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管理会计的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的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会计的案例

第1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学生素质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多年来被我国MBA教学大量应用。但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的还不太充分,特别是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更多流于书本案例。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中的生产经营活动,其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设计上,应尽量体现其实践性特征,符合管理会计学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我国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实际上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充式”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上岗后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更谈不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拓展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基于此,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发掘了不少好的教学方式,其中情景案例教学法效果特别明显。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改善教学效果。引入案例教学法,使教学过程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管理会计案例情景为切入点,让学生自觉进入企业“现场”,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其中的“角色”,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思考分析案情、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实践的过程。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反响强烈。例如,笔者在讲授生产经营决策时运用了本地几家公司的案例(如亏损产品决策、半成品深加工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请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效果相当好。

第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目前,许多毕业生反映,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出的学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例如,笔者在讲授变动成本法时运用了“海尔成本管理”的案例;讲授经营决策时,运用了“索尼爱立信”案例,分析其成功的经验;讲授流动资金管理时,运用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案例,分析长虹衰败的表面原因以及根本原因。案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以致于有些学生会主动自己寻找案例进行分析,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第三,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独特之处在于不是让学生记内容,而是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甚至是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采用的案例都是一些企业在实际中遇到的真真切切的问题,不经过认真、周密的独立思考,是很难分析好。在运用过程中,让同学意识到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寻找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较好的方案。而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或错,依据的只是个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由于案例教学法重视的是分析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因其倡导多向性、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不求唯一答案,从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第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企业实践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案例,并依据管理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剖析管理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其自身的业务素质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会计情景案例教学的实施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必须注重其基本程序并确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实施,以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一)选取适宜的案例

案例的实质是特殊的教材,案例教学内容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会计教学案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广泛性。案例最好能涉及更多的行业,以适应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二是适用性。所选案例应使学生容易接受和认同,教师自己也能够把握。三是启发性。教学案例设计的问题应该显而不露,以待学生去挖掘。设计的问题并不在多,关键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四是目标性。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针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具有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涵盖性。五是时代性。案例应具有历史的经典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六是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最好是真实的案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开展深入讨论。

管理会计情景案例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一是关于公司竞争战略的研究。包括公司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如何选择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分配激励等战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如何影响这些战略,企业应采取那些措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采用哪些手段整合和配合这些战略,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二是关于公司低成本扩张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国内企业主要以兼并为典范。管理会计视角的兼并将研究重点放在战略性的价值管理方面。如以兼并获得成功的某公司为案例,需要研究该公司的兼并策略。竞标成功的经验、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兼并以后的财务处理和会计实务发展。类似的还有关于公司合并、分立、破产的研究等。三是管理会计某一领域的研究。如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竞争成本管理、竞争价值工程的研究等。四是企业流程再造方面的研究。随着新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将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哈默的“企业再造”理论,研究总结企业价值管理中流程再造的典型案例,对于推动管理会计创新,及有关新方法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讨论前的准备

准备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案例一旦选中,教师就要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信息,并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管理会计案例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型,它用来描述系统特征与决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何时特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一种案例是决策型,它能使学生把自己当做企业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但更多的案例是把两者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仅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查阅资料以便应对。二是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搜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分析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三)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由于课时的原因,讨论可以在课后分组进行,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在课堂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和指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和环境,并设法使学生成为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如果学生之间观点不一致,可予以引导并促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可采取提示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进行操作,而不拘泥于权威性的评价结论。学生一方面应珍视难得的发言机会,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掌握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让同学们意识到要具备团队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四)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专业知识点、创新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褒扬与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应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在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案例报告的撰写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应及时归纳、总结,重点是评价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阶段。这样,学生可理性地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教师应对案例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同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水平,可为经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四、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案例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相当一部分老师把案例分析当作一道大的作业题来看待,只布置两道题,然后让学生去完成。或者只让学生自己准备、讨论即可,采用“放羊式”教学。基于此,一些高职院校对待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课程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就只按理论课教学工作量的一半计算。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所付出的工作量比理论课更多,应给这样的工作在计算工作量时乘系数;同时可组织系里进行情景案例教学竞赛活动,评出优秀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引入竞争机制,由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案例教学质量。

