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联盟合作范文

联盟合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联盟合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联盟合作

第1篇:联盟合作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 课程改革 基地建设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强、合作层次不高、产学脱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至今仍是一个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创设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所谓“66670”校企合作联盟,是指以政府为统筹协调,由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本着平等的原则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它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点对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双向合作、系统“面对面”合作的转变,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66670”拓宽了合作渠道,使得校企合作在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和合作目标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合作平台: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以往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这种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或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合作比较松散。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笔者学校努力探索新的众力“合作”模式――多所职校的联盟、政府力量的支持、多个功能区和多家行业协会的加入、7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形成了“面对面”的合作模式。

“66670”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不会因某个学校没有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倒闭而致使合作关系的终结。同时,校企合作为双方或多方联动,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途径:变“单通道”为“多通道”

“66670”校企合作的途径,也由原来学校向企业单向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单通道”变成了学校与企业在多方面紧密联系合作的 “多通道”。

1.聘请企业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联盟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关学校大局的事项进行研讨,对专业设置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企业领导和专家对学校招生计划和专业布局、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设实训工场、培养师资队伍、考核学生技能、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组织联盟成员,开展职前培训

自联盟成立以来,学校多次邀请成员单位来校为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多个功能区领导、多家行业协会专家、多位企业老总和技术骨干莅临学校,给学生带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从业要求等信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就业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

争力。

3.设立企业奖学金,参与学生培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单位的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参与学生评价与考核,使学校的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科学。如海宁德俊织染有限公司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设立“德俊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毕业生;海宁雄风广告有限公司设立“雄风奖学金”,每年奖励园林绿化和工艺美术专业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海宁中国经编园区也设立“经编园奖学金”,奖励经编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4.引进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当中。比如,联盟单位海宁市技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仿真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借鉴和模仿企业,将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立“班级公司”,并冠以“企业”名称,每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内容,并浓缩为企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5.深入企业车间,实现校企对接

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的讲话中指出,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合。教师、学生深入企业是进行有效对接的途径。

6.开展信息互通,畅通供需网络

作为联盟副理事单位之一的海宁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其网站上专门设置链接,联盟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并及时提供用工信息,积极组织招聘单位来职业学校现场招聘,基本保证了每年两场专场招聘会。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建立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供需网络,有效畅通了双方的供求信息。

三、合作目标:变“强知”为“强用”

所谓的三用即“够用”“能用”和“会用”,“够用”可以解决课程体系标准问题,“能用”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会用”可以解决学生技能评价问题。为更好地实践校企合作,达到社会、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我们必须以此为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

1.以“够用”为标准,改革专业建设,重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最需要的是技能的“好人”,因此,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以企业用人的标准为准则,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上,学校应根据企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上,以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要为标准,以课程设置“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课,重组以核心能力为框架的横向技能模块体系。在文化课设置上,学校针对企业对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培养企业“够用”知识为原则,取消高二、高三就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开设书法、应用文写作、口才、实用英语、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着力培养 “说、写、礼仪、公关、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六大职业素养。

2.以“能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我们努力摆脱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改革课程标准。比如在了解到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无兴趣”“企业用不上”的现状后,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能力出发,改革现行英语课程,制订了《实用英语》课程标准。标准以能力为本位,重口语交际能力,轻语法、词汇知识,从学生生活场景出发,以任务为引领,结合海宁本土经济、文化特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以往,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注重内容的体系性,忽视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不会做,该学的学不到。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能力普遍低于普高学生的这一状况,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从企业现实需求出发,以“能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素养类和专业类校本教材,删减以往教材中繁杂难懂的内容,让学生用“能用”的知识达到“会用”的目的。

3.以“会用”为标准,改革培养模式,重视基地建设,转变评价机制

(1)教学模式:变“重理论”为“重实操”。根据“会用”原则和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在遵循职业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到总教学时间的60%以上,并着力构建“课堂设到工场、企业搬到学校”的新模式,切实加强技能课教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经历三次实训、实习:教学见习,参观企业生产现场,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和仿真实训,用实训、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完善理论体系;毕业实习,到合作企业下车间顶岗实习,重在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几年来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检验与考核,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前最后一次检验审视自己。

