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
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王承启介绍,为进一步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河南构筑畜牧业及其相关行业生产、加工、贸易、经营、销售及消费者互动的桥梁,广泛沟通国内外市场信息,增进交流与合作,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广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来展示企业形象及产品,打造知名品牌。
河南新大牧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本土成长起来的大型养殖企业,目前是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中国养猪行业百强企业、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已形成集种猪繁育、商品猪、饲料生产、健康肉食品开发、养猪工程研究、生物有机肥、有机蔬菜种植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型农牧产业集团。
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南省一直按照“强猪、壮禽、扩牛、增羊”的结构调整,打造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产业化集群,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格局。宋虎振介绍,完善畜牧产业发展思路,强化畜牧产业水平,不断提高畜牧标杆培育畜牧龙头,增强活力重创新,规范行政抓法制,管控风险保安全,让河南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跨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河南省畜牧业多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王承启介绍,通过加快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让企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让畜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并健康发展。
李长青介绍,猪场采用多点式、分胎次、净污道分离等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打造合理集约的养殖方式;饲喂系统采用法国全自动液体饲喂系统,充分利用酒槽、苹果渣等生产辅助饲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地上沼气工程,利用沼气做饭和取暖,沼液还田,建成循环立体农业。
济源市永兴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目前是济源市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其发展过程中始终按照一整套机械挤奶操作规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运用了散栏式工业化养牛方式全自动喂养,降低喂养环节的经济成本,运用全自动机械刮板清粪、粪便固液分离系统等先进技术,配套建设大型沼气能源环境工程项目,减少污染增加了产能,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公司负责人王体斌介绍。
多途径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1.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3.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4.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5.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6.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三、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3.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4.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5.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关键词:农区畜牧业;存在问题;对策
一、农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现今农户外出打工的很多,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加上从事养殖业效益低,因此农户的总牲畜存栏量逐年下降,导致养殖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
3、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不明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大通县畜牧业经济内部缺乏主导产业,缺乏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各个产业分散发展,发展实力不强,缺乏竞争力。近几年,霍林郭勒市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虽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其规模数量仍有限,加工业严重滞后,现有几家畜牧业加工销售企业加工销售能力有限。
4、重大动物疫病潜在隐患大。随着人流、物流的快速移动,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外省市引进,农村规模小、分散饲养的现状,使疫病的传播和发生潜在危险大,加之基层防疫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旦出现问题,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大。因此,疫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5、发展资金不足。当前,霍林郭勒市暖棚养畜已显示巨大的增收潜力,畜牧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发展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养殖户缺乏资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发展壮大。业务部门缺乏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资金,因此要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证工作经费。
二、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为促进霍林郭勒市畜牧业经济的有效发展,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开辟各种融资渠道。不仅要明确大通县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而且要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及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的发展,优先考虑对主导产业起较强拉动作用的大中型龙头企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带和主导产品群。积极争取畜牧业有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畜牧业基础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的方法,扩大畜牧业的投资来源,鼓励农牧民投劳投资。进一步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积极将动物防疫经费支出纳入常年财政预算,形成长效投入机制。
2、明确畜牧业主导产业。霍林郭勒市有辽阔的天然草地,环境洁净,土壤、水、牧草均无污染,具有发展高原绿色畜产品的优势。同时,霍林郭勒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形成独特的自然风情,畜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草原绿色环保牛肉类制品加工和酸奶、液态奶加工业绝对处于主导地位,使这部分产业优先发展起来,并通过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产业产生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饲养业、皮革加工业等畜牧业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形成整个大通县畜牧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