第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教学,教师对一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可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课堂讲授应当是诱导启发式的,应该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只有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很多,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进行管理会计模拟试验、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撰写小论文等,这是案例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的。

第四,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法那样自己扮演课堂的主角,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分析讨论,而是以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身份积极为学生服务,在必要时,给学生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老师的评论要简短,不进行判断,没有导向性,而且通常应以提问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使学生继续讨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市场环境在发生剧烈变动,管理会计的内容在不断地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概念得到阐述、解释,可使学生在丰富的案例里面学到实用的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将对管理会计教学的改革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贺颖奇,陈佳俊.管理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忠,周剑杰,胡静波.管理会计学教学案例[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3、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财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目前,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未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6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后形成的会计档案是委托单位委托被委托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而形成的,尽管会计档案的实体由于保管单位的变更而变更,但其所有权仍是委托单位,属于委托单位全宗的一个门类,应当保持一个单位全宗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是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7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45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的大量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三是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之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各单位普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在各单位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却忽视了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把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在会计人员上岗前,没有邀请档案专业人员讲授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造成会计档案整理质量不高,封面内容填写不全,装订不整齐,有的分类、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现象,使整理出的会计档案没有达到规范化标准,更谈不上科学管理。

四是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强调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五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只突出强调了会计业务工作,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没有把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也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第3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部门和产权 管理 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是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生事物,是对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两种形式,一种叫“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另一种叫“财务集中制”。

1)“会计委派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在这种形式下,委派对象大多是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直接管理,即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会计人员独立,并实行在单位之间定期轮岗制度。

2)“财务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在保持各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配备会计人员,只设报账员,将招考来的会计的行政关系等转到核算中心,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其服务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将会计核算权从单位行政 管理 权分离出来,取消各单位银行账户,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告,保管会计档案等财务活动,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融会计服务与监督管理为一体。

目前,会计委派制下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大致是:

1)委派会计受财政部门委派,直接到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所形成的会计档案由委派会计整理立卷,会计档案实体仍在原单位保存,即保持了原单位全宗的完整性。但这种模式到了基层,特别是乡村一级,会计档案管理 方式却发生了变化。各村的财务全部由乡镇的委派会计统一核算、报账,各村形成的会计档案也集中在乡镇统一管理,不再向各村返回会计档案。

2)会计集中核算地区或部门,在会计核算中心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进行整理、归档、保管、提供利用。这其中,有的核算中心将委派单位的会计档案暂保管一年后向委托单位返回;有的则不按《会计档案 管理 办法规定》及时向委托单位返回,而是自行保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 管理 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有的会计核算中心没有或不及时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这不符合《档案法》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结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

2)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没有同步归档。会计工作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形式到运用电子计算机形式记账,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四章第七条明确指出:“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核算的地区或部门,基本都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形成大量的磁介质会计档案都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即便是定期向委托单位移交会计档案的核算中心,也只移交纸质会计档案。

3)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产物,它产生于会计业务工作中,是会计工作的延伸,也是会计工作的终结。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委派制管理下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的培训与学习。

4)财政部门与档案行政 管理 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由于会计委派制是近些年来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业务主要接受同级财政部门的监管。然而从其成立至今,无论财政部门还是档案部门都没有对新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的管理作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档案部门也没有主动地介入其中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财政部门只管会计业务规范与否,而对会计档案规范与否少有问津,使会计委派制下的会计档案基本属于“失控”状态。

5)会计档案 管理 制度亟待完善。制度不健全势必造成管理无章可循。不少会计核算中心并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等制度,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整理标准,移交等问题没有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针对会计 管理 体制的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会计档案 管理 ,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2)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 管理 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第4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会计档案;计算机管理;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当今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做好计算机会计档案工作,使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1 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会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表现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会计档案工作中有以下特点:(1)计算机会计档案增加了会计档案存储的方向。很好的继承了会计档案的传统,存储在硬盘数据、磁媒介、光盘存储数据也包含其中。(2)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档案工作需要特殊定制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3)计算机技术中的存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应用。(4)计算机技术处理会计档案的存储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威胁,所以对于计算机会计档案的存储安全需要特殊加强保护。

