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学习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都在与时间赛跑。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计算机的运用方兴未艾,日渐广泛,计算机知识显得越发重要。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底层开发编程语言都是用英语写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80%以上使用英语记录传播,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理论大都是用英语发表记载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计算机和英语的重要性,并开始努力学习计算机技能和英语知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学好英语显得尤为重要。
中外学者在成功者和不成功者的学习途径的异同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认为有效的学习途径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知识基础的学习者并不一定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学习途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学习途径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探讨理工科大学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的英语技能,并能运用这种技能实现交流的目的,从而使学习者的知识增值,实现自身价值。笔者根据多年英语教学经验,通过观察和直觉手段,依据认知学习理论总结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成功者必经的途径:首先是乐于并善于猜测;其次是应有较强的交际欲望并从实践中学习;再次是不为二语知识的欠缺所约束,不怕出错出丑;第四是不仅关心语法或语言的表面形式,而且注重语言的功用。
以计算机英语为例,简单说明猜测词义重要性: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阅读计算机相关英语材料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生词。一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是不可取的,怎么办呢?猜测词义是一种有效途径,也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加上对上下文语境的分析,猜出大致意思即可。这样在阅读告一段落之后,再去查字典,把多次出现的关键词汇的词义弄清楚并认真体会,就能为以后的阅读减少障碍。
英语学习中的听和说两项技能最基本也最重要,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听力不好,说也好不到哪儿去,不会说,则听力也会受牵制,这一点从汉语词汇“十聋九哑”就可以悟出。听和说是同步的,要敢于开口,大胆地说英语。从这一点上说,学习英语听、说,关键是要克服羞涩心理,勇于和别人用英语交谈,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必有效果。参加英语角是很受欢迎的联系听说的途径,在英语角,学习者的交际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同时又是对听和说两项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出了错才会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
对于英语语法,大可不必视其为洪水猛兽,完全可以在训练读和写两项技能的同时捎带着训练,在运用英语时掌握。笔者认为通过阅读来训练读和写是最有效的途径,而掌握了读和写两项技能,也就意味着语法知识的掌握。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这样无形中就训练了思维,对写作帮助非常大。若是长期坚持选择适当难度并有趣味性的朗读材料来朗读,则不仅在朗读中注意到词汇、语法、文化等英语学习知识点,而且同时对听力提高也具有极大帮助,真可谓一举三得。
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来说,这样的策略更有效,因为计算机英语的特点是:专用词汇不是很多,单词比较简单;句式、语法相对简单。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和英语知识学习计算机英语则易如反掌。
除了以上的有效途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还有更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对计算机知识的熟练掌握。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还可以发挥专业特长,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浏览英语网站,查找英语资料,用英语交流,为自己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这种优势是其它专业大学羡慕不已的,也是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径。
学习英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克服羞涩心理,长期坚持朗读,循序渐进,并在英语交际中的以巩固。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大学生们多了一双眼睛看世界的眼睛,多了一种竞争的本领。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发挥专业优势,则如虎添翼,必将在各领域大显身手,为社会创造丰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刘兆毓,郑家农.计算机英语(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2] 刘艺,王春生.计算机英语(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
[3] 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有效方法;途径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其得到了普及与应用。在初中教育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教学效果能够满足教育体制的需求,需要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力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了实现初中计算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教学,为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有显著提升,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教师必须对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予以高度重视,通过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在计算机教学期间,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然后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计算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好铺垫。
在班集体中,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特点都相似,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而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难免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从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学生予以全面考量,使得对班级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认知。
教师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保证每组间具有学习计算机比较好的学生,又包含对计算机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同时,各个小组间的差异性不大,这样才能确保分组更加合理。例如,在“制作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先是向学生介绍该课程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制作演示文稿”的内容有充分理解,然后教师向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布置任务,让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封面幻灯片的任务。学生通过掌握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科学地制作封面幻灯片。
在制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个人的想法,并且让计算机掌握较好的学生协助较差的学生,大家在互相合作中对计算机教学内容有全面掌握。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案例教W法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而言,学生对计算机还是感觉有些陌生。如果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完善,未能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那么,将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没有得到激发。为了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向学生讲述计算机在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视节目以及其被运用于航天领域等内容,通过以实例为依据展开计算机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初中计算机教学期间,为了达到对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师一定要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发挥主导作用。为了确保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使学生将所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学生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在初中计算机教学期间,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展开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从而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段亚娟.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5(1):63.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1