3、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营。霍林郭勒市畜牧业必须充分立足草场面积大的资源优势,以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为导向,以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品,突出发展高原牦牛、奶牛、肉牛、肉羊等产业,重点提高质量和效益;扩大鸡场仔鸡生产规模,以满足大霍林郭勒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量。构建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生产供应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业新经济结构,实现畜牧业从单纯的饲养环节向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拓展,实现畜牧业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发展特色畜牧产业为基础,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吸引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来投资兴办产业;以科技为本,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以树立自己的优秀品牌为要求来建设龙头企业。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手段
现代畜牧业是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组合而成的产业,需要掌握大量技术含量很高又复杂的实用技术。由于农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畜牧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过了长期数量增长型发展,我国畜产品产量已经是世界之大国。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畜产品从无到有、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的数量型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举、追求优质安全的跨越发展阶段。但要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迈进,将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还任重道远。当今养殖业面临着空前挑战。面对国内养殖业的实际困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叠加情况,
总结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牧业管理重视不足、引导不力
畜禽普遍处于亚健康或是病态、疫病防不胜防,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这种结果的出现又蕴含着必然。因为长期以来,行业管理、技术研发往往不够重视,又放松了相应的防范、储备工作和警惕,没有形成根除后患的强有力防线。基层职能部门缺乏长效经济支持,导致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进行,造成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疲于应付上级的行政命令。
2.行业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后滞、偏差和不足
对健康养殖的引导、指导和重防,但在防上过分强调疫苗的作用而忽视了防系统性运作的作用,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是疫病暴发后, 才加大投资力度, 研制疫苗兽药和应对措施。畜产品出现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时, 如病死畜禽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等直至产生极大危害时, 再采取各种“补救”行动。不仅时间迟、效果滞后, 损失已经形成,造成投入则更大。为什么不是做在问题出现之前呢?提前预警的事到底该谁来管? 管得如何? 谁来监督和过问?这都是我们职能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3.生产者、管理者健康养殖思想意识薄弱
在规模化生产中, 健康养殖的思想意识缺乏。高密度规模养殖易使畜禽整体健康水平低, 抗病力差, 再加上偏重于依靠疫苗的保护, 错误认为接种了疫苗便可高枕无忧了。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则比较粗放, 如设施落后简陋, 动物生存条件恶劣,卫生环境没有保障,饲料安全堪忧、营养不足或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粪污处理不当,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等等对畜禽造成生存、生长威胁的应激因素随处存在,放松甚至忽略了精细化、标准化、生态化、人性化管理,对提高畜禽肌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根本性作用。至今中、大型企业大多尚不具备各种疫病抗体检测条件, 防疫程序的制定和使用主要凭主观和经验实施,拿不出可靠的免疫依据, 致使免疫失败或抑制无效, 造成增加成本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4.业自律性差, 专业主管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监督无力
我国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研发、使用过程的剂量、停药期、违禁药物等方面,国家早就颁布了各种规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应处罚条例。受利益驱使相当部分饲料、兽药、养殖、肉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漠视法纪、行规,扰乱市场,使用违禁添加剂、药物和不按时停药,是造成耐药菌蔓延、畜禽抗药性增强、打破生物代谢平衡、造成产品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如何推广畜牧业技术
出现今天的结果,毋庸置疑一定是畜牧业在重要而关键性的环节上,出现了极其失衡的问题了。面对畜牧业发出的长长的,产业如何发展,至此,政府、行业管理、技术研究、生产加工以及市场监督等关键性环节,应认真集体反省我们自己的工作了。
1.发挥好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基础性作用。
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改革,业主要主动配合行政部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地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积极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利用工作要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措施,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要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增加本领,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体系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三农本领;主动争取投入和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发行职能,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开阔视野、 拓展发展空间。
3.进行科技兴牧,促进畜牧业增效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情的技术发展规程。规程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操作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行四统一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营销的科学管理模式;三是加速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四是合理布局,优化组合,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积极探索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技术研究;六是培育畜禽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七是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的激励机制,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八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态畜禽养殖小区;九是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建设,提高基层畜禽养殖技术水平。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草原;生态环境
0引言
近年畜牧业也开始面向规模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在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影响
1.1频发自然灾害
部分地区依然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草场过量放牧动物,大量优质牧草逐渐消失,有毒有害牧草开始增加,草原大地,并在雨水侵蚀下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弱化了草场的生产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降雨量逐渐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地下水位出现断层甚至严重不足问题,草场缺水十分严重。