2 算机会计档案的内容及保管期限

根据会计档案价值鉴定标准的规定,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记录和文件,均应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并统一管理。

(1)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保管期限15年;(2)会计账薄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类,保管年限都是15年;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年限是25年,固定资产卡片是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3)财务报表类。月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保管年限是3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包括财务分析)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属于永久性保管;(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保管年限是5年,会计移交清册的保管年限是15年;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性保存。

3 在会计档案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风险

3.1 数据存储设备损坏

数据的存储设备不慎损坏,使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比如:机械损伤;温度、湿度、清洁度对磁盘所存储的会计数据的影响等。

3.2 数据的软破坏

(1)通常,会计数据是运行会计软件得出的结果。在程序设计师设计会计软件的时候,程序设计师在程序构成和功能上考虑不够充分,就会导致会计数据信息偏差。当然,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会逐步减少;(2)操作失误和停电。突然停电对正在进行的计算机会计软件操作是一种非常头疼的事情,由于不能及时存盘而造成会计数据丢失不容易挽回,我们只能通过定时存盘来尽量缓解这样的数据破坏;操作失误会计数据丢失的一种常见错误。但是这种失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严肃会计管理制度等措施来规范、解决;(3)计算机病毒程序。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是存在攻击性和破坏性的程序。它们能够修改、删除存储设备上的会计数据。

3.3 会计数据的恶意篡改

会计数据是一种机密数据、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被不法之徒获取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会计数据可以通过主动泄露和被动泄露多种方法被截取。

有企图的不法分子主动窃取会计数据称为人为主动泄露:例如,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会计数据,贿赂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获取会计数据等。会计数据在传播或处理的过程中被非法截获称为技术被动泄露:例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手段截获数据,存储设备处理不当等。下面总结会计数据被盗取的方法:(1)通过直接非法手段来访问会计数据。这种手段包括两种方法:即实体访问和远距离访问。实体访问指的是不法分子在会计系统存在的计算机上,通过了用户识别系统的确认,伪装成合法用户访问会计系统,窃取机密的会计数据。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加强实体控制来解决。远距离访问指的是不法分子使用远程计算机遥控技术,从其他地方获得计算机会计数据的使用权,入侵会计系统软件。解决远距离控制访问要困难得多,因为侵入者的人群范围太广,无处可查,入侵的过程透明化,难觅踪迹。(2)间接手段取得会计数据。间接手段取得会计数据类似于特务人员、情报人员的行事方式,例如,他们会通过非法手段贿赂相关人员,获得计算机会计系统用户的使用权,从而获取会计数据;还有一些人会通过分析和询问来获取会计数据。(3)在数据通信中获取。在会计数据传送过程中,有很多途径可以被截获。可以通过对会计数据进行加密来解决这种数据被截获的情况。数据加密的方法千变万化,就算数据被截获,不法之徒也不能轻易了解会计数据的真正意义。(4)综合分析并推断。当不法之徒获得某些会计数据,如果感觉这个数据可能关系重大,会运用数学手段运算、统计,对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推断来获得更重要的信息。例如,如果一个银行的存款总额数据不小心被窃取,那么就能以此判断出该银行的贷款能力,再通过其他手段来对这家银行造成危害。

4 计算机会计数据的保护措施

4.1 加密技术应用和推广

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使会计数据具有非常强的保密性。通过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给会计数据加密,可以使窃取者即使得到数据,也无法了解数据的真正含义,从而使非法获取的数据失去了真正价值,也不能轻易的对数据进行篡改和伪造。所以,计算机加密技术是防止计算机会计数据失窃的重要手段。

4.2 保护计算机硬件设备

加强计算机设备硬件的保护: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需要配备防火、防地震、防水、防雷击等必要的预防自然灾害对计算机造成损坏的保护系统以及报警装置。在计算机室的主入口安装电子保安密码门锁。增强计算机的防电磁辐射以及抗电子干扰的性能,在计算机室内配备防静电措施和空调系统,配备稳压电源和备用电源确保电压稳定,保证会计数据存储设备运送安全。

4.3 跟踪检测机制的建立

建立跟踪监测机制保护会计数据的存取操作,使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软件系统上建立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例如,对登入、退出会计系统的时间、地点、用户;输入错误的口令次数;使用的输入输出设备;存入、增加、删除、更新的文件等都做详细的记录。而所有这些信息会反映到系统主制台上,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会计实务操作方式和会计档案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的风险和对风险的防范对会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当不断从各方面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使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内的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俞峰.浅谈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井晓.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

[3]李明英.浅谈会计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档案管理,2011.