作为一名初中计算机教师,积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克服探索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是我们任何一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对于学生来讲,要想让他们学好一门课程“兴趣”是关键。大部分初中学生都对所见到的新鲜事物有一种很强烈的求知欲。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却对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反感,究竟反感的原因所在何处?或许是有的教材编写的问题,也或许是学生对理论课堂解说天生厌烦的问题。
但不论怎样,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把计算机课程教好,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要实现这个目的,我们要在上述情况的基础上把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想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来。如果计算机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和记”,那样的话学生刚开始有的兴趣很快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给打消,慢慢会对该课程提不起兴趣来。
因此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师在讲课前应该首先分析教材的内容,对于重难点内容,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和分析教材,并且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计算机课堂上要用到的素材和相关的讲课资料。分析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课堂讲课过程中运用上一点心理知识,想办法提高一下学生对老师所讲课程的神秘感和兴趣,激发学生对谜底的渴望情绪,并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来大大满足学生的好心心以及自信心,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讲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理论学习理论认为,作为学生不能被动的被教师灌输知识和理论,而应该自己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在讲述自己的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或者实践合理的引入所讲知识,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更加贴切的表达出我们所将知识的重点,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讲知识。并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最后老师再结合所讲知识给出正确解答,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所讲知识深刻的记录到自己的脑海之中。所以,课堂的一些任务的设置一定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方针来组织材料素材以及目标任务的规划,争取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少讲多练、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一)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传统模式的理论式的教学已经过失,教师在讲台上讲一节课的理论,还比不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十分钟。所以老师在计算机课程讲解过程中一定要多注重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注意自己的教学质量,尽量让自己少讲而让学生多操作。通过自己的精心引导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引入新的内容,然后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留一些巩固性的练习作业,以达到加深的目的。基本一节课程教师的讲解控制在十几分钟左右,然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知识进行实际的上机练习,如此以来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达到提供教学的目的。有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着重讲一些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全面消化所学知识。经过这几年对课堂授课的经历,觉得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现问题而且思考远远比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灌输而记在脑子里的多的多,经过这种形式消化了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大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操作性。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条件的差异,学生之间可能也会存在差异,有的有条件的家庭家长早已给学生配置了电脑使用,有的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计算机基础可能在学生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抱了计算机培训班去学时了,这些孩子已经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达不到以上的基础。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比如对于一些打字的输入、对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使用,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等,对于之前有过基础的同学就给其安排一些测验竞赛等,提高他们技术的熟练程度,并且指导他们进行一些电脑绘图或者打字游戏等有兴趣的操作等等,鼓励他们自己学习以下课本上比较难的选学内容,并对其进行一些引导等等。如此以来就会空出一大部分时间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的知道和教学,使他们能够顺利的基本完成教学目的。
三、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学习能力
计算机技术不但是初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必备课程,它还是学生学习别的课程的学习工具,所以只有各学科之间整合,保证计算机技术学习的趣味性、有用性和有效性,那样才能发挥出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的价值。现阶段各课程之间的整合有两中方式,一是把计算机技术整合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二是把各学科之间的内容整合到计算机课程教学当中。所以首先应该让初中学生先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运用,然后就能够把计算机各个软件的使用应用到各个学科中间。教学设计中与与语文、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打破了知识本位主义,实现了有意义的学习。作为教师如果想整合其它的学科必须吸取借鉴别的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参考别的学科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毕竟别科老师是专业的课程老师,在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总有很多教学经验是我们所不具备的,如此以来各课程老师相互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把计算机技术融会贯通到各个学科之间,如此以来才能让初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得到全面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学习任何课程的主渠道。它才是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或者方法,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我们的老师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模式,精心记录下好的教学方法,然后把好的教学方法极力的宣传,各科老师之间互相吸取,取长补短,如此以来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詹慧静,王爱江.多媒体基础与制作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网络信息;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116
一、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运用能够丰富教学资源。现行的职教计算机专业知识需要一定的技术平台,而这平台则是由网络信息化予以充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网络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丰富他们的学习利用资源。
2.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而学生的因受知识素养和学习认知规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一定辅导。网络信息化教学是最好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3.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互联网的高效便捷特点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工具。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如果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则有省时和丰富容量的特点,有助于提稿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网络信息化优化理论知识教学
