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

第1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新疆畜牧业 养殖机械化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S8-1 文献标识码:A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增效的基础,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牧民经济增收、为工业提供原料以及确保食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牧区,其畜牧也发展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保证新疆地区畜牧养殖上层次、上规模,机械化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疆地区畜牧机械总动力实现16 ?04kW,挤奶机数量达到2321台、剪毛机数量达到1090台、饲料收获机数量达到654台、饲料粉碎机达到65490台、牧草打捆机数量达到2390台、搂草机数量达到9840台、牧草翻晒机数量达到8209台。

1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重要性

1.1可以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新疆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民众,因此,民众对羊、牛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羊、牛畜产品的发展。而为了充分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一定要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1.2保护草场生态环境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疆地区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导致饲草质量随之降低,而重利用以及轻保护的思想观念依然没有转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加快养殖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可以促使养殖实现规模化,进而缓解草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草场的生态环境。

1.3促进牧民增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牧业养殖呈现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提高养殖成本和效率,就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牧民增收。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可以缓解养殖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效益低的问题,促进牧民增收。

2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措施

当前,虽然新疆地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应用和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对养殖机械化造成制约。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养殖机械化,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程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进而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

2.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畜牧业养殖机械化,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促进畜牧养殖发展的重要性,其是实现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渠道。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已经在农牧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全面实现机械化,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益,实现养殖增效。因此,机械化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广大养殖户要提高思想认识,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开展养殖机械化推广。

2.2加大机械化的技术以及资金投入

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需要技术以及资金作为保障。有关部门要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用户建立标准化的机械舍饲,实现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畜牧养殖。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机械化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调动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以及农机公司的积极性,引进以及推广适用性较强的畜牧机械,进而实现排泄物处理、畜禽饲养以及饲草生产的机械化操作。要加强与国外机械公司的交流以及合作,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联合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畜牧装备以及机械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2.3健全以及完善服务平台

在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以及完善相关服务平台,根据机械推广的程度,建立形式不同的服务平台,并且鼓励和引导农户和企业、企业与企业、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关服务组织,进而带动企业与农户的销售和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3 提高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建议

(1)为了有效提高新疆地区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满足畜牧业对现代技术的需求,主管部门要将补贴资金向畜牧业机械方面倾斜,重点推广打捆机、搂草机、收获机以及种植机等现代机械化设备,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解决机器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实现牧区加工、养殖以及种植的机械一体化。

(2)促进畜牧养殖实现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发展做铺垫。实现机械化的基础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少散养,同时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大户基础上,开展合作经营,改造传统圈舍,实现养殖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养殖提供条件。扩大机械使用规模、增加养殖机械数量,通过行业示范,带动养殖业实现机械化养殖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加强养殖基地的机械化程度。结合先进的农业装备,引进以及推广清洗消毒、助产期、饮水器、疫病防治、除臭消毒、空气净化、环境控制以及粪便处理等机械,有效解决预防病害、调控生长、除臭、自动防疫以及空气净化等问题。实现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畜牧养殖向现代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4)实现机械化转场,进而提高牧民的经济效益。机械化转场是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养殖户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我国以及新疆地区的扶持政策,全力推行、加大投入,实现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新声,丁志新,郭庆贺.新疆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06):1898-1899.

[2] 侯世忠,吴杰,宋磊,曲绪仙.山东省畜牧机械设备应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89-95.

第2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江西农业信息化取得了快速增长。全省现有的主要的涉农、涉牧网络信息建设情况如下。

1.1江西涉农信息网情况2010年以来全省各地涉农网站数量逐年提升。在各类涉农网站中,直接面向基层农民为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不多,这些网站主要以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科学教育和政策与管理为主。如省农业厅的江西农业信息网、省委农工部的三农信息网(含新农村建设网)及江西农村网,省委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都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各市县涉农网站发展较快。如赣州有赣州农网、新农村建设网、畜牧水产网、南康甜柚网、信丰脐橙网、上犹县油茶网、农业特色产业网、农业信息网、白莲网等。

1.2电信运营商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当前江西电信运营商积极投入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①江西电信在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平台基础上,2006年又建立了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品牌“信息田园网”;②江西联通启动了“如意农信通”,是面向农村市场推出的一项以农业政策、科技、交易信息为主的增值业务,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技、农价、劳务、气象和农村政务管理等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的信息化需求;③江西移动建立了“农信通”信息平台,提升为农业农村服务品质活动。