(2)基地建设:变“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作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因职业劳动中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隐性成分,必须依靠实际的动手参与才能掌握。因此,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和实训工场的依赖性特别大。但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近两年招生规模的扩大,仅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校企合作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地,变基地建设从原来的“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极大地解决了学生见习、实习等问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评价机制:变“学校一方”为“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以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书面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素养考核,因而学校评价产生的好学生往往不是企业所需的好员工。校企合作联盟建立后,考核主体由学校变为学校和企业,考核内容由专业知识考核变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的书面考核变为书面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近年来,随着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改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第2篇:联盟合作范文

关键词:动态联盟;软件企业;合作机制;信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029-02

一、企业动态联盟

企业动态联盟组建的前提是市场机遇和核心能力。企业动态联盟策略实质上是一种借势的策略。以各种方式如收购、兼并、联合、委托、外包等借用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采用这种策略模式,企业可以获得诸如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具体的功能,但却不一定拥有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实体组织,而是通过外部资源力量来实现上述功能。

二、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合作机制的构成要素

合作机制是建立利益一致、荣辱与共的无比亲密关系,共同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大多数软件企业之间的合作都是短期的,因为软件企业之间的合作是以建立在对某项关键技术的暂时借用基础上的,但长期的动态联盟的合作能够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提高各个盟员企业以及整个联盟的竞争力,因此,我们所要努力的目标正是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软件企业动态联盟。而核心能力的互补及全面整合,盟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和相互信任是联盟合作成功的基础。

鉴于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形成的要求主要是技术、信息、企业规模上的融合,本文认为,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合作机制的基本构成因素有贡献、融合程度和企业愿景,这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软件企业合作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

1.质献。指通过建立合作机制能够给联盟中各个企业带来具体的、有效的成果,如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改善获利能力等。这还有一个企业理念上的问题,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盟员企业仅从各自主观愿望出发或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考虑其盟友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的反应,这种利益最大化目标是不能实现的,各种市场力量会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最终结果必然走向失败。对联盟企业而言,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是各方都满意,而不应片面的追求那种可能招致报复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2.融合程度。即合作各方建立有别于一般交易中的亲密关系。这是各盟员企业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一种深层次的相互依赖,包括各企业间信息的共享、利益的均衡分配、团队的融洽配合等。共享信息与利益是合作机制的分配模式,合作各方必须在产品开发、市场需求、成本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才能使各方都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且需要通过利益分配模式巩固合作机制的基础。团队协作是指各盟员企业在合作的事业范围内相互间视为一个整体,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形成一个有力的伙伴团队,使得各盟员拥有的各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取得协同效果

3.企业愿景。指合作伙伴对未来要达到的目标和所使用的方法所作的描述,是各盟员企业共同期待的理想,能够给合作伙伴以鼓舞和激励的力量。企业愿景要求各盟员企业的目标一致,目标是企业之间实现合作的目的,为了实现最大的合作效果,一致的目标要求是必需的,否则会影响合作的绩效,甚至会出现联盟中途分裂。

三、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合作机制的建立

软件企业动态联盟的本质决定了联盟合作机制建立具有特殊性,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确立共同目标。首先要评估伙伴潜能,确定是否有足够的合作价值,然后找出对联盟各方都有吸引力的目标,成为发展合作伙伴的前提。联盟各方组成评估小组,进行可行性评估,最后确定共同的目标,作为合作机制的协调原则。

2.信任的价值。信任的价值在于联盟内部各盟员企业可接受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为了企业能够在合作的环境中进行运作,为了全体合作成员获得这种合作的经济利益,各成员必须服从和遵守联盟内的共同的行为道德规范。盟员企业不仅要自我约束,还必须自我监督,并且合作伙伴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也要暴露于众,接受公众的监督。

3.提高盟员企业的边际贡献。在软件企业动态联盟中,盟员企业间合作的强度与盟员企业对共同目标实现的边际贡献成正相关关系。当盟员企业都能以渐增的边际贡献促进共同目标的加速度实现时,合作机制趋于加强和巩固。为此,能否建立合作机制,也在于能否不断加强盟员企业在联盟中的贡献能力。实现边际贡献的增加,需要盟员企业增强自身的资源价值和核心能力,缺乏足够的资源价值和核心能力的企业,会因其较低的边际贡献而被排斥在动态联盟之外。

