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食品卫生学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卫生学意义

第1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为了保障广大师生食品卫生安全,一年来,在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大力配合下,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狠抓三个专项整治”、“抓好三个安全”、“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组员由总务处、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团总支书记、工会女工小组长、食堂管理人员以及班主任组成。教导处、团总支负责学校平时卫生情况检查;总务处负责食堂人员的管理和食品的把关工作;办公室主任做好预防、宣传和健康教育档案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健康卫生状况的监督和上报工作。层层落实,以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行之有效地进行。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使每个组员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学校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班主任会议、食堂人员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云南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让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使他们真正明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教育伙食人员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小到一棵菜、一粒米,大到一顿饭,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真正做好防患未然,严防中毒事故发生。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黑版报等形式,经常不断地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特别是住校生,要求他们不要随意到校外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零食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针对流行病季节性特征,以高度戒备心理,从小处、细处入手,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三、排查遗漏,杜绝隐患

在食品安全卫生工作中,我们先后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特别是食品卫生安全作了细致的检查。对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标准》认真落实。落实了食堂卫生许可证的期限和范围。落实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检查中,我们发现食堂的基本设施和管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地面以上没有标准规定的瓷片墙裙;洗涤间或池没有明显的标志;消毒设施不够充足、完善;没有合理运用仓库,米面没有妥善放置;防鼠、防蝇设施不够完备,采购人员没有及时地索证等。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将立即行动,进行妥善处理,加强管理力度,完善设施,确保食堂食品的卫生安全。

在卫生防疫方面,总务处负责卫生防疫的实施和统计工作,发现病人及时控制,建立健康档案。我们将努力改善学校的卫生环境。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和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认真上好体育课、课外活动和“两操”,努力增强学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四、存在问题

1、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监督检查工作存在一定困难,检查力度不够,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

2、学校周边摆摊设点情况还时有出现,还要征得县教育局、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整治力度还要加强。

3、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的形式还要多样化进行。

六、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1、加大对学生买带零食的监管力度,从学生思想上根除买带零食的陋习。

2、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3、认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

第2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视听语言;影视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152-03

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形象化的审美特征赢得受众的青睐。据2008年“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显示,电影几乎成为了每个大学生成长记忆的一部分:有67.12%的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电影方面,而“一直没什么兴趣”的仅为3.58%。[1]尤其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观影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形式。201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新生代(“80后”、“90后”)通过网络渠道观影的比例高达83.8%[2],网络已成为新生代观看影视作品的首要方式。

然而,与这种大众化的接受不相适应的是,大学生观影的层次却并不高,大多数人看的是热闹而不是门道。这从他们偏好的影片类型可见一斑:几乎所有的相关调查均显示,大学生热衷的影片类型多是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问及“贺岁档期,你倾向看怎样的电影”,仅有8.63%的小众化比例倾向于艺术片,而更多的则将青睐的目光投向喜剧片(40.70%)。[2]以姜文执导的两部影片为例:2010年的商业片《让子弹飞》获得6.59亿元的票房收入,而2007年执导的文艺片《太阳照常升起》仅得三千万票房,竟没收回成本。对此差异,姜文不无感慨地说:“《太阳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让子弹飞》是我送给观众的礼物。”一份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问卷问及学生对《断臂山》的评价,61%的学生认同是“同性恋”,仅有17%的学生选择“人间真爱”。[3]由此可见,影视素养的不足,致使多数学生只能看到影像表面的东西,而发掘不出其有意义的内涵。这无疑影响到了大学生影视艺术接受的审美品位,成为影视艺术审美的制约瓶颈。

既然是一门艺术,影视存在的价值就不单止于娱乐。事实上,同音乐、舞蹈、绘画一样,影视艺术也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与作家利用文字语言叙写人事,表达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一样,导演是以影视艺术特有的视听语言符号为载体完成作品的表情达意的。既然是语言符号,则影视艺术中的视听元素与文学艺术中的文字一样,都是语言的能指系统,是思维的现实载体。所不同的是,文字是一种抽象的平面表意符号,对其意义的解读需由审美者运用主观思维“再创造”形象。而以声音和画面为叙述载体的视听语言则是一种视听形象同步发生的立体语言系统,它在银幕运动的时空里将直观的视听形象直接诉诸受众感官,以形象的逼真性再现和反映生活,直接引发观众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和意义反思。视听语言的表意形态,与文字语言相比,不需经过思维形式的转换,因而更接近物质现实的本来面貌。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种语言系统的意义表达形态。或许正是因为视听语言形象化的特征,使得观众在享受影视艺术盛宴时,往往被其声势浩大的视觉场面和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所吸引,而忽略了用心领悟隐藏在这表意符号背后的玄机。由于对视听语言表意特征认识的模糊,受众在影视艺术接受时往往囿于浅度观看的层面,无法对作品意义作出深度解读。我们应该认识到,影视艺术既然是一种文化形态,它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念:好莱坞在实现票房赢利的同时,更在输出美国思想,进行文化侵略,而后者对一个民族生存的潜在威胁不可估量。所以,应该重视影视艺术的文化传播价值,大学生需补上视听语言这一课。