1.3主要涉牧网建设目前江西主要涉牧信息网站包括:江西畜牧兽医信息网、江西畜草科技网、江西养猪信息网和江西省畜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其中:江西畜牧兽医信息网由省畜牧兽医局主办,主要畜牧行业政策法规、养殖技术、畜禽管理、产品供需等方面信息,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搭建了一个可行信息交互平台;江西畜草科技网是着重以宣传畜牧科技、草原保护、科研创新、科技创新与合作为主要内容,服务于江西畜牧业生产的交互平台,同时通过《江西畜牧兽医杂志》、《牧业信息》、《江西养猪》、《江西家禽》、《江西饲料》等省内平面媒体网络版加大行业横向和纵向互动、沟通;江西畜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覆盖全省畜牧业组织机构体系、规模养殖、种畜禽生产、良种选育、先进养殖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大型基础化电子信息化数据库和网上监管系统,江西养猪信息网则是省养猪行业协会自办的行业门户网站,为企业提供服务。此外,省内部分涉农高校、科研机构都在其官方网站中设置了相关畜牧信息专栏。各地市在其政府网站中也有相关信息。

2江西畜牧业信息化已取得的成绩

我省各级畜牧行政机构十分重视畜牧业宣传和信息化工作。信息宣传方面,多年来畜牧业信息在全省农业信息联播统计中名列前茅,《江西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有关江西畜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信息也屡见报端。畜牧信息化系统方面,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多方筹集资金完成了畜牧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其他如疫苗管理、饲料兽药、动物卫生监督等也在分步建设和完善。省级基础数据库已渐成雏型,整体信息水平得到提升。

3江西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投入不足尽管江西在畜牧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全国畜牧业发达的省份仍有一定差距,如天津市的武蛟区在2007年就投入600余万元建成奶牛生产监测信息系统,而且区政府每年还投入60余万元作为系统的维护经费;河南省则投入1000余万元重点打造省级畜牧公共服务信息中心,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畜牧和信息技术两方面的专业人才。山东省畜牧兽医局仅信息中心就有40余人的专业队伍为畜牧业提供信息化服务。

3.2信息资源分享率不高江西现有省、市、县、乡四级畜牧兽医管理体系和技术推广等畜牧业服务机构1602个。拥有各级畜牧管理和专业科技推广人员1万多人。这种面广点散的分布方式虽然面面俱到,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办公设备老化、信息传播途径单一等方面的欠缺,使得信息采集、传递、归档等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也就是优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不能打破资讯信息流动区域限制,阻碍了信息资讯的正常分享。

3.3从业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业从业者的文化和科技素养。江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2.49%,其中畜牧业的从业人员有670余万人。由于全省农村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还不高,多数畜牧从业者仍延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现代畜牧业的知识接触机会少,造成人员素质、知识技能和畜牧业新形势新发展有很大距离。从业人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是江西省畜牧业科技提升转型发展中的阻碍。

3.4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现有的涉牧网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网上综合性的新闻多、专业性的科普知识少,尤其是缺乏适用的畜牧业国内外行情分析和对未来畜牧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二是网上内容多以单向静态网页的形式为主,用户只能检索、阅览或进行知识采集,缺乏直接的互动、交流,缺少如微信服务帐号、微博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开发,不能满足畜牧业从业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4建议与对策

4.1加强政策引导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应做好畜牧业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加强畜牧业信息化的组织、规划和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基础建设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4.2加速全省涉牧专业网站建设完善江西涉牧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应以现有的政策性畜牧行业信息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大力推进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畜牧业信息网络、强化畜牧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开发网络新兴媒体渠道的建设。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建立起适合全省实际情况的信息内容丰富的专业畜牧信息交互平台,为畜牧行业各个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可依托省内主要科研院所(校)在计算机、通信工程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其重点是要建立自有的数据信息资源库;二是要努力实现省、市(县)、乡、村各级信息畅通和资源分享,让信息网络在各个级别层面上的政策制定、出台重要决策提供参考。在目前市(县)以上互联网完善普及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培养村级信息员等措施,健全乡(镇)、村两级信息传播网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畜牧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奠定基础。

4.3强化涉牧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涉牧从业者综合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保障之一。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信息化技术培训,培养其现代信息意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学技术和市场动态的重要性。

第3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1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意义

1.1 畜牧业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标准化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新的畜禽品种和新的养殖技术不断出现,新的品种要求特定的养殖技术;新品种的大量推广,必须有标准化的养殖技术配套。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大量涌现,畜牧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要求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1.2 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标准化

畜牧业产业化需要标准化,我国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十基地十农户”、“合作社十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对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大科技”的矛盾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此一来,主体和农户之间除了经济纽带外,就是通过标准化链条连接起来,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才能生产出更多的合格畜产品,由此可见,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基础。

1.3 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循环需要标准化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标准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大趋势。由于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导致难以参与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在国际畜牧兽医标准的制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必须通过我国畜牧兽医标准,构建并完善我国技术标准壁垒,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畜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循环。