四、软件企业动态联盟信任机制的产生和维护

国外研究表明,虽然动态联盟的数量增长很快,但其实际绩效是相当低的,失败的原因大多可归结为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软件企业动态联盟是以知识共享为前提、以合作创新为目的的知识型动态联盟,由于知识外溢和关键技术保密性不强,更使信任成为合作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之一。

相互信任是互惠互利的需要,更是联盟的协调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基于一种对未来行为的承诺,而这种承诺既可以公开规定,也可以默契达成。对于一个成功的动态联盟,其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通常被视为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联盟内部缺乏相互信任也是企业动态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只有彼此间相互信任,各方信守诺言,才能使这种承诺成为可靠的计划并最终得以实施。因此,建立软件企业动态联盟内的相互信任机制和维护这种机制对于联盟合作的建立和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联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建立有过程型、特征型和规范型三种机制形式。

1.基于过程的信任机制。盟员企业之间一致、可靠的合作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企业信誉是企业历史行为积累的结果,当企业对其盟员企业历史行为缺少直接了解时,可以通过该企业的信誉来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2.基于特征的信任机制。各盟员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自身的企业文化及联盟习惯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这方面的差距越小,盟员企业之间越容易了解彼此的思想及行为特点,因而更易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关系。联盟企业应通过一些训练项目加强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并加强与盟员企业之间的接触,提高自身行为的透明度。

3.基于制度的信任机制。在联盟实施过程中,盟员企业若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承诺,则彼此间的信任便容易建立。因而可以通过规范盟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来促使企业履行自己的承诺,另一方面,联盟企业可订立一定的惩罚措施,以避免盟员企业之间的欺骗行为。

软件企业动态联盟中信任机制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信任机制的时间界限及建立的过程,以便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宜措施促使信任机制的建立。(2)多角度展示联盟收益,除直接的经济利益外,联盟还可以提供更多的

无形收益,以激发联盟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如快速的新产品推出、联合市场占有率、巨大的商誉、形成行业的技术标准、专利权的垄断、企业创新的加速、分散风险等等。多方面的收益将促使联盟成员为获得长远利益而主动建立信任关系。(3)对违规行为实施制裁,包括经济利益惩罚和非经济利益惩罚两种形式。(4)注意利润创造和利润分配的不对称性,根据每个盟员企业的贡献大小来分配联盟的获利,从而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联盟合作环境,以利于信任机制的建立。(5)搭建内容丰富、传递及时的内外部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提高成员行为的透明度,以促进知识的交融和盟员企业间相互的信任,并进行公开的信誉评价。

通过联盟中信任机制的建立,可提高企业自律,改善联盟控制结构,增加关系资本投入,扩大动态联盟范围及改善联盟成效,同时也改善企业的文化背景及联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尔华.对虚拟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报,2000,(3):24-27.

[2]吴长莉.兴连武.李景元.虚拟企业组建与运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工业科技.2003.(1):46-49.

[3]欧阳效辉.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3.

[4]Khanna T,Gulati R,Nohria N.The dynamics of learning alliances competition,cooperation,and relative scope [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i998.

[5]Park S O,Ungson G R,Interfirm rivalry and managerial complexity :A conceptual fram ework of alliance failure [J].OrganizationScience,2001.

第3篇:联盟合作范文

快道联盟是在2008年7月28日广电总局召开的有300余家城市台参加的“扬州模式”全国现场经验交流会之后,由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全国城市台、省级地面频道(非上星)、品牌企业、实力经销商联合发起的合作营销组织,是国内唯一的电视合作营销联盟。目前快道联盟总结、研发并付之实践的城市台合作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

一是节目产业链模式,即线上一档节目,线下一个产业的运作模式。节目不单纯靠卖广告创收,而是通过帮忙、服务、引领生活时尚等方式,引导观众对节目所涉及的线下产品和服务实现购买,让节目具有销售功能,同时成为线下产业品牌最有力的宣传推广方式。

二是销售分成模式。销售分成又称销售分账或分账营销,是合作营销的主要模式之一。电视台以广告资源等做投入,企业以产品和其他营销资源做投入,当地经销商以销售渠道等做投入,各方事先确定当地销售额的N%作为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并签署不少于5年的长期合作协议。电视台参与企业的产品仃营销策划和对经销商的管理,企业和经销商也参与品牌传播策略和计划的制定,各方共同投入资源,共同努力提升品牌和销量,共同分享企业在当地的销售成果。

