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

第1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针对计算机工程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最终分析结果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二维机械绘图、二维平面图像处理、三维效果图设计与制作、模具设计与制作知识,掌握二维平面绘图、三维效果图绘制、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能力,能从事建筑效果表现、模具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调查情况

(一)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适应性,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

1、就业对口率分析

2011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系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家装设计、广告设计、印刷设计、模具设计及网站设计等方面,对口率较高。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营企业公司,这也符合本专业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

从就业地区来看,主要集中在学校所在地潍坊、及济南、青岛、淄博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2、薪酬待遇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月薪在1000-2000元的占68%,月薪在2000-3000元的占27%,3000元以上的占5%。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访问,对于刚毕业1-2年的学生来讲,目前的薪酬水平基本符合学生的期望值。随着学生工作经验的增加及职称的上升,学生普遍看好未来的升职加薪。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总结

根据对近几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就业具有如下特点:

1、就业率高、专业对口

统计显示,本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高、能吃苦耐劳、相对本科生薪资水平低,受到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欢迎。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符合当前企业要求,所以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对口就业。

2、薪资起点低、上升空间大

根据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集中在月薪1000—2000元的水平,与高职其他专业基本持平,但比本科毕业生低。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能很快熟悉行业特点,积累经验,上升空间比较大。

3、稳定性较低

薪资水平较低、工作强度较大等特点,使得一部分毕业生经常更换工作,稳定性较差。

三、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一)完善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学习的软件比较多,更新换代较快,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同时加大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单位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要多列举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时下最流行的技术,有方向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培养适应本企业的学生,减少双方的磨合时间,

(三)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分析当下的宏观就业形势,介绍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与要求,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的要素和优先次序等,通过专题报告会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就业、从业、创业的艰苦经历和成功经验等;利用中介机构和媒体推荐,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毕业生的特点特长等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实习就业和定单培养提高就业率,根据与企业达成的协议,部分优秀毕业生在实习实训时,实现预就业,通过与有意向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学习期满,达到毕业标准,到原定企业参加工作。

参考文献:

[1]梅泉海.大学生就业形势探析.发展,2009,(6).

第2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一)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

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岗位,然而,我院**届毕业生73%的选择国家机关,76%的选择事业单位,62.5%选择国有企业。这种供需状况的不平衡,是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为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学院目前正在开展就业讲座,但是56%的学生在校外实习,也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因此,听讲座的学生较少。毕业生就业工作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毕业生就业工作材料报送不及时。

(三)毕业生签约状况。**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57.63%,年终就业率为86.2%。**年我院的毕业生96人,其中社会工作40人,森林保护专业56人,可能找到工作的有12人(其中,森林保护专业9人,考取研究生2人,社会工作1人),目前的就业率为12.5%。

(四)学生的要求。扩大专业介绍(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增加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开展就业辅导讲座,提供实习和实践锻炼机会,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解决不能报考公务员的问题。

(五)工作对策

1、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工作。编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主要内容:学院简介,专业介绍,毕业生个人基本信息)发往各相关单位。本项工作在**年4月20日以前完成。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和网络信息,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互动;

2、积极联系用人单位。首批邀请的单位15个,邀请函已发出,4月8日以前争取联系单位达30个;

3、聘请就业顾问,拓宽就业渠道。拟聘请3-5名就业顾问,现已聘请了一位(证书已发),就业顾问将动用其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

4、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毕业生择业技巧和改善毕业生就业心态。**年上半年讲5讲,在4月8日以前讲3讲;

5、加强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理顺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

6、从**年开始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注重面试素质,不单单讲有关简历、面试、政策法规,还着重讲解试用期的相关注意事项,还专门开设若干课时对此进行介绍。学院应结合学校毕业就业指导讲座的情况,有选择的安排政府主管就业负责人、就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就业顾问和专业咨询公司的专家来校为大学生开展就业系列讲座;

7、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方面,通过院学生会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完美简历比赛、就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证书展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启蒙,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8、开展就业援助计划。为贷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特别推荐就业岗位。

**年3月28日

园林园艺学院、人文学院**年毕业生就业讲座安排表(表一)

