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废污染治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废污染治理措施

第1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回顾调查 畜养禁建区划 污染治理 综合利用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正成为新的污染大户,为贯彻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的第九号令,我省环保部门协同农业、畜牧业等有关部门于2001年起开展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源调查,经过近年来的污染防治,综合利用,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根据省科技厅下达的科技项目计划要求,我们对所承接的《九龙江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研究》重点项目进行调研,研究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的科学办法,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治理措施,回顾总结九龙江流域(漳州段)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调研实例的可鉴之处,可供农村畜养业参考。

1 畜养业现状及禁建区域划分

漳州畜禽养殖业历史悠久,主要畜禽养殖业是以猪为主,大多数养猪场的选址较为合理,基本做到远离民居、生活饮用水水源、景区等地,分布在荒坡、茶果园、丘林、或是边远的闲杂地。漳州市人民政府漳镇(2001)综167号文批转市环保局《九龙江流域(漳州段)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域划分方案》,目的是为了保护九龙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使各流域断面水质按功能分区的不同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局面。

近年来,通过对外的调整、迁移、关停等行政手段,对内采取污染防治、综合利用等治理措施,截止2002年12月底,调查结果表明;现有的漳州九龙江流域规模化46家养猪场的选址较合理(大多数养猪场远离九龙江主干流),养殖分布地与龙江流域干、支流的直线距离,基本符合漳州市人民政府漳镇(2001)综167号文的禁建、禁养的条件和范围。虽然有相当部分的规模化养猪场目前暂时无法实现零排放目标,但大都按以猪养农-林-果-鱼-茶-草等科学模式和方向发展,经实地调查46家养猪场均在禁建、禁养区控制范围以外,已全部采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基本没有造成对九龙江流域水质的影响。

2 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

2.1 污染治理

调研的结果表明,规模化养猪场的“粪尿污废”普遍具有浓度高、刺激性臭味,病菌扩散等特点,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空气环境、地下水资源、生活饮用水源污染、破坏周边景观及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要彻底治理必须走规模化处理、综合利用和生态农业的道路。杜绝污染的关键在于治理和综合利用。近年来,漳州规模化养猪场粪尿管理已逐步加强和完善,形成具有闽南“水果之乡”“鱼米之乡”特色,摸索出一整套养―种一条龙生态型的科学模式,普遍采用以下污水治理工艺和办法:

2.1.1 污水的治理工艺

大多数养猪场利用地势山貌特点和生物链原理形成的生态种养模式,基本解决养猪业的粪尿污染问题。

治污工艺流程:以沼气厌氧发酵技术为主,根据猪尿特点采用“固液分离―沉淀池―酸化调节池― 一级厌氧发酵池―二级厌氧发酵池― 一级好氧生化池―二级水生物生化池―鱼塘、农作物和系统处理工艺路线。经治污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后还可循环利用。

2.1.2 污水治理方法

“减量化处理”――督促养殖户采取有效的治理防治措施,如“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排分离。“无害化处理”――粪便作为资源利用,须进行无害化处置,建立蓄粪池,生化池、氧化池、沼气池等设备,完善无害化处置系统。“资源化利用”――实现“零排放目标“使粪便资源化利用,漳州规模化养猪场综合利用率均在90%-95%之间。

2.1.3 粪尿综合利用

2.1.3.1 综合利用处理方法

综合利用多数采用以下以下处理方法:

①固液分离处理。将猪的固废收集风干、晒干后装袋做农家肥或外卖,尿液及粪便残留物经发酵处理后用于茶园、牧地、蔗田、果园等灌溉。粪渣直接施用于鱼塘。

②粪尿综合处理。收集粪尿混合物经发酵(厌氧或氧化)处理后,利用明渠、暗沟、埋管或山地高差直接引入田间,浸泡肥田或利用自动喷射系统进行浇溉,分布在山坡高地的养猪场运用比较普遍。

2.1.3.2 综合利用种养结合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漳州规模化46家养猪场有41家基本采用上述两种综合生态型或生态化处理方法,通过种养模式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少数养猪场利用场址坡度高差,用人工湿地法消化部分猪粪尿水,利用竹林(根系较发达)、牧草、甘蔗等农林物种和土壤吸收、自净能力等方法,通常是以自然浇灌、浸泡、喷洒等物理方法,经统计建立沼气池和生化池的普及率分别达到93%和82%。漳州规模化养猪场大多数是以猪―沼―果―渔的形式并存。

2.1.3.3 综合利用效益分析

实现养猪场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漳州养猪场的污染治理综合利用经验,分析在猪粪尿的处理和利用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依赖、促进的关系,最终达到“净化”和“利用”的统一,使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废物得到反复多次利用、能量流动多途径,使“净化”和“利用”系统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高度的统一和提高。综合利用效益见表1。

3 存在问题

漳州畜禽养殖虽然一直是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但一部分养猪场由于资金短缺,或受到场所面积的限制,污水资源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养猪场综合利用率偏低,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 综合利用方面。很多规模化养猪场虽然建立沼气池,但仍无法解决本场的供电照明、燃料等问题,多数是缺少资金和技术造成的,综合处理设施不够完善。存在着如集粪池、沼气池太少,生物氧化塘太小等问题,有的遇雨季造成粪尿溢出影响周围环境。

3.2 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猪场自身环境卫生问题。多数养猪场的猪舍前、后采用明沟排污,臭味向空气中散发,影响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3.3 管理方面。种养结合后须加强田间管理,应克服“重养轻种”、“只种少管”和“少种不管”的现象,科学养猪还须科学种田,才能获得种养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3.4 技术方面。有的粪尿处理后浓度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品和质量,要加强有关方面的经验摸索和总结。