销售分成主要适用于化妆品、烟酒、饮料、牛奶等快速消费品。企业、电视台和经销商之间的销售分成不仅解决了企业、经销商对电视台“进不来,留得住,做得大”的问题,还解决了电视台广告时间的流失问题,提升了电视台的广告收入。

三是TV团购模式。TV团购是以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与公信力为基础,利用消费者“越多人一起买就应该越便宜”的消费心理,通过电视台的宣传造势,将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同购买意向的零散消费者聚合起来,由电视台(一般是知名主持人)代表消费者与商家集体议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做到既宣传了企业品牌,又让利于百姓,同时还能够大幅增加企业的销售额。

TV团购是电视台建设的能够与大卖场等实体销售渠道相媲美的虚拟销售渠道,它主要适合汽车、房产、家用电器、家居建材、IT产品等耐用消费品。

四是供销联盟模式。供销联盟是在扬州模式的“经销商联盟”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经过联盟专家团创新规划的产业模式,是城市台拓展广告客户源,取得对快消品企业话语权的组织保证和战略性举措。它是电视台与经销商和终端卖场等渠道商组成的合作营销组织,旨在实现宣传平台与销售渠道的联合,共同拓展当地的消费市场,实现参与各方的互利共赢。

五是自营渠道模式,即电视台开办商品直营店和电视直销,或者以加盟连锁方式整合现有销售渠道,直接经营零售终端。

第4篇:联盟合作范文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联盟现象,分析了房地产企业联盟产生的原因及联盟形式,重点阐述了联盟中企业的合作内容,同时也指出了在房地产企业联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房地产企业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联盟竞合

2005年3月万科集团下属的上海万科公司,万科浦东公司与南都集团下属的上海中桥基建公司在上海签订协议。万科集团以总计18.58亿元人民币受让南都集团通过中桥持有的在上海、江苏的70%的权益和在浙江20%的权益。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呈资源整合趋势以来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但是房地产投资的急剧扩张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政府部门从土地政策以及金融信贷两个方面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的宏观调控。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宏观政策环境及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挑战,是关系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联盟战略是当前许多房地产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合众连横之道。

房地产企业联盟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房地产企业之间出于对共同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的考虑,为了达到共同拥有市场、交换互补性资源,各自达到特定的战略目标和最后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合的优势特长,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企业联盟的核心是联盟中的各个企业从事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通过合作取得比单个企业更高的市场竞争效率。换而言之,参与企业联盟的重要原因是在合作之中取得分工利益。房地产企业走联盟之路也是房地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产物。

一、房地产企业联盟的必然性

企业联盟已经成为企业之间图谋发展壮大的重要组织方式。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向纵深领域发展,房地产企业也将不得不走企业联盟之路。

1、房地产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是促进房地产企业联盟的外在因素。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冲击,分散发展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不得不走联盟之路。此外,房地产市场的区域性也是企业寻求联盟的重要因素区域性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而言,本土企业在公共关系及市场理解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从而给房地产企业的跨区域扩张设置了较高的竞争门槛。这样,不少房地产企业在跨区域发展过程之中选择了与本土企业合作联盟,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

2、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因素要求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之中必须走联盟之路。首先,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角度而言,房地产市场区域性的特征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当集中,受制于区域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不同形式的联盟,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另外,房地产企业存在优势互补的合作要求,许多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如有的企业土地储备丰富,有的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水平高等。这样也为房地产企业的联盟创造了合作空间。

二、房地产联盟的内容

企业联盟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创造了一个框架,在此框架内联盟的成员可以针对一定领域采取协议或股权等方式进行合作,如为促进销售以及获取市场资源等进行合作。企业联盟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合作各方具有其他合作方不具备的比较优势或能够形成多赢的利益格局。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企业之间联盟采取的形式是多样的,合作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包括融资、销售、开发等领域。从合作的形式来看,房地产企业联盟分为战术型联盟与战略型联盟两种不同形式。

