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

第1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一、融入现实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的确,生活即语文,唯有生活才是写作的本源。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而没有生活做根基,作文就是文字的简单堆叠与罗列,空洞且乏味。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有了细致的观察,才会发生真实的体验,写作自然就会有内涵,有张力;而缺失对事物的直观或理性认识,就让学生描写、抒情甚至议论,这样的“创作”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学生定会感觉无内容可书,无情感可发,也就毫无兴趣可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唯有细致地观察与发现生活,真实地触碰与体验生活,我们方能掌握写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累积丰盈的写作素材。如此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文字才会生动而备具感染力。在十余年的教学历程中,我一直都很关注学生们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引导他们把青春投入生命,把灵感融进生活。

在教学《石榴》时,我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搜集有关石榴的资料图片,让学生对石榴的生长过程和相关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拿出实物让学生深入观察,加深印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掌握了描写事物的简单方法。于是在写作时,学生们就不再是那么“苦不堪言了”。

二、引发想象思维,丰富作文内涵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和音乐创作一样,写作也需要灵感,而灵感往往脱胎于想象。故而,对于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能时常设置激发灵感的情境,让学生释放自己,敢于想象,从而丰富作文内涵,提升作文品位。

其实,在我们朝夕品阅赏析的文本中,有些篇章表层虽已收束,但深思却意蕴悠长,往往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思考空间,发人深省。此时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发学生思维,便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捷径,而作文水平的提升也不再是艰难之事。

七年级上学期有一次习作(续写《皇帝的新装》),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图片或课件来展示可爱的物件或形象的动画,以此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再请学生小组合作确立关系来编写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充实,更生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别有一番“甜”滋味。

三、自主积累素材,提升语言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确,量的积累方可促成质的提升。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感叹我们过得太平淡,没什么好写的。其实不然,生活本是美好的,有太多太东西值得我们探究与发现;有更多精神等待我们发掘与传扬。只是我们大多处在生活的边缘,“过”得尚不深入。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不能缺失了阅读,而作文教学更脱离不了它。没有足够的阅读,就不会有新鲜的生活借鉴;没有充实的阅读,也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累积,写作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明确了目标与要求。这就提醒我们除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以此来充盈知识储备,丰富语言积累,陶冶道德情操,促发写作灵感,让写作水到渠成、自然流露,成为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课堂开设专门的作文阅读指导课,学生订阅专业的作文阅读赏析书目,班级开设专属的作文习作展示角,班内组合专一的作文兴趣小组,班上设置专属的流动书屋,等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学生大多自觉性不足,这就需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适时地引导与指点,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去领悟,去积累,增加知识储备,充实语言词汇,让作文生动起来。

营造民主氛围,融洽师生感情。人以和为贵,学习也需求“和”。如今的课堂已经是师生合作,教学相长的舞台。教师也悠然一变,成为学生的得力“助手”。新课标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与和谐,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合作的精神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信任与关爱,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教师如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广阔与丰富,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就会使他们满怀信心并乐于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诚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而富有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沟通,乐于交流,敢于俯身,走近学生,倾听学生。

第2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一、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讲述生命的各具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心。

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中五彩缤纷的动植物,组成了一幅幅百读不厌的美丽图画,那些小动物们,轻捷的叫天子,肥胖的黄峰,弹琴的蟋蟀,低唱的油蛉,能发出“啪”的一声的斑蝥,断砖下的蜈蚣,更令人神往的是雪地里觅食的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无不为百草园增添无穷的乐趣。鲁迅写百草园中的自然之美,自在之趣,自由之态,引起我们对大自然神奇世界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关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愿望。

再看冯骥才笔下的小珍珠鸟,浑身毛茸茸的,像一只蓬松的球儿。它在“我”的茶杯中喝茶,在“我”面前的稿纸上走来绕去,并啄啄“我”的笔尖,甚至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人鸟共处图,这令人羡慕的互相依赖的美好境界,就来自作者对弱小生命的热爱与百倍的呵护。人与鸟尚且如此,人与人之间更应如此。我们需要信任,我们呼唤爱,首先我们得付出爱,让人信任。