4措施及建议

4.1 加强执法力度

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畜禽粪便管理,贯彻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的第九号令,经常督促检查规模化养猪场的环保措施落实工作,开展养猪场的“行业创优治污”、“零排放”的评比活动。

4.2 改造老场

在老场建立配套的环保设施,“提高科学养猪种田的管理水平。”把好污水排放的质检关。

第2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合成革;循环经济;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皮革的需求成倍增长,动物原皮资源却出现全球性匮乏,加工成本迅速提升并伴以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了天然皮革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合成革的问世和发展弥补了天然皮革在数量上的不足。合成革(含人造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不织布、二层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也包括没有基布的)上形成聚氯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问世,合成革在品种、花色、款式、价格和性能等方面有着天然皮革无法比拟的优势。

世界上从20世纪30至50年代开始生产pvc人造革(聚氯乙烯-pvc,为第一代人工皮革),60年代开始生产pu人造革(聚氯酯pu,为第二代人工皮革),70年代开始生产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为第三代人工皮革)。近十年来,我国合成革工业迅猛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合成革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合成革的生产集中在浙江温州,山东烟台、浙江丽水、广东佛山和湖南长沙等地。2008年全国合成革企业有2000多家,拥有干法、湿法和压延生产设备主线1274条和7200多条辅助生产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00多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值超450亿元。

合成革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环境污染问题:①气污染。主要是合成革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机工艺废气,如二甲基甲酰胺(dm f)、甲苯、丁酮、二甲胺等废气。②水污染。合成革行业的废水主要有水鞣废水、dmf回收精馏塔塔顶水、锅炉冲灰水、生活污水等③废渣污染。主要是dmf回收精馏残渣,平均一条生产线一天产生残渣300公斤左右。这种残渣成分复杂,属于危险废物,废渣如若随生活垃圾随意随地丢弃,随雨水冲刷则会严重污染河道。

二、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中国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dmf回收创效益阶段和三废治理垒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

无治理直接排放阶段(1958年-2001年):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合成革行业以“低、小、散”为特征,因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创新程度低,治污设备跟不上,合成革企业处境相当困难。90年代中期后,中国合成革企业抓住改制脱困的机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全行业逐步实现扭亏增盈,并逐步进入高利润和加速扩张阶段。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全力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保护,合成革企业三废无序排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周边群众的身心健康。

dmf回收创效益阶段(2002年-2005年):2002年,温州市环保局率先启动合成革行业污染整治工作,在垒国范围内征集废气治理技术,经筛选比较,选择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设计方案,并在温州人造革有限公司进行了dmf废气净化回收装置试点。200 3年3月,试点工程获得成功,使dmf回收率达到60%。由于dmf是合成革企业中成本较高的原料之一,回收利用后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20 05年,几家合成革公司联手专业治理公司重新研究并改善了回收装置,实施了一塔一线,使dmf回收率达到9 5%,这一做法也在全行业迅速得到推广。据温州合成革商会统计,温州合成革行业每年仅dmf回收再利用这一块就可降低生产成本近1亿元,体现了循环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三废全面治理探索和提高阶段(2006年至今):随着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中国政府于2006年后陆续出台系列针对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的系列政策和法规。合成革企业在重重压力之下,也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决好环保问题,秉承“主攻废气、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始把治理废气污染作为环保治理的重点,废水和废渣污染治理同步推进。这一阶段,合成革企业除进一步完善dmf回收技术外,开始治理散发恶臭的二甲胺,回收并循环利用dop,提高燃煤锅炉脱硫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的回收技术;与此同时,合成革行业废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治理过的废水重新流入生产线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企业水资源的成本,2008年后,全行业展开废水治理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固废残液这一难题,2007年4月温州率先引入民营资本,委托人立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对固废采用高温集中燃烧方式处理。当前,环保部门要求合成革企业逐步实行“四合一”全天候在线电子监控,一旦发现环保不达标就立即责令整改。随着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中国合成革行业正在逐步走出“高污染、高排放”的阴影,但循环经济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 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和建议

当前,合成革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生产工艺、治理技术、治理成本和人为等原因,使得台成革行业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根据课题组2008年5月的一次合成革聚集区的调查显示,被调查居民认为合成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不严重的比重分别占19%、38%、35%和8%;59%的被调查者迫切要求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合成革行业污染的监督和治理力度。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合成革行业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 进一步推进废气治理,确保大气质量

(1)dmf废气治理对策

按照环评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结果,只有dmf实际集气效率达97.2%以上,才可以保证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根据工程分析特点,课题组针对各排放点设置dmf废气治理措施如下:①配料间是整个产区废气密集度最高的地点,需实施垒封闭,操作人员戴防毒面具进行配料。配料缸上方设集气罩,集气后的废气进废气喷淋吸收塔。配料缸需要加盖特制透明有机盖子可减少溶剂挥发,并且不影响配料时调色观察。②在预含浸、六辊烫平、涂台和水洗槽上方设置有效集气罩和功率足够大、引风方向科学设计的引风机,使废气捕集率达98.5%以上,产生的dmf废气经集气后一并进入喷淋吸收塔处理。③对于废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干法生产线,现阶段,建议全面推广浙江金大利皮革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干法生产线封闭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科学设置风量和风力形成集气罩内气压差,从而达到低耗能高效率的集气效果。④水环真空泵尾气排气管通入水溶液液面下,约1个月之内更换一次,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避免循环水中dmf积聚过多。

