严重损坏影响正常通车时,再采取措施对道路进行修补,不仅施工期间占据路面阻碍车辆通行,而且这样修补后的路面还不能立马通车,否则又将影响修补质量,如此一来,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交通运输。市政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人居道路面积小等特点,路面在破坏后才进行维修,不仅需要更高的维护成本,而且需要更长的修复时间,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使得城市更加拥挤。然而,预防性养护的施工主要是针对一些细小的,发现及时的问题,在道路通行质量出现明显下降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修复,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相对快捷,对道路正常通车影响较小,能够更高水准的保证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畅通,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更好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在市政道路养护中采取预防性养护顺应了城市交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逐渐受到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养护时机,这要求道路养护部门必须搞清道路的修建时间和进行养护时间,制定具体的养护计划,在道路功能性能恶化之前进行预防性养护,在减少维修时间的同时节约养护成本,从而保证道路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