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畜牧业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对畜牧业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由于畜牧业在振兴农村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及时把畜牧业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发展畜牧业的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使我市畜牧业担当起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 畜牧;发展现状;前景
一、畜牧业在我市越来越重要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更有营养和更受青睐的食品。
1.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
据调查,我市居民每天从动物食品中获取的蛋白质总量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40g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只有推动畜牧业继续协调健康发展,才能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2.畜牧业是农民就业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长治市2011年农村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在750元,但是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不到30%,所以,畜牧业在我市发展空间还很大。
3.畜牧业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
畜牧业是一个与其它产业高度关联的产业,畜牧业每年消耗的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1/3,足以看出畜牧业对种植业的带动作用。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是这种带动作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畜牧业对食品加工业、畜牧机械制造业、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发展畜牧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人均占有量大幅度提高,畜产品供应从总量短缺局面逐步转变为结构性相对过剩。我市畜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
1.区域化布局
畜牧业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区域化生产格局逐步形成。生猪生产已形成了以店上镇、潞华办为主,向东南方向逐步扩散的趋势;肉牛生产已形成了以辛安泉镇为主的产业带;奶牛生产形成了以潞华办、店上镇、翟店镇为主的产业带;蛋鸡生产形成了以成家川办事处、潞华办事处、翟店镇为主的产业带;产业化布局区域明显。
2.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饲养程度有所提高,产业化进程大大加快。近年来,我市把发展规模健康养殖作为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产业化经营
以“公司+农户”为主要经营形式的畜牧产业化组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大量涌现。店上镇兴弘养殖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合同养殖户200余户,史回乡绿佳园林牧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同样的模式,发展合同兔养殖户560余户,成为我市西部发展畜牧业的亮点。
三、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畜牧产品供应总量和各项生产指标持续增长。
1. 2011年,我市畜牧业生产情况
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2万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560元,比2010年增100元;肉、蛋、奶总量可分别达到5600t、4900t和2500t,分别比2007年增长15%、40%和130%;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万头、6500头、7.3万只和150万只。
2.市、乡、村各级政府对畜牧业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
在抓农村经济发展中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乡镇办都有专人分管畜牧,确定了工作任务指标,研究了具体工作措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激发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3.畜牧小区建设蓬勃发展
全市把畜牧小区建设作为畜牧产业开发的突破项目。2011年全市畜牧小区达到20个。
4.绿色畜牧业开始迈出新步伐
全市把发展绿色畜牧食品作为我市畜禽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点工作。经过考察学习,制定了《潞城市绿色畜禽及其产品发展规划》,全市基本形成了四个绿色畜禽饲养基地,即下社村奶牛和南关奶牛饲养基地,去年生产绿色鲜奶1500t;西南绿色肉鸡生产基地,绿色肉鸡今年要发展到200万只;神泉村蛋鸡场绿色饲养基地,蛋鸡饲养量达到20万只。
5.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畜牧生产基地建设稳步发展。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市养牛饲养量超百头的达6户,千头以上养猪场户25个。生猪基地在规模饲养和质量提高上有长足的发展,全市生猪饲养量今年预计超15万头。目前全市瘦肉型猪占出栏猪的比重已达90%以上。
6.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畜牧业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我市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行政经费紧张。二是龙头企业拉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而且现有的龙头企业不能正常运转。三是畜禽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加畜牧业的投入
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我市畜牧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畜牧业具有投入小、风险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在我市农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实践证明就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而言强项在畜牧业,优势在畜牧业,新增长点也在畜牧业,从发展的角度看,畜牧业将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产业。因此,全市各级都应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建立起强有力的指挥服务系统,真正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并应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以推动畜牧业不断发展。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
实施畜牧产化经营是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推进畜牧产业化的关健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因此,要把扶持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建设一批“大高外”型龙头企业。
3.积极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突出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打入国内外市场。抓好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推广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4.落实产业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为促进我市畜牧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能够研究和制定加大促进我市畜牧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畜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关键词】畜牧业与种植业收益对比;自然条件