(2)二甲胺废气治理对策

二甲胺的治理是合成革行业的一大难题,其治理工艺有多种,有的工艺治理治理效果好,但耗煤量大,处理成本高。二甲胺处理技术于2008年在温州市取得了巨大突破,二甲胺治理

的试点单位之一温州隆兴皮革有限公司在400万大卡的锅炉旁安装两台蒸气发生器,利用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来加热循环水,使其变为110℃以上的水蒸气,进入脱胺塔,保证了脱胺塔的足量热能供给,脱胺效果较好。经环保部门检测,改变供热方式的脱胺塔设备处理后的二甲胺含量只有2 3ppm/m3,符合环保标准,与其他回收方法比较一年可节省成本1 00万元。另一种回收二甲胺废气的治理方法由烟台东洁环保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它包括:预热、脱胺、排水几个步骤,最后二甲胺尾气由真空泵抽出后最后送往锅炉焚烧,节能减排效果良好,与同类装置相比,所需热量和冷却水有所降低。建议环保部门比较方法,择优进行推广。

(3)苯类废气治理对策

由于合成革生产过程中大量使dmf、用苯,甲苯、二甲苯和丁酮等有机溶剂(生产线已经禁用甲苯,但树脂原料中仍含有甲苯),目前dmf通过喷淋吸收处理基本可以达标排放,但苯类、丁酮等物质,由于其不溶干水,只溶干部分有机溶剂,对其处理难度较大,部分企业排放浓度严重超标。大连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和环龙环保科学研究院结合多年对有机废气回收治理的经验,组织专家开展科技攻关。设计并开发出专门针对合成革生产企业的苯类物质的回收治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活性炭能对大多数物质进行高效率吸附,吸附后通过蒸汽解吸,经冷凝,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苯类混合液,混合液经调整比例后可直接回用生产。由于苯类废气的治理受成本的限制,国内企业治理效果不理想,苯类废气的治理应该成为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

2 规范管理,巩固和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合成革企业已经配备废水回收系统,但仍有部分企业废水系统处理能力和企业生产能力不匹配,环保部门要鼓励企业定期进行技改,配置大小合适的dmf废液储罐和塔顶水存储罐,鼓励采用合成革废水节能回收新工艺。此外,由于部分企业对生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不甚了解,导致使用不当造成生化系统破坏,影响废水处理效果。例如,洗塔水和原料桶冲洗水用量少但cod浓度严重超标,洗塔后一次性直接注入集水池会直接致死生化菌,必须单建蓄水池,然后每天将蓄水池中一定量的洗塔水混合其他废水再进行生化处理。即按照单次收集,每天少量处理原则,降低cod浓度维持生化系统平衡。

3 研究固废(残液)无害化处理技术,降低固废危害性

企业要对固废进行分类,对于一般固废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离型纸可由专业厂家生产木质粉或造纸,对于精馏残渣、过滤固形物等属危险废物,不能进行简单拌煤燃烧,应该委托有资质的环保公司统一进行处置。当前环保公司仍采用高温燃烧的方式,未能找出更有效的回收方法,建议政府、商会和企业联手设置固废无害化处理技术攻关项目,彻底解决合成革固废循环利用的难题。

第3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论文摘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

(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 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

(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

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重金属污染。而土壤的纳污和自净能力有限,当污染物超过其临界值时,将向外界环境输出污染物,其自身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资源的枯竭。并且,土壤污染在地表径流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还会发生迁移,危害毗邻地区的环境质量,受污染的农产品则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四)水土流失加剧。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五)生物多样性损失。植被清除、土壤退化与污染、水土流失,对矿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都是致命打击,严重威胁了动植物生存。

二、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其中,生物治理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不太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同时要考虑与设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三、结语

矿山开采极大地改变了原生景观生态系统,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针对矿区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当前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及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

必须强调的是,矿区生态恢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层面的问题,而且与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项耦合了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系统工程。因此,矿区土地复垦是以人类发展为核心,对土地自然、经济与社会属性的综合整治,在消除环境危害的同时重建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夏星辉,陈静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997,18(3):72~76.

[2]彭建,蒋一军,吴健生,刘松.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38~42.

第4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一、聚集产业要素,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带动循环,循环促进产业,两者深度融合,促进托克托工业园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进军粉煤灰,做大电力产业。上世纪末,托克托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上马大唐国际发电项目,自此拉开托县电力工业发展序幕。电力工业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形成巨大工业固废污染,高效处理粉煤灰,使其变废为宝不仅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更是破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因此,建园初始托克托工业园区就着力向粉煤灰进军,通过引进创新,研制出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热电烧结法提炼技术,大唐再生资源公司Ⅰ、Ⅱ号线及技改项目投产后形成年消耗80万吨粉煤灰,生产16.2万吨硅铝合金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推进煤电灰铝一体化向全产业链延伸,规划建设铝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东亚铝业、广银铝业、光太铝业三大铝水深加工企业,形成年消耗粉煤灰200万吨,生产铝及铝深加工产品100万吨的产能。并利用粉煤灰衍生的硅钙渣、氢氧化铝等中间产品,引进宇嘉、鹤亮、燕山、豪邦和日盛等企业,生产陶粒、水泥、保温材料及洗衣服助剂等,打造以煤、电、铝、陶粒、水泥联产联营为主的产业链。煤电灰铝一体化为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加大源头治理,重振生物制药产业。生物制药是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围绕“玉米―淀粉―原料药―成品药”产业链聚集了华蒙金河、常盛制药等一批大型制药企业,年消耗玉米70多万吨,年产值近190亿元。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企业发展的工业污水、废气排放等污染物排放问题,在县委、县政府帮助引导下,企业开展排污治理,实施环保整顿,建立了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气净化处理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煤化工产业是自治区提出的“打造五大基地,发展清洁能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园区引进庆华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多联产项目,发展煤化工产业,使园区找准了能源梯级开发、多元转换的又一新路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主导产业。