二、给学生多介绍并朗读一些能震撼心灵引起共鸣的关于善待生命的文章。

给学生介绍有关人和动物、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文章,是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利用这些文章,教育学生关爱身边的每一种生物,与它们做朋友,与大自然做朋友,弘扬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

俄国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讲述一只老麻雀为了保护幼子而不顾自己的弱小,敢于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挺身而出,你看它“突然从身边的树上落下”,“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牙齿发光的张大的口边”。因为爱,它变得悲壮,也全靠这爱,物类的生命才得以维持和发展。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写斑羚群被逼走投无路奔向伤心崖,面对生死抉择,雨后突然出现的一道彩虹,促使镰刀头羊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飞渡”绝招,使整个斑羚群体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群体,为了生存共渡难关。那种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飞渡壮举,真是震慑人心,任何有良知的人看了都绝对不会再去伤害这些高傲睿智的生命。唐敏的《心中的鹰》一文中,鹰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象征。“没有鹰的天空”是多么遗憾,“人们啊,放下手中的枪,抛弃愚昧无知,回到人性、理性上来吧!”这呼唤怎能不让学生震撼呢?

这些文章,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认识,能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并对人类自身的存在进行反思,使学生学会用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这个世界。我们阅读的报纸杂志中,随时能发现有关珍爱生命、善待弱小生命的引起人共鸣的文章,借课前几分钟向学生做介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关注大自然,思索生命的意义,会爱心永驻。另外,电视《动物世界》中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画面,一个个生命的奥秘,同样是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材料。

三、在作文练笔中增强善待小动物的意识。

第3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若有人说军训很苦,但觉得却应该说是甜的,因为我们迈向了人生的另一阶梯,即使离成功很远,就像遥望天际可以在指尖触摸星星一样,它必定还是给了一个希望,激励我们向着前方追逐那遥远的梦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1同学们已经从懵懂的小学生转变成初中生了,相信大家一定既兴奋又紧张。因为初中不能像小学那样娇生惯养,所以我校在开学前开展了一次军训。

在第三天早上,因为一个同学的小动作,教官命令我们手抱头蹲下,在足球场上快速地直线跳跃。我们听到这个“噩耗”都吓得一身冷汗,但我们都是小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只好无条件服从教官的要求。虽然在100多米的连续折返跳跃后,我的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剧烈的酸痛、麻木接连袭来,我疼得就要瘫倒在地了。那天训练完,我班同学开始恐惧楼梯,因为在上下楼梯时,双腿会抽筋似的酸痛、麻木,以至于走路都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是军人。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第四天的拉歌比赛。当听到5班和国旗班一起向我们班和6班拉歌时,我们个个信心满满地向对方走去。可是国旗班全部是男孩子,声音超级洪亮,我们寡不敌众,只好退到一旁去。后来,我们和另一个班拉歌,大家团结起来,吸取教训,改用胸腔发声,最后我们班果然赢得了胜利!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唱着《打靶归来》,心中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短短几天的军训,我收获良多。我从同学们的身上学到了坚持;从训练和娱乐中学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从亲身实践中学到了苦中作乐。“苦不苦,想想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每当想起这句话,心底就会由衷升起敬畏之情,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小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风貌和纪律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曜社的级花是梅花,我们就应有梅花的精神,勇于面对每挑战。当然,也要感谢几位教官,是他们,让我们不再娇气;是他们,让我们学会团结的精神;是他们,让我们在真光的学习生活中写上了靓丽的开卷篇!

希望大家在真光的`学习生活中能像军训时一样努力努力,为校争光!

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2轻轻的,高中生活过去了,不留一丝痕迹,只留下惆怅的我憧憬着神秘的大学生活。云中谁寄锦书来?精美的入学通知书姗姗来迟,带着我盼望已久的通知书和我对大学的憧憬静静地跨入了这个美丽的校园,大学生活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军训正是这美妙生活的序幕,15号军训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军训让人痛苦,立正、稍息、跨立整得我们这些温室中的花朵苦不堪言,尤其是站军姿,它真的让人欢喜让人忧,腿绷得老直,教官仍在一边叫嚣:“有的同学又在偷懒,拿出点毅力!”没办法,大家只好抛下十二分的不愿,挺直双腿任他雨打风吹皆不弯,大腿好痛,手臂手酸!