第5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 会计档案 档案收集 档案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已经由过去的“报销、记账、结算”为主的“核算型”财务,逐渐转向以“预算、计划、控制、分析、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高校会计档案是高校在会计核算专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文件,是高校制定财务计划预算的重要数据源,是高校进行科学经济决策的信息源,是高校维护正常财务工作秩序的法律书证,也是储备会计工作经验、技术的知识库。

一、高校会计档案的种类

从内容上加以界定,高校会计档案具体分为五类:

(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2)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3)财务报告类:月报、季报、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以及财务情况文字说明等。

(4)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财务会计软件使用说明,会计科目和项目编码及使用说明,会计电算化处理授权登记或使用权限备案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等。

(5)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指与会计核算有关的重要资料,具体包括:学生名册;学生缴费及欠费明细表;工资薪金发放清册及个人所得税缴纳名册;住房公积金备查簿;其他会计核算资料。

二、高校会计档案的收集

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和财务决策的有用信息,以寻求经济管理、财务活动的最佳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高校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信息体系——即会计档案体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将会计在各个工作环节中所形成为档案材料,作为高校的一笔重要资源来收集、保管,并使之管理科学、规范。高校会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校内各部门及社会诸方面无不发生经济来往,因此,高校会计文件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会计工作又是出纳、记账、审核、主管等各个岗位和人员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中各个岗位又有各自的职责,它们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要保证会计档案的齐全完整,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至关重要。

同文书档案立卷归档前一样,会计档案在系统整理归档前,也有个收集问题。会计档案整理前的收集比文书档案的收集要容易一些,它的收集对象是一个单位历任会计所经办的一切会计材料(主更是凭证,账簿、报表)。在会计档案的整理前,必须把一个单位的历任会计资料收集在一起,集中统一整理。今后,财务、档案部门应明确:凡是会计工作调动或更换时,必须把会计手续的交接同会计档案的移交一起进行,认真交接、办理严格的移交手续。要使会计档案信息齐全、完整,收集工作必须得到以下几点要求。

1、贯彻集中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的原则

集中统一管理会计档案,这是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核心。在任何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档案都应该由会计、档案部门实行集中统一曲收集、管理,这是国家全部会计档案能够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应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去做,即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近几年来,会计档案管理实践证明,会计档案移交档案部门保管,无论是保管条件,还是管理水平,都要比自行保管好得多,特别是在利用时,由于有档案管理人员的优质服务,使查阅利用更为方便。利用更为方便。

2、遵循会计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

会计档案及其前身——会计文件材料,是在各项经济管理、生产活动、经营销售、预测决策的会计工作环节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有其一定的自然形成规律。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的收集工作,必须遵循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自然形成规律,及时收集归卷。只有这样才能既做到集中统一管理,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安全,又不影响会计现行工作的作用。

3、保证会计档案的齐全、完统、准确

会计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完整、准确的会计档案,可以充分发挥其凭证、依据、史料等作用,有效地维护国家、集体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十分可贵的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经验。而不完整的会计档案,特别是不准确的会计档案,其利用价值会大大降低,在许多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凭证、查考作用,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结国民经济管理造成巨大损失。

三、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

做好高校会计档案管理,是加强高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会计档案形成于会计对财务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核算的具体过程之中,它是记录和反映高校财务业务的重要资科,是进行会计监督、分析、决策和计划的依据。高校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通过会计核算,加强内部微观经济管理,保存会计档案,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因此,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6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一)管理依据的特殊性

归档管理的会计档案材料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直接产生的,具有原始性、唯一性的文件材料,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整理归档以后,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成为可以作为法庭证据的依据性材料。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管理的合法有效,国家不仅在《会计法》中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范,并且专门制定、颁布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予以规范,这在其他门类档案中是不多见的。在此基础上,各个大型国有企业包括我公司在内都制订了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使会计档案成为企业档案管理中最为规范、明确、高效的门类之一。