大力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项目是产业的基础,为壮大园区实力,托县创新招商引资思路,提出“转、提、增、优”四字转型发展战略。“转”是突出转型升级,推进结构调整。围绕煤电灰铝一体化、煤化工产业链、生物制药产业链做好文章。“提”是狠抓项目建设,提升发展实力。加快大唐托电五期建设,加快铝深加工项目建设步伐,尽快显现铝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增”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后劲。瞄准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工业项目,努力做到扩规模、上水平。“优”是优化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二、攻坚克难,创新环境治理举措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县委、县政府强烈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始终把环境治理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以工业园污染物“零排放”为目标,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依据“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付费”原则,采取PPP模式调动社会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全面加强“治水、治气、治味、治泥”力度。

“治水”,建立水循环。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园区目前日耗水总量7.1万吨,园区供水主要依靠黄河水,日产生各类工业污水1.1万吨(不含电厂)。随着大唐托电五期及煤化工企业的建成投产,日用水量将大幅增加,水资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园区的长久发展。为此,园区以治理生物发酵企业废水为重点,建立起“三种模式四级体系”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一是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占园区总排水量1/3的生产废水实现循环利用;二是引入第三方治理企业专业处理污水,出水达标后一部分送大唐再生资源公司循环利用,剩余的送园区二级污水厂深度处理经中水回用公司回用于大唐托电;三是通过BOT模式引入上海联合水务公司运营园区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经中水回用系统,回用于大唐托电作循环冷却水,形成了上中下游四级污水处理体系,为涉水企业的废水治理提供了兜底保障作用。

“治气”,建立气循环。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的要求,启动锅炉提标改造工程及煤场取缔关停工作。一是突出抓大唐托电烟气治理。其10台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脱硝设施,脱硫效率达95%以上,脱硝效率达80%以上;二是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园区西区铺设蒸汽管网,利用大唐余热替代分散燃煤锅炉,实施集中供热供气,减少污染物排放;园区东区铺设了集中供热管网送大唐再生资源公司供热,实现了大唐余热的有效利用。其余锅炉依据即将实行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实施企业锅炉除尘脱硫提标改造工程,确保符合新标准。三是对S103线托县段两侧的340家煤场予以集中取缔关停,对原有土地复垦恢复生态,困扰S103线托县段的煤扬尘弥漫现象得以根治。通过三步走措施,使县域大气治理得以保障。

“治味”,净化空气。托县将异味治理列为全县环保首要任务,要求企业采取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各公司企业等对车间产生异味点源进行封闭收集,之后送碱喷淋系统和锅炉焚烧,有效抑制了异味产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第5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东深供水工程是向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城镇提供饮用源水及农田离溉用水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1965年l月建成。工程引取东江源水,利用石马河天然河道作为翰水载体沿石马河逆流而上,把水引人雁田、深圳两个调节水库,而后分别向香港及深圳供水。工程先后进行‘r三次扩建,现工程设计供水总规模为17.43亿衬/a。建筑物设计供水流t为80.2耐/s。

工程成功运行三十多年,为深港及东莞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东深供水工程愉水载体的石马河、沙清河两岸八十年代以前,当地以农业经济为主,人口密度小,植被和环境素质都较好,供水水质一直保持了较高的质t水平。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供水沿线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各类废污水直接或间接进人供水系统,使供水水质不断下降且日趋严重。为保证供水水质,必须对整个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全封闭的管道工程),使供水系统与天然河道分离,实现清污分流。恢复石马河天然状况。改造工程项目主要包括:

(l)东江太园供水泵站(已建);

(2)东江至旗岭段人工集道改造;

(3)旗岭至上埔段专用箱水管道工程;

(4)东深供水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已建);

(5)深圳水库污水截排工程及污染治理工程(另建)。

2流域环境状况

2.1水系特征

东深工程涉及的水系主要是东江干流桥头段、东江一级支流的石马河和深圳河流域的沙清河。东江流域集雨面积35340km2,其中广东境内为3184Ok时,占控制流域面积的90%。东疥半毛水工程的取水口桥头镇位于东江干流博罗站以下24km,博罗站多年平均流量763.5m3/s,多年平均产水量约238亿n飞3,水量丰富。东江流域的水资源属降雨补给型,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很大。东江是广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流域,其中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和白盆珠水库均位于东江上游,三大水库总库容达170.26亿砂,兴利库容79.2亿衬,分别占流域蓄水总库容的88.7%和84.4%。这三大水库都具有不完全年以上的调节功能,对中、下游的水t调节和防洪、灌溉、水力发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石马河是东江的一级支流,河长88km,河床总落差约70m,平均比降0、52临,集水面积1349km2,下游旗岭峡谷处集水面积为682k时,主流在塘头厦以上称观澜河,观澜河与支流雁田水在塘厦汇合后称石马河,较大支流有契爷水、清溪水、官仓水等。上游建有中型水库雁田水库。沙湾河是深圳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广深铁路李朗车站西北的牛尾岭,集雨面积70k衬,河长16.skm,平均比降4叛,。流域内建有深圳水库,是本工程末端的一个中型调节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60k衬。