时间主讲人题目地点备注

3月22日曹忠民职业的选择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3月29日谢国文大学生就业机会成本分析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已讲

4月4日马茜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就业观综合楼一楼阶梯教室

人文学院2002级毕业生就业相关信息统计表

(表二)

2002级社会工作专业

总人数40人调查表回收数37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1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2份23份1人0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0%77.5%52.5%25%27.5%32.5%7.5%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5人写作10人体育15人

文艺6人英语2人茶艺2人

演讲2人社交6人摄影1人

书法1人驾驶执照2人

(表三)

2002级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

总人数56人调查表回收数55份

社会实践情况登记已找到工作人数(9人)

空白四项以上男生女生

33份7份2人7人

想要找的工作类型百分比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自主创业考研

75%75%69.6%41%36%15.4%5.4%

特殊情况无

特长偏向方向

计算机8人写作5人体育17人

文艺12人英语1人茶艺1人

第3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prevalence of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building,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alyses the impact of computer science majors employment factors, proposed to comply with market-oriented and improve practical skills, adjust the curriculum, cultivate students' own business capacity,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to lay the foundations for a better job.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就业困境;课程设置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employment difficulties;curriculu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10-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计算机类人才短缺,根据2009年5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网络招聘会人才需求信息的汇总和分析,职位需求排在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经济学类、机械类、外语类,这和近几年高校招生时的热门专业排序基本一致[1]。然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IT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另一方面众多的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俗话说:“出口畅则入口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这几年来,计算机类专业招生呈现明显下滑态势。2010年我院计算机工程系的五个专业中,有两个专业因招生学生数量不够而面临被撤消的局面。面对学生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各高校之间毕业生就业的剧烈竞争,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观念转变、教学和课程改革、育人模式更新、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1]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实现全方位地改进。本文主要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角度出发,提出了遵从市场导向和提高实践技能方面调整课程设置,以提高毕业生的自身业务能力,为更好就业奠定基础。

1计算机类专业就业情况的分析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呢?五年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最多时毕业生与用人需求信息的比例高达1:10以上。[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也非常高,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和高收入的大型企业。随着高校扩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以及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现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大不如前,就业的整体质量存在明显下降。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主动跑市场,为学生找就业的门路。但由于高校师资队伍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在就业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机关、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经过调查分析,除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个很密切的因素就是课程设置。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日显突出和必要。

2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

通过对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调查分析得知,大多数学院的课程体系沿用“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模式,并且内容方面更是本科的浓缩,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育,学生实践能力普遍偏弱,与生产实践有相当的距离。课程设置不能适应企业要求,各职业院校间,专业设置雷同度高。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上,开设的课程重复度高。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毕业生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工作。在开设课程时,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集成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等课程,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与管理能力。事实上,结果证明,学生学习了很多的重复性知识,但依然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应能力要求的工作。

3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要有强烈的学生兴趣和愿望;二是所要学习的课程能够满足专业核心技能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我们对2010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入学的新生做过一项调查:其中有约65%的学生希望通过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与管理;另有约25%的学生想学习网站建设和网络编程;10%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方面。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那么做为教育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如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1 设置课程时先做市场调查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的主要去向是企业。所以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市场调查,走访企业。不仅要了解企业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还要求知道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操作规范等。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把这些要求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具体的理论教学知识要求和实践教学的技能要求并进行扩展。

3.2 模块化开设课程,培养“专才”在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设置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以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个专业课程模块:网络工程模块、网站建设模块、网络应用模块。每个模块按“能力进阶”的思想逐步提升课程难度。例如,对网络工程模块,按“用网――学网――组网――管网”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依次设置了“局域网组建技术”、“服务器配置实训”、“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并设置了“IPV6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扩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性强,由浅入深,配合项目教学,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网络工程方向的人才。