此外,提高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要标准化,政府的管理也需要标准化。综合上述可知,实施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意义重大,我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快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

2加快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健全我国畜枚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

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国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在健全标准化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配备专门人员来负责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工作。其次,相关事业单位作应负责标准化的起草、标准化工作咨询和贯彻落实工作,以此作为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此外,还应当推行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标准化成果,广泛应用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将北美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一些先进的管理体系应用于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提高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化水平。总之,对于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要在不同的层面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并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形成自上而下的通畅管理与运行体制,以此来整体推进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

2.2 完善我国畜牧兽医标准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已不能适应并满足当今社会及市场的要求。无论从标准数量上还是从标准的技术水平看,都已不能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规模、市场流通、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建设是加快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也是提高畜产品质量、扩大内需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必须首先制订出科学可行的畜牧兽医标准,并不断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中投入品的不合格使用和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恶化,首先就应当抓紧制定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动物防疫标准、草原生态标准等等标准;加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基础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加工技术标准、质量等级标准、储存和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并确保质量安全标准的协调和配套。同时,各地也应结合本地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产业,做好畜牧业生产操作技术规范、特色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畜牧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此促进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标准化。

2.3 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众所周知,加强监督检查是确保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有效途径。为此,要不断强化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各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和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此外,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保障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所以在动物防疫、兽药和饲料等投人品的使用方面,要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着力推动生产企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检查制度,并逐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此来促进生产企业进行标准化生产。

2.4 全面加强宣传和培训

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工作,普及畜牧兽医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其次,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和各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企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最好能够培育和发展畜牧兽医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开展畜牧兽医标准化咨询服务,并不断扩大服务咨询覆盖面,以此来为加快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党委、政府应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给予大力支持,也就是说要坚定不移地把扶持畜牧兽医标准化作为党委、政府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对制标、监管等承办单位的直接投人,改进相关单位的软、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WTO绿箱政策,给予标准化生产单位或个人必要的生产补贴,鼓励生产者开展标准化生产,并且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进一步加大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2.6 提高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

农民和养殖户是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所以,农民和养殖户的认识问题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农民和养殖户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深刻意识到畜牧业兽医标准化对推动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宣传畜牧业兽医标准化理论知识,提高农民和养殖户对标准化的进一步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的运用标准化组织生产。

3结语

总的来讲,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大事,所以必须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相关部门要加大重视程度。具体来说,我们应当在提高各个层面的认识的基础上,健全畜牧兽医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畜牧兽医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不断加强监督检查,从而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最终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昌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 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J].四川畜牧兽医,2011(3).

第4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乡兽医站党支部共有党员6人,在乡党委的正确体领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以争创“先进党支部”为目标,带领全体党员扎实开展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乡兽医站党支部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三个服务”工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机关不同民族的领导、干部、职工之间,建立起了鱼水相依、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形成了共同进步、互相帮助、全心全意维护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大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并在不断继承、保持和发扬着。

一、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

近年来,乡兽医站党支部一班人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和强化党员管理措施。面对畜牧业的发展新形势,针对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同,思想政治素质不同等特点,党支部注意从制度建设抓起,明确了全乡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出未来五年内的动物防疫工作发展计划,坚决做到在本乡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疫情而不流行的指示。

二、切实搞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乡畜牧业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乡党支部把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牲畜品种改良、草原生态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带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投身于动物防疫第一线,通过全体畜牧兽医人员的共同努力,近几年乡的动物防疫工作、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均走在了全市先进行列。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提高认识。在全乡上下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畜牧兽医站以及村防疫队伍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折,努力抓好落实。

二是抓组织领导。把春防和秋防摆在全年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分头抓好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开展。

三是责任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分别落实到每一位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分别签定春防、秋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负其责,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的原则保质保量地完成每年的动物防疫工作。

四是抓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培训项目,加强技术培训,一方面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及时掌握现代畜牧业技术,另一方面对全乡名村级防疫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防疫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抓物资储备。提前储备春防、秋防的器械和疫情应急物资,为春防、秋防和疫情应急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六是抓人员到位。将保质量的任务捆绑给乡站技术人员和村防疫员,严格考勤并写好春防、秋防工作日志,接受督促和检查。

七是抓质量保障。在提高防疫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狠抓疫苗管理,采取由乡畜牧兽医站保管、按免疫进度的需要分批分次发给防疫员的方式,既保证了疫苗效价和质量,又提高了利用率。