1、房地产企业在局部领域合作的战术型联盟。房地产战术型联盟包括行业商会、联合采购、联合融资拿地、合作开发及合作推广销售等。在此类联盟中,联盟成员提供的是各自的资源优势,通常包括品牌、土地、资金、人力等。此类联盟主要是合作各方在局部职能或部分企业资源上的整合,它从事实上并未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联盟各方的直接关系及自身的股权结构。联盟的合作各方仍然保持较大的自,在合作框架以外不受有关协议及合作方的约束。房地产是资源性十分强的行业,资金、土地以及建材等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市场资源。在当前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源性联盟解决企业在资源上的危机。房地产企业之间的横向资源型联盟。房地产企业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弥补自身在某方面的不足,可以为了取得特定的资源进行行业内部的合作联盟,如联合采购、联合融资拿地、合作开发、整合营销等诸多方面。通过行业内企业之间的联盟,房地产企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整合企业之间的资源,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纵向一体化联盟。房地产行业是产业链十分长的行业,涉及金融、建材、建筑、销售等诸多领域。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在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取得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的竞争力。

2、房地产企业以股权为基础进行战略型联盟。北京万通房地产与天津泰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以股权为基础的战略型联盟,深圳万科巨资购买杭州南都房地产公司的部分股权等行为在房地产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略型联盟在合作层次上要高于战术型联盟。房地产企业战略联盟指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务、股权、人事及关联交易等方式建立一定网络,从而,在产权结构及治理结构等深层次方面改变房地产企业的行为约束,将联盟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联合体。当然,这些网络以股权为基础界定了各个企业在联盟中的地位及相关的行为约束,也把联盟各方连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战略联盟主要的推动力来源于房地产在资源及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性能力的差异性,也就是房地产企业在区域市场或者特定价值链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性。房地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突破自身在持续发展中的瓶颈,通过与其他房地产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上的整合,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三、房地产企业联盟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房地产企业联盟内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房地产企业联盟内部成员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竞合关系,各成员在局部职能或者局部领域通过合作取得共同的市场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各成员之间不可避免的在面对特定市场时存在竞争关系。例如,房地产企业在特定区域上实行市场的联合推广,但是也要面对在销售上的激烈竞争。如何处理好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呢?关键是在联盟合作的范围内通过有关协议严格规范联盟成员的行为,并且建立独立的组织来完成合作的任务,避免相互干涉,影响联盟的工作效率。

2、房地产企业联盟内部的文化融合与冲突。企业联盟必然要求成员企业在人员、管理以及组织等各方面产生交流。这里必然涉及到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必然影响企业联盟的合作效率。如果联盟内部不同的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冲突,不仅影响联盟的合作效率,也可能导致联盟产生不可调解的矛盾,最后导致联盟的破裂。因此,在联盟的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应该考虑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第5篇:联盟合作范文

一、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生体系    

(一)联盟共生理论综述    共生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共生理论最初也是产生在生物学领域,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生物学家德贝里(Debary)于1879年提出,概括来说,它是指两种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相互联系、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生物领域尤其是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有了全新的视角,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专门学说,而且逐步被经济、社会学领域里的专家学者借鉴而得以广泛移植,并应用于这些学科及其相应的理论研究中,丰富和发展了共生理论的研究。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生物共生等领域进行了一些拓展性的研究,但是基于生物运动规律的角度用以观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动规律,也是早期部分经济学家对生物共生的一种积极探索方向。可以说,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已经通过生物共生现象和运动规律,不断延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如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关系,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现象的探讨等等。生延超(2010)研究指出经济共生态泛指各种不同的经济主体单元在特定的共生环境下,通过某种既定的共生模式结合起来,实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的目的,并以此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经济关系。基于涉农企业以及联盟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为解决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共同目的而组建联盟,进行深人系统的技术研发合作,这一组织行为可以看作是创造新价值的一种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方式。由此,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利益共同体,参与这一共同体的涉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中介机构以及农户等组织机构和个人则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共生单元。    

(二)联盟共生系统及特征    

联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其共生系统必然由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共生单元组成,各个共生单元所产生的物质、能量等构成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在联盟这个多元、包容、开放的共生体系中,组成联盟的每个共生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共生利益主体,以共生体系的要素流、场域为媒介,将主动融人这一共生系统。实践中,具体体现为联盟所取得的研发成果和相应经济利益等客观存在物质的流动和交换。    

共生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的一种有效模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共生体系不仅包含构成联盟的基础共生单元,同时还涉及市场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等外部支撑体系,并借助创新合作演化系统中的各个单元(要素)的资源互补和物质流动,在外部环境的支撑下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可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离不开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同时也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法律规范服务、合理的政策支撑共生体系环境。并具有以下特征。  