无论哪种语言形式——抽象或是形象的,都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人们借助语言的目的是能够便捷、准确地表情达意,以期实现交际的需要。正如作家锤炼语言的目的是要以隽永的文字吸引受众阅读,进而领悟作品内蕴一样,优秀的导演驾驭镜头、音响等视听元素,其目的不单单是使受众获得感官上的满足,而是要借助这种语言形态去表达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像《2012》这种大场面的好莱坞制作,虽然可以给观众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视听体验,但这种刺激的感觉过去之后却不会在思想上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漂亮的外衣是无法掩饰灵魂的空虚的。以视觉冲击为噱头的影视,其艺术成就自然无法如《罗生门》那样彪炳青史。同样运用镜头,黑泽明是在用镜头对人性作出反思,启迪人生智慧。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质说”很好地解释了这种语言形式与作品内蕴间的关系:文章之道,以“述志为本”,“文为藻饰”,“为情造文”,而“以文害质”、“文蔚质否”则是创作之大忌。所以,影视艺术欣赏,如果眼光仅仅落在大场面、大制作的外衣上,或津津于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忽视作品的内涵,都是背离艺术审美目标的错误意行。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作品故事与思想间的关系:“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扶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所以“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关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关照的技巧”。[4]影视欣赏同样需遵循这样的审美原则。

然而,由于表意介质的不同,视听语言艺术和文字语言艺术具有不同的美学特征。视听艺术是“声画”的艺术,具有动态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包括思想、人物、情节、意境、节奏等最终是由画面和声音传达出来,而由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来接受的。因此视听艺术往往剥离了文字语言抽象的叙述和描写,而运用蒙太奇等形象思维方式,通过对场景、动作、对话及细节的描写,来营造富于表现力的视听空间。视听语言这种特殊的表意形态,要求我们在进行视听鉴赏时,能够从文本阅读的审美经验中走出来,遵循视听艺术的接受规律,积极调动造型思维,努力发掘声画视听元素背后的文化意义,以期获得更切合视听艺术层面的审美感受。

画面和声音是视听语言的两大主要构成元素。因此在进行视听艺术鉴赏时必须重视“声画”的观赏价值。这种价值,不仅表现在声画效果在感官上的感染力,尤为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语言元素在传情达意上的表现力。

画面是视听语言最基本的表意元素。正像欣赏文学必须识字一样,欣赏视听艺术首先要理解画面的意义。表面上,画面的直观性似乎易于理解,但若要深入到它的内在意义,却非易事。因为画面是形象的,而“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即形象所显示出的思想意义常常要越出形象自身的意义。比如,《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奔跑,如果仅仅看到阿甘在跑,而不去理解“跑”的意义,则对这一视觉形象的接受会因没有超越形象本身而显得无意义。画面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读懂每幅画面的意义是视听语言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视听鉴赏中要细致领悟画面诸元素——构图、景别、角度、镜头、光线、色彩等的表意作用,尤其应留意具有象征意味的镜头,这些镜头是揭示作品思想主题的关键,集中透视出创作者的艺术匠心。《辛德勒名单》中,穿行在暴行和屠杀的黑白基调中的红衣女孩,在色调反差中显得那样触目惊心——红色隐喻了恐怖岁月中对生的渴望。而之后灰色调运尸车上的那一抹红,则更易激起观众对法西斯残害美好生命的愤慨,对于辛德勒拯救行为的意义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视听艺术的审美是视听同步的审美,声音作为听觉元素,在影视艺术形象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凝神静听这些声音对深入理解作品意蕴有着特殊意义。首先,人物的对白、独白对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都起着重要作用。优秀作品中的精彩对白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All glory is fleeting”(“所有荣耀只是过眼云烟”《巴顿将军》);“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简爱》)这些经典台词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用心聆听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现代启示录》中库尔茨上校在气息奄奄的一刻,于黑暗中双手掩面,含糊而痛苦地发出“The horror,The horror”的,振聋发聩,活化了这一人物矛盾绝望的心理,形象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性摧残的主题。其次,音响效果不仅可以渲染环境氛围,也可以对影片含义作出解释。《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场面,导演斯皮尔伯格以丰富的声音质感和多层次空间感将战争声音和自然界的声音混合在一起,再现了战争的狂暴和惨烈,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增强了电影时空的真实感,强化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有效地烘托了主题。再者,音乐是与人类情感最为接近的艺术表现,视听语言中的音乐元素在奠定作品情感基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视音乐的主题往往根据故事的主题而定,因而把握住音乐主题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我心依旧”,凄美缠绵的旋律将影片“爱情永恒”的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吴贻弓执导的《城南旧事》,一曲《骊歌》曲词幽美,那份“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如潺潺溪水流淌心间,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主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事实上,影视经典音乐在完成自己的叙事使命后,往往会从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立的审美价值继续散发艺术魅力,缭绕的旋律也会时时勾起我们曾经美好的视听体验。