第5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一、要抓好特色牧业这条主线。

由于特色畜牧业的比较优势最强、生产效益最高、市场前景最好,所以,在我市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既是实施产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更是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特色”这条主线不放松,把以生态、有机,无公害为重点、以特种野猪、优质肉牛、中华蜜蜂、梅花鹿和毛皮经济动物等作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畜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力争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在产业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全市建设特种野猪规模户(小区)要达到个,全市饲养量实现万头;建设个肉牛基地村、肉牛育肥规模场个,规模饲养达到万头;新建个养蜂场户,养蜂量达到万群;抓好个规模鹿场的生产恢复,存栏量达到万头。二是在供种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年内完成个特种野猪扩繁场、个肉牛繁育场(小区)、个标准化的人工配种站建设,完善肉牛配种站点“冷链体系”,实施优质肉牛冻精补贴工程。实施中华蜜蜂、长梅花鹿、东北马鹿等种源繁育基地及保种场建设。三是在组织化程度上实现新突破。要从产业化和组织化入手,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的模式,通过利益纽带,连接产、加、销三方,真正把养殖基地作为加工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来谋划设计,来扶持推进。年内要重点培育个特色养殖基地村、个生产基地场,个无公害生产基地。市级龙头企业要达到个,省级龙头企业要达到个。同时引导场(户)围绕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积极创立特色品牌。四是在政策支持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各地要继续加大对上争取资金的工作力度,力争在标准化猪场、良种繁育体系等方面获得政策扶持。五是在项目建设中实现新突破。重点搞好特种野猪肉、蜂、鹿等系列产品的开发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长特色的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提高特色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要抓好标准化建设这个关键。

我们通过这些年开展的“退户入园建小区”活动,在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无论是规模化也好,还是产业化也好,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个标准化问题。从我市实际情况看,过去规模化及产业化程度不高,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程度太低,既难以打入大市场,又难以取得高效益。因此,今年在扩张规模、扩充总量的同时,牢牢抓住标准化这个关键不动摇,围绕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强力推进标准养殖小区建设。一要按照标准建小区。从现在开始,新建牧业小区,必须严格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提高建设门槛,严格审核验收,做到建一个像一个,建一批成一批。二要依照规定管小区。全市备案的个养殖小区要全部建立规模化养殖档案,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今年我局对小区实行监督人员要逐级开展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建立养殖、销售和防疫档案各项信息的、记录、填写、保存等工作。三要突出重点扶小区。各级畜牧业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件事,切实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重点小区的扶持上。对龙头加工企业和确实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给予优先扶持,特别是起点高、规模大的标准化小区要给予重点扶持。四要超常举措强小区。各地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小区建设水平,强化小区建设功能。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尽快提升典型示范作用,提高标准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有条件的牧业小区积极争取推进粪污沼气工程项目和生物有机肥项目,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牧业小区的标准化水平。第三方面是要紧紧围绕标准化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构建“三个平台”活动。就是通过科普大集、宣传展板等形式,构建科技普及平台;通过技术承包、专家指导等形式,构建科技示范平台;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观摩等形式,构建标准化推广平台,不断提升畜牧业的科技支撑力。

三、要抓好疫病防控这个重点。

疫病防控是畜牧兽医部门的神圣天职,必须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时时密切关注,刻刻不容懈怠。一要继续强化责任落实,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干,样样有人管,件件有人办。二要继续强化免疫注射,确保免疫密度达到,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以上。三要继续强化人畜共患病的控制净化,使牲畜布病、结核病防治达到规定标准,狂犬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四要继续强化和完善冷链体系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和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疫苗储存、疫情监测、疫病诊断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控制扑灭疫情。五要继续强化医政药政工作,切实抓好兽医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力争完成兽药抽检送检,积极做好新老兽药经营企业的GSP检查验收工作。

四、要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这件大事。畜产品质量安全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已成为关乎畜牧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大事,各级畜牧部门要时时记在心里,处处抓在手上,确保在这件大事上不出现问题。一要进一步理顺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做到设专门机构抓,有专门领导管,派专门人员干。二要进一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牲畜耳标佩戴、信息录入传输工作,提高可追溯管理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的力度。从今年开始,屠宰检疫必须增加“瘦肉精”检测项目,凡没有耳标的家畜不得实施屠宰检疫,谁出问题谁负责。四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品和畜产品抽检的频次,加大饲料和兽药市场专项整治的力度。对抽检出的非法添加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有害化学物质的饲料和假、劣、禁兽药以及不合格兽药饲料产品和畜产品,要依法严厉查处。按照省里的要求,我市今年必须完成饲料产品抽样检测批次,畜禽产品检测抽样个,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瘦肉精尿样抽检头次。五要继续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全市畜产品的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打造从田间到市场的安全链条。今年每个县(市)区必须在完成个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基础上,积极与农业部门配合,力争完成一个绿色产品的认证。