2.2水质状况

东江干流石龙以上目前的水质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除个别指标个别河段外,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童标准(GB3838一88)1一11类标准,其中河源段(龙川一江口)为I一11类,惠州段(江口一东岸)为11类,东莞段(东岸一石龙)为I一11类。石马河、沙湾河水质(现东深供水系统水质)从1988一1996年逐年下降。1988年水质基本上满足水质目标;进.人90年代以后除东江口到旗岭段基本满足n一m类水质标准外,其它河段几乎全部超标,〔即超过(GB3838一88)标准的班类〕。其中仪)几为m一IV类水质,氨氮、总氮远超过目标值;污染最严重河段的水质超标接近6倍。深圳河现状已遭受严重的有机污染,B、TP等多数指标都远远超过(GB3838一88)标准的V类。从水质的年际变化过程看,91年水质最差,93年后有所好转,而最近几年则稳中略有恶化。

2.3该区水体功能及目标

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粤府函【1999553号),东江干流(源头一东莞石龙),主要功能为饮、工、农、航,水质目标为11一班类。东深供水渠,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m类。

3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3.1对石马河的影响

3.1.1水文影响

(l)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后,石马河将从目前的逆向南流恢复为向北的自然流。

(2)枯水期,恢复天然河道后的石马河流量显著减少,稀释降解能力降低和环境容t将显著减少,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水质状况将更加恶化。

(3)丰水期,除塘厦以南河段流量明显减小外,恢复天然河道后的石马河流t与目前的状况变化不大。

(4)洪水期,供水系统必须打开闸门让洪水回流到东江,也就是说,石马河在改造工程完成前、后对洪水期而言其水文情势是基本相同的。

3.1.2水质影响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专用封闭管道输水,流域内污染源将脱离供水系统,脱离后的污染源经过不同的处理程度对石马河水质影响情况如下:

(l)如果流域内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石马河水质将远远超过(GB3838一88)V类标准,枯水期超标约6倍,将成为一条严重影响景观的奥水河。

(2)如果流域点源经过二级处理后排放(削减率80%),则丰水期水质在(GB3838一88)川~V类之间,枯水期水质超过V类标准约1倍。枯水期的水质影响远远大于丰水期,说明该流城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应放在点源治理方面。

(3)为了使石马河水质达到所要求的班类标准,流域内BODS的削减率必须在90%以上,TN削减率必须在95%以上,即必须采取深度处理措施。

3.2对东江下游水文水质的影响分析

3.2.1对东江下游水文情势影响

(l)如果三大水库继续按原设计以防洪、发电为主调度,即使东深改造工程不再增加抽水流t,广州新塘水厂的供水、压咸要求已无法得到满足,与航运禽水要求的距离则更远。

如果东深改造工程再增20耐/s抽水盘,将会加剧水源供需矛盾,使东江下游航运和压咸保证率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东江下游水文情势的不利影响是明显的。

(2)消除上述不利影响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流域内新丰江、枫树坝及白盆珠三大水库的多年调节性能来显著地增加枯水期流盆。只要三大水库特别是新丰江水库按防洪、供水为主调度,保证下游各用水功能要求。这样对东江下游水文情势和水里平衡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2.2对东江下游的水质影响

(1)户如果石马河流域的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东江干流水质超过控制标准的河段长度超过10km、对东江下游水质的影响较大。如果东江上游来水水质下降为11一m类,而石马河口流域的污染源继续以超常的速度发展的话,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均超过111类标准。

(2)为了基本维持东江下游的11类水质,必须对石马河流域的污染源实施二级以上的处理措施,要求总削减率在80%以上。为了保证建塘断面的水质,石马河出口加马和TN的日允许排放t应控制在8.29t和l.99t以下。

(3)对东江干流水质的影响往下游逐步减弱。由于东引吸水口位于石马河口下游800m处,所遭受的影响最为明显;位于下游10km的企石镇吸水口所受的影响较小。东深引水工程太园抽水站位于石马河口上游300m处,完全不受影响。

(4)对东江干流水质的影响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值,枯水期都明显大于丰水期,因此枯水期的点源治理是石马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重点。

3.3对深圳河及深圳清的影响

如果截排污水不处理直接从莲塘排人深圳河,则深圳河的水质将更加恶化,特别是罗湖桥以上至莲塘截排口河段所受的污染影响尤其显著。而且,枯水期的浓度增值比丰水期略大。因此,截排污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后才能排人深圳河。如果截排污水经二级处理达标后再排人深圳河,则在枯水期对罗湖桥以上河段的水质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丰水期全河段以及枯水期罗湖桥以下河段的水质影响则不甚明显。总体看来,截排污水经二级处理达标后再排人深圳河在水质保护方面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截排污水不处理直接从莲塘排人深圳河,尽管污水可以通过深圳河得到一定程度的扩散和降解,依然对深圳湾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以BO马为例,枯水期深圳河口的浓度增值可达1.044rng几,与水质标准相比的增幅高达21%,与现状浓度登加后已超过粤港双方制定的深圳湾水质标准;丰水期的浓度增值更高达l.72rng几,与水质标准相比的增幅高达34%,尖鼻嘴、米埔沼泽、福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的水质均受到明显影响,这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深圳湾来说是难于承受的。如果截排污水经二级处理达标后再排人深圳河,则通过深圳河进一步的扩散和降解后,对深圳湾水质的影响则不甚明显。因此,截排污水必须经过适当处理后才能排人深圳河。