视听语言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元素是蒙太奇表现手法。蒙太奇是视听语言独特的形象思维工具,具有完整的叙事功能:它可以将成百上千个不同时空的镜头组接成具有完整叙事结构的声画集合体。蒙太奇也是影视剪辑的具体技法,不同镜头的组接,可以传递出不同的立意,从而实现意义的阐释。如卓别林的影片《摩登时代》的开头,倾巢而出的羊群和熙熙攘攘进厂的工人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暗喻了大工业时代工人像牲口一样任人驱使的命运。蒙太奇这一视听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法要求观众在进行影视鉴赏时也应具备相应的蒙太奇思维,视听跟上镜头自由转换的空间节奏,在镜头变化流动中激发想象,领悟蒙太奇组接的含义,以此加强对影片内在意蕴的理解。

影视艺术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影视艺术鉴赏,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审美过程。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影视艺术的叙述语言——视听语言的表意形态,并以此解读作品,才能够真正实现与作品的心灵沟通。著名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曾言:“电影、电视的出现对于我们的智慧是一种全新的严峻的考验。如果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崭新的媒体,它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头脑。反之,它同样也能令我们头脑昏昏然。”[5]尤其在商品化泛滥的现代社会,一个“娱乐至死”的商业化市场使得影视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致使充斥着“煽、色、腥”的“重口味”“宫斗剧”、“穿越剧”大行其道。大学生如果不加辨析地盲目接受,则极易被浓厚的商业化、庸俗化蒙蔽。所以,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视听素养,带着冷静、睿智的头脑观赏影片,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位的审美受众。这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客观上也是在为净化影视市场,推进国产影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星,宋维才,柳天星,王攀丽,江霞,吴杨.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影视与大学生的互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J].当代电影,2008,(7).

[2]阳翼,朱筠丽,万依柳.中国新生代电影大片消费偏好调查报告[J].现代传播,2012,(1).

[3]赵虹.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第3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困难生资助体系;能力型资助;自我解困;扶志强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174-02

针对现今资助情况,我们学院提出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助困”“扶志”“强能”的教育管理特色之路。希望达到从资金式资助转变到能力型资助,最终达到自我解困的目的。我们也在工作的初步形成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出了“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培养”、“他助-自助-助人”、“无偿资助-有偿资助”等资助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试行,能收到成效,并推广到全校乃至全国高校,帮助所有的困难生。

一、研究背景

家庭经济困难生是大学生里面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非常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和帮扶,早在07年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这一新的资助政策覆盖面广、资助力度大,帮困奖优并举,惠及全国约400万大学生和1600多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资助模式建立在政府单一的经济投入的基础上,未能实现“输血型”转变到“造血型”的资助。我们发现受助生存在一些问题仅仅依靠物质资助是无法解决的:学生自助意识薄弱,依赖国家、社会的资助,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自己的经济压力,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补助做不正当获得困难生的认证。

二、改进方案及具体实施

为了解决以上现实问题,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探索新的资助体系和方式,提出了“志远计划”,建立“经济资助+精神资助+能力培养”的资助模式,助困、扶志、强能三管齐下,打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资助体系。具体的做法如:

1.在“助困”方面,把经济资助形式多样化,在“奖、贷、勤、减、免”的基础上,设立“心意”补助金,让助困工作更人性化,用于帮助因临时出现家庭变故等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困难的学生。

2.在“扶志”方面,把精神资助放入工作范围,进行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依托理学院勤工我们开展的具体活动主要有“十六小时服务社会”、“里仁讲堂”励志论坛和“四星评比”。

“十六小时服务社会”要求每位困难生每个学年必须最少完成十六个小时的义务服务社会时间。这项活动旨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感恩,迄今已经坚持了五年。

“里仁讲堂”是邀请同学身边的自强人物、学科竞赛获奖者、创新创业获奖者等在各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物来做访谈,让同学们在他们的事迹中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会励志自强。

“四星评比”,通过困难生自己申请,学院进行考核评比的方式,选出在学习、工作、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困难生,对他们进行表彰,邀请他们对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做一些交流,以鼓励广大困难生励志自强。

3.在“强能”方面,把能力锻炼列入工作重点,设立各类立项资助项目。目的是让困难生们进行自我提高和完善,让他们能够具备更好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开展的活动有“志远杯”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资助和考级考证资助两种。

“志远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立项资助项目申报是专门针对困难生的一个立项资助计划,立项内容涉及科技创新、创业计划和实践活动三大方面,先由困难生自己提交申请,学院组织进行立项答辩,评委们通过选手的项目文本和答辩表现确定是否立项,并划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通过立项资助的方式,不仅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在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生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考级考证资助则是鼓励广大困难生积极去考取对提升自己能力有用的各类资格证书,为自己将来步入社会增添更多的筹码。在这学期开始试行,在后续的工作中,调查其实行作用与反馈。

从理学院开始实施,通过对新的“助困、扶志、强能”型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实施试验,探索出真正能全面帮助困难生成才、健康发展的管理体系,让困难生形成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获得逐步实现自我解困的能力。