第6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1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形式落后农村散养模式一直以来就是养殖环境脏乱差,无配套相应的养殖设备设施,畜禽混养,畜禽舍和房屋相连,养殖行为多种多样,养殖场地因陋就简,营养搭配随意性很大,家禽则以放养形式为主。人员、牲畜流动性大,消毒措施不完善,加大交叉感染的几率,防疫、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使得老百姓对死亡动物随意抛弃,更加增加了畜禽感染疫病的可能性。

1.2防疫意识淡薄,防疫仍不到位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也是各种疫病发生,而广大规模养殖户逐渐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都制定适应本场的免疫程序方案,而农村散养户则认识不到位,存在一针免终身、免与不免都一样的认识,这样一来很多防疫死角无法触及,为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农村散养户大多数是被动接受免疫,虽然知道防疫的重要性,也不会主动要求提出免疫,家禽大多以放养形式为主,进一步增强了免疫的难度;免疫存在一定的应激反应,有些农户则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不免疫动物生长情况更好,为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阻力。

1.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技术支撑欠缺负责具体实施免疫接种的村级防疫人员工作繁多,待遇低,造成一些基层防疫人员产生了消极情绪,很多事情敷衍了事,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工作。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完善,防疫相关基层工作培训力度不够,存在不按规定实施免疫的现象,造成相应的免疫失败或疏漏的现象,而基层工作人员只注重工作的过程而不在乎工作的结果,防疫工作的时效性开展面临一定的阻力。

2相应措施

2.1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规模化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带头引领的作用,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逐步引导养殖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过渡,促进我县畜牧业现代化、标准化快速发展,提高全县畜牧业产值。同时,进一步规范养殖行为和形式,科学化的进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动物疫病的发生。

2.2搞好养殖源头免疫对本地的养殖基地、孵育基地进行宣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免疫等制度,在动物出售之前全群实施基础免疫可以有效的达到一定的抗体水平,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然后再出售给农村散养户,提高农户的防疫认识,让其自行加强免疫可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2.3加大宣传,落实责任加大对防疫相关人员的法律、技术宣传培训,特别是乡镇村级防疫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行免疫。从政府到基层必须层层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签订相应的目标责任书,避免出现责任全部落到基层技术人员身上,打消基层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通过此种有效的责任制可以解决实际操作中基层人员权利范围之外无法完成的工作。面向广大养殖户进行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宣传条件和宣传势,让广大养殖户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他们对防疫工作的认识和重视,有助于开展基层免疫工作。

2.4加强全过程监管和组织监管传统观念认为安全的动物产品是检疫出来的,只要把好检疫关,动物源性产品就会是健康的、安全的。殊不知,安全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如果仅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对结果的检测上而忽略了对整个过程的控制,那么被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动物产品就会增多,这不仅是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阻碍畜牧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动物防疫工作应加强对动物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测监管,对动物的饲养、管理、屠宰及销售等环节予以全程监控。政府要参与督导检查小组工作,实实在在把动物防疫工作放在重点,并解决防疫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畜牧部门定期对免疫动物抽样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实验室抗体监测水平实时全面了解防疫工作力度和防疫水平,并根据实验结果制定补免等相应措施,充分保障防疫工作的完善制度,避免重大动物疾病的发生。

2.5加大投入,促进防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长久工程,政府应该加强重视和资金的投入,贯彻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防疫经费充实到位,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完善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兽医诊疗体系,规范动物诊疗行为,防止诊疗环节的动物疫病传播,同时加大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驾护航。

第7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养殖业做为中国农村的优势产业,是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之一,现在广大农民也认识到,发展养殖业,特别是奶牛饲养业,是富村富民的优势产业,所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广大农民的需要,在本村建立二处现代化养牛小区,这项工程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在原有养殖户40多户的基础上,再发展40户农民进入小区进行奶牛饲养,存栏数达到1000头,进行规模饲养,通过小区的规模饲养可以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奶牛饲养场地问题,现在养牛户都是在庭院饲养,由于场地狭小,限制了养牛大户继续扩大规模。

二是解决了村屯卫生状况,奶牛饲养的粪便不能及时清理,造成村屯卫生“脏、乱、差”。

三是便于解决牲畜的防疫工作。

四是便于奶牛的工厂化生产,机械榨奶率提高。

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奶牛生产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化,主要是:

1、农民的思想认识虽然有了进步,但解放思想的程度还没有完全到位。

2、由于资金短缺,不能马上形成较大的规模,需进一步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各项工作力度。

3、在饲养、饲草上要加强高科技含量投放。真正形成一个产业链。

4、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奶牛的提纯复壮,青贮饲料的供应,牲畜的防疫治病等。

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面对现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牢牢抓住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结合实际,搞好奶牛饲养小区和规划建设工作。