计算机理论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现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运用网络信息化进行教学,一方面便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运用网络信息化优化理论知识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探寻化解教学难点的途径和方法,反复地训练教学重点内容;(2)注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理解感悟;(3)注意分层教学的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4)注意理论讲解的多元化方法,即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帮助他们接受更为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网络信息化进行如下的途径对该项难点予以化解:(1)要求学生在网络中找出理解“函数的参数及返回值”更为容易的方法,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2)教师依据学生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以了解函数的参数特征;(3)通过网络途径要求学生掌握函数返还值的算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易地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明白在各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以便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2. 运用网络信息化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主要课程教学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实践操作,现行的网络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途径,让学生有更为合理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促进他们学习技能的形成。
利用网络信息化进行优化教学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丰富教学内容的层面,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学习知识视野角度;(2)便于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新鲜感,以激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能够使得计算机教学内容更具有动态化,让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和接受。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上述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后,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机学习的互动生成性,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师生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沟通。
3. 运用网络信息化评价教学过程和方法
网络信息化评价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评估,为获取建立准确的数字信息做好准备;(2)能够评价教师的业务技能掌握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3)具有自动生成体系,即能够根据教学双方反映的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能够准确地评估出教学的效果情况。
根据网络信息化评价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应该突出:①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是否有效;②是否有突破难点的训练方法途径;③是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再现。
三、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感悟
1.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为根本,注重目标的合理设计。网络信息化教学应该在有效性目标的指引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2.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注意发挥教学的评价功能。网络信息化教学能够在提供远距离教学方便时,可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能够缓解学习的紧张感。
3. 网络信息在职教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注意建立必要的监控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处在青春期,会受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监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实践教学;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在采用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从当前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课程分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判定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无法掌握更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有些学校虽然将实践教学应用在其中,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硬件设施、先进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终也就不能够向社会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实践教学途径,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实训配套方面的问题。当前各大高校在实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都建立了大量的实训基地或者实训教师,但是在对其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将项目课程的教学需求考虑在其中,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根本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将项目课程的教学需求充分考虑在其中,并在建设过程中经过适当的调整,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并且还能够降低资源的浪费。
(2)计算机教师的职业能力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师大多都是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学校进行教学,而没有进入企业进一步锻炼,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又怎么能实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3)缺乏配套硬件设施与健全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些高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只能够保证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但是还缺乏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外,学校也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管理模式不够合理,最终影响到其教学质量。
(4)缺乏健全的、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高校缺乏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掌握更多计算机知识,很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许多学生并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5)缺乏健全的实践考核体系。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一般都会根据实践考核体系来对实践教学效果及成绩进行合理的评定。但是由于其特点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缺乏健全的实践考核体系,最终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途径的具体改革措施
(一)改革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上述计算机专业实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必须要对计算机专业实践途径进行改革,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工学结合的原则;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能力实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等等。
(二)改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而又系统的实训体系。高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市场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而满足市场的发展要求,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建立健全的实训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适应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一般来说,在建立实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实训教材、实训师资和实训基地管理。