一、经营模式、畜牧发展前景
团场畜牧业发展简述:
畜牧业是新疆的一大产业,也是我们兵团团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曾几何时,我们团畜牧业在团场经济中曾有相当份量的位置,产业值占约团场经济比重的近1/4,而近年来,团场的畜牧业发展步子缓慢了,比重降低了,有的团场甚至处于萎缩,不景气的状态,究竞是什么原因造成团场畜牧业经济发展滞后的呢?我现结合我所在单位的实际,对此作些简单的探讨。
八十八团畜牧公司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是一个拥有50余名职工和36余万亩天然草场的单位,经济上以畜牧养羊为主,同时也经营奶牛养殖,还种有一些饲料地。
历史上,该单位(公家)曾经拥有羊近3.8万只,牛几百头,另外还有若干马、驴等牲畜,但近几年来,该单位的牲畜存栏数锐降,到2011年来,公司(公家)牲畜存栏数羊8000余只,牛80余头。
为什么曾经很红火的单位变化的那么历害呢?为什么职工的养殖积极性大大下降呢?有很多人宁肯闲着,也不从事养殖业,也不喂牛、放羊,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现在就此状况作些简单的探讨。
二、畜牧业与种植业的职均收益比
畜牧业:我们单位牧业户基本上是1户牧工承包250只羊(以前细毛羊、粗毛羊都有,现在绝大多数为粗毛羊),公家的羊不给死亡,每年8月每群羊按35%给公家交羔,剩下的是自己的,我们现在算一下他们的收入(羊产羔的平均成活率为85%)。
产羔:250只×85%=213只
上交总羊:213只×35%=75只
自己剩:213只-75只=138只
每群羊正常情况下,每年约有7-8只自然死亡,这个死亡,公家是不给死亡数的,必须自己承担,则138-8只(自然死亡)=130只。
1年内牧业户自己食用大约15只,真正可以卖出现钱的约115只(其实其中有些羔以后是要留作生产母羊的,但因老羊要淘汰,所以也视同销售)。
2011年秋我们那羔羊平均市场收购价为650元/只,则牧民的现金收入为115只×650元=74720元,每年牧业户自己买草料、饲料约为10000元,羊群转场用车3000元,除去这些成本牧业户实际可以支配的现金收入:74750-10000-3000=61750元,放羊至少需要2个人,劳均则为61750元/2人=30875元,现在牧民家一般为四口人,人均则7718元。
请注意,这是一户牧业家庭户365天的收入,而同期我们团从事种植业的职工劳均收入为30000元,如是双职工,则60000元,而且种植业劳动者劳动量为半年。
三、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生产条件
草场是从事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是发展牛、羊业的载体,草场的大小,草场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
八十八团拥有天然草场约36万亩,分为冬草场和夏草场,曾为八十八团的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由于草场牲畜过载,长年过度放牧,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草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现象,同时,由于与地方划界,部分以前我们曾经的草场划归地方,再加上生态环保的需要,根据国家退牧还草政策,草场也需要封闭,实行轮牧、禁牧,以前那种靠天吃饭的放牧局面逐渐就行不通了,牲畜养殖必须要由天然草场放牧走向到棚舍圈养。
圈养一般是在农区搞牲畜养殖,以前我们这的在农区搞养殖户一般是半圈养、半放牧,养殖户每天赶着牲畜在农田、地边走一走,转一转,然后再赶回圈里添加些饲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不占用草场;二能节省草料,这种模式很适合农区小规模养殖户的发展,但近年来这种发展模式却受到了限制,原因是:1、由于农田耕种面积的扩大,以前很多放牧牛羊的地方现在都已开成了耕地,牛羊几乎没有地方可去了;2、种植业与畜牧业脱节,以前农田收获后都要留出一定时间,让牛羊进地趟一阵,然后再秋耕,现在则根本就没这回事,前面收,后面耕,以前那种秋后牛羊满地的场景,是很难看到了;3、现在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很多人都富足了,都往城镇集中,住的是楼房,穿的是西装,进取的意志也逐渐消沉,很少有人再喂养牲畜,更别说象以前那样,赶着一群牛羊,搭个帐蓬住在山沟里,白日里跟着牛羊屁股后转,夜里点个马灯在帐蓬里睡觉。
由于以上条件和原因,现在的牲畜养殖,1、从业人员大大减少,很多人改务农或打工。2、剩下仍从事牲畜养殖的,多为少数民族同志和个别老养殖户,基本上也都是小规模圈养(也就是棚舍养殖)。当然;圈养也有它的优劣:好处:人员定居,不占用草场,短处:所有草料都要买和拉运,既增加了牲畜喂养的成本,又增加人的劳动量。
种植业:我所在团场由于自然条件原因,种植业只能种植小麦、油葵、马铃薯等耐低温的低效益农作物,经济效益不太高,农田经过几十年的耕作,基本上都已成为熟地了,只要种植合理投入与产出比基本上都是恒定的,收益波动不会太大,而且从事这种劳动,劳动量只有半年,从我们这年终职工兑现的结果看,虽然职工总体上收入都不算高,但相对来说,种植业的收益还是大大高于牲畜养殖者的,这也是为什么牲畜养殖者日益减少的原因。
四、畜牧业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特色;伊犁州;经济;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037-02
伊犁州地域辽阔、资源充裕,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农牧业生产优势。近年来,伊犁州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放眼全国、全疆的大环境,伊犁的发展压力还很大,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形成规模,龙头企业的数量、质量与伊犁州所具备的特殊区位优势、水土光热优势相比,还极不相称,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今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国家为支持新疆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提出改善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提出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到2015年新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等,给新疆带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伊犁州要在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发挥后发优势,奋力追赶。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先创优,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这个目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水平,依托优势资源转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牧民增收步伐,促进跨越式发展。
一、大力推进牧业富州战略,努力提高畜牧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伊犁要把畜牧业作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控制总量、优化品质、提高效益、以小换大”为总要求,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努力将畜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畜牧业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畜牧业是伊犁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找准发展特色畜牧业的突破口,州直县市要突出优质细毛羊和新疆褐牛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根据资源条件发展天山马鹿和肉用马,通过品种改良,提高牲畜生产能力。在发展特色畜牧业上,要重点突出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牧户连接起来,使全州重要畜产品逐步形成统一规格、统一品质、统一品牌,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调整畜牧业结构,优化牲畜配置