三、活动反馈及成效

学校的勤工组织很多,在勤工助学这方面理学院勤工组织做得尤其突出,在“助困”的基础之上,更是做到了“扶志”和“强能”。有义务家教、体验楼管、车库整理等十六小时服务社会活动还提供了各种有偿的岗位,将“扶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为其他勤工组织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另外也创建了“志远”计划,这是一个创新型的计划活动,以困难生的“强能”为目的创建的“志远杯”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资助,希望困难生通过这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校的帮助得到应有的资助,这个活动已经举办过两届了。2011年举办了第一届困难生立项,通过答辩,共有二十三支队伍获得重点立项和一般立项支持,很好地锻炼了困难生们的综合能力。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有更多的困难生们加入了进来,申请的项目也更加的有质量。两届所有参与的困难生数量有104人,占所有困难生的57.8%!说明对于立项,困难生的参与度很高。在调查中,82.3%的困难生表明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资助,反映了困难生的自尊心和自强之心,也证明了“志远杯”立项对于困难生的帮助是现实的。在实施后,优秀的项目推荐到院级,甚至校级的挑战杯中,为学校科研发展尽一份力,也给了困难生更多的证明自己,培养科研创业能力的机会。在开展“志远杯”困难生立项之后,理学院困难生参与院级校级的挑战杯等立项的热情增高了,参与度提高了,并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们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让困难生更好地获得能力式资助。,效果相当的显著。相比之下,我们的活动在“助困”的基础上更达到了“扶志”和“强能”,成绩效果都更加优异和突出,也对困难生的帮助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标准。

我们通过问卷和贫困生交流会的调查和收集建议,得出了明显的成果和反响。我们就2009-2010学年和2010-2011学年两次的调查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总体反映的情况如下:

1.经济情况:因为调查的群体是家庭经济困难生,生活费普遍较低,学生要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主要依靠学校政府等各类资助。在资助下基本可以保证正常生活学习,两份调查的差距不大。

2.学习情况:困难生在学习方面都是比较有分寸和自我意识,超过一半的同学学习刻苦。对比两个学年的情况,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方面,2010-2011学年的比例要略高于2009-2010学年。

3.工作生活:通过调查,在两次比较中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服务意识都有所增长,89%受调查的同学都认可十六小时服务社会能锻炼能力,并愿意通过自己的义务服务去回报社会。

第4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人民教师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教育的语言必须净化、必须讲究,还要有必要的修饰。老师和家长一样,常常恨铁不成钢。但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被父母宠大的、哄大的。他们对恨字当头的爱大多不接受,对语言带刺的爱大多不喜欢。批评教育学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储备许多方法和词汇,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从中挑选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和词汇。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专挑解恨的词儿、解气的话说。领导和同事提醒其要注意教育方法,得到的答复是,“他这种学生不这么教育,怎么教育呀?”其实,凡事都有多种方法“只能这样,只有这样”,说明有的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和词汇太匮乏了。

作为老师,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不失言,不失态。从教师嘴里说出的话,每一个词都应该是规范的、经得起推敲的。

事实上,的确有老师遇事不冷静,说些不该说的有失教师身份的话。老师嘴里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语言或者说是语言暴力如下:

一是伤人自尊的侮辱话:臭不要脸、厚脸皮、不知耻、没教养、有娘养没娘教、有其父必有其子、瞧你这德行、臭无赖、小损样、笨蛋、蠢货、脑残、人渣、白痴、朽木、真是对牛弹琴、吃忘混蛋、猪脑子、裤带没眼——记不住,等等;

二是尖酸刻薄的讽刺话:你该多聪明,不念书也能考上清华、你是西施下凡、你是宋玉再世、你们家是大财主、你是贵族的后代,等等;

三是丧失信心的泄气话:你算没救了、没治了、我是把你看透了、你这辈子不会有出息了、你和某某比差远了(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最忌讳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长处比较)、换我早跳楼了,等等;

四是让入难堪的揭短话:一看你就是下岗职工的后代、文盲后代、离异者的子女、一看就是家长进去(监狱)了、你妈就不是好女人、属猪的就知道吃、胖得像个猪、瘦得像个旗杆、满肚子花花肠子,等等;

五是不文明的粗话:给我滚出去、滚犊子、闭上你的臭嘴、你没资格和我说话、我还整不了你,等等。

如果低素质的学生说些低素质的话来顶撞老师,老师一定不要以低素质的话来回击,因为我们不是低素质的老师,一定不要让低素质的学生把老师引入泥潭。

教师的语言不能带伤人的刺,应带暖人的热;不应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刀剑,应是暖人心窝的热流;不应是激化矛盾的催化剂,应是既治病又不难咽的糖衣药片;不应是把学生推向反面的推力,应是把学生拽回身边的吸引力。