(2)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蓝本,注重工学结合,开展技能大赛。竞赛的设计要有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面向岗位技能、突出工程应用、体现先进技术、引领教学改革,注重考察选手的职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计划性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职业素养,找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缺失,将高职院校IT职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发现教学内容与工程实战要求的差距,找准日后IT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3)校企合作打造实验教学系统,促进职业人才培养。为解决学校经费不足的问题,建立模拟教学平台是有效的措施之一。由于学校缺乏企业化的IT实践教学环境、可教学化的企业真实项目资源以及具备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及指导能力的IT讲师,因此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建立面向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可教学化实训体系,开发配套教材,缩短毕业学生技术水平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加强学生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率,同时真正实现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化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高校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途径,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全部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为市场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网络教育,计算机教育,Internet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这代大学生几乎都是80年的一代,在中小学很少有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但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火热开展,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也在酝酿新的改革方向。计算机教育是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通过两年研究生学习,我感到了发展网络教育的重要性。早就有专家说过,计算机已成为教育的工具,而不是教育的目标。那网络呢?网络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我进行工作和学习的有利工具,尤其在现在的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因此网络教育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地位应该是非常高的,加强网络教育也是真个社会所必须的。
2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和必要性
2.1 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2.1.1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可以追溯到80年代,1982年原教育部作出决定:就在清华、北大和北师大等5所大学的附中试点开设BASIC语言选修课,这就是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教育的起源。[1]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发展至今,可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计算机课程主要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为核心(主要内容是BASIC编程);到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的计算机教育专家逐渐认识到掌握计算机这种工具比掌握程序设计语言更为重要,尤其进入90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Internet日益普及于是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受到了很大影响而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称之为“信息技术课程”,时间是从90年代中期至今,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课开展的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教育界对它的研究也日渐深入了。
由此看出,计算机教育由单纯的语言学习转向工具学习确实是一大进步,但是,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又包括什么内容呢,是不是能够满足我们的实际需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从中小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来看,其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很少,很少有专门开设有关internet网络应用与网络安全等章节。而在此时,我想到曾经盛行的“计算机文化”这一说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真的成为了一种文化,同时,internet网络也可以说成为了一种文化,而文化是具有广泛性的,既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又涉及全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应用领域。教育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教育的在其中的价值和地位,我们应该把网络文化潜藏在课程之中,而不是仅仅是为了达到某些教学目标。
2.1.2 大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同样有20多年的历史了,从微机原理,语言程序设计,到计算机文化课程。但是由于近些年受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多元化、专业化、低龄化的影响,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也需要改革了。[2]以前在大学里基本上开两个层面的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包括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库Visual Foxpro等。显然计算机文化基础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有所重复,但是技术含量却是不一样的。尤其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及应用的不断深入普及,大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人数也在迅速上升,但是他们到底又不会合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对网络的认识有多少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很多人员对大学生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大体一致,可以概括地说,[3]大学生上网基本上是根据自己需求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学习,工作,娱乐等,但是很少他们真正懂得网络知识的却不多,他们也只能在网络上提取现有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真伪,以及提取方式的快捷和安全性知识比较缺乏。所以说他们还不能够合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缺乏对网络知识的系统掌握。
我自身也有此感受,自从上研以来我一直在关注网络知识学习,我发现我以前在大学时只是被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而很少思考为什么会是那样,对网络的深层知识毫无所知,更不会防范和改变网络,这也表明我在大学时所受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局限性。从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感到了,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的计算机课程也应该有所改革了。
2.2 计算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育的不足之处太多了,在本文我只是想说一点就是网络教育程度不够。
从上述中小学和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可知,计算机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从他们的课程设置来看,计算机网络教育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比例很小。这样会引起几个问题:
1)中小学生陷入网络游戏之中,无所事事;
2)大学生掉在网络海洋中,无法识别和提取有用的资源。
3)无法对付网络的有害性攻击,遇到问题手足无措。
由此看出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了适应网络社会,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它。
并且,从上面的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是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但是我认为,大学和中学的计算机教育不能脱节,大学和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改革也是连在一起的,要改革必须同时改革,并且要合作改革,使计算机教育在人的教育过程中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大家对网络的认识还不够,更不会使用利用网络这种工具。如果想把网络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我们必须掌握这些网络知识。