(二)来源的特殊性

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使档案管理的前期阶段,即归档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前整理和按时移交,成为档案管理中最难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因为归档材料的形成主体成分众多,素质参差不齐;归档材料产生的时间、处所及环境条件各异,所以归档材料质量的可控性较难提高,会计档案的来源同样存在这些问题。虽然会计档案归档材料是由专业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移交给档案部门,而且在移交归档前进行过审查,但是会计凭证来源各异,数量繁多;会计账簿专业性强,分类严格;其他会计资料种类繁杂,难以准确分辨,这些特点在其它门类的档案中都是不多见的。此外,对于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积累、整理方法、质量及归档时间界定等要素均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同样也有别于其它门类档案。在归档时间上,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由财务部门自行保管一年,待下一个年度才移交归档;在整理方法上,会计档案归档材料是由会计人员而不是档案人员负责组卷及装订,以确保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

(三)管理的特殊性

会计档案是经济活动的直接凭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会计档案归档范围必须涵盖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各环节之间的客观联系,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积极配合;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种类多样,寿命周期长短各异,保管期限各不相同,有3年、5年、10年、15年、25年和永久等六个档次,这是会计档案独有的特点;由于会计档案数量多,特别是短期保存的数量大,需要经常进行价值鉴定和及时销毁。在我公司,只有会计档案能够做到定期组织进行鉴定、销毁。这些方面均与其他门类档案有明显区别。

(四)利用的特殊性

由于会计档案涉及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严格的保密要求,必须依法依规严格管理,无关人员不应当接触。因此要求企业档案部门做出适应会计档案自身特点的专门规定,对利用会计档案的主体、时间、地点及管理要求做出明确、细致的要求。要对利用者的资格进行限制和审查,采取措施保证在利用会计档案的过程中不致造成失密、泄密,要规定明确的利用程序并对整个利用过程实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确保馆藏会计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发馆藏会计档案信息资源。

(五)信息化管理的特殊性

自2005年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以来,由于各门类档案信息化建设难度不一,因此进展步伐也各不相同,而会计档案信息化就是其点比较鲜明的一类。可以说,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所谓进度最快,即会计档案是最先完成案卷目录数据库建设的门类;所谓进度最慢,即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完成会计档案卷内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更不用说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了。事实上,会计档案本身的特点已经决定,后两个数据库的建设既没有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这个特点与其它门类档案数据库建设工作日新月异的局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实用方法

(一)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控制

会计档案和其它各门类档案一样,必须依法管理,坚持“照制度办事,按程序操作”的要求。

1.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抓好三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制订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二是在国家相关法规修订、企业实际情况变化等情况下,应及时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三是在实际工作中,应逐步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接收、管理、利用和鉴定销毁的具体操作程序,使会计档案的管理真正处于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的良性环境。

2.在制度落实方面,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闭环控制,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应当做到三个纳入:一是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纳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效力;二是将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纳入职工培训课程,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三是将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纳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单位的工作绩效挂钩,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

(二)企业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

归档前控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样如此。因为会计档案在归档之前都是由专业会计人员管理,往往使档案人员产生“会计档案是归档前管理最规范的一类档案”的惯性思维,从而放松对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归档前控制这个环节重要性的认识,必须采取有效手段确保档案归档环节的质量和效率。会计档案材料的归档前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归档材料进行现状调研,切实掌握归档单位分管领导及责任人是否有变化,弄清应归档材料的数量及保管现状,以及可能影响归档工作进度与质量的其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要与归档单位的领导及责任人保持沟通,建立经常、及时、良性的信息交流;第三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业务指导,包括宣传会计档案管理法规与制度,传授归档材料组卷、装订及保管的方法与要求,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等等,特别是在归档单位责任人员发生变动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一般来说,归档前管理工作越及时、主动、细致,会计档案材料的接收归档工作就会越顺利。