1.2降低草场利用率
大多地区畜牧产业与经济发展并未考虑林木与草原资源情况,存在乱砍乱伐与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业发展难度较大,无法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降低了草场资源的利用率。
1.3降低科技水平
畜牧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未科学设置,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多农牧民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在基层地区推广使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整体养殖科技含量较低,畜牧养殖处于落后状态[1]。
2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首先,畜牧生产经营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草原牧区养殖时依靠自然生态资源,常见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冬季补饲,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甚至在此基础上开展轮牧生产方式,导致草地超载,转而影响牲畜养殖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资源支持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草原对牲畜的承载力有限。部分牧民在未考虑草原资源的情况下便大肆发展养殖业,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草原承载力。最后,缺乏资金支持,虽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逐步改善生产方式,但实际保护期间依然缺乏人力、物力、技术及资金支持,尤其在修复草原生态环境时没有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无法更好地开展人工草地种植与草原恢复等工作。
3改善对策
3.1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
为解决制度不合理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应在草原地区实行“双权一制”政策,落实草原牧场的所有权、使用权,实行草原牧场有偿使用的。期间应明确此政策可解决的本质问题,建立规章制度,探索“双权一制”政策落实的技术方法,保证公平性与公正性。农牧民可以优先续包以往承包的草牧场,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此外,应建设草地保护奖惩办法,对于草牧场保护较好的农牧民给予经济与物质补贴,严厉惩罚过度开发草场的农牧户,对于承包草地一直处于破坏状态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强化草地租用管理力度,尤其严厉惩罚租用草牧场却不养护的农牧户,严重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通过强力措施,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使其恢复原始状态[2]。
3.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畜牧业无法实现产业与规模化发展,对此应合理调整以往畜牧养殖模式,对于放牧养殖的群体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养量,避免超出草原承载力,给予草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避免草原荒漠化。目前农牧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完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还应确定草原人口承载力,并合理安置。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法律规章制度,保证合理利用草原牧场。给予现代畜牧养殖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良品种,引进新型养殖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3严格落实草原建设保护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应围栏封育,实行轮牧与阶段性的修复措施,缓解草场生态压力。对于退化严重的草场,应长期禁止放牧,保证草场具备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及时恢复生机。若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存在明显的荒漠现象,还应建设人工草地,做好改良工作,保证牧草供给,必要时还应考虑生态移民。在建设人工草地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扩大饲料资源,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在旱作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高于天然草地产草量3~5倍,灌溉条件下还可以增加10倍左右,饲草质量水平高,可以解决冬春季饲草不足问题。养殖人员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发高产饲料地,如高粱、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发展舍饲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此外,可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副产品,发展秸秆青贮技术,回收农作物秸秆,并进行青贮处理,充足供给青绿饲料,降低对草原的危害。
3.4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农牧民群众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全体牧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草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意识,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改变以往的草原畜牧方式。增强相关保护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设立良好规划,平衡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改善草原生态。
3.5实行动态监测
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是草地资源,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多草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合放牧。因此相关部门应在遵循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草地区域特点,开发草地资源,并发展草业经济战略,保证草业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还应实行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完善的网络监测系统。草原管理部门应将草场资源划分为不同区域,做好网格化跟踪监管,随时了解草场资源动态,一旦发现草地资源破坏问题应立即制止,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根据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严格的养殖计划,为牧民技术提供生产指导服务,强化监管,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3]。
3.6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草原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知识性的密集发展模式,需要在畜牧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因此,相关部门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因素,集成高新技术,建设集培训、选择、吸引人才与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生产高质量牧草种子,开设牧草种子工程,以资源为依据、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良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种植出更多优良牧草,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结束语
牧民应充分认识到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放牧,转变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明东.草原特色畜牧养殖业发展措施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20(7):52.
[2]宋文婷.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畜牧业[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5):187-188.