4影响对策研究

4.1石马河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完成后,改变了供水构架,将使与之有关的一些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尤其是石马河,由于原东深供水工程向石马河输人十倍于其枯水径流的优质水量,所携带的巨大环境容盆掩盖了石马河大量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现实,并且将这些污染物逆向输往了香港、深圳及沿线水源。改造工程实现隔离供水后原来的水环境体系彻底改变,东深工程将东江干净的水供沿途使用,而沿途将使用后的污水回归石马河和东江,影响东江下游水质,所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污染,消除其影响。防治措施包括“软”的管理措施和“硬”的工程治理措施两部分。

4.1.1管理措施:

(l)在流域内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无污少污”生产工艺,认真贯彻“统一规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集中发展、集中治理、集中保护”;同时适当控制流域内的人口规模,采取政策引导、税收鼓励、市场拉动等措施将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2)分散点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必须全面实现处理达标排放,对于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达标无望的企业,坚决取缔;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企业、区域内做到“增产不增污”,鼓励“增产减污”,逐年削减排污总量。

(3)通过法规的约束和经济政策的拉动,促进区域水污染治理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正常运行。

4.1.2工程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固废和面源控制工程两部分。

污水处理工程采取“点、片和河道处理相结合”体系。该体系以抓好流域内点源达标治理为基础,以加快流域内分片区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为主体,以河道水质净化工程为加强辅助手段,使流域内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内容为:

分散点源达标治理包括工业、饮食服务业和独立居民点等分散点源的治理工程,其治理目标是直接排人环境的出水要求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一96),排入已建成片区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要求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片区集中污水处理子系统是体系的主体,由城市化成片开发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厂构成,对建制镇的成片开发区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治理目标是出水应优于一级排放标准,达到区域总盆控制的要求。河道水质净化工程子系统是体系的加强保证部分。考虑到区域中开发的分散性点源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不同步性,可以预见在东深供水系统实行清污分流后,石马河的水质会急剧恶化。河道工程主要利用旗岭至上埔之间原供水泵站的泵前池和泵后池的原供水线路,改建成多级串连河道水质净化工程,以确保在河水水质恶化的紧急情况下,水中有足够的氧,河水不致于变黑变臭,同时显著地提高河道的净化能力,确保汇人东江的水流达到环境目标。在区域污水厂普遍建成运转以后,该子系统仍可作为改善河道水质的设施使用。

固废和面源控制工程包括固废收集运送、固废处置、危险废物管理、面源控制等等。、通过以上措施,可使石马河流域污染得到综合治理,近期(2003年)汇人东江的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ll3838一88)V类;确保东江干流下游的水质优于m类,基本维持n类;中期汇人东江的水质达到W类,东江干流的水质受影响的程度明显降低;远期,石马河恢复天然河道后,达到作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功能和水质目标,汇人东江干流的水质达到m类,东江干流下游的水质不会受到影响。

4.2深圳水库污水截排工程的控制对策

(l)要将对深圳河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最重要的措施是要确保截排污水达标排放。因此建议截排污水处理工程应与截排管网工程同时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2)污水在进入截排管网之前,排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名978一1996)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426一89)m级标准中较严格的标准,加强对工业废水的预处理,严禁易燃、易爆物和重金属污染物排人下水道。环保部门与市政部门密切配合,强化监测和管理。

5综合结论

(l)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关系到香港、深圳两大特区及工程沿线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上千万人的身体健康,其政治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大。考虑到供水系统日益严峻的污染局面,实施供水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通过对多种改造方案的综合比较,只有专用管道供水方案能够在近期内保证实现水质达标,是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案。

(3)实施专用管道供水方案后,只要深圳水库流域的截排流t在25衬/s以上,点源全部截排、面源截排率在71%以上,则深圳水库的水质基本可以达到(GB3838一88)n类标准,完全可以满足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但要重视直接人库污染源的总t控制。

(4)本项目属于水质保护工程,建成投产后本身不产生污染,同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供水水质,提供满足饮用标准的清洁水源。只要措施到位,东江水源的水量和水质也是有保障的。

第6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水环境管理社会化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实行参与式管理,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掌好舵”,把“划浆”的事尽量交给社会,不仅节约财政开支,减少人员,而且还将大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水环境管理社会化还将带动水污染防治相关社会组织、咨询服务机构的广泛兴起,对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结构根据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辽河流域指辽宁省行政区域内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的干流及其支流所流经的区域和集水区域,见图1。省和流域市、县(含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辽河保护区管理机构依照其职责负责对辽河保护区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主要可归纳为3个层面[6]:

(1)饮用水水源和水生态保护。主要通过政府层面确定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方案及保护措施,并予以实施。该层面涉及的环境风险管理可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市场化机制。

(2)点源污染防治。主要通过实行流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环评制度、“三同时”制度、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组织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以及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等手段防治污染。该层面涉及评估、交易、建设、运行等诸多环节,可社会化要素较多。

(3)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围绕固废管理、农业生产管理、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展开。该层面与点源污染防治一样涉及评估、建设、运行等社会化要素。