3.3 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条件上,学校的教育往往滞后于市场的要求。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我院先后与联想公司合作举办了“联想订单班”、与北大青鸟合作举办的“青鸟班”,使得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有所用。同时,订单班的学生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4课程设置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4.1 理实比要合理理实比是指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课时数与实践课程课时数之间的比例。职业课程体系中,开设实践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它既包括实验,实训课程,也包括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生产性实习课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即理实比不能高于1: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2 多开设“证书类”实践课程从目前社会来看,很多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计算机水平,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国家教育部主办的考试体系,它确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因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思路不是为了应用,所以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起不了太大的作用。Cisco公司CCNA(思科网络安装和支持认证助理)证书含金量高,但考试费用太高。可以选择劳动部门相关证书,这些证书在立项前,都经过严谨的市场调研,把握当前市场需求脉博;而且有些证书基本达到精而专,如网页设计员、网络管理员。[3]设置了“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训”等实践课程,要求学完后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

4.3 加大“顶岗实习”环节设置顶岗实习环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三年来的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另一方面是帮学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体验真正的企业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有效地缩短同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的距离。这个环节一般选择在第六学期开设,时间以3~6个月为宜。

5结语

以上是针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和招生现状的思考和探索,有些我们已经付诸实施。尽管近几年IT行业陷入低迷,但与其它专业相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最大,供求矛盾并不突出。希望通过在专业建设方面的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勇毅等.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状况,趋势与对策[J].大家,2010,(10).

第4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就业能力 计算机教学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4; 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36-01

1.明确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就业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反映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是否符合行业、岗位需求,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培养效果是否赢得家长和学生信任的一个综合指标。实践性是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特征,也是计算机行业的生命力、源动力、效用力所在。如果不能从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在应用和实践中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那么计算机的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实践教学的理念、运行模式、系统运转、反馈评价等等直接影响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未来就业能力的提升。

显然,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现状,是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必须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就业能力的技术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就业信心的建立、应试技巧的掌握作为教学重心,加强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增强学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信心。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与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实在、实用、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肯定会影响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好坏又成为促进专业实践教学正确化的媒介。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计算机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两者,将两者推入良性循环的模式中去。

2.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很多职业学校的理论、实践课程比例由原先的 N:1 变成为现在的 1:1。不可否认,这是职业教育改革进步的表现,但是它还改的不够彻底。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鉴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能力、心智水平等因素,他们喜欢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立马能够获得成就感、实用性强的东西,他们在经历中考的失利后,也急于想在现实的挫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证明自己的、一试即来的成就感,只有源源不断的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刺激――短暂而直接的自我实现,他们才能不断的“被学习”,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有效的体现和发挥。所以,在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应该是独立的教学,而理论教学才是对实践教学的补充与提升。当然,在他们获得实践的快乐之后,我们需要继续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推出理论知识予以支撑。因此,一个崭新的、以实践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诞生。

3.严格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是不允许偷工减料的,必须按照严格执行和落实。在中职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有计划,但执行不力的情况:有的是因为机房设备不足,有的是教师的投机取巧。这种情况的出现只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缺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格落实实践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必要条件。用合理、科学、适用的方式方法进行考评,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必须解除传统考核方法的制约,以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制定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形成新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评价需要贯穿教与学的整个过程、评价面广、互动性强、实时性高的新型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经过评价试验和效果反馈,我们逐渐形成了项目化教学的评价实施办法,把一些基础性的评价:如出勤、态度等交给参与项目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的学生)进行管理评价,以项目小组考核为单位,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助能力,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将自己和集体捆绑在一起。

4.推进教学公司建设,增强学生的工程实施能力。

“教学公司”是顶岗实习的一种延伸,真刀真枪的实干,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以教学公司为载体,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技术、技能和技巧”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校企合作形式,在企业的指导下,保证每年有一定的工程量或合作企业实际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交予该教学公司(工作室)完成,培养教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扩大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机会,增强师生实际工程实施能力,力争我们的毕业生下到企业就可以象熟练工一样参与工程建设,免除企业对新招员工进行就业培训的烦恼。并且教学公司还承担学校的内部业务,如:弱点安装、智能楼宇、安防管理、校园电视台、学生影像馆、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支撑等等。比如近几年学校组织的技能竞赛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与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成立“远景网络技术服务工作室”教学公司来完成的,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其中的毕业生去到本地的网络安防公司,去了就能工作,工资待遇不比教师差。