1.融合性。李力,熊炬成(2015 )认为联盟是各构成联盟的共生单元之间和外部环境进行知识、信息等要素资源的获取、转换、融合和应用,促进知识共享和整合的过程,同时产生新的知识,推进联盟创新能力的提高’5{122-126。在产业共生框架下,融合是共生的前提,没有融合就不可能存在并产生共生。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相同领域的不同经济主体,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等基础单元构成的,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以相互融合为基础,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活动相关的过程中可以超越组织间的边界,实现价值增殖、技术互补,同时作为一个以联盟成员之间相互融合为基础的共生体系,其研发目标是联盟追求利益最大化,即使构成联盟的各个共生单元各司其职,共同在联盟这个大的生物体所主导的共同利益驱动下,形成有效的利益共同体,并逐渐超越共生单元的边界,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跨组织形态。    

第6篇:联盟合作范文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 528404)

(Zhongshan Polytechnic,Zhongshan 528404,China)

摘要: 文章提出非合作博弈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模式,并通过构建模型来探讨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三者之间的收益,并通过Shapley来阐述联盟成因。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presented a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cold chain logistics-non-cooperative game alliance, and analyzed the profits of Farmer, Dealer and Retailer, used Shapley theory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lliance.

关键词 : 非合作博弈联盟;冷链物流;Shapley

Key words: non-cooperative game alliance;cold chain logistics;Shapley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067-02

作者简介:李中全(1982-),男,江西南昌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目前由于国内农业产业调整和国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我国既面对生鲜农产品和农产品“南北互通”的流通量逐渐增大,又要应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而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解决这些状况。国内目前农产品存在的冷链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大型批发综合市场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联盟;二是以大型超市或加工厂为主体的合作博弈联盟。由于我国国情和经济水平不一特点,目前大部分农产品是以非合作博弈的形式进行流通,经过调查发现,在非合作博弈下,农产品进行冷链流通的比例是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收益不均降低冷链实施意愿,这正是本文撰写的目的:探讨非合作博弈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成员收益分配。

1 非合作博弈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非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通过未有约束力性质的松散联盟,实现个人利益最大1化的博弈类型。

以大型批发综合市场为主体的非合作博弈联盟是以农户(或生产基地)、经销商(批发商),综合市场、分销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一个松散,无强制约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①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联盟成员是从各自利益出发的理性人;②联盟成员虽有分工,但地位平等;③联盟各成员获得收益与付出常常不匹配;④竞争激烈,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统一规范化文件和标准。

在非合作博弈农产品冷链中,一方面经销商与分销商承担了整个冷链的运输,但是由于规模实力小,实施冷链成本大,造成即便是实施冷链也经常会出现“断链”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联盟各成员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过各自认为产品增值后,即对产品进行销售来获得收益。

2 模型假设

考虑一个单一的农户(Farmer)、经销商(Dealer)、分销商(Retailer)、消费者构成的农产品冷链上的非合作博弈。F、D、R分别表示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表示特征收益函数。经销商从各地农户收集农产品并对其进行冷链运输,分销商在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从经销商手里获得农产品,并最终出售给消费者。

模型假设如下:假设农产品生产的成本为Cm,经销商向农户的收购价格为?姿1P,分销商从经销商处获得农产品的批发价格为?姿2P,?姿1,?姿2是基于对相应农产品自身认知博弈后获得的价格系数,且(0<?姿1<?姿2<1),分销商最终以价格P出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特性曲线为Z(P)=?琢-?茁P,?琢,?茁为常量且?琢,?茁>0,?琢为市场容量,?茁为消费者对价格的忍受程度。

3 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是为确定各成员、经销商和分销商的特征收益函数,在非合作博弈联盟中,农产品批发综合市场在冷链中起的作用主要信息传递,交易场所提供和协调冷链正常运行。各联盟成员在信息互不对称的前提下,以非合作博弈的形式结盟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即各自收益最大函数