第5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德育教育很多工作都

停留在理论上,人们常常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考虑到其操作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往往过于倾向于“我讲你听,我授你受”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主体上,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而忽略对家庭和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前线的班主任,笔者发现如今的多数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需求被无限满足,导致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对于生活中和学习上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视而不见。因此,笔者一开始就把“低碳环保、勤俭节约”作为一项班级管理理念,希望学生能够从小树立环保、节约意识,每个人都能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积极投入到全民低碳生活行动中去,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二、主要做法,目标引领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空洞的说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引领学生亲身实践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将德育教育蕴藏在这些事情当中,效果却非常好。在过去的三年里,笔者带领班级的学生做过以下的实线活动:

1.每年签发“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倡议书。

2.在班级自制环保节约的宣传标语和板报。

3.在班级安放费电池收集箱。

4.在班级设立矿泉水瓶回收处。

5.开展有关环保节约的主题班会。

6.开展跳蚤市场活动,将家里的旧玩具、旧书籍等进行变卖。

7.每学期举办一次“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家校联合大行动。

三、场景再现,个案反思

场景(一):

讲台前站着五名同学,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日记本。他们是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和学习有显著进步的同学,而他们手里的日记本不是学校提供的,也不是教师掏钱买的,而是用班级卖矿泉水瓶的钱购买的。一年之中,班级卖矿泉瓶积攒了80多元钱,虽然钱数不多,但这是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矿泉水瓶回收处就设在班级讲桌的下面,同学戏称这里是班级的“小金库”。这里留下太多同学的足迹,打开柜门,里面都是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有的是同学自己积攒的,有的是同学在路上捡到的,这些瓶子承载了同学辛勤的汗水,是对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做了一次最好的诠释。

反思:勤俭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做人的态度。有了这种品质,一个人无论贫寒还是富有,面对逆境还是顺境,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关于勤俭节约的问题,不是靠一两次班会或其他活动就能立见实效的,这是一个意识形成的问题,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才会化为自觉的行动,道理讲得再多,也只是引起学生短时间的注意。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多做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一些主体的参与,让他们在节约的行动中付

出,也在节约的行动中收获,而收获的不仅仅是显性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隐性的精神财富,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

场景(二):

呀!这是哪个班啊?上课时间纪律这么差!同学在班级里来回地走动,还有一些同学大声地吆喝,还有的在互相争辩着什么,更有甚者在摆弄着一些玩具,周围有好多的同学在围观……这哪里是什么课堂,简直就是自由市场嘛。嗨,你别说,真让你说着了,这真的是一个市场,是三年一班的同学在进行一个跳蚤市场活动。学生将他们看过的书籍还有玩过的玩具等一些旧物品,拿到班级进行买卖,大家各取所需,既避免了浪费,增强了物品的利用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真是益处良多,我们赶快过去看一看吧!孙同学卖了一个芭比娃娃获得了三元钱,我问她想用这三元钱做什么,她说想给自己的奶奶买一把梳子,因为奶奶照顾自己很辛苦,自己一直想为奶奶做点事,正好看见她的梳子断了,她就想买一个送给奶奶。再来看一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小男孩吧,他可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但是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现在他和妈妈一起生活。我问他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他说自己的东西已经卖光了,总共卖了十三元钱,说着他还把兜里叠得整齐的钱拿给我看,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我问他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他告诉我他要用这些钱买学习用品,因为妈妈一个月的工资支付过家用就没有多少了,听了他的话我忍不住抚摸他的头,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还有一些同学把卖掉的钱投进了班级的希望工程小银行,希望自己可以为那些因为困难而读不起书的同学尽一点微薄之力。

反思:笔者认为在小学生中举办跳蚤市场活动,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育尝试,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在活动过程中既让学生增长了才干,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仅获得了买卖的快乐体验,对于算账、理财等基本生活能力也有了切身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节约的意义,懂得如何回报父母,并能自觉向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场景(三):

时代广场,聚集着一群人,他们就是万宝学校三年一班的师生和家长,他们正在举办“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家校联合大行动。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徐同学他们一家三口表演的一个生活中关于勤俭节约的情景剧,他们的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驻足观看。紧接着是班级中的几个同学排演的小合唱《地球是我家》,他们的歌声随风在城市的上空回荡,飘进每个人的心坎里,后面还有诗朗诵、小品等。节目表演完以后,我们请在场的家长进行演讲和现场交流,把他们的节约行为介绍给大家,和大家分享环保节约的幸福和快乐。然后家校联合大行动正式开始:有的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打扫垃圾,有的去大街上发放有关“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宣传资料和书籍,还有的去张贴自制的环保标语……另外师生还和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家里的一些旧物收集起来重新改造,送给小区里那些生活拮据和贫困的人,让他们不仅得到物质上的帮助,还能得到精神上的鼓励,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学生也乐在其中,感动在其中。

反思:《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参与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要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引领下,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大目标。学校与家庭联手的同时,还可与社区联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教育优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的德育教育大格局,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品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7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针对中学生思想与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新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进步、品德高尚、充满自信的人,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的了解和把握,将思想品德观点、思想品德理念以一种学生能够主动接纳和吸收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进行影响,成为新时期摆在广大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赏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而巧妙的引导则能够让学生坚固自信,从而以自信为阶梯让他们逐渐走向成功,体验快乐,实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自身行为的有机统一。