(三)企业会计档案材料的接收归档

会计档案的接收归档工作是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必须按照“规范、明确、高效”的要求有序进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我们就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每年刚过春节,我们就开始与归档单位沟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订印发当年的会计档案归档计划,确定各单位的归档次序、时间安排、归档材料内容、归档手续以及联系方式,当然每年都要不厌其烦地重申归档要求,以保证归档计划的可执行性。然后就是为归档材料的进馆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柜架的规划安排、位置调整、装具准备等各项工作,在此期间往往还要关注与指导归档单位制作归档材料交接清单的进度与质量。会计档案归档材料的接收工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按照交接清单逐卷清点,核对名称、编号、数量,精神高度集中,不敢稍有懈怠;一卷档案不过一两斤重,但是要连续将几千卷档案在短时间内进行清点、搬运、消毒、上架,不仅要求有较强的手脑协调能力,还要求有较好的身体素质。

(四)企业会计档案的安全保护

会计档案接收入库以后,虽然组卷、装订环节的工作已由会计人员完成,但是仍然有许多管理工作要做。首先是归档材料的清洁消毒就与其它档案不同,其它档案都是先消毒后装订,文件材料之间的间隙大而松散,臭氧气体容易进入,消毒时间不需要太长;而会计档案是已经装订完毕然后消毒,臭氧气体难以顺利进入纸张之间,不但要求档案在消毒柜中翻开摆放,还要适当降低档案的摆放密度,适当延长消毒时间,使消毒杀菌尽可能彻底。其次是会计档案的装具即卷盒种类多、规格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外形尺寸各不相同,因此除了会计报表与其它会计材料采用各门类档案通用的卷盒外,我们还专门为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量身定做了不同规格的卷盒。第三,会计档案的保护、保密管理要求高。我公司于2013年为会计档案库房安装了带指纹锁的门禁系统,改进了防盗实时监控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会计档案的安全防护水平。此外,还有会计档案案卷封面、脊背、卷内目录和备考表的制作;总账、分类账和检索工具的建立;由于档案鉴定、销毁而形成柜架空间,必须经常进行倒架调整,比其它档案管理频繁得多;会计档案的数量最多,库房面积最大,日常清洁卫生工作量也最大。这些工作看起来琐碎,但是缺一不可。

(五)企业会计档案的利用管理

利用会计档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与保障档案完整安全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利用会计档案的主体必须是持证上岗的专业会计人员,因此档案部门应当掌握本企业的持证会计人员名单,并且定期与财务管理部进行沟通,对名单进行更新;其次,利用会计档案必须事先经公司财务部领导书面批准,并有档案部门领导签字确认,以确保利用的目的是因工作需要;第三,利用会计档案必须在档案部门设置的专用阅档室内进行,必须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现场服务,阅档室内还应当配备监控摄像头、电话等必要设施;第四,如果需要复制档案,必须在审批手续中明确说明,并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部门内部进行。

(六)企业会计档案的鉴定及销毁

到期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是会计档案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考验一个档案工作者素质的试金石。美国国家档案馆前馆长、著名档案学家巴克先生曾经告诫我们:“人类的档案遗产具有唯一性,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失去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是整个人类的损失。”这句话成为我们每次鉴定销毁工作之前必须重温的信条。为了确保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的质量,首先必须组织鉴定工作小组,由企业总会计师担任组长,财务部门、档案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其次应由档案人员制作案卷级鉴定清册,并确保清册的内容与提交鉴定的档案在顺序、数量、内容各方面准确对应。第三,采用逐卷鉴定的方法对到期的会计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在鉴定前,应要求参加鉴定的会计人员事先做好相应准备,对提交鉴定的档案是否涉及未办结的债权债务,是否涉及正在办理的违法违纪案件等内容要心中有数,以免造成珍贵证据的灭失。第四,鉴定工作结束后,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鉴定结论,将经过鉴定的档案分为两个部分,对应当继续保存的档案重新标识、消毒、回库;对应当销毁的档案建立销毁清册,办理审批手续后,送到有资质的销毁单位,采用化纸浆的方式进行销毁。最后,将销毁清册等鉴定工作资料完成签字手续后,及时归档,永久保存。