总之,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卓绝的探索和努力。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形势下,我们应该争取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资源,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的辩证关系,加强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的无缝对接,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充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就业辅导提升就业信心,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的、适合产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市场需求 市场调研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44-02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据统计,2002年中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自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率开始下滑,到2004年已降至55%,2005年、2006年的就业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在我国IT产业提升的带动下,软件人才依旧成为人才市场中需求最为旺盛的人员。根据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中,目前我国的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2006年,我国需要软件人才80万。而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338万,若按计算机专业学生占总体在校生5%的比例计算,2005年新增近17万计算机求职者,可以看出,与实际需求相比在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应该说,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却存在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呈现出IT毕业生“过剩”的怪现象。分析原因,虽然这几年,高校培养出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响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我国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按照IEEE-CS的CC1991报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带有较大的模仿性,难以突出办学特色;且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陈旧、单一,难以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于是乎,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形成的巨大的差异,难以为企业所接收。

济南大学作为一个普通本科院校,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样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现状及与市场需求的差异,为我校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过硬的市场品牌,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与建议,我们进行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调查问卷。

2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于2006年3月至8月,选择山东省四所软件企业,共计65位目前从事计算机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其中中创20人、海尔20人、海信18人、齐鲁软件园7人。涉及的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学生培养及专业课程设置相关问题;第三部分为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

2.1 工作人员基本信息

从表1中统计信息可以看出,被调查计算机从事人员均具有本科学历,在校期间大都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有近半数人员具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目前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回答的问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典型性。

2.2 学生培养及专业课程设置相关问题

从表2和表3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语言类课程的设置与市场实际开发语言的需求形成了明显的差异,高校传统语言课程(C、Pascal、Basic、ASP)占据了主要的比例,而目前市场应用的实际开发语言(C++、Java、C#、JSP) 占据了主要的比例,可见高校在语言课程的开设方面过于陈旧,难以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从表4和表5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专业核心课程仍然被大家认为最为重要的课程,但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课程的组织上都或多或少的脱离了实际应用,学生难以致用。而目前企业所真正需要的确是来之即用的人才,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可见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3 毕业生就业时应具有的素质

从表6和表7的统计信息可以看出,目前,在就业过程中,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占据了主导地位,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不再像传统的模式仅仅依靠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更加看重毕业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以及自我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应进一步加强项目整体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更多的从书本之外的实际环境中锻炼学生。另外统计信息也反映出,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中应加以注意的。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与分析,我们发现,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按照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强化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性、适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是困扰学生及用人单位的一个普遍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传统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强实习、实验课程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通过实际项目的模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改革考核形式,更多的通过课程的实验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验中的创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输送更多的学生参加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入工作做好铺垫。

3.2 优化课程体系,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

教学模式单一,专业课程凌乱,教学内容陈旧,是我校及其他高校计算机专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实际特点与资源特色,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淘汰已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适应科技发展的知识基础与结构要求,又要符合课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实基础、重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凸显自己的专业特色。为此,我们在原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之上,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设置了四个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基于.NET系统设计、基于JAVA系统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帮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应用知识,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与市场接轨。

3.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那些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广泛的人文素养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毕业生是备受市场青睐的。故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增设了实用协作、公关礼仪、社会职业道德、相关企业人员讲座及经济类、管理类等选修课程,注重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不但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强调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养成,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依据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4 总结

面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下滑的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现状及与市场需求的差异,优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企业中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从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归结一句就是,要想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按照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8.

[2] 余江.软件产业的人才危机[J].深圳特区科技,2005,(10):88-90.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育,2005,(5):7-10.

第6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1.1分方向时段与学生管理

分方向教学从大二开始,学生在大一学年按专业完成整个计算机专业的部分基础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完成方向选择。学生需填报志愿表格,如表1所示。为保证教学质量,分方向后采取小班化教学,按方向所组班级将介于15至35人之间,如所组班级人数过多或过少将根据学生所填报第二志愿进行适当调整,并征求学生本人意见。分方向后学生教学将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划分,重新组合成“方向班级”。学生管理将实行“管教分离”。即,教学活动按方向班级实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按行政班级实施。