3 必须掌握的网络知识
进行网络教育就是为了掌握和应用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知识是进行网络教育的基础,要想达到网络教育的目标就必须掌握网络知识。
1)中小学:在网络方面除了达到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外,我们还应该增加网络安全和防护方面的学习目标。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中写到:“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浏览器收集资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初中的教学内容安排:“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以及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的其它应用(6)网页制作。”高中:“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讯基础(2)因特网以及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
由此可看出,中小学对网络的学习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应用上,而在防范和安全上重视不够。而要对网络的防范和安全的掌握就必须深入学习网络的基本构架和原理。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而这些在大学中尤其重要。
2)大学中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毕竟中小学学习的任务很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开设的网络课程也不可能太难,所以在大学中就必须在中学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对计算机网络要有个系统性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尤其网络协议模型中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此外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也没个电脑用者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我们现在基本上都用是windous操作系统,但是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一些DOS命令也是很重要的。[5]例如: ping,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上的管理员或者黑客来说,ping命令是第一个必须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
nbtstat ,该命令使用TCP/IP上的NetBIOS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TCP/IP连接,使用这个命令你可以得到远程主机的NETBIOS信息,比如用户名、所属的工作组、网卡的MAC地址等。
Tracert, 它是跟踪路由信息,使用此命令可以查出数据从本地机器传输到目标主机所经过的所有途径,这对我们了解网络布局和结构很有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Netstat net,at,telnet等等,都是很重要的命令,并且很容易掌握,对我们使用网络很有帮助。
当然,只有网络知识是不够的,也要结合实践,否则也是徒劳的。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具体的掌握网络知识,或者说进行网络教育的几种途径。
4 开展网络教育的途径
1)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课和课程整合,是教与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学习不够。因此,信息技术课是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中多加入些网络知识课程,对课程整合的实施和学生网络素质的提高都有好处。
2)大学中更要开设网络教育应用。在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会开设类似于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网络应用的课程,但是一些文科专业却几乎没有该课程,我认为该课程应该作为一门公共课来开设。在大学中,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网络应用同样重要,都应该成为必修公共课,而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库)类的就可以作为选修,有兴趣和必要的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即可。
3)大学中学生自学是种很好的方式,普及计算机,使每个学生都有台电脑,他就会遇到很多网络问题,这种在任务驱动的方法,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网络知识。
4)业余时间开展一些网络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6]比如2001年北京举行了学生网络应用挑战赛,本赛旨在通过比赛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建设校园网络文明,对推动网络普及、应用以及规范网络文明产生巨大作用。像这样的活动我们在中学和高校都可以适当地开展,这对网络教育的普及会有很大影响。
5)很多培训班开设也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使那些优秀或者对网络编程有兴趣的,更加深入的学习。或者在职工作者和成人学习者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学习网络知识。
5 结束语
总之,网络已不是专业人士的专有特长,而是一种社会文化,每个人都须具备的素养。在这个信息社会,没有网络,不懂网络,我们进行工作和学习都会遇到困难或者麻烦,会使我们的人生道路很艰辛。教育是培养人的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网络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地对社会尽到了责任。
参考文献
[1] 何可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通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2] 北京外国语大学计算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计算中心
[3] 张森.论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今后发展.计算机教育,2005年第10期
[4]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信息教育课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向前发展对相关人才需要的必然,是使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众多课程中,基础工具性课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基础工具性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颇大。仓颉发明了文字,使得前人能够把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代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必须学习语文,因而语文课就显得格外重要,理所当然成了大家都必须学,而且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同理,计算机的发明,延伸了人的大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掌握信息技术是我们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开设信息技术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教育部在2000年1月9日修改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南,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
1.突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关键
每们学科都有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数学的九九口诀表是基本知识,笔算、心算是基本技能,语文的字、词、句、篇是基本知识,查字典、遣词、造句、谋篇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课程也如此,也有自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 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2.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即只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家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较快的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们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被动、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3.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数学家和作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们新兴课程,在教学方面应反省这些,不能重踏传统学科教学的覆撤,培养出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任务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2)在练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和大胆地创新。
那么究竟哪些知识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呢?一是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原理;二是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编程语言。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变化,是进一步学习其它有关知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关键词:学科 信息技术 工具性
哪些属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技能呢?