(七)企业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点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会计档案有什么样的特殊性,信息化建设都是会计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这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首先,扎实的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其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应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第三,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当适应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遵循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进行。我们的设想是,对于会计账簿类,数据库建设到案卷级;在其他三个类别中,对于已经归档的档案,数据库建设到案卷级,对于今后归档的档案,在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后,根据实际情况,可能直接建设全文数据库。因为这个方案将对现行的会计档案形成方式和载体形式做出重要调整:除会计凭证类继续采用纸质载体外,其它三类材料即会计账簿类、会计报表类和其它会计材料类都将可能全部或者大部分采用电子载体,不再采用纸质载体。这必将会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相当大的变革,我们应当尽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结束语

第7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意义;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various institutions are more and more standardized, more and more systems, gradu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management, and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health. Public institution accounting archives are formed in the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for operational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the institu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rol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accounting archiv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accounting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accounting archives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accounting document management;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G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会计档案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对于以后经济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意义

1. 有利于促进会计资源的储备中心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活动的不断开展,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信息数量

大量增加。为了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会计资源的储备中心。以往的会计档案大多分散在各个部门或者个人手中,影响会计档案价值的实现,而有效的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集中管理会计信息、建立会计信息储备中心、实现会计信息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有利于保护会计信息,防治信息泄露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没有实行统一管理时,由于档案比较分散,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且档案意识不强,容易发生会计信息泄露的情况,从而给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而对会计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就减少了会计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

3. 有利于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档案管理的情况,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能够使财务部门参照各种会计信息,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促进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所有的会计档案资料集中放置在档案室进行管理也减少了对人员的占用,符合精简节约原则。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

1.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的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充足的专业管理知识,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同时,单位内部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2.各级领导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很多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创造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将其摆在次要的位置。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间接经济价值,以及对单位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必须要加强各级领导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加大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会计档案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 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往的会计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不仅管理较为繁杂,而且查阅起来也费时费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子档案成为了可能,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的查询,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事业单位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会计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4. 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管理机制,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要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把具体工作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并进行定期考核,对于工作突出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给予警告,端正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信息的查阅制度,对查阅会计信息的人员进行登记并进行监督,避免有人私自修改、删除、或者拷贝会计信息,造成信息泄露。同时,还要对会计档案信息进行备份,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时会计信息的丢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特别是在电子档案占据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由于计算机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操作不当或感染病毒,就可能使信息无法找回,因此必需要保存好原始纸质档案。

三、总结

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促进对会计档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郝嫩月.进一步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8(17)

第8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第四条 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第六条 下列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

(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

第七条 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第八条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一)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第九条 满足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条件,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

第十条 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第十一条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第十二条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第十四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20xx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第十五条 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执行,本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办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应当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第十七条 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

第十八条 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第十九条 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第二十条 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或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一条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各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承接业务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 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当由原各单位保管。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需要移交给建设项目接受单位的,应当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及时移交,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第二十四条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第二十五条 单位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第二十八条 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 不具备设立档案机构或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条件的单位和依法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其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档案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总后勤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同时废止。

附表:1.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略)

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里的第五条规定

第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会计档案并非是人为故意制造的,而是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在会计活动过程申自然形成的,是具有合法地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活动的产物。

(2)会计档案产生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故意形成会计档案供人查阅,而是作为一种核算手段,为了处理会计事项的需要而产生的。

(3)会计档案是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史料,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献资料,文献资料通常是由特定的机构组织制定的,而会计档案是由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的当事人为体现,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办理会计手续所形成的。同时,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是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客观记录和描述,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当时的经济活动情况。

(4)会计档案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集中保存起来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不是随意保留下来就自然形成会计档案,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集中保存起来,才能形成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具有以下主要的作用,(1)会计档案既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通过会计档案,可以反映出各单位开展经济业务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

(2)会计档案可以比较详细地反映出一个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一些情况,如果一个单位存在会计帐目混乱、手续不清、资料散失等问题,可以清楚地从会计档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如果一个单位存在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活动,也可以从会计档案中反映和体现出来。

第9篇:管理会计的案例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越来越全面、深入地开展,除了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以外,还生成很多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会计文件,使会计档案工作内容大大增加,亟待在工作程序、档案管理方法、档案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跟进。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一)纸质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的难度有显著增加