在畜种结构调整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养牛业和养羊业,增加养牛的比重,扩大牛的存栏,增加出栏。以50万头优质肉牛和50万头优质奶牛基地建设为龙头,加强品种改良工作,建立良种牛繁育基地,扩大良种牛比例,加快繁殖。另外,还要突出发展细毛羊业,细毛羊生产要实行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主,抓好全州细毛羊重点乡和重点示范乡镇建设,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要实现伊犁州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加大对牧业生产的科技投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提高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搞好专业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培训,力争使全州6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专业培训,利用各种形式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广大农牧民素质。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牧民收入
目前,伊犁州的特色林果业、亚麻、贝母、枸杞、红花、制种玉米、绒山羊养殖、鸵鸟养殖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通过加大技术管理和资金投入,确保增加产量,增加收入。一是发展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好的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突出发展葡萄、苹果、小浆果、枸杞等生产,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在扩大规模,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三是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的产业竞争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让农村劳动力各得其所、充分就业,实现伊犁州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伊犁州有农业人口125.5万人,但人均占有耕地只有3.38亩,与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2.07亩相比,仅多出1.31亩。在人均3亩多的土地上继续保持增收的势头并最终致富,最好的选择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村劳动力各得其所、充分就业,这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更是伊犁州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好处,营造“外出打工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引导和帮助广大农牧民转变从业观念。二是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组织短期培训,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农牧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熟练掌握与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四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和跨区域充分就业,增强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四、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努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
伊犁州在自然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23种矿产储量居自治区第一位,这些优势为发展特色经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要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能源、矿产、畜产品和土地、生态等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扶优扶强,以亚麻、水泥、乳制品等龙头企业带动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形成由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伊犁工业特色经济构架,把特色工业做大做强。一是加快工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引导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高载能、矿业开发、轻质建材、生物制药、高新技术项目以及新兴产业。二是加快黄金、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开发,形成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三是积极发展以番茄、红花、葡萄等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形成以这些产品为主的食品工业基地。四是进一步延伸小浆果、亚麻、玉米制种等产业链,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五是在矿业开发上,要不断扩大石灰石、煤炭的开发利用规模,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积极推进科教兴州,努力提高发展水平
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推广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大新型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牧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队伍。四是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强化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合作医疗工作。加大结对子扶贫力度。五是实现贫困户脱贫,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等制度,确保全州贫困农牧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盟“二次创业”也向纵深方向发展,20__年,农村牧区实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农牧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右前旗畜牧业经济在“西部大开发”、“##盟二次创业”中快速发展,畜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畜牧业势在必行。本项目由此而产生,该项目对科右前旗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项目初步拟定以科右前旗##镇形成“基地+农牧户”的肉羊养殖经营格局。根据区域划分,在辖区白音浩特嘎查20户农牧民中实施该工程,通过联户生产、经营的格局,形成一定规模的育肥出栏网络。这将对##镇的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对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减轻草场压力,全面开展生态建设、治沙防沙、建立“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化家庭牧场”等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镇是科右前旗的一个农牧业为主的大镇。20__年全镇牲畜头数达到18万头(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全镇经济及各项事业建设迅猛发展,畜牧业经济健康发展。在跨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全镇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如何使全镇广大农牧民增加收入,是摆在全镇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科右前旗委、政府制定“十五”规划,做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确立了科右前旗经济发展的农业大旗、畜牧业强旗的远景发展规划,全面推动饲养业发展。为适应国家农业部“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建设规划”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等国家产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规划,##镇党政班子特围绕肉羊养殖项目进行了调研。
一、项目实施意义