关键词 新疆畜牧业 养殖机械化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S8-1 文献标识码:A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增效的基础,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牧民经济增收、为工业提供原料以及确保食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牧区,其畜牧也发展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保证新疆地区畜牧养殖上层次、上规模,机械化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疆地区畜牧机械总动力实现16 ?04kW,挤奶机数量达到2321台、剪毛机数量达到1090台、饲料收获机数量达到654台、饲料粉碎机达到65490台、牧草打捆机数量达到2390台、搂草机数量达到9840台、牧草翻晒机数量达到8209台。
1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重要性
1.1可以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新疆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民众,因此,民众对羊、牛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羊、牛畜产品的发展。而为了充分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一定要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1.2保护草场生态环境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疆地区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导致饲草质量随之降低,而重利用以及轻保护的思想观念依然没有转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加快养殖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可以促使养殖实现规模化,进而缓解草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草场的生态环境。
1.3促进牧民增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牧业养殖呈现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提高养殖成本和效率,就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牧民增收。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可以缓解养殖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效益低的问题,促进牧民增收。
2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措施
当前,虽然新疆地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应用和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对养殖机械化造成制约。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养殖机械化,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程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进而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
2.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畜牧业养殖机械化,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促进畜牧养殖发展的重要性,其是实现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渠道。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已经在农牧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全面实现机械化,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益,实现养殖增效。因此,机械化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广大养殖户要提高思想认识,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开展养殖机械化推广。
2.2加大机械化的技术以及资金投入
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需要技术以及资金作为保障。有关部门要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用户建立标准化的机械舍饲,实现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畜牧养殖。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机械化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调动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以及农机公司的积极性,引进以及推广适用性较强的畜牧机械,进而实现排泄物处理、畜禽饲养以及饲草生产的机械化操作。要加强与国外机械公司的交流以及合作,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联合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畜牧装备以及机械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2.3健全以及完善服务平台
在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以及完善相关服务平台,根据机械推广的程度,建立形式不同的服务平台,并且鼓励和引导农户和企业、企业与企业、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关服务组织,进而带动企业与农户的销售和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3 提高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建议
(1)为了有效提高新疆地区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满足畜牧业对现代技术的需求,主管部门要将补贴资金向畜牧业机械方面倾斜,重点推广打捆机、搂草机、收获机以及种植机等现代机械化设备,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解决机器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实现牧区加工、养殖以及种植的机械一体化。
(2)促进畜牧养殖实现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发展做铺垫。实现机械化的基础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少散养,同时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大户基础上,开展合作经营,改造传统圈舍,实现养殖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养殖提供条件。扩大机械使用规模、增加养殖机械数量,通过行业示范,带动养殖业实现机械化养殖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加强养殖基地的机械化程度。结合先进的农业装备,引进以及推广清洗消毒、助产期、饮水器、疫病防治、除臭消毒、空气净化、环境控制以及粪便处理等机械,有效解决预防病害、调控生长、除臭、自动防疫以及空气净化等问题。实现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畜牧养殖向现代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4)实现机械化转场,进而提高牧民的经济效益。机械化转场是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养殖户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我国以及新疆地区的扶持政策,全力推行、加大投入,实现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新声,丁志新,郭庆贺.新疆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06):1898-1899.
[2] 侯世忠,吴杰,宋磊,曲绪仙.山东省畜牧机械设备应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89-95.
关键词 畜牧业;转型升级;指导思想;主攻方向;江苏太仓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6-02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南岸,是苏州所辖的县级市,辖1个街道、6个镇和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全市总面积为823 km2,长江水域面积143.97 km2,陆地面积665.96 km2。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太仓市位居第4位,2014年和2015年太仓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第4名。近年来,太仓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和“两个确保”,即“发展现代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监管,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两个确保”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进行综述,以期推动太仓市现代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1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设施装备精良、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建设以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力争全市现代畜牧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