传统纸质会计档案包括纸质材料的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等,而电算化会计档案除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档案外,还得贮存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数据和其他磁盘介质上的会计信息,如电子化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软件、电脑系统软件及其开发文档等,且纸质会计档案依旧存在。保存这两种介质档案的条件及手段是不一致的,增加管理难度。

(二)环境依赖性与载体特殊性,导致档案管理有局限

以往的单位会计档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人员可直接对会计信息进行查阅,不需要任何技术手段的辅助,而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为载体的,受载体的质量、存放环境、存贮信息有效期及载体在计算机文件中阅读器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环境下才可重现。

(三)信息共享性与档案易修改性,增加档案管理风险

电算化会计档案因其信息的数字化,可以多方位检索,容易实现网上远距离传送,显著提高利用会计档案的效率,为共享会计档案信息提供便利。但该优势附带着难留痕迹、易破坏的弊端,导致会计档案面临着被破坏或被篡改的风险,给会计档案管理的维护和保管带来很大难度,所以在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方面的要求更高。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下档案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完整性不高

当下,很多单位的部分领导、财会人员等并不十分了解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管理经验稍显不足,只注重保存打印的书面纸质档案,对于保存在电脑里的会计信息在磁性介质上的备份并没有进行归档,或只保管一份,在保证会计档案完整性方面会受到消极影响。

(二)载体质量低

目前许多单位因为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没将很好地保存会计软件系统,造成单位无法调用不同版本的会计数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都有明确要求,通过计算机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单位要将打印的会计档案保存好,并规定保存的期限。然而当下部分单位并没有升级、更新打印输出设备,导致打印输出的档案无法满足规定的期限保存要求,或因磁盘介质质量不过关而损坏甚至丢失会计电子数据。

(三)管理会计档案的制度不健全

单位目前尚未建立有关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导致会计电算化档案呈现出管理不规范、工作无序等不良状态。在实践中,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归档仍然选择传统手管理手工会计档案的做法,只把纸质文件进行归档,以前的手工会计档案直接改成了电子输出版。

三、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管理会计档案是单位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单位领导务必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改善长时间投入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缺乏等不良状况,全面提升开展会计档案工作管理的软硬件水平。

(二)完善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制度

一是细化单位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的办法与制度,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的立卷归档制度。从相关部门的要求看,各单位须及时把打印输出的全部财务报表、记账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等及时立卷;如果尚未用书面形式把会计数据打印出来,则务必要把原件保管好,且副本也要妥善保管。

二是细化计算机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完善建立定期维护、备份制度。会计电算化档案要定期进行会计数据的磁性介质备份,并设立其备查登记簿,明确备份的数量、时间、保管方式等细节信息,并定期检查、维护会计电算化档案。

三是完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制度。从国家档案局给出的统一标准来看,单位应优化磁盘介质的选择,做好会计数据备份工作,保持分开保管存储磁盘、备用磁盘;全面落实档案保管室的防尘、防腐蚀等工作;依据特定的顺序分类标号会计电算化档案,及时做好相应记录,制作好文件卡片,规范档案管理。

四是严格制定并实施档案借用制度。本单位人员在经过单位财务部门责任人的批准之后才能查阅会计电算化档案,并依据有关规定把借阅手续办理好;外单位人员如何需要查阅会计电算化档案,则需取得单位的介绍信,并通过财务部门及主管的批准。

五是完善安全保密和分权限调用的制度。要规定不同会计电算化档案的不同使用权限,可在较大范围内共享普通数据,但只有特定人员才能使用与单位机密有关的数据,只有主管人员、开发程序的人员才能使用数据结构文件、原程序设计文件等。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定期开展维护工作,预防因计算机或网络安全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被恶意修改,严禁泄密,从而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三)加大对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投入

合理选择本单位配套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要优先选择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软件; 配备清晰度高、打印能力强的喷墨或激光打印机,以便输出会计纸质档案;加大建设环境设施的力度,选择温度稳定、清洁、安全的仓库专门存放会计电算化档案。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要完善管理会计电算化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严格内部控制,健全配置环境,使会计电算化档案在单位的决策中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