科右前旗##镇位于科尔沁草原东部,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草场逐年退化,十年九旱,是边远地区。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一是尽快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问题,所以有必要认认真真、切切实实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二是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不断发展,改造退化草原,推动生态建设,恢复草场植被,给子孙后代留下“山川秀美”壮丽草原,有必要进行舍饲圈养、休牧、禁牧、退牧还草。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养殖业正适合于这个形势。项目的提出正是现阶段农村牧区生态建设的必要。三是##是个农牧业大镇,而且以##细毛羊和绵羊为主体经济,经济结构单调,单位产量不高,且品质不优,效益低。因此,以养殖肉羊调整优化牧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提高现代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结构优势。现阶段正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项目的提出正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各个方面考虑,多方面考查,建设肉羊养殖工程是当地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出路,也是农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性
近几年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突出,比重增大,发展快,效益高。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及地方“十五”规划中草场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草为主、生态环境建设、休牧禁牧、舍饲圈养等方针都为本地区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给##镇难得的机遇,镇党委政府已下定决定,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扎扎实实的把以优化畜群畜种结构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程来实施好,把该地区建设成为科右前旗良种肉羊繁育基地。从拟定项目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及农牧林水等基础建设来看,项目具有可行性,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一是牲畜改良舍饲圈养,有利于减轻严重恶化的草场的负担,恢复植被;二是该地区有足够的饲草料和人工草地,尤其适合于进行青贮,养殖有了最基本的保证,项目实施有现实的可行性。从国家农牧区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利有利于农村牧区经济建设的政策,该地区基础建设大大增强,尤其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证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工程以来,基础建设发展更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发展优质、高效益养殖业创造了雄厚基础。二是##镇认真贯彻落实了上级有关农村牧区各项经济工作政策,农牧林水电机全面发展,交通、通讯、邮电、文化等方面长足发展,基础建设牢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适应于入世后的新形势,优质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很强,肉羊养殖体系建设十分可行,只要认真实施项目,采取妥当科学措施,该项目一定会很好的实现。
三、综合评价
本项目建设对于该地区建设与市场相对接的现代畜牧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探索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发展优质畜牧业,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具有良好的饲养基础,当地农牧户饲养经验丰富,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按照先进的技术规程生产建设,科右前旗有着广阔的草原资源和庞大的牲畜养殖阵地,科右前旗清真畜产品市场已开始投入运营,已具有很好基础,由于清真市场产品以无污染和高质量而拥有了较高的信誉,对项目产品的销售极为有利。目前落户我镇的内蒙古草原兴牧肉类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西亚穆斯林国家建立了有长期销售合同。整个项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相比传统牲畜饲养方式,可极大地减轻对草地资源的利用
强度,提高牲畜整体质量,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因此我们认为项目可行。四、项目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镇位于科右前旗政府所在地55公里处,东邻扎赉特旗、南与太本站办事处相连、西毗乌市、北依察尔森镇。总土地面积667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30万亩,主要由两大地貌构成,地形为浅山丘陵。
(二)自然资源 :地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2.9℃,最高温度39.9℃,平均积温为2193.7℃至2555.4℃,无霜期是112至131天。成井深20至60米,单井日涌水量40—60吨,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和草甸土,土质肥沃,养份含量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镇下辖14个行政嘎查,35个自然屯,现有人口1.9万人,20__年地方财政收入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完善,各项服务体系健全。
(四)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现状:##镇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区,20__年度水浇地面积达5.1万亩,各类灌溉井达1260多眼,牲畜饲养量达到14万头(只),建立模式化养殖大户48户,年出栏牲畜5.5万头(只)。项目区各农牧户饲草料基地都很好,最少有100亩耕地,最多有300亩耕地,养殖业基础良好,饲草料充足,资金、劳力、技术等条件已具备,饲养潜力很大。项目区广大农牧民已把草场围封,建立了“生态型高效益规模家庭牧场”,户均种植饲草料50亩,家家户户都已建立起了棚圈和青贮窖,饲草料自给有余,已创造了舍饲圈养养殖的各项条件。省际通道和111国道贯穿于项目区,邮电通讯普及全镇,程控电话遍布项目区。文化娱乐、农贸集市也很发达,西邻乌兰浩特市、东依扎赉特旗,区位条件优越,项目具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条件,对##镇乃至科右前旗的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办法
项目实施主要制约因素是资金问题。因此,项目将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发挥各界的积极性,通过群众自筹、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快立项,扶持项目顺利实施,把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推广到千家万户,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六、市场分析
近年来,科右前旗建设农业大旗、现代畜牧业强旗为目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狠抓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肉羊、绒山羊养殖和乳产品加工,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带动了全旗经济的发展。 科右前旗是一个畜牧业大旗,20__年度全旗牲畜饲养量达334万头(只),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实施,现代畜牧业经济在国民生产中比重日渐增大,实施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四个千户富民工程”等工程的实施,优良种畜的占有比例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优质的畜种进入广大农牧户中是当前迫在眉捷的大事。 科右前旗##镇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体的大镇,畜群结构单调,比例失调,是制约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镇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了20__至20__年远景奋斗目标,并对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长远规划,进一步转变饲养管理方法,优化畜群结构,稳定数量、增加优质肉羊和绒山羊圈养的发展思路。根据这一目标要求,该项目区的肉羊养殖工作任务就十分艰巨,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将得以大力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以发展集约型养殖业介导的产业政策,生活消费向营养型转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向,发展优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畜牧业是集约畜牧业,这对于拥有丰富草牧场和大面积饲草料种植基地的##镇来说,建设肉羊养殖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七、项目建设方案