2 主攻方向
2.1 优化布局,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规划
2.1.1 巩固养殖基础,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占比。2015年,全市生猪存栏17.17万头,其中母猪存栏1.74万头,年出栏生猪22.62万头,县级(年出栏50头以上)以上规模场占 91.22%,市级(年出栏500头以上)以上规模养殖场68家;奶牛存栏6 722头,规模养殖(存栏20头以上)比例达100%,2015年产奶31 241.89 t;养禽业在龙头企业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带动下,广泛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2015年出栏家禽1 364.72万羽(其中温氏肉鸡占80%以上),规模养殖(年出栏2 000羽以上)比例达99.81%。太仓市畜禽养殖将始终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作思路,并坚持向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不懈努力。
2.1.2 以整治为抓手,合理规划畜牧产业布局。为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省环保厅、农委、太湖办部署的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C合利用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太仓市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整治专项行动。根据土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养殖场,取缔禁养区内养殖、严重污染、占用农田等违规养殖场现象。行动5个多月,累计投入1 588批3 572人参与整治执法行动。目前,已清栏生猪2万余头、鸡9万余羽,拆除养殖棚舍共3.8万m2。同时,对于保留的养殖场大力开展粪污设施整改项目,以“三分离一净化”为目标,整改粪污处理设施,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太仓市将根据现有畜牧生产的产业基础,坚持发展农牧结合、畜地平衡的适度规模养殖,科学规划禁养区、适养区、限养殖区的养殖布局,构建生态循环发展的现代新型种养结构,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
2.1.3 加快畜禽屠宰行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4家生猪屠宰企业。2015年,太仓市生猪屠宰量为71.95万头,供应太仓市场的生猪数量占1/3左右。今后,将深入推进畜禽屠宰行业清理整顿,重新规划生猪定点屠宰布局,提高屠宰行业集中度,推进工厂化屠宰、品牌化经营、冷链化流通、冰鲜化上市、一体化管理。同时鼓励代表性屠宰企业开展标准化改造,提升技术装备和质量管理水平,转变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冷链流通模式,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创立自有品牌,推进农超对接,实现直供直销。与“太仓牌肉松”等地方龙头企业形成无缝对接,不断改善和规范全市生猪屠宰市场秩序。
2.2 科学谋划,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
2.2.1 信息统筹全覆盖,建设畜禽养殖规划“一张图”系统。为科学规划全市畜禽养殖,太仓市农委组织各动防站对无害化处理中心、定点屠宰企业、动物诊疗所、兽药店、全市县级以上规模养殖场等千余家单位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应用 GIS技术,将信息动态直观地呈现在全市最新版的电子地图中,并通过统计、分析各区镇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内不同畜种养殖情况,实时掌握全市畜牧业概况及全市畜牧生产的动态数据[2]。
2.2.2 全面综合施策,提高畜牧业信息化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将68家苏州市级以上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中心等畜牧生产各环节全方位纳入视频监控范畴。整合动物疫病追溯、检疫电子出证、畜禽运输检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与生猪屠宰监管信息平台,打造从养殖源头到屠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全链条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监管体系,探索提升疫病风险探测能力,切实保障畜牧生产安全、动物防疫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畜牧兽医信息综合服务进程,探索推进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疫病风险探测能力和科学预警水平。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登记备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畜牧业生产监测预警、标准化示范场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实现畜牧生产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指导,提升畜牧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3]。
2.3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健康型养殖业
2.3.1 建设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太仓市病死猪数量自2012年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投资 300余万元,建成占地1 000 m2,日处理量达6 t的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其配套相关消毒、空气净化、冷库等设备,采用密封冷藏车上门收集模式、生物降解工艺。经处理后的病死猪发酵堆肥还田,打破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池发酵或深埋等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原始处理模式,有效处理病害动物尸体达到资源化利用。
2.3.2 推行绿色养殖,大力发展农牧循环模式。近年来,太仓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种植业布局和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畜禽规模养殖场,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探索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推进废弃物利用由消耗型向循环利用、生态友好型转变[4]。
现阶段,畜禽废弃物处理大致分为2种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太仓市东林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机械收储稻麦玉米秸秆,厌氧发酵后作肉羊日粮,羊粪堆肥后还田或供应花卉市场等,实现农牧养分循环利用。二是“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模式。太仓市金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沼气发酵设备,处理后的沼渣作为肥料施入场区附近桃园。同时,该公司还利用太仓九龙纸业的几百亩绿化地消纳部分沼液。下阶段,该公司将在场区附近逾13.33 hm2蔬菜田地进行沼液沼渣还田试验。对于全市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而言,引其通过发展规模种植经营或与规模种植经营户签订用肥协议等方式,实行种养结合、粪污就近还田利用,以此来促进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目前,全市大力倡导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和固液分离,引导养殖企业配套建设干粪堆积发酵场、湿粪三级沉淀池等设施,采用沼气发酵、发酵床养殖、配备污水处理设备或接驳工业污水处理管道等处理模式来消费畜禽养殖带来的粪污。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推广畜禽规模场沼气工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配备沼液运输车辆或管渠,做到沼液、沼渣全面还田,以促进太仓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认真贯彻落实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会议精神,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根据太仓市现有畜牧业格局,乘畜禽养殖专项清理整顿之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创新实现新发展,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型”转变,推动太仓市现代畜牧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3 参考文献
[1] 郭明英,布尔金.加快推进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5-57.