从(4),(5),(6)式子可以看出:①农户其所获收益处于整个冷链的最弱势地位,因收购价格由?姿1,Cm所确定,?姿1变化取决于农户对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Cm取决自身对于农产品成本的控制;在V(F)中可以看出,农户对于农产品信息获得越完整,生产农产品成本越低,其在博弈中能获得更多的收益。②经销商作为冷链承运的主体,能把偏远地区的农户与靠近市场的分销商联结起来,这使得经销商在获取收益需要双重博弈,即与农户和经销商之间博弈,来扩大?姿2-?姿1的差值来获得收益;同时经销商与分销商由于贴近市场,所以其获得的收益是取决于市场容量与消费者的态度,而与收购价格无关,如旱涝时期,由于消费者对蔬菜消费需求不变,即便蔬菜价格上涨,但生产成本升高,造成菜农收益降低,而经销商和分销商却不受影响依然获得相应收益。③分销商博弈处于冷链的最末端,参与的冷链短,对于收益能搞较好的控制,即便是在与经销商博弈受损,也能在通过与消费者接触博弈中获益。

4 Shapley模型证明

Shapley 是Shapley 教授于 1953 年提出的用于解决多人对策博弈理论中一种数学方法,该方法认为多人进行非对抗性合作所获得的整体收益应增加,实现了联盟总体利益在各成员之间的公平和有效的分配。

(12)式说明,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如果以合作的方式来获得最大利益,反而降低了该模型的整理收益,即说明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是根据市场的需要,组成无约束或简单约束的松散非合作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在该联盟中联盟成员决策主要依据个人行为进行确定决策行为,与联盟内其他成员无关,并期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终所得收益依据纳什均衡来进行调整。

5 总结

文章提炼归纳非合作博弈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模式,并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计算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三者的最大期望收益,用Shapley分析并得出农户、经销商和分销商三者之间是以非合作的形式来组建联盟,并非是为了提高这个冷链的整体收益。

参考文献:

[1]郑鑫,等.基于 Shapley 值法的三级闭环供应链收益分配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1,20(4).

第7篇:联盟合作范文

关键词:匹配博弈;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机制;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引言

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比以往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开发与应用,对于非核心业务往往通过采用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外包的方式进行解决。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物流规模较小、物流资源分散、专业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能不足等情况,不足以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因此,基于核心竞争力动态的组建物流联盟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联盟的解释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即在物流方面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信任、共担风险、收益共享的长期物流伙伴关系。

物流联盟从本质上是面对具体的物流任务,在由资源互补性所组成的物流网络组织中协调物流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制度自身的特征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并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处于均衡状态,即实现制度均衡,如果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制度均衡必然是一个纳什均衡[1]。实现制度均衡要求在联盟组建过程中,联盟成员必须是激励相容的,即在全体联盟成员对合作所形成共同认知的基础上,选择合作伙伴的策略必须是能够产生均衡结果的策略,并且在此策略下形成的物流合作关系是稳定的。常见的合作伙伴选择方法大都从某个企业i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出发,通过建立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应用各种数学模型,给出各个潜在合作伙伴的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择位于“第一”或者“前几”的企业作为潜在合作伙伴,向其发出邀请寻求合作,对于采用的策略是否均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物流合作关系是否稳定并未详加讨论。

本文使用匹配博弈理论,设计了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机制,证明了在该机制下,双方的策略选择构成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形成的物流联盟合作关系是稳定的。

二、匹配博弈视角下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设计

(一)问题描述

物流联盟是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联盟的组织网络两者共同构成的[2],其中由资源互补性所组成的物流合作伙伴的网络结构是构成虚拟物流联盟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由于物流任务的出现,物流联盟的构建者从物流联盟的网络组织中,根据具体的物流业务的要求迅速找到合作伙伴组建物流联盟,一旦物流任务的完成,该物流联盟就宣布解散。

企业选择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行动中往往出现如下情况:(1)企业i确定的候选企业的数目往往会大于实际需求;(2)当企业i选择物流企业j作为其合作伙伴时,可能同时有多家企业也向j发出邀请,选择其作为合作伙伴组成物流联盟。这两种情况相互影响互为制约,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策略选择。面对激励竞争的市场,企业为抓住发展机遇,倾向于确定较多的候选企业;候选企业数目的增加导致了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使竞争陷入无序化。此时市场机制在协调企业的整体经济行为方面失灵,尽管企业间存在着可以达到的高效率的均衡,但实际上却会维持在一个低水平的均衡上,而不能自动调整到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3]。