一、建设规划及内容 肉羊养殖基地拟建在科右前旗##镇白音浩特嘎查20户农牧民中实施。
1、购买种羊500只;养殖肉羊规模达到3000只。
2、建育肥棚圈20__平方米;
3、建青贮窖600平方米;
4、建饲草料加工车间300平方米;
5、建贮草棚600平方米;
6、开发饲草料基地20__亩;
7、打机电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3000米;
8、购买青贮机具2台;
9、购买饲草料加工相具1套。
二、产品方案
1、养殖区:第一年出售育肥羊1000只,第二年出售育肥羊20__只,从第三年及以后每年出售育肥羊3000只。
2、饲草料基地:建设饲草料基地20__亩,加之项目区一家一户小面积饲草基地,盈余饲草料适当向外销售。
三、技术方案
1、肉羊养殖:采用的品种为优质肉羊,采取杂种、引种相配等方式,进行肉羊养殖和良种扩繁。 建设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服务体系,为肉羊养殖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肉羊的科技含量。
2、饲草料基地
(1)项目区饲草料基地建设,以就近的农田草牧场为基地,通过采用整地、施肥、播种、中耕清除田间杂草、灌溉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使饲草饲产保苗率达95%以上。
(2)项目区优质人工草地亩产干草达500公斤,饲料专用玉米亩产鲜秸秆3000公斤,亩产籽实400公斤。
(3)牧草以紫花苜蓿、沙打旺为主要品种,玉米以饲用青贮为主要品种。
八、环境影响评价
肉羊养殖是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不但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而且对牲畜的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畜肥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
九、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牧民增收
(一)、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本项目建设将使##镇养殖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当地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当地20户农牧民的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辐射带动450户农牧民进行舍饲圈养肉羊可使当地的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
(二)、农牧民增收 :根据我们的调研,每只育肥羊的生产成本约150元左右,出售每只育肥羊农牧民可获纯收入150—200元。
(三)、其它影响 :项目的实施还将对农牧民进行短期培训,这将有助于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并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十、经营管理模式
本项目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在整个项目的运行结构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基础畜种由工作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科技服务体系的整个良繁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项目各环节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基地工作人员在这一共同体中承担着繁育以及仔畜到架子牲畜的饲养任务。领导小组作为本项目的建设主体,承担着牲畜的改良、科技服务。在项目建成后,各环节之间,即饲料种植与良繁基地之间,工作人员与良繁基地之间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管理和监控、协调下进行单独核算,相互这间通过合同契约,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利益杠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少地方的实践证明,这一运作模式符合规模养殖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农牧业产业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完善畜牧兽医卫生监督体系
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农村畜牧业发展变化的要求,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健全体系,强化功能,为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保障。
(一)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职能作用。依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强化其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1、强化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搞好动物防疫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加大依法防疫力度,对拒绝或逃避防疫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搞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协作,组织开展好产地检疫,从源头上切断动物疫情传播和蔓延的途径。同时,坚持统一订购、统一供应、统一发放的原则,加强动物疫苗管理,对私自进苗、贩卖假劣疫苗的不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2、强化动物检疫整体功能。加强检疫人员队伍建设,重点搞好乡镇检疫员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检疫员业务素质。搞好运输检疫、畜禽屠宰检疫和不合格畜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确保人们吃上放心、安全的畜产品。
3、强化兽医卫生监督职能。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加强兽医人员管理,实行注册兽医制度,规范其从业行为,提高诊治水平,适应畜牧业大发展需要。加强兽药市场和饲料市场管理,对兽药、饲料实行严格监督和定期检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二)完善乡级畜牧综合服务机制。按照统分结合、畜牧专职、行业监督、民营机制、契约规范、社会服务的要求,搞好畜牧综合服务。
1、充分发挥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作用。严格防疫员队伍管理,提高防疫技术水平,确保达到防疫目标。加强对畜牧繁育和兽医的行业管理与指导,促进兽药和饲料市场健康发展。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养殖户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到位的服务。县动物检疫站派驻到各乡镇的检疫人员,与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联合办公,共同开展好本乡镇的牲畜及畜产品检疫工作,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牲畜及畜产品严禁进入流通市场,确保达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2、建立以乡为单位的防疫员队伍。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动物防疫员。人员设置上确定为依龙镇、中心镇10人,其他乡镇均为5人。通过考试考核、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选聘。劳动报酬实行定额补贴、逐级分担,工资标准为每人年工资按4000元框算(包括突发性重大疫情、季节性会战时,需要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的报酬,以及技术培训、防疫设备更新等费用)。其中3000元由所在乡镇各村从转移支付中平均予以分担,其余1000元由县财政在支农资金中予以解决。动物防疫员由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直接领导,实行合同约束,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确保队伍稳定、服务有效。