[2] 姬增光.定远县畜牧业转型升级求发展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371.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管理规定,以“着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品牌公信力”为主题,严格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强化退出机制,加强品牌宣传,推动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工作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提升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单位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水平。实现获证单位100%签订承诺书,100%落实内检员制度,100%达到生产有规程、过程有记录。
(二)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确保养殖业无公害产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单位认证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检查员100%签订责任书。
(三)加大证后监管力度。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强化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并对外公告。
(四)提高规范使用标志水平。对伪造、冒用、超范围、过
期使用标志的行为依法查处,提高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公众认知度。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生产控制,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以强化获证单位质量责任为核心,以促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对获证单位的生产指导和监管。一是强化获证单位技术培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二是加强生产指导,督促获证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操作规程和生产档案记录,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推进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养殖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在获证产地的使用。三是推行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所有获证单位均应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签订向社会保证质量和规范使用标志的承诺书,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应当督促获证单位切实履行承诺,建立获证单位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管理。
(二)强化认证审核把关,确保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按照“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稍有不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出局”要求,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严格认证程序,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质量。一是严格执行桂渔牧发〔2010〕49号文件规定要求,达不到规定生产规模的不再受理申请无公害认证业务。二是完善现场检查规范,把住认证审核关键控制点,提高检查员现场检查的审核能力,按照自治区局的要求,今后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现场检查(含复查换证),由地市养殖业无公害认证工作机构组织牵头,成员由自治区、市、县三级认证检查员组成,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现场检查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现场检查一律不予通过。三是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实施100%产品抽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复查换证。
(三)强化证后监管,提升品牌公信力。要按照“产品质量可靠、使用标志规范”的目标,加强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证后监管。一是获证单位要开展经常性的自查活动,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能力。二是加强对获证单位的实地督导,年内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一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获证单位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操作、档案记录、产品检测、包装标识、标志使用和质量追溯管理的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现场检查率达到100%。三是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监督抽查制度,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部纳入各级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范围,加大抽检比例和频率。四是开展市场跟踪检查,全市跟踪检查的市场(超市)不少于5家,各县区跟踪检查的市场(超市)不少于1家,重点检查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志使用情况和假冒行为。标志使用不规范产品,限期整改;过期使用标志或超范围使用标志产品,依法查处;假冒产品,严厉打击。五是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对在专项检查和产品质量抽检中判定不符合有关标准和要求的,一律坚决淘汰出局,并在媒体上进行公告。六是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各级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工作机构应当有专人负责举报、投诉事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四、主要活动
(一)4月,制订实施方案,启动市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二)5-9月,全面实施、市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
1、组织开展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抽检和现场检查;
2、组织参加全区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
3、组织开展水产畜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检查,组织获证产地、检查员与认证工作机构签订承诺书。具体按养殖业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方案执行。
(三)10月,“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总结。