军训让人坚强,李阳曾说过:“painpastispleasure(咬牙冲过去的痛苦就是快乐)”,是的,困难其实并不可怕,敢咬牙克服困难的才是真的英雄,只有面对任何痛苦都能一笑置之心,才是真的快乐之人。绿色军营令多少华夏青年充满神往,令多少壮志之士抛汗撒泪,七天转瞬就过去了,这期间有笑有泪,有酸有甜,有脆弱更有坚强,超载了军训的痛苦,似乎每张稚气的脸都染上了坚强的光辉,每个初入大学的学子变得更成熟,更能经风历雨了。

军训让人严正,一向懒散惯了的我们秉持“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同学”的人生信条,说话做事慢条斯理,对人对事无动于衷,已经习惯了凡事慢半拍的我们怎能为国家添砖加瓦?是军训陶冶了我们,使我们明白了口号就是命令,听到命令必须当机立断果敢地采取行动,除了服从命令我们别无选择!

军训使我们学会包容,在军营中,难免有人犯错,对于犯错误的同学,大家应该有一颗包容与教诲的心,一个生活中的人,学会了包容,就学会了最起码的为人处事哲学,包容说来简单,实则高深,一个拥有博怀的人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七天的军训生活过去闻,我终于彻底明白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兵,是军人,是他们用手用肩膀扛起了中国,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最可爱的人!

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3人们都说军训辛苦,当兵不易,这一点我真的不否认。可还有一点大家似乎不应忘记了——苦与乐是孪生兄弟,军训中也该有乐啊。

要说这乐,那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段大教官,用一句话形容他吧——不当笑星太可惜了!他身上简直充满了幽默细胞,当你做错动作时,他要么将这种错误动作放大,夸张的肢体动作通常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再别人的笑声中你定会羞愧万分,无地自容;要么,换换格调,玩一招“以静制动”,身体正直,嘴角上扬,似笑非笑,双眼直勾勾的盯着你看,一下就好长时间,搞的你只不好意思看他;要么,一只手先是重重的拍在你肩上,好像电影中兄弟之间被感激的场面,然后摆出一副复杂的表情,用一种似乎恳求的语气说:“大哥,你这一动,会操时五分可就没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同学们爽朗的笑声也得益于几个特别活泼的同学。不过怕影响同学日后的团结,名之就不说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不知他们叫什么。不过,也就是这么一群地下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把快乐带给他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段教官不论是从语言还是动作“奖励”学生那都是一流的。

不过要说与段教官交流最多的也是他们几个{不管从语言还是肉体上的交流},然而对于他们,你别指望他们走“传统路线”,问题一个比一个八卦,什么有无婚配(语言需要),爱人叫啥等等。我们的段教官也算老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一俱答,在我们的唏嘘声中,段教官更是爆料“上一个是大老婆,还有二老婆,”就在我们男生热泪盈框,排桌子欢呼“男权”时代的重新来临时,段教官却用三个字彻底粉碎了我们的梦想——不可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根据我们班正处于且且还有几天属于军训这一基本情况,段教官以及全班各同学从自身的军训生活出发,坚决实施着“将笑料进行到底”的基本路线。这就是“以他人的错误为自己的快乐”为中心,坚持“不走寻常路”,坚持“我选择,我喜欢”,缓解紧张情绪,精神高度集中,为把我班动作练成又快又准又稳而努力,为在会操上杀进前五名而奋斗!