1.2专业方向划分与课程安排

“分方向”、“小班化”教学模式中专业方向的划分与具体课程的安排无疑是决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最重要的一环。为此,前期做了大量企业、社会调研,了解掌握企业、社会的用人需求以及岗位设置,和企业人士共同商讨分方向教学模式的方向划分,课程安排,共定专业教学计划,共建人才培养环境。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研究讨论,我们最终决定计算机系原有的三个专业划分为JAVA开发技术、.net开发技术、软件测试、网络集成与网络维护、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信息安全、系统维护、嵌入式系统、移动无线开发等9个专业方向。以上专业方向划分与方向内课程安排均服务于当前的热门行业需求,例如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方向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银行、证券等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中大型企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部门;网络系统集成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安全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安全技术产品销售领域和售后技术服务。主要就业岗位有安全产品销售工程师、安全工程师、中小企业安全网管,存储产品销售工程师、存储工程师、中小企业存储管理员等职位。另外,有些方向划分是直接服务于校企合作订单班。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系统维护方向主要服务于校企合作订单班———“联想班”,我院自2004年起与联想集团培训部合作开设“联想班”,引进将联想售后服务认证LCSE和LCRE培训,到2012年,已培训10届学生590多人,输送到华东地区联想售后服务体系工作,2011年6月,我院与联想集团签约成立“联想学院”,并决定从2010级开始实施LCSE(联想技术服务初级工程师认证)、LCRE(联想远程技术服务工程师认证)和LCPE(联想技术项目工程师认证)认证培训项目。开设系统维护方向使得有志于从事联想售后服务的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近三年“联想专班”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

1.3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

实施“分方向”、“小班化”教学模式后,由于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分离,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教务处和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支持下,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包括了组班、课程安排、师资安排、教材征订和发放、课程实施、考试成绩录入等,目前,很多高校都建有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考试成绩系统,在按专业方向建立教学班级后,打破了原有行政班级的建制,导致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与分方向教学管理不对接的问题。为此,利用教务管理系统按照选修课程组织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班次,把专业方向班级和对应的教学班级连接起来,使任课教师能够录入成绩,并能打印专业方向班级的名册与对应课程的成绩册等,增加了很大工作量。

2“分方向”、“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2.1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课程设置为笼统。一般来说,凡是与计算机沾边的课程都要求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十分明确,毕业时学生总抱怨“没学到知识”。难以达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工作的实际需要。我校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分方向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方向,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各方向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既体现专业方向又体现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避免学生出现学而不专的情况。学生还可以根据各方向的特点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实践活动,或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活动。

2.2培养目标明确,更有利于组织教学和学生管理

根据行业的需要将大专业分成小方向,每个方向我们都配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对课程的安排、教师的安排、机房的使用安排及教学管理都做了适当调整。分方向教学既兼顾了基础知识教学,又突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既考虑到教学计划的统一性,又考虑到学生具有学习自。同时,还避免了教学管理的混乱。大一新生人学仍根据教学行政班组织教学,第二年按方向划分组织方向班级实施教学,但保留原有行政班级的日常管理。

2.3学生就业方向明确,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制订分方向教学的方案主要依据社会上人才需求比较大的岗位群,把一个专业分成几个方向进行教学。事实上,把专业细化后,无形中拓展了就业方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对口率。根据各个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存在的问题

实施“分方向”、“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客服了许多实际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尽管为配合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因为学生和家长对于专业、行业了解不多不深,在选择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的引导工作还不够深入和及时;②学生数量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从教学成本等多个方面考虑,不可能完全按照学生志愿组成专业方向教学班级,在计算机类生源萎缩的现实情况下这种问题更加明显;③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管理出现空档,在教学班次中,要配备一套学生干部(如负责学习、卫生等方面),与行政班级分离,使教学班级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

4结语

第7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56-0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

1 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

2 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 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

第8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一、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人数日益增多,目前很多就业单位只招收本科以上学历,专科生接收单位越来越少,部分用人单位选人观不正确,也是造成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通,一些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

(二)学生自身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目前,毕业生不想就业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原因是因为就业观念不正确,具体表现为对自己估计过高,就业期望值高,对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召唤不感兴趣,再加上家长们总是希望孩子找一个稳定可靠的工作,所以导致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到毕业生,另一方面我们很多毕业生找不到用人单位。