五、组织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我局成立水产畜牧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养殖业“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局市场信息与科技科,具体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各县区水产畜牧兽医主管局要指定一名领导负责“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工作,依托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机构,成立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
1国外现代畜牧业规模养殖发展的特点
1.1因地制宜,模式各异
畜牧业发达国家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4种13I: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现代草地生态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大规模工厂化模式,以欧洲国家荷兰、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适度规模化模式,以及亚洲的日韩和我国台湾为代表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在这些国家,尽管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尊重本国或地区资源现状,利用已有的土地、草原、资本或技术优势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畜牧业。
1.2标准化体系完善
发达国家畜牧业标准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已相对成熟,标准化体系的制定注重生产环境标准化,如日本对养殖区域植被、路面等进行的明确规定l川;注重生产过程与丁艺的标准化,如欧盟各国要求从种畜禽的培育到使用的饲料、药品、产品加工过程中车间的卫生条件、加工设备的条件、包装材料、储运时间、温度以及储存天数等都要遵守有关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系统标准要求问;严格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发达国家无论是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上或是采取的措施上都非常严格,要求产品产地无任何污染,贮藏、运输过程未受污染,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业质量标准f41。同时,这些国家都拥有健全规范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控制方面采取了严格的具体执法措施【41。
1.3设施发展水平高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左右就相继实现了畜牧机械化,在饲草加工、饲料加工、饲养过程等方面发展到了较高的设施水平。牧草收贮工艺采用具有现代化工艺的新型旋转割草机、调制割草机、快速烘干设备、拣拾压捆和青饲收获机;饲料加工广泛应用微粉碎和超粉碎设备、高精度微量配料系统、全自动控制的挤压膨化机及高温高压短时强制调制器与制粒机;蛋鸡饲养设施趋向于高密度大型化,采用6—8层叠层笼养,喂料、饮水、清粪、拣蛋自动化,全封闭鸡舍,鸡舍环境自动检测调节,并配备蛋品全自动化收集、处理、计数和装箱设备;肉鸡饲养设施以环境调控、高速定量精确饲喂设备和消除应激反应为主;规模化养猪中,猪舍环境控制自动化,自动料线、脂肪测定仪、妊娠测定仪和种猪个体饲喂技术和自动清粪设施得到了广泛应用;奶牛饲养采用青贮收获及加工系统、自动取饲系统、全混合日粮系统、自动饮水系统、牛场清粪设备、牛舍环境控制设备和全自动挤奶成套设备、奶品快速冷藏成套设备和奶牛场综合管理系统等醐。
2我国畜牧业规模养殖概况
2.1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高
我国畜牧业规模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期以农户家庭庭院养殖为主,专业户不断涌现,涉足于畜牧业生产领域的一些企业开始出现;到20世纪90年代,畜牧业进入规模化、企业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大型企业不断涌现,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公司+农户”为主要经营形式的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发展迅速;进人2l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养殖持续增加,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标准化生产力度加大。2010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存栏500只以上蛋鸡和存栏100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为34%、82%和28%,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8、16和17个百分点171。与此同时,规模化养殖优势逐渐显现,肉、蛋、奶畜产品生产产业带已形成,优势区域的生猪生产、家禽生产、牛羊肉生产、奶类生产和羊毛生产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50%、92%、88%和89%以上嘲。
2.2规模养殖设施化水平提升
随着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设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饲料饲草加工、牧草种植及收获、畜禽标准化饲养、生产检测方面门类齐全的成套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在畜牧业上得到应用。饲料加工已由简单的粉碎发展到配合饲料、熟化饲料的加工,畜禽饲养的饮水系统、施药技术、降温和通风系统、消毒设施、喂料系统、清粪设备等基本上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9~。同时,国内已开展了畜牧业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制了蛋鸡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管理系统,可对鸡舍实现自动控制,实现了蛋鸡喂养自动化、清粪自动化、危险环境报警自动化【151;滕光辉等1161研制成功了家禽健康养殖智能控制系统,对蛋鸡现代化养殖技术进行了集成研究,在德青源生态养殖场进行了成功验证,为养殖场的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疾病预防能力;中国农科院开发了“种猪场生产管理系统”、“种禽场饲养与繁育的数字化智能系统”、“基于个体信息的猪的优化饲料配方系统”、“猪疾病防疫与优化饲养管理数字化智能系统”等,形成了畜禽数字化养殖技术平台【埘。宋延民等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奶牛身份识别器、计步器、自动分群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牛奶流且/电导仪、管理与分析系统,形成了以挤奶厅为中心的信息采集奶牛管理系统和奶牛养殖健康系统【l研。东南大学研制了畜禽规模设施养殖环境传感网监控系统平台,可以采集用户需要的环境参数,并能根据要求控制养殖场内的排风、喷淋和光照系统1191。
2.3畜牧业标准化不断推进
规模养殖推进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养殖小区突破8万个;牧区半牧区舍饲半舍饲稳步推进,已有3000万头以上牲畜从天然放牧转变为舍饲半舍饲圈养嘲;全国畜牧业标准新立项108项,比上年增加了95项,初步构建了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现已通过畜禽“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品牌近2000个捌。
3江苏省畜牧业规模养殖现状
3.1规模养殖比例高