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4在步入初中的殿堂之前,我们经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军训。在这七天中,我们有哭有笑,严格的训练使我们记忆犹新。它是我们在科大附中上的第一课,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课。

迎着清爽的晨风,我们来到西安市国防教育——蓝田基地,开始了七天的军营生活。要做一个军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军资,所以,练习坐姿、站姿、蹲姿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烈日当头,同学们个个大汗淋漓,有的躬着腰,有的摘下帽子,为自己扇凉,我也承受不住了。

可看着教官黝黑的脸上一滴滴滑落的汗水,我马上调整了坐姿,后面的同学也像被传染了似的一个个坐得笔直。我从小就羡慕军人挺拔的身姿和整齐化一的队列,可现在才知道在这背后军人们流了多少汗,花了多少时间。他们的身心变得更加坚强,他们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付出努力,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一份努力一份收获,只要你努力,没有做不好的事。

教官说有人曾称他“魔鬼”。是的,我们的教官十分严厉,但就是因为他的严厉,我们才会取得拔河比赛的冠军,也正是他的严厉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平日里过惯了舒服的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里,没有溺爱,没有同情,只有纪律;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自立、自强;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互相关爱;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团结一心……。了解了国防知识,掌握了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素质,纠正了我们的缺点。

当汗水浸湿衣襟,泪水滑过脸颊,我们依然坚持到底。因为有老师,在我们背后默默支持我们,鼓励我们,关心我们。当黑夜占据天空,寝室里老师在与同学们亲切的聊天,为同学们抹痱子粉,亲切地向我们的妈妈。

短短的七天军训结束了,但七天中的点点滴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成为我人生的第一课,成为我一生难忘的记忆。

最新军训心得体会的初中作文5报名之后,我先回到家里准备。等到回学校后,班主任就叫我们去领军训服。领到服装,我就按学校的安排来到宿舍,准备换上军训服。刚进宿舍时,看到那些新面孔心里难免有一些不自在。换完之后,我就立刻下操场来集合,经过老师和教官们的一通训话后,我们就进入训练了。

训练时,教官先教我们一些简单的动作。我还以为军训不会让我们的身体受折磨的,可到后来才知道军训的厉害。

又是一个睡不着觉的夜晚,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聆听这窗外蟋蟀们的叫声,仿佛是一曲轻音乐。月光斜射入窗户,窗外的星空特别好看,偶尔还有星星向我眨巴眼睛。突然一声哨声打破了安静的夜晚,这时才知道已经要集合了。我立刻翻身起床,抬头一看许多同学都已下了床,我匆匆洗漱完后就冲向操场集合。

才集合不到几分钟,跑步的音乐就突然响起。看到眼前这个场景,我联想到了将士们即将上阵杀敌的情景,空气中弥漫着严肃的味道。总教官一声令下,我们就开始围着操场跑步。刚开始跑时同学们都还跟得上脚步,跑着跑着,有些同学就开始吃不消了,队伍也开始涣散了。同学们脸上的汗珠,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更是努力绽放后结出的果实。

跑完之后教官和指导员带我们回到教室,开始吃早点。教官和指导员三申五令地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必须吃早点,不然会晕倒。吃完早点,休息几分钟后我们立马集合,准备开始训练,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

刚开始教官向我们发令时的声音是洪亮的,可到后面几天就变得沙哑了。我听到这样的声音,心里还是挺难过的,挺心疼我们的教官。

吃完午餐,就开始了一天当中最难熬的环节站军姿。这时候的太阳当空照,教官训得我们叫。当我双眼平视前方时,只觉得连空气也热得躁动起来了。就连身上的衣服都像蒸笼一样,全身似乎充满了蒸汽,影子也越变越短,这时间像被凝固了似的,每一秒对我都是考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同学快坚持不住了,一声哨响打破了我们的疲惫。安静很久的操场再次热闹起来,风声也消失不见了

就这样终于撑到了最后一天,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和教官在一起。在道别时,教官和我们都泛红了眼圈,大家都低声呜咽说不出话来,教官左右叮嘱后离开了我们。很可惜,在我们的军训留影上没有教官的身影。

第4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一、培育感恩之心的意义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并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培育感恩之心,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德报德、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

培育感恩之心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敬畏和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二、培育感恩之心的内容

1.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的犯罪。

2.教导学生承担责任。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

3.教会学生相处之道。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中的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培育感恩之心的方法