二、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和标准化饲养技术
(一)建立畜禽良种基地。严格贯彻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每个乡镇建立3—5个繁育站点。重点建设优质种猪扩繁基地、优质肉羊基地和优良种鹅基地。到2007年,把我县建成省内较大的优良畜禽养殖基地。
1、建设优质种猪扩繁基地。采取引进和自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良种猪繁育体系,不断加快生猪的繁育改良步伐。实施好省在我县辟建的良种猪扩繁基地项目,拟在阳春乡精进村、解放乡解放村建2处县级优质种猪扩繁基地,各乡镇要建设二元母猪扩繁场。县级种猪场搞好纯种扩繁,实现县域内纯种猪和二元母猪的自给,到2007年,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改良面要达到90%以上。
2、建设全省优质肉羊基地。加强我县优质肉羊协会与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协作,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强竞争优势,搞好肉羊基地建设。在三兴、双阳、富饶、依龙、新兴、太东、新屯、向前、新发、中心10个乡镇建设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德国美利奴和无角道赛特为主推品种。在引进肉羊优良品种的同时,开展鲜精、冻精配种工作,加快肉羊改良步伐,推动全县肉羊产业向品质好、价值高、良种化方向发展。
3、建设优良种鹅基地。在太东、富饶、依龙、新发等乡镇建立良种鹅基地。以莱茵鹅为父本与当地白鹅杂交,培育具有优良特性的白鹅品系。
同时,不断提高奶、黄牛品质,奶牛杜绝用一级以下冻精,黄肉牛全部使用西门达尔、夏洛莱优质肉牛冻精,从而改善本地品种性能,提高奶肉产量。
(二)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以舍饲圈养、集中育肥、标准化小区建设为重点,推进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严格生产技术规程,做好饲料、兽药、畜产品、检验检测和环境监控等项工作。重点完善生猪直线育肥技术,推广地热养猪;对牛、羊通过实行分区禁牧、休牧,促进舍饲圈养,依托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技术,采取科学饲料配方,推行肉羊集中育肥饲养方式;白鹅实行以种草围栏饲养为主,散放为辅,发展绿色养鹅业。同时,在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屯,积极引导农民建设牧业小区,采取标准化饲养,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畜禽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版权所有
(一)扩大畜禽生产基地规模。把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注重区域布局,突出优势品类,力争到2007年,把我县建成黑龙江省养猪大县、全省白鹅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肉羊生产基地。突出白鹅品牌优势,扩大饲养规模,建设一批饲养量达10万只以上的乡镇、万只以上的村,发展一批饲养500只以上的大户群体。依托摇篮乳业公司,加速扩展奶牛群体,发展一批饲养量达千头以上的专业村和一大批百头以上的专业屯。进一步扩大生猪和肉羊发展规模,到2007年,全县饲养生猪万头以上的村要发展到30个,千头以上的屯发展到200个。肉羊饲养量达万只的专业村发展到10个,饲养量达1000只以上的专业屯发展到100个。
(二)强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措施。一是引导支持养殖大户追加投资,扩大养殖规模,靠大规模获取大效益。二是着力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养殖业,壮大养殖户群体,扩大养殖业规模。三是积极鼓励城镇居民投资养殖业,引导其转变择业观念,充分利用城乡闲置资产,建设规模养殖场。四是大力倡导干部投身养殖业,以更加优惠的政策,调动县乡干部参与养殖的积极性,通过干部带动,发展一批较高水平的养殖场和种畜场。
(三)搞好畜牧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畜牧加工企业,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扩展小企业的加工能力。
1、培育加工龙头。依托“中国白鹅之乡”和“依鹤”品牌优势,加快对天鹅集团公司改革步伐,走依法破产、招商发展之路,做强鹅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摇篮乳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加快开发新产品,增加反哺能力。以天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扶持肉牛、肉羊屠宰、冷冻加工企业,联合经营、整合品牌、扩大规模,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整体发展优势。
2、培育市场龙头。发挥畜禽交易市场和集散地促进销售、带动养殖的作用,培育龙型产业。坚持季节易与常年交易同步发展,重点培育和完善畜禽及其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新发、新兴的肉牛、肉羊交易市场要扩大交易规模,延伸辐射半径,逐步发展成齐市北部地区肉牛、肉羊生产、交易集散地。同时积极培育仔猪、肉犬、羽绒集散地,拉动生产经营。积极鼓励和引导生产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生产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其协调产销作用,外寻市场搞对接,内联大户促生产,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四、加快发展饲草饲料业
(一)大力实施草原改良。认真落实草原保护、草原平衡和禁牧休牧三项制度,推行草食动物舍饲。从2006年开始,实行划区轮牧、分区禁牧。大力治理草原“三化”,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到2007年,全县草原改良面积要达到28万亩,平均亩产草量达260公斤,禁牧10万亩,休牧15万亩。
(二)扩大种草和青贮种植面积。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对坡降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引导农民种植紫花苜蓿、谷稗、无芒雀麦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料来源,缓解草畜矛盾。到2007年,种草面积要达到25万亩。不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到2007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要发展到10万亩。同时,加强作物秸杆利用,要把秸杆视为“第二草原”,采取微贮、黄贮、盐化、氨化等科学加工技术,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利用率。
(三)加快发展饲料产业。依托当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多元投入的途径,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建设现代饲料加工企业,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求。大力推广饲草和青贮饲料加工贮藏技术,鼓励和扶持建立饲草、青贮饲料专业化企业,到2007年,力争在我县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饲草和青贮公司,推进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强化畜牧业发展服务措施
(一)强化扶持措施。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畜牧业加快发展。