2008年以来,江苏省全面启动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为重点的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已有1368家规模养殖场成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阎。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4%、86%、92%和94%,全省建成万头以上猪场123个、50万只以上肉禽场137个、lO万只以上蛋禽场42个,千头以上奶牛场33个【2t1;全省共有国家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省级67家,各类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7000余家1221。
3.2产业区域特色明显
江苏省以优质瘦肉型猪、优质地方家禽、奶业和波尔山羊四大优势产业建设为主线,依托区域自然资源,优势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以江宁、锡山为代表的江南奶业经济带和以铜山为中心的徐连奶业经济带奶牛存栏已占全省的85%;如东、阜宁的生猪,东台、海安的家禽,沛县的肉鸭,睢宁的山羊,高邮的蛋鸭等一批特色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宁镇扬等丘陵山区肉鹅产业带肉鹅饲养量占全省的80%、肉鹅深加工占全省的85%f7l。
3.3设施化水平较高
在规模养殖过程中,江苏省积极推广家禽标准化生产技术、肉羊集约化快速育肥技术等,建成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5家120l。从规模养殖的设施水平看,大多数规模养殖场都采用了密封式圈舍,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饲养。除传统的湿帘通风、冷风机降温、红外线保温箱、电热地毯保暖、电动除粪、自动喂料、自动光控、自动拣蛋等传统设施外,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逐步在畜禽养殖中得到应用;全省发酵床养殖面积达114万m2,部分地区建成了规模养殖场的远程监控系统和利用物联网技术建成的智能化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大大提高了规模养殖质量和效率120l。
4提升江苏省规模养殖水平的对策
4.1强化政府宏观决策
4.1.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要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与布局、养殖标准制定、养殖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养殖污染治理等领域的宏观指导职能,积极开展标准化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工作,保证规模养殖的发展水平。以畜牧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广泛开展产业信息分析和预测、评估工作,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和模式、国际国内市场动态、疫情动态等,建立起畜禽产品数量和质量动态预警体系,提升产业的指导能力。
4.1.2出台各类鼓励政策应积极出台相关优惠和补贴政策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的畜禽养殖,鼓励和扶持组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或产业协会,促进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养殖比例,促进产业化经营。对于在建设高水平规模养殖过程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4.1.3加大政府对产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畜禽品种繁育、规模养殖设备和畜禽生产污染治理等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比例不足l%,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必须要提高政府对畜牧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增加科研立项的数量,并引导科研资金向畜禽品种、养殖设备和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领域适当倾斜。
4.2大力拓展市场需求
4.2.1拓展畜禽产品营销市场市场需求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全球范围内人们对动物性产品的消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这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规模养殖的扩大,江苏畜产品数量进一步增长,除供应本省市场需求外,还积极向毗邻的上海市场扩展,特色名优产品在上海大都市很受欢迎,江苏已成为上海优质畜禽产品稳定的供应基地。同时,江苏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畜牧业产业和科技发展基础良好,有利于各类产品的出口。在稳定省内和国内市场的前提下,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增加畜禽产品的出口,以拉动规模养殖水平的提升。
4.2.2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规模养殖的多样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消费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的消费需求表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不同的消费者对肉类嫩度、肉色、蛋壳颜色、蛋黄色度,奶类的乳脂率和蛋白质含量等性状乃至畜禽的品种和养殖方式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更加注重对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追求,高质量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是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模式、规模养殖产品加工水平等多样化发展的驱动力,要及时把握市场契机,积极适应和满足畜禽产品消费市场的要求和变化,促进全省规模养殖多层次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4.3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
科技进步始终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育种技术不断改进畜禽的生产潜能、饲料营养技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检测技术和监测体系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加工技术促进产业增值等。总而言之,畜牧业生产效率、农民素质、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畜牧技术的创新、推广与普及。
4.3.1畜禽品种资源创新的需求良好的品种是畜禽生产的核心,品种技术的创新在畜牧科技发展中居主导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培育了苏太猪、扬州鹅、邵伯鸡、京海黄鸡、雪山鸡、苏禽黄鸡、苏邮1号蛋鸭等新品种,在畜禽品种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现有的品种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应及时更新和淘汰市场占有率低、生产性能相对落后品种,利用我省的种质资源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或新品系。在传统育种手段的基础上,提高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育种应用研究的效率,加快品种创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