(二)匹配博弈理论概述及问题假设

匹配博弈理论是合作博弈研究的一个分支,以联盟为研究对象,强调的是集体理性、公平和效率,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稳定均衡。当合作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时,Gale和Shapley[4-5]等认为所谓匹配博弈指的是,存在两个不相交的参与人集合M和N,集合M中有m个元素,集合N中有n个元素。对于每个参与人()存在匹配额ri(sj),表示可以与i(j)匹配的最大数目。每个希望通过比较另一方参与人的集合,来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匹配形成合作。当参与人集合C和集合D对于i来说都是可接受时,表示在C和D中i更喜欢C;表示i像喜欢C一样喜欢D;表示i对于C和D没有差别。我们用偏好P表示这样的喜好关系,并假设P是严格的,具有灵敏性、完整性和传递性。为方便讨论本文令P仅包含可接受的伙伴,即=表示。

在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机制的设计中,令集合M表示发起组建物流联盟的企业集合,下文简称发起者集合。集合N表示候选的合作伙伴集合,下文简称为候选者集合,。匹配限额由企业的规模、具备的物流能力、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决定,发起者集合的匹配限额为,候选者集合的匹配限额为。参与人偏好P指的是对潜在合作伙伴集合的不同组合的喜好程度。偏好的形成实质上是通过潜在合作伙伴对物流联盟的“价值”或“贡献程度”,而进行的候选企业的排序。本文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偏好。假设表示候选对象的集合,表示评价指标的集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可以参照文献[6-8]。搜集每个对象在各个指标上的数据,应用数学模型(例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得到选择对象的排序,将排序视为对每个对象的偏好。

(三)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

已知参与人集合为M和N,偏好为P,匹配限额为R、S,设计两阶段合作伙伴选择机制H如下:

在第一阶段,每个发起者同时宣布它希望选择的合作伙伴集合,以Ai表示,该集合可以为空,并满足。

第8篇:联盟合作范文

〔摘 要〕微博是Web2.0的一种表现方式,凭借其自身的优点,一经推出就受到众人关注推崇。而集教育功能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图书馆也视其为推广服务方式的有效工具。文章围绕CALIS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探讨了基于微博互动以及微博信息传播的图书馆联盟合作机制。

〔关键词〕微博;高校图书馆;联盟;合作

图书馆联盟(libraryconsortia)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它既可以理解为馆际合作,也可以理解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和虚拟图书馆,纸型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1]。目前我国图书馆联盟分为:①全国范围的行业性图书馆联盟。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②地区范围的行业性图书馆联盟,如:陕西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③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如: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区域性图书馆一般以地方政府主导,公共图书馆牵头,联合区域内各类图书馆结成联盟。本文即以行业性图书馆联盟为研究中心,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分析CALIS三期馆际互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媒体工具(微博)为平台的图书馆联盟合作新机制。

1 图书馆联盟建设中的问题与反思

1.1 图书馆联盟运行层级模式不利于合作进一步开展 图书馆联盟及信息共享体系建设应建立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用户层)三级管理模式[2]。以CALIS与NSTL为例,CALIS运行模式为全国中心、地区中心、省中心、成员馆(用户层)三级模式,设有CALIS管理中心,设有专业中心和工作组,具体负责全国文献信息资源的采购、联合编目、资源共享等的组织和协调工作。NSTL的运行模式为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成员单位模式[3]。我们承认这种层级模式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支配现象,但无论何种运行机制,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不对等的层级关系。资源分配,尤其是技术资源,资金资源等相应地呈现出不均衡性。同时,联盟内部信息流单向流动趋势明显,层级越低的成员单位参与联盟建设的主动性差,话语权缺失。如图1所示“金字塔式”运行机制使得联盟合作上存在信息传播缓慢,沟通困难的情况,看似联合为一个整体的团队,其实是各自为战,在不自觉中,发展成为一个个信息的孤岛,这些都不利于未来图书馆联盟合作发展。

第9篇:联盟合作范文

会上,三方举行了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及启动仪式,审议通过了《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章程》。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出任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单位。参加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的三方机构有30多家。

三国外交部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参加本次大会的三方代表共120多人。

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首届中俄蒙三方智库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文明互鉴・思想交流・政策沟通――携手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来自三方智库机构的代表围绕发展战略对接、基础设施共建、经贸合作,旅游、文化、人文交流合作和智库创新、生态保护、农牧业发展等专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和富有建设性意见的研讨。

论坛期间,有15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有22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来自中、蒙、俄高端智库,如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国科学院、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他们在论坛主体框架下,从不同角度对“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