(三)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就业指导的滞后,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另一方面,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对市场需求的灵敏性不高,未及时改变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导致所用的知识用不上,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

二、如何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2013年,我校职业教育学院毕业生人数315人,其中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147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99人,市场营销毕业生69名,男女生比例为1:1.3,我院2013年专升本录取人数68名,“3+2出国留学项目”7名,总升学率为55.55%,我院2013就业人数295名,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和企业招聘会共19场,总就业率达93.65%。我院2012-2013年就业工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别是在就业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注重实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工作理念,对我院就业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性意义。利用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就业座谈会、班会、一对一谈话、面对面咨询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实际出发,客观剖析自己,建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理念,并积极联系省内外就业单位来我院招聘毕业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

(二)我院不定期邀请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来我院开展专题讲座

我院不定期邀请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来我院开展专题讲座,消除毕业生的就业顾虑,端正就业心态,解决同学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努力为毕业生排忧解难,进一步巩固及深化就业指导效果,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做到每月统计就业率,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想法

做到每月统计就业率,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想法,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想法,做到了解每位毕业生是否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就业意向,需不需要定向帮助等信息。通过及时掌握和分析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工作方向和有效的帮扶措施。

(四)认真组织专升本课程辅导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专升本学生,聘请我校有着多年专升本辅导经验的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专升本考试内容、考试重点和难点,同时,辅导员经常检查学生上课情况,建立专升本“一帮一小组”,使更多的同学能够考上专升本继续深造,努力提高专升本上线人数,另外,我院还积极宣传我校“3+2留学项目”,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走出去继续深造,截止到今年,我院“3+2留学项目”已有近百人。

(五)我院毕业生能够认真对待毕业生就业相关事宜

我院毕业生能够积极参加各高校组织的招聘会,敢于与本科生共同竞争就业岗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就业理念和教育工作是分不开的。

第9篇:计算机毕业生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通俗点说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

一、为何要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人生目标和就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近几年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方面的专著、论文、报道、文件及有关的档案资料显示: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广泛,专业性不强,就业去向过于集中,就业渠道过于单一,就业的地域相对集中在城市,而到农村乡镇就业的人数很少,就业期望值偏高,敬业精神不足,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尴尬处境,就业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和毕业生文化修养不高都深刻的影响毕业生就业。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在大学阶段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分析自我,确立人生的方向。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体育教师,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实践,是踏上工作岗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有关社科、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方面知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尤显重要。

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充实自我。 就业渠道不能只局限于教育系统,还可以尝试体育经济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等工作,甚至自己创业开办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等。当然这就要求广博的知识,在系统掌握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修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史学、经营管理知识等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利用自主空间积极参与学校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社会实践的尝试和摸索,逐步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潮流。

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

4.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除具备基本职业素质外,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献身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的责任、为人师表和热爱学生、刻苦钻研和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

5.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正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实现增值。正确看待“热门行业、好单位、重点院校、高学历”之间的关系。在争取获得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类运动员和裁判资格证书或某方面奖励等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

6.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会分析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遇、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7.职业生涯规划通常建立在个体人生规划上,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8.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达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期望值”。访谈中发现,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德才兼备”的毕业生,特别是毕业生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是最为看重的。

9.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把学习就业政策、就业知识、了解和收集就业信息纳入自己的学习日程。以便更好的掌握就业政策、就业知识、就业信息,为自己做就业选择提供依据。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择己所爱。从事你所喜欢的工作,在其中获得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之母。调查表明:兴趣与成功机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2.择己所长。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技能,具备一定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能将所有技能都全部掌握。所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择己所长,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充分分析别人与自己,尽量选择冲突较少的优势行业。

3.择世所需。社会的需求不断演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新的职业也不断产生。所以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

4.择己所利。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幸福。所以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个人幸福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坚持收益最大化原则。

三、小结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其它专业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要搞好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认真研究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现状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苏明理,李靖等.论高等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未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3):35-37.

[2]刘献国.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97-99.

[3]游俊.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工作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3):92-96.

[4]夏思永.高等体育教育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77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