1.挖掘教材资源,日常教学渗透。学生的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律、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人与人之间”、“共同责任”、“走进社区”;八年级教材中的“走近父母”、“理解老师”、“友谊的天空”、“自然的声音”、“公共利益”、“在同一片土地上”、“劳动创造世界”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2.设计感恩情境,践行生活实践。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将那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以及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从中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生活实践是促进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制作”、“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培育感恩之心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日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时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第5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感恩教育的内涵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的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2.对初中生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的犯罪。

2.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3.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感恩”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如此“迟钝”,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要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营造出一种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也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感恩情境素材包括说明情境――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体验情境--为说明感恩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些比“说明情境”更隐蔽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体谅情境――为增强学生的感恩敏感性和感恩意识而设计的。包括家庭、学校或社区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人际互动事件。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促进中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自身素质的中心环节和动力源泉。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习惯。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另外,可以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第6篇:人们互相关爱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重要性;德育工作

一、背景与现状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各方面带来了显著提高,使人的智力、体力获得巨大解放。但是片面强调发展科技而忽视了人文德育,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问题的老无所依,生态环境问题的环境污染,科技犯罪和道德颓废。回顾过去,深刻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依靠科技的进步,并不能促使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才真正有利于人类走向解放。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对年青一代的人文教育,因此德育成了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二)青少年素质现状及成因

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在报纸或电视上,我们看到一些关于学生缺乏感恩的行为越来越多,他们把父母给予的看作理所当然,把某些陌生人和机构的帮助看作理应如此,尤其是一些贫困生申请的“两免一补”,只知道拿钱,却不知道用功,只知道索取而不知付出,而更加让人担心的就是在社会利己思潮冲击下,不少大学生贷款上学毕业工作后迟迟不还欠贷,而他们这样的举动,也让不少银行对发放助学贷款持观望的态度,从而让社会陷入无底的恶性循环,这无一不反映了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反映了学校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这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的不足、家庭教育不完善等方面是不无关系的:社会中,首先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主义的盛行,经济上的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一部分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过河拆桥,这给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再次是对不良社会现象处置不力而产生的暗示效应,例如,当今社会子女不孝顺父母、学生不尊重老师、受恩者对施恩者恩将仇报等种种现象。家庭中,许多家庭教育注重子女的智力发展、文化学习,却忽视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

首先,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子女缺乏自立精神。中国家庭的父母多有一种再穷不能穷孩子的理念,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从不让孩子感知自己付出的爱,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孩子回报,这种溺爱使孩子只拥有了被爱的权力,失去了爱的责任甚至是爱的能力,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献的单向车道。

其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对成绩的盲目追求,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重视,导致了他们成为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会感谢的冷漠一代。学校中,学校教育出现经济功利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表现为强调学知识提高能力而忽视学做人的问题,出现了重视感恩知识、感恩经验的倾向,忽视学生在感恩教育中的情境体验,道德教育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倾向。道德本身就是实践的道德。然而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中,习惯把道德教育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相连,导致道德教育过分政治化,而以情感教育为主的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学校教育范围。

感恩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必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聚焦我们当前的学校德育,其过程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这种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化,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纯外砺过程成为中国德育现实的主要特征。”“功利化”的倾向一度成为德育的趋势,总要求德育具有即时、显性的功效,忽视或轻视德育的长期效益,总要求我们做到“大德”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小德”。学校教师向学生灌输爱国、爱家、爱社会的“大德”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小德”,很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时候,却不知道报得三春晖。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性教育,是以德报德的感性教育。感恩是对社会冷漠症的最好矫正。尤其在各种思想文化碰撞激荡、道德价值标准逐渐趋向多元的社会转型期,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我们从以下几点说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一)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做人的支点。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可以促进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帮助。要想确切改变我们社会的感恩现状,从学生抓起,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使我们真正能做到让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让社会有些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

(二)感恩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恩情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人,离不开群体,唯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感恩教育自古以来就被重视。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也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外国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今社会也是一样,感恩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又怎能爱他人、爱祖国?而在目前的教育结构中,孩子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感恩教育。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唤醒青少年的感恩情怀。就是要让青少年知足惜福,学会感恩,懂得爱与被爱。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让感恩教育占据我国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真正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爱国情操。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德育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更应将感恩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全面落实践行。

三、推进感恩教育的几点对策

作为教师,我们更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懂得感恩,才会有社会意识。一个人的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古往今来,大凡是对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在孩童时就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呢?