一、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压抑学生的思想,束缚学生的思想,而要让学生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困惑和见解,让枯燥的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活跃课堂氛围,发挥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引导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互动。比如,我们可以围绕思想品德现象或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随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借此机会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例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课时,可以将班里学生分成两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大家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师生交流的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联系,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要加强学生的“德”与“行”结合

老师上思想政治课,上的不仅是课,更是一种模范、一种标本。我们不需要我们的孩子像故事主人公一样伟大,却需要教育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通过小小的举动,通过他们力所能及的行为,温暖别人、感动自己。唯有将“德”的教育与行动结合,才是设立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对于这一点,我的做法是,上完课以后,立即要求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身边做起,如帮助同学完成一些能做到的事情,对身边的同学道谢,请平时对自己有帮助的同学道谢。这样,通过道谢和帮助,感动他人,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丰富了班级文化建设。

三、重视多媒课件的制作,充分利用多媒体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y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课件的实用性,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课件的使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要选用最佳素材来突出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课件的展示中明白教学意图,实现教学目标。二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课件。课件素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过难,也不能太容易,最好要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才能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三是考虑到教师的个性风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课件的制作还要考虑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比如,有些教师讲课风趣幽默,有些教师讲课声情并茂,有些教师讲课条理分明,注重逻辑等。制作的课件要体现出教师的风格相一致的特点,这样教师在讲课时才会信手拈来。

四、加强案例教学

政治,特别是法律板块,最常用的应该就是这种方法。即:讲述一个案例,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分组展示成果,在错与对的碰撞下,总结归纳知识要点,这种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而且会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授继承权这一板块时,我曾用过一个案例,“有对新婚夫妇,在去度蜜月的过程中出了车祸,男的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死亡,女的则在医院的手术台上死亡。他们俩共同买了一套房子,价值30万元。男的上无老下无小,仅有一个胞弟;女的也是仅有一个胞妹,那你认为这30万元房产应该归谁继承?为什么?”听完案例,同学们很感兴趣,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认为应该归胞弟,有的认为应该归胞妹,但大部分同学则认为应该平分,各式各样的理由五花八门。其实,所有财产应该归胞妹继承,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大部分同学惊然了,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很快知到理由。这时,我又请答对的同学来给全班分析,有不足的我再做补充。此案例主要设及“法定继承”中继承顺序的问题以及夫妻共同财产如何继承的问题,理论很简单,但在这样的讨论与合作中,同学们不仅记忆深刻,轻轻松松就把知识点牢记,而且会对知识点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

五、结合热点,把握时代脉搏

思想品德课具有时代性,因此教学的内容不能脱离生活,更不能落后于时代。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新鲜事物,许多社会热点他们都比较感兴趣,也喜欢评论。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然后将学生喜欢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近几年的中考卷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内容中包含一些时事政治和乡土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讨论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国家大事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小组合作探究

第7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勤工助学;援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091-0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城乡差距没有实质缩小,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等因素,高校贫困生绝对数量和比例日益增加,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问题集中表现在其物质生存状态上,他们无力承担学费和生活费,营养健康难以保障等。但这只是表象,隐性深层还会影响到贫困生接受教育与获得知识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与社会认同、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等。传统的资助体系已经形成了“奖、贷、助、减、免、缓”六位一体较为完善的联动机制,其资助重在物质帮扶,但是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经济与物质的贫困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这是可以而且应当逐步改善的。而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单一和匮乏,则可能导致他们一直陷于经济困难,形成贫困的自我循环和代际遗传。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发展援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全面成长成才和发展,勤工助学是一个颇为值得探讨的视角。

一、高校贫困生发展障碍现状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偏远山区、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或为单亲或孤儿,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家庭经济来源不稳定或者入不敷出,处于贫困状态。一般而言,贫困大学生在初高中就读阶段,与周围同学在经济与发展上没有太明显的差别,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大学普遍处于中心省会城市,生活环境和生存成本反差明显,这使得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危机突现出来。一方面,高昂的学费使得大部分贫困生只得依赖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就承担了将来还款压力;另一方面,生活费捉襟见肘,生活水平低而且缺乏保障,经济和物质困难成为贫困生发展的现实根源。

2.学习素质有待提升

重庆邮电大学邓杰调查研究显示,多数贫困大学生有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刻苦,积极上进,但在时间分配上较为单一,学习成效不理想,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笔者所在高校情况也基本如此。贫困生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为何成绩不理想呢?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学习素质”的概念。学习素质是先天遗传与后天培养的辩证统一,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品格四个部分。

一方面,贫困生在学习智力方面与其他同学没有显著差异,学习动力方面还存在优势,但是很多贫困生其学习目标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表现在主要“为考试和奖学金学习”,“为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学习”,急功近利,不求真务实,不联系实践。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和观念未及时更新,长时间难以适应大学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满足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而学习能力是职场考量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速,职场不断呈现的新现象、新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来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势必影响贫困生职场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3.人际交往障碍