1、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动物防疫风险预备金30万元,各项支农资金、扶贫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各商业银行加大对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大户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联社要实现贷款投放结构的换位,调整优化贷款结构,保证50%以上贷款用于支持发展畜牧业,其中,中长期贷款要达到畜牧业贷款总额的40%以上。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向畜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资金投向畜牧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从事畜禽良种生产经营、饲草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对于达到一定养殖规模要求的,按照县委2005年出台的《县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享受有关停职留薪的政策优惠。税务部门对规模养殖户兴办的糖化饲料厂、饲料加工厂等,按最低标准收税。电业部门对畜牧养殖户(场)用电给予一定的优惠。畜牧、工商、土地、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精简审批项目手续、减化审批环节、严格审批时限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强化社会服务。加强畜牧兽医服务工作。要选派热爱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的青年到大专院校进修,不断充实乡村畜牧兽医队伍。畜牧部门对养殖户无偿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对规模养殖户饲养的畜禽要优先进行防疫和配种。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要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全面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业务。发挥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作用,努力实现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五不出村”,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强对畜牧业发展前景、优惠政策以及成功典型、创业先进事迹的宣传,加大对我县畜禽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和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营造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版权所有
六、加强畜牧业大县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进一步加强领导,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运行,成立县建设全省畜牧业大县领导小组。
组长:王金章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副组长:宫贺廷县委副书记
杜文富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单位有:畜牧水产局、农委、信用联社、人民银行、扶贫办、财政局、招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经济贸易局、电业局、建设局、工商局、环保局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建设畜牧业大县的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由畜牧水产局局长王洪礼担任。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一、 草畜产业发展现状
1、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畜牧业大户养殖情况
2015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3、畜牧业加工情况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15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二、草食畜禽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15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15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三、草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四、推动草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5月22日~23日,由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主办的全省养殖业创业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南省汝州市召开。河南省原副省长、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会长刘新民,副会长张同立、梁铁虎、井剑国、张立秀等领导出席。河南省内知名养殖企业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22日下午,参会嘉宾对汝州市汇捷生态养殖集团等多家知名养殖企业和重点项目进行了参观考察。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汝州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非常成功,汝州市的畜牧产业、畜产品产量增长和综合生产能力都有较大提升。
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在参观过程中向嘉宾介绍说,汝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强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省直管县中脱颖而出,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全国第一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返乡创业试点市、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市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试点市和示范市。
汇捷生态养殖集团是汝州优秀企业的代表,其董事L张慧英向嘉宾详细介绍了企业把握新形势、完善新机制,在创业创新中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多年来,汇捷集团以生产高品质、安全放心的猪肉产品为己任,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始终如一重视生产管理,致力于创新发展。”张慧英说,他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行稳致远的发展思路,在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上狠下功夫,总结出了着力建设职业化团队、着力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扩大发展经营格局和着力发挥龙头企业服务社会与产业化集群带动功能的企业发展创业创新理念。
在5月23日上午举行的河南省养殖业创业创新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参会代表就各自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特色、三产融合和创业创新等方面作了含金量很高的交流发言。
正大集团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目前已形成了由种子改良、规模种植业、现代饲料业、标准化养殖业、现代化食品加工、现代食品销售等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正大集团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献忠在会上介绍了正大集团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目前,正大集团洛阳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涵盖种植、饲料、养殖、食品加工、连锁专卖整个产业链环节,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经营。”张献忠说,正大集团从产业链源头开始探索,把控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从而确保了对正大食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了正大食品产品的安全和全程可追溯。
近年来,永达集团一直致力于产业扶贫事业,并成功探索出创业脱贫、就业脱贫和养殖公司带贫的有效途径。永达集团副董事长王光灿对于该企业“6+1”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说,“6+1”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就是将政府扶贫政策、龙头企业产业平台、银行扶贫贷款、担保公司担保、保险公司保险等社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贫困户为核心组建扶贫养殖合作社,从而实现“多方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共赢发展”的目标。