2、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资金的投放力度,以农民自己投入为主的情况下,争取哈尔滨市城乡信用社周转贷款100万元,解决农民养牛难的问题。

3、教育引导农民向养殖业转移、投入,逐步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规模化经营。

第8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一)、理论学习制度不健全,注重工作成绩,缺乏系统性。

理论学习不够,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不浓,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群众观念不够强,工作方法欠缺。班子成员去只注重工作成绩,认为有了成绩,其它缺点都可以代替,以偏概全。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自觉性不高,虽然制定了一些学习制度,但不够健全,以点饰面,成为摆设,没有认真组织学习。在学习制度的落实上,强调工作繁忙等客观理由,主观能动性不够,学习活动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对理论的研究探讨不够,不但影响了个人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也影响到政府班子整体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创造性地工作。

(二)、班子成员依靠思想严重,创新意识不够

乡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是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政府是执行党委决议,具体安排部署工作就可以,但是在安排部署荏中,只注重安排部署,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方法,个别班子部分成员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抱着有事找党委的思想去工作。班子整体合力不强,工作主观能动性差。导致政府班子执行乡党委的决议不得力,安排部署工作不落实。

(三)、思想工作作风不扎实

1、下村了解情况少,缺乏调查研究

班子中有的成员群众观念淡漠,没有贯彻执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在下村安排工作时,不深入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只起到一个传话筒作用,把党委、政府的决策精神到村里一传达了事。有些群众对政府班子成员都不认识,致使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群众意见较大。

2、班子成员对工作不积极、不主动。

班子成员由于依赖思想严重,在下村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开展工作,对乡党委安排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例行公事,不敢面对群众,特别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事,遇事敷衍,不做思想工作。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

1、对牧业生产、牲畜品种改良力度不大

我乡地处偏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虽然近几年加大对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但是现有的牧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近几年来,提出增草增料,逐步实现牧民定居,但是资金投入不多,光安排部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遇到灾害,不能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普及科技知识力度不大,由于技术差,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冷配怀胎率太低,致使畜牧业发展缓慢,目前畜牧业只是小规模发展,未形成规模、基地。

2、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经济,提供信息少

近几年来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政府班子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对市场情况掌握不透。为农牧民提供的信息少,农牧民增收困难,引导农牧民闯市场的能力不大,发展订单农业落实的不好。

(五)、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

1、政务、财务公开力度不够

班子成员在思想上对政务、财务公开不够重视,有些站所、帐目未公开。

2、廉洁自律方面对自身要求不严。班子成员对自己有时要求不严格,认为吃点、喝点、拿点不算啥,参加私人宴请活动等。

二、今后整改的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创造性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政策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整体功能

1、明确分工,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落实

2、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工作。

3、加强与乡党委班子配合,在乡党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党委委员、政府成员,党政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制定党委会议、政府工作会议、党政联系会议制度。

(三)、强化宗旨意识,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

1、增加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畜牧业发展。

2、解市场,掌握市场,为农牧民提供信息,促进农牧民增收。

3、解放思想,大胆开展分管工作,要做到敢管、会管,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9篇:对现代畜牧业的认识范文

 

西夏是公元11〜13世纪(1032~1227年),以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多年来,中外考古工作者以考古调查和西夏王陵的发掘、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为基础,对西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已经有所了解,怛是就当时的农业经济得以存续的社会生态环境背景的了解还有待深人研究。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化历史,有必要以社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分析为手段,对现代中国西北地区在历史时期曾经延续了将近整个辽金时期、与中原汉民族和华北、东北地区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密切相关的封建割据政权管辖范围内的古代人民的生业方式开展综合性分析与研究。

 

二、西夏农业经济的特色

 

(一)农耕经济与灌溉技术的应用的特色

 

唐朝初期以前,党项人聚居在中闰西部绳水、若水、大渡水上游,过着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的原始游牧及狩猎部落生活。衣毛皮,事畜牧,蕃性所便的状况反映了党项族建国前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西南强大的叶蕃王朝侵扰、掳掠的压力下他们被迫东迁,迁徙到陕北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聚居于黄河中游西岸夏、绥、银、宥等地区。西夏建国前,由于党项族聚居地还不具备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其社会经济中农业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再加之频繁征战,致使田地荒芜,士卒只能以大麦、荜豆、青麻子等为食,平民则基本上靠饲养家畜和采食野生植物为生。在随后的封建割据政权建立过程中,势力逐渐向西北、南扩张,形成广布于黄河上游及中游西岸、黑水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党河流域,并且西南与吐蕃接壤、东南与北宋为邻、北部与辽对峙、西北与高昌(西州回鹘)相接的西北地区的封建王国。宋代初期,西夏建国后,快速扩充领土范围,占有包括绥德横山、葭芦、米脂一带原有的耕地,逐渐吸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和手丁.业开始发展,商业活动逐渐繁荣:党项族占据兴、灵、凉等地后,农业逐渐成为西夏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