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由于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自卑封闭,对自己完全否定,在人际交往上往往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实质上,贫困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普遍敏感、内向、自尊。另一方面,贫困生对经济困难有着深刻的体验,有时在交往中过于看重外在的服饰,有的在交往中过于斤斤计较,有的错误认为人际交往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盲目攀比,为人际交往过度消费,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和危机。

4.视野狭窄与对城市文明理解不足

贫困生视野偏狭窄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表现在贫困生由于父母普遍社会地位低微,职业地位不高,生活的现实环境相对落后,缺乏机会和平台了解高速发展的社会;平时学业压力也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财力发展个人的其他兴趣爱好和特长;再加上所学知识单一,书籍储量小,获取信息来源有限,阻碍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力。主观方面表现在受贫困文化影响。贫困文化不等于消极文化,但存在负面影响,使得贫困生思维方式封闭,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敏感和绝望,主观上抵触社会主流文化。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对城市文明了解较浅,尤其是城市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隐性文化更需要他们去深入了解和适应。

5.职业基本技能欠缺

职业基本技能指职场必备的通用性技能,一般为大学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的准入条件或重要考量指标。通过雇主调查,目前雇主对大学毕业生较为重视的基本技能有计算机操作水平、英语实用能力、积极沟通技能、领导与组织协调能力等。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等教学条件较差的中学,前期较少开设计算机、英语口语课程,这方面基础较为薄弱。进人大学后,由于经济压力使得他们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职业技能培训缺乏,这方面能力还可能进一步与普通同学拉开差距,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外,贫困生由于学习和生活压力,以及个性和观念影响,参与学生工作和社会活动机会也相对较少,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即使进入职场,这些同学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职业发展不顺或发展缓慢。

第8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食品卫生学;改革;授课模式;考核

食品卫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健康的保证,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食品卫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食品卫生学”是一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应用科学之一,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的课程,也是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以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到食品生产卫生设计管理中,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对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食品生产环境和过程日趋复杂。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安全日益提高的要求,培养高质量创新型、实用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针对“食品卫生学”课程进行了探索、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1]。

1“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食品卫生新问题的出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环境下激发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创新能力,一大批食品加工新技术就此诞生。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会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化学合成物及有毒物质,如瘦肉精、三聚氰胺、亚硝酸钠等。这样不仅将有毒物质带入人体,还破坏了大自然的有机循环,造成环境日益恶化。最终,禽流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感染冰激凌等事件出现,暴露出食品污染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都产生不良影响。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不完善的食品卫生体系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导致经济损失。因此,要改革“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要为社会培养食品卫生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应对食品卫生带来的新问题,同时还要完善食品卫生体系,为中国进入世界强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1.2“食品卫生学”教育的现状

当前,“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已经明显滞后于国际食品安全新形势。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是实现高效教学,提高授课质量。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课堂教育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所以“食品卫生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例如,授课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以听记笔记为主,这样使得学生的思维很不活跃,在课程设置上,“食品卫生学”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设计性课程过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当前的教育过分强调重点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某些重点学校或重点专业,使得“食品卫生学”相对冷淡的专业不受国家的重视,导致恶性循环,人才相对缺乏。因此,“食品卫生学”课堂有效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在课程改革、课堂改革及多元化教学等方面必须根据时代需求和食品安全为前提加以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2]。

2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传统的讲课方法为授课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即教师主要以讲课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授课方法,虽然很好地讲解了课本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让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学习技能的机会。学生长期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习,会阻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TBL(Team-basedlearning,TBL)授课模式是以团队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它是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课堂小组互相学习为主、以讨论问题为重点,同时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新型授课模式。TBL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查阅、利用和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师应该将TBL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中。将TBL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课程内容[3]。

2.2“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把双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顾名思义,双语教学是采用2种语言同步进行教学的授课方式,教师在开展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考试等教学环节时,同时使用汉语、英语2种语言,完成部分或全部的教学内容。与国内相比,发达国家更早关注并研究了食品安全问题,由此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且新成果、新理论仍不断涌现。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要想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及时获取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在“食品卫生学”授课过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国际食品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借助英文文献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其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3课堂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围绕书本知识上课,教师的主动传授与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在传统理论课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当前社会上一些食品卫生等热点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便可以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其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讨论一方面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样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内容改革的灵感。

2.4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在“食品卫生学”课程中,仅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用于指导日常生活和工作,才能体现出理论的应用价值,而实验课教学就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必须摒弃理论课教学优先于实验课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全面包含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要与实际应用接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及时更新并丰富实验内容,增加实验内容的质量。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重视基础内容实验的同时,还需要穿插一些相应的具有设计性的实验,即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应当遵循“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即由于该部分实验内容教材中并没有现成的材料,设计性实验的实施一般要经历学生自己选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方法、自主实验、总结报告等。教师在设计性实验中,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监督以及协调的作用。这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课授课模式,使学生从模仿实验变成主动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及学习效率,促进了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4]。