(一)树立重视德育工作的观念,落实感恩教育

在中学校园实行感恩教育,首先要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不能认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会浪费学时,无益教学成绩,这就要求所有教职员工转变观念,跟随素质教育推行的步伐,落实感恩教育,使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父母、感恩同学的思想习惯,学会尊重,要相信这种意识会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意识到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认清日常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营造充满爱的校园环境环境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感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值得感恩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层面,它对同学们的成长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盲点,即缺少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平等的,那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是“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教师对同学们的“教训”“告诫”甚至是“塑造”。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同学们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同学们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所以,只有在学校生活中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使精神相遇的对话关系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形态,才能让同学们在一种自由、变化、动态的对话关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也才是教育环境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经常关心、鼓励学生,向学生倾注爱心,注意转变教师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对自己的关怀,时时刻刻感觉老师在关注自己,使之“亲其师,信其道”,无论是对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后进生的态度,要特别慎重,要“动之以情”,切忌冷嘲热讽,而应多给一些赞扬、鼓励。同时在校园内宣传栏、楼道、走廊等地方张贴感恩教育海报,内容可以包括小故事以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诗词名句,课间播放《感恩的心》《听妈妈的话》《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歌曲,使学生耳濡目染,让感恩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引导学生感恩从小事做起

小习惯决定大品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让感恩成习惯,随时随地感恩陌生人给你的付出和帮助,感恩就会成为你的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在日常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中,注意抓住学生学习、生活的点滴,有意识地渗透感恩教育。教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回报可以从学会感谢做起,这包括通过语言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谢意。学会知恩图报,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日常生活,感受生命中的各种恩惠,并挖掘出生活中那些小恩惠的价值。应该看到,日常生活小事是滋养感恩大树成长的养料,生活就如读一本书,你一字一行一页地读,在这过程中被感动了,就会知道报恩。学会知恩图报是要让学生知道,并非大恩大德的举动才是报恩,对别人点滴的行为的报答也是报恩。这里落实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可以是对父母的点滴孝心,对师长、同学、朋友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等。这样的心与行为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创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使感恩教育真正融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从小抓起,从细节入手,引导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好、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觉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孝举有:“就餐要让座、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孝心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入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感恩教育的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老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生活中的孝心教育要从日常小事做起,给爸爸妈妈倒杯茶,敲敲背,捶捶腿。陪爷爷奶奶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情。爸爸妈妈生日时亲手为他们做件小礼物。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养成写孝心日记的习惯,就是将平时所做的有关“孝心”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个人所做的事不同,习作水平不同,我倡导让学生写真实的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这就是教育学生诚实的一面,也是孝心的真实行为。让学生努力总结自己所做的事情。