 

西夏所辖之地“地饶五谷,尤宜稻麦,甘凉之间则以诸河为灌。兴、灵则有古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故灌渠之利,岁无旱涝之虞:兴、灵等州的各族人民自秦汉以来就先后开凿数十条渠道,如秦家、艾山、七级、汉伯、特进、汉源、唐来等。这些地区“自汉、唐以水利积谷食边兵。西夏时期又修筑被后人称为“昊王渠”或“李王渠”的新的水利工程(自现在的青铜峡至平罗)。古渠的疏浚和新渠的修筑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人工生态环境,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定了粮食生产的农业基础。因此,兴、灵一带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除了为宫廷和军民提供粮食外,还用于赈济其他发生灾情的地方=而甘、凉二州^汉代就已开渠引祁连山(现代的)之融雪水灌溉农田,也成为平衡灾情,向其他地方调剂粮食的重要基地。现在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居延海(古居延泽)南岸在西夏时期属于黑水镇燕军司管辖,根据高清晰度卫星照片及地面实地调查亦发现发达的灌溉渠网系统,应当是引祁连山雪水汇成的黑水作为其水源,为西夏北部军民创造了良好的屯田戍边的农业基础,成为西夏北部边陲的重要产粮区。根据骨勒茂才编写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可了解到,西夏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麦、大麦、荞麦、糜粟、稻、豌豆、黑:、荜豆等;蔬菜主要有芥菜、香菜、蔓菁、萝卜、茄子、胡萝卜、葱、蒜、韭等。农具主要有犁铧、镰、锄、锹、碌碡、子耧、耙、攫坎等。牛耕是西夏比较普遍的耕作形式,受汉族农耕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西夏境内的“耕稼之事,略与汉同”,有雄厚的农业基础,“土境虽小,能以富强”。

 

(二)畜牧业发展状况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夏建国前就已经具备相,雄厚的基础,党项族人民曾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经验丰富,西夏建国后,在疆域进一步扩大的背景下,可供畜牧的草原面积也随之扩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凉州“善水草、宜畜牧”,有“凉州畜牧甲天下”之称。牲畜主要有羊、马、骆驼、牛、驴等,马除了作为西夏军事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外,还成为其与宋、辽、金开展贸易活动的大宗传统产品。马和胳蛇亦为对外纳贡的主要贡品。频繁发生战争所损失的数以万计的羊、牛、马、骆驼等各种牲畜,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夏畜牧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西夏陵区和宁夏嵬城址出土的石马及大量羊、马、骆驼骨骼进一步证实畜牧业在西夏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三、西夏时期资源与自然环境背景

 

(一)地质构造稳定性

 

据文献记载,西夏时期曾发生持续很长时间的强烈地震灾害,如大庆三年(1142年)三月,“有声如雷,逾月不止,坏官私庐舍城堡,人畜死者万数”,同年四月夏州一带“出黑沙,阜高数丈,广若长堤,林木皆没,陷民居数千”。地震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修筑灌溉渠网的劳动强度和难度,同时也表现出新构造运动在西夏境内的发生,以及由它所造成的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5新构造运动也控制了戈壁与沙漠等地貌单元和水系的空间分布。

 

(二)地貌发育状况

 

西夏境内的地貌单元分属两大地貌区划。贺兰山以东属于东北部华夏式地貌区域的华北强烈侵蚀山地与丘陵、平原区,贺兰山以西主要属于西北部内陆蒙新式地貌区域的内蒙古半干旱剥蚀-侵蚀高原(高平原)区[~。在西部区域中,经野外踏查发现,在额济纳旗境内,戈壁滩往往处于地势较高的上升断块上,而古代的灌溉渠网和耕地则处于地势较低的下降断块上,夹杂在沙地和红柳等沙地旱生植被固化的沙包之间,戈壁与沙地是新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层断裂、差异升降,以及干旱气候条件下,以风作为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西部区域大陆度要高于东部区域,因此,贺兰山以西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普遍比较发育。东部受季风气候影响较西部大,又以第四纪黄土堆积为主,因此黄土地貌普遍比较发育。东西两大区域地貌环境背景的差异,使两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存在差异。

 

(三)水系发育状况

 

支撑西夏经济的水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在东部,主要是以直接大气降水补给的黄河流域中上游及其支流,如马岭水上游、无定河、屈野河、葫芦河、洮河、大夏河、湟水;另一类在西部,主要是由今祁连山融雪径流汇聚而成,如黑水(今若水)、疏勒河、党河、石羊河等。另外,沿着新构造运动构造线运移的地下水也以泉水的方式为沙地及旱生生物:居民和牲畜提供水源。由此可见,东西两区水资源属性存在差异,在两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有所不同。