雏鹰农牧集团以“让国人吃上安全肉”为己任,确立了以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已发展成为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良种培育、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实现了三产融合。雏鹰农牧集团总经理助理王爱彦着重介绍了该企业进行三产融合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经验。“雏鹰农牧集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猪养殖板块创造性地推动‘雏鹰模式’升级;发展高端产业,对产品结构实施优化升级;响应国家‘互联网+农业’战略,搭建新融农牧平台。”王爱彦说,雏鹰农牧集团将继续通过三产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瑞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双星在会议交流中,通过六个方面介绍了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打通产业链的具体做法,即推行“龙头企业+养殖户”和“四个统一”管理模式;积极建设种猪繁育基地;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牵手新希望六合集团;投资食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等。“对于未来,瑞星农牧有一个清晰长远的规划,就是‘实现百亿企业、打造百年瑞星’。”王双星说。
[关键词] 村级动物防疫员 机制 发展过程 现状 前景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78-01
一、前言
作为我国当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中的骨干力量,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成为整个动物防疫体系中的基础,是当前动物疾病防疫和免疫、各类基层档案整理、疫情控制和报告以及畜禽常规项目管理的主力执行者,其服务和管理对象为广大农村的散养家禽和牲畜,这些地区的疾病防控力量薄弱,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在这些地区推广畜牧医药技术和防疫基础知识,为我国控制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个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稳定,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当前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存在设备落后、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和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机制,从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培训、增加资金投入和引进先进设备等方面提高现有基层防疫队伍素质,推动基层防御体制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村级动物防疫机构的发展过程、现存问题和解决途径,系统性的阐述村级防疫队伍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村级动物防疫机构发展过程
所谓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即农村现存的兽医员,主要通过配合政府进行定期家禽、牲畜防疫,为养殖户提供牲畜医疗服务,推广养殖技术经营养殖相关饲料、药物等方式进行基层动物防疫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制度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开始进入常规化,并与国家的牲畜合作医疗制度并轨施行,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待遇没能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地调整,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流失,导致目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不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困难的现状。
开展农村以后,村级兽医站消失,集体所有制的村级动物防疫体制取消。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内容并未改变,依然承担着定期动物免疫检查、家禽疾病治疗、动物、畜牧技术推广与应用以及兽药饲料经营等畜牧兽医服务工作。作为整个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最底层,他们一直坚守在动物疫病防疫的前线,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为数不多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依旧坚守在动物疫病防控的前线,常年的进行着如农村地区散养畜禽疫病防控、动物防疫档案管理、疫情控制和报告等服务工作,在疫情爆发时,他们更是在疫病控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不顾个人利益的坚守在疫情爆发区。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宣传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方面有重要作用。且在今后的较长时间内,村级动物防疫员依然会是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主力军。
三、村级动物防疫员机制面临的困难
1.日常任务繁重,待遇过低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村级防疫员每人每年平均要完成2万头家畜的集中免疫任务,而且还要完成特定牲畜的免疫任务。 同时还要负责当地动物疫情监测工作、 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任务,此外还要进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其工作报酬却很低,年人均收入仅在3000元左右。
2.村级防疫员综合素质低下
当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大多未经过系统培训,专业人员只有30%左右,日常工作的开展仅限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检疫工作,此外,兼职防疫员的存在也使得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管理更加困难。因此,当前的动物防疫队伍亟待提高整体素质,否则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畜牧业的需要。
3.管理混乱
由于待遇低,且政府不够重视,在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选拔上显得过于粗放,并没有严格的选拔、管理制度,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动物防疫员的素质低下。
4.缺乏发展动力
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水平低、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由于待遇问题,难以有新的技术人员进行队伍补充,即使有信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入队伍,也难以支付更多的工资进行人才保留。
四、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整体水平的措施
1.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加防疫员福利
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需要首先从政府角度提高认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把抓好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到工作议事日程上。二是建立村级防疫员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三是引进先进动物防疫设备,提高执行能力。
2.加强防疫员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针对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应由政府带头,组织各种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并编制各类村级动物防疫手册,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五、结束语
在村级动物防疫员机制面临挑战的现状下,只有通过提高待遇、提升技能和积极引进技术等各种手段,综合性提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留住村级动物防疫员,并逐步实现队伍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才能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执行力,满足不断发展的畜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郝金华. 安徽省望江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17.