2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可社会化要素分析及实现途径

通过分析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结构,可社会化要素如下:(1)项目环评、验收审批环节。可社会化要素包括:治理技术工艺可行性及优越性评估、治理工程合格验收评估。政府建立环境技术评估体系,将审批涉及的技术环节工作转交第三方专业机构。(2)排污许可证发放环节。可社会化要素包括:排放总量及风险评估、排污权的交易。政府搭建排污权交易平台,建立合同减排服务管理规范,促进排污市场的社会化运作。(3)城市污水厂建设环节。可社会化要素包括:建设主体、环保工程设施建设招投标、工程监理、综合服务外包。政府建立环保工程设施建设招投标制度、城市污水厂外包服务管理规范、环保工程设施监理技术规范。(4)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与风险控制环节。可社会化要素包括:排污监测、检测、日常排污公众监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污染风险控制。政府出台水环境监测社会化技术规范、水环境信息与公众监督平台、企业信用考核和等级评价办法、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技术规范、企业环保管理制度与考核标准、环保设施全过程管理准则、环境污染风险控制指南、环境风险损害评估技术方法等,在加强行政监管的同时,重视市场监管,通过公众监督强化政府监督,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差的不达标单位,依据考核结果,实行行政代执行,交由业绩优良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此外,政府还需建立环境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环境管理社会化。具体可包括:环保先进实用成熟技术信息共享平台、科学普及平台、市场调查统计咨询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环境分析检测、环境审计、环境管理认证、环境教育普及及培训)、环境交易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六大平台。

3结语

第7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局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扎实推进辖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现将市生态环境局市分局2021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继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抓好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时段、重点行业的VOCs排放管控。加大对汽修行业、涉VOCs重点排放企业的监察,严控工业企业氮氧化物排放,深化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强化油气回收治理和油品监管,严查黑加油车及黑加油站点,加大生活源VOCs污染防控力度。二是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摸排,防治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三是狠抓重型车辆的管控,加强和交通、交警部门的联合执法,加大路检和停放地重型柴油车的抽检力度,减少重型柴油车的污染。同时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控。配合市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喷码、安装定位装置等工作。持续开展摸排工作,确保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面纳入,同时做好抽检工作。四是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充分发挥大气综合治理第三方团队的作用,每天对核心区进行监测,提供数据分析和综合研判,及时提出管控措施建议,全面提升专业化、科技化水平。

(二)继续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加强对主要河流沿线的巡视工作,通过利用监测、监察等手段,及时动态掌握河流水质情况,督促主要涉水企业在推进提标改造的同时要做好达标排放。二是提升污染治理能力。继续实施氟化物提升治理项目,以确保红旗渠、油坊桥氟化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继续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各项土壤环境管理要求,严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建立污染隐患排查制度,开展土壤与地下水自行监测。二是做好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现有“存量地块”清理完毕后,由自然资源局在发放规划许可证前完成用途变更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工信部门要继续梳理辖区内的疑似污染地块并开展调查,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三是狠抓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和职责,加大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管力度,落实固废产生企业(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责任制度。四是深入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严格检点行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深入排查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安全和监管隐患,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利用、贮存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固废防治法的贯彻实施。

(四)继续做好生态工作。一是推进秸秆禁烧工作。强化秸秆禁烧管控,严格落实各镇街秸秆禁烧主体责任。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加大对铁路、河道、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重点村的巡查力度,对发现的火点及时处理、对黑斑及时翻耕,确保禁烧措施落到实处。抓好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车、悬挂横幅、张贴通告等方式,讲清楚秸秆禁烧的科学道理、法律责任,扎实做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二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积极配合住建局推进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督促各镇街加强对采取分散处理就地利用方式的已验收行政村巡查,制定专门的定期巡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巡查队伍,并形成现场巡查记录。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负责镇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和村级污水处理站的运行管理,按职能分工进行日常监督,各镇(街)主责抓落实,开展日常巡查,确保各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同时,强化运行监管和执法,我局按照“双随机”要求,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纳入到监管范围,重点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站专项及检查,全方位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第8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成效,及时排查整治镇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内容

围绕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环境风险隐患等问题,重点排查以下11个方面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县域内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全面检视。

(一)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是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是否按要求设置保护区标识标牌,并建设隔离设施;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影响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存在排污口等问题。

(二)自然保护区。

是否存在违规违法开发建设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违法的旅游和基础设施项目,是否存在产污排污企业等问题。

(三)非煤矿山、煤矿和尾矿库。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通过环保验收;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三防”等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按要求及时开展生态修复;是否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是否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非煤矿山、煤矿是否存在不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非法开采、以探代采。尾矿库是否编制污染防治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是否定期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等问题。

(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

是否存在城市污水直排口;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站)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完成配套管网建设,是否存在“清水进清水出”“污水进污水出”“无水进无水出”现象;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是否规范处置,并严格登记联单管理;各村(社区)生活垃圾是否有规范暂存设施,是否存在渗滤液污染;是否存在生活垃圾违规填埋(焚烧)处置;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设施是否规范运行,废水、废气是否达标排放,是否规范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在线监测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废液是否规范处置等问题。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

畜禽养殖企业是否位于禁养区;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有畜禽粪污处置设施,并配套消纳土地;是否存在渗坑存放养殖废水;是否存在废水直排或养殖粪便随意倾倒等问题。

(六)医疗废物收集处置。

是否规范建设有相对独立医废暂存间,并规范设置标识标牌;医疗废物收集、储存、处置是否规范,产生、转移是否严格登记管理;涉疫定点医疗机构、隔离点是否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固体废物违.法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置等问题。