一是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正确的开、关机程序,外设的调节与使用,如:显示器的调节、打印机、光驱、音箱等的使用。
二是常用应用软件如: WPS、Word、画笔、书写器等的熟练使用和常用工具软件如kill、winzip等的安装和使用。三是熟悉键盘,掌握正确的指法,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这些是正确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和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实用的技能,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我们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一、注重应用和与其它学科联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点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争论中,即只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系统,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看作一个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呢?现在争论有了结果,大家趋向于后者。因为大多数学生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学习计算机只是为了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能对将来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较快的适应。
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体现在计算机是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的一种工具。学会运用计算机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正如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但如果不学习语文就无法完成其它各科课程的学习一样,计算机教育也同样不是为了培养计算机专家,只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在教学中要落实信息技术的基础工具性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尽量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实例,使计算机成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
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乐趣和事半功倍的效率。这些联系不仅仅只发生在计算机与语、数、外之间,我们还应与其他更多的学科联系,有多种途径的联系,如:利用计算机谱曲,利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片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学习软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把计算机知识融汇到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确实与语文数学课一样,是一们重要的基础工具性学科,不掌握信息技术就要被动、就要落后,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的着力点
传统的语文、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按照培养数学家和作家的要求教授学生,可结果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造就几个大家,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写作水平很低,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差,信息技术作为一们新兴课程,在教学方面应反省这些,不能重踏传统学科教学的覆撤,培养出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
(1)在任务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选用能激发学生强烈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任务。任务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或是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如:绘制奥运五环旗、设计环境监测表等。
(2)在练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能引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和大胆地创新。
(3)在教学中渗透一种让学生敢想、敢做,鼓励学生想、鼓励学生做的思想。
从dos到windows,是操作系统一次大的革命,为什么别人能想到并努力实现它,而我们却不能。要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也要告诉他们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就操作系统而言,还在不断地发展中,我们可以努力学习,发展现有的操作系统或另辟途径,发明一种全新概念的操作系统。这些思想应该成为教学设计中思考得最多的一个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是落实其基础工具性地位的重要途径,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教给学生,鼓励他们运用计算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使教、学、用突破以前计算机教学和应用的误区,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信息教育课程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向前发展对相关人才需要的必然,是使学校培养的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众多课程中,基础工具性课程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基础工具性课程的学习,对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颇大。仓颉发明了文字,使得前人能够把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记录下来,为后人
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后代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必须学习语文,因而语文课就显得格外重要,理所当然成了大家都必须学,而且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工具课。同理,计算机的发明,延伸了人的大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一、确定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计算机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比较不理想,或者父母知识水平不是很高,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使有了电脑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点计算机方面零散的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确定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目标,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提高练习等,并鼓励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内容,并作一定的引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教学,使他们也可以顺利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实践为主线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参与备课,完善教学板块。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操作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计算机课是有意思、好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越旺盛,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则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一些,等到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乐于学习时,就可以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步骤设计不合理,教学流程不紧凑,将会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围绕教学目标,使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井然有序,有机整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要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严密的逻辑性,预期的教学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的现象。而部分计算机老师对教学步骤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上课时松散不紧凑,浪费时间,学生练习也没有连贯性,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安排足够的练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