 

(四)土壤资源及古土壤发育状况

 

西夏农业经济赖以存续的不同类型土壤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西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的土壤带分为三部分。乌兰以东、榆林一定边一线西北主要发育干草原一栗钙土。栗钙土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类型土壤,其水分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旱作农业的要求,是粗放型农耕和牧业双生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榆林一定边一线东南主要发育暖温型草原一黑垆土。黑垆土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类型土壤,虽可农耕,但易受春旱打击造成农业损失:贺兰山以东,乌兰以西,呈北东向分布的是荒漠草原一棕钙土。棕钙土属于比栗钙土形成环境更干、更暖:大陆性更强的温带千旱大陆性气候类型土壤,更适宜于牧业,但是在有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可以从事农牧结合的经济活动。贺兰山以西则大面积分布荒漠一漠钙土。漠钙土亦称为灰漠土,属于温带荒漠气候类型土壤,在漠土中水分条件最好,一般适于牧业,但是有良好的灌溉条件亦可以开展农耕活动。

 

西夏农业经济的基础资源为古土壤,其形成历史久远而且复杂。黑垆土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间冰期;漠钙土(或称灰漠土)主要形成于全新世升温期、大暖期、及大暖期之后的三个温暖期;棕钙土则主要形成于大暖期之后的三个温暖期。这类钙层土并非很理想的农耕土壤资源,但是在拥有灌溉技术的西夏还是得到很好的利用

 

(五)古植被景观与古气候环境背景

 

西夏时期祁连山有“松柏”,“美水丰草,尤宜畜牧有茂密的山地针叶林、丰富的水草,适宜畜牧。宁夏六盘山一带亦“林木森茂,峰密耸秀而贺兰山和罗山一带森林资源屡遭战乱破坏,生态环境难以恢复。山地以外的广大地区则主要是草原或荒漠植被景观。从中国西北部整体上看,距今900年以来,气候以冷十为主,古土壤生成率低,磁化率下降,中间有若干次冷暖气候波动。西夏时期经历了从暖湿一干冷一暖湿的气候变化过程。这种气候波动过程与近千年来全球冷暖期交替出现的规律相一致。

 

四、西夏农业经济存续与社会生态系统环境背景的关系

 

(一)农业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子系统的关系

 

西夏党项人建立封建割据政权的过程中,政治上的独立性逐渐显现,,为了保持这种相对独立性,党项人逐步将自己的游牧经济转变为农耕经济A更大比重的复合型经济,为了在军事上获得相对于周边国家更强的优势,党羌人不断穷兵黩武,扩充版图,尤其是对加强农耕条件较好的别国领土的争夺和占有,以确保农耕土地利用方式的物质基础。为了从文化上与中原王朝、辽、金抗衡,他们一改原有文化的落后性,强化对以农耕经济为特色的汉文化的吸收和利用。为了保证战略上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和高强度,他们大量引进汉文化中的先进农耕技术,尤其是灌溉技术,以抵御来自外族的侵扰和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M]。其中代田法和区田法的采用提高了农耕经济的总体水平。

 

(二)农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

 

西夏农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旱作农业为主,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同时兼顾畜牧业的发展,以防范由于旱灾等不确定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这种高效稳定的农耕技术,是党项人适应干旱半干旱冷暖波动性气候、维持社会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正确选择。对土壤、水资源和特殊环境下的水热条件的充分利用,也充分显示了西夏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社会生态系统运行与崩溃机制

 

西夏王国之所以得以延续近两个世纪之久。其主要原因是西夏党项人充分吸收和利用主要来自汉文化的优秀成分,因地制宜地选择了适应当时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灌溉农业经济技术,同时注重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平衡关系,建设军事强国,提高以农牧业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使社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较为良好的运行状态。

 

西夏灭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全球气候干冷化大趋势下的自然生态系统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封建政治集团的腐败与内耗,以及不适时宜的对外强兵用武的扩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过度消耗了以人力和农耕资源为主体的国力;在没有很好地把握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形势下,忽略了唇亡齿寒的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多次丧失抵御外来侵略的机会。在蒙元帝国的强大压力下,西夏的社会生态系统处于失衡的状态,直至崩溃,最终使西夏王朝走向灭亡。

 

五、讨论

 

本项研究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探讨了西夏农耕经济的生态环境背景,具有综合分析的性质,为全面了解历史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衰史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今后有关西夏时期该地区的古代植被景观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还应当细化和进一步加强;应当开展以贺兰山为界的东西两部分人地关系对比研究。

 

对相关地区各古代文化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东北亚考古及历史研究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