(七)黑臭水体。

城镇建成区、聚居点是否存在黑臭水体。

(八)“散乱污”企业。

重点排查城乡结合部各村(社区)辖区内的化工、机动车维修、砖瓦窑、废塑料加工、砂石加工及转运、采石、石粉加工、石材(含墓碑)加工、榨油、棉麻加工、耐火材料、搅拌站、水泥制品、造纸小作坊、煤球加工、印刷、家具制造以及板材加工等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是否办理产能、环评、立项备案、用地、生产许可、林地征占用等手续;污染物是否规范处理,是否达标排放等问题。

(九)重点工程项目。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是否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落实大气、水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存在超环评许可建设混凝土搅拌站;是否在指定地点倾倒土石方;是否非法占用林地;是否造成生态破坏、河道堵塞等问题。

(十)工业企业。

是否办理环评手续,并通过环保验收;是否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是否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并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废气、固废等是否规范处置,并达标排放;是否属于国家落后产能项目等问题。

二、时间安排

(一)集中排查阶段(2021年1月18日至2月23日)

各村(社区)结合本领域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排查,1月27日上报第一批问题清单,2月23日前完成全面排查,并上报排查情况报告和全部问题清单。对日常巡查监管中新发现的问题,于每月底上报1次新增问题清单。

(二)方案编制阶段(2021年2月26日至3月8日)

各村(社区)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责任清单及整改方案,于3月8日前报送至镇环保办备案。

(三)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3月10日至12月18日)

各村(社区)强化调度研判,落实要素保障,按照整改方案,推动各项问题按期完成整改。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村(社区)要坚持落实属地和辖区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全面深入排查,成立排查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二)严格整治标准。

对此次排查发现的问题,各村(社区)要科学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措施精准可行、能落地落实,时限设置合理、能按期完成。整治过程中,要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始终,绝不打折扣、搞变通,确保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得反弹。

第9篇:固废污染治理措施范文

关键字:铜矿;重金属污染;现状;治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重金属的污染在环境污染中属于重度污染,主要表现在矿山开展过程中,所以铜矿占了很大的比例,对于金属矿山的开采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的加大,对于空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重金属的污染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包括现在大量的农药的使用,汽车尾气排放等等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而很多这样的污染中都包括了重金属,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有害的。所以,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在所有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上,铜矿重金属的污染是最为严重的,对人们身体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所以,铜矿矿山的开采一定要受到重视,对于大规模的非法开采一定要严格阻止,不科学的方式会直接导致很多植物植被的死亡,还有很多废弃矿山遗留下来的一些污染物,这样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相应的威胁,相关部门应该重视重金属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对于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重金属的污染

铜在化学当中被称之为重金属类的元素之一,属于污染元素。在大自然中存在很多铜元素,特别是在矿石和岩石中,铜元素的含量非常高,而且一般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在开采铜矿的时候,只要一个地方有,一般来说这个地方就是铜矿的密集区,在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污染,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对土壤的污染,所以铜矿的开采时容易带来污染,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一旦开采,一定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保护,否则会引起土壤污染和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环境污染问题应该被重视起来。

铜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开采,在一个就是来自于人为的破坏。自然中有很多的矿物质存在大自然中,很多都是经过自然条件的处理的,而人为的破坏主要是肆意的开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固废、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农用的污水排放和灌溉也是铜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土壤渗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威胁。另外铜矿的非法开采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采矿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和废水等经排出,会使矿区附近的农田土壤、作物和水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铜矿开采污染的治理

(1)有效处理矿山开采的废弃物

对于矿山的废弃物主要包括了开采之后产生的废渣和弃土,这些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这些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对周边的农田和植被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受到阳光等作用的长期影响,会对空气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显得非常有必要。可以合理的通过矿坑回填的方式进行合理利用开采后废弃物,这样既减少了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对废弃物进行了有效处理。

(2)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的开采同时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容易造成地质塌陷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快慢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突变性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另一类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如沙漠化、荒漠化、地面沉降等。由于矿山开采对于矿山周边水资源的污染会影响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松散,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以前的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的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害。所以应该用人为的方法,种植一些易生长、易成活,能适应恶劣生存环境的植被。比如说榆树,可以起到护坡、绿化的作用,同时有效的防止了水土流失。

(3)企业适当投入资金,培养相关环保人才

对于相关企业可以适当的投入一些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培养环保人才。从源头去解决污染问题是最合适不过的,如果企业能够适当的对污染进行管理,那么治理起来就不会那么头疼了。资金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可以征求政府进行适当的支持和帮助,毕竟对老百姓来说是在做好事,所以在资金方面企业并不是一己之力,有了资金的保证,对于环境的污染治理可以说成功了一半了。帮助人们摆脱污染,也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举两得。所以,企业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

(4)国家应该扶持相关企业进行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更新

归根结底,污染的源头是来自于矿产的开采,如果能解决回收问题,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国家应该大力扶持相关开采企业对铜矿开采相关技术的更新,如何对开采之后的剩余矿产和垃圾进行处理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要研究出一系列的现代化技术,国家应该大力推广环保设施的建设,对相关企业应该要大力扶持,固废回收系统等相关环保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保障环境,能够使得附近环境不受到开采的影响,这样既可以对矿山进行开采,也不会影响到附近环境和土壤的污染,所以,加强技术能力的更新和环保设施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铜矿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是摆在大家眼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了,大家务必要提高认识,及时的控制住重金属的污染,不仅仅是放在铜矿的污染上,对于其他的重金属矿污染也要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美好的环境和家园。

参考文献

[2] 于瑞莲,胡恭任. 采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 中国矿业.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