3综合考核方式

3.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率以及在课堂讨论环节中的参与程度等。课堂讨论主要从发言的积极主动性、语言的逻辑连贯性、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思维的创新性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平时成绩需要课堂评估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成绩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3.2改革课程的考试方法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方法,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试卷不仅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及规范化标准涵盖所学章节内容,并以学时数分配题量。试卷还需要有开放性的讨论题和思考题。

3.3改进实验成绩考核方式

目前,“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的成绩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完成及数据处理情况等作为实验课成绩判定的主要标准。传统的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在传统实验的考核中,这些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情况以及对实验过程的掌握情况,这种实验考查方法会使学生不重视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在实验报告中增加开放性的思考题与讨论题,综合地评估学生实验的准备情况,其中包括实验的设计情况、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熟悉程度,着重是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需要对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成绩考核。学生的设计性实验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论文要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写明材料和方法、分析结果和讨论过程与结论。其中,主要考察实验选题、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4结语

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要素,高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与教学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食品卫生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对其授课进行探索改革已成为科学发展的需求。相信上述教学方法以及考查方法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食品卫生学人才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孙璐,武靓靓,孙娜,等.将科研引入实践教学,加强《食品卫生学》教学效果[J].时代教育,2015(13):65-66.

刘斌,何晓华.基于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索[J].亚太教育,2015(19):134-136.

张培旗,常志娟.T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55-858.

第9篇:食品卫生学意义范文

关键词: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实验教学 问题及对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教学受课时、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多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被动地遵从教师的指点和实验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验教学目的不吻合。笔者通过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工作的总结,以期探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预防医学高级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传统。

传统实验教学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好并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分析评价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及演示进行效仿。此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黑板面积有限,提供的信息量受到限制,例如,由于黑板面积的限制,更多内容需要老师口头讲解,因此学生的接受度受到限制;黑白文字无法生动地展现授课内容,特别在展示仪器的操作上,在一些高端仪器的操作上,如气相色谱仪,直接在仪器前示范操作,由于仪器放置场地的原因,部分学生无法直观了解操作的详细步骤,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需要的待检测样品、试剂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学生在听完讲解后只需按照实验指导的步骤操作得出预期结果。例如:油脂中脂肪酸的测定实验,实验的操作工程简单,加之试剂又是先前准备好的,降低学生的参与性,不能充分了解试剂的作用原理,同时油脂样品也是准备好的,使得学生被动地完成实验操作。这样的模式能有效保障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结果的一致性,但学生没有参与整个实验流程,使学生忽视原理理解的重要性,降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性,未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1.3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实验课的考核单纯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没有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和操作过程,以至于少数学生不认真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和结果,影响学习效果,挫伤多数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个别同学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但不反思自己实验数据不理想的原因,反而抄袭他人的优异实验结果,没有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改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

授课老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式的问题。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理论课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1],这种教学方式集合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元素,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再辅以教师的适当应用,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可以使授课内容更生动和直观。例如,实验原理和操作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来体现,而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这样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知识的被动接受程度。多媒体教学手段虽有多种优点,但是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实验课及实验课的不同部分分别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做到教学内容适应时展的需要,最后,才能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

2.2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注重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不仅为学习检测方法的实践教育,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的部分内容在课堂上的时间比较充裕,如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这一实验课程样品制备步骤少,样品上机检测时间一定,适当丰富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明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显示指导意义。如在课堂上增加油样的取样和试剂的制备,学生不仅学习了一种检测方法,还能从样品的取样、试剂的配置和检测分析方法这一整套流程中了解油样中脂肪酸的测定及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对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有积极意义。

实验课上除了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制约了这种能力的培养[2]。对于常用技能实验,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验证食物中某营养素或有害物质含量,而是将日常生活经验融入常用实验技能实验中。如鲜奶的卫生实验不仅是对新鲜牛奶的卫生状况加以评价,还可以增加隔夜乳等试样,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善考核制度。

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领会和反馈,老师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整合一些与实验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就能既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在最后评分时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予以加分,保护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除完成常规的实验报告格式外,对自己实验数据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多数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缺乏对实验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评判的能力,或者语言描述不符合科学语言,写空话等。如豆奶粉中蛋白质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值偏低,大多数学生不管自己在实验中有没有操作失误,讨论部分统统描述为取样不准确、消化不完整等笼统的语言,而对实验中导致样品丢失的具体操作却没有描述,这反映了学生思考、总结和文字表达力有待加强。但也有少数同学能从取样、消化、蒸馏到滴定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样品丢失的原因入手,得出影响结果的原因。对于认真评价的学生予以加分的同时,在第二次课上占用5分钟时间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判断结果、分析原因、推敲用词完成整个实验并提交报告,这样的评价方式既防止同学间抄袭实验报告,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2.4结合现实情况,提供新信息。

营养与食品卫生科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学科,授课老师不能以单纯教实验的目的教学,必须结合本学科的科技前沿、实时动态,将这些内容糅合到实验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意义。而且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前沿的科学动态,并将这些课本上简单描述的科学理论贯穿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今后发展有初步认识。

总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使理论教学不再空洞抽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只有不断地通过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既懂医学理论又精通实验技能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复合型预防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