(四)开展主题班会

为了更加集中地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相互影响感染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我精心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学会感恩”。借此让同学们懂得珍惜,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下是班会记录:①以一首《感恩的心》将同学们的情绪带入,营造一个感性而温馨的氛围,歌声可以培养学生学感恩的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尤其是精炼的歌词传达出的思想内容是优秀的教育材料,再加上用优美的曲调,灵活巧妙地激活课堂,让学生感知人间真情的魅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②请同学上讲台诗朗诵《拥有一颗感恩的心》;③听了朗诵后,互动活动“说出最让你感动的事”(请几位学生讲述);④小型辩论赛。要学会感谢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又应拿什么来报答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正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精神上大于物质上。反方:给父母的报答是物质上大于精神上。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感恩父母,关心自己的至亲,父母的爱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么的动人,正如丁香花般的默默无闻,却沁人心脾。⑤观看“历史上最牛的励志感恩教育的‘一横老师’的演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通过谈感受,使学生从“一横老师”的演讲中能充分感悟感恩!⑥请同学们借此机会对在平常不敢说,或者是因为以前的时候有点小摩擦的,借此机会化解矛盾,感谢同学朋友。⑦班主任总结:这里班主任有意识的向同学们讲清楚感恩的作用,人生道路上有了感恩,生活的前景一片灿烂!那么,在怎样感恩的问题上,教师从学生个人的内涵发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立志成才,让学生能正确的培养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中学生。⑧布置课后作业:每个同学每周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整理房间、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等,化感恩为行动;记住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父亲节;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在教师节时向老师说一声“祝老师节日快乐!”。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传递感恩之情!在这次“学会感恩”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同学们对这次活动的积极参与,用心感悟,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想用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别人。他们的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辩论会非常精彩,看到他们看视频时流下的眼泪,听他们讲述自己感恩的故事,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也涌起一份真实的感动。我突然感觉学生们都是些善良纯洁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甚至生命中所有的人都拥有一颗诚挚、感恩的心,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对感恩的感受抒发出来,积极影响身边的人也常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或许我们平时都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并不是没有必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所以这样体验感恩的活动是我们学生和老师所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舞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次活动也在我们班掀起了一阵孝敬长辈、尊敬师长的热潮,这说明感恩教育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已经真正地试着敞开心扉感恩这个美丽的世界了,而这只是起点,感恩教育是一场持久战,也是绵延不绝的希望之光。

(五)专题活动法,在实践中感恩

在特定的日子,如,中秋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来临之际,以班团会的形式组织感恩活动,如,学唱感恩歌曲,出感恩专题的黑板报,感恩征文、摄影比赛等。感恩教育要落到实处,就要从点滴实践做起。如,(1)倡议学生在家里主动为家庭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2)要求学生离家到校后要及时向家长报平安,让家长放心;(3)利用中秋节的契机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或送一份小礼品;(4)五一劳动节时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5)提议学生给同桌、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具体有设定一个月(5月份)为“感恩月”,安排一系列专题活动:a.感恩父母养育对父母的”四个一”感恩活动:给父母、长辈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给父母写一封表达感恩的书信。b.感恩学校、老师的培育“对老师的五个一”感恩活动:为老师写一封信、和老师谈一次心、给老师做一张贺卡、给老师提一个合理的建议、写一首感恩老师的诗歌并进行诗朗诵比赛。c.感恩同学对同学的一帮一”感恩活动:对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d.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班级爱国诗歌朗诵会,“感恩”主题作文,国旗下献词:“热爱祖国,从我做起。”在活动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很多家长来电或者来信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肯定与感激,称自己的孩子明显懂事了,会更加体谅父母、孝顺父母了。举一个例子,某班张同学以前和家长的关系很不好,他的父母多次与我交流,对自己的孩子除了无奈,还是无奈。通过这次活动,高×同学的变化特别大,不但不再与父母吵架、作对,更重要的是,已经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也能主动与父母进行交流,谈心。他的父母激动地给我打电话,说现在孩子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回馈社会,开展爱国、爱人民的教育。学校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同和接受社会性规则。带领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把校园教育转变为社会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巩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或者发现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六)呼吁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坚持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仅靠老师和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都全方位启动,才能把感恩教育做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换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人性换人性的人性教育,所以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情境设置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处体现人性的光辉。感恩观念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产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半途而废。为此,可在短信、家长会中向家长传递相关信息,在家长会的一些环节可以安排孩子在父母身边一起做一些小互动,读写好的信,一起观看影片等;同时呼吁媒体多报道感恩示例,传播正能量,通过暗示效应使更多青少年效仿。在感恩教育的实践中,我也和学生共同成长,打造人生的新境界。这期间我领悟了“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也知晓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处世哲学;更深刻认识到了没有感恩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感恩的民族,他们的国家将危在旦夕!很荣幸我是一名教师,可以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感恩教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人生教育,“求真向善造美做好人”是我不变的教育理念,为此,我愿意继续学习,继续探索,不断积累,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落实德育观念,践行感恩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推进迈下自己坚实的一步,也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翔.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J].文教资料,2007(11):180-181.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8).

[4]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J].中国教育学刊,2005.

[5]高爱芳,高卫松.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